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

        第1篇: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論文關鍵詞:雙語教學;國際貿易;高職教育

        近幾年雙語教學在許多高職院校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有些高職院校在一些專業(yè)已開始了雙語教學的實踐,尤其在國際貿易專業(yè)的一些學科中采用雙語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既具有國際貿易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又懂英語的復合型、外向型的國際商務人才。這種教學模式雖然由來已久,但人們對于雙語教學的理解還存在著不少分歧。那么,究竟什么是雙語教學?怎樣才算是真正的雙語教學呢?

        一、雙語教學的界定

        雙語教學產生于20世紀初期,但真正被各國廣泛運用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lanugages(兩種語言)。這兩種語言中,通常有一種是母語或本族語,而另一種語言往往是后天習得的第二種語言。有關“雙語教學”的內涵有的學者認為,雙語教學就是強化英語教學;也有的認為是強化漢語和英語兩門學科的教學;還有學者認為雙語教學是使用另一種語言來講授母語某一學科的知識內容,教學形式通常是學生看的教材是漢語編寫的,教師授課則全部用外語,也就是說學生在視覺上接觸的是漢語,聽覺上接受的則是外語……

        筆者認為,雙語教學就是教師以外語作為教學媒介語,但傳授的是該學科的知識內容。需要說明的是,雙語教學并非通過語言課程來實現語言教育的目標,而是通過語言的學習來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以及語言的目的。那么,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外貿英語談判”雙語教學就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用外語上課,主要是在非語言類學科中運用外語進行教學,通過對非語言學科知識的學習來習得外語,其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最新的談判原則、技巧和策略等談判原理,培養(yǎng)學生涉外進行經貿合作與交流的技能,提高綜合運用外語的能力。

        二、雙語教學對于高職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既然是國際貿易專業(yè),肯定是不同國家與不同國家的人所進行的交易。那么在這交易過程中語言就成了首要的問題,這意味著沒有溝通就沒有做生意的基礎,更談不上買賣、貿易。大家很難想像一個不懂英語的中國人和一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完全運用打手勢能談成生意的概率有多少??梢妼W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國際貿易專業(yè)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尤其在當今國際貿易外貿談判中,英語是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之一,高職國際貿易專業(yè)的職業(yè)崗位群的定位在生產領域、經營領域、服務領域等第一線工作復合型人才,在實現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目標的進程中,外貿談判英語在國際貿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國際化的今天,外貿英語也必定會不斷完善,雙語教學也是大勢所趨。

        資料顯示:劍橋商務英語在中國考生中的通過率居然只有37%左右,這個數字反映出中國學生和職場上人士的兩大通病:即英語好的人不懂商務談判的原理和商業(yè)思維,而有商務工作經驗的人則缺乏系統商務理念且英語基礎不扎實。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滿足職場競爭日益激烈的需求呢?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從專業(yè)特點與崗位特征著眼,加強課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三、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經過一學期外貿談判英語雙語教學的嘗試,我認為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一)學生狀況

        高職院校國貿專業(yè)學生的外語應具備一定的基礎,他們在初、高中外語學科的學習長達6年之久,可以說接受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模式已經具備了最基本條件。當然每個學生自身情況有差異,外語語言能力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差異。學生外語基礎不同,同一進度的教學和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很難滿足學生不同英語水平和學科興趣的需要。所以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和主觀要求,分兩個層次教學還是可行的。

        (二)教師素養(yǎng)

        雙語教學的教師在專業(yè)素質方面不僅要對專業(yè)學科的內容精通,具有本專業(yè)的知識、技能和能力,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要能用英語進行專業(yè)教學,這就是說并非每個能讀懂英語的教師都能進行雙語教學,當然專業(yè)教師的英語水準是進行有效的雙語教學的前提條件。我系目前有一些青年教師,他們有多年的專業(yè)課教學和英語教學的教學背景,因此,實施雙語教學具有基本條件,學院應鼓勵和培養(yǎng)這些復合型教師,為他們提供政策保障,拓寬他們開闊的專業(yè)視野和全球意識。

        四、雙語教學實踐中的思考

        (一)確定雙語教學范疇

        雙語教學對于國際貿易專業(yè)的重要意義毋庸置疑,我們必須明確雙語教學的意義所在,然后確定進行雙語教學的范疇。并不是所有專業(yè)都要實施雙語教學,應結合專業(yè)、學科、學生與崗位對接等狀況,有選擇地進行。從高職教育改革和培養(yǎng)模式來看,雙語教學勢在必行,我們應有計劃地去研究、論證。其實,外貿專業(yè)的學生就業(yè)時,不能從事本專業(yè),改行銷售或待業(yè)的比例很高,但外語水平好的同學,專業(yè)對口就業(yè)還是有絕對優(yōu)勢的。

        (二)選擇適合高職學生層次的教材

        教材是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的載體,~本好的教材對培養(yǎng)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不亞于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重要性。好的教材不僅體現在內容上,更主要在于它對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和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但目前外貿英語談判雙語教材沒有一個統一范本,各學校選擇還不統一,也很難找到一本形成系統的教材。另外,雙語教材的選用方面也有分歧,各說各的理,那么,新的教學模式推行的初級階段,本人認為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編寫適合學生特點的、具有特色的教材,應是解決眼下問題的最好辦法。

        (三)高職教學中的因材施教問題

        高職生源分二類,一類是高中畢業(yè)生,一類是中專、職高、職業(yè)中專畢業(yè)生,這兩類學生由于基礎結構及知識的深度有明顯差異,因此對新知識的接受反應能力也產生較大差異。雙語教學將這兩類學生安排同一教室同時接受這種教學模式授課,顯然是不科學的。在實際教學中,我曾對學生的外語水平能力進行了了解,結論是53名學生中有一半的學生外語成績不錯,并有興趣學習;還有十幾名學生雖然外語水平能力較差,但不愿意放棄該科學習;還有學生認為,英語雖然聽不懂,但對目的語的談判知識講解還是頗有興趣;當然也有一些學生選擇放棄。據此我們應把學生分開教學,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和主觀要求,分兩個不同層次班教學。分類教學,異步提高應該是恰到好處的。

        第2篇: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關鍵詞】宏觀經濟發(fā)展;影響要素

        引言

        經濟發(fā)展最注重的就是經濟發(fā)展的協調性、可靠性以及穩(wěn)定性,隨著近幾年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經濟發(fā)展質量也受到了各國的高度重視。要想從根本上做好緊急發(fā)展,最主要的就是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根據實際需要促進其實現成功轉型。本文從不同的層面以及不同的社會視角對發(fā)展經濟學做了研究和探索,提出影響宏觀經濟發(fā)展波動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資源、環(huán)境與經濟發(fā)展

        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要想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基礎要素就是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尤其是人口發(fā)展,對現代經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人口與經濟發(fā)展

        一直以來,人口經濟的核心問題同發(fā)展經濟學的核心問題都是相同的,即經濟發(fā)展與人口因素之間的關系。最近幾年以來,人口質量、人口結構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隨著發(fā)展經濟學由經濟增長理論向經濟發(fā)展理論的轉變而逐漸受到了更高的重視。

        (1)人口增長與經濟發(fā)展

        1978年馬爾薩斯提出了“低水平均衡的人口陷阱”理論,表示人口數量的變化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從此這也就成為了一個頗受各國關注的問題。直到目前為止,人類對于經濟發(fā)展和人口數量之間的關系主要表分為兩種觀點,一種是人口增長阻礙經濟發(fā)展;另一種是人口增長有助于經濟增長。這些結論并不適用于每個國家,但是從普遍上看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人口數量的波動對于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見,經濟發(fā)展所處的水平環(huán)境不同,人口增長對經濟的影響作用也就不同。

        (2)人口質量與經濟發(fā)展

        確定人口質量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決定,一是人口身體健康素質,其中包括嬰兒出生死亡率、人口發(fā)病率、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和發(fā)育狀況;二是人口的文化科學素質指,其中包括文盲率、各級院校畢業(yè)生數量等。相關數據顯示,人口質量對于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很明顯,人口質量越高經濟發(fā)展越快。

        (3)人口構成與經濟發(fā)展

        人口結構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有經濟結構、自然結構、社會結構以及地域結構,每一種結構所涉及到的指征均不相同。隨著近幾年來相關研究的日益增多,可以發(fā)現其中人口的城鄉(xiāng)結構、性別結構、年齡結構以及區(qū)域問題是影響經濟發(fā)展最大的問題。

        2 .自然資源與經濟發(fā)展

        自然資源為人類生存提供了一定的物質條件。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自然資源也在不斷的被消耗,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資源都是可再生的,使得經濟發(fā)展和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主要表現為:

        (1)自然資源的無限利用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條件。

        (2)自然資源的利用與經濟發(fā)展有著密切關系,必須要合理利用,不能過度開采、盲目限制、或停止利用。

        (3)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就是實現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3 .環(huán)境與經濟發(fā)展

        環(huán)境與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息息相關,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與基本條件,也是人類生產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和各種作用的結果,不可否認它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

        二、資本形成與經濟發(fā)展

        發(fā)達國家早期經濟發(fā)展過程都經歷了持續(xù)的資本積累的過程。資本積累是一個國家經濟轉型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見,經濟發(fā)展的好壞離不開資本積累的影響,也是促進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良性的資本積累機制可以有效促進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的速度和質量,成功實現經濟轉型。

        三、對外貿易與經濟發(fā)展

        眼下經濟發(fā)展呈現全球化趨勢發(fā)展,對外貿易在國家經濟發(fā)展中也就越來越重要,不同模式的對外貿易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發(fā)展經濟學的國際貿易理論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發(fā)展中國家如何從對外貿易中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國際貿易也體現了經濟發(fā)展質量的基本思想。發(fā)展經濟學理論中涉及到了多方面問題,其中包括貿易條件問題、貿易保護問題、剩余的出路問題等,通常發(fā)展中國家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對外貿易研究。

        四、結束語

        對于目前我國的經濟狀況來說,經濟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就是經濟發(fā)展質量的提升,發(fā)展經濟學實際上一直基于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的現實。綜合現有的經濟狀況來看,一個國家人口數量變化、人口結構變化、對外貿易模式、自然資源利用等是影響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要通過資本積累來實現經濟起飛,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科學技術,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經濟發(fā)展模式,這樣才能保證經濟發(fā)展質量,實現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除此之外也要適當加強發(fā)展經濟學理論研究,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根據一國經濟發(fā)展的實際,創(chuàng)建有利于各類要素促進經濟發(fā)展質量的機制,最終轉化成動自身經濟發(fā)展的動力,建立更為合理和完善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從根本上保證國家的經濟實現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任希麗,張兵,李可愛.中國經濟波動的影響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9-14.

        【2】袁吉偉.外部沖擊對中國經濟波動的影響DD基于BSVAR模型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11):27-34.

        第3篇: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完善雙語教學準入制度、建立雙語教學課程評估體系等相關建議,以促進國內高校的國際貿易與經濟專業(yè)雙語課程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國際貿易與經濟教學方法雙語課程。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與雙語教學。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優(yōu)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搶占世界高等教育的制高點,培養(yǎng)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的人才??梢?,教育國際化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教育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質量。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宣言》所指出:“國際化是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有機部分”。

        安徽財經大學也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并已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如引進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從事教學工作、外派師資接受培訓、與國外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進行專業(yè)課程的雙語教學等。然而和高等教育比較發(fā)達的歐美國家相比,在教育水平和教學效果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二)雙語教學的界定。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是特指在專業(yè)學科教學過程中,采用外語(英語)作為教學語言開展和組織教學的活動。雙語教學應包括以下要素:

        1.采用原版教材。授課教師應了解國外相關專業(yè)的教材使用情況。由于不同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技術等宏觀環(huán)境方面存在差異,原版的教材可能存在部分章節(jié)不適用的情況,但這并不影響教學活動的組織。授課教師可同時指定多本參考教材。

        2.使用外語授課或課堂講授以外語為主。如果只是使用原版教材,而還用漢語授課,筆者認為這不是雙語教學。教師必須使用英語完成備課、多媒體幻燈片、課堂講授、課堂活動組織才是我們所說的雙語教學。在講授過程中,必須堅持使用外語。筆者認為,對一些術語的表述可以適當使用漢語,但使用中文講授的時間不宜超過總授課時間的20%。

        3.學生考試形式的設計和成績的評估。雙語教學課程的考試形式可以根據課程需要靈活設計,采取英語口語面試和英文筆試相結合的方式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雙語教學的實踐。

        (一)雙語教學課程教材的選用。

        在教材的選用上,我們一直都選用國外優(yōu)秀的原版教學用書。如《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固定教材Dominick.Salvatore的《InternationalEconomics》以及《國際市場營銷》課程的固定教材WarrenJKeegan編寫的《GlobalMarketingManagement》。我們選擇這些教材的理由是:首先,教材的語言表達比較規(guī)范、簡單,用詞準確;其次,教材同經濟學科核心課程中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內容聯系比較密切;第三,相比較而言,教材的內容更具有客觀性,作者能從學術的角度去研究、探討和解釋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理論與政策,“大國主義”的思想較少;第四,教材和我國在職研究生經濟學專業(yè)的國際經濟學課程內容十分相似,可形成較好的接軌事態(tài)。當然,國外教材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短處。如在一些內容上說明得過于詳細。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因此,教學中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的選擇,抓住主要的內容,對于那些與國內教材重復的教學內容、章節(jié)和報道等一律刪除,或讓學生自行閱讀。

        (二)雙語教學課程的設置。

        各高校大學英語一般開兩年,到了大學三年級,相當一部分學生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統考,還有一些學生達到了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學生普遍已有了較好的英語基礎,這時采用雙語教學對學生來說困難相對要小些,可避免學生一開始就產生畏難情緒。另外,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開始連續(xù)、合理地部署和安排雙語教學,可延續(xù)英語學習,使英語學習四年不間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可起到一定的促進和提高作用,而且可在基礎英語學習之后,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轉移到自己的專業(yè)上來。因此,我們把雙語教學的時間安排在大學三年級,并選擇合適的專業(yè)課程連續(xù)安排雙語教學。目前國際經濟貿易專業(yè)已經開設了國際經濟學(英)、國際貿易(英)、國際市場營銷(英)、電子商務概論(英)、特許經營(英)、國際商法(英)等六門雙語教學課程。

        (三)雙語教學課堂實踐。

        1.雙語教學方法的使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了英語沉浸式教學法(Englishimmersion)和參與法(Participationmethod)。所謂沉浸法就是完全使用英語授課,教師用簡單淺顯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能順利的掌握英語,掌握教學的內容和其它知識。當然,對于一些比較專業(yè)的經濟術語,教師用漢語給出其準確的含義,以使學生對術語和定義有準確的理解,但是漢語解釋十分有限。所謂參與法就是在教學中首先提供一些分析問題的必要條件,通過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西方經濟學等基礎知識,自己分析、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扮演主要角色,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使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掌握也比較牢固。比如在講解國際貿易理論中的要素價格

        均等化理論時,我們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要素豐裕的國家——要素價格較低——具有生產和出口密集使用該要素產品的優(yōu)勢——出口增加——要素使用增加——要素相對價格上升——要素價格均等,然后配以圖形予以解釋。這樣,學生積極參與,發(fā)言踴躍。

        2.多媒體在雙語教學中的應用。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課件由任課教師自行設計制作,教學課件采用全英語,這有利于進行沉浸式教學,給學生制造全英語環(huán)境。同時,用英語制作課件可以避免因教師對個別單詞發(fā)音不準帶來的不利影響,上課時我們逐條、有時甚至是逐詞顯示講授的內容,讓學生看起來更加容易方便,重點更加突出,讓學生在課件的幫助下理解的更容易、更深刻、更全面。另外,采用多媒體教室上課,節(jié)省了板書所花費的時間,從而可改善教學進度。多媒體課件可集聲音、動畫、文字、圖像為一體,因此在講課時,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雙語教學的考核方法。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靈活運用多種考試形式。為適應高校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我們努力改革當前高校中以百分制閉卷考試一統天下的局面,靈活運用筆試、口試、閉卷、開卷等考核方式,以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增加了雙語教學課程考試中的口試比重,采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發(fā)言次數、質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計入考試成績,以此來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水平及知識掌握程度。雙語教學的成績評定注重平時考核,使成績構成多元化,力爭改變“一次性閉卷考試”的局面,加強對學生的平時考核,避免“一考定成敗”。我們注重平時考試,并不是頻繁增加考試次數,而是由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靈活運用提問、討論、作業(yè)、小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并通過測驗獲取教學信息,指導教學更好地開展。對于學生成績的評定,結合課程總結性考試與平時考核進行綜合評價,并逐步加大平時考核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同時對采用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成績予以注明,從而給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提供較好的條件。

        三、加強國際經濟貿易專業(yè)雙語教學的建議。

        (一)制定長期的雙語教學規(guī)劃。

        開展雙語教學是一項持續(xù)工作,必須有全面長期的規(guī)劃,體現在教學中就是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教學計劃的調整。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要適應WTO要求,加快培養(yǎng)適應全球化的、有國際意識、有國際交往能力、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國際貿易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具有專業(yè)性強和實踐要求標準高的特點,在專業(y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應采用同國際相關專業(yè)(國際商務)接軌的教學計劃。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在現有的雙語課程基礎上,考慮增加一批適應于全球化的專業(yè)課程,使用雙語教學。并且要特別注意這些雙語課程之間的層次銜接,形成合理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yè)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在課時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原版教材的特點,安排足夠的學時,以保證能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二)加大雙語教學師資培養(yǎng)力度。

        雙語教學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授課技巧和較高的專業(yè)水平,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較好的英語水平。然而,在高校的雙語教學實踐中,能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語進行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教師比較缺乏。一方面,外語教師的專業(yè)知識不足;另一方面,專業(yè)課教師知識豐富,但英語功底不深?;蛘卟糠謱I(yè)課教師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閱讀文獻與看專業(yè)雜志的能力較強,但口語和寫作能力較差,進行課堂教學困難仍然很大。因此,培養(yǎng)既能熟練使用英語,又具有豐富專業(yè)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是提高雙語教學水平的關鍵。

        雙語教學師資的培養(yǎng)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兩種途徑。

        一是自己培養(yǎng)。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教師,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培訓的方法,也還可以選送一些教師到外語院校進行進修,由外國教師任教,采取封閉式的訓練,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在短期內有較大的提高

        。另一種方法就是引進雙語教學人才。學??梢圆扇√厥庹咭M國外人員歸國進行教學工作,或者聘請其它外籍教師(相關專業(yè)的專家)進行教學工作。

        (三)傳統和現代教學方法相結合。

        雙語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zhàn)。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演示教學內容,就可以節(jié)省板書的時間,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時,教師也應努力把平常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所總結與積累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小論文競賽、課堂小組辯論等方法有機地結合雙語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它所具有的純漢語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使它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成長。另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與實際結合比較密切的專業(yè)課程直接開到實習基地,同時也可以邀請一些國外的專家或專業(yè)化人士到學校,進行學術講座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既懂英語又懂專業(yè)的優(yōu)越性和緊迫性,激發(fā)他們學習雙語教學課程的主動性。

        (四)建立雙語教學課程評估體系,加強對雙語教學的監(jiān)督和管理。

        目前,雙語教學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與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雙語教學質量監(jiān)督和管理體系不無關系。我們認為應盡快建立雙語教學課程的特定評價體系,以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雙語教學課程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做好雙語課程的認定工作。根據大家普遍認可的高校雙語教學的三種模式對雙語教學的層次做好界定,并根據不同層次給予不同的工作量補貼,以激勵教師開展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其次,制定雙語教學質量認證體系,加強對雙語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監(jiān)督和管理。如不定期地在院系、教研室內部開展雙語教學交流與研討,開展教學競賽、組織觀摩教學,邀請專家、外籍教師,包括外語專業(yè)人員對雙語教學的效果進行考核,組織學生評教等。

        (五)完善雙語師資認證制度,嚴格雙語教學準入。

        我們認為,申請雙語教學資格的教師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具有一定教學經驗,教學水平較高,已用漢語主講有關課程兩輪以上;能熟練閱讀外文版教材,準確理解教材中的知識內容。符合基本條件要求的教師可向教研室提出承擔哪種形式雙語教學任務申請;教研室審定教師條件,報系(部)審核;教學系(部)審核后將符合條件要求的教師報教務處;教務處組織評議小組聽申請教師試講并給出評定意見,符合要求者報主管校長批準;取得雙語教學資格的教師,由學校頒發(fā)資格證書,并具有優(yōu)先參加校內各種評選和評優(yōu)活動;具有雙語教學資格的教師,在完成一(或二)輪雙語教學任務后,才可申請高層次教學形式資格的認定。

        參考文獻:

        [1]張紅霞,李平。論雙語教學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中的應用[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

        [2]何志勇,陳偉,張秀華。漸進式雙語教學法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研究,2007,(7)。

        第4篇: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論文內容摘要:在國際貿易運輸中,海上貨物運輸始終占據主導地位,而提單則是海上貨物運輸中最重要的單證,已成為國際貿易和航運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隨著國際貿易和航運的發(fā)展,提單欺詐已嚴重的危機到整個提單的正常運作機制,阻礙了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本文深入分析了提單欺詐的成因,以期更好的防范提單欺詐,使提單對國際貿易發(fā)揮更大的促進作用。

        國際貿易實踐中,提單欺詐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比如由于提單沒有嚴格的格式要求,對空白提單管理不嚴格,對空白提單的盜用,法律上也沒有規(guī)定任何可懲罰措施,因此這種欺詐比較簡單易施。從效益上來看,偽造提單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成本上都比較容易,這大概是利用提單欺詐日益猖獗的直接誘因。

        信用證制度:提單欺詐的制度根源

        導致提單欺詐的主要原因是信用證制度,更具體地說是根源于信用證的獨立性原則以及由它衍生而來的嚴格相符原則。

        (一)信用證制度及其基本原則

        跟單信用證或信用證是開證行代買方開立的或開證行自己開立的、保證依受益人提交的與信用證條款和條件的要求相符的匯票或單據付款的承諾。跟單信用證作為國際貿易融資的工具之一,是“英國商業(yè)天才所創(chuàng)造的機制”。信用證制度有以下兩項基本原則:獨立性原則。這一原則的含義是開證行對受益人的付款義務獨立于受益人對他在基礎合同項下義務的履行;開證行對受益人的付款義務獨立于開證申請人對開證行的義務,即不可撤銷的信用證一經開出,開證行即承擔了第一位的付款責任。獨立性原則在UCP600中主要體現在第3條、第4條中。嚴格相符原則。嚴格相符原則對于國際貿易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使受益人相信,如果受益人滿足了銀行承諾的條件(即信用證規(guī)定的條件),則銀行作為“可靠的出納員”的承諾即可無條件的付諸實施。這一原則是信用證獨立性原則的衍生物。

        (二)信用證制度本身固有的缺陷導致提單欺詐

        跟單信用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銀行處理的單證而不是貨物。提單是從大副收據發(fā)展而來的,大副收據本身是承運人的收貨證明。后來經過長期的貿易實踐,提單被等同于對物的物權憑證逐漸成為一種商業(yè)習慣,而且這種習慣在法律上得到認可,即提單作為一種物權憑證是可流通的或可轉讓的。因此提單的交付等于象征付貨物。這一點是信用證下銀行以提單作為主要的付款憑證的主要原因。跟單信用證的這一特征決定了提單的價值及其在信用證體系中的作用。

        在跟單信用證制度下,使用提單是基于一個重要的假設,即提單的實質是其可轉讓性。然而提單的發(fā)展并未達到像貨幣流通那樣的程度。但在具體案例審理中,則認為,對受益人而言,“不可撤銷的信用證與現金同屬一個級別,必須予以承兌”。這意味提單的可轉讓性在跟單信用證支付體系中得到了夸大,提單在可流通性上的缺陷卻被忽視。其后果是:提單仍舊具有物權憑證的地位,但不再表現為其內在的物權作用與債權作用,此時提單的轉讓被視為貨物所有權的推定交付,其可信度難以保證。不論是因該提單系完全偽造或因承運人時常難以確認貨物的實際品質就簽發(fā)了清潔提單,收貨人均很難以之對抗承運人。他也不能要求保險公司予以賠償。因此他得到的提單只是一張廢紙或者大打折扣。為了不影響信用證交易的正常運行,提單的可轉讓性受到了極度的重視。

        縱向觀之,提單在現代商業(yè)交易中仍保證其旺盛的生命力,是由于法律是犧牲了其他準則的情況下,才發(fā)展了提單的可轉讓性。正因為提單的可轉讓性已發(fā)展到目前的程度,使得實施欺詐更加容易。堅持可轉讓性與防止欺詐在一定程度之外是不可能兼而有之的,只可能視交易的需求來決定哪個更重要,或者在某種范圍內進行選擇,即通過由當事人增加費用來采取相應措施防止欺詐。

        提單制度自身的缺陷

        上述的跟單信用證制度是提單欺詐產生的根源,它是人們之所以會利用提單進行欺詐的根本原因。此外,在國際貿易以及海商法領域所規(guī)定的提單制度本身亦存在著一些缺陷和矛盾之處。

        (一)成套提單的問題

        法國舊商法規(guī)定提單須發(fā)行四份以上,1966年海上貨物運輸法改為兩份以上,意大利航行法規(guī)定為兩份,德國商法則未規(guī)定,全依托運人要求而定,英國法對此也無明文,習慣上多為兩份或三份,如三份托運人自留一份,另一份寄交收貨人,再一份交船長。日本商法及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法也承認數份提單的發(fā)行。我國臺灣地區(qū)海商法也依德日法例,承認數份提單的發(fā)行。大陸現行海商法未規(guī)定提單發(fā)行份數。但是依海運實務,提單一般發(fā)行一套三份。各國許可發(fā)行數份提單,理由不外乎提單遺失或被盜時備用;寄送提單給收貨人同時,另交一份給船長收執(zhí)以便核對。但時至今日,由于通訊發(fā)達,前述理由己非充分。因提單遺失或被盜與往昔相比己大為減少,即使發(fā)生此種情況,但由于通訊發(fā)達,也能立即完成補發(fā)手續(xù);托運人或船長僅持有提單抄本即可;各國依提單份數課征印花稅,為節(jié)省支出,發(fā)行數份也屬浪費;現在交通發(fā)達通訊便捷,收貨人已不必擔心提單過于遲延。因此,與其發(fā)行數份,不如發(fā)行一份,若有需要,則簽發(fā)給副本或抄本。

        (二)記名提單的問題

        在記名提單情況下,托運人與承運人的關系是以提單以及其所簽訂的其它運輸協議為準,因為記名提單不可轉讓,所以對記名收貨人來說僅僅是合同的受益方,在法律關系上應以托運人與承運人簽訂的合同為準。因此,如果托運人有任何改變運輸合同的協議,都應該約束記名收貨人,這一點與指示提單或不記名提單有明顯的區(qū)別。筆者認為,構成物權憑證的基本條件必須是該憑證是可以轉讓的;轉讓該憑證轉讓對貨物的推定占有權;同時商業(yè)貿易習慣視交付此憑證即為實際交付貨物。因此,記名提單不具備物權憑證的功能。

        (三)清潔提單的問題

        信用證所要求的提單從理論上來講必須是清潔提單。清潔提單表明承運人在接受貨物時,貨物的表面狀態(tài)良好,因此,外表狀態(tài)良好,并不排除貨物內容存在憑目力不能發(fā)現的缺陷。UCP600第27條規(guī)定:“清潔運輸單據是指單據上并未明確宣稱貨物或包裝有缺陷的條文或批注的運輸單據?!备鶕逗Q酪?guī)則》第3條第3款的規(guī)定,承運人應如實記載貨物表面情況,即承運人有批注權。承運人依據自身合理的判斷對貨物的表面狀況進行批注,對確定海上貨物索賠中承運人所負的責任意義重大。當貨物運抵目的港后,收貨人或取得代位求償權的保險人進行索賠的依據就是將卸貨后的驗貨單與提單中對貨物質量和表面狀況的規(guī)定、批注相比較,兩者所差異之處就是承運人應承擔的責任。因此,為盡量減少自己的責任,承運人都會對所收到的貨物狀況做如實的批注。同時,托運人希望取得無批注的清潔提單作為向銀行結匯的憑證。各國關于提單相關的法律規(guī)范不協調

        提單的簽發(fā)、轉讓和注銷往往要經過多個國家,各國提單法律又有很大差異。提單法律存在沖突,自然就給予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正如施米托夫所說:“在法律沖突中,解決沖突的方法有兩種:避免沖突的方法和解決沖突的方法”。沖突法的使用是解決法律沖突的方法之一,但關于如何使用沖突規(guī)范意見紛紜,如果不同國家使用不同方法,必將導致同一案件在不同國家審理會使用不同法律而后果迥異,這將直接危害到提單的可轉讓性。當然,世界各國也可通過訂立統一的提單沖突規(guī)范來解決問題。但是,提單法律沖突規(guī)則不僅沒有國際公約,連國內立法都很少見。

        避免法律沖突主要靠統一各國的提單法,或更徹底的制定約束提單各方面問題的國際公約來完成。關于海上貨物運輸的國際公約目前己有三個,即《海牙規(guī)則》、《維斯比規(guī)則》和《漢堡規(guī)則》,但這些規(guī)則不是專門針對提單來制定的,對提單本身問題規(guī)定很少,而且這三個公約的效力還取決于國內法對提單問題的規(guī)定,如果提單問題不統一,這三個關于運輸合同的公約的自身效力也會大受影響。

        我國《海商法》第14章“涉外關系的法律適用”中,對如何確定提單糾紛的準據法沒有專門規(guī)定,唯一有關的是第269條規(guī)定:“合同當事人可以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合同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所以,我國要確定提單準據法只能依靠一般國際司法原則和參照票據法等法律進行。因此,現在已到了專門對提單進行統一立法的時候。這需要我國有自己的提單法,也應該制定一個國際公約,對提單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細致的規(guī)定。

        國際貿易及航運方面的原因

        在航運界文件變通處理的做法普遍存在,諸如:一艘班輪剛剛啟航就會有不少的托運人拿著船上大副簽發(fā)的有批注的大副收據找到班輪,要在出提單時,刪去這些討厭的批注。不愿意得罪客戶,就將早已準備好專供托運人簽發(fā)的保函拿出來,等候托運人簽好該保函,在提單上刪去大副批注是絕對不成問題的,而且還使托運人與班輪皆大歡喜。

        托運人(或租船人)有時不是要求刪去批注,而是要求把托運的日期倒簽幾日,以便他們能順利結匯。對此,船舶既是舉手之勞又不會拒人千里不近人情。這樣一來又是皆大歡喜的結局。發(fā)展下去,又出現第三種情況,當一批貨剛裝上,第一程船開往轉口港,就預先簽發(fā)了第二程船的己裝船提單,此名曰“借單”。更普遍的是在船裝完貨之后,要求船方的在簽發(fā)提單時把裝船日期或簽發(fā)提單的日期倒簽若干天,即所謂的“倒簽提單”。這些毫不顯眼的陋習恰恰為欺詐案件的滋生和生存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嚴格地說,這在法律上也屬于欺詐性質,卻因很少看到對此類事件的刑事指控而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而己。但必須指出,正是這些陋習麻痹了人們對偽造文件的警覺性,為文件詐騙大開綠燈。

        在亞洲,轉換提單的陋習就更普遍。可以說,在這個地區(qū)營運的船東沒有不知道存在著這種習慣的。這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像臺灣到大陸或從大陸出口到臺灣的貨物,由于臺灣當局對大陸的“三不”政策,多數貨物不能直接運往大陸出口。而這樣短的航程,要是真的按臺灣當局的要求中途轉船的話簡直就是荒謬,聰明的商人當然就想出更改文件的“掩耳盜鈴”的辦法。說是掩耳盜鈴其實亦不盡然,因為種種跡象表明臺灣政府其實是默許這種做法的。只要船東認可,謊報裝貨港并非大陸而是日本某一小港口,臺灣當局一般都會放行的。這樣做的結果是間接的助長了撒謊、不如實申報的不良之風,這在開始之時,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謊言,貿易雙方還都有履行合約之誠意的,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一旦遇到某些阻滯的話,其中一方產生出歪念,性質就變了。由于轉換提單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很多法院是不會受理這類糾紛的,這樣更多的不軌行為就在沒有法律救濟的情況下發(fā)生了。

        參考文獻:

        1.郭瑜.提單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邢海寶.海商提單法[M].法律出版社,2003

        3.楊良宜.提單及其付運單證[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第5篇: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在規(guī)模上已在高等教育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但是在內涵建設上仍有待提高,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的基礎是課程教學體系,它是高職教育的基礎和落腳點。我國高職教育經過示范性院校的建設,在課程建設方面也形成了一批精品課程,但在整體課程體系建設上仍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課程教學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體系,教學隨意性較大,課程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其次,課程教學的基礎平臺仍不完善,未能形成立體化的教學平臺和資源平臺,影響教學實施效果;第三,教學過程缺乏規(guī)范性操作,缺乏系統的整體協調過程,致使課程教學隨意性較大。

        二、課程教學體系案例分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高職院校中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等專業(yè)的主干專業(yè)課程,在高職院校中開設的范圍較廣,具有代表性。具有以下特點:

        1.課程內容繁雜、抽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涉及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法、國際金融、商務英語等學科的內容。學生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往往覺得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內容比較抽象;

        2.課程實踐性較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內容圍繞進出口業(yè)務展開,因此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虛擬或真實的實踐環(huán)境尤其重要;

        3.課程的職業(yè)性較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最早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開設,開立之初則邀請外貿業(yè)務人員編寫教案,課程內容對學生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具有很強的職業(yè)性。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和課程特點的復雜性決定了其教學成功須依賴于較為完善的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將學生的課內與課外、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課堂指導、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等有機結合起來。結合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yè)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可將其教學系統分為三大子系統:教學保障系統、教學實施系統與教學質量控制系統。

        (一)教學保障系統教學保障系統是教學實施的基本條件與教學活動的實施平臺,主要包括理論支撐、硬件平臺和教學師資,見圖1。

        1.理論支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所依據的主要理論為職業(yè)教育中的工學結合理論,強調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職業(yè)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與遵循技術和社會規(guī)范相結合、學校教育與企業(yè)實踐相結合。在課程教學系統的建設過程中,還需要充分參考《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自身內容的教學特點和該課程在專業(yè)中的定位。

        2.硬件平臺。傳統的板書教學形式雖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通過現代教學技術和資源則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秶H貿易實務》的教學硬件平臺包括多媒體教室、實訓室和實習企業(yè),其空間范圍已大大跨越了傳統教室。同時,在這些平臺上分別對應著立體教材和參考資源、網絡課程平臺、外貿教學軟件、企業(yè)外貿相關崗位等教學資源和軟件設施,可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拓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教學師資。除加強對傳統教學師資力量的教學能力培訓、教學質量控制之外,還引入了企業(yè)導師和網絡導師作為對學校師資的有力補充,為學生構建從課堂到企業(yè)崗位無縫對接的導師團隊。

        (二)教學實施系統《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實施系統主要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職業(yè)意識教學,見圖2。

        1.理論教學主要通過課堂學習、自主學習和團隊研習的方式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講解課程的重難點,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同時課堂教學已經從單向的知識灌輸轉變?yōu)槎嘞?、多元、互動教學。有限課時與無限知識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對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這種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拓展自主學習和團隊研習尤其重要。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鞏固、提高、總結、探討理論知識。團隊研習是針對一些比較復雜和綜合性強的學習項目而設定,需要團隊成員的分工協作,對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提煉,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2.實踐教學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貫穿整個課程教學,其包括課堂實踐教學、外貿軟件實訓、外貿企業(yè)實習。實踐教學是通過外貿角色扮演、模擬操作、實時外貿論壇問題探討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外貿軟件則是利用仿真環(huán)境訓練學生的外貿實踐技能。外貿企業(yè)實習是學生外貿技能的應用和拓展,在真實環(huán)境下鍛練外貿技能。

        3.職業(yè)知識。職業(yè)技能是外貿職業(yè)能力中的“硬件”,而職業(yè)意識則是“軟件”。職業(yè)知識和技能可通過短期訓練獲得,但職業(yè)意識則需長期培養(yǎng),貫穿了學生的整個職業(yè)生涯。職業(yè)意識教育包括了職業(yè)前景教育、職業(yè)習慣養(yǎng)成、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內容。職業(yè)意識教育既包括顯性的內容如職業(yè)前景教育、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也包括了隱性的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和職業(yè)習慣養(yǎng)成。職業(yè)前景教育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可以通過專門的教學項目來完成,也可以貫穿在教學過程中,而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和職業(yè)習慣養(yǎng)成更多地需要在日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實施,需要引導學生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在學習過程中感知和學習。

        (三)教學質量控制系統《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質量控制系統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具有多元化、全程化、證據化等特點,見圖3。多元化體現在質量控制系統中表現為包括校內形成性考核、外貿職業(yè)資格證書、企業(yè)和社會的信息反饋,包括學生自我評估、同學間評估、教師評估、社會專家評估等多種評估方式。全程化體現在質量控制系統中指包含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延伸到了實習和工作中。證據化表現為對教學質量的控制是通過一系列的實際措施來體現,其成果須有據可依,如小組調查報告、期末成績單與實習鑒定等。

        三、課程教學體系整合需要突破的障礙

        (一)突破課內課外的界限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首先須加大教學容量,教師須樹立課堂內外貫通的教學思想,將教學內容優(yōu)化配置到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中,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梳理和學生的學習成果的展示和評價通過自學和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技能。

        (二)突破學校和企業(yè)的界限建立課程教學體系的目的是使人才培養(yǎng)更加符合社會和企業(yè)的需要,因此學校應認真了解企業(yè)和行業(yè)的人才需求,并邀請專家加入到課程體系建設中來,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教材的編寫、職業(yè)證書的開發(fā)等。

        (三)突破傳統的考核模式在整合后的教學體系中,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自主學習與課堂學習應融為一體,因此傳統的單一試卷考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教學需要,須引入多元評估體系。從評估方式來看,應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考核模式。從評估的主體上來看,可以根據課程學習的具體內容采取相應的評估主體,包括教師、同學、企業(yè)導師。多元評估主體可以提高評估的客觀性和效果。評估的內容既包含所學知識或個人技能,也應包含學生的職業(yè)意識、職業(yè)習慣等,使課程教學目標能夠得到比較全面的覆蓋。同時作業(yè)、試卷、調研報告、考察錄象、照片、訪談錄音等都可以成為學生提交的課程評估依據。

        (四)突破傳統教學場地課程體系整合后,教學場地不再局限于傳統教室,網絡教學平臺、實訓室、實習企業(yè)都可作為教學場地。網絡教學平臺是綜合性教學互動平臺,能夠提供充足的課程資料和素材,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資源庫。同時,網絡教學平臺須具備信息、作業(yè)上傳、作業(yè)反饋、課程聊天室、教學論壇等功能,是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的重要場所。

        四、課程教學體系整合的指導原則

        (一)學生良好的職業(yè)發(fā)展是課程教學體系整合的出發(fā)點職業(yè)競爭力是指個人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所表現出的一種能夠超越競爭對手、使職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包括就業(yè)競爭力和職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高職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適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就業(yè)競爭力和職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應成為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在課程教學體系的整合過程中,需要對該課程所針對的目標就業(yè)崗位能力要求進行深入調研,并對能力構成要素進行整理和聚類。

        第6篇: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關鍵詞:國際貿易;雙語教學;高職院校

        雙語教學的理論定位

        雙語以及雙語教學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加拿大等移民國家。雙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通過雙語教學來實現多元文化的共存。“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languages(兩種語言)。這兩種語言中,通常有一種是母語或本族語,而另一種語言往往是后天習得的第二種語言或者是外國語。在很多國家或地區(qū),政府規(guī)定的官方通用語言有兩種甚至更多。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兩種語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種語言為主一種語言為次。但就“雙語”的具體內涵,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界定。如在美國,“雙語”主要是指能熟練使用英語和西班牙語;在加拿大,“雙語”主要是指能熟練使用英語和法語;在新加坡和我國香港、澳門地區(qū),“雙語”主要是指能熟練使用英語和漢語。

        雙語教學產生于20世紀初期,但真正被各國廣泛運用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不過,對于“雙語教學”,國際社會尚無統一的定義。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即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著名語言學家西格恩和麥基(SiguanandMackey)則指出:“使用‘雙語教育’這個術語是指一個把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的教育體系。其中的一種語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語言?!?/p>

        對于雙語教學的含義,我國學者之間認識也不盡一致。如有學者認為,雙語教學是使用另一種語言來講授母語某一學科的知識內容,教學形式通常是學生看的教材是漢語編寫的,教師授課則全部用外語,即學生在視覺上接觸的是漢語,聽覺上接受的則是外語。還有學者認為雙語教學就是教師以外語作為教學媒介語傳授學科知識。學習者通過外語學習學科知識,達到熟練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際、工作、學習的目的。筆者認為,雙語教學是指在教學中使用中文的同時,使用第二語言(如英語)或使用第二語言教材(如英文教材)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必須指出的是,雙語教學并非通過語言課程來實現語言教育的目標,而是通過其他科目的學習來達到幫助學習者掌握學科知識以及語言的目的。

        同時,根據筆者的理解,以下情形不屬于雙語教學:(1)全部教學僅僅只使用一種語言,而該語言并不是學生的第一語言。如外籍教師給中國學生進行的語言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在大學早已是司空見慣,它顯然不是雙語教學。(2)在教學中使用同一語言的兩種變體進行的教學,如標準語和方言。(3)一切學科教學用語為學生的第一語言,第二語言只是作為一門課程。

        從雙語教學在各國實施的具體模式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浸潤式教學模式(ImmersionProgram),指使用一種非學生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浸潤式教學模式又可分:(1)沉浸式(Immersion),指用第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模式。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學生在校的全部或部分時間內沉浸在第二語言的環(huán)境中。這種模式旨在使母語不是第二語言的學生能在較短時間里掌握第二語言,同時也學習和掌握其他學科知識。這種模式最早出現在加拿大,主要用于法語和英語的教學。(2)雙向沉浸式(Two-wayImmersion),指把兩種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學生編排在一個班共同進行學習,參與各種活動,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獲得雙語能力。它是加拿大沉浸式傳人美國后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教學模式。(3)結構型沉浸式(StructureImmersion),指以學科雙語教學為基礎,利用第二語言教授學校開設的幾門學科,通過學科內容的學習來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

        2.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即學生剛入校時使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有的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

        3.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指學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yōu)橹皇褂玫诙Z言進行教學。

        實施國際貿易課程雙語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英語在世界經濟、文化等全球化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運用雙語教學方法進行國際貿易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國際貿易基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與教育國際化的需要,是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需要,是推動我國國際貿易學發(fā)展的需要。

        目前,雙語教學在許多高職院校已經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許多發(fā)達地區(qū)的中小學也開始了雙語教學的嘗試。然而,從各地區(qū)、各不同級別的學校實施雙語教學的效果來看,卻是參差不齊。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師資的因素,也有教材的因素以及學生英語能力的因素等。在國際貿易學課程的教學方面,目前也有許多高職院校開展了雙語教學的嘗試,不過,也有很多高校由于條件的限制,沒有開展雙語教學。同時,已經開展了雙語教學的學校,取得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總體而言,在我國大范圍推廣國際貿易學雙語教學,仍然存在許多制約的因素。筆者認為,現階段影響國際貿易雙語教學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師資的問題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是師資。因為開展雙語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求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僅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或僅有流利的英語都不足以擔當雙語教學的任務。只有任課教師既具備標準、流利的專業(yè)口語表達能力,又擁有厚實的專業(yè)背景才能有效地組織雙語教學。然而,目前許多學校都出現了師資短缺的問題,而能夠擔當雙語教學任務的專業(yè)教師更加稀缺。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制約,許多專業(yè)教師,雖然英語基本功較為扎實,教學經驗也較為豐富,但是口語能力較為欠缺,難以勝任雙語教學的任務。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聽、說、譯、寫能力,但缺乏專業(yè)英語知識,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雙語教學的要求。正是上述問題的存在,才使得盡管雙語教學在國內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視,但是真正能夠利用雙語教學的高職院校屈指可數。師資的欠缺是在我國推廣雙語教學的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障礙。

        雙語教材問題目前我國對于國際貿易雙語教材的選用還處于探索階段,基本上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教材體系。在雙語教材的選用方面,各高校的做法各不相同。一部分高校堅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使用原版教材的優(yōu)點很明顯,一方面學生可以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外語,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程體系。但是,使用原版教材也并非毫無弊端。實際上,原版教材的選擇和雙語教學之間存在許多不可回避的矛盾。首先,原版教材的版權和費用高昂。一般的原版教材動輒幾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如果完全使用原版教材這對中國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其次,國外教材自身也存在許多與我國現行教材的沖突之處。如國外原版教材一般針對性不強,教材內容不完全適應中國國情;國外教材一般重點分散,給學生掌握帶來困難等。再次,學生的外語水平參差不齊,不適合完全使用原版教材。最后,國外教材普遍缺乏對中國對外貿易問題的系統論述,這必然會給學生的知識結構帶來一定的問題。也有一部分學校在進行雙語教學時,使用現有統編教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將統編教材翻譯成英語進行教

        學。這種做法也很難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學,至多只能是缺乏雙語教材下的權宜之計。

        學生素質的問題一般來說,高職院校國貿專業(yè)學生的外語都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他們學習外語的經歷一般也有6~7年之久,已經具備了接受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模式的最基本條件。但是由于地區(qū)的差異以及自身情況的各不相同,他們之間的外語語言能力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給實行雙語教學帶來了困難。如果學生語言能力不能達到一定的程度,那么雙語教學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科拉申教授所提出的“輸入假設理論”,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學習者要能理解略高于他的水平的輸入語,如果學習者現有水平為i,那么教材提供的輸入只能是i+1,如果輸入內容太難,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將會受到挫傷,最終收效甚微。如果輸入內容能為學生所理解,并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和思考,學生的學習動力將會增強,自信心將會上升,漸漸地會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在我國,許多學生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習慣于消極灌輸的教學模式,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熱情,也給雙語教學的推動帶來了障礙。筆者對學校國貿專業(yè)本科共28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0%的學生對雙語教學持贊同態(tài)度。令人吃驚的是,超過50%的學生感到學習吃力,覺得難以接受。由此不難看出,學生的實際能力嚴重制約了雙語教學的開展。

        考核和評價體系問題盡管教育部下發(fā)關于推動雙語教學工作的通知已經三年過去了,但直到現在,我國還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雙語教學考核和評價體系。主要表現為:缺乏教師的上崗資格認定標準;缺乏具有指導性的雙語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標準等??己撕驮u價體系的滯后給推廣雙語教學帶來了困難。

        改進國際貿易雙語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和雙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認為要實施國際貿易雙語教學,從教育理念到教學模式等方面都要進行全面改進。具體包括:

        培養(yǎng)和引進雙語教學師資要想大力推廣國際貿易雙語教學,培養(yǎng)既通曉英語又了解WTO規(guī)則的高素質人才,必須解決的瓶頸問題就是雙語教學師資。為了推動雙語教學的進行,提高教學效果,目前,許多學校都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師資培訓。如筆者所在學校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選派15名各專業(yè)的骨干教師到英國劍橋進行了兩期的雙語教學培訓,這些經過培訓的教師都成了本專業(yè)雙語教學的骨干。這些措施無疑對提高教師水平,推動雙語教學的進行起到了積極作用。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國際貿易雙語教學人才的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教師的培訓方面,應該有系統的安排和合理的培訓計劃。對此,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在培訓形式方面,采取國內培訓與國外進修相結合的方式,要求教師首先在國內接受一定課時的強化培訓,達到一定標準后,再利用假期到國外進行幾個月的外語實踐,以強化語言的運用能力。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僅靠高校自身培養(yǎng)無法在短期內解決雙語教學人才的需求矛盾,要想使雙語教學制度化,還需從國外大量引進合適的雙語教學人才,以充實雙語教學的師資。

        激勵和促進雙語教材的建設教材建設是雙語教學模式定位的關鍵因素。前已述及,完全引進國外原版教材有利也有弊。不過,從長遠來看,要真正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還是要編寫適合我國國情的國際貿易學雙語教材,只有這樣,才能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政策,同時又能加強學生運用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決國際貿易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的能力。在編寫雙語教材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編寫的雙語教材要符合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等的要求。(2)要嚴把教材的質量關,做到寧缺毋濫。國際貿易學雙語教材的編寫者應該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豐富的實際教學經驗,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國際貿易學課程的學習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3)正確處理雙語教材與統編教材的關系,兩者應該形成互補的關系。(4)教材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外語水平。

        探索合適的雙語教學模式前已論述,在雙語教學方面,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模式。從各國實踐來看,運用比較成功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浸潤式模式;另一種是過渡式的模式。浸潤式模式主張把學生完全浸泡在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中,所有學科內容都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在加拿大運用較多。浸潤式模式比較適合有第二語言環(huán)境的國家和地區(qū)使用,對于缺少語言環(huán)境的國家和地區(qū),過渡式是一種比較可行的選擇。在我國開展國際貿易學雙語教學,具體采取、應該采取什么教學模式,筆者認為不能一概而論。應該視不同的情形分別采取不同的方式。正如學者指出,雙語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簡單的滲透層次,上課時,教師可以用英語講重要的定義和關鍵詞,學生可以多一些機會接觸外語;第二個層次是整合層次,教師講課時交替使用中英文,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英文表達英文;第三個層次是雙語思維層次,讓學生學會用母語和外語來思考解答問題。第一個層次對很多學校來說并不是問題,但是要達到第二、第三個層次則需要假以時日不斷地努力,并不是所有學校都能達到的。所以,在我國現階段實施國際貿易雙語教學,不可能要求所有學校從一開始就實行浸潤式教學模式,現實的做法是首先實行過渡式的教學,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逐漸采取浸潤式教學模式。同時,在實施雙語教學時,要經過認真調查和論證,并根據各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課程設置,構建自己的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模式。

        加強互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當前,互動教學理念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互動教學對于國際貿易雙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最終目標是教師用雙語講授,學生用雙語思維以及師生之間用雙語交流,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綜合能力。在具體實施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時,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加強互動,如可以采取外文案例分析、外文原著的選讀與討論、師生之間角色互換等多種方法來加強教學互動,以提高教學效果。此外,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多媒體等手段實現雙語教學的互動。

        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是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而在近年逐漸開展和普及的新生事物。它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使用靈活等特點。在雙語教學舉步維艱的今天,多媒體教學的使用無疑可以極大地促進雙語教學的開展。首先,多媒體課件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送大量的信息。其次,課件的使用可以緩解雙語教材不足的矛盾。再次,課件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師英語口語的不足。最后,使用多媒體課件圖片、錄音、錄像等設備將教學內容圖文并茂、聲形俱備地傳輸給學

        生,增加教學的趣味性,緩解學生的壓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完善相應的制度和措施要使雙語教學制度化,就必須建立和完善雙語教學的一系列規(guī)章和制度。在此方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首先,改革傳統的教學評價和激勵制度,給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以政策上和經費上的支持,以此調動教師從事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其次,盡快制定出可行的雙語教學的教師評價體系以及學生考核標準體系,從而推動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再次,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雙語教學的校園環(huán)境。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強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我國的國際貿易教育水平,盡快培養(yǎng)一大批既通曉國際貿易規(guī)則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已經迫在眉睫,而通過對國際貿易系列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則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正如麥凱和西格恩教授所言:“雙語教育的代價無論多么昂貴,它都比不能進行雙語教育所要付出的社會代價要低?!?/p>

        參考文獻:

        彭軍.對引進原版教材開展雙語教學的思考和探索[J].前沿,2003,(5):134-136.

        任北上,陸春,施慶霞,彭云帆.高師院校雙語教學的理論探討[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0(3).

        第7篇: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范劍虹

        內容提要

        一、投資爭端的定義與類型

        二、投資爭端解決方法及相互關系

        三、國際投資爭議處理方法與WTO爭端機制異同

        四、ICSID爭端解決機制產生的原因

        五、ICSID的組織,規(guī)則與地位

        六、ICSID的管轄權成立的基本條件

        七、ICSID的法律適用問題

        八、ICSID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

        引言

        澳門經濟的發(fā)展有賴于改善投資環(huán)境, 吸引國際投資, 并有效地解決國際投資爭端。澳門政府為此已同意適用《ICSID》公約 。在法律上,公約將會優(yōu)先適用。因而對澳門法律界來說,對公約和相關內容的探討在法律及經濟上是必要的,也是現實的。

        一、投資爭端的定義與類型

        國際投資爭議首先是指外國私人直接投資關系中的爭議, 其次, 又可將其具體分為三種爭議: 1、東道國政府與外國私人投資者之間的爭議。2.、外國私人投資者在東道國與不同國籍的合營者之間的爭議。3. 投資所屬國與投資東道國之間的爭議。其中第一類爭議在實踐操作中較為復雜和棘手, 其問題往往出現在法律適用, 外國私人投資者在國際法庭中有無訴權, 以及如何執(zhí)行國際法庭裁判國家敗訴的決定等。 尤其是由于法律適用的特殊, 往往會使問題政治化,上升為國與國之間的爭論(比如通過投資所屬國的代位求償權或外交保護權而轉化成國家間的爭議)。第二種關系涉及的是在舉辦合營企業(yè)或世行開發(fā)自然資源的活動中產生的爭議。這種爭議在法律適用上比較明確, 也容易解決。 第三關系除了國家間由于雙邊投資條約的解決或適用問題而產生的爭議情況外, 一般是屬于第一種關系的激化才發(fā)展而來的。它的解決往往只能使用傳統的國際公法的解決辦法。

        二、投資爭端解決方法及相互關系

        解決國際投資爭議的方法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國際經濟貿易解決爭議的方法, 一般分為政治的與法律的解決方法:

        (一)、政治方法

        1、協商與調解。

        協商(Negotiation)是指各方當事人直接交換意見。在評判自身利益的得失中, 通過談判達到互諒互讓的協議。調解(Conciliation)是指當事人(或當事國)將爭端提交由當事人(或當事國)所認可的委員會, 委員會基于調查與公平合理的基礎, 提出解決方案, 該方案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因此爭端方沒有必須接受的義務。

        協商與調解的區(qū)別在于: 協商無需第三者介入, 而調解需第三者介入。 在國際投資爭議解決方法中往往出現調停(Mediation)的方法,它與調解的相同點均是有第三者介入, 但調解需由第三者提出方案, 而調停一般不提出方案 ,它僅是非爭端方為當事人提供談判與重開談判的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且往往會親自主持談判。

        2、外交保護

        由投資者所在國家(澳門必須通過中國) 來代表投資者通過外交途徑向東道國提起國際請求。在提起外交保護時必須注意:a)用盡當地救濟(local remedy) , 即除非東道國法律另有規(guī)定, 投資爭議必須通過當地救濟加以解決 。 b)還需注意國籍持續(xù)原則。海外投資者在其權益遭受損失的當時到要求實行外交保護之時, 只要曾一度喪失其保護國的國籍, 均不能受到該國的外交保護。請求外交保護國如不違反用盡當地救濟與國籍持續(xù)原則, 就可向東道國提起國際請求, 兩國政府應就此爭議通過外交談判或國際仲裁或通過國際法院的訴訟加以解決。

        (二)、法律方法

        1、國際仲裁:

        也稱為公斷。是雙方當事人通過協議將爭議提交第三者(一般是國際商事仲裁 和專門的投資仲裁機構), 尤其對爭議的是非曲直進行評斷并做出裁決。它與調解的區(qū)別在于仲裁有法律效力,具有排他性和終局性以及司法裁判性質, 而調解沒有法律效力, 也即無強制效力。按西方國家的做法, 調解與仲裁程序嚴格區(qū)分, 不但在人員任命上嚴格區(qū)分, 而且在規(guī)定仲裁程序中不允許有調解,調解與仲裁費繳納也各自獨立。

        2、外國法院訴訟:

        外國投資者在東道國以外國家的法院中, 提起對東道國的訴訟, 這種訴訟的內容一般涉及:a)反托拉斯訴訟。 以第三國(共謀與嗖使國)的反托拉斯法為依據, 指控其與東道國共謀與嗖使對原告實行國有化。b)所有權無效訴訟, 也稱為追索訴訟(Pursuit Litigation),。它往往以對物訴訟(以實際持有人為被告)與對人訴訟(以實施國有化措施為被告)。

        在中外合營企業(yè)的合同文本中一般只提供仲裁和協商兩種解決爭議的方式。在具體操作上理應還有調解和向法院提起訴訟解爭議兩種方式。協商、調解、向法院起訴與協商、調解、仲裁, 這兩個組合內容的三個方式可混合使用, 唯有仲裁與向法院起訴這兩種方式是相互排斥的。在西方這兩種方式也是互相排斥的, 比如參與調解的人員不是被任命為同一爭議的仲裁員, 或者即使任命也需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又如只有在調解失敗, 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才能提起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中不得調解, 在申請調解程序時, 繳納調解費。 調解如失敗, 仲裁才開始, 并仍需繳納仲裁費。在中外合營企業(yè)的爭議中, 有了仲裁協議的合同, 法院將不予受理, 反之亦然。 必須注意的是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hina Internatioan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CIETEC)的仲裁規(guī)則第60條, 仲裁裁決是終局的, 對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 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不得向法院起訴, 也不得向其它任何機構提出變更仲裁裁決的請求?!栋拈T仲裁法》(法令29/96M,別稱《國內仲裁法》)第35條也有相應的規(guī)定。即:終局的仲裁裁決, 對雙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法院不能再受理當事人的起訴 ,《澳門涉外仲裁法》(法令55/98/M) 第一條也以適用國際公約而與ICSID公約35條的終審性與拘束性相一致。 而中國國內的任何仲裁雖也實行仲裁終局制度,但如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是撤銷或者不予執(zhí)行的, 當事人如不想就該糾紛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 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規(guī)則不一樣。

        三、 國際投資爭議處理方法與WTO爭端機制異同

        由于中國加入WTO已是定局,估計在2002年十月可以加入。所以在研究國際投資爭議處理方法時,與國際投資爭議解決方法與WTO的DSB的解決方式不同之處作一比較是有好處的。WTO的DSB的解決方式相同之處在于雙方均使用協調和調解及仲裁的手段解決爭端,

        不同的是在于:

        第8篇: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關鍵詞】提單;無單放貨;成因

        一、提單的概念及中國目前的提單法律制度

        《海牙規(guī)則》和《維斯比規(guī)則》均未對提單的概念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直到《漢堡規(guī)則》才第一次確立了提單的定義。我國借鑒了《漢堡規(guī)則》對提單的規(guī)定,將其規(guī)定為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受或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

        當前我們沒有單行的提單法,提單法律規(guī)范散布于我國海商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和司法解釋。海商法于1993年生效,但是其中關于憑證本提單放貨的規(guī)定比較少,從而導致了許多無單放貨現象的產生。該法借鑒和吸收了國際海運慣例和提單公約,順應了國際海商法研究的潮流。同時,最高法參照國際海運慣例,結合海運實踐,也提出了不少規(guī)范性的海運指導意見。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國關于提單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還很不完善,無單放貨問題的司法制度還很不統一,這些問題,隨著海運的發(fā)展都亟待解決。

        二、提單的法律性質

        提單作為國際航運和國際貿易的重要單證,有自己的特質,學者觀點不外乎以下三點:

        (一)提單是有價證證券

        提單體現了貨物價值,因此可以作為單證買賣。如此,提單持有人轉讓提單,貨物占有權就會發(fā)生轉移,讓與人就可以基于此及時請求價款的給付。《擔保法》也規(guī)定了提單用于質押的條款。

        所謂的“付款贖單”就是合法的受讓人應當支付合理的對價,而且,向銀行貸款可以通過押匯的方式,這也是提單作為有價證券的表現之一。所以,提單的本質就是體現在它身上的轉讓性。

        (二)提單是物權憑證(documentof title)

        權利主體直接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這就是物權,它是民事權利的典型一種。

        從這個概念出發(fā),所謂的物權憑證應該被定義為證明權利人在法定的范圍內擁有支配某物的權利的一種書面文件,此種文件在海上運輸中即指提單。根據權利人是對自有物還是對他人之物享有物權,物權可以分為自物權和他物權。

        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學者曾將提單的功能之一命名為所有權憑證,依照此種解釋,誰持有提單,誰就對提單之物享有所有權。不難發(fā)現,這種翻譯命名的方法有著明顯的缺陷。第一,這與提單在國際貨物買賣中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誤差,有時,持有提單,并不是說提單項下的貨物歸持有人所有,這就更談不上處分了。第二,這種解釋不能涵蓋物權的另一種形式――他物權。提單所表彰的權利不僅僅是所有權,在某些情況下,當提單持有人將提單作為質押物而取得貸款時,銀行的身份是質押人而不是所有權人,如果說提單就是貨物所有權的證明,銀行享有的他物權就無法解釋了。

        物權憑證的譯法源于英國法學著作卻又吸入了大陸法的特點,是對海商法理論的一大發(fā)展。海上航程漫長,貨主需要一個憑證以便提高其在國際買賣中的信用,或者利用某一機會出售運輸途中的貨物,這就需要一個相應的證明文件。如果一張?zhí)釂伪辉O計為證明提單,表明承運人同意在目的地將貨物交給提單上指定的人或憑該人的指示有權提取貨物的人,則該提單可起到物權憑證的作用。

        提單的物權性質主要體現在:(1)可轉讓性。如前所述,提單具有可轉讓性,除依法不得轉讓的,占有、轉讓提單就意味著占有、轉讓貨物。(2)作為托運人,賣方在將貨物交付給承運人、取得提單之后,不能再轉賣他人。而作為承運人,一宗貨物只能有一套正本提單,否則,產生的法律后果將由其承擔。這充分體現了物權法中一物一權的原則。(3)承運人交付的對象是真正的權利人。如果有兩個以上的人持有正本提單,承運人必須首先弄清楚誰才是真正的權利人。如果承運人明知發(fā)生了提貨爭議,未盡合理的辨別義務導致錯誤交貨,應該承擔由此帶來的法律后果。(4)承運人處分提單項下的貨物的依據只能是提單。相關各方對貨物行使權利,只有在交還提單的情況下才可以。(5)貨物抵運,無人簽收或者提單持有人拒絕簽收時,承運人得到托運人的許可后應運回起運港,此時,托運人收回貨物也應該持有正本提單,否則不予交貨。

        (三)提單是文義性證券

        提單一經簽發(fā),其所代表的貨物及其名稱、數量、外表狀況等有關事項均應以提單記載為準,提單記載的內容具有極強的證明力,承運人不能輕易。

        在司法實踐中,提單作為證據具有絕對的效力,當然提單具有欺詐或者有提單批注的除外,否則,應該確認提單正面記載的內容。這是出于保護善意的提單受讓人的目的的需要,以便維護交易安全。

        三、提單的功能

        提單起源于歐洲,而歐洲國家賦予提單可轉讓的功能恰好是從貿易角度而不是從運輸角度考慮問題的,簡言之,是為了消除實物交易的不便。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從不同角度來研究提單的功能。

        (一)海上運輸合同的證明

        根據理論,合同是指當事人之間確定、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一種協議,它是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產物。海運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一種,當然也應以合同為依據。提單是承運人依據法律或者國際公約的強制性規(guī)范,針對海運的具體情況,印制的一種格式化文件,對貨物運輸的基本條件和承托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爭議處理方式等作出具體規(guī)定,為履行海上貨物運輸提供依據。但是合同是雙方當事人合意的結果,提單的單方面性決定了其不是合同本身,所以在法律上只能將提單稱作運輸合同的證明而非合同本身。

        按照這種邏輯,在訂立提單之前,必須存在一個雙方的合同,才足以證明提單的這種功能,但是在實踐中我們很難看到或者根本不存在這種書面的合同,這是為什么呢?事實上,早在訂艙之前,承托雙方就已經就主要的運輸事項達成了合意,如路線、船名、裝卸港等。這就形成了運輸合同,而提單本身只是這種合同履行的一項證明。隨著國際貿易實踐的發(fā)展,承托雙方為了便利經濟往來,逐漸就形成了一種慣例,就是只要托運人同意將貨物交給承運人運輸,承運人也同意接收貨物,即視為雙方簽訂了合同,至于合同的具體內容可以到提單上去尋找,如果托運人對某種貨物運輸有特殊要求,可以和承運人訂立特別條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單不僅能夠證明承運人和托運人雙方的合同關系,而且能夠證明運輸合同的具體內容,這也是符合合同法規(guī)則的。

        (二)承運人出具的貨物收據

        作為貨物收據,提單一是證明承運人接收貨物或者貨物已經裝船。通常情況下,前者是承運人收貨待運提單,后者通常是已裝船提單,然而無論何種提單,都可以證明托運人已經將貨物交付給了承運人,這就標志著承運人已經接管貨物,并且基于此產生了保管貨物的義務。二是到達目的港時,承運人需要首先確定交付情況與提單上記載的事項相符,否則承運人不能交貨,善意第三人包括收貨人,提出的與提單所載狀況不同的證據,承運人均應不予承認。

        (三)收貨人收貨的憑證。

        承運人向托運人簽發(fā)提單,構成憑正本提單交貨的保證。如果承運人未憑正本提單交貨,他將承擔因此帶來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即需要承擔違約責任以及賠償正本提單持有人因此遭受的損失。所以承運人必須憑正本提單交貨。承運人基于運輸合同,為托運人或正本提單持有人運輸和保管貨物,也就是說兩者之間形成了基于運輸合同產生的托管關系,從簽發(fā)提單之日起,承運人就產生了根據正本提單規(guī)定的內容交貨(正確交付)的義務。

        我國《海商法》規(guī)定即使是記名提單,承運人也負有憑正本提單放貨的義務。這樣規(guī)定的目的就是要確保貨物的正確交付,這時硬性的,雖然不利于變通,但是安全的。

        正確交付的方式有多種,比如貨交收貨人;交貨物置于收貨人支配之下;貨交當局或第三方等。不管哪種交付,也不管正確交付與否,承運人只有在交貨時收回了正本提單才算是完全履行了法定的運輸義務。否則,即使貨物成功到達了真正的收貨人――貿易合同的買方的手中,但正本提單沒有回到承運人手中,收貨人提貨后因為各種原因不去贖單,從而導致托運人收不到貨款,由此產生的托運人“空勞碌風險”仍要由承運人承擔,承運人此時恐怕基于裁判,需要填補托運人的損失。

        提單的占有亦即貨物的占有,提單只有通過合法手段轉讓,貨物的占有權和控制權才能得到轉讓。收貨人應當憑借提單提取貨物,提單權利是一種憑證,這樣就產生了“只有向提單持有人交貨才能清償”的原則。海上運輸中,承運人只有向流通提單持有人交付才能解除其義務。

        根據我國海商法規(guī)定,即使是記名提單也需要憑單交貨,這可以避免因無單放貨造成托運人不能結匯的損失。

        四、無單放貨成因淺說

        承運人憑正本提單交貨,收貨人憑正本提單收貨。這是自提單產生以來,國際貨物運輸的一項根本性原則,即使記名提單也不例外。那為何偏偏有承運人棄之于不顧無單放貨呢?

        對于承運人選擇無單放貨,應該從主客觀兩個方面來分析其原因。主觀上,承運人法律意識淡薄,相信經驗不相信法律對于無單放貨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而且倘若承運人在經歷幾次無單放貨而未受追責之后,對于這種行為更是視之以輕之又輕??陀^上來說,無單放貨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圍內實現了船貨雙方便捷交易和成本簡潔化。當正本提單尚處于流通之中而未到達收貨人手中,而影響船期或者收貨人繼續(xù)提貨之時,無單放貨恰能給船貨雙方減少許多經濟損失。長此以往,聰明的承運人和收貨人在違法與經濟利益之間選擇了一個平衡點,憑保函放貨。憑保函放貨,即使要求承運人因無單放貨而賠償損失時,他也可以憑擔保法挽回損失。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無單放貨的幾種原因:

        (一)提單商處于流轉過程中,貨物先于提單先到

        這種現象應該是較為多發(fā)的情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海運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提單尚在銀行流轉時,貨物很可能先到達港口了。這時候,為了不影響船期,也為了收貨人能盡早提貨,無單放貨就出現了。往往收貨人在提貨之后,只要提單到達會立馬交給承運人注銷,而那種收貨人惡意的拒絕付款贖單的情況極少發(fā)生,這就更加增強了承運人的僥幸心理。

        (二)結匯單證不符

        在以信用證結算的情況下,銀行堅持單證相符、單單相符的原則,而托運人稍加不注意就很可能導致單證不符或者單單不符的情況發(fā)生,銀行一旦發(fā)現,就會將提單退換給托運人而拒絕議付或承兌。收貨人得不到正本提單,往往會要求承運人憑副本提單和保函交貨,而承運人為了盡快交付,便在收貨人滿足自己某種需求之后放貨了。

        (三)交貨環(huán)節(jié)復雜導致的錯交貨物

        承運方和收貨方一般都有多種角色來扮演,在提單經過多次流轉之后,承運人往往就弄不清誰是真正的提貨人,尤其在國際貿易中,承運人總得入鄉(xiāng)隨俗以免發(fā)生不必要的爭執(zhí)和矛盾。這時,往往給非正本提單持有人以可乘之機,一個疏忽,承運人就可能承擔責任。

        (四)收貨人不去提貨或者拒絕提貨

        這種情況不外乎這么幾種:一個是貨物時垃圾品,產生不了價值;第二個是貨物不符合買方要求,買房拒絕付款贖單;第三政府拒絕該商品進口。出現這種情況,承運人或者將商品傾倒,或者交給無單人。

        (五)政府規(guī)定貨物進口先上交海關等機構

        這種情況在南美一些國家比較多,這時承運人不得不無單放貨。

        (六)收貨人的欺詐行為及無力贖單

        例如,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上海浦東公司張華浜公司、外輪公司、經貿公司、珠江公司、奉賢外貿無正本提單放貨一案。

        原告受奉賢外貿委托進口德國產熱軋卷板。據此,原告與德國PREUSSAG HANDLE GMBH 公司簽訂貨物買賣合同,購進上述貨物。貨物裝上“泰天”(TETIEN)輪運抵上海港后卸進張華浜公司倉庫。貨物由珠江公司負責報關并由經貿國際公司出具提貨保函。此時正本提單尚未到達,上海外代開出了提貨單并且交給經貿國際公司。奉賢外貿金屬業(yè)務部在未取得提貨單的情況下,憑介紹信和空白轉帳支票向張華浜公司提取了全部貨物。原告向中國銀行付款贖單后持有正本提單,但由于奉賢外貿未付清貨款而沒有放單。奉賢外貿擬在售貨后向原告付款贖單。此時恰逢國內鋼材貨價跌落,鋼材銷不出去,無力向原告付清貨款,拖欠原告貨款人民幣 15,456,964 元,原告憑正本提單了 6被告。由于原告與被告協商由奉賢外貿金屬業(yè)務部無正本提單提貨,且提貨單并未交給提貨人,法院判決奉賢外貿金屬業(yè)務部向原告支付所欠貨款及利息。

        五、結語

        提單雖然在我國法律規(guī)范中尚未得到詳述,但是世界各國海商法立法理論及專家對此均進行了細致的研討和規(guī)范,我們在處理相關問題時理應吸收借鑒這些理論,取長補短。

        通過本文我們了解到,無單放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船貨雙方的貿易往來,但其背后暗藏的種種“殺機”,尤其是對承運人的,是極其危險的。無單放貨的行為首先不利于國際貿易的規(guī)范發(fā)展,而且對于船貨雙方來說也是極其具有挑戰(zhàn)性的,這種行為的短視性可見一斑。我們也希望,國家立法方面對此作進一步的完善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9篇: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范文

        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一)生產活動全球化。生產活動的全球化主要表現為傳統的國際分工正在演變成為世界性的分工:1國際分工的內容發(fā)生變化。國際分工從傳統的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分工逐步發(fā)展成為以現代工藝、技術為基礎的分工;從產業(yè)各部門間的分工發(fā)展到各個產業(yè)部門內部的分工和以產品專業(yè)化為基礎的分工;從沿著產品界限進行的分工發(fā)展到沿著生產要素界限進行的分工;從生產領域分工向服務部門分工發(fā)展。2國際分工的形成機制在變化。即由市場自發(fā)力量決定的分工,向由企業(yè),主要是由跨國公司經營的分工和由地區(qū)經貿集團成員內組織的分工發(fā)展,出現了協議性分工。3水平型分工成為國際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內容為產品型號的分工,產品零、部件的分工和產品工藝流程的分工。4形成了世界性的生產網絡。5世界性的國際分工使各國成為世界生產的一部分,成為商品價值鏈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有利于世界各國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節(jié)約社會勞動,使生產要素達到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二)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形成。1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拉動作用增強。它表現為國際貿易增長率大大高于世界經濟增長率。如以1990年為100,世界貨物出口值指數從1985年的56,上升到1995年的144,同期世界生產指數從86上升到107;世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同期從85上升到106。1990-1995年間,世界貿易出口量年均增長率為6%;同期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2服務貿易發(fā)展迅速。世界服務貿易額從1985年的3809億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億美元,在國際大貿易(貨物與服務)中的比重同期從163%上升到188%。3國際貨物貿易交換品種多樣化。在世界貿易中,占世界出口1%以上的貨物從1980-1981年的11種增加到1993-1994年的21種。在發(fā)展中國家出口貨物中,80年代中期,制成品所占比重開始超過一半;在出口中占1%以上的貨物種類從1980-1981年的6種增加到1993-1994年的19種。4發(fā)達國家同類貨物相互交換增加,主要的經濟貿易大國一般既是某類商品的主要出口國,也是該類商品的主要進口國。5國際貿易趨同化。它表現為:電子化貿易手段普遍使用,EDI(電子數據交換)已在國際貿易中廣泛使用,其他如電子商務(EC),電子貿易撮合(ETM),電子資金轉賬(ETF)等已在許多國家開始使用;ISO9000系列成為國際貿易商品的共同標準;貿易合同標準化。6世界貿易組織建立,多邊貿易體制正式確立。1995年1月1日誕生的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世界貿易進一步規(guī)范化,世界貿易體制開始形成。作為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組織和法律基礎的世界貿易組織,以其法人地位對所有成員方都有嚴格的法律約束力。因此,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標志著一個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囊括當今世界貿易諸多領域的多邊貿易體制大框架已經構筑起來。(三)各國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1金融國際化進程加快。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大銀行根據《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開始了大規(guī)模合并、收購活動,以提高效益。如法國里昂信貸銀行買下了大通曼哈頓銀行在比利時和荷蘭的附屬機構。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和國民希敏寺銀行也吞并了一些歐洲其他國家的小銀行,以擴大在歐洲的網絡。為了提高本國銀行的競爭能力,很多國家對于大銀行的合并表示了支持的態(tài)度,1993年以來,世界排名在200名之內的大銀行之間至少發(fā)生過25次合并。2地區(qū)性經貿集團的金融業(yè)出現一體化。歐盟統一大市場建立后,銀行、證券公司和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可在歐盟內經營不受國界限制的保險和投資業(yè)務;美國和日本的銀行則可通過收購、兼并等形式加緊滲透歐洲市場,歐洲的金融市場將演變?yōu)檎嬲膰H金融市場。3金融市場迅猛擴大。到1995年,外匯交易額已上升為世界貿易額的60倍,全球外匯日交易額已超過12萬億美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國際信息的網絡化,外匯市場的資金交易正以"光的速度"從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

        (四)投資活動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資規(guī)范框架開始形成。其主要特點如下:

        第一,投資成為經濟發(fā)展和增長新支點。國際直接投資額年均額與年均國際貿易額的比例在縮小,國際直接投資額年均增長率高于國際貿易年均增長率。1990-1996年年均世界出口貿易額為41,14571億美元;同期,世界各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為2,56535億美元,二者之比為160∶1,差距進一步縮小。1991-1996年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18%;而同期世界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率為7%,后者大大低于前者。第二,國際對外直接投資與吸收外國直接投資主體多元化。據統計,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已從1985-1990年年均1,55578億美元增長到1996年的3,46824億美元。同期,發(fā)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從1,45005億美元增長到2,94732億美元,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比重從932%下降到849%;發(fā)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從10554億美元增長到51469億美元,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比重從67%提高到148%。同期,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從1,41930億美元增長到3,49227億美元,其中,發(fā)達國家從1,16744億美元增長到2,08226億美元,在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中的比重從822%下降到596%;發(fā)展中國家從24736億美元增長到1,28741億美元,所占比重從174%上升到369%。第叁,對外直接投資與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并行,一些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與地區(qū)成為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對象。發(fā)達國家中主要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家同時也是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國家。1995年,德國、法國、瑞典、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荷蘭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占當年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56%;同年,除日本以外的上述國家占當年世界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53%。與此同時,一些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成為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對象。1985-1995年,有20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為世界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吸收者。第四,國際借貸資金流動量增長很快,證券股權投資迅速發(fā)展。1993年流動金額為8185億美元,1994年增加為9534億美元,1995年增加為12,584億美元。與外國直接投資一樣,證券股權投資依然偏向于少數新興市場國家,1995年亞洲就占了流向新興市場的外國證券股權投資凈流量的53%。此外,外國證券股權投資的來源存在一定程度的集中性。1992-1994年,流向新興市場的這種投資35%以上來自美國,15%來自日本,11%來自英國。近幾年來,香港特區(qū)和新加坡的投資者也向新興國家進行這種投資。第五,投資自由化成為各國國際直接投資政策的目標,國際直接投資規(guī)范安排提上日程。90年代以來,保護和促進投資的雙邊投資條約數量大幅度增加,截至1997年1月1日,全世界已簽署這種條約1330個,涉及162個國家,在5年里條約數增加了2倍。1991-1996年,各國政府共對外國直接投資管理體制進行了約600次調整,其中95%是放松對外資管制的措施。1995年,在64個國家的112項立法變化中,106項屬于趨于自由化或促進外國直接投資的立法。國際社會為達成國際性的投資協議開始行動。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第一次將投資問題納入多邊貿易的體系,并達成《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出現通過協商建立一個綜合性多邊國際直接投資框架的行動,1996年聯合國貿易與發(fā)展會議第九次會議對未來多邊投資框架進行了探討,并已達成協議。(五)跨國公司作用進一步加強。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蓬勃發(fā)展。第一,跨國公司的數目劇增。據統計,1996年跨國公司已達到44,508家,在全球的附屬企業(yè)已達到276,659家。發(fā)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增加到36,380家,所占比重下降到817%;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的跨國公司增加到7932家,所占比重上升到178%。第二,以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為基地的最大跨國公司日益全球化。按外國資產排列的100家最大的跨國公司在它們的外國附屬企業(yè)中擁有17萬億美元的資產(控制了約1/5的全球外國資產)。第叁,跨國公司開始結成新型的"戰(zhàn)略聯盟"。面對競爭壓力、自由化浪潮和新投資領域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包括發(fā)展中國家的企業(yè)采取各種辦法參與全球化經濟的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結成聯盟。通過兼并與收購在國外建立自己的生產設施,以保護、鞏固和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1988年到1995年間,全球跨國兼并與收購總額增加了一倍,達到2290億美元。1996年,有45起跨國兼并與收購的規(guī)模超過10億美元。與此同時,一些跨國公司以協定(股份和非股份)方式加強聯合。1995年締結了近4600項這樣的協定,而1990年只有1769項。1990年以來,跨國公司之間在核心技術(信息和生物)方面也加強了戰(zhàn)略性研究與開發(fā)伙伴關系。第四,跨國公司國際生產的規(guī)模和重要性日益增加??鐕緝炔抠Q易在其國家貿易中的比重提高,出現了無國界經濟。(六)經貿文化、人才出現世界性。以全球化、高速化、個體化為特征的多媒體網絡正在覆蓋全球;出現了經濟生活和貿易文化的全球性趨同現象;"國際人"開始走俏,全球性的共同發(fā)展目標形成。為了在經濟競爭中取勝,"國際人"正在成為各個國家、各大公司的首選目標,培養(yǎng)"國際人"、尋找"國際人"已成為世界性的人才戰(zhàn)略潮流。日本公司率先提出"國際人"戰(zhàn)略。他們認為,國際人應具備以下10個基本條件:積極肯干,但是不蠻干;人際關系融洽,不以自我為中心;興趣廣泛,知識豐富;外語出色,樂意結交外國人;行動迅速,快食、快眠、快便;迅速適應并愛上異國他鄉(xiāng);意志剛強,富有忍耐性;深謀遠慮,但不優(yōu)柔寡斷;安排、處理好家庭生活關系;身體健康,精神煥發(fā)。此外,綠色主義、環(huán)保哲學,共同反黑、掃黃、打白(毒)和反腐敗,共同致力于發(fā)展與和平,共同把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均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二、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貿易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傳統的衡量國家之間經濟貿易權益的概念與統計構成了嚴重的挑戰(zhàn)。

        (一)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與互動加強。

        1.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經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進一步加強。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發(fā)達國家之間貨物、服務、資金、技術和市場高度融合,而且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上述關系也在加強。2.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國經濟相互傳遞障礙在減少,互動性加強。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下,對外貿易與國際資本流動在各國之間的經濟傳遞中的作用在加強。8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對外貿易與投資逐漸變成雙向傳遞渠道,發(fā)達國家把經濟發(fā)展與衰退通過對外貿易與投資傳遞到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和金融波動也將影響到發(fā)達國家。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機震動了全世界;1997年7月由泰國引發(fā)的金融危機并未使發(fā)達國家幸免。

        (二)經濟全球化迫使人們的概念在創(chuàng)新。1大國際貿易概念出現。在經濟全球化下,一國對外經濟交往合作中,不能只考慮貨物貿易,還要把貨物貿易與直接投資、金融、服務、技術綜合考慮。因為,貨物貿易與投資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已成為各國經濟發(fā)展的兩個支點。2將大國際貿易概念與本國經濟的調整優(yōu)化、改革開放密切地結合起來;"貿易立國"、"貿易為本"的傳統信條已讓位于"經濟接軌"和"市場融合"。3變被動接受經濟全球化為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科技革命作用的結果,是大勢所趨,紛紛主動改革本國經濟體制,發(fā)展開放性經濟,推行貿易、投資和金融自由化,為跨國公司創(chuàng)造投資條件,并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和活動。4變單邊制裁為求得"雙贏"。在經濟全球化下,一國對另一國單方面采取"貿易保護"、"貿易摩擦"、"貿易制裁"等以鄰為壑的措施,已開始由自我保護的工具變成了雙刃劍,在制裁別國的同時也會使自己受到傷害。其上策是通過談判,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促進雙方的經貿發(fā)展,取得"雙贏"。(三)經濟全球化使國家受到沖擊,相互協調成為時代主旋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傳統的國家內容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原本是一國獨有的權利,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共同擁有的權力。各國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地遵循國際條約、協定、規(guī)范和慣例來運作;跨國公司在各國經濟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國家對產業(yè)政策的干預作用在減弱。在國家存在的情況下,出現了讓與,但它是以對等為原則的。當今世界各國都是擁有的獨立國家。共享是讓與的前提,沒有共享也就不會有讓與。經濟全球化迫使各國把二者結合起來,出現了相互協調,使它逐步成為各國處理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基石。隨著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束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和運行,協調管理貿易政策在國際上和各國貿易政策中開始成為主流。

        (四)經濟全球化要求貿易理論與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一體化。20年來,面對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特別是產業(yè)內部貿易的增長,新貿易理論將產品差異、規(guī)模收益遞增和不完全競爭等工業(yè)組織理論引進傳統的比較優(yōu)勢框架,為國際貿易理論分析做出了貢獻。但它仍然假定企業(yè)只在某一個區(qū)位生產商品和服務,將對外直接投資排除在分析之外。同時,對外直接投資(跨國公司)理論成功地解釋了不同類型跨國公司直接或間接地創(chuàng)造的各類貿易流動,但仍是以單個企業(yè)為依據的投資分析,未推廣到國家層次。80年代初以來,經濟全球化要求把貿易與投資理論結合在一起分析貿易與投資利益與效益,出現了新的理論分析,其理論模式主要集中于縱向或橫向一體化。在這些理論分析中,產品增值鏈活動的不同假定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上進行,在不同的國家可以進行完全相同的生產加工。在貿易與投資一體化理論中,企業(yè)行為被分為兩大類型:第一,總部行為。總部行為包括工程、管理和金融服務,以及信譽、商標等甚至可以無償轉讓給遠方生產區(qū)位的服務,這類行為有時被簡化概括為研究與開發(fā)。

        第二,實際生產行為。實際生產行為又可再分為上游生產(中間產品)和下游生產(終極產品)。所有這些行為都被假定為具有規(guī)模收益遞增效應。由于總部服務的運輸成本極低,企業(yè)可以將生產行為從總部分離出去,但為了獲得規(guī)模經濟效益,企業(yè)將某些生產行為集中在某一區(qū)位。在貿易分析中典型采用的兩國均衡框架,國外市場和國內市場之間不存在任何差異。企業(yè)在兩個國家進行活動時,可以將總部行為安排在母國進行,但其實際生產或轉移到東道國進行(縱向一體化),或者既安排在國內,又安排在國外進行(橫向一體化)。因此,現在的企業(yè)不僅通過價格和質量進行競爭,而且還通過生產的組織進行競爭。這些理論模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單個企業(yè)的經營活動決定了國內、國際經營企業(yè)的總格局。這一問題屬于理論分析中的國際化生產部分。一旦國際化生產活動分布格局形成,國際貿易的格局便隨之確定。貿易與投資理論的一體化表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不能以單純的貿易行為來衡量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

        (五)經濟全球化對表明國家之間經貿權益的傳統概念和統計方法提出了挑戰(zhàn)。1傳統的對外貿易差額概念未能反映經濟全球化下國家之間實際的貿易利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之間的經貿利益出現了幾種變化。第一,在產業(yè)內部和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大量增加下,按總貿易和專門貿易劃分的國家之間的進出口掩蓋了國家之間在產品價值上的實得;第二,母國公司對東道國的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母國公司對東道國的商品直接出口,變相地進入了東道國的國內市場,因此,母國公司在東道國國內的投資和商品、服務的銷售收益應計入母國的經貿收益;第叁,在一國以加工貿易為主的情況下,把該國進出口貿易額作為該國的貿易利得,更加失實。因此,在經濟全球化下,在計算各貿易國的貿易收益時,上述幾個現象不能忽略。2以原產地規(guī)則為核心的國際貿易統計滯后于經濟全球化的現實,應予修正。以原產地規(guī)則為核心的國際貿易統計制度來源于美國,并逐漸成為世界貿易各國的貿易規(guī)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原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對之都有相應的條款和協定。在國際貿易局限于產業(yè)間和投資不普遍的情況下,按原產地進行統計基本上可以反映貿易國的貿易利益。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按原產地統計則會出現兩種誤差。第一,未能如實反映跨國公司在全球的大規(guī)模的直接投資活動??鐕緦ν庵苯油顿Y進行全球化經營,它們生產的零部件、產品的進出口,按價值鏈、資本所有,理應屬于母國,但卻計入東道國的貿易統計。第二,原產地規(guī)則以貨物貿易為主,未包括服務貿易等,因此,原產地統計在不能真實反映貨物貿易的同時,也不能全面如實地反映國與國之間的大貿易關系。(六)經濟全球化對發(fā)展中國家來說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經濟全球化給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發(fā)展的機遇。

        第一,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利用外資和資本外投。1996年聯合國貿易與發(fā)展會議的《1997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發(fā)展中國家1996年接受了129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對外投資了510億美元,二者都創(chuàng)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它們在獲得世界投資總額中的比重從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37%。其中,48個最不發(fā)達國家在1996年的資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

        第二,促使發(fā)展中國家的出口商品結構優(yōu)化。由于資本的流入、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活動和本國產業(yè)結構的改造,發(fā)展中國家出口商品結構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從1980年的5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

        第三,迫使發(fā)達國家把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予以考慮和解決。發(fā)達國家日益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下,它們的經濟穩(wěn)定和發(fā)展有賴于發(fā)展中國家。在債務解決、地區(qū)經濟一體化和聯合國的改革等問題上不得不考慮發(fā)展中國家的權益。

        第四,經濟全球化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的整體改革。

        經濟全球化對發(fā)展中國家構成了嚴峻的挑戰(zhàn)。1經濟全球化有利于發(fā)達國家構筑以其為中心的國際經貿基礎。在此情況下,發(fā)展中國家的將會受到更大的削弱。2發(fā)展不平衡在加劇。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精品 | 最新国自产拍在线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日韩一级香蕉片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