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第1篇: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大數據時代到來,經濟市場化、市場一體化、競爭國際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將圍繞信息技術、自動化和信息化展開的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產業革命推向了。在此背景下顧客消費價值觀劇烈變化導致整個市場需求不確定性不斷增加,迫使企業生產模式創新,導入更多、更適用的高技術與管理方法,使產品設計和試制效率提高了,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了,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促進企業模式由“縱向一體化”向“橫向一體化”轉變,形成了供應鏈。供應鏈的出現使企業間從競爭關系發展到戰略合作關系,從而實現關聯企業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同獲利的高度協調,企業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和服務,實現信息交流、優勢互補,最終達到“雙贏”或者“多贏”。

        一、業務外包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的機理

        供應鏈體系的形成與市場分工細化,企業只需做最擅長的核心競爭力業務板塊,其余的外包給外部專業公司。首先是因為企業的資源、能力總是有限的,通過資源外向配置,企業可以變得更加柔性,更能適應變化的外部環境。通過分工能夠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整合內部知識和技能形成不易被對手效仿,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潤的獨特能力。而通過將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可以達到分擔風險、降低成本、減少資本占用、提高業務能力、改善質量、提高利潤率和生產率的目的,并對外界活動能夠快速反應。因此,競爭使企業重視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促進了業務外包的產生與發展,而業務外包戰略又成為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如戴爾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采取“直線”的模式,通過與用戶保持親密關系、與供應商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構筑自己的競爭優勢。其核心業務是快速地對采購、生產、配送等環節進行反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產品直接送到顧客手上,而對非核心業務零部件生產和服務進行外包,降低了運營成本,既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又促進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二、我國企業業務外包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投入不足

        業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是按照開放性和資源共享性原則,為產業聚集區內業務外包企業提供集成優化資源、共享共用基礎設施、設備和信息資源,達到減少重復投入、提高資源效率、加強信息共享的目的。目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仍然存在著投入不足、定位模糊、資源共享困難、信息“黑洞”等突出問題。

        (二)業務外包企業競爭力不強

        由于業務外包以中小企業為主,存在市場開拓能力差、接包缺乏競爭力、效益低、缺乏大企業支撐和龍頭企業的引領等問題。2014年印度業務外包產業總收入約為1460億美元,中國只有966.9億美元;同期印度外包業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5%左右,在中國只占0.94%左右。2014年合同額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印度有19家,中國超過5億美元的只有8家。

        (三)成本過快增長加重了企業負擔

        由于行業競爭加劇、技術替代、貿易保護、人民幣升值等原因導致外包收入下降趨勢明顯。同時,外包企業人工成本、經營管理成本、財務稅收成本、租賃費用等大幅上升,使總體成本高于印度25%~30%,企業利潤下滑至5%左右。如2015年大連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工資上漲15%,導致不少企業經營困難。

        (四)中高端人才缺乏不利于業務外包健康發展

        目前中國的業務外包人才呈現出中高端人才短缺、結構不合理、能力不足、流失嚴重、供給不通暢等問題,已成為制約業務外包發展的主要矛盾。據調查,業務外包企業的中高級技術管理人員占比為12%~13%左右,而印度從業者中約25%~28%左右為高端技術管理人才。人才匱乏導致中國外包行業還處于低端水平。

        三、推動我國業務外包健康快速發展的對策

        (一)企業家應轉變經營觀念,構建業務外包有效運作的思想保障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業務外包模式提供了一種新的提高自身競爭優勢的途徑,迫切需要企業的經營理念與企業所處的時代協同發展。逐步樹立以顧客滿意度為目標的服務化管理理念、信息共享的集成理念、不斷創新的開放觀念和風險防范理念。

        (二)培養業務外包中高級人才,儲備業務外包有效運作的人才保障

        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服務業與制造業聯系更加密切,制造業服務化與服務業產品化高度融合為我國發展業務外包、提升產業鏈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提供機遇。但是中高級人才缺乏已經成為發展瓶頸,必須以打造可持續業務外包人才供應鏈為核心目標,培養大量懂技術、精外語、善管理的復合型外包人才。所以,要加快培育業務外包培訓機構,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引進和培養一批中高端、復合型和國際型人才,滿足業務外包需求。

        (三)發揮政府推動作用,為業務外包提供體制機制保證

        政府可以通過購買的方式,將IT領域、BPO領域、后勤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呼叫中心等公共服務業務外包給專業公司,可以加快政府公共服務外包業務開展。并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稅收、提供便利等政策手段,扶持企業實施外包合作,加強對業務外包企業的品牌宣傳和推介,打造業務外包品牌。還應支持鼓勵業務外包企業技術創新,加快培育一批技術先進、成長性強的龍頭企業,形成品牌效應。

        第2篇: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關鍵詞:外資并購;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4-0001-02

        1 外資和我國企業實施并購的目標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為確??沙掷m生存和發展而比其他競爭對手具有更強的長期性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是在競爭性市場中決定企業效益的核心。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決定因素包括:資金因素、技術因素、管理經驗和制度因素、人力資源因素、品牌因素、企業文化因素、產品因素、生產設備因素等。

        1.1 跨國公司實施并購的目標

        跨國公司在具備了核心競爭力之后,為了追逐更大的利潤和最大化利用其核心競爭力,通常把并購目標鎖定在發展中國家經營范圍相近、規模較大、經營管理能力相對較強的企業,并且取得絕對的控制權,以便于其快速、低風險地延伸其核心競爭力。因此,外資并購我國企業是跨國公司核心競爭力在我國的擴張:

        1.2 我國企業引資并購的目標

        與跨國公司相比,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是非常落后的。為了有效參與國際和國內競爭,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我國企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但與自我提升核心競爭力相比,我國企業通過引入外資,可以更加快速、低成本的獲得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資金、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制度等要素,減少了大量投資的不確定因素,起到減少成本、降低風險的作用。因此,我國企業通過嫁接外資可以更加快速的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總之,外資并購我國企業和我國企業引入外資,都是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追逐更大的利潤。

        2 外資并購對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

        2.1 積極影響

        2.1.1 拓寬了融資渠道

        外資并購使國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拓寬了融資的渠道,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所產生的資本需求。跨國公司的資本雄厚,在收購我國企業過程中,會以較高的價格進行收購,從而更加容易的實現并購行為的成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補充我國企業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的資金不足,為其創造了有利的融資條件。

        2.1.2 形成了規模經濟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規模比較小,而且分散,行業的集中程度相對偏低。在這種情況下引入外資并購國內企業,對我國企業本身而言,引入了資金、技術、先進的生產設備,有助于企業的迅速壯大發展,在行業內的競爭實力和地位得到提高,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

        2.1.3 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跨國公司通常具有先進的技術、先進的設備、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和較強的研發能力。通過外資的并購,使我國企業引進了先進的技術、生產設備、國際通行的規則慣例和管理方法,有助于整個行業企業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創新動力的形成。同時并購引入了來自全球的競爭,有利于推動我國企業的深化改革,以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1.4 提高了人力資源素質

        以并購方式引進外資,跨國公司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會為我國企業員工提供更加專業的培訓,有助于我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學習跨國公司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的素質,為我國企業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定的人才儲備。

        2.1.5 提高了參與國際合作的能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企業需要積極參與國際間的合作,提高與國際大公司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為企業的創造更大的利潤和更大的發展機會。那么,我國企業引入外資,會得到經驗和教訓,為我國企業未來參與國際間合作提供更加豐富的經驗,使其在未來競爭中更加具有競爭力。

        2.2 消極影響

        2.2.1 失去自主經營的獨立性

        在外資并購中,不管外資是采取資產收購還是股票收購,也不管是控股還是參股,最終結果是原有國內企業都會失去自主經營的獨立性。雖然一方面,外資的人股可以形成對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經營行為的有效監督,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導致企業因為多頭管理而出現效率低下的問題。

        2.2.2 自主技術研發能力下降

        在外資并購后,跨國公司取得了企業的經營決策權,他們把握著企業的技術,科研、銷售等。同時,我國企業會對跨國公司的技術和設備產生依賴感。這種情況下,外方就容易削弱企業自身的研究與開發能力。據對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技術擴散問題進行的調研得出,超過93%的外資企業在中國有技術擴散行為,即國產化行為,但大部分企業處于淺度國產化階段,占77.5%,有深度國產化行為即關鍵中間投入品國產化的企業只16.25%,而實現了技術創新的只占6.25%。

        2.2.3 出現新的資金腎缺

        在外資并購國內企業后,由于每年的利潤中有一部分歸外方所有,而外方的收入可能不會投入該企業中,從而使企業發展中可能出現新的資金不足。在中策案例中,中策公司采取認繳資本的形式參股國內企業,再將其獲得的股權在國外注冊新公司并上市圈錢,但是圈的錢卻沒有投入其并購的企業中。

        2.2.4 原有的品牌、技術流失

        大型的跨國公司出于全球化經營的考慮,在并購了國內企業后,很可能會將企業原有的品牌置之不用。或者當跨國公司并購的目的僅僅是將現有的企業發展成為一個生產或組裝的基地時,企業原有的研究開發就可能處于停滯狀態。在外資并購中,外商利用國內企業市場意識和品牌意識不強的弱點,低價收購國內企業的股權、品牌或專有技術。吞食我國的民族品牌,甚至最終以自己的品牌取代國產品牌的地位。

        2.2.5 行業競爭進一步升級、可能形成行業壟斷

        外資企業集團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大規模進入我國,通過在重點行業和產業進行并購,將其自身的優勢結合本土企業的優勢能形成新的競爭力量,從而壓迫國內其他企業生存的空間。外資企業憑借其在品牌、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來逐步實現擊敗我國的內資企業。這種情勢繼續發展下去,必然導致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迅速提高,從而在我國關鍵性行業中形成壟斷,這樣就會不利于我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更不利于我國的經濟安全。

        3 利用外資并購提升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3.1 繼續鼓勵外資并購并努力提高外資的利用效率

        我國企業引入外資并購,會給我國企業帶來大量的資

        金、先進的技術設備、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會對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們應繼續允許鼓勵外國投資者并購國內企業,繼續擴展利用外資的渠道。同時,我國被并購企業應充分利用外資并購所帶來的資金、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等,努力提高外資的利用效率,來提升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2 提高我國企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

        我國企業引入外資并購,可以學習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但是如果只注重引進、模仿方式來技術創新,永遠不能擁有一流的技術,也不可能創新出具有獨占性的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因此,在知識產權保護日趨完善的條件下,我國企業要提高競爭力,必須開展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為了擁有核心技術,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研發機構,從事研究開發。在企業研發和自主創新上,國家也應給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勵。

        3.3 提高我國企業的品牌意識

        我國不少企業品牌意識淡薄,急功近利,為了引資不惜無償出讓品牌,不注意保護和提升自己的品牌。新的競爭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品牌意識,并善于運用知識產權、專利權與商標權保護我國企業品牌,這樣在國際競爭和國際并購中才能處于有利地位,并確保對我國民族企業的控股權,從而能保護我國民族品牌的市場份額和核心競爭力。

        3.4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完善制度建設

        跨國公司的并購行為會影響到國家產業與經濟的安全,這必然要求我國政府建立和完善以《反壟斷法》和《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為核心的外資并購法律法規體系,對跨國并購行為進行宏觀調控,在有資源和市場優勢的領域有條件地合作,防止跨國公司借并購形成對國內行業和地區的壟斷,政府還要逐步完善我國外資并購審批制度。使其向規范化、科學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3.5 培育中國式的跨國公司

        在引入外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要學習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操作策略和其日后的經營管理、先進技術等,主動與跨國公司合作、積極與跨國公司競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治理結構,逐步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最終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轉折。培育出中國式的跨國公司。

        第3篇: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關鍵詞:跨國經營 核心競爭力

        隨著入世的深入,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的熱潮不斷升溫,我國企業如何開展跨國經營、利用國際市場發展壯大自己,已成為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跨國經營中企業如何培育核心競爭力是每個跨國企業不得不解決的課題。

        企業跨國經營需要培育核心競爭力

        跨國經營戰略的全部內涵歸結到一點,就是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特點是以提高企業技術能力為核心,通過企業的制度創新、戰略決策、組織管理以及市場營銷、企業文化的整合才能使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

        (一)堅持制度創新,激發企業的競爭活力

        制度創新是企業整個創新活動體系的基礎,它不斷調整和優化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三者之間的關系。需要主客體聯動建立給企業造成動力和壓力的體制和機制,使企業有一個培育競爭力的基礎條件和成長環境。就市場競爭主體而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體制轉換機制,激發企業在跨國經營中提高競爭力的內動力。

        (二) 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建立企業發展目標

        在經濟全球化競爭中,現代企業應制定一個發展規劃或戰略,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利潤定位、資源定位、技術定位、戰略定位的整合。企業只有具備一個完善而科學的發展戰略,并對企業發展戰略隨時組織實施、校正和管理,確保企業的發展戰略科學合理、切實可行,才能為企業培育核心競爭能力提供最基本的條件。把企業的戰略管理能力作為一個構成要素來考核企業競爭能力的大小,在目前的考核指標構成中尚屬一個創新?,F代的企業不同于傳統的企業,傳統企業的發展依賴于機遇性和投機性,現代企業的發展必須具備發展的計劃性、前瞻性和科學性。

        (三)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是獲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企業競爭能力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在核心競爭力的各種能力中,最根本、最關鍵的是具有領先技術且不斷創新的核心產品,要具備強大的自主開發能力,要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實力雄厚的企業品牌形象。而這些技術又必須具備獨特性、不可仿造性,即異質性。如果核心競爭力不具備這種最起碼的特點,就不可能成為企業的核心。在企業內部資源中最能體現“核心”二字的應該是企業的核心技術,而企業今天的核心技術不等于是明天的核心技術,在異質的基礎上求發展,從發展角度出發,通過不斷地發展,企業的技術才能始終走在科學的前沿,成為企業的核心。

        (四) 健全完善營銷網絡,提高企業競爭實力

        企業核心營銷能力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根本。經濟全球化的競爭,實際是全球化的市場競爭,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體現在企業的“營銷能力”方面,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價值必須通過市場配置才能體現。我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常見方式是低價銷售,但這種最為簡單原始的營銷策略很難構筑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反傾銷日益嚴重的今天還容易遭受別國的反傾銷起訴。只有將企業生產的合適產品以合適的價格及時的送到消費者手中,企業才可能在維持既有市場地位的同時,不斷開拓出新的市場。因此獨特的營銷競爭力能夠為企業鞏固現有的市場份額,為企業開拓新的市場提供競爭優勢,為新產品開拓市場提供客源保障,化解各種潛在的威脅。企業要在國際市場中謀求到競爭優勢必須擁有自己的國際營銷網絡。

        (五) 擴大企業規模優勢,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地位

        企業通過聯合兼并,組建行業集團,擴大企業規模優勢,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地位。企業在目前的無序市場競爭中應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只有具備這種規模優勢,才能在企業跨國經營中具備競爭力。這種規模不是一種企業自己的生產規模,而是一種通過資本經營、品牌經營,所能控制的一種生產規模、市場規模、資本規模,即是現代意義上的規模。

        (六) 培育塑造文化精神,打造企業競爭優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正日益成為體現企業競爭實力,增強企業凝聚力的內在需求??梢哉f,文化競爭是市場競爭的載體,市場競爭是文化競爭的表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集中表現在文化競爭力這個層面上。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理念、價值標準、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國際市場文化多元、宗教信仰各異、生活習慣不同,企業只有在不同的區域使用不同的國際化人才才可能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因此如何使這些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性人才在認同企業既有經營思想同時,又能創造性地融合當地文化習俗是企業確立跨國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

        企業核心競爭力對企業而言就是核心生命力,它是企業綜合實力的反映,這種綜合實力包括了企業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企業的信用、信譽、形象、文化,無一不囊括于核心競爭力之中。企業核心競爭力戰略的終極目標應是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說價值的最大化是企業戰略的最終目標。

        我國跨國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遇到的問題

        (一) 宏觀方面的問題

        1.體制、機制滯后??鐕髽I在培育核心競爭力時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需要政府的鼓勵和各個方面的支持。目前,我國跨國企業在培育核心競爭力時受到了現有經濟體制和管理機制的制約,有些機制甚至對于跨國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產生了阻礙。特別在稅收制度問題上,我國的現行稅制對跨國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有抑止作用。目前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政策主要是增值稅和所得稅,并不能有效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對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前期研究和開發的投入比較大,資本有機構成較高,但投資資本支付的增值稅卻得不到抵扣。同時,前期的研究開發成本不能計入當期成本,導致高新技術企業的增加值較大,這樣需要交納的稅比較高。這樣的稅收政策實際上沒有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各種原材料和能源等消耗,沒有鼓勵少投入多產出。另外,目前我國合資企業的所得稅是“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而國產自主品牌的企業,從盈利之日起,就必須繳納33%的所得稅。這種稅賦不公的狀況,顯然不利于國內跨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利于他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發自主品牌產品。

        2.行業集中度不高。企業要走向世界,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具備很強的資金、技術、人才力量。根據創新的企業規模理論和市場結構理論,一個企業只有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具備創新能力。國內很多行業都沒有達到一個成熟的市場應該具有的集中度。行業內企業規模大多很小,生產的產品競爭力很差,企業沒有能力持續創新。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持續創新能力的企業很難在國際競爭中獲勝。

        3.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國內企業之所以不愿意投入資金進行創新活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國內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夠。政府對于侵權、仿冒的企業處罰很輕,有的緊緊是賠款了事。這就使得侵害其他企業的知識產權成本很低,因此有為數眾多的小企業基本上靠仿冒生存。政府如果不加大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處罰力度,那企業就沒有動力去創新,沒有動力去打造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

        (二) 微觀方面的問題

        1.企業對創新的投入不足。創新是現代企業動力的源泉,創新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表現。我國的企業在生產中應用的新技術較少,而且大多數是直接從國外引進的技術,自己研發的技術設備就更少了。國有企業的生產技術大都比較落后,即使是三資企業,引進的也大多是以機器設備為主的“硬”技術,以工藝流程、圖紙、專利、專有技術為主的“軟”技術比較少。由于自主創新的難度大、技術開發周期長、投入資金大,很多企業不愿意將資金投入到創新中去,而是選擇引進現成的技術,所以創新的動力不足。

        2.知識產權成果和制度落后。技術專利和標準是企業自主創新成果的標志,企業通過專利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從現狀上看,我國的專利狀況在整體上處于一個“低端”水平,企業很少意識到制定自己專利戰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雖然近年來國內對于知識產權越來越重視,但是和國外相比,無論從自有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是專利的申請上都有很大差距。我國在加快全面融入世界經濟步伐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感受到國際間日趨激烈的競爭壓力。

        3.企業內部缺少激勵機制。 人才是科技創新過程中最活躍、最關鍵的要素,而激發人的創造性要靠科學的機制。在我國因科技創新缺乏激勵機制,以致目前創新不足。國內科技企業特別是國有科技企業的科技人員一般沒有分取股權的權利,所以留不住優秀的人才。除了期權激勵外,目前科技人員進行技術創新的風險過高,而這些風險沒有其他相關方面來承擔,導致創新信心和動力不足。

        跨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的策略選擇

        (一)加大R&D投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要形成核心競爭力,獲取持續的競爭優勢和在信息、知識和智力上的大膽投入和高新技術的推動,從而以雄厚的資金支出來支撐智力資源的占有。因此,必須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創新機制,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形式,加速技術進步,提高創新能力。從戰略的高度出發,積極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工藝升級,用科技創新提高自身綜合實力。而政府應從資金、環境、政策、服務等方面加強對其的孵化與培育:給予融資方面的擔保支持,不是直接資助,而是在信貸方面為企業向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擔保;通過法律法規手段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減少行業進入壁壘,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構筑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針對當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人才缺乏等矛盾,依靠政府力量,強化中介服務功能。

        (二)加快組織管理變革,建設組織管理體系

        企業要加快制度改革的步伐,以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建立有利于跨國經營的組織治理結構:企業的組織管理系統是指通過各種規章制度和組織系統體現的對生產經營和研究開發活動進行組織、激勵、控制的系統。其中規章制度是企業管理體系運行的基本依據,而企業的組織系統是管理體系運作的載體。管理體系是否合適,取決于它是否有利于企業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參與市場競爭,也包括是否有利于企業的技術創新,因此要適時進行組織創新,以配合技術創新的需要。只有擁有了基于全球市場的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跨國企業在跨國經營中才能擁有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制度保障。

        (三)探索全球化營銷戰略,推進企業品牌建設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激化和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企業能否在市場上獲得成功,不僅要靠它能提供優良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要擁有眾所公認的品牌。因此,創建品牌也是我國跨國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和戰略重心。由于我國的大多數企業主要是以模仿創新為其主要生產特征的,自主創新的品牌產品較少。隨著我國與國際規則的全面接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更加注重,這無疑對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產品的跨國企業構成了最直接的生存危機,因此我國跨國企業必須加強品牌建設意識,開發出自己的核心產品,可以通過對目標市場的細分,采用品牌的擴散和多品牌戰略即率先擁有較強的品牌優勢的企業,在其已取得名牌稱號的產品周圍,構建“衛星式”的多品牌系列,從而阻止國外跨國公司的進入。

        (四)注重企業適度規模,構建跨國經營聯盟

        跨國企業不一定都得把規模做大、范圍鋪得很廣,這主要看來自于企業自有的比較優勢和企業的滾動發展能力。因此我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須把增強自身競爭優勢放在首要位置。當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相比,我國的跨國企業實力還過于單薄,單憑自身既有資源開拓國際市場往往力不從心。因此,我國的企業要進入國際市場與世界跨國公司展開競爭,還必須充分發揮好本土聯合優勢,構建各種企業跨國經營聯盟,這對于提高規模效益、擴大技術優勢,從而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和產品成本的降低無疑起到巨大作用??鐕髽I集團可在集團內實行垂直分工的專業化生產,調整和改變原有企業“小而全”的不合理結構,實現集團核心層、緊密層甚至在半緊密層之間的人流、財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合理流動,優化組合生產要素。

        (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營造獨特的文化優勢

        第4篇: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 現狀 對策

        【Abstract】Nowadays the world compete the environment already and gradually vigorou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want to want to exist continuously and then must establish to rise the own 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Our country affiliation after the WTO, courageous" walk out" apparently common ground of the local entrepreneur. However the weak of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real strengths is a realistic problem, therefore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must recognize pure oneself, fast development strong, the talent match with western multinational company. This text is from the our country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competition ability's present condition, analyzed the lowly reason of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put great emphasis on to bring up the solution's way with the counterplan.

        【Key words】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 Present condition; Counterplan

        【正文】

        一、我國企業競爭力的現狀

        p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世界國際競爭力年鑒(1999年)》,中國在參評的46個國家中,管理競爭力排在第40位,總體競爭力排在第38位,內在競爭力排在第33位,環境競爭力排在第40位。這說明:我國大企業的競爭力還不行。

        p 1.管理競爭力。我國企業的管理競爭力成下滑趨勢,研究表明,企業文化競爭力、公司績效競爭力同企業管理競爭力相關系數達到了0.9191和0.8895。因此,企業管理競爭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文化和公司績效競爭力的大幅度下滑。

        2.總體競爭力。在1999年企業總體競爭力排序中,我國企業總體競爭力得分僅為25.72,處于46個國家的第38位,說明大型企業總體競爭水平極低。相比之下,超過80點的國家有11個,其中歐洲7個,美國和加拿大居于第一和第三。可見,企業競爭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決于自然資源的多寡,小國的企業在現代競爭中同樣可以獲得優勢地位。

        3.內在競爭力。中國的內在競爭力排名第33名。我國企業資源的相當一部分不能適應需求,需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而重新構建。多數企業忽視市場信息、商標、品牌、營銷策略、企業形象、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的價值,忽視對無形資產的積累與維護;加之,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產品積壓、流動資金不足;此外,企業技術人才、高級管理人才、管理與技術復合型人才普遍匱乏。

        4.環境競爭力。從環境競爭力狀況看,中國列第40位,處于落后地位,說明中國企業在環境方面存在著嚴重制約企業競爭力發展的問題。市場競爭是企業環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排33位比整體環境上的競爭力排名提前了7位,說明了中國企業在市場競爭方面的競爭力處于中等水平。

        二、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

        1.我國企業規模小,效益差,產業集中度過低,專業化協作程度差。表一已顯示出我國產業集中度過低,除壟斷行業集中度已在50%以上,其余產業的集中度過低,而日本則均在60%以上。從日本1973年與我國1992年的比值可以看出,紡織、機械、建材加工、食品制造、電氣機械等的比值達9-33.1倍??梢?,我國產業集中度確實過低,極難達成規模經濟效應,再加上企業管理模式封閉化,企業競爭力由此更會低下。我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銷售總額1998年約2000億美元,而美國的“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同期銷售額3057.31億美元,遠遠超過我國500家最大的工業企業的總和。我國企業如果能有10個進入“世界百強”,其競爭力之強自不言說。正是由于沒有世界級企業,我國工業生產的專業化協作水平極低,大中小型企業間分工不夠合理。據我國第三次工業普查發現,機電產品外購零配件價值僅占一半左右,其中工業專用設備制造、地質專用設備制造、金屬加工設備制造等更低。相反,日、美企業在組織形式上越來越由虛擬生產到虛擬營銷等。如日本豐田公司本身只有10個工廠,只制造汽車引擎和車體等核心部件其余的零部件由1240個協作廠提供;松下公司算是自有子公司較多的,共190多家,但其關聯公司更多,涉及全球近5000家協作廠商;美國“通用汽車”設有130個工廠,協作商達6000余家,可以看出我國企業專業化協作程度確實很低。

        表一:

        行業名稱 中國CR4 中國

        CR8(1992) 日本

        CR8(1963) 日本/中國

        1990年 1995年

        食品制造業 1.4 1.9 3.1 65.82 21.2

        造紙及紙品業 7.5 7.4 10.6 78.4 7.4

        石油加工業 33.4 45.9 52.4 75.0 1.4

        化學工業 12.1 11.2 13.2 68.9 5.2

        建材加工業 1.4 3.4 2.3 65.6 28.5

        黑色金屬加工業 22.3 31.5 31.5 76.4 2.4

        有色金屬加工業 13.3 15.9 19.5 77.3 4.0

        橡膠制品業 7.8 23.0 15.6 76.0 4.9

        機械工業 2.3 6.0 4.1 63.5 15.5

        交通設備制造業 14.9 27.3 34.2 72.6 2.1

        電氣機械制造業 5.8 8.5 1.6 68.5 9.0

        紡織業 0.8 2.6 1.4 46.4 33.1

        資源來源:1.楊偉民:《我國工業企業規模結構的實證分析》,《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91年第5期;

        2.課題組:《中國最大工業企業的分布規模經濟狀況》,《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3期;

        3.劉繼兵:《我國產業組織中的適度壟斷和有效競爭》,《江漢論壇》1995年第9期;2.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弱,競爭力普遍低下。我國多數企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基本依賴從國外引進,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弱,像機械行業主要產品技術有57%使用國外技術,國內自主開發的僅占43%,其中514家重點、骨干企業的2009種產品中,達到20世紀90年代水平的只占17.5%,許多產業內我過企業的研究開發還只限于外圍技術,在產業核心技術上還對國外引進技術有較大程度的依賴,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據估計,世界500強的研究開發費用占全球的2/3以上,且這一比率還在不斷上升。1997年,世界500強研究和開發費用2240億美元,比1996年增長了12.8%。而我國的投資不過14億美元尚不及“愛立信”的1/31。據統計,我國全部大型企業出口額僅占全國出口額的40%,即780億美元左右,再從科技人員來看,我國企業科研人員占全國科研人員比不足30%,遠遠低于美國85%的水平,僅及韓國60%的一半不到。由此可見,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確實低下。

        三、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低下的原因.

        在談及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低下的原因時,有必要對核心競爭力的內涵、特性及構成作必要闡述。

        1.核心競爭力的內涵、特性及構成

        (1)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美國著名戰略學家帕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來的。他們認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能的學識,它包括五個層次的深刻內涵:a.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競爭能力,是相對于競爭對手的競爭強勢。b.它是一種處于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業其他能力的統領。c.它是企業所獨具的能力,是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d.它是長期作用的能力,一般情況下不隨環境的變化發生質的變化。e.它是企業長期積淀形成的能力。因此,可以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理解為企業開發獨特技術、研制獨特產品的能力。但是《哈佛商業評論》對核心競爭力的定義更具權威性:在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于協調多種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綜上,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某一領域建立的獨特競爭優勢,是企業獨具的支持企業保持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是處在核心地位的、影響全局的競爭力,是一基礎性的能力,是一般競爭力的統領。

        (2)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性

        ①價值性。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戰略價值,它能為顧客帶來長期的關鍵性的利益,為企業創造長期性的競爭主動權,為企業創造超過同業平均利潤水平的超值利潤。

        ②獨特能力。一項能力要成為核心能力,從競爭的角度看,還必須是獨樹一幟的能力。如果某種能力為整個行業普遍掌握,就不能成為核心能力,除非這家企業的水平遠遠高出其他企業。所以,傳動系統的確是本田公司的核心能力,而不是福特汽車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由于具有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因此不易被人輕易占有、轉移或模仿。

        ③延展性。企業核心競爭力可有力支持企業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業領域延伸,是通向未來市場的大門,有的能力在某一業務部門看來可能算得上是核心競力,但從整個行業的角度看,該能力就夠不上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猶如一個“技能源”通過發散作用將能量不斷擴散到最終產品上,從而為消費者源源不斷提供創新產品,比如佳能公司利用其在光學鏡片、成像技術和微量控制技術方面的核心能力,成功地進入復印機、激光打印機、成像掃描儀、傳真機等20多個市場領域;夏普公司利用其在平面屏幕相關能力上的領先技術,成功的進入了筆記本電腦、便攜式電腦、微型電視、夜晶投影電視等多個市場領域??梢?,隨著產業技術的演化,核心能力可以生長出許多奇妙的最終產品,制造出眾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場,它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源。

        ④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與特定的企業相伴生,雖然人民可以感受到,但無法像其他生產要素一樣通過市場交易進行買賣。

        ⑤不可模仿性。核心競爭力是別的企業無法模仿和替代的。任何企業都不能靠簡單模仿其他企業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應靠自身的不斷學習,創造乃至在市場競爭中磨練,建立和強化獨特的核心能力,它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長期培育和積淀而成的,孕育于企業文化,深深融合于企業內質之中,難以被其他企業替代。

        (3)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

        企業因行業地位的不同導致構成其核心競爭力的要素不同,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分析其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找出關鍵的要素,實行重點管理,確保競爭優勢。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獲取資源,整合資源的能力。由于技術創新能力,規模擴張能力,制度創新能力,管理創新能力,文化凝聚能力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使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是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建立與發展起來的一種整合能力,主要包括:

        ①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在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為有技術的支撐作用,企業才能經久不衰,永保競爭優勢地位。技術創新,是企業往往擁有一種別人所沒有的核心技術,導致它的競爭力極強,當一個企業擁有別人所沒有的核心技術的時候,他的競爭力就很強,甚至可以強到壟斷,像英特爾公司的計算機芯片,微軟公司的軟件,柯達公司的感光膠片等等都是高科技的結晶,沒有高科技做堅強的后盾,想成為長壽公司是難上加難。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包括企業的研究與開發能力、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企業將技術資源向技術優勢轉化的能力水平。技術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保持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利地位尤為重要。此外,要將技術優勢轉換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則還需企業其他能力的輔佐。

        ②企業的制度創新能力。制度決定機制,機制決定活力(即競爭力),活力決定效益,效益決定發展,一個機制靈活,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必須具有一個較好的企業制度,競爭機制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企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首先建立健全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按照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基本原理,生產力是不斷發展的,企業制度也是不斷發展的,任何先進的企業制度都是相對的。制度創新也就是企業制度安排上,能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有重大的創新活動,在制度安排上經常推出一些非常新穎的,而又能夠和生產力相適應的東西。企業要始終保持制度上的先進性,就必須具備不斷制度創新的能力。可以說,企業的制度創新能力對企業的競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③規模擴張能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具備相當的規模優勢,才能在經營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企業可以通過聯合兼并、組建行業集團,成為本行業中少有的幾個寡頭壟斷企業,最終成為行業壟斷的大企業。

        ④管理創新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講,管理也是生產力。只有通過科學的管理,才能把企業的各種生產要素有效的組織起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任何企業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進行管理。然而,由于管理的水平不同,相同的生產要素形成的生產力也就不同,企業的競爭力也就不同,所謂管理,一方面表現為對生產力的組織,一方面表現為對企業生產關系的處理。

        ⑤文化凝聚力。企業文化創新,是在企業文化的塑造上,能夠不斷的凝聚人們的思維方式,保證企業有非常強的競爭力,它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是企業獨特的創新精神,體現著企業團結奮進的文化內涵,只有具備這種內涵的企業,才是一支頑強的隊伍,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才能力做到經久不衰。

        ⑥戰略創新。企業經營戰略選擇高人一籌的時候,你肯定有競爭力,選擇失誤,肯定談不上競爭力。所以企業經營戰略的創新,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在企業經營戰略上經常用的奇招,這種奇招導致企業擁有一種心理競爭力,也就是比別人更強的競爭力。所以,是企業戰略上的一種舉動,企業戰略選擇上的一種創新,能夠使企業擁有比別人更強的競爭力,形成一種核心競爭力。

        2.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低下的原因

        (1)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尚未完成。股份有限公司尚不普及是我國大中型企業難以成為現代企業和跨國公司最大的制度性障礙。

        (2)企業外生性擴張阻力過大。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無一不是通過兼并聯合而壯大起來的,僅靠企業的自我積累既軟弱無力又進程太慢。我國卻由于地區與部門之間的行政壁壘過高,兼并機制不靈,與國際兼并趨勢形成強烈的反差。企業規模小,結構雷同,靠跨區域部門的兼并聯合來壯大競爭力的巨型企業難以脫穎而出。由于優勢企業不能按企業自主意愿來實現擴張,結果還導致原有的競爭優勢由于不能及時擴張而喪失。致價格扭曲和產業競爭過度。對國內企業競爭而言,由于行政力量和價格扭曲的雙重保護使相應的市場進入壁壘失效,如規模經濟、資本、技術專利壁壘等均失效,使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失靈,而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大規模企業卻無法出現。

        (4)科技創新意識不強,機制不活,人才缺乏,投入不足。我國企業產品幾十年不變,科技含量低,競爭力弱,尤其是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萍汲晒D化是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重要途徑,是知識成為經濟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應用的新科技成果僅僅是我國科技成果的極少部分,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十分低下。 根據有關資料,我國專利技術的實施率僅僅為10%,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并且取得規模效益的比例為10-15%,遠遠低于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僅占工業總產值的8%左右,也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30-40%的水平,盡管我國也有一批從事高新科技產業的中小企業,也有些企業形成氣候,但大部分高科技中小企業處于艱難的經營之中。中國科技人員占總人口的比例、科技投入的比例、科技產出的比例、科技產出的狀況,與發達國家都有很大差距,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對科技人才不夠重視,科技創新能力低是我國企業競爭力低的致命弱點。pp

        (5)缺乏協同競爭意識。我國大部分企業都缺乏協同競爭意識,比如:家電行業的空調大戰、彩電大戰,無非就是相互壓價,你爭我奪,靠降價爭奪市場份額,實力大的堅持時間長,規模小的挺不住退出,到頭來多敗俱傷。企業在競爭中還往往容易忽視合作,我國多數企業追求“大而全”,造成各地產業趨同,以致生產能力過剩和經濟效益低下,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造成條塊分割,重復建設,既浪費資源,又難以形成民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6)企業過度多元化。近年來,我國不少大企業、大集團為了實現其資產規模的擴張,在本行業進行大規模收購兼并,將投資范圍擴展到非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領域。其狀況是:橫向產業跨度過寬,縱向產業鏈過長,核心產業虛弱,母公司、子公司、孫公司、孫孫公司層次過多、結構松散。說起來企業塊頭很大、管起來四處跑冒滴漏、算起來沒有多少能賺錢,這樣的企業無論是產品的質量,還是企業的競爭力都無法構成實質意義上的集團企業。這種不注重主營業務、培養核心產品的功能、過度多元化,必將成為引發此類企業破產的直接根源。

        四、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的對策

        1.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首先應加快改革,重新分解國有資產,承認地方政府的所有權,設立與行政職能了完全分立,專門從事國有資產委托和經營的經營公司,使國有股分散,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積極發展民間投資機構和企業相互間投資,進一步發展和健全社會保障系統,減輕企業負擔,提高效率。其次,要從組織管理制度上理順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視會的分工、監督與協作關系。嚴格按《公司法》設立制衡機構,不得身兼二職,保證決策科學化,防止集權化。再次,要大力構建有效的經營者激勵和約束機制,引進經營者股權制,將經營者報酬與公司業績直接掛鉤。

        2.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競爭本質上就是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競爭。首先,企業必須從戰略高度意識到進入WTO后面臨著國際競爭,有了這種壓力并轉化為動力才能真正把我國企業改造成為現代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直接決定著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企業有了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能夠研制開發并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高技術高質量產品,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而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大型企業應建立自己的技術開發中心,不斷加強技術開發力量,加大技術開發資金的投入,加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主導產品。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到世界科技開發的前沿建立技術開發機構,與合作者實現技術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第二,要積極探索新技術創新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吸引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科研力量進入企業,組織力量對一些重要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進行聯合攻關,實現技術上的突破與跨越,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第三,要形成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這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動力和源泉。要深化企業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使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權益分配,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自主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的步伐,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和儲備,創造真正能吸引人才的企業氛圍。

        3.第三,要處理好“做大”與“做強”的辯證關系。一般來講,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之路有兩條:一是專業化發展路徑,二為多元化發展路徑。 前者是指企業通過從事符合自身資源條件與能力的某一領域的生產經營業務,來謀求企業的 不斷發展。后者是指企業從事多個產品或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業務,實現企業的不斷擴張。以“做強”為培植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點,加快企業資產重組,切不可一味求“大”求“洋”,企業多元化經營更應慎重。尤其對于高集中度行業的企業而言更應把企業做強做大。企業在選擇產品線時應建立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之上,實施基于核心競爭力的相關多元化(同“心”多元化)。否則不以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基礎在本行業外開展多元化經營的企業,或者在多元化經營的同時喪失或沒有建立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注定是不會成功的。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泰國正大和韓國大宇。在處理專業化與多元化的關系時,企業應潛心主業,圍繞著主業經營逐步形成自己在經營管理、技術、產品、銷售、服務等方面與同行業的差異。在發展自己與他人上述諸多方面的差異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可以提高顧客滿意度的技術、方式和方法,使其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搞好主業的基礎上,再考慮進行相關多元化經營,發揮核心競爭力的溢出效應,實現良好的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 通常,企業在某一領域中不具第一位的優勢,一般不輕言搞多元化發展。據《財富》雜志的統計,世界500強企業中,單項產品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額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主導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70%~95%的有194家,相關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70%的有146家,而無關聯多元化的企業則很少。這就提醒我們,應當根據企業自身的優勢、劣勢和外部因素來制定正確的戰略定向。大凡成功企業的成長發展過程,無不是從專業化做起。細分市場,找空檔,繞過市場壁壘或技術壁壘,從市場最急需的產品入手,“做深、做透、做大、做好”,只有東方亮了,才能西方亮。

        從專業化做起,也就是凝練企業自身的技術、產品的核心競爭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如果沒有領先市場或替代現有產品市場的能力,即使有好的體制、機制,也不一定能成長發展。只有通過技術進步,才能鞏固和拓展市場。重視技術創新,在市場導向的基礎上,實現技術導向。如萬向集團提出:唯有創新,才能生存發展;我創新,我存在。

        從事專業化經營,逐步形成世界性的競爭優勢,是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是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品牌占領市場;二是逐步形成自己在經營管理 、技術、產品、銷售、服務等諸方面與同行的差異,形成自己獨特的可以提高消費者特殊效用的技術、方法等,這是構成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神火集團是從事煤炭生產和加工起家的,在采煤及其它生產工藝上,有獨到的創新能力,在同樣條件下,煤炭生產的成本低、回采率高、高附加值產品產率高、質量高。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國企業應當集中力量搞好主業。

        4.企業文化創新。企業文化是人的價值理念,是思想范疇的,也就是人在價值理念上認可這個企業制度安排,這種價值理念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創新

        就是在企業文化的本身,要不斷的按照企業發展,來審視創新問題,企業文化的內容要不斷的創新。企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包括企業精神上、企業經營哲學與經營理念,以及企業價值觀等。企業文化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實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表現與實質的統一,并且與本企業的技術特點和經營管理相結合。

        5.供應鏈的建設。進入WTO以后企業商業化的目標應當很明確,就是我最終能為公司的股東帶來多大價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要看在什么行業里,要比你的客戶服務,要比你的供應鏈管理和財務績效管理體制等等。供應鏈管理是對企業成本,利潤以及最后股東價值最大化都有影響的一種核心能力。中國企業入世以后不光是面臨跟國外企業競爭,而且是面臨著跟隨國外最優秀的企業競爭。杰克韋爾奇說過如果你在供應鏈管理不具有優勢的話,你干脆不要參加競爭。中國企業面對國外企業的競爭對手應該仔細從整個價值鏈上分析我們的差距在哪里,從整個價值鏈上對自己與國外先進水平作為一個分析以便從中找出一些策略性杠桿,通過運用這些杠來使企業在最短時間內趕上或超過世界水平6.提高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入世后,我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國際競爭的大環境。國際經濟競爭的洪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能適應這個新環境的企業,就能讓國際經濟新秩序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條款為我所用,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不能適應這個新環境的企業,就會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手腳而寸步難行、氣息奄奄。在這個國際競爭的大環境中,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決定著企業的興衰。企業的管理創新,包括管理思想創新、企業組織創新、企業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創新等多個方面。其中管理思想創新,對整個企業的管理創新起著導向和決定性作用。只有管理思想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實現整個企業管理的創新。實現企業管理創新,最重要的是在實現企業制度創新的基礎上加強企業發展戰略研究。對企業進行現代化的科學管理,在管理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是增強企業的適應能力、發展能力、競爭能力的重要基礎。提高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首先要有一個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領導集團,其次,還要有一支精通企業管理的經營管理隊伍,最后,還要建立一個能夠不斷實現企業管理創新的機制入世后,在新的形勢和環境下,提高管理創新能力,應當認真做好以下工作:提高適應經濟全球化環境的人力資源開發能力;提高適應經濟全球化環境的資本經營能力;提高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企業科學管理水平。通過采用國際通行的先進管理技術、管理模式和國際標準體系,使我國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研發、生產、質控、物流、營銷、環境管理等系統盡快地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縮小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差距,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為培育WTO環境下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8.實施差異化戰略。差異化戰略的實施可為潛在的競爭設置一道進入的壁壘。差異性產品、差異、差異化的經營方式具有競爭對手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特點。特別是隨著差異化程度和購買者對某一商品偏愛程度的增強,排斥新競爭者的進入壁壘就越高。差異化競爭戰略的這一特點以及由此形成的商業信譽可以減少該領域的進入點,使潛在的進入者難以介入。

        9.培育適應國際市場競爭需要的規模經營能力

        如果以量化的形式衡量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的規模經營能力是重要指標之一。沒有龐大的經濟規模和現金流量,就沒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從成本函數上看即C(q)<C(q1)+C(q2)+…+C(qn),其中,q=q1+q2+…+qn,而規模經濟則意味著C(q)/q遞減,所以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達到一定規模。入世以后,我國企業要打入國際市場,國外的企業也要占領我國市場,我們面臨著國外一大批特大型企業集團的競爭。從經濟規模上看,我國的企業與國外大型企業的差距是很大的,據美國《財富》雜志2002年7月推出的排行榜,2001年度全球500強企業中,名列榜首的美國沃爾瑪公司,營業收入為2198.12億美元。這次美國公司在500強中有197家上榜,我國企業上榜11家。我國企業排名最前的是第60名國家電力公司,營業收入為483.74億美元。在這次排名中,我國企業已有了很大的進步(1995年只有3家企業入選500強),但差距仍然是明顯的。以排名第86名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員工為93.7萬人,收入為403.88億美元;而排名第2名的??松梨诠締T工為9.79萬人,收入為1915.81億美元。由此分析,壓縮員工人數、擴大經營規模、提高適應國際市場競爭需要的規模經營能力,是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核心競爭力舉足輕重的要素。

        結束語

        第5篇: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文,該文將核心競爭力定義為企業開發獨特產品、發展獨特技術和發明獨特營銷手段的能力。概括地說,核心競爭力就是組織內部知識的匯總,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融合多種技術的知識的匯總,從本質上來講,它是一種隱藏在產品背后的能力,是指誰能比競爭對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發展企業自身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核心能力。

        核心競爭力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大凡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都能牢牢掌握主動,使自己超越別人,立于不敗之地,成為國際化發展的大公司、大集團。例如,Sony的小型化、Canon的光學與圖像、可口可樂的神秘口味等等都是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不論用于專業經營,還是用于多元經營都能夠使企業在競爭中保持相對優勢。目前國內的企業如海爾的真誠服務,形成了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并被公認為在同行業乃至全國最為優秀的企業。

        一、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幾個要素

        中國加入WTO之后,企業將面臨無國界的市場,面臨與世界上最優秀企業競爭的局面,如何“克敵制勝”,確保生存,并謀求發展,已是國內各行業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這當中,不斷培植核心競爭力,被認為是其中關鍵。那么,中國企業應如何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國際競爭力,走向世界,從而成為世界經濟競爭中的強者呢?

        1、企業的戰略管理能力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企業的發展戰略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利潤定位、資源定位、技術定位、戰略定位的整合。企業只有具備一個完善而科學的發展戰略,并對企業發展隨時組織實施、校正和管理,才能為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提供最基本的條件。現代的企業不同于傳統的企業,傳統企業的發展依賴于機遇性和投機性,現代企業的發展必須具備發展的計劃性、前瞻性和科學性。

        2、企業的R&D能力是獲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證

        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樣,企業也有其產生、發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但不同企業的生命周期卻有很大差別,有的曇花一現,有的卻經久不衰。世界知名的大企業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業中站住腳,很關鍵的一點便是他們不僅有核心產品,而且能保證其核心產品的更新換代,在這個過程中,研發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實踐表明,研發既是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的保證,也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企業的技術只有始終走在科學的前沿,才能成為企業的核心。

        3、企業核心營銷能力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

        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體現在企業的營銷能力方面,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價值必須通過市場配置才能體現。企業在競爭中將會面臨客戶議價能力、供貨商議能力、替代品的威脅、潛在進入者的威脅以及競爭對手的威脅。因此,企業必須擁有一批忠實的顧客,才能保證企業具備獨特的營銷競爭力,從而為企業鞏固現有的市場份額,為企業開拓新的市場提供競爭優勢,為新產品開拓市場提供客源保障,化解各種潛在的威脅。

        4、企業規模擴張能力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在目前的無序市場競爭中,企業應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只有具備這種規模優勢,才能在企業跨國經營中具備競爭力。這種規模不是一種企業自身的生產規模,而是一種通過資本經營、品牌經營所能控制的一種生產規模、市場規模、資本規模,是現代意義上的規模。

        5、企業文化凝聚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制訂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直接體現。優秀的文化能夠突出企業的特色,形成企業成員共同的價值觀念,而且企業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有利于企業制定出與眾不同的、克敵制勝的戰略,從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激烈競爭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幾個方面

        但是,現實經濟中往往存在一種現象:企業中很難找到常青樹,其業績排行榜也是風云變幻。這是因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即在不同時點上,其內涵與要求是不同的,企業的長期成功必須依托于不斷更新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培育并不斷更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成為了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1、技術創新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中國企業現在面臨的一個現狀是:中國的產業或行業中有太多的競爭者,競爭環境十分嚴峻。因為任何一項產品,它只要贏利,就會有很多競爭對手進入參與競爭,此時,就會形成一種生產能力過剩的局面,結果爆發價格戰。入世后隨著大批國外競爭對手的涌入,這種競爭將更為激烈。企業要想獲取利潤甚至超額利潤,就必須依靠其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而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顯然是提高企業自身技術創新能力的捷徑。

        在新的生產方式革命面前,每一個企業都面臨著新的生存危機,同時也都具備新的發展機會,都必須重新規劃自己的發展戰略,而處在中心地位的戰略是技術創新戰略。只有按消費者需求持久地技術創新,才能使企業長期具有核心競爭力優勢。在這方面英特爾公司是創新戰略成功的典范。

        企業競爭戰略的目的是提升核心競爭力,而戰略的核心就是技術創新。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指出,企業面臨現有企業之間、新進入企業、替代品、買方和賣方議價能力五種力量的競爭。作為防御者或進攻者可采取的策略中,成本最小化、產品差別化、建立新的學習曲線、產品和原料替代、開辟新需求等都和技術創新密切相關。沒有技術創新,這些策略是無法實現的。

        2、建立學習型組織是不斷培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另一個尷尬的事實是:許多企業年年吸納大批的人才精英,但經過歷年的積淀所形成的雄厚的人才優勢卻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力;許多高新技術企業,可謂精英薈萃,許多成員的智商多在120以上,但其企業團隊行為所表現出的整體智商卻是低層次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專家認為,是企業組織的智障阻礙了組織的學習成長,使組織被一種“無知”的力量所吞沒,影響團隊的整體運行,使團隊與個人相比反而顯得更加無力。如果企業的每一個員工轉變觀念,打破以往的思維定式,理清思路,營造一種創新學習的氛圍,就能成為團隊組織學習前進的強大推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學習型組織的產生就成為一個必然。

        企業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中國企業要想與外國公司展開競爭,重要的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學習型組織有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我國企業目前還處于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型管理轉軌階段,不少企業組織結構“大而全”、“小而全”,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要改變這種管理現狀,不斷培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行“學習型組織”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3、誠信始終是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

        誠信,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現今社會發展了,可誠信還是得擺在第一位。

        儒家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在當前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中,都是有利于協調與客戶合作關系的品質。要讓企業確立誠信品質,一個誠實與信譽都不能令人滿意的企業,其發展前景也不會太好,即便暫時有一個好的局面和勢頭,很快也會落下來。

        誠信乃企業立身之本、興業之道。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企業發展的不二法門。這些年我國經濟生活中出現的種種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現象,從根本上說是社會信用失衡的結果。社會失去信用,將嚴重地影響投資與消費,制約生產力的發展;企業失去信用,將導致公眾對企業及其產品產生信任危機,最終使企業喪失生存的空間。因此在任何時代和任何社會環境下,誠信始終是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

        改革開放大潮勃興,市場經濟大浪淘沙,當整個社會傳統的信用體系受到沖擊和破壞的時候,誠信成為了商品經濟時代的“稀缺產品”,它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修養,不僅僅是一種包裝,而且也是一種可以直接帶來財富的無價之寶。一個有信譽的人,其感召力是強大的,產生出來的力量可以把不可能變成現實;一個獲得社會廣泛信譽的企業,其生命力是旺盛的,其產生出來的凝聚力可以戰勝一切。

        第6篇: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關鍵詞】企業;競爭激烈;核心競爭力;戰略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主要體現

        (1)增加一些新的服務,完善服務鏈。隨著外貿企業業務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外貿企業所扮演的角色也發生變化,很多企業開始從單純的商向采購商轉變,在這個階段,外貿企業有能力為客戶采購到優質的商品并為客戶選擇合適的供應商,致力于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以期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附加值。(2)系統進行整合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未來外貿企業所扮演的角色將更加重要,外貿企業在整個供應鏈體系里,扮演著提供創新價值活動的新角色,在實體上或流程上,扮演國際貿易供應鏈上推動者的角色,從而使得供應鏈流程變得更加合理,供應鏈的效率及價值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力,雖然人們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共識,那就是強調資源的整合、獨具性和持續發展優勢。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通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業獨有的、支撐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這里有四個基本點:第一,資源與能力的轉換。第二,獨具性和持續性的結合。第三,對資源的有效整合。第四,動態實現的過程。

        二、我國企業目前在構建核心競爭力時主要存在的問題

        (1)創造價值性產品時與顧客需求相分離和成本相分離。核心競爭力是一種贏得顧客的能力,因此,企業產品是否具有價值,并且顧客是否為此支付得起,這決定了企業是否能贏得顧客。而企業產品是否具有價值,最終是由顧客來決定,只有滿足顧客需求,企業的產品才具有價值??晌覈髽I在構建核心競爭力時,把自己的所謂價值強加于顧客和消費者,對顧客的需求不做詳細的市場調查和分析。對此,也不考慮顧客的支付成本,往往認定某一產品具有價值,就盲目開發。(2)實施多元化戰略使資源分散,企業績效下降,風險增加。全球性競爭條件下,集中自己的所有精力,朝一個方向發展,自己才會勝利。我國企業在構建核心競爭力時往往不考慮這一點,一味的追求多元化,不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性”問題和“競爭能力性”問題。如TCL新近收購阿爾卡特和湯姆遜事件,使集團嚴重虧損,同時導致在本身很有優勢的領域失去了主導權。(3)開發產品時,成本與價值性分離。企業的產品被接受,是由具有價值性決定的,只有價值性達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得到顧客的認同。我國很多企業在開發產品時,錯誤的理解為顧客追求的是便宜,因此經常采用降價的同時降低質量的方式爭取市場,結果雖取得一時收益,卻使企業徹底性失去在顧客心目中的地位。(4)銷售產品時,價格與利潤相分離。利潤是企業追求之本,核心競爭力也表現為一種能維持企業持續利潤的能力,因此只有具備足夠的利潤,企業的一切經營秩序才能順暢運行,否則,往往企業規模越大,各方面支出也越多,面臨風險也越大。如華為中興低價角逐市場,盡管兩人都很優秀,也使自己目前步伐蹣跚。長虹1996年低價刺激市場需求,2000年使全行業虧損,2004年自己巨虧36億元。

        第7篇: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一、核心競爭力理論的前提條件

        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是美國學者首先提出來的,其實踐基礎是美、歐、日優秀企業的戰略管理實踐;其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企業理論和現代的企業資源能力理論,還受到比較優勢理論和企業戰略理論的影響。我國企業戰略實踐深受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的影響,一些企業在推行核心競爭力戰略方面的嘗試已經頗有成效。但是,我們還不能過高估計其實踐價值,我國大量企業還不具備推行核心競爭力戰略的條件,如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自主創新的資源還較薄弱。這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必須強調的是核心競爭力理論含有一些前提條件,這些前提條件有些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則是隱藏其間的,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企業具有良好的治理結構,企業運行的內在動力和約束機制運行高效

        企業核心競爭力戰略是企業的自主選擇,其推行的基礎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創新活動,是一種飽含風險的戰略舉措之一。企業必須有權自主選擇,有動力推進,有能力承擔可能的風險,并能夠對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和控制。如果企業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治理,既缺動力又缺壓力,或者動力與約束失衡,都可能使企業難以推行核心競爭力戰略,即使推行也難以取得好的效果。

        2、企業處在一個競爭的市場環境條件下

        在這個市場條件下,逐利是企業的本能,也是企業最重要的目標。企業獲取利益的手段主要是經濟手段,不能依靠非市場因素獲取利益。如果企業能夠依靠其超然的壟斷地位,或者依仗行政手段排斥競爭對手而獲利,那么,核心競爭力戰略就失去了存在的市場環境條件,自主創新也由于沒有外在競爭壓力而缺乏動力。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競爭力理論是以美國、日本等發達市場經濟為實踐背景的,除了市場化這一條件之外,還有全球化、信息化這樣的隱含條件。

        3、企業具有推進核心競爭力戰略的必要資源和能力基礎

        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知識積累和必要的人才隊伍。其實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二位學者研究的成功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戰略實踐中基本上沒有中小企業的影子。中小企業若想創業成功,就必須擁有某種(或一些)優勢或獨特資源和能力,建立初始的競爭優勢,但是若要使競爭優勢維持長久,或者維持某種競爭均勢,中小企業的劣勢就十分明顯。

        4、企業可以從外部獲得足夠的資源以支持其自主創新活動

        企業不僅自身要有一定的創新資源和能力基礎,整個社會也應提供足夠的支持。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企業可以選擇自主研發,也可以從外部引進研發成果,還可以與其他企業、大學和公共的科技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研發。這些社會資源都取決于有關的教育和培訓體系。只有發達的、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訓體系才能提供足夠的創新資源和人才支持。

        5、有一個對知識產權有效保護的制度環境

        知識產權保護是對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的一種法律認可,可以保護創新者的正當權益,維護創新活動的正常秩序。健全而且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可以防止機會主義泛濫,因為這種法律制度意味著創新成果的轉讓將按照市場規則進行。

        在這些前提條件下,企業才能選準自主創新的方向,投入創新資源,運用創新能力,開展創新活動,培育核心競爭力,并將其轉化為競爭優勢。

        二、我國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行核心競爭力戰略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

        比照核心競爭力理論的前提條件,我們認為導致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企業自身原因之外,還有企業制度、競爭環境、市場需求、教育和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原因。

        1、總體資源基礎條件因素

        與發達經濟體中的企業技術創新資源條件相比,我國企業的創新資源條件薄弱表現在很多方面,如技術研發資金投入來源不足,高水平技術研發人才缺乏,技術研發的基礎平臺比較低,全社會能夠提供的知識和技術支持不足,企業創新精神缺乏,創業環境不理想等等。這些與我國正處在工業化過程中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密切的關系,更與我國教育培訓制度存在不足、水平有待提高有關。

        2、企業制度因素

        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我國企業特別是改制的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尚不完善,企業創新的激勵機制不健全,而許多民營企業卻苦于缺乏創新資源和能力,而且從外部不完善的市場中又難以獲得所需要的資源。因此,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制度基礎需要進一步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企業規模小和缺乏資金并不能成為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障礙。這是因為,競爭優勢與企業規模之間的聯系并不十分緊密,在有些國家和地區,如意大利、丹麥和臺灣地區就有許多規模較小而創新能力很強的企業;對一些創新活動來說,大量的資金投入也不是必須的,如意大利的紡織工業在時裝和設計方面的創新能力很強,韓國和臺灣地區的電子企業擅長以“回溯工程”的方式進行技術創新。

        3、政府的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從環境影響因素來看,有政策、市場、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的作用及其影響。由于我國改革是漸進式的,企業制度和市場改革采取的都是逐步推進,對推行企業核心競爭力戰略來說,政府既是指導者,指導企業加強核心競爭力培育,強調企業要創新,并指導企業如何進行創新;又是推動者,出臺各種鼓勵創新的政策措施,外引內聯,幫助企業聯系技術引進的渠道,提供引進資金支持,推動技術研發的國內合作;還是保護者,提供各種行政手段,采取諸如獨家引進、減少甚至停止進口等措施,為企業的引進技術提供保護。政府這些做法對于創新資源匱乏和創新能力欠缺的企業來說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是很明顯的。因為這些做法有悖于推進核心競爭力戰略的前提,其結果是,我們所希望的企業自主創新活動蓬勃興起的局面并沒有形成,企業的技術進步對引進的依存度仍然很高,企業依然依賴政府的保護政策,難以建立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公司。

        4、法制和社會文化環境因素

        創新是一個高風險和高收益的活動,需要持續的投入,包括資金投入和企業家精神投入。如果一個社會缺乏企業家精神,缺乏創新精神,那么,核心競爭力戰略將會是空中樓閣;即使偶有企業家進行創新,但其他企業坐享其成,創新企業的創新成果得不到有效保護,創新投入得不到回報,結果也將是同樣的。所以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守法的自覺性需要進一步提高,法律的執行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對違法行為的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并且,我國的企業家精神有待進一步培養。

        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是錯綜復雜,但是企業的內部因素是主要的,是基礎性的,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最主要的是企業自己要投入資源,企業家要投入精力。當然也應該改善這些環境因素,為推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戰略提供支持。

        三、促進我國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核心競爭力戰略的主要對策

        1、企業要制定正確的戰略和策略

        從戰略上培育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我們的資源優勢,著力培養以低成本為核心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是向特色化方向發展,尋找市場的空當,善于發現沒有被競爭者重視的市場。從策略方面考慮,培育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要將引進與消化、吸收、提高有機結合起來,以引進為起點,以消化、吸收和提高作為重點,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根據市場和社會變化,敏銳地觀察原有事物的缺陷,準確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膽新穎的推測和設想,并進行認真周密的論證,整合人才、資本等資源,進行新產品研發和有效組織生產,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和創造新的市場。要加大自主創新的投入,包括企業決策者品質、創新意識、決策能力的投入。要重視創新資源的積累,特別是人才的積累。要有一個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和一整套相應機制,包括人才獲取機制、激勵機制、知識管理機制,賦予企業組織機構以生機和活力。

        2、要處理好自主科技創新與其他方面創新的關系

        我國企業扮演的是追趕者的角色,如果我們沒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是很難與發達國家的企業展開競爭的。要使我們的技術演化成競爭優勢,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技術的先進程度能否抵消發達國家先行企業的成本優勢(由學習曲線引致的);另一方面是生產能力、營銷能力和管理協調能力的配套問題。因此,對我國企業而言,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也不能放松其他方面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3、要加大企業改革的力度,培育和完善企業自主創新機制

        企業是否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一種必然的戰略選擇,這要看企業的動力和壓力狀況。如果企業缺乏研發的動力和壓力,那么,即使企業具有相應的能力,也很難推進創新戰略。我國企業特別是一些國有企業,就處在一個缺乏壓力和動力的狀況。產生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當前的措施有:規范政府行為,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和創新的主體;消除壟斷,還市場競爭的本來面目;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落實力度,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加大國家對創新的投入,對創業項目進行資助和優惠等。從長遠來看,要努力營造創新文化,形成全社會努力創新的文化氛圍。

        4、要加強企業自主創新成果的法律保護和企業自我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很多,可以通過立法來保護,可以借助行政手段來保護,可以通過司法來保護,還可以通過知識產權集體管理組織來保護和通過知識產權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自我救濟。當然,最為基礎、最為重要、最為迫切、難度也最大的是樹立和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有了此種意識才能實現知識產權的全面保護。對企業而言,取得科技創新的成果和成果的法律保護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企業自身的自我保護,而企業自我保護最好的措施是不斷地和持久的創新。創新是有周期性的,企業不能依靠某種或某次創新而長期獲得競爭優勢,而應該將創新能力作為戰略重點,提高持續創新的能力,不斷地進行創新。

        5、要規范政府在自主創新體系中的作用,幫助企業克服自主創新中的機會主義行為

        政府支持國內的研發活動是一種極為普遍的政府行為,采取的政策措施很多,不同的國家政策重點也不相同。西方國家政府對產業創新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資助和指導與產業有關的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的研究活動;二是直接組織國防、空間或核能有關項目,以及管理這些項目的擴散;三是直接支持或保護某些產業或產業群的技術研發活動。總體而言,這些政府在企業研發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在指導和保護幼稚產業方面,政府主導的研發活動比重較小。國外一些研究表明,夸大政府在產業政策方面的作用,執行強硬的產業政策,其結果可能是失敗的。有鑒于此,對于我們國家政府的研發政策要謹慎,不能大包大攬,也不能完全依賴企業的自主行為,要在兩端之間尋求某種平衡。

        6、對不同產業領域的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也是不盡相同的

        只是那些技術進步非??焖?、研發活動活躍的行業,科技才是競爭優勢的主要甚至是唯一來源。這些行業主要有信息技術產業、生物技術產業、航空航天產業、醫藥產業等,還有一些規模經濟明顯的行業也有類似的情況。而其他一些行業,如教育、飲食服務等行業,技術雖然是重要的競爭優勢來源,但不是唯一的,學習曲線在這些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是所有的產業、所有的企業都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的核心。

        第8篇: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關鍵詞:企業;品牌經營;核心競爭力

        3.目前我國國內企業品牌經營的誤區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企業品牌的發展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品牌啟蒙階段;自創品牌階段;品牌競爭階段;品牌國際化階段。到目前為止,已形成一批如長虹、海爾等知名品牌;但總的來說,和國際知名品牌相比,無論是在觀念上還是在實際操作中都存在很大差距。

        (1)在經營觀念上,缺乏對品牌內涵的深刻理解。品牌的內涵涵蓋了兩方面的內容。首先,品牌以產品為物質基礎,沒有以高品質產品為支持的品牌,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有高質量的產品,并不一定能塑造出強勢品牌,強勢品牌還需要其它優勢來共同充實,這就涉及到怎樣去做品牌。而我國的許多企業,盲目地以為樹立品牌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略了質量問題,結果紅火了一陣就自然被淘汰了。其次,品牌是消費者對產品的心理投射。也就是說,品牌是消費者對產品產生的直觀感覺和聯想的總和,是消費者想要解決某一方面需求時,就自然想到的解決方案,這就涉及到品牌的定位是否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2)在品牌經營方式上,對品牌推廣形式偏頗而又單一,除了廣告,還是廣告。不少企業把品牌的知名度擴散、產品銷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體的廣告轟炸上,只要“量”到了,其他什么都可以忽略。廣告創意、媒介組合、公關行銷等等充滿挑戰與趣味,能夠讓產品及品牌推廣得更好的方法,卻沒有引起更多的關注和應用;即便是廣告本身,也是思維貧乏、創意雷同,質次價高。

        第9篇: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范文

        關鍵詞:企業 國際競爭力 途徑

        大千世界處處充滿競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人類社會是在競爭中不斷向前發展,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在目前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如何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一個艱巨任務。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國際競爭力已成為企業取得和保持競爭優勢的源泉。國家把“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作為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就是要著力打造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基礎,在國際競爭中為中國贏得發展空間。目前,我國企業在提升國際競爭力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是我國企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1、制約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因素

        1.1、中國企業與世界企業不斷加大的差距

        我國企業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與世界500強企業相差甚遠。從世界500強企業近年發展的情況來看,世界企業出現了超大化趨勢,一些超大規模企業的營業規模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一些發展中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程度。從動態的意義上來比較,中國企業的成長速度雖然也在加快,其明顯標志就是每年都有新的企業加入到世界500強的行列中。在中國企業成長的同時,500強企業也在成長,但這種成長是不同步的,而這種不同步成長把中國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之間的差距不是縮小而是拉大了。

        1.2、大多數企業沒有掌握先進的產業核心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得到提升,逐步縮小了同跨國公司之間的差距。但從整體上講,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是不容樂觀的,我國多數企業不掌握產業核心技術,無法與全球領先的跨國公司同臺競爭。在當前的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我國多數企業位于產業和市場低端,經營規模小、獲利能力低、國際市場占有率低、品牌知名度不高。許多企業在國內經濟高速增長的浪潮中走了一條粗放的外延式發展道路,一些企業把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狹隘地理解為低成本能力,錯誤地認為自身的優勢主要在廉價的勞動力、原材料、燃料、場地使用費等方面。一些企業作繭自縛,甚至完全放棄了以逼近核心技術為主導的自主創新,在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方面錯過了很多機會。

        1.3、不完善的企業制度的制約

        從宏觀上看,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始終受到海外投資體制、外貿體制、外匯管理體制、財稅體制、科技體制等的制約。微觀上,許多國有企業的改革尚未完成,還沒有形成高效的、完全以市場競爭為導向的決策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一些企業的行為遠離提升競爭力的目標要求。有些行為甚至直接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如集體決策程序形同虛設、大量不負責任的連帶債務擔保、盲目多元化擴張等,這些都制約著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1.4、缺乏培育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主動性

        長期以來,我國許多企業對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性以及對如何參與全球競爭缺乏正確認識。一些企業缺乏全球競爭的眼光,認為自己的業務僅僅局限于本地區及國內市場,與跨國公司的目標市場沒有重疊關系,沒有必要投入太多精力關注跨國公司的競爭力,更不需要考慮如何與跨國公司抗衡,因而許多企業缺乏培育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主動性。

        1.5、缺乏有競爭力的國際人才

        我國擁有全球最為豐富的人力資源,但是缺少優秀的科學研究人才、技術開發人才、工程設計人才、管理人才和國際化經營人才,特別是缺少具有很強創造力的全球頂級人才。以人為本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創新型優秀人才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我國要想在未來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培養出一大批適應國際競爭的優秀人才。

        2、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的途徑

        2.1、堅持對外開放,讓企業與世界接軌。

        小平同志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文中,曾指出“我國總結了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經濟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是離不開世界的?!蔽覈髽I應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開展專業化協作,提高技術和資金實力,大力發展跨國家,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融生產、經營、投資、科研、設計、人才開發于一體的多功能集團公司,使企業具有能抗衡國際優勢公司競爭壓力的能力,以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2.2、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核心競爭力”,他們認為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中最重要、最關鍵、最根本的能力,此觀點一提出,就得到了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認可。要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就要把創新作為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企業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主體。各類企業都要具有全球視野,確立在全球競爭中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理念,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2.3、進行企業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是基礎。推進國有企業的制度創新,不斷深化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的國有企業改革,使國有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直接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民營企業則要突破自身成長的內在缺陷,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之盡快成長為符合國際市場運行規則要求的新型主體。同時,政府要著力推進宏觀經濟管理體制改革,清理在海外投資、人才流動、科技開發、外匯使用等領域阻礙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各種不合理規定,完善限制低水平、重復性建設行為的制度規范,為有志創新、有能力創新的企業構造良好的制度保障體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 日韩噜噜噜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无线码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