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綠色低碳產業定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低碳產業定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綠色低碳產業定義

        第1篇: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國務院副總理冒著北京初冬的寒風,饒有興致的參觀了博覽會。

        指出,當前,世界經濟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加快,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發展綠色經濟成為一個大趨勢。我們要按照“十二五”規劃建議精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以開放和建設性的態度促進綠色產業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國際合作,推動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與轉讓,繼續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裝備,增加各國有競爭力產品的進口,共享市場機遇,實現互利共贏。

        本屆博覽會集中展示了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212家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在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環境治理、低碳技術、循環經濟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產品;展示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展示中國政府在發展綠色經濟,創建生態文明方面的舉措與成就。博覽會共設有綜合館和循環經濟、低碳技術、環境治理、節能減排、清潔能源5個專業展館,同時設有整體解決方案、綠色金融、生態示范3個專區和清潔能源車輛展區。

        國外參展企業數量多于國內企業數量,在參展的127家國外企業中,不乏西門子、通用電氣、威立雅等知名的跨國公司,他們帶來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節能環保理念和技術。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華銳風電科技、無錫尚德等國內綠色經濟領域的領軍企業也參加了展覽,全面地展示了他們在新型節能材料、新能源汽車、海水淡化、垃圾發電、水處理、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碳捕與封存等先進技術和產品,涵蓋了原材料供應、產品制造、技術研發等多條產業鏈,涉及設備制造、交通運輸、民用建筑和電子電力等多個領域。

        第2篇: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關鍵詞:低碳旅游;必要性;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7-0124-02

        1 引言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計,我國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國家和世界第四大游客來源國,而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旅游業這一“低碳”型行業已被提升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性產業??梢?低碳旅游是我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我國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我國低碳旅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 解讀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是順應低碳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其概念最早在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中正式提出。在我國,低碳旅游的實踐在民間已經開始,但一直沒有正式提出。2009年1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推進節能環保,實施旅游節能節水減排工程,明確提出倡導低碳旅游方式。這是我國第一次正式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對旅游飯店、景區景點的節能減排提出要求,為我國低碳旅游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2.1 低碳旅游的含義

        低碳旅游是低碳經濟背景下產生的新名詞,已有學者對其定義加以界定。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發展過程中,通過運用低碳技術、推行碳匯機制和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以獲得更高的旅游體驗質量和更大的旅游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一種可持續旅游發展新方式。(蔡萌、汪宇明,2010)

        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在旅游過程中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來體現節約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動來詮釋和諧社會、節約社會和文明社會的建設目標。(劉嘯,2010)

        總之,低碳旅游是一種全新的旅游理念,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低碳生活的逐步認識與追求,低碳旅游的定義和內涵必將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2.2 低碳旅游與生態旅游

        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生態旅游,現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猛發展。生態旅游與傳統的旅游方式顯著不同,它強調景區內野生動植物的自然屬性,是一種蘊涵有自然生態文明的高雅休閑旅游形式。生態旅游無疑是實現可持續旅游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生態旅游的相對局限性日益明顯。首先,由于生態旅游內涵的豐富性,眾多學者對其定義進行探討,但仍未給出一個明確的概念,從而導致相關的生態旅游對象、生態旅游者和生態旅游過程等概念模糊化;其次,生態旅游強調“生態”,僅側重旅游環境的生態持續發展;第三,為保護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的規模必然受到一定限制。

        低碳旅游的出現恰好彌補了生態旅游的不足。低碳旅游強調“低碳”,著眼于旅游發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注重旅游及其環境整體發展,在涉及旅游環境生態性的同時其內涵不斷擴充。著名低碳經濟學家、原國家環保局副局長張坤民教授認為,低碳經濟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由此,低碳旅游亦可進行量化,從而避免生態旅游內涵的空泛化。此外,低碳旅游貫穿于整個旅游過程,強調旅游活動中食、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的低碳,這樣既可避免關于旅游資源、對象和過程的爭議,又可以突破旅游規模的限制。

        3 我國發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3.1 發展低碳旅游是中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形式

        一方面,低碳旅游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為核心,通過控制碳排放量來獲取旅游經濟、環境、社會等多重效益,其本身就屬于可持續旅游的范疇,必然會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我國旅游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日益突出。旅游資源盲目開發,造成濫砍濫發、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旅游經營模式中造成的資源浪費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公眾環保意識缺乏更使得旅游活動中產生大量垃圾,碳排放量隨之增加。這些無疑對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可見,發展低碳旅游是中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3.2 發展低碳旅游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

        低碳經濟基本涵蓋了所有的產業領域,由于旅游業具有產業關聯性強的特點,在發展旅游經濟的長期過程中,旅游業的貢獻不可小覷。旅游業涉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領域,以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旅游車船公司、旅游商貿公司等為主要內容,對其他產業既有極大的依托性,又有極強的帶動性。每一項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每一個旅游項目的建成,都會帶動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旅游業的低碳發展會帶動其上下游產業的共同低碳化,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3.3 發展低碳旅游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

        旅游業的發展與氣候變化有著密切聯系,簡單來說,就是旅游業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比如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導致某些地區的原有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從而改變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氣候變化給旅游業的發展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旅游業的良好發展勢頭。因此,旅游業應該致力于解決環境問題,積極發展低碳旅游,為減少碳排放量承擔責任,維護和創造清潔健康的環境,從而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3.4 發展低碳旅游是響應我國節能減排政策的最佳手段

        隨著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加劇,我國更加重視“節能減排”,并相繼出臺許多政策。而在減排的長期過程中,旅游業將大有作為。有分析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超過法國、西班牙、美國而成為世界上第一旅游目的地。同時,我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承諾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減排40%-45%,可見,旅游業的低碳發展是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低碳旅游勢在必行。對于旅游業的環保發展,國家也有相關政策支持。2008年11月4日,國家旅游局正式了《關于旅游業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若干意見》,指出氣候變化是長期漸進的過程,旅游業要積極適應氣候變化趨勢,充分把握可利用因素,因勢發展,順勢發展。而發展低碳旅游正是旅游業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必然選擇,是對該意見的最佳響應形式。此外,國務院通過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推進節能環保,倡導低碳旅游方式。有關專家指出,該《意見》就是在減排的大背景下,國家為配合低碳經濟發展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信號,而旅游業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行業。這表明發展低碳旅游無疑是響應我國節能減排政策的最佳手段。

        4 我國低碳旅游的發展對策

        發展低碳旅游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政府、旅游企業和旅游者的共同參與。

        4.1 政府

        4.1.1 設立低碳旅游標準

        在剛過去的兩會上,馬元祝代表建議加快制定推進旅游業低碳建設的法規,從法律和制度層面將低碳旅游標準化和制度化。政府部門可以對旅游景區、旅游交通和旅游飯店等制定嚴格的低碳標準,并將其納入星級酒店和A級景區的評定標準中,加強旅游相關企業低碳的考核制度。對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業按照其開發利用資源的程度和污染破壞資源環境的程度征收排污稅、碳稅、污染產品稅等環境資源稅,從而加快整個旅游產業搶先進入低碳旅游的步伐。

        4.1.2 資金和政策支持

        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勵低碳旅游企業的發展,對該種企業在稅收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激發旅游業開展低碳旅游的積極性;同時,對于旅游景區的低碳旅游項目,政府應當投入必要的資金,鼓勵旅游酒店、交通等相關旅游企業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引進先進高效的節能減排技術。

        4.1.3 加大低碳旅游的宣傳力度

        政府應加強各部門間的合作,共同宣傳綠色旅游、低碳旅游;多做公益廣告,強化公眾的環保意識,使其了解低碳旅游,促進公眾主動進行綠色消費,踐行低碳旅游,追求低碳生活。

        4.1.4 開展國際合作

        低碳旅游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世界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背景下產生的,我國發展低碳旅游必然要與國際接軌,采用國際國內先進的低碳管理模式,實現技術共享,以促進我國旅游業的持續發展,提高其在國際上的整體競爭力。

        4.2 旅游企業

        4.2.1 旅行社

        作為旅游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行社在低碳旅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首先,旅行社要積極開發設計低碳旅游產品,倡導農業旅游等新興旅游形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次,設計低碳旅游路線,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景區景點為重點,可適當設計徒步旅行路線、自行車旅行路線等,引導旅游者走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減少碳排放,從而維護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4.2.2 旅游景區

        旅游景區作為整個旅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減少旅游碳排放的一個重要渠道。旅游景區要從規劃開發建設時就著眼于低碳,建立并執行低碳評價制度,合理確定景區容量,科學設置游覽項目與設施;景區建筑應盡量采用環保型材料,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景區管理也要注重低碳,盡量減少辦公用電、辦公用紙等;此外,景區還可推廣重復使用的電子門票,使用生態公廁、環保垃圾箱等,發展低碳旅游環境衛生設施。

        4.2.3 旅游交通

        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撐,有著較大的節能空間。發展低碳旅游需要提倡公共汽車、電動車、自行車等低碳或無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對于需要燃料的交通工具,要采用無污染的新能源,對于一些短程旅游者,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選擇徒步旅行或自行車旅行,這種環保的旅游方式既可以讓人接近自然、放松心情,又可以最小限度地減少碳排放量,從而為低碳旅游創造了更多機會。

        4.2.4 旅游酒店

        發展低碳旅游,酒店必須繼續堅持“綠色飯店”的經營模式,通過前廳、餐飲、客房等各部門的節能降耗來推動酒店的全面低碳化發展。酒店應深入了解自身的能源消耗情況、能源的比例和種類、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此基礎上制定全方位的酒店能源管理計劃,并針對能源的性質進行相應的諸如時間、溫度、壓力、洗滌量等方面的控制。同時,酒店要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節水節電,合理利用常規能源,如煤、石油等,采用節能技術,提高能源效率,盡量利用可再生能源,促使酒店向無污染的綠色方向發展。

        4.3 旅游者

        旅游者作為旅游活動的主體,是促進低碳旅游發展的主要力量。旅游者可以將低碳貫穿于整個旅游過程即吃住行游購娛之中,實現其自身真正的低碳旅游。在吃方面,旅游者可選擇以蔬菜和植物性食物等低碳食物為主;在住方面,旅游者可選擇綠色酒、小規模酒店或青年旅館等,減少能源消耗;在行方面,旅游者可選擇環保型交通方式,不乘或少乘飛機,減少自駕游,選擇徒步旅行或自行車旅行,盡可能減少乘坐出租車的頻率;在游方面,旅游者可選擇生態旅游景區或去郊外旅行,自覺處理垃圾,維護環境,在享受自然風光的同時,為低碳做出貢獻;在購方面,不購買過度包裝的旅游紀念品,使用帆布購物袋,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率;在娛方面,去一些放松心情的低碳娛樂場所,享受低碳環保的娛樂方式。這樣,旅游者在享受健康的旅游環境的同時,也創造了健康的環境,有利于促進低碳旅游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種新的旅游發展方式[J].旅游學刊,2010,25(1):13-17.

        [2]劉嘯.低碳旅游――北京郊區旅游未來發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會科學,2010(1):42-46.

        第3篇: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工業時代;電氣自動化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脫離原先的傳統模式,不是只顧經濟的發展,而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環境效益,這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綠色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隨著低碳經濟的迅速發展。在市場上蔓延開來,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多的地方注重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在告訴發達的一線城市。低碳經濟的出現為工業化建設打造了一個新的起點,在不斷的發中中,低碳經濟模式成為工業發展的主要模式。低碳經濟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沙掷m性經濟發展方向主要是圍繞:低碳產品.低碳技術和低碳能源的研發利用,波及范圍大、行業廣、類型多。最終目的是實現經濟利用資源。低能消耗。在未來的發展中,任何行業都會受到低碳經濟帶來的影響,尤其是電氣行業的發展。誰掌握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技術,就相當于直接領導了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

        二、低碳經濟和電氣自動化的關系

        電氣自動化一方面適應了低碳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推動了低碳經濟的發展,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是智能化的產物,是時展的產物。低碳經濟的研究問題主要集中在能源的效率的高度利用,低碳能源是作為一種新的綠色能源,始終追求綠色發展。通過改進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地毯經濟還對產業結構和產業制度進行了革新,同時提出轉變發展理念,改變生存觀念,為人類的長遠發展謀取利益。實踐證明低碳經濟是符合綠色發展觀的經濟模式,是值得信賴的經濟模式。我國正在努力建立低碳經濟循環模式,主要表現為工業電氣自動化項目的啟動。通過利用智能化電網,結合能源市場的發展態勢,發展節能機電、無線通訊、智能化操作。電氣自動化是電子信息行業的又一次革新,是21世紀新興學科興起的代表。主要是用于產品的加工,讓整個過程走智能化、機器化、簡單化之路。在生產的過程中,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所有的操作以機器為主,員工為輔。利用儀器進行產品的操作、控制和監視。雖然減少了工業操作的人員,但是產品生產的過程并沒有停止,反而加快了產品形成的速度。這就是無人或少人的工業化生產。也是自動化生產。這種自動化的生產模式相比人工來說工作時間更長,而且精確程度更高,所耗費的生產成本相對來說較低,而且發生的安全意外事故的幾率低。所以總的來說,電氣工業化作為新生的事物,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低碳經濟的需求越強烈。人們對電起自動化的應用就更加廣泛。這種就是電氣自動化,電氣自動化是綠色低碳經濟的產物。自從進入工業電氣自動化時代,人們擁有更對應對生活的能力,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方面,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人們不再是一味的完成工作,而是尋找更加先進的方法來完成工作,創新發展。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范圍較廣,尤其滿足工業化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在工、農、國防等諸多的領域,都可以看到電氣工業化的身影,由此可見,電氣工業化已經成為在國民經濟中的關鍵部分。

        三、電氣自動化的重要性

        時間已經向我們證明,電氣自動化集信息化、機械化、電氣化于一身的經濟發展方向之一、不僅可以實現高增產,而且可以損耗能量較少,排放的污染低。電氣自動化就很好的證明了低碳經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實踐給出了最好的答案,低碳經濟將會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電氣自動化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可以將制造技術、計算算機技術、集成系統、自多種信息整合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工業化程序。所以說電氣自動化是低碳經濟發展的產物。我們知道電氣自動化已經不僅限于工業的發展,同時也延伸到其它的行業,最主要就是因為它具有節能的特性。電氣工業化發展越快就意味著會有更少的電能被消耗,會有更多的電能區支援電力貧乏的地區,就多一些地區受到國家的政策照顧。像是這種低能耗、高效率的工業化方式,不僅為減少成本,謀取經濟效益,而且國家綠色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第4篇: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關鍵詞:綠色就業;低碳經濟;能源

        中圖分類號:F12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211-03

        一、綠色就業的含義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一項報告中定義,“綠色就業”是“在農業、制造業、研發部門、行政部門中從事有助于保持和維護環境質量的工作。”這些工作,主要是通過提高使用效率,減少能材料和水資源的消耗,避免廢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化的目的。綠色就業就是采用綠色技術、工藝和原材料進行生產的就業,就是從事綠色產品生產和服務的就業,就是直接從事環境和生態保護工作的就業。

        綠色就業的概念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新增綠色崗位,二是存量就業“變綠”。所謂新增綠色崗位,是指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使用和各種環保項目的展開,很多從未有過的綠色工作崗位將被創造。據羅蘭貝格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目前全世界環境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達到1 370億美元。到2020年,這一市場將會增加到2 740億美元,增長潛力巨大。所謂存量就業“變綠”,指的是一些現有工作將會被改造,使之更加符合低碳經濟要求。傳統職業一旦致力于環境保護,節省能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那么就蛻變成了新的綠色職業。

        二、綠色就業的現狀和前景

        (一)可再生能源

        綠色能源是與傳統能源相對應的概念,主要是指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氫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傳統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其儲量有限。更重要的是,化石燃料的使用伴生大量污染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加劇全球變暖。因此,可再生能源不僅可持續利用,并且意味著清潔環保的發展趨向。

        隨著綠色投資規模擴大,在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領域的就業崗位逐年上升,而且近幾年有加速之勢。而且,相比化石能源,風能、太陽能等綠色投資的就業創造比例更高。據聯合國環境署(UNEP)估計,有30萬個工人從事風能發電工作,有17萬人從事于太陽能領域。到目前為止,這些在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工作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國人。在生物能源方面,全球大約有120萬人在從事著農村常見的早期能源,屬于生物燃料領域,巴西、美國、德國和中國是這方面的佼佼者。據UNEP統計,全世界有近233萬人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就業。

        由上可見,應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是生物燃料,包括農村里常見的沼氣,還包括利用甘蔗、棕櫚油發酵之后,生產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從而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產生能量。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估計,如果現在的增長速度可以持續,到2030年,將有210萬人在風能領域工作,630萬人在太陽能領域工作,1 200萬人在生物能源相關的農業和工業領域工作。

        (二)綠色建筑

        所謂綠色建筑,是指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帶來的是雙贏的綠色就業結果,一方面,施工過程中需要新的工作人員加入;另一方面,對高效率產品的需求也能夠增加生產廠家的就業人數。

        美國太陽能協會認為,在2006年,在建筑行業有350萬人直接從事與能源效率息息相關的工作,還有450萬間接與能源打交道,加起來超過了800萬人從事這一行業。在德國,開展了一項針對建筑能源使用效率的改進項目,34.2萬個公寓對照明、供暖、電氣等一系列家庭能源使用設備進行了改造,使之效率更高,更加環保。就這一個項目,在2001―2004年就帶來了2.5萬個就業崗位,并且挽救了11.6萬個瀕臨下崗的工人。在2006年估計有14.5萬人全職工作在這一項目上。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估計,如果歐洲和美國能夠達到2030年減少75%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那么在綠色建筑領域將會增加至少200萬個工作崗位。英國在2008年提出了一項投資達10億英鎊的針對家庭的節能計劃,該計劃旨在減少家庭的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2009年中國財政部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開始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從而解決建筑物,如城市廣場等建筑物的照明。通過對廣電建筑示范工程予以資金補助,并鼓勵相關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從而有效帶動高新技術及節能領域的資金投入,并且促進建材、化工、冶金和裝備制造等多個產業調整升級。在這一項目中,必將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和勞動需求。

        (三)綠色交通

        從目前的趨勢看,小排量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無疑將會督促汽車制造廠家提高技術,使得汽車耗油更少,尾氣排放更低。如果把能源效率最高(行駛每千米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20可作為標準)的汽車看做是“綠色汽車”,那么全世界在“綠色汽車”行業的就業人數大概有25萬。根據普華永道的一項調查,估計到2015年,全球預計生產汽油混合動力汽車270萬輛,柴油混合動力汽車25萬輛,電動汽車14.5萬輛,在全球汽車中的比例從0.7%上升到3.7%。美國能源部計劃投資250億美元在電力汽車和電池技術上,幫助美國汽車企業參與全球可再生能源競爭。歐盟提出了一項總額為50億歐元名為“綠色汽車開端(green cars initiative)”項目。這些投資將會極大促進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從而拉動相關領域的就業。

        相比汽車來說,鐵路運輸、公交系統、地鐵系統和輕軌系統是更加環境友好的行業。鐵路是勞動更加密集的行業,由公路轉向鐵路不僅能夠減少能耗,而且能夠增加就業。與此同時,公交車、列車的生產、使用、維護和維修將會產生大批的就業機會。對于現有的公交和列車可以進行能源使用的改造,將之改造成混合動力或者天然氣。這樣又會產生大量就業。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都在公交系統天然氣動力改造方面進行了大力投入。到2006年,中國已經有32 000輛天然氣公交車,印度和韓國分別是12 000輛和11 400輛。中國的自行車產量在2004年占世界自行車總產量的58%,成為世界上從事自行車生產人數最多的國家。

        三、綠色就業與低碳經濟的關系

        綠色就業是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是低碳經濟發展的產物。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目標是減緩氣候變化和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球一致強調要發展低碳經濟這個大背景下,綠色就業正是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孕育而生的。

        同時,實現綠色就業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綠色就業通過將企業污染的社會和環境成本內部化后來實現,這將會使企業有動力改進工藝,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從而杜絕或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并促進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代替不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從而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四、促進中國發展綠色就業的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綠色就業發展潛力巨大,但同時發展綠色就業任重而道遠。為此,應作如下努力:

        從國家、政府和社會來說,應創造發展綠色就業的社會環境。首先,要以法律保護為基礎。2008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與促進法》得以通過,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將在法制化框架下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政府承諾對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活動給予稅收優惠,提供資金支持和財政補貼。該法規定,在工業和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減少能源消耗和廢物產生,采用先進的技術,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其他附加物進行綜合利用。從而該法推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了中國綠色就業的崗位。中國政府應更多采用立法手段來取代原有的行政規劃和建議的形式,對綠色經濟相關領域的發展作出規定。隨著更多與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相關的政策出臺,中國應當著手推動建設比較完善的綠色就業法律體系,使低碳經濟和綠色就業更加有法可依。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政策扶持,開發一批綠色就業崗位。環保設備、潔凈產品、有機食品等企業創造的綠色就業崗位等自身就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無須政策扶持就已經蓬勃發展。但總體來說,綠色就業在中國還是新興事物,很多綠色就業還需政策扶持,才能較快的發展起來,資金投入不一定很大,但會有巨大的就業潛力。再次,加強對綠色就業領域勞動者的權益保障。綠色就業有助于環境保護,但有些綠色就業勞動者的權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比如工作環境不好、工資報酬低、缺乏社會保障、隨意解雇員工等。因此,在綠色就業發展中,要促進提高從業人員薪酬待遇和參加社會保險,改善安全衛生條件,健全工會組織,促進綠色就業勞動者獲得符合體面勞動原則的工作條件和工作待遇,提高就業安全性和保障性。

        從企業來說,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承擔綠色發展的社會責任,要盡可能將綠色就業與經濟效益統一起來。企業可以通過積極開展技術提升活動,努力提高職工綠色就業能力。如開展以低碳經濟為主要內容的專題培訓、咨詢等工作,編寫相關讀物,舉辦相關講座,幫助職工掌握綠色生產的新技能、新方法。大力開展有關的崗位練兵、技術比賽等活動,激發職工提高自身技能的積極性。企業還可以通過讓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方法,加強對企業低碳發展的群眾監督。如建立職工監督員隊伍,讓職工了解企業環保情況,檢查企業節能環保工作,積極協助企業制定規劃、落實責任,是環保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加強權重監督。

        從個人來說,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和加大對綠色崗位的人力資本投入。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的“世界公民”責任擔當,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難得機遇。而實現這一發展的途徑之一就是提高綠色就業的比率。綠色就業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環境效率,實質是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通過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引起人們對綠色行業的重視,從而提高人們想要從事綠色崗位的意識。與此同時,綠色崗位往往是知識和資本密集型行業,從業人員需要更高的綜合素質,包括學歷背景、知識體系和操作技能等。這就需要人們適時地增加自身的綠色人力資本投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知識水平,從而提升人們的綠色技能水平,為低碳發展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本。

        參考文獻:

        [1]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311-344.

        [2]莊貴陽.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分析[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5,(3).

        第5篇: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低碳經濟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及高效益等特征,其能夠以較少的能源消耗來獲取更大產出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生態旅游則屬于低碳流放,即是在旅游過程中有效的實現低能耗和低污染,是環保旅游的一種深層次體現,同時也是一種以生態文明可持續性和可持續性旅游為基礎的一種旅游模式。因此基于低碳經濟的視角來發展生態旅游,這對我國旅游經濟的提升及環境保護的實現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低碳經濟時代生態旅游內涵 

        隨著當前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能源和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制約影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之間的矛盾日益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即通過利用技術、制度和觀念等的創新來減少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從而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低碳經濟時代生態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即采用低碳的旅游方式來實現旅游區內的節能減排,從而提高旅游產業的升級及全面提升旅游業的整體效益。當前對于生態旅游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在生態旅游中更強調旅客在旅游過程中保證原有生態的完整性,即通過旅游生產低碳化、旅游消費低碳化及旅游產業低碳化來促進低碳經濟時代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時展生態旅游的措施 

        低碳經濟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手段,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的。低碳經濟實質是通過有效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來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在低碳環保理念下發展旅游產業,打造綠色出行、綠色旅游,不僅可以實現旅游成本的節約,而且有利于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更好的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當前低碳經濟時展生態旅游,需要及時轉變現有的旅游模式,扭轉一些不良風氣,加強旅游智能化發展,提高運行的效率,同時將節能減排技術全面引進旅游產業中業,降低碳消耗量,從而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在當前低碳經濟時代,在旅游中應樹立低碳出行理念,將低碳環保用到實處。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在加大支持的力度,在做好宣傳教育的同時,還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做為生態旅游的支持和引導,做好各方面的規劃和協調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的發展目標,做好對旅游企業、旅游景區和旅游者的引導工作,利用低碳旅游的理念來達到旅游過程中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目的。同時還要創建和發展綠色環保旅游企業,使旅游企業能夠充分的利用新能源,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環保部門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做好示范工作,以此來改變傳統企業發展觀,在旅游地開發低碳環保景區,使旅游者能夠自覺增強環保意識。 

        構建管理制度,規范低碳旅游發展。為了促進低碳經濟時代的生態旅游的發展,需要構建低碳發展經濟戰略,從而促進低碳化生態經濟的發展: 

        構建低碳經濟的組織機構與戰略規劃,為了實現生態旅游的低碳化,需要以旅游行政管理機關以及旅游相關協會為主體,從而構建多層次的旅游發展組織結構,將減排的目標層層分解,并且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從而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的目標,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 

        采用低碳認證制度,對旅游景區內的旅館、娛樂以及交通運輸等產業實行低碳認證,并且采取嚴格的評定分級,保證旅游產業消費符合低碳標準。同時需要選擇低碳產品,提升旅游企業的低碳意識,不斷的推進旅游產業的低碳標準建設,從而實現旅游消費、旅游運輸等旅游產業的低碳化建設,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加強教育宣傳,引導低碳旅游消費。低碳時代的生態旅游的低碳發展,首先需要以低碳意識的推廣為前提,從而對生態資源進行重新評估,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的重要作用,更好的發揮出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在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旅游消費是旅游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應該采取多種方式,不斷的推進低碳旅游消費,從而減少消費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促進旅游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6篇: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關鍵詞:物流產業;低碳物流;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259.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4月10日

        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物流行業作為其他行業的工具,承擔著重要的運輸作用,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特別是互聯網商業的發展,更是給物流產業帶來了新的契機。發展低碳物流產業,是現代國際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低碳物流基本定義

        從定義上來看,低碳物流是指在貨物流轉過程中,實現綠色控制、降低物流能耗,減小對環境的影響,通過合理規劃,減小碳排放量等方式,提升物流產業發展層級,推動整體產業的集約化、環?;?。發展低碳物流產業,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小環境污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產業發展沿革來看,物流產業在我國發展的r間并不長,屬于新興產業,低碳物流更是一個新興概念。基于此,在傳統產業基礎尚未穩固的基礎上,探尋低碳發展路徑,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我國物流產業發展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對于產業未來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發展低碳物流產業,也能有效提升我國自然環境承載能力。

        二、我國發展低碳物流產業的影響因素

        (一)產業發展層級相對較低。作為一種新興產業,物流產業在我國發展時間相對較短。1970年左右,物流產業才從日本引入我國,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從發展水平來看,我國物流產業尚屬于發展起步階段,不管是服務水平還是經營理念,與先進發達國家都有較大的差距。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交易的發展,物流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發展方式相對野蠻,整體水平仍然不高,而且物流行業發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很多大型企業操作比較規范,經營情況比較好,碳排放量等也比較符合發展要求,實現了規?;⒓s化發展,但是很多小型物流企業,依然保持著原始的操作模式,處于一種無序競爭的狀態,發展能耗相對比較高。

        從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物流產業發展程度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從目前物流產業分布來看,在城市一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物流網絡,但是廣大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相對仍然比較落后。由于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很多物流企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不利于發展低碳物流產業,相比環境保護,很多物流企業更加關注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經營問題,在生態利益和經濟利益之間,很多企業更加關注自身發展的經濟效益。

        (二)尚未形成低碳經營理念。發展低碳物流產業,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發展低碳物流涉及到多個主體。從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很多物流業經營者并沒有形成低碳經營理念。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實踐來看,低碳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成為指導行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思想,對于物流行業發展而言,低碳經營思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我國發展實踐來看,普遍缺乏低碳經營思想。由于物流產業具有跨地域特征,要發展低碳物流,必須要有統一的思想指引,實現不同區域之間的統籌協調,共建綠色低碳經營發展模式。但是,從目前發展實踐來看,實施低碳經營策略,肯定要相應增加一些經營成本,但是在物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沒有經營者愿意放棄這部分經濟利益,在這樣的局面下,我國低碳物流發展層級一直比較低,沒有得到有效的貫徹。很多經營者會認為,發展低碳環保產業,是政府的分內職責,與企業自身沒有直接的聯系,而很多政府環保部門在面對企業經營行為的時候,由于沒有相應的執法權,后者由于資金人力不足,無法實現物流行業的動態管控,整個宏觀調控能力也不夠。此外,物流客戶也是建設低碳物流產業的一個重要主體,從客戶角度來看,也普遍存在環保理念缺失的問題。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發展低碳物流產業,要從產業發展理念入手,通過理念指引行動,實現總體發展層級的有效提升。

        (三)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我國關于物流產業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對于新興產業依舊歸入傳統產業進行法律規制,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由于立法的缺失,很多行業發展問題也都是通過一般性規定來管控,缺乏法規管理的規范性與針對性。對于低碳物流而言,目前我國還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也沒有相應的獎懲規定,對于企業自身行為,只有通過企業自律與行業規范來調整,具有明顯的自發性和滯后性,不利于低碳物流產業的長遠發展。很多物業產業發達的地區構建了自己的法律體系,但是由于具有地域局限性,沒有全國范圍的指導意義,對于低碳物流產業發展而言,存在支撐力度不足的問題?;谶@樣的法律現狀,很多物流企業忽視碳排放標準,采取野蠻發展的狀態。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將既有物流行業納入法律法規規范體系,是我國發展低碳物流產業的必然路徑,同時也是基礎性保障。

        (四)物流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由于起步較晚,發展層級較低,我國物流產業的基礎設施亟待完善。從產業形態來看,物流產業具有較強的聯系性,同時具有跨地域特征,由于各部門和各地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物流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和浪費現象較為嚴重,同時在很多經濟不發達地區,又存在基礎設施缺失的問題。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產業機械化水平還不夠高,缺乏統一的標準,對于發展低碳物流而言,這些都是天然的瓶頸。發展低碳物流,存在工作標準不明確,不同地區設施無法配套等難題,與此同時,也導致了物流產業發展效率較低的問題。在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指引下,構建統一的基礎設施體系,是發展低碳物流的必然要求和基礎保障。

        (五)缺乏專業的物流人才。專業物流人才缺失,是我國低碳物流發展需要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物流專業,為現代物流企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很少有高校開設低碳物流專業,缺乏專業的人才。從企業內部人才結構來看,懂物流專業知識的缺乏相應的環保理念,掌握環保知識的人又對物流基本知識缺乏了解,這是我國物流專業人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要想實現低碳物流的提檔升級發展,同樣必須解決人才方面的問題。

        三、我國發展低碳物流產業的有效對策

        (一)全面樹立低碳物流發展理念。要想發展低碳物流產業,首先要從理念入手,用科學、環保的理念指導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在構建企業格局過程中,要強化環保知識的宣傳與引導,不管是企業經營者還是政府管理者,都要建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與此同時,要注意對消費者的引導,共同構建低碳物流發展格局,推動低碳物流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系統化推進,共同建設綠色發展體系,實現現代低碳物流產業的發展。在發展低碳物流產業過程中,要注重節點把控,實現低碳化經營模式,減小碳排放量,提高環保效能,實現集約化經營與發展。通過理念引導,強化低碳發展層級,是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強化低碳物流產業政策支撐。單單靠市場的力量,并不足以發展低碳物流產業,要想實現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管理機構的支撐。通過頂層設計、配套設施建設等工作,可以為低碳物流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從產業結構來看,物流產業發展具有跨區域特征,單靠市場很難做到低碳物流產業發展的協調統一。通過構建一體化發展體系,通過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從宏觀層面為低碳物流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可以有效提升低碳物流產業的發展效率,構建全局性發展格局,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在具體工作中,可以通過收取排污費、增強政府補貼等方式,鼓勵物流企業采取現代低碳經營模式,推動低碳物流產業發展。

        (三)構建專業化人才體系。建設低碳物流產業,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才支撐。在人才培養方面,一方面物流企業要加強企業人才的培訓力度,提升物流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低碳經營理念與低碳經營知識,構建現代化的人才梯隊;另一方面從高校角度來看,要及時進行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適應需要的人才,在專業設置上,可以O置低碳物流專業,專門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人才綜合競爭力,適應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提高人才綜合競爭力,為低碳物流產業發展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撐。此外,政府還要發揮自身宏觀調控作用,強化人才引進與人才補貼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物流行業工作,特別是對于偏遠地區而言,要強化人才引進力度,提升低碳物流行業發展水平。

        (四)構建一體化發展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發展低碳物流產業,要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抓住低碳物流產業發展的“牛鼻子”,對全國物流分布進行通盤考慮,在建設基礎設施的時候,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對接問題,統一建設標準,明確建設目標,實現規范化經營發展,避免各自為政、野蠻發展狀態。在基礎設施統一構建與維護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地區之間的情況,爭取基礎設施建設一步到位,按照低碳物流發展標準提前建設,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升低碳物流產業發展總體水平。

        (五)構建低碳物流發展法律體系。要想實現低碳物流產業的規范化發展,離不開法律的支撐,要將產業發展納入法律規范體系當中,通過立法和司法解釋的方式,對建設低碳物流產業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進行有效規制,提高產業發展的規范化程度。與此同時,通過明確立法的方式,也能保障低碳物流產業發展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和依據,對于違法標準的物流企業,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罰,形成明確的指引作用。構建一體化的物流規范體系,保障低碳物流產業發展,既要堅持立法 先行,提升立法的前瞻性,避免出現滯后性,要參考西方先進國家的立法模式,同時根據我國低碳物流發展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適應我國低碳物流產業的發展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經濟產業的發展,物流產業迎來了發展契機,成為眾多產業發展的必備工具。作為高能耗行業,物流發展對于自然環境存在著較大的影響,探索發展低碳物流模式,是國際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低碳物流發展實踐中,要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探索低碳物流產業發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層級,優化產業結構,降低物流產業能耗,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將物流產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主要參考文獻:

        [1]鐘新周.發展低碳物流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2.28.1.

        [2]周芳.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助推我國低碳物流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2.26.10.

        [3]李麗,邢俊蘭.低碳經濟趨勢下我國低碳物流發展研究[J].商業時代,2011.31.

        [4]王瑩.低碳經濟下的中國企業物流低碳化發展思路探討[J].煤炭技術,2011.30.8.

        [5]羅凌妍.低碳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4.39.5.

        第7篇: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我們國家制定的“十二五”規劃綱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就是在低碳發展方面占了很大的內容,所以低碳發展、低碳經濟現在非常熱,活動也非常多,在深圳舉辦的中國高交會,今天我們有這樣一個機會來探討低碳技術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問題,非常有意義。

        其實光講低碳并不全面,按照《京都議定書》的定義,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至少還有5種。從我們國家來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概占了整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5%左右,其他5種大概占了15%,但是從溫室氣體的影響來看,二氧化碳大概占75%,其他5種大概占25%左右,所以我們在講低碳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講溫室氣體排放。這樣,我們所有的人民群眾不但對減碳發揮作用,還會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揮作用。

        第二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工業化、城鎮化處于快節奏的國家,我覺得我們講低碳經濟或者低碳發展,我們更要強調低排放經濟和低排放發展。我認為應對氣候變化,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環境問題,而在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其他污染物的問題,比如說二氧化硫的問題,氮氧化物的問題,廢水排放的問題,垃圾處理的問題等等,對當地的環境污染,這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重要挑戰,

        第二,我們現在在二氧化碳減排方面,在國際上也面臨很大的壓力。因為我們國家的總量很大,去年一直在議論能源消費量是中國多還是美國多,我想這是不用討論的,中國有13億人口,美國只有3億人口,所以中國的能源消費量超過美國,那是必然的事情?!笆晃濉逼陂g,由于我們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所以我們的二氧化碳減排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辦法相比的,這方面在世界上是公認的。但是我的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我們的峰值到底在什么地方,這是我們大家需要共同努力、共同研究的問題。

        第三,氣候變化(低碳發展)是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的制約,也是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低碳發展、綠色發展,一方面我們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們要承擔責任,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眾所周知,現在能源行業發展面臨著一個重大變革的時代,很多大的問題都還處在迷茫中,我認為最明確的方向就是綠色能源發展的方向。綠色能源包括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節能與提高能效,這是擺在第一位的,也是世界所公認的。再一個層次就是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還有清潔能源的發展,以及核能的利用、二氧化碳的捕捉與儲存等等,這幾個方面的技術都是低碳技術。中國在前幾次革命(蒸汽機革命、鐵路電氣化革命)都錯過了,這次綠色技術的革命,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把這個事情做好。

        要做到綠色發展,首先要徹底扭轉不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所以轉變生產方面的發展方式問題,要倡導和踐行節約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我們應對氣候變化,全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必須轉變他們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英國的環境部長也贊同我這個觀點。

        二是要大力推進節能,尤其是工業節能。我們現在的工業消費量占到全國的能源消費量的73%,工業節能的成效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節能減排目標能不能實現。我們在“十一五”期間下了很大的工夫調整產業結構,但這方面的成效并不是特別明顯,所以要大力地調整工業結構,要大幅度降低產品單耗。

        第8篇: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中小型外貿企業;發展模式

        “低碳經濟”最早出現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自該名詞提出后,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它的定義不一。此處選擇牛文元(2009)、賀慶棠(2009)等國內學者的定義,他們認為:“低碳經濟是綠色生態經濟,是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和低碳發展等經濟形態的總稱,低碳經濟的實質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區域的清潔發展、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庇纱丝梢姡吞冀洕褪菍で笠环N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

        一、低碳經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一)低碳經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有利影響。1.推動外貿企業的技術革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低碳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指導下,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的模式。目前實現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任務,因此,碳關稅、碳足跡、碳信用等正逐漸成為新的貿易壁壘,登上國際舞臺。要想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作為企業必須要改變原有產品生產模式,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以此來避免出口過程中被征收昂貴的碳關稅的情況。2.促進新興產業的出現,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建設生態經濟。低碳經濟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國際貿易的商品范圍,使得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新產業興起。隨著低碳經濟施行,與此相關的低碳產業也如雨后般春筍產生。由于碳關稅以及低碳壁壘的出現,使得中國外貿企業不得不大量生產低碳產品來獲取相應的利潤,同時許多企業把低碳經濟的改革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契機,在短時間內進行技術革新,推出新型低碳產品。與此同時,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碳交易無形中成了各國爭相爭奪的熱點,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最有潛力的碳交易資源供給國,因此豐富了中國對外貿易方式的多樣性,有利于國內生態經濟的建設。

        (二)低碳經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不利影響。1.降低中國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中國經濟發展中外貿依存度一直很高,國外市場的需求是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和動力,此外中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所占比例較高,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大多數是憑借出口傳統高碳商品獲得利潤。如今實施低碳經濟后部分發達國家實施低碳準入的制度導致中國外貿企業產品成本增加,市面產品價格隨之就會增加,因此中國物美價廉的出口優勢隨之消失。另外,由于很多從事外貿的中小型企業技術落后,資金不足,無法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導致企業倒閉,進而影響到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降低了國內外貿企業的競爭力。2.在國際分工中處于劣勢,影響中國的貿易地位。碳產業最初起源于英國,中國則是近年來才開始關注并朝著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因此在低碳技術以及新能源技術等領域遠遠不如西方國家,在國際低碳經濟市場中處于劣勢。同時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浪潮還未完全退去,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緩慢,低碳經濟成為眾多發達國家大力推動本國經濟發展的契機。反觀中國,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由于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模式根深蒂固,傳統外貿企業難以進行產品、產業創新,“碳關稅”等新的國際貿易壁壘將對中國的國際貿易地位產生巨大沖擊。

        二、江蘇省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與2014年上半年相比較,2015年上半年江蘇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6097.5億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貿易總額為9850.0億元,下降1.3%;進口貿易總額為6247.5億元,下降7.8%。雖然各項數據均有所下降,但是江蘇省在全國范圍內依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外貿大省,截至2015年3月,江蘇省對外貿易類企業有99,402家,其中中小型外貿企業占90%左右,可以說中小型外貿企業是江蘇省經濟發展的必不可少的中堅力量。因此,在低碳經濟成為大勢所趨的今天,中小型外貿企業能否成功轉型對江蘇省建設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小型企業的規模局限等問題,阻礙了其低碳轉型之路。

        (一)自有資金不足,融資困難。中小型企業通常由單個人或少數人提供資金組成,人員規模、資金規模和經營規模相較于國有企業等都較小。然而在貿易過程中,其自有資金無法進行高風險、高盈利的項目,為了得到足夠的流轉資金,它們不得不選擇融資。但由于規模較小,不少中小型企業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存在問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信息缺失,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風險,使銀行無法僅根據企業的財務狀況決定是否進行融資。同時,中國還沒有專門的中小企業金融管理機構,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無法擴大經營規模。

        (二)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企業定位目標不明。由于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規模小,實力較弱,企業的經營管理簡單,主要由企業的所有者制定市場目標,存在著極大的“個人主義”。同時,這也造成了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存在著“任人唯親”的現象。而這些人里面有大部分人并沒有接受系統的企業治理或是貿易相關的培訓,缺少專業知識,僅僅是為了眼前的利益進行經濟活動,而不顧企業的長遠發展,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決策質量以及轉型之路。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下。江蘇省進出口商品仍以工業制成品為主,但工業制成品內部結構中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的產品所占比重仍較低,出口商品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代表要素稟賦升級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重仍然偏低。同時,由海外轉移來的大量的、低附加值、高消耗、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造成省內的能源浪費、緊張,環境進一步遭到破壞。截至2014年,江蘇省能源消費總量高達426,000萬噸標準煤,并仍有上漲趨勢。傳統企業的能源消耗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的資源與環境問題,無形之中也加大了企業的生產成本。表1為2008~2013年江蘇省綜合能源平衡表,由表可看出,江蘇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性還在增長,隨著大范圍的能源消耗,加重了環境壓力以及企業的生產壓力,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處于產業鏈低端,缺少技術革新以及高新技術人才。低碳經濟的實質就是能源轉型,而實現轉型的關鍵就是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江蘇中小型外貿企業由于資金不足,降低碳排放的技術開發和新能源生產利用等技術領域相較于大型企業仍處于落后地位,很大程度限制了企業的低碳轉型的進程。同時,由于中小型企業一直處在產業鏈底層,難以吸引高新技術人才,為企業注入新生力量打破落后的發展模式進行改革;并且,中小型外貿企業獲取信息的速度慢于走在前沿的大型企業,無法及時緊隨大的經濟潮流,導致企業難以短時間內正確制定出一條適合自身的轉型之路。這些無法成功進行低碳轉型的企業最終將會消失在低碳經濟的潮流中。

        三、低碳經濟下江蘇省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轉型策略

        (一)加強企業信用制度,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無論是技術變革還是人才引進,都與企業的規模和資金狀況有關。為了加強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內部有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加強企業資信,以便于更好地獲得融資,擴展產業鏈。同時,江蘇省政府也應該加大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扶持力度,規范融資制度,簡化融資手續,鼓勵銀行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資金,設立中小型外貿企業融資風險專項資金,弱化融資過程中的信貸風險,將中小型外貿企業的低碳轉型制定成首要的政府經濟工作目標之一。

        (二)改變傳統經營方式,升級產業結構,不斷創新。江蘇省中小型外貿企業一直按照傳統的貿易經營方式以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為主經營公司,而當今低碳經濟的時代已經不再容許這樣的經營方式存在,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關系到國民經濟繁榮的重大戰略任務。一是中小型外貿企業要做的事是管理升級,科學把握企業成長周期,掌握正確的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的方法,積極構建企業管理戰略體系;二是要積極進行科技、制度、文化方面的創新;三是要全面統籌生態、社會發展和產業。將科學技術融入企業發展生產中,實現多產業、多產品、多功能的組合,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實現企業的集約化和利潤的最大化。

        (三)促進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跟隨綠色經濟的潮流。目前中國能源結構主要以煤炭為主,同時還存在著能源利用率低下,環境污染十分嚴重的現狀。就江蘇省中小型企業而言,首先任務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建立高效低碳的能源產業體系。江蘇碳匯、清潔資源較豐富,擁有著發展新能源的先天條件,因此中小型外貿企業可以建設光伏電站,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等自然提供的資源進行發電等工作,將其靈活運用到企業生產上。在未來的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中,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是江蘇省優化能源結構的重中之重,通過淘汰落后產能,變革供能方式,創新節能技術逐步引領江蘇省中小型外貿企業中融入低碳經濟的大環境下。

        (四)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是企業發展中的第一資源,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企業現有人才隊伍狀況與公司建設不相符合、不匹配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小型外貿企業應通過多渠道引進所需人次,除了直接從高校招聘,從社會上招聘有經驗的適用人才,還可以通過制定實施人才隊伍建設計劃,科學分析,橫向聯合,巧借外力因素。與此同時更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投入必要的物資,培養高層次人才,為企業的發展鋪設更好的道路。在企業內可適當實施人才考核制度,加快人才梯隊的建設,形成良好的工作競爭氛圍,例如企業可采取績效制的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四、結語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世界能源與資源的逐漸減少,實現低碳經濟已然成為各國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標。對于中國而言,低碳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也正是江蘇省實現低碳轉型的關鍵時期,因此,作為江蘇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中小型外貿企業的低碳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只有加快企業內部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建立人才創新機制,并輔之以政府和銀行的支持,才能夠真正實現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轉型之路,實現經濟系統從“高碳”走向“低碳”的進程,實現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袁男優.低碳經濟的概念內涵[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1

        [2]單勝道,畢曉航,王志榮等.長三角地區能源與低碳轉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雷鵬.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4]王鑫.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深層分析與對策思考[D].吉林大學,2008

        第9篇:綠色低碳產業定義范文

        關鍵詞:綠色產業;概念;特征

        中圖分類號:F6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5-000-02

        一、引言

        全球經濟中,以保護環境和發展生態經濟為目的的綠色革命悄然興起,綠色意識成為影響當代社會經濟發展進程的一種重要理念。在中國,隨著經濟持續穩健的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深入到產業發展中。綠色產業的興起已經成為國內外引人注目的趨勢。

        二、文獻評述

        追溯起源,綠色產業發源于本世紀70年代末的歐洲,自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首屆人類環境會議以來,國際社會對環境問題、環境與發展關系的問題越來越重視。1989年加拿大環境部長在政府官方文件中提出“綠色計劃”,第一次在宏觀層次上把綠色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劃結合起來。隨后的90年代里,有12個工業化國家提出了20多項“綠色計劃”。目前不同國家和組織對綠色概念認識不同。

        英國政府(UK)定義綠色經濟這一概念時強調綠色經濟的價值在于增長效應在國民經濟中的最大化,經濟財富能夠得到持續的增長。這一經濟概念包含低碳發展、環保產品和綠色服務。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表明,綠色產業的發展不是以自然體系的健康發展為代價來獲取人類的健康發展,從產業角度來看,此處的綠色概念相當于新建產業體系,增添綠色產業這一產業。布魯斯金學會定義“清潔經濟”,這一概念同美國勞工局使用的概念有所相同,認為該經濟可以在產品與服務中增添環境效益。

        國內陸續有專家學者對綠色產業的定義進行研究。劉小清(1999)認為,綠色產業也稱環保產業,是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所進行一系列活動的總稱。肖衛東等(2003)認為,所謂綠色產業是指那些用綠色生命力和綠色方式生產和提供綠色產品或綠色勞務的產業。蔡鳳蘭(2007)認為,綠色產業泛指各種對環境友好的產業,即產品和服務符合防治環境污染的要求,可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環境、有利于優化人類生存環境的新興產業。何瀟(2008)認為,綠色產業指立足于可更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或雖然消耗不可更新資源但已達到環境標準或滿足清潔生產標準的產業。

        關于綠色產業的屬性問題,專家學者觀點各異。劉景林等(2002)認為,綠色產業群體的興起有可能、也有必要突破原有的三次產業劃分法成為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并列的第四產業。對此,林毓鵬(2000)指出,綠色產業并不是指獨立于傳統的第一、二、三產業之外的第四產業,也不是單指環保產業。它是泛指企業采取了低能耗、無污染的技術導致產品在生產、使用和回收等過程中不含對環境造成污染、破壞,這樣的企業聯合體就構成了綠色產業。

        在綠色產業的特征與評價方面,學者們也做了一定的討論,普遍認為綠色產業必須保持“綠色”特征才能稱為實際意義上的綠色產業,必須使用綠色生產力,在生產過程和經營管理中具有綠色品質,尤其強調綠色產業的自然環境必須是綠色的。朱春紅、馬濤(2011)從經濟指標、生態指標與社會評價指標三個方面確定了包括26個指標構成的一套區域綠色產業發展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石寶峰、遲國泰(2014)從基于信息含量最大角度出發,制定了綠色產業評價指標模型。

        通過總結我國綠色產業目前的研究成果,整理發現關于我國綠色產業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概念導入階段,主要是由綠色產品向綠色產業關注的轉變,由此引發了第四產業的假說與爭論;二是泛定義階段,認為綠色產業泛指與環保相關的產業,在經濟發展方面主要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的產業;三是評價體系構建階段,開始挖掘綠色產業的內涵與特征,從經濟、生態、社會層面上賦予綠色產業選擇的指標體系。但總體來看,我國綠色產業的研究處于仍處于初始階段,沒有對綠色產業給出綜合而具體的定義,對于其特征與指標體系的構建也僅建立在綠色原本的環保含義上,不具備比較意義。

        三、對綠色產業的新界定

        本文對于綠色產業的研究,重點在于突破綠色環保的概念的束縛,提出在比較優勢下綜合的綠色產業定義。目前的綠色產業在局限于生態環保的范疇下是難以擴大生產并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貢獻力量的。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轉型,同樣傳統產業的發展方式也需要綠色指導思想的支撐。綠色這個概念本身就具有主觀性,因此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定義綠色產業,不能只是一個絕對概念的定義,而應該賦予它比較的屬性,具體來看有橫縱之分。橫向來看,所謂綠色產業也是相比較其他產業而言的。縱向來看,綠色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產業發展前期并不是綠色產業,而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成了綠色產業。

        此處我們提出具有比較屬性的綠色產業的綜合定義:所謂綠色產業,是指在滿足社會有效需求的前提下以較少的資源(能源、土地、環境等)投入和較高的科技投入獲得高產出并與環境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

        針對定義中的條件,本如下說明:

        1.綠色產業不能單純的以能源消耗高低來評判。能源消耗的多少只能作為綠色產業評判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能源消耗的高低,需要參考世界先進水平來進行定量衡量。不能武斷認為煤炭鋼鐵行業因為能源消耗高就不屬于綠色產業的范疇。但可以說,若是煤炭鋼鐵產業達到世界一流的能源消耗水平,在滿足綠色產業其他的條件下存在一定的綠色屬性。

        2.綠色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滿足社會有效需求。產業的發展若是具備長久持續性,生產的產品就必須得滿足社會有效需求。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該產業的發展有較大的社會需求,二是該產業的發展能夠達到社會有效需求的標準。綠色產業的定義與這兩方面密切相關。綠色產業的發展是為了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

        3.綠色產業的投入與產出與傳統產業所理解的投入產出有所不同,重點在于科技投入的比重。傳統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物質資源的供給,農業中的綠色產品概念也只是界定于純天然零污染。而現定義中的綠色產業則是需要切實投入科技,以高科技來提高綠色程度。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改變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高污染的現狀。

        通過以上對綠色產業概念的全新界定,現歸納綠色產業的特征如下:

        1.高科技性。綠色產業發展需要投入高科技貫穿于產業發展的全部過程中,以科技含量增加產業的綠色程度??萍己扛卟粌H可以改善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瓶頸問題,優化產業結構,而且可以使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品質方面更具備綠色屬性,與傳統產品形成鮮明的對比。

        2.強競爭性。綠色產業與其他產業相比,具有競爭優勢。一方面走綠色產品的路線吸引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另一方面綠色產業本身的綜合實力是其他普通產業所無法比擬的。具體而言,綠色產業的強競爭性體現在產品、企業及市場的實現能力上,實質上是綠色產業具備較高的比較生產力,能夠比其他競爭對手以更有效的方式持續生產出消費者愿意接受的產品,由此獲得滿意的經濟收益。

        3.可持續發展性。此處的可持續發展性有兩重意義,一是環境能夠持續的投入綠色產業,另一方面綠色產業的高產出也能夠改善環境形成投入與產出的良性循環。綠色產業能夠使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能給后代需要創造持續性。

        4.正外部性。綠色產業的發展改善了社會公共環境,其他經濟人可以無償的享受到這種福利。因此綠色產業的發展不僅使自身受益,還使社會其他主體受益,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

        參考文獻:

        [1]劉小清.綠色產業──迎著朝陽走來的新興產業[J].商業研究, 1999,09:112-114.

        [2]林毓鵬.加快發展我國綠色產業[J].生態經濟,2000,02:44-46.

        [4]劉景林,隋舵.綠色產業:第四產業論[J].生產力研究,2002,06: 15-18+290.

        [5]肖衛東,李春才.關于綠色產業的思考[J].南方經濟,2003,05:50-51+13.

        [8]何瀟.加快我國綠色產業發展探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150-154.

        [9]朱春紅,馬濤.區域綠色產業發展效果評價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03:64-70.

        [10]石寶峰,遲國泰.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綠色產業評價指標篩選模型及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4,07:1799-1810.

        [11]HM Government, Skills for a Green Economy,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 London, 2011. (URN 11/131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人真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大片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 色色国产亚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