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

        第1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論文關鍵字:課堂教學;教學質量;主體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這一活動中充當的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才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一部分教師忽視了這一點,仍然我行我素,按照傳統的授課方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法陳舊,導致學生厭學怕學,教師也是厭教怕教,難以提高教學質量。下面就存在的常見問題作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一、拼湊教學。課堂活動設計不當

        有的教師在上課之前不好好備課,對所授課內容不去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和整合,教材上有什么就講什么,沒有的就不講,要考的就講,不考的就不講,完全就是一股應試教育的模式,脫離了課標的要求。課標要求教師除了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求教師要有能夠結合學情和教材內容特點進行教材的二次”發和整合的能力。有的教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考慮不全面,本該給學生5分鐘的討論時問往往縮短為2分鐘,本該用英語準備的對話學生卻用中文進行準備,導致一節課雜亂無章,結構很不緊湊,課堂氣氛沉悶,只好草草收場。

        此時教師要多研究,鉆研教材,精心備好每一節課,不僅僅是備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備學生,因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他們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有機會多去觀摩優質課,從中尋找和發現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設計技巧,虛心向書本請教,要活學活用。

        二、問題的設計質量低,課堂練習偏重形式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免不了要提問,有的教師所提的問題僅僅限于when/where/how/why等簡單的問題,而且問題的設計也不全面。我們的提問一定要符合當前學生的身心、年齡以及本課的話題,要根據話題來設計問題。在學生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深層次的理解題目讓學生進行思考。如牛津9Aunit 5 Audry hephen Reading(1)的授課中,就可以問以下兩個有點深層的問題:

        Why do people love her?

        What do you learn from her?

        這就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而不只是停留在課文的表面,更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問題提出以后應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準備,不要在問題提出以后就馬上叫學生回答,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緊張,影響他們的思維。課堂練習本是用來檢測評價教師的授課效果,它能直接反映學生掌握的水平如何。可是有的教師所設計的當堂練習過于簡單、單一。一個好的課堂練習不僅僅要緊扣本課的教學內容,,而且題目要靈活,題型要多樣,讓學生充滿等待和激情。初三學生的課堂練習完全呵以和中考鏈接,將以往中考中出現的題目分散到各課的課堂練習中,也為以后的復習作了鋪墊。

        三、過分關注學生的錯誤,忽視糾錯練習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學習的主動性直接影響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分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所出現的一些如拼寫、語音、語法等錯誤并且一一指正。這實際上不可取。初巾生的一個明顯心理特征就是自尊心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就是要尊重這個特點,不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要維護他們的自尊,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自信,讓他們以輕松愉悅的心情融入到課堂中來,,這對教學很重要。遇到一些無關緊要的錯誤,教師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有時教師可以技巧性地進行處理。如我的學生曾經在回答問題時犯了這樣一個時態錯誤,I am running at that time.我沒有當面指出,只是不動聲色地重復了一遍:at that time?學生馬上就明白了過來,立刻把句子修正了過來:I was running at that time.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和諧寬松的課堂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現在好多教師都很重視學生的錯題。但他們只是要求學生將錯題重新訂正一遍即可,然后就置之不理了。其實將錯題反復練習,重新檢測很重要。我曾經對學生說過:永遠不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第二次。學初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記錄下他們平時在作業、練習和考試中做錯的題目、錯誤原因以及正確答案。每半個學期教師要將這些錯題進行收集整理,通過原題重現,變換題型等方式進行錯題的強化和鞏固,往往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四、作業過多而單一。評講過細而面面俱到

        現存學生用于作業的練習很多,有的教師不加取舍,不相信學生,甘做“保姆式的”教師,什么都做,什么都講,有的題目反復了幾遍還做還講,苦了學生也累了教師。時間長了,學生就會被動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做作業成了一種負擔,教學質量勢必受到影響。此時教師一定要相信學生,會做的堅決不做,講解要有側重點,多講重點、難點和疑點,多數同學會的就堅決不講。要教會學生英語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用英語學習的好習慣。

        第2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關鍵詞]Logistic模型;教學效果;教學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035-02

        一、研究背景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通常包括教師的閱歷、學歷、年齡、科研水平、教學態度、教學技巧、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性別、年級;課程因素,如選/必修課、課堂大小、課程實用性等,但這些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尚不明確。本文以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生為調研對象,展開調研分析和實證研究,篩選出真正影響高校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以提高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

        二、大學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本文設計Likert量表,測度相關變量,該量表數據可用來進行Logit回歸。

        (一)被解釋變量

        本文所研究的問題是哪些因素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模型的被解釋變量(Y)是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效果分為非常差(1分)、比較差(2分)、一般(3分)、比較滿意(4分)、非常滿意(5分)五個級別。

        (二)解釋變量

        為了更好地反映出各個方面的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本文從三個維度選取影響因素,并將其歸納為教師特征、學生特征和課程特征。

        1.教師特征。(1)顯性因素,這是教師特征中的第一類因素。筆者選取了與教師背景相關的6項外在因素,即教齡、學歷、職稱、性別、實踐經歷和科研水平。鑒于經濟管理類課程的特點和調研對象――經濟與管理學院專業的特點,設立實踐經歷這項指標,考查教師是否有與本課程相關的企業實踐經歷。科研水平根據當年度教師的科研賦分獲得并轉換。(2)非顯性因素,這是教師特征中的第二類因素。筆者選取了評價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內在稟賦,包括教學態度、教學熱情、教學責任心、教學手段和方法、課堂內容組織的清晰性、知識寬度等6個對教學效果有影響的因素,這些非顯性的變量往往是今后可待提高的方面。

        2.學生特征。(1)顯性因素,包括學生的性別和年級兩個要素。(2)非顯性因素,包括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對本課程的重視程度兩個要素。

        3.課程特征。課程特征包括課程性質、課程人數、課程建設水平、學科建設水平、課程實用性等5個因素,考查課程特點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程度。課程建設水平這一變量的選取主要是為了考查有無課程建設投入、有無校級、省級、國家級課程建設投入,這些投入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程度。課程投入的級別越高,數量越多,則課程建設水平越高。學科建設水平主要考查課程所在專業的學科與科研資源投入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程度,按重點學科級別劃分為非常差(1分)、比較差(2分)、一般(3分)、較好(4分)、非常好(5分)五個層次。

        (三)數據處理

        選定變量后,顯性資料通過學院教師教務管理系統獲得,同時設計調查問卷獲得學生對課堂教學與部分相關變量的判斷與評價,建立Logistic模型:

        三、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描述性結果和統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以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部分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此次調查共面向4個年級8個班的238名學生,其中大一學生2個班共59人,大二學生2個班共52人,大三學生2個班共66人,大四學生2個班共61人。對每名學生發放2張問卷,分別調研2門課程。共發放調查問卷476份,回收以后經審核,剔除其中填寫不完全和單一答案一選到底的不合格者,共回收有效問卷424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89%。在有效問卷中,大一學生的問卷116份,占有效調研總體人數的27.36%;大二學生的問卷104份,占有效調研總體人數的24.52%;大三學生的問卷120份,占有效調研總體人數的28.30%;大四學生的問卷84份,占有效調研樣本的19.81%。從中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是該次問卷調研的主體,而大四學生由于過早參與實習等原因,參與調研的有效問卷數僅占68%,這和大四學生不重視課堂聽課、課堂出勤率低等現狀相符。

        表1給出了各年級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均值及其標準差。調查數據歸類分析表明,學生對課堂教學質量總體評價一般,平均分為3.64分,介于比較滿意與一般之間。從年級看,老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比新生更低。一年級新生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平均分數為3.98,二年級學生平均評價分數為3.71,三年級學生平均評價分數為3.48,四年級學生平均給出的評價分數僅為3.32。這表明高校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體驗是逐步下降的,從這點來看高年級教學質量令人擔憂。

        (二)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多元Logit回歸分析

        筆者對教學滿意度的21個影響因素做了多元Logit回歸,得到表2的回歸結果。回歸結果表明,在各類因素中,教師的學歷、職稱、性別、科研水平,學生的性別,課程人數、課程性質對教學效果沒有顯著影響。教師的教齡在10%的顯著水平下與教學效果成正相關關系。教師的實踐經歷在5%的水平下與教學效果顯著相關,這與青島科技大學實施多年的青年教師實踐項目不無關系,今后應當加大鼓勵教師與企業對接。在與教師內在稟賦相關的因素中,教學態度、教學熱情、教學責任心、教學手段和方法、課堂內容組織的清晰性、知識寬度對教學效果均有顯著正面影響,其中教學熱情在1%水平下高度顯著,并且發生比率為其他因素的兩倍以上。可見,教師自身對于課堂教學的熱情程度成為提升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從前面的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到,教學效果總體評價僅為3.64。可見,從目前來看,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制約課堂教學效果更為關鍵的因素,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尤為重要。反映學生個體特征的年級變量對教學效果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在1%水平上高度顯著,這表明,越是高年級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評價越低。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對本課程的重視程度在10%水平下對教學效果有正面影響,這表明學生自身學習意愿越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就相對較好。這也表明,端正學風,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學生性別與教學效果水平無關,這也符合先前的基本預期。另外,課程建設水平對教學效果在1%的水平下有顯著積極影響。在調研中筆者也發現,通常獲得建設經費的課程往往是教學和師資比較好的課程,這說明課程建設的確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了積極影響。有必要進一步增加課程建設投入,通過提升課程教學體系與配套資料的建設水平,增強課堂教學的保障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同時,也應加大對沒有獲得建設經費課程的資助,以形成良性循環。

        [ 參 考 文 獻 ]

        [1] 黃浩嵐.我國高校教育質量的取向、主體及指標[J].高等農業教育,2012(7).

        第3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遠程教育的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借鑒性。對于農村小學來說,合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是實施遠程教育的終極目的。但是如何運用好遠程教育資源,并使學生在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理解“課堂教學效果”是基礎

        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我們不同的教師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在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所有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獲,這種收獲則被稱之為“課堂教學效果”,這種收獲的大小、多寡,就是課堂教學效果高低的具體體現。

        但是,這樣理解“課堂教學效果”是不全面的。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效果”可以分為顯性的和隱性的兩個方面,課堂教學中學生所獲得的學科基礎知識、形成的基本技能就是“顯性的教學效果”;而課堂教學中學生所獲得的正向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諸如:語言表達、合作交流、尊重禮儀等,還有新的見聞、知識儲備、思維變化等則屬于“隱性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收獲,但是教師也會有收獲的,這就是“教學相長”。從這個層面而言,課堂教學效果,也包括了教師的成長。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際是通過把遠程教育資源運用于課堂,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師的成長、學生的發展。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

        新課改更是倡導構建有效課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然而,有太多的因素影響和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

        說到制約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教師都能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列出很多,諸如: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學生所具備有的能力、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方式、文本承載的任務、學習內容的多與少、學習目標的難與易、教師教學方法的選用、課堂的教學資源、課堂的教學管理……不一概而論。

        對于這些因素進行歸類,不難發現真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在于:“學生”、“教師”和“文本”三個方面。

        從“學生方面”而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收獲與變化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具體體現。這既取決于學生自己在學習之前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與需要,又取決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相關聯的“材料”的學習與理解;同時還受到他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同伴啟迪的影響。

        從“教師方面”而言,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學習,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承擔著對學生學習的引領和點撥。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學習內容的確定與呈現、教師課堂教學中自我的修正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

        從“文本方面”而言,文本是學生學習知識、訓練思維、形成技能的載體,正所謂“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都必須高度地關注它,用好它,使文本真正成為學生發展、教師成長的“憑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真正的讀懂文本,課中要運用適當的方式呈現文本、運用文本,要注意聯系文本、拓展文本。

        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

        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經歷文本學習,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技能,不斷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和學生自身密切相關,教師和度文本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努力探索:如何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結合我們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重新認識,以及我們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我們對此進行了提煉與總結,我們認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關注以下幾方面――

        第一、關注學生課前認知,教給學生方法,搭建交流平臺,培養學生運用遠程教育網絡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的學習興趣和素質。

        在廣大的農村學校長久以來多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的單一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課堂多以講解、傾聽、記錄、背誦為主。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它的出現更使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更加確立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地位,教學過程成為了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參與、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教學的關鍵是如何讓學生動手?學生動手參與才會有興趣。

        1、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給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建議(如符合學生實際、利于學習開展的預習要求;收集相關資料的要求),并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如預習的方法,查閱、收集資料的途徑與方法),使學生逐漸養成自我學習、根據相關要求從網絡、書本或其他地方收集整理資料,為課堂學習提供前期準備的學習習慣。

        2、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情境,搭建平臺,讓學生自己呈現、交流、共享自己所收集到的資源。用課堂學習、協作學習、相互交流并存的多種學習方式代替過去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

        3、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適時展示自己所收集到的資源,補充學生占有資源的不足。

        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所了解,對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源有了一定的理解,學生就會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對課堂充滿興趣而樂于參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能主動回答教師的提問,課堂學習也將是積極主動的,思維也會與教師的引導相一致。

        第二、關注教師的角色任務:切實做好“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策略的選擇”、“課堂教學的管理”,尤其要做好資源(遠程教育資源)的選擇與整合。

        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是不可或缺的主體,學生知識的獲得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支持,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必須關注課堂教學的另一個主體――“教師”。

        1、認真地研讀教材、理解文本內涵,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充分的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教師的教案不是從遠程資源上直接下載的,而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教學思路的反映,也許看似簡單,但卻蘊涵著教師大量的精力和智慧。

        教師課前深鉆教材,真正理解文本的內涵,精心準備,選擇好恰當的教學內容,深度和廣度合適;定位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各知識點的確定合適,所選擇的重點和難點符合學生實際情況,重點和難點的解決措施得力,在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以外,還要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注意到系統性、完整性;設計好合理的教學流程,確定好合適的教學方式,預設好課堂可能發生的一些情況的應對策略。盡力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參考材料,結合本學科當前的研究成果和發展前沿革新教學內容,為學生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文字、圖片、音像、視頻等)進行有機的整合。

        教學資源欄目內容涉及各科,主要提供的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各種良好素材,包括視頻、動畫、等媒體資料、教學示例、習題精選等內容,為教師自己組織教學活動和制作課件做了教育可用資源上的良好補充,但是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資源上現成的課件未做整合,而且操作不熟練,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起到了負面作用。

        只有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對遠程資源相應的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排序、刪減、增加、變化,并在課堂教學中正確、靈活地運用這些資源,課堂教學效果才會真正地提高。

        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形式或手段,只有在廣大教師中形成學資源、用資源、研究資源的良好局面,這樣才能讓遠程教育資源走進課堂,面向學生。真正為新課程改革服務;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

        3、恰當的媒體資源是上好一節課的幫手,適時運用教學資源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支持。

        當前,很多教師都喜歡運用多媒體教學,其中,部分老師整合網絡資源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制作的課件很有使用價值,而且在課堂上操作熟練,不漏痕跡,發揮了較好的效益。恰當的媒體資源是上好一節課的幫手,科學合理的運用,運用恰當,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靈活地引入資源并介以恰當的解釋說明,適時拓展、豐富見聞,讓學生倍感有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索。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而利用遠程教育資源,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帶入特定教學生活情境中,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生興趣。

        傳統教學媒體單一,只能是教師講,學生聽,以教為主,導致學生厭學。遠程教育資源介入,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討論的全過程,使學生當觀眾的局面徹底改變。根據教學內容引入背景資源,適時進行拓展,豐富學生的認知,促進其發展。

        第三、關注對文本的解讀。 做好“教學目標的確定”、“文本的呈現”、“資源的引入與文本的拓展”,讓課堂充實靈動。

        教師切實關注文本的解讀,注意選擇確定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在教材知識(重點內容)的呈現上,力求讓教材由“靜”變“動”,把蒼白單純的文字,努力轉化為直觀的聲音、圖象等,使教材的學習內容更加有趣;聯系文本,進行相關的資源收集,以便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使教學內容豐富而有趣,能啟迪學生思維。

        遠程教學資源的形式多樣,教學方法靈活,如果利用得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能使學生享受優秀教師的講課,感受最有活力的教育。使學生由好奇到好問,由好問到好想象,逐步走向創新。

        課堂教學中應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考,去想象,去提問,不僅每節課都能給學生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的開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不懂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從而把創新教育真正的帶進了課堂。

        第4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teaching link. To achieve great effect,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information need to be solved by working together of university and teachers.

        關鍵詞: 課堂教學效果;問題;有效方法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problem;effective methods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1-0247-01

        0引言

        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汲取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應該是每一個任課教師的宗旨。但想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確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要靠平時的點滴積累,需要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探索,找到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1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

        1.1 教師沒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功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技術能力、教學監控能力、板書水平、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1]。有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學基本功的重要,教學基本功不扎實,因此就容易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上課前沒有將板書規劃好,板書零亂,有些重要及難點內容也沒有提煉出來,學生無法了解各部分內容該掌握的程度。

        1.2 課堂氣氛沉悶引起課堂氣氛沉悶的因素有很多,教師的授課情況是影響課堂氣氛的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教學基本功不強,對知識不能融會貫通;語言不精煉,拖沓冗長,嚴重影響學生的聽課熱情;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聽課過程中會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所學課程在實踐中到底有哪些應用,或是用于解決哪類問題,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3 學生與教師間缺少溝通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的灌輸,不太重視學生對所教知識的反應,甚至不希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疑問,認為這樣會造成思路的中斷或秩序的混亂,不利于授課;不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沒有向學生解釋課程在就業及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這大大影響了學生的聽課熱情。

        2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

        2.1 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對所教授的課程進行研究、探索,使教學水平不斷地得到提高。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掌握好理論知識,還應學以致用,同時還應密切關注實踐,不斷提高實踐水平,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課堂互動強調的是教師與學生的思想交鋒、觀點碰撞,這不僅活躍了教師的教學思維,同時也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2 提高試卷的創新性對現代大學生來說,試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專業課程的考核應以分析、運用、綜合、創新等題型為主[2],增加創新思維、綜合能力考核內容的比重,這樣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的水平和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必須認真聽課,課后認真復習,有扎實的基本功,否則很難完成這些題型;非任課教師出題,使得學生必須對所有知識點都要理解或掌握,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3 平時成績所占比重要合理合理安排平時成績的比重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平時成績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出勤成績,根據平時出勤情況給分,另一部分可通過平進提問或課堂表現等情況給分,當然可適當的搞課堂小測驗。如果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重,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部會比較認真,以期待取得好成績。

        2.4 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于授課教師來說,不能僅僅滿足于自己的教學任務是否圓滿完成,營造良好的情感關系很有必要。因此在上好每一節課時,教師還應該心系學生,和學生多交流,多溝通,做學生的好老師、好朋友。和學生多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動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對提高課堂效果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結語

        綜上所述,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確實很多,需要每一名老師深思熟慮,盡可能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做出更大的努力,讓大學課堂成為充滿生機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充滿收獲的課堂。

        參考文獻:

        第5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關鍵詞: 教師情感 課堂教學 影響因素 調控

        根據我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同一個班級,在不同的課堂氣氛下的教學效果懸殊。在良好的心理氣氛下,課堂提問質量較高,發言有創見,而在不良的心理氣氛下,課堂提問質量較低,發言無創見。且從學習效果看,也有較大的差異,前者的學習效果遠比后者好得多。由此推之,積極健康良好的心理氣氛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相反,則降低學習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一、影響課堂心理氣氛的因素

        1.課堂心理氣氛制造者——教師

        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是對眾多因素的一種微妙而又波動的反應。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是教師的領導方式,即教育者處理信息和使用法規的方式。教師管理班級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與其他方面的發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同時,教師個人的品行與營造出的風氣有很大關系。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學生喜歡某位教師時,就會對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極大興趣,想克服一切困難把這門功課學好。相反,當學生厭惡某位教師時,學生就會對教師所教學科有陰影,感覺該學科乏味,甚至拒學。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品質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

        2.學生的相互作用

        傳統的教學,只重視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生與教材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提倡發現學習、集體解決問題及重視討論技術的要求等,導致學校對學生間的相互作用給予更多關注。當然,學生的學習是個別進行較為有效,還是以集體的方式進行更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任務的性質,取決于要解決的任務的所需信息超出學習情景的程度,取決于集體的規模和各成員。但是,學生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在課堂中產生感染和競爭的行為,特別是課堂中的輿論,即學生的共同意見,能抑制學生的不良傾向和越軌行為,把全體學生帶入符合教學規范要求的學習活動中。

        3.教學設計和教學手段

        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富有情境的教學手段是營造積極課堂心理氣氛的關鍵,教師的微笑、精妙的開場白、恰到好處的身體語言暗示都能調節課堂心理氣氛,但是這些是暫時的,要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亢奮的狀態,教師除了具有較高的教學機智,能及時調控教學過程外,還必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用生動、活潑、能激發兒童興趣的教學手段。

        4.班級文化

        班風,是集體成員借以保持心理凝聚、進行自身約束和調節的潛在群體規范,這種規范以合理的、積極的或者非合理的、消極的方式直接左右著課堂教學,因此,良好的班風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積極上進,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

        二、營造積極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方法

        1.準確把握領導方式。教師的領導方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行使權利和發揮支配作用的行為方式,對課堂氣氛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其中民主型領導方式最受學生歡迎,這種方式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是有思想、有個性的活生生的生命體,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心中有學生,重視集體的作用,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用民主的方式討論問題,教學氣氛和諧、積極、友好。但是,在中小學教學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師采用專制型的領導方式,認為對學生越嚴厲越好,課堂中教師是絕對權威,學生的自由很少,教師以專制的方式支配學生,這既不利于改善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又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有效組織教學,生動有趣地導入新課,符合學生思路講授,進行多樣化和富有啟發性的練習等,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和認可。

        2.調整好師生關系,形成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恰當地處理師生關系,要客觀地對待學生,防止“偏心眼”,消除影響師生關系的不利因素。另外,教師要對學生寄予厚望,研究與經驗表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教學環境下,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通過語言、表情、眼神等傳遞給學生進而影響課堂教學心理氣氛。

        3.優化情感環境,課堂教學過程既是信息交流的過程,又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情感是師生之間和諧交往的“紐帶”和“橋梁”。學生的認知往往伴隨著鼓勵、肯定、贊許等積極的情感體驗而產生的,良好情感環境的創設需要教師及時進行角色的轉換,建立積極的情感與威信,營造一種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有感情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創新欲望。向學生表達一種真誠和理解的態度,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是實實在在的人,是可以相信的人,感受到教師的信任和尊重、對其觀念和情感的理解,最終使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能自發地表現出來,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實現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愁眉不展、情緒低落,則會給學生心里蒙上一層難以驅散的陰影,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果。

        當然,影響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因素是多樣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教育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們應加強對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研究,探討其形成和變化的規律及教育作用,適時活躍課堂心理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第6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關鍵詞:基礎數學;動態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9-0059-03

        一、基礎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數學不僅是各學科基礎,更是人才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類專業包括: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現在是單獨學科),其中基礎數學課程主要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概率論、數理統計,近世代數等等;非數學類專業的基礎數學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數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基礎數學課程的教學,如何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不僅是基礎數學課程教師要考慮的問題,更是各高校需要認真考慮并加以解決的問題。關于這方面的問題,各高校都有各自的矛盾和解決辦法。總體來說各高校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基礎數學課程的教師比較緊缺,青年教師偏多,且以大班上課為主。另外,有的老師除了承擔基礎數學課程的教學任務外,還承擔有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使得部分教師課頭多,教學任務重等各種因素,導致教學質量有所下降。由于基礎數學課程是相關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具有高度的基礎性、抽象性、嚴密性、邏輯推理性等等,又有廣泛的應用性,所以在基礎數學課程的授課過程中主要以板書授課的形式為主,邊講邊推理。基礎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完整性,前后章節聯系都比較密切,一環扣一環,所以每一次課講得好壞都會影響到后面的教學效果,甚至打亂后面教學計劃的執行。這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基礎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次的教學效果如何,部分教師很少考慮,有時根本不去考慮,等到布置作業后,通過學生做作業的情況,才會發現教學效果的情況。如果學生作業做得比較好,說明這次教學效果比較好;如果做得差,說明這次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效果差,即使是這種情況,少數教師還認為是學生不好好學,很少反省自己的教學過程存在哪些問題。如果教師的作業比較多,不能及時地批改出來,通過作業暴露的問題往往就不能及時地糾正,導致問題的積累越來越多,必然會影響后面的教學。教學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還有很多,而暴露的這些問題通常都是在課后才發現的,有的甚至在課程結束后才發現教學有問題,由于受課時的限制很難進行補救。如果我們在講課前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效果進行預測,在教學效果預測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認真備課,安排好每一個教學環節;對教學效果在授課課前進行預測,把事后變為事前預測,這就是我們本文要探討的基礎數學課程的動態教學模式與課堂效果評價問題。

        二、基礎數學課程動態教學模式與教學效果預測

        由于基礎數學課程分前后內容聯系都非常密切,甚至幾次課的內容都是整體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每一次的教學內容,而要考慮前后內容的銜接。以高等數學或數學分析為例,教材一般為上下兩冊,通常為兩個學期或三個學期。高等數學或數學分析課程下冊的無窮級數要用到上冊數列極限的有關內容;下冊的重積分、曲線與曲面積分、傅立葉級數等等要用到上冊的定積分等等;導數的定義實際上就是極限問題;多元函數的許多性質是一元函數的推廣,但又要注意其不同于區別。所以,我們在備課、講課的過程中,不能只考慮這次課要講的內容,還要考慮后面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基礎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可以分為兩部分:教學計劃,教學實施。根據基礎數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又分為:教學內容的總體計劃,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和每次課的計劃。教學計劃制訂好以后,就要對基礎數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進行預測。基礎數學課程教學預測大致可以分為:教學內容的總體預測、學期預測、月預測、周預測。在預測的基礎上,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有了教學預測和教學目標,才能進行教學實施,教學實施主要包括備課、講課、批改作業等等各環節。顯然,對于基礎數學課程的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關鍵的是教學實施。根據基礎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我們把教學實施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教學效果預測(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甚至例題的選擇等等),備課(包括布置作業),授課,批改作業,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教學效果預測是教學實施過程的前提,沒有預測,教學過程就沒有目標,也就談不上教學質量;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了教學效果預測,在備課時,就會考慮到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可行性,避免失誤。這樣,一次課下來后,與預期的目標進行比較,如果達到或超過預期的目標,說明這次的教學是成功的,使用的教學方法、手段是可行的,否則,教學有問題,要及時反省,查找原因,下次課及時調整。教學效果評價不僅是自己教學水平的評價,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對自己教學態度評價,同時它也是下次教學效果預測的依據。在教學效果評價的基礎上,對下次的教學內容進行預測,并重復上述過程,這樣我們就有下面教學實施的循環:

        在備課之前,首先要對下次教學內容的教學效果進行預測。我們不僅要考慮下次課要講哪些內容,還要考慮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的情況進行分析、預測,以及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都要有充分的估計。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或同一教學內容中的不同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效果往往是不同的,哪一種教學效果比較好,都要進行分析和預測;如何講好每一個知識點,如何講解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等等,都是備課時需要認真考慮的,真正做到學生是授課過程的主體。教學效果預測要充分考慮學生對老師的愿望,因為老師授課的對象是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在講課之前學生對老師也有一個期望,最低的要求就是希望老師所講的內容清楚、能聽懂,除此之外還有理解等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老師的授課能達到學生的要求,學生認為這位老師的授課水平高,否則就是這位老師授課水平低。但教師授課水平的高低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以期末考試的試卷難易程度和學生考試的成績來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是不科學的,因為試卷的難易程度很難定論,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憑感覺。如何鑒定教師授課水平,一直是困擾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評價的難題,為此,我們做了一些的探討與實踐,不一定科學。設x是任課教師對教學效果給出一個預測值,y是學生給任課教師期望值,如果x≥y,說明這位老師可以勝任這門課的教學。否則,這位教師不勝任這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對該教師的評價不會太好的。這就是說老師對自己要高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發揮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在授課之前,學生不知道老師的教學效果預測值是多少,學生也不會給老師期望值。如果我們把教學效果的評價定量化,那么,教學效果的評價值可以看成x的函數f(x),當f(x)≥x時,說明這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用得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的;當f(x)

        1.老師在上課前根據這次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并寫出本次課的教案,下次上課前再根據要講的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再寫出該次課程的教案,也就是講一次課備一次課的教學內容。這種備課省事,大部分老師都是采取這種方式,有利于上課時對本次課教學內容比較清楚。但不足的是:基礎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部分完整性差;如果有次課上得不好,失誤較大,或者講得過快,或者講得過慢,這樣就不利于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靈活性差,會影響后面的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等。

        2.老師根據基礎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部分完整性,備一次課,寫幾次課的教案,雖然這種備課方法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調整有一定的靈活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上一次課寫一次教案的不足,但因時間較長,有時會對教學內容記得不太清楚、生疏,影響教學效果。

        為了避免上述備課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動態的三次備課法:就是每次備課時,備三次課的教學內容,并寫三次課的教案:第一次課的教案詳寫,第二次課的教案可以寫得粗一些,第三次課的教案寫得更粗一些。如果備課時,備兩次課的教學內容,寫兩次課的教案,若第一次上課時有失誤,就要修改第二次課的教學內容,第二次上課時就要彌補第一次造成的失誤,這樣第二次課的教學內容不一定能完成,也就會影響后面的教學進度,導致后面為了趕進度而影響教學效果。如果備課時,寫四次以上課的教案,花在寫教案的時間較多,也沒有必要。教學實踐證明,備課時寫三次課的教案是科學的,因為第一次課有失誤,在下面的兩次課完全可以調整教學內容,不影響后面的教學進度。第一次課上完后,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在評價的基礎上,調整第二次教案的教學內容,并寫出詳細的教案,同時修改下次教案,增加一次較粗的教案。如此滾動下去,每次備課都保證有三次詳、粗適當的教案。

        動態備課法模式:

        第一次備課

        3.基礎數學課程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在前面,我們提到了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它是下一次課堂教學效果預測的前提和基礎,是評價課堂教學好壞的主要論據,也是備課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雖然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不可預測的,但最重要的因素應該是教師。我們知道,基礎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以講課為主,概念、推理、舉例等等都是邊寫邊講,在講解的過程中速度不能過快,也不能太慢,如果老師講得好,那么學生喜歡聽,注意力集中,效果肯定好;如果老師講得不好,那么,有的學生會產生厭學等情緒,思想不集中,學生出于課堂紀律的約束,會表現出心不在焉的聽課樣子。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可以感覺不出來自己講得是好還是不好,是判斷課堂教學效果的依據,但不能就此給自己的教學效果做出正確的評價。如何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做出正確的評價,評價的依據是什么,目前還沒有合理的說法和理論依據。目前大多數的做法是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對老師的打分,以及督導組的老師聽課等等來說明老師的教學水平。這種評價看似有道理,但是不全面的。基礎數學課程是大面積公共基礎課,考試時統一試卷;影響學生考試成績的因素很多,考題的題量、難易度,生源,專業的要求和培養目標,學風等等,都是影響考試成績的因素。學生給老師打分也存在許多缺陷和不公正,課堂教學管理嚴的老師得分不一定高,要求不嚴的老師可能得分較高;有的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無所謂,盡量打高一點。督導老師打分往往是表面印象,如果不是同行專家更是如此。所以,最具有說服力的評價是自己給自己評價。如何給出一個合理的自我評價,一直是教師都想搞明白的事,特別是一次課下來后,這次課上得如何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說明,學生上課時的情緒、提問以及學生的作業,是反映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學生上課時的情緒可以反映教師講課的激情、語言的表達、內容的安排、概念的講解、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方法是否恰當等等,所以在上課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情緒。課堂提問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更能反映老師的教學水平。課堂提問一般分為直接提問和間接提問,直接提問就是請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適應于小班上課;間接提問就是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提出問題,然后看學生對老師提的問題反映表情來判斷學生掌握的情況,這種提問適應于大班上課,最好是直接提問與間接提問并用。作業不僅可以反映學生平時成績,更能反映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它是定量反映老師這次課教學效果情況的具體表現。所以布置作業一定要認真,要求學生都是獨立完成作業,不要給出參考答案,且作業布置要注意難易程度、題量適度,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如何從作業上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來。為了更好地分析課堂教學效果,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定量地進行評價自己這次教學效果,即教學效果評價成績=上課時學生的課堂情緒20%+課堂提問10%+作業70%。上課時學生的課堂情緒成績和提問成績根據上課時的表現來給出,作業成績為批改作業的平均成績,也可以隨機地抽取一定比例的作業平均成績作為作業成績。由于我們在上課前對教學效果進行了預測,并給出一個預測值。當預測值≤教學效果評價成績,說明這次教學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效果;當預測值>教學效果評價成績,說明這次教學有問題,必須認真查找原因,在下面的教學過程中糾正。這樣我們就給出了課堂教學效果的計算公式:課堂教學效果值=課堂教學效果評價―課堂教學效果預測。當課堂教學效果值≥0,說明這次教學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效果;當課堂教學效果值

        總之,要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關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對自己的教學情況要有一個合理的評價,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如何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并對教學效果進行預測和評價,我們進行了研究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探討,得到了上述的成果,特別是對數學課程的教學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嚴振祥.高等數學大班課教學的對策[J].大學數學,2007,23(2):25-26.

        [2]王慶.對高等數學分層教學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8(9):240.

        [3]董勇,.高等數學課程特點與教學改革初探[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2):242-243.

        第7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關鍵詞:研學后教;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量化評估

        本文為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057413139)階段性成果。

        隨著“研學后教”教育理念在廣州番禺區部分學校的實施,中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有了新的改革,對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評估日益突出。新的課堂以學生主體性、主動性和終生性等為準,強調師生互動對話,需要與之相對應的課堂效果量化評估,以期促進師生雙向發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參達成,最終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穩步提升學習效果。

        一、現今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評估的現狀

        (一)缺乏課堂效果評估意識

        現今語文課堂具有一定的評價標準,或是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行為的評價,或是教師公開課的相關評價,側重于評估教師的教學技能,而忽略了課堂教學效果相關方面的評估。

        (二)課堂效果評估內容單一

        因為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升學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評估評價多是以考試為準,過于傾向于課本知識的評測,過多地關注學生的知識目標,而忽視了學生在情感表現和能力目標方面的檢測,內容相對單一。

        (三)課堂效果評估主體單一

        當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尤其是“研學后教”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其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輔,主要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傳統則以教師為評價主體,學生往往處于受忽視的地位。

        (四)課堂效果評估標準粗糙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評估主要是采取統一的試題與標準化的答案進行的考試方式,是較為粗糙的評估標準。沒有對課堂細節,包括教學內容、結構、教學雙方的認可度評估等,不適用于“研學后教”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也無法為其繼續發展提供建設性箴言。

        二、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評估的依據

        新課程理念強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和啟發式教學,這與“研學后教”理念不謀而合,二者都旨在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構建煥發活力的教學課堂,而課堂教學評估則是課堂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三個依據:

        (一)新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

        (1)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2)正確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重視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評價

        (4)實施促進師生發展的多元化評價

        (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評價建議

        (1)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

        (2)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3)重視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

        (4)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三)“研學后教”理念要求

        在“應試”教育中,中學課堂教學評價過程封閉化、評價系統不夠合理、評價內容片面、評價手段重“定量”輕“定性”、評價目的過于功利、評價實施重“形式”輕“實效”。針對上述現象,“研學后教”理念下的課堂效果評價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教學過程結束時的鑒別、篩選學生,更是促進學生發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三、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評估量化指標

        影響語文課堂教學評估的主要因素有教學理念、教學過程(目標、內容、環節、方法)、教師素質、教學效果四大項。

        語文教學理念是語文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標準,是語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根據教學目標的內在聯系,針對教材和學生的具體特點,基本原則為:(1)教學目標明確具體,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機整合“三維目標”,體現教學目標的三個能力要求;(2)教學目標難易適度;(3)學習目標層次合理;(4)密切結合學科特點,注意情感目標的建立。

        教學內容,從教學評估的角度講就是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材目標確定的教學重點及其達到的程度,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課程標準、教材和課程等”[1]。評估的指標細則包括:(1)準確把握教材內容,落實目標要求;(2)準確無誤傳遞知識,注意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3)抓住重難點;實現學科知識的有機整合;(4)依據不同的學習水平恰當地處理教材,開拓學生視野;(5)溝通課內外學習,引導學生靈活、創造性用語文。

        教學環節,即以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一般規律為依據進行設置的,具備“總體感知―具體分析―總結深化”[2]三個主要環節。教學環節的評估,旨在評估教師的思路的清晰、邏輯性和科學性。其指標細則包括:(1)課堂教學完整,環節清晰緊湊;(2)結構合理,能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組織教學,有層次、梯度;(3)根據實際運用“五環聯動?情智課堂”模式結構,靈活處理課堂環節,重點突破。

        教學方法,指的是為了達到語文學習目的,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讀寫聽說活動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總和。其細則包括:(1)貫徹啟發性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3)能恰當、積極地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4)教學方法最優組合,注意因材施教。

        教師素質,包括專業知識能力和師范技能,亦可稱為教師基本功。其詳細準則為:(1)調控課堂教學,及時進行教學反饋和校正;(2)教學形式、方法、手段的選擇與使用符合學生與教學實際要求;(3)教學基本功較好,課堂教學語言準確嚴謹;(4)營造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和諧民主而積極的課堂關系。

        教學效果即是評價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達到教學目的要求,能掌握講解內容,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有明顯提升”[1]。由對象來看,則可從學生的狀態、教師的狀態和師生雙向發展的情況三方面來分析。學生狀態:(1)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2)對教學內容和形式感興趣,學習主動,方法靈活;(3)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機會;(4)學生思維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得到發展提高。教師的狀態:(1)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達成目標,落實雙基;(2)科學合理安排教學程序,選擇恰當教學方法;(3)加強學法指導,注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和情感領域教學。師生的雙向發展:(1)課堂教學氣氛濃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推動高校語文課堂的建設,推動師生雙向發展;(3)學生語文素養逐步提高,語文成績穩步提升。

        總之,這些評估因素之間的關系是:教學內容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保證和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語文課堂結構類型很多,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課型,都是從教學內容、教師的基本功和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實際出發。各類因素相互影響制約,只有優化組合才能使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結語:在“研學后教”理念的指導下,新的教學模式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教學評估系統,在量化評測下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實際跟進,從各種指標中分析其現狀,及時改進和調整,促進評估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做到教、學、評三位一體,充分展現新改革下中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推動教學理念的實踐,從而促進其推廣所遇問題的解決,并為相關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多開拓性有益性的探索和嘗試。

        參考文獻:

        第8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因材施教 情感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55-01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different English levels as well as various motives and demands, it is hard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and fails to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So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concern more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affective factors during teaching.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ffective factors

        一、引言

        長期以來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往往局限于教授知識、訓練技能等認知活動,而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則常常有所忽視,導致學生認知和情感的分離,變得被動和盲從,甚至產生壓抑焦慮的厭學情緒。教學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師生情感交流匱乏,課堂氣氛沉悶,也挫傷到教師積極性。由此可見,研究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問題對于改變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意義重大。解決情感問題,培養學生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滿足等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學生學習就會學得輕松而有成效,另外,情感教育需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師生密切合作,生生優勢互補,由此來提高語言學習效果。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運用現狀

        目前以情感促教學的理念和實踐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通常把教學效果不滿意的原因歸咎于教育體制或教學設備資源的匱乏,對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以及合作精神評價不高,只有極少數的教師把問題歸于師生關系上。有的教師已經認識到從情感角度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性,但僅僅只是停留在頭腦中,尚未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此外,“應試教育”觀念造成了教師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而輕視學生的情感需求。

        三、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性處理

        教師應轉變觀念和態度,反思在課堂上講話的方式和語氣;其次要善于調控自身的情感狀態;再次應多關注課堂活動中學生的反應和感受,洞察學生的需要和情感來展開課堂教學。

        1.教學內容的情感性處理

        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增減和加工處理來增強學生的興趣。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論在學校餐廳吃到的食物,并且與西方用餐相對照,引申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讓學生感覺到所學的東西離他們的現實生活貼近,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嘗試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學內容。比如游戲、分組討論、課堂辯論、講臺演講等形式。無論采用哪種教學形式,應全面考慮學生的年齡、個性、班級規模、班風等因素,來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

        2.教學組織的情感性處理

        教學組織就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和管理。如果課堂交往模式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信息交流為主或者教學程序單調的話,課堂氣氛難免單調沉悶,學生毫無熱情和興趣。分組教學與小組討論的交往方式能夠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充分交流。要按學生的水平、性格等方面來劃分,不以學生成績好壞作為唯一標準,而是要注重學生個性互補性。再者,還可以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得到最大發揮。另外,教師應該善于觀察學生,根據學生身體語言折射出來的信息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授課,通過暗示性的、非言語的表情來影響學生,維持學生對上課內容注意的持久性。

        3.教學評價的情感性處理

        終結性評價,即以單一維度的、針對語言知識的考試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英語能力是不可取的。情感性的教學評價要以服務于學生發展為根本目的,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考察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取得的進步,起到激勵的作用,使其有信心、有成就感,進而產生學習動力,絕不能用考試來取代評價。

        四、 結束語

        情感因素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意義非凡,情感問題解決,學習潛能才能發揮極致,學習效果才會提高。當然影響英語教學的因素很多,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所有要素是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如教材、環境、設施等。此外,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其它方式,比如建立英語學習QQ群,課下和學生在線溝通交流,在探討學習解決疑問的同時加深對學生的了解,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這樣對于課堂教學效果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總之,情感因素對英語教學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這也是我們英語教師需要反思的問題和改變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曹樹真. 論羅杰斯的師生觀[J]. 外國教育研究,2000, (6).

        [2] 郭書彩. 外語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情感和認知因素[J]. 國外外語教學,2002, (2).

        [3] 束定芳. 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J]. 外語界,2006, (4).

        第9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范文

        關鍵詞 教學評價 指標體系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當今大學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與“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課堂教學具有信息量大、教學效率高、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直觀等特點。然而目前各高校在評價多媒體課堂教學方面沒有很好地體現出這些特點,特別是一些地方院校直接采用傳統教學評價體系評價多媒體課堂教學。因此,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多媒體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期刊和書籍,查閱了有關多媒體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和其它一些相關研究資料,并查閱了許多高校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有關評價體系的資料。通過對有關資料的整理與對比,初步確定了多媒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內容。

        1.2 專家咨詢法

        根據某地方院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選取了17位副高以上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作為咨詢專家。在初步確定的多媒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內容基礎上,結合某地方院校實際情況,形成第一輪用于專家咨詢的意見征詢表。在第一輪咨詢專家將意見征詢表格填好交回后,我們對專家們的意見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把分析后的結果反饋給咨詢專家,接著進行了第二輪專家咨詢。通過兩輪專家咨詢最終確立了某地方院校多媒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內容。

        1.3 層次分析法

        在指標權重的確定中,我們采用了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是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各個組成要素,并按這些要素的支配關系組成梯級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的方法確定層次中諸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綜合決策者的判斷,確定決策方案相對重要性的總的排序。①

        2 多媒體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 多媒體教學評價指標設計

        教學評價不是單因素的判斷過程,它具有多維性,是多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②在多媒體課堂教學評價指標設計中,我們確定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課件制作、多媒體教學過程、多媒體教學效果三個方面。(1)課件評價指標。課件評價包括教學性、技術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四個方面。(2)教學過程評價指標。教學過程評價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個方面。(3)教學效果評價指標。教學效果評價包括課堂教學效果和課程教學效果兩個方面。

        2.2 多媒體教學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權重的確定過程中,首先,請專家將各層次間指標兩兩比較,確定其等級,從而構造出評價體系各層次間指標重要性的比較判斷矩陣。然后,對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并求出最大特征值,再經過一致性檢驗,最后把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作為排序時的權重向量,從而計算出權重。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可以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 | 亚洲日韩中文字综合Av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人妖另类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