•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農業氣象服務調研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氣象服務調研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氣象服務調研

        第1篇: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笤帚苗作為農作物,它的生產和發展與氣象服務息息相關。為了進一步強化我國“三農”的建設步伐,推進農業發展的工業化,我們需要進一步強化當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的優勢。但是在當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著我國農業氣象服務的發展。1)缺乏針對性的觀測數據。雖然當下的農業氣象觀測服務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大多的服務領域都停留在雨雪、光照以及土壤的溫濕度上,田間的小氣候以及農作物的發育進程檢測數據仍十分欠缺。因為這些資料的匱乏,就導致笤帚苗在發育時,有關護理人員無法細化研究內容,這樣在管理上就會加大困難。2)缺乏科技產品的融入。因為當下對于笤帚苗的農業氣象服務仍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在提供氣象服務方面,仍以以往的光照、溫度和水分為預測對象,大多評估內容都是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缺乏科學有效的定量分析內容。雖然當下有學者在研究農業與氣象業的合作問題,例如笤帚苗的病蟲害發生規律以及盛開預報等等,但是如何結合前人的研究進一步提升服務的水平,提升實踐的力度,是仍需要解決的問題。3)預測要素不能滿足多元化的需求。隨著國內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短期的預報準確率已經可以和發達國家媲美,但是在月、季、年這些長期性的天氣預報方面,卻缺乏準確率,針對農業發展缺乏有效的種植安排,農產品的銷售需要與天氣預報相結合。當下的天氣預報與精細化的特色農業發展的契合度較低,這會進一步影響到農業的發展情況。4)氣象部門缺乏內部聯合。很多農業氣象部門的服務工作,都停留在專題服務上,例如桑葉有專門的氣象服務,笤帚苗有專門的氣象服務,但是這些大多都是各個市區獨立運營的,氣象部門內部并沒有有機地聯合成為一個整體,這樣就會阻礙信息的資源共享程度。

        2笤帚苗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優化策略

        1)優化業務流程。為了進一步確保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更好地運用于笤帚苗的生長當中,該生產區域至少要在年初組織一次調研活動,調研范圍要在1~2個特色農業服務對象上,根據不同的對象,確定不同的業務任務,并針對服務對象制定特色氣象服務方案。周年農業特色服務以笤帚苗為服務對象時,可以以病蟲害為主要線索,根據農作物的發生規律,進一步分析病蟲害可能產生的時間和范圍,提前災害預警。也可以以時間為線索,根據不同時間的氣候特點對農作物的影響,關注其中的利弊關系,進一步優化農作物的種植方案。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必須要秉承著高效、主動與科學的原則。從業人員需要及時開展有關研究服務,并將研究報告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出去。讓更多的種植人員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氣象資訊,科學地種植農作物,改進服務方式。2)根據區域特色明確服務方案。笤帚苗的特色服務方案,需要調研人員充分地了解當下農作物的生產現狀以及農民的生產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服務方案。更進一步集中區域優勢,實現對區域內的氣象部門外部力量與內部力量的研究,根據資源特點與生產相撞,設立特色服務區。通過收集總結數據,確定了笤帚苗全生育期的相關氣象指標,以及笤帚苗在全生育期所需年平均日最低氣溫、有效積溫、年降雨量,為笤帚苗的田間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3)創新服務方式。為了實現笤帚苗又好又快地發展,氣象部門和農業部門可以進一步整合自身在氣象與農業方面的技術優勢,借助農業信息網絡,建立試點工程開辦信息服務站。信息服務站主要整合專家平臺、氣象服務網以及產業基地等多家資源,為農民提供氣象預報、預警等服務信息。而專家在其中則起到結合農業氣象特色推廣相應技術的服務功能。通過深入農民群眾,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務機制,進一步幫助農民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提升笤帚業的發展水平。4)增強與時俱進的能力。隨著氣象監測系統越來越智能化、自動化,氣象信息的更新與傳輸技術也應該得到廣泛應用,實現氣象檔案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當下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由此,我們可以挖掘出當下工作的方向與趨勢。在氣象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內容必然是最重要的核心內容。這方面,我們要采用網絡化的管理手段,建設目錄數據庫,采用網絡管理的手段,開發管理系統,一切的建設工作要從基礎做起,逐層逐級地推進建設進程。為了更好地開通笤帚苗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氣象局可以通過將笤帚苗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的服務工作,進一步將氣象服務優化。農民可通過信息化服務平臺,更好地了解有關的專題產品,解決信息之后問題。該服務平臺要實現與中國氣象綜合信息網以及CIMISS大數據環境的對接,自動與笤帚苗發育有關的氣象服務產品。通過這種方式,打造種植、發育、管理、收割、出售等一體化的服務工作。

        3結語

        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業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生產的對象、條件、環境、技術等均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隨著氣候和生態環境的變化,對農業氣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業產業機構的調整力度在不斷強化,笤帚苗的農業生產也逐漸從產量型向效益型轉變。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也在不短提升。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氣象部門需要進一步堅持以人為本、無所不在的服務理念,強化農業部門和氣象部門的合作與服務,提升農業結構的科學性,完善氣象服務的預測能力,為農民提供更優質的特色氣象服務。

        作者:薛文超 馬霜霜 李楊 單位:巴林左旗氣象局

        參考文獻

        第2篇: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強化防災減災工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的要求,今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充分發揮氣象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職能和作用”,這是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新時期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氣象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根本要求。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來審視我們的工作,指導我們的工作,并且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省局黨組按照省委和中國氣象局的統一部署,從推動全省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要求在全局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活動。現將氣象科技服務中心調研活動情況報告如下:

        一、省氣象科技服務中心基本情況

        __省氣象科技服務中心成立于20__年5月,其前身為__省氣象科技開發中心。現有在職人員44人。下設5個科室,分別為影視室、專業服務室、聲訊室、科技服務室和辦公室。與之相對應的業務分別為影視天氣預報制作、專業氣象服務、氣象短信和12121答詢氣象服務、慶典和電子顯示屏氣象服務等。

        二、深入調研,找準問題。

        氣象科技服務中心黨支部抽調專人組成調研組,深入中心各科室,通過書面調查、開會討論、談心交流、征求意見等形式,對制約氣象科技服務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調研。通過調研,摸清掌握了以下主要問題:

        (一)服務能力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__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經過多年的發展,業務雖已具一定規模,但許多服務項目都處于摸索階段和開創階段。現在我們的業務正處于一個迫切需要快速發展的時期,服務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目前服務能力還遠遠不能滿足服務的需求,存在相當大的服務空間有待開拓。

        (二)氣象服務科技含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提高氣象服務產品的科技含量是切實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必經之路。針對一些行業、領域、人群的個性化需求,真正要開發出一些對其有價值的服務產品,仍顯得比較困難。一方面,共建共享、共研共用的力度還不夠;另一方面,氣象服務產品的精細化程度有待提高。

        (三)信息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目前各類氣象信息通過12121、手機短信、電視、廣播、報紙、網絡以及其他媒體或手段向公眾和用戶,但對于弱勢群體和急需氣象信息的人群來講,還存在有效服務的“盲區”,而這部分群眾受氣象災害的危害也相對較大,迫切需要進一步聯合社會資源拓寬信息渠道。

        (四)氣象科技服務的社會化需求調查不夠。社會需求調查,只注意點的調查,從面上調查力度還遠遠不夠。如在災害性天氣服務中,只注意傳達災害信息的作用,缺少對用戶損害程度的評估和災后信息反饋調查,使服務利益的最大化得不到體現,對許多專業領域的調查也沒有全面展開。

        (五)氣象服務體制與機制健全仍存在長時間過渡時期。由于預報與服務業務的急劇增加,人才的缺乏已束縛了滿足社會需求的業務發展,這種被動局面也是制約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的最大瓶頸。通過構建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將極大程度上綜合提高氣象服務的能力,但各類氣象服務的業務銜接、技術支撐、法制環境培育與競爭市場培育仍需要一定時期的過渡。

        (六)公共氣象服務與氣象科技服務的關系存在概念模糊。在新形勢下由于公共氣象服務的定位和內涵還不夠清晰,使大家對公共氣象服務與氣象科技服務的關系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從科技服務存在經濟效益質疑其是否屬于公共氣象服務的范疇需要進一步理解。

        三、實事求是,理清思路。

        針對調查摸底發現的問題,中心黨支部堅持從大局出發,從實際出發的方針,認真研究確定了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發展的總體思路。即: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三中的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省局黨組的決策部署,以“引領科技創新、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鑄造服務品牌”為目標,緊緊圍繞專業預報產品開發、影視天氣預報制作、氣象短信和12121服務三大板塊,努力開發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科技含量高、便捷實用的科技服務產品,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打造亮點,逐步形成行業優勢和科研特色,使氣象科技服務中心各項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四、強化對策,重點突破。

        (一)以社會發展為需求,不斷拓展氣象科技服務新領域,提高氣象科技服務的社會效益。認真把握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等事關全局發展的戰略問題,面向防御和減輕自然災害、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等方面的需求,提高氣象科技服務的針對性、敏銳性。以信息服務、影視服務為發展重點,加強對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氣象災害防御服務。下大氣力提高服務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改進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效率,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移動電視等媒體,擴大氣象服務的覆蓋面,提高滿意度,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服務渠道,實現氣象信息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街道。努力尋求新的增長點,推進氣象科技服務的全方位發展。

        (二)依靠科技進步,豐富服務產品,不斷提高氣象科技服務的科技內涵。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依托專業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和科技進步,不斷提高氣象科技服務的科技含量,把氣象科技服務技術和產品研發納入氣象科技服務目標管理考核當中,形成氣象業務、科研和氣象科技服務相互銜接、協調互動的機制,實現氣象科技服務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項目創新。加大氣象科技服務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力度,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全局性、關鍵性的以 及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氣象科技服務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逐步形成涉及多學科、服務多行業的氣象科技服務產品體系,開發出一系列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并且具有創新性和適應性的氣象科技服務精品。同時,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發適合農村、農業、農民的氣象科技服務產品,不僅要拓展農村服務市場,更要切實提高為農服務的氣象科技服務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內涵,不斷提高服務的覆蓋面。如:加強與電視臺的合作力度,精細打造天氣預報品牌欄目,緊緊圍繞“氣象興農”這個主題,充分發揮氣象部門的優勢,力求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和實效性于一體,涵蓋農業氣象服務、農氣分析、農事建議、農業實用技術推廣、農業病蟲害防治等多項內容,讓廣大農民從中獲得具有指導意義的知識和切實的實惠。

        當前的工作重點是按照省局黨組關于加強公共氣象服務建設的總體要求,以氣象為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服務為核心,以實現全省氣象事業的科學發展為目標,面向現代農業發展著力打造__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品牌、面向果品蔬菜優勢產業著力打造__特色果品蔬菜氣象服務品牌、面向海洋經濟發展戰略著力打造__特色海洋氣象服務品牌、面向高危行業服務需求著力打造具有__特色的專項氣象服務品牌。

        (三)大力擴大氣象信息的傳播,尤其是面向最需要的人群和弱勢群體。公共信息服務建設周期短,又能讓群眾收益快,關鍵是轉變觀念,把公益服務放在首位,放棄小的利益,調配人力物力集中攻關,在現有公眾與決策信息服務的基礎上,拓展氣象信息覆蓋領域,傳播到最需要的人群和弱勢群體,發揮其最大效益。重點是建立和完善流程化的氣象信息服務與管理系統,建立和完善在不同災害天氣影響下的不同領域、不同時段、不同行業、不同人群所需要的信息服務平臺,充實和強化公眾氣象信息服務業務,實現多傳輸手段并行、多服務信息產品并進的全方位服務覆蓋,集中解決“出口”瓶頸和到達問題,要能出的去,并快速到達需要的人和行業部門中。同時,要充分發揮氣象影視公共氣象服務的窗口功能,更多融入公共服務并成為主力軍,不斷提高氣象影視專業化水平,并通過自身優勢向網絡、電信、電子屏等新興媒體拓展。

        第3篇: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關鍵詞:防災減災;氣象服務;農業農村農民;探討

        引言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特別是農業生產受天氣、氣候影響較大,各類氣象災害對廣大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根據中國氣象局統計,我國每年因各種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達5000萬公頃,受重大氣象災害影響的人口達4億人次,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達2000多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3%,因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80%在農村。因此,了解當前農村氣象服務狀況,提出改善農村氣象服務的應對措施,對于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里通過分析當前農村氣象服務所存在的問題,并由此提出了做好農村氣象服務的對策和建議。

        1.當前農村氣象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氣象服務產品滿足不了農村的需求。氣象服務產品單一,沒有針對農村實際需求的預報產品,如名特優農作物經濟作物生育期采摘期的氣象保障服務、新品種引種的氣候論證、養殖業發展的氣象服務、適應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業氣候區劃等等在農村均還得不到;農業氣象災害、突發性氣象災害預報農民很需要,但不能及時得到;農民要求低溫凍害、高溫干旱、臺風暴雨等各種氣象預測預報產品要更及時、更準確、時效性要更長,并盡可能的定點、定時、定量。

        1.2氣象服務信息的快速傳輸渠道還沒建立。目前農村獲取氣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廣播電視、手機短信、氣象聲訊電話、互聯網等。但從調查的情況來看,農民主動從這些媒體獲取氣象信息仍然是少數,氣象知識在農村普及率極其低。更是農民舍不得花錢撥打氣象聲訊電話和定制手機氣象短信。農民喜愛的原始的有線廣播大喇叭在農村已消失,受經濟問題和文化問題制約因特網在農村普及,除電視外其他音頻視頻媒體在農村也沒有。目前許多地方在鄉鎮配了兼職氣象協理員,在村里配了兼職氣象信息員,這些人只是兼職的,待遇和地位問題未得到合理的解決,更主要是對這些人員的氣象應用培訓管理也沒到位,而且畢竟人少還撐不起氣象信息傳播的重擔。特別是臺風暴雨、寒潮等重大氣象災害的預報還是到各級政府層層傳遞到農村,灌輸到農村,但很難迅速到底到邊。更遭的是雷電、冰雹、局地突發性暴雨的發生發展往往只有幾分鐘幾小時,這些突發性災害的監測預報就不可在幾分鐘內傳遞給每位村民了。

        1.3宣傳教育缺位,農民缺乏氣象科學知識。一方面氣象科學知識沒有納入到農民培訓的范疇,氣象主管機構因為管理體系和人力財力的關系,也沒有深入到農村搞宣傳教育工作,使得能懂一些氣象科學知識的人較少。另一方面是農村人員中文化素質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經商去,還有經濟條件好的能人,不斷遷居到城市去了。留守在農村的人員主要是老、幼、婦等。文化素質偏低的原因,農民解讀不了氣象信息,影響了氣象信息的科學利用。還有從事氣象工作的人員平時到農村調查研究少,不了解農村和農業生產,不了解得農村的客觀需要,在氣象服務信息中提出針對性強的指導意見少,影響氣象信息在農村發揮的作用。

        1.4農村防雷意識淡薄,防雷裝置幾乎空白。在農村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再受迷信思想深遠影響,農民常把雷電解釋為“天公發怒”,把受雷擊理解成是天意,沒有基本的防雷知識,在雷雨來臨時,往往跑到沒防雷裝置的涼亭、簡易棚、大樹下等最易受雷擊的地方躲雨,而遭雷擊傷亡。在農村農民建房為了節省投入,也沒意識裝設防雷裝置了。農村防雷減災的管理工作還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財力有限,建設主管部門和氣象主管部門還深入不到農村的防雷管理,規范的防雷技術服務還未延伸到農村。

        2.針對農村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的對策和建議

        2.1氣象部門要深化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和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各類氣象服務產品的質量和增加服務產品的數量。氣象部門要改變傳統預報產品,提供適合農村需求的預報產品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涉及到氣象部門現行的體制、機制、資源配置、氣象業務服務機構職責分工、內部人員結構等很多方面,需要對整個氣象運行系統進行改革和調整。要解決這些復雜的問題,那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培養和引進相關人才努力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

        2.2建立與完善農村綜合氣象監測預報系統。加快農村加密自動氣象站網建設,以實現對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及局地小氣候的監測預警。增加與農村關系密切的農業氣象、生態氣象、大氣成分、雷電等觀測項目,提高遙感遙測技術在農村氣象監測的應用水平,為農村氣象服務提供必要的監測技術手段。制定針對特色農業進行農業氣象、重大病蟲害氣象、生態氣象、大氣成分等方面的觀測,為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研究提供基礎監測數據。建設或完善雷電監測網并加強雷電監測預警的科學研究。

        利用多種氣象科技手段,建立鄉鎮短時、短期和中期氣象預報業務系統,以鄉鎮預報業務帶動和完善農村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建設。發展包含天氣、氣候、生態與農業氣象、大氣成分、人工影響天氣、雷電等內容的農村預報預測系統。通過完善與發展農村氣象氣象服務系統,制作更多的符合“三農”氣象服務需求種、養業各個環節的氣象保障預報服務、新品種引種的氣候論證、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業氣候區劃、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等產品,構建現代農村綜合氣象監測預報系統。

        2.3采取多種手段完善農村氣象信息傳播渠道。地方廣播電視部門要建立重要天氣信息綠色通道。像以往抗臺氣象信息一樣,及時插播農村種養業的關鍵期預報、突發性的強對流大風、暴雨、雷電等預報。同時氣象部門積極建立好高效的信息快速分發流程,實現重要氣象信息第一時間到達農村,有效指導農業生產及防御和減輕農村氣象災害的影響。

        在農村建設氣象預警專用系統,可采用手機短信、氣象警報接收機和無線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相結合的方式,布設24小時待機的受控高音喇叭音頻播出設備,確保信息的及時和接收。

        利用手機短信和固定電話來傳播氣象信息是最便捷、服務面是最廣的。因此,要大力發展農村手機短信訂制用戶和固定電話包月用戶,同時相關信息產業部門也要適當降低收費標準,讓更多農民能用得起這些信息。

        2.4建立農村氣象科普教育體系。氣象主管部門要進行多方調研,編寫適合農村特點的、通俗易懂的氣象預報運用、氣候資源利用、種養業氣象服務指標、避雷防雷技術等鄉土教材。

        啟動氣象信息“進村入(下轉215頁)(上接214頁)戶”工程,通過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專題資料、墻報、手機短信、氣象聲訊電話、現場咨詢活動等手段不斷加強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在有關涉農培訓基地開設氣象科技知識課程,定期地舉辦農村氣象技術培訓班,傳授經濟實用的農村適用技術,培養鄉土氣象專家,從而努力提高農民群眾科學利用氣象信息的水

        把氣象知識編寫到中小學校地方教材中,給學生發送氣象科普知識,組織氣象專家到學校作科普講座,組織學生參觀氣象科普基地、參觀氣象部門,做到科普宣傳從娃娃抓起。

        2.5加大農村防雷減災管理力度。做好農村科學防雷宣傳教育工作外,把農村防雷減災納入到規范管理中,在農房建設許可中把好防雷設計關和施工關,建立農村建設項目的防雷設計審核和施工監督制度。對農村的防雷狀況進行定期普查,公布普查結果。特別是對農村企業、公共建筑、學校的防雷隱患,要分類指導,督促整改到位。

        2.6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村氣象服務中的主導作用。從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高度,各級政府要完善管理機制,支持氣象部門為農村服務而進行的業務體制改革、人才隊伍建設、現代化裝備建設,協調氣象、建設、信息產業、廣播電視等部門,規范農村防災減災防工作。制定農村氣象防災應急預案,投入資金完善農村氣象信息傳播渠道、氣象觀測網建設,投入資金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場所的防雷措施和規范農村防雷減災管理。

        各級政府要重視氣候資源的應用開發,推廣太陽能的利用,進行風能資源、光溫資源等的調查,做好特色農業氣候區劃評價和成果推廣、落實氣象科普宣傳、對農民進行氣象科技知識培訓等工作。

        要落實各鄉鎮氣象分管領導,真正落實專職兼職氣象協理員,建立農村兼職氣象服務隊伍。確實解決這些人兼職人員的待遇地位問題。

        3.結語

        加強和完善農村氣象服務是一項社會綜合工程,也是今后一個時期氣象服務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做好這項工作,取決于廣大農民防災減災趨利避害的自覺程度,取決于氣象部門科研開發和服務的主動性,取決于相關部門的相互配合,取決于各級政府在農村氣象服務中的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第4篇: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為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科技創新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發揮氣象服務在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的促進作用,科學應對和有效降低氣象災害的影響,積極構建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為農氣象服務體系。現就為農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氣象災害占自然災害的80%以上,自然災害每年造成的損失約占GDP的3-4%,而科學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可挽回損失約占GDP的2%。我縣處于南北過渡氣候帶內,氣象災害十分頻繁,暴雨、大風、洪澇、雷電、高溫、干旱、寒潮等都曾給我縣帶來過巨大損失。因此,科學防御氣象災害,有效減輕災害損失,既是服務全縣發展大局的保障性手段,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生產力。為此,構建覆蓋全面、功能先進、反應快捷、服務優質的為農氣象服務體系顯得尤為迫切。

        二、落實措施,明確要求。

        1、構建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各鎮要成立氣象信息服務機構,配備專兼職氣象協理員。縣氣象局要加強氣象信息員隊伍培訓,充分發揮農村氣象信息員在氣象防災減災中的“宣傳員”、“情報員”、“指導員”作用。

        2、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和指揮網絡。縣氣象部門負責在各鎮建立氣象預警廣播平臺和一塊中心廣場(LED)顯示屏,在各村(居)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建立縣、鎮、村三級平臺授權控制、遠程遙控管理、多種終端同步接收一體化的農村氣象服務信息和預警指揮網絡系統。縣氣象局要加強平臺及全網絡維護管理,建立定時不定時信息機制,結合我縣農業農村實際,及時掌握農民生產生活需求,豐富、實用的信息,不斷提高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的滿意度。網絡組建實施過程中,氣象、財政、農業、安監等部門要相互配合協作,各鎮要大力支持協助。農村氣象災害預警和指揮網絡的建設要堅持積極穩妥的原則,先試點后推廣,逐步推開,爭取用2年左右時間實現全覆蓋。

        3、積極推進為農氣象服務示范點建設。為農氣象服務示范點建設要與開展農業現代化建設試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面向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特色產業等,以村(居)、產業基地為單位,以信息網絡技術為依托,按照“有人員、有設備、有制度、有平臺、有場所、有手段”六有標準,培植為農氣象服務示范點,每鎮要有1-2個為農氣象服務示范點通過市縣有關部門驗收。

        4、切實開展農業生產氣候評價和災害風險評估工作。縣農業、水務、氣象部門加強雨澇情、墑情、旱情、農情“四情”監測,及時為縣鎮政府提供決策信息。要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搞好農作物長勢分析、產量預測及秸稈禁燒火點監控的分析工作,及時提出決策建議。要做好區域自動站的維護管理,開展氣象災害的預評估和災情鑒定工作。利用科普周和安全宣傳月開展氣象科普“進農戶、到田頭”活動。

        三、加強領導、嚴格考核。

        1、加強為農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各鎮、各部門要明確一名班子成員牽頭負責,成立為農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將為農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列入目標考核,強化責任、明確要求,確保該項工作有效推進。

        第5篇: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關鍵詞]氣象 農業 服務 分析

        [中圖分類號] P49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1-199-1

        1氣象服務存在的現狀

        當農業面對天氣變幻其抵抗能力顯得尤其薄弱,因此農民是最需要氣象服務的一個群體,本文以三明市為例說明氣象服務與農業的相關性。

        三明市地處我國福建省的中西部,位于山脈之間,大風天氣、泥石流、冰雹、寒潮等時有發生,因此氣象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現下氣象部門氣象工作的主要成效是:

        (1)氣象業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氣象服務業務不斷健全;

        (3)氣象服務內容不斷豐富。

        2近30年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其影響

        2.1冰雹大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冰雹災害是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冰雹出現時,常常伴有大風和強雷電現象。

        從1981~2010年三明市11個氣象觀測站的資料統計表明(表1),全市累計冰雹日數68次,年平均2.3站次,屬多發雹區。

        從表1可以看出,三明市冰雹日數的月際分布呈單峰型,主要出現在春季。3~4月占61.8%,尤以3月最為多見。3-4月是我市冰雹發生的集中期,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威脅,雹災對煙葉生產的影響尤為嚴重。2005年5月1~5日,三明市出現三次強對流天氣,大部分縣市遭受了冰雹和大風的襲擊,最大風速(31米/秒)出現在三明市區,最大冰雹出現在將樂,農作物受災面積19.78千公頃,成災11.53千公頃,絕收1.2千公頃;糧食減收0.88萬噸;伴隨強對流天氣出現的強降水造成水產養殖損失面積0.032千公頃,0.02萬噸,直接經濟損失2.1億元。

        2.2暴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暴雨是我市最主要氣象災害,三明的暴雨多以梅雨鋒暴雨為主,臺風暴雨和夏季對流暴雨較少。大范圍持續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給農、林、牧、漁業、水利等生產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根據1981~2010年三明全市11個氣象觀測資料統計(圖1),全市累計出現暴雨1444站次,是福建省暴雨較多的地區之一。2002年6月13~15日,三明市各地普降大暴雨,我市西北部普遍出現百年未遇的洪水,建寧縣城關洪峰水位299.03米,超危險水位6.3米,為兩百年一遇,流量為每秒5130立方米;城區最大淹沒水深5.6米,平均淹沒水深3.5米。全市農作物受災絕收面積達1.27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9.12億元,其中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近7億元。嚴重的災害引起國務院的重視,時任國務院總理親臨建寧縣調查了解災情,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3氣象服務為農發展建議

        3.1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動,完善工作機制

        有句話叫上行下效,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氣象為農服務才能更好地落到實處,因此各級政府部門應嚴格要求氣象部門做好工作,給予大力支持。氣象部門應積極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得到政策和財務上的支持。同時政府部門設立投訴與建議點,將人們對氣象部門的建議、要求收集起來,政府人員針對這些要求適當的對氣象部門進行監督,約束其有條理的改善。

        3.2不斷創新氣象服務技術,建立便捷有效的服務渠道

        現在在網上搜一下天氣預報,人們很容易搜到天氣變化以及穿衣指數旅游等等信息,但這些信息不是為農民所服務的,或者說,農民從中不能得到他們想得到的比如播種時間等的信息,這需要氣象部門的完善或設立一個專門為農服務的網站,內容包括給出往年天氣狀況或歷年天氣狀況、最佳播種或秋收時間、天氣變化影響下的可行性預防措施等,以方便農民做出參考,

        3.3堅持人才發展戰略,.培養氣象為農服務方面的人才與技術

        氣象部門在天氣預報等工作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但在為農服務這一點,服務體系卻還不太完善,其作用很難完全發揮出來,因此氣象部門需大力培養專業性人,改善氣象服務系統。

        氣象為農服務的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準確性、及時性與專業性。目前天氣預報已很準確,但對為農業服務來說只是一個基礎,氣象部門不能滿足于這一現狀,而是要更具有針對性、精致化和專業性。常規天氣預報僅包括天氣的變化,而為農服務的天氣指導就需包括預警、影響、時間以及建議等。針對為農服務,氣象業務系統,需要把當地氣候與具體農業相結合,建立能為農民提供指導信息的服務系統。

        4結束語

        雖然氣象部門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許多新的問題等待解決,如何加強和改善農村氣象服務是一個社會各界都需要參與的工程,也是日后氣象部門的重點工作。

        參考文獻

        [1]周娟娟.論氣象為農服務的兩個體系建設與發展[J].農業與科技,2012(5).

        第6篇: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一、“三農”氣象服務的需求

         

        根據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相關要求,對于氣象服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需求:首先,對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種服務不僅包括對糧食生產進行氣象上的服務,還包括對各種經濟作物進行氣象上的服務;其次,運用多種合理有效的渠道進行氣象信息的普及工作,使農民能夠及時了解氣象狀況;再次,提高天氣預報尤其是短期氣候預測水平,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利的科學依據;最后,要求圍繞以良種工程和種植業標準化的目標為中心,加強良種培育、引進和推廣的氣候可行性論證服務及標準農時氣象服務。

         

        二、氣象為農服務成果

         

        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以需求為牽引,以實際效果為目標,以服務“三農”為主線,以突出科技支撐、突出信息普及、突出長效機制建立、突出防災減災基礎建設為重點,著力在服務產品好用、能用、服務對象會用上求突破。

         

        氣象為農服務取得了明顯成效。圍繞“三個堅持”:堅持“開放合作”、堅持“融入三農”、堅持“科技支撐”,突出“四個納入”:將氣象工作納入黨委政府工作議程、納入公共服務范疇、納入政府公共財政支出、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三位一體”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工作理念上實現了從重預報業務向重預警服務、從傳統農業氣象向現代氣象為農服務、從部門型向開放集約式的“三個轉變”,建設過程突出了業務技術體系建設、信息體系建設、氣象災害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三個抓手”,建設內容上注重依托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站、農業氣象科技示范基地、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三個載體”,服務形式上促進氣象服務、氣象科普、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向農村、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的“三個延伸”,產品質量上強調及時性、實用性、通俗性“三個標準”。在強化組織體系建設、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強化服務內涵三個方面,統籌內外資源,農業農村氣象監測、預警、預報、信息、傳播、應用、應急處置和基層防御能力全面提高,目前已構建了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精細化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逐步形成,覆蓋廣的預警信息網絡逐步建立,有效聯動的應急減災組織體系逐步完善,預防為主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機制逐步健全。

         

        三、做好“三農”氣象服務的幾個有效措施

         

        1、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能力

         

        氣象工作一直與農業經濟密切相關,現代農業經濟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氣象服務,所以需要將氣象服務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基礎性、前瞻性和現實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地級的氣象單位應該建設好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為農業經濟提供良好、準確的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服務,并且推廣開展鄉鎮天氣預報等服務;使用現代化的氣象探測方法包括:天氣雷達、自動氣象雨量站、閃電定位儀等對災害性天氣進行準確的預報和預警,充分發揮氣象預測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的預測準確率,將因氣象災害而產生的農業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2、要強化氣象工作為民服務的意識,開發出適合農村的產品

         

        氣象工作者要有服務于“三農”的意識,氣象與農業、農村,農民關系密切,雖不能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但在生產中是不可缺少的生產要素。氣象部門應制定針對特色農業進行農業氣象、重大病蟲害氣象、生態氣象、大氣成分等方面的觀測,為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研究提供基礎監測數據。制作更多的符合“三農”氣象服務需求種、養業各個環節的氣象保障預報服務、新品種引種的氣候論證、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業氣候區劃、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等產品,構建現代農村綜合氣象監測預報系統。

         

        3、建立農村氣象科普教育體系

         

        氣象主管部門要進行多方調研,編寫適合農村特點的、通俗易懂的氣象預報運用、氣候資源利用、種養業氣象服務指標、避雷防雷技術等鄉土教材。

         

        啟動氣象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通過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專題資料、墻報、手機短信、氣象聲訊電話、現場咨詢活動等手段不斷加強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在有關涉農培訓基地開設氣象科技知識課程,把氣象知識編寫到中小學校地方教材中,給學生發送氣象科普知識,組織氣象專家到學校作科普講座,組織學生參觀氣象科普基地、參觀氣象部門,做到科普宣傳從娃娃抓起。

         

        4、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產品

         

        研發和完善干旱、霜凍、低溫冷害等農業氣象災害指標,開展對特色種植和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技術方法的研究。進一步豐富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其中包括大田作物服務產品(播種期預報、土壤墑情監測信息、干旱監測與預報、氣象條件與作物長勢分析、農業氣象災害監測及預報、初霜凍預報)、設施農業服務產品(實況監測信息、設施內氣象條件預報,冰雹、大風、寒潮、暴雪等災害性天氣預報,病蟲害預報)、特色農業服務產品(氣象災害預報、病蟲害預報、果實膨大期天氣預報、林果采收期天氣預報)。

         

        5、推廣氣象科技實現扶貧

         

        提升三農氣象服務能力,還要積極推廣氣象科技扶貧,積極研究特色農業氣象實用技術,充分利用電視、電話、廣播、報紙、網站等多媒體,建立氣象專家講座、氣象科普專欄、電話專家熱線,不斷拓寬農業氣象科技宣傳途徑,提高氣象科技宣傳教育質量。此外,氣象部門還要積極開展氣象技術培訓課程、氣象科普知識講座、深入農村解答疑難等活動,落實氣象科技下農村,提升三農氣象服務能力,提高農民對氣象科技的認識,有效利用氣象科技實現“農業增效、農民致富、農村繁榮”,全面提升三農氣象服務能力。

         

        6、加強氣象服務的針對性

         

        相關氣象部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氣象服務,積極與當地農民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農戶們的心理動態,了解其在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困難,解答其對氣象服務的不解和疑惑。通過資料收集和教學普及,更有針對性和高效率地為農民提供更為優質的氣象服務。針對某些農民因極端天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擔心和焦慮,氣象部門應該教授其災害天氣的預警和預防技巧,以及第一時間的應對措施,幫助其減少經濟財產損失。“三農”氣象服務的對象是農戶,因此需要在了解農戶的真實感受和切身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氣象服務,提高對農業氣象預測的針對性。

         

        四、結語

         

        綜上,作為氣象部門,也要適時地擴大自己的服務范圍。在對城市氣象環境進行服務的同時,更要對“三農”進行服務。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要不斷調整更新氣象服務的內容、方式和手段。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夠更好地為“三農”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好氣象服務工作發揮更大作用。

        第7篇: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一、主要工作進展

        (一)、深入區縣調研,按新需求和建設特色網站的要求,進行網站改版和信息資源組織

        我們組織了農網業務人員深入有關農業區縣走訪調查,了解用戶對各類信息的使用情況以及服務的方式、存在的問題等,依據調查結果,結合一年來用戶的反饋意見對興農網欄目進行調整和改版,并加大興農網的宣傳力度。

        一是版面大量增加和突出氣象信息,提高服務時效。主頁上把氣象預報與服務信息放在明顯位置,增加一周滾動預報、農業氣象情報、專題遙感產品、極端氣候事件、氣候分析與評價等實時氣象信息。欄目版塊的重新修改、增刪和整合、首頁和二級主頁的欄目設計工作,進一步優化數據庫結構,提高主頁信息反應速度,完善信息數據錄入系統平臺,為網站信息的實時更新提供保障,使網站內容更加豐富,滿足各用戶需求。

        二是通過**人民廣播電臺和津南等區縣電臺,加強對網站信息進行宣傳與服務。與**涉農網站加強溝通,通過信息交流和相互連接,擴大影響;同時,參加積極參加各類農業農村工作活動,并通過活動推介興農網。

        根據**市沿海大城市農業結構的特點和農村發展狀況,積極參與**市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工作,積極與兄弟農業網站進行合作交流,互換信息,如與農業局信息中心互換價格信息,供求信息,豐富網站信息資源。加大興農網的宣傳力度,創建特色網站,逐步把**興農網建設成一個具有都市性農業和農村特點的農業網站。

        三是對氣象服務產品、農業專題服務產品進行包裝,增強服務的可視化能力,增強我市興農網的科技含量。

        (二)、做好區縣興農網網站開發,調動區縣積極性,充分挖掘區縣信息資源

        繼續做好各區縣興農網網站和欄目的開發,增加精品欄目的制作。另外,以區縣局服務平臺為試點,應用網站開展專業氣象服務,包括專業氣象產品介紹、防雷工程介紹、為專業用戶定制預報產品等有償服務。

        (三)、進一步理順網站的日常維護與管理,確保網站信息的實時更新

        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逐漸建立和完善網站日常維護與管理辦法,明確各崗位人員的職責,建立定期召開工作總結與交流,提高技術人員的管理水平。

        二、存在問題

        (一)、信息源與知識產權問題

        任何一個網站要想有較強的生命力,就必須有一個豐富而規則的信息源來支撐,目前我局興農網的信息主要來自于本局的氣象預報、農業氣象情報、專業氣象服務、衛星遙感等專業信息產品,氣象信息相對比較豐富,但對于農業信息,除了與農業部門交換的價格、供求等信息外,其它農業信息來源主要是轉載其它網站的信息,而轉載信息很容易設計到知識產權糾紛問題,由于各網站沒有專門的法律相關人員,因此帶來很多關于知識產權的糾紛,影響了網站的運行。

        (二)、專業人員少和經費問題

        目前,網站開發維護人員大多是兼職,專業水平不高,網站的維護能力弱。另一方面,興農網屬于公益性網站,經費不足,網站的正常維護和信息稿費沒有保證,導致網站生命力脆弱,發展后勁不足。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強信息收集、整理、上報與交流,并及時。

        2、繼續加大與其他農業網站的交流與合作力度,同時,聯合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維持費和申報信息化項目,改善發展條件。

        3、由于歷史原因,我們建設了兩個涉農網站,分別是《**農業氣象信息網》和《**興農網》,工作有一定的重復性,在條件成熟時,擬進行整合,發揮整體優勢,提高效率。

        第8篇: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關鍵詞:天氣預報;防災減災;提升對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農業防災減災中,氣象服務應用效果逐步趨于完善。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農業防災減災的效力[1]。本文結合實際情況,詳細分析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旨在提升氣象信息時效性,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

        1天氣預報種類

        天氣預報種類較多,大致可劃分為短期、長期、臨近、中期與短時等幾個階段,其中短時預報對生產生活具有最為直接影響。短時預報指的是對該地區近6h內的天氣進行狀況監測與狀況預判,特別是預判強對流天氣的產生、發展、強度和消失,常見包括狂風、暴雨、暴雪等[2]。短期預報主要針對該區域24~48h內的氣象狀況。長期預報是指,通過統計天氣狀況并預測建模,得出每月氣溫數值、每月降水量數據、預測旱澇等趨勢。精確的長期預報對于農業生產意義重大,通過預測可以了解農作物生長情況,降低成本和損害程度,實現大規模掌控作用。

        2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我國以農為本,氣象預測對農業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發展不僅要滿足自然環境發展規律,還要確保預測的時效性。就我國農業發展狀況而言,極端性氣候預測精準性不夠強,極端性氣候抵抗能力較差。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各類極端天氣出現,常見的包括暴風雪、干旱、洪澇、冰雹天氣等,因此必須要引發關注,加強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2.1短期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短期天氣預報指的是,在多個短時間段內,結合分析軟件評估天氣狀況,計算降水量,在提升天氣預報精準性的同時,保障氣象信息的精準性。短期天氣預報的應用,可減少天氣預報計算結果的差異,確保信息傳遞速度[3]。及時做出天氣災害預警,滿足人們生產需求,最大程度減少天氣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農業人工影響天氣,如人工降雨、人工冰雹等,加大農業防災減災實施力度,在特定的大氣環境下開展農業作業。短期天氣預報精準性較高,且時效性較強,在上述作業中,可提供精準作業時段,確保工作人員作業的針對性,確保作業可得到預期效果,切實將人工影響在天氣工作中的效益發揮出來。可見,短期天氣預報,在農業災害防控上效用顯著,特別是在防雹作業體系和緩解水資源短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2長期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當前,科學技術迅速進步,推動了社會高速發展,氣象預測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與創新。相關行業一直在加強應用先進氣象預測設備,以此確保天氣預報精準率。長期天氣預報不僅可預測一定時間段內的氣溫、降水量,還可確定初雪、初次霜凍時間等,區分低溫時段、高溫時段、干旱時段、洪澇時段、霜凍時段、冰雹時段等,可選擇有效措施預警自然災害。為降低天氣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相關部門需結合天氣預報預測,做好災害預防工作,注重自然災害的防控。如,在農田興修水利設施,確保農田做到旱能灌、澇能排。不僅如此,還應當積極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耕換草等農業作業,改變區域性氣候。結合天氣預報,選擇抗旱、抗澇、抗低溫較好的品種,提升農業產品的適應性,選擇早熟品種、晚熟品種,合理決定播種時間,避免霜凍天氣及冰雹天氣影響農業生產。

        2.3完善農業氣象監測及預警系統

        2.3.1完善綜合監測系統我國偏遠地區,受地理位置、氣象、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全面了解農業氣象災害。通過引入先進設備,注重新技術的應用,適當增加一些農業氣象探測設備與探測裝置,加強地區天氣雷達系統建設、地區地面觀測、地區高空探測等裝置的建設,能夠及時獲取氣象數據,為災害的監測奠定基礎。

        2.3.2完善氣象災害預報系統農業氣象災害種類較多,通過加露、寒潮、高溫等災害性天氣的預測,及時播報,加強對大風天氣、強降水天氣、雷電天氣的預報。為農民農業生產提供及時天氣預報、有效氣象信息,以此規避氣象災害帶來的風險。通過建設災害性天氣立體監測網,實時監測、動態監測、立體監測天氣變化,可提升天氣預報的業務能力。整體上提升重大天氣預報水平,確保農業防災減災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

        2.3.3完善氣象信息系統借助公眾信息網絡資源,注重觀測數據的采集、整理及分析,實施數據共享。從多個渠道入手,選擇不同的方式播送信息,使農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災害防御。除此之外,不同地區的農戶可結合地域特點,建設針對性的氣象災害預警平臺,多方位、多角度進行信息,使農民及時掌握氣象信息。

        3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提升對策

        長期以來,天氣預報一直是氣象工作人員研究的核心。天氣預報的應用可人工改變天氣用途,更好地進行防災減災,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最大程度降低天氣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結合實際,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提升對策主要如下。

        3.1創建應急系統

        作為農業防災減災中的關鍵環節,災害天氣預測系統意義顯著,且天氣預測精準性較高,是災害預防的基礎,可實現防災減災成效的提升。該系統的應用可提升天氣預報精準性、有效性,優化災害性天氣的預警與報警工作,結合當地農業生產情況、農業特點,做好預警工作,更好地防控自然災害。積極進行防汛、防干旱、防冰雹、防低溫等農業災害預防,做好農業氣象的預警與預測工作。除此之外,氣象工作人員還應當依照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程度,分級農業防災減災服務氣象產品,分類農業防災減災服務氣象產品,監測農業天氣災害,更好地預防與預警天氣災害。3.2創建預防體系在進行防災減災預防措施落實階段,若無法避免天氣災害。在天氣災害發生時,相應部門應當及時反應,制定針對性方案,布置各單位行動,利用資源與人員,整合資源,以最快速度、最可靠方式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的影響,降低農業經濟損失[4]。

        3.3加強預報目的

        增加與農戶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全面了解農民需要的天氣信息。順應時展需求,建設高效信息獲取方式,構建多渠道信息形式,逐步加強天氣預報相關信息的工作。以便可以獲取精準的氣象信息,確保天氣預報信息的針對性,協助農戶更好地安排農業生產工作,避免經濟損失。

        第9篇:農業氣象服務調研范文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為農氣象服務;內蒙古莫力達瓦旗

        中圖分類號 F320.3;S1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340-02

        氣象為“三農”服務一直是莫力達瓦旗氣象工作的重點。近幾年,莫力達瓦旗氣象局針對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始終在努力提高為“三農”服務產品的質量和時效,雖然人員缺乏、工作基礎薄弱、服務手段單一,但在莫力達瓦旗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1 氣象為“三農”服務現狀

        1.1 隊伍狀況

        莫力達瓦旗氣象局現有職工16人,氣象專業畢業且長期從事預報業務的只有1人,其他從事預報業務的人員,除新畢業1人外,其余都是長期從事地面測報,知識結構單一,老化嚴重,對當地作物生長規律缺乏認識,不能滿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對氣象服務的需要。

        1.2 工作基礎

        2004年開展的生態監測業務,站點單一,代表性不強,取土設備陳舊,仍以人工采用土鉆取土為主,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自2005年以來共建設了16個區域自動站,做到了全旗每個鄉鎮(辦事處)均有區域自動站;全旗共有8部人工增雨火箭架,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鄉鎮(辦事處),東北部鄉鎮(辦事處)主要靠駐旗農場和部隊增雨。全旗8個火箭作業點均有作業人員,但無專業作業技術人員,部分作業點達不到“兩庫一室”的建設。全旗僅有2010年建設的3塊電子顯示屏,無信息機,80%的村屯無廣播大喇叭。

        1.3 已有的流程和規范

        電視天氣預報規范化服務流程;氣象信息規范化服務流程;氣象決策服務流程;氣象災害服務流程;常規天氣預報服務流程。

        1.4 主要服務手段

        1.4.1 加強組織建設。成立氣象為“三農”服務領導小組,根據上級氣象部門的指導產品并結合本地實際特點做好各項預報服務產品的訂正工作,按照上級的服務技術指導開展針對性的為農氣象服務。及時預報重大災害性、突發性、轉折性天氣;建立了災害直報系統,及時收集、上報災情;在農事關鍵期制作農事專題氣象預報。制定《氣象服務周年服務大綱》,定期氣象旬報、月報,在春播秋收關鍵期、低溫陰雨、干旱和農業病蟲害高發期,及時相應的指導預報,指導農業生產;及時短期氣候趨勢預測。完成了全旗農業氣象服務區劃工作,對大型農業開發和名特優品種的引進和種植提供了氣候和生態認證服務。

        1.4.2 建設區域自動站網。自2005年來,共建設區域自動站16個,分布于每個鄉鎮(辦事處),基本形成了覆蓋全旗的氣象災害監測網,實現氣象監測自動化。

        1.4.3 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在全旗建設8個人工增雨火箭作業點,合理布局,基本構成了人影作業網絡,充分利用空中水資源,每年抓住有利的天氣時機,適時開展全旗人工增雨作業,每次作業效果明顯,對旱情的解除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搶占了農作物播種的有利時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1.4.4 多渠道氣象信息。建立了飛信手機短信平臺信息庫、預警信息平臺信息庫。每天在電臺、電視臺、飛信手機短信平臺、預警信息平臺和互聯網電子郵件上全旗各鄉鎮(辦事處)24 h天氣預報和旅游景點預報,遇有重大災害性天氣多次滾動播出,使全旗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及時了解氣象信息,做好防范準備。

        1.4.5 利用氣象信息開展專項服務。利用已建氣象區域自動站監測網,在汛期密切關注全旗各區域降水情況,及時制作氣象雨情信息,開展適時汛期氣象服務,確保安全度汛,減少了突發性氣象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在防火期,每天根據各氣象要素實況觀測資料以及未來天氣形勢分析,對火險做出等級預測,每天在電視上播出,及時做好森林防火防范工作。

        1.4.6 大力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利用安全生產月、科普宣傳月、“培養新農民,建設新農村”宣傳活動月、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對防洪防汛、防雹增雨、防雷減災和防雷擊急救方法等知識進行專題科普講座,讓氣象防災減災知識深入到千家萬戶,有力地促進了人民群眾防災減災能力的提高。

        2 氣象為“三農”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氣象預報準確率和服務的精細化水平較低

        農村氣候地域差異明顯,常伴有暴雨、冰雹等突發性災害天氣,現有氣象區域自動站點觀測項目少,氣象服務的總體水平、服務內容等不能滿足為“三農”服務的需求,特別是短期氣候預測和天氣預報的定時、定點、定量方面差距較大,預報的針對性、精細化水平低,服務產品單一,沒有規范的服務工作流程[1-3]。

        2.2 農業氣象信息渠道單一,不能滿足需要

        過去由于需求簡單,預報準確率不高,氣象信息的主要通過廣播電視、固定電話定時。近幾年,手機短信、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莫力達瓦旗氣象局曾試圖解決信息到農戶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及時下傳“三農”需要的信息,指導農民利用科學信息開展脫貧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然而通過幾年的實踐證明,“最后一公里”仍是為“三農”服務的瓶頸,由于基礎條件差,有線電視網絡不能覆蓋到鄉下,有很多村屯地處偏遠,手機無信號,互聯網還沒有普及,雖然建立了氣象助理員和氣象信息員,但由于地方政府資金不足,氣象助理員和信息員工作積極性不高,起不到氣象信息很好的輻射傳遞作用,氣象信息的傳遞中間環節還較多,農民不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獲取豐富的氣象產品。

        2.3 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產品不能滿足農民的基本需求

        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較快,現階段農民亟需得到更為豐富、更為貼近農業發展的農業氣象信息,這就要求有更好的平臺來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的為農服務產品。而當前的氣象服務產品準確性、適用性、針對性與農業生產發展需求有差距,長期預報、年景展望不夠準確,不便于調整種植結構和安排農業生產,時間偏晚,農事建議指導性不強,服務人員的相關知識面跟不上農業發展的要求。

        2.4 氣象災害預警響應體系建設不能滿足農村防災減災需要

        目前,莫力達瓦旗氣象信息主要傳播媒介有廣播、電視、網絡等。農村基礎條件差,70%的農戶掌握氣象信息僅來源于電話傳真的短期公眾服務產品;氣象信息傳輸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使農民無法及時有效的接收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4]。

        2.5 為“三農”服務技術力量嚴重不足

        基層氣象局距農村生產實際最近,處在為“三農”服務的最前沿,是氣象部門為“三農”服務的主力軍。近年來,基層氣象局專業人才缺乏,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對農業實時動態掌握不及時,重理論、輕實際,氣象服務產品的針對性、指導性不強,不能滿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對氣象服務的需要。

        3 新農村建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分析

        莫力達瓦旗是呼倫貝爾市的主要農區,是農業大旗,農業結構布局主要是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輔”的二元經濟結構,種植業以糧食為主,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占有一定比例,但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種植業生產中,普遍種植一年一熟制作物,受水資源分布空間不均等因素的約束,基本屬于雨養型農業,大豆、玉米、馬鈴薯、水稻是莫力達瓦旗種植業主導產品,中草藥、菇娘、黃煙作為特色種植產品,發展較快。目前,全旗耕地面積達50.67萬hm2,糧食生產在全區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地位。近年來,莫力達瓦旗農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災害性天氣呈加重趨勢,氣象災害仍是制約莫力達瓦旗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災害性天氣如雷電、大風、干旱、冰雹、低溫、寒潮等每年均有發生,農業生產力低,因此,做好氣象為“三農”服務工作,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預報預警、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職能和作用,對全面推進莫力達瓦旗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 氣象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措施

        4.1 大力提升氣象服務的科技水平

        提高天氣氣候預報預測水平和重大災害性天氣的預警能力;提高中短期、短時、臨近及災害天氣預報預警水平。強化氣象科技創新工作,突破傳統、單一的天氣預報信息服務模式。加強對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調查和影響評估;不斷提高對農業病蟲害、地質災害等的氣象預警和應急保障能力[5-6]。

        4.2 加強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

        健全和完善氣象服務流程和規范,制定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多種形式的氣象信息傳播平臺[7]。建立鄉鎮(辦事處)氣象信息服務站,鄉鄉有分管領導、有氣象助理員、有應急響應預案、有預警信息接收設備,村村有氣象信息員和預警信息接收設備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為農民提供及時優質的氣象信息服務。

        4.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優先完善天氣敏感區中小尺度氣象災害監測網建設,使所有鄉鎮(辦事處)和部分行政村都能建有自動氣象站[8-9]。二是按鄉鎮(辦事處)種植面積不同,配備作業系統和作業技術人員,抓住有利的天氣時機實施人工增雨抗旱防雹作業。三是建設氣象災害預警響應體系,在鄉鎮(辦事處)、行政村、自然村建設氣象災害信息自動接收系統,落實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快速響應機制。

        4.4 加強部門協作,完善氣象信息渠道

        加強氣象與農牧業局、國土資源局、水利局等部門的合作。利用其為農服務相關項目建設中的硬件設備提供信息服務,開展聯合會商、服務信息。增加和調整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播出頻次,增加滾動字幕。建立氣象為“三農”服務熱線電話[10]。遇有重大氣象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通過移動、新聯通客服部集中。

        4.5 加強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利用區域自動站獲取的資料,合理開發氣候資源。進一步開展農作物生長、發育及其產量和品質與氣象條件的關系研究,揭示不同類型農業氣候資源特征、規律和合理開發的途徑,開展氣候資源精細區劃、氣象災害區劃和種植(養殖)區劃,指導農民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提高科學防御氣象災害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5 參考文獻

        [1] 陳俊春,陳穎.切入點、著力點、結合點——氣象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三點”思考[J].江西農業學報,2008(1):142-144.

        [2] 黨修伍,張學賢,張永芹.氣象服務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調研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7(7):2119-2120,2122.

        [3] 和平,田鍇,王英.小議公共氣象預報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我國農業生產[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9):61.

        [4] 山嶷,張永財.海東氣象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思考[J].青海氣象,2007(2):51-53.

        [5] 朱明,趙世黎,梁代榮.氣象工作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思考[J].江西農業學報,2009(4):175-177,180.

        [6] 楊祥珠,婁偉平,董家明.紹興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氣象服務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7(9):2772-2773,2782.

        [7] 張鵬,楊秀華,楊秋利,等.新農村建設中氣象服務的探討[J].農技服務,2011(3):366-367,370.

        [8] 吳延年,王建勝,嚴春銀.需求與對策:氣象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調查[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35-3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区尤物 | 新91精品中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网5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91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