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

        第1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從企業來講,由于對貸款卡的用途、時效等認識模糊,認為貸款卡僅在辦理貸款時才有用處,不知道要參加集中年審。往往是在急需辦理信貸業務時,才在相關金融機構的要求下持卡到人民銀行辦理年審。雖然貸款卡年審不收費,但部分企業仍存在認識誤區,認為貸款卡年審只能是找企業麻煩,增加企業負擔而對企業無任何好處,缺乏主動參加貸款卡年審的積極性。同時,隨著商業銀行上收貸款權限,企業在銀行融資難度加大,信貸業務少導致貸款卡使用率低,企業的年審積極性不高。甚至有部分企業完全從自己利益出發,采取不再與銀行打任何交道的極端做法。另外,縣域中小企業占比大,由于不適應市場競爭,企業關、停、并、轉現象普遍,大量企業在市場中消失,其貸款卡自然不會再參加年審。

        從金融機構來講,隨著信貸管理權限上收,收貸、收息、降低不良貸款、攬儲及中間業務等成為基層金融機構的工作重心,放松了銀行信貸登記咨詢制度的執行監督。同時,系統自身的缺陷,如網絡穩定性不理想、查詢速度較慢、信息上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缺乏保障、財務信息采集有限、數據分類標準不一致等,也直接影響系統利用,導致金融機構不僅自身存在消極應付現象,還因為自己的重視不夠、宣傳不力、執行不嚴而產生企業的認識誤區,忽視貸款卡的按規定使用。另外,規章制度流于形式也是貸款卡年審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除了《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管理辦法》(試行)外,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金融機構的管理行為,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此項業務缺乏法律層面上的檢查權,對金融機構缺乏足夠的約束力,致使部分金融機構不嚴格按制度辦事,繼續為停卡企業辦理信貸業務,某種程度上助長了企業的不參加貸款卡年審行為。

        二、提高貸款卡年審率的建議

        1、加大科技投入,及時改進更新系統配置,提高數據錄入上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盡快制定金融機構上報的統一財務指標,統一數據分類標準,減少數據上報時的差異,縮小各行間的統計區別。人民銀行要積極探索利用系統資源按季對借款人信貸信息的研究應用和提供統計數據及分析報告,為金融機構和有關部門提供參考,通過不斷提升系統的可用性,增加金融機構執行登記查詢的積極性。

        2、加大宣傳力度,使咨詢系統的宣傳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長期化的良性軌道。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宣傳工作,使全社會企業和個人都全面理解系統建設的目的和作用,有效支持咨詢系統的建設和運行。要結合對征信知識的宣傳,使企業自覺建立信用意識,積累信用信息,在整個社會中樹立企業信用形象,變被動審卡為主動審卡,以此促進全社會的信用體系規范發展。

        3、適應人民銀行征信管理職能要求,積極開發能夠提高銀行征信產品檔次和范圍的系統功能,向信息采集、信息處理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如借助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通過與技術監督、工商管理等部門以及各金融機構聯網,自動獲取目前貸款卡年審需要人工上報的各種資料,并在自動處理系統中設定年審通過條件,由計算機程序對借款人相關情況進行自動判斷,自動執行貸款卡年審。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證貸款卡年審的準確、嚴謹。

        第2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關鍵詞】《征信業管理條例》 基層央行 征信監管 商業銀行

        《征信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征信業發展走上法制軌道。《條例》明確了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派出機構對征信業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運行機構的監管職責,同時也對基層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從湖南省貫徹落實《條例》的實踐出發,總結成效,分析問題,并提出了《條例》實施后加強商業銀行征信監管的建議。

        一、貫徹落實《條例》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開展《條例》專項宣傳,增強社會公眾信用意識

        2013年3月15日至6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立足湖南實際,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形成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金融機構全面參與、新聞媒體跟蹤報道的多方聯動的宣傳態勢,營造了“學《條例》、講誠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圍。轄內各級人民銀行牽頭組織宣傳隊深入社區、村鎮、企業、學校上門宣傳,在廣場、商圈、車站等人流密集區設置宣傳展板和咨詢臺,并聯合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全面普及征信法規宣傳;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僅在營業網點懸掛橫幅、張貼海報、播放電子標語、發放折頁,還通過在單位網站信息、發送短信等方式,向客戶宣傳征信知識。據不完全統計,活動期間,全省累計舉辦宣傳活動1000余次,張貼標語、海報12萬余份,發放折頁30萬余份,媒體報道300余次,宣傳受眾近20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社會公眾對《條例》的理解和認同。

        (二)層層組織《條例》學習培訓,提升征信從業人員業務水平

        一是邀請征信管理局專家為全省征信從業人員及高校師生講授《條例》培訓第一課,7000余人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參加學習,為后續培訓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二是抽調人民銀行征信業務骨干組成再培訓隊伍,在連續兩個月時間內,對全省48家接入機構以及有關政府部門、部分小貸和擔保公司、高校師生、企業人員進行培訓,并部署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系統內再培訓,累計舉辦培訓362場次,參訓人員達2萬余人次,覆蓋全省所有征信從業人員;三是在“6.14”信用記錄關愛日,舉辦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條例》知識競賽,以自問自答、限時計分的形式,全面檢驗29家機構征信從業人員對《條例》的掌握程度,并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在全省同步展示,觀眾近2萬人,取得了以賽代訓,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全面開展《條例》貫徹自查,指導金融機構逐項落實到位

        根據人民銀行總行統一部署,2013年7月至10月,長沙中支組織指導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運行機構對本單位征信業務及相關活動進行了全面自查。自查內容包括個人信息采集、信息提供、信息查詢、信息使用、取得同意方式、異議處理和內控制度7個方面,主要發現個人信息采集書面同意、提供個人不良信息事先告知、格式合同條款的提示和說明、內部征信管理制度等4方面存在不符合《條例》規定的問題。同時,督促各單位認真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內控制度、梳理業務流程和改造系統,逐項落實《條例》及相關征信制度要求,目前除不良信息告知外,各項問題均已整改到位。

        二、《條例》落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分析

        2013年4季度,在各接入機構對《條例》進行全面自查的基礎上,長沙中支組織在全省范圍開展了以商業銀行為主要對象的專項執法檢查,促進了征信相關業務的規范運行,與此同時,檢查也反映出基層央行履行征信監管職責時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

        (一)商業銀行征信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條例》實施后,商業銀行對征信管理的認識普遍有所增強,但仍存在“重應用,輕管理”的現象。一是征信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尚未建立貸后管理查詢內部授權制度和查詢管理程序,也未在系統用戶變動后及時向征信管理部門報備。二是系統用戶管理不規范。一些基層網點業務量大、人員調動頻繁,存在管理員用戶、查詢用戶兼任和多人使用同一查詢用戶的現象;有的查詢用戶雖已調離征信崗位,但未及時停用。三是查詢流程不嚴密。主要表現授權日期在查詢日期之后,貸后管理查詢無內部審批授權,查詢原因與實際業務不符等。四是違規查詢個人信用報告。例如,無授權查詢借款人配偶或企業法人、出資人的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授權書要素填寫不全,一次授權多次查詢等。五是存在向持無效貸款卡企業放款和自然人做擔保未辦理貸款卡等問題。

        (二)基層央行征信監管面臨的主要問題

        1.征信法規體系不完善。《條例》對于征信監管的相關規定比較原則,現實工作中的操作性還有待加強。同時,《條例》相關配套制度還不完備,而現有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和《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管理辦法(試行)》的部分內容已難以適應當前征信監管需求,如對規范查詢授權的理解、查詢原因錯誤的違規認定均界限模糊,操作難度較大,企業征信系統數據質量監管制度內容沒有細化,難以進行有效管理。

        2.征信監管手段有待改進。此次檢查歷時2個多月,全省共計組織71個檢查組,對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114家分支機構進行了現場檢查,但受檢查人員、時間、工作安排等條件影響,檢查覆蓋面仍較為有限,難以實現對征信相關業務的動態化管理。特別是因缺乏非現場監管和數據分析的手段,基層央行無法直接提取商業銀行數據統計、查詢明細等情況,只能依賴日常辦理征信業務的統計數據和運用Excel等軟件進行簡單批量對比,難以針對性地開展數據核查和校對,影響了監管效率。

        3.征信監管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一方面,基層央行征信人員配置不足,當前市州中支尚無對應的征信部門編制,平均征信人員不超過3人,同時還需兼任信用體系建設、評級管理、征信宣傳、金融穩定等工作,縣支行業務股更是對口金融穩定、調查統計等多個部門,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缺乏時間和精力開展針對性征信監管。另一方面,實施高效、嚴謹的征信監管對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有較高要求,需要熟練掌握征信、法律、會計、計算機等業務知識,而目前基層央行征信隊伍的人員結構和教育背景較為復雜,普遍缺乏針對性的專業技能教育培訓,執法水平有待提升。

        三、《條例》實施后加強商業銀行征信監管的建議

        (一)加快完善征信監管法律法規

        一是對照《條例》的相關要求,完善現有征信規章制度,研究制定《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使其適應企業征信系統規范運行的需要,修訂和完善現有《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對信用信息采集、查詢使用、異議處理、安全管理及違規處罰做出明確規定,提高基層央行征信監管的規范化和程序化水平。二是盡快出臺《條例》的相關配套制度,如數據核查與監測、異議處理、侵權責任追究等制度和措施,加強基層人民銀行對數據質量和信息保護的檢查監管力度。

        (二)創新、優化征信監管手段和方法

        一是建立征信業務情況定期報告制度,要求商業銀行對影響征信工作的重大事項,如業務系統升級、制度變化、安全管理等進行報備,及時掌握其征信相關業務運行情況,加強業務指導和管理。二是優化非現場監管手段,研發征信監管信息子系統,向基層人民銀行適當下放轄內異常查詢監測、數據實時批量比對等權限,提升其非現場監管能力。三是實施有效重點監管,將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督相結合,根據非現場監測中發現的征信制度執行不嚴、業務不規范情況,確定重點檢查的對象和業務范圍,提升征信檢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加強征信監管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征信人員綜合業務培訓,培育一批既熟練掌握征信業務操作流程,又熟悉行政執法流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復合型征信專業人才,切實提升征信執法水平。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搭建人才交流平臺,通過交叉檢查、聯合調研、人員交流等方式,促進征信隊伍中各類人才的合理、有效利用,為征信人才成長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強征信人員的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打造一支“團結進取、素質過硬、風清氣正”的征信監管隊伍,樹立人民銀行征信人員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1]王煜.全面提高征信管理與服務水平[J].中國金融,2013,(6):42-44.

        [2]魏大鵬.《征信業管理條例》視角下基層央行有效監管問題探討[J].征信,2013,(11):50-52.

        第3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異地貸款;潛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9)06-0082-02

        一、國內商業銀行異地貸款業務的現狀

        1.國內銀行區域分支機構的經營范圍輻射多個行政區域。商業銀行總行設立的區域性分行,業務范圍輻射周邊尚未設立其分行的其他中心城市,甚至周邊省域,為分行開拓異地貸款業務提供了必要條件。許多商業銀行分行在本行所在城市開辦業務的同時,積極向未設立分行的省市拓展經營業務。

        2.分行所在地融資供求不平衡促使向異地拓展業務。近年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普遍較好,資金供給比較充裕,有些金融機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優化資產結構的空間很大。在本地競爭相對飽和的前提下,商業銀行留存的富余資金開始流向異地優質客戶。

        3.客戶私有化推動了異地貸款規模的增長。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產品、服務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商業銀行自身的特色不明顯,客戶資源的私有化痕跡較為顯著。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新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設立分行時,都把中心城市作為首選對象,以利用其獨特的區域優勢,吸引系統內其它地區的資源型人才加盟。在客戶經理制的考核激勵機制下,形成了一部分以客戶經理來源地為中心的客戶關系體系,推動了異地貸款規模的增長。

        4.商業銀行總行的授信政策影響。商業銀行總行出于對各分行風險控制能力、經營能力的權衡,以及總行經營戰略的調整,有時會把優質集團客戶授信業務或信貸項目轉貸或分拆給經營管理完善的異地分行,以提高信貸資產的管理能力,或輔助異地分行提高其區域內的核心競爭力。

        5.商業銀行業務結構畸形發展的間接推動。鑒于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拓展困難,中間業務及零售業務的盈利能力無法與外資銀行抗衡,各行普遍將營銷力量集中于信貸業務,想盡辦法在貸款上做文章,異地優質客戶自然就成為各行營銷的重要對象之一。

        二、異地貸款業務開展及實施監督管理面臨的問題

        各商業銀行機構對異地貸款業務均制定了異地客戶授信業務管理辦法,采取積極謹慎的貸后管理方式和手段,把異地客戶作為貸后管理的重中之重。但隨著異地貸款業務的快速發展,其業務風險及監管方面的問題也逐步顯露出來。

        1.總行授信與異地貸款業務的關系需要進一步厘清。商業銀行總行出于各種考慮擴大了部分分行異地貸款的規模,對所在地分行正常的營銷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以集團客戶為例,目前對集團客戶實行屬地管理已成慣例,異地分行的過度介入將給屬地行未來調控貸款規模帶來困難;而對異地行來說,異地貸款客戶的維護不便也將影響其業績。異地投貸分行與屬地分行業務交叉,利益相悖,總行對雙方責、權、利等關系有待于進一步厘清。

        2.異地貸款容易導致授信集中度風險。由于異地貸款在管理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客戶聲譽和所處行業成為商業銀行異地授信業務審查的首要因素(而目前還以還款能力和能否落實有效的抵質押物為重要考慮因素),因此異地貸款多集中于優勢和壟斷行業,客戶類型多集中于集團客戶和上市公司,風險集中度較高。

        3.異地客戶私有化對商業銀行分行資產結構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客戶私有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使業務穩定性變差,異地貸款更是如此。實際情況表明,高管人員和客戶經理在區域內及區域間各金融機構的流動給商業銀行業務規模和對外形象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4.信息不暢,使異地商業銀行存在經營風險。一方面,受地域、時間的限制,辦理異地貸款業務的貸款銀行與客戶建立的信用關系不穩定,往往難以有效了解異地企業真實的經營、財務、信譽等狀況,貸款投入的盲目性較大。商業銀行信貸人員難以進行貸后跟蹤管理,了解企業的經營動態。另一方面,異地客戶多為集團客戶和上市公司,這些客戶普遍存在對外經營形象好、關聯交易眾多、財務狀況復雜和融資鏈過長等問題,既容易使商業銀行放松警惕,又使商業銀行感到無力可施,最終導致“貸款三查”流于形式[1]。

        5.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部門實施有效管理存在較大的難度。《貸款通則》第五十九條明確規定:貸款人發放異地貸款或者接受異地存款,須報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備案。《銀行信貸登記資訊管理辦法(試行)》第四條也規定:貸款卡由借款人持有,貸款卡在全國通用。有關法律法規對異地融資作了許可性的規定,但對其如何進行監督管理卻沒有任何相關的規定,使得實際操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防范異地貸款業務風險、加強異地貸款監督管理的建議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異地貸款的監測。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抓緊對《貸款通則》、《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管理辦法(試行)》的修改完善和頒布實施。建議對異地貸款監測管理范圍、方式和措施進行明確的規定;對貸款人或借款人進行異地融資時,應當向中國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備案做出明確要求;進一步完善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統計報表制度,加強動態統計功能,明確反應異地融資的發生額和余額[2]。

        2.健全企業征信體系,為商業銀行貸款決策服務。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錄入的企業重要信息還不完整,特別是企業異地融資信息和非銀行融資信息缺失,不利于貸款商業銀行全面準確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和信用狀況。建議中國人民銀行各級機構加強企業征信系統的監督管理,督促銀行在系統中及時準確錄入信貸信息,充分運用其實時監測功能。

        3.加強對大中型企業授信統一管理,防止信貸過于集中的風險。建議對大中型企業進行評級授信,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部門牽頭組織中介部門對企業統一評級授信。銀監部門要督促金融機構完善異地貸款授信管理流程,健全信息溝通和監督機制,建立嚴格的問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同時定期進行異地貸款風險提示,抑制信貸過度擴張,切實防范信貸風險。

        4.建議銀監會各級機構利用統計信息進行風險提示。屬地商業銀行加強對轄內異地貸款及異地商業銀行加強對轄內客戶貸款情況監測,對集中程度較高的客戶和商業銀行進行必要的風險提示。同時,各地銀監分支機構應加強信息溝通,如對各轄區內有信用不良記錄的客戶在系統內進行通報。

        5.各商業銀行總行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商業銀行總行應當加強對各分支行客戶和客戶經理的管理,以優質的服務吸引客戶,以科學的考核機制規范客戶經理行為。通過改進異地客戶資源營銷模式,規避客戶私有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不利影響。對于總行統一授信審批的,要明確主辦行和協辦行之間的權利、責任和義務[3]。對于分行授信權限以內的,分行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集團客戶的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

        6.建議貸款投放商業銀行切實加強異地貸款的跟蹤管理。成立商業銀行異地貸款信貸管理部門或崗位,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駐廠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建立異地商業銀行與當地企業信息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借貸雙方共同保證異地融資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福水.異地銀行授信成為“監管盲區”[J].《金融縱橫,2007,(21).

        第4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關鍵詞:消費信貸立法 啟示

        美國是世界上消費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個人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二,而作為現代社會中支撐和推動個人消費的重要杠桿,消費信貸在美國消費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據美聯儲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4月份美國的消費者信貸即個人非抵押貸款增加至2.17萬億美元,增幅折合年率為5.9%。

        消費信貸在美國的良好表現一方面在于其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另一方面與其良好的制度環境也是分不開的,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消費信貸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用消費信貸法律對消費信貸進行規范和調整,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通行作法。美國政府就是通過法律的制定和監管的執行,為其消費信貸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作為消費信貸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有關消費信貸的立法也是最先進、最完善的。

        一、美國消費信貸立法的發展歷程

        伴隨著普適型消費信貸的發展,特別是信用卡的大眾化以及全國性消費信貸市場的形成,從1968年開始,美國聯邦政府在大約10年間制定了一系列專門針對消費信貸的法律,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系統,從聯邦政府的高度來統一規范全國的消費信貸市場。

        《公信信貸法》(TILA)是消費信貸法案中最早出臺的法案,也是最根本的大法,它對貸方向消費者提供的信息披露(包括廣告)的內容、格式、語言都做出了嚴格明確的規定,其目的在于使信貸產品的成本和條款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僅真實可靠,而且具有統一可比性,從而使消費者能夠方便地選擇自己需要的產品。在TILA的基礎上,1971年開始實施的《公平信用報告法》(FCRA)對信用報告機構征集信用信息和使用者使用信用信息的行為進行規范,防止信用報告機構和使用者超出使用范圍濫用信用報告,同時賦予報告對象有核實征信內容等權利。其后為了解決信用卡結賬糾紛的問題,美國國會在1974年專門出臺了《公平信貸結賬法》(FCBA),確立了借貸雙方在信用卡信貸市場上的互動關系,而后又出臺了《電子資金轉賬法》(EFTA)以解決代幣卡、ATM卡、儲值卡等其它電子付賬工具在結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伴隨著信用卡的日益普及,獲得及使用信用卡逐漸成為一種基本權利,為了保障這一權力的公平實施,美國國會于1975年通過了《平等信貸機會法案》,禁止在審批信貸過程中由于種族、性別、國別、婚姻狀況等等因素產生的歧視。此外1977年頒布的《社區再投資法案》(CRA)也使銀行業務不能避開那些經濟不發達的貧困地區,而1978實施的《公平催收行為法》(FDCPA)則是用于規范貸方或催收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至此,美國的消費信貸法律體系基本完成。

        此后的近30年間,為了應對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變遷給消費信貸市場造成的影響,美國國會多次修訂、補充、整合各項消費信貸法律,比如1996年出臺的《情報授權法》(IAA)和《債務催收改進法》(DCIA)就是對FCRA的修改和補充。特別是2003年12月4日通過的《公平準確信用交易法》(FACT Act)作為FCRA的修正案,成為確立貸方、信用報告公司和消費者三方關系的新的基本法則,被看作是美國消費信貸法律進程中的里程碑。

        二、美國消費信貸立法的特點

        (一)禁止歧視

        美國通過法律禁止的歧視不僅包括基于種族、性別等對消費者個體的歧視,而且包括地區的歧視。這一點在《平等信貸機會法案》和《社區再投資法案》中得到了集中體現。按照其規定,只要是符合風險標準的借款人,不論他是男是女,是黑是白,也不管他住在美國的什么地方,都有權享受美國的消費信貸,作為貸款人不能出現任何的歧視行為。

        (二)充分維護消費者利益與公平的兼顧

        從借貸雙方的關系來看,消費者個人幾乎總是處于弱勢地位,因此作為政府的法律規范通常都會保護弱勢群體以保證交易的正常進行,這一點在美國消費信貸的相關法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貫徹。比如要求貸方對于消費者對賬目提出的質疑必須在30天內答復,并且在糾紛未解決期間,引起糾紛的賬目要掛置起來。然而單純的保護弱勢群體是不夠的,要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還必須注重公平,因此,美國有關消費信貸的法律不僅保護消費者,也保護貸方。仍以賬目糾紛為例,在對貸方行為進行規范的同時要求消費者對于賬目的質疑必須在60天內完成,通過限制借款人的權利維護了貸款人的正當權利。

        (三)對于公信體系的全面規范

        公信是消費信貸市場的基礎,交易的順利進行乃至整個市場的正常運轉都有賴于借貸雙方的公信。美國的消費信貸立法實踐對誠實交易做出了全面詳盡的規范。一方面借款人要如實報告自己的收支、嚴格履行合同;另一方面貸款人必須把全部交易條件向借款人公開,雙方均不得欺詐對方。此外還建立了嚴密的個人信用管理的法律體系(以FCRA為核心,以ECOA、FDCPA、FCBA、TILA等多項法律中的有關部分相呼應),目標集中在個人信用信息的收集與使用以及保護個人隱私等方面,為美國信用管理體系的健康運轉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環境,從而有效

        地促進了消費信貸的發展。

        二、對中國的啟示

        (一)必須加快立法進程

        從美國消費信貸立法發展的經驗來看,用于規范消費信貸行為的法律是消費信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消費信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但是立法是否及時、出臺的法律是否完善,仍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

        自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出臺消費信貸政策以來,我國的消費信貸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盡管近年來增速呈現逐漸放緩的趨勢,但從1999年到2005年年均增長率仍然達到了67.3%,特別是近兩年各大銀行紛紛推出種類繁多的信用卡業務,信用卡的普及程度大大增加,與信用卡相聯系的很多問題出現了增加的趨勢。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的相關法律建設幾乎一片空白,僅有的幾部用于規范消費信貸的管理辦法如《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等也都是以行業規范的面目出現,沒有上升到法律層次,缺乏法律約束力,難以有效保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不利于消費信貸的長遠發展。

        (二)制定統一的消費信貸法

        就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涉及消費信貸的有關規定的調整范圍要么過窄要么過寬。比如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僅僅針對個人住房、汽車等消費品貸款做出了有關規定,范圍過窄,而《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的目的是對所有銀行卡業務進行規范管理,并非專門針對信用卡消費貸款,調整的范圍又過寬。

        為了適應并且促進消費信貸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當務之急是制定一部綜合性的、協調統一的《消費信貸法》,這也是世界各國消費信貸立法的基本趨勢。我國《消費信貸法》的調整范圍應涵蓋以下內容:分期付款銷售(或信貸)、非分期付款銷售(或信貸)、限制性貸款、透支信貸、信用卡、用于個人或家庭目的的房地產交易和輔助信用業務等。

        (三)盡快制定個人信用征信制度的相關法律規范

        個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金融機構等商業部門直接判斷、了解個人信用狀況,防范和規避信貸風險,對于其積極拓展消費信貸業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并為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運行秩序提供制度保障。然而伴隨著個人征信業務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與消費者隱私權保護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我國,隱私保護意識淡漠,必須通過法律予以規范,才能有效遏制由于個人信息泄露引發的犯罪。可喜的是,繼一些地方性法規出臺之后,如2002年1月1日起實施的《深圳市個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評級管理辦法》、2004年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個人信用征信管理試行辦法》, 2005年8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了《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為我國制定征信法規提供了立法實踐,也積累了經驗,將征信立法提上了日程。

        (四)立法中注意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

        美國的消費信貸法律大多以保護消費者為號召,從銀行、財務公司、信用報告公司和消費者的力量對比中消費者所處的弱勢地位來看,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我們國家,由于監管不到位,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情況尤為嚴重,在消費信貸中也有很多表現,比如銀行不向消費者詳細說明貸款條件、對由于信用卡丟失引起的賬務糾紛的處理等。因此我國在消費貸款立法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這樣才能促進消費信貸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顯亭,邢瑩瑩. 我國消費信貸運行的回顧與建議. 宏觀經濟管理.2006(5).

        [2]楊兆廷,王麗.美國消費信貸的基石. 農村金融研究. 2004(11).

        [3]駱寧,孫曉云.從TILA到FACT Act:美國消費信貸法律與時俱進.數字財富.2004(5).

        [4]孫曉云,駱寧.FACT Act:美國消費信貸法最新里程碑. 數字財富.2004(5).

        [5]邱愛軍.美國消費信貸制度環境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消費經濟.2004(4)

        第5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我國征信產業恰逢信用消費持續增長和互聯網產業爆發式增長階段,大發展正當其時。1、我國消費信貸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從1997年的172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7萬億元,增長超過400倍。消費信貸擴張需要完善征信體系的支撐,對征信機構是極大發展機遇。2、互聯網給征信業帶來新需求,注入發展新動力:互聯網金融爆發式增長,其中P2P網貸、電商供應鏈金融等泛網絡信貸風險高,對征信的剛需巨大;而大數據征信創新信用征集模式,注重數據的相關性挖掘,補充傳統征信的不足,擴充數據覆蓋度、豐富度的同時提高征信效率。

        征信路線圖探尋,市場化方向已然確立

        發達國家主要存在三種征信模式,分別是歐洲大陸的公共征信、日本的同業征信以及美國的市場化征信。我們判斷我國征信業將逐步走向市場化,即從公共征信模式向市場化模式過渡,依據如下:1、根據國際經驗,美、英的市場化征信模式最具活力,是我國征信業的最佳參考系。2、從行業現狀來看,企業征信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已經初步建立,個人征信尚處在從公共征信模式向市場化征信模式過渡階段。3、從政策角度觀察,在信用體系建設加速和需求倒逼征信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家層面出臺政策,堅定推進征信市場化。

        企業級百億+個人級千億,征信藍海值得憧憬

        企業征信市場和國家經濟總量相關程度大。中美經濟總量將逐步接近,我們認為中國企業征信市場應當與美國企業征信市場相當,有百億元市場空間。

        個人征信按照市場化運作,決定市場空間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總數和價格水平。美國個人征信中征信報告和評分查詢有250億元市場規模。我國人口總數是美國的4倍,假如征信價格水平能與美國征信價格水平趨同,我國個人征信應當有千億元的市場空間。

        征信牌照發放在即,國內征信市場有望徹底引爆

        央行于13年12月頒布《征信機構管理辦法》,并相繼開始接受北京和上海地區企業征信機構備案和個人征信機構申請,企業征信機構業已公示,個人征信牌照預計近期即將頒布。個人征信牌照發放將逐步確立民營個人征信機構的市場主體地位,將充分釋放民營個人征信機構的活力,國內征信市場有望徹底引爆。

        投資機會:關注有望獲牌上市公司

        第6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關鍵詞:消費金融公司;風險管理;消費信貸

        中圖分類號:F830.3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1-0112-02

        一、我國消費金融公司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消費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及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等。由于消費金融公司發放的貸款是無擔保、無抵押貸款,風險相對較高,銀監會因而設立了嚴格的監管標準。這樣一類金融公司的設立,使我國的經濟由投資主導轉變為消費主導,有助于拉動內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效地支持了經濟的增長。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了其作用的發揮。

        (一)我國信用機制還不夠完善

        快捷和無擔保是消費金融公司最有利的競爭優勢。然而,要想保持住這個競爭優勢,就必須對客戶的資信情況有充分的了解,以確保最后順利地收回資金。這在我國現行的征信體系中是很難做到的。對于現在的體系安排,消費金融公司只能借助央行的征信系統對客戶的資信進行識別,但由于我國剛開始建立個人資信管理體系,而且大多數客戶也從未涉足過商業銀行信貸,對于其信用記錄根本無從查詢。因此,消費金融公司對于客戶的資信調查過程困難,成本也較高,面臨的風險也比較大。

        (二)消費金融公司產品需求存在風險

        目前,我國居民的理財方式仍以儲蓄型為主,家庭儲蓄率也比較高。這種“量入為出”的傳統觀念和消費習慣使得我國除了住房貸款以外的消費品貸款市場一直都不景氣。即使是消費數量較大的信用卡業務,也有超過85%的用戶每個月都保持著賬戶平衡,信用卡最本質的信貸消費功能卻未能得以完美發揮。比如,已經成為國外汽車公司主要利潤來源的汽車金融業務,在我國的發展卻十分緩慢。

        (三)缺乏風險管理技術和人才

        風險管理是根據不同類型的消費融資需求,不同程度的風險,而采用不同的風險管理辦法,將風險進行化解或減少,使每一個融資活動的風險都降到最低,進而達到消費金融公司效益的最大化。這一點對于國外的消費金融公司來說,由于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一些基礎學科像數學、物理等在技術領域里的廣泛應用,都推動了消費金融向更深層次的發展。而在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才剛剛起步,對于這個領域的人才培養也剛剛開始。因此,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消費信貸業務的管理人員和數理應用能力強的技術人才仍然十分匱乏,這使得我國消費金融公司在風險管理技術上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四)缺乏健全的消費貸款法律制度

        若要建立一個穩定的個人信用制度,必然要有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做保障。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中,有關消費貸款方面還存在很多欠缺和漏洞,而無法為消費貸款的發展保駕護航。

        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貸款的每一環節,借款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發生糾紛的解決辦法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有力地保證了消費貸款業務聯系的順利進行,既使得消費者的利益得到了維護,同時也能有效地控制自身的風險。相比之下,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擔保法》、《貸款通則》等金融法律法規都是針對于傳統的企業生產性信貸,而針對于個人消費信貸的法律依據幾乎沒有。

        二、國外消費金融公司風險管理的經驗

        消費金融公司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在信貸模式、風險管理方面都積累了有許多有價值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一)美國消費金融公司風險管理經驗

        放眼世界上發達國家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現狀,美國無疑是在這個方面的佼佼者。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它的市場機制和個人信用是最健全也是最穩健的。美國的消費金融公司出現的比較早,但也一直處于摸索階段,真正充分發揮其作用的時間大概有五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在美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

        1.美國的個人征信系統發達。縱觀美國個人征信行業演進的歷程可以發現,信息網絡技術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互聯網的普及使信用交易記錄同步轉化為信用記錄,并存在美國的征信系統的數據庫里。在這里,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立的編號,記載著個人的自然信息、信用記錄、是否有犯罪情況等。并且這些信息,在客戶進行貸款申請時,業務人員可以直接通過聯網實現在線查詢,大大節約了數據征集、傳遞和整理的時間,降低了數據處理成本。

        2.美國風險管理有法可依。在法律方面,美國有專門針對消費信貸的法律可以依靠。在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國會通過的《公平信用報告法》基本上實現了保護個人隱私和滿足信用交易對數據儲存和使用的需要之間的平衡,成為規范美國個人征信活動的核心法規。另外,美國還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比如《社區再投資法》、《公平催收法》、《平等信用機會法》、《誠實租借法》等都為消費信貸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美國有強大的科技力量作后盾。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若要使消費信貸得到充分的發展,就一定要有先進的科技作為后盾。在美國,計算機和網絡被廣泛運用于信貸業務中。當客戶進行融資金申請時,消費金融公司業務人員就會通過網絡查詢其信用情況,并對客戶進行評分,然后運用網絡提交給下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這樣一步步傳下去,直到完成整個程序。從而使得處理資料方便快捷準確,大大提高了效率。

        (二)歐盟消費金融公司風險管理經驗

        歐盟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為消費金融業務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基礎。這些國家的消費金融公司在貸款的審批過程中,貸款所進行的是實行實時審批,因此也就離不開高度自動化的決策和定價流程,在貸款申請提交給系統后,由貸款處理系統對違約幾率和貸款欺詐進行判定,從而確定風險加權價格和最高貸款額度。貸款發放后,公司的業務人員對客戶貸款賬戶進行貸后監管,及時更新客戶的還款信息和客戶數據庫,并對逾期賬戶進行提醒以備催收。催收是貸后管理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升級的催收方式是發達國家的消費金融公司經常采用的,而在催收的過程中,公司也密切關注催收人員的催收行為,以保證催收工作的合法合規。

        三、我國消費金融公司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加快個人征信系統建設

        個人征信系統又稱消費者信用信息系統,用來對客戶進行信用分析,通過這個系統可以有效地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提高消費信貸業務辦理的效率。因此,建立個人征信系統,對我國的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但對于這個系統的建立有兩點是一定要注意的。首先,系統中的數據要注意質量,要做到真實可靠。其次,要建立獎懲機制,對于制造虛假信息者要進行處罰。在系統建立好后,要對廣大消費者進行宣傳,讓消費者知道它的存在。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系統的效用。

        (二)加強配套的法律建設

        一個穩健運行的信用制度離不開法律的支撐,沒有良好的法律制度相配合,設計再好的信用體系也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個人信用法律體系的建立不僅能夠有效地保護借款人的隱私權,限制相關數據的使用范圍,而且有利于政府和各種相關的提供信用的機構更快速、真實地征集到個人的信用數據。因此,在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同時,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國有關個人信用方面的法律還相當薄弱,基本屬于空白。因此,建立個人征信法律體系對于我國消費信貸業務極為重要。一是加快出臺征信管理的相關辦法,使得對于個人信用信息的使用有法可依。二是規范對個人信用信息的使用,使公民在個人信用符合信貸要求的條件下得到平等的權利。

        (三)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和加強人才培養

        消費金融公司包括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的起步都是比較晚的,信用風險管理的水平還十分有限,專業的風險管理人才更是缺乏。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們可以學習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建立個人資產業務的定量化分析研究團隊,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和運用,做到能夠準確、迅速地發現消費信貸可能存在的風險,較好地預測風險的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要加強消費信貸業務管理人員、數理能力應用技術人才和專門從事風險評估的管理人員的培養。并將其所學專業能夠有效的運用到實際中,從而提高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水平。

        (四)加強消費金融業務宣傳、加強引導

        許多人都將消費金融等同于超前消費,但兩者存在著本質的不同。超前消費是一種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需求,是對未來自身經濟造成極大壓力的需求。而消費金融不同,這是在未來收入穩定的基礎上,提前購買適用的生產生活用品。因此,要通過不斷的宣傳和引導,使人們了解消費金融的本質,并普遍接受這種信貸的消費模式。這樣在消費基金融公司在為人們提供消費信貸的同時,公司業務也將會漸漸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 何明明.歐盟消費金融公司的經營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西南金融,2010,(5):25-26

        [2] 郭田勇.消費金融公司如何從試點走向成功[N].中國證券報,2009-08-24.

        [3] 李瑞紅.關于我國發展消費金融公司的幾點思考[J].中國房地產金融,2010,(5):49-54.

        [4] 魯彥散.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

        第7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一、互聯網金融P2P網貸風險現狀

         

        目前,雖然P2P網貸平臺提供與金融相關的服務,但由于其未被定性為金融類機構,所以監管部門沒有按照金融機構對其進行監管,且未出臺相應的管理措施。此外貸款人對P2P網貸的了解還不夠,只看到網貸的高收益而忽視了其存在的風險。具體表現如下:

         

        1.貸款的流通資不足導致的信用危機

         

        由于相關規定,P2P網絡借貸的利率不能高于基準利率的4倍,相對于民間高利貸來說要低很多,P2P網絡借貸的各公司相互之間交流少,沒有形成信息共享和聯合監管的體系,對于有大量資金需求的人就有了可乘之機,他們可以同時在幾家網站注冊,同時貸款,積少成多,籌集大量資金。他們可以通過不斷吸收新的存款來償還之前借款的利息和本金,形成“旁氏騙局”,在前期很難發現漏洞或者預見風險,假如出現資金流通不暢沒有及時還貸,而波及的區域,人數,資金量都較大最終導致信用危機。

         

        2.P2P平臺存在擔保與關聯的風險

         

        原本P2P網貸平臺只作為一個中介機構,承擔的風險較小。但由于我國對該行業的管理較滯后,使得網貸平臺的業務發展無序,部分平臺為了爭取貸款人到平臺上注冊,不同程度地開展擔保性質的業務,這使得部分的信用風險由貸款人轉移到了平臺身上。大部分P2P平臺的注冊資金在3000萬以下,雖然部分平臺提取有風險金,但這相對于平臺的成交量和待還資金是無法相比的。一旦壞賬率上升或出現大額違約就有可能導致平臺經營困難甚至倒閉。

         

        3.借款人可能利用P2P平臺進行騙貨

         

        騙貸資金籌集者使用假的身份信息來虛假的借款信息,等待自己籌集到手后跑路的現象。在P2P網貸平臺上借款,借款人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經濟狀況、信用狀況等資料給平臺審核,平臺根據借款人提供的相關資料對其進行信用等級劃分。由于我國的信息聯網體系尚沒有建立,所以網貸平臺無法核實這些信息的真偽,同時高額的核查成本也使得平臺無力核查。所以,很難辨認出P2P網絡借貸平臺上資金籌集者的信息的真實情況,進而潛伏著巨大的風險。

         

        4.P2P網貸公司利用平臺進行詐騙的風險

         

        為了將自有資金與借貸雙方的交易資金分開,網貸平臺會在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平臺開設中間賬戶,主要用于交易和轉賬結算。但由于平臺只是在銀行和第三方平臺開戶而已,并沒有與其簽訂托管協議,所以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并不對中間賬戶進行監管。實際上,網貸平臺可以自由支配賬戶里的資金,這就存在平臺挪用資金或攜款潛逃的風險。

         

        二、案例分析錦融運通事件

         

        1.杭州“錦融運通”從屬于浙江匯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人為蔣定格,公司注冊資本金為2000萬元,平臺上線時間2013年7月份。浙江匯力投資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從事PE股權投資,后期公司運營重心轉移到網貸平臺。

         

        錦融運通整體事件關鍵時間點:

         

         

        圖 平臺倒閉的過程

         

        杭州“錦融運通”是一個曾經有著良好信譽的P2P網貸平臺,但卻在2014年8月24日出現大額逾期賬款,引起大量投資者的恐慌,逐漸蔓延成為撼動P2P網貸行業的平臺倒閉、老板跑路案件,帶來重大影響,其倒閉的過程見圖所示。

         

        2.案例分析

         

        該案件在歸因分析中借助Weiner的動機歸因理論,采用原因源、可控性以及穩定性這三個維度,有機地將歸因理論與成就動機聯系起來,借助這些理論分析方法,對杭州“錦融運通”P2P平臺倒閉事件的發生原因進行歸因分析,并生成基于“錦融運通”平臺的三維歸因模型,見表。

         

        表 Weiner的三維歸因模型------基于“錦融運通”倒閉事件

         

         

        注:此表依據P. R.Pintrich和D.H.Schunk的常見原因知覺的維度分析并基于“錦融運通”倒閉具體原因源構建。

         

        從杭州“錦融運通”倒閉案例中可以提取出如上表三維度歸因模型的內外部、可控與否以及穩定性的原因源,這些提取出的原因直接和間接地導致了平臺營運的倒閉跑路事件。

         

        3.我國的P2P網貸之所以出現諸多問題,原因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尚沒有專門針對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現有的法律無法對P2P網貸平臺給予準確的定性,這就造成P2P網貸平臺無法定位自己的業務。另外由于沒有法律明確網貸參與者的權利與責任,造成網貸業務發生糾紛時無法可依。

         

        (2)缺乏有效的監管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P2P網貸處于無監管狀態。直到2015年1月20日銀監會才公開承認了其在小貸、網貸、融擔等非持牌機構監管協調方面的抓總職責。這勉強算是解決了“誰來管”的問題,但“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監管的缺乏,加上資本的逐利性造成我國P2P網貸的無序發展。

         

        (3)行業無門檻、無標準

         

        法律和監管的缺乏造成了P2P網貸行業無門檻、無標準的局面。這使得大部分平臺不對交易資金進行托管,中間賬戶存在很大的風險,給不法分子利用平臺進行自融和一詐騙提供了方便。另外由于無行業標準也造成平臺網站安全方面的投入不夠,很多平臺都是購買現成的模板進行簡單的開發,安全隱患較大。

         

        (4)全國性的征信體系尚未建立,信用評估成本高

         

        目前網貸平臺無法對接央行的征信系統,行業本身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因此,P2P平臺獲取借款人的信用資料成本較高,且大多數資料是由客戶自己提供,往往不能保證資料的真實性,這使得其業務風險較高。另外由于獲取借款人信用情況成本高,所以平臺傾向于大額度的借款人,以此來降低運營成本,但也使得風險集中度增加。

         

        三、進一步完善我國P2P網貸風險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我國對于P2P網絡借貸的風險保護措施不到位、沒有健全完善的征信系統等現狀嚴重的阻礙了其長遠發展。因此,為加強和保障我國P2P網絡借貸穩健地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幾方面的管理辦法。

         

        1.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監管,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首先要確立民間借貸管理機構,并由銀監會和人民銀行共同攜手設立管理制度以加強對P2P網絡借貸市場的監管工作。通過聯席會議,加強銀監會和人民銀行彼此間的溝通與協作,及時發現P2P網絡借貸中的異常情況,保障P2P網絡借貸所涉資金的安全性,遏制一切的非法行為的發生。

         

        此外,國家應盡快出臺《網絡小額貸款管理辦法》,明確P2P網貸平臺的法律地位和機構屬性,并對網貸平臺的組織形式和經營范圍等方面做出規定;同時界定網貸參與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保持網絡信貸模式在我國發展。

         

        2.構建全面系統的網絡借貸信用評估制度

         

        美國Prosper.com公司而是通過嚴格的審核每位客戶的信用和對客戶信用等級分組的方式來進行相互間的監測,使得其壞賬率持續維持在一個很低的狀態,而非客戶人員的壞賬率為0.51%,分組客戶的壞賬率僅為0.4%。我國對于監管網絡借貸平臺的突破口就是要先行建立一套對其信用評價的系統,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引進美國的管理機制,設立完整的社會信用評價和管理體系,并許可P2P網絡借貸公司在合法保密且得到客戶同意的情況下對其實施監測,并對于違約或出現逾期的客戶可以將其信息反饋至信用評價管理系統中,以備日后的查詢;(2)提高市場的競爭壓力,建議組建P2P網絡借貸公司的行業團隊,并嘗試建立民間信用中介機構,從而共同來打造“P2P網絡借貸征信系統”,因此達到有效提高信用評級市場的獨立及效率,借助P2P網絡借貸公司彼此間的資源共享,進一步加強平臺客戶信用評級的真實性、有效性。

         

        3.由第三方來監督和管理網絡借貸的資金

         

        遵循“P2P管中介,銀行管資金”準則,嚴格執行我國證監會的相關條例,健全及完善P2P借貸資金的第三方監管體系,嚴格按照《P2P網絡借貸交易資金管理辦法》來執行。使注冊用戶和P2P網絡借貸公司之間的資金交易彼相分離開來,要求該公司的所有交易結算資金均由銀監會認定的,并擁有第三方存取資格的銀行機構來進行管存,而該管存機構必須遵照國家法律的規定,對P2P網絡借貸客戶的雙方資金賬務流通、銀行的存款等進行嚴格的劃轉,遏制挪用借貸資金的現象出現,保全客戶的切身利益。

         

        4.建立P2P借貸資金監管體系

         

        (1)由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聯合搭建系統的P2P網絡借貸資金統計平臺,其內容具體包括:借款人的詳細基本情況、貸款數額、期限、利率、用途等等,視P2P網絡借貸為金融參數的監測范圍;(2)人民銀行及銀監會的外派人員將加強對P2P網絡借貸公司日常風險的管理工作,并強調P2P網絡借貸公司應及時的向其歸屬地的銀監會或人民銀行管理機構送呈報表,進而方便于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對其網絡借貸情況的實時監測。(3)由銀監會與人民銀行協同研發的P2P借貸資金實時監控系統,其主要目的就是對于我國全部的P2P網絡借貸資金運營的實時監測,針對一系列不利因素給予及時的預警。

         

        四、總結

         

        2007年P2P網貸中介模式在中國開始創辦,近幾年快速擴張,展現了金融脫媒的魅力。不過時間尚短,加之外部監管未及時跟上,P2P網貸行業滋生了各種風險行為,清除出行業內部的不良平臺,整改行業的業務經營,為我國P2P網貸更長遠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8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一)消費金融的概念。消費金融,指向各個階層的消費者為實現自己消費而提供貸款的一種金融服務。不同于傳統的消費方式,即消費取決于自身的財富積累和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理性的消費者為實現效用最大化,安排整個人生的消費和儲蓄,把當期借貸支付未來儲蓄。為滿足消費者的這種需求,消費金融應運而生。

        (二)我國開展情況。從2009年,國務院批準的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四地開展消費金融試點,到2013年擴大到16個城市,在互聯網金融的推動下,2015年6月決定推廣到全國。從2010年銀監會發放首個消費金融牌照,到2016年2月,全國共有1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得牌照。主要特點:1、商業銀行是主要參與者,如中銀、北銀、錦程、招聯、興業、中郵、湖北等消費金融公司都是銀行作為出資大股東。2、海爾消費金融和蘇寧消費金融則是利用自身的消費場景優勢,開展貸款產品。3、還有部分具有地域特征的公司,如湖北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和杭銀消費金融等,產品定位于當地市場。

        二、保險公司進入消費金融領域的動因

        (一)保險業迎來發展時代。“新國十條”的頒布,再加上2015年保險業的飛速發展,正如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多次在公開發言中指出,未來2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保險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可以預見,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隨著監管部門繼續推動市場化改革、鼓勵創新,保險業的穩健發展態勢或將持續,保險業開辟消費金融也是自然而然。

        (二)互聯網推動消費金融興起。在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下,消費者體會到的便利與高效,使得消費金融加入進來,利用互聯網消費,消費金融能夠更加快速的提供服務。因此中國金融行業開始向零售小微傾斜,比重不斷加大,成為一種不可扭轉趨勢。

        (三)內需拉動經濟。全球經濟發展緩慢,中國出口和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已相對疲軟,通過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結構中,服務業達50.5%,比第二產業高出近10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預計2016年及以后,最終消費的貢獻率將進一步上升,逐步提高到70%左右。

        三、保險公司進入消費金融領域合作模式

        隨著消費金融的興起,各保險公司開始用各自優勢進入消費金融領域。以下舉例說明幾個主要保險公司的開展模式。

        (一)眾安“買唄”。眾安保險通過與蘑菇街合作推出的個人消費信用保險產品,“買唄”的運行模式:在免息期內,消費者直接向商家付款,如果買家逾期不付,眾安保險向商家進行賠付。這種做法通過保險的方式,規避了電商平臺墊資的環節,而且可復制性很強,只要場景里存在應收賬款,就可以嵌入類似的保險服務。這種模式使保險公司不直接參與貸款發放,只是以為借款人提供保證保險的方式,保障出資人的資金安全,因此成為互聯網電商平臺下的主要模式。

        (二)泰康在線的“征信+保險+資金”的一體化服務。2016年3月22日,泰康在線聯合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小信用個人信用聚合管理平合推出互聯網消費信用保險。在小信用平臺的場景下,用戶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信用分、管理自身信用水平,并獲得旅游場景下的授信額度,購買相應價格范圍內的旅游產品,享受旅游分期服務,并且是免息、免服務費的。選擇進入旅游領域,是因為這個領域,需求量已經有一定規模,并且對應的消費場景的風險較低。

        (三)首家信用保證保險公司。陽光渝融信用保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陽光信保”)是國內首家專業信用保證保險公司。由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兩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和安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信用保險、保證保險和上述保險業務的再保險業務等業務。不同于前兩種保險公司進入場景開展產品的模式,陽光信保是通過大數據來給消費者提供信用風險管理服務。

        四、合作發展中存在問題

        (一)個人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目前我國的征信系統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在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中所收集的信貸交易數據信息當中,僅有八分之一是十分完整的,這也說明了我國個人信貸交易的普及性還不夠高。在上述保險公司進入消費金融領域的模式中,保險公司針對群體大部分是在商業銀行是申請不到信用卡的年輕人群體,這類群體的信用體系的建立更加困難。所以保險公司再進行承保時,出險率要比一般險種高。

        (二)消費金融市場法律體系不健全。當前我國針對消費金融市場并沒有統一的全國性的綜合法律,與消費金融相關的法律主要分散在兩方面,一是金融領域的《銀行法》、《保險法》等法律中涉及消費金融的部分,二是在較低立法層次上制定的行業管理辦法或指導意見。為了消費金融未來的發展布局,國家應盡早完善消費金融市場法律體系。

        五、未來合作提供建議

        (一)完善行業監管體系。一方面,要確立監管主體。目前銀監會、金融辦、工商局都監管一部分消費金融企業,因此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監管部門之間有可能存在互相推諉的情況。國家應確立集中監管部門來進行統一監管,防止出現不同監管部門標準不一,另外把發放牌照作為經營準入條件,持證經營是未來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要建立自律性組織。隨著消費金融公司的增多,需要建立一個行業內相關信息的共享平臺,即成立消費金融自律組織。這樣可以促進行業內準則的統一制定,還能降低整個行業的風險,保證行業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二)完善我國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的建設。保險與消費金融合作的難點在于征信數據庫的引入,所以必須完善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的建設,才能更好的促進兩者的合作。一方面,完善我國征信立法體系。良好的法律環境是互聯網金融開展征信的必要基礎,征信的有法可依才能保證數據的收集與使用有法可循。我國首部征信業法規《征信管理條例》的實施,使得我國征信行業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但是缺少一個較完善的信用法律體系。該法規還缺少配套的規章細則,同時該條例也存在著一些缺陷與不足,比如明確征信機構在征信體系中的具體任務與職責。另一方面,加強征信數據庫的建設。要完善征信市場的管控工作,提高征信機構與信息使用者的保密意識,避免信用數據信息的濫用。最后各個區域要進行信息資源的交流與共享,給互聯網金融征信設定統一口徑,完善征信數據的規范性。

        第9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建議范文

        將企業經常發生的交易風險種類與預防之道敘述如下:

        1.忽視市場變化或消費者習性的變化,導致產品滯銷。

        a.有系統的收集各種市場相關信息,進行深入探討以及針對市場問題,作好市場活動策略與行動方案并落實執行,以挽回市場。

        b.深入探討企業成長策略并有計畫的付之行動。

        2.企業產品壽命周期處于成熟階段,市場競爭日益加大,導致行銷利潤受損。

        a.企業對產品應謹慎的進行 再定位,尋求新的目標顧客群或產品新定位。

        b.持續性的進行產品性能再改善,強化產品功能。

        c.產品新用途再尋求及新市場的開發。

        3.企業缺乏整體市場行銷策略 ,喪失市場競爭優勢。

        a.培養企業策略管理意識與思考模式,以智取勝。

        b.平日搜集競爭者的相關的資料,以得知己知彼之利,擬定有效的競爭策略。

        c.深入消費者購買行為與消費特性,擬定差異化之行銷策略。

        d.尋求企業優勢,設法提高產業進入障礙。

        4.企業缺乏產品行銷組合觀念與作法,導致行銷利潤偏低

        a.進行產品別行銷利潤邊際貢獻分析,選擇重點行銷產品,降低低利潤產品之行銷。

        b.致力于產品附加價值之提升,提高產品利潤貢獻。

        c.全力延長產品生命周期,提升產品利潤貢獻。

        5.違反政府相關法規,遭受政府單位處罰,導致企業形象受損。

        a.徹底研究法律規章規定,如公平交易法,避免遭受處罰。

        6.顧客資料的流失,造成不必要的同業競爭。

        a.顧客數據庫的建立并建立顧客資料保密防衛體系。

        b.徹底的員工信息保密教育,認識顧客資料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7.銷貨給予無償債能力的客戶,造成壞帳損失。

        a.擬訂客戶征信與授信辦法落實的執行。

        b.充分利用外部征信資料如利用中華征信所之拒絕往來戶資料,協助作好征信工作。

        8.銷售人員之商品售價低于成本銷售。

        a.商品訂價一定要有正確成本資料及市場同業價格作為商品的訂價基礎。

        9.國際貿易因幣值發生變化,沒有進行外匯避險措施,發生匯兌損失。

        a.企業深入探討外匯風險分析并依風險特性作好規避外匯風險管理因應作業措施。

        10.行銷人員售價低于企業既定的底價,卻無法約束,易造無謂的削價競爭。

        a.業務人員之售價低于底價銷售是否經過行銷經理之同意,并注意其決定應避免引發市場同業的價格競爭。

        11.客戶訂貨事宜處理錯誤,客戶拒絕接受銷貨交易事宜。

        a.企業業務流程管理制度完善的建立,要求業務處理相關人員依規定謹慎行事。

        b.嚴格要求業務代表不可勉強向客戶進行推銷出貨。

        12.輕易接受無法制造產品或無法達到品質標準的訂單,造成交易糾紛。

        a.加強業務人員的商品知識及企業避免過份注重業績,增加業務人員的工作壓力以防止濫賣情況發生。

        13.客戶變更訂單內容遲遲沒作有效的處理。

        a.訂立客戶變更訂單業務處理流程并要求相關人員協調落實執行。

        14.未經授權之交易頻傳,業務人員從中舞弊。

        a.業務流程制度建立,加強企業內部稽核,尤其計算機化企業要作好計算機化內部稽核。

        15.顧客交貨管理有缺失,常發生無法準時交貨情況,導致發生交易糾紛。

        a.擬訂出貨業務流程管理,要求出貨人員確實執行。尤其,制造業要作生產進度管理。

        16.交易記錄故意錯誤,或虛構交易,從中舞弊。

        a.行銷業務流程管理制度建立及落實執行,加強計算機化之內部控制。

        17.所有銷售行為沒有開立發票,增加企業賦稅風險。

        a.所有發貨行動一定隨貨附送內容相同之發票。

        b.發票存根聯與客戶聯之內容相符。

        c.發票作廢理由是否合理,不可隨意作廢,并作好作廢發票處理,避免無謂的租稅風險發生。

        18.開具預收貨款發票沒作發票調整,虛增銷貨收入。

        a.建立預收貨款業務流程管理辦法并落實執行。

        b.定期或不定期作預收貨款稽核,提升工作品質。

        c.統一發票申報時要做必要的調整。

        19.商品無端被偷竊,發生損失。

        a.加強警衛能力及倉管人員應有的責任感。

        b.倉庫保全措施要全力作好。

        c.內部稽核制度的踏實執行。

        20.客戶帳款被業務人員挪用,造成呆帳損失。

        a.定期不定期進行應收帳款對帳工作,或有疑問則進行深入原因調查。

        b.定期不定期實施業務人員工作輪調。

        c.業務人員要求忠誠保險,及保證人制度的實施。

        21.行銷人員未積極進行帳款回收工作,導致壞帳損失增加,并導致現金流量減少。

        a.專人負責追蹤帳款回收情況 ,避免行銷人員借故推拖收回帳款。

        b.客戶別應收帳款帳齡分析表提供,并徹底研討帳款有效回收策略與實施獎懲辦法。

        22.客戶抱怨事項延緩處理,損傷企業形象,甚至導致顧客因而流失。

        a.企業全心建立客戶抱怨是企業業務改善最好的建議的企業文化。

        b.企業設立客戶抱怨處理專門部門,依客戶抱怨類別由指定部門處理。

        c.將處理結果一方面通知顧客,一方面讓相關部門作業務改善之用。

        23.銷貨退回作業缺失,導致客戶抱怨。

        a.倉儲部門實際收到顧客退回商品后,及時依銷貨退回作業規則辦理銷貨退回事宜。

        b.倉儲部門應恢復產品至可再銷售情況,減少商品不當損失。

        c.會計單位是否正確執行顧客銷貨退回事宜。

        d.統一發票是否已要求顧客繳回。

        24.銷貨折讓作業缺失,增加企業稅賦負擔。

        a.銷售人員是否要求顧客出具銷貨折讓證明書。

        b.銷貨折讓事宜是否經過主管之核準。

        c.建立收款人員正確收款并訓練如何降低銷貨折讓的損失的各種方法。

        25.退貨理賠作業缺失,導致無謂損失增加。

        a.退貨理賠發生原因與權責之確認,企業僅負責企業不當原因產生的退貨理賠支出。

        b.深入探討退貨理賠原因并研究對策讓退貨理賠事情不再發生。

        26.未經授權人員進入計算機操作系統操作,竄改各種行銷數據,從事舞弊行為。

        a.計算機終端機進出嚴格執行。

        b.每天確實執行計算機日結作業,確保計算機數據庫資料安全性。

        27.業務相關人員集體作弊。

        a.行銷業務流程管理制度改善并徹底付之實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 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 中国精品视频久久久 |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