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生產性服務業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產性服務業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產性服務業概念

        第1篇: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早期經濟史中的節約消費理論與實踐

        現代資本主義萌芽之前也就是傳統社會時期,主要的社會經濟特征表現為農業生產方式原始化與消費形式保守化。作為區別現代人的重要指標,這個階段的實踐層面上的極端表現為維持最低限度的食品消費,與之對應的是把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以外的花銷都看作浪費或奢侈。

        這個時期代表性的學者首推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創始人威廉·配第,他最早把經濟理論的研究從流通過程轉到生產過程,試圖闡明經濟現象的內在聯系。他的觀點是主張節制不必要的消費,以保證積累,并把稅賦看成改變消費和積累之間比例關系的重要手段。他認為最不利于生產的,是用于大吃大喝的消費,其次是購買衣料的消費。此外,他還從另一個角度論述了節制消費的理由,根據當時社會存在的情況,認為消費品豐裕會使人們消費過多,而消費過多,則會使人們變得懶惰。

        西方古典經濟學奠基人亞當·斯密主張把資本積累放在首位,對消費采取節制的態度。他身處短缺經濟時代,生產者所有的產出都會被社會吸納、消費,生產過剩和消費不足尚未進入學者們的預測和假設,亞當·斯密首次將收入切割為生產性消費和非生產性消費,他認為“若只有勤勞,無節儉,有所得而無所貯,資本決不能加大。節儉增加維持生產性勞動者的基金,從而增加生產性勞動者的人數”。類似的,他指出“用以維持非生產性的部分愈大,用以維持生產性的部分必愈小,從而次年生產物亦必愈少”。在此基礎上,若想要增加社會財富,就要多多提倡生產性消費,盡量減少非生產性消費。他解釋說,“人們有兩種欲望,一是現在享樂的欲望,這種欲望的熱烈,有時簡直難以抑制,另一種是改良自身狀況的愿望,這種愿望,雖然是冷靜的、沉著的,但我們從胎里出來一直到死,從沒一刻放棄過這愿望”。兩種欲望往往是沖突的,前一種欲望占上風,就有奢侈性的消費,后一種欲望上升,就會節制消費。這種比例的升降變化決定著國家與國民的財富積累。

        近現代經濟史中的擴張消費理論與實踐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與現代商業貿易體系的建立,“重商主義”漸漸成為主導社會經濟的重要思潮,中世紀以來倡導的“禁欲主義”開始顯得不合時宜,奢侈消費得到推崇,這種思想觀點也被政府應用在對外貿易擴張中,從而影響到普通人的消費生活。

        發表了巨著《政治經濟學原理》的馬爾薩斯,提出了生產與消費平衡的思想,即“有效消費”概念。他認為,所謂“有效消費”,是指人們能夠而且愿意支付一種價格來購買產品的消費,這種價格會引起產品的繼續供給而利潤不至于降低。

        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創始人馬歇爾用效用遞減規律來說明人的欲望的滿足情況,指出當消費者收入既定不變,商品價格的變動將同時表現為商品銷售數量的變動。他還提出了需求彈性理論和消費者剩余概念,說明如果市場價格低于消費者為滿足自己欲望所愿意支付的價格,那么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不僅可以得到滿足,而且還可以得到一種滿足的剩余,這些理論對后來的微觀經濟學發展起到了開拓作用。

        凡勃倫是美國制度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他的消費思想主要反映在《有閑階級論》一書,該書認為社會文明的進步產生了有閑階級,有閑階級和勞動階級的分離,使消費在性質上也相應地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閑階級為了過有閑生活而從事的消費,一類是勞動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和便于繼續進行勞動所從事的消費。有閑階級的擺闊氣消費對社會較低階層會產生影響,發揮消費示范的淘汰作用。他的學說反映了消費理論發展新的社會化轉向。

        與之呼應著,1913年德國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維爾納·桑巴特出版了《奢侈與資本主義》,試圖完全顛覆陳舊的論證,大膽提出不是節欲而是才催生出資本主義。他的另一本著作《資本主義的精華》中指出,“清教一直是資本主義的對立物,尤其是資本主義經濟觀的對立物”。當然這種大膽的觀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為什么他的學術生涯、思想發展脈絡存在著明顯的轉折。

        在實踐層面,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西方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技術推動力,現代化的生產體系把愈來愈多樣、愈來愈大量的消費品推向社會,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50年代,西方進入了生產快速發展的時期。

        以美國為代表,大型現代生產企業崛起,使得消費觀念的現代性特征逐步張揚,400美元的福特T型汽車使得普通工薪階層受益。城市規模化發展,引發了消費的集中,人們的消費比例越來越高,商品購買行為更多的從基本的衣食指向了精神層面,傳統的節儉消費觀念在大眾消費模式的影響下被人們逐漸擱置。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信息化對整個社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成為整個經濟體系中最快的增長點,由技術進步帶動產業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生產領域、消費領域的巨大變化,大規模的消費逐漸被個性消費與概念化消費所取代,“后福特主義”的出現,意味著商品的生產更富有彈性,消費開始反過來主導生產,買方市場得到主動權,西方從“生產社會”過渡到“消費社會”。隨著奢侈消費的與道德的解體,單一的主流消費觀念已經不能概括出整個社會的消費取向,于是表現為多元化消費和個性化消費的相安、理性消費與非理性消費的觀念并存。

        第2篇: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服務業;發展;萊山

        近幾年,隨著萊山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區委、區政府關于“北部都市化、南部城市化,全域城市化、全域生態化”的戰略實施,為服務業進一步加快發展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因此,以大力發展服務業帶動全區經濟社會實現大跨越,是今后的主要戰略任務。

        一、服務業發展狀況分析

        從2006年萊山區把加快服務業發展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重點,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引導,加快城市載體建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發展領域逐步擴展,總量規模加快膨脹,質量效益明顯提升。2012年全區服務業法人單位達到2829家,實現增加值101.6億元,年均增長21.9%;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38.7%提高到50.8%(以2006年為基數對比,下同)。

        1.服務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商貿業龍頭帶動作用凸顯。2012年商貿餐飲法人企業達到1262家,增加值年均增長25.4%;占服務業比重由19.7%提高到33.6%。34家限額以上批發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6%,占全區批發業57.9%,其中綠葉貿易、中航油、日日順電器、佳盈經貿、萊山煙草等15家企業規模膨脹較快;46家限額以上零售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9.1%,占全區零售業75.3%,其中佳世客、銀座商城、萬光誠潤、晟福源等大型零售企業年均增長25.8%; 40家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4.4%,其中五星級4個、四星級6個,東方海天、皇冠假日、華美達、麗景海灣、東上海賦等10家企業起到較強拉動作用。

        房地產業實現“質”的提升。實現一般住宅開發向花園式、高檔次轉變,單純房地產開發向城市綜合體、產業地產轉變,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6年累計施工面積1146萬,銷售774萬(其中住宅515萬),建成商業網點65.8萬、辦公樓宇153萬、高檔住宅區31個。房地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3.2%;占服務業比重由2006年的20%提高到24.6%。

        金融業發展不斷壯大。在金融扶持政策和城市載體功能的推動下,各種金融機構加快入駐,金融體系不斷完善?,F有各類金融機構42家,比2006年增加24家,其中銀行13家、保險公司21家、證券公司3家、拍賣行3家,擔保和小額貸款公司各1家。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7%。

        信息軟件業快速興起。區域產業分工的加快和軟件園服務平臺的建立,促進了軟件企業聚集發展。現有企業40家,增加值年均增長20.5%。2012年華東電子、東方威思頓、鑫聯通信3家企業營業收入過億元,杰瑞網絡、持久鐘表、東方玉麟、威爾數據、惠通網絡等5家企業收入過千萬元。

        交通物流業發展逐步突破?,F有企業50家,增加值年均增長11.1%。東方海洋、萬隆華宇、潤弘、御海國際、順豐等物流骨干企業發展較快,年營業收入在5億元以上。

        旅游會展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漁人碼頭、黃海游樂城、國際博覽中心、體育公園等旅游會展載體的逐步形成,以及錦園春、植物園、葡萄酒博覽園等大型項目的規劃建設,進一步豐富了旅游資源,集聚了發展后勁。旅游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9.8%,高于服務業8.1個百分點。

        商務服務業領域不斷拓展。中介服務機構達到150家,比2006年增加109家。其中,會計、稅務師事務所8家,財務咨詢、資產評估事務所8家,律師、法律服務機構8家,企業策劃、管理咨詢公司76家,廣告設計公司34家,職業中介公司16家。

        按照傳統和現代、生產性和生活業標準分類看,傳統服務業年均增長23.2%,占服務業比重由73.4%提高到77.4%;現代服務業年均增長21.5%,占服務業比重由26.6%下降到22.6%。生產業年均增長20.7%,占服務業比重由36.8%下降到34.6%;生活業年均增長23%,占服務業比重由46%提高到50.3%。

        2.服務業投資快速增長

        投資主體地位逐步提高。2012年服務業投資200億元,年均增長32.2%,高于全區投資年均增長6.2個百分點;占全區投資比重由2006年的58.9%提高86.7%;6年累計投資950億元,占全區投資80.3%。

        項目檔次不斷提升。2012年全區實施3000萬元以上服務業重點項目83個,比2006年增加45個;項目平均單體規模2.3億元,是2006年的1.6倍,6年實施項目累計280個,占全區項目總數84%。

        載體功能明顯增強。持續加大服務業投資形成三類產業載體。一是商業集聚區。雨岱山、萬象城、迎春大街中段營業面積達到48.6萬,商業氛圍日益濃厚,消費拉動不斷增強。二是居住消費區。已建成世紀華府、天合城、府前花園、上海灘、四季花城等31個居民住宅區,商業網點面積達到65.8萬,形成多樣化的消費業態,大大豐富了居民物質文化生活。三是辦公樓宇。已建成創業中心、金貿中心、天合大廈、飛龍大廈、金帝科、第三國際、南山世紀大廈等16個樓宇,營業面積135.4萬,以及在建的明達科技、新天地廣場、潤華大廈等6個樓宇,對商務辦公企業集聚產生較強的吸納力,促進了生產業加快發展,現已入駐企業近700家。

        3.服務業貢獻日益突出

        經濟拉動力持續增強。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6.9%,拉動GDP增長9個百分點,經濟貢獻率由2006年的39.5%提高到63.6%。

        財稅貢獻率不斷提升。2012年實現服務業稅收17.6億元,年均增長33%,其中批零、金融、商務服務、信息軟件等7個行業增幅在40%以上;服務業稅收占總稅收比重由2006年的39.9%提高到63.5%;財稅貢獻率由34.1%提高到69.6%。其中房地產、商貿、商務服務、居民服務、金融5個行業稅收占全部服務業稅收的比重達到80.9%。

        吸納就業能力明顯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由2006年的5.2萬人增加到7.3萬人,占全區從業人員51.7%;2012年城鎮新增就業1.45萬人,其中服務業新增0.9萬人,占62.1%。

        二、服務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萊山區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從發展和比較的角度看,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

        1.總體水平仍然偏低

        從全市比較看,服務業總量在14個縣市區中居第7位,占全市比重僅為5.3%;占GDP比重比芝罘區低18.6個百分點,比國內先進地區差距更大。

        2.內部結構不夠合理

        傳統產業占絕大比重,占77.4%,產業層次較低,業態領域不廣,經營手段、模式滯后,缺大集團和知名品牌?,F代服務業增加值占22.6%,比芝罘區低12個百分點,發展相對緩慢,知識技術型企業數量和規模小,服務領域窄。具體講,商貿業,缺乏大型批發市場(如建材、家具、五金、化工等),特色街、專業市場培育不夠,購買力仍然呈外流格局;旅游業,資源挖掘不充分,無大的景觀和內涵(如海上旅游、農村觀光、山海湖泉開發、濱海度假等),人流聚集功能較弱;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缺乏骨干企業引領帶動,與實體經濟融合度不高;公共服務業,城區服務功能還需進一步完善提高,農村服務項目、內容、領域等資源比較短缺,均等化程度需大力提高。

        3.區域發展很不平衡

        北部城區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區服務業比重94.5%(其中,黃海23.3%、初家12.2%、濱海9.3%、開發區7.6%),年均增速22%(黃海21.5%、初家22.1%、濱海28.1%、開發區18.8%);南部區域占比重僅為5.5%(萊山3%、解甲莊1.9%、院格莊0.6%),年均增速12.2%(萊山11.8%、解甲莊5.9%、院格莊16.2%),比北部區域低9.8個百分點。

        三、推動萊山區服務業發展的建議措施

        近年來,萊山區服務業發展主要靠投資打造載體拉動,商貿等消費業占主體,屬于粗放外延式發展。今后萊山區服務業的發展要根據區位、產業、環境基礎,進一步明確定位、完善政策、加強引導、整合資源,加快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走質量效益型的內涵式發展之路,在堅持消費性、生產性、公共業全面發展的同時,緊跟國內外服務業發展趨勢,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將生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推動服務業向多樣化、高端化、規?;l展。

        現代服務業是依靠高新技術、現代管理方法、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形成的產業,是從企業價值鏈中分離出來,成為增值最大、最具戰略性的高級環節,附加值超過物質生產,貫穿于生產過程的上中下三個環節(上游包括可行性和市場研究、風險資本、產品設計等,中游包括質量控制、檢驗檢測、會計、人事、保險、法律等,下游包括銷售、物流、廣告、售后和金融服務等),主要靠知識、技術、信息為生產者提供服務,多以人力、知識、技術等資本投入為主,經營載體具有空間上的高度聚集性,其服務是超地域的輻射。萊山區發展現代服務業應在空間和載體、硬件和軟件上進行統籌、系統的有序推進。

        1.將北部城區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主陣地

        北部城區已具備發展現代服務業較好的產業、載體基礎,并且圍繞舊村改造與產業地產深度融合,下一步要在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的同時,著力在培育、拓展現代服務業上加大力度。

        (1)在空間載體上,迎春大街中央商務區要繼續以金融、商務服務為主體,以此衍生購物、餐飲、娛樂為支持的產業集群??偛拷洕匕凑占扔泄δ芏ㄎ?,實行政府投資和企業主體投資相結合,政府投資,在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首先實施“種子工程”,加快打造企業“孵化器”,吸引高端人才和成長潛力大的小微企業進駐創業,培育產業“后備軍”;企業投資,在不斷引進單體項目的同時,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聯合投資建設研發、信息、節能、環保等多個專業樓宇“殼體”,通過統一運作整體或部分出租、或產權分割出售方式,加快企業聚集。鳳凰工業園要以生產業為功能定位加快轉型,盡快出臺引導政策,鼓勵企業加快搬遷,探討政府整體回收或逐次回收方式,實行整體規劃和設施改造,通過典型引路,將原有企業轉型和引入新企業,促進中央商務區的產業向其延伸擴展。在形成成功運作模式的基礎上,推動萊山經濟開發區繞城高速以北區域向生產業轉移。

        (2)在樓宇載體上,通過商業、房地產等綜合體開發,形成多樣化的服務設施,尤其專業樓宇建設,現已建成20多幢專業樓宇,吸引了近700家企業落戶,還有許多樓宇正在開發,樓宇經濟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應通過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企業讓利和規范運作,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擴大樓宇經濟規模效益。

        (3)在產業培育上,推動條件成熟的工業企業實行主輔分離,將制造環節上端和下端的業務剝離,擴大服務范圍,提高附加值。引導市場潛力大的服務企業建立網絡化組織結構,實行業務范圍更廣的網絡化服務(如惠通網絡公司為提高服務平臺,擴大業務覆蓋范圍,在北京設立控股研發機構;華東電子在大城市設立多個辦事處)。鼓勵一些研發設計型企業,將依靠知識、技術的軟件服務,擴大到將核心技術轉化成硬件產品,拉長產業鏈。以五彩文化廣場為龍頭,結合大莊、宋家莊等舊村改造,引進高端、高質的文化產業項目,將該區域打造成輻射膠東的文化長廊。

        2.將南部區域打造成全市服務業新型業態和新興產業的新高地

        按照“一軸三鎮五園”的總體框架,根據現實基礎和自然稟賦,分區域有側重的發展消費性、生產性、公共業,在路網等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上,優先打造整體環境優勢,增強環境吸引力,做好各功能區項目概念性載體設計、引導性載體建設,以“先筑巢、后引鳳”的思路,吸引企業主體落地,有序推動各產業培育、衍生、遞延,形成相互配套、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格局。

        (1)三個特色小鎮。結合舊村改造,將周邊村適當集中,著力整合生活要素,發展商貿餐飲、休閑娛樂等消費服務業態和文化教育、醫療保健等公共服務業態,打造全新化特色城鎮。

        (2)植物園、新興產業園區域。充分發揮植物園的引導,積極引入培訓、咨詢、文化創意、技術服務等項目,與新興產業園共同聚積產業要素,形成南部區域新興產業先期隆起帶。

        (3)朱雀山、圍子山區域。根據自然條件和特點,以生態開發為主攻方向,聘請高層次專家設計具有前瞻性、多功能的概念性大項目載體,展現遠景藍圖,有的放矢地對外招商,促成數家大企業聯合投資,以統一設計、統一運作、統一經營的模式共同開發,走實力聯合、規模經營的路子。朱雀山區域,依據山、水、泉和農業資源,加入花卉、鳥類、山地運動、旅游營地、農業采摘、特色酒莊及通過演繹和借來文化等元素,與葡萄酒博覽園一起打造集中連片、內涵豐富的旅游休閑圣地。圍子山區域,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利用山勢優美、森林豐富的資源,重點打造養老、保健、山地運動、歷史文化等生態旅游度假區。

        3.進一步改善發展服務業的軟環境

        (1)進一步濃化全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濃厚氛圍。提高認識,更新觀念,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的創新、引領、融合、改造作用,認真學習上級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規劃、政策、措施,緊密把握國內外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動態、舉措,深入研究現代管理方法、經營方式、組織形式和行業標準體系,提高指導全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2)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在實行已出臺的有關政策的基礎上,研究增加發展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的優惠政策;強化在項目開發模式創新上給予“一事一議”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對土地整理、土地出讓、政府與企業結合開發、企業強強聯合開發等方式上,借鑒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給予具體的政策傾斜。

        第3篇: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服務在古典經濟學理論中被看作是非生產的。在古典經濟學家看來,通過一個仆役的工作沒有能提供可以交換的東西,從事服務業的工人就不能從事食品和其他物質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不能制造進行國際貿易的商品。本世紀三十年代英國經濟學家費布爾在研究經濟成長問題時提出了三次產業的概念,此后克拉克更為完整地提出了三次產業的分類,這第三產業,一般指服務業。三次產業的概念及分類,表明現代經濟分析已完全拋棄了服務的非生產性的觀念,強調了商品與服務兩者同樣提供效用、增加福利的共同性,甚至有時統稱其為“商品”。

        由于服務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而服務的生產與流通(貿易)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服務是―種由勞動活動所提供的特殊使用價值,是無形商品,服務的貿易便不表現為物和貨幣的交換,而是勞動活動與貨幣的交換。第二,服務是一個過程,它的生產與消費一般是同時發生的,服務一般不能離開勞動過程而獨立存在,生產一結束,產品也就不復存在,服務是不可儲存的。第三,服務產品的非實物性。一般來講,服務產品的收入需求彈性要高于貨物產品的收入需求彈性,因此當收入增加時,資源將流向服務行業。

        就其實際效用而言,可以劃分為追加服務與核心服務兩大類。追加服務(complementary service)通常是指伴隨商品生產和交易所提供的補充服務。事實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這種追加服務業已成為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進行非價格競爭的重要因素。核心服務(individuality service)通常是指與商品的生產和交易無關的,作為消費者單獨所購買的,能為消費者提供核心效用的服務,而服務消費的不斷擴大則是由于人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收入和自由支配的時間的結果。服務業幾乎涵蓋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WTO對全球服務部門進行分類,包括12個大類,除傳統的運輸業和旅游業以外,絕大多數新型服務業,都是在戰后興起,進而獲得空前發展與繁榮的。

        世界經濟史表明,經濟發展過程也是經濟結構變革的過程,發達的經濟都有很高的服務業就業人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現象,是勞動人口從農業到制造業,再從制造業到服務業的轉移。服務業相對地位的提升只能放在與經濟增長同時發生的結構變化中去考察才能理解。截止2000年,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62%,其中34個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43.5%,48個中等收入國家為52%,22個高收國家為65%;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的比重,發達國家為60%-78%,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為45%-62%,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為30%-45%(見表)。

        在先進經濟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的結果,最終出現“服務業革命”;那些按人口實際收入最高的經濟地區,今天正經歷著可與工業革命相比較的服務業革命。這個發展的新階段是經濟增長和結構變化的長期過程的頂點,由此出現有50%或以上的就業人口從事于無形商品生產的經濟。可見,服務業取代農業和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服務業革命:與制造業的關系

        以服務業與服務貿易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經濟的迅速崛起,成為20世紀中葉以后世界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其重要表現為,各經濟體服務業的產值比重與就業比重逐漸上升,在發達經濟體,這兩項指標均已超過60%,有的甚至高達80%,在發展中國家也有較大的提高。在西方國家,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鴻溝正在填平。世界經濟越來越體現出服務經濟的特征。

        1、知識密集型的生產性(中間投入服務)服務業,正在成為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貨物商品競爭能力的關鍵投入,更是企業構成產品差異和決定產品增殖的基本要素。

        中間投入服務的增加,使服務業和制造業的關系正在變得愈來愈密切,界線越來越不明顯。與工業產品一樣,服務也可以被劃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F代工業生產已經融入了愈來愈多的服務作為中間投入要素,中間需求的擴大是服務業增長的主要動力。有數據表明,在1980年一1990年間,多數OECD國冢產品生產中的投入發生了變化:服務投入增長速度快于實物投入增長速度。

        同時,服務業和某些經濟活動特別是制造業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經濟活動由以制造為中心已經轉向以服務為中心,最為明顯的是通訊產品。同時,某些信息產品卻可以像制造業一樣進行批量生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服務業在北美行業分類中就被歸為制造業。另一方面,以服務為中心也體現在制造業部門的服務化上,表現為:(1)該制造業部門的產品是為了提供某種服務而生產的,例如,通訊和家電產品;(2)隨產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識和技術服務;(3)服務引導制造業部門的技術變革和產品創新。

        中國服務業進口的增長,是現代經濟增長對服務業需求的最好佐證。今天的工業生產力與獲取的、價格合理的金融、計算機及信息服務緊密相連。在國外尋找市場的企業在市場研究與開發、廣告和售后服務支持方面的花費比以往多得多。

        2、制造業企業活動外置帶動新興服務業的發展。

        企業活動外置指的是企業從專業化的角度出發將一些原來屬于企業內部的職能部門轉移出去成為獨立經營單位的行為,或者是取消使用原來由企業內部所提供的資源或服務,轉向使用由企業外部更加專業化的企業單位所提供的資源或服務的行為。現代企業內部服務業呈現外部化的原因:第一,現代經濟的發展加深了職業的分化,分工深化的趨勢不斷增強。第二,企業內部的服務性經濟活動專業化程度不斷增強,其服務有“標準化”的趨勢。第三,服務業本身的專有化資產要求不高,同時隨服務業的“標準化”程度的加深,其資產的專有化程度不斷下降,降低了這些服務外部化的成本。

        企業活動外置所帶來的好處主要有:一是外置化使組織集中力量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為現在社會的信息和知識的積累越來越快,處理越來越復雜,使得組織維持競爭力是一件越來越困難的事,所以只有關注于自身的核心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發展;二是外置化可以使組織減少成本,由于可以將一些自身本不擅長的事交給專業機構完成,而專業機構因為經驗豐富和存在外在競爭,收費較低,企業也節省了費用;三是組織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由于核心能力的培養也越來越高,生產的效率也就越來越高,企業自身的盈利性和發展潛力也就越來越好。正因為企業活動的外置有以上的好處,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在自身的重構和變革中考慮到了這點,而使得企業活動的外置越來越多。

        隨著企業活動外置所發展起來的服務行業多是新興服務業,因為企業活動外置使得企業增加使用服務中間投入,而中間投入的服務主要是新興服務業。由于企業活動在近10年中開始大量的外置化,新興服務業在這些年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使得新興服務業成為服務業增長中的“主導”行業。所以說企業活動外置是服務業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服務業革命:給工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服務業革命給工業帶來的影響包括從提高效率到國內市場更激烈的競爭。同時開放服務業外國服務提供者進入我國國內的服務業,將迫使以前受到高度保護的國內相關產業通過采取效率更高的服務提供方式來提高其競爭力。從總體上講,服務業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改進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競爭力,因為制造業企業在國外市場上的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們能得到的電信、銀行和保險服務水平。

        1、貿易和分銷體制的改革將大大加深我國市場開放的程度,促進工業企業之間的競爭。

        入世后,外商投資企業取得了其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的分銷權,外國服務提供者可以設立合資企業,從事進口和國內產品的傭金、批發和零售。在入世法律文件中,中國承諾逐步開放外商投資企業貿易權的范圍和可獲性,加入后3年內取消貿易權的審批制,允許所有在中國的企業及外國企業和個人,在中國全部關稅領土內進口所有貨物(議定書附件2A所列保留由國營貿易企業進口和出口的產品份額除外)。但是,進口商分銷貨物須依照中國在GATS項下的具體承諾減讓表進行。因此,分銷權和貿易權的開放,一方面,會直接吸引更多的外國直接投資,為擴大外國商品和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制造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重要機會;另一方面,在國內市場上,跨國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也會大大提高,中資企業在擁有自營進出口經營權的同時還要與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服務提供者進行競爭,過去由國有企業壟斷或控制的行業將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由于我國工業品的分銷體系不夠完善,工業品利潤的一半來自流通領域,分銷權的開放對中國工業造成的壓力很大。

        長期以來,我國只將貿易權授予國有貿易公司和數量有限的企業,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貿易權(進出口權)和分銷權(包括傭金、批發、零售及特許經營)進行比較嚴格的限制,貿易權和分銷權的限制被視為保護國內市場的重要措施。實際上,我國加入WTO之前的貿易和分銷體制不僅嚴重地限制著外商投資企業,而且制約著我國企業的發展。在原來的體制中,這兩類企業的貿易權和分銷權的配置剛好錯位,外商投資企業擁有貿易權,但僅限于根據企業的經營范圍供生產目的的進口和出口,其在國內市場銷售在中國制造的產品收到嚴格限制。我國企業,雖然擁有完全的分銷權,卻不具有自營進出口權,其進出口只能通過國有貿易公司這個中介進行。這種錯位既限制了外商投資企業對我國市場的直接銷售,也限制了我國生產企業直接接觸世界市場,并與之相融合的程度,限制了生產企業了解、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

        2、企業產品銷售可能更加依賴外國服務提供者的營銷網絡。

        一個產業的成長必須克服固有的“市場屏障”和“學習效應”,解決后進入企業在質量、成本、品牌和營銷渠道方面的問題。因為,即使擁有領先的技術和加工能力,甚至控股權,但沒有自己的營銷渠道和品牌,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仍將為外方所把持;入世以后,外國服務提供者將在5年以內逐漸取得除鹽和煙草以外的所有產品的分銷權,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所蘊藏的商業機會必然為眾多的跨國公司所覬覦。

        例如,自加入時起外國服務提供者可以設立合資企業從事汽車的進出口(有配額限制)和分銷權(有股比限制),包括售后服務等附屬服務。自加入時起允許外國銀行從事消費信貸(有地域和客戶限制),對國外非銀行金融機構從事汽車消費信貸沒有限制。在這一背景下,如果仍然像以往那樣,僅僅注意合資企業中中方的股權比例而忽視合資企業是否擁有自己的營銷渠道和品牌,企業將很難形成自己的營銷渠道,產品銷售渠道、客戶資料和品牌可能長期為包銷產品的外方所控制。結果,在跨國公司的全球生產經營網絡中,我國將主要作為它們的亞太生產基地和全球重要的產品銷售基地而融入其中,相應地,我國工業企業的成長也將更加依賴外國服務提供者和跨國公司的營銷網絡。不過,外國服務提供者和跨國公司的營銷網絡對于我國來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得好不僅不會拖累企業發展,而且可以為工業發展提供更具效率的營銷渠道,促進企業與市場的聯系。

        3、服務業國際化程度提高,從而改善工業發展環境。

        為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是中國經濟面臨的緊迫課題。入世后,中國將按著承諾,有步驟地開放服務業,允許外國服務提供者根據中國有關規定設立中外合資、合作或外商獨資企業,擴大對外開放地域、數量和經營范圍,服務業向中國轉移的壁壘大為降低。在這種背景下,服務業將隨著制造業向中國的轉移而轉移,尤其是諸如設計、工程、技術測試和分析、會計、審計、簿記、法律、廣告、管理咨詢、分銷、金融保險等直接作為制造業投入的服務業,從而改善工業發展環境。

        4、服務業的開放促進工業生產組織結構變革和分工的深化。

        第4篇: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論文摘要】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勞動價值基礎之上的。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是由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家提出的,經歷了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多位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的發展,最終由馬克思創造了勞動價值論科學的體系。新時期,對于勞動價值論的深化認識在于堅持價值來源于活勞動的一元論,確立生產精神性產品的的勞動和第三產業的服務性勞動也是生產性勞動的觀念,并且做好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避免因為各個產業發展的不協調導致經濟危機的發生。

        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的勞動價值論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它是馬克思剩余價值論的基礎,也是政治經濟學的基礎。馬克思有關于政治經濟學的所有理論都是構建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的。對于勞動價值論,在新時期有必要對其進行更深人的認識。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由來與演進

        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基礎是由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所奠定的。

        (一)英國學者威廉·配第最先提出勞動價值論

        1,配第在價值理論方面的成績

        配第在價值理論方面的成績主要表現為在政治經濟學發展史上第一個考察了商品價值問題,第一次有意識地把商品價值的源泉歸因為勞動,從而確立了勞動價值理論;揭示了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商品價值量與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時間成反比;認識到勞動分工會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僅認識到商品價值量取決于勞動,也意識到貨幣的價值量也是由勞動決定的。

        2,配第在價值理論方面的缺陷

        配第在價值理論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混同了價值和交換價值這兩個不同的范疇;其價值和價格概念也含混不清;沒有把創造價值的抽象勞動和創造使用價值的具體勞動區分開來;把使用價值及價值混為一談。

        (二)亞當·斯密對勞動價值理論有所發展

        斯密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者。斯密明確提出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他區分了使用價值和價值,而且還對價值規律及其作用做了一定的分析。但是斯密的勞動價值論也有不徹底性,他認為:(1)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決定的;(2)商品的價值是由交換時所購買到的物品中所包含的勞動量決定的;(3)商品的價值是由“多種收人”,即工資、利潤和地租決定的。斯密的第三種價值決定論被后人稱為“斯密教條”。

        (三)大衛·李嘉圖提出了在資產階級限度內最徹底的勞動價值論.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完成者

        大衛·李嘉圖對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有了更正確的認識,實際上他是把使用價值看作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著,并且他始終堅持商品價值是由勞動時間決定的觀點,對斯密勞動價值論中的錯誤觀點進行了批判。他同意斯密的商品價值分解為“三種收人”,但不同意“三種收人”決定價值。但李嘉圖無法從價值規律的范疇內說明價值規律同利潤規律之間的關系,同時也無法解決價值規律同平均利潤之間的矛盾。所以說,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不能完整的解釋價值規律。

        (四)馬克思的科學勞動價值論的創立過程

        馬克思在巴黎期間的筆記中否定了李嘉圖的“勞動創造價值”理論,同時在方法論上反對李嘉圖在價值理論中所用的抽象方法。在《哲學的貧困》和《雇傭勞動與資本》這兩個著作又開始承認李嘉圖的價值理論學說。隨后在《1857一一1858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最終形成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并最終在《資本論》中完成了科學勞動價值理論體系建設工作。馬克思創建的科學勞動價值理論的內容包括包括:商品二因素理論,勞動二重性理論,價值量決定理論,價值形成理論,商品拜物教理論,價值轉型理論,國際價值理論,生產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理論等。其中的核心內容概括起來就是:人的活勞動是價值產生的唯一源泉,其他勞動與生產要素都不創造價值,不能成為價值的源泉。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在相同的時間里,復雜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是簡單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倍增,等等。

        二、當今現時代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再認識

        (一)生產精神產品的科教文衛勞動,以及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性勞動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創造問題

        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商品生產大大超過以往任何時期的時代,馬克思的科學勞動價值理論仍然能夠對現有的經濟現象進行科學的解釋。而且盡管處于信息時代,但必須承認在商品生產和交換中耗費的活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才是創造新價值的唯一源泉。北京大學胡代光教授就對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創造價值的“生產要素創造價值論”進行了批駁。他這樣說道:“有人提出了所有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論。認為進入新世紀和新技術發達時代,還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一元論,那肯定被認為腦子出了問題,而且聰明的馬克思、恩格斯也會在墳墓里發笑”。這種理論“將馬克思的基本原理化為烏有了?!睆膭趧觾r值論角度來分析,胡代光認為,生產要素在現今,不但包括資金、廠房、機器、知識產權、信息、管理等要素,這些新要素都具有資本化特點,都不具體創造價值,只有和具體的生產性勞動相結合,才能夠創造出來新的價值。而生產性勞動則是既包括體力勞動,也包括腦力勞動;既包括生產物質資料,又包括生產精神產品的科教文衛勞動,以及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性勞動?!爱斀裆鐣洕l展,科學技術工作和經營管理作為勞動的重要形式已愈益對其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勞動者整體既包括工人,又包括科技人員、管理人員,乃至被雇傭的指揮勞動或監督勞動的人員,他們都以各種不同方式參與商品價值的創造?!弊屑毚ζ浜x,筆者認為,做這樣的論述的原因是:這些生產精神產品的科教文衛勞動,以及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性勞動,既創造了使用價值,又創造了價值,在作為商品出售時,也同時包含了剩余價值?!拔覈p視知識和排斥知識分子的問題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和思想根源,主要是來自小生產方式的局限性和由此產生的民粹派社會主義思想?!薄白鳛閯趧拥姆止んw系來說,知識生產、智力創造也越來越獨立于生產環節之外,腦力勞動作為一種復雜勞動就越來越成為價值的主體。但是勞動價值論不僅適用于工業經濟時代,而且同樣適用于知識經濟時代?!敝徊贿^這種商品或服務在購買時與物質性的商品的不同點在于:這種勞動就是勞動者的具體勞動本身,而不是凝結在商品中的轉化為物化勞動的活勞動。

        所以就存在這樣一個問題:轉化為物化勞動的活勞動與其他的生產性勞動,特別是服務業的生產性勞動的最大不同在于,轉化為物化勞動的活勞動是最終凝結在物質資料當中的,而其他的生產性勞動,特別是服務性勞動,其勞動并不是凝結在物質資料當中的,在購買時就意味著對這種勞動的即時消費。比如:擦鞋工為顧客擦鞋,理發師傅為人理發,在其勞動力的購買中就直接實現了消費;而不是像金銀等物質財富的提煉一樣,在消費的同時有人的勞動凝結在待加工的原材料上,最終使其轉化為金銀,并能在其物質的存在期內一直具有相應的價值。服務性勞動等其他未凝結在物質資料中的生產性勞動在消費的同時就已經消耗的尤影無蹤。但由十這兩種勞動都具有相應的價值與使用價值,所以,除了由于兩種生產性勞動的作用對象存在差別而使其最終存在方式不同外,其本質都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活勞動,具有相同的性質,應當同樣予以重視。其本質上都創造了社會財富。

        (二)第一部類與第二部類和第三部類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

        如前所述,凝結在物質資料中的活勞動與不凝結在物質資料中的生產性勞動是有區別的。正是由于這兩種生產性勞動是不同的,在經濟運行中就應該認清這兩種生產性勞動的具體特性。如果不能弄清這兩種生產性勞動之間的不同特性,在經濟建設中極易造成經濟發展的失衡。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中已經根據性質將生產物質資料的部門分為生產生產資料的第一部類和生產生活資料的第二部類,而且第一部類與第二部類之間的擴大再生產要按照比例協調發展。我們如果將不凝結在物質資料中的生產性勞動所屬的生產部門稱之為第三部類,那么第三部類與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等三個部類也要協調發展。

        假設在三大部類不擴大再生產的條件下,所生產的所有產品和勞動都進行交換和消費,那就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第一部類能夠為第二部類提供全部固定資本投資和向第三部類提供部分固定資本投資,而巨第二部類能夠為所有部類提供物質生活資料和向第三部類提供部分固定資本投資;同時第三部類應該能為前兩個部類及自身所必需的不凝結在物質資料中的生產性勞動。而這種情況在現實生產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在現實生產中存在的是擴大再生產。只有擴大再生產才能夠提供人們的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新增加人口的消費需要。那么在擴大再生產中就應該也是第一、第二、第三部類協調性的出現增長,不能出現不協調而使經濟出現不健康的增長進而引發經濟危機。這樣產生的不健康增長應該有如下幾種:

        第一,當第一部類所占有的資源過多時,有可能會由于沒有相應的消費品與勞務(此處指沒有凝結在物質資料中的生產勞動,下同)與其交換,從而導致消費資料和勞務的缺乏,大量的生產資料生產部門因為找不到買主而破產,進而可能引發經濟危機。

        第二,當第二部類生產消費品過多,而第一類沒有相應的物質補償,第三部類沒有相應的勞務提供,根據價值規律,生產資料和勞務就會價格急劇上漲。這樣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的經濟虛假增長,但最終經濟會因發展過于不平衡而陷人經濟危機。

        第三,當第三部類占用資源過多,相對于可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來講,那么就出現勞動力的大量過剩,同時由于第一、第二部類資源量占有不足,所以就出現物質資料的相對不足。物質資料的相對不足,那就是物質資料的價格出現上張,同時伴隨著經濟發展的停滯,導致經濟危機的發生。

        第5篇: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國際化動因;創新系統

        Abstract:Withtheintegrationoftheglobaleconomy,componentsofanationalinnovationsystem(NIS)haveintensifiedtheinteraction,exchange,andcooperationwiththeircounterpartsinothercountries,andthisfurthermakestheNISasawholetowardinternationalization.Because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s(KIBS)areplayingamoreimportantroleinanyNIS,thereshouldbeaninternalrelationshipbetween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setwo.Basedonacriticalreviewofexistingtheories,thispaperexploresthefunctionsofKIBSintheNISandanalyzestheinternationalizationdriversofKIBSfromaNISperspective.

        Keywords: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s;internationalizationdrives;innovationsystem

        一、KIBS國際化動因現有理論研究及評價

        由于服務的不可儲存性、異質性及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與制造業明顯不同,服務業進入國際市場不能采取線性的方式逐步推進,而需要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方式進行。[1]早期關于服務業國際化動因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上。如Dunning(1989)將基于制造業的“國際生產折衷論”應用于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認為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也需要具備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及區位優勢,并且只有同時擁有上述三大優勢時,才能進行有利的對外直接投資。[2](5-39)之后,很多學者從更多角度對國際化動因進行了分析。Lovelock和Yip(1996)從市場驅動、競爭驅動、技術驅動、成本驅動、政府驅動五個方面分析了服務業國際化的動因。[3](64-86)李慧中(2004)認為,Dunning的“國際生產折衷論”對服務業的適用性是不突出的,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是產品差異條件下追逐規模報酬的產業內貿易導致的結果。[4]鄭吉昌(2004)則將服務業國際化動因概括為生產性和消費的拉動、供給的推動(專長、勞動力)、服務業的競爭、進入壁壘降低(標準成本化、全球范圍優勢)和服務貿易自由化、贏得信賴以及全球學習。[5]魏江等(2004)認為,KIBS國際化是需求拉動及供給推動共同作用的結果,需求方面是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化及競爭的需要,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其它更擅長的企業,實現價值鏈的分工,使KIBS企業有了進一步生存的空間;供給方面是企業追求規模經濟及范圍經濟而主動向國外擴張。[6]

        以上學者盡管從不同角度對服務業及KIBS國際化動因做出了解釋,也注意到服務業與KIBS、與制造業的差別,但是,這些學者更多地是從產業角度來進行分析,注重的是服務的特征。KIBS不僅僅在于具有服務性的特征,還具有創新性特征,這也是KIBS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現有的研究忽視了KIBS具有創新功能的特征,忽視了KIBS在創新系統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據KIBS的特點,在借鑒以往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另外一個角度——創新系統的視角對KIBS國際化動因進行分析,以期獲得更為圓滿的解釋。

        二、KIBS創新特性及在創新系統中的作用及功能

        在知識經濟下,知識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并逐漸取代了土地、資本、勞動力這些傳統的生產要素,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創新系統中,知識流動及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創新過程的關鍵所在。KIBS具有知識生產和知識擴散的功能,在創新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非一般的生產和消費部門。

        (一)KIBS創新特征

        KIBS創新是指發生在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中的創新行為及活動,是KIBS與客戶利用各自的知識及技能,為完成一項以知識為基礎的創新任務而做出的一系列合作行為。知識密集型服務創新具有顯著的高客戶相關性,即KIBS與客戶之間是一種“共生”關系,創新服務質量的高低依賴于KIBS與客戶的交互作用。在創新中,客戶與KIBS之間的知識流動是雙向的:KIBS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服務,在交互中傳播現有的知識,同時通過客戶反饋也加強了KIBS本身的知識基礎,擴大了KIBS的知識存量,并可能引起新的交互作用。Strambach(2001)建立一個模型(見上圖),將KIBS知識過程分為明晰知識和緘默知識的獲取、知識的重新整合、知識向客戶企業的轉移與擴散三個階段,說明了KIBS與客戶間的這種知識流動及交互作用。[7](53-68)

        (二)KIBS在創新系統中的角色

        KIBS創新具有高客戶相關性,這不僅僅促使其本身必須具備高的創新性,以滿足客戶的需要,也使其有可能將創新性知識傳遞、擴散給客戶,即KIBS不僅僅具有知識生產的功能,也具有知識擴散的功能。具體而言,KIBS在創新過程中主要有三個角色:創新推動者(Facilitator)、創新轉移者(Carrier)及創新來源(Source)。[8]

        1.創新來源(提供者)。KIBS在進行創新時是創新主角,KIBS為制造業或其他服務行業提供服務或知識,提供創新概念及思想,并與客戶企業緊密聯系共同完成創新。Hertog(2000)認為,KIBS作為知識及創新的合作生產者,是一種私人知識庫,即所謂的“第二知識庫(theSecondKnowledgeInfrastructure)”或“新知識庫”①。[9](491-528)如廣告商為客戶開發并組織實施一個新的廣告策略。

        2.創新推動者(合作者)。KIBS企業為客戶的創新提供支持服務,但創新本身不是來自KIBS,也不是由它從別的企業擴散到客戶企業。如管理咨詢公司協助客戶開發一種新的服務分銷渠道或引入一種新的會計制度,在這里,KIBS為客戶傳遞它們需要的知識或服務來支持創新。

        3.創新轉移者(購買者)。KIBS企業將現有的創新從一個企業或者一個行業傳播到另外一個行業或客戶企業,創新本身不是從KIBS產生的,KIBS只是一種中介。此時,KIBS也扮演著購買者角色,即KIBS從制造業或者其他服務行業購買知識、設備及資本品,但KIBS在購買后還承擔一個重任,即將該產品客戶化,適應客戶的需求。如KIBS企業為客戶引進及實施一個先進的、創新性的ERP軟件,并將該軟件客戶化。

        可見,KIBS在創新系統中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它的知識生產和知識擴散的功能,是創新系統的節點及橋梁,是創新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KIBS在創新過程中扮演多種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KIBS本身作為一個創新主體,在不斷進行內部創新的同時,也為創新系統中的其它主體提供了創新的平臺,對創新起到催化作用。

        三、國家創新系統的國際化擴展——KIBS國際化的動因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國家創新系統是一個開放式的、國際化的系統,國家創新績效取決于該國利用全球創新網絡及全球創新資源進行創新的能力,國家創新系統的國際化已成為促進創新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Toivonen,2005)。[10]另外,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由于自身創新系統的不完善及創新資源的缺乏,通過國際化獲取創新資源,提高本國創新系統競爭力就成為一個必然選擇及必要的途徑。國家創新系統的國際化發展,增強了作為創新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KIBS國際化發展的動力及壓力,主要體現為實現如下四個效應的需要:(一)國家創新系統邊界的國際擴張效應

        Coase(1937)認為,企業的擴張與收縮在于交易成本的節約。[11](386-405)創新系統也存在由于交易成本節約而導致的邊界擴張與收縮。創新系統邊界的擴張表現為創新組織規模的擴大和創新行為的融合與協調兩個方面,前者是單一組織形式下的規模擴張,后者是對創新系統的改造。[12]創新系統革新的動力來源于知識在系統內流動的機制。信息通訊科技的發展及經濟全球化,使各國創新活動之間的互動與依賴日益加深,為了獲取更多、質量更高的創新資源,國家創新系統中的創新主體主動向外擴張,實現國際化發展。KIBS國際化一方面是實現本身規模經濟的需要,另外一方面降低了知識在創新網絡接點傳播的交易成本,使報酬遞增得以實現,并促進其他創新主體實現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同時,KIBS作為知識擴散的橋梁及中介,它的國際化有利于改造跨國創新組織結構,建立靈活的組織創新網絡,有效降低創新主體在國際化進程中由于規模擴大而帶來網絡接點之間連結不穩定的風險(規模擴大與風險加大之間存在“兩難”問題),實現創新系統質的擴張。(二)知識的放大效應及國際擴散效應

        知識系統要么是網絡結構,要么是層級結構,而無論哪種結構,KIBS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網絡結構中,KIBS加強了不同網絡接點之間的知識流動。在層級結構中,KIBS有利于知識沿著層級進行流動,如典型的專業會計服務就屬于這類。而創新系統競爭力的差異在于知識創造和擴散通過不同的中介和組織交互作用來進行。[1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快,各國國內市場日益與國際大市場融為一體,產業全球化以及企業生產、研究活動的國際化,使國際間的知識流動愈加強烈。由于KIBS具有知識生產性和擴散性并重的特征,KIBS在國際化發展中不斷吸取國外知識,并通過對知識的整合、加工,不斷進行知識創新,放大知識存量,提高了知識流動的質量,促進知識在創新主體之間的國際流動,在不同類別的知識網絡中傳遞,加強了國家創新系統知識生產子系統及知識擴散子系統功能,通過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有效聯結來提高學習和創造能力,使國家創新系統立足于國際創新前沿,利用國際創新系統的優勢,迅速提高創新能力。

        (三)制造業、服務業創新子系統的國際互動效應

        KIBS所具有知識生產及知識擴散功能,使傳統的創新系統發生了變化,服務業創新子系統與制造業創新子系統出現融合的現象,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創新活動互相表現對方的特征。它們之間存在信息、知識及人才等要素的流動,并通過這些流動使兩者產生極強的互動作用,互相為對方的發展提供支持。制造業生產的國際化產生了對金融、會計和法律等服務的需求,為了滿足國內制造業國際化的需要,KIBS企業跟隨進入東道國提供服務。隨著服務水平的提高及在國外提供服務經驗的不斷豐富,KIBS企業有能力主動在國外尋找發展的機會,實現從跟隨戰略到主動尋求新市場的國際化戰略轉變。跨國制造業規模經濟的來源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服務的能力而不是制造產品的能力,[14](45-56)在制造業國際化程度較高情況下,KIBS國際化是提高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四)國家創新網絡的國際綜合協同效應

        創新系統創新效率的提高,不僅取決于各創新主體本身的高效運轉,更取決于各創新主體間相互聯系和合作形成的網絡協同。在強調知識流動的創新系統架構中,創新主體間的互動關系愈趨復雜。創新主體之間存在正、負向反饋及增強、抑制作用,有著顯著的非線性關系。要提高創新系統效率,不僅要提高內部效率,即各子系統(如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內部管理過程的效率;更要提高外部效率,即各子系統之間(包括區域創新系統、國家創新系統與國際創新系統的聯系)合作與交流的效率。KIBS作為連接國際、國內及區域三個不同層次的知識系統的重要橋梁,只有與國際接軌,保證知識在各個層次的創新系統、各個創新主體及創新主體各要素之間的橫向與縱向流動,產生互動和作用,形成創新網絡的國際協同,使國家創新系統在國際環境下有效地運行,降低創新風險,減少創新成本,提高創新效率。

        第6篇: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廣告產業 競爭力 內涵 研究范疇

        在中加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的特定背景下,作為文化創意產業重要構成的廣告產業是否能在際競爭中打造自身的競爭力,實現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不僅對廣告產業裨益良多,更具有重大的家戰略意義。在產業競爭力的研究視角下,分析中廣告產業與發達家廣告產業競爭力的差距,探究中廣告產業的競爭力提升的可行路徑,可謂正當其時。而研究廣告產業競爭力首先要明確廣告產業競爭力的內涵及研究范疇。

        一、產業競爭力的界定

        (一)產業的概念

        在民經濟中,“產業”是介于宏觀的民經濟運行和微觀的企業經濟活動之間的中觀部分。西方經濟學對產業的定義是“產業是指民經濟的各行各業?!蔽医洕鷮W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和修正,提出“產業是由民經濟中具有同一性質的經濟社會活動單元構成的組織結構體系?!被颉爱a業是指民經濟中的各行各業,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等一切領域,而每一個具體產業又是由同類型企業集合而成”。也有學者認為以民經濟部門來定義產業會造成“產業”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矛盾,提出將產業定義為“以滿足人類合理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以自然物質產品、社會關系產品和人文精神產品的生產為內涵的社會組織的集合?!边@個概念從產業的內在本質出發,較為科學地界定了產業范疇和產業歸類。

        (二)產業競爭力的界定

        關于產業際競爭力的概念至今仍處于不斷爭論中,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說法。

        1、際比較生產力說

        在際上影響最大的波特教授和內認同度較高的金碚研究員對產業競爭力的定義都屬于此類。

        波特指出,產業競爭力是在際間自由貿易條件下(在排除了貿易壁壘因素的假設條件下),一特定產業以其相對于其他更高的生產力向際市場提供符合消費者(包括生產性消費)或購買者需要的更多的產品,并持續獲得盈利的能力。

        中社科院金碚研究員把產業競爭力歸結為際間自由貿易條件下,一特定產業以其相對于他的更高生產力,向際市場提供符合消費者或購買者需求的更多產品,并持續獲得盈利的能力。

        2、區域競爭力說

        浙江產業競爭力比較研究課題組提出,產業競爭力是指某一產業在區域之間的競爭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場條件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浙江師范大學商學院陳紅兒、陳剛也認為產業競爭力是指在一內部各區域之間的競爭中,特定區域的特定產業在內市場上的表現和地位。這種表現和地位,通常是由該區域產業所具有的提供有效產品或服務的能力具體顯示出來。

        3、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說

        中社科院裴長洪博士從產業競爭力的理論來源出發,提出產業競爭力是區域產業的比較優勢和它在一般市場絕對競爭優勢的總和。

        4、比較能力和綜合能力說

        張超認為,產業競爭力是指屬于家的同類產業之間效率、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比較以及在際間自由貿易條件下各同類產業最終在產品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盛世豪指出,產業競爭力是指某一產業在區域之間的競爭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場條件下,能夠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是產業的供給能力、價格能力、投資盈利能力的綜合。

        5、要素資源配置說

        郭京福教授認為,產業競爭力是指某一產業或整體產業通過對生產要素和資源的高效配置及轉換,穩定持續的生產出比競爭對手更多財富的能力,體現的是在市場競爭中的比較關系,表現在市場上如產品價格、成本、質量、服務、品牌和差異化等方面比競爭對手所具有的差異化能力。

        由于基本假設和分析角度不同,上述概念并沒有對“產業競爭力”達成統一的界定,但形成了如下共識:

        其一,產業競爭力是一個多層次、綜合性的概念;

        其二,產業競爭力是以企業競爭力為微觀基礎,家競爭力為宏觀目標的,同時受到宏觀、中觀、微觀三個不同層面的影響;

        其三,產業競爭力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雙重含義,是產業綜合能力的體現。

        基于前文對“產業”概念的界定和“產業競爭力”的中觀取向,可將“產業競爭力”概括為:一的某一產業比他的同一產業更有效的向市場提業和服務的綜合能力。這個概念將產業競爭力的“屬”歸納為“更有效的提品和服務的綜合能力”,說明了產業競爭力的本質是產業的綜合能力。將產業競爭力的“種差”表示為“一的某一產業比他的同一產業”,也顯示了產業競爭力中觀層面的內涵,明確了其與“家競爭力”、“企業競爭力”的區隔。

        二、廣告產業競爭力的內涵與研究范疇

        (一)廣告產業競爭力的內涵

        根據前文關于產業競爭力的界定,可將廣告產業競爭力定義為:一的廣告產業比他的廣告產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提業和服務的綜合能力。其中,廣告產業的內涵隨著時代變遷和技術發展,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廣告產業的定義最初見于張金海、程明所提出的“廣告產業就是按照有關法律政策規定,以提供廣告服務為專門職業,接受客戶委托,利用一定的技術和設備,專業從事廣告調查、廣告策劃、廣告設計、廣告制作、廣告等各種服務并從中獲取利潤的專門化行業”。這個概念是對以廣告業務為核心的傳統廣告產業的高度概括,但是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廣告產業的產業形態已經發生了并正在繼續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為此,張金海、程明提出了“大廣告產業”的概念,即包括整合營銷傳播業務在內的整體產業形態。雖然他們并沒有提出一個具體的“大廣告產業”的概念,但其提出的廣告產業應該涵蓋包括戰略咨詢、市場調查、公共關系、終端促銷、媒體購買、網絡營銷和事件營銷等服務在內的行業,其實是廓清了數字傳播背景下廣告產業的范疇。也就是說,廣告產業的內涵可表述為:按照有關法律政策規定,以提供整合營銷傳播業務為專門職業,接受客戶委托,利用一定的技術和設備,專業從事戰略咨詢、市場調查、公共關系、終端促銷、媒體購買、網絡營銷和事件營銷等服務并從中獲取利潤的專門化行業。

        (二)廣告產業競爭力的研究范疇

        廣告產業競爭力的研究范疇的確定,首先要明確廣告產業的產業定位。長期以來,中的廣告產業被定位于服務行業。在家統計目錄中,廣告業作為特種服務業與娛樂、洗浴等行業并列;在《中華人民共和營業稅暫行條例》中,廣告業也屬于“服務業”的子目,與業、旅店業、飲食業、旅游業、倉儲業、租賃業稅率同為5%;在《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中,廣告業被定義為用圖書、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幻燈、路牌、招貼、櫥窗、霓虹燈、燈箱等形式為介紹商品、經營服務項目、文體節目或通告、聲明等事項進行宣傳和提供相關服務的業務。

        而在美,廣告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在20世紀60年代配合家產業結構調整,是作為家戰略產業來重點發展的。當時美將高能耗、高污染的制造業迅速向后發達家和地區轉移,將包括廣告產業在內的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到家戰略高度,美的廣告業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確立了世界廣告中心的地位。

        20世紀90年代的英則將廣告產業定位于創意產業。在1998年出臺的《英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明確提出“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這一概念,并將其定義為“源于個人創造力與技能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創造財富并增加就業潛力的產業”。根據該定義,將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電影、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電視與廣播出版等行業為創意產業。廣告產業作為智力型產業,屬于創意產業的主導產業之一。

        2009年9月,我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明確指出廣告產業與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并列為家重點文化產業,廣告被列入了第一梯隊的重點文化產業。至此,廣告產業屬于典型的高級結構的產業主體的地位得以確認,廣告產業以其有高附加值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特性,被納入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智能經濟的范疇。

        第7篇: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中小企業;營業稅;增值稅;稅制改革

        一、引言:

        “營改增”稅收模式在2012年1月1日上海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試運行。2012年7月3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引發了《關于在北京等8省市開展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明確將除鐵路外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廣東省等8個?。ㄖ陛犑校?。2014年1月1日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流轉稅制度。其動態一直受到我國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二、“營改增”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1)、“營改增”概念。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個稅種。

        “營改增”是指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僅對服務或者產品增值的一部分進行繳稅,以減少重復繳稅的情況。該政策首先在服務業和交通運輸進行試行,然后再推廣到其他行業。

        (2)、“營改增”的重要意義。它的主要意義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推動服務業企業發展。對服務行業企業來說,進行全額的營業稅征稅,稅負過重,還有重復征稅的情況,通過稅制改革,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扶持力度,也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空間;二是為結構性減稅做貢獻。營改增之后,企業總體稅負減少。根據財政部稅務司3月13日的數據,2013年“營改增”總體為我國企業減輕稅負超過1400億元人民幣。三是降低出口企業成本,提高我國勞務和貨物的國際競爭力。

        三、“營改增”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

        (1)、“營改增”對中小企業總體結構的影響

        據地區財稅部門有關人士介紹,企業實行“營改增”后實現了從全額征收向環環抵扣、增值征稅方向轉變,有效的解決了重復征稅的問題,并促進了產業轉型,有利的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營改增”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概括有以下三點:一是推動服務外包,形成了主輔分離。其中如銷售等都將生產性的服務業務外包,加快了服務業從制造業的分離;二是推動了產業資源重構,提升總部經濟。經過試點實行向全國推行實踐,各類投資與生產要素聚集得更加的突出,有不少的律師事務所立足于本部向全國各省的客戶開具增值稅發票,把“營改增”影響擴大到了全國各地;三是推動了設備的更新換代,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因為增值稅中的抵扣項,使得企業對設備的更新換代更加的重視,不僅提高了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和內部的工作效率,也直接的帶動了制造業的發展。

        (2)、 “營改增”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財務結構的影響

        財務審核影響。營業稅制度改為增值稅制度,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財務審核,由于營業稅中并沒有銷項核算,所以營業稅核算相對比較簡單;對于增值稅,其計算相對比營業稅要復雜的多,收入入賬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說,企業收入要按一定稅率進行扣除銷項稅額,成本也要抵扣進項稅額,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以一種全新的應交稅金方式審核,應交的稅金是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之間的差額,所以一旦企業實行“營改增”,那么必須要對企業的會計審核做出調整。針對目前服務業的混業經營的狀況,為降低稅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需要根據不同稅種業務來進行不同的核算。

        (3)、“營改增”對中小企業內部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后,企業的管理也在提升。為了實現企業減負,企業加強了管理,在上游和下游都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條。企業在管理中效果越好,則抵扣的稅額也就越多,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還給下游的企業增加了抵扣額,各個企業在轉型升級上動力得到了有效的加強。總體上講,隨著稅收制度的改革發展,為了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稅收制度,企業需在經營模式、市場營銷、對外服務、對內管理和生產組織方式等多方面的進行改革。如很多企業從商業鏈的構建開始,對財務管理、合同管理、合作伙伴的選擇上等等都有明確的標準和企業機制,使得企業管理水平大幅度上升。

        結論與建議:

        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要求,現行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制度,有利于完善稅制,消除重復征稅;有利于社會專業化分工,促進三次產業融合;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增強企業發展能力;有利于優化投資、消費和出口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改革之后,隨著納入改革范圍的服務業、交通運輸業進入增值稅抵扣鏈條,今后他們的下游客戶將會因為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增多而減輕稅負。這將有利于中小企業開拓市場,擴大銷售。同時,他們的競爭實力和議價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1)中小企業提高自身“營改增”適應能力。每個企業都從自身做起,能對行業規范起到促進作用。交通運輸業等進入增值稅管理的大體系,對企業財務核算的要求更加規范和嚴密;同時,由于客戶對合法、合規的增值稅抵扣憑證的要求增強,將迫使一些小型企業要么退出市場,要么擴大規模,加強管理,做大做強。

        (2)我國的中小企業應該抓住機遇,調整經營策略。比如將勞務服務外包,生產設備的策略性采購,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以獲得相關的進項抵扣。

        (3)對政府部門,簡并稅率。目前我國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7%、13%、11%、6%、0%等。改革試點將我國增值稅稅率檔次由目前的兩檔調整為多檔,是為了保證試點企業的總體稅負不增加,是一種必要的過渡性安排。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會計審計系統和稅收工作的復雜程度。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推廣至全國,適時簡并稅率是一種不二選擇。

        (4)“營改增”擴大范圍?,F在,全部交通運輸業已經全部納入增值稅體系范圍。而電信行業和金融等其他的部分行業并沒有納入增值稅的大體系中,一方面是因為電信金融等行業復雜,要準確的界定電信業務的增值額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需要研究電信業金融等行業的相關稅率還有補貼機制等問題。(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此文系河北經貿大學科研助困基金項目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 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 2011.7.4

        [2]王炳榮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企業的影響及籌劃建設 . 會計之友 2013(8)

        第8篇: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概念;意義;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5-000-01

        一、服務貿易的概念

        根據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將服務貿易劃分成廣義的服務貿易和狹義的服務貿易,狹義的服務貿易就是出口國以出口現實的服務過程來達到進口國的某種要求來換取經濟回報的交易方式。廣義的服務貿易就既包括了實際存在的交易過程,于此同時還包括服務出口方和服務進口方沒有直接交易的無形交易的過程。一般人們提到的服務貿易就是指廣義上的服務貿易。就是指一方出口其服務,另一方進口服務的貿易方式。服務貿易涉及的領域有160余種,其中金融、咨詢、旅游、交通運輸、IT技術和教育等行業是服務貿易的主要領域。

        全球范圍內上所發生的服務貿易可以一般劃分為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過境交付。是說一個國家的服務者在國內像國外的服務消費者提供其需要的服務,比如利用通信、網絡或者郵電等方法提供的影音咨詢等方式。第二,境外消費。一個國家的消費者到另一個國家接受這個國家的服務者所提供的服務并支付給服務者報酬的形式,比如出境旅游和留學等。第三,商業存在。指一個國家接受其他國家的個人或公司來到本國進行投資、合作或者設立獨資企業和分部機構。第四,自然人的流動。指一個國家的自然人到另一個國家去提供服務,比如本國公司雇傭外國職員和來本國創業的自然人。以上四種交易方式,提供服務和交易服務的主要內容,消費服務所在的國別就是服務貿易的進口國,提供服務的國別就是服務貿易的出口國。

        二、服務貿易對各國經濟的意義

        如今全球經濟都在向服務性質的經濟轉變,服務貿易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同時成為新的國際形勢下各個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他可以把一個國家所具備的服務生產力轉換成可以和另一個國家進行貿易的價值形態,使本國的無形商品和無形資產國際化貨幣化,實現了增值價值的貿易方式,可以占用比較少的資源來實現更多價值的交易途徑。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是各國實現本國經濟增長,加快貿易發展,提高本國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在新時代對各個國家都有重大戰略意義。

        如今服務貿易已經變成國際貿易舉足輕重的一個領域,在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國家把服務貿易作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支柱產業戰略替換的重要手段。發展服務貿易可以提高國家外匯水平,加強對外經濟能力。有利于促進國內生產,提高人民就業率。擴大本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資本擴張。同時也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繁榮,而且可以轉移國內矛盾,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伴隨著當代經濟的發展,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已然成為評判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現狀和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國家國際競爭力和國民經濟水平的重要表現之一,加速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是作為各國調整經濟產業結構,增強服務貿易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應對新形勢的戰略選擇。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世界國際服務貿易進出總額為72037億美元,到2014年增加到93494億美元,年均增長4.6%。其中旅游、交通運輸和金融所占比例最大,在2010年這三個領域占世界貿易總額的58.1%,到2014年三項占世界貿易總額的55.2%,四年之間下降了2.9個百分點。其中金融行業增長最快,由2010年的9643億美元增長到2114年的13119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7.3%。

        三、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1.服務在各國加速轉移轉移,加快了服務貿易的發展發展

        新興的服務貿易在各個不同的國家之間的不斷轉移是如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化的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服務貿易的跨境移動,有很強的推動作用,當今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同時也帶動了世界服務貿易的一體化。大型跨國公司在世界全球大市場中組織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同時也必須有金融、運輸、通信等服務的支撐,引起了生產性的服務業在國際分工和產業轉移的過程中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移動的態勢。其次,由于IT技術的不斷進步,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促進了服務貿易在國與國之間的飛速發展。

        2.世界服務貿易加速結構優化,新興服務產業發展迅速

        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的服務貿易結構出現了特別大的改變,服務貿易的發展方向趨近于向資金密集型和知識技術密集型改變。同時,伴隨著世界的信息技術革命的快速發展,這些因素大大加強了服務貿易活動的可行性,加快了例如像IT技術、信息咨詢、財務管理和通訊等新興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全球的服務貿易將會慢慢從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的傳統服務貿易方式,逐漸向資金和知識密集型的現代化的服務貿易發展。

        3.服務貿易的外包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國際服務外包行業增長迅速。在全球范圍內發包方仍然是老牌經濟強國如美國、日美和西歐各國。但是,接包方除了像印度、巴西、加拿大和新西蘭等國之外,像中國、俄羅斯、以及東南亞等地區都在積極的承接服務貿易的轉移和外包,正在成為新興的競爭者。服務外包的變化和服務貿易的全球化,已經變成了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一臺強勁的發動機,并且也將會對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產生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徐林.中國與日韓服務貿易自由化水平的測度[D].遼寧大學,2013(7):11-14.

        [2]孫莉莉,霄.中韓雙邊服務貿易結構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3]李雪威,吳昊.新貿易環境下中韓FTA促進戰略評析[J].東北亞壇,2013(11):33-34.

        [4]張維.中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問題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2(9):57-61.

        第9篇: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稅務機關;項目管理;意義方法

        一、重點投資項目的概念、分類

        重點建設項目是指經省、市和區(縣)級政府有關部門審批、備案、核準、立項的固定資產建設項目以及稅務機關認為有必要納入重點項目管理的其他項目。

        根據劃分標準的不同,重點建設項目可被劃分為不同類別。根據項目建設的不同內容,重點建設項目可以分為生產性建設項目和非生產性建設項目。生產性建設項目包括:1工業建設類(包括工業、國防和能源建設);2農業建設類(包括農、林、牧、漁和水利建設);3基礎設施類(包括交通、郵電、通信、電力、地質普查、勘探、建筑業等建設);4商業建設類(包括營銷、倉儲、金融、保險、綜合技術服務業等建設);5技術改造類更新、調整產業結構、產品更新換代,而投資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非生產性建設項目包括:1辦公用房建設類(包括各級國家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業管理機關的辦公用房);2居住建筑建設類(包括住宅、公寓、別墅等);3公共建筑建設類(包括科學、教育、文化藝術、廣播電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事業、公用事業、咨詢服務、宗教等建設);4其他不屬于上述各類的其他非生產性建設。

        以上劃分的意義在于, 生產型項目在投入使用后能繼續產生流轉稅稅收,也是重點稅源管理的重要對象,在稅收監管上有承續性。非生產性建設項目投入使用后一般不會直接產生流轉稅稅收,只會依據其財產性質產生財產性稅收或享受減免稅待遇,不會當然地成為重點稅源管理對象,但仍是納稅服務的重點對象。

        根據項目建設的不同階段,重點建設項目可以分為儲備項目、在建項目和已完工項目。儲備項目是指已經達成較為成熟的投資意向,得到相關部門部分或全部審批、備案、核準、立項手續,尚未進入實質建設施工階段的建設項目。在建項目是指已進入建設施工階段的建設項目,可以細分為當年新建項目和往年續建項目。已完工項目是指工程建設施工階段已結束,竣工驗收已合格,尚在經營籌備期,尚未投入使用的建設項目。以上劃分的意義在于,不同建設階段的建設項目,稅務機關監管的重點不近相同,如儲備項目重點監控契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印花稅,在建項目重點監控營業稅、已完工項目重點監控企業所得稅。

        二、開展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的意義

        (一)開展重點建設項目管理是保證稅收收入的必然要求。

        稅收收入不僅來自于開門營業的企業、商戶,也來自于土地使用權變更、建筑施工、技術改造等環節。一項重點建設項目從取得土地使用權開始,就幾乎涉及了地稅機關征管的全部主要稅種。投資方成立項目公司要開始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轉讓土地要繳納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受讓土地要繳納契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進入施工階段支付各種款項,施工方要繳納建筑業營業稅、部分企業所得稅,設計方、監理方要繳納服務業營業稅??梢哉f, 一個重點項目拉動的稅收是巨大的,組織收入是開展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開展重點項目管理是實現稅源精細化管理的更高要求。

        稅源精細化管理是稅收精細化管理的發展方向。稅源管理已經向分類管理、分行業管理、分級次管理方向化細分。重點建設項目雖未投入使用,但絕大多數都會成為重點稅源大戶。在項目建設之初就將其納入重點項目管理行列進行規范管理,是向地稅機關稅源精細化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開展重點項目管理是提升納稅服務盾量的迫切要求。

        重點建設項目參與方多為重點稅源企業,內部管理水平較高,依法納稅意識和維權意識較強,他們的涉稅服務要求也有別于其他企業。為重點稅源企業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服務已成為納稅服務工作的新方向。目前,各地稅務機關均在探索在發票管理、納稅申報、涉稅審批、稅務檢查等方面,為重點建設項目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在項目籌備階段,提前介入,按需服務;項目建設階段全程跟蹤,主動服務;項目投產后密切關注,幫扶服務。對特別重大的建設項目,可考慮派駐專門機構。

        三、加強重點建設項目監管的方法

        重點建設項目管理已成為稅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各地陸續出臺了開展重點項目管理的辦法、方案。開展重點建設項目管理,應遵循如下方法:

        (一)責任體系確定

        稅務機關應建立起三級監管責任體系。內部稅源管理部門作為開展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的組織管理部門負責信息采集、檢考核,主管稅務所負責征收管理、評估檢,主管稅收管理員是具體責任人,負責實地巡、具體管理。明晰的責任體系有助于監管工作的有序運轉。除此之外,也應要求項目投資方指定專人聯系,用雙向的責任體系保證重點建設項目管理制度的有效開展。

        (二)信息來源法定

        重點建設項目的信息來源應有法定的渠道。稅源管理部門應同各級發改、經貿、國土資源、建設、規劃、招商、交通、水利、工商、統計部門建立固定的工作聯系,定期取得轄區內重點建設項目的審批、備案、核準、立項信息,作為開展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的信息來源。當然,從法定渠道獲取信息的同時,也要注意發揮其他渠道的重要作用。稅源管理工作要堅持眼界開闊,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媒體廣告、網絡傳媒等媒介,均可能是重點項目落戶開工的第一報道者。在二者的地位上,法定渠道是基礎,其他渠道是補充。交叉核對數據時,只有法定渠道獲得的數據才能作為依據,其他渠道獲得的數據只能作為參照。

        (三)管理制度規范

        重大建設項目稅收管理應當實現以項目管理軟件為依托,以項目為管理對象,稅務機關通過對采集錄入和納稅人自行申報的數據進行審核、分析比對和預警監督,達到對重點建設項目的實時動態監控。

        1.全面監控制度。重點建設項目管理應以投資方為抓手,由投資方匯總上報參與項目建設全部單位的涉稅情況。在監控范圍上,對與項目有關的投資方、土地使用權或不動產轉讓方、設計方、建筑施工方、設備安裝方、裝飾裝修方、建筑監理方、銷售方等全部納入監控范圍;在監控稅種上,對轉讓土地或不動產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投資方受讓土地的契稅、土地使用稅,施工方的營業稅、企業所得稅,設計監理方的營業稅,房產陸續投入使用的房產稅,投資方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各環節印花稅全面監控;在監控時間上,要對項目從立項、征地、設計、施工、設備安裝調試、裝飾裝修、竣工驗收直至試營業全程開展監控。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重點建設項目管理必須依托功能強大,設計合理的專業軟件進行,實現自動批量統計、分析、比對、預警功能。另外,根據現行營業稅政策,建筑業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與合同約定內容直接掛鉤,稅務機關可根據已掌握的合同情況,推斷出代開發票和稅款入庫時間,提前設置預警指標,科學預測入庫稅收。

        3.以屬地管理為原則。對重點建設項目的監管應以項目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為主。通過嚴格的稅務登記管理,將參與項目的所有單位集中于項目建設當地。同時,也要注意與省、市一級稅源管理部門的溝通協調和與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的的協作配合,保證重點建設項目監管不遺漏,不重復。

        4.加強發票管理。發票管理,特別是建筑業代開發票管理是稅務機關監管重點建設項目施工方的重要手段。主管地稅機關應當在發票的取得、使用、代開、繳銷等環節加以控制、把關,實現以票管稅。代開發票部門對涉及重大建設項目代開的發票,”申請開具項目內容”應明細到項目名稱,同時設計專門臺賬,逐筆登記代開發票有關信息,錄入項目管理軟件,作為統計分析的基本數據。

        5.堅持實地巡查。主管重點建設項目的責任人,根據稅收管理員制度的要求和重點項目監管的實際需要,應堅持并展定期巡工作。每月至少到項目現場實地進行巡一次,及時掌握重大建設項目的資金投入、施工進度、稅款繳納和發票使用情況,找稅收管理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實現動態監控。

        6.開展專項評估。稅務機關應積極開展重大建設項目納稅評估。以納稅評估發現的疑點為約談要點,與重大建設項目相關納稅人進行約談溝通、納稅提醒或納稅輔導,督促其及時履行納稅義務,提高納稅遵從度。在項目進行的不同階段,要科學確定不同的評估側重點,提高評估效果。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高清性色生活片 | 青青久在线视频视频在线 | 在线极品欧美aⅴ | 亚洲精品乱码在线 |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