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幼兒心理健康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心理健康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幼兒心理健康概念

        第1篇: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關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也就是說,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兒心理發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當前有必要強調重視積極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上,切實抓好。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環境因素對幼兒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們除了在家,其余大多時間都在幼兒園,而在幼兒園孩子們一直與老師一起生活和活動,于是幼兒教師的言行和情緒狀態就十分重要,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幼兒,成為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那么教師如何以積極的情緒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呢?

        一、注意情緒穩定

        一個人在生活中,難免會有煩惱和痛苦,特別是在幼兒園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幼兒教師整日要處理各種繁瑣的事情,不免引起緊張心理,甚至產生厭倦和煩惱的情緒,有時教師情緒會比較容易波動,不穩定、喜怒無常。但教師應隨時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不能感情用事。

        這樣的例子不少見,比如:一教師在課堂上繪聲繪色地講課,孩子們認真地聽,突然她發現一個一向都很調皮的小男孩在拉前面小女孩的辮子。于是停下課來,開始嚴厲訓斥那孩子,情緒馬上激動起來,聲音馬上高上了八度,臉色也馬上黑了一圈。這時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們害怕的神情?有沒有意識到孩子們此時的內心感受?幾分鐘的“狂風暴雨”后你又開始講課,試問這時孩子們還能如先前那樣投入、專注了嗎?回答是肯定的:不能,他們會害怕下一個“暴風雨”的來臨。有的老師可能還自認為教育有方,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殊不知,長期如此,會使孩子們感到無所適從,使他們恐懼教師的臉色,增強焦慮感,對其心理健康發展很不利。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學會看老師的“臉色”。

        二、保持情緒愉快

        班杜拉的社會人格理論中將人格的發展觀念歸納為不但是直接學習的結果,而且是觀察別人的結果。因此,要使孩子們保持積極、健康的情緒,教師首先要學會隨時調整自身的情緒,努力使自己不把不良的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展現在孩子們面前的永遠是微笑和愛意,以自己愉快的情緒帶動、感染他們。

        例如:今天由于家中有點不高興的事,你的情緒很低落,這時你帶著孩子們一起上課、游戲,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孩子們能以高漲、愉快的情緒參與嗎?他們會以為這樣的活動索然無味。孩子們與老師共處的時間很多,在很大程度上,你的許多行為情緒都會影響他們。確實,如果教師缺乏熱情,則會使幼兒感情也跟著淡漠;如果教師缺乏愛心,則會使幼兒討厭集體生活,憎恨他人,性格孤僻,人格不健全……所以,就請用你的愉快讓孩子跟著你一起快樂起來吧。

        三、適度控制情緒

        蒙臺梭利說:“教師和兒童之間的積極關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礎。”該如何建立教師與孩子之間的積極關系呢?控制情緒十分重要。有的教師在情緒愉快時,就會對幼兒的行為無條件地遷就容忍,對他們犯的錯誤視而不見;而情緒不好時,就對幼兒態度冷漠,甚至不理不睬。這樣很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第2篇: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引導;環境

        中圖分類號:B844.1 文獻標識碼:A

        一、創設良好環境,使幼兒保持積極的情緒

        良好的環境少不了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共同組成,形成合力,開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環境包括實物環境、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多層次、多側面的環境。它們是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有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設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整環境時,也要經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設備、材料、玩具、物品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進幼兒與物質環境之間有益的相應作用,為幼兒園的全面發展服務,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歡樂,被尊重,為集體所接納,自尊、自信,獲得成功,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變化。

        幼兒園還應該主動與社區溝通,優化社區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范的環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切實辦好家長學校,向家長們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使他們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社會、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環境。學校環境健康,而家庭環境不好,也是不能說幼兒心理發展有了健康的環境。因此要想幼兒心理健康,除了教師努力外,家長也同樣需要努力。當前許多家長由于種種原因,對“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兒心理健康工作,在許多方面需要家長的長期配合和支持。

        二、發揮游戲功能,使幼兒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我們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我們依據三大原則靈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游戲、體育游戲等,解決了幼兒希望能像周圍成人那樣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與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之間形成矛盾。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群情感的發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意義的。

        三、教學活動中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陽春面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在語言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表述能力,讓幼兒能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群性;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將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來。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實現“跑班制”,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

        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我們利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擦皮鞋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四、堅持正面引導,使幼兒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主體對其自身的意識,滲入了主體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動。自我意識是主觀的,未必與自己的客觀情況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間的差異代表了個人心理適應的一個指標,兩者越接近,個人的適應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識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起著調節作用。幼兒自我意識受各種因素影響,不成熟、不穩定。教師應積極引導,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識。

        首先,教師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經驗及個體差異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目標,選擇適合的活動內容,并認真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物質材料準備和知識準備。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營造平等、寬松、支持的心理環境,多用鼓勵的方法,因人而異地指導幼兒,使幼兒表現得自信、主動,容易獲得成功。

        其次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自我評價的發展。幼兒受認識水平影響,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常依賴于成人的評價,幼兒學習評價主要通過成人正確評價的示范。教師要廣泛搜集幼兒在幼兒園、家庭中有關發展的信息,善于發現幼兒的優點,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客觀、具體、明確地評價幼兒。

        五、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注意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我們在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可以通過開展個別輔導的形式,對問題突出的孩子還要和家長聯系,咨詢專家,進行心理治療。

        第3篇: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5-0258-02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兒心理發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當前有必要強調重視積極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上來,并切實抓好。

        新《綱要》明確提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有利于人們克服對幼兒健康的片面理解,對幼兒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健康是人類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項最重要的社會目標。然而,對于什么是健康,人們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在許多人腦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為身體沒病,體格健壯。這種單純的身體健康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兒身體保健教育,缺少幼兒心理衛生教育方面的內容,這種傾向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克服傳統健康觀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完全將健康剝離到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圍,是當前我們工作中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正確的“健康觀念”,不僅指幼兒身體的健康,而且還包括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健康是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有機統一。“正確的健康觀”強調一種健康的整體,這種健康觀是與國際社會對健康的新認識相一致的。

        二、幼兒園實施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存在知行脫節現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保護幼兒的健康,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何謂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所謂健康就是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完全處于良好狀態,而不是單純地指不患疾病。即健康不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而且涉及社會道德方面的問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個方面共同構成健康的整體定義。在幼兒園內,很多教師已經明白健康的新概念,并且也知道維護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然而理念上的重視并未化作行動上的體現。在幼教實踐中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或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現象并不少見,他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健醫生或專職心理教育者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不重視對幼兒的心理健康保護,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紙上談兵。

        2.缺乏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目前,在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中,并無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數教師尚未接受專門的心理教育培訓,致使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缺乏明確的目標,心理教育的內容比較零散,更不要說構建心理教育體系了。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或成為一種時髦的口號,卻沒能扎實地實行,當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出現時,教師們或熟視無睹,或束手無策,進一步加劇了幼兒不良的心理。

        3.忽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維護。教師的職業是一種崇高的特殊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言:“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然而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職稱評定,業務競爭,應試教育,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生活中的壓力和工作中的競爭,會讓教師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因此,加強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維護,顯得尤其重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教師的言行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成長起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4.家園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不同步性。現在的家庭常常是“四二一”家庭,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家長們呵呼備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嬌寵溺愛,有求必應;另一方面,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極大提高,父母對幼兒的期望值不斷上升,幼兒在物質的極大滿足中卻承受著越來越重的心理負擔。部分家長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模糊不清或知之甚少。家庭生活的環境不良,人際關系的緊張,不正確的教養態度,常會引發幼兒不同的心理問題和社會行為問題,如愛發脾氣、惡作劇、不能和別的兒童友好相處、任性、退縮、易哭泣、過分敏感等;幼兒園中也常見到一些有不良習慣的幼兒,如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聳肩、咬衣服、攻擊性強等;而家長們并不認為幼兒的心理出現問題,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上明顯滯后。

        另外有些家長過分強調尊重孩子的個性,一味地欣賞鼓勵孩子,造成幼兒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對老師糾正幼兒不良習慣的嚴格要求也當成不尊重孩子,同樣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

        三、解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1.知行統一,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育活動。只有思想、理念上的重視,而沒有完善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系統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和教育內容相支撐,是不能很好落實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此,在高度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尊重幼兒,關注幼兒,把心理教育理念上的重視落實到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當中。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制定適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標、主要內容與途徑,同時結合各學科教學,運用教育技能技巧,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幼兒園的各項教育活動中,如開展主題系列活動“我是健康小明星”,從各個領域有意識地滲透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扎扎實實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強培訓力度,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幼兒教師。因此,就要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邀請專業人員系統培訓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內容、方法。掌握幼兒的心理健康內涵:積極的情緒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對現實(包括社會、集體、他人、自己)的良好態度特征;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根據幼兒年齡及心理發展的特點,選擇適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以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情緒、性格、意志品質。教師逐步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定期交流應用心理學知識、管理教育幼兒的經驗和體會,可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減少孩子們心理問題的發生率。

        3.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提高教師心理素質。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俞國良博士打比方說,心理問題就像煮餃子,可能在幼兒園就“下鍋”了,但到高中、大學才浮上來。心理問題一旦產生常常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由此可見幼兒心理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而教師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他們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心理發展。工作中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工作氛圍、以“情”管人,以“情”感人,尊重教師,激發教師們工作積極性,讓每位教師都能夠體驗成功,激發教師主人翁意識和職業幸福感;生活中真誠地關心教師,切實解決教師的切身利益,做好教師的自我調控,增強自我修養,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4.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注重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承擔著對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質的培養。因此家長也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實施者,同樣需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多種形式對家長加強心理健康系統知識的培訓,普及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對家長來說更顯重要。

        總之,加強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的聯系,廣泛利用園內外各種教育資源,形成幼兒園、社會、家庭合一的教育環境是培養幼兒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賀銀才.淺談親子關系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S1).

        [2]張麗清,林黨柒,趙瓊,尹紅.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淺論[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6,(02).

        第4篇: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一、新《規程》更加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

        一直以來,心理健康是幼兒園比較忽視的一個方面。幼兒園教師、家長最為看重的是幼兒的身體健康,衛生保健領域關注的是幼兒的身高、體重、視力、口腔衛生等方面。大部分幼兒園都建立了幼兒健康檢查制度和幼兒健康卡或檔案,但很少有幼兒園建立心理咨詢室。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知識比較貧乏,一些具有比較嚴重心理問題(如自閉癥、多動癥、感覺統合失調等)的幼兒都被教師界定為“不聽話的孩子”。新《規程》強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在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中,增加了“促進心理健康”的要求,在第四章“幼兒園的衛生保健”中,還提出了:“幼兒園應當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注重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保持幼兒積極的情緒狀態,讓幼兒感受到尊重和接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幼兒身心健康并不是狹義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幼兒園在評價幼兒的身心健康時不應只看幼兒的出勤率,考察孩子們是否身體不舒服、生病,也應關注孩子們的精神面貌,努力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友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

        二、新《規程》凸顯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注重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第5篇: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Abstract: Teacher is the center of the education plan. Good teachers create good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the "child abuse" incidents of preschool teacher alert the society should concern about preschool teacher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recent years and make prospects, hoping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this group.

        關鍵詞: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s;mental health;educational psychology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6-0255-02

        0 引言

        教師,自古以來,都被賦予了很高的社會期望。教師被認為是道德的楷模行為的典范、對學生充滿了愛心與耐心,但當前不斷發生的幼兒教師“虐童”事件,如給孩子背上刺字,到浙江溫嶺的“揪耳朵”為“好玩”,再到廣西撕裂孩子的耳朵等,卻讓我們觸目驚心。幼兒時期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孩子們此時多數時間都是和教師在一起的。因此,關注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可以說是刻不容緩。本文總結近年來關于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并做出研究展望,希望引起研究者更多的研究。

        1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環境的一種平衡關系,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維持,即不僅能獲得和確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還能自我實現,具有為他人的健康貢獻、服務的能力。目前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研究主要是采用scl-90進行調查。如山西地區研究[1]發現有陽性癥狀反應(或稱為輕度癥狀,即有一項及以上項目≥2分的,下同)的比例是24.2%,有明顯癥狀反應(或稱中度癥狀,即有一項及以上項目≥3分的,下同)的11.2%;廣西地區的[2]發現有明顯心理問題的比例為22.17%;山東地區研究[3]發現總分≥160的比例為11.9%;廣東地區的[4]發現陽性項目為61.9%,有明顯心理問題的比例為14.4%;四川某地區研究[5]發現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占總人數的37.4%;此外陳小異[6]研究35歲以下的青年幼師發現陽性項目比例為47.18%,有明顯心理問題比例8.7%,比中小學教師比例低;而且民辦教師的心理健康嚴重程度顯著低于比公辦教師。還有研究[7]表明民辦幼兒教師顯著低于一般人群;沈陽地區研究[8]發現可能有明顯心理問題的人數占23.6%,等等。盡管各地結果不盡相同但總體看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表現明顯的是強迫、焦慮、人際敏感、抑郁、敵對性等。橫斷比較研究[9]發現幼兒教師在scl-90工具上各因子均值有所變化但總體均值呈上升趨勢,也就是說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在逐年增多,其中尤以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和敵對的增多最為明顯。但也有元分析[10]發現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普遍好于普通人群,且2006年之后的好于2006年之前的。

        與此相關的還有以下兩類研究。

        第一類是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研究。該類研究有使用郭文斌[11]編制的幼兒教師職業倦怠量表也有使用教師職業倦怠量表直接施測的[6][12],但研究結果一致得出幼兒教師普遍存在職業倦怠。第二類是幼兒教師的幸福感研究。心理幸福感研究方面,宮山的研究[13]發現心理幸福感不是很高。在職業幸福感研究[14]發現民辦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不高。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方面:濟南歷下區[15]和鄭州地區[16]幼兒教師主觀幸福觀處于中等水平。

        2 造成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嚴重的原因研究

        從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原因的研究[17][18]中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角色沖突。幼兒教師多為女性,女性在承擔工作角色的同時社會還要求扮演好家庭角色。但畢竟一個人時間精力有限二者難以兼顧,時常造成左右為難,心理負荷加大進而影響身心健康。②經濟收入低,工作任務重。幼兒教師工資低但工作時間卻很長,經常在家還要做幼兒園的工作。找不到自我價值感的同時還會引發家庭矛盾、角色沖突等。③社會地位低、關系復雜。幼兒教師尤其小班教師似乎是保姆一職且個人發展前途有限,因此個人價值得不到認可和發展。而且現在孩子多嬌慣但家長對教師期望較高,幼兒教師得“管”但“管”的度及如何“管”很是復雜,因此師生相處很有壓力。這也是當前基礎教育中整體的一個困惑。④社會支持。收入低工作時間長,顧不了家也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因此幼兒教師的社會支持較低。這會給他們的自我概念帶來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心理健康。⑤個性特點。一般而言,個體的A型人格(急性子)、內向、消極的應對方式及外控型等特點更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

        3 應對策略的研究

        該方面研究多是理論性的經驗式分析。總結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條。

        ①增加必要的社會支持,改善社會環境。如社會的尊重(尊師重教)、家長的認可、增大社會扶持力度提高待遇等;②幼兒園改善幼兒教師評價體系,從其他方面增加教師的職業價值感或自我成就感。評價體系不夠人本化,不能得到尊重與體諒等,也會造成自我價值感降低,進而影響心理健康。③加強自我調適。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某些客觀因素(如“保姆”似的角色、現在孩子的特點和家長的期望等)是很難改變的,因此懂得一些自我調適的策略對于降低職業因素對自我身心健康的影響會有很大的幫助。

        4 不足與展望

        2004年[19]已總結出的問題到目前仍處在解決當中:

        ①研究方法簡單,測量工具單一;②缺乏各因素的內在作用機制的探討;③取樣范圍小,缺乏跨地區比較研究;④部分研究結論不統一;⑤干預性策略多是宏觀性調整策略,缺乏心理干預策略等。

        今后應當:

        ①豐富研究方法。縱橫向研究設計及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相結合;②對各影響因素的內在作用機制進行探討,以便為制定提高幼兒心理健康的策略提供指導;③進行縱向研究和跨地區的比較研究;④擴大研究視角,加強心理干預性方法研究。

        參考文獻:

        [1]王福蘭,邢少穎.維護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礎教育究,2002,1(2):82-83.

        [2]于欣欣,李萍.廣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2):136-138.

        [3]李艷,尹華,卜雪.幼兒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山東精神醫學,2005,18(3):182-183.

        [4]史滋福,陳小異,張慶林.關注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刻不容緩——廣東省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學前教育研究,2006(10):48-50.

        [5]劉亭,陳樸,曾賓.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13):22-24.

        [6]陳小異.青年民辦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2):130-134.

        [7]左瑞勇.民辦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與其生存狀態、職業倦怠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8]金芳,王永秋.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以沈陽市為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6):163-166.

        [9]汪海斌,陳海燕,桑青松.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13(5):42-48.

        [10]王娟,賈林祥.近十年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元分析[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3(4):12-17.

        [11]郭文斌.幼兒教師職業倦怠量表的初步編制[J].西北十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5(3):115-118.

        [12]張晶晶.關于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研究的述評[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10):19-22.

        [13]宮山.河北省農村幼兒教師的心理幸福感及相關因素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15):13-16.

        [14]鄧麗儀.廣州市民辦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研究[D].中山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10.

        [15]張欣玲.幼兒教師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以濟南市歷下區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10.

        [16]徐莎莎.幼兒教師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17]盧秀蘭.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及自我調節[J].中小心理健康教育,2013(13):51-52.

        第6篇: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關鍵詞:環境;兒童心理;影響

        我國曾經有過一個城市做過調查,發現孩子患有各種心理障礙的卻占受檢人數的69.9%,這一結果表明我們多年來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漠視。兒童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對自己、他人行動的認知,對心理狀態彼此間相互聯系的認知均與其心理理論發展水平有關。所以,在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要注意到對于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的培養。兒童出生以后遇到一個具體的生活環境就是家庭,之后隨著年齡的成長將面臨幼兒園教育。本文試就兒童心理教育問題從家庭以及幼兒園教育兩個方面的提出建議,希望對兒童心理的成長有所幫助。

        1 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啟蒙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河北張家口的某幼兒園做了一個以40名3-4歲的幼兒以及家長為調查對象的調查中,顯示以下問題:

        1.1 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幼兒家庭教育的環境

        基本上是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較少,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較多。

        1.2 家庭成員中的父母對幼兒的教育方式不同

        即采用表揚鼓勵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經常運用威脅打罵的教育方式,往往會使兒童發展產生多方面的問題。

        1.3 兒童心理健康發展需要和家長適度的精神交流

        幼兒教育過程中有的家長的教育方式還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認為“不打不成材”。所以一旦孩子的成績不好或者犯錯誤,就動輒棍棒相向。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點。長期處于家長高壓政策下的孩子們容易出現各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另外的一種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是家長們對于孩子的發展采取“放任”的態度。他們認為孩子們的成熟是水到渠成的,認為很多道理孩子們長大了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于是他們對孩子們漠不關心。在這樣形態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因為得不到適度的關心而產生孤獨感,逐漸形成富于攻擊、冷酷、自我、甚至是放蕩等不良的心理問題。

        2 積極的教育方式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不同文化程度家長都應該注重自己正確的教育觀念的形成,直接決定了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和行為。所以家長們應加強自身的修養、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兒童教育和心理素質,多一些育兒知識。以上本文提到了諸多家長錯誤的教育觀念,包括“嚴厲教管”、“自然成熟”等,都是值得改進的。以下我提出幾點建議:

        2.1 家庭教育中的家庭氣氛

        這對于兒童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響。美國一位心理學家通過對4000名獨生子女的調查發現:家庭氣氛活躍、常有笑聲陪伴的家庭,孩子們的智商都比不和睦的家庭高。所以對于父母來說,形成和睦的夫妻關系對于孩子們的心理教育有潛在的巨大作用,父母對抗、父母分居、父母離異、父母再婚等這些因素會導致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容易出現不安全感、內疚感、自卑、猜忌的心理。

        2.2 家庭教育中的積極教育方法

        通過上文的比較看出,采取表揚鼓勵的教育方法和采取威脅打罵的教育的方式對于孩子們的心理建設的影響完全是南轅北轍的,且會極大地影響幼兒的個性品質。所以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們增加自信心,往積極樂觀的方向發展。

        2.3 家庭教育中的親子間溝通方式

        親子溝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間交換信息、資料、觀點、意見、情感和態度,以達到共同的了解、信任與互相合作的過程。親子溝通的質量、狀況、方式等將會影響兒童的自我概念的確立、道德判斷的形成、學業成績、和心理行為問題。父母應該在平時的時間有意識的分配專門與孩子玩耍、交談的時間。從中了解和解決孩子們的心理變化、需求、困惑。

        2.4 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不要在陌生人面前批判孩子。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曾說過:“自尊心是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及其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上的露珠”,這的確是一個真理。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們保護自尊心并找到正確的情緒宣泄的方式,從而逐步控制孩子的發脾氣程度。上述提到了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對策。毋庸置疑,家庭因素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3 幼兒園階段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兒童成長期是生理和心理的塑造階段,在認知、情感、自制力都不成熟,還需要學校和老師的指導。因此,除了家庭教育外學校和幼兒園老師的角色要從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向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轉變。影響兒童健康心理發展的因素很多,幼兒園學校教育對兒童心理的影響主要有:教材內容的影響、教師的影響、幼兒園環境的影響。下面我就幼兒園教育對兒童的心理影響做些具體的探討。

        3.1 教材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文化的選擇結果

        對于兒童的價值觀形成,行為準則進行文化灌輸。但是另外一方面來說,教材也為兒童提供了效仿的模式。所以教材對于兒童的成長是很重要的。要注重對于教材的更新,以及教材的內容要與每個學生的個體發展結合。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3.2 教師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幼兒教學中若采取好的教育模式,能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心理環境,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引導、疏通、激勵和啟迪等作用。老師要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教學活動并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結合,只有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幼兒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的幼兒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從自己的興趣出發,讓他們感到了自己的進步與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

        3.3 幼兒園環境的影響不可忽略

        第7篇: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摘要:健康是人類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項最重要的社會目標。然而,對于什么是健康,人們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在許多人腦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為身體沒病,體格健壯。這種單純的身體健康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兒身體保健教育,缺少幼兒心理衛生教育方面的內容,這種傾向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克服傳統健康觀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完全將健康剝離到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圍,是當前我們工作中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述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就不得不說說我認為的心理健康的意義了。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系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 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對于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并不斷前進。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采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已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④ 主動適應環境,順應社會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境的關系,不是環境順應自己,而是使自己適應環境。在任何復雜的環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揚長避短、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在順利環境中,都能很好地發展自己。

        判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難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所以一般學者認為,應以整個行為的適應情況為基準,而不要過分看重個別癥狀的有無。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就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狀況,并采取相應的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著平等人格的人來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將大人的架子放下來,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種來自老師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溫情關照下健康的成長。

        三:如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系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所說:人類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交往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而來的。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于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梁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 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顯存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 理保健的現象。這種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在于對幼兒身心關系的認識模糊,在于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 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迄今為止,全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衛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二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開設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 的極少;三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范,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盡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之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 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系系統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內容沒有納入到教育之中或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這導致我們在對幼兒實施心理 健康教育時,大多只能借鑒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小學、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而且整合不夠。

        三、理論與實踐的脫離

        近年來,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日益增多,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而高校中不少 教師也開始重視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多。但是,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脫離。一方面,高校中從事幼兒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較少深 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指導,更少去建立幾個點長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幼兒園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種對表面現象的認識,不能由現象認識其實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工作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種 經驗的總結,而難以使之得到更深的發展,主題難以深化,妨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

        四、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 已久的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扎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 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系,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五、具體操作中的非科學性

        1.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的問題。例如: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本屬于品行障礙,對于這一類行為的矯正 與教育應當堅持正面教育,樹立榜樣作用,或采用暫時隔離、減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兒教師在對待這一類孩子時,采用宣泄的方法來加以矯正,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讓其發泄憤怒的情緒。而研究表明,幼兒在宣泄 后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可產生更強的攻擊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些教師甚至在對待這類孩子時采取體罰的方法,這更加強化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為,體罰本身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園教育不同步的問題。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實施中如未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則可以使幼兒園的努力付之東流。某幼兒園幾年來一直堅持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分享與合作、提高其社會適應力。但在具體操作中, 他們忽略了與家庭的聯系與合作,而有些家庭對其子女一向采用溺愛、放任的教育方式,結果導致幼兒園中所教與家庭所教的沖突,教育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不能區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在部分幼兒身上,說謊這一現象是較為常見的。造成幼兒說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較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符時造成的說謊;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兒做錯了事,怕受到處罰,或由于老師、家長對幼兒的過分嚴厲所致。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說謊問題應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如因認知水平低所致,則為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如因過于嚴厲的要求所致 ,則為教育方面的問題,但這些都與成人時期的說謊有本質的區別,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兒園中,防止一旦出現諸如偷竊、說謊等行為時,斥責幼兒品德不好,將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混為一談的現象并不少見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問題。由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一些幼兒園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常是借鑒中小學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這導致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對 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如對一些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矯正時,有些幼兒園的老師簡單地照搬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而未考慮這種方法采用后,對幼兒會有什么樣的消極影響,結果導致行為問題未矯正,又出現了新的適應問題。

        其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在這里,我們僅僅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方面有賴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諸方面的共同努力。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著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兒。

        第8篇: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問題一、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有待進一步明確。

        幼兒健康教育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以豐富健康知識、改善健康態度、培養健康行為為目標的系統的教育活動。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對幼兒的身心保健起到規范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身心健康(包括身體健康,不經常害病,不經常感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又包括心理健康,積極樂觀,團結友愛,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2、生活自理(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3、自我保護(要教育幼兒了解、掌握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會保護自己)。4、體育鍛煉(要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掌握戶外活動與游戲的玩法和注意事項,經常鍛煉大小肌肉,促進動作協調、靈活)。目前,一些教師對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內容還不明確,對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認識不清晰,健康的觀念還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個人化的健康觀念上,屬于“生物醫學模式”的健康觀,對于現代社會的健康觀的多元性和整體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在實踐中存在“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重教師保護輕學生自我保護、重身體健康輕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問題。為此,只有進一步知曉和明確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并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才能在日常活動中指導幼兒健康教育的行為,不會偏離正確的發展軌道。

        問題二、幼兒教師健康教育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幼兒健康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由于一些教師在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水平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健康教育的技巧和能力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健康教育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或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一些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健醫生或專職心理教育者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不重視對幼兒的心理健康保護,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紙上談兵。2、一些教師在幼兒生理衛生和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還欠缺,因而難以在實施過程中做到信息傳播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比如,要幫助幼兒增加對人的身體的認識,教師必須掌握相應的知識,充分了解人體各器官、各部位的名稱、構造、功能及如何保護,并且能深入淺出地表達,教師還必須能夠及時糾正幼兒錯誤的、模棱兩可的回答。3、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橋梁和依托。目前,幼兒園多數教師尚未接受專門的心理教育培訓,致使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缺乏明確的目標、心理教育的內容比較零散。由于教師在職稱評定、業務競爭、應試教育、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生活中的壓力和工作中的競爭,讓教師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4、在進行健康教育活動時,一些教師的思路不清晰、表達不準確。教師頭腦中對“為什么要選這個課題?”、“重點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等要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并預先設計好教學語言。教師的思路是否清晰、表達是否準確直接關系到幼兒健康教育活動的成敗。為此,加強教師健康系統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幼兒健康教育水平顯得非常緊迫和必要。

        問題三、幼兒教師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待進一步完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教師應“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在實踐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幼兒園沒有很好地構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環境。心理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有時比物質環境的影響更為深刻,要根據幼兒的情緒和行為表現,不斷反思、調整和改進心理環境。一些幼兒園和教師都很少關注“班級氛圍是否和諧、師幼關系是否平等、互幫互助的家園關系是否創設”,使得幼兒難以情緒安定、心情愉快的學習和生活。2、健康教育方法單調。在教學實踐中,幼兒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較單調,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教育效果不理想。3、電教媒體很少運用到健康教育活動中。在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由于幼兒知識經驗、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在生活中掌握的健康知識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錯誤的,由于一些教師在具體教學健康知識的教育中,只是用空乏的語言教學教育,缺乏直觀性和趣味性,因此,教育效果不高。如果教師能夠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并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通過投影、電腦、動畫等電教手段,就會使健康知識淺顯易懂。

        問題四、幼兒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待進一步改進。

        第9篇:幼兒心理健康概念范文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師管理;心理健康

        在人們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的同時,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引起了廣泛的注意。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職業特點、學校原因和社會原因等。因此,作為幼兒學校的管理者,必須重視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了解她們的心理特點,創設條件不斷改善她們的內心狀態,找到維護她們的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對幼兒學校管理的過程中,教師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幼兒教師的素質是保證幼兒教育質量的前提,他們作為幼兒學校教育計劃的具體執行者,擔負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重任,對實現幼兒教育目標起著關鍵作用。川能不能培養出健康成長的孩子,除了教師本身的專業素質外,關鍵在于教師的心理素質結構是否健康。如果擔當此重任的教師心理不健康,又怎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因此,在對教師的管理中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對于成功的幼兒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幼兒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幼兒教師工作的職業特性

        (1)對教師素質的高要求。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教育如同培植苗木,它關系到兒童終身的事業與幸福,關系到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要搞好幼兒教育首先要有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尤其在當今,在提倡學生素質教育的同時,對幼兒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高要求: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扎實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復合型的能力、良好的個性特征等。〔’!面對現代社會對教育目標、策略等提出的愈來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素質不高,就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感覺到自身發展的壓力。

        (2)工作量大、工作煩瑣。幼兒教師面對保育和教育雙重任務,需要處理的事情從照顧好幼兒生活起居,到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再到培養他們的個性,工作量大,瑣碎繁雜。根據國家現行的規定,幼兒教師工作時間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但是由于幼兒學校為了滿足孩子多方面能力發展的需要,使幼兒教師的實際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了國家的規定,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使教師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

        2.學校的原因。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幼兒教師必須能夠進行自我發展。除了基本的能力素質外,還應具備現代教育觀念、現代教育手段等。廣大教師必須克服時間、經濟以及精力等方面的困難,盡最大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近年來,新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地引入到了幼兒學校,這必定要求教師能適應新的形式,能夠跟上課改的步伐。但是,由于條件限制,只有少數教師有進修的機會,大多數教師的職業發展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存在很大的心理毫Α

        3.社會的原因

        (1)家長的期望過高。現代幼兒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大多是家里的“獨苗”、家長的寶貝,因此家長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a]家長們不再把幼兒學校當作是孩子的臨時寄養所,而是賦予學校重任,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在幼兒學校得到良好的教育。從而也對幼兒學校在教育環境、教師素質、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方法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高期望、高要求對教師來說就是一種較大的心理壓力。

        (2)社會的支持度不夠。雖然社會上對教師有很高的贊譽,但有一些人對幼兒學校和幼兒教師卻懷有錯誤的看法,他們覺得幼兒學校不同與其他階段的學校,教師的地位不能很好的被肯定和尊重。社會和家長們的對教師的不肯定和尊重的行為,極大地傷害了教師,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幼兒教師心理壓力的來源。

        三、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應采取的對策

        教師的心理健康關系到學校所培養的兒童的質量,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既需要社會、學校的努力,也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只有不斷改善學校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才能有效提高幼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針對教師產生心理壓力的種種原因,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采取以下的對策。

        1.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包括身體、業務、心理等方面。管理者對教師進行管理以保證教師的高素質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嚴格規定教師的招聘條件,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保證教師在工作中能夠更好的解決工作中的教育教學問題。二是為教師創造各種學習進修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以應付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和新時期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學校管理者應定期請來幼兒教育專家,以專題的形式給幼兒學校的教師傳達新的教育理念,保證幼兒教師能根據這些新的教育理念來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

        2.創建良好的社會環境。針對社會上對幼兒教師存在偏見、不尊重的現象,學校的管理者應做好宣傳和溝通的工作。一方面,向上級行政部門反映,通過法制與宣傳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幼教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管理者應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改善幼兒教師的住房、醫療等物質待遇,滿足幼兒教師的合理需求,使其付出與回報基本持衡。

        3.開展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咨詢。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把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納人到學校管理的內容中來,對教師開展心理溝通和心理輔導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并通過舉行心理講座或座談會等增加教師對心理知識的了解,使他們具有自我調節心理問題的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制定和實施教師心理輔導計劃,如建立教師心理檔案,定期開設心理咨詢等;還要盡量創造條件為教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為教師緩解壓力。

        4.提供寬松和諧的校園氛圍。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必須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提高他們對教師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努力營造寬松的教師工作環境:一是校領導應在科學民主管理上下功夫,在評價層面上進行改革,建立一種科學、合理、規范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走“人本化”、“人性化”管理的路子,賦予教師教學自,讓他們與領導擁有同樣的話語權。二是建立和諧的群體協作關系,妥善解決教師間的矛盾沖突,盡量多活動,使教師有互相交流、溝通的機會。三是作為教育教學的管理者也要善于發現問題,通過個別談心等方式,使教師的情緒得到合理的調節,在工作中沒有太多的不滿情緒和積怨,教師的工作壓力自然會減小,心理問題也會慢慢減少。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男人aⅴ第一成肉网 | 欧美一级在线小说视频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韩三级 | 婷婷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a免费v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