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提高防震減災能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提高防震減災能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第1篇: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一、于5月12日在鄉政府三樓會議室召開xx鄉防震減災會議和并舉辦防震減災知識培訓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寧夏回族自治區防震減災條例》和《地震安全性評價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培訓內容包括《地震知識》、《動物震前異常反應》、《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等,我們從地震基礎知識,到震情識別技能、災情速報程序等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培訓,培養造就了一批政治思想好、業務素質高、熱愛防震減災事業的業務骨干。

        二、在xx鄉文化廣場懸掛標語、橫幅,進行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及現場咨詢活動。活動當天著力宣傳了防震、避震、地震工程方面的知識和我國地震發展形勢,豐富群眾防震減災知識,向群眾發放各種宣傳資料500余份。向群眾展示宣傳圖片5張,到各企業送發地震宣傳單100余份,累計咨詢人數達200余人次。這次活動對有效提高我鄉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另外,也能幫助群眾正確處理地震發生與識別相關謠傳。通過宣傳,群眾了解到防震減災知識,接受到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增強了防震減災意識。

        三、在xx中學進行防震疏散演練,在疏散演練警報響起后,各班同學在任課教師的帶領下快速有序地跑出教室,全校師生在校長王學強的指揮下用2分13秒安全撤離教學樓。在師生們到達指定位置后,班主任清點各班人數,向總指揮做口頭匯報。最后,總指揮進行活動評估、總結。為做好這次地震逃生演練,學校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并制定了詳實的演練方案,讓學生掌握應急避震的正確方法,明確演練的重要意義、演練的程序、時間和紀律要求,以及各個班級疏散的路線和到達的區域;對疏散路線和安全地帶進行了仔細檢查,消除各種可能存在的障礙和隱患,確保“逃生”路線暢通安全,真正做到了高效、有序、快捷地避震、逃生和疏散。此次地震逃生演練,使廣大師生了解了防震知識、避震方法,疏散路線,樹立了自救互救意識,掌握了基本的自救自護技能,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師生的防震減災綜合能力。

        四、發揮地震預報觀測點的作用。在我鄉設立了2個觀測點,發現異常情況迅速上報,通過畜、禽和自然現象密切關注地震災害的前兆,有效地掌握地震動態。

        這次防震減災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眾應對地震這一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強了公眾對地震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

        第2篇: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關鍵詞:建工程;防震減災;研究

        中圖分類號:TU894文獻標識碼:A

        我國地域遼闊,天氣變化萬千,洪水、地震等災難頻發,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08年5月12號的汶川大地震更是中華民族的傷痛,數以萬計的同胞患難。地震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我國建工程的防震減災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建工程的防震減災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渠道單一。全國每年投入到建工程的防震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震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設備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震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防震減災科研基本依賴于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由于防震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于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震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震減災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防震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嚴重影響了全國防震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缺乏綜合協調。長期以來,我國的建工程防震減災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由于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局的防震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震減災思想指導,不利于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震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震減災科學技術體系;信息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持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震減災實效。

        (三) 科技資源待優化配置。我國建工程的防震減災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氣象、地震、地質、環保等領域,由于缺乏宏觀協調管理及傳統的條塊分割現狀,一方面各領域主要關注本領域的防震減災科技發展,研發工作主要局限于解決本領域存在的技術問題,在不同災種以及防震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開發與應用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在基礎地理信息、救災設備和隊伍建設方面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另一方面,儀器、設備、資料、數據等都由部門、單位甚至個人所有,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資源條件不能系統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無法形成合力和整體創新優勢。

        (四)防震減災工作的發展緩。 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震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后,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

        二、建工程防震減災的措施

        (一)有關工作人員要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制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工作,是提高防震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震減災的綜合素質。通過加強防震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采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并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二)政府與社會團體應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愿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絡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震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震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震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御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震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三)廣大的社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短信、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采取有效防御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四)每個人都應該樹立起保護環境和自我保護的意識。不要以為災難離我們很遙遠,它說來也就來了。如果我們不具備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的話,很可能會遇到危險。而當災難來臨時,一定不要慌張,要保持鎮靜。

        三、結語

        要做好對民工建工程的防震減災的工作,就必須積極開展建工程系統各級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的防震減災和管理培訓,加強各類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執行抗震設防標準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每個人也都有義務去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防震減災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努力。盡管個人的能力也許有限,也許微不足道,但我相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地球的明天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第3篇: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一、政府重視,組織落實

        我鄉防震減災工作得到鄉黨委、鄉政府的高度重視,定期召開鄉、辦有關領導會議,調整了鄉防震、抗震指揮部組成人員,并抽出一名副職領導負責防震減災工作,定期向鄉黨委、鄉政府請示匯報工作,按時參加縣防震減災辦組織的例會和其它會議及活動。結合“內緊外松”的原則,鄉政府專題召開指揮部會議,強調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堅持“預、防、救”三大體系一起抓,樹立震情觀念,切實抓好震情短臨跟蹤和地震應急工作。組織學習地震法律、法規常識和防震、抗震的應急預案,強調在此項宣傳工作中,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向人民負責,掌握好“內緊外松”的原則,積極宣傳地震科普知識和國家防震減災工作的有關法律、法規,使社會公眾了解地震知識,掌握地震避險技能,提高社會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同時在宣傳中避免產生負面影響,讓人民群眾理解防震減災工作是一項正常工作。

        二、落實跟蹤工作

        制定了鄉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主任的防震抗震指揮部,以應對地震突發性事件,按照《縣2014年度鄉鎮、部門防震減災工作目標考核》文件的要求,充分發揮我鄉防震減災工作聯絡員隊伍的作用,專人負責地震宏觀測報點,有專門人員觀測,實行定期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到各宏觀測報點進行實地考察。建立起鄉辦事處成員單位聯絡測報網絡,健全了各項聯絡體系,確保地震信息保送渠道暢通無阻。

        三、預防為主宣傳為先

        鄉利用在全鄉范圍內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下鄉、科技進社區、科技活動周等活動,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到目前共進行防震減災基本知識宣傳3次,展出各類展板100塊,掛圖20幅,共發放防震減災基本知識宣傳材料50份。

        積極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辦法》、《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實例介紹宣傳地震災害的教訓和防震減災的成功經驗。具體做法。

        (一)召開本鄉負責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和防震減災聯絡員會議,認真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辦法》、《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等防震減災精神,傳達了市地震局防震減災宣傳精神,要求各單位要加強領導,責任到人,統一安排,精心部署,扎扎實實開展防震減災的宣傳活動。

        (二)采取“兩進入”的方式開展宣傳活動。

        即進農村、進學校。利用板報、標語、條幅等多種方式,在街頭、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全鄉發放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材料300份。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增強人民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抗御地震的能力,達到了宣傳的目的。

        四、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我鄉防震減災辦公室工作人員,認真貫徹、落實、執行市防震減災的各項工作,按時參加縣上召開的會議,及時傳達并完成縣上的各項工作任務,認真落實各項工作完成情況。平時我們能認真組織學習防震減災法,學習上級文件精神,學習地震業務知識。每當有文件和報刊到來時,都認真組織學習討論,領會文件,吃透精神,努力工作。

        2014年防震減災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防震減災工作人員編制問題,區級防震減災工作的實地演練問題等。

        第4篇: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本規劃是區政府統一部署全區防震減災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我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015年我區防震減災事業的奮斗目標。

        一、我區地震活動概況及防震減災工作現狀

        (一)地震活動概況和趨勢

        我區地處東南沿海——地震活動斷裂帶中段,多條北西向斷層與——帶交于與灣,地震地質背景復雜。歷史上曾發生過十余次中強地震,1604年海外的8級大地震使當時的、興化兩府遭受嚴重破壞。近十年來,沿海地區曾發生多次中強地震。例如年月25日海外發生5.3級地震,震區一部分民房建筑物遭損壞;年8月5日惠安海外4.8級、年8月29日永春4.7級地震,均震感強烈,與此同時,臺灣強烈地震也時常波及我市,特別是年9月21日臺灣南投7.6級地震,沿海地區強烈有感,對我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影響。

        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21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之一,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國家標準GB18306-2001),區位于地震烈度7-7.5度區。專家預測,目前我國地震活動仍處于高發期。所以,作為市核心城區的我區防震減災工作任重道遠。

        (二)現有工作基礎

        通過這幾年特別是“的建設,我區已初步建立起以接受省、市地震遙測觀測臺網信息為主,地下流體前兆觀測點和宏觀觀測點為輔的地震監測預報系統,建立了震害防御、地震科普宣傳教育的工作體系和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震害防御能力顯著增強、地震救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為我區“十二五”期間乃至今后防震減災事業的進一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我區已初步建立了區政府統一領導,8個街道辦事處以及10個地震應急保障計劃責任單位負責的防震減災工作體系,年重新修訂完善了《市區地震應急預案》,保證我區區域內發生地震災害事件時,地震應急工作協調、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維護社會安定穩定。

        2.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的建設取得較大進展。(1)地震監測預報:建成市地震信息服務系統終端和我區首個自動化、數字化的地下流體前兆觀測臺站。信息終端實現了地震監測、預報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共享,觀測臺站填補了我區在地震監測體系建設方面的空白,初步建立起以接受省、市地震遙測觀測臺網信息為主,地下流體前兆觀測點和宏觀觀測點為輔的地震監測預報系統。(2)震害預防:依靠社會力量,初步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防震減災宣傳網絡,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社區、進校園和進機關活動,常規宣傳與強化宣傳相結合。我區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震災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三網一員”(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震情災情速報網、防震減災宣傳網、防震減災助理員)建設已基本完成,形成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地震群測群防網絡體系。由區地震辦和市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共同建立的區防震減災教育基地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有超過1萬名的中小學生在基地接受了防震減災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于2005年被國家地震局評為“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3)地震應急救援:由區政府、地震應急保障計劃責任單位、社區以及群眾構成的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已經形成。以和省、市地震局會商系統聯網的“市防震減災遠程視頻會商系統區域節點”、市地震信息服務系統終端以及海事衛星電話等資源為基礎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初步建成,能夠為震后應急指揮決策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依托區消防大隊成立了區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組建了、東美兩支社區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先后投入57萬元購置各種高科技應急救援設備。地震災害救助力量在規模、裝備、救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3.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和依法行政取得較大進展,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并下發了一系列有關規定,為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提供了保障。

        (三)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還比較薄弱,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普及率還不高,與現代媒體的結合程度不夠,工作機制尚不夠完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需要進一步深入和加強。

        2.區、街道抗震救災指揮部在地震應急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待加強,地震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隊伍的力量需進一步增強,應急演練應進一步常態化。

        3.全區重大基礎設施的抗震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石頭結構和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民居需改造,醫院、學校等重要的公共設施防護水平應適當增強。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規律,以有效減輕地震災害,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為宗旨,全面推進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全區綜合防御地震的能力,為我區初步建成經濟結構合理、城市功能完善、高新人才聚集、社會文明祥和、生活環境優美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核心區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則

        1.全面推進與重點推進相結合:切實推進城市的地震安全工作,提高醫院、學校等重要公共建筑的設防水平,強化對重大基礎設施的抗震設防力度和抗震加固力度的監管,加強避難場所建設。

        2.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重視和加強地震科技的攻關,提升地震科技與防震減災業務工作的聯系程度,為地震監測預報、災害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3.強化宣傳和教育:加強防震減災教育和宣傳工作,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活動。全面提升社會公眾對防震減災的參與程度,提高對地震信息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自救互救能力。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參與防震減災活動,形成全社會共同抗御地震災害的局面。

        三、總體目標與指標體系

        (一)總體目標

        “十二五”期間防震減災總體目標是:大幅提升我區的防震減災能力。地震監測水平進一步提高,地震災害預防更加到位,應急指揮和緊急救援更加及時、有效。為實現《市防震減災規劃(2001—2020年)》提出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相當于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防震減災能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即在遭遇6級左右、相當于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時,為“房屋基本不倒,社會保持穩定”奠定好基礎。

        (二)指標體系

        1.城市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城市基礎設施和80﹪以上的建筑物達到抗震設防要求,遭遇6級左右地震、相當于當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時,不嚴重破壞,能夠維持基本功能;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基本達到《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

        2.重大建設工程抗震能力:90﹪以上的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全部達到抗震設防要求,遭遇6級左右、相當于當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時,不嚴重破壞,不引發嚴重次生災害,能夠維持正常功能。

        3.民居地震安全保障能力:積極推進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住建、民政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因地制宜推進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實施。

        4.公眾應對地震災害能力:70﹪以上的人能掌握防震減災基本知識,正確采取防震避震措施,科學應對地震謠傳事件;發生有感地震時,人口密集的公眾場所不發生人為傷害事件。

        5.震后救助恢害能力:擁有避難場所,建成區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震后24小時內災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安置,3日內地震災區社會秩序基本恢復正常。

        四、主要任務

        (一)加強防震減災法制建設,提高法制保障能力

        依照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防震減災工作。加強地震行政執法和監督檢查。開展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地震應急等工作的行政執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地震部門執法人員的法制意識、業務素質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強化地震應急準備,提高地震應急處置能力

        要加強區政府、街道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及其辦公室建設,完善工作制度,明確工作程序,建立專家咨詢機制,建設指揮平臺。街道、企業、學校等要設立地震應急管理責任人。

        要完善區政府、街道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備案和督查制度,定期進行地震應急檢查,適時開展地震應急演練,全面落實各項地震應急救災措施,推進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商場、影劇院、體育館等人群密集場所以及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的礦山、危險物品等經營管理單位制訂地震應急預案。

        要不斷建立、完善地震救援隊伍管理體系。加強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和行業抗震搶險專業隊伍建設。繼續推進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構建區地震救援隊伍協調和調用工作機制。

        要建設地震應急基礎設施。完善地震災情速報網絡,健全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學校、醫院、商場、影劇院、體育館等人群密集場所要配置救生避險設備。要按照市政府的統一要求建設應急避難場所。

        (三)強化新聞宣傳工作,提升信息公開水平

        堅持地震新聞宣傳和應急處置并重原則,將新聞宣傳工作擺到防震減災工作重要位置,納入防震減災事業發展規劃。掌握地震新聞宣傳工作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強化輿論引導,實現被動宣傳向主動宣傳的全面轉變,實行向社會開放,與公眾良性互動的新聞工作策略,使公眾關心、了解、支持和參與防震減災工作,為防震減災工作營造成良好氛圍。建立健全宣傳部門與地震部門相互協作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制度,形成快速響應、密切協調、分級處置的地震突發事件新聞工作機制。

        (四)全面加強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增強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

        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是一項開放事業,需要多部門共同支持,全社會廣泛參與。要相應制訂積極穩妥有效的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措施,繼續加大地震科普示范學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區、示范農居等宣傳力度,將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內容,促進防震減災宣傳和科普教育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實現全面覆蓋、家喻戶曉。

        (五)加強地震安全建設,提高民居建筑抗震性能

        要加強民居地震安全工作。制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和引導措施,建立與財政和經濟社會展水平相適應的經費投入機制,加強對社區建房抗震設防的政策引導和技術指導,全面推廣地震安全工程,推廣應用《鎮(鄉)村建筑抗震技術規程》,按照建筑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和施工。新建社區民居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不具備抗震防災能力的危舊民居要得到有效改造。

        五、主要建設內容

        (一)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

        1.升級改造地下流體前兆觀測臺網設備

        采用最新的數字化地下流體前兆設備,對現有的前兆觀測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數據采樣率,實現數據傳輸網絡化、分析管理信息化,確保地下流體前兆臺網連續可靠運行。為全國、全省、全市地震趨勢會商提供第一手資料。

        2.建設宏觀觀測網絡

        根據新的地震趨勢,及時調整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結合我區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和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群眾性地震測報和宏觀調查網絡,適當增加地震宏觀測報網點,進一步發揮群測群防在防震減災,尤其是地震短臨預測中的作用。采用信息化管理軟件建立宏觀管理數據庫,實現對宏觀觀測點、人員及觀測資料的實時動態管理。

        (二)地震災害預防體系建設

        1.加強抗震設防管理工作

        住建部門要在執行《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2020))的基礎上,建立抗震設防指標體系,明確全區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中抗震設防的指導性目標。要做好全區危舊房的改造,提高學校、醫院、養老院等特殊場所的工程抗震設防要求。要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的意見》(政〔〕27號)、省政府《關于研究石結構房改造有關工作的會議紀要》(專題會議紀要〔〕33號),結合新時期“三舊”改造工作及“造福工程”的部署要求,抓緊制訂切實可行的“石頭結構”和“不符合抗震規范”小區的成片改造成計劃,并抓緊實施。

        教育部門要按照省、市校安辦的統一部署,多渠道籌措校安工程建設資金,推廣實施校舍地震安全工程和加固工程,確實保障校舍安全。

        衛生部門要根據全區醫療衛生單位建筑物抗震安全排查的結果,切實做好各類醫療機構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改造和建設,確保醫療衛生單位建筑物的安全。

        2.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普及工作

        要認真遵照“積極、慎重、科學、有效”的原則,加大教育普及工作的資金投入,進一步推進我區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的社會化建設。

        各有關部門要在宣傳部門的領導下,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防震減災宣傳進社區活動,到2012年,各街道的中心社區都要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普及納入社區文明建設的內容并建立相應的宣傳教育普及機制,使社區民眾的防震減災知識得到全面提高,應急意識得到普遍增強。

        對現有的區防震減災教育基地的軟硬件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實現數字化,多媒體化管理。積極創建防震減災示范學校。至2013年要確保我區有2個以上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并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鋪開。

        在社區、街道防震減災宣傳員、宏觀員、測報員制度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民居建筑物的抗震知識和震災自救常識宣傳,提高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震災自救互救能力,到2013年,要使社區民眾的受教育率達到60﹪以上。

        加強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職工地震知識宣傳教育力度,2012年在我區進行企業職工防震減災教育示范點建設,積累經驗,并逐步推廣,促進全區民營企業職工防震減災教育的全面開展。

        至2014-2015年,要在普遍宣傳教育的基礎上,把重心逐步轉移到對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的震災自救互救教育的模擬演練上,在社區、學校建立一套模擬演練的機制,提高全區人民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我救助能力。

        (三)地震應急和緊急救援體系建設

        1.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提高應急指揮能力

        根據震情變化、機構、職能調整及國家和省、市地震應急預案的修訂情況,及時修訂和完善地震應急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序,管理職責和協調機制,加強應急工作檢查。每年度組織檢查區直10個應急保障計劃單位地震應急預案落實情況,檢測反應能力,及時發現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并采取措施整改解決。力爭做到臨震不亂,決策科學、行動迅速、處置有力。要逐步建立以社區為單位的地震應急預案制度。要按照分級管理、分級響應、條塊結合和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建立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機制。

        2.建立地震救援體系、完善社會救援聯動機制

        “十二五”期間,全區要基本形成以地震災害專業救援隊伍為中堅、志愿者隊伍為補充的區、街道兩級地震應急救援體系。

        (1)要加強依托區消防大隊成立的區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以及、東美兩支社區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的應急救援演練培訓,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真正具備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能力。要按照“一隊多用,專兼結合、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進一步配齊配足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人員、裝備,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2小時內救援隊伍即可趕赴災區開展救援。“十二五”期間,區財政應逐年增加對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的資金投入。要進一步充實社區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的人員,每支隊伍人員保證30人以上,每個年度至少組織2場專業培訓,開展2場應急救援演練活動。

        (2)加強區直行業(專業)抗震搶險專業隊伍建設。根據《市區地震應急預案》規定的區直行業地震應急保障計劃,區直住建、交通、衛生、經貿、農林水、環保、公安等各相關部門應抓緊行業抗震救災隊伍建設,配備專業抗震搶險設備。要加強培訓,強化實戰演練,提高應急快速反應能力和抗震搶險能力。在“十二五”期間要逐年更新裝備和專業人員,做到召之能來,來之能戰。

        3.建立地震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系統

        根據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物資需求量大、種類多、時限性強的特點,制訂和完善應急救援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儲備采購預案,建立并逐步完善應急儲備物資管理制度。

        4.規劃建設城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應堅持“平災結合”原則進行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一步到位,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區形式遠近結合、覆蓋面大、配套到位的城市應急避難場所體系。

        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的實施意見》(政辦〔〕48號)要求,我區在年底前要建設地震應急避難場所7處。其中至少有1處場址有效面積不少于10000平方米的應急避難場所(可參照Ⅲ類或高于Ⅲ類標準建設),其余避難場所場址有效面積不小于5000平方米,人員容量不少于2000人,配套建設完善應急供水、應急供電、廁所、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設施等,并設立明顯標志。

        應充分利用周邊的公園、廣場、綠地等空曠場所加強建設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改造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統籌安排,住建、教育、地震等部門要共同協助業主做好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公園、廣場由住建部門負責承建;學校操場由教育部門負責承建;空曠地和綠地由街道辦事處負責承建)。

        六、保障措施

        (一)推進管理改革,完善工作體制機制

        防震減災工作涉及到社會各方面,要健全與完善防震減災管理體制,推進區、街道防震減災工作機構建設,發揮機構的防震減災基礎性作用。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防震減災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各單位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特別要做好規劃的統籌銜接和條件保障工作。同時要加強協調、指導和監督管理,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各部門、各行業制定有關行業規劃時,要注意與本規劃相銜接。

        (二)建立和完善地震科技投入機制

        要對防震減災工作經費的投入做出統籌安排,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同級財政預算。要繼續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渠道的防震減災投入體系,加大對地震監測、預防、救助和宣傳教育等工作的資金投入。防震減災資金投入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并隨著財力的不斷增強而相應增加,以促進防震減災事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與防災建設達到同步,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三)加強合作與交流,推進地震科技進步

        圍繞防震減災的關鍵問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防震減災能力的進程。加強國內與國際地震科技合作交流,特別是海峽兩岸地震科技的交流與合作。大力引進和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手段,推進地震科技進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防震減災工作中的作用,促進科技與防震減災事業更加緊密地結合,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第5篇: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地震的科普教育,要追溯到20世紀 70年代,其歷史悠久,基礎雄厚。鑒于此,廣東省廣州市南武中學(以下簡稱“我校”)在2006年11月申報成為廣州市中學組第一間“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 2009年又被評為廣東省“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基地”。

        1.形成一系列較為完善的管理、宣傳、培訓等體系

        我校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體系,包括管理機構的建立、地震應急預案、疏散方案的編寫;教師培訓;研究性小組、綜合實踐組建立;校園建設;校內外宣傳陣地建設;防震減災科普網站的建設、維護、更新等。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已經全面滲透,在海珠區、廣州市甚至廣東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建立防震減災科普活動陣地

        我校的防震減災科普活動陣地,分別有室內和室外的。室內的有地理專用室、專用電腦,海珠區觀測臺站;室外的有地理園,專門開辟一塊防震減災預測預兆陣地,種植了十幾種植物。從學生熟悉的植物做起,學生既感興趣,效果也好,又為學校增添不少的綠化。此外我校還有投資了20多萬元的“防震減災科普長廊”和各種各樣的防震減災活動宣傳欄、電子屏幕等。

        二、課題提升,專項支持,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特色課程

        利用“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的平臺,由筆者牽頭主持,于2010年6月成功申請立項廣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防震減災科普特色課程與地理教學有機結合研究。課題深入探索具有特色的防震減災地理教學特色課程的建設。主要內容是:①研究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的構建,例如讓學生通過關注生活熱點, 充分挖掘內容,從自然、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立研究課題, 主動地開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②研究如何將防震減災特色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有機結合,即如何將特色課程的內容采取向學科滲透,從中挖掘出活動的內容與主題。通過利用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特色課程建設等一系列豐富的研究性學習和課外活動,把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建設特色融入到地理學科教育建設中去,研究科普教育與學科教學如何有機、有效的結合。

        在此基礎上,本課題組成員于2010年11月又成功申請了廣州市海珠區科技與信息局的防震減災專項——利用廣州市第五中學地震前兆觀測站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在廣州市地震辦公室、廣州市海珠區科技與信息局和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聯合指導下,發揮學校“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的優勢和作為省、市、區科普教育基地的“以點帶面、全面滲透、輻射全區”的作用,通過多學科融合的教育模式,開展提高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有效性的教育科研。

        三、豐富多彩的師生活動

        1.具體落實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1)加強課題組老師專業素質培訓。此項專業素質培訓主要通過提高專業基礎知識水平,更新和調整知識結構,增強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基本功。重點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地震專業崗位培訓,加強新地球觀教育。為此我校一共進行了七次教師專業培訓和兩次野外實習。

        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防震減災專業知識,將防震減災科普與地理教學有機結合,更好的落實到教學實驗中。

        (2)將防震減災科普與地理教學有機結合,落實到教學實驗中。在初中的教材里安排了板塊構造運動知識體系,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也安排了有關的知識。我們讓學生在初中粗淺的地震知識的基礎上,系統詳細地掌握地質構造的概念、板塊運動的形成、地震的種類、地震波的種類等知識。并利用課堂、作業、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研究性小組、綜合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鞏固地震有關知識,達到真正普及的目的。

        此外,我校課題組老師還專門開展了三次“防震減災科普與地理教學有機結合”的校級公開課。

        2.常規活動和特色活動相結合

        讓學生了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了解地震的成因及預防知識,使同學們對地震災害和防震減災有實際的感受和深刻理解,培養學生活動能力及技能,提高同學們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通過活動、宣傳增加全民族的防震減災意識,使防震減災的宣傳教育工作在中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我校在這一年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培訓,如:觀測井的各項設施及儀器的使用,各項儀器發出的各種數據及其含義,如何記錄觀測的數據、野外實習等。

        經過學習培訓,不但增強了課題組老師的專業知識,提升了開展學生活動的能力。

        四、成果

        我們的成果是豐富的,有《防震減災科普特色課程與地理教學的有機結合》書籍、《2012—2013年宣傳臺歷》、“觀測井”模型、防震減災科普示范網站等。

        第6篇: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一、切實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

        縣政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科技(地震)、住建、交通運輸、水利、民政、衛生、教育、供電等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督辦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科技(地震)局辦公,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各鄉鎮要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相應成立領導小組,明確防震減災助理員,并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做到思想重視、組織落實、責任明確、措施到位。各相關部門要針對防震減災薄弱環節和重點難點,分類指導,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提高地震災害綜合防御能力。

        二、不斷強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采取舉辦地震科普講座、地震知識競賽等方式,以農村廣大民眾和青少年為重點,廣泛宣傳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在全社會營造重視和支持防震減災工作的氛圍。縣地震、教育、住建等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活動,將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生課外讀物和科普活動中,并會同縣青少年活動中心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基地的建設;縣廣電部門要策劃制作防震減災和地震災害自救互救知識普及專欄節目;縣地震部門要依托現有資源,建立一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中心和一所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并做好基層防震減災宣傳員的培訓工作,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應對地震災害的能力。

        三、全面提高地震防范綜合能力

        (一)不斷提高地震監測預報能力。縣地震部門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大力推進地震觀測臺、地震前兆臺和地震宏觀觀測點的建設,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新建一批地震宏觀觀測點,解決地震宏觀觀測盲區的問題。要充分利用地震安全信息平臺,加強對水庫、江河堤防及重大建設工程的地震監測,逐步提高地震監測和預報能力。

        (二)切實加強群防群控工作。縣地震部門要會同各鄉鎮加快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測、災情信息報告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做好地震群測群防工作。

        (三)深入開展抗震設防工作。縣地震部門要會同縣住建、交通運輸、發展改革等部門,加強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管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抗震設防質量監管,全面提升城鄉各類建筑工程抗震防災能力。要迅速公布城鄉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并將其作為建設項目審查的必備條件之一,其中,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嚴格依法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按照評價結果進行抗震設防;交通、電力、通信、供水供氣、水利等基礎設施工程,要提高抗震設防標準;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新建工程,要按照高于本縣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并加強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鑒定。

        (四)大力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縣地震部門要會同各鄉鎮,采取每年在全縣建立1個以上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點的方式,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農民自建房抗震設防的指導管理,提高農民的居住安全水平。在進行村鎮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建設時,各鄉鎮要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并加強與縣勞動就業、地震部門的聯系,組織農村民居工匠培訓和村民抗震知識培訓,提高農居建設施工質量和村民防震意識,使農村抗震民居比例大幅度提高。

        第7篇: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運用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手段,在校園內進一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有效地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發動廣大師生共同參與防震減災活動,全面提高師生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努力構建和諧平安的校園環境。

        二、目的要求通過開展形式多樣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使師生了解地震發生時的應急避震知識,掌握應對地震災害發生時應采取的防護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從而提高師生緊急避險、自救自護和應變的能力。為防震減災工作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讓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進課堂、進家庭,使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真正成為一種自覺的需要和行為。

        三、活動安排

        在**年秋新學期開學后,集中安排一周時間,開展以“增強防震減災意識,建設平安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地震科普進校園宣傳活動,采取各種有效方式,大力宣傳地震科普知識,進一步加大學校防震減災宣傳力度,認真開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組織師生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提高全體師生防震減災意識,增強廣大師生應急自救自護能力。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防范意識結合9月份新學期開學各項工作,努力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加強地震科普知識教育(利用班會教育課和圖文資料展示與分發、廣播站結合此次汶川抗震活動經驗與教訓)開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

        2、開設地震科普知識專欄,組織學生集中觀看防震減災科普音像片;在宣傳欄等醒目位置張貼宣傳掛圖,分發《地震知識百問百答》、《地震來了怎么辦》等地震科普讀本。

        3、通過組織班隊會等活動,在師生中宣傳普及應急知識,讓學校師生進一步了解災害發生的原因、災害發生前的防范方法、災害發生時的應急措施。

        第8篇: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我區是國務院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歷史上曾經發生的4次中強級以上地震,都是發生在本行政區域內。同時,我轄區內4條主要地震構造斷裂帶縱橫交錯,具有發生中強級以上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為了應對復雜而嚴峻的地震形勢,全面提升我區抵御地震災害的能力,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政〔〕11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就全面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全面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

        要健全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網絡,大力培育防震減災科普隊伍,充分發揮文化藝術、科普基地和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等宣傳教育作用,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牢固樹立全面預防觀,不斷提升全區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綜合素質。

        (一)建立防震減災宣傳長效機制。各鄉鎮和區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專欄、網站等各種宣傳形式,在每年“防災減災日”等重要時段定期開展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要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活動,進一步加強對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以及農村民眾的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普及的力度,做到防震減災知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區委黨校和區教師進修學校要開設地震災害應急處置講座,以提高領導干部和校長危機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要將防震減災教育納入中小學安全教育內容。每年9月1日開學后,各中小學要認真開展“區教育系統防震減災宣傳周”活動,做到每個班級有一幅防震減災知識掛圖、兩套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書籍和音像資料,每所學校開展一次應急避險演練,舉辦一次防震減災知識競賽活動。全區中小學地震安全教育使用教育部統一的有關教材,課時要有保證,演練要有落實,增強廣大學生防震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時,各中小學要積極創建各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全面推進中小學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注意培養中小學生向社會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二次宣傳”的能力。

        (三)認真學習貫徹《防震減災法》。各鄉鎮、各單位要做好《防震減災法》的宣傳和實施,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做好本鄉鎮、本部門的防震減災工作。同時,區有關部門要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不斷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法制觀念。

        二、全面提升地震監測和預報能力

        要牢固樹立“震情第一”觀念,加強全區震情跟蹤分析,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協助上級地震部門提高對破壞性地震的預測預報水平;要不斷增加財政投入,依托6·18等平臺,積極推進地震預警、烈度速報等先進技術的引進,提高監測預報的整體水平,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做好服務。

        (一)提高地震監測預測能力。要密切關注地震重點危險區的震情動態,充分發揮地震監測信息網絡資源優勢和綜合效益。區地震辦要確保十一中數字化地下流體前兆綜合觀測站、南日島數字遙測地震臺和湄洲灣數字遙測強震動觀測臺的正常運轉,充分發揮其地震監測作用,準確連續地為上級地震部門提供地震前兆監測觀測資料(地震活躍期要注意做好加密監測工作)。同時,要大力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區后海管理處水生動物觀測站、鴻達牧業有限公司動物觀測站、南日島福金養殖場水生動物觀測站等3個地震前兆異常宏觀觀測站要加強宏觀異常觀測,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區地震辦。區地震辦要指導鄉鎮因地制宜地開展地下水、氣體、動物、氣象氣候等地震宏觀異常觀察。各鄉鎮和區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防震減災助理員(聯絡員)隊伍建設,因人員調動或工作崗位調整的單位,應及時補充并書面報告區地震辦。區地震辦要進一步加大“三網一員”的培訓力度,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震減災工作網絡體系。

        (二)健全地震災害信息報送機制。通信部門要盡快為區地震辦建設“區地震信息公益平臺”,暢通信息報送及渠道,及時將震情、災情信息通過正常渠道向社會公開,確保人心安定。區地震辦對群眾報告的宏觀異常,要在第一時間內深入實地調查核實,并及時報告上級地震部門,預防地震謠傳發生,保持社會穩定。

        (三)加強地震監測基礎設施建設。東莊鎮和埭頭鎮要積極配合上級地震部門保質保量地完成2個地震烈度速報臺建設任務。水庫重大建設工程要建立專用地震監測臺網和強震動觀測臺網,確保地震觀測系統正常運行。要依法加強對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的保護,全力保障全區地震監測臺網和前兆觀測臺網的正常運轉。

        (四)加快地震信息網絡和數據庫建設。區地震辦要按照省地震局《關于推廣應用防震減災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通知》(震〔〕58號)要求,6月底前完成我區防震減災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實現與省、市地震局防震減災信息化管理系統、地震監測網和地震災情速報網信息的實時傳輸,確保地震速報和地震災情信息報送的及時、暢通,為抗震救災和社會穩定提供第一手資料。并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我區地震應急數據庫建設任務。

        三、全面提升共同抵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防震減災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重視和支持防震減災工作、積極參與防震減災工作,使防震減災逐步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一)認真修訂地震應急預案。各鄉鎮政府、區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要制定本單位的地震應急預案。交通、鐵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以及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的礦山、危險物品等生產經營單位,都要制定地震應急預案。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做好預案的修訂和完善。上述個別尚未制訂地震應急預案的單位,務必于6月10日前完成制訂并報送區地震辦備案。

        (二)加強地震應急演練。各鄉鎮和區有關部門要根據地震應急預案,適時組織開展相應規模的地震應急演練,不斷增強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提高部門協同配合、有序應對突發性地震災害的能力。交通、鐵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實施和大型企業以及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學校、醫院、影院、商場等單位,區有關部門應加強指導,每年適時開展一次以上的地震應急演練,提高民眾防震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快地震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5月底前,區地震辦和團區委、區紅十字會等要成立“區地震救援志愿服務大隊”;6月底前,團區委和各鄉鎮團委要按照《關于印發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動實施意見的通知》(震〔〕71號)要求,負責本行政區內各機關、學校、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社區、村(居)等地震救援志愿服務隊的組建,建立震時迅速調集和組織動員地震志愿者隊伍的機制。區有關部門要利用醫療急救、衛生防疫、心理干預、建筑工程、電力通信等專業領域人才資源,逐步開展兼職志愿者準入登記制,實施動態管理,加強相關技能培訓,培養一批具有不同專業救援技能、能夠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高效率開展救援行動的兼職志愿者。

        (四)加快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鄉鎮和區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建房抗震設防的政策引導和技術指導。開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點建設,推廣應用村鎮建設抗震設計規范,加強村鎮建設管理,建立健全村鎮建設抗震技術服務體系,引導和鼓勵農民在新建住宅特別是石結構房時采取抗震措施,對達不到抗震要求的住宅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不斷提高農村防震保安能力。

        四、全面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

        防震減災工作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局。要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形成單位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防震減災工作格局。要認真落實《省“十一五”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提出的任務,加強防震減災隊伍建設,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檢查指導,完善地震應急指揮的組織體系和技術系統,確保在突發破壞性地震時,震情災情信息能夠及時準確上報,應急救援隊伍能夠迅速派出,交通和通訊能夠盡快保持暢通,災民能夠盡快得到妥善安置,社會能夠盡快恢復穩定。

        (一)提高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能力。要汲取汶川特大地震應急救援的經驗教訓,區消防大隊要切實加強救援力量的建設,十月底前完成組建“市區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配備基本的搜救裝備。區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能力建設的具體意見待上級文件下發后參照執行。

        (二)提高公共建筑物抗震設防能力。區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已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關鍵工業設施、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等建(構)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鑒定工作,尤其是年以前建設的多層磚房、預制板房等建筑物要進行抗震性能普查或抽樣調查,達不到抗震設防標準的,要加快實施加固或改造。新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和我省的有關規定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工程的抗震設計、施工。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要嚴格按照中國地震局《關于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確定原則的通知》(中震防發〔〕49號)要求或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同時,區發改局要把好抗震設防審批關口,按照《關于將工程建設項目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的通知》(計基〔〕468號)要求,在進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對沒有附帶地震部門出具《工程建設項目抗震設防要求審批意見書》的工程建設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堅決杜絕不符合抗震設防標準要求的工程建設項目落地。

        (三)加強地震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區建設、規劃、文體、教育、水務、供電等有關部門要在現有廣場(公園)、體育館、學校等設施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開展城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和臨時疏散場地的規劃,統籌安排地震應急避難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電、排污等設施建設,并建立應急管理機制。同時,區民政、經貿等有關主管部門要建立應急救災物資儲備機制,特別是地震應急救援的帳篷、衣被、藥品、設備等專用物資儲備。食品、醫療等物資應建立平戰結合的流動共享機制,有效利用各種應急物資資源。區地震辦要在10月前配備衛星電話、手持GPS定位儀、無線筆記本電腦、應急燈、應急包等基本必備的地震應急工作設備,確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保持與外界的聯系,盡快地向全社會震情信息和震災、救災信息,指揮全區應急救助工作。

        第9篇:提高防震減災能力范文

        1建立健全地方地震工作機構,完善防震減災管理體制

        防震減災管理體制是指政府、專業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其他防震管理主體所構成的管理體系與制度,以及它們的運作。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靜態方面,即減災管理的制度、規范、法律、法規;其二是指動態方面,即管理機制的運作,管理制度及規范發揮它的調適與控制作用,管理職能的實現。

        隨著《防震減災法》、《地震預報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我國的防震減災行政管理工作已步入法制化的軌道。但是,制定與《防震減災法》相配套的地方性行政法規和政府規章仍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因為法律、法規的生命就在于執行與實施。由于我國區域性的差異,國家的法律、法規對有些問題只能作原則性的規定,需要與地方實際情況相結合。地方防震減災條例就是以國家大法為依法,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社會實際需要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所以,地方防震減災條例是防震減災法與地方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產物,從而構成了地方立法依據的完整性,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調整地方關系,解決地方問題,更有利于防震減災法的貫徹執行與補充,使法律、法規在一定區域內得以有效實施。

        最近的10年,我國發生了多次重大自然(地震)災害、每年因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相當于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6%,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1999年,發生在土耳其、臺灣的地震災害造成的危害之烈、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之巨、社會影響之大令人震掠。作為現代社會管理主體的政府,責無旁貸的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因此。以預防、減災為核心內容的災害管理不僅成為政府管理的戰略任務,而且成為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總書記"堅持經濟建設同減災一起抓的思想,把減災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的指導方針和"堅持以預防為主,防災、抗災、救災相結合的減災方針,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合理配置資源,處理好減災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加強國家對自然災害的管理工作,不斷提高綜合減災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級政府應當對防震減災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深刻認識到地震災害對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危害,建立健全地震工作機構,使地震工作機構與本地區防震減災工作的要求相適應,本著對人民,對地區經濟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各級地震工作機構也應當以這次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緊緊圍繞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服務,努力提高業務素質,認真做好對外對內的宣傳工作,在解決深層次矛盾上下功夫,針對本地區的特點,爭取為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從組織上、隊伍上保證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

        2預防為主,防救結合,綜合防御,切實做好災前防御

        每當我們對國內外大地震災害事件進行現場考察、對災害現象進行分析對比研究和總結大地震災害的經驗教訓時,都給我們許多啟迪。通過這些地震事件可以探討一些值得重視和有價值的東西。

        1985年墨西哥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8年臺灣海峽地震和1999年土耳其地震等災害事件所印證的正反兩方面的事實,給我們揭示一個重要道理,即獲得明顯減災效果的就是在災害發生前,人們應具有高度的居安思危、防范憂患的意識,樹立真正的預防為主的觀念,認真實施以預防為主的方面,落實預防為主的各種措施,使工程建筑、社區、城市的防震抗震能力增強,成為真正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安全城市。只有平時各項建設貫徹了預防為主的方針并真正按抗震設防要求落實了預防措施、對策,才是實現和解決國家、城市減災難題的最有效的途徑和道路。

        樹立預防第一或預防為主的思想,就是突破或轉變一些陳舊觀念和習慣勢力。這些陳舊觀念表現為;一是以"預防為主"之名,行 "災后救援為主"之實,預防為主的方針沒有落實。二是認為以預防為主,落實預防措施就必須要花大錢,其實落實預防措施所花的錢,與遭到地震襲擊造成的損失,以及震后重建費用相比,其差的倍數何止千倍、萬倍。三是我們一次次受害、一次次地總結教訓,但每次災后依然看不到思想上、行動上的根本變化。預防措施仍然停留在書面總結上。這個狀況和做法一定要改變。

        國內外大量的地震災害事件說明,地震對建筑的破壞是造成人類生命財產損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多震國家的科學家和政府在城市規劃、城市建筑物和重要工程方面開展場址選址、場址土壤和巖石性質、場地地震地質構造環境和城市安全性、城市災害、城市抗震設防及建筑用材、設計、施工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研究和開發,并應用科技成果于城市建設中,尤其是建筑物上。在災害發生之前,建設安全的城市,安全的建筑物,做好城市和建筑物的安全工作,這是達到防震減災的最有效手段。這也是以預防為主,落實防御措施的實際步驟。

        樹立預防為主的思想,就是將我們以往災后應急行動為主的做法,轉變為災前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將想到的、計劃中的、按規定應做的地震防御工作,在災害發生前高質量完成。在災害事件前嚴格按照防震減災運作體系和各種信息網絡,做好城市抗震設防和工程建筑抗震設防工作,并依法執行。

        在災前做好震后應急工作

        所必須的各種準備工作,依法監理、監督驗收,保證工程建筑的高質量。在抓好災前各項防震減災工作的同時,在遭到地震災害襲擊后迅速地投入到救災工作中去。由于災前做了防御,即使遭到地震襲擊,其損失也會在預測限度之內,按照應急預案實施救災,可收到更好的減災效果。因此,真正做到預防為主,減災目標的良性循環。人類在自然災害前就會變被動受災為主動防災減災,人類對自然災害也不會再那么俱怕、那么悲觀。3強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增強公眾防震減災意識

        各級地震工作機構要通過宣傳教育和訓練來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努力加強社會對地震災害的應急準備工作,將公眾防震減災意識的提高和政府的防震減災規劃、計劃緊密的結合起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來減輕地震災害。

        防震減災教育與宣傳的意義和作用在于:

        第一,提高全民的防災意識。人類越來越認識到應當與自然協調共處,并應用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同災害作斗爭。人類對災害的認識、防災救災的知識日益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防災與減災意識和知識應成為衡量現代國家文明程度、文化水平程度的一個標準。防災、減災意識和知識的普及將大大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

        第二,使人們懂得地震災害對我們生存條件的影響,人類的行為與致災的關系,提高人們保護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覺性。

        第三,提高人民群眾對地震災害謠言的識別能力,使謠言不攻自破,確保社會秩序和人心的安定。

        第四,提高民眾與災害作斗爭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人們可以根據地震科普知識捕捉震前征兆,以便及時進行災前防御,災時避險自救。提高人們對災害的心理承受力、應變力和救災技能,使人們在災害面前處驚不亂,遇險不慌,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第五,使人們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災搶險,特別是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災害和其他衍生災害的發生。而不至于在突發性重大災害面前不知所措、消極被動。

        第六,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采取全面的整體性的社會行動投入到防震減災的宏偉事業中。防震減災教育與宣傳應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應考慮定期、定點及宣傳普及的覆蓋面,建立宣傳網絡。應針對不同的對象因材施教,選擇不同的方式,實施防震減災知識普及與宣傳。如:增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的趣味性,選擇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形式吸引群眾參與到防震減災知識的科普活動中。真正使防震減災教育與宣傳深入人心,深入社會的每一層次,各個角落,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意識,化為全社會的防災行動。

        做好防震減災工作還要做好針對政府官員、專業救災搶險隊伍、民眾、軍隊、武警、公安干警的防震減災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同時,為了鍛煉人們的救災抗災能力;鍛煉各專業救災隊伍的技能和實戰能力;提高人們防止次生災害的能力;提高救災決策指揮的水平;訓練各方面救災力量的協調與配合能力;檢驗救災預案及各項防災措施的貫徹落實及效果,找出漏洞,總結經驗,反饋與救災預案的修正及各項救災措施的進一步修正;提高全社會的減災參與,適時適地的開展防震減災演習。

        4結合地區特點,認真做好地震災害的可管性分析,制定和落實應急預案

        我國地處世界最強大的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地質構造復雜,活動頻繁,是世界上大陸地震最多的國家。我國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主要為、四川兩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區:主要在河西走廊、寧夏、天山南北兩麓;華北地區,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京津地區、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廣東、福建等地。所以可以將我國大致分為,中強震區和少震弱震區。

        各個地區針對不同情況,認真做好地震災害的可管性分析,是地區地震工作機構的重要工作。我國的地震大多數是構造地震,次多水庫地震、礦震等誘發性地震。構造地震的震源大都發生在地面iokm以下,是由地殼的構造運動引起的。一般來說,就人類現有的科學水平與能力,既不能消滅,也不能削弱。雖然有些國家曾試用斷裂注水等方法使地應力逐步釋放,而企圖達到削弱地震災害源強度的目的,但這也僅是在研究過程之中,如若考慮到我國地震的多發性和經濟技術能力,類似方法的實用性是很小的,基本上是不可管的。震源的能量是通過地震波的形式傳播而進行破壞的,人為阻止地震波的傳播也是很困難的,基本上也是不可管的。地震的承災體主要是構筑物破壞,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壞和引起次生災害,這些通過工程防震和其他措施是可以保護和減少損失的,具有一定的可管性。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综合中文字线观看看 | 久久精品日韩AV一二区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顶级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洲午夜成人Av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