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

        第1篇: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關鍵詞:地質地貌;自然資源;旅游;規劃設計;可持續

        21世紀來,現代旅游業的日益興盛,極大滿足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層面地需求,且呈多樣化發展趨勢,旅游業已發展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產業。作為現代文明社會標志之一的旅游,也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盡管如此,就我國當前旅游情況來看,我國旅游學術研究遠遠滯后于實踐發展,尤其是在旅游資源開發方面做得更是不夠,即使有些地方注意到旅游對當地經濟效益的提升大有好處,但由于對旅游資源開發過程的不科學、不規范,極大影響了旅游業以及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一、地質地貌旅游資源的內涵與特征

        (一)地質地貌旅游資源的內涵

        地質地貌旅游資源又稱地文旅游資源,它包含地質遺跡、地質體以及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生態效應,屬于自然旅游資源的一種。這種旅游資源就有較強的觀賞價值、造景功能和人文特點,該特點能有效被旅游所利用[1],進而能帶來經濟效應、生態效應和社會效應。

        (二)地質地貌旅游資源的特征

        相對于其他自然資源而言,地質地貌旅游資源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不可再生性。這類資源不可復制,不可再生,如果被破壞掉就不能還原到原來的面貌和狀態。第二是恒定性。該特點首先表現在時間恒定性,亦即在長時間內我們肉眼很難發現其有顯著的形態變化;其次是表現在地域恒定性,這是一種相對于其他資源(園林樹種的移栽、鳥類的遷徙等)的說法是恒定的。第三科研的典型性。由于該類資源是天然形成的,在科學研究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珍貴素材。它所具備的典型性特征是其他自然資源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具有比較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實際意義。第四是專業性。由于地質地貌旅游資源獨特的特質,必定會吸引大量的參觀者、學習者來舉辦相關專業旅游活動。第五是層次多、類型多。層次多是說該資源有不同的尺度或級別;類型多是指這些資源并不完全是鼓勵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難以完全分開。

        二、地質地貌旅游資源的類型

        當前,我國現存的基本地質地貌類型有: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以及山地等。相關地貌景觀也比較多,如花崗巖地貌景觀、荒漠地貌景觀、峽谷地貌景觀、冰川地貌景觀以及巖溶地貌景觀以及海岸地貌景觀等等。

        三、地質地貌對旅游規劃設計的影響

        地質地貌對旅游規劃設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地質地貌對旅游環境的影響:自然環境是一寬泛的概念,地質地貌屬其一范疇。就上文所述,地質地貌也有多種種類和類型,因而,自然環境在特定條件下也會受到不同地質地貌的影響。被影響后的自然環境又可以被開發利用,進而形成新的旅游環境。例如,濱水環境為發展濱海、濱河旅游提供廣闊的空間。所以,在園林規劃設計中,要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做到因地制宜,使規劃設計與環境及其影響因子相協調。而對于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而言,我們要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充分運用原有地貌特征,做到生態規劃,合理布局。當然,有時地質地貌也會對旅游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如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的發生,都會影響到旅游相關活動的開展。

        二是自然景觀存在離不開地質地貌:從園林的角度講,園林地貌是園林的骨架;同理,一個自然風景區的骨架就是地質地貌;因此,在旅游規劃設計中,我們要善于、巧于利用。例如:廣西桂林風景區,典型的巖溶峰林地貌,奠定了桂林山水溶洞奇觀的基礎,再加上漓江碧水在石山群峰間的回環映襯[1],才使整個景區顯得秀麗無比。

        三是地質地貌可單獨成景:自然環境中的地質地貌要素千奇百怪,會呈現出多種特殊的特征,因此,很容易吸引人們觀光駐足。這些地質地貌景觀,有時就可以單獨構成一個主景供游人賞析。例如:云南路南的石林、周口店猿人遺址、西岳華山、沙丘景觀、自貢市的恐龍博物館、黃土景觀等等[2],這些地方的地質地貌都可以單獨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往游玩、觀賞。

        四是地質地貌的“配角美”:有些景區的地質地貌本身不具備單獨作為主景的特質,但通過其與其他造園要素的和諧搭配,也能形成很好的風景。如:杭州西湖風景區的“西湖十景”的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是由于西湖周圍的山地絕佳的配景作用才可以起到如此好造景效果。

        此外,地質地貌旅游資源,它作為一個客體,能使主體(游人)感知其造景的寓意和內涵,并受到情境熏陶和教育。

        四、結語

        總之,地質地貌資源對我國旅游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開發利用中,我們要依據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分析地質地貌特征,深刻理解、把握地質地貌和旅游規劃設計的關系,做到生態規劃、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曹伯勛.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第2篇: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關鍵詞:濕地旅游;產品開發;評價體系

        濕地生態旅游資源是濕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濕地生態旅游的基礎。黑龍江省屬濕地大省,現有烏裕爾河沼澤、三江平原沼澤、松阿察河三大濕地,總面積為523.4萬hm2,占全國濕地面積的9.23 %,黑龍江省濕地分布的特點是區域分布不均,區域差異明顯。由于濕地豐富的綜合功能,能夠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給濕地旅游目的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對濕地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原生態”開發,已經成為黑龍江旅游界和環保界的研究熱點。

        一、 黑龍江濕地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一)濕地旅游資源的特色度較低

        根據旅游產品資源的特色原則,只有與眾不同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滿足游客的好奇心理,提高游客的忠誠度。因此,如何發揮黑龍江省濕地旅游資源優勢進行濕地旅游產品的開發,特色性是考慮的因素之一。

        (二)旅游資源產品項目單一

        黑龍江的濕地旅游活動還只停留在觀光游覽等表面層次上,忽略了對景區生態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更深層次旅游產品的開發。

        (三)旅游資源文化內涵不夠豐富

        黑龍江在開發濕地旅游資源過程中,對于認識濕地的生物特性,環境保護的意識沒有深層次挖掘,在濕地文化中對濕地所在旅游目的地的理解不夠。

        (四)對濕地生態環境價值認識不深

        提高對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在開發濕地旅游產品的同時,要加強對游客的環境保護教育。

        三、濕地旅游資源開發的原則

        (一)可持續開發原則

        在濕地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保持濕地資源的原生態性,使濕地的生態功能不被破壞,就需要堅持可持續開發的原則。

        (二)突出資源特色原則

        資源特色是旅游資源產生和保持吸引力的關鍵,在黑龍江省濕地旅游開發過程中,要盡可能突出黑龍江省各地區濕地旅游產品的特色,發揮資源優勢,增加文化內涵,提高濕地旅游產品的競爭力,樹立黑龍江省濕地旅游品牌形象。

        (三)適度開發的原則

        濕地旅游在滿足旅游者的需求時,又要盡可能保持環境和文化的完整性,其開發規模應該控制在環境容量許可的范圍內,使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保護與旅游開發協調一致。

        四、 構建黑龍江濕地旅游資源質量評價體系

        構建黑龍江省濕地旅游資源質量評價體系的根本目的旨在通過對指標的評價來了解游客對濕地旅游資源的滿意程度,以找出差距和提出改進措施來更好地為游客服務。因此,指標體系的構建要盡量綜合考慮各影響因素,遵循全面性,層次性和可測性等原則。根據黑龍江濕地旅游資源特點,選取了以下6個指標作為黑龍江省濕地旅游資源質量分析的指標,這些指標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黑龍江濕地旅游資源質量評價指標關系圖

        通過對物流行業顧客滿意度共性的分析,建立了3層指標體系:第1層為總體指標,第2層為結構指標,第三層為分析指標,分屬于第2層各個結構指標,形成多層次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較全面地反映了黑龍江省濕地旅游資源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要素,同時指標數據的收集和計算機具有較大的便利性,具體指標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黑龍江濕地旅游資源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黑龍江省濕地旅游資源質量評價指標 觀賞價值U1 新奇度V1

        自然度V2

        體驗參與度V3

        舒適度V4

        科教價值U2 科教的特殊性V5

        科教的典型性V6

        科教的豐富性V7

        科教的廣泛性V8

        歷史價值U3 地方特色文化V9

        歷史民俗文化V10

        資源價值U4 資源的規模度V12

        資源的多樣性V13

        濕地生態環境價值U5 動植物種類V14

        濕地退化率V15

        濕地受威脅狀況V16

        旅游開發環境U6 交通條件V17

        產業經濟基礎V18

        基礎設施條件V19

        區位條件V20

        五、結束語

        第3篇: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關鍵詞:生態旅游資源;分類;反思;構建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1-0069-02

        伴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大眾旅游給各國帶來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生態旅游這一代表人類時代潮流的旅游類型,給社會上熱衷于旅游活動者和旅游從業者帶來了拯救、保護自身健康和周圍環境的厚望[1],備受各國民眾的喜愛,現已成為世界各國旅游業發展的主要路徑之一。生態旅游的迅猛發展不僅帶來了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完美統一,而且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者們充分認識到生態旅游資源不僅是生態旅游發展的基礎,而且是生態旅游發展的生命線,更是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在我國“五位一體”的社會進程中,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對生態旅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考空間,生態旅游資源作為生態文明的組成部分,是時展必須面對的研究新課題。

        一、生態旅游的產生

        生態旅游的產生有著極其深刻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它和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人類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開展、傳統大眾旅游業的生態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生態旅游(ecotourism)這一專業名詞是1983年由貝洛斯?拉斯卡瑞(Ceballos―Lascurain.H)首次使用的。這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特別顧問在他1987年撰寫的《生態旅游之未來》一文中明確提出生態旅游這一全新概念,隨后引起全球廣泛反響,各國都在自己的開發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著對生態旅游的理解。梳理世界各國開展生態旅游的歷程后發現,生態旅游的產生模式主要有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主動式是指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因市場需求而主動發展生態旅游,如美國在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被動式是指部分經濟欠發達國家迫于經濟和環境的壓力,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迫不得已發展生態旅游業,如20世紀初,殖民主義者的大型狩獵活動給肯尼亞的野生動物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從此肯尼亞政府開始發展生態旅游業。

        二、文獻綜述

        (一)生態旅游資源概念

        1980 年加拿大學者Moulin?C.首次提出“生態性旅游資源”的概念。西方國家普遍認為生態旅游資源就是純天然的“自然景觀”,因此,對生態旅游資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熱帶野生叢林、野生動物園、國家公園等純自然區域。TIES(生態旅游學會)、WCU(世界保護聯盟)、Cl(國際保護組織)、TNCO(自然保護管理委員會)、UIAES(旅游人類學委員會)等國外機構對生態旅游的研究相對比較深入。伴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飛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起國內學者開始關注生態旅游,雖然對生態旅游資源的研究起步較晚,但學術觀點頗豐。一種觀點認為生態旅游資源是可供人類開展生態旅游的區域,如劉繼生(1997)、侯立軍等;一種觀點認為生態旅游資源是一種具有原生態的景觀,如張建萍(2001)、楊桂華等(2001);一種觀點認為生態旅游資源就是一種資源,如盧云亭等(2001)、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2013最新出版的《中國旅游大辭典》中的界定是“生態旅游資源是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的由生物群體構成的總體景觀以及個別珍稀品種和奇異的形態個體。”

        (二)生態旅游資源分類

        由于對生態旅游、生態旅游資源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尚未在國內外旅游學術界達成共識,因此,眾多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視角、研究背景以及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了不同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從資源的性質和成因進行分類。一種是將生態旅游資源分為自然生態旅游資源、人文生態旅游資源,如張建萍(2001)、程道品(2004)、裴洪淑等(2007)、于洪雁(2012);另一種分法是自然生態旅游資源、人文生態旅游資源、保護生態旅游資源,如楊桂華(1999)、楊文鳳等(2009)等。二是從資源性質及功能將生態旅游資源劃分為森林、草原、荒漠、濕地、冰雪地帶等生態旅游資源,如袁興中(1995)、盧云亭(2001)、袁書琪(2004)、盧宏升等(2004)。三是從市場需求導向劃分。如:馬乃喜(1997)將生態旅游資源劃分為觀賞型、科學型、探險型、保健型、狩獵型、民俗型;袁書琪(2004)將生態旅游資源劃分為觀光型、運動型、休閑型、度假型、科考型、探險型等。四是從旅游者的旅游動機角度將生態旅游資源分為心理、精神、健身、經濟、政治幾個方面。五是從旅游者的感知角度分為可視、可感覺兩類,如何平(2002)、徐守斌(2010)。六是從旅游開發與經營視角劃分。如王建軍等(2006)將生態旅游資源劃分為生態旅游景觀資源、生態旅游環境資源。

        (三)文獻述評

        據不完全統計,現有關于生態旅游資源概念的界定有120余種。這些概念存在的分歧主要體現在主體的界定、范疇的劃分、學科視角的選擇三個方面。基于不同的概念界定,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第一種按資源的性質和成因劃分的分類方法應用最為廣泛,但它套用的是中國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的常規分類法,其實質仍然是對旅游資源分類,沒有體現“生態”的特點,因此并不科學。后幾種方法是基于研究者的認知進行的微觀分類,不能滿足旅游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應用不夠廣泛。綜合運用多種分類標準進行多級分類是目前學術界的發展趨勢,相對比較客觀、系統。但是,梳理后不難發現:已有文獻所提出的分類方法大多是從旅游學科的視角去認知和研究生態旅游資源的相關內容,但是,生態旅游是一門交叉學科,其具有厚重的學科內涵和個體特征,因此,現有分類方法不能體現出生態旅游資源的全部屬性,沒能詮釋生態旅游資源的真諦,既不符合際發展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理論基礎的實質,仍需探討、改進、完善。

        三、反思與構建

        (一)反思

        1.用什么樣的學科視角去研究生態旅游資源呢?生態旅游不同于傳統的大眾旅游,它具有生態學與旅游學的雙重屬性,而且涉及地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環保學、資源學等眾多學科的相關理論和相關內容,因此,單從旅游經濟學或生態景觀學的視角去研究這一全新概念、套用旅游資源分類方法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分類的研究路徑既不可取、也不適用。無論是從何學科背景、任何研究目的出發,都應尊重生態旅游作為交叉學科的特點,至少要以生態學和旅游學的視角去研究生態旅游資源的相關問題。

        2.為什么要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呢?明確生態旅游資源分類的目的不僅是基礎研究的前提,而且是實踐活動的保障,更是進行科學劃分的主導思想。科學分類生態旅游資源,一方面是為了識別生態旅游類型、確定生態資源價值、明確生態資源現狀;另一方面是為進一步評估、保護、開發、傳承奠定理論基礎,以滿足旅游者、決策者、經營者三方需求。因此,分類中不僅要包括景觀、環境等可視要素,而且應適當考慮保護和開發的相關內容,盡量涵蓋不同需求者的關注要素,以滿足生態旅游開發和發展的各方要求,實現傳承和可持續的發展。

        3.生態旅游資源中是否應包含生態環境這一要素呢?伴隨著生態旅游內涵的不斷深化,人們對生態旅游資源的認識也越加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在生態旅游資源構成中,生態環境不再只作為旅游資源的背景,甚至成為生態旅游的主要吸引因素[2]。對于生態旅游而言,生態環境條件的優劣是生態旅游資源開發成敗的關鍵因素[3]。因此,在我國,生態環境同人文資源一樣,是生態旅游資源不可分割的內容,應作為生態旅游資源的構成要素。

        (二)構建

        為確保研究成果的適普性、可操作性,滿足生態旅游快速發展的實際需要,筆者吸納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生態學和旅游學的研究基礎,綜合運用資源學、管理學的相關知識,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觀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從生態旅游的全新視角去認識生態旅游資源,探索性地構建基于生態學-旅游學的生態旅游資源分類體系(見圖)。

        圖 生態旅游資源分類體系

        四、結語

        生態旅游既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旅游形式,也是保障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指導理念。生態旅游資源是生態旅游發展的首要條件和重要基礎,生態旅游資源的分類與評價是生態旅游理論的基本內容。科學劃分、合理評估生態旅游資源是生態旅游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進一步制定開發與保護規劃的前提,是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不容否認,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生態旅游理論研究已經形成了一些基本框架和方法,但是,生態旅游作為新興的邊緣學科,還不夠成熟,比如:生態旅游、生態旅游資源等基礎概念還未統一,現有生態旅游資源分類方案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這種缺憾不僅僅體現了旅游研究的不成熟性,也反映出旅游基礎理論研究和方法論的滯后性。在不成熟的理論階段,向成熟學科借用“概念”、“方法”和“理論”無可厚非,但應尊重客觀現實和理論基礎,抓住交叉學科的本質和特性。雖然現有研究成果不能滿足迅猛發展的生態旅游實踐活動,但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將長期存在,因此,要想實現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生態旅游的新視角去認識研究生態旅游資源的內涵,用交叉學科的研究方法去豐富生態旅游的研究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修正理論。

        參考文獻:

        [1]盧云亭. 生態旅游與可持續旅游發展[J].經濟地理,1996(3):106-112.

        [2]王建軍,李朝陽,田明中.生態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體系構建[J].地理研究,2006(5):507-516.

        [3]邱云美.基于價值工程的生態旅游資源評價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09(12):2158-2168.

        [4]王金偉,李丹,李勇,佟連軍.生態旅游:概念、歷史及開發模式[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報,2008(9):24-30.

        第4篇: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這決定了檔案在特色旅游開發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又由于檔案具有重要的文化屬性,因此,正確認識檔案資源與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不斷開發利用檔案資源,可以豐富特色旅游的文化內涵,對實現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檔案資源與元謀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

        檔案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旅游資源是旅游業賴以運行的物質基礎。元謀縣位于云南省中北部,金沙江下游支流龍川江河谷盆地內,是人類重要發祥地,以“元謀人”著稱于世;流水侵蝕形成的獨特“土林”風貌,讓電影《無極》、《千里走單騎》、《舞樂傳奇》等將其作為主要外景拍攝地,讓元謀形象通過電影膠片名揚海內外;作為云南主要的彝族聚居區,彝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民族風情濃郁;金沙江龍街古渡口,至今仍保留著當年“巧渡金沙江”時留下的標語。元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以“元謀人”文化為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旅游業的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1.檔案資源是元謀文化旅游資源形成的基礎

        從“元謀人”、原生態彝族文化、紅色旅游資源、土林影視拍攝基地到綠色農業和鄉村生態文化等構成了元謀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其中元謀文化旅游資源的存在需要相關檔案資源作為支撐,這些檔案資源除以數字、圖片等形式存在外,其余部分文化旅游資源需要的檔案資源必須依靠開發者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收集、整理、保存元謀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資源,之后轉換成旅游開發所需形式提供利用。因此,在元謀文化旅游資源整合發展過程中,旅游工作部門、檔案工作部門應加強合作,合力助推檔案資源的收集、整理、利用,以便為元謀旅游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保障。元謀文化旅游資源呈現出的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必須以實體的檔案資源作為保障。

        如“元謀人”這一品牌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極大的吸引力,這是元謀旅游的無形檔案資源,是發展旅游業的一大優勢。1965年,在元謀發現的兩枚人齒化石,被認定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和亞洲最早的人類齒化石,“元謀人”因此作為中華民族的開篇寫進了歷史教科書,“元謀人”正是因元謀而得名。2010年“元謀人”博物館的新館正式建成,分別展示人類起源圖解、古人類和古生物化石、場景模擬等,陳列了“元謀人”復原頭像和2顆復制的“元謀人”牙齒化石,以及在元謀發現的古猿、犀牛化石等,使元謀的歷史檔案在博物館建設中得到開發利用,進一步豐富了元謀旅游資源的內涵和深度。

        2.元謀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對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了新要求

        元謀地區存在大量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民族藝術、民間文學、民族古籍、民族傳統科學、文化遺產等檔案資源,經過元謀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后,能建成獨具特色、多種形式共存共享的元謀文化旅游資源,可以使旅游者實現對旅游文化的多層次、多角度享受。同時,對傳統檔案收集、整理、保存、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使當地旅游工作部門形成采集文化資源的長效機制。如元謀小涼山世代居住的彝族同胞,除了一年一度的火把節、原生態的“老虎笙舞”保留較為完好外,還是彝族民族風情和少數民族檔案保存較為完好的地區之一。通過對當地少數民族檔案的收集、利用、開發,形成了豐富的原生態彝族文化旅游資源。同樣,以元謀龍街金沙江渡口為中心的紅色旅游資源經過歷史檔案的開發同元謀其他旅游資源一樣極富魅力,吸引著大批旅游者駐足游覽。

        3.元謀文化旅游資源為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務機制

        檔案收集整理采用的是一種實體化、過程化和機構化的管理機制,其核心是擁有檔案文件實體,并進行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統計及開發利用等業務[1]。傳統的對檔案的管理和服務局限在具體的、物化的資源范圍和場所范圍之中,發揮的利用效益有一定的局限性。檔案在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中則把實體檔案資源引入到實際旅游開發當中,以旅游宣傳、導游詞、宣傳片拍攝、博物館等多種形式建成檔案資源共享的大集成系統,形成展示、宣傳、查詢、普及民族文化的權威平臺。這種動態的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檔案的信息服務能力,為保護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整合發展元謀旅游業提供了更有效的服務。

        因此,檔案資源與文化旅游資源之間不是替代關系,而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沒有豐富的檔案資源,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發展困難將會加大,同樣,沒有元謀文化旅游資源呈現的平臺,檔案資源的利用開發難以突破原有的工作局限,實現更大范圍內的檔案服務。元謀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發展需要以檔案資源為基礎,而元謀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發展可為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新的機遇。

        二、檔案在發展元謀文化旅游中的作用

        1.檔案是文化旅游市場定位的依據

        特色是旅游的生命。旅游市場是旅游經濟活動的集中體現,是旅游產品生產、交換實現的條件,是促進旅游供求平衡的重要機制[2]。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人們的旅游需求不僅日益擴大,而且旅游需求的內容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變化。在這方面檔案工作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為文化旅游市場的定位提供原始依據。因此,在全國各地旅游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面對日益擴大和復雜多樣的旅游市場,元謀可依據本地檔案部門已保存的檔案資料,加大對檔案的編研力度,突出特色,挖掘內涵,進一步充實和豐富文化底蘊,加強與檔案、文化、文物等部門的密切配合等,使元謀成為對國內外游客有強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檔案是豐富文化旅游內涵的再生動力

        旅游現象本來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旅游受到文化時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人類的旅游活動又促進了文化的延伸,推動了文化的交流。應該看到旅游活動是十分復雜的,受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旅游活動有著種種不同文化間的沖突與交流,表現出的關系紛繁復雜。從普遍意義上說,文化是本質性的,旅游表現為現象。元謀素以人類遺址、土林景觀、彝家風情等文化旅游資源蜚聲中外。但隨著旅游市場從團隊旅游到散客、家庭旅游的變化,從觀光旅游到度假、休閑、商務、會議和各種專項旅游發展,從周邊客源市場拓展到中遠程客源市場,從老年游客擴大到中年和青少年游客的一系列發展和變化,顯然元謀現有的文化旅游內涵亟待進一步挖掘。要完成區域間的資源整合并讓它們豐富文化旅游內涵,關鍵是盡量減少不同區域的旅游資源的生態重疊,也就是說不同地域要根據自身旅游資源開發狀況和資源特點,對其文化旅游資源給予不同的定位,優勢互補、互為依托,讓它們能夠滿足游客的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需求,減少它們間的競爭而加強合作,這也是大旅游原則的集中體現[3]。如分別以人類發祥地;古樸元謀;神奇土林;天然攝影棚;綠色元謀為其自身定位進行整合和豐富,對外呈現多元性的旅游產品,這樣既能滿足游客的不同偏好,又能彌補單一類型景點對旅游者的有限吸引力。又如,不同的景點可分別以“觀景”、“娛樂”、“美食”、“購物”為定位,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全方位需求,深層次豐富元謀文化旅游內涵。

        3.旅游促進檔案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第5篇: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蘇北旅游資源整合屬性的基礎上,提出了蘇北旅游資源的整合策略,以期為蘇北旅游業的一體化發展提供戰略支持。蘇北旅游業和同省的蘇南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蘇北旅游資源開發落后,特別是整合意識淡薄。

        回顧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市場的競爭已經由景點競爭、城市競爭和線路競爭發展到區域旅游經濟一體化的聯合競爭階段,創新和聯合已成為21世紀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兩大主題。因此整合區域內的旅游資源,突出特色,形成區域旅游發展合力,不僅是區域旅游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實現各地方共謀多贏的必然選擇(王雯雯、郭尋、吳忠軍,2006)。

        經濟發達、資源富集的蘇南旅游業在“長三角無障礙旅游協作區”合作模式的推動下迅速發展,而蘇北地區遠在輻射區之外,尚未形成有效的區域旅游合作與組織形式(司緒華、馬曉冬、范淑青,2007)。區域旅游資源整合是區域旅游合作的一個“橫截面”,是其核心實踐形式,本文從旅游資源整合的角度探討蘇北區域旅游合作發展的路徑,以期促進蘇北旅游業的提檔升級。蘇北地區同屬江淮平原,山水一體,地緣相近,旅游市場關聯度較大。整合蘇北旅游資源,可以展開新的資源配置和產品組合,實現蘇北旅游資源優勢品牌化、價值最大化和蘇北旅游業的高效協作,最終提升蘇北區域旅游業的整體優勢和綜合競爭力。

        蘇北區域旅游資源整合屬性分析

        (一)旅游形象的感知整體性

        江蘇是文化大省,凝聚了幾千年的歷史精髓,蘊涵了無數人的智慧結晶。一條大江把江蘇劃為蘇南蘇北兩部分。歷史上江蘇省的形象具有分裂性,在大家的感知印象中,江蘇被分成蘇南和蘇北兩塊區域,蘇南是魚米之鄉、發達地區的代名詞,而相反,蘇北成為落后的標志。這只是人們意識上的誤差。實際上,蘇北經濟相對于全國來講,仍處于較高發展水平,但因此卻促進了人們對蘇北地區感知形象上的一致性與統一性。地理和經濟的因素為蘇北旅游形象的整體塑造奠定了先天的基礎,成為蘇北旅游整合發展的優勢。蘇北作為我國南北交界的區域,汲南北文化之精華,取長江淮河之靈秀,攬黃海東海之廣闊,得富饒平原水鄉之養育,形成獨特的蘇北文化,經過整合鍛造,完全可以成為江蘇乃至東部地區旅游的一支奇葩。

        (二)旅游資源的內在關聯性

        蘇北地區天然的聯系緊密,地脈和文脈一致性較強,旅游資源本體存在明顯的內在關聯性。一是不同地區自然旅游資源天然的統一性。按照行政力量的劃分,蘇北各地分成若干區域,但自然旅游資源卻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地理單元,不可分割。例如,地處盱眙、洪澤、泗洪等蘇北三縣的洪澤湖,以及連云港、鹽城兩城市涉及的漫長海岸線。二是不同地區旅游資源具有緊密的文化聯系。例如,一個吳承恩依靠一部《西游記》就將淮安市與連云港市從西游記文化內涵上聯系起來。劉邦、韓信君臣與西楚霸王項羽爭霸的楚漢春秋更是把徐州、宿遷、淮安以及始皇東巡游點連云港緊密連在一起,韓國歷史名人張保皋更是成為連云港、淮安、徐州三城市旅游資源的又一重要結合點。旅游資源的內在關聯性要求遵循地理和文化規律,按照旅游資源的自身特點,打破行政區界,對蘇北區域進行整體規劃、整合發展。

        (三)旅游資源的特色互補性

        蘇北五市是江蘇省旅游資源的富集區,集中了兩漢文化、山水海濱、生態濕地、珍稀動物、名人名泉和淮揚美食等品牌資源。徐州兩漢文化與戰爭文化資源獨特,人文景觀居主置;淮安的名人文化與美食文化享譽盛名;連云港的海岸旅游資源類型齊全,以花果山和海濱旅游為特色,景觀豐富;鹽城擁有獨特的海岸灘涂風光,發展生態旅游和海濱度假旅游前景廣闊;宿遷湖泊資源豐富,也是全國著名的酒鄉。由于蘇北五市的旅游資源具有先天的差異性,因而無形中產生了很強的互補性,形成了區域旅游整合發展的基礎。

        蘇北各類旅游資源錯落分布,互為補充,既有本質上的共同性,又有區域內部的差異性。這是整個區域旅游資源整合的良好基礎,是區域內部旅游業競爭共存共同發展的優勢所在。

        蘇北區域旅游資源的整合策略

        (一)塑造蘇北旅游整體形象

        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越來越趨向于根據當地的整體形象信息,而非分散的產品信息(王世金、白永平、石惠春,2007)。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對某一旅游地的總體認識和評價,區域旅游形象是一個地域所有旅游產品的抽象概括,是開拓客源、吸引游客的重要環節之一。區域旅游整合要求根據區域旅游資源的總體特點和市場狀況,立足全面分析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制定旅游業的發展方向,確定區域旅游的整體形象,樹立品牌觀念。

        雖然蘇北內各城市產生了一些旅游合作的舉動,但蘇北尚未形成合力,缺乏蘇北整體旅游形象的確定。根據前面對蘇北旅游資源的分析,本文認為蘇北旅游形象體系可以設計為:一是國際形象:漢朝風,民族情。突出漢文化,融入民族情感,升華蘇北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拓展蘇北旅游的市場感知力和影響力。二是國內形象:楚漢故里,名人之鄉。依托獨特的楚漢文化,借助強勢的名人效應,并融入以水為主題的自然景觀和文化內涵,使蘇北地區在全國旅游市場中獨樹一幟。三是省內形象:綠色心臟,休閑天堂。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休閑資源,吸引省內乃至周邊城市群的客源,塑造成為長三角的院。借助蘇北的統一形象旅游整合區域內的旅游資源,打造區域最具競爭力的主題系列產品,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打造旅游精品線路

        蘇北各市強強聯手,共同打造蘇北旅游黃金線路是適應目前旅游市場激烈競爭的需要,依靠單一的旅游景點的單打獨斗很難創造優勢,只有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增強合力,實現旅游產業的多方共贏,促進蘇北區域無障礙旅游格局的形成。

        首先,本區域應充分發揮楚漢文化的形象優勢,重點推薦“觸摸中華歷史,品味楚漢雄風”的精品線路,徐州的漢畫像石、楚王墓、博物館和宿遷的項王故里紀念館、鹽城北門漢代遺址、淮安的韓信祠和漂母祠、連云港的徐福祠、孔望山摩崖石刻等楚漢文化景觀,使之成為蘇北乃至江蘇的一張王牌旅游線路。其次,積極整合名人遺跡、戰爭文化、山海景觀、運河風情、明清小說等線路,擴大蘇北的旅游產品內容,構建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最后,為兼顧本地游客或散客出游,本區還應推介以短線為主的多功能旅游線路,以促使蘇北地區從以往的文化和自然觀光型線路向復合型旅游線路轉型,諸如開展生態旅游、民俗旅游、體育旅游、鄉村旅游、工業旅游、會議旅游、商務旅游等多種旅游線路的整合開發。另外,隨著區域旅游聯合進程的進一步加快,本區也應積極響應與周邊地區旅游線路的聯合開發,如楚漢文化旅游資源與山東的孔孟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

        (三)依托核心資源且輻射帶動

        利用區域內或游線中價值較高或開發成熟的核心旅游資源,發揮其帶動作用,挖掘和整合其輻射范圍內的旅游資源,一方面服務于核心旅游資源,完善其旅游服務功能,強化產品吸引力,另一方面借力開發,實現區域旅游經濟的整體提升或旅游線路的充實。也可以將周邊景區與核心景區直接打包開發,使之成為豐滿、協調的整體(王欣等,2005)。

        蘇北旅游資源眾多,不可能全面開發,要突出重點,并實施漸進型整合開發。應首先著眼于蘇北區域四個部分的核心旅游資源,即西北部的徐州兩漢文化旅游資源主要是指“漢代三絕”(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東北部的連云港花果山旅游資源,西南部的淮安系列旅游資源,東南部的鹽城兩大自然保護區即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些旅游資源以其較高的價值度和較強的市場感知力完全可以成為蘇北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的切入點和引爆點,以此為據點,向周邊輻射延伸,帶動弱勢旅游資源的開發,捆綁包裝,形成蘇北四個旅游資源整合開發高地,四面突進,交叉滲透,進而形成蘇北旅游資源的網狀開發格局。

        參考文獻:

        1.段圣奎.區域旅游資源整合研究—以三峽庫區為例[D].重慶師范大學,2007

        2.王雯雯,郭尋,吳忠軍.區域旅游資源開發整合研究[J].東南亞縱橫,2006(1)

        3.司緒華,馬曉冬,范淑青.試論蘇北旅游長三角的構建[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7,2(5)

        4.薛瑩.對區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幾個基本問題的認識[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2(2)

        5.吳必虎,宋治清.湖北省城旅游形象初探—新天下之中[J].人文地理,2000,15(5)

        6.王世金,白永平,石惠春.河西走廊地帶旅游資源整合開發思路[J].經濟地理,2007,27(2)

        第6篇: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關鍵詞:自然旅游資源;休閑度假旅游;旅順口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5-0078-04

        自然旅游資源是大連旅順口區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旅順口區旅游業發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順口區的旅游資源單體中,雖然自然旅游資源單體不如人文旅游資源單體數量多,但優良級單體比重達70.97%,總體品質相當高。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有著極大的開發價值和發展優勢,可以成為旅順口區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動力。本文在對大連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類型、賦存、開發潛力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開發對策,希望能對旅順口區旅游發展實踐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資源概述

        (一)總體描述

        旅順口區是大連市所屬的六區之一,位于大連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相望。介于黃海和渤海之間,陸域面積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龍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屬受海洋影響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為海拔465.6米的老鐵山。海岸線長169.7千米,有島嶼礁砣13個。森林覆蓋率為46.44%,是第三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06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11萬人次,總收入6.2億元。

        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在大連市自然旅游資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完成的大連旅游資源普查結論是:旅順口區擁有自然旅游資源單體31個,優良級22個.優良級單體比重達70.97%,優于數量見長的人文旅游資源。

        (二)類型與賦存狀況

        1、數量與品質

        旅順口區旅游資源的單體總數量為209個,其中,自然旅游資源占31個單體。

        本表統計中包括龍王塘街道3個水域風光單體和2個生物景觀單體。

        通過表1可以看出,水域風光類資源數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觀、生物景觀、天象氣候。旅順口區的自然旅游資源數量雖然不多。數量上在全區中不占優勢,但在品質上優于全區和大連市。

        2、空間分布

        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單體在5個鎮、7個街道(未含龍王塘街道)、1個開發區的分布情況見下頁表2。

        本表統計中未包括龍王塘街道3個水域風光單體和2個生物景觀單體。

        通過表2可知,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在全部13鎮、街道和開發區中,除3個單體為共有外,只在7個鎮(街道、開發區)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勝、鐵山兩街道和雙島灣鎮都是5個單體,北海鎮是4個單體,主要集中在這4個鎮(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資源景觀及開發潛力

        在旅順口自然旅游資源中。其優良級(三級以上單體)景觀資源主要有:

        水域風光類:月亮灣浴場(五級單體)、老鐵山溫泉(五級單體)、黃渤海分界線(四級單體,評價時放人地文景觀中,但從景觀效果角度放人此類中)、老虎尾海濱(四級單體),北海大潮口海濱浴場、黃金山海水浴場、西湖山莊浴場和龍引泉均為三級單體。

        地質地貌類:蛇島和老鐵山為四級單體,鳥島和白玉山為三級單體。

        生物景觀類:蛇島一老鐵山自然保護區(五級單體)、老鐵山鳥棧(四級單體)、斑海豹自然保護區和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為三級單體。

        天象氣候景觀類:旅順口避暑地為四級單體。

        可以看出,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主要特點和開發潛力:

        一是數量不多,類型較全,品質較高。這便于綜合開發和旅游產品的多樣化開發。

        二是可供開發的海濱浴場資源豐富,這與旅順口區三面環海有關,可以充分的開發。海濱浴場的旅游開發方向主要是休閑度假。

        三是生物景觀資源分布較集中。蛇島上的黑眉腹蛇、老鐵山“鳥棧”及鳥島上的海鷗、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觀特色鮮明,具有開發的潛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區內的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這一類景觀資源可以開發休閑度假旅游、觀光旅游、探險旅游和生態旅游等。

        四是地質地貌景觀具有一定品級和開發潛力。這類景觀資源主要有蛇島、鳥島、老鐵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四個園區(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濱、旅順口)之一。這類景觀主要可以開發為觀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觀資源組合開發其他類型的旅游產品。

        五是溫泉和氣候景觀資源品級較高,可以進行休閑度假旅游和保健養生旅游開發。

        旅順口區的自然旅游資源具有相當的開發潛力和發展空間.可開發的旅游產品為度假旅游、休閑旅游、觀光旅游、探險旅游、生態旅游等。還可以同人文旅游資源、鄉村旅游資源組合開發。

        三、開發對策

        (一)貫徹落實、制定執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為旅游核心競爭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世界旅游業競爭力排名中中國列第71位(全部124個國家和地區),總體競爭力仍不是很強,而在旅游政策一項評價中中國列第97位。這一方面說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通過旅游政策來提升競爭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順口區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競爭力,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業、學術界進行深入探討的問題。無論是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還是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都需要有適應社會發展和旅游發展規律的相應政策與法律法規。要大力發展旅順口區的旅游業,就必須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國家、省、市和旅順區政府先后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一方面提出了許多扶持旅游業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許多規范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規范也是為了保障。現實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規就與優惠掛鉤,而對規范重視的不夠。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是地方旅游發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關鍵在于貫徹落實和執行。相關的規范與標準是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障,尤其旅順口區擁有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地質公園,在開發建設過程中更應該貫徹落實和執行好國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規。在旅順口區旅游網站上還看不到這些政策和法律法規,給人宣傳不到位之嫌。對于自然旅游資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護法》、《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件》等法律法規。

        某項事業的發展有賴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會促進事業的健康良好的發展,落后的政策會對事業的發展起阻

        礙作用。對已有的政策要進行清理,凡是對旅游發展能繼續發揮其作用,不能繼續發揮作用要堅決取消。考慮到旅順口區即將迎來全面開放,應該及時從戰略層面制定旅游強區政策,進一步刺激旅游業的發展以增加旅游業在旅順口區旅游業中的貢獻率,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開發使用政策,如地熱資源的使用問題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劃、規劃與開發工作

        策劃、規劃、開發、營銷、管理等組成旅游發展鏈條的各個環節,在旅游發展中不但缺一不可,還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創新,最后才能有發展。

        1、旅游策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思維觀念的改變.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一方面旅游業要引領旅游消費。另一方面,旅游業又要不斷調整自己適應不斷變化的旅游需求。在這種旅游需求動態變化的時代,要想能不斷適應旅游者不斷變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來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觀念和開發模式上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了。近年來.旅游策劃這門技術性強、理論要求高的學科正在發展和完善。策劃介入到旅游之中,為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旅順口區深度開發自然旅游資源必須重視策劃工作,要舍得花錢請智引技,把旅順口區的旅游大計用智慧和技術描繪出來。做好形象策劃、項目策劃、產品策劃、營銷策劃等一系列策劃工作。比如項目策劃問題,旅順口區缺乏具有旅順口資源特點和高品質的旅游項目,這就需要大手筆、高水平的策劃。等著開發商拿的項目是一種開發,但這究竟還是被動的,也有一些開發商在不斷地找項目,我們把項目策劃好了與開發商的對接或許更容易。如蛇島開發策劃、老鐵山開發策劃、地質公園開發策劃、森林公園開發策劃、氣候資源開發策劃等。

        2、旅游規劃

        旅游規劃在旅游業發展中的意義越來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視。關鍵是如何規劃,又該如何根據規劃去進行開發,實踐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順口區已委托北京達沃斯巔峰旅游規劃設計院規劃《旅順口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并于2008年7月舉行了初稿匯報會。這是一個關于旅順口區旅游業發展全面的規劃,希望能盡快完成,以使旅順口旅游業發展有個總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資源而言,應做好具體的規劃。主要包括《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開發規劃》、《旅順口區老鐵山一蛇島旅游區開發規劃》、《旅順口區海濱觀光游憩地開發規劃》(或《旅順口區海濱浴場開發規劃》、《旅順口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開發規劃》、《旅順口區國家地質公園開發規劃》,原則上應在《旅順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框架下來規劃。

        3、旅游開發

        對于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在旅游策劃和旅游規劃的前題下進行,沒有策劃就是盲目開發,沒有策劃的規劃也是缺乏內涵的空規劃。山林草獸、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氣候……移步換景,處處是資源,步步是景觀。要有全新的資源觀、規劃觀和開發觀,不但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還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主要有這樣五個子系統構成:氣候予系統、海濱游憩子系統、森林生態子系統、地質地貌子系統和泉水地熱子系統。具體見下圖。

        旅順口區還有一些自然資源的價值和潛力雖然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但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老鐵山岬觀黃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濕地等。

        通過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中的核心資源應是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森林資源、蛇、鳥資源,以及海濱浴場和溫泉資源。所以,未來旅順口區在自然旅游資源開發應在這幾個資源上下功夫,而氣候資源則是控制和影響著這些資源的面貌。

        旅順口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做到:

        (1)選準開發方向(定位)――休閑度假;

        (2)要引智創意策劃――不能走簡單的山水觀光開發之路,創意要新、項目要新;

        (3)科學規劃、加強保護;

        (4)加強環境建設和市場管理――建設標準要高,管理要到位;

        (5)樹立精品意識――推出重量級、高質量的產品;

        (6)加強營銷――要了解競爭對手,進行市場定位和市場細分;

        (7)進行資源整合――區內自然旅游資源的整合,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的整合(深度開發自然資源,提升人文資源,系統開發),與區外加強合作。

        (三)休閑度假旅游項目開發建議

        縱觀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的特點,可總結為:青山、碧海、茂林、溫泉、地貌。在此基礎上,大力構筑森林生態、海濱休閑度假、溫泉養生度假三大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體系

        1、充分開發海濱旅游資源,發展海濱休閑度假旅游

        旅順與大海相伴相依,應該發展親海型休閑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鬧海。旅順口區擁有眾多海濱浴場,但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吸引力,在大連市眾多海濱浴場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順口區旅游要發揮好自然旅游資源的優勢,必須做好海濱浴場的文章。

        海濱浴場的提升改造。按照《大連市夏季“3s”旅游示范單位評定暫行辦法》的標準進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濱浴場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保證海濱浴場的沙灘沙質、海水質量,同時,提高海濱浴場的服務質量,按照服務標準規范服務。

        區分大眾和高端海濱浴場。針對未來休閑度假旅游發展的趨勢,旅順口區海濱浴場區應堅持大眾化,免費開放。同時,要對海濱休閑度假旅游市場進行細分,選取一定的區域或單獨開辟建立高端海濱浴場。高端海濱浴場選址建議選擇在月亮灣海濱浴場。

        海洋體育休閑。海濱浴場不僅作為洗浴之地,在海上還可以發展海釣、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沖浪、滑水、劃船和水上飛機等運動;在沙灘可發展沙灘拔河、沙灘跳傘、沙灘排球等活動。

        海洋美食休閑。旅順沿海盛產魚蝦,蟹類和海珍品,用這些海產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風味的海鮮佳肴,如燒海參、烤大蝦、蒸鮑魚、爆干貝、炒香螺、涮文蛤、扒魚翅等。應根據不同消費層次游客開設高、中、低檔海味餐館,有條件的還可在高檔餐廳席間輔以適當表演,介紹旅順海鮮特色及傳統趣聞。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觀光、游覽、水產購物、海鮮美食一條龍。

        海洋民俗休閑。旅順漁民在長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漁家民俗風情,如起錨拉網吹號子、請海神等。可以舉辦“漁家樂”民俗體驗游,讓游人隨船出海,開展垂釣和養殖等活動。還可以興辦海洋漁業展覽館,陳列各時期的漁船、漁具等實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漁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2、建立海濱旅游度假區

        在旅順口選取適當的地域,建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大連市已擁有金石灘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金州區也正在開發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區,旅順口區應充分利用資源條件建立國家級的旅游度假區。這個旅游度假區選址可以考慮包括老鐵山溫泉、月亮灣海濱浴場、老鐵山海岬等。目標高端,兼顧大眾。在度假區內要選擇適宜休閑度假的旅游項目,深挖溫泉文化內涵,發展溫泉養生度假旅游;建立高爾夫球場和海上游艇俱樂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閑度假主題公園;開拓探險、科考等專項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內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

        立足優越的資源條件和區位條件,將老鐵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山森林公園開發休閑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體的、在大連乃至東北地區有市場影響力的森林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議在森林生態旅游內涵上多做文章。少上開發建設項目,做到森林資源旅游價值的最大發揮和自然生態環境的最小影響。

        第7篇: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關鍵詞]旅游資源生態位;概念;選擇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7)02―0049―05

        生態學起源于生物學,但已經超越了生物學的范圍。它不僅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更多的是一種認識論和方法論,是自然科學通向社會科學的橋梁。而生態位理論是生態學學科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現已逐步滲透和廣泛應用于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域。目前,生態位理論主要是在企業發展理論研究和城市發展理論研究兩個領域被重點關注和熱點探討。近年來有學者開始把生態位理論引入旅游學的研究領域,如祁新華等在研究生態位概念基礎上,提出了旅游生態位的概念,闡述了旅游生態位的原則和規律。鄒仁愛等引人生態學中的生態位理論,闡述了旅游地生態位的競爭原理和演變規律,并對區域旅游在協調開發過程中應該采取的生態位策略進行了探討。本文將以旅游資源作為研究對象,借鑒生態學中生態位相關理論和方法,提出旅游資源生態位的概念,探索旅游資源生態位相關理論及其在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業發展中的應用問題。

        一、生態位與旅游資源生態位

        (一)生態位的內涵

        生態位(Niche)是一個既抽象又含義十分豐富的生態學名詞。早在1894年密執安大學的斯居爾(streere)在解釋鳥類物種分離而居于菲律賓各島現象時就對“生態位”就很感興趣,但未作任何解釋。1917年,美國生態學家格里耶(J.Grinnel)第一次使用“生態位”(niche)一詞,并把它定義為生物在群落中所處的位置和所發揮的功能作用。目前被認為比較科學而且廣為接受的解釋是普特曼(Putman)等提出的:生態位是指每個物種在群落中的時間、空間位置及其機理關系,或者說群落內一個物種與其他物種的相對位置。

        生態位概念的發展是與生態位理論研究工作同步進行的。盡管近百年來生態位概念未能達成很好共識,但把生態位理論應用在競爭系數估計、極限相似性、資源劃分、土地評價、群落穩定性討論、城市生態學、人類生態學等領域內已取得很好的成效。

        生態位理論的基本內容包括:生態位態勢理論及分析方法、生態勢理論、生態位擴充與壓縮理論、生態位適宜度分析方法、生態位重疊和競爭排斥理論。生態位理論和方法不僅廣泛用于自然生態系統研究,而且對于社會,經濟生態系統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生態位理論對旅游資源開發的啟示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生態位的概念及其理論正日趨完善,已超越了生態學的范疇,滲透到了許多學科領域。在旅游學研究領域,應用生態位理論對指導旅游資源開發有幾點重要啟示:

        第一,生態位理論強調趨異性進化。物種與其在同一區域相互爭奪有限資源,不如通過改變自身來開拓廣泛的資源空間,去利用尚未開發的資源。在生態位分化過程中,各物種在時間、空間、資源的利用以及相互關系方面,都傾向于用相互補充來代替直接競爭,從而使由多個物種組成的生物群落更有效地利用環境資源。同樣,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時,也可以借用這一理念。一方面,旅游資源開發應強調個性化與獨特性,要求在旅游資源開發中,首先應該把挖掘當地特有的旅游資源作為出發點,盡可能地突出旅游資源的特色。另一方面,做到“同質化的資源,差異化的開發”。在開發理念、開發模式方面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個性。

        第二,生態位理論強調個體自身不斷進化,通過進化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這對旅游資源開發來說非常重要,只有自身的生存能力增強,才能很好地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時,應在挖掘旅游資源的內涵、提升旅游產品的品位上下工夫,做到深度開發與創新開發結合,拓展旅游資源的生態空間,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生態位理論強調協同進化。共同進化作為一種全新的競爭戰略,不是簡單地消除或回避競爭,而是積極地更有策略地迎接日益激化的競爭,在“雙贏”和“多贏”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共同進化是相互依存的物種在無限循環的互惠環境中進化的過程。在區域間樹立“互惠互利”的觀念,通過區域協調,開展多方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場共建、利益共謀;在區域內樹立“一盤棋”的觀念,通過積極橫向聯動,資源共享,產品互補,客源互流,形成整體合力,實現整體開發。

        (三)旅游資源生態位

        1.旅游資源生態位的內涵

        馬世駿指出,從基因到整個地球所有的生物組織層次具有一定生態學結構和功能的單元稱為生態元,所有的生態元均具有相應的生態位。生態位是指在生態因子變化范圍內,能夠被生態元實際和潛在占據利用或適應的部分[14]。應用到社會學領域,旅游資源作為區域旅游系統中的一個單元,與生態元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相類似,旅游資源在區域旅游系統中也具有一定的結構與功能,具有相應的生態位。

        旅游資源生態位是指旅游資源在區域旅游系統中依據其特點、品位、市場開發潛力及需求狀況而確立的發展地位及由此而致的開發序位和市場定位。旅游資源生態位是旅游資源本體特征(包括旅游資源的價值、規模、豐度、知名度、美譽度及組合狀況等)與環境條件(包括旅游資源所處的生態環境條件、人文環境條件、資源開發條件、區位條件、客源條件等)互動匹配后所處的狀態,是旅游資源在特定時期、特定區域范圍內旅游業發展中所具有的功能與地位。旅游資源生態位與生物生態位最大的不同在于:生物的生態位是被動的自然選擇和適應的結果,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而旅游資源生態位則是旅游資源本體特征與環境條件互動匹配的結果,可以通過改變環境條件和改變競爭策略而進行主動的選擇,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時尚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標準、審美觀念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旅游資源生態位的演化。

        旅游資源生態位包括3個方面的含義,即,(1)旅游資源價值層位;(2)旅游資源開發序位;(3)旅游資源市場定位。其結構關系圖1。

        (1)旅游資源價值層位――“營養生態位”

        旅游資源價值層位是指從審美的角度和旅游資源自身特點、屬性、開發利用條件出發,旅游資源在區域旅游業發展中的地位。這個“區域”的范圍可以是指在國際范圍、國內范圍或地區范圍內。我們也可以把它稱之為旅游資源的“營養生態位”,也就是旅游資源本身能夠滿足旅游者需求的程度 及旅游者從中所能獲得的價值(營養)大小。旅游資源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形態,屬于“公共商品”或“環境商品”。它的價值構成不同于一般資源,其價值首先決定于它的效用性,其大小則決定于它的稀缺性和開發利用條件。當然旅游資源除了經濟價值外,還具有環境價值、存在價值等隱性價值,其價值構成如圖2。旅游資源價值層位是旅游資源開發序位和旅游資源市場定位的基礎。

        影響旅游資源價值層位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藝術觀賞價值;娛樂康體價值評價,歷史文化與科學價值,資源規模、豐度、知名度與美譽度、組合狀況等。②旅游資源開發的外部性。③人們的審美標準與審美觀念的變化情況。

        (2)旅游資源開發序位――“時間生態位”

        旅游資源開發序位是根據旅游資源本身的價值品質、旅游資源所在地的區位環境條件、區域旅游資源相互關系等因素,確定的旅游資源在區域旅游開發中的時間順序和旅游資源在區域旅游功能系統中的地位。旅游資源開發序位包括開發時間先后秩序、開發建設規模和功能體系定位。旅游資源的價值層位是確定旅游資源開發序位的基礎,而旅游區位因素是確定旅游資源開發定位的重要條件。旅游資源生態位可以通過區位因素的變化引起旅游資源開發序位的改變而發生變動。

        影響旅游資源開發序位的主要因素包括:旅游資源價值層位;區域旅游資源集散程度與類型結構狀況;旅游資源開發難易程度、投資規模、客源市場保證程度、開發后的綜合效益等。

        (3)旅游資源市場定位――“空間生態位”

        旅游資源市場定位是根據區域中旅游資源的價值層位現狀,分析旅游資源的輻射距離大小和吸引向性而確定的旅游資源的市場開發方向和預期規模大小,即同一資源在不同區域市場上所占據的位置與市場層次。旅游資源市場定位可以分為旅游資源的市場空間定位(空間生態位)和旅游資源的市場功能定位――目標細分市場定位(功能生態位)。

        影響旅游資源市場定位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旅游資源價值層位,旅游資源的知名度、美譽度,旅游資源的定向吸引力等。

        2.影響旅游資源生態位的環境因素

        影響旅游資源生態位的因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5個方面:一是旅游資源本體條件,如資源的價值、資源的品位、組合狀況等;二是區域旅游資源的狀況,如區域旅游資源的數量、品位結構、類型結構等;三是旅游資源所處的地理環境條件,如環境承載力、環境舒適性、環境安全性、施工環境條件、地質地貌條件;四是旅游資源的客源環境條件,如客源地區位條件、區域人口出游水平與消費能力、與相鄰旅游地關系、資源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定向性、旅游目的地與客源地區位關系及可及性;五是旅游資源所處的區域社會經濟背景條件,如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社區態度、開放程度、意識與社會承受力,基礎設施與旅游設施條件,資金條件,政治環境與投資環境等。

        3.旅游資源生態位譜與生態位變遷

        旅游資源生態位譜(TRNS,Tourist Resources Niche Spectrum)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按照旅游資源的價值品位、開發序位和市場定位等相關評價指標,確定旅游資源在區域旅游業發展中所占據的位置譜系。它所表達的是區域內旅游資源在旅游業發展中的分工體系。

        自然生態學中,隨著環境的變化,生物生態位存在著變遷。同樣,旅游資源生態位是由旅游資源本身特性與環境條件共同決定的,因此也會隨著環境因素的變化與改變。

        二、建立旅游資源生態位理論的意義

        生態位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種自然現象。目前,這個概念已超越了生物學的范疇,滲透到了許多領域,如企業經營管理、城市發展研究等領域。把生態位的概念引入到旅游資源開發理論中,我們可以從中了解旅游資源的存在狀態現狀及開發方向,通過對這一狀態的認識,我們可以發現旅游資源的發展前景與開發方向,可以為區域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一種新視角與發展思路。

        (一)為構建旅游生態學探索一種新的理論與方法

        生態位理論是生態學研究領域中非常重要的理論。隨著生態位理論的不斷完善和旅游資源生態位研究的不斷深入,它將為旅游生態學研究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為構建旅游生態學的學科體系探索一種新的理論支撐和新的方法論。

        (二)為區域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提供理論支持

        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根據旅游資源的自身條件與環境條件,慎重地選擇屬于自己的“生態位”,避免低水平重復開發與過度的惡性競爭,使自己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和時間,在區域旅游系統中形成一個合理的旅游資源生態位譜,這對于協調、合理開發區域旅游資源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三)指導區域規劃,促進區域旅游協調發展

        生態位理論研究表明,在資源環境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多種物種生態位在多維生態位的某一維數上的分割可回避競爭,從而形成共存,即有限競爭還可存在合作或相依性。生態位的這種合作與相依性對區域旅游協調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在進行旅游區劃時,首先應考慮的是旅游區(旅游資源)的“定位”問題,它關系到旅游資源在區域旅游系統中的分工,關系到區域旅游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應用旅游資源生態位的理論可以指導旅游區劃,促進區域旅游協調發展。

        三、旅游資源生態位的選擇策略

        俄羅斯微生物學家格烏司指出,生態位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物種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選準自身的生態位,在生存的時間和空間上與其他物種錯開。旅游資源生態位的選擇是旅游資源開發面對競爭所采取的一種積極策略。旅游資源生態位的選擇必須考慮旅游資源自身稟賦特征與需求、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協調統一。選擇策略主要包括生態位拓展、生態位調整、生態位協調和生態位優化4個方面。

        (一)開拓新空間――生態位拓展

        生態位拓展是指由于生物單元無限增長的潛力所引起的態和勢的增加。任何生物都有無限擴充其生態位的潛力,試圖占據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發揮更大的生態作用,對環境產生更大的影響。

        在區域旅游系統中,在已有的旅游資源生態序位基礎上,為了適應環境變化和競爭實力的提高,開發新旅游產品和特色旅游產品,通過不斷擴展自身的生態位空間,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拓展旅游資源生態位的寬度,在區域旅游業發展中占據有利的生存位置,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二)旅游資源錯位開發――生態位調整

        高斯(G.F.Gause,1934)原理說明,各生物單位都傾向于占據不同生態位,用相互補充來代替直接競爭,在競爭過程中通過生態位的分離來更有效地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共同生存的目的。在弱肉強食的生物界,許多處于弱勢地位的物種,并沒有因為殘酷的競爭而滅絕,反而與處于強勢地位的物種“共存 共榮”,其原因就是生態位規律在發揮著作用[2]。也就是生物選擇了生態位錯位的競爭策略。同樣,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旅游資源生態位差異越大,彼此之間的競爭就越小,雙方甚至處于相互依賴的合作關系。反之,旅游資源生態位越接近,相互競爭就越激烈,生存壓力就越大。因此,為避免生態位重疊而導致的惡性競爭(價格戰、廣告戰和產品戰等),尋求共同發展,可以選擇旅游資源錯位開發模式。旅游資源錯位開發可以分為時間錯位、空間錯位、產品錯位和市場錯位4種形式。

        1.時間錯位

        對某一旅游區應正確選擇旅游資源開發的序位,做到分期開發,滾動式發展,確立旅游資源開發的主次關系與次序。對一些具有良好市場前景與預期的旅游資源,應盡快進行開發,充分利用“時間差”,占據有利的市場地位,確立先發優勢。對于某一旅游區域,應正確選擇區域旅游開發的時間序位,確定區域旅游資源開發的時間層次結構,進行時間上的梯度開發。

        2.空間錯位

        尋找有利于自己發展的生存空間,避免區域內在資源開發模式上低水平重復開發。通過空間錯位開發,形成區域旅游系統的合理的空間梯度,在區域旅游系統內逐步形成具有強吸引力、輻射力的旅游節點。這些旅游節點對周圍地區的吸引、輻射效應,會促成區域旅游系統內部各地區之間進一步發生互動效應,形成彼此之間的旅游職能互補,并逐步形成層次有序的區域旅游系統的空間結構。

        3.產品錯位

        多元化的旅游市場需求要求旅游產品必須有鮮明的個性和明顯的差異性。旅游產品錯位開發主要包括:第一,產品特色錯位,找出旅游資源開發亮點,形成旅游特品;第二,產品開發規模錯位,通過規模建立自身的優勢與個性;第三,產品檔次錯位,在產品質量、服務水平上做文章,打造旅游精品。

        4.市場錯位

        沒有飽和的市場,只有飽和的思想。市場錯位開發就是尋找市場空位,找準自己具有相對優勢的旅游細分市場進行開發。

        (三)帶動作用與輻射作用――生態位協調

        生態位理論表明,盡管旅游資源開發競爭非常普遍,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存在合作或相依性,從而促進旅游資源生態位的獨特性和穩定性。通過政府主導,根據同一區域范圍內的旅游資源的生態位狀況,可以選擇旅游資源價值層位高的旅游資源進行優先開發與重點開發,同時利用其知名度與市場優勢,對周邊資源類型相異、資源價值層位低的旅游資源開發起到帶動作用與輻射作用,從而促進區域旅游業整體發展與提升,建立區域旅游系統的生態秩序,促進區域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實現區域旅游系統旅游資源生態位的優化。

        (四)改善“環境因子”――生態位優化

        第8篇: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關鍵詞:旅游資源 軍墾文化 綜合評價 三三六評價法 層次分析法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212-03

        一、引言

        軍墾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戍邊文化,是以兵團為組織基礎, 以“熱愛祖國、屯墾戍邊、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兵團精神為核心的一種區域文化,至今尚無統一的定義。總體上軍墾文化可以概括為在半個多世紀的屯墾戍邊歷史中逐步積淀而形成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內容包括一切能夠反映和展示兵團屯墾戍邊艱苦歷程和精神的歷史見證物,具體包括紀念館、紀念碑、雕塑、軍墾文物、軍墾遺址、高科技特色大農業、口述歷史及文化作品等。“軍墾文化”是一類特殊的“旅游資源”,正確認知這類資源的價值是進行合理旅游開發規劃的重要前提。當前學術界對軍墾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的專題研究較少,主要還集中在定義、內涵、問題及開發對策等定性論述層面。如鞏潔認為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具有唯一性、特殊性、神秘性和地域文化的互補性等特點;吳淑琴、軒安東認為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應從挖掘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和政府職能發揮、產業協調等方面入手;陳東、王環提出可以從開發屯墾名城游、屯墾文化游、屯墾人家游等產品和線路的方式加快軍墾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張彥、白關峰、蓋學瑞、徐春陽等則從軍墾文化節慶和景區規劃等角度闡述了如何有效開發軍墾文化資源;孫雪菲則較為系統的闡述了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特點和開發模式,并與新疆兵團軍墾文化進行了對比研究。在上述對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研究內容上,對概念、特點、存在問題、發展對策等方面的闡述,研究的案例地涉及地域有限,不能全面把握軍墾文化資源的發展全貌。

        在研究方法上,定性描述偏多,且多為二手資料,忽略了深入訪談、問卷調查等一手資料的挖掘。本研究是在前人對軍墾文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三個較為典型的軍墾文化案例地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綜合價值評價,提取并分析影響該類資源開發的限制性因素,最終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案例地是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和圖木舒克市,調研時間為2014年8~12月。調研數據來自于可提研究小組在調研活動中收集的調查問卷和深度訪談資料。調查問卷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專家調查問卷,共計10份,一部分是普通游客調查問卷,采用實名制,調查問卷的發放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法,發放問卷1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調查問卷涉及內容包括受訪者基本信息(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和軍墾文化旅游資源評價賦分。座談和訪談對象主要是當地旅游局、文物局、博物館工作人員、政府宣傳部工作人員及軍墾老戰士,訪談內容主要涉及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在保護、開發和傳承方面的觀點和意見。

        (二)研究方法

        1.“三三六”評價法。定性評價是評價者在旅游資源考察基礎上據自己的印象所做出的主觀評價,具有簡單易行見效快的特點,“三三六”評價法就是旅游資源定性評價的代表方法之一,即“三大價值、三大效益、六大開發條件”的評價體系。“三大價值”指旅游資源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資源開發后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六大開發條件”指旅游資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景象地域組合條件、旅游環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場、投資能力、施工難易程度等六個方面。

        2.層次分析法。定性評價簡便易行,但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結果具有相對不確定性。因而自上世紀70年代起,以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塞蒂(A.L.Saaty)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提出多層次權重分析決策法(簡稱AHP法),即建立了一套以定量化為目標的評價模型及指標體系,這一方法主要包括指標數量化和評價模型化。AHP的基本思想是:決策者將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為相互聯系的若干層次結構,根據決策者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判斷來對要進行決策的方案進行優劣排序,以此來判斷各層次中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以此將問題所涉及的因素進行簡潔、系統、嚴謹的統一處理,實現旅游資源由定性到定量的轉變。

        新疆兵團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它是集制度、精神、物質和自然環境等因素于一體的復雜、綜合性資源,通過初始計算、綜合簡化等步驟建立由總目標層、評價綜合層、評價項目層(3個指標)及評價因子層(14項指標)構成的三層次綜合評價體系(見表1)。

        構建層次模型后,確定各因素及各層次之間的隸屬關系,根據每個評價因子對旅游開發的影響程度,給各評價因子賦予權重,本文采用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即專家咨詢法,獲得評價因子排序權重及位次。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已建立的評價指標層結構和評分的基礎上,構建判斷矩陣。

        第二步:計算已建的判斷矩陣行元素的乘積,并計算其n次方根。會得出新的向量為:

        ■=■(i=1,2,3,…,n)

        第三步:對向量■={■,■,■,…,■}做歸一化處理后,

        Wi=■i■■i(i=1,2,3,…,n)所得的W={W1,W2,W3,…,Wn}T為要求的特征向量。

        然后用BW=λmaxW,λmax=■■求最大特征根,wi就是對應元素單排序的權重值。

        在建立的體系基礎上,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步驟來確定評價指標因子權重,數據來源于調研過程中對專業人士和游客的問卷調查,將所得數據通過計算機一致性檢驗處理(要進行一致性檢驗,就要計算它的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CR=CI/RI,其中CI為一致性指標,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得CR≤0.1,可判斷出矩陣具有了滿意的一致性,評價指標更加科學合理,最終得各評價因子權重值(保留小數點后4位)。

        第四步:給權重排序,以100分為總,給各個因素賦值得到定量評價參數表;之后確定基本評價因子指標分。

        三、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綜合評價結果與分析

        (一)定性評價

        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對新疆兵團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了統計和分類,共計6個主類,14個亞類和21種基本類型。整體來看,兵團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和鮮明的政治色彩,是中國紅色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三三六”法對該類資源進行定性評價,在資源價值方面,軍墾文化脫胎于數千年的屯墾文化,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并且以人事記錄、雕塑、文物、遺址、文學藝術作品,景觀建筑,傳統手工藝品等多種形式存在,也蘊含了一定的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在開發效益方面,99%的受訪者認為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具有極強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在文化傳承和社會教育方面作用明顯,社會效益顯著,通過景區景點與軍墾文化資源的一體化開發,適度的旅游開發在就業、休閑娛樂等方面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效益較弱。在資源開發條件方面,因建制原因,兵團軍墾文化資源空間分布松散,資源離散度較大,且周圍吸引物數量較少,景象地域組合條件較差,內外部交通限制大,為進一步的資源開發帶來困難。

        (二)兵團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定量評價

        1.單因子權重排序及結果分析。用AHP法對調研數據進行處理,以此得到軍墾文化旅游資源評價各因子權重分配及排序(見表2)。

        從綜合評價層來看,各因子權重系數由高到低分別是資源價值、環境條件和開發條件,其權重依次是0.7890、0.1910和0.0200。其中兵團軍墾文化資源權重排位第一,說明旅游資源自身的品質高低是衡量對游客吸引大小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旅游資源開發的首要條件之一;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權重排位第二,說明開發條件的重要性,當旅游資源所處的市場區位,基礎設施條件,經濟產業基礎支撐、交通條件,投資條件以及資源本身的離散程度大小等各方面都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才可進行下一步旅游資源開發措施;環境條件權重排位第三,雖然環境因素對軍墾文化資源的開發影響較小,但是環境本身就是旅游資源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資源所處環境和游客選擇意愿成正比關系,并影響了整體旅游資源的質量,因此,環境因素是影響軍墾文化資源開發的阻力因素之一,作用不可忽視。

        從評價因子層來看,資源價值的七項影響因子中,資源的歷史文化和科學藝術價值權重最高,為0.2260,新疆兵團軍墾文化旅游資源作為一種文化類的旅游資源,這是由其特點決定的,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它代表的就是兵團在不斷的發展中所創造出的一種獨特歷史文化,因此其歷史價值高有著必然性。再者就是觀賞游憩價值,權重為0.2190,排第二,這是由它的現今表現形式決定的,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現在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如文物、遺址、博物館、雕塑等呈現在人們眼前,讓人們在觀賞中感受資源的文化氣息,同時說明觀賞游憩價值也是資源本身能夠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資源的珍稀奇特度、知名度、影響力和規模豐度,權重值分別為0.109、0.079和0.078,可見資源本身的獨特性和知名度,規模也是影響對游客吸引力大小的不而忽視因素,但資源完整性和使用范圍所占權重較小,它們都是資源本身不可或缺的條件,也影響了資源的品質高低;資源開發條件的六項影響因子中,市場區位權重為0.0350,排第一,市場區位是影響資源開發的主要因素,由于新疆所處的特殊區位條件,偏遠的地理條件特征是開發旅游資源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基礎設施條件和可進入性權重分別占0.0340和0.0330,這兩個因素和市場區位有著很強的關聯性,由于資源離散度較大,加之基礎條件的不完善,使得可進入性并不強,這直接制約了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產業經濟基礎和投資條件是資源開發的支撐條件,其權重分別為0.028和0.032,說明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物質支撐力量不夠。

        2.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等級評定。在確立各個指標因子權重之后,參考《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家標準對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指標和游客調查問卷資料進行等級賦分,單項指標總分10分,按照程度由差到好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很不好,0-2”,“不好,3-4”,“一般,5-6”,“好,7-8”,“很好9-10”,對兵團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等級評定。

        新疆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各評定因子的值域75~89間,綜合賦分值為85.25,為四級旅游資源,即優良級旅游資源。具體來看: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獨特性、重要性方面所占分值比較高,但在吸引物的數量上,分值極低,吸引物也是組成資源環境的重要因素,旅游資源的單一孤立,吸引物的缺乏,往往會制約游客對其的選擇,降低軍墾文化的整體吸引力。這可以為軍墾文化未來的發展重點指明方向,同時為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后期開發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礎。

        四、討論

        一方面,將AHP在旅游資源評價中的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旅游資源評價中主觀與客觀之間的矛盾,提高了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但從評價角度來說,旅游資源具有復雜性、主觀認識差異性、時變性等特點,評價權數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斷的調整。一般認為,綜合評價值越高,開發及投資的成功率也較高,但這并非正相關。因此,對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綜合評價,僅是為科學的規劃與開發提供依據,但絕非唯一根據。另一方面,由于受時間、人力、物力等諸多因素限制,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較小,案例地的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雖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是并不能完全反映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全貌,需要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擴大調研范圍,增加案例地。

        五、結論與建議

        在資源開發條件方面,因建制原因,兵團軍墾文化資源空間分布松散,資源離散度較大,且周圍吸引物數量較少,景象地域組合提交見較差,內外部交通限制大,為進一步的資源開發帶來困難。

        (一)結論

        從調查問卷和訪談資料的相關數據分析后,對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歸納為以下幾點:(1)在定性評價方面,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而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偏低,該類資源在文化傳承和社會教育方面作用顯著,所產生的社會效益高于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軍墾文化資源額開發受多種因素制約。(2)在定量評價方面,從單因子權重排序可知,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價值權重最高,其次是開發條件和資源環境因素,雖然軍墾文化資源綜合賦分值較高,但是資源完整性、知名度、影響范圍、產業經濟基礎、投資條件、交通條件及資源所處環境等影響因子的賦值較低,成為軍墾文化資源開發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這也是在未來軍墾文化資源開發中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二)建議

        綜上所述,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對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力度。

        1.加強保護,提高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完整性。調查顯示,兵團軍墾文化旅游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呈現分布零散孤立、規模偏小且缺乏完整性。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發展,承載軍墾文化的文物、遺址及其生存環境面臨嚴重威脅,如部分具有紀念意義的老建筑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管理經費,部分照片、檔案等文物損毀或流失。完整豐富的軍墾文化資源是旅游開發的前提,建議在對軍墾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普查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將分布區域較為集中的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整合保護和開發,以點帶線,將零散的景點景區設計成不同主題的旅游線路或旅游產品,在保護和開發中都盡量保證資源的完整性。

        2.加大軍墾文化旅游的宣傳力度。調查顯示,軍墾文化在公眾的知名度偏低,非新疆常住居民的多數受訪者,對什么是軍墾文化了解甚少,資源吸引力普遍偏低,旅游資源知名度的大小往往直接影響著游客對旅游地的選擇意愿,進而影響區域旅游發展,因此建議加大對軍墾文化旅游的宣傳推廣力度。首先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注重宣傳形式和手段的多樣化,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志、廣告等媒介推廣軍墾文化游,同時加大與旅行社的橫向協作,通過旅行社向游客推介和宣傳,以此提升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次積極組織旅游企業參與國際、國內旅游交易會、展示會,加強旅游目的地與客源地的信息互通和業務往來,加大對主要客源省市的宣傳力度;最后鼓勵軍墾文化資源豐富的兵團城鎮舉辦大型旅游節慶活動,通過活動平臺招攬游客,達到旅游促銷和文化宣傳的目的,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軍墾文化的知名度并增加游客量。

        3.加大對軍墾文化的投入力度。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產生的社會效益遠高于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不僅要有人力、物力支撐,更要有財力支撐,政府職能的發揮尤為重要。建議加強軍墾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大多孤立而分散,且分布在較為偏僻地段,因此對其基礎設施的完善,尤其是交通條件的改善,可大大提升資源地的可進入性。同時對軍墾文化資源的開發要注重與其他資源和周邊環境的協同開發,單體旅游資源與吸引物的一體化發展能夠提高整體旅游資源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 高山,鄭劍平.軍墾文化傳播相關問題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2010(4)

        [2] 黃家玲,徐紅罡.軍墾文化遺產化過程中的社區感知[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1(07)

        [3] 鞏潔.軍墾文化旅游資源的界定和特征[J].兵團建設,2004(2)

        [4] 吳淑琴,軒安東.新疆石河子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探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5] 陳東,王環.關于發展軍墾旅游文化的思考―以農三師四十一團為例[J].兵團黨校學報,2009(6)

        [6] 張彥,白關峰.新疆兵團節慶文化的內涵及其功能分析[J].民族論壇,2014(9)

        [7] 蓋學瑞,徐春陽.阿拉爾軍墾文化公園規劃設計[J].綠色科技,2014(1)

        [8] 孫雪菲.黑龍江軍墾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9] 佟玉權.旅游資源的模糊性及其評價[J].桂林旅游專科學校學報,1998(2)

        [10] 余敏.層次分析法在旅游資源評價中的應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6)

        第9篇:旅游資源的內涵和特點范文

        (一)總體描述

        旅順口區是大連市所屬的六區之一,位于大連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相望。介于黃海和渤海之間,陸域面積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龍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屬受海洋影響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為海拔465.6米的老鐵山。海岸線長169.7千米,有島嶼礁砣13個。森林覆蓋率為46.44%,是第三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06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11萬人次,總收入6.2億元。

        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在大連市自然旅游資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完成的大連旅游資源普查結論是:旅順口區擁有自然旅游資源單體31個,優良級22個.優良級單體比重達70.97%,優于數量見長的人文旅游資源。

        (二)類型與賦存狀況

        1、數量與品質

        旅順口區旅游資源的單體總數量為209個,其中,自然旅游資源占31個單體。

        本表統計中包括龍王塘街道3個水域風光單體和2個生物景觀單體。

        通過表1可以看出,水域風光類資源數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觀、生物景觀、天象氣候。旅順口區的自然旅游資源數量雖然不多。數量上在全區中不占優勢,但在品質上優于全區和大連市。

        2、空間分布

        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單體在5個鎮、7個街道(未含龍王塘街道)、1個開發區的分布情況見下頁表2。

        本表統計中未包括龍王塘街道3個水域風光單體和2個生物景觀單體。

        通過表2可知,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在全部13鎮、街道和開發區中,除3個單體為共有外,只在7個鎮(街道、開發區)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勝、鐵山兩街道和雙島灣鎮都是5個單體,北海鎮是4個單體,主要集中在這4個鎮(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資源景觀及開發潛力

        在旅順口自然旅游資源中。其優良級(三級以上單體)景觀資源主要有:

        水域風光類:月亮灣浴場(五級單體)、老鐵山溫泉(五級單體)、黃渤海分界線(四級單體,評價時放人地文景觀中,但從景觀效果角度放人此類中)、老虎尾海濱(四級單體),北海大潮口海濱浴場、黃金山海水浴場、西湖山莊浴場和龍引泉均為三級單體。

        地質地貌類:蛇島和老鐵山為四級單體,鳥島和白玉山為三級單體。

        生物景觀類:蛇島一老鐵山自然保護區(五級單體)、老鐵山鳥棧(四級單體)、斑海豹自然保護區和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為三級單體。

        天象氣候景觀類:旅順口避暑地為四級單體。

        可以看出,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主要特點和開發潛力:

        一是數量不多,類型較全,品質較高。這便于綜合開發和旅游產品的多樣化開發。

        二是可供開發的海濱浴場資源豐富,這與旅順口區三面環海有關,可以充分的開發。海濱浴場的旅游開發方向主要是休閑度假。

        三是生物景觀資源分布較集中。蛇島上的黑眉腹蛇、老鐵山“鳥棧”及鳥島上的海鷗、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觀特色鮮明,具有開發的潛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區內的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這一類景觀資源可以開發休閑度假旅游、觀光旅游、探險旅游和生態旅游等。

        四是地質地貌景觀具有一定品級和開發潛力。這類景觀資源主要有蛇島、鳥島、老鐵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四個園區(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濱、旅順口)之一。這類景觀主要可以開發為觀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觀資源組合開發其他類型的旅游產品。

        五是溫泉和氣候景觀資源品級較高,可以進行休閑度假旅游和保健養生旅游開發。

        旅順口區的自然旅游資源具有相當的開發潛力和發展空間.可開發的旅游產品為度假旅游、休閑旅游、觀光旅游、探險旅游、生態旅游等。還可以同人文旅游資源、鄉村旅游資源組合開發。

        三、開發對策

        (一)貫徹落實、制定執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為旅游核心競爭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世界旅游業競爭力排名中中國列第71位(全部124個國家和地區),總體競爭力仍不是很強,而在旅游政策一項評價中中國列第97位。這一方面說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通過旅游政策來提升競爭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順口區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競爭力,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業、學術界進行深入探討的問題。無論是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還是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都需要有適應社會發展和旅游發展規律的相應政策與法律法規。要大力發展旅順口區的旅游業,就必須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國家、省、市和旅順區政府先后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一方面提出了許多扶持旅游業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許多規范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規范也是為了保障。現實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規就與優惠掛鉤,而對規范重視的不夠。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是地方旅游發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關鍵在于貫徹落實和執行。相關的規范與標準是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障,尤其旅順口區擁有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地質公園,在開發建設過程中更應該貫徹落實和執行好國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規。在旅順口區旅游網站上還看不到這些政策和法律法規,給人宣傳不到位之嫌。對于自然旅游資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護法》、《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件》等法律法規。

        某項事業的發展有賴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會促進事業的健康良好的發展,落后的政策會對事業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對已有的政策要進行清理,凡是對旅游發展能繼續發揮其作用,不能繼續發揮作用要堅決取消。考慮到旅順口區即將迎來全面開放,應該及時從戰略層面制定旅游強區政策,進一步刺激旅游業的發展以增加旅游業在旅順口區旅游業中的貢獻率,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開發使用政策,如地熱資源的使用問題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劃、規劃與開發工作

        策劃、規劃、開發、營銷、管理等組成旅游發展鏈條的各個環節,在旅游發展中不但缺一不可,還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創新,最后才能有發展。

        1、旅游策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思維觀念的改變.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一方面旅游業要引領旅游消費。另一方面,旅游業又要不斷調整自己適應不斷變化的旅游需求。在這種旅游需求動態變化的時代,要想能不斷適應旅游者不斷變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來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觀念和開發模式上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了。近年來.旅游策劃這門技術性強、理論要求高的學科正在發展和完善。策劃介入到旅游之中,為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旅順口區深度開發自然旅游資源必須重視策劃工作,要舍得花錢請智引技,把旅順口區的旅游大計用智慧和技術描繪出來。做好形象策劃、項目策劃、產品策劃、營銷策劃等一系列策劃工作。比如項目策劃問題,旅順口區缺乏具有旅順口資源特點和高品質的旅游項目,這就需要大手筆、高水平的策劃。等著開發商拿的項目是一種開發,但這究竟還是被動的,也有一些開發商在不斷地找項目,我們把項目策劃好了與開發商的對接或許更容易。如蛇島開發策劃、老鐵山開發策劃、地質公園開發策劃、森林公園開發策劃、氣候資源開發策劃等。

        2、旅游規劃

        旅游規劃在旅游業發展中的意義越來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視。關鍵是如何規劃,又該如何根據規劃去進行開發,實踐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順口區已委托北京達沃斯巔峰旅游規劃設計院規劃《旅順口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并于2008年7月舉行了初稿匯報會。這是一個關于旅順口區旅游業發展全面的規劃,希望能盡快完成,以使旅順口旅游業發展有個總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資源而言,應做好具體的規劃。主要包括《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開發規劃》、《旅順口區老鐵山一蛇島旅游區開發規劃》、《旅順口區海濱觀光游憩地開發規劃》(或《旅順口區海濱浴場開發規劃》、《旅順口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開發規劃》、《旅順口區國家地質公園開發規劃》,原則上應在《旅順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框架下來規劃。

        3、旅游開發

        對于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在旅游策劃和旅游規劃的前題下進行,沒有策劃就是盲目開發,沒有策劃的規劃也是缺乏內涵的空規劃。山林草獸、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氣候……移步換景,處處是資源,步步是景觀。要有全新的資源觀、規劃觀和開發觀,不但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還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主要有這樣五個子系統構成:氣候予系統、海濱游憩子系統、森林生態子系統、地質地貌子系統和泉水地熱子系統。具體見下圖。

        旅順口區還有一些自然資源的價值和潛力雖然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但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老鐵山岬觀黃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濕地等。

        通過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中的核心資源應是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森林資源、蛇、鳥資源,以及海濱浴場和溫泉資源。所以,未來旅順口區在自然旅游資源開發應在這幾個資源上下功夫,而氣候資源則是控制和影響著這些資源的面貌。

        旅順口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做到:

        (1)選準開發方向(定位)——休閑度假;

        (2)要引智創意策劃——不能走簡單的山水觀光開發之路,創意要新、項目要新;

        (3)科學規劃、加強保護;

        (4)加強環境建設和市場管理——建設標準要高,管理要到位;

        (5)樹立精品意識——推出重量級、高質量的產品;

        (6)加強營銷——要了解競爭對手,進行市場定位和市場細分;

        (7)進行資源整合——區內自然旅游資源的整合,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的整合(深度開發自然資源,提升人文資源,系統開發),與區外加強合作。

        (三)休閑度假旅游項目開發建議

        縱觀旅順口區自然旅游資源的特點,可總結為:青山、碧海、茂林、溫泉、地貌。在此基礎上,大力構筑森林生態、海濱休閑度假、溫泉養生度假三大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體系

        1、充分開發海濱旅游資源,發展海濱休閑度假旅游

        旅順與大海相伴相依,應該發展親海型休閑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鬧海。旅順口區擁有眾多海濱浴場,但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吸引力,在大連市眾多海濱浴場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順口區旅游要發揮好自然旅游資源的優勢,必須做好海濱浴場的文章。

        海濱浴場的提升改造。按照《大連市夏季“3s”旅游示范單位評定暫行辦法》的標準進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濱浴場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保證海濱浴場的沙灘沙質、海水質量,同時,提高海濱浴場的服務質量,按照服務標準規范服務。

        區分大眾和高端海濱浴場。針對未來休閑度假旅游發展的趨勢,旅順口區海濱浴場區應堅持大眾化,免費開放。同時,要對海濱休閑度假旅游市場進行細分,選取一定的區域或單獨開辟建立高端海濱浴場。高端海濱浴場選址建議選擇在月亮灣海濱浴場。

        海洋體育休閑。海濱浴場不僅作為洗浴之地,在海上還可以發展海釣、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沖浪、滑水、劃船和水上飛機等運動;在沙灘可發展沙灘拔河、沙灘跳傘、沙灘排球等活動。

        海洋美食休閑。旅順沿海盛產魚蝦,蟹類和海珍品,用這些海產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風味的海鮮佳肴,如燒海參、烤大蝦、蒸鮑魚、爆干貝、炒香螺、涮文蛤、扒魚翅等。應根據不同消費層次游客開設高、中、低檔海味餐館,有條件的還可在高檔餐廳席間輔以適當表演,介紹旅順海鮮特色及傳統趣聞。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觀光、游覽、水產購物、海鮮美食一條龍。

        海洋民俗休閑。旅順漁民在長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漁家民俗風情,如起錨拉網吹號子、請海神等。可以舉辦“漁家樂”民俗體驗游,讓游人隨船出海,開展垂釣和養殖等活動。還可以興辦海洋漁業展覽館,陳列各時期的漁船、漁具等實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漁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2、建立海濱旅游度假區

        在旅順口選取適當的地域,建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大連市已擁有金石灘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金州區也正在開發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區,旅順口區應充分利用資源條件建立國家級的旅游度假區。這個旅游度假區選址可以考慮包括老鐵山溫泉、月亮灣海濱浴場、老鐵山海岬等。目標高端,兼顧大眾。在度假區內要選擇適宜休閑度假的旅游項目,深挖溫泉文化內涵,發展溫泉養生度假旅游;建立高爾夫球場和海上游艇俱樂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閑度假主題公園;開拓探險、科考等專項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內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

        立足優越的資源條件和區位條件,將老鐵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山森林公園開發休閑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體的、在大連乃至東北地區有市場影響力的森林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議在森林生態旅游內涵上多做文章。少上開發建設項目,做到森林資源旅游價值的最大發揮和自然生態環境的最小影響。

        4、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旅順口區鄉村旅游資源豐富,有林場、果園、農業園區、漁村等,是吸引大連市民及外地來連游客開展鄉村旅游的好去處。旅順口區鄉村旅游開發應采取扶持、全面發展的原則,只要條件具備的鄉村都可以開展鄉村旅游。旅順口區的鄉村旅游中要加強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出鄉村旅游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編制旅順口區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重點推出具有帶動示范作用的旅游示范村,重點發展觀光與休閑度假相結合的鄉村旅游產品,與當地歷史文化等景觀資源組合開發,加大宣傳與營銷力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粉嫩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字幕高潮 | 亚洲一区乱码精品中文字幕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