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第1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一、本書概況

        從本書的前言中了解到,本書的編寫思路是:第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強調預防;第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著重促進;第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具有系統性。根據編寫思路,劉文博士將該書分十章進行闡述,分別是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三章:幼兒教師與幼兒心理健康;第四章:幼兒游戲發展與指導;第五章:幼兒認知能力發展與指導;第六章:幼兒情緒發展與培養;第七章:幼兒良好適應能力發展與指導;第八章:幼兒人際關系發展與指導;第九章:幼兒人格發展與促進;第十章:幼兒常見的問題行為及對策。劉文博士曾經擔任過幼兒園園長,她非常了解幼兒園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因此在書中她循序漸進,既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意義、原則、途徑等進行了理論性的闡述,又列舉了大量的案例,以讓一線幼教工作者在理論的支撐下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

        二、收獲和體會

        1.明確了幼兒心理健康的概念

        幼兒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發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適應能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圍繞心理健康展開的教育活動,是為了使幼兒懂得保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糾正其不良情緒和態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為習慣,預防和矯治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從而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其幸福感。

        2.懂得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我們隨心所欲的,而是在采取教育的同時還要遵循必要的心理教育原則。即:一是整體性原則,在這個原則中應該把握:樹立幼兒全面發展的觀點,采用保教并重的方式,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一致;二是個性化原則。工作中應注意:了解每個孩子的氣質特點,了解幼兒的心理年齡特征,個性化與社會化相協調;三是活動性原則,其中我們應該注意:游戲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活動,自發活動與教師和家長的設計活動相結合,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四是全體性原則;五是發展性原則;六是保密性原則。

        3.思考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學習,我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作了思考。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修煉,調節自我,保持教師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

        幼兒教師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他人,教師蘊含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始終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對幼兒的人格形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加強自我的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以寬宏的胸懷愛護全體幼兒,而不只是愛幾個孩子。教師要善于設身處地地體驗孩子們的所作所為,耐心細致地觀察、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以真誠、熱愛和關懷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做到一視同仁。

        (2)提高對幼兒心理健康的評價能力。

        第一,應加強教師的理論知識學習。在工作中我們可以邀請幼兒教育專家來園講座、指導,使教師盡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識和技巧,為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打下基礎;第二,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師需要具有正確評價幼兒心理健康的能力,學會使用各種方式對幼兒的動作、認知、情緒、人際關系、自我意識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因此,平時可以開展案例分析、研討學習等活動來提高教師的能力。

        4.學會通過開展活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首先,游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游戲是養成合群性、培養獨立性的極好手段。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游戲本身的教育價值,而且要忘記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教師要認識到每一位幼兒都應成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而不應該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幼兒,讓每一位幼兒都能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指導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嘗到進步的甜頭,享受成功的喜悅。

        最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兒童交往相對頻繁,心理品質會自然顯露。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練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照顧自己和周圍環境,以及文明禮貌訓練等,這種日常的練習可以滿足幼兒模仿成人的心理需求。其次,在一日生活的各種環境里都應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幼兒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

        第2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自古以來,“健康第一”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要強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兒童”。 健康既是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結果,也是幼兒身心充分發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兒的幸福之源,離開健康,幼兒就不可能近盡情游戲,也不能專心學習,甚至無法正常生活;幼兒時代的健康不僅能夠提供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為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

        一、創造一個能激發積極社會情感的充滿愛心和關切的環境

        教師的愛心應當是理智的愛,能理解、接納第個幼兒的特點,在一個班上,由于先天素質和家庭環境的具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有著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熱情大方,善于言辭,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語,有的活潑敏捷,喜歡歌舞,教師應了解其產生的根源,一視同仁地對他們親切、關懷,并提出嚴格的要求。例如,要從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兒傳遞愛的信息,要給安全感受到威脅的幼兒以特殊的關懷,要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挑釁和不服從行為等等。實踐證明,在師生之間,只有建立了和諧、親切、友好尊重、充滿社會情感的關系,才能使幼兒樂意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敞開心扉地自然表達心理動態和全部智能,并且擴展為良好的同伴關系。

        二、創造一個能調動和發揮幼兒潛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環境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要尊重主體,認識主體、熱愛主體。要在不背離點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兒的自由和個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說教師的言語和舉動要能恰當地顧及行為的環境條件和社會后果,教師的所有目的,不是簡單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們學會自我控制,明確自身的責任,愉快的給自已發出命令,自覺地給自己提出要求。能激發幼兒潛能的環境,一般具有這樣一些特點:1、教師經常使用協商、啟發、建議的口吻說話,教師的語言、表情、姿態、動作無不包含著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師能為每一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活動能力的機會和條件。3、尊重每一個幼兒的認知優勢和創造力。4、能注意發揮期望效應的積極功能。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就是相信每個幼兒都有發展潛能,能根據各人的興趣、愛好和長處,從原有的起點出發,鼓勵啟發幼兒,就越能得到最優化的發展結果。

        三、創造一個能發展幼兒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納的環境

        自尊感是自我評價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體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情感和決心。由于幼兒身心發展存在著很大差異,所以對幼兒的評價應在遵守《綱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向比較。如果成人經常公開議論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動癥、沒出息,是“一分鐘也不能安靜”、“什么也學不會”的人,孩子就會失去自尊和自信,就會惶惑,不聽話和自暴自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多適用積極的評價,這是發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改善幼兒處境。3、支持幼兒。

        四、創造一個能引起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的觀察和有趣的環境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人的行為常常由三種內驅力引起動機:一是好奇的內驅力――求知欲望;二是好勝的內驅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內驅力――交往欲望。教師在準備日常生活的物質環境時,要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有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設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整環境時,也要經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設備、材料、玩具、物品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進幼兒與物質環境之間有益的相應作用,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材料靈活地運用。

        五、創造一個能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環境

        1.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戲活動中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揮發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群情感的發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我們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我們依據三大原則靈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游戲、體育游戲等。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中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陽春面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我們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實現“跑班制”,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

        3.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我們利用幼兒研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擦皮鞋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總之,幼兒園的環境是為幼兒園的全面發展服務的,應該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感到歡樂,感到被尊重,感到為集體所接納,感到自尊、自信,感到獲得成功,這就是幼兒所需要的心理環境也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心理環境的目標。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幼兒教育作為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結合保育和教育的雙重特點,將幼兒教育融入到實際生活之中,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幼兒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今的幼兒教育里已經比較常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無疑有它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幼兒心理教育是幼兒園規范幼兒的相關行為、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時也是幼兒園培養兒童規則、制度觀念的萌芽方式。與此同時,幼兒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視幼兒心理健康引導、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過于程式化,忽視結合實際生活情境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幼兒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態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導致幼兒產生新的心理問題。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兒心理教育,達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從小培養幼兒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教育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科學完善的教學制度。然而由于在實際幼兒教育中,多數幼兒園重視對幼兒知識、認知的教育,而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許多幼兒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們認為學生出現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較內向,行為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疏導。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被認知,心理健康不僅適用于中小學生、成人,同樣對于幼兒適用。幼兒由于個體差異,其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盡相同。因此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僅僅應當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行為存在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應當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須,只有通過合理引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才能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開發幼兒的潛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幼兒出現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1]。

        1.2 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與生活實際不符

        許多幼兒園開設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沒有真正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與實際生活脫鉤,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學效果不佳。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上,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數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課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則往往被忽略。

        1.3 忽視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學

        游戲活動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則常常被幼兒教師認為與游戲活動不搭邊,因此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兒教育需要引導,需要循序漸進,以游戲活動為主的趣味性教學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這種好的教學方式往往難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現,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之一。

        2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 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健康教育不應僅僅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行為存在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應當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須,只有通過合理引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才能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在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能滿足幼兒心理健康發育的需要,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長效和高效的教學模式。通過創造故事情景可以激發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表演游戲,創造故事情景,使幼兒進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學生可以通過情境再現和故事表演,深刻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內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兒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2]。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的故事使,引導幼兒扮演小馬、松鼠、螞蟻等,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導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更培養了幼兒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過趣味性教學推進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與成人不同,因此不應當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應當用兒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設計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戲活動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將心理健康教學融入到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夠在游戲中獲得歡樂,也能夠在游戲中獲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謂一舉兩得。通過游戲活動提升兒童心理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游戲策劃時注重游戲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設計游戲時必須考慮到孩子們的興趣所在,只有孩子們對游戲活動有足夠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其次,在游戲活動中融入語言教學應當將游戲內容與孩子們的世界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在進行《四個好朋友》的故事教學時,讓幼兒分別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雞、小黃狗、小花貓分別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禮貌用語,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確則游戲出局,余下的繼續游戲。小朋友們在游戲中進行禮貌用語交流,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現實教育意義較強。通過游戲與故事的有機結合,不僅借鑒了游戲的趣味性,還通過故事對語言的鍛煉,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交流、溝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進了幼兒之間的溝通教育,對一些思想比較自閉的幼兒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3 結語

        總之,要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兒心理素質、塑造良好的幼兒品格,除應當在幼兒日常教育中觀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趣味性教學推進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外,還必須加強幼兒教師的自身教學水平,用耐心和關心去影響孩子,通過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引導幼兒。其次應當關注幼兒的負面情緒反應,發現幼兒的不良情緒及時疏導。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

        幼兒健康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兒的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待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健康行為與習慣。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承擔著啟蒙教育的重任,雖然已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但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師還是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必須加強學習。在理論上要系統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點、原則、途徑和方法等,把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提高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增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覺性,從而提高所需知識和能力,要翻閱大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化、科學化。

        2、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實際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是雖然一個新課題,但這種現象卻由來已久,只是以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已。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的高度發達,帶動了整個社會的不斷進步。但同時,很多不良現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面而來,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時,它的負面影響已讓我們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們敲響了警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刻不容緩!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聯系起來,與自身的保教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探索、研究。如:語言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表述能力,讓幼兒能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群性;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將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來。這樣,將會給中小學教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心理健康教育與一日活動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動,應該融入幼兒一日活動之中:首先,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這對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群情感的發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我們應該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這就要求我們要精心地選擇游戲,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時,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機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能以幼兒為中心,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這就對我們廣大的幼兒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不僅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加強對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在教學中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的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讓幼兒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為對策。這種方式能幫助幼兒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做出合乎社會規范的行為反應,提高幼兒判別是非的能力、經受挫折的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2、家園同步教育。幼兒家庭與托幼機構密切配合,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實施同步的教育,但具體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兒園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是“分享與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過游戲進行,那么,在家里也應同時進行這一主題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與父母分享食物,與鄰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戲等。家園同步教育,往往比單方面實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過給幼兒一個典型的形象,讓他們模仿,從無意到有意,從自發到自覺地去學習典型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與典型一致的行為習慣。幼兒多直觀思維,模仿力強,這種教育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行為練習。讓幼兒對已學習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加深幼兒對這些行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

        5、講授教育。具體而形象地向幼兒講解有關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淺知識,提高幼兒對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心理健康的態度。但這樣做,要注意形式多樣、生動、內容貼切、適宜。

        此外,嘗試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愛教育等均可有選擇性地加以采用。

        三、構建幼兒心理健康保障系統

        第3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幼兒 心理健康教育 實施策略

        近年來,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們對心理健康這個概念還是有了更多的重視。然而,很多教育者卻更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忽略了幼兒心理教育。事實上,幼兒階段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許多教育家都贊同“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可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一直以來,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非常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而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重視不夠。在成人的眼里,幼兒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幼兒存在心理障礙,他們的孤僻、嫉妒、膽怯等心理以及由此產生的任性、自私、霸氣等行為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幼兒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發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我國目前的幼兒教師水平可以說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一些檔次較高的幼兒園,任課教師學歷高,素質好,許多幼兒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或者是多年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優秀老師,他們受過專業的高等教育,對教育學、心理學比較精通,在對待幼兒的心理問題上能夠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但是,也有許多幼兒園里的教師相對素質較低,她們往往是學歷低、經驗少,總體素質差,對幼兒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認識,對孩子的心理教育缺乏耐心、正確的引導,比如有的教師會經常用“關黑房子”、“不許回家”等語言嚇唬孩子,以達到使幼兒“聽話”的目的,有的幼兒園教師甚至會對幼兒采取一些比較極端的措施進行管教。還有一些幼兒園由于條件所限,無法找到合格的幼兒教師,或者教師的流動性比較大,而使幼兒教育受到影響。因而,很有必要加強對幼兒園的師資隊伍建設,使幼兒教育的總體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具體來說,可以經常給幼兒教師開設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課程,或者聘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專家,開設一些心理學的講座,或者選派一些幼兒教師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學習與提升。還要加強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只有整體師資隊伍提高了,我們的教育才能夠朝著理想的方向邁進。

        2.創造和諧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環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場所,學習環境如何與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聯系。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幼兒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學習活動環境,使其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中學習、生活。這樣不但能學習到有益的知識、獲取到有用的經驗,還能有效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同時,還要注重物質環境的創設,所謂的物質環境應體現出舒適、安全、實用、衛生等特點。例如:班級提供的活動材料,應該豐富多彩并能基本滿足幼兒的需要。

        此外,心理環境的創設也非常重要,即教師應采取尊重、接納、關愛的態度教育幼兒,積極地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生活環境。心理環境實質就是教師和幼兒之間形成的一種親密、平等與尊重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教師應及時地和幼兒交流、溝通。通過溝通既可以增進幼兒與教師的感情、增加了解,還能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給予的關愛與尊重,從而獲得一種充分的被重視感與接納感,使其覺得自己是很重要的一個角色,從而獲得一種愉快、積極、安全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幼兒保持開朗、活潑、樂觀的心態,增強對教師的信任與喜愛,以利于接受教導、幫助,減少產生自卑、自閉心理的可能性。除了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外,還要正確開展教育活動。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能接納不同幼兒的個性及個體差異,采取集體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幼兒個體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以幫助其樹立自信心。

        第4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幼兒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教育機構及家長的普遍關注。調查分析表明,2至4歲兒童各種行為問題檢出率為31%,其中34%兒童的表現為社會退縮,這些兒童不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喜歡孤獨、畏縮、害羞;而38%的兒童具有攻擊行為,表現為虐待欺侮別人,不合作,不會分享,在家不聽話、任性、打架或威脅他人;29%的存在憂郁行為,在幼兒園或在家中過度恐懼、焦慮、不活躍、有自卑感。5至6歲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37.3%,其中24%為多動、活動過度,表現為精神渙散,注意力不持久,坐立不安,學習效果差。雖然《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我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感受到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很容易,但是如何科學的關注卻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需要長期探討,摸索、實踐才能逐步得以解決。

        一、 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是科學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基礎

        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益于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為幼兒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幼兒心理健康的表現是:動作發展正常、認知發展正常、情緒積極向上、人際關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沒有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幼兒心理的發展取決于周圍的物質和文化環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響。

        多年來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看到,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幼兒期的兒童正處于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其知識與能力,生理年齡與心里年齡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

        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幼兒從不同的家庭進入幼兒園,面對新的生活環境,在心理上會產生一些困惑。對于大多數獨生子女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系中無所適從。

        蒙臺梭利①有一個精彩論斷:兒童擁有一份吸收性心智。兒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獨立意識的關鍵時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習得的是與成人直接接觸中感受最為真切、最為深刻的社會。在這一時期,如果成人能積極鼓勵兒童的獨創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養其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的目的的勇氣。反之,兒童就會缺乏自信心,產生內疚感。

        我們知道,“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還包括心理健康。人們一般比較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真正“健康”。

        二、干預者的心理知識和心理素質是科學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前提

        在開展《3-6歲幼兒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干預研究》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遇到這樣一些問題。比如:干預者的素質、干預能力、干預方式等,都會對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影響。我們在研究實施中,發現部分家長和老師缺乏相關的兒童心理知識,一邊對孩子的心理問題視而不見,一邊又不知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不得不反過頭來對干預者重新進行培訓。

        作為干預者必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與幼兒建立平等、融洽的朋友關系,幫助幼兒學習調節情緒和表達情感,使幼兒感到安全、溫馨和愉快。對孩子充滿愛心,一視同仁,多鼓勵、表揚進步盡可能不要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干預者不僅要掌握心理知識,本人也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因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如果干預者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會在無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傳染給幼兒,影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干預者要擁有一個健康心理,也是幼兒心理健康工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干預者應努力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心理知識的缺失是不可能做好幼兒心理健康工作的。

        三、 適當滿足幼兒心理需要是科學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條件

        堅持正面引導,使幼兒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間的差異代表了個人心理適應的一個指標,兩者越接近,個人的適應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干預者應積極引導,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識。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境因素。要讓幼兒接受我們的愛,讓幼兒懂得我們的愛。我們要懂得一些向幼兒表露師愛的技巧。向每個幼兒表示愛意,讓孩子在愛的氛圍里健康成長。用各種方式向幼兒表示親近和,增強幼兒自身的安全感和對老師的信任感。互相尊重,相互配合,共同營造溫暖、關愛的良好環境,使幼兒身心需要不斷得到滿足,情緒越來越好。

        四、 尊重幼兒、重視個體差異是科學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核心

        馬斯洛有一句著名論斷:“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兒童是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前提, 是幼兒人格和諧發展的保證。平等、民主地對待幼兒,尊重幼兒發展的積極因素,讓幼兒主動地發展。幼兒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成人要尊重其權利和地位。

        第5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初中生的生命安全與身心健康應該被放置在首位。一個初中生首先就應該是一個身心都處于健康發展狀態的初中生,只有在這一基礎上才能夠實現全面發展。本文圍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課題研進行究,在剖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因素基礎上,提出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對策,本文認為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因素,積極引導初中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才會對初中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產生極為影響。

        【關鍵詞】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習慣

        初中處于人生發展初起階段,這一階段是其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這是因為初中學生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尚未成熟、對外界探求欲望比較強烈,性格敏感、情感活躍,先到為主的特點使一些不良習慣容易在其身上滋生,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極易可能造成終生遺憾,據此而言,從心理健康教育層面著手,構建其健康積極向上心理,就會起到天然免疫的作用,并逐漸促使其形成良好而又健康的行為習慣,為其終身教育奠定基礎。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及特點

        1.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據初中學生心理特點而展開的心理教育活動,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初中學生的健康心理,使之養成健康的人生價值觀與道德素養,并為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夯實基礎。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特點。

        初中階段的素質教育是將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作為長遠目標,將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培養放置在同等重要地位,這就成為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發展性與前瞻性的特點。一是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個處于不斷發展過程的教育活動,其發展的依據即是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現狀,初中生的心理發展就是指其心理處于與同齡人相同的心理階段,并且處于漸進性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對于初中生來說,則是指通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其心理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良好狀態。二是前瞻性,所謂的前瞻性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將會對初中生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初中階段是其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所培養的積極心理將會對初中生發展奠定極為堅實的基礎,據此而言,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初中生的健康的心理,就會使得心理發展為其健康人格的最終形成提供有力支撐。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

        1.初中生個人認知水平因素。

        對于初中生來說,這一階段開始認知世界,具有初步性與不可預知性的特點。所謂的初步性,即是指認知行為表明初中生尚處于初級的階段,多動性的行為反映出初中生對外部世界有了初步認知,但是還不成熟,不可預知性則是指初中生尚不成熟的心理對個人行為所造成后果不會充分預知,不良后果產生的概率大幅攀升,舉例來說,XX學生平時學習較為優異,但是班主任在其進入八年級后發現成績急劇下滑,個人談話的時候吞吞吐吐,經過向其他同學了解,獲知該生存在早戀問題,經過多次談心,XX學生坦承自己與班內XX因為平時交流較為融洽而互生好感,以致于發展成為早戀,這一后果自己沒有想到,據此而言,初中生個人認知水平是影響初中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所處生活環境的因素。

        初中生自身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還不夠完善,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一個相對于穩定的、充滿關愛的環境會為初中生的成長營造優越的成長氛圍,反之則會對初中生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初中生心理因此就極易受到來自于外界環境的挑戰,一旦出現某一誘因,學生就會在其刺激下做出過激反應,其最終的結果不得而知。就以新疆初中生殺人案為例,在2004年,新疆初中生因為沉迷于網絡暴力游戲,深受危害,在與網吧女老板發生爭執后將其弒殺,并把錢財搶劫一空,因此可以說,外界環境對處于未成年時期初中生心理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三、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1.樹立心理健康大教育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綜合性教學活動,不是單純為了教學而教學,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在其性質上歸屬于大教育的范疇。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健康的心理健康大教育觀,即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培養其開朗活潑、勇敢頑強與機智勇敢的個性,形成團結互助的優秀品質,最終達到健康身心的目標,為以后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與實踐性。

        帶有情節趣味性與案例實踐性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能夠對初中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可以激發其內在情感,使初中生在享受心理健康教育樂趣的同時認識到誠實守信、互助合作、獨立創新、等優秀品質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日常活動實踐中,從而成為個人人格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進而對其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產生積極影響。舉例來說,教師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不必回避諸如早戀等熱點敏感問題,而是要將這些敏感問題交由大家去評論與探討,再以事實案例予以佐證,從而達到內化于心的目的。

        四、結語

        毋庸置疑,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成初中生社會認知能力的提高,也會為其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在幫助初中生擺脫自我中心,培養其積極情感和健康心理素質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作者:李銳 單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學

        參考文獻:

        [1]蔡鐘川.潮汕地區城鄉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比較研究[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4).

        第6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新形勢下;幼兒教育;創新工作;探析

        一、要大力創建多元化的教育環境

        幼兒的認知是基于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而發展的,幼兒動作的內化形成以及新概念的生成,都依賴于兒童成長環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對幼兒的教育重點應放在環境的創設上,努力建多元化、多樣式的教育環境,為幼兒的良好發展與成長提供自由的探索空間。實踐證明,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感性認知。作為幼兒教師,應經常組織評選“好孩子”、“好寶寶”的教學活動,通過文明班級和優秀寶寶的評選活動,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創建相應的成長環境,有利于幼兒在活動中明白淺顯的道理,從而形成講文明、懂禮貌、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

        二、要有效使用禮貌用語,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幼兒教育中,可以打破班級與年齡的界限,以混合活動的形式,使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相互交流、共同游戲,促使他們在活動中懂得如何與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交往和交流。在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對其他幼兒的觀察與模仿,豐富自己的語言,拓展自身的行為。更主要的是幼兒在混合活動中,能體驗到不同角色的變換,體會到不同角色的差異。禮貌是人們的道德準則。一是禮貌行為,二是禮貌語言。兩者合起來,才能給人一種謙遜文明、有禮落落大方的好感。因此,禮貌教育要從小抓起,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使用禮貌用語的條件和環境,讓孩子從小就會是使用禮貌用語。培養幼兒的禮貌言行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育孩子尊敬長輩、成人。要求幼兒能用禮貌語言主動、熱情大方地打招呼,稱呼人,會問早,問好道別。教育孩子當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會說:“請你幫我……”受到幫助后會說“謝謝”。要教育孩子,當自己不注意影響到別人時,會主動道歉,而當別人影響到自己時,能克制諒解別人,會說“沒關系,不要緊”。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講話時聲音要大,讓大家能聽見;速度要適中,不快不慢;語言要準確,吐字要清楚。說話時,要看著對方,不要東張西望,漫不經心,不罵人。進行這些文明禮貌的言行規范教育時,我們應始終堅持“正面教育與具體行為相結合”,使孩子直觀地理解禮貌用語的含義,并會正確使用。

        三、大力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是簡單地增設教學環節,更不是用心理教育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將教學活動中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針對幼兒的心理特征及其發展需求,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切忌疏忽兒童的心理反應,忽視教材中的心理因素,因此,我們要在幼兒的游戲活動或教學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游戲本身就具有訓練幼兒各種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功能,如果再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當中,那么將如虎添翼。當然,并不是所有游戲都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

        四、保護和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快速時期,通常會對外界新奇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因此,他們常常會將“為什么”、“是什么”等問題掛在嘴邊。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首先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所謂“產生疑問是創造的開始”,作為教師,應認真對待幼兒提出的問題,并積極、熱情地進行回應,用心引導幼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切忌置之不理,否則不但會打擊他們思考的積極性,也會阻礙幼兒思維的發展。

        然后,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創造的興趣。比如在園外開發一塊綠地,在里面種上各種花草或蔬菜,讓幼兒一起幫忙鋤草、澆水、翻土,他們在對植物的種植和護理中,不但學會了區分多種蔬菜,見證了植物的生長過程,而且開闊了眼界,培養了他們對植物的關愛情感。當果實成熟時,還能使幼兒在親手收獲中感受到成就感,使他們明白勞動的意義。最后,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想象。

        幼兒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猜想、分析、實驗,促使他們在大膽想象中找出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總之,自然界中存在太多的知識和智慧,只有引導幼兒學會主動探索,拓展他們的創新意識,才能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越走越寬,總之,新時期的幼兒教育是強調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目的是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學習的機器。以人為本就是要從學生們的實際出發,全面培養孩子,讓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雙英.試論如何加強幼兒教育[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0,(15)

        [2]韓志紅.新時期幼兒教育的新思考[J].吉林教育,2011

        [3]朱鳳玲.如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C],2010

        第7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幼兒 心理健康 關愛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224-01

        1 當前幼兒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近年來,無論成人或是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特別是現在不少家長片面地重視知識教育,而忽略了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至學齡前的幼兒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嬌慣、膽怯、自私、獨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護意識差等心理問題或現象,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幼兒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

        2 預防和矯治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作家雨果說:“人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一個孩子降生于世時沒有愛恨之分,具有愛心,懂得關愛他人是他在后天一點一滴學會的。關愛他人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未來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幼兒期是兒童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正處于“自我為中心”的發展階段,由于中國家庭角色結構的改變,使獨生子女享有更多的權利,幼兒只知道獲取,而不懂得去愛別人,不會體諒他人的難處與痛苦,更少有主動去關愛別人的困難與不幸并予以幫助的行為表現。正視幼兒心理問題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關愛”為主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3 開展關愛殘障人士活動,培養幼兒愛心

        3.1 善用社會資源有助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2008年中國殘奧會的成功舉辦,2010年廣州亞殘運動會的精彩呈現,每年的5月22日的全國助殘日和12月3日國際殘疾日,都向我們發出“關愛殘障人士”的強烈信號。我們借助亞殘運會的大好契機,以幼兒對殘障群體的關愛和認識為起點,開展“愛心大行動”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發現和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如:我要愛護鉛筆,因為它可以讓我寫出很多的字;我要愛護媽媽,因為她工作很辛苦;我要愛護奶奶,因為她的年紀大了;我要愛護書本,因為它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

        有了“愛”的開始,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關注起社會上存在的弱勢群體―― 殘障人士。通過觀看視頻,讓幼兒初步認識到什么是盲人、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認識到他們在生活上的困難,以及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斷地努力,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幼兒對張海迪阿姨、舟舟、郭乙博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自發地討論有關他們的事情。“張海迪阿姨很堅強,雖然不能上學,但也能堅持學本領,自己學會了很多知識。”“叔叔很偉大,為了救人失去了雙手,但他很堅強,學會了用腳代替手,寫出了很多字。”“舟舟很棒!雖然智力有障礙,但指揮得很神氣。”簡短而真實的話可以感受到:幼兒對殘障人士的認識不在于看到身體上的缺陷,更多的是看到他們努力學習的一種贊賞。

        3.2 把握教育契機有助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幼兒是純真的,因為他們還沒有被完全地社會化,也就沒有了固化的觀念,對于殘障人士,幼兒看到他們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有兩種反應,一是感到害怕和疑惑,并有意無意地回避;二是好奇,可能會盯著看,并問為什么。而在這個過程中,成人應正確引導幼兒要平等、尊重地對待殘障人士,理解和關愛殘障人士,從中體會身體健全的重要性,學會保護自己,對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人生觀有很大幫助。

        “為什么會有殘障人士?”幼兒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為了幫助幼兒更進一步地了解殘障人士身上殘疾的來源,我們下載了節目《魯豫有約》―― “鋼琴盲童、無聲舞者”,通過觀看,幫助幼兒了解先天殘疾和后天殘疾的概念。并與家長進行溝通,發揮家園互動的積極性,帶領讓幼兒到社會上去尋找為殘障人士特設的便利設施。在家長積極的參與和配合下,幼兒尋找到很多有關殘障人士的便利設施,如:盲道、地鐵輪椅電梯、殘障人士專用廁所、電梯里數字盲文指引、公共汽車上的殘疾通道等等。并把拍攝到的照片整理成圖文并茂的資料,互相分享尋找中的樂趣、學習愛護各種便利設施。在交流的過程中,幼兒認識到:殘障人士需要大家去愛護,要學會用行動去關愛他們。

        3.3 結合實踐有助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的提升

        我們組織幼兒到廣州市盲人學校進行慰問活,每位幼兒特意準備了一個精美的音樂卡。在盲人學校里,參觀了盲童的生活和學習,并為他們在生活、學習上的努力而感動,異口同聲地說:他們真能干,會讀書、會算術、會彈琴、會唱歌、會做游戲、會燙衣服……

        為了讓幼兒對盲人的生活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們進行了體驗式教學《當我蒙上眼睛的時候》。體驗開始,幼兒都走得特別慢,有的幼兒更因看不見而害怕站在原地不動。當幼兒摘下蒙眼布后,最大的感受是:看得見真好!同時也深切體會到做盲人的不易,以及互相幫助的重要性,認識到盲人在生活中確實需要大家多一分幫助、多一分關愛、多一分支持、多一分鼓勵。

        經過多個活動的實踐,不但培養了幼兒的愛心,觸發內心的愛意,更懂得在生活中尊重別人。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精神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才可能有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云艷.幼兒好奇心發展與教育促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2] 張麗華.論幼兒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關系[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56-58.

        [3] 韓淑芬,范仲.培養幼兒承受壓力自強不息開發智力[Z].

        [4] 梁志.學前教育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第8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微課;信息技術;比賽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1-0024-03

        2017年1月,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與浙江師范大學聯合舉辦了首屆中小學心理微課大賽活動。在5月舉辦的心理微課成果推廣會上,部分地市心理教研員與百余位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匯聚一堂,就心理微課的現狀與發展開展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筆者比賽前對教師微課制作開展了培訓,且參加了大賽作品評審,并在最后的成果推廣會上對部分作品進行了點評,對此次心理微課大賽有所感悟,現進行論述與同行交流。

        一、心理微課的類型

        開展微課評比,首先要解決的是何為微課的問題。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1]和微課[2]的特點,我們認為心理微課需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微課具有明確而單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具有聚焦性;第二,作品短小精悍,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便于碎片化和組合式學習;第三,作品可以鑲嵌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或使用者反復觀看,自定步調學習。按照這樣的標準,我們從收到的1050部參賽作品中篩選出886部入圍作品,其中164部作品因不符合上述心理微課特征而被淘汰。

        我們對入圍作品進行分析,將心理微課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是要點呈現類。這類微課主要采用短片、圖片和文字等表現形式,運用錄屏軟件和電子白板技術,通過顏色、字體和動態圖文等可視化提示的方法,突出問題解決的關鍵信息,教師多以畫外音形式參與其中,如嘉興市某中學一位老師的“如何毀掉你的孩子”。

        第二是人物講解類。這類微課以教師、家長或某個卡通形象為核心,貫穿問題解決過程,多運用視頻畫中畫的技術,串聯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技能要點的學習資源,如衢州市工程技g學校余老師的“刻板效應”。

        第三是課堂展示類。這類微課以課堂教學為場景,將某個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的現場講授截取下來,供大家學習使用,如海寧市某中學一位老師的“讓智慧照亮夢想”。

        第四是劇情敘事類。這類微課有人物、場景與情節,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技能融入相對完整的故事中,類似于微電影和心理劇的結合,在劇情的發展中引發學習者的共鳴與成長,如紹興市某中心小學一位老師的“嗨,特別的你”。

        二、心理微課的評價標準

        此次比賽設有大眾評審環節,700余部作品,大眾投票超過1000次。我們首先隨機對參加投票的教師進行調查,然后再進行專家評價,最終確立3個一級評價指標、6個二級指標和具體評價標準(見表1)。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在886部入圍作品中,評選出717部獲獎作品。

        從調查結果來看,無論是中小學心理教師還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都非常重視心理微課的科學性。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種不符合科學的解釋和解決辦法,夸大問題的嚴重性、單一原因的決定性和特定方法的成效性。因此心理微課的呈現要特別注意心理主題出現的情境與背景,強調解決辦法的針對性和使用條件。

        微課是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技術手段運用的水平直接決定了微課教學的效果。而且在利用微課時,聲音成為教師與學生最為重要的溝通方式。為此我們從語言和技術兩個方面,強調心理微課的規范性。很多教師表示,需要花一定時間用于微課的修改和編輯,以保證聲音、文字、圖片和視頻使用的規范性,這種后期操作更能體現教師的專業性水平。

        我們將微課看作一種學習資源,一方面便于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鑲嵌使用,另一方面便于學生進行自定步調學習,為此微課使用者的體驗就非常關鍵。心理微課的體驗性表現為使用者的便利性以及使用過程中的心理感受。這種強調體驗性的評價標準將進一步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由“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

        三、心理微課的特點

        此次心理微課大賽是對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的一次有益探索,眾多作品在主題選擇和內容設計上都顯現出值得關注的特點。

        首先,心理微課主題涵蓋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突出的問題。此次微課參賽教師包括幼兒園到高中各個學段,幼兒園主要集中在親子關系、情緒調節等主題,小學主要集中在情緒管理、習慣養成、預防欺凌與害等主題,初中主要集中在壓力調適、人際關系、網絡和手機成癮等主題,高中(職高)則主要集中在時間管理、生涯規劃、自我概念等主題。這些主題反映了教師心目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關注的重點。

        其次,心理微課的內容設計體現了問題解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對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和家長通常會采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法,通過授予知識應對解決。此次心理微課輕解釋重解決,將更多時間留給問題解決的方法學習和變式練習。比如舟山市某中心學校一位老師的“親子溝通六大招”和寧波市某中學一位老師的“時間管理之四象限法”。這種問題解決導向的內容設計,充分體現了心育微課反復學習和助人自助的特點。

        再次,在各類心理微課中,要點呈現與人物講解與其他學科微課有較多相似處,而劇情敘事類微課是心理微課較為獨特的形式,為其他學科所少見。教師在微課制作過程中融合了心理劇的要素和特點,采用故事劇情的形式論述心理主題,運用鏡頭語言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上,把握心理主題形成的歷史性和系統性,并通過語言、行為、景物等隱喻手法,展示心理主題變化歷程,彰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特點。比如寧波市某中學一位老師的“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借鑒了大量微電影的拍攝手法,主人公的故事引發了觀眾的心理共鳴,在藝術欣賞的共情作用下,起到了心理療愈的效果。

        心理健康是學生、家長和教師發自內心的需求,這種需求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不同的層次。以心理微課為核心的學習資源,允許學習者按照自身需求特點和時間安排,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學習,最終承擔起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的責任。廣大心理教師要在學校教育中發揮領導者的作用[3],不斷開發出適合學習者發展特點的心理微課,為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做出有益的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趙晶,徐莉亞.論活動課“以輔導需”的三項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4):24―25.

        第9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新環境幼兒教育研究

        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首要地點,必須實施素質教育,為兒童今后的發展做好鋪墊。但是,目前我國幼兒教學狀況并不樂觀,老師和家長的教育方式還存在部分誤區和弊端。因此,如何運用正確有效的教育方式來促進幼兒素質的發展,是擺在我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以下是本人在幼兒教育中的幾點探索,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一、創建多元化的教育環境

        幼兒的認知是基于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而發展的,幼兒動作的內化形成以及新概念的生成,都依賴于兒童成長環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對幼兒的教育重點應放在環境的創設上,努力創建多元化、多樣式的教育環境,為幼兒的良好發展與成長提供自由的探索空間。實踐證明,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感性認知。作為幼兒教師,應經常組織評選“好孩子”、“好寶寶”的教學活動,通過文明班級和優秀寶寶的評選活動,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創建相應的成長環境,有利于幼兒在活動中明白淺顯的道理,從而形成講文明、懂禮貌、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

        二、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幼兒教育中,可以打破班級與年齡的界限,以混合活動的形式,使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相互交流、共同游戲,促使他們在活動中懂得如何與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交往和交流。在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對其他幼兒的觀察與模仿,豐富自己的語言,拓展自身的行為。更主要的是幼兒在混合活動中,能體驗到不同角色的變換,體會到不同角色的差異。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在幼兒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美好的、偉大的,具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環境保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教師自己首先要有強烈的危機感、責任感和明確的環保意識,絕不做有損環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亂丟垃圾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同時還要身先士卒,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如看見廢紙就拾,親自動手擦洗花壇、打掃衛生等。教師還應和幼兒一起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帶幼兒到花壇除草,成立綠色小衛士隊,齊抓共管,共同愛護一草一木。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兒形成保護環境的優點,強化幼兒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保護和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快速時期,通常會對外界新奇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因此,他們常常會將“為什么”、“是什么”等問題掛在嘴邊。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首先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所謂“產生疑問是創造的開始”,作為教師,應認真對待幼兒提出的問題,并積極、熱情地進行回應,用心引導幼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切忌置之不理,否則不但會打擊他們思考的積極性,也會阻礙幼兒思維的發展。然后,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創造的興趣。比如在園外開發一塊綠地,在里面種上各種花草或蔬菜,讓幼兒一起幫忙鋤草、澆水、翻土,他們在對植物的種植和護理中,不但學會了區分多種蔬菜,見證了植物的生長過程,而且開闊了眼界,培養了他們對植物的關愛情感。當果實成熟時,還能使幼兒在親手收獲中感受到成就感,使他們明白勞動的意義。最后,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想象。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但想象卻是無限的,它不僅能概括和創造出一切,同時也是知識得以進化的源泉。”因此,我們要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猜想、分析、實驗,促使他們在大膽想象中找出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總之,自然界中存在太多的知識和智慧,只有引導幼兒學會主動探索,拓展他們的創新意識,才能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越走越寬。

        四、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是簡單地增設教學環節,更不是用心理教育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將教學活動中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針對幼兒的心理特征及其發展需求,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切忌疏忽兒童的心理反應,忽視教材中的心理因素,因此,我們要在幼兒的游戲活動或教學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游戲本身就具有訓練幼兒各種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功能,如果再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當中,那么將如虎添翼。當然,并不是所有游戲都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

        五、幼兒犯錯后應注意批評的方式

        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是每個人的希望,幼兒也是如此,但是因為他們的年齡較小,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雖然對于犯錯的幼兒我們要進行批評,但是批評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幼兒年紀小,沒有自尊心,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幼兒的自尊心非常脆弱,一旦受到挫傷,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修復,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例如,當孩子犯錯后,首先應肯定幼兒的優點,然后耐心地、態度和藹地告訴他們處理問題最好的方法應該是怎樣的,切忌完全否認幼兒的所有做法,更不能讓所有人都知道幼兒所犯的錯誤,這樣反而會更加挫傷孩子脆弱的心理,不利于他們今后的健康成長與發展。總之,幼兒教育作為一切教育的起始十分關鍵,因此,作為一名幼師,在教好幼兒的同時,更要注意“育”好幼兒,以此保證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振宇 等 主編 新編幼兒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吳同喜 我國目前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多重誤區及對策[J].克山師專學報,2007,(0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香蕉中文日韩v日本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 | 在线高清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