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

        第1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作為國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早的地區之一,上海市黃浦區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豐富的教育、人才、經濟資源的支持下,在心理課程建設、心理指導中心建設、心理教師職后培訓、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建設、教育和社會多方合作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黃浦區教育局的重視和領導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走在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列,對各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示范作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區;工作經驗;上海黃浦區;專訪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3)17-0010-05

        整合各方資源 建立完善的心育體系

        記者(以下簡稱記):江局長您好!2012年,黃浦區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區,這是對黃浦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肯定與支持。請您介紹一下,黃浦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有哪些?

        江偉鳴副局長(以下簡稱江):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區向明中學就開始了心理輔導的探索。1998年上海市教委工作會議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規劃后,區教育局于1999年根據區情頒發指導性文件《關于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我區有組織有領導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此正式啟動。在工作中,我們以“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為抓手,開展以“師、課、室、活動”為基本內容的創建工作。經過七年努力,至2006年終于實現“合格校”100%,并取得了如下成果。

        1. 課程建設:“心靈種樹”生命教育區本教材的開發和實踐

        在現代學校教育體系中,教師對教材的準確理解、合理使用、修改補充乃至開發,決定著課程的發展,而課程建設又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在落實上海市教委《生命教育綱要》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在生命教育融入學科課程的過程中,深感能夠針對中小學生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進行深入淺出分析的教材比較少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金武官教授經過四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和探索,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精髓,在多年的心理干預實踐基礎上獨創了一套核心價值課程——“心靈種樹”。我們嘗試將這套課程的部分精華改編成適合對中小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區本教材,現已完成六課的改編,并計劃用12~14課時實施,先試點后推廣。到目前為止,我們先后在小學和高中通過“幸運的地球人——我”等三堂教學公開課進行實驗探索,并將在金武官教授的指導下,逐步在我區的各中小學推廣使用,努力將生命教育落到實處并取得更多實效。

        2. 建立“中心”:統整區域內外優質資源,24小時服務社會

        現代學校教育體系應該是一個開放而非封閉的、充滿活力的體系,應該可以全方位吸納、有效利用各種優質資源,滿足各種不同的教育需求,為區域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我區為貫徹落實2004年中央8號文件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于2011年建立了“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暨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該中心是由區文明辦、區教育局主辦,為全區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心理服務的公益性機構。“中心”目前下屬一個中心、兩個分中心,總面積1000平方米,配備有個別輔導室、團體輔導室、宣泄室、沙盤室、放松室等功能室,以及各種專業儀器、設備和軟件。“中心”面向全區中小學生、家長、教師,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和家庭教育指導,是黃浦區學生心靈成長的服務中心、家庭教育的互動交流平臺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訓基地。其服務的項目有:

        傾聽熱線:為全區未成年人提供24小時心理熱線服務。

        心理咨詢:面對面咨詢,有效針對個別問題作個性化處理。

        專業督導:每月專家個案督導,梳理思路,幫助咨詢師共同提高咨詢質量。

        危機干預:發現突發問題、緊急問題并及時上報專家組,醫教聯動,有效控制。

        “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暨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建立,有效地統整了區域內外的優質資源,推進了全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建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3. 職后培訓:“參與互動”式培訓促進專業發展和心靈成長

        開展教師成長的團體輔導是促進教師心理健康和專業發展的有效對策。近幾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進我區心理健康教育向專業化發展,我們制定了“抓基礎、固塔基;抓骨干、壯塔身;抓名優、樹塔尖”的基本方針,確立了“普遍學習、班主任培訓、骨干研修”的三級培訓機制。黃浦區以心理教研員為先導,積極嘗試通過“教師職后240課時培訓”的途徑,面向學科教師和班主任,以團體輔導的形式,進行應對教師職業倦怠、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探索。從2005年到2012年的七年中,開發了“教師心理調適和團體游戲輔導”“班級心理輔導技能研修”“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等五門課程,其中三門課程還被上海市教委評選為可以面向全市教師的市級教師職后培訓共享課程。

        4. 同伴教育:青春期教育方式的實驗

        從2007年開始,我們通過區人口計生委、計生協會等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生社團——預防艾滋病協會合作,對他們推薦的同伴教育者進行各種形式的相關培訓,與區內部分中學建立相對穩定的聯系,進行預防艾滋病、生殖避孕、異往、決定等方面的青春期教育。

        我區對同伴教育的形式也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從組織個別大學生志愿者到中學進行講座宣傳,到大學生志愿者組成小組,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再到組織小組進入班級進行各種參與式活動。同伴教育使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發生了積極的改變。目前,我區的興業中學、金陵中學、儲能中學、三好中學每學期都有計劃地開展同伴教育活動,每次都圍繞比較敏感的青春話題進行探討,并采用一些中學生喜歡的活動,如團體游戲、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形式,很受中學生的歡迎。今后,我區將嘗試大學生同伴教育者參與中學社團活動,帶領中學生同伴小組,在班級的專題教育時間開展青春期同伴教育活動,以提高教育實效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

        5. 直面危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護航

        目前,中小學生的危機事件不再是個別的、孤立的事件,而是在當下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必須經常面對的現實問題。我區教育局非常重視這樣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不回避,直面危機,并且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應對學生危機事件。我們委托上海“知音”專業心理機構參與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的日常管理,使中心危機干預和預防的服務項目獲得堅實的專業支撐。在“知音”的幫助下,中心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危機干預預案和預警機制,規范危機事件處置流程,注意危機事件信息的收集、整理與上報,規范危機干預過程中的信息溝通,保障危機干預效果。

        6. 社會合作:發揮聯動優勢,促進社區青少年的綜合治療

        學校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心理健康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事,而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要想取得成效,必須要校內外聯動,形成學校、家庭、醫院、社區四位一體的教育機制。2006年,我們合力開辟了對學生非在校時間進行青春期教育的新途徑,組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家庭青春期教育志愿者服務隊。組織優秀青春期教育教師走進家庭、走進社區,通過青春期教育講座、義務咨詢、團體輔導、編輯宣傳資料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對高中學生家長如何在家庭中對子女進行青春期教育提供幫助和指導。到目前為止,我們累計為6個街道、21個社區提供了52次大型講座,受眾達4000多人次,跟蹤家庭個案六十多例。

        以“蜻蜓心天地”為中心

        推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建設

        記:黃浦區“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暨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建立推進了全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建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其運作模式如何?有哪些功能作用?

        江:2011年2月18日,由區政府出面協調,區文明辦、教育局、衛生局、計生委、婦聯主辦,區教育學院、社區學院、盧灣高級中學等單位承辦,“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成立。我們依托這一平臺,整合各方力量,有序、科學、合理、創造性地推進全區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們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黃浦區教育局分管局長和黃浦區文明辦分管主任親自掛帥,區衛生局、計生委、婦聯分管領導,區教育學院、社區學院、盧灣高級中學校長積極參與。盧灣高級中學負責中心的整體運轉和分中心的課程支持;教育學院全面負責中心志愿者和教師培訓;社區學院負責中心的家庭教育指導和社區教育活動的開展,三駕馬車協調配合,推進中心工作有序開展。

        為進一步拓展中心的工作范圍和工作實效,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精細、貼身的社區化服務,我們提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區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布局,即區設中心,街道設分中心,學校、居委設咨詢點。中心自成立以來,在“政府支撐、機制保障、資源整合、校際聯動、專業管理”的運行機制下,推進了我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斷完善。

        在政府支撐方面,區文明辦、教育局、衛生局、計生委、婦聯相互協調配合,提供政策、人員、專業和經費支持。

        制度建設方面,區教育局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來分別制定與頒布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推動了區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設。例如:2005年頒布《學校心理輔導室建設標準》,對區域內學校心理輔導室建設作出了強制性規定;2006年頒布《心理健康教育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優秀成果的評選辦法》,獎勵取得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2007年頒布《關于加強學校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工作的若干規定》就區域內專兼職心理教師的資格認定、工作職責、工作范圍、工作量認定、職務津貼、職稱評定和業務考評作了明確而細致的規定;2009年頒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區域性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包括《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工作崗位的若干規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若干規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申報評選細則》三個重要細則,為全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完備的制度保障。

        機制保障方面,一是建立準入制度、保密制度、考勤制度、監督制度、危機干預機制,加強過程管理,以確保中心健康有序運行。二是建立醫教聯動機制,與區心理咨詢中心(衛生局下屬單位)建立聯動機制,對于突發或急需治療的問題由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輔導或干預。

        資源整合方面,整合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計生協會等專業機構的專家資源,上海知音心理咨詢中心的咨詢團隊以及學校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德育教導和骨干教師。目前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總數達172人,其中具有國家二級咨詢師資質的專業志愿者68人。其中,知音心理咨詢中心的咨詢團隊20余人負責365天的24小時熱線接聽;區域各小學的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德育教導和骨干教師100余人,負責個別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和各類廣場咨詢活動;高校、科研院所、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計生協會等專業機構的專家40余人負責中心專業指導、心理督導、培訓、專題講座等。

        中心自揭牌運行以來,面向全區中小學生和家長開展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和宣傳工作。截至2013年5月31日,118名志愿者共值班1582人次;接聽傾聽熱線白天1399人次,夜間219人次,共計1618人次;接待學生家長面詢個案429個;開展面向學生和家長的大型咨詢活動6次;接待來訪學生3700余人;開展心理志愿者培訓和心理教師培訓活動38次;參加教師人數1686人次;零零島網上咨詢共302條。

        走進社區家庭 指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記:2012年,黃浦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區巡講啟動儀式暨親子溝通心理講座活動啟動,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進社區的有益嘗試,該活動的實施情況及各界反響如何?

        江:我們在工作中發現,每一個深受心理問題困擾的學生背后,總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或者一個教育方式不當的家庭。于是,2011年2月,在區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成立的同時,我們成立了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從2012年起,我們又一次開拓了工作思路,由中心出面組織開展“黃浦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區巡講暨親子溝通心理講座活動”,邀請全市資深的家庭教育及心理方面的專家到學校、走社區、進家庭,通過沙龍、講座、拓展活動、親子活動、個別家訪等形式,近距離、個性化地為家長提供服務。2012年全年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20次,4150名家長參加家長沙龍和家庭教育講座活動。這一活動取得了空前成功,不僅得到家長和社區的一致好評,還受到了區有線電視臺、區報的關注和重點報道。

        此外,為了提升全區家庭教育指導的整體水平,我們自2012年起開始舉辦由黃浦區社區學院、黃浦區教育學院牽頭組織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經過為期2個月的培訓后,參加培訓的人員將參加有關機構組織的專業資格證書考試。通過考試后,他們將持證從事區域內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目前已有200人參加了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在取得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證書后,他們已活躍在家庭教育指導的第一線。

        以心理劇為特色 開發學生心理潛能

        記:2012年黃浦區心理劇展演活動獲得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特色項目,黃浦區在開展校園心理劇方面有哪些成功經驗?

        江:心理劇不拘一格,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學生自編自演,真實地反映學生自我成長中的問題,展現校園人際關系,同時也提出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法。無論是在內容、表現形式,還是在預期效果上,心理劇都與開發學生心理潛能,幫助學生自我完善,促進其健康成長的目標十分契合。在開展校園心理劇活動方面,我們主要有以下工作途徑。

        1.在校園文化活動中通過心理劇普及心理健康的理念和知識

        校園心理劇不僅能讓參與者受益,還可以讓更多的觀眾受益。校園心理劇的演出強調臺上臺下的互動,甚至設計一些觀眾隨機參與的機會。這樣就把觀眾也帶進了劇情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不僅使得學生觀眾對演出更感興趣,也更有利于學生去體驗角色,讓其感受到劇中所述就是發生在身邊的事。通過這樣的方式,教育的痕跡就淡化了,心理教育的目標也就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去了。這種臺上臺下的互動,讓學生觀眾的興趣更濃厚,演員表演欲望更強烈,雙方產生較強烈的心理共鳴。

        2.在心理活動課上通過心理劇實現學生的自我成長

        心理活動課的某些教學內容專業性比較強,學生們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黃浦區的心理教師通過校園心理劇把理論內容轉變成學生們實際生活的案例,請學生們自編自演,反映出問題的實質并提出解決方法。角色扮演是校園心理劇的基礎,當表演的學生對自己如何表演這個角色有了覺察,那么他就知道了應該如何發展合適的行為,如何改變自己不正確的行為。心理劇劇組在討論時,還共同商榷舞臺道具的布置、背景音樂的選擇、人物服裝的搭配等事項。通過集體討論,可以讓所有表演者深入了解所扮演角色的神態、語言、性格特點,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

        3.在班會課上通過心理劇促進班集體的發展

        班會課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陣地。在班會課中采用校園心理劇的方式進行學生的自我教育,正漸漸成為黃浦區班主任工作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學生們的事情他們自己最清楚,他們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解決。每次校園心理劇演完后,班主任就組織全班學生與表演者一起進行討論,談談各自的想法,強化校園心理劇的演出效果。在學生們熱烈討論的同時,班主任可以及時作一些正面引導,深化學生們對劇情的理解。

        4.家校互動中通過心理劇加強家校聯系

        一些學校在提高家長會實效性、加強家校聯系的過程中開拓了新的思路。他們在家長會、家長學校、學校開放日活動中,引入一些精心設計的、反映家庭教育先進理念的心理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光明初級中學在學生心理社團的活動中,積極運用校園心理劇,將家庭問題以情景劇的方式體現出來,在演繹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不斷體會父母的艱辛、自我感悟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實施“積極成長”幸福課程 助學生和諧持續發展

        記: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輕內容、教育模式單一、學校“孤軍奮戰”等問題和不足,您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擺脫形式,真正幫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全人格?

        江:黃浦區地處上海市中心城區,有著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教育資源相對充足,但同時,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期待也高,教育自身的壓力也重。我們始終堅持全力整合優質資源,滿足未成年人心理發展需求,促進未成年人和諧持續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礎的原則。為了真正幫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全人格,自2013年起我們開始在全區中小學全面實施“積極成長”幸福課程。

        該課程是面向區域內中小學生和教師的一門心理品質和美德培養的課程。課程以積極心理學理念、方法為導向,關注個體差異,培養主體意識,關注幸福情感體驗,培養合作意識,關注心理氛圍和同伴的積極影響,促進師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積極心理潛能的開發、提升,滿足學生和教師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幫助師生積極成長、獲得幸福。

        該課程包括四個主題、16個專題的教學內容。主題一——積極優勢:發現并利用個人特長(1.培育發揮個人優勢2.開發創造3.聰明學習);主題二——積極情緒:打開快樂之門(1.主觀幸福感2.探索人生意義3.心流體驗4.學習樂觀5.希望和夢想);主題三——積極關系: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1.改善親子關系2.發展和諧的伙伴交往3.學習感恩4.學習寬恕;主題四——積極成長(1.在逆境中反彈2.提高自決能力3.促進行動能力4.成功的信心)。

        具體實施過程中,各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借助于心理輔導活動課、主題班會、校會、專題講座等途徑,由本校心理輔導教師、參與區心理中心志愿者工作的教師,或持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學校心理咨詢師證書的教師實施此項工作。2013年,我們要求各校在16個專題中選擇至少兩個專題,在本學期對每個學段至少一個年級的學生進行此項課程兩個課時的教學。

        多層次全員培訓 提升教師心育理念和能力

        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心理教師隊伍,黃浦區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和操作方法有哪些?

        江:我們面向全區教師分年段、分層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訓,為教師搭建培訓的平臺。具體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1.分層次培養

        高層次人才培養:我區擁有市“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教育心理基地和區教育心理名師工作室。近年來,我們對這兩個名師培養基地非常重視,加大投入,創造條件,使其成為本區域乃至全市培養心理健康教育頂尖人才的孵化器。

        骨干教師培養:教育學院骨干教師發展部在區域內設置教育心理專業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聘任獎勵制度,這兩類教師通過領銜課題、承擔教師培訓課程、帶教心理教研組、帶教新任教師、開設展示課等途徑,在區域內發揮引領、帶頭作用。

        新任教師培養:除了參加區教育學院組織的新任教師規范化培訓外,由區教育學院心理教研員對新任教師進行為期一年的帶教,加快新任教師進入角色的速度。

        2.全資為心理專兼職教師提供職業資格證書培訓

        “蜻蜓心天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暨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每年舉辦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或學校心理咨詢師培訓班,通過輪訓,力爭分期分批讓全區的骨干班主任和教師都獲得國家和學校心理咨詢師資格,整體提高教師的心理教育與輔導水平。目前已舉辦兩期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累計140人參加,2013年下半年還將與市心理輔導中心合作開展學校心理咨詢師培訓。

        3.組織高規格、專業化的志愿者團隊的高級研修

        為心理輔導中心擔任志愿者的骨干心理教師搭建繼續教育的平臺。通過輪訓,讓全體心理教師參加市級或國際級高級心理培訓,接受高級專業技術培訓,提高業務水平。2013年1月至6月,本區80位教師接受了美國琳達教師的“以薩提亞模式為基礎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7月還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箱庭療法理論與操作培訓。

        4.大力培養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兼職教師隊伍

        面向區內中小學全體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訓。區教育局根據心理輔導中心各專家的特長,建立心理輔導課程庫。各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課程,進行全員培訓,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能力。

        努力深化工作 爭取再創佳績

        記: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已經出臺,黃浦區將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2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而在社會參與的力量中,家庭對小學生成長最為重要。家長是否有效地協同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決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協同開展,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優勢,用家庭教育的優勢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讓學校教育指導家庭教育,即雙方優勢的相互利用和互補,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優化。

        青少年學生的成長環境主要有學校、社會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而在社會參與的力量中,家庭對小學生成長最為重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是整個社會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則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礎。所以,家長的教育行為是關系著孩子良好個性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關系著民族素質、國家命運的大事。家長是否有效的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決定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是學校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家校心育的協同開展,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優勢,用家庭教育的優勢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讓學校教育指導家庭教育,即雙方優勢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補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優化。

        目前,有關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學校如何指導家庭,認為學校在協作中起主導作用。這是因為:一方面現實中家長素質良莠不齊;另一方面,學校是從事教育的專門機構,擁有大量的教育專職人員,懂得兒童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能按教育規律科學地對兒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起主導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成為一個一致的過程。而如何深入進行合作,家庭在協作中的主觀能動作用如何發揮,未有較深入的研究。這就造成了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現狀,在實踐中存在著種種問題。

        一、家校協同開展心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教師對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

        我曾對本校部分學生家長,進行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家長認識到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認識與行動存在差距。無論是與教師的談話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家長很少涉及或沒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從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看,大部分家長缺乏參與意識,沒有認識到參與是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或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業人員的事情,是學校的任務,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一上了學,就把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兒地全推給了學校,從思想上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把家長參與看作是學校推卸責任、是學校無能的表現。

        在對數十名教師進行的調查中發現,有個別教師認為“與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會工作得更好”,認為“后進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長的關心”,“家長讓孩子看電視太多了”,“覺得家長不關心他們的孩子”,“放棄了父母的職責”。有個別教師認為,家長一般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素養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長并不太了解,學校若組織家長參與心育麻煩太多,簡直是自討苦吃;或認為除了學校家長對學校的其他活動并不積極,他們跟教師在教育問題上存在不同的見解和期望,很難達成一致的意見。另外,一些學校認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個心理咨詢室或輔導室應付上級檢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談不上與家長合作;或只由個別教師面向少數心理有問題的學生,要與這些家長聯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化,熱衷于編家長讀本、講概念,搞形式主義。

        (二)實踐中家校協作心育的誤區

        1.目的不明,活動簡單化。在實踐中,一些教師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歸于家長,認為是家教不好。或者將家長會,家訪等家校協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長告狀的好機會,很少與家長協商解決問題。反之,家長也會有這種行為。有了這樣一道屏障,雙方根本無法平等地進行溝通合作。另外,學校開展的活動少有心理教育色彩,與班隊活動協同;或在家長學校活動時什么都講,沒有專題。

        2.活動缺乏針對性,流于形式。學校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目標籠統而空洞,內容龐雜而無序。往往是班主任認為必要時就進行,許多是有了問題才想起家長。即使是已經開展的活動,也往往沒有計劃、活動記錄和總結,在活動時間上時斷時續,只是圍繞幾個大的時期如期初、期末、節假日等進行,就是健康教育板報和小報也是幾個月才出一期,家長學校好幾個月才組織一次活動,隨意性、盲目性強,家長所獲得的也只是一些規勸性的知識和技能,很難遷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學校為中心,雙向交流少。許多學校在實踐中采用簡單的灌輸方法,僅僅把書報雜志上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傳欄或小報上,算是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家長會幾乎成了報告會——基本上是教師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或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家長只是接收器。這種單向交流,處處以學校為中心,只考慮到學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專業人員匱乏,部分教師專業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協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教師。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無論從規模還是業務水平,都不能與現實的需求相適應。專業教師相當匱乏,一所學校專職教師一般為1名,而需要服務的學生達幾千人。部分教師盡管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的訓練,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由于教育教學經驗不足,還基本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有的教師倉促上陣,缺乏科學基礎知識,容易誤導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有的教師只是講授心理學知識,并要求學生上課記筆記,劃重點,在對家長進行輔導的時候也是如此,這種重知識輕體驗的授課反而加重了學生負擔。另外,部分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優秀師資的欠缺,是制約家校協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頸。

        二、國內外開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國外如何開展家校合作

        當今世界各國已普遍認識到,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難以完成的,需要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的學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美國學者按家長在學校合作中擔任的角色分為三類:

        ①家長作為支持者和學習者。家長以這種角色參與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小報、家庭教育咨詢、家校書面聯系、電話聯系和個別家長約見等。

        ②家長作為學校活動的自愿參與者。這類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長報告會、課外輔導、家長幫助指導職業實習和特殊技能訓練等。

        ③家長作為學校教育決策參與者。家長參與決策的具體合作方式有:家長咨詢委員會、教師-家長會、家長出任校董事會成員等。

        2.我國開展家校合作的實踐

        在我國,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傳統的“家長會”。根據學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開學、期末考試結束或舉行大型活動之前,召集家長到校,溝通雙方的情況。

        二是近年來興起的“家長學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家長了解家庭教育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為家長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技巧。

        三是家訪。一般情況下,學校會將普防、隨訪和定期訪問結合。家訪可以具體個別地針對學生情況,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家校聯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主動性。

        三、我校家校協同開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強化協作理念,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

        1.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提高教師的認識和心育水平。學校要創設良好的家校協作氣氛,首先要培訓教師,讓所有教師明確協作的意義及目的,懂得學校與家庭的協作是教育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利益。另外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提高教師的心育水平。我校全體教職工通過定期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如:①征定并閱讀《中小學心理健康》雜志;②請進來,2007年7月我校請山西大學心理教育專家劉麗老師、2008年9月請太原電視大學的張奠石校長為全校教師作專題講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專人到北京和哈爾濱參加了全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論壇;2008年10月校領導親自參觀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過這些方式一是讓教師學習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認識,增加自身素質;二是掌握協作心育的基本要領,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為協作伙伴,視家長為教育資源,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來。

        2.通過參與活動和針對性培訓,提高家長的認識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過每年落實“421”工程。即:4次家長培訓會;2次家長參與的親子活動;1次家長開放評價。

        首先,每學年初要進行家長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參與教育的情況,及時捕捉信息。通過匯總,了解家長參與情況,已有的認知水平,進行針對性的培訓。①對家長所存在的心育問題,劃分類型,再有針對性地組織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能密切聯系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②組織專家與家長面對面座談,現場解疑。如:我校請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專家對全校家長進行專題講座,隨后進行了與專家的面對面交流;2008年請“知心姐姐”報告團的老師對全體家長進行賞識培訓;③向家長發放有關學習材料,并推薦針對性較強的書籍;④請學校的部分教師、優秀家長介紹成長的經驗,因為榜樣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最容易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產生隱性和顯性的綜合效應。2007年11月我校組織學校領導、優秀教師夏燕萍和袁巧榮分年級與家長進行座談;2008年5月邀請長治好家長周大淇對全校家長進行經驗交流;⑤學校有針對性、有計劃地組織一些親子互動的情境活動,如:每年5月的體育節,親子趣味運動會,設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與孩子的項目;11月讀書節,父母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們作為主要組織者,使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認識,并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念,更主動地與學校協作。

        (二)協調組織機構,促進家校協作升華

        為鞏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須建立專門的組織協調機構。因為家庭和學校建立有效聯絡時,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的力量可能很難達成目標,需要學校從制度方面對合作加以保障與鼓勵。

        為此,學校應成立專門的協調機構,逐步形成從上到下的行政領導、主要負責人、家長委員會三方指導體系。行政領導負責抓具體協調工作,協調各方,齊抓共管,統一領導,形成合力;主要負責人實行指導與管理結合、扶持與檢查并重的工作方針,保證家校協同發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標明確,方案落實;家長委員中的專家、學者、家長代表負責調查反饋合作情況,通過舉辦培訓,經驗交流等方式,推動家校的有效協作,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三)從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長自身素質

        1.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系列講座,傳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以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為家庭、學校的協作打好基礎。家長學校授課內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從學校工作出發,也從家長的實際需要出發,做到有計劃,有針對性。參加講課的有專家學者,也有學校的領導、教師,還有家長本人。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舉行大型心理健康講座以及經驗交流會,給家長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如:在聆聽了長治優秀家長周大淇的經驗介紹后,家長寫心得交流講座感受。另外通過參觀學生作品;召開小型家長座談會,共同研究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如:2008年11月我校舉辦家長學校的代表座談會,讓家長學校的成員來到學校參觀校園、學校的設施設備、參加學校學生的早操、進到教室聽教師授課,并和校領導座談等;2007年5月,校長、心理教育的兩位專家和學校單親家長召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討,就單親家庭的教育問題展開了討論,為單親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訪是學校和家庭聯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訪制度。學校要求班主任每學年對學生普訪一次,對學生存在的缺點和問題,主動從學校、教師的角度承擔責任,不埋怨家長,不指責學生,和家長學生一起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進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開了全校教師集體家訪大行動,全校教師家訪一位結對的學困生和一位單親家庭的學生,走入學生的家庭,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通過和家長的討論、了解,共同找到學生存在問題的癥結,提出相應的教育措施和辦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強宣傳和咨詢,讓家長和社會更多地了解并關注學校教育,形成積極參與教育的協作氛圍。利用學校板報、廣播、家庭教育小報等,指導家庭教育。請家長走進校門,參與學校活動,了解學校,重新認識學校,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舉辦親子趣味運動會;6月舉辦學生綜合展示活動;下半年舉辦“讀書節”親子共讀書并交流分享活動;英語節家長參與活動,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活動,體驗教育,增強親子感情。

        (四)挖掘社區教育資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區教育是時展的客觀要求。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更包括社區的、家庭的正規的、非正規的一切教育過程。實施家校合作,客觀上必須進行教育空間的拓展,開展全程、全員、全方位的社區教育,讓每個學生、每個家長,隨時隨地都有學習的機會,隨時都能感受到“教育場”的作用,從而提高家校協作的成效。社會的教育資源豐富多彩,如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公園等文化設施,各類工廠、機關、部隊,還有社會上各種文藝人才、英雄人物、離退休干部、教師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學校主動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把家長學校與各種形式的社區活動聯系起來,加強指導與引導,整合與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大環境。

        總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協同開展,才能優勢互補,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資料

        1、程正方《學校管理心理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8

        2、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8頒布

        3、沈貴鵬載《教育研究》《關于心育的幾點思考》2002年5月刊

        4、姚本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東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第3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關鍵詞: 農村初中家庭教育 優等生 心理教育策略

        一、家長會:家庭教育最直接的策略

        家長會是學校了解學生家庭教育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使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的橋梁。在家長會上,學校能夠了解學生在生活和心理方面的信息,家長也能從老師那里知曉自己孩子的優缺點,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為此,我校每學期至少召開三次家長會,會上,除了學習,更注重講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優等生往往會自我評價過高,把成績的取得都歸功于個人的主觀努力和能力,因而產生自負心理。有的習慣了周圍充滿掌聲、贊譽聲和鮮花,只愛聽表揚,經不起批評,抗挫折能力差,一旦遇到了挫折,就會很失落,甚至一蹶不振……針對這些現象與家長個別溝通,盡管學生成績還不錯,但在心理教育上家長可謂缺乏關注與經驗。因此,我校向家長指出了多種不當的教育方法,為優等生全面發展服務,從而培養出在認識、動機、意志、情感等方面均優秀的學生。

        1.理論培訓。家長會上,班主任除了要展現優等生的優點,更要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解釋優等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有著重要作用,是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指導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不做溺愛型和專制型家長,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讓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以鼓勵為主,而不是只批評與攀比,減少家庭教育的隨意性與盲目性。

        2.交流經驗。如果理論學習對于農村有些家長來說不是很能消化吸收,那么個別家長的現身說法更具有說服力。我們邀請在家庭教育上表現突出、學生德智體包括心理方面全面發展的家長將家庭教育的點滴,平時生活的言傳身教介紹給其他學生家長。學生家長在佩服之余,都表示在家庭教育中會借鑒。

        3.親情溝通。理論也好,經驗也罷,都是在討論中學習。而家長與學生在家長會上的有效溝通才是最主要的家庭教育策略。平時學生心里想說的不敢說的話都可以寫在紙上,可以是書信的形式,也可以是感謝信。家長有什么做得不好的也可以與孩子溝通,學生可以提出家庭教育的愿望是什么,希望家長怎么教育對待他,對于平時心理有想法而不敢對家長說的,家長會開了之后,學生與家長的心更近了,優等生的心理也變得更健康了。

        二、家校通:家庭教育最長期的策略

        由于農村家長有的外出,平時比較忙,要家長天天來學校也不可能。為此,在信息發達的當今社會,家校通是最長期的家庭教育的策略。從學校的角度,教師每天可以用家校通與所有家長或者優等生家長溝通。首先明確溝通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可以簡短而易懂的家庭教育理論,可以說說學生在學校的細節表現。特別是優等生的情緒、情感、心態等方面,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最好是以肯定的語氣,讓家長容易接受。多一點情感與理智的共鳴。有的家長通過家校通會主動打電話關心孩子的心理教育,并來學校與老師溝通,這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力的表現。

        三、家長簿:家庭教育最貼心的策略

        為了彌補家長會與家校通溝通不及時的缺陷,我校創新了“家長簿”家校合作模式。“家長簿”除了每天的作業、家長簽名、老師期望外,更有每天從情感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三方留言。可以是學生寫給老師的悄悄話,可以是家長寫給學生的心里話,可以是教師寫給家長的教育寄語,等等。完成了教師、學生、家長之間多層次的溝通,家長了解了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心理等。在每天的動態交流中,教師經常與學生家長溝通,提示家長針對孩子所存在的問題采取補救措施,同時,聆聽家長的建議與心聲。通過“家長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共分享,及時解決了當日要解決的一些細節問題。

        第4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1.課業壓力大。中小學生每天都要參加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多門課程的學習,學業壓力較大。雖然近年來,不少地區進行了課程改革,正逐步調整和完善升學評價體系,但中考、高考“指揮棒”效應仍然較大,學校、家長、社會對于學生個體評價還是分數占大頭,這對很多學生都造成了較大心理壓力。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在雙休日、假期等時段為孩子報名參加種類繁多的興趣培訓班,讓孩子們直呼無暇喘息。

        2.外部信息環境復雜。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媒體技術和信息傳播手段越來越發達,在開拓中小學生視野的同時也讓他們過早接觸到了不良信息。中小學生心理不成熟,是非標準、處事原則都未完全形成,極易受影響。尤其是近幾年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一些頹廢、消極、負面的信息不斷流入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嚴重影響了孩子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中小學生因為這些不良示范走上歧途的例子屢見不鮮。

        3.生活范圍小。不少中小學生的生活軌跡是學校、家庭、興趣班三點一線,少有其他活動及與真實社會接觸的機會。生活環境單一,導致中小學生心理成長緩慢,抗挫折能力弱、承受能力弱、易偏激、遇事冷漠、自我封閉。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容易有心理問題、性格缺陷,難以塑造健全人格。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沒有專業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心理教師缺乏工作經驗。無定期開展的心理輔導活動,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雖然越來越多的學校正著手從軟硬件兩方面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但就現階段而言,有很大部分的學校心理引導不夠有力。

        5.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導。部分家長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缺乏對孩子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往往等事發后才知覺。因為是獨生子女,部分家長寵溺太過,無原則地放縱孩子,造成家庭教育缺位。還有許多家長想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但是苦于沒有科學手段,教育形式單一,沒有實際效果。

        6.人際交往帶來壓力。絕大多數中小學生是獨生子女,成長過程相對孤單,進入學校學習或接觸社會時,會遇到各種人際交往問題產生不適應現象。青春期的懵懂、自我的重新認知和定位、與師生、他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都會給中小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容易產生渴望獨立又害怕挫折、敏感脆弱又缺乏抗挫折能力等矛盾心態。

        二、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第5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關鍵詞]蘇州相城實驗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808(2011)02-0076-03

        在提倡“低碳生活,構建綠色家園”的今天,積極構建“綠色精神家園”成為中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的重要條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養和教育。父母和教師僅僅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兒童的心理健康、把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更加重要的任務。”為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基于此,蘇州相城實驗中學努力探索中學生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學生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種以教育學、心理學為理論指導,以學校和家庭這兩個學生的主要生存環境為依托,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建立起一種較為穩定的活動框架和活動程序的教育生態系統模式。蘇州相城實驗中學以學校和家庭兩個生存環境為切入點,逐步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個中心”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兩個基本點”是指教師和家長,以形成家校合力,提高教育有效性。在此模式的指導下,學校確立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目標:第一,預防和矯正中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第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健全人格;第三,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智力發展。為促使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落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中學生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實施需要一定的制度、組織領導機構和專兼職人員作保障。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學校全校上下形成統一認識,建立起以校長為組長的全方位、重點突出的多層教育體系(見圖1),

        健全的組織網絡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不斷完善,人員不斷充實,工作渠道全面暢通。例如,學校成立家長學校,組建家長委員會;學校制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級防護制度、家長學校工作制度、危機學生干預與轉介制度、心理咨詢室工作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領導小組研討制訂每學期的具體工作計劃,由專職心理教師負責實施,由學校領導小組負責考核、驗收。學科教師針對學科特點,制訂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計劃,利用家長學校開展家校聯系,邀請家長進校園,形成定期邀請心理專家和教育專家向家長普及家教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制度,如為家長開展如何把握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等講座,讓家長更懂得孩子的心。同時,學校讓家長參加學生班隊會,為孩子和家長架起溝通的橋梁,使家校形成合力,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力。

        二、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為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廣和規范必須依靠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是學校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以實踐的中堅力量。

        為提高教師素質,學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每學期外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來校對全體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如青春期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生心理問題處理方法與技巧、學生學習心理及輔導、教師心理保健等,并與教師繼續教育相結合,以提高全員教師的心育意識和工作技能。同時,學校注重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其提供提升專業能力和組織管理效能的專題課程。例如,學校多次派專職心理教師參加市級心理骨干教師研修班、NLP技術培訓班、亞隆團體輔導工作坊、學校情境下的情緒管理工作坊、心理教師的每年進階培訓等,為他們的專業發展增添動力。學校建立了區級心理健康教師集體教研制度,定期開展活動,加強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實現共同發展。

        對于新教師,學校會對他們開展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術的崗前專業培訓,既安排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青少年心理特點及教育、學生心理問題識別與分析等理論課程,也安排了學生問題處理技術與會話技術等方法技巧培訓課程。這些培訓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越來越多的教師自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運用于教育之中。

        這樣,學校逐漸形成了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中心、骨干教師為輻射、全員教師參與的教師隊伍,保證了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實施。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當前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和載體。結合實際和學生特點,學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首先,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規律。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為此,學校形成了初一年級課程輔導,初二、初三年級專題輔導的心育課程體系。初一年級每雙周有一節課,以學習適應、情緒調節、人際交往、自我發展為內容;初二、初三利用班隊會每月一節,以青春期教育、戰勝挫折、自我提高等為內容。多年來,學校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模式,形成了深受學生歡迎、課堂氣氛民主、課堂形式多樣的一套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五個環節:課前熱身活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創設情境,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課堂;展開討論,尋找答案;聯系自我,注重體驗;師生共同總結,深化主題。經過幾年的研究積累,學校編寫了相城實驗中學徹中生健康教育教程》校本課程。

        其次,以心理咨詢為主要交流方式,為學生和家長搭建解決困惑的平臺。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既拓寬了師生之間的心理交流渠道,也為家長提供了教子問題的交流空間。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設有“室”“線”“箱”“刊”四類,通過面談、電話、信函、網站等形式開展咨詢活動,并介紹學生需要的心理學常識、回答學生提出的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除心理咨詢室外,學校還建立了心怡室,通過小團體輔導形式對學生進行松弛訓練;購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書籍、報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圖書閱覽角”;組織“健康杯”學生心理美

        文大賽、“心理健康教育手抄報”比賽;設立了學生心理信息員輔導小組;開展校園心理劇比賽,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做到助人自助。

        再次,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為契機,加強學生心理檔案的現代化管理。為使心理咨詢教師更客觀地了解和認識學生的心理發展與變化,學校購置了“心海”軟件學生檔案系統,在專家指導下,更科學地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以審慎的態度制定了測量計劃,在不同年級進行創造能力自測、卡特爾14PF人格測量等,使心理測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它在咨詢和診斷過程中的作用。同時,學校要求心理教師根據測量結果給學校和班主任教師寫出報告,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通過這種信息化管理,心理咨詢教師可以迅速找到某個學生的各方面資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以實現三結合為拓展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經常化、系列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結合”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團隊活動緊密結合。通過新生軍訓、少年團校,學生的組織能力、適應能力、交際能力和意志品質得到了發展,形成了積極向上、樂觀的態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緊密結合。為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學校將班級作為疏導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陣地。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學校在家長學校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使家長掌握青少年心理發展有關常識,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種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及簡單的矯正方法,使家長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

        四、提高家長的心育水平和能力,為學校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

        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家長素質不同,在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誤區。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教子技能技巧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內容。

        學校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期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提高家長的心育意識。幾年來,學校多次邀請國內家庭教育專家來校為家長做輔導講座,家長就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與專家進行交流。例如,學校舉辦的“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講座,向家長傳授科學的教育原則和方法,使其積累成功的家教經驗;“孩子的心理知多少”的講座讓家長了解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以使其有針對性地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實施教育;“考試焦慮的防治”的講座告訴家長要降低期望值,不要一味地關注孩子的分數,并學會一些簡單的心理放松訓練法。通過學習,家長學會了了解孩子、認識孩子,規范自身的教子行為,并積極創設健康的家庭環境,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環境中陶冶出健康的心理品質。

        對于部分有問題的學生,學校召開家長―教師懇談會。教師邀請有關家長參加,就某些學生的問題進行協調討論,形成統一認識,尋求教育良方。同時,教師利用家訪的契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教師與家長推心置腹的交談營造了和諧友好的氣氛,既能把正確的教育信息傳遞給家長,又能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在學校和教師的引導下,家長的思想意識得到了轉變,掌握了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推動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五、開展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時是無形的,是不能立竿見影的,因而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評估重點放在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以及相應行為的改進上,通過目標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對心理健康教育情況進行有效評估,以更好地改善此工作。

        為確保評估的科學性、有效性,學校主要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評估。第一,通過學生心理測量情況進行評定。第二,通過學生的內省材料進行分析評定。每次心理健康教育課或一次活動結束后,學校會讓學生寫出體會、感受,并對學生的感受和體會材料進行分析,觀察其心理變化。第三,通過家長訪談和學生訪談。一方面,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觀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學生是否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以此來評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對學生的訪談,教師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找到改進辦法。第四,通過心理咨詢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咨詢后,教師認真寫出案例分析,并進行跟蹤調查,這一結果也能對我們的教育過程、結果進行有效評價。

        幾年來,學校有計劃地保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中學生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順利實施,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心理素質得到明顯改善,實現了學生、教師、學校及家長的共同發展。雖然在具體工作中學校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會不斷得到解決,而且隨著問題的解決,這一模式會更加成熟和完善。筆者相信,在未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6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關鍵詞】 父母教養方式;初中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1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孩子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學到基本的社會規范,還可以從父母、長輩那里學到基本的生活技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未來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初中生面臨中考及其他各種考試的壓力,每天的任務除了學習就是學習,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幾乎為零,他們進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識增強,對外界事物敏感,存在要求獨立與不能完全獨立的矛盾。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對其健全人格的培養及個體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家庭教育中的誤區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照社會培養人才的要求,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意義深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一要素。然而當前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著誤區,主要表現:

        1、家長重智育輕德育

        家長很舍得教育投資。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上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除了正常在校學習之外,家長還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以后就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自己為人父母的任務就完成了。在他們看來,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這樣做完全忽視了孩子愛玩的天性,使孩子覺得學習不快樂,生活沒意思,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和對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離家庭,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2、家長多言傳少身教

        有些家長對孩子說教不斷,整天對孩子嘮叨做人的大道理,講得頭頭是道,不厭其煩。而他們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卻按不同的原則處理問題。如此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經常使孩子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會。

        3、家長重物質輕精神

        家長普遍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對孩子的物質要求,家長大都有求必應。如果孩子學習進步,成績提高了,家長更樂于滿足孩子的要求。而當孩子情緒低落時,家長很少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和負面情緒,多表現平淡,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亂想,好好學習,否則會影響成績。雖然豐衣足食,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關心和愛護,覺得孤獨無助。在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情商發展、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長期以來,家長只重視青少年身體的健康、知識的進步,嚴重忽視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長,忽視了要教給孩子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合作,如何為人處世……而這些才是讓青少年受益終生的。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關系的研究及解決途徑

        家庭教育是家長在與子女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利用家庭的環境氛圍,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子女施以影響的活動。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對他們的個性、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和睦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主要指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所形成的氣氛。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系。這里只討論夫妻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時刻感染著孩子,夫妻關系是否融洽對孩子成長有重大意義。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樂園。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

        2、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

        家長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起關鍵作用。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心理學家班杜拉曾做過攻擊反應試驗,結果發現孩子傾向于模仿成人動作。這一實驗向人們證明了榜樣行為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的品德修養,一言一行,甚至神態表情,動作細節,無不對青少年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示范行為會起到重要的榜樣作用。

        3、父母應該和初中生一起成長

        第7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論文摘要: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家庭教育存在三個誤區: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對孩子進行智的教育;家長言傳多于身教;對孩子物質要求的滿足超過對孩子精神需求的關注。應該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即發揮家長良好的榜樣作用、良好的教養方式的作用和良好的家庭氛圍的作用。

        實現民族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千千萬萬、各行各業的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所以人們更重視教育問題,家長更希望孩子成才。

        一、心理健康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首要要求

        1.心理健康是對人才的首要要求

        近幾年來,心理學界提出了一個比較新的觀點: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智商影響只占20%,而情商因素則占80%,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將成為21世紀衡量一個人素質的首要因素。智商是人的智力水平的指標,用來比較人的聰明程度。情商指人認識、控制和調節自身情感的能力,主要包括認識自身情緒、管理自身情緒、自我激勵能力、認知他人情緒及人際關系管理五個方面。情商教育注重堅強的意志、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樂觀進取的性格等對人的影響。情商教育讓青少年學會情緒管理,學會為人處世,讓他們更加快樂、自信、受歡迎、有愛心和意志力,學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情商是人心理健康標準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是對人才的首要要求。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

        (1)現實地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這是指要有正確的自我觀念,現實地接受自己。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與自己的實際情況越相符,就越有利于適應環境,表明其心理處于正常健康的狀態。

        (2)對現實合乎常理地認識與反應,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觀念與行為,情緒反應適度。所謂合乎常理地認識客觀現實,是指對一些人人皆知的常識性東西的認識不要悖于常理。心理健康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合乎常理的,適度的,該大喜則大喜,該小慍則小慍。

        (3)對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機制。心理健康的人遇到挫折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將由于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內心緊張情緒消除掉,從而表現出對挫折有較好的耐受力。

        (4)行為方式與社會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規。社會對各種角色有相應的要求或規范。個體的行為與其充當的角色的規范基本一致,是其心理處在健康正常狀態的表現。

        (5)正常健康的交往。能夠以正常的方式與周圍的人交往,沒有諸如社交恐懼癥和極端的自我中心之類不正常的交往行為。

        (6)統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續性。健康的人格是統一的,因此它表現出一貫性與統一性。

        二、當前家庭教育中的誤區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照社會培養人才的要求,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意義深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一要素。

        然而當前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著誤區,主要表現:

        1.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對孩子進行智的教育

        家長很舍得教育投資。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上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除了正常在校學習之外,家長還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以后就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自己為人父母的任務就完成了。在他們看來,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這樣做完全忽視了孩子愛玩的天性,使孩子覺得學習不快樂,生活沒意思,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和對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離家庭,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2.家長言傳多于身教

        有些家長對孩子說教不斷,整天對孩子嘮叨做人的大道理,講得頭頭是道,不厭其煩。而他們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卻按不同的原則處理問題。如此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經常使孩子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會。

        3.對孩子物質要求的滿足超過對孩子精神需求的關注

        家長普遍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對孩子的物質要求,家長大都有求必應。如果孩子學習進步,成績提高了,家長更樂于滿足孩子的要求。而當孩子情緒低落時,家長很少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和負面情緒,多表現平淡,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亂想,好好學習,否則會影響成績。雖然豐衣足食,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關心和愛護,覺得孤獨無助。在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情商發展、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長期以來,家長只重視青少年身體的健康、知識的進步,嚴重忽視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長,忽視了要教給孩子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合作,如何為人處世……而這些才是讓青少年受益終生的。

        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長在與子女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利用家庭的環境氛圍,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子女施以影響的活動。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對他們的個性、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良好的榜樣作用

        家長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起關鍵作用。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心理學家班杜拉曾做過攻擊反應試驗,結果發現孩子傾向于模仿成人動作。這一實驗向人們證明了榜樣行為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的品德修養,一言一行,甚至神態表情,動作細節,無不對青少年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示范行為會起到重要的榜樣作用。

        2.良好的教養方式的作用

        (1)教養方式一般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溺愛型。家長以孩子為中心,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造就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溺愛使孩子自私,任性,驕橫,自我中心,缺乏責任心,不懂得尊重、關心和感謝。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庭,走向社會,會處處碰壁,無所適從。家長的愛恰恰害了孩子。

        第二種,專斷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于嚴格苛刻,粗暴生硬,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辦事。家長的簡單粗暴使孩子自卑、懦弱、冷漠、逆反,沒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或唯唯諾諾,或冷漠麻木,或無所畏懼,很難與別人友好相處,使孩子身心都受到嚴重傷害。

        第三種,放任型。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家長對孩子不關心,使孩子冷漠、自私,不懂愛和關心,行為放縱,沒有責任感和同情心。這樣的孩子一旦受外界刺激,容易產生偏激行為,導致違法犯罪。

        第四種,民主型。家長對孩子關心、尊重、理解、信任,愛而不慣,嚴而不苛。對孩子多鼓勵和引導。家長的關心和尊重使孩子真誠、自信、自尊,積極進取,有責任感,人際關系融洽,社會適應良好。顯然四種教養方式中只有民主型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是最有益的。

        有研究表明,家長教養方式對青少年人格特征形成及其對生活事件應對方式都有重要影響。家長良好的教養方式使孩子情緒穩定,輕松興奮,自信開朗,能促進青少年人格特征健康發展和形成,使青少年形成解決問題、求助的積極應對方式。不良的家長教養方式讓

        孩子或自我中心、驕橫任性,或自卑懦弱、敏感多疑,或自私自利、冷漠無情,人際關系差,適應能力差,主觀幸福感缺失,導致青少年形成不健康人格特征,使青少年形成自責、幻想、退避、僵化等消極應對方式。

        (2)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身體的健康,智力的培養,更要關注孩子情商的教育和心理的健康發展。父母要關心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這些都有助于孩子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如何關心幫助他人,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會很好地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為孩子的日后成功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礎。

        3.良好家庭氛圍的重要作用

        家庭氛圍主要指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所形成的氣氛。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系。這里只討論夫妻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時刻感染著孩子,夫妻關系是否融洽對孩子成長有重大意義。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樂園。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

        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為了他們的快樂成長和一生幸福,父母應保持和諧的夫妻關系,這是家庭氛圍良好的基礎。夫妻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給孩子創造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在愛的撫慰下健康快樂成長。夫妻間有矛盾分歧,應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即使夫妻離異,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要讓孩子感到父母仍然愛著自己。在愛的氛圍中長大,孩子也懂得了愛,學會了愛,變得活潑開朗,積極向上,豁達大度,善解人意。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擔負著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青少年健康成長有賴于國家和社會的關心與愛護,更離不開家庭環境的熏陶與滋養。

        參考文獻:

        [1]王楠.現代青少年親子關系產生沖突的原因及解決策略[J].時代教育,2009(1).

        [2]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俄大學生價值取向對比研究”課題組.中俄大學生價值取向對比調研報告[J].中國青年研究,2008(12).

        [3]南懷瑾選集:第10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第8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關鍵詞:學校德育;有效性;心理健康;育人網絡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23-025-1

        一、緊貼生活實際,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1.強化全員育人。

        所謂全員育人,是指由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的育人機制。我校教師實行一崗雙責——既教書又育人,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機制,把德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是實行教師參與學校德育管理崗位責任制,二是進一步加強完善德育導師制。如此,就確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提高了學校育人的水平。

        2.強化載體建設。

        德育不能空對空,需要“抓手”,這個最有效的抓手就是德育課程。我校是這樣做的:一是開發校本德育教材《樂余高中優秀學生案例選編》,將歷屆優秀畢業生的學習、生活典型事跡匯編成書,供全體學生學習,以典型事例激發在校學生成長的內驅力;二是不斷開展勵志系列教育活動,例如:學名人勵志,悟成長之路,讀一本勵志書,話一份感悟,學生自己勵志“座右銘”評選,學習典型、勵志成才等主題活動。

        3.強化主題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校緊緊圍繞“和諧·感恩”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開展主題教育為抓手,加強民族精神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制宣傳教育、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道德體驗,養成良好習慣,提高思想素質。另外,我們還充分利用各種重大節慶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紀念日,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學生愛國情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等場所參觀學習,開展體驗勞動、公益活動、社區服務、志愿活動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服務家鄉、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引導學生撰寫參加活動的體會或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二、突出以人為本,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知識閱歷、個性心理以及遭遇到的人生問題等不盡相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理應多樣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的做法是:嚴格按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積極強化學科教學的心育滲透。出臺《樂余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方案》,通過“尋找微笑”攝影展、心理漫畫比賽、心理電影展、校園心理劇創作等活動,努力營造關心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氛圍。

        2.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基礎教育實際發展的需要,更是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我們的做法是:進一步加強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努力創建蘇州市合格心理咨詢室,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持證上崗制度,保證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待遇;通過開展團體輔導、進行個別咨詢、舉辦“心理節”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導航。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財力、人力、物力等的支持,更需要我們全體教育教師的積極探索,樹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管理,為形成學生良好健康心理保駕護航。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交流。

        佳信思維學派認為,充分的交流可以創造價值。為此,我們充分發揮未成年人健康指導中心的指導、服務和輻射作用,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和志愿者進行培訓、交流,加強學校之間、學校與社區之間的專題研討,不斷提升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互動,我們發現:學校的許多教師育人水平提升了,師生關系也和諧了。

        三、完善育人網絡,增強德育工作的合力

        1.著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和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師,毫不夸張地講,家庭教育將決定孩子的一生。為此,我們充分利用蘇州市網上家長學校張家港分校資源,組建“林老師”講師團,不斷壯大家庭教育志愿者隊伍,義務為家長和學校提供家庭教育咨詢與服務,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科學化水平。

        2.著力提升社區育人功能。

        充分利用社區學校這個陣地,發揮社區學校的育人功能,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是社區學校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訴求。具體做法是:著力加強社區校外輔導站建設,利用其教育資源,組織社區未成年人開展“七彩夏日”、“繽紛冬日”等假日社會實踐活動,確保中小學生在節假日期間離校不離教。實踐證明:社區有學校無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3.著力優化校外德育隊伍。

        德育需要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更好的效益。我們主要的做法是:不斷完善學校法制副校長隊伍建設,強化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切實加強與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隊伍的聯系,積極組建由學校德育基地人員、社區單位代表、先進模范人物等組成的校外“大德育”隊伍,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注入生機和活力。事實證明:校外德育隊伍也是一種德育資源,而且是最優的資源。

        [參考文獻]

        [1](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第9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關鍵詞:職業院校學生;現狀;困境;對策

        一、當代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特征及現狀

        1.學生認知方面

        學生在進入新學校后,新的學校環境和對新事物的好奇,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放松,加上沒有家長的督促,就產生了自由自在、想要好好玩耍的心態。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發現大學學習是有緊張感的。學生在思想上沒有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導致后續學習比較被動。有部分學生因心理壓力大,學習效率較低。有部分學生有嚴重的焦慮感,一種是自己的目標定得于太高,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所以失敗后就更加有緊迫感。一種是在平時學習、交流等方面感覺不如別人,產生了自卑感,越想著超越其他人,就越有緊張、焦慮、擔心的情緒。

        2.人際關系的處理交往問題

        在中學時代人際關系可能只集中在同學和家長之間,簡單而且單純,但大學的人際關系范圍比較復雜,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一些學生希望在學校交到很多朋友,但是自己卻不主動與人交流,總處于被動交流的狀態。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喜歡自我封閉。當與他人進行交流時,往往因為緊張和不知所措,導致語言表達不暢,甚至思路混亂。一些學生對自己的定位太高,產生了一種優越感,總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做到理解別人,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做不到寬容別人。人際交往的困惑,在職業院校學生中占有很大比例。

        二、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1.職業學校對心理教育的認識不足,教育效果不理想

        當前,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推進,職業院校開始重視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各種素質中,過硬的心理素質是成才的堅實保障。職業院校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在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能通過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和自我排解,確保自己的身心健康。但在實踐中,有的職業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得到重視,造成在教師和資金方面工作的不到位,使心理健康教育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2.教學方法枯燥沒有創新性

        課堂教學是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既能使學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知識,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但從調查情況來看,一些職業院校的心理教育停留于上心理課,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單一,無法有效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與質量。有的職業院校雖然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配備了心理咨詢師及心理咨詢志愿者服務隊,但是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加強宣傳引導,提倡心理咨詢

        學校利用校內廣播、校園網、海報欄、心理健康講座等宣傳渠道,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出良好的校園輿論氛圍。當前的職業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能夠側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實踐中,職業院校應當改變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職業院校應充分利用校園網、自媒體、校園公眾平臺等,開辟網上心理咨詢服務專欄,為學生提供心理測試、心理保健、心理咨詢等各項服務。學校通過這些宣傳和措施,幫助學生優化個人心理品質,防范和緩解心理問題,從而使學生學會心理自我調節,掌握宣泄情緒、放松身心的正確途徑,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緒,在以后的學校集體生活中得到快樂。

        2.拓寬教育形式,加強教育隊伍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積極地發揮社會教化的作用,發揮家庭教育的協同作用,使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家庭教育能以合力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使職業學院學生在社會學習中能夠不斷自我調節,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把社會、家庭教育納入心理教育體系當中,可以拓寬職業院校心理教育的道路,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心理教育教師隊伍,使教師努力做到專業化、職業化。心理教育教師選擇和聘用,最好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學校應重視教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以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學校可以通過培訓和繼續教育方式,以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資金投入等方法解決教師專業化的問題。通過培訓,教師盡快掌握有效的調試方法,幫助學生完成中學到大學的轉變,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學校集體生活的樂趣,增加幸福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心理教育已經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還能夠引導學生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認清自我,更快地融入社會這個大環境當中。所以,加強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王聰,梁慧.遼寧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觀的調查研究[J].校園心理,201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熟女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不卡网 | 亚洲国产九九九热视频 | 在免费的视频在线观看婷婷 |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