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對消費主義的看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消費主義的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消費主義的看法

        第1篇: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科技進步 消費文化 影響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日益提高。目前,消費文化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學術領域,不同學科的學者紛紛從各自的學術背景切入消費文化研究。科技不斷進步對消費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方面出現的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消費文化的含義

        消費進入文化視域形成了消費社會所特有的文化類型:消費文化。1994年,《消費經濟》雜志組織專門的消費文化討論,引起廣泛社會反響。此后,國內學者對消費文化作了不同界定。重要觀點可概括為三類:其一,從廣義的文化概念出發,認為消費文化是“文化在人類消費活動中的以特定方式存在和體現的‘全部社會傳統,即全部知識和習俗的總和’”。其二,強調消費文化是人們消費活動中的價值取向與價值規范。其三,認為消費文化即消費主義或消費主義文化。這三種理解完全不同。第一種意義上的消費文化是本文所要討論的消費文化,它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化概念基礎上延伸而得的。第二個定義只強調了消費文化的觀念層面,后把規范層面和器物層面的消費文化略而不談,所以,是一個不完整的或者抓重點的定義。第三個定義把消費主義思潮與消費文化相混淆,把極端的消費思潮當作消費文化,把特殊的文化思想等同于一般的文化觀念,有以偏概全之嫌,如果是在特殊語境下使用則是可以的。

        消費文化的外延也有不同的分法。譬如有學者說,消費文化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消費文化”是消費物質文化和消費精神文化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消費文化”包括消費哲學、消費價值取向、消費道德、消費行為、消費品味、消費審美、消費心理等,這是人們在消費實踐中形成的反映消費特點和理解的觀念形態的總和。[1]此外,消費文化的外延可以按照社會生活子系統來劃分,包括飲食文化、醫藥文化、衣著服飾文化、住宅建筑文化、體育文化、娛樂文化、表演文化和旅游文化等等。

        具體的科學或技術對消費文化的影響

        科技進步同時也促進了以休閑、消費和享受等為主題的文化工業的空前繁榮。早期的批判理論家馬爾庫塞就認為,作為控制的新形式,科學技術的控制主要體現在文化工業上,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馬爾庫塞詳細地闡述了這種思想。他認為,由于出版復制技術的高度發達,文化工業出現了,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是通過文化工業生產的大眾文化對廣大民眾實現統治,大眾文化是一種消費文化,也是一種缺乏否定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它使廣大民眾沉湎于一種“虛假的滿足”之中,從而淪為“文化奴隸”,喪失了對現行制度的反抗精神。科學技術同意識形態一樣具有明顯的工具性、奴役性,起到統治人和奴役人的社會功能。

        科學技術就是一種意識形態。一方面,文化再生產表現為工業文化的形式,文化失去了起源自私人領域的自主性和多樣性,文化的人文意義和價值喪失,文化產品的生產與一般商品地生產已沒有什么區別,文化工業產品由于技術的可復制性,已經從根本上消除了藝術作品的個人風格,一切作品皆淪為商品,文化已經不能成為真正的文化了;另一方面,卻是專家文化與日常生活實踐的脫離所造成的文化貧困化。“思想的運動停留在作為理性之界限的柵欄之內”,人的精神內在向度被削弱了,失去了自己獨特而豐富的個性,是區;失去了對社會系統控制與操縱的內在反抗性,舒舒服服地成為“工業文明的奴隸”。為什么到了晚期資本主義,科學技術的擴張導致了這樣的后果呢?哈貝馬斯認為,關鍵是科學技術,特別技術是按照目的論行動的模式來運行,所追求和實現的目標是目的的合理性,技術執行著意識形態的功能。自然的統治,而作為意識形態它們實現了對人的統治。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大眾文化消費中的人文缺失。一方面,文化活動失去了為人們提供娛樂和消遣、給人以精神享受的作用,使快樂變的無聊和無趣。另一方面,文化產業決定著娛樂商品的生產,控制規劃著文化消費者的需要,成為支配人的閑暇時間與“幸福”的力量。

        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我們要掌握他們的度,學會趨利避害。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生產力,使勞動與消費產生了分離,人們有更多的閑暇時間,收入也愈來愈高,我們進入普遍有錢有閑的社會,這些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的信念和消費價值觀。然而,這種作用是相互的,信念和價值觀又反過來指導人們處理經驗、調節對現實的看法,甚至還會改變人們對科技成果的使用方向。

        我們要建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消費觀。比如以健康、文明、科學的素質為前提的休閑型消費觀,以尋求生活的真正樂趣、體現生命中潛存的自我意識為前提的文化型消費觀。我們要關注民眾的日常文化生活極其實踐意義,為建立公共文化空間和提升大眾文化品位、為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提供多種可能。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消費不僅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更多的是體現在滿足人的發展和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要,用于體驗、審美、運動、健康等方面的消費也在相當程度上被接受、被實踐。比如旅游是現代人普遍享有的生活方式,既促進經濟的繁榮,又加強了文化的傳播。于光遠老先生說:旅游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事業,又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事業。[2]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不斷衍生的社會文化以及各種文明的價值觀一直在推動人們的消費觀念。使人們為了更好的生活去發明和改進技術來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消費是科學技術的基本動因和最終目的,科學技術必須以消費為基礎,不能只從生產者的角度來制定科技政策;還應該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或者第三者的立場上,通過建設消費文化、提高消費者素質、創造消費能力等方面,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科技的進步與消費文化的健康發展相一致。

        參考文獻

        第2篇: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服務貿易成為了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動力,服務業跨國轉移和要素重組將成為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中國服務”也成為繼“中國制造”后國家戰略轉型的選擇[1]。近年來,中國服務業發展迅速,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09年,全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42.6%,上升0.8個百分點,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814億美元,占世界比重上升為4.3%[2]。2010年1至8月,全國服務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22.32%,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36.75%,開放服務業部門100余個,與發達國家水平相近[3]。但與此反差巨大的是消費者會更多地將中國服務與“盜版”、“不守合同”、“低端”等負面詞語相聯系,認為中國服務是低質、不安全、廉價的代名詞[4]。中國服務形象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中國企業仍處于國際服務供應鏈中的低端位置,大多從事著為發達國家服務企業進行外包等低附加值的服務,中國服務企業走出國門之路也困難重重。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營銷學者就開始關注此類現象,即來源國(country of origin)對來自該國產品的影響,并且成果十分豐富。來源國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線索[5]223,可以提升企業跨國經營的競爭力,不僅得到了企業的關注,還引起了國家和行業層面政策制定者的重視。由于過去大多數跨國公司或跨國貿易都是以實體產品交換為基礎,關注“made in”作為產品評價線索對消費者的影響,大量文獻集中關注產品來源國問題。認為消費者對于經濟發展程度高的國家會產生好的來源國形象,好的來源國形象又會正面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消費者的動機、能力、個人特征及產品特征等因素會調節來源國效應[6]543。

            相對于制造業,服務業的開放和跨國轉移出現較晚,且服務評價涉及情境、文化、互動等很多因素,學者對于服務來源國的研究很少[7]。由于服務與產品在特征上的差異,會造成服務交付過程、評價等環節都有別于實體產品,來源國的激活方式和作用機制也會不一樣。服務領域出現的來源國現象,如全球份額激增的中國創意服務產業、高速發展的埃及數據處理產業、好評如潮的菲律賓家政業,似乎并沒有受到來源國的影響,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文化傳承、教育、互動等因素,并不能完全用產品來源國的現有文獻進行解釋。隨著服務業對各國經濟的貢獻持續增加,服務經濟的地位更加突出,服務貿易也更加活躍,服務業會成為國內外經濟持續發展的引擎,服務來源國研究也將成為來源國研究的重點。

            二、服務來源國源起

            來源國(country of origin)也譯為原產國,最初是指產品制造國,與“made in”相關。來源國是指企業家和消費者與具體國家產品相聯系的圖畫、聲譽和刻板印象[8]68。消費者以特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產品和營銷優劣勢為基礎,對特定國家產品形成的總體看法,是對具體產品的情感和認知連接的心理圖像[6]522。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由于國際貿易的快速增長,各國市場上都出現了更多源于其他國家的產品,來源國現象開始引起了消費者和國內外學者的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對來源國的認識也逐漸由單一的制造國線索標簽演變為與特定國家相聯系的產品和服務形象,其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評價。至90年代初,文獻集中探討了產品來源國的形成方式,認為來源國是一種刻板印象,由于消費者都有簡化各種信息去了解產品的需要,產品來源國成為產品評價的外在線索,并提出概構模型(summary effect)和暈輪模型(halo effect)進行解釋[5]224。

            至90代中后期,跨國企業發展壯大,其運作方式與過去研究中對來源國生產、設計、品牌來自同一國家的前提矛盾,出現了來源國分dylw.net 解等新情況,成果又相對集中于制造國、組裝國與成分國分離的情況[9-11]。該時期,來源國文獻大量出現,從不同目標國和樣本對于來源國主效應和調節變量都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也由關注單一來源國線索,發展到在多線索情況下,了解來源國效應。至本世紀初,由于企業跨國經營需要削弱或強化來源國效應,又從消費者處理信息的角度,對來源國效應調節變量如消費者知識、品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近兩年,由于來源國相關的國家、行業、企業等不同層面相關構念混用情況較多,涉及因素復雜,一直沒有得到共識的權威量表,加之各國對國家品牌的重視,又出現了一些對來源國構念進行重新思考的文章[12]727[13]446。來源國研究脈絡表見表1。

            

            作為來源國文獻的自然延伸,服務來源國也被消費者作為服務評價的線索。雖然在早期,服務來源國沒有被明確提出,但服務中的來源國現象早已得到了學者的關注。在1986年,關于歐洲滑雪度假服務的研究就認為來源國對于消費者評價十分重要,在品牌熟悉度不高的情況,相對于品牌形象,度假地的國別對消費者的影響更大[14]107。服務來源國是指消費者所持有的與某國相聯系的總體服務水平以及來自該國的服務企業提供適當服務體驗能力的印象[15]114[16]201[17]392。

            來源國研究的文獻走向與經濟社會發展一致,是不斷解決跨國貿易中出現新問題的過程。從服務經濟的發展來看,為拓展市場空間,國內服務企業迫切需要走出國門;同時,隨著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服務企業也會不斷進入國內市場。服務來源國的研究不僅有助于企業對消費者服務評價的理解,也會為提升服務行業形象,優化中國服務形象給出參考建議。

            三、服務來源國的構成及維度

            關于來源國維度,早期研究認為來源國為單一維度,由國家經濟發展程度決定[18]。但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的是多維度觀點,認為來源國由代表性產品、國家特性、經濟與政治背景、歷史以及傳統等變數造成[8]73。對于產品來源國的研究,認為創新、設計、聲譽、工藝等四個維度會決定消費者對產品來源國的印象[19]489。還有學者認為來源國的形成來自于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四個方面因素[20]。國內關于來源國對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影響的研究,認為自然因素、文化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管理水平等四種因素會影響來源國形象[21]。雖然研究所用維度并不一致,但大致包括兩方面因素。一是文化相關的維度,包括歷史、傳統、聲譽等;二是經濟相關的維度,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科技、工藝等。

            來源國構 念討論的另一重點是,對于來源國性質的認識,即來源國對于消費者包含哪些成分。來源國是個人對特定國家的描述、推斷和信息信念的總和。包括認知成分,即對國家工業和科技發展水平的信念;情感成分,即消費者對國家人們的情緒反應;規范成分,即消費者受到社會影響而形成的判斷[12]736;意動成分,即消費者與國家交往的意愿水平[22]113。對來源國的成分的不同看法,也造成了來源國構成的復雜性。目前,得到大多數文獻認可的是認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也與文獻認為來源國實際是一種刻板印象的觀點一致,刻板印象也包括認識和情感兩個不同部分。意動成分更多指的是來源國對消費者在宏觀層面的影響,對于產品評價中使用較少;規范成分會被理解為對產品的社會價值認知,文獻中單獨提出來的也不多見。但對認知和情感成分的認識也存在爭議,認為認知和情感成分并不獨立,會相互影響[12]737。由于無形性、移情性等因素對于服務評價的影響,服務來源國的情感成分的重要性可能會增加,而認知成分的重要性可能會降低。

            來源國是對給定國家生產產品質量的總體感知,來源國研究層面眾多,包括總體國家形象、產品國家形象集合、具體產品國家形象。也有學者認為來源國可以從產品形象和國家形象兩個維度進行考慮[23]。產品層面的形象可與國家形象分離,兩者相互影響,當國家形象與具體產品類別相適應時,會產生正面作用。消費者也傾向于通過熟悉的外國產品來形成國家形象[19]493。不同層次會對來源國研究帶來不同視角,客觀上也造成了對來源國維度的不同認識。由于營銷管理立足于消費者,會更關注服務產品層面的來源國形象。

            來源國被認為是消費者對于特定國家的總體印象,不僅會對產品評價有影響,也會影響到服務。在現有研究中,服務來源國的維度也dylw.net 基本沿用了產品來源國維度的觀點。但從來源國構念本身來看,涉及包括經濟、教育、技術,甚至政治等方面的很多因素。來源國研究背景至少會包括來源國、目標國等兩個或以上的國家,情景因素十分復雜。加之,消費者對來源國線索的加工又包含認識、情感等很多不同性質的成分。這些原因造成了來源國構念的維度及測量一直沒有定論,也是該領域爭議的焦點之一[8]71[12]728[13]443。

            雖然大多數文獻沒有對服務來源國和產品來源國進行區分,但相對于產品,服務無形性更強,服務過程會產生包含參與行為、情感等因素的服務接觸。相對于產品評價關注功能質量,服務質量評價會更看重服務的有形性、可靠性、響應性、保證性、移情性等因素。在服務特征和質量評價上的不同,會造成消費者關于服務來源國形成、提取和處理的不一樣。相對于產品來源國,服務來源國也會有不同的構成和處理機制,激活的來源國維度和成分也會不一致。與產品來源國更看重經濟發達程度不同,服務涉及消費者與提供者之間互動,會更看重提供者的素質和文化背景,文化相關維度,如權力距離、集體主義等因素對服務來源國的影響可能會增加,作用也會不一樣,2000年以后探討來源國維度的主要文獻見表2。因此,亟須在產品來源國的基礎上,對服務來源國構念的界定,了解服務來源國與產品來源國的異同之處,服務來源國受到哪些前因影響,服務來源國包含哪些層面,并編制測量量表,為進一步研究打下基礎。

            

            四、服務來源國效應

            來源國效應(COO effect)是指來源國會影響到消費者對于產品或服務的評價。作為服務來源國的研究基礎,產品來源國效應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主效應,認為消費者對于來自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國家的產品會有更高的質量感知,對其評價會更好[8]70[24]180;二是主效應的調節作用,大致有四類,包括消費者動機,如卷入度、產品類型等[19]480[25]186[26]69,和消費者能力,如熟悉度、消費者知識等[27-28],消費者動機和能力會負向調節主效應;文化相關的消費者特征,如民族中心主義、物質主義、集體主義等[29-31]民族中心主義會增加消費者對本國產品的偏好,物質主義會強化來源國主效應,而集體主義傾向越強,消費者對本國產品的評價可能會更高;產品特征,如品牌、價格等[32-33],品牌和價格會對來源國給產品造成的負面影響有一定的削弱作用。

            關于服務來源國效應的研究較少,相關文獻散見于跨國營銷和文化研究中,認為服務來源國作為一種外部線索,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服務的評價[17]400[34]384[35]580。結合跨國服務比較、文化等關于服務的來源國家方面的研究結論,從服務與產品的結合程度上來看,可將服務來源國相關研究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核心服務相關

            一是服務來源國會影響消費者對服務的評價。以銀行和航空為背景的研究,認為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會強化服務來源國家對消費者質量評價間的關系70。對美國移民法律服務的研究認為,高權力距離和集體主義傾向的文化背景的人們會更可能認為服務提供者會參與不道德活動, 更少信任服務提供者[41]。以眼科醫生服務為背景,發現關于國家的偏見會對消費者選擇服務提供者有影響,當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的國別相同時,消費者評價會相對較高[42]57。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國家,消費者偏好來自本國的服務[43]87。

            (二)附加服務相關

            附加服務是指與產品一起提供的服務,又稱為產品服務,包括保證、抵押、展延信用等。由于作為產品附屬存在,沒有專門就附加服務來源國進行研究的文獻,但產品保證等附加服務還是得到了學者的重視。附加服務可形成企業差異化優勢,提升競爭力。特別是對于來自欠發達國家的產品,附加服務在國際化過程中更加重要[35]566。產品保證會顯著影響消費者對于產品感知質量和購買傾向,產品越復雜、價格越高、風險越大時,產品保證對消費者越重要[44]。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其他外部服務屬性,如質量保證等,提升企業競爭力[39]417,削弱較差來源國形象帶來的負面作用。

            總的來看,相對于快速發展的跨國服務,服務來源國的相關研究還很缺乏[17]391。以服務來源國作為具體研究對象的研究非常少,多是在產品來源國中附帶提及,或是在跨國服務、文化等關于服務來源國家的相關研究中涉及。從文獻結論來看,僅揭示了服務來源國現象,認為服務來源國會影響到服務評價,產品通過附加服務的延伸會削弱產品來源國的負面影響。由于大部分研究的主題都不是以服務來源國為中心,研究中其他因素,如實驗設計、實驗樣本等都可能會影響相關服務來源國結論的推導,導致結論說服力不足。雖然,有文獻提出了可以從服務特征、類型、文化等角度探討服務來源國的獨特之處[35]579,但現有文獻并沒有凸現服務的差異,與產品來源國趨同的研究造成了相關文獻的價值難以得到認可。同時,服務作為營銷發展的一種范式,在研究中有完整的基礎理論體系。但目前對服務來源國效應的研究還很零散,沒有形成相應研究體系,不能為服務企業相關實踐提供可操作的建議。

            五、未來研究方向

            服務來源國在研究中較少被關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圍繞服務來源國構念的基礎研究仍很缺乏;二是產品來源國中的研究方法多關注消費者對實體產品的感知,而對服務需要從過程性、無形性、互動性等方面進行理解,亟待研究方法上的創新;三是研究樣本取樣更加困難,僅從感知層面進行研究,接受過跨國服務的樣本相對難以尋找,不能突出服務體驗的特征。對于未來研究方向,一方面要重點突破以上難點,另一方面要結合產品來源國研究結論,緊扣產品與服務的差異,做好比較研究。具體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深入探討。

            (一)服務來源國構念的構成及測量研究

            現有文獻關于服務來源國的構成、維度基本都是以產品來源國研究為基礎,直接套用到服務情景中,沒有進行區分。文獻關于服務來源國的定義也十分有限,僅強調了對服務能力的認知[15]114。由于作為研究基礎的產品來源國維度還存在很多爭議[22]96,各種概念的層面都不同,包括國家形象、產品國家形象、產品形象等,由此出發的構念維度也不一致。Roth and Diamantopoulos(2009)從態度理論出發,認為來源國可從認知、情感、意動等三方面進行界定,但僅提出了想法,也未通過數據實證,此后也受到了其他學者的挑戰[13]444。加之,相對于產品,服務的風險更大,信息搜尋成本更高,評價很難標準化,服務來源國的維度也會與產品來源國有較大差異。如產品中很少涉及的交流、語言障礙、文化差距會對消費者評價國外服務產生重要影響[16]198[43]87,也會影響到服務來源國的構成。因此,又必要針對服務來源國構念的構成及測量進行深入研究,體現服務來源國的獨特性,也為將來該領域的研究打下基礎。

            (二)加強對于服務來源國效應的實證研究

            服務來源國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服務的評價,消費者會偏好來自于經濟發達國家的服務[42]57。現有文獻得出結論基本都來自于服務外包位置和跨國服務比較研究,直接研究服務來源國線索與消費者服務評價關系的文獻很少,通過不同服務行業背景和大樣本研究,確定服務來源國線索對消費者評價的影響,可以回應過去來源國研究被詬病的外部效度不高的問題[45],也可以更好解釋消費者服務選擇偏好的原因。過去產品來源國研究結論被詬病dylw.net 最多的原因之一是來源國研究常以實驗方法開展研究,實際中許多影響因素被控制,認為擴大了來源國對消費者的影響。由于服務更關注體驗,缺少實體產品支撐,更需注意實證研究數據的獲取,可考慮利用二手數據進行研究,強化研究結論效度。

            (三)了解服務特征對服務來源國效應的調節作用

            從服務的本質來看,服務具有無形性、不可分離性、可變性、易逝性。隨著無形性的增加,服務會擁有更多的體驗質量和經驗屬性,會提高消費者搜尋成本,增加服務風險的感知。而來源國作為一種信念,會影響到消費者感知風險[46],消費者更可能會受到服務來源國的影響。來源國作為一種刻板印象,接觸會讓人們對于事物的認識更客觀,較少受刻板印象影響。面對面接觸程度越高,消費者受服務來源國的影響可能會越小[47]。服務可變性也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服務來源國線索的處理。服務可變性的增加,會造成消費者對服務質量判斷的困難,服務來源國效應可能會越強。不同服務特征,對于服務來源國效應的調節作用可能不一致,有必要了解在什么情況哪種調節作用更強。

            通過服務無形性程度和面對面接觸程度還可以將跨國服務分為四種,位置自由專業服務(Location-free professional services)、位置受限定制服務(Location-bound customized services)、標準服務包(Standardized service packages)和增值定制服務(Value-added customized services)。見圖1。引入該分類,可以探討服務來源國線索對不同服務行業影響的差別。對從服務與產品的結合程度來看,前二者為核心服務,而后二者為附加服務。位置自由專業服務是指專業人員大部分時間在本國,僅需在識別需求、簽訂合同和呈現結果時才到消費者所在國家,如運輸、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位置受限定制服務是指為了更好為消費者服務,適應其需求,需緊密頻繁地與其聯系的服務,如咨詢、法律援助、廣告等。標準服務包是指經常與實體產品聯系,更多以傳統方式出口的服務,如軟件研發、運程教育等。增值定制服務是指要求與消費者高程度互動,以增加相 對價值的服務,如現場技術訓練、大型設施管理等。

            

            圖1 服務分類示意圖(Patterson & Cicic 1995)

            服務特征及由其區分的不同服務分類,充分體現了服務的特殊性,也造成了服務來源國研究與產品來源國研究的根本差別,了解這些特征及分類對服務來源國效應的調節作用,會更好理解服務來源國的作用機制。

            (四)關注具體文化相關變量的影響

            服務來源國研究會涉及多個國家的服務或消費者,而且,在服務過程中有不斷的互動過程,消費者會更加看重文化的因素,注重服務提供者的自身素質。文化因素影響很廣泛,不僅會影響到服務來源國的前因,還會影響到服務來源國作用的過程,在研究中較難具體把握。但對于權力距離、集體主義、民族中心主義等文化相關變量,應在今后研究中著重體現,有助于厘清不同變量對于服務來源國效應的真實影響,也有助于了解服務來源國影響消費者評價的作用機制。

            六、結語

        第3篇: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在這個時代,消費成為社會重要的支配力量。“政府側重追求經濟效益,商人忙于追求利潤,社會機構圍繞消費服務,多方合謀,誘導消費者盲目追求物質,共同成就了一個商業消費的世界。”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鄭也夫,以近20年來的生存經驗形成了對消費的批判態度,并預測在將來,物質的豐盈將使物質炫耀退場,跨過溫飽線的一部分中國人“要追求可持續牛逼”,只好到物質之外去尋找。

        小康:中國去年躍升為全球第二奢侈品大國,你對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現狀有何看法?

        鄭也夫:我們這里擁有全世界最多的暴發戶。暴發戶是最可怕的,一大行徑就是揮金如土。他們擺闊、鋪張,不會過藝術化的生活。要這些富人身心變得和諧一些,需要制度來制約,更需要他們自身慢慢提升。這需要并不短暫的時間,很多人一生都無力完成。如果中國社會能在下一代人中完成這一轉換,就是福音。

        小康:擺闊、鋪張的富人需要向什么方向轉換?

        鄭也夫:不再以物質作為炫耀,而以精神。物質給你炫耀的空間是有限的,靠吃炫耀你炫耀得起嗎?唱歌可以炫耀,拉琴、作詩都可以炫耀,這種炫耀是沒有止境的。美國有一個商人,開始時用財富來炫耀,后來覺得滑稽,用慈善來炫耀,贊助奧林匹克運動,贊助美國賽艇隊。這商人特別愛鍛煉身體,就跟賽艇隊炫耀說,各位是大力士,今天我提出挑戰,咱們比比拉單桿。他拉了35個,賽艇隊的小伙子沒賽過他,這商人就牛大了。

        小康:你說過,跨過溫飽的門檻以后,靠物質炫耀變得越來越荒誕。

        鄭也夫:未解決溫飽的人,得到溫飽就是幸福。解決了溫飽的人,提升幸福的途徑是精神,而非物質。也就是說,向吃不上飯的人炫耀酒肉夠牛逼,人人都吃飽了,再炫耀這個就滑稽了,而是要追求興趣,投身到自己喜歡的游戲中。

        小康:為了抑制物欲,一些國家設立有“不消費日”,提倡國人在那一天對消費主義進行反思。你覺得這樣做有必要嗎?

        鄭也夫:這有點像“無車日”,它的目的在于給人們提供一種強烈的對比,促使人們反省日常的生活。“不消費日”應該也是這種用心。也就是說,其志向豈止減少一天的消費或排污,而是改變人心。有了心動,才有了風動和旗動。

        小康:能描述一下你個人的消費觀嗎?

        鄭也夫:我不買車。過去騎自行車,現在空氣和路況太壞,以地鐵和公共汽車為主。換乘時常常一路小跑。我覺得,步履矯健要比寶馬車牛逼多了。我的一個雙肩背的書包用了23年,還沒有退役。

        第4篇: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巴廷金(D·Patinkin 1922—)是當代西方著名經濟學家,早年曾作為美籍猶太人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任教。以后,返回以色列,現為希伯萊大學埃利澤·卡普蘭經濟和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并擔任以色列摩里斯·福克經濟研究所所長。1956年發表了其著名的代表作《貨幣、利息與價格》(Money,Interest and Prices)。他根據凱恩斯的收入支出理論,采用宏觀分析的方法,以表示財富存量對消費支出影響的實際余額效應(Real Balance Effect)為核心,對貨幣在所謂靜態與動態一般均衡中的作用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通過融合傳統的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凱恩斯效應和皮古效應,建立了一個所謂反映“貨幣經濟”的宏觀動態一般均衡學說。巴廷金的這一理論,在西方經濟學界具有重要的影響,被認為是一般均衡理論在這一發展方向的一個頂點。②本文將著重對巴廷金的宏觀動態一般均衡學說及其主要特點進行概要的述評。

        一、靜態一般均衡分析

        巴廷金的靜態一般均衡分析是其動態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礎。他的一般均衡模型具有若干基本假定:1.工資和價格的變動具有充分的靈活性;2.經濟行為的主體不具有“貨幣幻覺”;3.不存在“分配效應”;4.政府不發行付息債券和不進行公開市場的活動;5.不存在銀行系統和非銀行系統的金融中介;6.不考慮預期的影響;7.充分就業。在此基礎上,巴廷金構造了一個由商品、貨幣、債券和勞動(力)四個市場組成的模型。其結構方程組為:

        ko是固定資本設備數量,為一常數;r是利率;yo是實際國民總收入,等于實際國民總產量,為一常數;Mo是名義貨幣供給量,為一常數;

        從模型設定的角度看,巴廷金的一般均衡體系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把實際余額引入消費函數和其它市場的供求函數。巴廷金消費函數分析的基礎是凱恩斯的收入支出分析。他根據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同樣把消費者的支出水平視為其收入水平的函數,假定隨著收入的增長,消費者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但他同時認為,消費者的支出水平也決定于消費者的財富存量。在巴廷金看來,在不兌現紙幣流通的所謂“貨幣經濟”中,代表財富存量的實際貨幣余額是影響消費支出的一個重要因素。任何一個消費者總是希望在他的現金余額與他的計劃開支之間保持一種恰當的比例,這種比例的確定,“客觀上決定于隨機支付過程的特點或處罰成本(Penalty cost)①,主觀上決定于消費者對不便利或現金短缺風險的評價。”②如果現金余額的存量超過了消費者認為是必要的水準,他就會增加消費支出;反之,將減少消費支出。而消費者借以判斷其貨幣余額是否充分的標準,就是所謂實際貨幣余額。實際余額對消費需求的這種影響,被巴廷金稱為“實際余額效應”。他認為,這是財富存量影響消費需求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在“通常的消費需求理論中”,卻“被忽視了”(第18頁)。這種實際余額效應是巴廷金一般均衡分析的主要作用機制。

        2.否認貨幣需求對利率的下降具有無限彈性。巴廷金的貨幣需求分析是以凱恩斯的流動偏好分析為基礎的。他根據凱恩斯關于人們持有貨幣動機的假說,也把貨幣需求歸結為所謂“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作用的結果,從而把貨幣需求視為國民收入、利率以及實際余額的函數。但是,他認為,貨幣需求曲線雖然對利率具有負斜率,但并不存在所謂“流動陷井”。其原因在于,利率的變動引起了經濟體系中其它市場的變動。具體地說,利率的下降將引起:(1)居民對消費品計劃總支出的增長;(2)企業對投資品計劃總支出的增長;(3)居民對企業發行的債券持有量下降;(4)居民自己發行的債券總量增長;(5)企業發行的債券總量增長。而只要利率的下降所引起的貨幣流入量(第4、5)大于貨幣流出量(第1、2),則不論利率等于何值,貨幣需求量都是繼續增加的;反之,都是減少的。從而就貨幣市場而言,不存在貨幣需求對利率的無限彈性。

        3.提出均衡利率的水平是以一般均衡的方式在所有的市場上同時被決定的。他認為,利率是影響企業的生產活動和居民選擇財富保存形式的重要因素。由于利率水平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只有在所謂“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大于或等于利率時,企業才出售債券;而同時,利率又是反映消費者的所謂“時間偏好”和“測度保存一單位貨幣而不持有生息資產的機會成本”③的標準,從而利率也必然影響消費者在消費與儲蓄、債券需求與貨幣需求之間的選擇。因此,“當整個經濟社會處于均衡時,利率必然同時等于流動(liquidity Service)、資本的生產力和時間偏好三重邊際(threefold margin)”④。從而均衡利率必然是在所有的市場上同時被確定的。他認為,新古典經濟學關于債券市場決定利率的可貸資金學說和凱恩斯關于貨幣市場決定利率的流動偏好學說,從瓦爾拉斯定律(Walras Law)的角度看,實際上是等價的;從而完整的利率決定分析不可避免地要以一般均衡的方式在所有的市場上同時進行。(第375—377頁)此外,利息率的變動存在著一個下限,這是由于在低于一定的利率水平的情況下,人們寧愿保存“具有流動性”的貨幣和購買商品,而不愿持有“缺乏流動性的債券”(第69頁)。因此,債券需求函數的特點決定了在債券市場上存在著一個雖非常數但總是存在的最低利率。

        巴廷金靜態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是通過把絕對價格水平引入商品需求方程,提出價格水平的變動會通過實際余額的變動影響商品需求,而把絕對價格水平的決定和商品的供求聯系起來;從而試圖論證,由于實際余額效應的作用,他所設定的經濟模型存在著一般均衡的可能性,并且這種均衡具有唯一性和穩定性。

        巴廷金采用了計算方程數和未知數數目的“傳統方法”①來論證其一般均衡體系具有唯一的均衡解。他推論,由

        爾拉斯定律,結構方程組線性相關;所以,只有三個方程獨立。因此,根據線性方程組解的判別定理,推出方程組解存在且唯一。即p=po,

        巴廷金進一步假定,勞動市場的貨幣工資率對超額的勞動供求存在著足夠迅速的反應,其均衡值不受其它變數變動的影響。因此,均衡的穩定性可從兩個市場(例如商品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分析推出。他認為,當商品市場和債券市場同時處于非均衡狀態時,如果價格小于均衡價格水平,利率大于均衡利率水平(反之類似)。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價格的下降將使消費者的實際余額增加,從而產生實際余額效應;提高商品需求曲線,產生使價格上漲的壓力。另一方面,利率的上漲,在減少債券供給的同時,引起了債券需求增加。其結果,導致利率開始下降。但是,利率的下降,由于提高了債券的價格,從而會使消費者的一部分購買力轉向商品需求,和價格下降產生的實際余額效應一起影響商品市場,增加商品需求,推動物價上漲;而價格的上漲,由于刺激了投資品的需求,又會反過來影響債券市場,增加債券供給,減少債券需求。這樣,經過反復的調整,依靠市場的相互作用,當所有消費者和企業的實際余額達到理想狀態時,整個經濟將重新實現一般均衡。

        由此可見,巴廷金的靜態一般均衡分析突出地強調了貨幣因素和實物因素的相互影響以及所有價格、供給和需求量的同時決定。他認為,上述一般均衡分析具體地再現了瓦爾拉斯的“嘗試過程”(the process of

        每種價格又都影響所有市場”(第376頁)的“貨幣經濟”中,絕對價格水平的決定不可能脫離各個市場的供求狀況,而所有市場的供求函數也不可能不受到絕對價格水平的影響;從而“任何非均衡狀態的存在,都會自動地引起校正力量(correct force)的作用,而最終消除這種狀態。反之,一旦均衡實現,市場力量的作用,將使進一步的變動停止”(第234頁)。因此,他認為,在貨幣因素和實物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礎上,他所設定的經濟模型存在著所有市場同時實現均衡的可能性,并且這種均衡具有所謂唯一性和穩定性。

        二、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巴廷金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1.貨幣數量增長的動態效應。貨幣數量的增長對于均衡價格和均衡利率究竟具有何種影響,一直是新古典貨幣理論與凱恩斯貨幣理論的重要分歧點。巴廷金關于貨幣數量增長的動態考察試圖通過實際余額效應的分析,重新肯定貨幣數量說的傳統結論。他假定,政府增發的新貨幣是一次性的,它通過兩條途徑進入經濟體系:(1)政府直接把印發的新貨幣投放商品市場以增加政府的購買力;(2)通過銀行系統把新貨幣注入經濟體系。

        巴廷金認為,當第一種情況出現時,在商品市場上將有兩種力量對商品需求產生上漲的壓力:第一,總需求中的政府需求將增長;第二,由于總實際余額的增長,在實際余額效應的作用下,投資和消費需求也將增長。兩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將使總需求曲線偏離原有的均衡位置,導致通貨膨脹缺口的出現。但是他認為,商品市場通貨膨脹缺口的存在將會引起市場機制的作用。在商品市場出現超額需求時,價格將開始上漲;從而在負的實際余額效應的作用下,減緩商品超額需求的壓力。當價格的上漲比例小于貨幣數量增長的比例時,實際余額將繼續大于貨幣量增長以前的水平,從而通貨膨脹缺口繼續存存;反之,將會導致衰退缺口。而只有在價格與貨幣作同比例上漲,即“經濟中的實際財富恢復到原有的水平時”(第238頁),商品市場才會處于一種均衡狀態。

        在巴廷金看來,新貨幣注入商品市場,也會引起債券市場的波動。由于實際余額的增長,債券的供求曲線都會向上偏移,從而使利率下降,并引起所有市場的進一步調整;刺激投資品的需求增長,加劇價格上漲,引起利率回升。“當價格的上漲完全吸收了增長的貨幣數量時”(第239頁),利率重新回到原有的均衡水平。當新增的貨幣量通過第二條途徑注入經濟體系時,雖然銀行本身不作為買者或賣者出現在商品市場上,但新貨幣的注入使銀行存款增加,從而導致債券需求增長,利率下降。因此,會產生和第一種情況類似的動態調整過程。

        巴廷金的結論是,不論在何種情況下,貨幣數量的增長都將引起“均衡價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漲”,“但使均衡利率的水平保持不變。”(第238、241頁)換言之,由于貨幣量的增長不影響經濟體系的“實際狀態”,貨幣數量增長的效應是“中性的”。但是,他強調,利率的不變性是作為動態過程的結果來看的。在動態調整的過程中,利率不僅是可變的,而且這種變動構成了動態調整的“一個關鍵性因素”(第239頁)。因此,巴廷金關于貨幣數量增長效應的分析,可以看成是一種重新表述的“動態”貨幣數量說。從比較靜態的角度看,它與新古典的貨幣數量論是一致的;但從動態過程的角度看,又同時吸收了凱恩斯的貨幣分析。而他整個貨幣數量增長動態分析的基礎是實際余額效應。

        2.“擴大的”流動偏好分析。巴廷金認為,凱恩斯的流動偏好分析是一種狹義的分析。他把流動偏好變動的效應僅僅歸結為影響人們對貨幣與債券所做的選擇;實際上流動偏好的分析可以擴大到一種“更為一般的”(第244頁)情況,即人們對貨幣、債券與商品三者進行選擇。他假定,在動態分析中,流動偏好的變動效應“中性”,即它只影響以貨幣為一方,以債券和商品為另一方的財富持有形式的選擇,而不影響人們在商品與債券之間的選擇。

        巴廷金認為,流動偏好的增長最初將產生兩方面的效應:(1)商品需求曲線下降以及隨之產生價格下降;(2)債券市場的需求曲線下降、供給曲線上升以及隨之產生利率上漲。隨著價格的下降,實際余額效應將會把商品需求拉上,并使債券供給下降、債券需求增長,從而使利率的上漲發生逆轉。他認為,這種動態調整過程最終將終止于新的均衡重新實現。在新的均衡點,價格水平低于初始狀態而均衡利率保持不變。在新的均衡價格水平上,累積的實際余額效應將足以彌合商品市場的衰退缺口,并使債券市場的利率回到初始狀態。因此,流動偏好的變動不影響均衡利率的穩定性。從而他認為,“新古典經濟學與凱恩斯關于流動偏好變動效應的不同觀點,并不是來自他們分析中的差別,而是來自他們對這種變動的性質所暗含的假定的差別。”(第248頁)因此,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是否能作為“對古典與新古典貨幣理論的根本性的挑戰”(第374頁),他認為是值得懷疑的。

        3.模型設定條件改變的動態影響。巴廷金的一般均衡分析是建立在七項假定基礎上的。只有這些假定條件發生了變動,均衡利率的動態穩定性才可能受到影響。

        在工資和價格的變動具有剛性的情況下,由于排除了實際余額效應的作用,當經濟處于“失衡”狀態時,勞動市場無法達到充分就業,商品市場的需求無法充分回升。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數量的增長雖然對均衡的重新實現具有促進作用,但動態調整的過程將改變均衡利率的水平。如果在任何一個市場(例如在債券市場)存在著“貨幣幻覺”,由于債券需求只決定于名義貨幣持有量,不存在實際余額效應使貨幣量增長引起的利率下降過程發生逆轉,從而利率將不受阻礙地持續下降,直到在某一個低于初始均衡利率的水平上才能重新實現均衡。在分配效應存在的情況下,貨幣數量增長所產生的價格上漲將引起實際收入的重新分配,如果“由于價格變動而使收入增加的人比收入減少的人具有更高的儲蓄傾向和借貸傾向”(第285—286頁),“強迫儲蓄”的出現將會導致均衡利率水平的下降。如果考慮政府發行的付息債券,私人部分的凈債券持有量將不再等于零。因此,在貨幣數量增長引起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政府債券的實際值將小于初始狀態。在實際金融資產效應(Real-Financial-Asset-Effect)的作用下,商品市場必然出現衰退缺口,債券市場出現超額需求,從而為重新實現均衡,利率的均衡水平必然低于初始狀態。

        此外,巴廷金還分析了在考慮通貨膨脹預期,引入私人銀行系統和存在非自愿失業的情況下,經濟模型的動態過程。他認為,由于上述因素的引入,改變了模型運行的基本條件;從而均衡利率的動態穩定性必然會受到影響。

        因此,巴廷金動態一般均衡分析的結論是,由于實際余額效應的作用,只要若干假定條件得到滿足,貨幣數量說的傳統結論仍然是可以成立的。

        三、模型的主要特征及其影響

        從巴廷金的靜態與動態分析中可以看到,巴廷金的一般均衡理論具有一些獨自的特點,它反映了當代西方一般均衡理論發展的一些重要特征:

        1.融合傳統的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在新古典經濟學的一般均衡分析中,貨幣因素與實物因素、絕對價格與商品市場的供求是完全無關的。按照資產階級經濟學劃分經濟理論的傳統方法——兩分法,資本主義經濟可以劃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以商品需求函數表示的實物部分和以貨幣需求函數表示的貨幣部分。前者構成了價值理論的研究領域,后者構成了貨幣理論的研究領域,從而使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截然分開了。這種兩分法的理論依據是新古典經濟學關于代表實物部分的商品需求函數對絕對價格水平的變動不發生任何反應的假定;它被新古典經濟學家稱為商品需求函數不具有“貨幣幻覺”,或稱之為所謂“齊次定理”(第174—175頁)①。

        巴廷金的一般均衡分析則試圖完全否定齊次定理;通過把絕對價格水平引入商品需求函數,以及相應地把實際余額效應引入一般均衡分析,融合傳統的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在絕對價格影響商品需求的情況下,所謂貨幣部分的貨幣量或價格水平的變動,會通過實際余額效應的作用,影響實物部分的商品需求;而商品市場的供求變動又會反過來對絕對價格產生上漲或下降的壓力;從而通過實際余額的作用,來溝通經濟中的貨幣部分與實物部分。通過貨幣因素和實物因素的相互影響,使絕對價格成為一個和所有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同時確定的量,從而對新古典經濟學截然分開的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進行了融合。

        2.財富存量的影響和實際余額效應分析。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中有兩個相互聯系的基本論點:(1)消費函數僅決定于國民收入,即所謂關于消費函數的絕對收入假說;(2)貨幣數量的變動所引起的社會實際余額的變動,僅對債券市場的利率產生影響,即所謂“凱恩斯效應”的假定。但是,在巴廷金看來,凱恩斯的消費函數強調了收入流量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卻忽視了財富存量,特別是流動資產的實際價值對消費支出的作用。與此相聯系,他認為,凱恩斯對于貨幣作用機制的分析,只強調通過利率的變動對總需求的“間接影響”,而忽視了通過實際余額的變動對總需求的“直接影響”。

        因此,為“彌補”凱恩斯消費函數的上述不足,巴廷金的一般均衡理論把表示財富存量的變數——實際余額引入消費函數。這樣,既保留了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又補充了財富存量對消費函數的影響;相應地,既肯定了凱恩斯關于貨幣沖擊債券市場的“凱思斯效應”,又補充了新古典經濟學關于貨幣沖擊商品市場的“皮古效應”;從而以一種更為一般的“實際余額效應”的方式表明,在凱恩斯收入支出理論和流動偏好分析的基礎上,新古典貨幣數量說的傳統結論仍然是能夠成立的。

        第5篇: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第一,消費者進入全面參與時代。今天的中國消費者不管消費不消費企業的產品也要評頭論足,消費者不再處于被動,他們希望能隨時與企業對話,并且不相信權威,更相信直覺和口碑,這預示著產銷合一的時代已經到來。

        第二,新健康消費崛起。受到三聚氰胺、H1N1等的影響,中國消費者對于健康的關注度急劇提高,對于天然、環保概念的產品較為偏愛,企業樹立健康環保的品牌形象將會給產品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

        第三,平民化的新奢華主義出現。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不一定要買豪華汽車、別墅才能現顯示自己的奢侈生活,而是稍微努力就可以得到的奢侈品,比如一個LV的包,因此中國出現一個新的平民化的奢侈品市場,即產品可以滿足中等收入但是追求時尚的消費者心理,同時又符合他們的購買能力的市場,奢侈品將在高低兩端展開競爭,為滿足“全民奢侈”的大潮,世界頂級品牌必須調整相應的市場策略,推出滿足下一階梯消費市場的產品。

        第四,速活社會與速度消費興起。中國消費社會處于速活社會,追求效率和速度、缺乏足夠的耐性是消費者的新的表現,因此速食食品、快餐店、便利店、網絡購物、信用卡、購物卡等消費得到非常高的認可。

        第五,男性美麗新風尚堪與女性媲美。男性化妝品的市場近幾年得到快速,讓男性時尚從過去的抓住汽車、IT等力量型的市場轉向男性外表和美麗時尚。

        第六,消費者更加追求新感官主義與新品牌體驗。消費者對時尚的關注已經不再停留在翻翻時尚雜志就能解渴的初級階段了,如今,走進品牌的體驗店、參與企業的時尚活動成為消費者了解時尚的重要舉措,同時,中國消費者的休閑場所中,小資場所逐漸讓位于休閑場館,對耐用消費品的大屏幕、大容量、全自動的追求越加突出,賣場終端的體驗型設計對于品牌的意義也越來越突出。

        第七,品牌的差異化、意義和附加值對消費者很重要。中國消費者喜歡一個品牌看起來似乎沒有太多深刻的理由,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中國消費者對品牌有著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品牌帶來的差異化、品牌故事、品牌內涵對于打動消費者顯得非常重要,營銷者將需要確保其品牌確實表達著消費者心中看重的某些東西。

        第八,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信息的透明披露。消費者學習能力增加,產品說明書、從成分到出處的透明的信息從來沒有對中國消費者如此重要,真實性營銷、透明化營銷是未來市場之上策。

        第九,消費者崇尚新自然主義:渴望自然,并積極親近大自然。回歸自然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新的訴求,外出旅游接觸自然成為越來越多富裕階層的消費行為,大自然給商家開辟了一個新的消費市場,因為它越來越成為旅游、冒險、探索、運動的理想場所。

        第十,消費者進入全民娛樂時代,娛樂形態高度多元化。中國人的娛樂形態越來越多元化,自娛自樂無疆界、看人娛樂也happy成為典型的娛樂特征,創建娛樂平臺將消費者卷入娛樂活動中成為企業新的營銷策略。

        第6篇: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在線消費者;消費者行為;消費者意愿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33

        1在線消費者行為意愿的影響因素

        本綜述將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意愿的研究主要分為三部分進行分述,分別是基于消費體驗理論的在線購買意愿影響因素及影響結果、基于特定因素或事件的在線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及影響結果和基于行業細分的在線消費者影響因素及結果。

        1.1基于消費者體驗理論的在線購物行為研究

        在線消費者行為中,尋求體驗是消費者在線購物的一大動機,當消費者與網上商店的環境、服務人員、政策及管理實踐互動時,就產生了在線購物體驗,從而導致消費者最終的購買意愿或購買行為。

        在近幾年國外相關研究中,學者們善用技術接納模型和創新擴散理論對電子商務消費者層面的購物體驗和態度行為進行建模。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Davis在1989年運用理理論研究用戶對信息系統接受時首次提出的一個模型,該模型的兩個主要決定因素分別為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反映一個人認為使用一個具體的系統對他工作業績提高的程度以及容易使用一個具體的系統的程度。創新擴散理論是研究傳播效果的經典理論之一,由美國學者埃弗雷特?羅杰斯(E.M.Rogers)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個關于通過媒介勸服人們接受新觀念、新事物、新產品的理論,側重大眾傳播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Gomaa Agag等(2016)將信任因素與技術接受模型和創新擴散理論相結合,以第三方虛擬旅游社區為平臺,研究消費者對于在線旅游社區的參加意向及口碑對旅游項目的購買意愿的影響,結果表明參與旅游社區的意圖正向影響購買意愿,且購買意愿進一步能夠產生積極的口碑,此外良好的口碑又反作用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Lei-Yu Wu等(2014)從關系交換出發,定義了一個由信息搜索成本、道德風險成本和特定資產投資三部分組成的概念化成本結構,一方面對價值相關關系的TCE成本構建以及對顧客重購意向含義做出解釋;另一方面闡明了三種不同的成本對感知價值和回購意向的相對重要性,研究發現消費者的感知價值與購買意愿呈正相關,且感知成本所產生的信息不對稱會影響感知價值和行為意向。Yue Chen等(2015)立足風險收益角度得出信任傾向與性別差異對消費者網上購物行為有共同調節作用。Nikolaos Pappas (2016)研究當度假者網上預訂酒店時,所接受的信息質量和服務質量將影響其對平臺的信任和滿意度,且信任和滿意度最終將正向影響再購買意愿。

        隨著在線購物網站的迅速激增,世界范圍內網上購物者的數量隨之急劇增加。然而,W絡購物企業或供應商如果不了解在線消費者的再購買意愿機制,則將很難生存;如果能夠準確測度消費者的決策方式,努力創建易于消費者決策的在線環境,精準營銷,則將能增強在線企業的競爭力以及增加其市場份額。Kin Meng Sam等(2015)基于o-csi模型定量分析研究澳門在線消費者的決策因素,發現優質購買習慣的意識、品牌意識、新穎時尚的意識、價格意識、可移植性意識、網站內容的意識和網站界面這七種網購者的決策風格。

        因此,互聯網零售商應該建立一個信息流通、能快速響應客戶、提供多樣化產品信息和快速物流或退換貨服務易于訪問的系統,信息水平、系統等級和服務質量是影響電子商務成功的一般因素。

        1.2基于特定因素的在線消費者行為研究

        1.2.1特定因素之享樂主義

        從消費者享樂主義和文化背景的交融來看,Marie-Odile Richard等(2016)基于享樂主義和文化的共同調節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消費者訪問某個網站之后的情緒感受,確實會影響他們對網站平臺可靠度的看法,進而影響購買意愿,且享樂主義和文化會相互調節著消費者在線購買行為。該研究最大的亮點在于盡管有更多的跨文化研究,但探討文化在網上零售中的作用卻很少,并且還沒有研究將消費者的文化背景與網站的享樂水平這兩項指標相結合。實際上,網上消費行為、文化以及享樂主義這三個概念本身就是非常復雜的,三者的結合更是增加了研究的復雜性。

        1.2.2特定因素之評論與口碑

        Donovan R J等在1982年以社會環境學角度提出評論體系的價值,隨著社會網絡技術和平臺的蓬勃發展,虛擬社區、購物網站旗下的論壇等衍生評論網站越來越多。評論體系不僅為消費者獲知產品信息提供了新渠道,而且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消費者購買意愿。

        例如對于很多人來說,購物是一種社交體驗,他們經常想在購買前得到朋友的意見。社交商務集成了電子零售網站和社交媒體的電子商務功能,增加了社交網絡性從而幫助人們達成購買愿望。在線商務交易和電子商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產品推薦機制的有效設計,Yung-Ming Li等(2013)構造了多目標規劃模型,通過層次分析法對消費者偏好,消費信任和社會關系三個因素劃分權重,提出了一種社會推薦系統,結果表明社會推薦機制的性能優于其他基準方法,可以有效地應用于電子零售商,促進他們的產品和服務。Kem Z.K. Zhang (2014)通過構造結構方程模型研究了在消費者網上購物決策中性別差異與評價不一致性的調節作用,驗證了消費者對于在線零售商首先產生認知信任進一步形成情感信任,并最終導致購買意向;當消費者接觸到不一致的評論時,情感信任對消費者購買的影響比較顯著;此外,不一致評論對于女性消費者的調節作用要強于男性消費者。

        另一方面,社會媒體的普及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很多機會發表評論,然而,在線購物環境中,其他消費者的評論語錄或商家口碑都將影響著消費主體的決策行為。評論或評價具有實用性和完整性,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消費者的親身經歷或親身感受組成的生動性信息,這與消費者自身具有很強的相關性。第二,評價信息能夠全方位的反映出一款產品的大部分屬性以及能全面反映產品的相關信息,包括產品質量、售后服務質量、購買體驗的好壞、產品使用的心得體會等。第三,評價既有正面積極的作用,也會起負面消極作用。Raffaele Filieri(2015)發現在線虛假評論的擴散意味著建立和維護消費者信任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提出建立消費者信任對CGM的五因素:來源可信度、信息質量、網站質量、顧客滿意度與CGM的用戶體驗。

        1.2.3特定因素之信任關系

        信任被認為是影響電子商務相關行為意愿和真實行為的主要因素。近幾年,國外關于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意愿研究的主流集中體現在消費者再購買意愿(re-purchase intention)、在線購買決策(decision-making)和忠誠度(customer loyalty)這三方面。Kim(2013)研究表明網站聲譽、網站規模、網站信息質量、交易安全性、溝通便捷性、經濟可行性和口碑推薦是7種提升在線信任的基本構件。Gregory D. Moody等(2014)從消費者的情感與信仰兩方面出發,發現當在線信任與不信任之間發生碰撞時,消費者網上消費行為會產生矛盾心理,這會影響消費者主體與購物網站之間的相互信任機制,并且網絡中不信任法則將會帶來影響在線消費者購買意愿的直接效應。

        在電子商務體系中,雖然消費者的信任是影響消費者接受并使用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在進行網上交易時,在線消費者通過商家的網站與商家進行交互,與其他信息技術的應用一樣,決定開始使用網站并繼續使用它取決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Moutusy Maity等(2014)對比研究現代網絡購物體驗與傳統購物渠道,引入媒體豐富度理論,驗證媒體豐富度對消費者選擇購物渠道具有重要意義,即媒體豐富程度及傳播能力直接正向影響消費者是否選擇傳統購物渠道,并且網站建設越先進、信息傳播能力越強,會有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線購物,顧客滿意度同步正向增加。

        1.3基于行業細分的在線消費者行為研究

        隨著行業的不斷細化及互聯網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發展起線上銷售渠道。Escobar-Rodríguez T等(2013)研究了西班牙網上購買飛機票的模式,分析影響在線購買意向的七個主要因素分別為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促進條件,享樂動機,價格和習慣。Bilgihan A(2016)以品牌酒店為研究對象,驗證了客戶對酒店品牌的信任是影響其在線預訂忠誠度的最重要因素。Pereira H G等(2016)通過結構方程法得到影響顧客在線購買的3個決定性因素包括網站形象、在線程序和網站信息量承載量,這三者與在線消費者的忠誠度之間存在電子客戶滿意度的完全中介效應。Ballestar M T等(2016)構造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返利網站的運營模式對在線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潛在變量對客戶經濟利益的影響最大,客戶推]效果存在相關性,且隨著客戶網絡規模的擴張,客戶交易賬戶總容量隨之增加,從而為消費者帶來更高經濟利益。

        2研究方法與簡評

        總的來說,國外關于在線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很多是從消費者在線體驗理論出發,從而進一步研究關于消費者購買或再購買意愿的影響因素,近幾年關于在線消費者回購行為、口碑評論和忠誠度構建的三維研究越來越多。此外,在特定行業中關于在線消費者行為意愿的研究也能得出和一般在線零售領域相一致的結論,即在線消費者的享樂主義、與網站建立的信任關系、網站具有良好的口碑并且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在線購物體驗,這都能促進消費者達成購買意愿或實際購買行為。

        在該領域常見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法、層次分析法解決多目標決策問題等,具體方法應用見表1。

        3未來研究方向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智能設備制造技術、支付技術和移動應用的進步和發展,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逐漸成型且日趨規模化,電子商務新時代下消費者的具體行為意愿及其影響因素也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通過對現有文獻進行述評,本文認為未來值得關注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幾點。

        3.1對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意愿的研究范疇進行體系化拓展和構建

        雖然社交網絡服務是越來越有前途的,但就目前而言社會商業提供的功能仍然有限移動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新的應用程序將在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品牌社區等有趣的領域出現并流行,在線消費者購買及再購買意愿或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視角可以擴展到以下幾方面。例如:視頻網站聯合影視作品推廣的在線商品銷售策略;網絡自媒體傳播渠道宣傳產品以及通過該種渠道與在線受眾之間形成信任關系后是如何產生在線消費行為;網紅群體是否能夠對在線消費者帶來消費指引以及關于忠誠度的研究。

        3.2在線消費者的背景

        雖然已經有在文化方面對在線消費者行為意愿影響的研究,但是大多數文獻是講述的同一文化背景下,討論消費者行為,因此,可進一步挖掘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或地區,對電子商務的特征進行對比研究。

        參考文獻

        [1]Gomaa Agag,Ahmed A. El-Masry,Understanding consumer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online travel community and effects on consumer intention to purchase travel online and WOM: An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and TAM with trust,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60):97111.

        [2]Lei-Yu Wu,Kuan-Yang Chen,Po-Yuan Chen,Shu-Ling Cheng,Perceived value,transaction cost,and repurchase-intention in online shopping:A relational exchange perspectiv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27682776.

        [3]Yue Chen,Xiangbin Yan,Weiguo Fan,Michael Gordon,The joint moderating role of trust propensity and gender on consumers’ online shopping behavior,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43):272283.

        [4]Nikolaos Pappas,Marketing strategies,perceived risks,and consumer trust in online buying behaviour,Journal ofRetailingandConsumerServices,2016,(29):92103.

        [5]Kin Meng Sam,Chris Chatwin,Online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for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Macau online consumer behavior,Asia 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2015,(20):100107.

        [6]Marie-Odile Richard,Mohammad Reza Habibi, Advanced modeling of online consumer behavior: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hedonism and cultur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11031119.

        [7]Yung-Ming Li,Chun-Te Wu,Cheng-Yang Lai,A social recommender mechanism for e-commerce: Combining similarity,trust,and relationship,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3,(55):740752.

        [8]Kem Z.K. Zhang,Christy M.K. Cheung,Matthew K.O. Lee,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consistent reviews and its gender differences on consumers’ online shopping deci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4,(34):8998 .

        [9]Raffaele Filieri,Salma Alguezaui,Fraser McLeay,Why do travelers trust Trip Advisor? Antecedents of trust towards consumer-generated media and its influence on recommendation adoption and word of mouth,Tourism Management,2015,(51):174185.

        [10]Kim S,Park H. Effects of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commerce (s-commerce) on consumers,trust and trust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3,33(2):31832.

        [11]Gregory D. Moody,Dennis F. Galletta,Paul Benjamin Lowry,When trust and distrust collide online: The engenderment and role of consumer ambivalence in online consumer behavior,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4,(13):266282.

        [12]Maity M,Dass M.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across modern and traditional channels: E-commerce,m-commerce,in-store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4,61(1):3446.

        [13]Escobar-Rodríguez T,Carvajal-Trujillo E. Online drivers of consumer purchase of website airline tickets[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13,32(32):5864.

        [14]Bilgihan A. Gen Y customer loyalty in online shopping: An integrated model of trust,user experience and branding[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61):103113.

        第7篇: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超市;消費者購買行為;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23-0025-02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值的實現離不開消費者,通過消費者購買使用才能體現商品的真正利用價值;商家生產商品也離不開消費者的參與,只有生產適宜的商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才能達到供需平衡。要分析研究現代消費者行為模式和現影響因素,從中找出問題的所在,才能更好地制定市場營銷策略,提升我國超市的競爭實力。

        1 超市消費者購買行為現狀分析

        1.1 消費者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對超市消費的影響

        消費者的價值觀主要分為“集體主義價值觀”、“宿命型價值觀”、“長期導向型價值觀”。其中,“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消費者主要缺乏主見,常常受眾多人同一購買趨勢的影響,顧客在購買時發揮的是群體行為,其影響力是比較大的,消費者選購商品的能力較弱,對外界刺激敏感,在自己做出購物決定時會對他人的看法考慮甚多,為了使自己的消費行為與群體不至于有太大的差別,超市消費者往往會竭力保持與他人購買行為的一致,選擇相同的商品。同時,具有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消費者很容易受到商品的外觀、廣告、推銷員的影響而不去進行比較,草率跟風購買。“宿命型價值觀”,隨緣型消費是其特征,這類消費者對自身消費權益的保護意識較弱,即使發現自己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和服務等方面的問題,他們也不會向超市追究,自己承擔消費的風險,不管商品怎樣,都是選擇的對象。“長期導向型價值觀”是消費者產生務實性消費行為的原因,這類消費者在購買時善于觀察、比較,有較強選擇商品的能力。消費者注重的是超市里商品的功能性價值,對于商品的品牌不是很看重,他們會貨比三家,了解市場行情,正確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以上這三種消費觀念是現代超市消費者最普遍具有的,他們對于是否購買超市的商品具有自己的想法。據有關數據統計,消費者大多數都是理性消費,屬于長期導向型價值觀,占整體價值觀的68%;其次是從眾性消費,這類消費者是跟風購買,也占21%;而隨性消費的比重就相對較小,畢竟消費者不是抱有“隨遇而安”的心理購買,只占11%。

        1.2 超市環境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

        超市的購物環境大體上有兩種,即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是超市外的各類設施,如超市的所在地理位置、交通、綠化、停車等。超市的內部環境則是指柜臺布置、商品貨架擺放以及營業秩序,甚至營業員的儀容儀表等等。在本文中,我主要是分析超市的內部環境對消費者心理的作用,因為超市內部才是顧客實施購買行為的主要場所,內部各種設施的布置對顧客購物時的心情、方便程度以及滿意程度影響很大。

        不論超市規模大小還是經營商品的類別差異,超市內部的整體結構必須力求合理、協調,不能讓消費者感到復雜,產生消費疲勞。超市的商品品種多樣,要求超市貨位應適應顧客購買習慣,符合顧客方便購物的心理需求,能夠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根據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和習慣的不同,布局超市的商品分類。同時,超市收銀臺結賬等待時間也是一個影響消費者心理的重要因素。據北京一家超市的調查發現:有64.2%的顧客產生不愉快的消費是由結賬隊伍太長引起的;45.3%的顧客只能忍受4位以下的顧客排在自己前面;40.5%的顧客能夠容忍8人以下的付款隊伍。通常,顧客在超市的行進路線是按逆時針方向進行,貨位分布、商品擺放從入口到內部應按方便品、選購品、特殊品順序分布,增加消費者購買的時機。

        除了超市的整體布局和商品分類外,商品的陳列方式和超市內的燈光、色彩以及音樂背景都與消費者心理有關,使其發生變化,從而影響購買能力。商品陳列的方式很多,醒目陳列法、敞開陳列法、同類商品垂直陳列法等。經研究發現與人的視線約成30?角以內的商品最容易被顧客看到,消費者進入店內平均展望高度為0.7~1.7之間。所以,超市對商品陳列還要考慮視角、視線和距離,確定合適的商品陳列,引起消費者心理的變化,激發購買行為的發生。超市的燈光和色彩是銷售商品的輔助手段,燈光和色彩是視覺的刺激,背景音樂是聽覺刺激,他們都是影響消費者心理的因素,而且作用愈來愈大。所以超市的內部環境設計中,合理配置與協調燈光與色彩,適度播放愉快歡樂的背景音樂是會對消費者心理產生積極的效果的。

        1.3 顧客忠誠度對超市消費的影響

        對于許多超市而言,重要的不是客觀意義上的市場占有率,而是擁有忠誠的顧客數量,即超市競爭由市場份額的數量轉向了忠誠顧客的數量。因而顧客忠誠度是影響超市獲取利潤和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顧客在超市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從超市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就越多,顧客帶給超市的有利價值就會越大。導致顧客忠誠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有:

        ①超市服務人員不到位。在超市購物的顧客經常發現在他們想買商品時經常找不到服務人員,這種不良現象使得顧客覺得自己不受尊重,變得不耐煩,甚至懷疑超市的服務質量。而且有的時候即使服務人員急忙趕來,他們也沒有向顧客道歉,或者對自己的離開做出說明,這種超市會破壞顧客心里的原有印象,加深顧客的抱怨。②超市商品檔次模糊,無特色。許多超市的商品檔次定位非常模糊,普遍地集中在中檔水平,缺少“優質高價”和“價廉物美”的商品,這樣難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不但如此,類似超市所提供的商品品種不全,甚至長時間缺貨,顧客想買的東西買不到。而在一些外資超市,他們的相對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都比較健全,商品品種豐富,符合消費者的需求。③超市的價位偏高,不均勻。部分規模偏小的超市,生鮮食品、蔬菜、副食所占比重較小,影響超市早市的生意,市場占有率有限。還有一些超市部分商品進貨后還要重新包裝、整理,導致超市里的商品價格普遍偏高,企業資金周轉速度緩慢,這些不利因素都是導致超市顧客忠誠度降低的原因,使超市難以形成薄利多銷的零售組織,超市價格的競爭能力大打折扣。④超市缺乏購物氛圍。中小型超市的促銷活動與外資超市相比相差甚遠,在吸引顧客購買方面將大打折扣,同時,這些超市沒有廣播背景音樂,不能讓顧客得到消費時的身心愉悅,在超市里播放愉快的音樂,能夠吸引顧客對產品的注意,有益于商品促銷,音樂的節奏可以振奮顧客,刺激消費。

        2 對策建議

        2.1 以顧客價值觀為導向,提升服務質量管理

        顧客價值觀是超市制定營銷策略的核心,超市對顧客的服務質量也是相當重要的,有效的服務質量管理推動超市發展。超市應該不斷總結其服務管理方法,形成服務品牌優勢,在零售業市場中建立特色化營銷系統。當然,服務質量管理應以顧客為中心,為滿足顧客需求為目的,超市可以通過提升其服務質量,使內部各個部門結構合理、協調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堅持“一切以顧客為中心的”的經營理念,以顧客價值觀為導向,要求超市中有“了解商品的服務員,有在意顧客的服務員,有顧客能隨時找得到的服務員”,處理好顧客與超市服務的公共關系,增加超市對顧客的親和力。②在顧客購買商品時,員工應該重視并多與顧客溝通,及時了解顧客的需求,超市員工要經常做市調及商圈內同行業的商品和價格比較,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鎖定目標顧客群。超市經營者要知道:做誰的生意;顧客有何需求;怎樣滿足需求。③建立顧客信息反饋數據系統,在超市內設有顧客意見箱或者意見簿,讓顧客在店內及時記錄下他們的消費意見或建議。超市工作人員應該每天查看信箱或者意見簿,及時處理相關問題,改進服務質量。④從顧客需求出發提供適當的特殊服務類型,除了基本的超市服務內容,還應當增加幾項,例如:免費咨詢、商務中心、送貨服務。這些都可以最大程度的為顧客提供方便。

        2.2 改變傳統促銷方式,確定獨特的市場定位

        超市促銷換來的是消費者的購買,但這種方式最主要的是價格上的變動,或者商品銷售方式上的不同,根據消費者的喜好要隨時改變,不斷創新。所以,超市更應該確定合理獨特的市場定位方案,掌握消費者特性,吸引客流,提 高銷售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超市傳統的促銷不能足以滿足消費者需求,針對這一現象,我構思了一些比較新穎的促銷方式供超市采納。租用賣場特定位置、使用權和設備,做產品“試吃試喝”;利用POS系統對超市會員進行跟蹤,每逢節假日,以郵寄的方式將禮物贈送給顧客;制定“回頭客”計劃,以積點的方式促銷商品;“POP”廣告宣傳促銷,直接在現場促進顧客購買。②每個超市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商品定位,銷售的商品要獨具一格,可以創建自有品牌商品,借助自己掌握的流通最終渠道直接加工、生產和銷售,取得生產和經濟利潤的自有品牌商品。超市應該實施差異化經營,不斷創新“商品組合”,實現不同商品功能的劃分,以滿足主要目標顧客群。現代消費者的觀念、檔次越來越高,超市也應隨之改變,銷售一些比較有檔次的商品,穩定特定目標顧客,還可以將地區特產作為銷售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③確定合理的價格定位,也是超市經營管理的核心。超市的價格定位應該以“天天平價、超值低價”為主,實現商品的低價銷售,能夠與其他零售業完全區別開,刺激消費者在超市的購買力。商品的價格由很多因素決定:消費需求、商品成本估算、競爭者狀況等,要想實現薄利多銷,超市經營者就應該將商品銷售控制在一個比較低的毛利率,不同類別的商品按不同的毛利率加成。

        2.3 完善物流配送功能,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超市的物流配送要想實現合理化,需要通過不斷的改變和完善,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引進現代物流管理模式,才能構筑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這是超市發展的一個關鍵。

        ①超市要制定合理性物流配送模式,以物流過程合理化為前提,通過減少商品的庫存損耗,縮短運輸商品的時間,合理化商品運輸路線等手段,科學的確定商品的配送。比如:哪些商品由工廠、供應商直接送貨;哪些商品需要超市再包裝進行陳列上架;哪些商品需要進行分揀再收貨。②超市可以借鑒一些零售企業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技術。采用先進的倉儲技術、商品運輸跟蹤技術、物流管理信息技術等降低物流成本,從而減少中間費用,那么超市的商品價格也不會很高,消費者都愿意積極購買,達到超市高收益。③門店與門店之間相互合作,實行共同配送。各超市可以發揮自己的物流資源優勢,根據門店所處的位置而采取就近配送,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在業務上互相交圈,利用地域上的優勢,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超市的需求。④超市應選擇合適的大型廠商,如寶潔、聯合利華等物流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進行合作,避免小型或者不知名的廠家進入超市,這樣會影響商品的質量,打消消費者的購物積極性。與大型廠家合作,可以通過現代計算機與遠程互聯網技術,廠家不但能夠迅速了解超市的庫存情況外,還能及時了解商品在各門店的價格、銷售量、庫存量等數據,重新配制和整理商品,達到規范化、標準化。

        第8篇: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奢侈品消費 消費動機 需求彈性

        一、中國奢侈品消費現狀

        據最新統計,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目前已位于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占據了全球奢侈品銷售額的12%。2008年,這一比例達到20%。若按此速度發展下去,到2015年,中國很可能會超過日本,占據29%的全球消費額,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場。可見,世界奢侈品廠商已經將中國這個人均GDP剛突破2000美元(2006年),同時卻是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看作其長期戰略目標,并且不斷地想方設法進入和擴大這一市場。

        二、奢侈品的定義

        當今國際上通用的奢侈品的概念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可稱為非生活必需品。

        三、奢侈品消費的一般特性

        1. 奢侈品消費的動機

        中西方由于文化、習俗、價值取向以及對于奢侈品的意義理解方面都存在差異,在奢侈品消費的動機上也就有所不同。西方的奢侈品消費起步較早,至今已比較成熟。他們對于奢侈品的消費更注重個人取向的消費價值和擁有物對個人的意義。而中國的消費者更注重奢侈品的炫耀性價值以及擁有物的公眾意義,從眾的動機比較大,喜歡迎合大眾口味。此外,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消費很大一部分是用來送禮和建立社會關系。

        在中國奢侈品的消費群中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有經濟實力的富有消費者或是所謂的“新貴族”。 在這種財富的累積過程中,有一部分存在著僥幸、投機或其他的不確定因素。當面對這些突然增加的錢財時,他們急于顯示出來。就像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中說的那樣:中國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眾,在經歷了幾十年的貧窮之后,中國的“精英”階層突然間熱衷于顯示剛剛獲得的財富。另一類是年輕城市新階層,通常是白領上班族。他們是中國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他們愿意攢幾個月的薪水買一樣自己心儀已久的衣服或飾品,或為了體驗一段時間的高質量生活,也或者是為了在同事朋友面前不失面子而炫耀一回。他們經常流連在奢侈品專賣店,只不過他們購買的是對于私人飛機、快艇、跑車這些高檔消費品而言,相對便宜的奢侈品,如首飾、皮包、服裝、打火機等。

        同時,由于近年來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動機更加趨于復雜化。

        2. 奢侈品消費的影響因素

        (1)可支配收入。由于奢侈品價格遠遠高于同類其它產品,這就決定消費階層的收入水平。只有處于高收入或已經積累的大量財富的人群才有能力消費奢侈品。

        (2)個人偏好。當消費者特別喜歡某一品牌的設計或信任其產品質量,對品牌有特殊偏好,那么他在這一品牌奢侈品的消費會較多。

        (3)交際人群。當某人奢侈品消費達到一定程度,將會帶動周圍的親戚、朋友對奢侈品的消費。這種帶動可以通過旁人的介紹、自己的親身體驗、跟風效應或者要面子的心理動機起作用。

        (4)品牌效應。指奢侈品自身的品牌特點:外觀獨具個性、品牌的歷史、傳遞的精神和生活理念、名人代言等。

        (5)政府政策。政府對于奢侈品的政策也會大大影響其消費,如在稅收制定、準入門檻、進口限制以及公民出境旅游便利程度上的相關規定。

        四、結論

        奢侈品消費現象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只是由于奢侈品的特殊性,從前的某些奢侈品已成為今天的必需品,而從前的某些必需品已成為今天的劣質品。在對待奢侈品消費的態度上,專家學者們都各有看法。當個人財富累積擴大,希望購買高檔商品、追求更富足生活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作為新興的消費國度,中國已成為世界奢侈品商開拓的目標。傳統的消費觀念在年輕一代的身上越來越淡薄,取而代之的是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的侵入。伴隨著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推出,貸款消費、提前消費成為一種新的潮流,這就更助長了奢侈品消費的動機,形成非理性消費的風氣。另外,由于國內的奢侈品市場還不成熟,大多數消費者會選擇國外奢侈品,這對我國的居民消費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產生影響。因此,當務之急是正確引導奢侈品消費,樹立正確的品牌觀念和消費理念,同時鼓勵中國企業本土文化與國際奢侈品生產結合,打造出真正適合中國風格和審美觀念的奢侈品,保證我國的消費結構和消費能力的不斷升級和良性發展。

        首先,通過適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行正確引導,調整消費結構,有效推遲、抑制奢侈品的非理性消費。例如完善涉及奢侈品的相關稅收,征收消費特別稅。明確規定納稅商品種類,按消費數量征收累進稅,按消費商品的種類制定差別稅率。調節用于超前消費的貸款利息和首付比例,增加消費零成本。對于從國外進口的奢侈品可考慮再增加稅費,在合理抑制國外高檔奢侈品盲目消費的同時,保護國內相關廠商的利益,扶持屬于本土的奢侈品品牌。

        其次,由于奢侈品的昂貴性和品牌認同性,很容易會成為聯系人際關系的紐帶,從中可能衍生出不正之風,即所謂的“畸形消費”。因此應加大對奢侈品消費的監管,當涉及到特別高價的奢侈品時,需要對消費者的身份和職務進行了解和登記,在個人收入約束下,分析其購買能力以及購買動機。必要時進行查訪和限制,以減少或抵制奢侈品消費上“不正之風”的產生。

        除了政策引導之外,作為消費者,在觀念上要對奢侈品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對奢侈品的使用還是要遵循適合適度的原則,盲目的消費不但是一種浪費,更是一種落后和膚淺的表現。對于企業家,特別是已經成功的富豪們,應該灌輸一種社會責任感。比爾•蓋茨富能敵國,卻沒有在奢侈品上過多揮霍,而是把財富花在社會福利、科學研究這類最有價值、最有回報的事業上。與之相比,許多所謂的富人對高檔商品、對物質享受趨之若鶩,甚至通過各種伎倆偷稅漏稅,融資圈錢。這樣的成功和財富炫耀不僅無法贏得別人的尊重或認同,也與奢侈品的高貴品味相去甚遠。我國奢侈品消費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包括炫耀性消費、浪費性消費、高負債性消費及畸型消費等問題。對于奢侈品消費現象,應該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和認識,既要看到它實現消費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積極一面;同時,又要看到過度負債消費的危害和弊端,增強應對未來經濟和社會的危機處理意識。

        參考文獻:

        [1][美]凡勃倫:有閑階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第9篇:對消費主義的看法范文

        摘要:現代性是一個當今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關注的概念,涉及到社會、政治、生活和文化的各個方面。現代性思潮研究的日益深入,必然會對當代大學生消費方式產生影響。

        關鍵詞:現代性現性主義個體主義

        現代性這個多義的、具有極大理論穿透力的概念,無疑緣起于歐洲文化的歷史進程中,從11世紀拉丁語中到18世紀法語中的“modernite",其含義不斷發生變化。但到現在為止,何謂現代性仍然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對“現代”概念的看法有多少分歧,其核心的意涵是指一種新的時代意識,也無論其被看作是一個貶義詞還是褒義詞,所蘊含的價值意味是鮮明的。“現代概念的起源就是“現代性”這個術語的緣起。現代性首先是對現代意識的覺悟,既包含著對歷史事實的陳述,又具有價值追求和規范意味,也就是說現代性就是一種新的意識。

        一、現代性及其基本理念

        一般認為,現代性概念描述的是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現代社會和現代人在經濟、政治、科學、技術、思想、文化諸方面與傳統社會和傳統人不同的各種特性的總和。誠如有的學者所言,“凡表征現代社會或現代人特征的屬性,如商品性、競爭性、民主性、科學性、世俗性、開放性,等等,都包含在現代性的涵義之中”。在這種意義上,現代性是衡量一個社會現代化程度的尺度,現代化是一種事實,現代性是一種對事實的反思。

        現代性是一種啟蒙理性,即怎樣運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一切并運用理性對一切作出審查。從以上對現代性的解釋中可以看出,理性主義和個體主義是現代性的基本理念。

        (一)理性主義

        現代性的序曲階段,是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為標志的,正是在這個階段,人們開始了自我發現,教會受到了置疑,社會的宗教色彩開始淡化,世俗生活逐步獲得了認同。在這個意義上,現代性的過程,用韋伯的說法就是除魔化的過程,也是一個理性化的過程,此時的“理性”就是人的代名詞。現代性強調人的理性高于宗教神性,強調現代文明的一切是理性化思維的產物。以韋伯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概括了理性主義思維的要點,即明確意識到行為的目的,對所追求的具體目標進行價值大小的比較;根據預料的結果權衡行動的必要性;根據目的選擇手段,用最小代價獲得最大利益作為選擇標準;在行動中遵循嚴格的首尾一貫性,使一切行動合理而有序。

        作為一種文化觀念,理性主義引起了西方社會各個領域的一系列變化,在認識領域,理性主義造就了現代科學的基本精神。“現代性”要求在知識領域應用一種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這種理性化的思維方式產生了邏輯推理證明的數學和實驗證明的實證科學,科學成了理性主義的表征。在日常生活領域,理性主義恢復了人的尊嚴;在經濟生活領域,理性主義建立了科學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創新的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關系領域,理性主義導致了以效率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合乎理性的現代法律制度。總之,以創新、合理、績效、合作為核心的理性文化精神反映了社會普遍的價值取向的轉變。科學化、人性化、民主化、法制化等都是社會理性化過程中的產物和表現,而科學和民主則構成了理性主義精神的核心內容。

        (二)個體主義

        個體主義的興起被認為是現代性最大的成就。一方面,個體主義帶來了個人的解放,另一方面,個體主義憑借理性,通過自主、自律的觀念倡導一種理性的、更為自我負責的生活方式。理性使人成為一個有尊嚴,獨立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理性主義和個體主義是相通的。“現代性”意味著對自我的理解上從群體主義向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的重大轉變。把個人放在了首位,強調個人獨立與他人的重要性。這種個體主義的實質是高揚主體性。哈貝馬斯指出,黑格爾將現代性的核心原則界定為主體性,并追溯了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根源,認為笛卡爾是主體性話語的始作俑者。康德發展了主體性話語的典型形態,但康德沒有看到現代性帶來的科學、道德、藝術的分裂的實質實際上是沖突與不和。西方意義上的個體主義是一個容易引起歧義的概念,本意是指一種人本位的理念,也就是上邊所說的,但是在中文中沒有準確的表述詞。這對于中國人而言是一個最容易被誤解,最需要澄清的概念。在中國,迄今為止存在過的意識形態中,它都是與“私”這個字聯系在一起的,一提到個體主義就將它與以自我為中心,講求個人利益,忽略乃至不顧集體利益、社會利益這類東西聯系在一起。不過對于西方文化而言,平時所誤解的“個體主義”的這些東西,是用另一個概念“egoism",即“自我主義”來表示的。在西方文化傳統中,個體主義是一種建設性的、積極的個人本位理念。

        理性主義和個體主義是“現代性”的主要理念,但是除了理性與個體主義之外,進步的觀念也是現代性的意識形態,這些在西方社會進程中都具體地演繹了出來。“現代性”在現代社會中可以具體歸結為社會領域的世俗化,社會關系的制度化、法制化,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市場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人類生存狀態的都市化,文化的個性化,等等。

        二、現代性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消費方式的影響

        消費方式是指人們為滿足生活需要而消費各類消費資料的方式和途徑,它可以通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以及消費行為取向得到大致的說明,是消費觀念和行為的統一體。在現代社會理論中,消費方式大致分為傳統消費、現代消費和后現代消費三種。但是在本文中我主要講的是現代性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也就是現代消費方式。作為現代社會青年精英的當代大學生,他們既是當前消費的主體之一,又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軍和消費時尚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可能影響未來中國的整體消費方式。而現代性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消費方式的影響就是消費方式的科學性和他們個人選擇消費的理性。在此特別借助大連海事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具體分析如下。

        (一)消費開支的合理計劃

        關于大學生消費的計劃性,本文所采用的評價指標是每學期的費用是否有計劃消費。結果顯示:在自己的費用開支上,有7.5%的大學生有嚴格的計劃,50%的學生有計劃,23%的大學生是稍有計劃,只有19.2%的學生選擇沒有計劃,總體上來說,大學生在每一個學期的開始都會給自己一個大概的計劃,也說明他們在消費的時候也是在精打細算的,這種計劃也可稱作韋伯意義上的算計,是合理的重要特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大學生消費的現代性意蘊。匆忙地用消費的盲目性來定義這一切是不合理的,我們要看到他們的主流,看到他們消費的主要方向和方式,不要自以為強調個別現象,這就是現代性思潮的理性主義給我們當代大學生消費方式的第一個影響。

        (二)消費過程中的理性購物

        合理性的消費是一個全面的行動過程,它包括了解商品信息,最后才會實施購買這一手段。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了解商品的信息只是第一步,也是理性消費的開始。數據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在購買貴重商品前進行詳細了解的有45.6%,進行大致了解的有50.1%,這兩者之和就是95.7%,而選擇直接購買的只有4.3%。這就有力地證明了當代大學生是一個具有較高智力和自主能力的消費群體,在消費過程中他們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判斷力,對消費品做出合理的決策。消費者在購物時對于消費品的質量、價格、品牌和時尚等選擇體現了消費者的消費傾向。質量和價格,品牌和時尚是影響當代大學生選擇消費對象的主要因素。消費品的質量和價格反映的是消費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被看作是當代大學生合理消費的一個關鍵。而品牌和時尚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身份和形象,其魅力就在于象征意義,帶有較多的感性色彩,對于這兩個方面的選擇分別體現了理性和非理性的價值取向。但是當前的數據就表明了質量、用途、性價比是吸引他們消費的主要因素,講求實效、理性消費是當前大學生消費的主流。這種消費觀念在現行的條件下分析起來是合理的,大學生沒有自己的固定經濟收入,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是父母,通過自己兼職掙錢并不多,這就使他們每月可以支配的錢是固定的,而這筆錢的主要用在日常生活用品和伙食開銷。在長時間的大學生活中,他們逐漸形成了一種理性的消費觀念,在消費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盡量謹慎消費,他們在購買商品時會盡量選擇那些物美價廉的東西。

        (三)消費資料注重個人發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真实的国产乱××××在线91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19页 | 日本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最新久久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