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工程學科評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化學工程學科評估

        第1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化工專業;卓越工程師;實踐教學;產學研

        作者簡介:胡萍(1962-),女,上海人,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譚淼淼(1989-),女,湖北宜昌人,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湖北 武漢 430070)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0-0096-02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已成為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的突破口。

        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工科大學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前都會進行必要的工程師崗位培訓,德國應用科學大學的學生在入學前也需要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其主要原因在于應用科學主要是基于科學實踐的。[1]

        然而,國內的工程教育仍存在著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缺少工程教育環節和實踐教學薄弱等問題,大多數學生更愿意從事政策、理論研究而非工程領域的工作等。[2]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在此形勢下推出的“卓越工程師產學研合作培養計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盡量避免驅動機制不完善、約束機制不健全、調控機制不靈活等問題,[3]對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科學作風,以及他們的團隊精神、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有著深遠意義。

        一、“產學研合作”實踐教學的基礎

        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看,產學研合作實質上是一種交易活動,[4]但它以知識流動為特征。其內在機制是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易實現大學和企業擁有的異質性知識系統的高效耦合。[5]只有當企業為學生所提供的不僅是參觀的基地與基礎實習的基地,企業與學校向更深層次的合作發展,且校企雙方都具備優良的培養條件時才能保證產學合作的有效性。在此次“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中,武漢理工大學和相關合作企業具備以下培養基礎:

        1.良好的學企合作關系

        目前“產學研合作(IUC)”的目的是縮小工業生產與學術研究中的差距,[6]因此良好的合作關系是決定差距能否縮小的關鍵性因素。研究表明,早期合作關系中的信任減少了“產學研合作”中的障礙。[7]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充分利用行業與畢業生的資源優勢,與汽車、交通、建筑材料、化工行業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目前已經在相關企業建立了11個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2個研究開發基地,包括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橋化工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橡膠工業總公司等15個大中型企業,這些企業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習條件。

        2.良好的校內學習環境

        “產學研合作”為知識轉化提供了重要渠道,并有力的推動了思維的創新。[8]如果大學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那么尋求創新的公司就會考慮在急需研究與發展(R&D)的項目中與之合作,否則,他們也會去尋求其他的合作者。[9]為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學校加大了化工學院在師資和實驗設備上的投入。

        在聘用教師時,優先評聘具有企業實踐經歷并且在工程項目設計、發明專利、產學研合作和技術服務等方面有貢獻的教師,同時聘用企業工程師以企業教學顧問和企業兼職教師的形式參與教學,確保在4年內每屆學生有6門專業課是由具備5年以上企業工程經歷的教師主講,同時學院定期選派專業課教師到相關企業培訓,并鼓勵專業課教師與企業合作,以此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學校每年也加大了對青年教師校級研究經費的投入,使年輕教師盡快成長起來。目前,學院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學位結構合理的學術思想活躍的師資隊伍。同時,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專業實驗和實踐教學環境,有效提升專業實驗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指導和互動交流,在動手能力、創新思維、擴大視野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每年參與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開放性實驗的學生比例逐年加大,現已達到40%。

        3.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

        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重視實驗室管理和實驗教學,制訂有《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立項申請書》和《化學工程系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驗室建設規劃》等,按基礎訓練—綜合設計—研究創新三個層次組織實驗教學;實驗獨立設課比例大于90%,初步建立了開放式實驗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評估制度和實驗教學體系;以公共化工基礎類實驗課程的建設為突破口,初步構建了服務多學科、多專業的化工原理預約開放實驗教學平臺。

        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面向全院二年級以上本科生開設了17門實驗課,將實驗教學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化工原理實驗和化工原理仿真實驗;涉及化學反應工程、化工熱力學及分離工程的化工基礎實驗Ⅱ及化工基礎實驗Ⅱ仿真實驗;涉及化工儀表自動化、化工機械基礎及化工專業實驗的專業綜合實驗、化工過程仿真實驗及藥物合成仿真實驗和自主綜合技能訓練、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開放實驗項目和教師科研課題(包括基礎理論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等)。實驗項目設置合理、內容充實、時間到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總數的開設比例達到了100%,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條件。

        二、“產學研合作”實踐教學計劃的推進

        1.“產學研合作”實踐教學中企業對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

        大學推動了基礎理論的研究,但它們并不能為企業提供既有的生產技術。在“產學研合作”中,我們所看重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而是更注重其在工業上的應用。在“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中,校外實踐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更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校外實踐主要包含工程設計訓練、生產實習、崗位實習和畢業設計四個方面。其中,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雙導師制”,學生直接使用企業實際生產課題或校內導師的項目,學校導師為學生選課、研究性學習提供理論指導,企業導師為學生實踐和設計提供了技術指導或現場咨詢。如果學生畢業后進入實習企業工作,畢業設計(論文)可以作為學生崗前培訓內容。

        在校外實踐環節中,學生參與產品開發的各個程序,了解從實驗室研究階段、中間實驗階段到工業化階段生產的各個步驟,在此過程中通過大量的訓練,學習如何科學地組織實驗,以求能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花費最少的時間,取得盡可能多的結果。

        2.“產學研合作”實踐教學中學校對學生的培養

        (1)本科階段培養模式。本科階段按照“3+1”模式進行培養,即3年在校學習,累計1年與企業聯合培養。3年學校學習的主要任務是著重進行工科基礎教育,1年企業培養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與實際工程相結合的工程實踐,通過直接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及工程項目研究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和先進企業文化,增強大學畢業生對企業的適應能力。

        學生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各教學環節的學習,修滿規定學分,答辯合格,授予工學學士學位。達到見習(初級)化工工程師技術能力要求,獲得見習(初級)化工工程師技術資格。

        50%的本科畢業生通過保送直接攻讀工程碩士。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的全過程實行導師負責制。在企業學習階段實行“雙導師”制,部分工程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放在企業進行教學,從而確保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盡早適應企業環境。

        (2)學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據調查,實踐性較強的專業——經濟、企業管理、自然科學、工程和藥學較之數學與物理對于知識技術的轉移有更高的要求。[10]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為了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中起到引導作用,以化工基礎類實驗為突破口,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教學改革,完善了集化工基礎實驗—上機實踐—化工基礎延伸實驗—專業實驗—研究創新型實驗于一體的“大化工”實驗教學體系。

        主要舉措包括:新增化工專業(化學工程方向)實驗課,新增二元氣液平衡數據測定實驗、反應精餾實驗、氣液鼓泡塔氣相特性測定實驗、液液傳質系數的測定和中空纖維超濾膜分離等實驗項目;開發有網絡學習的化工原理仿真軟件;部分教師將科研課題和科研成果轉化為設計性、綜合性和研究創新型實驗項目,如新編《化工原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中非均相催化合成氨基甲酸甲酯實驗、水滑石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三顆針中小檗堿的提取與精制和甲醇生產過程模擬分析與集成四個實驗項目;完善了“化工原理實驗”精品課程和“化學反應工程”精品課程申報網站;建成了“化工原理實驗”課程網站。

        這些改革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技能,為“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推進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研究項目

        本著“厚基礎、重特色、突出工程實踐”的原則,學院積極鼓勵本科生參與教師教學和科研工作,以提高他們的研究能力及對本專業的興趣,自主進行研究。為了達到此目的,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在進行新生教育及講授專業導論課程時,由各專業負責人向廣大學生宣傳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鼓勵新生按照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要求,在進校后盡早選擇導師,在與導師協商后便進入實驗室參與導師的研究項目,進行基本的研究能力的培養,并大力提倡和鼓勵學生參與實驗中心的設備自制活動,如制作膜分離和離子交換樹脂設備等。這一舉措使廣大新生在進入大學后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把握學習主動性,鍛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盡早了解并具備一定的工程應用能力。

        在學生進入實驗室后,要求他們參與從查資料—寫大學生創新項目申請書—查資料—定技術方案—方案實施(包括原料、配方、工藝、性能及原理的研究)—工藝、配方優化—撰寫論文—總結到發表研究論文的整個過程;而在企業的培訓中,學生又了解了開發產品時從選擇研究課題—課題的可行性分析和論證—實驗研究—中間試驗到性能、質量檢測和鑒定的各項操作,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擴大知識面、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及團結協作精神,又可以對實驗室研究、工業化生產的技術、管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及訓練。

        三、結語

        “卓越工程師”計劃旨在探索出有效培養“化工卓越工程師”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一個面向全院化工學生的現代化實踐教學公共支撐平臺;建立一整套有效的關于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和相應的質量管理與評價規范;創立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建立一支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強化工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實習基地與產學研基地并重的校外實踐教學平臺;建立一套健全的學生及教師考核方式。其成功與否,關鍵看高校培養出的學生是否能夠成長為被企業認可的卓越工程師以及前期的合作能否為后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國內在這一方面需要進行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Douglas M,Ruthven.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A Personal View[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96,51(18):3-4.

        [2]Xu Kuangdi.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in a fast-developing China[J].Technology in Society,2008,(30):265-274.

        [3]馬靜.產-學-研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討[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0,30(5):633-636.

        [4]柳洲,陳士俊.產學合作的知識耦合機制[J].科學﹒經濟﹒社會,

        2008,26(2):23-27.

        [5]陳仁松,曹勇.產學合作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其有效性測度——基于武漢市高校授權專利實施數據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31(12):5-10.

        [6]Wen-Hsiang Lai.Willingness-to-engage in technology transfer in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1,(64):1218-1223.

        [7]Johan Bruneel,Pablo D’Este.Investigating the factors that diminish the barriers to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J].Research Policy,2010,(39):858-868.

        [8]Alessandro MUSCIO, Davide QUAGLIONE.The effects of universities'

        proximity to industrial districts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1-12.

        第2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學校始終堅持“立足電力、立足應用、立足一線”的辦學方針,樹立“務實致用,明理致遠”的辦學理念,以“高質量、有特色”為目標,實行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辦學,堅持面向電力生產和現代化經濟建設第一線,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學校的校訓是“愛國、勤學、務實、奮進”,努力創建“刻苦、勤勉、求是、創新”的優良學風。學校的發展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以科研為先導,用科研促進教學水平和辦學水平的提高。

        學校沿革

        學校創建于1951年,歷經了上海電業學校、上海動力學校、上海電力學校、上海電力專科學校的發展演變,1985年3月更名為上海電力學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電力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理工類高校。

        學科設置與教學水平

        學校設有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含華東電力繼續教育中心)共十二個二級學院,以及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兩個直屬學部。

        學校擁有工、管、理、經、文5個學科門類,共有全日制本科專業30個。工學、管理學、理學為主干學科。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上海市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4個,市教委重點學科5個,市高校一流學科1個。學校在2006年獲得碩士點授權。

        2006年,學校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在近兩屆上海市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共獲獎19項,其中一等獎7項。2010年成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院校,目前共有5個本科和2個碩士試點專業。獲批9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擁有上海市精品課程24門、上海市教學團隊4個。近五年,公開出版編寫教材114本,其中獲上海市優秀教材獎19本。

        學校擁有國家級實踐(實驗)基地(中心)2個,省部級實驗示范基地(中心)3個,省部級校外實習(實踐)基地5個,25個校內實習場所,78個校外實習基地。

        師資隊伍

        學校有一支學歷、學緣、職稱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在編教職工一千余人,其中專任教師768人,正教授103人,副高職稱302人;具有研究生學位的711人,有博士學位的36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405人。有兼任教師38人。

        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人,入選國家青年千人1人,教育部優秀教師獎勵計劃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9人;上海市領軍人才2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2人,上海市教學名師5人,東方學者特聘教授11人,青年東方學者特聘教授1人,上海市、上海市科教系統“三八紅旗手”7人,上海市寶鋼優秀教師獎11人,上海市育才獎25人次。

        科研水平

        學校擁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建成原國家電力公司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部級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電力材料防護與新材料重點實驗室、上海熱交換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學校擁有一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一個大學生創新基地。

        學校一貫重視科技工作,通過多年發展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提升。近年來, 學校科研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科研總經費有較大幅度增長,主持和參與各類科研項目近千項,其中國家“973”“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浦江人才計劃、曙光計劃、晨光計劃、陽光計劃等多種類高水平科研項目和人才培養項目40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7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第3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SWOT分析法;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農業院校

        作者簡介:簡秀梅(1977-),女,廣東廣州人,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農業工程系,講師;蔣恩臣(1960-),男,黑龍江富錦人,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農業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 廣州 51064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華南農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資助課題“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式及方法的探索與實踐”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3-0051-02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源與環境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兩大主要瓶頸。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而對環境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1]2001年,岑可法院士對“熱能工程”專業提出改革,自2003年以來浙江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江蘇大學等許多高等院校紛紛對原有的熱能與動力工程等相關專業進行改革,并申辦了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本科專業。[2]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包含的知識綜合了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是一個典型的多學科交叉本科專業。如何在專業建設上既能充分體現農業院校專業培養特色,又能很好地滿足廣東對能源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系統分析的問題。

        一、農業院校建設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Weihrich)提出來的,其運用系統學原理并能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從整體上看,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因素;第二部分為O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因素,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目前,該分析方法已經被應用于多個領域。

        現在很多高校成立了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以清潔能源生產、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為主,以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然而,就目前來看全國農業院校中開設該專業的院校極少。因而,本文首次采用SWOT分析法對影響農業院校建設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進行了分析,列出了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威脅,并構建了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SWOT矩陣圖,做出最優決策。[3,4]

        1.影響農業院校建設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內部因素

        (1)優勢(Strength)。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具有鮮明的特色、寬闊的專業知識面,是一個能源、環境與控制三大學科交叉的復合型學科。[5]其中涉及力學、材料科學、機械制造、環境科學、計算機科學、自動控制科學、系統工程科學等專業領域。且華南農業大學學科門類齊全,專業覆蓋農業機械化工程、生態環境學、土壤學、遺傳育種、植物栽培、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農學、發酵工程、化學工程等學科,擁有設置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學科較完整的相關專業和研究力量,為多學科教學與合作研究創造了條件。

        華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以從事清潔能源生產、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為主,以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6]而華南農業大學本專業依托的華南農業大學生物質能源研究所、廣東省普通高校生物質能源重點實驗室和農業部能源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目前已配備滿足生物質能源學科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育種、發酵工程、酶工程等學科科研的儀器設備。另外,“能源植物良種選育與生物燃料轉化和綜合利用”獲得了華南農業大學“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的支持。以上這些工作均為我校建設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優勢。

        (2)劣勢(Weakness)。農業發展隨人類社會發展而衍化,其基本規律是從單純的種植、養殖業等拓展到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大學的發展也遵循著這樣的基本規律,即從專科性學院慢慢發展成為多科性院校,并朝綜合性大學發展。[7]我國的高等農林教育起源于19世紀初,建國后建立了獨立設置的高等農林院校,主要是單科性的高等農林院校承擔高等農林教育任務。[8]現在,我國38所普通本科農林院校已經在朝綜合性大學發展,覆蓋學科門類一般都達到7個以上,全部覆蓋了農學、工學、理學和管理學四個學科門類,開設專業均在50個以上,有的甚至超過80個專業,但相應支撐的硬件和軟件很難滿足要求,不可避免會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7]

        2.影響農業院校建設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外部因素

        (1)機會(Opportunity)。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成為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的政策支持、社會的認可以及中國豐富的可再生資源,使得我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1]我校立足于沿海發達地區廣東省,同時廣東經濟快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能源約束瓶頸進一步凸顯,電力短缺,煤炭、石油供應緊張局面相繼出現。[9]近年來,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引導下,能源類企業紛紛花巨資添置各類環保設備,但現有的能源和環保技術人才數量和質量難以適應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造成很多設施處于閑置或使用不當狀態,給企業和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10]因此,我國面臨嚴重的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應用人才不足的問題。

        同時,能源與環保產業的發展還將催生一系列新生職業,如為整個能源和環保業發展做出整體規劃的能源管理師,對企業環境做出評估的環境評價工程師,還有資本運作能力較強的環保經紀人等等。基于這些發展機遇,將會有新的行業、新的工種、新的崗位群不斷涌現。所以,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應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和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發揮其專業優勢不斷調整專業方向,向相近相關專業漸進拓展。[2]

        (2)威脅(Threat)。盡管我國在部分新能源產業領域已具備相當規模,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資源評價、技術水平、成本控制、市場機制等多個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新能源發展過程中的許多障礙和瓶頸仍未消除。[11]如:水電面臨著項目前期儲備不足、移民和環境保護成本增加等問題;新能源面臨著裝機容量大而發電量少,發展速度快而效益低,資源、資金浪費嚴重以及并網難、消納難、調峰難等問題;目前政策支持的重點和補貼對上游研發和下游應用補貼較少,對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以上一系列的因素,導致了新能源企業的投資回報率相比其他行業偏低,使得新能源企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障礙。

        同時,社會對于復合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人才的過度需要,使得課堂教學對于人才的培養形成固定化的模式,缺乏創新,忽視了對基本實踐和應用能力的訓練。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跨學科特征,復合型知識體系難以在課堂一一得到實踐。

        二、農業院校建設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SWOT矩陣分析(見表1)

        表1 SWOT矩陣分析

        三、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建設的定位與探索

        我校與第一所設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浙江大學在培養模式上是有區別的,[12]我校是農林院校,培養目標定位是以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且就目前來看全國具有該專業的農林院校極少,如何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既能充分體現專業培養特色,又能很好地滿足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這在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系統分析的問題,關于此方面我們在課程體系設置中作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1.培養目標的定位

        人才培養目標是各高校根據學校的特色、生源及就業去向、市場需求等情況而確定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在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隨社會需求的變化而動態發展的。[2]高等農林院校應根據自己的類型、辦學定位、特色和地方社會需求,確立人才培養目標,選擇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13]

        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能源利用和環境系統工程開發和設計知識的,具備從事清潔能源生產、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等工程設計、試驗鑒定、選型配套、設備維護、技術推廣、經營管理等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該專業不僅具備了多學科交叉的優勢,而且其培養目標也完全順應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方向和社會的發展方向。

        2.培養要求的制定

        學生學習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基本理論,掌握各種能量轉換與有效利用及環境保護與能源開發利用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現代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備進行相關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工程及設備的設計、優化運行、研究創新與生產管理的綜合能力。

        畢業生在業務培養方面將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本專業方向所必須的數學、化學、力學、機械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工程熱力學、傳熱學、電工電子學、自動控制理論、機械設計、化工原理等基本理論或基本知識;掌握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開發利用和能源環境保護相關課程等為主要內容的專業知識;具有熟練的外語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所必須的工程技術能力;具有進行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3.課程體系的設置

        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建立跨學科、文理滲透和以探究精神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體系,在開設專業課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通識課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課程體系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4,15]

        第一,通識教育課程:如思政、軍體、計算機、英語必修課程及通識教育選修課程。

        第二,基礎教育課程: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微生物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制圖與計算機繪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等必修課程。

        第三,專業教育必修與必選課程:如“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概論”、“生物質資源學”、“生物質能源工程”、“能源生物技術”等專業必修課程;“現代儀器分析”、“風能利用工程”、“光伏科學與工程”、“環境生態學”、“能源經濟管理”等專業必選課。

        第四,專業選修模塊課程:如生物質能源選修模塊,包含“沼氣工程”、“發酵工程和能源材料學”;如可再生能源選修模塊,包含“風力發電原理與應用”、“流體力學及其工程應用”和“太陽能利用技術”;節能減排選修模塊,包含“節能技術”、“清潔生產”和“企業節能審計與評估”。

        第五,實踐環節課程:實驗、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總之,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能源與環境人才是構建創新型能源與環境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農林院校建設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時,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社會對能源與環境保護人才的迫切需求的良好機會,構建將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綜合運用產學研平臺,培養出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建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能源與環境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09,(2):174.

        [2]王麗麗,李文哲,王忠江.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優勢及其未來發展[J].高等農業教育,2010,(6):54-56.

        [3]張素萍.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衛生信息管理專業教育的SWOT分析[J].基礎醫學教育,2011,(12):1068-1069.

        [4]王蓓.基于SWOT的《商務交際》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和改革探析[J].考試周刊,2011,(80):10-11.

        [5]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的建立相關資料[EB/OL].http:///chinese/633753497059375000.pdf.

        [6]專業介紹: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EB/OL].http:///HTML/ReadNews_zsgz_zyjj.asp?SID=00741.

        [7]張金山,林文雄.對農林院校人才培養科學定位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11,(6):10-12.

        [8]周迎萍.基于農林院校學科專業特色的舞臺藝術教育[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1):92.

        [9]彭麗頻.廣東省能源與環境雙重約束下的經濟增長[J].中國市場,

        2011,(2):145-147.

        [10]佟慶偉.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培養途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5):15-18.

        [11]閆強,陳毓川,王安建,等.我國新能源發展障礙與應對:全球現狀評述[J].地球學報,2010,(5):759-767.

        [12]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機電與能源工程分院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介紹[J].寧波節能,2008,(3).

        [13]朱軍,肖朗.高等農林院校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10):17-18.

        第4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本科“導師制”在國內外各高校已逐步形成規模并取得了良好的學生管理實效。基于制藥工程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提出一套由年級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組成的多元學生管理體系。該模式融合了人才培養與學生管理雙重職能,是對傳統學生管理模式的補充和創新,也是對傳統本科生導師制的豐富和改革,為構建面向企業、面向應用的制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帶來新的思路。

        關鍵詞:

        學生管理模式;多元化;導師團隊制

        20世紀90年代以來,制藥業的迅速發展,極大推動了市場對制藥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實踐與國際化為特色,著眼于藥品質量和制藥過程效率的雙向定位人才培養理念[1],藥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養語境,對我國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導師制”作為一種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2],對培養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藥品質量管理理念和實驗實踐操作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傳統的本科“導師制”的研究與實踐重點在于學業教育,而調動專業課教師、年級輔導員和教學管理人員多方參與,融合人才培養與教學管理雙重任務的新型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1制藥工程實施導師團隊制的理論基礎

        1.1“導師制”學生管理思想

        (1)基于“緘默知識理論”視角的學生管理思想“緘默知識”是指那些不能用系統表述的知識,由英國物理化學家和思想家波蘭尼(PolanyiM)在《人的研究》(1958)一書中首次明確提出。作為一種不能演說的知識,波蘭尼認為“好的學習就是聽從導師的指導,通過觀察導師的行為方式,科研新手能夠更加快速的掌握科研技巧。”導師團隊機制所建立的親密平等的交流是獲得緘默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學生在與老師和同學交往的過程,就是接受教育的整個學習過程[4]。(2)基于“多元智力理論”視角的學生管理思想“多元智力理論”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HowardGardner)博士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論”認為個體智力存在獨立的表現方式,這些表現方式是錯綜復雜、有機并以不同方式及程度組合在一起的。導師團隊的指導思想也就是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所闡述的內涵[5]。多元智力理論指出學生有自己的個性,各自的智力優勢領域,對學生的教育必須“因材施教”,而基于導師團隊機制的學生管理模式能夠實現這一要求。

        1.2制藥工程專業學科特點

        制藥工程是一門由化學、藥學、化學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交叉結合發展而成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6-7]。其學科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學科交叉性質明顯現代制藥企業工業化過程繁雜,包括藥品材料的預處理、純化、干燥、包裝等各單元工藝過程,要求制藥工程專業學生掌握的知識涉及化學、生物技術、藥物分析、工程管理等諸多學科領域。只有建立這種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有效滿足未來制藥工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2)人才需求多樣化顯著我國制藥行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各類創新型制藥工程人才。這種人才需求的多樣性要求制藥工程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夠從事藥品研發、藥物生產、藥事管理等工作[8]。(3)就業需求與大學生工程技能培養存在結構性失調隨著制藥工業的快速發展,制藥工程專業就業市場迫切需求員工具備操作性更強,科技含量更高的技能,而目前我國制藥工程培養的人才更多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擾,沒有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9]。制藥工程專業大學生所掌握的基本工程技能與就業市場迫切需要的技能之間形成結構性失調。制藥工程專業的這些學科特點,要求在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方法,構建一套符合制藥工業需求的學生培養與管理模式。

        1.3制藥工程實施導師團隊制的意義

        本科生導師制是指在實行班級制和輔導員制度的同時,聘請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教師在師生“雙向選擇”前提下擔任學生的指導老師,對他們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的學生管理和教育制度[4]。本科生導師制不同于研究生導師制,研究生導師制具有顯著的科研導向性[10],而本科生導師制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學業規劃、思想品行、心理情感等層面的指導。本文提出的基于“導師團隊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集成了傳統本科生導師制和研究生導師制的各自優勢,在確保學生完成本科課程學習任務的同時,重點拓展本科生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導師團隊由教學指導教師、科研指導教師、青年教師、輔導員和教學管理人員組成。該模式融合了制藥工程人才培養和學生管理兩大主要職能,是對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培養與管理工作的有益嘗試,對于培養專業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富有開拓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卓越制藥工程師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2制藥工程專業基于導師團隊機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

        2.1設計原則

        基于導師團隊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體制設計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體制的互動性,激發上層領導和基層專業課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活力;二是簡化體制的結構層次,使整個體系對于領導層的決策快速響應,便于管理;三是體制的整合性,發揮導師團隊的凝聚力和資源整合力。

        2.2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

        制藥工程專業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是以“制藥工程”專業黨支部為領導核心,以導師團隊為中堅力量,以年級輔導員和教學管理人員為輔助的學生管理模式。

        2.3導師團隊的構建

        制藥工程黨支部統一部署導師團隊的人員配置,選擇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樂于奉獻和付出的優秀教師,組成若干個導師團隊。每個團隊設青年教師3名,教學指導教師3名,科研指導教師1~2名。教學指導教師負責向學生介紹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科特色、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從整體上使學生了解熟悉所學專業的整體脈絡,使學生對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科內涵和就業方向有清楚的了解,增強學生專業學習的信心。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擺脫學習困境。在階段性學習任務結束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特長,規劃畢業后的就業方向或研究生攻讀方向。科研指導教師負責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創新思維、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課題。科研導師分配科研任務給學生,并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學術期刊,篩選所需要的學術信息,獨立或小組討論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并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實驗。通過不同實驗結果的對比,發現規律,反復實驗,直至達到實驗目的,在科研指導教師指導下撰寫并發表學術論文。通過這種科研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其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工程意識,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3]。青年指導教師發揮他們的年齡優勢,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人際關系和情感世界,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及遵紀守法等方面進行引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榮辱觀;參與學生“獎、貸、困、補”的評比和指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年級輔導員與傳統輔導員制中的輔導員職責一樣,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配合導師工作;而教學管理人員則負責協調各位導師在教學工作、科研工作與導師工作之間中的平衡關系,做好學生與導師的橋梁與紐帶,充分發揮導師團隊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同時負責對導師的指導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對導師的工作進行績效考核,為整套學生管理模式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支持。

        2.4績效評價

        制藥工程黨支部通過建立橫向溝通機制,完善導師團隊的指導評估體系和日常監控機制,對導師團隊的工作業績進行監督和檢查,保證導師團隊的教學指導和科研指導效能,保障學生管理取得實效。績效考核采取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具體、真實地反映導師指導機制的指導效能。評價結果作為指導教師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績效考核結果與教師的績效工資及各類評獎評優掛鉤。

        2.4.1主觀評價

        在多元化學生管理創新模式每應用一個學年后,召開制藥工程專業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論證會,總結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的實踐應用情況。每個導師團隊的科研指導教師代表、教學指導教師代表、青年教師代表分別就一年來的指導教師工作進行總結匯報,每一個導師團隊的學生代表就一年來接受導師組指導的學習體會進行大會交流。

        2.4.2客觀評價

        設計“制藥工程專業導師團隊機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調查問卷”,基于Delphi專家調查法,通過對各類指導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咨詢完成調查問卷的指標篩選與修正,建立一套較為科學合理的導師團隊機制的學生管理模式評價指標體系。指標評價采取Likert量表的形式,分別賦值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五個等級。通過調查問卷客觀評價指導教師的指導效能及該學生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找出該學生管理模式實踐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學生管理模式理論研究和管理實踐。除此之外,結合學生年終滿意度調查、學生期末考試通過率、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及發表文章數量統計、參與課外活動及獲獎數量統計、小組間學生綜合測評排名評比等多種具體指標,對本項目成果進行測評。

        3結語

        基于導師團隊制的多元化學生管理模式是培養創新型制藥工程人才的有益嘗試。該模式通過導師團隊的幫、帶、教,使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抽象理解轉變為實踐認知。同時,導師團隊制還將學生的學業教育、科研能力培養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有機融合,因材施教,對學生課程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就業信心和社會適應力,為構建面向企業、面向應用的制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帶來新的思路。

        作者:羅丹 袁明 宗智慧 袁菲菲 張恩立 單位:蚌埠醫學院公共課程部

        參考文獻

        [1]劉新華,白林山.對制藥工程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5):106-107.

        [2]呂憶松,李瑩瑩,尚建輝.國內外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3(8):186-188.

        [3]姚日生,張洪斌,等.制藥工程學科內涵與本科專業課程設置[J].藥學教育,2003,19(4):9-11.

        [4]趙曉蘭.嘗試抑或捷徑: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反思[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2):95-97.

        [5]霍力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及其主要依據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0(3):38-43.

        [6]蔣建蘭,元英進,白鵬,等.制藥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研究[J].藥學教育,2004,20(2):22-23.

        [7]虞心紅,宋恭華,卓超,等.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8,25(6):11-13.

        [8]譚倪,聶長明,袁亞莉,等.新型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4):63-66.

        第5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油氣安全科學與工程;風險;新生研討課;創新能力;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7-0134-04

        一、引言

        研討課作為大學的教學和科研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具有傳統教學模式無可比擬的優點[1]。自清華大學2003年將新生研討課的教學模式引入本科生教育[2,3],作為改善大學一年級新生教育的重要途徑,既是培養學生學術精神和學術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也成為師生進行學術交流、學術創新、發展真理的一種科研活動,受到眾多學生的歡迎。如今我國新生研討課制度正處于起步階段,已有不少研究型大學將新生研討課作為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改革主要路徑,正在陸續試點[4,5]。作為一種國內全新的教育嘗試,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在工科領域,由于學科與專業的不同、培養要求和目的的不同,新生研討課的課程定位、課程主題、考核方式等環節也將因學科而異,在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也要針對自身學科的特色、定位以及研究方向等,不斷地探索與實踐。

        石油天然氣與石油化工生產過程是國際上公認的涉及高溫、高壓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質的高風險生產領域,面臨的技術風險顯著提高,迫切需要解決大規模復雜人―機―環境―社會系統安全基礎科學與工程問題,滿足實際生產領域和社會公眾的期望[6]。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于2015年以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為依托,首次開展《風險的世界》新生研討課,力爭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學生對安全學科專業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學術精神和學術能力。

        二、《風險的世界》新生研討主題模塊設計

        《風險的世界》新生研討課采用學術性轉換模式,即研討課內容是圍繞探究型思維為核心進行研討和實踐,以日常生活以及石油天然氣工業中的安全事故為主線,將學科問題和工程實際問題作為思考與探究題目,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動手實踐的方式來解決某個實際問題,并從該過程中學習如何科學思維、如何提出研究方案和如何進行有效的團隊合作。《風險的世界》新生研討主題模塊設計為4個方面(見圖1所示):

        模塊(1):“風險社會的社會風險”――引領學生進入多元論階段;

        模塊(2):“從一個事故案例引發的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模塊(3):“從安全防護談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辦法”――引領學生進入“批判性思維”階段;

        模塊(4):“成才與成長”――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研究動力,培養創新精神。

        新生入學時多處于“二元論階段”,認為事物都可以截然分為好與壞、正確與錯誤兩類,因此正確地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唯一的、清楚的。通過各個研討模塊的訓練,學生能夠認識到事物并不可以簡單地分為好與壞、正確與錯誤兩類,對于一個問題可以找到多種解決的辦法。同時,每個模塊都有一個與安全工程實際相結合的主題,如模塊(2)中圍繞案例2014年昆山特別重大鋁粉塵爆炸事故研討“粉塵爆炸為何傷亡慘重?”。在結合實際油氣安全學科背景下的主題研討過程中,學生將對學科的專業和研究方向的設置、國內外研究熱點、本校著名教授或青年學者正在從事的研究課題,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對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研究動力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以下將對其中3個核心模塊的設計與教學實踐進行介紹,希望能給我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新生研討課課程建設提供一些啟示。

        三、模塊1“風險社會的社會風險”――引領學生進入多元論階段

        模塊1在教學實施中分為4個階段:(1)研討課題背景、目的的引出;(2)教師引導階段,研討課題該從哪些角度思考與分析;(3)布置學生分組開展研究任務,教師加以提示;(4)開展主題辯論賽,引領學生進入多元論階段。具體教學環節設計見表1所示。

        四、模塊2“從一個事故案例引發的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模塊2重點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一個案例“2014年昆山特別重大鋁粉塵爆炸事故”引發學生思考“粉塵爆炸為何傷亡慘重?”。模塊2在教學實施中分為8個階段:(1)事故案例講解;(2)引導學生邁出自主學習第一步――學會提問(表象性問題);(3)普及燃燒與爆炸基本知識,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科學性問題);(4)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5)結合安全生產實際,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工程性問題);(6)結合安全管理實際,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管理性問題);

        (7)課堂內研討活動――學生總結上述環節從案例、調研直至各方面思考的結果,提出自己的見解;(8)布置課外研討與匯報任務。具體教學環節設計見表2所示。

        五、模塊3“從安全防護談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辦法”――引領學生進入“批判性思維”階段

        模塊3重點在培養學生理解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辦法,并通過自己設計方案、實施方案、檢測效果來深入體驗和形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模塊3在教學實施中分為5個階段:(1)建立課題:噪聲風險與防護――講解基本知識;(2)思考與討論:噪聲的危害表現在哪些方面;(3)討論與設計(I):如何控制噪聲?(從傳播途徑角度進行防護設計并動手實踐);(4)討論與設計(II):如何控制噪聲?(從聲源機理角度進行防護設計并動手實踐);(5)綜合設計與實踐。具體教學環節設計見表3所示。

        六、總結與展望

        本文圍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首次開設的《風險的世界》新生研討課,對其開設情況以及教學模式進行介紹和探討,力爭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學生對安全學科專業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學術精神和學術能力。這種以師生共同圍繞一系列問題進行調研、分析、總結、辯論等研討活動的開展,不但培養了學生善于思考問題的意識、提高了積極查閱材料分析總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隨著一個個科學問題攻克,激發了學生對研究活動的興趣,也打破了在學生心中原本認為科學研究高深莫測的畏懼。為其日后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教師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未來對新生研討課持續改進的過程中,將進一步引入學生對英文資料的分析、總結和撰寫能力的培養模塊。同時,如何建立有效、合理的評估機制,也是在未來課程改革中需要繼續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國福,楊俊,熊艷.本科生專題研討課教學的認識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03):63-64.

        [2]范緒鋒.幫大一學生打開研究的大門[N].中國教育報,2004-05-01.

        [3]顧淑霞,豐捷.推進研究型教學的重要舉措――關于清華大學新生研討課的報道[N].光明日報,2004-06-02.

        [4]王冰,費德君,郎淑霞,等.高校新生研討課開設現狀分析及思考――基于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新生研討課課程探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339(01):29-32.

        第6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藥工程;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國際化的趨勢,為提高高等學校工程教育質量,過去的十年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在我國已經引起了各高校的廣泛重視。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始于1992年,開始進行建筑學、土木工程等6個工科專業評估,同時探索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1,2]。2006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簽約國,正式開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2016年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會員,工程教育認證同時在我國全面開展[3]。全國高校制藥工程專業的工程教育認證開始于2012年,華東理工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的制藥工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到2016年已有12所高校的制藥工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內涵就是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并突出過程的持續改進。

         

        制藥工程專業是一門涉及藥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和管理學的交叉學科,涵蓋了中藥制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和藥物制劑與工程等內容。旨在培養從事產品設計、生產、營銷、維護和工程項目施工、管理、運行和服務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4]。制藥工程的專業特點是實踐性強、專業性強,其中實踐教學是制藥工程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思維、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6]。本文將結合傳統實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要求,探討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一、改革實驗課程體系,培養系統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專業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專業實驗的課程設置中,內容涵蓋藥物合成、中藥提取、藥理學、制藥設備、化學與儀器或設備的分析以及工程基礎實驗等。首先,實驗內容均為認知性和驗證性實驗,大部分實驗都是按照實驗教材進行重復性實驗,并且由教師逐個步驟進行指導,學生得到的數據與結果基本相同,出現的問題也大同小異,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其次,課程內容相對獨立,每門課程根據課程情況設置實驗內容,各學科之間關聯性小,不利于學生系統知識的培養,不能夠使學生充分認識制藥過程的復雜性、完整性和綜合性[7,8]。最后,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工程教育認證的畢業要求中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的安全和環境因素未列入教學內容中。基于以上問題,實驗教學改革中應設計藥學綜合性實驗,內容涉及化學藥物(同一品種)的合成或中藥的提取純化、工藝設計、質量控制、藥理學實驗、藥物制劑及制藥設備或儀器實驗,使學生鞏固藥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系統性和知識結構體系的完整性。設計創新性實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題目的自選或根據教師成熟的科研結果,從查閱文獻、實驗方案的設計、操作實驗、分析結果和結論、提出問題并加以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培養目標。除在理論課程體系中加入《制藥安全工程概論》等課程外,實驗課程教師要在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加入實驗安全教育和三廢處理方法等內容,培養學生在學習工作中的安全和環保意識,同時也符合畢業要求中具有良好的環境保護和職業安全意識。

         

        二、建立完善穩定的生產實習基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制藥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生產實習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部分,能夠加強學生獨立工作能力[9]。生產實習主要以參觀、認識和參與生產的形式為主,由于學生人數多、生產周期、工廠檢修和安全衛生等問題,存在實習單位落實難、學生動手機會少、參觀走馬觀花及學生理論知識不扎實等現象,學生在生產實習期間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對制藥過程的整體、全面的了解受到限制[10]。因此,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建設完整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同時隨著計算機在藥物領域的廣泛應用,建設校內仿真實習基地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仿真操作使學生對制藥過程的生產原理、生產工藝、操作規程以及安全和環保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在生產實習之前,由指導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對制藥過程中的生產工藝流程、工程學基礎知識、設備原理及結構、主要工藝參數、企業概況、產品工藝規程及安全環保問題進行講解,并提出一些問題。做好學生生產實習前的準備工作,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有條理有目的的學習。

         

        三、改革教學模式,深化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制藥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是本專業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環節,是學生運用綜合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掌握工程設計的基本程序、原則和方法,熟悉查閱技術資料、國家技術規范、正確運用公式和數據,并運用簡潔的文字、圖形和工程語言正確表達設計思想和結果。同時也是為畢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往的教學存在以下一些缺點:(1)題目設定上不能發揮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教師給定的題目往往大同小異,并且可能與畢業設計或今后的工作關系不大,同組學生的設計內容基本相同。(2)課程設計過程中學生理論知識的正確運用不能得到保證,設計過程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也不善于與指導教師溝通。設計過程中,還有部分理論課程沒有進行,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還不能夠完全掌握和正確運用,也是導致一些設計不合理的根本原因。(3)教學時間不利于保證學生課程設計的全覆蓋,課程設計的時間固定為2周,且大部分與考研時間沖突,因此,導致考研的同學基本上不參與,同組同學做了大部分工作。鑒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需要探索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首先,運用導入式或啟發式教學,在課程設計開始前,由相關專業的理論課教師對課程設計中涉及的工藝流程、工藝計算、設備或儀器以及制藥環境保護和安全等問題進行重點講解,使學生充分理解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工程學問題。其次,在每學期開學提前進行課程設計分組,在理論教學進行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討論設計題目的選擇,學生可以盡早查閱文獻和數據,開始進行設計的準備工作,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每周固定設置討論教學環節,由指導教師與學生、學生各組間的討論組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后,對考研學生,可以進行開放性課程設計模式,利用考研完成后進行課程設計,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課程設計質量。

         

        四、提升教師工程實踐能力,保證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制藥工程學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制藥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最重要的教學環節[11,12]。目前,由于教師的科研評價體系和師資結構等問題,大部分教師的畢業環節選題以科研項目為主,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數量較少,導致制藥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工程設計的比例較低,質量也不高。因此,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對師資隊伍的結構進行優化,并且在現有師資隊伍結構的基礎上,可以加大對教師工程學理論知識的培訓,同時聘請企業工程師與校內指導教師組成畢業教學環節的“雙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建議各指導教師進行導向性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對于一些具有考研意向的學生,指導教師可以選擇以科研項目為主的畢業論文或設計,盡早進入實驗室進行系統的科研能力培養,從文獻檢索、文獻總結和實驗方案的設計、實施、總結以及論文的撰寫進行系統培養。對于準備進入生產崗位的學生,可以選擇和工廠相關的品種進行畢業論文或設計,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崗位特點,工廠的工藝流程和操作規程等內容。以上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的改革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成果導向的核心理念。

         

        五、結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高等學校工程教育需轉變人才培養的思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核心理念為指導,切實提升工程人才培養的質量。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思維、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社會及用人單位的人才培養需求,制藥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應深化對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改革,建立完善實踐教學平臺,優化實踐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從而使實踐教學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制藥工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靜.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大學生培養的實踐路徑———以制藥工程專業為例[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2):96-98.

         

        [2]謝小銀,劉冠辰,陳麗,等.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化學工程專業實踐環節建設的幾點感悟[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34(6):41-43.

         

        [3]王世盛,高志剛,郭修晗,等.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制藥工程專業生產實習[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4):81-84.

         

        [4]劉慧,張珩,祝宏,等.制藥工程專業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的初建[J].藥學教育,2015,31(01):75-77.

         

        [5]顏雪明,肖新榮,譚倪.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45-48.

         

        [6]馮修猛,王俊林,劉春鳳,等.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7):295-297.

         

        [7]鐘方麗,陳帥,薛健飛,等.地方工科院校藥學類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6,33(12):30-33.

         

        [8]王德利,湯海峰,劉永紅,等.高校藥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0):15-17.

         

        [9]葉云,鐘英英,廖蘭,等.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的探討[J].廣州化工,2016,44(1):206-207.

         

        [10]薛健飛,張揚,周鴻立,等.生物制藥專業生產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6,33(8):70-73.

         

        [11]楊華,王亞晶,王堅毅,等.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藥學教育,2016,32(3):64-67.

        第7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分層教學;制藥工程;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0-0158-02

        《制藥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強,需要在學生掌握較多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中醫藥工業發展趨勢,解決實際的工程問題,通過分層教學方案實施完善各個教學環節,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和提高,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并能較好地適應專業工作崗位,開展創新研究工作,促進我國制藥工業的發展。

        一、《制藥工程》開展分層教學的意義

        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是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相對地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加以有區別的對待,采用恰當的分層教學策略進行分層次教學,使每一個學生均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制藥工程》是在藥學、化學、化學工程學等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學科,是與藥學、工程學和經濟學等學科密切結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涉及的內容有制藥工程項目設計的所有內容,包括工藝、安全、經濟等。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制藥工程項目的設計程序、方法、各項技術,把握制藥工程的前沿,使學生能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銜接起來,從工程和經濟的角度去考慮技術問題,具有藥品新產品、新工藝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并逐步實現由學生向制藥工程師的轉變。

        大學教學是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為目的,《制藥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強,與當前的中醫藥工業發展密切相關的課程,需要前期學習藥劑學、制藥工藝學、工程制圖等大量基礎課、專業課的基礎上,開展綜合運用,并且要與制藥工業發展趨勢緊密結合,需要學生在前期打下扎實的基礎,然而在實際上學生的基礎、領悟力、理解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創新能力等參差不齊,造成學習制藥工程的效果具有明顯的差別,而且受到課時數、實踐條件等各方面限制,采用一般的教學方法很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制藥工程》采用分層教學方法,根據制藥工程的各項內容、要求等,結合專業目標、方向,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可以使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使每一位學生均得到提高和發展。

        二、分層教學的教學對象、分析

        本校《制藥工程》面向的專業主要是制藥工程、生物工程專業(四年制),均為工科專業,本課程分別安排在第7、6學期。

        專業不同,知識結構、培養目標不同。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已學習藥物化學、藥物合成反應、藥物分析、生化工程、化工原理、藥劑學、生物工藝學、生化制藥學、制藥工藝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要求培養學生具有對醫藥產品的生產、工程設計、新藥的研制與開發的基本能力。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已學習基礎生物學、生物化學、工業微生物學、工程制圖、電工技術基礎、化工原理、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工藝學、生化工程、生物工程設備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要求培養學生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及中醫藥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工程技術人才。

        同專業班內學生的個體情況不同,個性差異現象明顯,學習層次也截然不同。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制藥工程》不同的授課專業、班內不同水平、個性差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開展有差別的教學,采用分層教學,倡導“因材施教”,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案

        如何開展分層教學,主要從調研、分層(分組)、備課分層、授課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及結合輔導、網絡等多方面開展實施。

        1.認真調研分析,實施科學分組。首先分析不同專業,根據專業的培養目標,制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基本教學方法和手段,確定需要掌握最基本內容。然后開展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表、交談溝通等手段,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基礎、能力等,認真分析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成績、智力情況、自主學習能力、綜合能力、個性特點等因素,結合教材、教學目標將學生相對地分為ABC三個層次[1]:A組(平時成績優秀,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綜合素質相對較高)、B組(成績中等,基礎和智力一般,有一定的上進心,學習相對比較自覺)、C組(學習積極性不高,基礎、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建立學習小組[2](每個學習小組由4~5位同學構成,并任命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教學過程中并可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做調整。

        2.落實教學思想,優化分層教學環節。(1)備課分層。備課時根據學生分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多個教學設計環節中,體現共同的目標外,對A、B、C三個層次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如A組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識外,重點培養其創新意識;B組要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基本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工程問題;C組要求掌握課程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工程的理念。(2)授課分層。分層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課堂實行分層授課。限于大學教學的客觀條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課里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開授課,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既要有統一要求,又應有區別對待,既有主攻基本目標,面向全體學生的環節,又有分層次目標,兼顧優秀、困難生的環節,主要通過把握課堂提問的層次,讓各層次學生都學有所得。對A組以鼓勵創新為主,給予思路點撥;對B組以激發興趣為主,開拓思路;對C組以增強信心為主,灌輸工程理念。可以在講授知識時提問B組,利用他們在認識上的不完善,把問題展開,提供思路,開展知識點相關研究;也可采用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3)作業分層。作業分層應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識實際水平,減少差生的作業量,使其在不抄襲的前提下能夠回答,逐步培養繼續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適當增加優秀學生的作業量,讓其有機會體驗到挑戰成功的愉,循序漸進地訓練,使學生不斷得到進步,在建立制藥工程理念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知識框架,提高相關解決制藥工程設計的相關技術、方法。作業分必做、選做兩類。必做作業根據教學大綱、教材、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設計比較基礎的題目,全班統一標準,統一要求;選做作業根據優等和中等水平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要求優等生必做,通過平時成績的考核加分鼓勵中等生都能去做,如一個簡單的制藥工程設計項目。(4)輔導分層。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同時制藥工程課時數有限,作為一門與制藥工程實際密切聯系的課程,課外輔導是重要的補充環節。具體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能力、自覺性,安排有針對性的輔導,主要通過督促檢查制藥工程設計項目完成過程中的疑難和困惑。對優生的輔導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并通過提供制藥工程設計的實際問題,充分開發其學習的潛能;對中等生重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輔導如何將教材的各知識點綜合利用、融合,以解決基本的工程設計問題;對困難生,降低問題的切入點,重點在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掌握,制藥工程知識框架的構建和工程理念的樹立。在輔導形式上,除采用個別輔導外,通過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團隊合作,共同完成一個制藥工程設計項目,使學生整體優化。同時積極結合網絡技術、方法,開展多途徑、多形式的輔導方式,以便獲得積極、有效的教學效果。(5)評價分層。學期總評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進行分層評價,分別采用嚴格性評價,激勵性評價和賞識性評價,最后綜合評估。對困難生主要采用賞識評價法,發現其閃光點,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學習中的不足又指明需要努力的方向;對優秀生采用競爭性、嚴格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提高其創新能力。

        四、分層教學的實施效果

        通過對《制藥工程》開展分層教學以來,生物工程、制藥工程不同專業、不同水平的學生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課堂反映良好,不同層次的學生體現不同層次的提高,困難生在掌握制藥工程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基本樹立了制藥工程的工程理念;中等生學會如何綜合貫穿教材中各個知識點,并基本能通過學到的技術、方法完成基本的設計方案;優秀生能密切聯系工程實際問題,完成完整的項目設計,并能結合目前的發展趨勢思考、突破創新,優化項目設計內容。結合課外輔導、網絡交流,創造較好的學習環境,鍛煉其團隊合作的能力,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五、總結與反思

        在制藥工程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各層次學生反映也較好,但仍有個別學生因為輔導不足、參與性不足、自覺性不足等原因,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在以后的分層教學實施中仍要進一步完善教學環節,及時調整學生層次,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繼續完善分層評價方法,如合理設置小組,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多渠道獲得學生反饋,調整方案及調整相關策略。

        參考文獻:

        第8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一九八八年三月陳莉從__大學碩士畢業來到__工業大學,一九九五年經學校推薦被國家教委選派,赴日攻讀博士學位。同年十月來到日本著名的國立北海道大學,從事高分子凝膠方面的學習與研究工作。

        陳莉的導師是世界著名的凝膠專家,承擔著日本文部省及其他科研項目幾億日圓。他的實驗室資金雄厚,實驗儀器及設備均數一流。這位導師對學生要求很嚴,學生們均感到壓力很大,研究室里的十幾位博士生,能按時畢業的很少。陳莉慶幸遇到這么著名的導師,能有這么好的實驗條件,同時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面對巨大的壓力,陳莉沒有退縮,她將壓力變為動力,毅然開始了艱辛的求學生活。她充分利用先進的實驗設備進行科學研究,幾乎每天都是從早九點工作學習到晚九點,節假日也很少休息。學校的實驗室、圖書館都奔波著她忙碌的身影。化學藥品的氣味熏得頭昏腦脹她不在乎,手被藥品腐蝕的層層脫皮她也不在乎。經常一天實驗下來,走的腳跟疼痛,兩腿腫脹,連回家的力氣都沒有了。在日本幾年陳莉很少能與家人一起共進晚餐,經常是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時,孩子已經睡著了。

        有付出必有收獲,經過艱苦的努力,陳莉在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后有八篇于世界一流雜志,還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她的研究能力和成果得到了導師的首肯,得到了同行們的贊譽,終于按時于九九年九月博士畢業,拿到了向往已久的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后,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她繼續在導師的研究室從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在這一年里,在研究室重大項目中,她負責導電高分子凝膠的合成與性能研究。經過努力,這一有相當難度的新課題取得重大進展。

        在即將結束博士后工作之時,陳莉的導師非常希望她留下來繼續進行研究工作,日本另一所大學的一位教授看到她發表的文章,非常賞識她的才華,也向她發出邀請,希望陳莉能去進行工作。同時陳莉的導師也愿意介紹她到歐美等一些先進國家進行研究工作。誠然,這些經濟發達國家豐裕的物質生活、先進的研究設備和充沛的科研經費,對于一名科研人員來講,的確是頗具誘惑力的。但陳莉的心已深深地扎根在中國。面對導師和教授們的誠懇挽留和邀請,她毅然選擇了自己的祖國。但是回到中國哪里呢?憑條件,北京、香港、深圳的名校她都可以選擇。可是她想到了當初選派她出國的__工業大學,想到校領導在她臨行前的殷殷囑托,想到每次回國時學校的親切關懷。“我不能忘本”,她對自己說:“當初工業大學派我出去,就是希望學成以后回來建設它,自己怎么能拿留學做跳板呢?我要回國,回到給我這個機會的工業大學。”當陳莉做出這個決定以后,多日來浮躁的心終于踏實了。

        朋友和家人聽說她的決定以后,紛紛表示不能理解:“憑你的條件,你想去哪里導師都能為你聯系,為什么一定要回國呢?”,“即使回國也應去深圳、上海或北京,至少要去有名氣的大學,為什么回到這個沒有名氣的學校呢?”,面對這些疑問,陳莉總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其實,她平靜的外表下,早已經是歸心似箭,躍躍欲試了。唯一讓她感覺不安的是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她隨著媽媽已經在日本生活學習了近五年,已經習慣了日本的生活,她希望能夠繼續在日本生活學習,繼續與她要好的朋友和老師在一起。當陳莉將回國的決定告訴孩子時,孩子雖然還不能完全理解,但知道這一決定已不能更改,孩子含著眼淚:“媽媽,我聽你的話回國,但你過兩年再帶我來日本見見我的小朋友好嗎?”面對孩子熱切的乞求,她含著眼淚使勁點了點頭。博士后研究結束后,陳莉回到派遣她出國留學的學校__工業大學。

        二、發揮專業所長,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發展貢獻力量

        20__年10月,她帶著美好的憧憬和滿腔的報國熱情回到了這個她熟悉的校園。初到學校,校、院領導就給了她非常大的關懷和支持,除撥款一萬元作為科研啟動基金以外,又增撥了一萬元用于購買計算機及輔助設備。并任命她為材化學院的院長助理。陳莉默默感受著來自校方的溫暖,沒有說什么,但是在心里暗暗的鼓足了干勁兒。

        回來搞科研就得有項目。但是留學國外五年,她對國內的許多情況不很了解,要申請科研項目,既要了解國際科學研究的前沿動向,又必須聯系國內的實際需要,必須進行大量的調研工作。那段時間,她專門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天天往南開天大跑,冬天頂風冒雪,夏日烈日當頭,匆匆行走在路上的她卻滿足而踏實,從來沒有后悔過。短短一年時間,她就申請到了__市、教育部等多項科研基金。更可喜的是,她申請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這是那一年里學校唯一的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這是對陳莉不懈努力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她的學術水平的最好評價。

        回國后陳莉先后承擔了兩門本科生課程,并為研究生新開選修課兩門,指導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多名,其中所指導的兩名研究生獲__工業大學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獎。

        回國至今她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智能凝膠微機器及其在生物分離中的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糖化溫敏凝膠及其與細胞相互作用研究”、教育部項目“電子、離子兩導電型高分子凝膠制備運動器件”、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項目“細胞活化溫敏凝膠膜研究”、__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藥物分離用智能凝膠膜研究”以及__市教委項目3項。目前正在承擔的研究課題有國家863

        計劃項目“分離用溫度敏感聚偏氟乙烯中空纖維膜關鍵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備溫敏性聚偏氟乙烯及其成膜過程與分離性能研究”、__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纖維功能化設計及其結構與性能關系研究”等。近年來,先后在《macromolecules》、《polymer》、《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 medcine》、《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等國內外期刊80余篇,其中已有30余篇論文被sci等收錄,論文被他引160余次。主編著作2部,參編2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4項,其中已授權8項。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__市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香港桑麻科技一等獎1項,陳維稷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

        除了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外,她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由她主持的教改項目“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營造促進人才成長的環境氛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獲得__工業大學20__年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目前,主持校級重大教改課題1項。陳莉現任中國儀表材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理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__市重點實驗室"改性與功能纖維" 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會員,英文雜志“polymer”、“mo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等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人,中國紡織出版社第七屆編審委員會委員。由于她在教學科研工作中的顯著成績,陳莉于20__年底被破格評為教授,20__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20__年被評為__市特聘教授, 20__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三、努力工作,為學校的騰飛做貢獻

        “我是國家公派的留學生,是黨和國家給了我留學的機會,我理所當然的要報效國家,要多為我的母校出力,要比其他的老師做得更多,更好。”回國幾年來,她始終懷著這樣一顆感恩的心,為學校拼命的工作著。

        她任材料化工學院院長助理,就抓住一切機會參加材料化工學院的各項教學、科研等活動;她帶碩士研究生,就和學生一起泡在實驗室里,手把手的教他們做實驗、查資料、寫論文、申請專利;她擔任班主任,就深入到學生宿舍,同他們談心聊天,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她給研究生講課,就先認真分析研究生這個授課對象,舉行研究生課題項目交流活動,把課上的有聲有色……

        陳莉回國后學校不僅在業務上給以支持與扶持,而且在思想、工作等各方面給以培養、栽培,給她壓擔子,使她得到全方位的鍛煉,使陳莉從一名普通的教師逐漸成長、成熟,成為一名年輕的管理干部。回國以來,學校組織部先后選派陳莉參加了__市青年專家國情考察團、__市教衛工委青年干部培訓班、__市留學回國人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研討班、__市第十四期處級女干部培訓班、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二十三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

        20__年,她被任命為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院長。上任之初,她和學院領導班子一起,專門抽出時間,和學院的教授、系主任、教師進行交流,聽取他們對學院發展的建議。工作中在保持學院好的辦學傳統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學院的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大膽開辟新的工作思路,采用新的工作機制。幾年來,為了學院的工作,陳莉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廉潔奉公,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經常為了工作加班加點,甚至到深夜。她充分發揮廣大教師所長,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組織廣大教師共同為學院的發展獻策獻力,從而使學院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

        作為__工業大學材料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和學科負責人,為學科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__年學院成功申報材料學博士點和材料物理與化學、環境工程兩個碩士點,并獲批準“膜科學與技術”和“復合材料成型與設計”兩個自主設置博士點。材料學博士點我校在此之前曾申報過兩次,均未成功。陳莉上任后正好趕上博士點申報工作,學校包括市教委對我校材料學這個點都寄予了很大希望,陳莉身負重擔,認真分析上兩次失敗的原因,廣泛聽取專家們的意見,變壓力為動力,認真準備每一項材料并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經過精心準備,材料學博士點在全國第一輪通訊評審中獲得95分的高分,并最后申報成功。20__年又一鼓作氣成功申報材料加工工程博士點,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同時化工學科碩士點建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20__年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工作中,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積極性,以本學院辦學歷史為依托,通過認真分析、深入挖掘,很好地總結出學院在長期辦學中形成的優勢與特色,從而為學校的特色項目提供了有利的支撐。結合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學院辦學特色,重新對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實驗大綱等進行了修訂與調整,并嚴抓教學管理,嚴把教學質量關,從而使各教學環節更加規范,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順利完成了自評各階段工作,通過了學校、__市以及教育部專家組的檢查,得到了專家組的認可與好評。

        20__年底我們成功獲批了“改性與功能纖維”__市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經過一年的建設,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和一支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20__年底我校材料學科被遴選為__市“重中之重”學科。

        目前,學科建設發展迅猛。材料學科被確定為__市“十五”投資重點建設學科、__市“重中之重”重點建設學科、__市“十一五” 重點建設學科;材料加工工程

        被確定為__市“十一五”重點發展學科。學科現含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紡織復合材料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改性與功能纖維__市重點實驗室等三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__市膜技術工程中心、__市紡織材料表面處理工程技術中心兩個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同時,學院其他幾個學科專業也取得了飛速發展,大批先進儀器設備,充實到各個學科專業,使各個學科專業的辦學實力顯著提高,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了堅實的保證。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明顯提高。近幾年先后引進大批博士及博士后教師,使學院教師中具有博士以上學位教師的比例明顯提高,達61%,各學科梯隊向高學歷、年輕化方向又邁進一步,使學院教師的學歷層次居全校各學院之首。

        科研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僅20__年學院新增科研項目40余項,總經費698萬元,居全校之首,創歷史新高。在學術刊物上全院教師共論著168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文章77篇,收錄文章數居各學院之首。

        利用與日本福井大學工學部簽定的學術交流協議,先后選派五名教師赴日攻讀博士學位或進修,十幾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應邀來學院講學,20__、20__年兩次成功舉辦中日國際材料化工國際學術研討會。

        學院學生考研錄取率連續八年位居全校之首,畢業生就業率也一直名列前茅。大二結束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居全校工科學院之首,20__年達68%。

        “所有成績的取得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未來正等著我們規劃、建設。作為學院院長,我將會以更大的熱情與飽滿的精神投入到管理工作中,以報答黨和國家對我的培養、學校對我的信任與重用,力爭使學院在各方面有更大的發展,材料學院力爭建成專業特色突出、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國內同類院校中有較大影響的學院。”陳莉是這樣說的。

        第9篇:化學工程學科評估范文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藍圖,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指導性文件。其教學體系又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兩課實踐、社會實踐和創新能力拓展實踐等多種形式。以淮陰工學院為例,學校設立園藝本科專業已有近十年的時間,期間結合社會發展需求、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和學士學位授予評估等工作,并不斷吸收、借鑒了其他高校同專業人才培養的經驗與做法,多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雖然近幾年加大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實踐學分的比重,然而,理論學分所占的比重還是遠遠超出了實踐學分,教學的重點依然是向理論傾斜,這可能是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在本科專業培養上普遍存在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為:一方面,理論教學易被監督、考核、量化,通過一定學時的授課,可以在短時期內取得成效,而實踐教學卻沒有這樣的優勢;另一方面,實踐教學的準備工作相對復雜,如聯系實習單位,實習指導與考察,經費的投入,交通等等,涉及問題較多,需全面統籌,才能保障實踐的順利開展;再則,即使實踐學時跟上了,對實踐的實際效果也難以客觀評價,所以實踐教學依然是人才培養的弱鏈環節。

        二、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實踐能力

        1.加強觀念引導

        在就業政策上,我國早已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家統一設置專業、包分配工作,轉變到如今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市場為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實現就業。政策的調整,促使學生對自主擇業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其解決的途徑就是要加強觀念引導,學習觀、就業觀念的引導應貫穿專業培養過程的始終,從入學教育時就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和專業特點進行有意識的前期規劃。對那些在就業觀上認識片面(例如非國企、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不進等)的學生,要及時關注,既要給予鼓勵和支持,也要引導其開闊視野。此外,在學習觀、就業觀的導向下,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除學習專業知識外,還積極參加各種資格證的考試,努力為就業賺取資本。看似就業時手里證書很全,但實際上大多數學生通過的這些應試資格考試,仍可能存在理論和實踐的脫節,短期獲取的知識、技能儲備也如同空中樓閣。解決此類問題的途徑就是要引導學生與社會零距離接觸,鼓勵學生下企業、進一線,以獲取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為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2.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培養人才的指揮棒,人才培養方案能否體現當代性、前瞻性,決定了高校人才能否滿足社會的動態需求。要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首先應明確人才培養方案的構成要素,人才培養方案主要由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培養模式這五個方面構成。所以,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應以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根據本專業的學科特點,圍繞學校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不斷優化人才培養路徑,特別是對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的建構與完善,竭力做到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和個體性的統一,真正實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這一培養目標。

        3.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和保障。認為:學必借術以應用,術必借學為基本,兩者并進始可。通常高校配置的實驗室基本上能滿足實驗教學所需,但校內實訓基地由于受場地、經費、管理等因素制約,往往發展滯后,使學生無法完成對園藝產品產前(規劃)、產中(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管理)、產后(保鮮貯藏、運輸和銷售等)等多個環節的實訓。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也往往缺乏完善的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實習基地每年接受學生到基地實習,幫助學校完成實踐教學任務,由于區域間隔,往往學校和教師與基地聯系較少,缺乏與基地間的信息反饋;另外,校外實習基地與學校屬于合作關系,實習基地的單位屬性也與學校存在差異,致使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有機銜接也難以掌控;還有一部分是靠個人關系聯系接洽,其隨意性較強,表現為監管、監控不到位,其安全問題也往往被忽視。因此,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應注重:科學制定實訓計劃,加大實踐教學投入,不斷完善管理機制,選配專職人員擔任專門實訓指導老師,構建理論與實踐銜接、校內與校外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滿足學生實踐的剛性需求。

        4.加強平臺建設,優化模塊設置

        當下眾多高校都在努力凝練自己的辦學特色、辦學優勢。然而,大多數本科畢業生并不能很好地與市場、企業接軌,很多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仍需回爐重煉,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這已成為畢業生就業環節的通病,其根本是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學生素質與崗位能力的脫節。就學校教育而言,應努力整合資源,培育出相關領域內的特色學科、特色專業和重點實驗室等,依托這些平臺的發展,不斷促進理論和實踐各教學環節的銜接與融合,有針對性地優化專業模塊設置,并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這些學習平臺提早介入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充分發揮科研的育人功效,使學生在科研探究中消化理論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從而進入“平臺+模塊”的良性軌道。

        5.根據企業所需,調整課程設置

        校企合作是近幾年應用型院校的普遍做法,一般合作項目多集中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等領域。從企業而言,通常需要高校提供能滿足企業所需的專門型人才,最好是量體裁衣,壓縮不必要的、低值的課程,針對企業實際設置專業,實現獨家打造、定向培養。那么,這就需要高校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入手,勇于舍棄無關緊要的、重復性的課程,把本科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體現“應用型”特點,擺脫就業時“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如此,高校為企業輸送了專門人才,實現了高質量的就業率;企業也獲得了所需的人才,降低了人才的培養周期和培訓成本;畢業生也能夠在就業后迅速上手,獨當一面,這樣既提高了就業滿意度,也實現了校企合作的共贏局面。

        三、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播放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真实片中文字幕 | 日本在线免费小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