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

        第1篇: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 應用心理學 專業人才 實踐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1.1 實踐能力是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國家教育部關于本科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教育培養目標的描述是:“培養具備心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醫療、司法、等管理部門從事教學、還禮、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上述表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實踐能力的培養室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專業的教學實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咨詢服務能力、專業的信息獲取能力等等,這些實踐技能的培養能夠讓應用心理學的教育不僅停留在林論知識上,還能讓這些應用心理學的專業人才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對他們今后的就業和深度學習都有著一定的好處。

        1.2重視實踐能力培養是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

        專業的實踐檢驗是檢驗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質量的試金石。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一些類產業的革新,這種經濟的發展,也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內的教育行業不僅要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要求,還要注重知識的更新換代和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只有提高了實踐能力應用心理學的專業才能夠得到體現,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前景也就更加寬廣。現在各個部門都在強調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加強了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才能讓這些學生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取得立足之地。

        2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很多高校的應用心理學專業都開始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提出了很多實踐能力培養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堅持這些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理論,才能夠真正做到提高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

        2.1構建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

        提高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實踐能力應該按照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教學規律和學科特點,制定出適合應用心理學的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應用心理學的使勁能力培養主要表現在:課程實踐能力培養、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培養和畢業實踐等幾個方面,要提高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就應該從這幾個方面著手,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心理學的實踐能力培養還要根據不同的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案,不能一概而論。在教學時間的過程中,可以實施教師負責的體制,將實踐培養的任務進行分解,不同的教師負責不同的實踐項目,確保能夠全方面的鍛煉到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專業人才實踐技能的過程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能夠快速的落實到教師的身上,并且及時解決問題,確保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

        2.2建立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

        心理學本身就是一門非常注重教學實驗的學科,因此要培養出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專業應用心理學人才,就應該建立起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在建立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應用心理學的學生進行實驗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還應該設定一些研究型課題,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討和實驗,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應用心理學的實驗教學應該減少炎癥性和單學科的實驗,應該注重綜合性實驗和開放性的實驗,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舉一反三的能力。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就是為了鍛煉應用心理學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成長為具有實踐能力的專業應用心理學人才。

        2.3優化教學方法

        應用心理學教學方法應該做到能夠讓學生學會學習,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要培養出具備實踐能力的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教學方法應該進行優化。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將應用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與教學改革相結合,引導學生能夠做到自主學習,進行案例教學和問題教學相結合進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教學方法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思維模式的發展,進過改進的教學方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并且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種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做到更好的自我評價,掌握更多的應用心理學知識,并且完成相應的實習任務,保證應用心理學人才的專業性和可信賴性。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學方法的革新,只有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人才培養更加專業。

        參考文獻

        [1] 蘭興妞.論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策略--以賀州學院為例[J].賀州學院院報,2012(3).

        [2] 潘玲娜.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初探[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11).

        [3] 崔景貴.應用心理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與機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9).

        第2篇: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能力;實踐教學

        當前,我國不少地方院校培養的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不足,崗位適應較慢,滿足不了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有研究指出,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陳舊,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很不協調,其中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不明、課程設置不合理和教學方法陳舊落后、師資缺口和師資實踐能力缺失是當前專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1]。另有研究認為,目前應用心理學專業仍然以理論傳授為主,實踐教學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許多地方高校的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盡管把實踐環節寫進去了,但介紹相當籠統,一些實踐活動并沒有實際開展,而有些常規性的實踐環節,如見習、實習等,雖然定期實施,但組織不力,缺乏有效的督導、評估,致使實踐教學收效甚微,甚至有名無實[2]。此外,一些調查發現,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不足是妨礙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瓶頸,聘用和培養雙師型教師是今后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3]。鑒于當前地方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通過實證調查了解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對地方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對平頂山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2013級和2014級全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3份,有效回收8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4名,女生59名;大二學生40名,大三學生43名。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評價問卷》,該問卷為自編問卷,包括四個一級指標:實踐教學環境評價、實踐教學條件評價、實踐教學過程評價、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其中,實踐教學環境評價有兩個因子(二級評價指標),即實踐教學目標和實踐教學態度;實踐教學條件評價有兩個因子(二級評價指標):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實踐教學物化條件;實踐教學過程評價有兩個因子(二級評價指標):實踐教學計劃與安排、實踐教學實施方式;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有兩個因子(二級評價指標):學生綜合素質、各方面評價。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與統計處理。統計方法涉及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果與分析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評價結果

        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對本專業實踐教學所做的評價均分為67.92,其中,實踐教學環境(權重21%)權重后均分為15.12,實踐教學條件(權重27%)權重后均分為17.82,實踐教學過程(權重29%)權重后均分為18.13,實踐教學效果(權重23%)權重后均分為16.85。上述一級評價指標均分與各自權重的比值由大到小依次為:實踐教學效果(73.26)、實踐教學環境(72.00)、實踐教學條件(65.93)、實踐教學過程(62.52)。通過上述學生評價可知,平頂山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總分并不高(67.92),在四個維度中,實踐教學過程評分最低,而實踐教學效果評分最高。實踐教學過程評分最低,可能是因為目前平頂山學院正處于轉型發展初期,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意識都亟待提升,實踐教學還沒有成為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的實踐教學方法不夠靈活,不能隨時收集各方面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實踐教學計劃制訂不夠詳盡合理,教材的適切性較差,實踐教學課時比例較低。實踐教學效果從學生綜合素質(考研通過率、就業率及各類資格證書獲取率)和各方面評價(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實踐學習的評價、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素質的評價)兩個維度進行評估。本研究中,實踐教學效果相對其他幾個一級指標評分更高,可能主要是因為,各方面評價中教師和用人單位對學生學習及能力素質的評價學生不甚清楚,因而從自我肯定的立場出發,學生寧愿認為教師和用人單位對自己的學習和能力素質是較為滿意的。另外,就學生綜合素質而言,由于2016年平頂山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考研通過率較過去幾年有較大增長,加之歷年來應用心理學就業率及各類資格證書獲取率都較高,因而這一評價指標的評分也較高。實踐教學過程評分較低而實踐教學效果評分較高,表明該評價指標體系的效果評價維度在讓學生實施評估中,應向學生盡可能全面地提供教師和用人單位對學生實踐學習及能力素質的反饋信息,以便于學生做出更客觀準確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二)實踐教學評價的性別差異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實踐教學評價分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這表明,應用心理學專業男女生對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評價很一致,均認為我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水平不高。

        (三)實踐教學評價的年級差異

        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對本專業實踐教學評價的總分及實踐教學過程和實踐教學效果兩個指標的評價分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大二學生的評分均高于大三學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實踐教學環境和條件一般與硬件關系更為密切,客觀性強,因而這方面的評價在年級間的差異不顯著。但實踐教學過程及效果相對而言與人的心理感受和所獲得評價信息有關,大二學生在大一時開設的心理學專業課程很少,因而到大二接觸到較多的心理學必修課程時,自然會感到眼界大開,心理學知識撲面而來,覺得心理學的殿堂好大、好神奇。另外,大二學生對實踐教學的含義和意義也許沒有大三學生理解得深刻,因而會給本專業實踐教學給出較大三學生更高一點的評價。而大三學生已經學過了較多的心理學核心課程,對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明顯較大二學生更多,但由于實踐機會少,對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人才測評與人力資源管理缺乏實踐經驗,不知道在現實中如何恰當而有效地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因此他們對學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評價,尤其是對教師的實踐教學過程和效果評價顯著低于大二學生的評價。

        三、改革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地方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水平較低,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為提高該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本研究從實踐教學環境、條件及實施過程入手,就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實踐基地、教學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一)制定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是實踐教學環境的核心所在,對人才培養起著導向、引領、調節、激勵等重要作用。教育部對本科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工商企業、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據此,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方案應以實踐能力為導向,強調專業建設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科發展的進程[4]。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主要有五大方面:課程實踐、專業技能實踐、創新實踐、社會實踐和畢業實踐[5]。培養方案要突出全程實踐教學這一課程實施理念,從大一到大四,要明確各階段實踐能力培養的具體要求。課程方面,在重視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應加大專業訓練力度,基礎理論與實踐訓練并重。心理學專業技能培養除了開設實驗心理學、心理咨詢技能訓練、心理診斷與評估、人才測評、心理危機干預等課程,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心理情景劇大賽、朋輩咨詢、校外心理輔導等活動,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實踐方面,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主動參與任課教師的課題研究,促進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心理學理論和科研方法應用到實際的創業活動和科研活動之中,積累創業和科研經驗[6]。

        (二)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和實踐基地建設

        師資隊伍是實踐教學條件中的人力因素,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任教師隊伍是有效開展實踐教學的首要條件。當前,提升教師實訓指導能力,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是應用心理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7]。一方面,要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和聘用;另一方面,要鼓勵教師進修學習,不斷拓展知識、技能結構,成為“雙師型”教師。建設高素質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管理部門需探索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心理學專業教師提高學歷層次,到心理學專業實力強大的名校和研究機構訪學、進修;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科研活動;有計劃地邀請心理學領域有影響的名校專家、學者來校做學術報告,不斷開闊教師視野。實踐基地是實踐教學重要的物質條件,作為學生穩定的實習平臺,實踐基地的建設和利用對大學生實踐能力訓練和培養意義重大。學校在重視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要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8]。校外實訓基地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設應遵循產學研相結合的原則。可以選擇從幼兒園到高中各學段的學校作為實訓基地,從而便于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對個體心理發展進行縱向了解,同時,高危人群集中的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消防、公安、監獄等單位也是較好的選擇。

        (三)優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實用的實踐教學方法

        第3篇: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可雇傭性;學科教學模式;應用心理學

        作者簡介:魏然(1980-),女,四川廣元人,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講師。(四川綿陽621010)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3-0043-02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嚴峻日益突出,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無外乎三個層面:一是從宏觀層面,國家出臺相應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政策,從經濟和社會制度環境來引導和分流就業人群;二是從中觀層面,高校與政府機構、企業等就業單位加強相互合作,實現人才供需的互利互惠;三是從微觀層面,即高校自身的教學體系入手,提高大學生的可雇傭性能力。目前,雖然全國各高校逐步開展了大學生就業教育、創業教育以及職業規劃教育等教育形式,但其日常的學科教學作為最直接和最根本影響大學生可雇傭性的微觀環境因素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國內已有的一些研究就歐洲等一些國家如何將大學生可雇傭性的培養融入學科教學進行了經驗總結,但這些結論較為籠統,缺乏本土化和學科針對性。因此,本文將以應用心理學學科的教學模式為例,探討如何從教學微觀環境的角度提高大學生的可雇傭性,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一、大學生的可雇傭性與高等教育的關系

        可雇傭性(employability)作為一種勞動力市場政策分析的工具自20世紀90年代起已在歐美等國家廣泛應用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1]關于這一概念的定義至今尚未統一,如哈維(Harvey,L.,2001)將學習能力視為可雇傭性的主要能力指標,[2]而布朗(Brown,P.et al,2003)等人則認為可雇傭性不僅是一種個體的能力,而且是種種外界因素影響的結果。[3]不論具體定義如何,可雇傭性的實質在于尋求職業、保持職業及勝任職業的一系列過程中個體所必須具備的各種能力及個人特質的綜合,或者換個角度說,可雇傭性并非是一種雇傭與否的結果,而是一種涉及雇傭現象的學習能力。國外的研究表明,大學畢業生學會做事的速度依賴于他們在正規教育中所獲得的能力水平和類型,[4]這說明可雇用性是可以通過高等教育來獲得的。

        那么,高等教育如何才能提升個體的可雇傭性呢?這即是可雇傭性教育模式所要探索的內容。從我國學者對國外已有的可雇傭性教育模式理論的總結來看,他們的教學模式包括輸入―輸出模式、Harvey&Locke開發模式、體驗學習模式、高等教育作用模式、全面開發模式在內的一系列理論,且從不同的學生類型和學校類型對如何開展可雇傭性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探討,[5]具有良好的借鑒和指導意義。但這些理論研究是從較為宏觀的視角分析高等教育與大學生可雇傭性的關系、可雇傭性的實質及發展條件等內容,并沒有從微觀層面深入討論具體的學科教學該如何滲透可雇傭性培養理念。因此,從教學方法論角度而言,這些理論尚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現有應用心理學學科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所謂學科教學模式,應該包含教學結構、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等基本要素。從這幾個方面來探查國內應用心理學的教學,可以發現如下的局限性。

        1.教學內容結構化,但缺乏對知識應用性的考量

        心理學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即其主體知識架構完全形成于西方,因而其專業教材的內容幾乎全為國外成果的介紹。教材的編寫是具有滯后性的,即國外較新的研究成果無法及時反映出來;同時它必須具有權威性,即公認的、經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才能入選。因此,觀照高校應用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不難發現其教學內容都是較為結構化的:一方面,教師的知識更新程度較低,只能按照經典教材的內容教授,尤其是在一些新建該專業和專業發展規模較小的高校,尚未購買相應的外文數據庫,無法了解國外的研究進展;另一方面,由于教學時數的限制,教師為了使學生了解較為全面的基礎知識、將來能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而不得不趕進度,也無法分心去教授更多的應用性成果。例如,心理統計學是應用心理學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其龐雜的內容體系使教師在教學時往往采用一些失真的案例以節省教學時間,而讓學生單純理解某種統計公式的計算過程。[6]這種缺乏應用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面對真正的科研情境和實際應用情境時,即便是有SPSS等統計軟件的輔助也無從下手,更遑論各種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2.教學手段靈活化,但缺乏對學生主體性的理解

        隨著多媒體等媒介形式被引入大學課堂,高校應用心理學學科的教學手段日益靈活化。許多教師利用美輪美奐的多媒體課件、影像資料等對學生加強了感官刺激,又或者通過游戲等互動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但這些教學手段并未真正重視和理解學生的“主體性”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是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實現知識的灌輸。學生在未來求職過程中所需要的獨立、創新的思考能力、高效的自我管理能力、主動的自我意識、溝通協作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可雇傭性的核心技能和素養都無法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得以實現,究其根本在于它沒有為學生提供“課后學習”的動力與迫力,而更重視教師個人知識量的展現。與此相反,國外的課堂“返璞歸真”卻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例如近年來,在搜狐、網易、新浪等國內著名網站上聆聽世界頂級名校的各種公開課已成為最熱的網絡風潮之一,人文社科領域中包括哈佛大學教授Tal Ben-Shahar所講的《幸福》、耶魯大學Shelly Kagan 教授所講的《死亡》都受到大學生群體的追捧。[7]這些課程并非通過花里胡哨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是采用啟發和引導的方式培養其學習主動性。學生在課前和課后都必須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通過查閱資料、與同學討論、完成作業等方式才能完成學習。他們從中所獲取的人文精神、科學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及積極主動的自我意識都是國內的教學遠不能比的,卻正是學生未來踏入社會所需要的。

        3.教學考核多樣化,但缺乏對就業競爭力的分析

        教育部關于本科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8]由此可見,該專業學生的可雇傭性應著重體現在合作及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一系列與“人”相關的領域,課程考核則應圍繞這些培養目標來進行。目前許多高校的應用心理學學科已逐漸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考核方式以圖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例如增加實踐課程、設置專業見習、進行多種課外活動等,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有教師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或為了減少時間、精力的投入,而傾向于采用靜態的文字考試方式,或者將實踐考核環節簡單化、形式化。歸根結底,其教學目標僅僅是完成對教材內容的考查,而非努力挖掘所教知識與未來就業途徑的關聯性,因此缺乏對學生所應從學習中鍛煉的就業競爭力的分析。

        三、以提高大學生可雇傭性為目的的應用心理學學科教學模式策略

        從上述局限性來看,實現提高大學生可雇傭性的目的其實質就是通過教學過程培養可雇傭性的核心技能和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教學目標結構化,而教學內容非結構化

        教學是一種復雜的勞動過程,它無法全然量化分析,但也并非只能做籠統評估。從可操作性的角度而言,教學目標的結構化是指在綜合考慮課程內各種基本要素和課程外應用情形的基礎上,制訂客觀的、層次明晰遞進的能力培養目標體系。這實際上要求教師既熟悉學科脈絡又了解學科應用的新進展,從而將勞動力市場對大學生可雇傭性的要求內化到課程教學中。而教學內容的非結構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傳授的是教師“融會貫通”的思想、理念以及對學生針對實際教學情形所提出問題的適應性解答,而非按照某一教學大綱“生搬硬套”式的灌輸;學生要想深入掌握某一知識點必須通過自學來實現。這二者看似矛盾,卻是對立統一的。因為高等教育不同于初等和中等教育,它不以讓學生掌握全面的知識體系為根本目的,而是以學生學會思考、學會適應,從而最終立足于社會為終極目標,所以這兩個方面的相反相成正好可以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和總結自己的教學能力、使學生不斷挖掘和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2.內涵大于形式,即教學思想重于教學手段

        發達的現代科技成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得力助手,但不能因此而“舍本逐末”、“過度包裝”。一些高校在教師的教學評估方面存在“間接性”誤導的現象,即過分看重課堂氣氛的活躍和學生對教師講授技巧的評價,從而使部分教師忽略了教學思想的傳達,而只重視如何通過增加教學的娛樂性來“取悅”學生。其實這種以華麗的教學手段取勝的方式是短視的,因為學生“淺嘗輒止”,缺乏進一步學習的動力,而教師的教學素養也就“停滯不前”。當然,缺乏深度的教學過程與教育評估制度等宏觀因素有關,但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而言,則要求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哲學思想和系統論方法、對應用心理學學科的知識架構和體系深入掌握、了解相關職業領域的可雇傭性需求及其對課程的意義,從而能傳遞更多的啟發性思想而非僅僅是現成的信息等。

        3.過程重于結果,使開放性評價多于封閉性考核

        從可雇傭性教育模式的理論角度來看,教學的全程都必須體現出以職業為導向、以可雇傭性培養為內容的特點,因而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隨時都能進行對學生可雇傭性技能的鍛煉和評估,如表達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規劃和組織能力等,靈活而敏銳的教師能通過師生之間的反饋和交流掌握學生相關技能的發展情況,由此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所謂開放性評價即教師在自己設置的教學情境中通過不同形式的“障礙性”教學節點來進行相應的教學評價,這種評價并非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累加的。如在“管理心理學”課程中,讓學生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匯報其團隊設計的企業組織結構方案,以此考核其團隊協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知識的遷移性能力。而所謂封閉性考核則是教師在前者的基礎上,對其所教授知識點和學生必需技能的一次性考核,但考核的形式依然可以是多樣化的,只是考核結果不具有可更改性。這兩種形式應有機結合,并依據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不斷調整。

        四、總結

        以提高大學生可雇用性為目的的學科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的教學中尚需要深入探索,尤其是在應用心理學這樣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學科中,教師還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形加強對學生可雇傭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胡尊利,劉朔.國外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的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3).

        [2]汪霞,崔映芬.將學生可雇傭性培養融入課程:英國經驗[J].高等教育研究,2011,(3):99-106.

        [3]Brown,P.,Hesketh,A.and Williams,S.Employability in a knowledge-driven economy[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03,(2):107-126.

        [4]Heijke,H.,Meng,C.,& Ris,C.Fitting to the job:The role of generic and vocational competencies in adjustment and performance[J].Labour Economics,2003,(2):215229.

        [5]宋國學,謝晉宇.可雇傭性教育模式:理論述評與實踐應用[J].比較教育研究,2006,(2):62-66,81.

        [6]楊立峰.心理統計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嘗試[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0(3):132-135.

        第4篇: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科研項目(JZ160220);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教改項目(XJJG2015001)。

        一、建構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內涵。

        目前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得到重視和應用[1],基于近年專業建設的行動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建構應用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是化解學生專業學習困境的必然途徑[2]。所謂“立體化模式”,是相對于傳統人才培養的的單一化、平面化而言的,“立體化”具備多維度、多角度、多層面和多方位的內涵[2-3],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即打破傳統高等教育偏向知識灌輸的單一模式,基于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為基礎,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現代教育思想特別是系統論教育思想為指導,強調要全方位地調動各個教育、教學環節諸要素如人才培養目標、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教學手段與方法、教育途徑、教育評價等并進行立體化設計以形成有機統一的綜合教育體系,努力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緊密圍繞培養目標,采用課內與課外、課前與課后、校內與校外、現實與虛擬(網絡)、國內與國外多維一體的學習策略,展開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的各項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風格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4]。

        二、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內容。

        1.完善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模塊,奠定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基礎。

        根據專業的發展趨勢與學生發展需求,按照學院對地方院校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我們分階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相應對專業課程體系作出調整和完善,把課程模塊分為:通識課程、基礎導論課程、專業導論課程以及方向性選修課程、實訓課程等五大立體化模塊,逐步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比例(占30% 以上) [5]。

        圍繞課程體系的確立,逐步選擇有條件的課程建立立體化教材,實現課程內容的立體化。應用心理學立體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教學輔導書和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網上電子習題和心理學案例分析、輔助教材等教學資源。

        2.教育理念的立體化。

        教育、教學的理念涉及到教育目的觀、師生觀、教育教學過程觀等多方面的基本認識。應用心理學立體化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學活動和心理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突破原來以課堂理論知識灌輸為主,而不是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為主的設計思想和體系,向突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的方向改變。特別是,立體化教育認同教育過程中存在雙重主客體的觀點: 即認為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同時又互為認識和學習的對象(客體)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有著多向立體的學習信息的交流與溝通,而非僅僅是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單向灌輸。

        3.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立體化。

        大學傳統教育教學采用滿堂灌的單一授課方式。立體化教育教學則要求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立體化教育、教學方法應具有挑戰性、啟發性、靈活性、激勵性、反饋性等多種特征。基于這一理念,我們堅持探索和借鑒的特色教學方法有:“元問題提問”環節、“5 分鐘老師”制度、研究性教學法、研討式、案例教學、體驗教學法、基于反轉課堂的PBL等,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聽課熱情更高。

        4.教育教學手段的立體化。

        課堂教學手段的立體化。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多數課程都能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增強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克服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的不足,極大地拓展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課堂分析與討論,真正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和諧課堂。

        課外輔導方式的立體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實現課堂教學與網上輔導相鏈接提供了方便,克服了傳統的課外輔導方式單一化的局限。如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對校內外心理學專業課程網站資源的鏈接,學生可以十分方便地隨時學習各網站上的有關教學內容、學習輔導材料、知識擴展材料、課程錄象等。師生通過 e-mail 的方式進行打破時空的立體化指導、學習督促和交流。

        5.課外輔導與實踐活動體系的立體化。

        W生分層化、多樣化教學輔導。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分別來自文科、理科高考背景,在學習基礎、將來發展取向、學習興趣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因此要重視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自由結合,注重發揮全體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展優勢,克服弱勢,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課堂教學與課下自學相鏈接。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學生的自學內容。課外自學包括預習、復習和自主學習。自學材料包括參考書、期刊、專業書籍、網上資源等,鼓勵和指導學生搜尋有關資料,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利用網上資源和圖書館等其他有效信息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這樣,既能避免傳統教學“一刀切”的弊端,切實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又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外活動相鏈接。在實踐教學方面,力圖使實踐教學體系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專業學習的需要,注重分層、多樣化、立體化協調發展,以利于培養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力求形成校內實踐教學體系的分層立體化建構,包括:通過實驗室模擬實訓課程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校內實訓場所(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實驗室、團體心理訓練室等) 的課堂教學開設應用技能課程,通過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的撰寫與研究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等;并且,建立和完善較為全面的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分層、多樣化建構。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

        6.課程考核與教育教學評估的立體化。

        課程考核是教育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實施的調控棒。可以采取實行“平時成績 +期中成績+ 期末成績”的課程考核方式,一般 20% ~30% 考分來自平時作業、課堂發言、實踐活動的參與等平時成績; 70% ~ 80% 來自期中與期末的理論與技能考試(有閉卷、開卷、半開卷、課程小論文、實驗報告、實驗設計等方式) 。同時,可以嘗試打破追求標準答案的靜態考評模式,倡導動態的多層次、多樣化考評模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學生互評與老師評價相結合,既體現評價的共性,又體現評價的個性。

        三、心理學本科專業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實踐情況。

        1.以模塊化課程設計為依托,分階段有序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

        參照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我們在理論課程體系中構建四個不同層面的模塊式課程:通識課程、基礎導論課程、專業導論課程以及方向性選修課程,每一模塊中又包含不同層次的課程。

        模塊化理論課程以動態階段性學習來實現。本科一年級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采用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在課前給出與課堂教學目標相關的材料,采用問題啟發式、類比討論式、內容專題式等教學方法,積極促使學生對概念和原理進行準確理解;本科二年級進行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本科三、四年級進行建構性學習,第三年開始接受應用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外來信息,而是主動地對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在教師和他人的協助下,以共同解決問題的活動來建構知識的意義。采用建構主義的方法教學,激發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2.以專業實訓和校園特色專業活動為落腳點,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我們通過前期調查學生的專業興趣和社會市場的需求特點,根據不同年級和課程性質設計不同的校內技能實踐活動,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此外,我們也開展了研究型實踐教學。此環節以導師制和互助學習圈為平臺。在雙向選擇方式確定的指導教師指引下,通過前期調查、研究設計、統計分析、論文撰寫等科研訓練過程,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指導高年級大學生以興趣小組為單位,在導師指導下,積極申報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積極參與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及心理沙龍,并將其作為一項常規性、基礎性、特色性的工作,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精神、自主的科研意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同時,我們也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分層式多樣化校外實踐教學體系。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這項工作僅僅靠一兩個實踐教學基地是難以達到效果的。為保證心理學專業學生校外見習、實習的效果,目前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層次合理的實踐教學基地梯隊。、在實踐活動方面,我們指導本專業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學協會等學生社團開展了多種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特殊教育學校支教活動、四川地震災區心理援助等。

        3.自主學習力與積極人格培育并重,在人才培養各個環節,融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積極人格對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決定作用。積極人格的功能使學生對自我認知更完善,這有助于有效的處理自身與社會文化環境所產生的問題,能促進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較高的情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情緒整合能力發展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在情緒發生變化的時候從多個角度看問題。這一思維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我們通過開設大學生幸福課有效達成了積極人格培養的目標。一是通過理論講授讓大學生形成對積極人格的認知;二是通過素質訓練讓大學生感悟與增強積極品質;三是通過主題討論讓大學生理解幸福的真諦;四是通過心理測評讓大學生了解幸福感狀況。

        4.以“雙師型教師”與校外導師建設為智力保障。

        在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必須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這就要求專職教師在掌握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和熟練掌握計算機和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相關應用性知識和技能。加強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我專業部分教師已通過參加專門的心理學師資培訓、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以上證書、主動服務社會。并且,積極鼓勵本專業教師以各自的方向專長與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服務需求相對接,深入一線開拓專業理論方法的應用,又為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提供豐富而詳實的案例e累。此外也重視通過立體化的教學評估體系來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包括學生信息員評教、問卷、座談、網絡評教、教師自我評教、專家評教等方式,評價內容既包括教學,也包括教師科研、實踐能力、育人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我們也吸收了多位有心理學應用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來充實師資隊伍,他們廣泛分布于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心理咨詢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領域。通過專業講座、心理沙龍和專題討論會等形式服務于學生專業理論與技能提升,并開闊了專業視野。

        四、總結

        心理學專業是一個新興而前景廣闊的本科專業,為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實踐人才,在專業建設中,我們結合自身與當地發展實際和教育部頒布的有關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將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確定為“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針對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專業培養方向不明確、課程體系不科學,課程零散、龐雜、課程銜接不連貫,課程間整合混亂、課程內容陳舊,講授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基于專業建設的行動研究,提出心理學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設想及其內涵的六個方面,并就相應的實現途徑進行了探討。

        隨著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理念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不斷實踐,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也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較高水平,廣泛分布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市場營銷、用戶體驗、心理咨詢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司法與犯罪行為矯正等領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質量評價較高。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共計50余人考取碩士研究生。通過四年系統的專業學習,絕大多數畢業生獲得心理咨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家庭婚姻治療師以及育兒師等崗位的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并具備相應方向的專業操作技能。通過十余年不斷積極夯實專業基礎,加強學科建設,凝練學術方向,打造優勢特色,已初步將心理學本科專業建設成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層次較高的專業學科。

        參考文獻

        [1]高立群,彭聃齡. 21 世紀心理學走向和人才培養的調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5).

        [2]莫 雷.培養心理學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2).

        [3]李國強,王旭紅. 應用心理學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初探[J] .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1(2) .

        [4]辛 勇.心理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7(4).

        第5篇: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師范類心理學;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心理學專業是我校2000年新開設的師范類本科專業,根據教育部對師范類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省內外師范院校對心理學專業的辦學歷程與經驗,結合我校自身具體情況和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確立我校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堅實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治療、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的專業素養,能在中等學校、企事業單位、醫療、社區服務機構等部門從事心理學教學、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1]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2]相對于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當前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學生并沒有達到預定的培養目標,總體素質不高,理論素質和應用能力都有所欠缺,尤其是實踐能力不足,導致心理學本科專業學生就業率偏低。

        一、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的師范性窄化了心理學實踐能力的范圍

        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見》曾明確指出:從2000年秋季開學起,大中城市里有條件的中小學要逐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此,教育部于1998年增設了心理學專業,許多高校紛紛設置了心理學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心理學專業人才。[3]截至2010年10月,全國已經有超過250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心理學相關專業。[4]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尤其是師范類高校為了保證畢業生能夠勝任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偏重學校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心理學、學校管理學等;實習見習的場所多在中小學;平時的實踐能力培養方式多延續了師范學校的講課、說課方式。正是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的這種師范性窄化了心理學實踐能力的范圍,在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趨于飽和的現實條件下,學生帶有濃重師范性的實踐能力很難適應廣泛的心理學就業的市場需求。

        (二)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對學生實踐能力重視不夠

        由于就業難,當前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學生的考研熱情空前高漲,在課程設置別重視學科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驗課等課程的比例,如考研中占分數比例較大的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華南師范大學的劉學蘭等對該校心理學系1986年以來的歷屆本科生進行調查發現,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學校中最欠缺的技能是“心理治療技能”和“心理咨詢技能”,且學生期待加大實踐課程學時的比重,認為心理學應用技能課程的學時數應占52.38%,基本理論課程的學時數應占47.62%。[5]可見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對學生實踐能力重視不夠,應加大重視力度。

        (三)實踐能力培養課程以考試考查為手段,無法體現學生的真實能力

        近年來,由于心理學專業就業需要拓寬了就業范圍,突破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這種單一就業方向的局限,也開始不斷地增加實踐能力培養類的課程。我校心理學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外,還有心理咨詢方向、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方向及臨床心理學方向。但由于受傳統考核方法及學生學習方法的局限,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最終實現的是知識上的積累,而非能力上的轉化,很難達到實踐能力水平提升的目標。

        (四)見習實習時間相對短暫我校心理學專業學生在第四學期要進行為期

        一周的教育見習,在第七學期進行為期14周的教育實習,教育見習和實習的時間相對短暫。教育見習一般選在第四學期的第七周,中小學已經接近期中考試,學生在見習期間中小學生正在復習;教育實習雖然預計是14周,但實際在中小學的時間僅為四周,其余的時間需要進行大量的講課練習并參與學校組織的統一考核。在各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時量都很少,學生很難得到足夠的鍛煉機會。

        二、確立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2015年,我校在2012年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新方案的修訂工作。在這次修訂過程中,心理學專業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為核心,進行了如下改動:

        (一)學科基礎理論課的重要地位不動搖

        心理學的學科基礎理論課主要有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學史、心理測量學、實驗心理學等,這些課程對于心理學專業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專業課程學習有重要作用,對于實踐類課程的掌握有重要幫助,對于學生考研有重要作用,所以,要保證學科基礎理論課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具體體現在,在培養方案中合理規劃各門學科基礎理論課的開課學期,保證各門學科基礎理論課的課時比重,用多樣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考核。

        (二)突出實踐類課程設置

        心理學的實踐類課程是依據可操作性目標設置的,如心理診斷技術、行為矯正技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臨床心理學、心理治療學等。我校心理學專業的實踐類課程設置共分為三個方向:一是心理咨詢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課程,如心理診斷技術、行為矯正技術、團體心理輔導、認知矯正技術、學校心理輔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等。根據實際需要,本次修訂培養方案又增開了沙盤游戲治療、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等課程。二是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方向課程,如管理心理學、人事與領導心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關心理學、營銷心理學、培訓與開發、人才測評、職業心理學、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生涯規劃等。三是臨床心理學方向課程,如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醫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神經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治療學、臨床心理學、臨床咨詢方案與案例報告等,結合心理學最新熱點,在這次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增開了積極心理學的課程。心理學專業學生可以就一個方向選課,也可以分別從不同方向選課。

        (三)加大實踐類課程的學分比重

        在本次培養方案修訂的過程中,心理學專業加大了實踐類課程的學分比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授予條例》和《吉林師范大學學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本科專業必須修滿本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160學分方能畢業。心理學專業實踐類課程要求學生修滿38學分,其中實驗課程12學分,教育實習、見習由原來8學分增至14學分,畢業論文(設計)由原來4學分增至6學分,專題實踐課程由原來的3學分增至4學分,具體課程除原來的專業需求與就業、就業心理咨詢與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增開了一門青少年咨詢方案與案例報告,軍事理論及軍事訓練為2學分。

        三、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輔助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

        傳統心理學專業的授課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使學生了解心理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的目的,但學生一是由于脫離具體情境,二是由于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考試,三是由于學習和實踐之間間隔的時間過長,導致學未所用。可以依據心理學具體學科的實際特點,變傳統的授課方式為多種授課方式,如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通過案例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產生聯想,較快地將所學轉化為能實際應用的能力。而在學生未來的從業生涯中,由于在學習心理學專業課程時曾對情境進行分析,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也會在其遇到實際問題時重新啟動,對實際問題進行科學解決,而非經驗解決,對未來提升學生的素質也有益處。

        (二)改革實踐類課程的考核方式

        推進實踐類課程教學,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考核制度的轉變。考核制度實際上是對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的方向引導,如仍按照傳統的考試方式進行考核,重視知識再現,忽視實踐操作能力檢驗,學生仍無法走出應試思維帶來的高分低能的怪圈。因此,制定嚴格而規范的專業技能考核標準和考核方法,是提高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保證。在專業技能培養方面可以實行教考分離,成立專業實踐技能考核小組,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將口試、面試、筆試、心理測驗、專業實驗、角色表演、情境模擬等考核形式有機結合。在考核過程中不僅重視檢驗實踐技能的真實水平,還要重視檢驗理論基礎是否扎實,是否能用心理學的視野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合理增加見習實習時間

        目前我校心理學專業學生在第四學期要進行為期一周的教育見習,在第七學期進行為期14周的教育實習,在這14周中,在學校實習期僅為四周,教育見習和實習的時間相對短暫,可以適當增加。尤其是實習時間,學生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缺少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機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比例本來就小,并且學生在真實課堂中得到的鍛煉遠遠超過在大學模擬課堂中得到的鍛煉。因此,可高效利用這14周的時間,適當增加學生在中小學實習的時間。

        (四)拓展實習基地的范圍

        由于實習期間學生沒有工資,學校不包食宿,學生如果租房又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我校心理學專業實習學校多為本地學校。但由于本地學校數量有限,心理健康教育課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而且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屬于主課,課時少,學生并不能在實習期間得到充分鍛煉。因此,要拓展實習基地的范圍,預計拓展的實習基地應符合以下條件:首先,該校心理健康教育課要發展到相對成熟的水平,課時量有保障,上課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豐富;其次,該校應設立心理健康中心,有獨立的心理咨詢室和一定的心理咨詢基礎設施;第三,該校有學生或青年教師宿舍,能給實習生提供住宿。綜上所述,提高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的實踐能力,既要確立師范類本科心理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又要制訂有助于師范類本科心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輔助策略。這樣雙管齊下,對于提升師范類心理學本科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提升就業率有切實幫助,也為師范類心理學專業學生在未來能獨當一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姜淑梅 崔繼紅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吉林師范大學教務處.吉林師范大學本科培養方案(教師教育專業)[S].2013.

        [2]董開莎.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的探討——以陜西理工學院為例[J].學理論,2015(08).

        [3]姜燕琴.地方師范專業心理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構想[J].龍巖學院學報,2013(05).

        第6篇: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一、專業簡介:

        本專業培養具備音樂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初步對音樂進行理論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館站、中小學、社會音樂團體、科研單位和出版、廣播影視部門從事中外音樂史、中外民族音樂理論、音樂美學、音樂教育理論的教學、研究、編輯、評論等工作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并為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學制四年。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二、招生計劃:

        省份 山東 河北 遼寧 江蘇 河南 湖南 福建 人數 8 3 3 3 3 3 待定 專業考試類型 校考 統考 統考 統考 統考 統考 統考 招生科類 藝術文理 藝術文理 藝術文理 藝術文理 藝術文 藝術文 藝術文備注:考生不得跨省報考;具體計劃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門下達的正式文件為準。

        三、報名條件

        1.身體健康,具有一定音樂藝術素質基礎,符合2016年考生所在省普通高校藝術專業招生報考條件。

        2.遼寧省只招收聲樂演唱(美聲或民族唱法)考生,河北省只招收器樂(民族器樂或西洋管弦樂)考生。

        四、報名和專業考試時間、地點、科目

        1.校考

        省份 報名時間 考試時間 報名及考試地點 考試科目 山東 網絡報名 1月18日-2月18日 2月22-23日 網址:wsbm.sdzk.gov.cn/art 考試地點:報名結束后由濰坊市招辦統一安排 ①視唱練耳 ②聲樂演唱 ③器樂演奏2.統考

        福建、河北、遼寧、江蘇、河南、湖南等地考生參加所在省2016年音樂類專業統考或聯考(考試科目以當地招辦公布為準),我校不再另行舉行專業測試。

        五、錄取原則:

        考生文化成績和專業成績均達到考生所在省音樂類本科合格線,山東省考生須同時取得我校專業合格證且第一志愿報考我校,在各省招生主管部門的投檔范圍內,按綜合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綜合分滿分為100分,折算公式如下:

        綜合分 = 考生文化成績÷文化考試滿分×30 +考生專業成績÷專業考試滿分×70

        注:音樂學專業投檔辦法和比例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的原則為準。

        六、入學:

        被我校錄取的新生,憑《福州大學新生錄取通知書》來校報到。學費8900元/學年。

        聯系電話:0591-22866857 福州大學招生辦公室

        第7篇: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一)優化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針對醫科院校專業設置單一的實際,學校整合教學資源、調整師資隊伍結構,近年來增設藥學、生物醫學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運動人體科學、康復治療學、應用心理學、音樂治療學等多個非醫學類專業,形成了以醫學相關專業為本,融醫、理、工、管理、教育、藝術學為一體的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開設醫學心理學、交流技能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衛生法學、人際關系心理學等24門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加強人文教育,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關懷精神。

        (二)重新構建公共衛生課程體系。針對當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的預防保健、群體健康知識與技能欠缺的實際,從必修課、選修課層面進行預防醫學課程設置,開設預防醫學、流行病學、社會醫學、健康教育、衛生毒理學、少兒衛生學、衛生經濟學等課程,從課程設置上突出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重新構建公共衛生課程體系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的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為導向,創建了9個公共衛生實踐教學基地,編寫《社區衛生服務實踐指導》,在第四學年臨床見習教學環節增加2周的社區醫療實踐,著重培養醫學生的預防戰略意識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三)搭建創新平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設文獻檢索、循證醫學、醫學統計學多門科研訓練課程,培養醫學生的基本科研素質。積極構建“4個1”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體系,通過鼓勵學生參加一個科技社團,申報一個科技創新項目,投身一次科技服務活動,參與一次科技競賽活動,加強學生科研訓練和科研能力的培養。通過實驗室開放、大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科技講座、課外興趣小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等多種形式,增強醫學生的創新意識。2008年以來,我校共獲得國家和山西省大學生創新性課題48項,60余篇,先后有40余名學生在省級以上科技作品大賽中獲獎。

        (四)設置早期接觸臨床課程,開設臨床醫學導論和早期接觸臨床必修實踐教學環節。從第三學期開始組織學生進入醫院,讓醫學生感知未來工作環境。通過接觸患者、參與病史采集、問卷調查等促進溝通交流,通過參加病區查房、病例討論、手術觀摩等感受醫療診治過程,體驗醫生角色,并了解病區護理工作實踐和相關醫療法規,感受將來成為醫生所必須的職業素養,牢固樹立專業思想,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二、重組教學內容,構建器官系統

        課程模式打破原有學科界限,構建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將基礎醫學核心課程按器官系統進行整合,將在第五學期開設的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課程提前至第一學期,與生理學、人體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有機整合,整合后的課程體系包括基礎醫學總論、運動、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內分泌、循環、神經系統以及內環境、能量代謝與體溫11個模塊和機能學實驗、形態學實驗兩大實驗教學模塊。每個系統章節先講授正常器官的組織結構、生理,然后講授疾病狀況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知識,有助于學生系統掌握正常人體形態結構、機能代謝與病理狀態下的異常形態、代謝和功能。將臨床醫學核心課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精神病學整合為運動、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內分泌、循環、神經、血液系統疾病8門器官系統課程。各模塊負責人按照整合課程的要求,重新組織編寫各模塊課程教學大綱,加強學科間的融會貫通,有效保證了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并組織編寫了器官系統教學 教師和學生指導用書。與學科為中心的課程相比,基礎醫學核心課程經器官系統整合后,減少54學時,其中理論課減少50學時,實驗課在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基礎上僅減少4學時;臨床醫學核心課程經器官系統整合后,雖總學時增加12個,但學時結構發生明顯改變,理論課學時減少,實踐課學時增加,且在臨床課間見習環節增加2次PBL教學,共14學時(表1)。從實踐效果來看,器官系統課程加強了教學內容銜接,減少了不同學科間教學內容的重復,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該項教改2010年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第8篇: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培養;醫護人員;心理素養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新的醫學護理模式的確立,要求護理工作者不僅要具有廣泛的醫學知識和系統的護理知識,同時還要掌握有關心理、社會、倫理及人文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

        護士職業素養是護士在護理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職業素養形成是觀念意識樹立,思維方式建立和行為習慣養成三類過程相輔相成的結果,訓練效果主要通過符合護理工作要求的作風形成和行為習慣養成來體現。

        1 護士職業素養的形成

        護士職業素養是教化的結果,它是在先天素養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和社會環境影響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個人素養的高低,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實踐,獲得一定知識并把它變成自覺行為的結果。

        2 護士職業素養的意義

        2.1提升職業素養認識,推進衛生行業作風建設。

        2.2護士懂得如何根據自己的職業塑造職業形象。

        2.3提高護士個人修養,從而提升單位精神面貌。

        2.4為醫院提升競爭力。

        2.5護士明確個人發展方向與工作發展互相結合。

        2.6護士道德觀念更加牢固,服務態度更加真誠,依法執行更加規范。

        2.7改善護理服務,樹立行業新風,促進護患和諧,提高患者滿意度。

        2.8充分展現"白衣天使"良好的職業素養。

        3 護士職業素養的要求

        3.1有良好的醫德醫風,不做違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于職守的工作,維護職業的聲益。

        3.2具有誠實的品格,較高的道德修養及高尚的思想情操。

        3.3熱愛護理專業,熱愛本職工作,具有為人類健康服務的敬業精神。

        3.4關心患者疾苦,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對患者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愛心。

        3.5具有較強的護理技能,能應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決患者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

        3.6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護理理論及人文科學知識,以及參與護理科研的基本知識。能勝任護理工作,并勇于鉆研業務技術,保持高水平的護理。

        3.7注意文明禮貌,用語規范,態度和藹,穩重端莊,服裝整潔,儀表大方。

        3.8應與同行及其他人員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相互尊重、友愛、團結協作。

        3.9具有健康的心理,開朗穩定的情緒,寬容豁達的胸懷,健壯的體格。

        3.10工作作風嚴謹,細致、主動、果斷、敏捷、實事求是。

        4 護士怎樣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4.1重視情感教育,加強心理疏導:護理管理者應主動關注護士的身心健康狀況,注重護士的行為心理管理是護理人本管理的重要內涵。開展人性化管理,創造條件減輕職業壓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協助護士正確認識和舒緩工作壓力,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及應對技巧,關愛和促進護士心身健康,是保證優質護理質量的關鍵。

        4.2注重培養自身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護士要保持和形成健康的心理,就應從自我做起,要避免和消除因受挫折而產生的心理困擾,有意識地尋求緩解壓力的方法(時間管理、社交訓練、壓力管理及態度改變等)能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和緊張,恢復心理平衡,可以有效地控制情緒,尋求和諧有效地應對壓力,有計劃地解決問題和自我控制等積極的壓力應對方式。

        4.3減輕工作負擔,增加人員配備。增加人員配備,因人設崗,彈性排班有助于緩解人力資源緊缺,加強晨晚間護理力量,在治療護理高峰時間增派巡回班,明確護理人員的職責,設立激勵機 制增加工作認同感,提高待遇都能有效緩解職業壓力提高護士群體的工作積極性。

        4.4良性的社會支持系統是長效管理的基礎 可在親友、同事、領導的開導下獲得心理上的輕松和滿足,應學會接納和利 用各種心理咨詢,來緩解心理的壓力,去掉不良情緒,自覺應用心理學知識,科學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完善。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都對護士職業壓力有所影響,能夠有效緩解或預防職業倦怠。

        4.5優化考試結構 推廣人性化管理,加強與護士的交流溝通,優化考試結構,減少考試次數, 靈活評分標準。 這樣就可以使一線護士集中力量解決工作問題,二線護士有了較多的時間用以休息、學習、調節心理壓力等。

        4.6創造良好的職業形象 護士是患者每天接觸最多的人,護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患者以深刻的心理影響,通過業務學習、教學講課、對服務理念和護士服務禮儀規范、護士形象塑造使護士明確職業素質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贊譽,才能贏得各級管理人員和社會對護理工作的支持。良好的溝通技巧,能及時、合適地化解各種矛盾,創造和諧地工作環境,減少影響職業心理素質的因素也有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

        5 結論

        護士要保持和形成健康的心理,就應從自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種對自己充滿自信,對事業和生活充滿信心,對他人充滿理解,對社會主動適應的積極狀態,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護士應努力做情緒的主人,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把消極情緒帶入病房,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和影響患者。為了適應新醫學模式下護理工作的要求,當代護士應不斷進取,提高自身的修養,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護士應有事業心、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并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努力工作,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的自我平衡。

        一個人的職業素養貫穿于一個人的職業成長歷程,沒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就不會有良好的成長歷程。要使自己的職業素養結構更加合理,則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實踐中不斷認識自己的特點和長處,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有助于自己茁壯成長。

        良好的職業素養可以為生命加分,為職業添彩,為醫院爭光,為行業樹新風,為患者健康加油。

        參考文獻:

        [1]倪淑云.護士素質的自我培養和完善[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1):158.

        [2]夏曉紅.淺談護士人文素質培養的思路與經驗[J].吉林醫學,2007,28(8):1042.

        [3]鄭月華,趙晶.針刺傷的相關因素及應急處理[J].中國醫療前沿.2011(13).

        [4]何葉.護士工作投入狀況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1(18).

        第9篇:應用心理學基本知識范文

        中圖分類號:B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8)002-0144-04

        心理服務行業的發展在西方國家已有百年歷史,心理服務旨在應用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和程序預防或消除癥狀或適應不良的行為,促進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采用包括各種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心理測量和評估等工作方式,可以針對個人、家庭、團體或組織進行工作。把心理學的理論方法應用于生活實踐中,為大眾服務,在西方國家已發展成正規的職業化體系,又稱為職業心理學(professional psychology)。從事心理服務的專業人員主要包括臨床心理學家、學校心理學家、咨詢心理學家等職業心理學家,還包括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等。本文以臨床心理學工作者的培訓和管理為主,介紹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的北美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培訓和管理狀況,為我國心理服務的培訓和管理提供借鑒。本文將具體從這兩個國家對臨床心理學專業的培訓要求、對教育和培訓的管理、對實踐的管理三方面來闡述北美的培訓和管理體系。

        1培訓要求

        在美國,博士水平教育是臨床心理學獨立從業的基本標準,在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心理學家都可以獨立從事臨床心理學工作。在北美洲,只有美國的政策堅持把博士學位作為心理學實踐的獨立開業的準入標準,雖然他們也有碩士水平的開業者,但其實踐范圍有所限制。職業心理學家的培訓包括教育、專業實踐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幾個方面。教育方面指正規的學歷教育,即博士或碩士水平的培訓;在專業實踐上的培訓主要包括實踐課程(practicum)、實習(internship)和博士后培訓。

        1.1教育培訓

        關于臨床心理學的教育培訓方面,本文主要介紹博士水平的培訓要求。

        在美國,臨床心理學的培訓模式有兩種:(1) “Boulder模式”,即科學家-實踐者模式,(scientist-practitioner model),訓練的目標是獲得哲學博士學位(PhD);(2) 以臨床實踐為主的“Vail模式”即實踐者模式(practioner model),此模式的培養目標是授予心理學博士學位(PsyD)。

        1949年美國心理學會(APA)在美國科羅拉多的Boulder城召開的會議中確定了臨床心理學家培養的標準:臨床心理學家要具備博士學位,既要有扎實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又要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嫻熟的臨床技能。也就是,這些人首先是科學家,然后才是臨床工作者。臨床心理學家必須具有心理學理論知識和從事研究工作的基礎,同時還需要接受一年臨床實習的訓練以獲得臨床實踐必備的工作技能,應具有心理診斷、心理治療和研究的能力。這種科學和臨床技能相結合的訓練計劃被稱為Boulder培養模式,即科學家-實踐者模式,這是美國培養臨床心理學家的主要模式。美國心理學會為臨床心理學家的培訓訂出詳細的條文規定,只有按條文規定制訂的培訓方案才能得到美國心理學會的認可。博士水平培養計劃的課程設置主要在以下領域:行為的生物基礎,行為的認知和情感基礎,行為的社會基礎,行為的個體差異,還包括統計學、研究設計、心理測量、倫理和職業標準,心理學的歷史和體系,心理診斷和評估,各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技術[1,2]。龔耀先曾對按Boulder模式設置的課程有過詳細介紹[3]。

        實際上,大多數臨床心理學家或者偏重臨床實踐,或者偏重研究,很少有人兩者兼顧,更多臨床心理學的申請者對從事臨床工作更感興趣。心理學家們開始考慮采用醫生的培訓思路來把心理學家培養成為以實踐為主的專業人員。1973年,美國心理學會在科羅拉多的Vail城召開的臨床教育與培訓會議上,確立了臨床心理學新的培訓體制,對以心理學實踐作為職業定向的學生授予心理學博士(PsyD)學位。這種培養模式,降低了學生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培養要求,更多地強調對學生進行實踐的操作技能的培養,而不是培養學院式的研究人才。這種培養模式類似醫學博士(MD)等以實踐為主但專業技術要求較高的職業培訓。

        這兩種模式培養出來的臨床心理學家在職業取向方面有所不同,在大學等學術機構,PhD學位的臨床心理學家競爭力更強,在實踐中二者則無明顯差異。咨詢心理學只采用科學家-實踐者這一種培訓模式(PhD)。美國和加拿大的培訓模式有所不同。加拿大有些地區采用科學家-實踐者模式,另有些地區只要具有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者就可獨立從事臨床心理學工作[4,5]。

        心理學或相當于心理學的專業本科畢業生,或其他專業但選修了必要的心理學基礎課程的本科畢業生,可申請參加臨床心理學的博士或碩士培訓項目的學習。在美國,有些大學或心理學研究院所只有PhD培養計劃,或PsyD培養計劃,有些PhD和PsyD培養計劃并存,可能掛靠在不同的系所。1998年APA對全美臨床心理學畢業生進行的調查發現,在2302名畢業生中,952人(41%)被授予PsyD學位[5,6]。

        1.2專業實踐培訓

        在正規的職業化過程中,臨床心理學家的培訓除了理論知識和科研訓練外,重要的是能夠學以致用,把理論應用于實踐中。其專業實踐培訓包括實踐活動(practicum)、實習(internship)和博士之后的培訓。

        實踐活動 實踐經驗是發展基本的實踐能力所必需的。在博士培訓期間,學生大約需要完成600-1000小時的實踐課程,學生通常是在培訓門診、大學的心理咨詢中心或其他心理服務機構,包括精神病醫院、社區心理健康中心等完成這一要求的實踐。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有機會嘗試把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用于實際工作中,增進基本的臨床技能,如心理訪談,心理評估等。除了直接與來訪者接觸,其中一部分實踐活動包括觀察、書寫報告、案例討論等。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投入真實的實踐場所,處理不同人群和不同種類的問題,其中非常重要的學習經驗來自直接的一對一的督導[5]。下面會具體談到督導在培訓中的作用。

        實習 臨床心理學的博士培養要求有一年時間從事全職臨床工作,即實習一年。博士生在完成理論課程的學習和必須的實踐活動,準備好博士論文的題目和研究計劃后可以申請進行實習[5]。實習為學生整合心理學理論和專業技能提供了機會,為將來進入專業的臨床實踐工作做準備。常常是在實習的這一年,因為高強度的臨床工作和督導等培訓活動的綜合,學生的臨床技能獲得突飛猛進的進步。

        博士之后的培訓 為了達到獲取州立執照的要求(在美國,獨立進行臨床工作需要在所在的州參加考試,以獲得該州的執業執照),獲得博士學位后還需有一年的受督導的臨床經驗才能申請執照。大多數新近畢業的臨床心理學博士會尋求博士畢業后進行臨床實踐和接受督導的臨床經驗,即他們在進行臨床工作時必須有一定的督導,或者有些會尋求正式的博士后培訓。博士后培訓包括一般技能的高級培訓和專項培訓,專項培訓指的是在某一臨床專業領域進行集中培訓,比如,臨床神經心理學專科,或臨床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的培訓[5]。正規的博士后培訓近年來剛開始進入職業心理學的培訓主流。

        督導 職業心理學培訓的一個特色是引入督導機制。從實踐活動開始到實習,到博士畢業后的培訓,在獲得執照之前的臨床工作都是在督導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的。督導通過觀察、錄音、錄像等方式與學生進行案例討論,幫助受訓者學習和掌握臨床技能。督導形式可以多樣,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團體督導。督導過程也是職業勝任能力的評估反饋過程,督導可以幫助被督導者提高在心理治療中認識自己問題的能力,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極限、盲點、個人特征以及語言行為等的特殊習慣可能對干預過程產生的消極影響[7]。督導也幫助受督導者學習專業倫理規范。但是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的臨床心理學家在督導領域的工作都沒有接受培訓和監督[8]。因此,在國外對于督導評估工作該如何改善提高以及督導勝任能力的研究目前開始受到重視。

        1.3繼續教育培訓

        臨床心理學家的執照更新要求參加繼續職業教育(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PE)。美國大多數州有強制CPE的要求,即通常要求每年要參加20小時或更多的CPE學分,具體小時數每州有所不同。而這些培訓和教育是由執照委員會認可的,他們會頒布繼續教育的標準和要求并進行認可[5]。CPE的形式包括講座、會議、工作坊等多種形式。在繼續教育方面如果沒有達到CPE要求,執照就不允許更新。關于執照問題參看下文對實踐的管理部分的介紹。

        與繼續教育相關,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對在職人員的培訓。在美國,在職人員如果想進入職業心理學的專業領域,必須接受正規的學歷教育或培訓,比如碩士或博士教育(全職或半職),或者參加某心理治療學派的培訓研究所進行系統培訓(非短期培訓,通常要連續幾年的培訓,全職或半職)從而獲得他們的資格認證,再從事與之相關的心理服務。另外,還有一類心理服務人員,學歷要求不高,做更一般的心理服務工作(比如心理康復中心的工作人員等),接受的是最基本的培訓。在美國,心理服務是分層次、分級別的,行業協會和管理的部門也不同。關于碩士水平的培訓和某種流派治療師的培訓,可能需要另文介紹,本文將不進行詳細說明。

        2 對教育和培訓的管理

        對職業心理學的管理,其中之一是建立教育和培訓標準。這部分的管理通常是通過認證的方式進行的。認證是自我管理的一種方式,通過認證機制來評估專業勝任能力是職業心理學教育和培訓管理的重要部分。教育和培訓管理包括行業內管理和政府管理兩方面。行業內管理負責制定教育標準,對培養計劃進行認證,制定實踐和倫理規范標準,為政府管理部門提供參考。行業管理和政府管理是互相參照、互相兼容的。

        對教育和培訓的管理主要有這些機構:全國性的專業學會,如美國心理學會(APA),加拿大心理學會(CPA);政府管理機構,如美國和加拿大州省心理學聯合委員會(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ASPPB);非官方的獨立的評鑒機構:如美國心理學健康服務提供者的國家注冊部(National Register of Health Service Provider in Psychology),以下簡稱為國家注冊部(NR);實習和博士后培養計劃的評鑒也受美國和加拿大心理學博士后和實習中心聯合會(Association of Psychology Postdoctoral and Internship Centers,APPIC)的管理。關于學歷教育的權威性認證主要是APA/CPA的認證,加上ASPPB/NR的認證,在美國和加拿大有一些州省還有本州省心理學委員會認證的教育培養計劃[5]。

        下面主要介紹美國心理學會(APA)對臨床心理學教育培養計劃的認證來說明認證過程。APA對臨床心理學培養計劃的認證是為了對培訓進行質量監控,以保障對大眾的服務質量。博士培訓計劃的認證是志愿的,已認證的培訓計劃由于種種原因也可以志愿地取消認證,認證需要定期地再評審。APA對高等教育的培養計劃進行認證是非政府的質量評估和保障過程。

        APA對于教育培養計劃的認證是通過APA的認證委員會(Committee on Accreditation,COA)來進行的,COA遵循美國教育部關于認證的管理條例。對于博士培養點,不僅要達到APA認證標準,為了讓申請學生更好地了解該培養計劃的成效,COA現在開始要求在學校招生廣告的網站上提供畢業生的培訓結果情況,比如,實習情況、畢業生的情況,如工作場所和學生對教育的滿意度[9],這些在以前是認證中的保密信息。

        被APA認證的職業心理學博士培養計劃(PhD和PsyD)見APA認證的博士點列表()。CPA認證的培養計劃見:cpa.ca/accreditation/。APA認證的實習點和博士后培養點列表見:。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培養計劃的認證評審過程。初次申請參加認證的培養計劃,需要向APA的認證委員會COA遞交自我評估報告,自評報告通常需要包括培養目標、培訓課程、課程計劃(如4年課程安排時間表)、教授及培訓人員背景、實踐活動及實習安排、督導的安排、對學生的評估和考核方式等。COA審閱后,如果符合認證的基本標準和要求,就會要求對該培養點進行實地考察(site visit),如果符合標準,就給予認證。以后每年要遞交一份年度自評報告,COA每年審核一次,如果有疑問,可能會要求進行實地考察。另外,COA對已認證的培養點,每隔3-7年會安排一次定期的實地考察(根據該培養計劃的發展階段,決定實地考察的間隔期),以監控培養點的質量[10,11]。APA認證的培養計劃包括博士培養計劃(doctoral program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博士實習培養計劃(doctoral internship program)、博士后培養計劃(postdoctoral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三種。

        APA認證指導原則和程序會不斷進行修訂。對教育培養計劃的認證,強調對培養目標和培訓結果的評估,關注職業勝任能力(competence)的培養而不僅僅是課程設置,強調基礎理論訓練和專業實踐訓練的結合。美國教育部承認APA的COA的認證體系,APA也會修訂其認證要求,以順應美國教育部對認證機構的認可的管理條例。

        APA/CPA和ASPPB/NR的認證是互相兼容的。APA的心理學博士培養計劃指南(The Guidelines for Defining a Doctoral Program in Psychology)被NR和ASPPB采納作為評估教育培養計劃的標準。1980年NR制定了實習培養計劃的標準,APPIC、APA也采納參考了這些標準,對實習機構進行認證。

        NR是非官方的組織,是獨立機構,是職業心理學培養計劃認定機構。ASPPB是政府管理組織,從1986年起,ASPPB和NR聯合進行教育培養計劃的認證。NR使用指定標準(designation criteria)(更定量化的標準)來認定培養計劃。美國各州的立法把這些標準(完成NR指定的培養計劃或APA認證的培養計劃)也逐漸包括進去。NR的標準更寬泛一些,這樣執照管理機構可以據此為依據評估那些APA沒有進行認證的培養計劃[5]。

        博士實習計劃的認證包括APA或CPA的認證、ASPPB/NR的認證,以及APPIC的認證。APPIC是獨立的非官方的關于博士實習和博士后培養計劃的評鑒機構。博士實習點包括APA或CPA認證的博士實習機構,APPIC列出的實習點(包括APA或CPA認證的實習點,以及符合APPIC實習標準的培訓點)。APPIC對于統籌安排美國和加拿大的博士實習生有很大幫助。絕大多數的實習生是通過APPIC來申請實習的。另外,還有美國國家注冊處NR認可的實習機構,目前APA、APPIC把NR認可的實習培訓計劃的標準也融入他們的標準中[5]。

        3對實踐的管理

        對職業心理學的實踐管理主要是政府管理,通過執照法來實行。執照法:定義職業的實踐內容和范疇,為該職業審定教育、培訓和考核標準,最重要的是為了保護大眾,幫助大眾確認有資格從事該職業的人員。心理學執照法的要求是達到健康服務專業要求,完成認可的培養計劃的教育,并獲得執照。根據執照法的規定,給大眾提供心理服務的實踐者必須有執照。美國有些州有例外情況,在政府機構供職,比如,在州或聯邦的研究所或機構、在大學、在研究實驗室等,可以不需要執照。執照是獨立開業,比如開私人門診,所必須的。獲得執照只是向大眾保障該專業人員符合最低從業標準,或者說執照是為了設定最低的準入門檻。

        執照是一項法定制度,在美國由各州政府主管。執照心理學家的資格認證由美國和加拿大州省心理學聯合委員會ASPPB總體負責,具體工作由各州心理學委員會(Psychology Board)的執照委員會(Licensing Board)負責實施。心理學委員會是州政府的職業管理機構。

        職業心理學家取得執照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實踐經驗和考試三方面。關于教育要求是從認可的教育培養計劃(通常是ASPPB/NR或APA認可)中獲得博士學位(如PhD,PsyD等)。有些州有不同水平的執照,低水平的要求可以是碩士學位,但對他們的實踐有更多限制,不能獨立開業。比如,心理學家助理(Psychological Associate)的執照,可以進行有督導的實踐。對于實踐經驗,通常要求有兩年的受督導的實踐經驗。這一般包括博士生期間的一年的臨床實習,以及獲得博士學位后進行一年的臨床實踐。在達到教育和實踐經驗的基本要求后,獲取執照還要參加考試。一般采用ASPPB提供的考試,即心理學專業實踐考試(Examination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Psychology, EPPP)。該考試的范圍涵蓋心理學的各個領域,與博士培養課程的要求基本一致,內容全面(參見:ASPPB網頁, 省略)。在美國有些州,還要參加面試,以考察申請者的臨床實踐技能。同時執照的申請者還應該熟悉當地的法律法規及倫理學規范,這些法律知識及其應用要通過筆試或口試來評估[6]。執照申請的具體要求可參見ASPPB的相關手冊[12]。

        執照審批標準在美國由各州自己確定,但都受到APA的關于州立法(state legislation)的指導原則的很大影響。1992年ASPPB采用了自定的立法標準。現在,完成APA認證的博士培養計劃,或ASPPB-NR認定的博士培養計劃,都能滿足大多數州執照法對教育的要求標準。加拿大不像美國那么統一地采用那些標準,在加拿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已注冊心理學家以碩士水平進入心理學的實踐工作[5]。

        執照分為兩種類別,一類是普通執照(generic licensing),一類是專長執照(specialty licensing)。一般是普通執照,如臨床心理學家、咨詢心理學家、學校心理學家。專長執照是在普通執照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專長領域的執照,ASPPB區分了11項專長執照,如:臨床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臨床神經心理學、臨床健康心理學等。在美國的一個州獲得執照后,通過一些審批程序,可以在另一州開業或相對簡單地獲得另一州的執照,執照根據州與州之間的協議和有關要求,有可移動性[5]。

        關于專業實踐的資格認證除了州政府的執照認證外,還有一些獨立認證組織的資格認證。比如,美國的國家注冊部(NR),1973年成立的獨立的認證機構,認證心理學健康服務提供者(Health Service Provider in Psychology,HSPP)。有州一級執照的實踐者可申請NR的認證,注冊為HSPP。另外,于1947年成立的美國職業心理學委員會(American Board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ABPP)為了識別職業心理學專家的不同專長區分了11個專長領域,根據專業人員的培訓背景和經驗及專項考試,可獲得該委員會的專家認證,成為ABPP的成員。現在ABPP認可NR的認證標準,由NR認證的心理學家被ABPP認為已自動達到申請為專家的最基本標準,可申請進行ABPP的專項評估。心理學家通常可參加的認證包括州一級認證的執照心理學家(各州),NR認證的心理學健康服務提供者(全國性),及ABPP認證的心理學專家(全國性的)[5]。

        在獲取執照之后,還需要遵循有關規定以維持執照。維持執照的要求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遵守倫理規范和職業標準,如APA或CPA的倫理規范,以及有關的職業管理條例。如果違反職業規范,被投訴到執照委員會,會被調查追究責任,如取消執照或認證資格,受到瀆職的指控,嚴重的觸及刑法的行為會被追究法律責任[13-15]。這里特別要強調倫理規范的管理,因為心理學臨床實踐要保護來訪者的權益不受傷害。這就要求心理學臨床工作者必須在倫理學范圍內開展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來訪者的權益,發揮治療作用。受到瀆職指控的主要行為有不正當的、不妥當的治療、不正確的評估、違反保密或個人隱私原則等[16]。維持執照的另外一方面的要求是繼續教育。執照要更新,需要有一定的繼續教育學分,有關繼續教育的具體要求參見上文繼續教育培訓一節。

        本文從培訓要求、教育和培訓管理以及實踐的管理三方面簡要地介紹了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的北美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培訓和管理狀況。我國心理健康的臨床從業者的培訓和管理體系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正在走向正規的職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借鑒國外的培訓和管理體系,結合我國的文化背景和現實條件,逐漸完善心理學臨床工作者的職業培訓和實踐管理是我國心理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需要和方向。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Guidelines and principles for accreditation of programs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6.

        2 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for doctoral programmes and internships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Ottawa: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3 龔耀先. 臨床心理學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臨床心理學, 1993, 1(1):2-7.

        4 姚樹橋, 朱熊兆. 二十一世紀臨床心理學的臆測.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 2001, 9(1):69-72

        5 Hall JE, Hurley G.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 training, licensing, and credentialing. In:Weiner IB,Stricker G,Widiger TA.Handbook of Psychology. V. 8: Clinical Psychology.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2003:471-496.

        6 李曉虹, 楊蘊萍. 北美臨床心理學家的從業資格和能力要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5, 13(3): 370-372.

        7 向慧, 張亞林, 陶嶸. 國外臨床心理學家勝任特征研究概況.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6, 14(3): 328-330.

        8 Scott KJ, Ingram KM, Vitanza SA, et al. Training in supervision: A survey of current practices. Couns Psychol, 2000, 28: 403-422.

        9 Belar CD. Revealing data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lin Psychol: Sci Pract,2000,7(4): 368-369.

        10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ccreditation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the Committee on Accredit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5.

        11 江光榮, 夏勉. 美國心理咨詢的資格認證制度.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5, 13(1): 114-117.

        12 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 Handbook of Licensing and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Psychologists in the U.S. and Canada.Montgomery: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2002.

        13 Pope KS, Vasquez T: Ethics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A Practical Guide for Psychologists.2nd ed.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8:19-39.

        14 Jones SE.Ethical issues in clinical ps-ychology.In:Weiner IB,Stricker G,Widiger TA.Handbook of Psychology. V. 8: Clinical Psychology.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2003:497-508.

        15 李曉虹, 楊蘊萍. 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的職業化發展及現狀. 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 2005, 32(2): 93-96.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素人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三级香港少妇 |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