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智慧供應鏈的應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慧供應鏈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智慧供應鏈的應用

        第1篇: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部門會商;工作聯系單制度;供電企業;應用

        協同問題是任何一個組織得以正常運轉所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為了解決協同問題、推進工作落實,除了督察督辦等常規手段外,部門會商和工作聯系單制度被證明是解決協同問題的有效手段,可以作為督察督辦制度的補充。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濮陽供電公司(簡稱“濮陽公司”)提出“三講三化”工作理念(重要工作講政治、綜合工作講協同、日常工作講秩序,管理透明化、責任清晰化、溝通簡單化),為把該理念落到實處,暢通公司內部溝通機制,加強各單位之間的協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打造高效合作團隊,實行部門會商和工作聯系單制度。

        一、部門會商制度

        (一)部門會商會。濮陽公司實行部門會商會(以下簡稱會商會),會商會是指按照部門職責范圍,就主要職能部門重點業務領域的工作召開的會議,旨在加強部門之間信息溝通,分析存在問題,協調工作步調,協同高效推進各項工作。

        (二)人員組成。會議由公司辦公室主任或受委托的其他部門主任主持召開,議題較為單一時,可由議題提出部門直接主持召開。參加人員為各主要職能部門、協同部門(單位)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會議參加人員根據會議議題涉及部門來確定。根據工作需要可邀請公司相關總經理助理、副總師出席會議。參會部門根據每次會議議題來確定,主要有辦公室、發展部、人資部、財務部、安質部、建設部、監察部、審計部、黨群部、調控中心、運維部、營銷部,以及其他議題提出部門及議題涉及部門。

        (三)會議內容。會議議題由相關部門提出,或由會議協同部門建議提出。會商中涉及重大事項時,各責任部門須及時向公司領導匯報,或按程序提交公司相關會議審議。

        (四)會議組織。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負責會商會的總體協調工作,包括會議通知、組織管理、會場服務等。議題提出部門負責會議記錄及會議備忘錄整理等;會商會根據議題提交情況來決定是否召開,原則上于每周一上午11:00召開,遇有特殊情況,會議召開時間另行通知,如無議題,則不再召開;議題提出部門應于每周五12:00前提交下周會商會議題,填寫提交單并報送至辦公室值班秘書處;如參會部門對議題達不成一致意見,需提交公司領導集體協調時,由辦公室將議題提交至領導班子周碰頭會、總經理辦公會或黨政聯席會討論決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會議議定事項,下次會議通報上次會議議定事項完成情況,辦公室負責督促落實。監察部(紀委辦公室)負責效能監察。

        二、工作聯系單制度

        公司內部溝通提倡以口頭、電話、郵件、微信等常規方式為主,《工作聯系單》主要解決重要工作推進不力、內部溝通不暢等問題,建立日常工作的正常協同秩序,利于量化考核各單位日常工作的協同效果。

        (一)職責。《工作聯系單》適用于工作業務中需要其他單位協助完成的事項。《工作聯系單》發起單位(以下簡稱“發單單位”)職責主要包括:對《工作聯系單》涉及的整體工作負總責;對《工作聯系單》的完成過程進行跟蹤與監督;對《工作聯系單》的完成效果進行審核確認。

        《工作聯系單》接收單位(以下簡稱“收單單位”)職責主要包括:對接收到的《工作聯系單》,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提出合理的修訂意見;對簽收確認的《工作聯系單》,及時向發起單位報告工作進展,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負責填寫《工作回復單》,提交發單單位審核。

        (二)流程。《工作聯系單》的發起:由發單單位起草,明確接收單位、工作要求、完成時限等要素,公司領導簽發,送接收單位。《工作聯系單》的接收:收單單位對《工作聯系單》內容無異議,應簽收確認,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收單單位對《工作聯系單》的要求或時間節點存在異議的,在1個工作日內將修改意見匯報簽發領導,經簽發領導審批后,送發單單位根據修改意見重新發起。《工作聯系單》的回復:收單單位完成工作任務后,填寫《工作回復單》,送發單單位審核;發單單位根據回復情況判斷工作是否完成,若完成可銷號;若未完成或未達到完成標準,可要求其繼續辦理并重新回復辦理情況。若《工作聯系單》無法推動工作,由發單單位按照相關流程向辦公室提出納入公司督察督辦事項。

        第2篇: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內容摘要:文章從供應鏈全過程角度,研究了物聯網在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物流管理、銷售與售后服務中的智能化應用。并對于未來實現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型供應鏈作深入探討。

        關鍵詞:物聯網 智慧型供應鏈

        從本質上看,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一種聚合性應用與技術提升,將各種感知技術、現代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聚合與集成應用,創造一個智慧的世界。

        物聯網的含義及特點

        物聯網是利用包括射頻識別技術(RFID)、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等,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Internet相連接,在Internet基礎上延伸的一種網絡,其用戶端擴展到了任何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對物聯網的理解主要有兩個層次。技術上是指物體通過智能感應裝置,經過傳輸網絡,到達指定的信息處理中心,最終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自動化信息交互與處理的智能網絡。應用上則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聯接到一個網絡中,形成“物聯網”,再與現有的Internet結合,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世界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

        物聯網的特點包括:全面感知、實時準確傳遞物品信息、利用智能計算技術,對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實現智能化控制(張應福,2010)。其核心是數據。物聯網分成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運算、信息挖掘等階段,各階段都跟數據緊密關聯。

        智慧型供應鏈

        在供應鏈中,數據和信息是核心。由于供應鏈管理中各個環節都是處于運動或松散的狀態,因此,信息和方向常常隨實際活動在空間和時間上轉移,影響了信息的實時性及精確性。

        數據顯示全球零售訂貨時間為6-10個月,在供應鏈上的商品庫存積壓價值達數萬億美元,而同時,又因為沒有合適的庫存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損失數百億美元的交易額。與過去相比,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苛刻和直接。為了吸引智慧地球上的消費者,企業需要一個更加智慧的供應鏈系統。

        我國企業目前正處于一個從“以規模擴張為主的粗放式增長”向“精細化管理”進行轉型的敏感期,改變舊有采購與贏利模式是應對市場變化和激烈競爭的客觀需要,同時是改善供應鏈企業相互關系,促進我國市場穩健、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

        智慧型供應鏈是供應鏈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對于企業來說,只有通過智能的業務分析,供應鏈數據才能轉化為有用的供應鏈信息,通過整合的方式提供給企業。

        智慧型供應鏈的核心是實現供應鏈企業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的無縫對接,從根本上解決供應鏈效率問題。通過智慧型供應鏈,既可實現將營運的關注點從過去的“產品為中心”轉變到“以客戶為中心”上來,同時又能借助對來自客戶端的種種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進而對行業上游采取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產品規劃、采購指導,也有利于終端領域的市場推廣、消費行為研究、科學陳列、增值銷售等一系列舉措的有效跟進。

        智慧型供應鏈,能促進供應鏈企業的有機融合,減輕運營壓力,并在具體的操作與運作層面更加迎合市場,符合當前經濟穩健發展與消費迅速升溫的實際需求,從機制上有效遏制供應鏈牛鞭效應,推動行業競爭走向價值競合高度,提升行業運營效率等都將起到積極而有效的推動效應。

        物聯網在建設智慧型供應鏈中的應用

        (一)物聯網在供應鏈中的應用

        從整個供應鏈來看,物聯網使供應鏈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物品在供應鏈的任何地方都被實時追蹤,在整個供應鏈中流動―從生產線到最終的消費者。

        物聯網在原材料供應中的應用(廖燕、魯耀斌,2008)。應用物聯網能實時、便捷地采集制造商產品銷售信息,從而及時反映制造商的市場需求,將此市場需求信息及時傳遞給供應商,供應商就有條件做到對制造商供貨需求的真實反映、透徹了解和科學預測,從而促進協作預測、協同計劃、預測與補貨計劃(CPFR)以及準時制生產(JIT),使得供應商與制造商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在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的情況下也能取得很好的實施效果。

        物聯網在生產制造中的應用可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在涂料生產、高溫、多塵等特殊環境下,物聯網系統仍可對整個生產線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產成品進行自動識別與跟蹤,及時獲得產品數量、傳送路線、質量控制程度等與組裝工藝直接相關的瞬時常數,從而可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管理。自動化系統產生的信息數據還可以作為供應鏈決策過程的一部分,以幫助管理人員及時做出決策。還可用來加強產品質量管理。

        在庫存管理應用中,物聯網有大批量數據同時采集,無需精確對位等特點。大批量出入庫數據通過物聯網系統實時采集、傳遞、核對、更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度,這使得物聯網在貨物入庫、存儲、盤點、出庫各個業務環節都有自動化應用。

        物聯網在物流上的應用是定位運輸工具和貨物,便于用戶提前安排到貨后的工作,到貨信息可用于對庫存進行精細計量,以減少庫存水平。如果把集裝箱運輸的起運點、途中重要站點、暫存的堆場以及最終目的地等作為掌握集裝箱動態信息的監控節點,在這些節點安裝基于物聯網的信息管理系統,對信息進行自動識別和處理,并通過Internet實現信息的多方式共享,就可以讓物聯網在集裝箱多式聯運中發揮作用。

        在零售環節,物聯網被大量用于庫存清點和損耗控制。基于物聯網的EAS、報警系統和CCTV系統可有效降低損耗。

        供應鏈管理中,企業必須實時精確掌握各環節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物聯網能夠在諸多環節上發揮關鍵作用(寧祥峰等,2010)。

        (二)物聯網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

        實現管理自動化,作業高效,優化供應鏈管理過程。物聯網對供應鏈管理各環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制造環節、倉儲環節、運輸環節、銷售環節上。它使得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做出快速的反應,提高供應鏈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

        借物聯網推動供應鏈企業的信息化上一個臺階,同時促進信息行業共享。物聯網除了繼續發展數據傳遞技術,要形成商業市場,還要開發軟件系統,使Internet中的物品能動起來,我們要更多地關注使物聯網具有交流功能的網絡服務。我們需要有標準化的服務。標準制定組織,如CEN,ISO,ETSI應發揮重要作用(鮑勃•威廉姆斯作、張進京譯,2010)。

        對于供應鏈中實時的動態指標,如庫存分析、客戶分析等數據,需要經過傳感器的探測,經過網絡傳輸到服務器,大量的數據需要傳輸到集中式的物聯網云計算數據中心。由此來自于不同渠道的數據信息通過云計算中心得以匯集,再借助一些業務分析的軟件,從而提取出引爆利潤點的信息策略。

        增加供應鏈的可視性,提高供應鏈管理信息透明度。物聯網充分利用各種技術和Internet,能有效解決物流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問題。射頻技術能有效地批量識別貼上標簽的商品,獲得準確的商品信息。對商品從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經過運輸、倉儲、配送、銷售、直接回收等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隨時獲取商品信息,提高自動化程度,降低出錯率,使供應鏈管理透明化。

        能夠使供應鏈管理實現敏捷化和集成化,供應鏈環節整合更緊密。基于物聯網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將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生產活動進行整合,通過完成自動化生產線運作,實時了解生產狀況,及時根據生產進度發出補貨信息,實現流水線均衡,使生產變得更加柔性化。供應鏈管理的高度敏捷化和集成化可以使得企業存貨水平,特別是供應鏈渠道中的存貨水平不斷降低,資產生產率不斷提高(王輝、沈潔、石英琳,2010)。

        (三)利用物聯網實現智慧型供應鏈管理

        物聯網的應用對于供應鏈這種需要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統一的物聯網平臺可發揮數據采集和系統指令傳達等作用,用于供應鏈上的倉庫管理、運輸管理、生產管理、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商店等場合。在減少庫存、有效客戶反應(ECR)、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的職能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物聯網的應用能夠降低供應鏈中存在的牛鞭效應。

        當當網無錫配送中心將采用目前最為先進的倉儲管理系統及物聯網新技術。該系統會根據當前客戶訂單及庫存情況適時觸發系統補貨,并通過員工手持(RF)無線射頻終端指示進行操作。終端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配送中心內部的無線局域網上傳至倉儲管理系統,系統根據接收到的數據實時更新數據庫,并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完成信息交換和通訊。由此實現了站所售商品信息的實時更新,以及中央庫存信息的互聯與全球共享。物流中心內部的收貨、上架、補貨、揀選、掃描、包裝、發運等進程都將處于系統的跟蹤、監控與管理之下。

        以上是在供應鏈一個節點上或一個企業實現智能化,設想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物聯網,帶標簽的商品被顧客察看、選購的信息,實時傳到中央數據庫。當零售點的商品數量低于安全存貨量時,系統自動向上級批發商發出補貨請求,庫存補給可以智能化地觸發;當產品即將達到或超過有效期時,系統能自動發出促銷或撤下貨架的要求;以上信息通過供應鏈系統傳遞到制造商,幫助制造商監控生產流程,合理安排采購計劃,提高采購的原材料和緊急零部件的準確性(劉小涇,2010)。同理,信息再傳遞到供應鏈更上游的供應商,幫助其安排企業計劃。以上就是智慧型供應鏈管理的理想畫面。

        物聯網的應用有利于供應鏈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可及時追溯原材料源頭,可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減少庫存管理重復作業,并可對運輸工具和貨物自動定位,可用于損耗控制,并能促進“智能商場”、“智能貨架”、“智能倉庫”的建立。通過物聯網得到的詳細貨物管理信息,連接企業管理系統,倉庫出貨的實時信息、銷售數量以及每層店鋪的存貨情況、貨品需更新信息及報廢信息等都可得到實時有效的監控。有助于簡化退換貨手續、減少退換貨損失,加快維修速度,為企業產品質量分析、技術改進及相關管理提供維修記錄和質量依據,并可迅速定位召回商品,減少召回搜索成本,加快召回過程。物聯網與管理系統結合,可形成全球性行業管理網絡,實現產品跨地區、跨國界的跟蹤。

        綜上所述,在物聯網的支撐下,整個供應鏈的運行狀況都是透明可見的,供應鏈成員之間能夠實現信息的完全和實時共享,提高數據采集效率、準確性和完備性;后臺的分析系統則對前臺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得到決策建議;同時使信息自動、智能地在供應鏈上流通。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將企業從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更專注于供應鏈管理流程的優化和供應鏈成員間的協作,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靈活性。

        結論

        應用需求總是推動技術進步的不竭動力,建立人與物理環境間有機聯系是物聯網發展的動力源泉,“智慧”體現了科技為人類服務的本質,也是物聯網的基本內涵。在未來,物聯網技術將廣泛應用于供應鏈各個領域。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不斷拓展,關鍵技術逐漸成熟,管理機制規范,隱私保護與信息安全同步推進,商業模式借助應用成本降低等而合理化。物聯網將引發一場轟轟烈烈的供應鏈管理革命,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和產生價值的新途徑。最終將可實現“智慧”的供應鏈。

        參考文獻:

        1.張應福.物聯網技術與應用[J].通信與信息技術,2010(1)

        2.廖燕,魯耀斌.RFID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物流科技,2008(3)

        3.寧祥峰等.基于LTE系統的物聯網架構的研究與設計[J].計算機應用,2010,30(6)

        4.鮑勃•威廉姆斯作,張進京譯.物聯網的應用實例與效益[J].中國信息界,2010(3)

        第3篇: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物流;供應鏈

        [DOI]10.13939/ki.zgsc.2017.09.172

        1 物聯網的概念及內涵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一項快速發展應用的新技術,國內外普遍公認的是由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最早提出來的。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我國最早是在2009年8月,時任國家總理的同志深入闡述了“感知中國”和物聯網傳感技術新理念,物聯網得到快速發展。

        早期,“物聯網”也稱“傳感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信息交換的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其用戶端擴展和延伸至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其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條碼掃描器、全球定位系統、微納傳感器、數碼攝像頭等各種信息傳感設備,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進行通信和信息交換,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2011年5月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中國物聯網白皮書(2011年)》給物聯網的定義是:“物聯網是通信網和互聯網的拓展應用和網絡延伸,它利用感知技術與智能裝備對物理世界進行感知識別,通過網絡傳輸互聯,進行計算、處理和知識挖掘,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交互和無縫連接,達到對物理世界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目的。”

        概括來說,物聯網目的是實現萬物互聯,主要涉及兩個層面主要內容:一是硬件層面上,物聯網把射頻識別(RFID)裝置、全球定位系統、紅外傳感器及其他多種傳感器等裝置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二是軟件層面上,物聯網將采集到的海量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到服務器上,并采用云計算等數據處理技術。

        對于企業而言,物聯網在生產、營銷、物流的未來發展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2 物聯網在物流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

        物聯網的應用有三個層次:一是傳輸通信,它是物聯網應用的保障。利用企業網、互聯網、無線網、移動通信網等網絡通信載體將感知的信息進行實時的傳送。二是全面感知,它是物聯網應用的基礎。利用RFID讀寫器和標簽、傳感器、二維碼、條碼閱讀器、智能終端及其他各種感知設備實現隨時隨地對各種對象信息的采集,全面感知世界。三是應用方案,它是物聯網應用的核心。物聯網是面對具體應用而存在的。物聯網的創新、普及和應用,要以具體的應用解決方案的整合創新為出發點。

        以物品狀態信息作為流動主體的物聯網應用,是物流供應鏈的關鍵。通過物聯網,可以使得物品在整個供應鏈上下貫通,提高物流運輸配送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形成端到端的智能物流配送服務流程,保障配送。管理者可以通過數字化定位最優線路,實時向運營車輛發送指令,實現對物流車輛及司機的全程監控和調度管理,可以使得運輸過程的數據傳輸更加正確、技術,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對車、人、物、路、位置等進行有效的智能監控、調度管理,保證貨物在最短時間送至消費者手中。同時,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子標簽隨時查看貨物從生產到存儲到出庫全過程信息。運用物聯網,能夠促進物品在物流供應鏈流轉過程中的透明管理,可視化程度更高。物流中心內部的上架、補貨、掃描、發運等進程都通過相關信息系統進行跟蹤和監控,供應鏈的每個成員都可以追溯產品生產者、產品特征以及產品流轉運動軌跡,依此推廣品牌和降低安全質量事故。對于物流行業整體管理水平、服務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3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供應鏈體系構建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供應鏈體系可以分為三層架構,即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如下頁圖所示。

        感知層主要是獲取并處理物品信息,由最低端的條碼標簽、RFID標簽、傳感器、攝像頭、GPS以及傳感網關、傳感節點設備組成。主要是對物流供應情況進行信息采集。網絡層負責傳輸感知層信息。應用層是將收集的信息進行處理,轉化成視頻、數據等方式,方便對物資進行調度、跟蹤監控、運輸安排、倉儲安排,從而實現物資流轉的全程可視。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將直接帶動現代物流的發展,推動企業物流供應鏈向智慧化、智能自動化發展。在物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物流供應鏈的構建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 采購、生產管理

        在采購、生產過程中運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采購、生產過程中所有的物料、零部件進行質量跟蹤和追溯,對半成品、成品進行質量控制和自動識別,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有助于幫助生成者合理安排生產和進度,保證生產線穩定作業,保證產品質量。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供應鏈體系架構

        3.2 運輸管理

        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對運輸車輛進行智能調度、在途監控,實現對運輸路線、運輸時間與運輸貨物的可視化跟蹤。此外,管理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整行車線路,提前預知貨物的到達時間,進一步提高運輸到貨及時率和客戶物流運輸跟蹤體驗。

        3.3 倉儲管理

        通^物聯網技術,實現倉庫自動掃碼出入庫,自動指引上下架,在庫自動化盤點,對庫內存放位置進行精準定位等,實現準確收發貨,及時補貨,降低庫存,減少物品損耗。

        3.4 銷售管理

        通過物聯網技術應用,可以減少銷售物流等待時間,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進而提升顧客滿意度。

        3.5 物流設備設施管理

        物聯網的應用將進一步提高物流設施設備智能化應用能力,促進物流供應鏈管理過程向智能化發展。除了比較成熟應用的條碼技術、RFID技術、GPS、GIS、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外,物流設施設備都將嵌入RFID電子標簽或其他感知載體,通過標簽所記錄的信息幫助相關信息系統及時掌控各項物流進程,促進物流管理、運行效率提升,降低物流成本。

        4 結 論

        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下,智能化物流供應鏈的構建可以使得物流環節更加高效便捷,并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動化、可視化,利用新的RFID技術、GPS技術、視頻監控技術、無線網絡技術、移動計算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傳感感知技術,將帶動物流配送網絡的智能化,推動敏捷智能的供應鏈變革,開創智慧物流新局面,并從整體為制造企業、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蔡麗艷.物聯網時代的智慧物流[J].物流科技,2010(12).

        [2]白劍,金靜陽.物聯網下智能物流供應鏈管理[J].科技視界,2013(26):21.

        [3]王鶴.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供應鏈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7).

        第4篇: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雙升級;零售業;數智化轉型;產業升級;消費升級

        產業、消費雙升級與技術互動的內在邏輯

        數智化轉型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內在邏輯上取決于消費升級、產業升級與技術支持三方互動的影響。基于市場需求變化的精準響應、產業供給體系變化及數字技術支持的背景,推動零售業數智化轉型(見圖1)。表現為需求端消費升級的內部拉力。我國社會消費體量巨大,本身就具有拉動產業、行業發展的原動力,而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新一輪消費升級正在展開,新的消費場景和內容應運而生。消費升級不僅帶來消費者需求個性化、品質化、體驗化的變化,而且賦能企業創新,從引導企業加大在產品、技術、品牌等方面的投入,到倒逼企業改變產品結構、服務質量,相應的推動產業升級。對零售業的影響是在全面數字化服務方面早已超越零售的范疇,正是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日益個性化的預期以及崇尚快捷、便宜、貼身化服務的要求,催發數字化的商業模式變革,并在數字化基礎上實現更高的數智化訴求。這種訴求表現在為零售業創新迭代指明了方向,由重視產品、質量和效率,到關注全流程的消費者體驗,成為提升零售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通過互動、連接、體驗來提高品牌粘性,創造新客群、新需求和新服務,未來企業競爭力在于數據賦能的消費者洞察和觸達能力,轉型的基本思路都是圍繞消費者需求,再到消費者供給的過程。為了實現成本、效率和收益的最優平衡,零售業將通過場景化、實時化和互動化覆蓋盡可能多的渠道和目標客戶,而數智化轉型將作為行業觸達消費者的重要手段。在數智化背景下,零售業可以利用數據智慧化管理時時洞察消費者內在需求,依托全渠道零售優勢為自身發展服務。表現為供給端產業升級的外部推力。以消費引領帶來產業升級,同時產業升級作用于生產要素的改進、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的提高,也會助推消費升級。從商品供給看,產業升級表現在產品生產的能力將具有極強的柔性和智慧性,企業必須確定關鍵業務,并將數字技術與需求相融合,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新品設計,并制定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策略以及智能化渠道終端運營,進而打造真正符合消費升級的場景化解決方案,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由此演進為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的“共振效應”,數字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滲透,釋放產業外部推力,促進消費升級,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從當前三次產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也可以看出(見圖2),滲透率在三類產業的逐年上升,以數字技術為驅動的數字經濟在新經濟業態下創造更多產能。事實上,數字技術的作用在改造產業結構上正逐步形成新的數字產業,雖然在第一產業的產業增加值效應不明顯,但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產業優化方面作用明顯。數據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在產業升級中發揮的作用表現為智慧化供應鏈打造,從計劃到產能管理、生產控制、訂單執行,支撐整個供應鏈實現全方位融合。數據應用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形態,由數據管理進化到使數據增值,在供給端的智慧化打造筑就現代產業體系,促進零售業新需求、新模式、新業態的涌現。數智化轉型更是帶來新產品開發、新品牌吸引力和新物流效率,進而帶來零售業運營結構的重新布局,推動新零售業轉型。表現為技術價值賦能的第三方助力。消費與產業雙升級的互動效應,推動零售業模式變革,而數字化為其變革注入新能量,反過來帶動消費和產業的進一步升級。在由數字化轉型數智化進程中,傳統零售業演變為新零售,零售業面臨營銷、服務、組織管理、技術支撐的全方位改造。數字技術對市場需求的影響,不僅引領消費者行為,更是放大了消費者的購買力,進而促使整個消費市場結構發生裂變。數智化帶來的大鏈接實際上變成消費升級的直接催化劑,而消費升級同時反作用于零售業,促成需求的“質變”,進而改變產業形態,帶來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重大變革。從此意義上理解,數智化轉型既是消費和產業雙升級的結果,同時也不是被動承受,其技術創新的能量又形成對傳統生產方式、產業組織方式的深刻影響,進而改變傳統零售業模式。顯然,在推動零售業數智化轉型上,消費升級的內部拉力和產業升級的外部推力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然而也不可忽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賦能,技術架構的背后是系統開發流程以及商業模式的重構。從技術核心訴求看,由提升運營效率轉向支撐產品、業務、組織和管理的創新,一套基于云計算、數據和移動端的新特性解決方案,能夠實現供應商、商以及客戶的數據集成,構建起全局優化的支持體系。零售數智化不再是單純的信息化升級或增加電商渠道,而是零售企業數字技術、業務和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以數據智能創造端到端商業價值,通過全域會員運營、全域獲客、全域洞察,促進企業品牌建設、產品創新以及渠道管理。由此,技術價值將會被重新定義,通過數智化賦能,打通零售業人貨場新鏈接,以及提高內外部生態組織協同能力,最優化資源配置和創造最大化價值。

        產業與消費“雙升級”下零售業數智化轉型的方向

        顧客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持續交互成為服務常態。從價值分析,隨著消費升級和數智化進程,消費者并不限于對商品本身的重視,而是更關心商品中附加的文化、情感價值;從關系分析,消費者將更加注重與品牌之間的關系,產品越能貼近消費者,越能擴大市場影響度。因此,企業應從維護消費者關系出發,積極適應消費升級的要求,借助數智化轉型,重構涵蓋戰略、組織、業務運營的新型能力體系。以戰略布局看待這種能力,需要企業對顧客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交付產品只是服務的開始,持續交互才是服務的常態,如何通過產品、體驗、服務延伸場景需求,是企業增加消費粘性的關鍵。構建以用戶運營為核心的能力體系,數智化轉型就是在培養企業能力上對每個階段的有效性需求進行追蹤和優化,提高轉化率,在顧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幫助企業找到產品、服務、體驗與末端需求的契合點。確立轉型新戰略是建立這種能力體系的基本前提,而精準響應用戶需求的新品開發是實施轉型戰略的第一步。在新消費時代,以顧客全生命周期管理為主導,對消費場景數據進行分析,零售業數智化被賦予更多企業能力,“人”的因素獲得更多重視,用戶數據化價值將反哺到生產、渠道、銷售、運營全場景,更有利于企業抓住用戶全生命周期價值,形成產品與顧客持續交互、顧客全生命周期對品牌的忠誠,并且對消費和產業領域產生影響。智慧化供應鏈打造:人貨場價值被重新定義。一個服務于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設施網絡與供應鏈形態至關重要,而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以及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供應鏈結構正趨向扁平化發展,基于響應速度、服務質量、成本效率的供應鏈重構應能為客戶、行業、社會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特別是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為打造現代智能供應鏈創造了條件,更加符合現代產業發展的數智化供應鏈體系,能高效打通國內大循環中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在更大范圍內把生產和消費聯系起來,優化成本、效率和體驗,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樣的,對零售業的影響不僅僅是在銷售這一環節,而表現為對整個零售業全產業鏈的價值重構與資源整合,從預測、采購、生產、物流、交付的全鏈條優化,零售業也需要打造現代智能供應鏈體系作為支撐。人貨場價值將會被重新定義,基于強化的數據分析驅動,實現人貨場價值各要素的高效組合,在智能配補貨、生產采購協同、智慧物流等業務環節直接進行鏈接,構建靈活且具有彈性的數字化供應鏈網絡。智慧化營銷渠道打造:有效“觸達”用戶。通過全面、客觀的數據分析,企業更容易把握好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并能夠精準觸達目標人群,而營銷渠道越來越被賦能智慧化。消費升級帶來消費的個性化、多元化,特別是線上線下的結合,使得消費者有了更多的渠道選擇,數字化賦能營銷渠道智慧化,便利各渠道貫通,逐漸形成了全渠道營銷。而互聯網重塑了消費鏈,改變消費習慣,數字化場景的廣泛應用,為新消費搭建了高效的體驗場景,數字體驗普及,前端需更強觸達力和感知力。營銷數智化轉型構建了一個全觸點、全內容、全營銷的體系,從營銷渠道上不再是以現實賣貨為目的的促銷,而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精準獲客、爆款試推和互動活躍率等功能為主導,企業將圍繞著消費觸點和內容而展開一系列營銷活動。而線上線下融合及新社交媒體為了解消費者提供了更廣泛、更豐富的數字觸點,全方位采集數據,就能夠精準顧客畫像,有效“觸達”用戶,更智能化的滿足消費者購物體驗。智慧化組織打造:可動態響應的開放組織至關重要。數智化零售業的重要特征,強調的不僅僅是增加企業經營過程中各環節的數字化觸點,而是數據賦能于價值鏈各端,進行實時的智能化運營,并最終固化成企業價值增長的數字模型和數智化能力。因此,數智化轉型不僅僅需要技術,更需要組織管理來保障。從消費升級看,基于突出以用戶為中心的戰略要求,零售業的工作流程和目標設施,應能靈活應用和積極響應于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零售企業部門職責范圍要隨之調整,核心職能將由管理向賦能轉變。與傳統組織變革、流程重組不同,數智化轉型的組織優化在于將人的作用回歸到主觀性、創造性與決策性判斷上,并建立組織的自我驅動和自我優化能力。而傳統零售業組織功能無法匹配智能時代需要,只有依靠數智化轉型將企業塑造成一個無邊界的組織,才可打造無限拓展的商業模式。但在數智化轉型中,如何實現組織敏捷性工作機制,企業需要建立全新型組織方式和新型生產關系,一種數智化組織將成為未來爭奪的焦點。數智化組織將使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提升獲得加強,包括員工數智化素養以及組織運行方式的數智化程度,使組織更具有開放性和可動態響應性。

        產業與消費“雙升級”下零售業數智化轉型的思路

        構建產業與消費雙輪驅動的動力推進機制。一是從供給端強調產業升級的驅動力,構建更加敏捷的業務運行系統;二是強調消費端的數智化,建立基于數據驅動的創新模式,特別需要創新數字化渠道和營銷方式。基于人和貨的精準匹配,持續優化新的消費場景,拓展消費空間,在消費端利用數據技術的力量運營消費者,在供給端通過數據技術進行產品創新,為消費者提供相關有價值的產品、服務和體驗,全方位、立體化感知消費者需求,構建更加完善的數智化零售機制。基于產業升級的數智化供應鏈網絡建設。消費升級依托的是產業供應鏈能力建設,實現供應鏈數智化,基礎能力的升級改造非常重要,云化和建設是支撐數智化供應鏈網絡建立的基礎。基于云化和技術的基礎設施投入,其目的是強化數據功能,建立起端到端營銷密切聯動、集成狀的供應鏈系統。為此,企業需要一個全局優化解決方案,首先從規劃上要圍繞顧客導向進行技術架構,建立技術與業務雙向驅動的完全融合的數智化架構。其次以服務化、藕合、共享化方式建設零售業務的數據,使前臺系統和觸點更加貼合內部使用和外部顧客的需求,支持顧客、商品、營銷、物流、庫存、支付等運營一體化和能力聚集,構建人貨場全要素運營體系。加強數智化組織建設,持續提高運營效率。當前,組織模式正在快速演進與迭代中,打造未來組織的方向就在于從管理型組織演進為賦能型組織。組織轉型是從根本上解決零售業數智化轉型的結構性問題,而這種轉型的價值,對于原有管理和業務效率的優化與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領導者是推動數智化組織建設的主要影響力量,需要具備數據化、全渠道的思維。另外,培養新數據的技術人才刻不容緩,包括每一個員工都應該掌握適當的數字技能,通過加強數智化組織建設,持續提高運營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慧,隋鈺冰.產業升級視野下實體零售流量價值釋放和轉型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9(11)

        2.季凌昊.商業生態全鏈路數智化轉型的價值重構[J].商業經濟研究,2020(16)

        3.楊成延.“數智化”助力精益供應鏈構建與運營[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9(11)

        4.張景先.流通創新與消費升級的互動機制與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9(9)

        第5篇: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 質量管理;物聯網;智慧企業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1-0165-02

        0 引言

        近幾年來,以感知為目的,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面互聯的物聯網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物聯網以先進的感知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為支撐,將應用的觸角延伸到了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其中建設智慧企業,提升企業的管理的智能化,提高全面質量管理水平是物聯網技術很有現實意義的應用領域之一。

        1 企業全面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多數企業缺乏高效的供應鏈系統 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和公司的整體戰略,公司的各個部門都有關系。生產型企業的供應鏈是由產品設計驅動的,產品設計很復雜,需要大量的供應商,供應鏈不可能做得很簡單,因此產品成本也很難控制。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跨國公司要成立由采購經理、采購工程師、設計師等多人組成的“跨職能團隊”,靠采購經理一張嘴與供應商做“零和游戲”來降價,降低成本。目前廣大企業已經清楚高效供應鏈系統在企業運營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大部分企業較難組建本企業高效的供應鏈系統。

        1.2 企業質量管理中全員參與不夠 在現代企業中,質量管理是包括組織、領導、決策、控制、激勵等基本職能和預測、調研、計劃、協調、溝通、指導、執行、監督、考評、任用及競爭、公關、廣告、營銷等主要功能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的有機體系統和過程。因此質量管理不是組織中某幾個人的事,而是需要組織中全體人員提高認識全員參入。但是在管理實踐中,企業經常在管理理念上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而在管理技術上沒有有效的手段控制每個部門的協同參入,經常會出現質量管理只是管理人員或者是某幾個管理部門是事情,從而質量管理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很難真正的實施。

        1.3 企業基礎數據缺乏管理及維護 基礎管理是企業質量管理的基礎,許多企業的管理基礎還沒有做好,企業沒有建立基礎的數據庫,更談不上建立智慧化的數據采集系統和采集手段,雖然也有些注重企業基礎數據的采集,但是對數據的管理卻沒有真正的做好,沒有一個成熟的文件體系去支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員的變動以及政策執行力問題,許多數據往往容易丟失或者檢索困難,效率低下,要得到先前的數據而找不到。因此企業在制定很多決策時,沒有科學的依據,沒有真實的市場信息,有的是靠一兩個人坐在辦公室里,憑借想象力來的。這樣的決策,會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問題重重,難以解決。一時一個政策,計劃沒有變化快,企業朝令夕改,猶如重復建設,這樣的企業很難做長久。

        2 物聯網時代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對策

        2.1 運用物聯網技術打造高效的供應鏈系統 物聯網技術與供應鏈管理的有效融合,整合企業全體供應商的全部產品信息,形成一個高效的信息系統,幫助管理者準確的定位和追蹤供應鏈環節中每一件產品,實現企業管理人員對供應鏈管理的高效性和透明性。

        2.1.1 原材料的采購 企業通過物聯網將全部合格供應商納入管理系統,對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和貨源組織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控。避免意外情況發生,有效的保證產品的質量和產品追溯機制的建立。

        2.1.2 生產環節。運用物聯網RFID技術,保證企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企業的生產流水線和不同的作業單元之間的轉換,避免在生產環節出錯,加強了產品生產環節的管理智能化。

        2.1.3 企業庫存控制。企業和供應商之間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管理系統,運用EPC標簽識別技術進行原料和配件的入庫、出庫、盤點管理。企業管理人員根據企業生產進度及時的進行補貨,減少出現缺貨和壓貨的情況發生,保證生產的穩步有序的進行。

        2.1.4 產品的銷售環節。運用物聯網技術銷售人員能夠高效實時掌控分銷商、商和銷售爭端的庫存和銷售情況。根據實時采集銷售數據和產品流向,制定相應的銷售策略,提高銷售和售后服務的質量。

        2.2 通過物聯網控制企業全員參入全面質量管理 運用物聯網技術使整個管理流程更加的智能化,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企業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交互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準確性、高效性、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2.2.1 建立智慧企業 打造智慧企業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建立透徹的感知網絡,通過感知網絡感知企業的客戶、流程、設備和系統的信息,提高企業員工對信息的搜索的搜全率和搜準率;第二建立更廣泛的互聯互通,企業通過互聯網、無線網、物聯網實現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工作單元的互聯互通,使企業員工的需求得到準確而及時的滿足,資源得到充分的配置,極大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了企業的內耗;第三更深入的智能化,通過實施企業管理技術的智能化,提高企業海量信息的價值轉化,加強企業產品創新和過程創新的高效化,促進人機協同,提高企業管理控制的精準化和人才評價的科學化。高智能的管理技術手段的運用,為企業全員參入質量管理提供了基礎。

        2.2.2 建立行動追溯機制 高智能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到企業的管理中,為企業的各環節、各流程的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企業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行動追溯機制,管理人員可以非常容易、準確的各環節參入人員的工作情況,提高員工的參入全面質量管理的主動性。

        2.3 物聯網技術加強企業數據的自動化、智能化管理

        2.3.1 建立智能化的數據采集系統 企業傳統的數據采集是成立專門的組織,建立相應文件內控管理流程,對文件按機密等級進行分類處理,對于整個文件系統進行編碼統計,發放文件做好登記,形成一套屬于企業自身文件編碼規則,便于查詢。但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的數據采集系統將應用到企業中去。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供應鏈數據采集、管理流程數據采集、資源配置數據采集等系統,分類整理建設企業基礎數據庫。

        2.3.2 建立基于物聯網的數據挖掘系統 互聯網將信息互聯互通,物聯網將現實世界通過傳感器和互聯網連接起來,并通過云存儲、云計算實現云服務。物聯網具有行業應用的特征,依賴云計算對采集到得各行各業的、數據格式各不相同的海量數據進行整合、管理、存儲,并在整個物聯網中提供數據挖掘服務,實現預測、決策,進而通過反向控制這些傳感網絡,達到控制物聯網中客觀事物運動和發展進程的目的。物聯網中的數據挖掘已經從傳統的意義上的數據統計分析,潛在模式發現與挖掘,轉向物聯網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環節。

        綜上所述,運用物聯網技術在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產品運輸、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環節進行智能化管理,同時在保證全員參加全面質量管理、數據采集和挖掘、管理流程追溯管理等方面均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王繼祥.物聯網發展推動中國智慧物流變革[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0(6):30-35.

        第6篇: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供應鏈;射頻識別技術

        [中圖分類號]F25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10-0062-02

        作者簡介:任珺(1988-),女,江蘇南京人,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運經濟金融與物流。

        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其后,奧巴馬政府將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重點之一。在我國,總理也在2009年提出了“感知中國”,對物聯網的發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隨后,物聯網被正式列為我國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物聯網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物流領域是物聯網相關技術最有現實意義的應用領域之一,本文針對物聯網對供應鏈發展的影響做以研究。

        一、物聯網概述

        物聯網的概念于1999年提出,其英文名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物聯網就是指傳感器網。而廣義物聯網按照《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的定義則是在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領域加入了新的維度;在過去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之間的信息交換中,現在又加入了任何物體。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動態網絡——物聯網。其本質就是通過傳感和傳輸手段,將實物的信息進行自動、實時、大范圍、全天候地標記、采集、傳輸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搭建信息運營平臺,構建應用體系,從而增強社會生產生活中信息互通性和決策智能化的綜合性網絡系統。從技術層面上說物聯網=云計算+泛在網絡+智能傳感器。

        物聯網在原有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技術、產品電子代碼技術(EPC技術)傳感器技術、模式識別和RFID識別技術等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共享,進而對物品實現“透明管理”。

        二、物聯網對供應鏈各環節的影響

        在供應鏈各環節中應用物聯網技術,最根本的特性就是信息互通和決策智能,也就是說會使供應鏈的管理更為透明,無論物品處于供應鏈的哪個環節都能被實時追蹤監管,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損失。下面就從供應鏈的各個過程來具體分析物聯網給供應鏈帶來的發展:

        1.生產環節(制造商)

        在生產環節,制造商應用RFID技術和EPC技術,即在產品上添加電子標簽,其后用射頻識別技術掃描標簽,這樣就不僅可以制定高效的生產計劃,提高對需求的響應速度,而且可以建立起完成自動化的生產線,實現在整個生產線上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產成品的識別與跟蹤,減少人工識別的成本和出錯率,提高效率和效益。

        在產品售出后還可以跟蹤產品,及時召回問題產品,獲得消費者的反饋信息,以改進產品及服務,增加廠商信譽并且可以提升在消費者群體中的口碑,這樣就有利于發展和維護客戶群。

        2.倉儲環節

        在倉儲過程中應用的物聯網技術主要為智能貨架技術,所謂智能貨架就是包括吧臺傳感器、數據采集處理、安裝于貨架上的傳感器,具有自動化、智能化等特點。不僅可以有助于實現自動化的存取貨、盤點貨物等操作,保證發貨退貨的正確性和補貨的及時性,降低庫存,增加作業的準確性和快捷性,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儲存成本,節省勞動力和庫存控件,同時減少了整個物流中由于商品誤置、錯送、偷竊、損毀和庫存、出貨等造成的損耗,甚至還可以幫助企業達到零庫存(JIT)的狀態,使得企業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具體來說,應用物聯網技術后的倉儲有兩個優點,一是優化了庫存結構,確定了庫存中貨物的合理比例。這樣既保證企業的生產與銷售,又不會占用倉儲,合理配置了存儲空間。二是減少了重復勞動。在傳統倉儲過程中,人工對貨物的盤點既費時又費力,在盤點過程中還會出現錯誤,然而在運用了物聯網技術后,這一環節便不再是企業的煩惱,只需要利用射頻識別技術將貨物信息掃描進電腦,利用計算機就可以輕易了解貨物的數量、所處位置等各項信息。一旦原材料等到達補貨點,電腦會自動發出通知來進行原材料采購。總的來說,在倉儲過程中運用物聯網可以降低運輸及倉儲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3.配送、分銷環節(分銷商)

        從物流角度來說,配送和分銷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個縮影,但是配送又是一個特殊的環節,在配送和分銷中運用物聯網技術將大大加快配送速度,提高揀選與分發過程的效率和準確率,并能減少人工數量,降低配送成本。

        具體來說就是運用RFID技術等,首先規劃配送路徑,按照配送先后順序裝載上車,后配送的先裝載。在配送過程中準確識別出貨物應該配送的銷售點和客戶,減少人工識別的過程,加快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提高了服務質量。目前許多快遞公司在貨物的流轉上通過運單的掃描,在網頁上可以顯示貨物目前所處的位置,方便貨主查詢,這是目前物聯網在配送方面的一個應用。

        4.運輸環節

        運輸在物流環節中耗時較長,但當在運輸過程中貨物和車輛都被貼上了EPC標簽,運輸線路中安裝RFID接收轉發裝置,就可以了解貨物所處位置以及預計到達時間(ETA)。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貨物流通費用,提高周轉速度,優化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國內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并且還可以實現低碳運輸綠色物流,順應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射頻識別技術在貨物裝運上貨車后實現貨物自動識別,自動分類處理,自動通關等,使智慧物流成為現實。全程運輸路線中貨車可以被追蹤到,可視化管理既提高了運輸安全性又提高送貨可靠性和送貨效率,從而提高了服務水平。

        5.零售環節(零售商)

        當貨物到達零售商處,零售商就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完成適時補貨,有效跟蹤運輸與庫存等工作,提高效率,減少出錯。

        具體來說運用物聯網技術在零售環節可以降低庫存水平,減少存貨,降低安全庫存量,一旦有補貨的需求計算機會自動提示,類似于看板管理,但又更為智能。零售商還可以追蹤產品,保證產品質量,減少貨物損壞、錯送和丟失等,提高了各項工作的效率。

        6.消費者

        基于物聯網技術建立的產品智能可追溯系統可以保證消費者對消費品進行溯源,更便于了解自己所購買到的物品從而安心消費。在食品藥品安全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智能可追溯系統將會打消人們的擔憂。此外,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在消費時會花上許多時間搜尋和等待,而物聯網則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等待和搜尋時間,使消費者迅捷獲取產品以及廠商的相關信息,選擇自己更為滿意的產品,達到消費者和商家的雙贏。

        三、物聯網在供應鏈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人們對物聯網技術抱有期待與憧憬,目前為止物聯網技術還不是廣泛應用的技術,在運用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問題有兩點。

        1.成本問題

        射頻識別技術的關鍵在于電子信息標簽與終端也就是射頻識別器,目前國內廠商生產與銷售的標簽和終端仍然價格不菲,大量運用不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會成為拖累,因此物聯網應用的領域首先是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鏈中。惟有通過技術創新,研發有技術專利的我國物聯網技術,降低物聯網應用的成本,推廣物聯網的應用,才能促進我國產業鏈升級。

        2.信息隱私問題

        在信息標簽的識別過程中,信息可以被射頻識別器所讀取,然而讀取的數據信息的隱私安全成為困擾物聯網發展的瓶頸。因此要對信息加密,發展我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形成統一的標準對物聯網進行管理,通過發展物聯網產業帶動供應鏈的發展。

        四、結論

        應用物聯網技術有助于形成物暢其流、快捷準時、經濟合理、用戶滿意的智慧物流服務體,并且可以將各環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避免了傳統物流各個環節彼此孤立缺乏協作的狀態,充分發揮出了供應鏈的優勢,提高了供應鏈各環節中的服務質量和運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目前隨著國家政策上的支持,我國物聯網已經出現了許多新的發展,如各地建立的云計算中心等,充分顯示了智聯中國的廣闊前景,物聯網技術運用于供應鏈中也是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王繼祥.物聯網發展推動中國智慧物流變革[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0(6):30-35.

        [2]孫克武.基于物聯網的物流產業發展研究[J].運營指南,2011(11):44-45.

        [3]周敏.淺談基于物聯網的物流管理[J].現代物流,2010(10):54-55.

        [4]林猛.淺談現代物流企業及其發展方向[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1).

        第7篇: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0.048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isdom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such as the function set is so simple and the resources can’t be shared. The reason lies in the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thod and effective guid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 function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as well as an integrated network system structure model of wisdom agriculture system. It is a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isdom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 MIS; wisdom agriculture; strategic planning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的有機農產品開始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這為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與升級提供了重要的契機。智慧農業是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集成應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傳感和測量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及自動控制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部署在農業現場的各種傳感器節點和通信網絡實時收集并處理農業信息,實現農業生產的田間智慧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預警及智能化決策等。智慧農業利用現代技術全方位地監控、管理農場,通過網絡實時向消費者提供農場及農產品的狀態信息,拉近了消費者和有機產品的距離,使得消費者吃得更加放心。另外,順豐速運的“鮮蔬當日達”、北京奧科美科技公司的冷藏柜服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有機農產品的冷鏈運輸問題,運輸過程簡單便捷,節省了無謂的成本,使得有機農產品的價格也更實惠[1]。本研究從管理信息系統的角度構建了智慧農業系統的功能結構、綜合結構以及網絡體系模型,對中國智慧農業的建設具有戰略性意義。

        1 中國智慧農業存在的問題

        中國智慧農業目前仍處于示范、推廣階段,智慧農業的建設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1)農產品的質量溯源方面。目前,有大量冒有機之名的農產品混淆市場,雖有各式認證,但消費者仍不易辨認真假。目前有機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質量問題,而是信任問題,加上不斷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消費者要求智慧農場產品能夠回溯原料使用、種植加工過程與品質檢驗情況。

        2)成本管理方面。目前,應用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系統仍處于試驗、示范、推廣階段,智慧農業系統在成本規劃、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方面還缺乏完整的系統規劃以及設備售后服務落后、維護成本偏高。

        3)智慧農業“孤島”現象嚴重[2]。業務流程之間不能關聯互助、信息不能共享互換,不同軟件間,尤其是不同部門間的數據信息不能共享。“產供銷嚴重脫節”、“財務賬與實物賬不同步”,其實質就是生產流程、供應流程、銷售流程和財務流程都是孤立運行,未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另外,智能控制設備和控制系統與管理系統之間也存在脫離的現象,嚴重影響到控制系統作用的發揮。“孤島”效應勢必給農業企業的應用帶來信息重復輸入、信息大量冗余、產生大量的垃圾信息、信息交流的一致性無法保證等問題。

        4)供應鏈管理方面。農產品由于受到行銷通路及保質期的限制,常常不易以合理價格售出,消費者也不易以合理價格購入。因此智慧農業更需要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資訊服務平臺,能連結上、下游供應鏈的電子商務平臺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然而,目前的智慧農業系統卻實際僅涉及到生產管理方面的內容,完整應包括采購、銷售、庫存、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全產業鏈規劃[3-5]。

        智慧農業系統不是簡單地建造數個智能大棚、農業信息服務站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進行整體規劃,從全局出發統籌考慮,從育種、生產、運輸、銷售等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提高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一個集約化、產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的閉環現代農業模式。

        2 管理信息系統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

        管理信息系統的創始人高登?戴維斯提出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利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手工作業,分析、計劃、控制和決策模型以及數據庫的用戶――機器系統[6]。其能提供信息,支持企業或組織的運行、管理和決策功能。借助管理信息系統,可以解決農業企業信息化面臨的以下諸多問題。

        2.1 數據層面的集成

        管理信息系統能夠使來自2個或多個應用的數據實現共享或者合并,具體包括數據共享、數據轉化、數據遷移及數據復制等,這是智慧農業實現信息共享最基本的需求。數據集成可以采用數據庫中間件與XML-RDBMS中間件完成。

        2.2 應用系統的集成

        在企業內部網絡系統和網絡環境的建設過程中,以企業發展為目標的信息化需求日益迫切,企業的業務需要在統一的環境下,在不同部門之間完成處理,管理信息系統使得智慧農業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相互調用信息得以實現。

        2.3 業務流程的整合

        通過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業務流程優化重組解決方案,能將智慧農業所有應用、數據管理起來,使之貫穿眾多應用系統、數據、用戶和合作伙伴,這是任何一個信息系統都期望達到的最理想層次。

        2.4 用戶界面的集成

        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將各個應用程序的運行終端窗口一對一地映射到一個標準的界面(例如基于瀏覽器的圖形用戶界面),從而面向用戶形成一個統一的表示層。用戶界面集成對帶有API或沒有API的應用進行打包處理,使之可以被以組件為標準的最新應用(如Web應用)直接調用。

        因此,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智慧農業的建設過程,必將會促進農業企業提高管理水平,適應管理信息化、辦公自動化的市場需要,使企業保持持續旺盛的生命力。

        3 管理信息系統視角下的智慧農業系統戰略規劃

        3.1 智慧農業系統總體目標

        智慧農業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目標是: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庫為核心,建立一個集傳感和測量技術、網絡和通信技術、智能技術及自動控制技術等于一體的快速、準確、全面、規范的農業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將農業信息采集、動態監測、分析、管理、決策與空間信息管理融為一體,直觀、形象、動態地顯示各種農業資源的狀況及變化趨勢等[7]。

        3.2 智慧農業系統功能結構規劃

        智慧農業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按照農業管理需要設計,包含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辦公自動化OA、綜合服務等[8-10]。系統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3.2.1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幫助企業實現銷售、生產、采購、財務部門的高效協同,逐步消除管理瓶頸,建立競爭優勢。包括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客戶關系管理(CRM)。

        1)采購管理。對采購業務的全部流程進行管理,提供請購、訂貨、到貨、入庫、開票、采購結算的完整采購流程。

        2)銷售管理。提供了報價、訂貨、發貨、開票的完整銷售流程,支持普通銷售、委托代銷、分期收款、直運、零售、銷售調撥等多種類型的銷售業務,并可對銷售價格和信用度進行實時監控。

        3)庫存管理。能夠滿足采購入庫、銷售出庫、產成品入庫、材料出庫等業務需要,提供倉庫貨位管理、批次管理、保質期管理、出庫跟蹤入庫管理、可用量管理、序列號管理、盤點管理等業務應用。

        4)客戶關系管理(CRM)。通過整合多種網絡化、低成本營銷手段和溝通方式,幫助企業建立與客戶之間通暢的交流平臺,全方位管理客戶資源、提升客戶價值、制定科學銷售指標、監控項目進程、評估業務員績效,以增強內部協同,合理調配企業資源。具有保存資料、快速查詢資料、管理聯系記錄、統計分析、尋找銷售機會、行程管理、提升銷售成交率、降低客戶流失率、權限設置等多種功能。

        3.2.2 生產管理 就是要將3S技術、自動化技術、通信和網絡等技術與地理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土壤學等學科緊密地結合起來,建立一個包括對農作物、農業環境等宏觀與微觀監測系統,動態分析、診斷、預測、決策系統。

        1)農業信息采集及動態監測。通過部署在農業現場的各種傳感器節點,實時采集土地現狀、農作物的生長及災情分布情況等多種信息,并定期對采集到的農業資源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為用戶宏觀決策提供依據[11]。

        2)MRP運算。在銷售訂單、預測單、物料清單(BOM)、企業參數設置以及生產數據(包括工廠日歷、工作中心、標準工序、工藝路線等)的基礎上依據MRP平衡公式進行運算,確定企業的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解決企業生產什么、生產數量、開工時間、完成時間;采購什么、采購數量、訂貨時間、到貨時間。

        3)生產進度。車間為完成生產計劃,進行車間的生產日程安排,確定何時、何地進行何種作業,并指定生產數量和完成各階段生產日期,而后進行車間生產日程作業,控制和生產記錄,確保生產均衡、平準的進行。

        4)產品溯源。綜合運用網絡技術、條碼識別等前沿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流通過程的信息管理和農產品質量的追溯管理、農產品生產檔案(產地環境、生產流程、質量檢測等)管理。

        5)設備管理。提供設備的使用維護信息管理。設備的預防性維修同事后維修相結合,建立起一個包括設備計劃、使用、保養、維修等功能為一體的設備管理系統;編制周期設備計劃,并根據事先的計劃或故障產生作業單,形成維修記錄;提供豐富的設備報表,為管理提供依據,達到提高設備管理水平的目的。

        3.2.3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主要包含總賬、應收款應付款管理、固定資產等[12]。

        1)總賬。用于進行憑證管理、賬簿處理、個人往來款管理、部門管理、項目核算和出納管理等。

        2)應收款應付款管理。應收款管理系統,通過發票、其他應收單、收款單等單據的錄入,對企業的往來賬款進行綜合管理,及時、準確地提供客戶的往來賬款余額資料,提供各種分析報表,幫助合理進行資金的調配,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應付款管理系統,通過發票、其他應付單、付款單等單據的錄入,對企業的往來賬款進行綜合管理,及時、準確地提供供應商的往來賬款余額資料,提供各種分析報表,幫助合理進行資金的調配,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3)固定資產。用于進行固定資產管理、折舊計提等,可同時為總賬系統提供折舊憑證。

        3.2.4 人力資源管理 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規劃、薪資管理、績效管理、招聘與培訓及勞動關系管理[13]。

        1)人力資源。根據其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情況進行人力資源供需預測并使之平衡。

        2)績效管理。系統內置各崗位常用的績效考核表,支持定性及定量兩種績效考核方式,考核結果自動記錄在員工檔案。

        3)薪資管理。計算實現崗位工資、級別工資、工齡工資、學歷津貼、考勤扣款、社保扣款、績效獎、個人所得稅等各類常見的工資項目。

        4)招聘培訓。用戶可以制訂招聘計劃,可以詳細記錄應聘者資料及其在應聘各階段的評價。各部門上報培訓需求,匯總培訓計劃,由培訓計劃生成培訓的實施方案,詳細記錄培訓實施情況。

        5)勞動關系。實現勞動合同管理,勞動紀律管理,定額、定員管理,工作時間與休假管理,考勤管理,勞動爭議管理。

        3.2.5 辦公自動化OA 主要包括公文流轉、日程安排、網上辦事、電子郵件。

        1)公文流轉。實現農業部、省、市農業機構及單位內部的公文流轉和處理。

        2)日程安排。包含通知、會議、公務用車等的安排。

        3)網上辦事。用于實現農藥、獸藥、農機、飼料、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審批等行政許可事項的網上申請與受理,具有網上咨詢、投訴、結果公告等功能。

        4)電子郵件。開展郵件、短信等服務。

        3.2.6 服務系統 主要包括BI、農業信息服務網站、農業電子商務。

        1)BI。即商務智能,在農業資源綜合數據庫的基礎上,將農業中現有的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快速準確地提供報表并給出決策依據的信息應用系統。可以實現土地、水、氣候、肥料等農業資源的評估與管理;農作物長勢預測與估產;病蟲害、環境災害等的預測與應急反應以及銷售分析、商品分析及人員分析等。

        2)農業信息服務網站。農業綜合信息對外的窗口,可為互聯網用戶提供農業新聞、農業政策、產品推薦、科技推廣等方面的信息服務。

        3)農業電子商務。實現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擴大了產品的流通半徑,減少了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使生產者避免盲目生產,同時也更快地銷售,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農業電子商務將商家、農戶、消費者、認證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機構、監管機構、政府等通過網絡有機組織在一起[14]。

        3.3 基于管理信息系統的智慧農業綜合結構

        企業中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層次。按照管理任務的層次進行分層,任何一個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都可劃分為戰略管理層、管理控制層、運行控制層及業務處理層[15-18]。戰略管理層主要規定企業的目標、政策和總方針,企業的組織層次,決定企業的任務等;管理控制層完成資源的獲得與組織、人員的招聘與培訓、資金監控等;運行控制層是有效地利用現有設備和資源,在預算限制內活動;業務處理層則涉及企業的每一項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

        各個層次的管理者都有著自己特殊的信息需求,完成相應的功能以支持其管理決策活動。如制造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通常由銷售與市場子系統、生產子系統、物資供應子系統、財務和會計子系統、人力資源子系統、信息處理子系統及辦公自動化子系統構成。

        企業中的每個管理者即使其管理層次和職能部門之間存在明顯的差別,但是所有的管理者都履行相同的職能,起著相同的作用,只是所強調的方面也許會有不同。在市場營銷、生產制造、財務、人力資源等每一個職能系統中都具有戰略管理層、管理控制層、運行控制層以及業務處理層的劃分;同時,在每一個管理層次中,也都有不同的職能劃分。所以,可以將其按照職能和管理層次進行綜合,構建了如圖2所示的智慧農業系統綜合結構。

        3.4 智慧農業系統網絡體系結構

        智慧農業系統的網絡體系結構可以劃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3個層次,如圖3所示。

        1)感知層主要由傳感器、RFID、視頻監控等數據采集設備組成,實現將采集獲取到的數據通過ZigBee節點、控制器節點等模塊傳送至智能網關,做到現場數據信息實時采集與動態監測。此外,上層系統下發的控制命令通過智能網關傳送到控制器設備,遠程控制設備的開關等。

        2)網絡層通過LAN、WLAN、CDMA和3G等相互融合,實現農業現場數據和上層控制命令進行傳輸與交互。

        3)應用層主要包括智慧農業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電子商務等農業應用系統,實現對由感知層采集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以及對生產現場進行智能化控制等。

        4 小結

        第8篇: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可量化和可感知的數據、互聯互通的系統平臺和深入洞察的研發能力,是綠色供應鏈的三大基礎。通過對物流、運輸、倉儲的研究,例如,通過何種運輸方式優化組合、何種庫位優化安排、通過何種有效的安全作業安排等,該方案能有效降低供應鏈運輸中的碳排放、提升人員的作業效率與安全水平,保障供應鏈持續發展。

        供應鏈優化需要把整個生態鏈條上相關企業和環節利用先進的傳感系統,將供應商的供應商、客戶的客戶、觸及整個價值鏈的各個領域監測起來。這些收集上來的數據就成為了無數的信息點。

        具備完善的綜合物流信息系統的物流企業,其系統包括訂單、倉庫、配送管理系統,以及貨運、訂單系統等。這樣的企業更加重視系統平臺之間的鏈接,以形成高端的智能化分析優化能力和現場處理分析能力。

        數據本身僅僅代表了信息。系統集成平臺負責集成并篩選出有效信息,海量數據分析并作出可以支持決策的判斷才是“智慧”的原動力。采集物流和企業供應鏈的相關數據,通過算法集合,灌入數據,再利用供應鏈網絡優化平臺,計算車輛行駛路徑,優化配載計劃,發現儲量提升空間,實現更滿車載貨物運輸,降低每個分銷中心庫存,用更少分銷中心支持更多最終客戶。

        GSCM綠色供應鏈管理平臺關注業務流程優化、碳足跡算法分析、安全規約執行可視化和健康與人文指標,通過這幾方面的努力,實現可持續的供應鏈運作,實現環境、安全、健康的三方面的合規。

        銳特目前所服務的客戶包括DB Schenker(辛克物流)、Ryder、UPS、TNT、中外運、嘉里大通物流、嘉里物流、舟山世紀太平洋化工、韓進海運(中國)、美的集團等。

        第9篇:智慧供應鏈的應用范文

        ----郵政智慧物流的未來與發展

         

          “十三五”時期,國家實施“互聯網+”戰略,智慧物流迎來了發展機遇期, 個人認為,智慧物流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依托,在物流領域廣泛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設備,通過互聯網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實現物流產業智能化,提升物流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新興業態。郵政當前正處于新一輪科技和專業改革的關鍵時期,通過進一步加快智慧物流的應用,將深刻影響生產和流通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進一步為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所以智慧物流加快轉型升級的腳步已成為必然趨勢。

          首先是連接升級。預計未來5年,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進入成熟期,物流人員、裝備設施以及貨物將全面接入互聯網,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形成全覆蓋、廣連接的物流互聯網,“萬物互聯”助推智慧物流發展。其次是數據升級。隨著郵政信息系統的建設、數據對接協同和手持終端普及,物流數據將全面做到可采集、可錄入、可傳輸、可分析,物流數字化程度將顯著提升,“全程透明”強化智慧物流基礎。三是模式升級。眾包、眾籌、共享等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將得到廣泛應用,打破傳統的分工體系,重構郵政業務流程和經營模式,“創新驅動”成為智慧物流動力。四是供應鏈升級。智慧物流將引領智慧供應鏈變革,憑借靠近用戶的優勢,智慧物流帶動互聯網深入產業鏈上下游,以用戶需求倒逼產業鏈各環節強化聯動和深化融合,助推“協同共享”生態體系加快形成。

        那么智慧物流對當前的郵政企業又能起到多大的幫助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緊缺人工的替代者。郵政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工緊缺已經成為行業普遍難題。例如,我國快遞業從業人員缺口率在20%左右。勞動力緊缺局面直接反映在勞動力工資持續上漲,近年來保持在10%~15%的增長水平。郵政企業加大技術和裝備升級力度,提升物流信息化、自動化和機械化水平,實行“機器替代人”戰略將有效的緩解人工緊缺的現狀。

          二是個性需求的滿足者。隨著消費需求持續升級,消費體驗成為價值驅動力。智慧物流借助分布式物流資源網絡,能夠以快速、便捷、低成本、個性化的方式滿足消費者需求,極大提升了消費者體驗。例如,我國快遞時效已經接近3天,高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繼續縮短時效面臨巨大的邊際資本投入。智慧物流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將所需貨物布局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實現即時物流需求滿足,大大提升客戶體驗。

        三是綠色生態的創造者。根據數據顯示,物流業能耗排在工業和建筑業之后,大量能耗浪費在無效的長距離運輸、商品庫存、過度包裝等物流環節。智慧物流通過智能規劃和資源共享減少無效物流的能耗排放,為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馬云曾提到:通過使用電子面單,一年內為快遞行業省的所有紙張相當于少砍了400萬棵樹。

        當然,智慧物流之于郵政還屬于較新的事物,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比如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智慧物流關鍵技術及設施設備研發投入不夠。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不足,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受傳統監管模式和體制機制制約,物流業和信息化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與物流互聯網相關的物流大數據、物流云等智能基礎設施與實際需要還有較大差距,物流互聯網的覆蓋度和精確度尚顯不足。還有企業觀念急需轉變。當前,面對新一輪技術改革,傳統物流企業的觀念轉變和戰略轉型速度稍顯不足。如何推動物流企業擁抱互聯網,加入到智慧物流生態體系的構建,形成“協同共享”的產業新生態是郵政智慧物流下一步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青青草原男人的天堂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色区 | 亚洲欧洲日本午夜一级精品 | 日本中文一二区精品在线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专区自拍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