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啟發性教學的實質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啟發性教學的實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啟發性教學的實質

        第1篇: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關鍵詞]構式語法;行業英語;圖式構式;具體構式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6-0081-03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在2009年頒發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稿)》明確規定,高職英語教學應當分為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兩個階段。將行業英語引入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探求英語與行業的結合,體現了高職高專教育特色,學用結合是職業教育的生命力。為了響應政策要求,實現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大多數高職院校針對學生所在的不同院系除了開設基礎英語課程還開設了行業英語課程。據現有資料顯示,行業英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有收獲也存在不足,已經引起了不少專家學者的P注,他們深入研究了高職高專行業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比如:要加強行業英語的師資隊伍建設,合理選用行業英語教材,運用合適的教學模式以及對于行業英語的教學要如何評價等。這些研究給高職高專行業英語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本文介紹構式語法的基本主張和理論,運用其主要思想對行業英語教學進行審視與研究,認為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和價值。

        一、構式語法的基本主張

        構式語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目前影響非常大的一種語法理論。它并不是從語言的組成成分對語言進行分析,而是把詞匯、語法、語義、語用視為一個整體。構式語法最根本的思想之一就是構式的整個形式和意義或功能并非各個構成成分的形式和意義的簡單相加,因此不能根據構成成分推知構式的形式和意義的全部(Goldberg 1995)。例如,blind date 不能按照字面意義的簡單相加將其理解為瞎的日期,而是應該結合其語義、語用功能將它翻譯為相親。因此整個構式的意義并不在于從字面上把所有組成部分的含義加在一起,還應該包括構式的語用特征和語篇功能特征,與具體的使用語域有關。

        構式語法還認為詞匯和語法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它們是自然而然地過渡的,形成了句法-詞匯連續統。

        與傳統語法的動詞中心觀相反,構式語法樹立的是構式中心觀,前者注重動詞及其論元在語言學習和理解中的作用,后者強調作為整體的構式的作用。

        二、高職高專行業英語教學現狀

        與傳統的英語教學相比,行業英語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符合高職高專的教育理念。但從實踐看來,高職高專的行業英語教學依然面臨不少的問題和挑戰。

        (一)教師因素

        從事高職院校行業英語教學的一般是英語教師,選擇英語教師來從事行業英語教學,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英語能力比較強,但是英語教師卻普遍缺乏專業背景,授課的專業內容相對比較膚淺。

        (二)學生因素

        大部分高職學生在進入高職前,英語基礎并不好,這就意味著在學習行業英語時會遇到更多困難。

        (三)教材因素

        現有的行業英語教材種類多而且雜,大多數的教材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教材的專業性太強,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模式因素

        在行業英語的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如語法翻譯法等,雖然在詞匯和語法的講解上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是用在行業英語的教學中其實用性卻并不強,實現不了教學目標。

        三、構式語法在行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改變傳統的以文本為中心的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的教師授課思路一般都是以文本為固定模式。而事實上行業英語的課堂效果取決于老師是否能夠合理選擇文本語篇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提升其應用能力。文本的選取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充分激活先前關聯的知覺活動體驗,在認知層面上構建更為豐富的與文本關聯的認知圖式網絡。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行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僅滿足于固定的書本,而應當清楚了解學生對特定文本的敏感度及現有的認知知識體系,進而選擇適當的語篇組織教學,盡可能地選擇具體語境比如實驗室、實訓室等來進行教學,這樣便能最大限度地展現各個層面的構式意義。

        (二)從具體構式到圖式構式再到具體構式

        構式可分為圖式構式和具體構式,它們構成一個連續體。圖式構式是由詞法和句法抽象而來,是人們將對世界的認知圖式體現在語言層面上,具體構式是將圖式構式通過具體的形式和語義用語言的實體在表達層面加以實現。一個圖式構式可能表現為許多個對應的實例,圖式構式是對這些對應實例的構式抽象,對這些實例加以規范(Croft& Cruse,2004;Langacker,1987;Lakoff,1987;Goldberg,1995;Gold?鄄berg & Jackendoff,2004;Croft,2001)。這種思路也符合普遍的哲學思想。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行業英語前就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教師應該借助一些具體的例題來幫助學生概括出抽象的圖式構式,然后再將這些抽象的圖式構式結合行業英語的相關詞匯加以應用,引導學生掌握其在行業英語中的運用方法和應用范圍。如:講解定語從句在行業英語中的使用時,教師可以先給出一些實例,隨后,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些含有定語從句的復合句,并概括從句和主句的結構形式,因為學生在基礎英語階段已經學過定語從句的表達,因此不難得出一般的圖式構式; 然后老師再進行復習和歸納,并概括出抽象圖式的一般語義,學生一旦重溫了這些抽象的圖式構式,教師就可進一步加入專業詞匯,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能輸出相應的行業英語實例。

        (三)從原型構式到非原型構式

        Goldberg( 1995) 和Lakoff ( 1987) 對構式的研究表明構式可以分為原型構式與非原型構式,非原型構式就是將原型構式的形式和語義加以引申。從原型構式引申出的非原型構式與原型構式具有家族相似性。只有掌握了原型構式,才能使非原型構式的學習更加容易。如,講到定語從句在行業英語中的應用時,如果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典型的具體構式和由此概括出來的圖式構式,他們就會更容易理解定語從句變成省略句的非原型構式。

        (四)循序漸進,分層次教學

        圖式構式稱作母構式,具體構式稱作子構式,子構式沿用了多個母構式的形式和語義信息,同時,多個母構式在呈現各自的特征時可能會存在矛盾與沖突,這時它們之間就會相互競爭,最后競爭會在子構式的層面上得以解決( Goldberg, 1995; Croft & Cruse,2004) 。有些具體構式來源于多個圖式構式,而有些卻來源于單一圖式構式。例如,句子“I don’t tell the doctor my symptoms”就是含有p及物構式和否定構式的雙重體現。構式語法明確了具體構式復雜的原因,從理論上為簡單構式到復雜構式的教學過渡提供了支持。如:否定構式一定要建立在肯定構式的基礎之上,名詞復數構式的學習也一定是以單數構式的學習為基礎。

        由此可見,構式語法是非常講究語言學習的循序漸進的,因而在行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英語老師應當考慮學生不同的語言水平。對于基礎特別差的學生,以詞匯的使用和意義作為教學重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強調整體構式的把握,循序漸進,對學生確定不同層次的要求。

        四、結語

        行業英語的改革正在全面地推行,在此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的問題與挑戰,比如教材還有待完善,教師專業能力還有待加強等。要改變現狀,最主要的是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我們面對的是學生,就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來組織并進行教學。從構式語法的視角來看,行業英語教學的內容包括形式和意義兩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形式和意義不能分開,構式就是形式與意義及功能的結合體,有整體的構式義。在行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盡可能地模擬并創建各種特定語境,從形式和意義的各個層面上來展現行業英語。構式語法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行業英語的教學,特別是句法、句型的教學,可以從具體構式抽象到圖式構式,然后再到具體構式;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現狀,教學應從原型構式到非原型構式、簡單構式到復雜構式循序漸進。把構式語法教學融入高職高專的行業英語教學中,為行業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必將給高職高專行業英語教學帶來新的啟發。

        [ 參 考 文 獻 ]

        [1] 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鄄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Chicago Press,1995:67-119.

        [2] Croft, W. & D. A.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M].Cam?鄄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3] Lakoff, G.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鄄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1987.

        [4] Langacker,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Vol. 1):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Stanford: StanfordUni?鄄versity Press,1987.

        [5] Croft, W. 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6] 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t Work[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7] 陳滿華.構式語法理論對二語教學的啟示[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4):64-70.

        [8] 段文婷.構式語法視角下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教學研究[J]. 海外英語,2016(6):107-108.

        [9] 董燕萍,梁君英. 構式在中國學生英語句子意義理解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42-46.

        第2篇: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本文系統闡述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的十個主要方面,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的啟示,指出我國開放大學頂層設計應該注意構建科學的職能配置體系、完備的國家體系、長效的政策保障體系、科學有效的規制政策體系和全國統一的認證框架體系,以保障開放大學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發展機制;開放大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1)12―0025―06

        一、引言

        2011年2月20日至3月13日,筆者有幸參加由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廣東省高職院校第一期校長培訓班赴澳大利亞培訓學習,期間到澳大利亞TAFE學院體系、昆士蘭州教育部以及相關中學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聆聽教育主管部門、行業技能委員會、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行業、企業、學校等職業教育各方面人員的講座,并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因此有機會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深切感受到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得益于有一套良性的發展機制。本文試圖較為系統地闡述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就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的啟示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提供借鑒。

        二、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

        (一)職業教育發展的國家戰略

        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源大國,面對未來發展挑戰,澳大利亞政府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對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提出要從資源大國變成資源和人力資源大國,并積極致力于改善澳大利亞人民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澳大利亞總理曾強調,技能和見習培訓對國家生產力的長期增長與繁榮具有重要意義,要在未來十年重點塑造一支擁有最佳職業技能的人力資源隊伍。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各州(領地)政府都把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作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在發展目標中予以明確。據悉,新南威爾士州發展目標就明確提出,到2015年,新南威爾士州20-24歲的人群中,受過12年良好教育,或獲得二級或以上級別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90%;到2020年,20-24歲的人群中,受過12年良好教育,或獲得三級或以上級別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90%;2009至2020年間,在20-64歲的人群中,沒有三級或以上級別資格證書的人數減少一半;2009至2020年間,獲得文憑或高級文憑資格證書的人數實現100%增長;到2020年,原住民學生在12年教育或同等教育方面的差距至少縮小一半;到2013年,將參加綠色技能培訓(新南威爾士州職業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及其他公共資助的培訓)的比率提高至5%。另據介紹,昆士蘭州政府也提出了強大、綠色、杰出、健康和公平的發展目標,即用聰明的方法創造經濟活力,保護居民的生活風格和環境,辦世界級的教育和培訓,使昆士蘭人成為澳大利亞最健康的人,建設安全和人性的社會(社團),并在州政府的政策目標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75%的本地公民取得三級以上資格證書。

        (二)強制執行的持證上崗制度

        澳大利亞實施全國就業崗位持證上崗制度。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規定,在各行業中,凡是技能要求高的工作崗位都必須持有職業證書才能就業,即使是大學本科以上的畢業生,也必須取得職業教育的相應證書才能就業。同時,還實施若干年一次的重新認證和換證制度。這一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凸顯了職業教育在就業和升學方面的重要性,為職業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健全多元的國家培訓體系

        澳大利亞有著非常嚴格的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經審批的注冊培訓機構(RTO,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sations)方可開展職業教育培訓,這些注冊培訓機構包括公立培訓學院、私立培訓學院、公立或私立中學、大學、社會組織和企業等,他們共同構成了國家職業教育培訓體系。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體系是澳大利亞國家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主體,它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投資興建并進行管理、公立性質、全國性的、龐大的職業教育系統。TAFE遍布全國各地,僅新南威爾士州就有10個TAFE學院,130個校區,45萬在校生,超過2萬名教職員工。TAFE由各州政府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審批設立,遍布全國的各TAFE學院擁有共同的品牌,行使獨立的辦學權,遵循統一的質量標準,使用全國統一的培訓包開展教學和評估。

        (四)科學合理的角色定位和職能配置

        在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各利益相關者角色定位和職能配置科學,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職能配置和權限劃分合理,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了發展職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行業技能委員會、行業協會、企業、學校,他們在職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分別是:政府是職業教育的規劃指導者、政策和標準制定者、舉辦者、機構審批和監管者以及教育市場的推介者;行業技能委員會是培訓包的制定者、職業教育發展的研究者、職業教育需求的反饋者;行業協會是行業需求的提供者和培訓包制定的參與者;企業是職業教育實習場地提供者;注冊培訓機構是職業教育培訓和評估的提供者。各利益相關者之間角色定位明確,互為補充。

        政府在職業教育中的主要職能包括構建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制定政策、制定質量培訓框架(AQTF,Australian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制定全國統一的教育認證框架(AQF,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投資設立行業技能委員會、審批和監管注冊培訓機構、資助學校、負責海外市場的宣傳和推廣等;行業技能委員會則負責組織制定并頒布培訓包,提供職業教育發展的咨詢;行業協會負責參與制定培訓包;企業負責提供實習場地并接受學生到企業實習等。

        在職業教育和培訓方面,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既分工又合作,職責和權力配置清晰合理。聯邦政府主要負責制定全國統一的質量標準AQTF、建立部長委員會制度、出資建立行業技能委員會、給州政府撥款等。而州政府則主要負責審批和監管注冊培訓機構、資助注冊培訓機構、負責海外推廣等。在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職能和權限配置中有三點非常有特色:一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事由國家統一制定標準,二是大家重復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集中由聯邦政府來做,三是公立學校的舉辦者和審批者合一,誰舉辦誰審批。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職能和權限的配置既科學高效又相互銜接,體現了權責的統一。

        (五)政府資助的行業技能委員會制度

        在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實行行業技能委員會制度。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強調技能為基礎、行業主導、注重結果的原則。行業能力標準由行業制定,行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領導作用,行業技能委員會制度就是保證上述職業教育原則實現的重要制度。行業技能委員會由聯邦政府出資建立,為非贏利機構。

        澳大利亞全國共有11個行業技能委員會,行業技能委員會代表聯邦政府履行職責,其基本職能是:制定行業培訓包,研究職業教育的發展問題,反饋職業教育的需求。一方面,行業技能委員會受聯邦政府的培訓包年度計劃的約束,與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另一方面,行業技能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了解行業需求,明確崗位技能要求,在政府、行業和注冊培訓機構等利益相關方之間進行協調,決定行業需要什么技能,并將行業的技能要求轉化為培訓包,同時要描述培訓程序,改進新項目/程序,開展勞動力市場研究,為政府提供勞動力發展的建議,并將行業的需求反饋給注冊培訓機構,成為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的伙伴。通常,培訓包由行業技能委員會主持制定,行業協會和大型公司參與制定。因此,行業技能委員會與行業協會保持良好的關系。 在澳大利亞,培訓包為公共產品,由聯邦政府出資建設,全國統一標準,全國公布,任何人都可以查詢。

        (六)鼓勵參與的政策環境

        澳大利亞政府為開展職業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鼓勵各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為職業教育作貢獻,職業教育培訓各利益相關方相互配合,形成了資源有效整合的機制。比如澳大利亞對企業投入員工培訓的資金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規定企業必須拿出相當于工資總額2%的資金用于培訓[1],這一政策有效地促進了行業企業關注和參與培訓。又比如,澳大利亞實行學徒制,政府規定學徒制將有薪工作和培訓相結合,雇主每雇傭一名學徒工,政府向其提供4000澳元的資助,同時培訓機構還可以獲得政府撥給的培訓費。這些鼓勵參與的制度環境,促進了各利益相關方關注和參與職業教育,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使得職業教育事業蓬勃開展。行業技能委員會積極履行職責為職業教育服務,以獲得政府的積極支持。注冊培訓機構積極作為,以獲得更多的業績和政府投入。企業從參與職業教育中獲得發展所需的技能人才,獲得政府在學徒制上的補助,還可以滿足現有員工繼續培訓和技能證書換證的需要,對參與職業教育有直接的動力。因此,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成為職業教育的實訓基地,接收學徒,提供實習場所。

        (七)競爭擇優的投入機制

        在澳大利亞,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已經形成了長效機制,有力地保障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對于TAFE學院而言,政府是TAFE學院的主辦者和擁有者,TAFE學院通過政府預算撥款和專項撥款兩個途徑獲得政府資助。政府對TAFE學院的預算撥款旨在實現聯邦和州政府教育培訓計劃的目標,而專項撥款則旨在滿足特定優先事項的需求和幫助實現國家目標。政府的預算撥款采用市場機制,以教育與培訓服務外包的方式進行,即政府以教育和培訓這種特殊商品的購買者的姿態出現,采用商業化的方式進行,哪個學院的教育和培訓適應經濟社會需要、質量高、成本低,政府就購買哪個學院的教育和培訓,即向它撥款,并已形成長效機制。這種撥款機制成為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發展的指揮棒,促使培訓機構最大限度地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資源。

        政府購買職業教育和培訓服務有一套成熟的標準,根據當地需求、行業領域、面臨個人不利條件的人群(如殘疾學生、原住人、下崗人員、非英語國家的學員等)、面臨地域不利條件的人群、資格等級不同有所區別,一般是根據學院的在校生和開設課程數進行計算。每年,每所TAFE學院的院長與TAFE社區教育副主管就培訓相關事宜簽署一份年度購買協議,政府購買教育和培訓服務。以新南威爾士州為例,購買協議主要包括如下內容:每個行業培訓領域待實施的約定培訓級別;與聯邦及州工作重點相協調的一系列績效目標。而績效目標主要包括:提高參加和完成更高級資格培訓的學員數量;提高參加和完成更高級資格培訓的原住民學員數量;提高完成職業資格培訓的年輕人數量;提高參加“綠色技能”培訓的學員數量;提高學員及雇主對培訓質量的滿意度;提高學員的就業率等。協議簽訂后政府每年將對績效完成情況進行兩次檢查。政府專項撥款的可競爭資金則采用競標的方式獲取,公立學院和私立學院均可參與競爭。

        雖然TAFE學院是公立學院,但其經費來源也是多渠道的,主要包括政府撥款、商業收入和學費收入,其中以政府撥款為主(約占辦學資金的70% )。近年來,由于政府撥款比例下降,各TAFE學院都積極拓展商業收入。一般TAFE學院的商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咨詢服務、培訓需求分析、資源和環境開發、教師教育培訓、國際課程、管理和培訓服務、工作場所培訓、學習團隊及來訪服務等。

        (八)嚴格規范的注冊準入制度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實行嚴格的注冊準入制度,要成為注冊培訓機構必須滿足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培訓機構初次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經審批的注冊培訓機構才能開展國家承認的培訓及其評估服務并頒發國家承認的資格證書。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準入制度主要由注冊培訓機構的準入標準、注冊培訓機構的注冊制度、注冊時效制度和注冊培訓機構的退出制度等組成。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初次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包括九大注冊條件和三大標準。這九大注冊條件包括:管理(注冊機構的基本條件、標準和全國指南)、與注冊登記授權機構的互動(及時提供相關數據、信息,檔案的保留、存檔、檢索和轉移,財政狀況報告或商業計劃)、遵守法律、保險(購買公眾責任險)、財務管理(財務狀況良好;向學員提供規定的費用情況)、資格證書及其成績報告的頒發、對其他注冊培訓機構頒發的資格證書的承認、營銷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培訓套餐的過渡/認可課程到期等。三大標準包括:注冊培訓機構在各項業務運作過程中提供高質量培訓和評估服務,注冊培訓機構堅持信息披露和公平原則并且使學員收獲最大化,管理體系針對學員、員工和股東的需求以及注冊培訓機構的運行環境應對等[2]。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注冊培訓機構由州政府審批,州政府依據聯邦政府頒布的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培訓機構初次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以及各自轄區的相關法律進行審批。這種審批制度體現了審批主體和舉辦主體的統一,有助于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地方政府的財力來決定是否舉辦學校,使注冊培訓機構的設立真正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九)全國統一的質量保證機制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質量保證機制由全國統一的質量培訓框架制度、認證框架制度、培訓包制度、教師準入制度、外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制度以及學生信息數據庫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組成,這些制度體系共同構成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質量保證機制,有效保證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質量。

        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是一套全國性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質量標準,這套標準確保為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用戶提供全國統一的高質量的培訓和評估服務,確保受訓人員無論在什么地方參加培訓都擁有相同的技能,確保受訓人員獲得的資格技能證書可以在全國范圍使用。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包括如下五部分:培訓機構初次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培訓機構繼續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質量指標(包括學員參與情況、雇主滿意程度和技能水平三項指標)、州和地方注冊登記授權機構標準、優秀等級評估標準等[3]。

        教育認證框架是全國統一的教育與培訓資格認證體系,是對資格證書和學分轉換進行認可的國家權威體系,由中學、職業培訓學院和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包括課程的認可、課程之間的學分轉換、能力評價等,彼此相互銜接。這個認證框架體系,明確了各級證書和文憑之間的連續關系,且該關系全國認可,不受培訓機構或地域的限制,實現了各教育系統的相互溝通,使就業前教育與就業后教育相聯系[4],是銜接和溝通各教育系統之間的“立交橋”。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培訓包是一套完整的職業教育指導性文件,描述了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包包括能力標準、資格認證和評估標準三大部分。能力標準中包括能力單元和能力要素,描述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教師和培訓師如何根據學生的需求、能力和環境情況開展培訓的發展戰略。培訓包由國家行業技能委員會統一制定和頒布,注冊培訓機構必須以培訓包為標準來開展教學和評估工作。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制度規定進入職業教育的教師必須具有“三證一經歷”,即學歷證書、行業技能證書、教育培訓和評估資格證書及行業工作經歷。行業技能證書和行業工作經歷保證教師的行業技能水平,教育培訓和評估資格證書保證教師的教學教育和認證水平。

        澳大利亞對職業教育注冊培訓機構實行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相結合的制度。外部審計由政府監管部門負責,每三到五年審計一次,重點對人力資源、學習資源、評價方式與結果、基于有關標準的學員表現以及證書頒發等方面進行審查,審計結果與學校的撥款、評優和退出機制相掛鉤。同時,注冊培訓機構必須按照全國統一的質量培訓框架要求,以不斷改進和提高教育服務質量為宗旨,每年開展內部審計,并將內部審計報告上報監管部門審核備案。內部審計主要通過學員調查、課程評價、學員問卷調查、用人單位問卷調查以及培訓師對學員服務的實地考察等途徑收集相關數據,進行認真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并及時將分析結果反饋給教學的各方面以不斷改進工作。同樣,內部審計的結果也與撥款、評優、懲罰以及退出機制相掛鉤。

        此外,澳大利亞的質量規制還有學生實習計劃的審批制度、學生學習信息數據庫制度等。

        (十)明晰有效的信息和聯網規制

        澳大利亞對職業教育注冊培訓機構實行嚴格而明晰的信息規制。在國家層面,聯邦政府在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中設置了相關信息規制條款,在關于初次注冊基本條件中就對注冊培訓機構的營銷準確性和規范性進行了明確規定,規定“注冊培訓機構必須確保其在對未來學員進行營銷和廣告介紹符合澳大利亞學歷資格框架的資格證書時遵守道德規范,信息必須準確并且符合其注冊業務范圍。國家承認培訓標識,僅在符合其使用的條件時方可使用”。在州政府層面,州政府對注冊培訓機構也有明確的信息規制,包括對印刷材料的印刷規制和招生宣傳材料的審核制度等都有明確規定。

        同時,澳大利亞政府對職業教育與培訓注冊機構實施了有效的聯網規制。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注冊機構實行了學分互認政策,質量培訓框架中關于初次注冊基本條件中明確規定,“注冊培訓機構必須承認其他注冊培訓機構頒發的符合澳大利亞學歷資格框架規范的證書和成績單”。這一制度為學習者構建了暢通的學習通道,同時也較好地解決和消除了消費者在選擇不同注冊培訓機構時的轉換成本問題,消除顧客選擇學校過程中所存在的“顧客慣性”,盡可能減少新學校進入的各種低效率障礙等情況。

        三、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的啟示

        當前,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戰略部署,我國正在進行開放大學建設。開放大學的設立作為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和構建國家終身教育體系的重大基礎性戰略任務,其目的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大平臺,成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支柱。開放大學是新型大學,它既是一所大學又是一個辦學網絡體系,既是一個辦學實體又是一個各類教育資源的整合平臺,既開展學歷教育也開展非學歷教育,既開展職前教育也開展職后教育,開放性、多樣性和現代化是其基本特點。作為新生事物,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體系?如何建立開放大學良性發展機制,保證開放大學的健康發展?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終身學習需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現實問題。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與我國正在建設的開放大學體系有許多相似之處,其良性發展的機制對我國正在建設的開放大學無疑可以提供許多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一)構建科學的職能配置體系,發揮各方積極性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各利益相關者之間明晰的角色定位、科學合理的職能和權限配置,使得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各利益相關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合力,共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這是保證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機制。

        作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的大平臺,開放大學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有效發揮各方積極性,避免角色缺失。因此,在我國開放大學體系建設初期,明晰各方角色定位,建立科學合理的職能和權限配置體系,有效發揮各方積極性,是開放大學體系頂層設計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也是保證開放大學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首先,在進行角色定位時要注意避免缺位和越位。由于服務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是開放大學的重要使命,這一使命決定了開放大學具有較強的公益性質,因此,政府作為舉辦者的角色是不容置疑的。其次,在職能配置設計時,要處理好集中和分散的關系,注意分析和界定哪些職能可以由各地或各校承擔,哪些應該在國家的層面統一承擔,基本原則就是要做到科學有效。對需要大家都共同遵守的事應由國家統一制定標準,對大家重復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應集中由國家層面來做。同時,在權限配置設計時,要特別注意國家和地方之間權限科學合理地配置,使之相互協調銜接。要適當給地方政府放權,在這一點上,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注冊培訓機構的審批權在各州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可考慮將地方開放大學設立的審批權下放給省,由省政府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地方財力情況來決定是否設立學校,使學校的設立真正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構建完備的國家體系,調動國家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構建一個什么樣的體系?如何構建體系?是開放大學體系頂層設計必須面對的又一重要問題,也是開放大學能否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所在。在這個問題上,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健全多元的國家體系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國家體系中的主體是TAFE,TAFE是由分布在全國各地的TAFE學院組成,各TAFE學院具有同等的地位、具有獨立的辦學自,遵循統一的質量培訓框架、認證框架,使用全國統一的培訓包開展教學和評估,這一體系極大地調動了地方的積極性。我國開放大學體系構建的目的是要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終身學習的需求,服務于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要實現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缺一不可。考慮到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地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我國開放大學體系可以考慮由國家開放大學和地方開放大學組成,各開放大學具有相同的地位和統一的政策,具有統一的品牌和獨立的辦學權,按照統一的質量標準獨立自主辦學,各開放大學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構成我國開放大學體系的有機整體。這樣的體系能夠充分調動了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應該成為我國發展開放大學的現實選擇。

        (三)構建長效的政策保障體系,保障事業健康發展

        開放大學的健康發展有賴于建立長效的保障機制。一方面,要明確各教育主體的成本分擔機制,建立長效的投入機制。對于開放大學承擔的公益性教育服務應由政府投入,并建立投入的標準;對于開放大學承擔的學歷教育服務,可參照現行普通高校的做法建立生均撥款的標準和生均撥款的機制,根據在校生數進行撥款。這些投入標準和投入機制均應該以法律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確,以保證能夠很好地執行。另一方面,還要建立長效的人力資源保障機制。可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根據我國開放大學的實際,建立起開放大學人員編制標準,并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確立下來,根據開放大學事業發展的需要,依據開放大學人員編制標準安排必要的編制,保證開放大學事業發展必要的人才資源。

        (四)構建有效的規制政策體系,確保開放大學有序發展

        從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經驗可以看出,搭建科學有效的政府規制政策體系,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保證。同樣,我國的開放大學體系建設從一開始就應該注意這個問題,著手設計并構建起有利于開放大學健康發展的政府規制政策體系。

        要建立全國統一的開放大學準入標準,明確準入條件和準入、退出辦法以及審批主體,并以教育部部門規章的形式予以確立;要建立開放大學質量保證標準、教師準入標準,建立良性的質量保證機制;還要建立嚴格有效的信息規制和聯網規制。考慮到開放大學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目前尚沒有現成的標準和規制政策體系,建議將開放大學準入標準、質量標準、教師準入標準以及信息規制和聯網規制等問題作為首批開放大學試點單位試點的重要內容,由各相關試點單位開展研究和試點,并以此標準作為試點項目驗收的重要要件,在試點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再上升到國家標準和國家政策。

        (五)構建全國統一的認證框架體系,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實現學歷和非學歷的溝通和銜接,探索并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制度,建立學分登記、儲存、累積、認證、轉換的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各級各類教育有效溝通的終身教育“立交橋”,是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意,也是開放大學建設的重要任務。在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方面,澳大利亞全國統一的教育認證框架制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我們可以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建立起我國的教育認證框架,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的教育證書項目類型以及證書之間的連續關系,構建各教育系統之間銜接和溝通的“立交橋”,保證各教育系統的相互溝通,建立受教育者學習成長的通道。

        此外,為了更好地保證開放大學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職業教育實現行業主導、技能為基礎,建議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的做法,由政府出資建立行業組織,作為非贏利性中介組織,負責收集行業需求信息,組織制定行業標準,開展行業人才培訓需求預測服務等,為政府制訂規劃提供決策參考,為學校提供咨詢服務,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校集中精力搞好教學,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四、結束語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發展的國家戰略、強制執行的持證上崗制度、健全多元的國家培訓體系、科學合理的角色定位和職能配置、政府資助的行業技能委員會制度、鼓勵參與的政策環境、競爭擇優的投入機制、嚴格規范的注冊準入制度、全國統一的質量保證機制以及明晰有效的信息和聯網規制等共同構成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良性運行機制,保證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也為我國的開放大學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我國的開放大學建設事業方興未艾,在頂層設計時應該注意構建科學的職能配置體系、完備的國家體系、長效的政策保障體系、有效的規制政策體系、全國統一的認證框架體系,確保開放大學事業的健康發展。

        ?眼參考文獻?演

        [1] 張輝.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與制度分析以及經驗啟示[J]. 教育

        與教學研究,2009,(11):97.

        [2][3] National Quality Council. AQTF2007. 省略.au/

        pages/menuitem5cbe14d51b49dd34b225261017a62dbc.aspx

        [4] 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Advisory Board. AQF2007.

        省略.au/images/stories/aqf_handbook_07.pdf

        第3篇: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對因犯罪行為而引起的侵權糾紛的犯罪人,既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也可以追究民事侵權責任。如何科學構建因犯罪行為引起的侵權糾紛的司法救濟制度,是擺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難題。本文以現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為視角,通過對世界各國相關制度的比較及發展趨勢的分析,指出了我國相關制度的主要缺陷,并就科學構建相關制度的模式及具體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科學構建 犯罪行為 侵權 司法救濟 思考

        犯罪行為是危害社會、觸犯刑事法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其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懲罰性的特征,集中反映了犯罪行為所固有的本質屬性。⑴而其中的社會危害性,對于某些犯罪行為而言,不僅觸犯了刑事法律,而且同時造成了對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損害,侵害了相應的民事權益,從而產生了刑事和民事兩種不同的法律責任。因此,對這些因犯罪行為而引起的侵權糾紛的犯罪人,既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律的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也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民事侵權責任,要求損害賠償。如何科學構建這兩種同源不同質的司法救濟制度,既要最大限度地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權,是擺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具體的難題。本文以現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為視角,將從世界各國因犯罪行為引起的侵權糾紛司法救濟制度的比較及發展趨勢分析,我國現行相關司法救濟制度的主要缺陷、科學構建相關司法救濟制度的模式,以及科學構建該制度的具體思路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世界各國因犯罪行為而引起的侵權糾紛司法救濟制度的比較

        因犯罪行為而引起的侵權責任,本質上仍是一種民事侵權責任。對于這種特殊的民事責任,是在以公訴為主的刑事訴訟中附帶解決,還是在以私訴救濟為主的民事訴訟中單獨解決,或者在兩者之間進行協調,世界各國因其法律淵源、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具體國情不同而分別采取了不同作法。可以概括為平行式、附帶式和混合式三種形式。⑵

        (一)平行式。這種模式特別強調民事訴訟的獨立地位,將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完全分離,民事賠償問題原則上由民事訴訟程序予以解決。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不存在任何依附關系,而是一種純平行關系。英美法系國家就不允許在刑事訴訟中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只能在刑事訴訟案件審理終結后,按照民事訴訟程序,提起因犯罪行為而引起的賠償損害之訴。這種絕對地將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分開的做法,無疑是以強調兩者各自的特殊性為出發點。如美國證據法對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的證據標準要求就有很大不同,前者要求達到無任何合理懷疑的程度,后者僅要求達到優勢證據的證據程度。美國著名的世紀審判辛普森一案,就是典型的一例。刑事陪審團判決殺人嫌疑犯辛普森無罪,但民事陪審團在刑事訴訟終結后,卻一致認定辛普森對受害人之死負有責任,裁決辛普森對原告進行賠償。⑶二戰后的日本,也徹底拋棄公訴附帶私訴制度,僅規定“扣押的贓物沒有必要扣留時以應返還被害人理由明顯為限,應當不待被告案件終結,在聽取檢察官和被告人或者辯護人意見后,以裁定將該扣押物返還給被害人”,且“前款的規定,不妨礙利害關系人依照民事訴訟程序主張權利”。⑷至于刑事損害賠償的訴訟,刑事訴訟法不再規定,而是以美國方式,按民事訴訟程序解決。⑸

        (二)附帶式。這種模式又有法國式和德國式之分。

        1、法國式。法國式立法在鼓勵被害人通過刑事訴訟程序提出民事賠償救濟的同時,兼顧了民事訴訟的獨立性。采取法國式的有法國、瑞典、意大利等國家。法國式的主要特點是:

        (1)附帶民事訴訟保持民事救濟的獨立性。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的主體與客體范圍十分廣泛。“任何遭受重罪、輕罪或違警罪直接損害者,有權提起損害賠償的民事訴訟”。“(公訴管轄法院對)一切就追訴對象的犯罪事實所造成的損失而提起的訴訟,包括物質的、身體的和精神上的損失,均應受理”。附帶民事訴訟不僅可以針對罪犯與共犯提起,而且可以針對罪犯與共犯的繼承人,其他應負民事責任的第三人如犯罪行為的保險人、雇主、行政部門等提起。

        (2)受害當事人有選擇權。被害人可以選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進行,即民事訴訟與公訴同時向刑事法院提起,也可以單獨以民事訴訟進行,即民事訴訟與公訴分開,單獨向民事法院提起。但當事人一旦在民事法院與刑事法院之間作出選擇,這一選擇便是一種始終確定的不可撤銷的選擇。

        (3)因刑事案件犯罪嚴重程度不同適用不同的審判程序。重罪案件及其附帶民事訴訟,是由不同的審判人員按照不同的程序進行審理,然后分別作出刑事和民事判決;違警罪案件和輕罪案件及其附帶民事訴訟,則是由同一法庭按照刑事訴訟程序合并審理,用同一判決宣判。

        (4)被害人可以就物質損失,依法申請全部或部分的國家補償金。

        (5)進行附帶民事訴訟,應當交納訴訟費,該費用由原告預交,由敗訴方負擔。⑹

        法國等國家對附帶民事訴訟的重視,源于對私權保障的重視以及對民法典至高無上地位的推崇。在立法上,對某一行為既涉及刑事責任又涉及民事責任的,法律就直接規定因刑事犯罪產生的私權救濟問題直接適用民法。

        2、德國式。公訴被害人向刑事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請求,但不把附帶民事請求作為獨立的民事訴訟對待,不能稱之為附帶民事訴訟。德國式在程序上,附帶民事請求依附于刑事訴訟,受到刑事訴訟程序的許多限制。如德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提起民事賠償請求的范圍僅限于財產損失,賠償最高限額不得超過3000馬克,刑事法官享有對民事部分裁判與否的酌定權等,從而使這一程序實際上已被虛置。采德國式的有德國、荷蘭等國家。德國附帶民事賠償制度與法國有相似之處,但德國的刑事訴訟法沒有反映處理附帶民事請求賠償的民事訴訟特性,這就為實踐中拒絕處理民事訴訟開了綠燈。德國現實的操作方式則與美國比較接近,對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的損失,被害人幾乎很少在刑事訴訟中提起請求賠償之訴,而是在刑事訴訟結束之后提起獨立的民事訴訟予以解決。⑺

        我國臺灣地區也采附帶式。其模式類似于法國的附帶民事訴訟程序。與我國現行的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相比,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⑻

        (1)適用法律的規定。附帶民事訴訟“請求之范圍,依民法之規定”,適用法律之準據為民事訴訟法,“經移送或發回、發交于民事庭后,應適用民事訴訟法”。

        (2)檢察官地位的規定。“檢察官于附帶民事訴訟之審判,毋庸參與”。

        (3)移送或由民事庭審理的規定。主要適用于:1)“駁回原告附帶民事訴訟后經原告聲請時”;2)法院認為確系繁雜且不能及時審結的;3)適用簡易訴訟程式的;4)僅就附帶民事訴訟審判或者上訴的;5)對已上訴案件,“有審理事實之必要時,發回原審法院民事庭或原審法院同級之他法院民事庭”。

        (三)混合式。允許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通過刑事訴訟程序附帶予以解決,而在其余情況下應通過民事訴訟程序或其他單獨訴訟程序予以解決。采混合式的有英國。英國解決因犯罪行為引起的損害賠償責任有四種途徑:一是被害人可向刑事損害賠償委員會請求賠償;二是法庭可以根據自己職權或根據受害人的請求,在判刑時以“賠償金”的形式責令犯罪人賠償受害人的損失;三是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解決,即使刑事法庭已作出“賠償令”,仍可提起民事訴訟,在民事判決中扣除“賠償令”所獲數額;四是法庭依職權采取返還原物或折價賠償的方式予以賠償。⑼

        上述三種不同方式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國家根據不同的國情、不同的法律淵源、不同的價值取向而作出的不同的選擇,各有利弊。

        第4篇: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1.1教師的主導作用并沒有改變

        在當前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即使在英語教學中會出現部分的引導,也由于過于形式化而未能夠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進行指導,也就不能夠達到啟發和鼓勵學生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從根本上不利于培養學生運用語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之中一定要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這樣才有利于語提示教學方法的應用。

        1.2語境提示教學追求形式化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英語課堂教學更加倡導靈活的語境提示教學方法。但是,現在應用的語境提示只是追求形式而已,而忽視了語境提示的有效性和真實性。這樣就失去真實性的語境提示,不僅僅無法調動學生的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到初中學生追求知識真理的信心。

        1.3部分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當然,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也會有一部分的小組合作學習出現,但是大部分都是走過場流于形式。合作式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有助于學生取長補短,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和進步。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合理性和啟發性。但是實際上,部分教師并不能掌握合作教學的實質,從而帶著學生向不利于他們的方向發展。

        2英語教育中應用語境提示教學的措施

        2.1師生之間的互動應該是平等的

        在學生心中,教師的言行是不可冒犯的,并且這種思想在初中學生心中似乎是根深蒂固地存在著。這就導致即使有互動也只是一種不平等的互動。很顯然,這種不平等的互動對學生的幫助是極其有限的,根本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做到這點,需要教師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提問和交流,并且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消除學生心中的不平等壓力,從而推進語境提示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2.2還要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

        為了更好地實行語境教學,就要求教師能緊密地聯系現實生活,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尤其是在語境提示階段,學生學習到與自己關注的東西有關的知識時,都會有很大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語境提示教學能夠順利地進行,從而激發學生的感情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從實際生活中尋找英語語境,進而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英語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英語交流。

        2.3要充分考慮語境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啟發性

        在進行英語語境提示時,要充分考慮創設的語境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啟發性,尤其是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啟發。現在的英語教學實踐已經證明,語境提示教學法是一種很適合初中英語教學的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還能促使學生多元化智能的發展。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運用語境提示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方法時,對教學觀念、教師的素質和學生的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實際的英語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對目前英語中存在不足及時進行完善。因此,充分考慮語境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啟發性顯得至關重要。

        3總結

        第5篇: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數學命題是表示數學概念具有某性質或者數學概念之間具有某種關系的判斷,正確的數學命題一般表現為數學公式、法則、性質、公理、定理等(多數公式和法則是數學命題的符號化表示,可轉換為文字表示的數學命題),因此將它們統稱為數學命題。數學命題構成了中學數學知識結構的核心,從而使得數學命題的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搞好數學命題的教學也自然成為數學教師持續思考的經典話題。

        在某縣的初中數學教師招聘活動中,筆者聽了11位應聘教師關于人教版九年級《一元二次方程》中的課題:“公式法”的教學。其中8位應聘教師都基本采用如下教學方式:上一節我們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今天我們學習另外一種方法——公式法,然后寫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直接用配方法求出根,并把這種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為公式法,之后通過例題和練習強化公式法。

        誠然,在學生還沒有感到學習需要的情況下,教師直白地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學習…”,從表面上看節約了教學時間,但新學習的內容似有天上掉下來之感。雖然提到配方法,但未啟發學生使其與今天新學習的課題建立內在的實質性聯系,學生體驗不到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配方的必要性,不知為什么要學習公式法,怎么會想到要研究這個問題?由于學生沒有經歷必要的困惑階段,沒有產生疑難和問題,從而難以產生內在的學習需求,其思維活動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本節課教學重點為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獲得及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難點為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屬于數學公式、性質的教學及配方法、公式法的運用,并滲透了化歸思想和分類討論思想。其中公式法的定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為公式法”是在得到求根公式后顧名思義加以描述的,并非教學重點。而11位應聘教師中有9位把教學重點局限于教科書中公式法定義的獲得,只有兩位應聘教師強調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特征,在突出數學學習內容的重點和本質方面體現得不夠,由此暴露出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存有一定偏差。

        教育教學思想制約和影響著課堂教學行為,數學教師只有在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思想指導下,才能使自己的教學遵循并符合教與學的規律,從而使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能力與日俱增。啟發式教學作為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是教學法最基本的方法論和課堂教學需要遵循的教學思想,其不會因為古老而過時,而是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由于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思維是在個體頭腦中進行的,是他人無法替代或簡單告訴的,在課堂中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啟發和引導,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啟發式教學顯得尤為必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注重啟發式、實行啟發式教學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實施建議,由此彰顯出啟發式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二、基于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設計思路

        1.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實質

        鑒于數學的學科特點和數學教學的特殊性,即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對啟發式數學教學可做如下概括:啟發式數學教學是指教師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出發,力求創設“憤悱”的數學教學情境,以形成認知和情感的不平衡態勢,從而啟迪學生主動積極思維,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發生和發展,數學知識、經驗和能力得以生長,并從中領悟數學本質,達到和生成教學目標。

        啟發式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真正的主動積極性并不在于頻頻舉手和猜中教師所期望的答案,而在于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想數學”,使學生經歷必要的認知和情感的困惑階段,處于“欲知還未知,欲言還未能”的“憤悱”狀態,以此產生內在的學習需求,從而全神貫注地、目標明確地動腦思考,在其頭腦內部展開豐富的數學思維活動。

        2.基于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設計思路

        數學命題學習的已有研究包括數學命題獲得、命題論證、命題應用3個階段,并且積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就內容而言,基于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設計研究較少,使得數學教師在命題教學中如何貫穿啟發式教學思想存有諸多困惑,因此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指導如何進行數學命題的教學設計值得深思。

        啟發式數學教學作為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雖然沒有相應的教學模式,但基本操作思路主要包括:教學發動——創設“憤悱”的數學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思維的懷疑、躊躇、困惑或心智上的困難等,從而產生內在的學習需求,自然引入課題;學習保持——學生行為、認知和情感的深層參與,通過探究活動,求得解決疑難、困惑的路徑;正確導向——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朝著每個學生獲益的方向適時適度啟發,使學生逐步學會自我啟發和自我探究。

        基于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設計路線圖:

        三、基于啟發式教學思想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教學設計

        1.創設憤悱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數學命題的內在學習需求

        用配方法解下面的方程:

        (1)6x2-7x+1=0,(2)2x2-4x+3=0。

        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設問:通過解上述兩方程,你覺得配方法有哪些優勢和不足?你發現了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課例中,與公式法有實質性聯系的內容是前一節所學的配方法,教師以此為新知識生長點呈現練習題:用配方法解上述兩方程,既激活了學生頭腦中與新知識密切相關的已有知識經驗,又鞏固了配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每一個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用配方法來求解,并且用配方法解具體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步驟都相同,同時體驗到配方法的局限性,即形如(1)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次項系數不是2的倍數或數字較大時配方運算較繁瑣、用起來不方便。方程(2)配方后完全平方式為負數,原方程無實數根卻花費時間配方,由此產生疑難和困惑,感悟到具體的配方法已經不夠用了。

        教師引導學生自然提出問題:能否有更簡便和更一般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學生產生尋找一般方法的內在需求。

        2.數學命題的發現與推理論證

        使學生認識到尋找一般方法需要寫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體驗到對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必要性,自然而然生長出今天的新內容——公式法。

        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設問:對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如何配方?你打算如何思考?能否類比前面的研究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類比數字系數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步驟,經歷用配方法獲得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

        因為a≠0,所以方程兩邊都除以a,得x2+x+=0,

        移項(把常數項移到方程右邊),得x2+x-=-,

        配方得:x2+x+()2=-+()2,

        即(x+)2=()2。

        當學生未考慮b2-4ac的符號直接開平方時,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反問:你認為直接開平方妥當嗎?是否記得開平方時對被開方數的要求?

        再次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新的疑難和困惑,從而彌補已有認知的缺陷,認識到b2-4ac?叟0時才能直接開平方,從而獲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設計意圖]在使學生體驗到一般形式配方必要性的基礎上,類比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引導學生對一般形式進行配方。在學生未考慮判別式的符號直接得到求根公式時,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給予暗示,從而形成恰當程度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新的疑難和困惑,引發其深層思維和探索興趣,并認識到對b2-4ac需要進行分類討論。同時使求根公式由潛在發展水平轉化為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又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與根的關系這一新的潛在發展水平做了鋪墊,使學生進入新的最近發展區。

        3.數學命題的理解

        由上面的探究過程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時,x=。當b2-4ac

        教師設問:觀察公式你有哪些發現?對今后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幫助?

        通過討論加深對求根公式及條件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數a,b,c確定,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公式、方法的簡潔美和統一美。x=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為公式法,其中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別式。

        [設計意圖]: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意義及條件,把握公式的結構特征,突出數學問題的本質。

        4.數學命題的應用

        (1)用求根公式解前面的方程:6x2-7x+1=0。

        [設計意圖]回到情境中的練習,運用求根公式解方程6x2-7x+1=0,使學生體味到求根公式的優越性,感悟科學研究從特殊到一般、發現提出問題的方法。

        (2)變式練習

        1)6y2+13y+6=0

        2)5x+2=3x2

        3)x(x-2)=5-8x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體味求根公式的實質,并歸納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即先化簡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標準形式再運用求根公式。

        (3)運用精加工策略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體味判別式與根的個數的關系。

        1)2x2-4x+6=0

        2)x2-7x-18=0

        3)9x2+6x+1=0

        [設計意圖]上述一元二次方程1)、2)和3)的判別式分別小于0、大于0和等于0,旨在使學生運用求根公式解方程的同時,體驗判別式與根的個數的關系,特別是判別式小于0時直接得到無實數根而不必代入求根公式,概括出在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可先確定判別式的值再代入求根公式,從而豐富和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

        5.數學命題的系統化

        建立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與求根公式法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感悟化歸思想和分類討論思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概括本節課的核心知識及運用的數學思想和研究方法,旨在使學生生成組織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網絡。

        四、結束語:數學命題教學要自然、合乎情理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基于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創設“憤悱”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處于“欲知還未知,欲言還未能”的“憤悱”狀態,經歷必要的疑難和困惑階段,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問題。使學生體味到已有命題、方法不夠用了,才需要自然引入新命題和新方法,以此產生內在的學習需求,在頭腦中展開激烈的數學思維活動,感悟到數學命題和方法的生長自然、合乎情理,從而使鮮活的數學命題和數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這里的自然主要包括:情境創設的自然、課題引入的自然、命題生長的自然、思路方法獲得的自然、教學環節銜接的自然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在思考方向、思考方法、思維策略上適時適度地點撥和啟發,使學生的思維深層參與,并學會數學地思考,形成良好的數學命題網絡結構。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第6篇: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關鍵詞: 生物教學 教學語言 策略

        一、把握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思想性

        中學教育的對象是接受基礎教育的中學生,教師的語言是否規范,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對于教學語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科學性和準確性,這里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是指既要符合語言規范又要符合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要求。生物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具體地體現在正確地引導生物學術語,確切地表達生物學事物的現象和本質上。

        生物學術語是生物學上用來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生物學概念等的專門名詞和科學語言,如細胞、細胞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群落、生態系統等。在生物教學中,生物學術語對于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和生物學思維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這些生物學術語,就不可能順利而有效地學習生物學。所以,生物學教師要準確地運用生物學術語,教會學生正確地運用生物學術語去打開生物學思維之路。例如,不能把呼吸運動說成呼吸作用,更不能把盲腸說成闌尾等。教學語言要使用科學術語、避免生活“俗語”,教學語言要避免生活中的某些方言、俗語,例如,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避免把小麥說成“麥子”;子葉說成“豆瓣”;家兔說成“兔子”;骨骼說成“骨頭”;翼說成“翅膀”;門齒說成“大牙”;昆蟲的觸角叫做“須”;復眼叫做“眼睛”等。不確切地運用生物學術語就不能正確地說明生物學事物或指明生物體結構。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敘述生物學事實的準確性。例如,把“細菌的營養方式一般為異養”、“苔蘚類植物體一般有莖、葉分化”等中的“一般”二字去掉就會造成科學性上的不嚴密,因為有些細菌的營養方式為自養,有些苔蘚類只是葉狀體。諸如此類的例子說明,在生物學教學中,含混不清、模棱兩可或過分絕對化地講述和不正確地引用生物學術語,都會導致科學性上的錯誤,這不僅防礙學生正確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和技能,還可能使學生形成不良的表達習慣。所以,教師保證生物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是十分重要的。

        為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教師在講授中常常作適當地加深和擴展,或進行必要地比喻,但也要注意這些內容的科學性,要特別注意不正確的目的論和不恰當的擬人觀,例如“植物的葉子為了獲得較多的光線而產生葉鑲嵌現象”、“食性動物具有很長的盲腸是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等。教師還要處理好通俗、生動和科學性的關系。

        生物學教學語言的思想性也很重要。思想性是指要正確的方法、觀點去闡明教學內容,發揮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觀點必須是正確的,應該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作為指導,語言要求辯證,不能絕對化。它不僅包含在語義之中,還體現在語言的音調上,因為語言的音調代表了說話人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師課堂上用滿腔熱情的語調來講述我國在生物科學上的重大成就,就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所以,教師的語音、語調所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聽課的注意力、培養思想感情等都能產生不可忽視的教育作用。又如,生物教學過程始終要貫穿生命活動、進化發展和生態的觀點。

        二、把握教學語言的啟發性

        教學語言必須富于啟發性,善于引導學生開展思維、分析、判斷和概括,促使學生通過積極思維主動地進行學習。啟發性語言要源于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和教學形式的設計。例如,在講述線粒體等細胞器里,如果直接從細胞器的形態、結構、功能方面平鋪直敘地講述,無論用多么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都很難起到好的教學效果。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設計:先從線粒體的分布特點,引導學生推導其可能的功能,再探究其結構、成分如何和功能相適應,這種啟發式效果就會好一些。例如,在講授“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時,我們可以先從光合作用的實質展開,引導學生通過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兩個方面來理解其在生物界乃至整個自然界中的重要意義,啟發引導學生歸納出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的結論。因此,啟發式教學不單純是語言本身的技巧問題,而是深深植根于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深度和對學生認識堆積的探索之中。啟發性語言要符合思維的邏輯要求。

        三、把握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語言是人類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學過程的主要媒體。良好的教學語言藝術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語言的藝術性表現在簡要流暢性、節奏性和生動性等方面。

        1.簡要流暢性表現在教學語言應簡明扼要、言簡意賅,既能講透問題,又要少而精練。特別是講授概念時,教師更要做到簡明、透徹。簡明,就是不要蔓生枝節,惟恐不全而添枝加葉。概念是反映本質的東西,是精華。透徹,就是要讓學生逐字逐句弄懂,而又不遺留疑點,既清楚又明白。

        2.教學語言的節奏性表現在根據教學內容,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輕有重。教學語言的聲音過高過低,吐字不清或節奏不當等都會影響學生聽課時的興趣與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一般說來,語調平板而無節奏,會使學生昏昏欲睡;講話太快,學生來不及思考所講的內容,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講話太慢,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抑制、思想渙散等,所以教學語言應吐字清楚,聲音高低和速度適宜,語調自然而又抑揚頓挫,使之帶有節奏感,這樣學生聽課就不容易疲勞。在講到教學內容的重點或難點時,教師應加重語氣,放慢速度,并使用諸如“請特別注意下列幾點”或“若能記住下述幾點,對你必定十分有用”的語句等,這樣就能更好地起到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效果,也有利于思考和筆記。通過教學語言的節奏性,可以把單調乏味的單純知識傳授變為生動、活潑的知識講演,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7篇: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關鍵詞:數學情境;培養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成績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9-013-01

        現在的中專生由于數學基礎較差,很多學生出現“學習疲憊”現象。平時學習無目標、無計劃,對學習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態度。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許多教師都試圖采用數學情境教學的方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在具體實施情境教學的時候,我認為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數學情境的目的性

        應試教育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做中學”。情境教學應勢而熱,但是有些數學教學情境創設并沒有給我們的教學多大的改進,反而淡化了情境中的“數學實質”,使數學教學出現了“去數學化”的傾向。因此,我們在情境創設中,不僅要注意到情境的寬泛性、開放性、探索性、趣味性、直觀性、生活性等特點,還要注意到情境的目的性、定向性、高效性、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階段性等方面,這樣才能以境推動課堂,以情激發思考。數學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如何體現“數學的本質”、“精中求簡”、“返樸歸真”,呈現數學特有的“教育形態”,使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地領會和體驗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二、數學情境的可及性

        教師是什么,是通往知識彼岸的“橋梁”。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如果學生沒能到達知識的彼岸呢,是不是因為那個目標太大、太遠,可望而不可即?不是的,不是目標的問題而是“橋梁”的問題。教師在創設數學情境的時候,應分析并估計每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范圍,即在教學要求和學生無人幫助的情況下能夠獨自達到水平之間有多少差距。中職學生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教師應注意到這種差異,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注意教學任務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后進生搭建起步的臺階,讓他們重拾自己學習的信心,為拔尖學生指出探索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挑戰自我。構建“小步距”情境,就是要善于把一個復雜的、難度大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相互聯系的子問題或把解決某個問題的完整思維過程分解成幾個小階段。

        三、數學情境的新異性

        當數學情境在學生眼前展現時,必須刺激學生的感覺和知覺。呆板、常見、重復的東西,往往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的大腦皮層就興奮不起來,不利于學生的智力發展。因此,作為數學情境的材料或活動,必須使學生感興趣:

        1、情境的內容要豐富有吸引力,使學生愛看、愛想、愛提問;2、情境的形式要新穎,讓學生有新奇感,使學生獲得新的感知,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3、情境要言簡意賅、事半功倍,讓學生善于理解其意;4、情境要生動形象,讓學生有真實感和親切感,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只有這樣的情境,才能使學生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向上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所創設的情境不僅應該構建起良好的知識結構,包含著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知識信息,還應該營造激起學生亢奮的心理環境,蘊含著促進學生非智力素質發展的情感信息。”

        四、數學情境的啟發性

        創設數學情境,不僅應根據特定的知識內容和教學目標,適應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而且應使學生處于“憤”和“悱”的狀態。因此教師創設的情境要富于啟發性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向學生明示或暗示思考的方向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1、富有啟發性的提問

        教師創設這樣的情境是要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明確目的以后才能進入探究。這時,教師的提問是必需的,教師怎樣創設問題情境,怎樣提問才具有啟發性呢?教師要了解問題和學生的現實之間的差距,太有挑戰性的問題會難住學生,太直截了當的問題就失去了啟發的本意,教師可以將一個大問題改換成一個實際具體的問題或者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問題要圍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

        2、設置一些障礙

        人的意識是在不順應的狀態中產生的。只有設置了“障礙”,學生才會意識到問題,思維活動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既然是“障礙”,學生就不可能一下子逾越過去,這是需要教師改變問題的措辭,適當加一些暗示式的誘導,或者利用實物、實例、模型等直接手段啟發學生從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中得到結論,同時要注意教師所持的態度,教師的希望和期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良好的思維狀態下,學生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使他們頓悟并逾越“障礙”,在快樂的學習中加深了對問題的認識。

        3、順應學生的思路啟發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從而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產生頓悟。情境教學要求教師克服讓學生的思路來適應、吻合自己的思路的舊習,只有循著學生的思維的軌跡去啟發、誘導,這才是真正的思維啟發。教學要真正做到“量體裁衣”,而不是“削足適履”。

        參考文獻:

        [1] 李曉明.例說“情境”中問題設置的改進[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6,8:13—14.

        第8篇: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提問;課堂教學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思維。在課堂中,提問是激發學習興趣、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最直接最簡便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接受學生反饋信息的一種有效手段,是溝通師生情感的重要途徑,還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基本形式。為此,本人結合多年來的課堂教學,就如何優化課堂提問、促進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率作初步探討。

        一、課堂提問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是指提問要合乎科學。教師設計的問題既要無知識性錯誤、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又要做到難易適中,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問的科學性是學生對知識正確認識的前提條件。否則,會使學生對知識理解模糊,產生負遷移,甚至形成錯誤的認識。

        (二)目的性原則。

        該原則指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才能對學生的思維有明確的導向性。要有的放矢,就必須緊緊圍繞重點、針對難點、扣住疑點,體現強烈的目標意識和明確的思維方向,避免隨意性、盲目性和主觀性。如果脫離這一點,往往會導致“問無實質,問多無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的發展。

        (三)啟發性原則。

        提問的啟發性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問題誘發學生積極思維、聯想而有所領悟的特性。啟發性提問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當然,并非所有的提問都具有啟發性,只有經過老師的精心設計才能提出高質量的有啟發性的問題。

        (四)興趣性原則。

        興趣性是指提問要使學生獲得愉,覺得有意思,從而吸引其積極思考和探究的特性。當教學內容引起學生興趣時,學生學習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對所學知識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教師提問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與知識點相聯系的興趣點,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在設問中的密切統一。

        (五)循序漸進原則。

        提問時應遵循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后,再叫學生回答的基本要求,貫徹循序性原則能為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語言組織能力提供必要的時間因子。提問時要堅持先亮出問題,稍后讓學生回答,切忌先“點兵點將”,后出示問題。

        (六)因材性原則。

        將問題按難易程度設計成上、中、下三類,分別由好、中、差生回答,讓所有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二、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

        (一)在“開始”處提問。

        一堂課,頭開得好,開始就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便為這堂課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礎,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如講授“體內物質運輸”一章開始時,問:“人是有生命的,人的細胞也是有生命的,表現在它每時每刻都從周圍環境中提取氧氣和養料,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那么,細胞周圍環境中的氧氣和養料是從哪里來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又是如何排出去的?”這猶如在平靜的水面上,一石激起了千層浪,一下子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探知過程中來。

        (二)在“結尾”處提問。

        以提問方式結尾,既可以鞏固本課所學內容、加深印象,又可為下一堂課的教學埋下伏筆,起到前串后聯、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在“重點、難點”處提問。

        誘導學生突破一個重點、難點,這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起到幫助和促進作用。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很多,采用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師生共同討論的方法,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印象深刻,甚至富于情趣。

        (四)在“有疑”處提問。

        設疑、釋疑是人生追求真理、獲得知識、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教師若能在似懂非懂、似通非通處及時提出問題,然后與學生共同釋疑,勢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初中生物學“脊髓與脊神經”中有個問題:人的手被刺一下,是先感到疼,還是先縮手?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先感到疼痛。在教師解答是先縮手時,有許多學生不相信,還很有理由的說:“不感到疼,縮手干什么?”于是教師提出下列問題:“疼痛是什么地方的神經活動?而縮手又是什么地方的神經活動?”終于有部分學生從神經沖動所走的路程和時間這兩方面考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五)在“創新”處提問。

        第9篇:啟發性教學的實質范文

        一、現代信息技術之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原則

        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數學學科大概是最困難的。不像英語、生物、地理等學科的教學軟件可以做得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因為數學需要進行思維訓練,不僅依靠課件表面的生動難于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而且也難于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研究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原則,考慮在多媒體輔助下什么是理想的數學教學。

        啟發性原則

        數學科學的最大特點是集嚴密性、邏輯性、應用性于一身,而這也正是數學被公認為“難”的地方,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應力求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嚴謹的數學證明的有效認知。使用多媒體技術不能追求表面的生動、界面的漂亮,而應注重啟發性,讓學生有思考的欲望。有些內容過去單憑教師的“說”,學生不好理解,現在多媒體能幫助教師“說話”,抽象和直觀有機結合起來,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啟發性是數學教學的靈魂,現在則需要考慮如何在多媒體輔技術的支持下設計出比傳統教學更富于啟發性的教學。

        針對性原則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用統一的節奏,同樣的策略,面對全班學生,更多地只能考慮共性,難于照顧個性。而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與經驗不同、思維有快有慢,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做到針對每一個學生。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況有了一些變化,學生一人一機利用教學軟件學習,他們可以利用鍵盤或鼠標控制學習節奏,還能通過菜單選擇他們需要的內容或幫助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傳統教學強調學生為主體,而現實依然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在一種被動的地位。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改變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方式,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數學學習情境,讓學生參與到數學的活動中,甚至是自做課件,可以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更好地促進認知。把多媒體技術作為一個認知數學的工具與環境,應能改善學生的數學活動,給學生的參與開辟更為廣闊的空間,以利于培養學生的發現和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集體協作能力,并能增強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使學生由原來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的融合

        傳統教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在培養“精英教育”上,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是成功的。而在大眾教育階段,一方面入學比例提高,使得學生整體素質降低;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時數縮減,學生所學知識增加;這些眾多的因素均迫使我們借助多媒體優化傳統教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多媒體技術為數學活動的展開提供了一個“活”的教與學的平臺,而且也使師生能夠在該平臺里動態地探索和研究數學問題。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的融合,主要是數學軟件、數學課件等在教學中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怎樣融入傳統教學中才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充當電子黑板,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理論性強,它是許多實際背景的高度抽象,邏輯推理十分嚴謹。對這些理論性強,思維難度大的內容,則宜采用傳統教學,多媒體技術不宜融入過多。比較難的定理只能用粉筆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推理,才有利于師生思維同步。教師一句話能說明白的就不必用演示,需要訓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就不要馬上展示一個直觀的畫面,需要讓學生動手計算畫圖時就不要融入多媒體技術。

        模擬仿真形象,化結果為過程

        數學軟件如mathematica,matlab等,功能非常強大,基本上可以完成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的數學問題。數學軟件給數學形象化提高了有力工具。例如傳統教學說不清、道不明的概念,借助多媒體動態仿真形象能幫助學生度過這一難關。又如數學中有大量的空間圖形,傳統教學中臨時畫圖就比較難以處理。若圖畫的太少,則可能看不出問題的實質;若畫的太多,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會使學生不耐煩,影響學生的思維;若事先在小黑板上畫好,則無法引導學生探索結論的形成過程。而在計算機上用可以輕易的解決這個問題。而利用計算機上數學軟件我們只需一兩分鐘就能畫出動態仿真的圖形,過去許多用口頭用語言難以講清楚的概念,現在一看圖形就完全明白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 色五月激情五月五月婷婷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一线久久 | 免费人成国产网页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