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第1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 玉米栽培技術 病蟲害防治 措施 創新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5-0071-01

        玉米的適應性較強,產量較高,增產的潛力也很大,生產成本較低。近年來,我國對玉米的生產越來越重視,加大了對玉米栽培與管理的力度,由于玉米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在玉米生長的不同階段要進行不同的施肥措施、不同的玉米澆灌方法、不同的病蟲害防治手段。需要在種植管理上不斷加強研究和創新

        1 玉米栽培技術

        1.1 選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溫熱、需氧多、怕澇漬的作物,過酸、過粘和瘠薄的土壤都會使玉米生長不良。因此,選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

        1.2 整地和施基肥。整地應在秋季盡早進行耕地,使土壤有較長時間的熟化,同時利于冬季積雪,保持墑情,沉實土壤因此秋季及時抓緊滅茬,進行深耕。施足基肥是玉米增產的重要措施,玉米基肥應以遲效有基肥為主,為了排灌方便,結合整地還應開溝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溝。要求做到畦平溝直,溝溝相通,排灌暢通。

        1.3 選種。玉米的選種應該根據當地土壤的肥力和氣候狀況進行選擇,土壤肥力較好的,可以選擇具有較長生育期的玉米品種,而對于一些土壤肥力相對較低的地區適合選擇生育期較短的品種。病蟲害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主要是與土壤養分分布均衡程度有關。因此,選種時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種。另外,選種時也要注意種子的外觀,優質的種子,其外形、大小和色澤均勻一致。

        1.4 玉米種的處理。用于栽培的玉米種子需要經過充分的晾曬,這樣的種子在栽培后會快速吸水,發芽又早又齊,具有較高的出苗率。播種前可以用清水浸種,主要目的是為了供給玉米種子水分,加速其發芽的過程,另外,如果選擇化藥浸種需配好濃度,濃度過大可能使種子中毒。

        1.5 合理密植。玉米的產量來源于對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范圍內,葉面積系數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產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產。種植密度須從品種、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條件等多種因素考慮。玉米株型有兩種:平展型和緊湊型。平展型品種宜稀植,緊湊型品種宜密植。玉米播種方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寬窄行兩種。等行距種植規格是行距75厘米。寬窄行種植規格是寬行140厘米,窄行40厘米。

        1.6 田間管理技術

        1.6.1苗期的管理。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是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做到苗全、苗齊、苗壯,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礎。定苗、間苗:掌握“去弱留強,間密存稀,定向、留勻、留壯苗”的原則,定苗一般在5片真葉時進行,每穴留一株壯苗,同時進行查苗補苗,帶土移苗,并澆足定根水,保證幼苗成活。如缺苗過多,可用補播種子的辦法解決。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進行1~2次,并結合施肥,適當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淺、行中深,定苗前淺,定苗后深,同時注意對病蟲害的防治。水肥管理:在5~6片葉時,第一次追施苗肥,每畝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間開溝條施,然后蓋土。苗期如缺水,應及時進行灌水,宜溝灌。在雨天、土壤潮濕、積水的情況下,要注意開深溝排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

        1.6.2穗期的管理。水肥管理:在8~9片葉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稈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25%左右,施肥方式為條施。在14~15片葉時(大喇叭口期),進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35%左右,結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葉和15片葉時分別進行一次根外追肥。玉米從拔節到抽穗植株開始進入旺盛生長,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這時期應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中耕培土:一般拔節到抽雄前進行1~2次中耕,在行間進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斷部分毛根,刺激多發新根,增強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淺中耕1次,并培高土壟。抽穗結實期的管理。主要抓適量補肥、抗旱與排澇、人工輔助授粉等工作。抽穗開花和灌漿時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滿足植株對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馬水為好。玉米開花期,如遇不良天氣,應進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時進行,可減少缺粒和禿頂。

        2 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藥劑拌種。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玉米種一般都是經過種衣劑包衣的種子,具有較強的抗蟲害的作用,基本上能夠抵御地下害蟲和大部分的苗期害蟲。如果對購買種子的種衣劑不放心,可以通過藥劑拌種來進一步加強玉米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

        2.2 及時除草。沒有麥茬的玉米田地可以進行封閉性處理,可以選擇濃度分數為40%左右的乙莠懸浮劑,每667m2施用200mL左右,在玉米播種之前噴到土壤表面即可。而對于貼茬直播的玉米田地可以采取苗后防治措施,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機磷類殺蟲劑與除草劑合用會產生藥害,建議這2種藥物使用間隔在1周以上。

        2.3 褐斑病的防治。對玉米褐斑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在玉米定苗后到小喇叭口期間可以選擇濃度分數為12、5%的烯唑醇藥物,濕粉2500倍后噴灑。

        第2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種類;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93

        引言

        在我國眾多糧食作物當中,玉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在生長當中較易遭受病蟲害的侵蝕,所以必須具有相對的處理方案,從而遏制病蟲害對玉米產量的影響。為了能夠令農民朋友更加了解玉米病蟲害的狀況,本文對此進行分析探討。

        1 玉米病害的種類和防治措施

        1.1 玉米絲黑穗病

        我國的春玉米區普遍存在玉米絲黑穗病問題。病原菌對種子萌發后的胚芽進行侵害后,會隨著生長點進行生長,只有到了穗期才能夠發現。如果是病株,其果穗會較為短粗,苞葉狀態正常,沒有花絲,外表類似于球狀。遭受這一病害的后期,會出現大量黑粉,果穗苞葉自行開裂。有的果穗受害后,生長較快,可是卻無法結果,頂端呈現刺狀,沒有花絲。當雄穗受到病害以后,小花呈現黑粉包狀,抽雄之后會產生大量黑粉。有些雄穗被病原體刺激后生長方面會導致畸形。基本通過土壤帶菌的形式進行傳播,并且在種子、糞肥方面也能夠傳播。侵害的溫度在20~30℃區間,最佳溫度為25℃,土壤中的含水量在12%~29%區間。可以通過選擇優良的玉米品種進行預防,將種子通過懸浮劑或者種衣劑包衣進行化學防治,再加強田間栽培的管理。盡快清除病株,采取輪作的方式,減少土壤內的帶菌含量,及時調整播期[1]。

        1.2 大斑病和小斑病

        大斑病大多出現在葉片中,有時也會產生于葉鞘及苞葉中,小斑病則會危害到果穗方面,大部分地區均把這2類病害稱之為玉米斑病。這一病害是通過小斑病而導致的,嚴重時期會達到10~30cm,有時幾個病斑結合起來則會變成大斑塊,甚至會毀滅植株。這一病害最關鍵的問題在于溫度方面。

        應當選擇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種,以當前市場品種而言,針對這一病害具有良好效果的品種較多,能夠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應。并且也需及時清除越冬菌源以及降低發病初期的菌量。

        1.3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能夠毀滅玉米,屬于全球性爆發性病害,主要出現于玉米灌漿期,所以如果產生這一病害,則會對玉米的產量釀成嚴重的損失。玉米如果感染青枯病,則會出現水漬狀,用手捏會感覺到內部較空,容易倒伏。苞葉會枯萎,果穗出現下沉,會導致玉米的葉片出現干枯,猶如被開水燙過一般,會立刻萎蔫。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措施可以通過當前的高新技術培育出品質優良的抗病品種。強化田間肥水的管控,通過腐熟農家肥,科學密植,打造對玉米有利的生長環境。及時將玉米底端的葉片摘除,清除病殘體,降低病原菌量。如果大面積出現玉米青枯病,則可以通過藥劑進行預防,可以選擇400倍液的甲霜靈、500倍液的多菌靈,在每株玉米中灌注500ml的藥液。

        2 玉米蟲害的種類及防治措施

        2.1 玉米螟

        玉米螟也被稱之為鉆心蟲,這是由于其在幼蟲階段屬于鉆柱性害蟲,在葉心被柱穿以后,玉米葉會出現成排的小孔。當雄穗抽出之后,幼蟲會侵入到雄花中令雄花基部折損,雌蕊產生后,幼蟲還會轉移到雌蕊內對花絲和嫩苞葉進行咬食,蛀入到穗軸中對幼嫩籽粒進行侵害,有些幼蟲會侵入到莖端吸食髓部,令莖稈折斷。被蟲害侵蝕的植株通常籽粒都不夠飽滿,有的還會無籽粒,大量減產。可以選擇品質優良的抗病玉米品種,盡可能消除過冬的幼蟲,降低害蟲數量。在新葉期以及穗期通過藥劑給予防治。通過赤眼蜂能夠較好地清除玉米螟。

        2.2 紅蜘蛛

        紅蜘蛛也被稱之為火蜘蛛、火龍,是螨類病蟲,會導致玉米減產。紅蜘蛛通常在玉米抽穗之后進行侵害,通過對玉米葉片內的養分進行刺吸,被害葉片通常會展現出較為細密的黃白色斑點,且逐漸退綠變黃,最終導致干枯死亡。

        在秋后和早春灌水的過程中,需要大量清除越冬成蟲。通過40%的樂果乳劑進行1:1的調試,搭配20%的三氯殺螨醇進行1000~1500倍的混合液,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深點食螨瓢蟲、草蛉乃至食螨蘚馬都是紅蜘蛛的克星[2]。

        3 結束語

        當前,全球氣候都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玉米病蟲害的危害范圍也逐漸擴大,周期性逐漸延長,產生的頻率也有所提升,會嚴重危害到玉米的產量。因此必須強化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便提高糧食的質量與產量。

        參考文獻

        第3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1、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葉病和玉米粗縮病。

        (1)識別與發病規律。玉米矮花葉病在整個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從出苗至七葉期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葉基部出現褪綠條點狀花葉,逐漸擴展到全葉,葉肉組織失綠變黃,形成明顯的黃綠相間條紋癥狀。重病株不能抽雄結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縮病的典型癥狀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綠色,葉肉粗厚僵直,呈弓狀彎曲。葉背面、葉鞘和苞葉的葉脈上發生隆起的短條紋.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結穗。玉米矮花葉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種。主要由蚜蟲傳播,蚜蟲除傳播病毒外,對玉米的危害亦很嚴重。蚜蟲刺吸的同時吐出一種唾液。影響生長和揚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禿頂。玉米粗縮病毒主要由灰飛虱傳播,為持久性傳毒。該病毒可在灰飛虱的若蟲體內越冬,也可以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麥苗中越冬。

        (2)防治措施。早期用藥劑把蚜蟲和灰飛虱消滅在遷飛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樂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25―300g/hm2對水750―1125kg/hm2噴霧。

        2、玉米大斑病

        (1)識別與發病規律。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波及葉鞘和包葉。田間發病始于下部葉片.逐漸向上發展。發病初期為水漬狀青灰色小點后沿葉脈向兩邊發展.形成中央黃褐色邊緣深褐色的梭形或紡錘形的大斑。濕度大時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產生黑灰色霉狀物,致病部縱裂或枯黃萎蔫;果穗、包葉染病,病斑不規則。該病病原為大斑凸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溫度在18―22℃高濕時發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霧或連陰雨天氣流行發生。

        (2)防治措施。①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徑。②農業措施。輪作倒茬深翻可減少菌量;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可減少初侵染源;發病初期,打掉下部病葉,可減輕發病程度;適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強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③藥劑防治。用40%克瘟散乳劑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噴霧。必要時隔7d左右.再次噴藥防治。

        3、玉米小斑病

        (1)識別與發病規律。主要危害葉、莖、穗、籽等,病斑橢圓形、長方形或者紡錘形,呈黃褐色或灰褐色,高溫條件下病斑出現暗綠色浸潤區,病斑呈黃褐色壞死小點。該病病原為玉蜀黍平凹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溫度高于25℃和多雨天氣發病重。

        (2)防治措施同大斑病

        二、玉米主要蟲害

        1、蚜蟲

        (1)識別與發病規律。以成蟲在葉背和嫩莖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葉片卷縮,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葉受害,提早枯落。縮短結果期,造成減產。蚜蟲的繁殖與一般害蟲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其生活史比較復雜,往往出現幾代“同堂”,1年可發生20個世代以上,蟲口密度很大。危害時間又長,對玉米造成的損失也較嚴重。

        (2)防治措施:①藥劑防治。用40%氧化快樂果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25―300g/hm2對水750―1125kg/hm2噴霧。也可用40%樂果乳劑原液15kg/hm2加水75―90kg/hm2,在被害玉米的莖基部。用毛筆或棉花球蘸藥涂抹。⑦利用天敵。玉米蚜蟲的天敵主要有蚜繭蜂。

        2、玉米螟

        又叫鉆心蟲。是玉米的主要害蟲。

        (1)識別與發病規律。玉米螟幼蟲是鉆蛀性害蟲,典型癥狀是心葉被蛀穿后。展開的玉米葉出現整齊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幼蟲就鉆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斷。雌穗出現后,幼蟲即轉移到雌穗取食花絲和嫩苞葉,蛀入穗軸或食害幼嫩的籽粒。部分幼蟲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莖稈易被大風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飽滿。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無籽粒。造成嚴重減產。發生規律。玉米螟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1年可發生1~6代。以幼蟲在玉米稈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蟲在雜草莖稈中越冬,發生期極不整齊,并出現世代重疊現象。在蟲口基數大、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往往危害嚴重;在高溫高濕的6-9月容易發生;玉米品種不同,被害差異不同。

        (2)防治措施。①消滅越冬幼蟲,減少越冬蟲口基數。②心葉期、穗期選用藥劑及時進行藥物防治。③利用赤眼蜂消滅玉米螟有很顯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④選用抗蟲品種。

        3、紅蜘蛛

        玉米紅蜘蛛屬于螨類,又稱火龍、火蜘蛛、紅砂等。

        (1)識別與發生規律。紅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開始為害玉米,發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葉時即開始為害。紅蜘蛛刺吸作物葉片組織養分,使被害葉片呈現密集細小的黃白色斑點,以后逐漸褪綠變黃,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減產。玉米紅蜘蛛成蟲在根際土縫內潛伏越冬。早春氣溫上升后紅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雜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過風吹、爬行等途徑,轉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紅蜘蛛在田間呈點片狀危害。從蟲源所在地擴散到玉米全田,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間。在大雨后數量下降,干旱少雨.則數量上升。

        (2)防治措施。①消滅越冬成蟲。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滅大量的越冬紅蜘蛛。②藥劑防治。用40%樂果乳劑和20%三氯殺螨醇1000-1500倍混合液(1:1),效果很好。③利用天敵。玉米紅蜘蛛的天敵有深點食螨瓢蟲、食螨薊馬、草蛉等。

        4、地下害蟲

        主要有螻蛄、蠐螬和地老虎等。

        第4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字: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1 病害的種類與防治 

         

        1.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侵染葉鞘和苞葉,小斑病除為害上述部位外,還可為害果穗。許多地區常將這二種病統稱為“玉米斑病”。 

        1.1.1 癥狀識別: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癥狀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擴展成為長棱形大斑,嚴重的長達10-30厘米,有時幾個病斑連在一起,形成不規則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狀,很快變為青灰色,最后變為褐色枯死斑。空氣潮濕時,病斑上可長出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癥狀特點是病斑小,一般長不超過1厘米,寬只限在兩個葉脈之間,近橢圓形,病斑邊緣色澤較深,為赤褐色。 

        1.1.2 影響發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發、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傳播,都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其中溫濕度是主要的。 

        1.1.3 防治方法: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徑。不同的品種對病害的抗性具有明顯的差異,目前生長上常用的抗病品種中有中單2號、中單14號、四單8號、丹玉13號、陜單9號、煙單14號、豫玉11號等。二是消滅越冬菌源和減少發病初期菌量。 

        1.2 玉米絲黑穗病 

        本病主要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發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因此,該病的發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損失率,為害相當嚴重。 

        1.2.1 癥狀識別:本病是苗期從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統性病害,癥狀表現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觀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頂部沒有花絲抽出。有時一側苞葉裂開,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變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飛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維管束的殘余物。 

        1.2.2 影響發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糞肥或被種子攜帶的一種能夠抵抗不良環境的特種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厚垣孢子萌發并通過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絲進入植株生長點,隨植株生長,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環,無再侵染產生。 

        土壤和糞肥的帶菌量以及土壤的溫濕度條件是影響本病發生的最重要因素。 

        1.2.3 防治方法: 

        是選用抗病品種:品種間對本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中單2號、中單14號、中單12號、遼單18號、丹玉13號、陜單9號、豫玉2號、豫玉11號等。 

        是實行輪作、深耕:連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發病重。實行3年以上輪作,基本上可消滅土壤中病的為害。另外,深翻土壤,將病菌孢子壓倒播種層以下,再減少菌源,減輕發病。 

        是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燒毀, 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1.2.4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發生在灌漿末期,是一種暴發性的、毀滅性的病害,易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 

        癥狀識別:玉米灌漿末期常表現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葉片呈水燙狀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葉枯死;莖基部初為水浸狀,后逐漸變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導致倒伏。

        影響發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爭論,因內存在三種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鐮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鐮刀菌的復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漿至乳熟期的大雨,對病害的發生有重要影響,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發生的重要條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種間抗性差異極為顯著,可選用抗病品種。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豫玉4號、遼單18號、陜單9號、豫玉11號、豫玉18號等。在栽培措施上應促進全苗,注意排水。

        2 玉米蟲害的種類與防治 

         

        2.1 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蠶、土蠶、切根蟲。地老虎的種類很多,但經常發生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 

        2.1.1 生活習性:地老虎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成蟲體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兩道暗色雙線夾一白線的波狀線,翅上有兩個暗褐色的腎狀紋與環狀紋,腎狀紋外側有1條尖三角形的黑色縱線;黃地老虎前翅僅有腎狀紋和環狀紋。卵均為半圓球形,初產時黃色,以后變暗。小地老虎幼蟲身體表面布滿黑色圓形小顆粒;而黃地老虎幼蟲體表則沒有顯著顆粒。 

        2.1.2 影響地老虎發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兩種地老虎大發生的預兆。因秋季多雨,土壤濕潤,雜草滋生,地老虎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適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數大,成為第二年大發生的基礎。 

        2.1.3 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必須采取誘蛾、除草、藥劑、人工防治相結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為害。 

        2.2 玉米螟 

        玉米螟又稱玉米鉆心蟲,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蟲。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蟲,寄主植物多達200種以上,但主要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2.2.1 癥狀識別:玉米螟幼蟲是鉆蛀性害蟲,造成的典型癥狀是心葉被蛀穿后,展開的玉米葉出現整齊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蟲就鉆入雄花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斷。此穗出現以后,幼蟲即轉移雌穗取食花絲和嫩苞葉,蛀入穗軸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蟲由莖稈和葉鞘間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莖稈易被大風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飽滿,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無子粒,造成嚴重減產。 

        2.2.2 防治方法: 

        一是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蟲絕大多數在玉米稈和穗軸中越冬,翌春在其中華蛹。4月底以前應把玉米稈、穗軸作為燃料燒完,或作飼料加工粉碎完畢。并應清除蒼耳等雜草越冬寄主,這是消滅玉米螟的基礎措施。 

        二是心葉期防治:在心葉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葉率達10%,或夏秋玉米的葉絲期,蟲穗率達5%時應進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顆粒劑和藥液灌注。 

        2.3 粘蟲 

        第5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品種的更換及耕作制度的改變,玉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呈加重趨勢,發生嚴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紋枯病等,苗枯病、粗縮病等,對玉米生產造成了很大影響。本文闡述了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響因素,最后還提出了一些具體預防和解決的措施。

        1 病害的種類與防治

        1.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侵染葉鞘和苞葉,小斑病除為害上述部位外,還可為害果穗。許多地區常將這二種病統稱為“玉米斑病”。

        1.1.1 癥狀識別: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癥狀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擴展成為長棱形大斑,嚴重的長達10-30厘米,有時幾個病斑連在一起,形成不規則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狀,很快變為青灰色,最后變為褐色枯死斑。空氣潮濕時,病斑上可長出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癥狀特點是病斑小,一般長不超過1厘米,寬只限在兩個葉脈之間,近橢圓形,病斑邊緣色澤較深,為赤褐色。

        1.1.2 影響發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發、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傳播,都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其中溫濕度是主要的。

        1.1.3 防治方法: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徑。不同的品種對病害的抗性具有明顯的差異,目前生長上常用的抗病品種中有中單2號、中單14號、四單8號、丹玉13號、陜單9號、煙單14號、豫玉11號等。二是消滅越冬菌源和減少發病初期菌量。

        1.2 玉米絲黑穗病

        本病主要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發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因此,該病的發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損失率,為害相當嚴重。

        1.2.1 癥狀識別:本病是苗期從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統性病害,癥狀表現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觀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頂部沒有花絲抽出。有時一側苞葉裂開,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變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飛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維管束的殘余物。

        1.2.2 影響發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糞肥或被種子攜帶的一種能夠抵抗不良環境的特種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厚垣孢子萌發并通過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絲進入植株生長點,隨植株生長,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環,無再侵染產生。

        土壤和糞肥的帶菌量以及土壤的溫濕度條件是影響本病發生的最重要因素。

        1.2.3 防治方法:

        是選用抗病品種:品種間對本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中單2號、中單14號、中單12號、遼單18號、丹玉13號、陜單9號、豫玉2號、豫玉11號等。

        是實行輪作、深耕:連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發病重。實行3年以上輪作,基本上可消滅土壤中病的為害。另外,深翻土壤,將病菌孢子壓倒播種層以下,再減少菌源,減輕發病。

        是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燒毀, 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1.2.4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發生在灌漿末期,是一種暴發性的、毀滅性的病害,易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

        癥狀識別:玉米灌漿末期常表現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葉片呈水燙狀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葉枯死;莖基部初為水浸狀,后逐漸變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導致倒伏。

        影響發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爭論,因內存在三種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鐮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鐮刀菌的復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漿至乳熟期的大雨,對病害的發生有重要影響,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發生的重要條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種間抗性差異極為顯著,可選用抗病品種。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豫玉4號、遼單18號、陜單9號、豫玉11號、豫玉18號等。在栽培措施上應促進全苗,注意排水。

        2 玉米蟲害的種類與防治

        2.1 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蠶、土蠶、切根蟲。地老虎的種類很多,但經常發生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

        2.1.1 生活習性:地老虎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成蟲體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兩道暗色雙線夾一白線的波狀線,翅上有兩個暗褐色的腎狀紋與環狀紋,腎狀紋外側有1條尖三角形的黑色縱線;黃地老虎前翅僅有腎狀紋和環狀紋。卵均為半圓球形,初產時黃色,以后變暗。小地老虎幼蟲身體表面布滿黑色圓形小顆粒;而黃地老虎幼蟲體表則沒有顯著顆粒。

        2.1.2 影響地老虎發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兩種地老虎大發生的預兆。因秋季多雨,土壤濕潤,雜草滋生,地老虎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適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數大,成為第二年大發生的基礎。

        2.1.3 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必須采取誘蛾、除草、藥劑、人工防治相結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為害。

        2.2 玉米螟

        玉米螟又稱玉米鉆心蟲,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蟲。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蟲,寄主植物多達200種以上,但主要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2.2.1 癥狀識別:玉米螟幼蟲是鉆蛀性害蟲,造成的典型癥狀是心葉被蛀穿后,展開的玉米葉出現整齊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蟲就鉆入雄花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斷。此穗出現以后,幼蟲即轉移雌穗取食花絲和嫩苞葉,蛀入穗軸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蟲由莖稈和葉鞘間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莖稈易被大風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飽滿,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無子粒,造成嚴重減產。

        2.2.2 防治方法:

        一是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蟲絕大多數在玉米稈和穗軸中越冬,翌春在其中華蛹。4月底以前應把玉米稈、穗軸作為燃料燒完,或作飼料加工粉碎完畢。并應清除蒼耳等雜草越冬寄主,這是消滅玉米螟的基礎措施。

        二是心葉期防治:在心葉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葉率達10%,或夏秋玉米的葉絲期,蟲穗率達5%時應進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顆粒劑和藥液灌注。

        2.3 粘蟲

        粘蟲是一種暴發性的毀滅性的害蟲,俗稱螳蝗、行軍蟲、夜盜蟲、剃枝蟲。

        第6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影響玉米的主要病害就是瘤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等,主要的蟲害就是玉米螟、玉米蚜以及玉米葉螨等。玉米生L過程中的各種病害對玉米生長造成影響,不僅影響新陳代謝,也會破壞生理機能,而蟲害主要造成的危害就是玉米減產。

        1 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要點之農業防治

        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集中管控,確保管理層級和管理效果的最優化,只有保證綠色環保項目的有序進行,才能順利提升病蟲害防治技術,相關管理人員要有效處理玉米種植項目的管控體系,保證病蟲害能被遏制,整體技術結構要保持輪作和間作項目的有效融合,確保種植管控系統切實有效,從根本上減少土傳病害,并進行集中的耕作深耕,提高植被根系的發育能力[1]。

        在玉米的不同時期要集中施加不同的肥料,保證項目運行機制和管控效果的最優化。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促進玉米生長,需要集中適時的追肥,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補充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生長養分,從而提升其種植質量和產量。另外,要集中施加微肥,以保證能有效補充各種微量元素,有效提升玉米的病蟲害抵抗能力。除此之外,相關技術人員也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集中處理,確保控制模型和管理層級貼合實際需求,集中處理病蟲害,進行有效的修剪和清理,集中清理病蟲害以及殘尸,盡量規避病菌繁衍。最后,在對玉米進行晾曬果穗操作后,能有效緩解玉米植株發生穗腐病等病害。

        2 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要點之優質選種

        在玉米病蟲害項目運行過程中,技術人員要保證選取優質的玉米種子,只有保證種子符合實際要求,才能保證玉米品種具有種植價值,玉米種子的發芽率若是高,則整體植株的抗病能力也會比較強,其自身生命力也非常頑強。能從根本上減少病蟲害問題。另外,對于種子的包衣要進行集中處理,有效利用種衣劑,這樣有利于防治玉米在苗期出現根腐病的問題,相關研究人員要根據玉米的實際種植情況,緩解玉米出現矮化病的問題[2]。除此之外,種衣劑也能有效防治土傳病的發生,保證蟲子不會直接啃咬玉米植株,能一定程度上保證種子質量符合種植條件,從而進一步提升玉米出苗率。

        3 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要點之田間管理

        在進行田間管理的過程中,相關技術管理人員要保證工作時序性和標準化,提高防治技術的有效性。不僅要對田間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數據和信息收集,也要建構完整的管控措施,提升田間管理項目的效率,針對不同癥狀和病蟲害,要及時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和處理對策,保證病蟲害不會出現惡化的問題,針對診斷結果,要提高病蟲害防治項目的處理機制。而針對玉米植株,相關種植人員要結合自身發展結構和當地情況提升管控手段的實效性,要有效了解不同病害和蟲害具體種類,能針對具體進行具體分析,提升管控措施和管理層級之間的有效性。另外,也要集中掌握不同的防治措施和解決方法策略等。結合以往的經驗做好項目預案,保證預防和治療的同步,在長期的農業種植中總結經驗,提升整體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整體效果[3]。

        4 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要點之化學防治

        對于玉米的病蟲害問題,相關技術管理人員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集中管控,確保種植手段和管理路徑貼合當地實際情況,在眾多防治措施中,化學防治是最有效的,主要是利用化學藥品對其進行集中防治和管控。對于現代農業發展來說,化學防治措施經濟成本和效果都具有一定優勢,也能有效提升種植產品的市場價值。

        另外,在化學防治工序運行過程中,不僅使用過程較為方便且高效,相關技術人員也能通過有效的管控渠道,集中購買化學藥劑,一定要保證化學藥劑的基本質量貼合實際需求,優化處理層級結構和管控要求,提升化學藥劑的管理效果和使用頻率。化學藥劑的使用并沒有非常明確的時間地區以及季節限制,但是要適量。

        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農業科研項目也逐漸呈現出高速運行的態勢,將農業管控結構和科學技術相融合,能在提升整體管理效果的同時,最大化的發揮化學農藥的藥效,一定程度上保證玉米病蟲害項目的優化發展[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集中處理,確保管理層級和管理項目之間能建構有效的處理措施,提高系統管控要求,順利建構完整的病蟲害處理機制。玉米種植對于我國農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確保整體控制貼合實際訴求。

        參考文獻:

        [1]王曉鳴.玉米病蟲害知識系列講座(Ⅰ)玉米病蟲害發生特點及苗期病蟲害鑒別與防治[J].作物雜志,2015,14(02):35-36.

        [2]高正良,周本國,陳洪儉等.安徽省玉米病蟲害的發生現狀及防治工作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4,15(09):131-132.

        [3]趙影.阜南縣玉米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3,22(18):36-36,89.

        第7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5

        如今農業逐漸實現機械化發展,栽培技術也呈現出新的發展形勢,玉米栽培的新技術使得傳統的栽培技術被改變,與時展需要相滿足,提升技術的應用模式,能夠對玉米的病蟲害防治起到良好的效果。

        1 玉米栽培的技術分析

        1.1 選地

        玉米栽培時需要比較多的氧氣,喜歡溫熱和肥水,怕澇漬,在酸性高、貧瘠或黏性比較大的土壤中是不適合生長的,因此在選擇玉米地時需要綜合考察土壤的肥力、排灌以及管理情況。

        1.2 平整土地,施加基肥

        要使得土壤能夠足夠的實現熟化,技術人員就需要提前耕地時間,并利用冬天的積雪使得墑情得到有效的保障。在秋天進行深耕。要使玉米的產量增加就需要施加足夠的基肥,玉米基肥中的主要成分就是遲效有基肥。技術人員要開溝作畦,修繕玉米地周圍的排水溝,使灌溉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排水溝需要平直,溝與溝保持相連的,更加順暢的排水灌溉。

        1.3 挑選種子

        依據玉米種植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土壤肥力等選擇合適的玉米種子,如果土壤的肥力比較好,就可以種植生長期比較長的玉米,如果土壤的肥力低,則可以種植生長期短的玉米。玉米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土壤中的養分是否均衡。種子挑選時需要保證種子的大小、外觀、形狀以及色澤等達到較高的品質。

        1.4 處理玉米種

        要對玉米種進行晾曬后再栽培,使種子的吸收能力得以強化,保證玉米種發芽更早、更整齊,出苗率更高。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清水中,使玉米種子中含有更多的水分,讓玉米能夠快速發芽。

        1.5 密植

        技術人員需要依據玉米的種植條件、品種以及播種的時期等明確種植的密度,一般玉米的株型分為緊湊和平展型2種。播種方式分為等行距和寬窄行2種。

        1.6 田間管理

        苗期的管理主要是發育盒培育壯苗,使得穗粒期的玉米生長有堅實的基礎。在定苗、間苗時注重“去弱留強、簡密存稀”。定苗一般是在5片真葉時,每個穴中還需要留1個壯苗,同時做好查苗和補苗的工作。帶土移苗,苗期中耕1~2次,做好施肥工作。玉米芽長出5、6片葉子時就可以施加苗肥,施肥后蓋土。

        2 玉米病蟲害防治方法

        2.1 病害防治方法

        玉米栽培過程中經常出現小斑病、紋枯病、黑粉病等。小斑病主要出現在夏季,炎熱多雨,容易出現小斑病、紋枯病。小斑病一般出現在7、8月份,防治時要選擇抗小斑病的玉米品種,并輪茬種植,同時施加有機肥,并保證通風、排水工作,有效防治田間的病蟲害;枯萎病的出現會對玉米的產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玉米出現枯萎病,玉米a量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玉米大面積死亡,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都會受到影響;黑粉病主要是由于黑粉感染造成的病害。要防治黑粉病需要在播種玉米前,將玉米種子與粉銹寧進行攪拌,使玉米的感染率下降。或者使用抗黑粉病的玉米種進行種植,從而減少黑粉病出現的幾率。還需要及時有效的對玉米進行田間管理,避免病原大量堆積,出現黑粉病。收割玉米時,需要清理干凈田間的玉米植株,將其中的雜物處理干凈,使玉米能夠有好的生長環境。

        2.2 蟲害防治方法

        玉米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和玉米螟。蚜蟲是同翅目刺吸式昆蟲,有著很高的繁殖率,玉米蚜蟲一般聚集在一起對玉米植株會產生極大的威脅,導致玉米出現黑色的片狀物。蚜蟲生長比較快,會大面積的威脅玉米生長,因此可以使用玉米天敵對玉米蚜蟲進行防治,比如小黑蛛、瓢蟲等。此外還可以使用敵敵畏、馬拉硫磷乳等化學藥劑,將其制作成液體,使用噴灑工具噴灑在玉米葉上,也能夠更好地防治玉米出現蟲害。

        3 結束語

        要科學的栽培玉米,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就需要從多個環節入手,使用新的栽培技術,滿足玉米種植的實際需要,使玉米的產量得到提升,病蟲害得到有效的防治,更好地促進農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丁細群,羅文軍,楊文平,聶冬梅.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園藝,2016(23):72-73.

        [2]徐鳳華,李玉平.試論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 農業與技術,2014(6):105.

        [3]莫貴軍.玉米新品種萬禾188選育、栽培和制種生產技術[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8):5-6.

        第8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1玉米主要蟲害的危害情況

        1.1玉米鉆蛀性害蟲

        1.1.1亞洲玉米螟。2009年對部分田塊后期玉米螟的發生情況進行調查,玉米雌穗被害率90%以上,百株蟲量達300頭以上;2010年河南省調查玉米穗期有蟲株率平均達80%以上,嚴重地塊近100%。不同玉米品種抗玉米螟能力有所差異,新單23、浚單22前期抗螟性強而后期較弱;滑豐9號前期抗螟性較弱但后期抗螟性較強,浚單20、鄭農7278莖稈的螟害程度較輕但雌穗的螟害程度較重[1],滑豐986、鄭單958、張玉9號和浚單18整個玉米生育期的抗螟性都較好。

        1.1.2桃蛀螟。桃蛀螟在一些夏玉米種植區危害,呈不斷加重趨勢,尤其在河南、安徽和山東等省,在有些地區或年份,桃蛀螟已經上升為玉米的主要害蟲,危害程度甚至超過玉米螟。桃蛀螟主要危害玉米穗,取食玉米粒,同時可蛀莖,造成植株倒折。

        1.1.3棉鈴蟲。自轉基因抗蟲棉花推廣種植以來,黃淮夏玉米區棉鈴蟲危害玉米有加重趨勢。7月第2代棉鈴蟲危害玉米苗期葉片,常與甜菜夜蛾等食葉害蟲混合發生,但蟲口較少;但8―9月第4代棉鈴蟲在玉米穗期危害十分嚴重,幼蟲多危害夏玉米雌穗,除取食玉米籽粒造成直接產量損失外,同時還加重了玉米穗腐病的發生程度,在棉鈴蟲大發生年份,其對玉米穗的危害甚至超過玉米螟。

        1.2玉米刺吸性害蟲

        1.2.1玉米薊馬。薊馬以銼吸式口器刺破幼苗葉片表皮,吸食汁液,受害葉片出現斷續的銀白色斑點,嚴重時玉米心葉呈蔫狀展不開,造成植株畸形甚至爛心[2],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據最新調查,2011年6月中旬睢陽區夏玉米平均蟲田率70.6%,平均蟲株率67.4%,最高100%,平均百株蟲量644頭。原因是6月中下旬氣溫持續偏高少雨,玉米處于幼苗期,極有利于玉米薊馬的發生危害。

        1.2.2玉米蚜。玉米蚜是一種偶發性害蟲,近幾年危害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在玉米抽雄期,玉米蚜多集中在雄穗及頂部葉片基部刺吸汁液,發生嚴重時蟲體及其分泌的蜜露黏附雄穗,影響散粉,并引起霉污病,影響光合作用。

        1.2.3葉螨。玉米葉螨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特別是6―7月干旱少雨和氣溫偏高時,對葉螨的發生蔓延十分有利。葉螨繁殖速度快,世代重疊嚴重,吸食玉米汁液的能力強,可在短時間內暴發。常從玉米下部葉片開始危害,逐步向上部葉片蔓延,受害葉片初現黃白色,嚴重時干枯死亡。

        1.3玉米食葉性害蟲

        甜菜夜蛾是一種抗藥性強、間歇性暴發危害的多食性害蟲。該蟲原為農作物上的次要害蟲,但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其危害地區逐漸擴大,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的危害有加重趨勢,有些地區已成為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甜菜夜蛾幼蟲食葉造成缺刻或孔洞,甚至把葉片吃光,僅剩下葉柄、葉脈,嚴重影響玉米生長發育,造成產量損失。

        1.4玉米地下害蟲

        近年來,秸稈還田面積和玉米免耕播種面積不斷增加,造成玉米田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疏松。該種耕作方式既有利于玉米生長發育,也為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的發生和危害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近年來玉米田地下害蟲發生危害程度有加重趨勢。地下害蟲主要以幼蟲取食玉米的種子、根、幼苗等部位,嚴重時可造成缺苗,影響產量。

        2重發原因

        2.1品種因素

        黃淮產區種植的玉米品種很多,并且每年都會推出一批新的品種。盡管品種審定對抗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我國玉米品種普遍存在同質化現象,缺乏新的抗源,總體品種綜合抗性較差。部分地區對中科4號、鄭單958、先玉335、浚單20等主推品種進行大面積單一種植,而且經過長期種植而引發抗性退化及病蟲變異等,導致不少地區病蟲害發生嚴重,給玉米生產造成較大損失。

        2.2氣候因素

        近年黃淮玉米產區氣候多呈現冬季氣溫偏高、春夏少雨干旱、秋季降雨集中等特點,比較有利于玉米病蟲害的發生。

        2.3蟲源因素

        近年來,秸稈還田技術在全國各地普遍推廣,雖然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結構,避免了秸稈焚燒造成的污染,但也造成田間害蟲基數大幅度增加[3],為蟲害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2.4人為因素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后期施藥困難,加上生長期又遇高溫季節,各地普遍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重視不夠,措施不力。調查顯示,不少地區玉米種植密度達到7.5萬株/hm2以上,有些地塊甚至高達10.5萬株/hm2,十分有利于病蟲害發生。

        3防治措施

        3.1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礎,適宜的農藝措施可有效減輕病蟲危害,而且成本低,無污染,易操作,應大力推廣。具體措施有:選擇良種、合理密植、推行輪作、調整播期、清潔田園、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時應充分粉碎并深翻,有條件的地區還可推廣使用秸稈腐熟劑,加速秸稈腐爛,減少病蟲積累。

        3.2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是今后玉米病蟲害防治的發展方向。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推廣利用赤眼蜂和Bt乳劑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產卵初期至卵盛期,統一組織釋放赤眼蜂,設置釋放點15~45個/hm2,將放蜂器具掛在中部葉片背面的葉脈上即可。也可以在玉米螟卵孵化率達到30%時噴灑Bt制劑,或在玉米喇叭口期,采用Bt、白僵菌液灌心。另外,大面積實施燈光或性誘劑誘殺技術也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方法,可有效防治玉米螟、棉鈴蟲、甜菜夜蛾等害蟲。

        3.3化學防治

        3.3.1大力推廣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技術,可以較好地防控種傳病害、土傳病害和苗期病蟲害,而且用藥少、成本低、易操作,關鍵是要根據病蟲種類選好高質量的種衣劑。防治薊馬、灰飛虱和玉米病毒病可用70%吡蟲啉拌種,或70%吡蟲啉與辛硫磷混合拌種。

        3.3.2在病害發生初期或害蟲防治適宜時期及時施用高效、低毒防治藥劑,將病蟲控制在萌芽狀態,以免造成嚴重危害[4];如苗期薊馬可用銳勝種衣劑包衣,或出苗后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在有蟲株率5%時進行噴藥防治;苗期食葉害蟲(甜菜夜蛾、黏蟲)在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噴施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毒死蜱等高效農藥,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施藥,而且噴灑藥劑時要適當加大用藥量和用水量,確保噴勻噴透;玉米螟應在喇叭口期采用辛硫磷或乙酰甲胺磷顆粒劑丟心,或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或40%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福戈)懸浮劑90 mL/hm2對水900 kg噴霧灌心。

        4參考文獻

        [1] 劉大有,莊鐵成.玉米病蟲害防治專家系統[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99(1):36-41.

        [2] 馬樹慶,王琪,郭建平,等.東北地區玉米地膜覆蓋增溫增產效應的地域變化規律[J].農業工程學報,2007(8):6.

        第9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恩施地區;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38

        1 玉米常見病害及劑防治措施

        1.1 玉米常見病害

        玉米常見病害包括紋枯病、大、小葉斑病、灰斑病、青枯病等。大、小葉斑病,自幼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病,初期主要癥狀表現為水浸狀斑點,成熟期逐漸發展為長梭型病斑。病斑較大者多為黃褐色,氣候濕度大病斑上會產生大量灰黑色霉斑;病斑較小者多為灰綠色,外周有明顯黃色褪綠圈。葉斑病病原菌可在病殘體上越冬,次年隨氣流、雨水等傳播至玉米上,如條件成熟會由病斑產生分生孢子,導致再次侵染。玉米灰斑病是近年上升很快、為害較嚴重的病害之一,主要為害葉片。苗期基本不發病,拔節抽雄期開始發病,灌漿期暴發為害。初在葉面上形成無明顯邊緣的橢圓形至矩圓形灰色至淺褐色病斑,后期變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葉脈之間,大小4~20mm×2~5mm,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青枯病,主要發病期在乳熟期至蠟熟期,按照癥狀不同可分為青枯型與黃枯型。其中青枯型就是整株葉片突然呈青灰色失水干枯,根系出現水浸狀或紅褐色腐爛;黃枯型主要是病株由葉片下開始逐漸變黃,直至枯死,內部組織腐爛,維管束絲狀游離,根系腐爛破裂呈粉紅色。

        1.2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針對玉米不同的病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紋枯病的防治可采用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每667m2用量60g,兌水60kg對底部葉片和莖基部噴霧。大斑病的防治可在心葉末期到抽雄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或者發病初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噴霧,連續用藥2~3次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小斑病的防治可應用90%代森錳鋅噴霧,用量為50~75kg/667m2,兌水500倍液,具體視病情嚴重程度而定,每周噴霧1次,連用2~3次。灰斑病的防治,在發病初期以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兌水45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者40%g瘟散乳油800倍液全葉噴霧。青枯病目前還無效果較好的特效藥物治理,日常管理中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殘植病葉;選擇生物型種衣劑ZSB進行包衣處理;及時銷毀病株,重病田輪作倒茬,避免秸稈還田。

        2 玉米常見蟲害及藥劑防治措施

        2.1 玉米常見蟲害

        玉米常見蟲害包括地下害蟲、食葉害蟲、穗部害蟲等多種。恩施地區常見的地下害蟲包括地老虎、蠐螬、彎刺黑蝽等。其中地老虎主要由根莖處蛀入嫩莖,咬食葉片,大齡幼蟲甚至會咬斷幼苗,造成缺苗斷壟。蠐螬主要以為害萌發種子或幼苗根莖為主,會導致地上部幼苗萎蔫死亡。彎刺黑蝽俗稱打屁蟲,主要以若蟲和成蟲在玉米莖基部和根部刺吸汗液,2~5葉期玉米苗被害后,心葉萎蔫、葉片變黃,植株枯死。食葉害蟲以玉米螟為主。玉米螟主要為幼蟲群聚取食心葉葉肉,2~3齡幼蟲則潛藏心葉內為害,5~6齡達暴食期,啃食幼苗。蚜蟲主要在玉米開花授粉期群聚于葉片背面、心葉、花絲等取食,被害部位會形成黑色霉狀物,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并且蚜蟲還可以傳播其它疾病,導致出現更為嚴重的病害。

        2.2 玉米常見蟲害防治措施

        地老虎的防治:3齡前幼蟲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ml兌水45kg噴灑防治,3齡后幼蟲可用90%敵百蟲0.5kg兌水3kg左右制成毒餌誘殺,可拌入鍘碎的鮮草撒施于田間。蠐螬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100g兌水30kg防治,或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mL兌水45kg對幼苗基部噴霧。彎刺黑蝽的防治,在玉米移栽后,每667m2用48%的毒死蜱乳油60mL兌水45kg于傍晚前對準幼苗基部噴霧或者用50%辛硫磷100g兌水45kg防治。玉米螟的防治:抽雄前可用1.5%辛硫磷顆粒劑置于喇叭口內,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穗期則可人工摘除卵塊,發現蔫須的花絲則要及時剪掉,用90%敵百蟲與粘土配制成泥漿涂于剪口,0.5kg藥劑兌入150kg水,再拌制250kg粘土。也可用80%敵敵畏乳劑600~800倍液滴于雌穗頂部,亦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蚜蟲的防治,每667m2用50%的吡蚜酮懸浮劑20g兌水60kg或者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g兌水60kg進行葉面噴霧,可起到良好防效。

        3 其它防治技術

        其它防治技術包括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其中農業防治主要加強田間管理,選擇玉米種子時以抗性強的品種為首選;適期早播,以避免各類病蟲害的高發期;施足基肥,合理施播氮磷鉀;中耕除草培土,及時摘除底部2~3片葉片,可有效降低田間相對濕度,提高植株的抵抗力。及時清理玉米田,玉米秸稈需集中處理,通過高溫發酵殺菌消毒后再用作堆肥。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蟲害的生物習性采取對應的防治措施。比如及時鏟削田邊土埂、雜草,可鏟死地老虎的蛹。或利用蚜蟲的趨黃性設置黃色粘蟲板防治蚜蟲等。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欧美 | 一级A爱做片免费观看国产 香蕉精品偷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2020最新 | 日本在线免费小视频网站 | 婷婷丁香中文在线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