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范文

        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

        第1篇: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范文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做到這一點呢?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教會學生體驗生活,也就是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多種感官以及心理,去仔細觀察感受生活。只有觀察感受得細致,才可以挖掘出許多有用的細節。作文時再將這些有用的細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即可。

        繪聲繪色,原本是一個成語,意為把人物的聲音、神色都描繪出來。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用在寫作上,就是要求以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的形態、特征做具體、生動的描摹與刻畫,使讀者對所描摹刻畫的對象獲得真切、具體的感受和印象。

        運用繪聲繪色的關鍵是調動眼、耳、鼻、舌、身各種感官,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諸多方面,描摹事物的形狀、神態、聲音、色彩、氣味、質地等特征,使其面目精神躍然紙上,勃勃欲生,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繪聲繪色地描寫可以讓筆下的人、事、物活靈活現。

        指導學生在作文中繪聲繪色地描寫人、事、物,使其活靈活現,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粗筆勾勒,突出特征。

        世界萬物,雖然千姿百態,但都有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只有抓住了獨特之處,才能反映出個性,并且由這獨特的個性,體現出鮮明的一面。如一學生寫他的爸爸,首先抓住爸爸“胖”的特征,然后寫他臉上的肉堆得像“油團”,看起來像一尊慈眉善目的“彌勒佛”。這樣就把爸爸鮮明的體形特征表現了出來,使讀者如見其人。

        二、精雕細刻,鮮活形象。

        寫人敘事,抓住描寫對象的某些局部變化特征加以精雕細刻,有助于使所描寫的事物變得鮮活生動,栩栩如生。如一位學生在以《膽怯的我》為題的作文中寫道:

        “發卷了,我的心跳得厲害,手也涼涼的,不知我得了多少分,等待我的又將是什么……‘XX’,我用有些顫抖的手接過卷子,迫不及待地向卷子瞟了一眼……我定了定神,站起來緩緩向老師辦公室走去。盡管竭力想使我的心情平靜下來,但仍然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輕輕推門進去,走到老師面前,膽怯地叫了一聲‘老師’,便在一邊垂手而立,等待老師發問。”

        在這里,作者用“心跳得厲害”“手也涼涼的”“顫抖”“迫不及待”“瞟”“緩緩”“輕輕”“垂手而立”等詞語生動地刻畫出膽怯的形象。有手和眼睛的動作,有整個身體的動作,有心理活動,有叫聲。從多個角度來描寫,使這個膽怯的形象呈現在讀者眼前。如果我們在寫人物時都能這樣精雕細刻,人物就活起來了。

        三、渲染烘托,突出形象。

        渲染是指對環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營造意境。烘托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二者結合用在描寫上,可使人物的種種行為表現和神態變化生動傳神,精彩之至。如一學生是這樣描寫他同桌的:“他脾氣暴躁,像爆竹一樣一點就著,像火山爆發一樣一發不可收拾。你看,同學們又在向老師告許堅強的狀了。老師剛批評了他一句,他立刻,暴跳如雷,大聲叫囂,完了還咬牙切齒,雙手握拳,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比竇娥還冤!”這種正側面相結合的渲染和烘托使人物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四、繪聲擬音,生動形象。

        一些擬聲詞,如:“隆隆”“嘩嘩”“沙沙”等,如果能運用恰當,就會使描寫的效果大不一樣。如《海底世界》一文中這樣寫道:“海底是否一點聲音也沒有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雞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海底的聲音難以描摹,但比作小雞、蜜蜂、小狗的聲音,人們就明白了。這樣的文章就顯得形象生動。

        五、巧用修辭,讓靜景動起來。

        在描寫中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可以直接把靜景寫活,賦予靜態景物以流動感。這樣能使文章情趣盎然。請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春雨飄落大地,滋潤了土壤,喚醒了青蛙,使農民伯伯綻開了笑臉;春雨落到柳樹上,柳樹抽出了嫩芽,舒展著柔軟的枝條隨風飄蕩;春雨噴到桃樹上,染紅了桃花,桃樹好像撐起了一把把粉紅色的小傘;春雨灑到河面上,魚兒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玩、追逐,活蹦亂跳的;春雨澆灌莊稼,莊稼貪婪地吮吸春天的乳汁,枯黃的葉子,露出了綠色的笑容……”

        第2篇: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范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考命題很可能還會有新的題型出現,但萬變不離其宗,有扎實的知識基礎,不管遇到怎樣的題型,都能輕松應對。對于記敘文而言,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組材線索組材的線索多種多樣:有的以時間為線索,有的以人物為線索,有的以事件為線索,有的以感情為線索,還有的以具體的事物為線索......抓住了行文的線索,可以較快的理清文章的思路與脈絡。

        2、記敘要素寫人記事,必然要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些就是記敘文的六個要素.掌握文章的要素,對整體感知文章大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記敘順序包含三種:順敘、倒敘和插敘。

        4、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行動(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

        5、句子的作用一般包含內容及結構兩方面的作用。

        6、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等。

        7、多種方式綜合運用的表達特色記敘文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但議論、抒情等手法又不可缺少。在記敘文中,議論一般起到闡發事件意義、突出主旨的作用,而抒情在升華文章中心的同時,又反映出作者對人物、事件所持的情感與態度。

        二、把握解題方法

        一般而言,語段閱讀應先讀試題,然后再讀文章。當然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題技巧,下面我們做一下分析。

        1、層次分析類試題:注意提取語言標志。

        2、語句分析類試題:注意揣摩具體語境。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確實,理解某一句子的內在含義,必須到文章創設的具體情境中去揣摩和體會,歸結起來,在語境中品悟句意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到該句前面的相關內容中尋找答案,一是到該句后面的相關情節中提煉答案。

        3、語句作用分析類試題:答案力求全面準確。

        語句的作用一般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結構上的作用,包括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巧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總結全文、點明題旨、推動情節發展等等;一是內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等等。有些時候,同一個句子這兩個方面的作用都具備,因而要從兩個方面全面分析,都能得到滿意的分數。

        4、形象分析類試題:語言力求精煉準確。

        解答這類試題,要在對文章內容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提煉,用簡明的語言加以表述。可以說,理解文章內容是基礎,而簡明的表達又是得分的關鍵。

        5、開放探究類試題:注意文章立意與自我體驗的結合。

        解答開放探究類試題,需要我們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有機地融入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感悟或是觀點看法。當然,組織答案必須有理有據,或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常見的開放探究類試題除補寫題外還有如下幾種形式:(1)根據選文內容談感受或啟示;(2)結合實際生活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選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突出整合,考查與選文相關的知識(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故、名句等);(5)強化積累,完成語言或材料積累卡片。

        三、加強表達訓練

        中考記敘文閱讀以主觀題為主,因此,表達能力的優劣已經成為決定得分高低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答題語言的系統訓練。對主觀題答題語言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簡明;第二,條理清晰;第三,表達富于美感,自然流暢,有感染力。我們把幾類試題答題的常用詞語及相關技巧做了一下概括,供同學們參考:

        分析環境描寫作用的常用詞語有:烘托心情、渲染氣氛、設置背景、襯托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題、推動情節的發展等。

        分析語句作用的方法及常用詞語:分析語句作用一般先談結構作用,后談表意的作用。常用詞語可參考上文。這里只對結尾段和照應句的常見作用做一下歸納:

        (1) 結尾段的作用。

        ① 總結全文,點明觀點,或升華情感。

        ② 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2)幾種照應句的表達作用。

        ① 開頭與結尾的照應。使文章結構完整,主旨鮮明,能更好地抒感,渲染氣氛。

        ② 正文與標題的照應。揭示或強調標題含義,突出文章中心。

        ③ 行文中的前后照應。制造懸念,使情節發展具有吸引力和戲劇性,結構更加完整。

        (3)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用語一般力求精美。可多用四字短語。

        第3篇: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范文

        應試作文的篇幅,通常都在800字左右,這就要求考生用墨要經濟,講求效率,要把筆力集中在文章的“重心”,切忌旁逸斜出,枝蔓橫生,這樣才能確保“頂端優勢”,使人物形象豐滿,主旨顯豁。

        記敘文不能流于一般性敘述,敘述留給讀者的只是粗線條的輪廓。所以通常只用于交代、演進事情發生的緣由、發展的過程。塑造人物形象、寄托思想感情主要靠描寫,尤其是精彩的細節描寫。描寫如果粗疏,就不是描寫,而近于記敘,其功效也就微乎其微。“墻角邊有幾把笤帚”,這是敘述,它只表明一種“存在”,至于存在的“狀態”,你沒說,這句話傳遞出的有效信息就相當有限,無法給讀者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你如果寫成“墻角橫七豎八地躺著笤帚和簸箕”就不一樣了,它展示的是一種存在“狀態”,這個班級的學生素質、管理水平就由此可見一斑。“他穿一條褲子”,這話幾近廢話:“他穿一條皺巴巴已經褪了色的褲子”,這就透露了“他”的經濟狀況。總之,描寫要細,唯其“細”,描寫的表情達意功能才能實現。

        何謂細節描寫?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中的某一細微事實,并借此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和性格特征。

        細節可以用來刻畫人物形象,表現生活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細節還能揭示作品主題,推動情節發展,作為情節發展的契機和關鍵。細節就像很小的孔穴,但讀者能夠借助于它窺見陽光。

        細節分為細部型和小節型兩種。細部型指描寫人物或環境的細小部位,主要是靜態的描寫,類似于影視里的“特寫”:小節型指情節中的一個片段,主要是動態描寫,類似于影視里的“慢鏡頭”。

        精彩的細節源于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也來自于作者超越平庸的想象。把握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你要花點工夫,做個有心人。做觀察筆記也不失為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因為這樣做可以訓練觀察能力。據說契訶夫的觀察筆記里就有:題材概述、形象素描、對話雋永、思考見解、細節片語等欄目。

        至于我們所未經歷的生活,可以通過讀書、訪談、觀看圖片和視頻資料等間接途徑獲得。直接體驗固然重要,但事實上,我們不可能也不愿意經歷所有的事,不能直接體驗的就要借助于想象,先把自己替換為作品中的人物,然后再把自己放進預設的情境里,設身處地地想象,以個人真實的感受為基礎。請先看下面這篇文章:

        那盞燈,為我而明

        一考生

        遠去的飛鳥,永恒的牽掛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無論是匆匆夜歸還是離家遠去,心中千絲萬縷、時時惦記的地方,還是家。

        家的溫馨是伴我走過初中三年的昏黃的燈光。

        累了一天,卻還要獨自步行穿過那條漆黑的街道,每次給我以勇氣和力量的便是媽媽特地為我打開的那盞燈。

        從前我并未真正留意過它。可不知為何今天的心情十分舒坦,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它的美麗。遠觀。如一團橘黃的霧,又如一團火溫暖著我的心。再近一些,就可以隱隱約約看到家的輪廓――那是一座小洋樓,并不豪華,卻住著我最最親愛的爸爸和媽媽。看著那唯一的一點燈,想著媽媽為我準備的可口夜餐,肚子叫得更歡了。于是飛奔到家門口,輕輕地開一道縫,鉆進去,享受完美餐。便又開始了夜戰,突聽身后有人輕輕囑咐道:“芳兒,別寫太晚了,早點睡覺。”那聲音柔且帶著溫度,輕輕地溫暖著我。我又有些奇怪,“怎么,媽媽還沒睡?”

        后來聽爸爸說。“你媽媽都是每天聽到你開門的聲音后才能安心入睡,在你回來前她都要起來觀望好幾趟。”看似尋常,卻包含著愛。

        以后我不再害怕那條漆黑的街道,因為在不遠處有一盞等我的明燈。

        這篇文章結構完整,什么都不缺,就是描寫太粗疏,觸目之處都是“粗枝大葉”的“大寫意”,一處“工筆”都沒有,這樣的故事梗概如何能打動人心呢?只可惜了那盞“門廊下,母親為我亮著的燈”,多好的意象啊,咔嚓幾筆就放過去了,這樣的亮點給糟蹋了怪可惜的。試看下面的升級:

        肓盞燈,為我而明

        我家住鎮子西頭,接近鄉下的地方,與東頭的學校之間隔著十五分鐘步行的距離,下晚自習后,早已沒有了人聲。一個女孩子,夜晚走這樣一段路,是需要勇氣的。

        讀中學后。學校開始上晚自習。母親說她晚上來接我,我說不用,我膽兒大,帶個手電就行了,母親不依,說她不怕熬夜、走路,最怕擔驚受怕,我只得依了她。大概三個月之后,母親不小心被車床弄傷了腳,一時半會兒不能好,于是我勸說母親別來接了,讓我一個人走。母親也就不再堅持,只是再三囑咐我路上一定要小心,手電一定別忘了帶,有情況一定要大聲喊人,不敢走了就說一聲。看來真像書上說的那樣,天下沒有不嘮叨的母親。我一一應承下來。可是那晚當我走出校門,在第二盞路燈下,卻又發現了那個熟悉的身影――母親,手里拄根鍬柄!我有一種心被勒緊了的感覺,很難受。第二天,母親的腳就又腫脹了起來。我于是發狠說,如果她再去接的話,我就不上晚自習了。母親趕緊保證下不為例。

        從此,我開始一個人走這一段夜路。

        那時恰好是隆冬,待到下晚自習,街上除了學生,早已沒了別的行人。天上飄起了雪花,紛紛揚揚的,視線變得模糊起來。雪還沒能覆蓋住泥土路面的坑坑洼洼,地面已經凍得很硬,有些滑。我深一腳淺一腳地疾行,聽得見自己的心跳、粗重的喘息,以及一些從黑暗深處襲來的奇怪的聲響。眼前是穿梭著的雪花,口中呼出的白氣也變幻出詭異的圖案。

        我拐過了一個彎,又拐過一個彎,猛一抬頭,像即將溺斃的人忽然呼吸了空氣一樣。燈!燈!我家門廊下的燈,它在風雪之中。在無邊的黑暗里,頑強地、執著地為我開拓出一片大光明,雖然母親不在燈下,但我知道,母親就在那里,在那里等她風雪夜歸的女兒!

        雖然有了這樣的經歷,但我沒再讓母親接我,而且母親一直不知道我那晚所經歷的煎熬。

        母親能為我做一切,我也能為她做一切。我是這樣想的,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的心底涌起一股英雄氣概,我覺得自己一下子長大了。

        拐過一個彎,再拐過一個彎,就會有一盞燈,為我而明!

        后記:我后來問母親,門燈一到晚上就那么亮著,不耗電嗎?母親笑著說:“傻丫頭,我都算過了,你十點二十下自習,走到最后一個路燈下要十分鐘。媽每晚十點半開燈。”

        第4篇: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范文

        塑造語文課程的實踐“品格”首先必須明確本體。語文課程實踐之本當凸顯其“語文”之性。這個“本”指向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指向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呢?目前一線教師對此還比較模糊,特別表現為對語文實踐活動理解的狹隘化,一說到語文實踐便想到語文活動。這方面筆者比較認同王榮生的理解,他認為,語文實踐活動包含三種類型:第一,語文實踐帶有自然學習性質的與語文實踐能力具有同一形態的聽說讀寫實踐;第二,潛藏著特定語文教學內容(語文知識)的,對所要培養的語文實踐能力有直接促進作用的實踐活動;第三,語識(他認為,語文知識包括兩種狀態,“語感”,即隱性知識;“語識”,即顯性知識。當與“語感”對舉時,語文知識特指“語識”。編者注。)轉化為語感的語文實踐。他指出,作為現代意義的語文課程,更應該強調后兩類語文實踐。由此可見,能否“直接促進”聽說讀寫實踐能力,能否形成語感的“轉化”就成了衡量語文課程實踐品格的關鍵。同樣是聽說讀寫,指向能力生成的層次不同也就有著不同的品質。我個人把語文實踐分為三種層次的品格:隔靴搔癢——身臨其境——身體力行。

        比如說“讀”這個實踐活動在語文課堂中都在開展著,但如果只是一種外在的形式,讀書的過程和結果沒有轉化成語感,沒能形成語言積累,那就是隔靴搔癢。“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這便是身臨其境。如果讀得進、記得住又能實現“用得出”,這便是“身體力行”的實踐。

        在教學《海倫·凱勒》時,我們指導學生經歷了這三個層次的實踐:一、閱讀文本,感受人物的品質。“不屈不撓”是文章的中心詞,學生比較容易抓住,圍繞“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她的不屈不撓”是一般都會提的問題,可以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輻射性地讀書,驗證“不屈不撓”的感受。這個層次就是“隔靴搔癢”的讀書實踐活動,在初讀階段也是必須經歷的層次。現在的問題是,很多教師組織整個讀書活動的終極目標就在于此。語文課程的實踐品格需要進一步塑造。美國作家蘇丹曾這樣說過:“要想全面地表現海倫·凱勒的傳奇人生,寫數十萬字的書都不在話下。難就難在如何打動讀者。”于是教師帶著學生循著作者的語言,一步一步走進海倫·凱勒的世界。海倫的遭遇用一句話就能敘述清楚: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可是作者這樣敘述:“誰能想到,當時她才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從此,小海倫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她面對著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這是融入作者情感的敘述。怎樣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語言,我們設計了一個寫的實踐:選擇一種情境描寫自己的生活:①“睜開雙眼,我能看到……”②“豎起耳朵,我能聽到……”③“當我……時,我多么想……”在學生寫自己生活的同時,對比的是海倫面對的世界。學生把感受融入朗讀,這就是“身臨其境”的實踐。在此基礎上學生不僅感受語言,還觸摸到語言生成的規律:“這種同呼吸、共命運,心心相印的表達方法,叫感同身受。”在后面的文本內容中,教師布置學生自己讀讀看,去發現表達的妙處,在讀“海倫發現水的喜悅”這個事例時,讓學生學著去描寫人物的內心。這樣,就把實踐品質引向了“身體力行”的層次。

        語文實踐應該是生命活動,這跟語文學科的本質是完全一致的。情動于中形于言,語言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心靈的符號”、“精神的外射”、“思想的直接實現”。抽筋剝骨式的理性分析如若代替了融情入境的閱讀自悟,氣韻生動的作品就是一個個零碎的語言符號;語言訓練如若遮蔽了語言背后真摯的感情、豐富的人性,這樣的實踐活動只能稱之為機械的訓練。語文實踐活動的人文品格不能缺失,應貼近學生的言語生命的律動。語文課程的實踐品格當有“語文的特質,審美的品格,情趣的推動,理性的積淀,生命的關切”,它一定包含“個體的內心體驗,整體的生命律動”,“折射相應的態度和價值皈依”。

        高品格的語文實踐活動必是情動于中形于言的活動,隨行潛入心。于永正老師在《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的最后環節設計了一個實踐活動:代高爾基的兒子給他的父親寫一封回信。這是一個由文得意、由意再回到文的過程。這種創造性處理,使學生再一次深深體會到“給永遠比拿快樂”的哲理,更掌握了寫信的方法,促進了語言的表達。情動而辭發,辭升華,語文實踐不斷生成和擴大著文本的意義,同時不斷豐富與完善學生的語感。王崧舟老師在《只有一個地球》課例教學中,每一個環節都是情與言相擊生成,“大聲地讀,把文章讀通順,然后再問一問自己,你的心情怎樣?”“觸摸一下我們的語言,課文中哪些地方,哪些詞句表達出了你的這種心情?”“每個人挑選一個你最感興趣、認為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自己解決,行嗎?”“讀到‘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但是……’一段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你們的朗讀,看到你們的表情,王老師的心情是那樣的沉重,面對人類的搖籃,你一定有許多的話想說給人類聽,請把它們寫下來。”教者引導著學生觸摸語言文字,深入語言內部,把語言文字轉化為學生深切的情感;把文字背后所承載的思想變成了一幅幅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又把學生對文本、生活的思考生成為滾燙的、閃爍著智慧的語言。高品質的語文實踐活動追求“隨行潛入心”,在課堂上教者要竭力為學生提供質疑問難、表達情感的機會和自由。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類關懷、生命關懷。作為教師,要盡可能地關注學生、聆聽學生、觀察學生,去鼓勵、喚醒、激發,這些行為都能提升語文課程的實踐品格。

        教語文必須有大視野,學語文必須有大空間,必須回歸真實的生活,所以語文的實踐活動不能局限于課堂。然而在語文學習中,我們常常忽視課外實踐,語文實踐的生活品質由此“失蹤”。

        語文實踐活動必須凸顯其語文的生活特質,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作為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拓寬語文學習內容,最大限度地爭取語文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激發語文學習興趣。蘇教版五年級下冊開篇就是“多種渠道學語文”的“習慣篇”,但是許多老師只是從“知識道理”上去落實這一課,而沒有從實踐的角度去思考其途徑和內容。就本冊教材來說,至少應該安排如下實踐內容:水資源調查、影視劇評說、科普知識閱讀、搜集世界名城資料、參觀游覽一個地方等。這些實踐活動在學期初就應該有安排,因為它需要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參與。為什么沒去設計安排,主要還是缺乏對學科課程性質的理解。其實,這些實踐活動絕不會降低學生的語文水平,相反可能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我們常常看到,因為有了實踐活動的“源頭活水”,學生的作文有內容了,閱讀等能力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增加了。

        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世界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把語文學科學習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同時開發當地的語文課程資源,使學生滿懷興趣地投入到各種語文實踐活動中。蘇教版六年級上冊中有一次習作:寫一個名人。為此,我們組織了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們組合學習了《海倫·凱勒》、《輪椅上的霍金》、《詹天佑》、《鞋匠的兒子》等一組寫人文章,先感受語言的力量。接著,我們又結合地域特點組織學生去查閱、了解名人,后來學生鎖定了“新概念惠山泥人”的代表人物顧飆先生,積極擬定采訪提綱,預約登門采訪,采訪問答,每一個環節都是學生的親身歷練。最后學生們用筆記錄下自己眼中的名人。他們寫道:“他,既謙虛又擁有才華;既有一顆童心又很有責任感。從傳統中來,到未來中去,他就是‘泥塑大師’顧飚。”“隨著他的敘述,一個清晰的畫面展現在我的腦海中……”“他用自己真實的體驗,用真誠的感情,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妙絕倫的娃兒。”“相約三十年后,我要進一步跟他對話”……字里行間充滿了學生的思考。

        第5篇: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范文

        事情發生后,我和家長心急如焚的到處尋找,但兩人的蹤跡依然全無。關于成語心急如焚的那些可以摘抄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心急如焚的近義詞,供大家參考。

        一、心急如焚含義心里急得象著了火一樣。形容非常著急。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要看個十分飽。”金圣嘆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二、心急如焚近義詞迫不及待 [ pò bùjí dài ]

        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火燒火燎 [ huǒshāo huǒ liǎo ]

        (~的)比喻身上熱得難受或心中十分焦灼。

        心急火燎 [ xīnjí huǒ liǎo ]

        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著急。也說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火燒眉毛 [ huǒshāo méi mao ]

        比喻非常急迫:~眼下急。這是~的事兒,別這么慢條斯理的。

        三、心急如焚造句1.我看到哥哥已經釣到了一條,更是心急如焚,手忙腳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還把魚竿也碰動了,把一條轉著圈準備吃食的小金魚也給嚇跑了。

        2.他心急如焚,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屋子里團團轉。

        3.愛心是一陣炎炎夏日的清風,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無比的涼爽。

        4.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舉棋不定,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六神無主、心神不定。

        5.時鐘敲響了八下,王戰同學頓覺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跑到教室。

        6.爸爸很晚了都沒回家,媽媽心急如焚。

        7.他上進心很強,對于成績上不去心急如焚。

        8.眼看天黑了,車子還沒修好,駕駛員心急如焚。

        9.林肯車經銷商們最近心急如焚,他們可能正面臨這個品牌在其93年歷史上銷量最慘淡的日子。

        10.每當我看見其他男孩撇下我去追隨他,我就變得心急如焚,怒不可遏。

        11.心急如焚的父親正在等著接約定的電話。

        12.而當紹華心急如焚地趕到醫院時,再次陰錯陽差地誤解崇明是重生兒的父親,紹華憤然離去。

        13.事情發生后,我和家長心急如焚的到處尋找,但兩人的蹤跡依然全無。

        14.你可不想面試當天心急如焚地去找一只襪子或一件干凈的襯衫吧。

        大家準備就緒,心急如焚地希望趕快抵達太子港展開救援。

        15.九月二十二日,不論是心急如焚的朝圣者,還是每一個關系兩國關系的人,都看到了一線希望。

        16.但神經緊張的投資者和心急如焚的政治家,如今一門心思只想看到細節和定價,眼前這份"計劃"只會令他們大為失望。

        17.許多未來的留學生在國內心急如焚,除非在幾天之內拿到簽證,否則他們將錯過大學今年的秋季開學。

        18.內森心急如焚,使勁地拽左前車門,而門卻紋絲不動。

        19.與此同時,卡爾加里的石油商們正心急如焚地等待著修建一條通往太平洋,實際上就是通往亞洲的輸油管線盡快開工,而且越快越好。

        如果"大號拱心石"管線工程受阻就更是如此了。

        20.一位護士把這位疲憊的、心急如焚的士兵領到病床前。

        21.上個月在北京數個蘋果專賣店外,人們心急如焚的排隊只為爭搶新上市的iPad2和白色iPhone4,期間還發生了幾場混戰。

        22.但是,場館建設對心急如焚的主管機構英聯邦運動聯會來說相對只是個小問題。

        23.在高府等候的黃靜云心急如焚,見四人安全歸來后松一口吻。

        24.心急如焚的西鳳找來了象棋高手王老,破了向南的殘局,但愿向南能徹底心回意轉去復學。

        25.在此期間,劉暢心急如焚,因為周圍的同學開始紛紛表現出流感的癥狀。

        26.對此,微軟和英特爾都是心急如焚,急于轉變。

        27.伊莎貝爾待在這里真讓人心急如焚,但是這至少可以分散魔軍,從而緩解尼科萊的壓力。

        28.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下來、急得不知所措、這個考場一片寂靜,仿佛連自己的呼吸聲都聽得到、心急如焚、焦急萬分、急不可待、迫不及待、心如火灼、急急忙忙.

        29.在這當口銀鳳的兒子又由于不小心被刀割傷了大腿,非常風險,心急如焚的老扁為孩子獻了救命的血。

        30.她環視著尋找杰拉爾德,恐怕他已經到了,他是莽撞的,并且心急如焚。

        31.上班族覺得交通不便,有車者對來回交納過路費不勝其煩,要是遇上堵車更是讓人心急如焚。

        32.老師意味深長地問了一個問題,叫我回答,我一時答不上來,心急如焚。

        33.等我們來到美國捷運公司時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剛才英國人以他們一貫的笨手笨腳的混蛋方式叫我們等得心急如焚。

        失望中,他回到了家里。他的妻子也心急如焚的等待。

        34.不知道是由于翻譯錯誤還是其它誤解,總之接著出現了一條"九名心急如焚的婦女"都堅稱自己是孩子親生母親的報導。

        35.他們為日本在國際高等教育讀寫能力,數學以及科學排名的下滑心急如焚。

        36.她最后又補充了一些安慰性的話:"如果電話沒打通也不要心急如焚,因為這時候每個人都在嘗試著和家人或者朋友聯系。

        "。

        37.此時,小君和小杰姐弟去向不明,鄭家著急地派人四處尋覓,但一直查不到下落,令鄭老爺和世賢心急如焚。

        38.帶著時間戳的現場照片顯示:工人們專注于修復鐵路,將一具罹難者遺體放在地上90分鐘都置之不理。

        在此同時,心急如焚的家屬們在醫院等候消息。

        39.買家們精挑細選著剛捕來的還裹著冰的魚。

        魚販們興致勃勃地賣著魚,他們每天要賣的魚共約4000箱左右,每箱都是滿滿的40千克,而船長們則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

        第6篇: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范文

        【關鍵詞】閱讀教學;興趣誘導;方法指導;能力培養

        一、語文閱讀教學,亟需誘發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依靠老師和父母的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啟蒙訓練而漸漸產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閱讀激勵,能促進學生日益蒙生閱讀情感和興趣。在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中,學生易漸趨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定期向學生展示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如故事大王賽、詩王競賽、手抄報賽、成語接龍賽,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如今的課外書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并不都適合學生閱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開展課外讀物推薦活動。個人愛好不同,所選擇的課外讀物也會有差別,教師應教給學生選書的一些基本常識,諸如選封面印有“少兒讀物”、“名著童話”之類字樣的;還可以看書名猜內容,看封面插圖判斷是否合適,根據課文內容找相關文章等,新華書店里也有少兒書籍專柜。同時組織學生拿自己的課外書互相交流,在閱讀的同時提高鑒賞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應常常尊重學生的選擇,滿足學生的愿望,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從而發展自己的學習個性。

        二、語文閱讀教學,亟需指導閱讀方法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生不僅愛讀,而且還有會讀,且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語文教師應該向學生指導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比如略讀法,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太陽》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太陽、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培養摘錄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豐富知識,積累語言,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又如精讀法,就是對某些重點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悉心熟讀,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的基本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良好習慣。又如默讀法,是對所讀內容,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況。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基本信息。還有摘抄評價閱讀法,即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資料。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另外,質疑閱讀也是一種好方法,通過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小到弄清字、詞,大至篇章結構,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由教師選擇、歸納出若干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質疑性閱讀是較高層次的閱讀,在質疑性閱讀中,解疑是最關鍵的舉足輕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決定著質疑性閱讀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采用一些“技法”去引導學生釋疑,有的給予點撥,有的提要鉤玄。例如:《找駱駝》一課,在學生讀到商人向老人打聽走失的駱駝、老人向商人詢問走失駱駝的情況這一部分時,教師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讀這一部分,引導他們讀課文所寫,引疑:讀了課文中的這段人物對話描寫,你有什么問題嗎?此刻,學生的疑問即可顯現,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書上的對話描寫,讓學生對比朗讀,此時學生對商人找駱駝的急切心情感受就會更加深切,而且,學生又掌握了一種描寫人物對話的形式。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問、爭辯,敢于別出心裁,指導學生從多方面質疑,抓住題目質疑;圍繞課后問題質疑;圍繞文章內容及中心思想質疑;圍繞單元訓練質疑;抓住課文最矛盾的地方質疑;對課文意猶未盡的地方質疑。學貴有疑。教學中,經常發現有的學生被一些問題逼得山窮水盡,無路可走,但老師設計的問題如果跳出老框框另辟蹊徑,那么學生就會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語文閱讀教學,亟需培養思維能力

        第7篇: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范文

        關鍵詞:文本; 切入口; 語言; 誦讀; 意蘊;

        時下,不少語文課運用影像、音樂、圖片等工具制成色彩紛呈、形式多樣的課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課堂容量。但在熱鬧非凡的表面下,弱化甚至脫離文本,影響了對文本的深入探究。真正的語文課應緊扣文本,咬文嚼字,挖掘文字背后的意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處,品悟作品意蘊呢?筆者依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名家的課例,略談一二。

        一.找準對話切入口,巧設關鍵問題來感悟文本意蘊

        文本的切入口――文本中最重要、最敏感、最關鍵的問題。與文本對話,如同庖丁解牛,切口的選擇十分關鍵,只有找準了與文本對話的切入口,設計出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探究文本、吃透文本的問題,才能統領全文,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激發學生深入文本,形成對話,挖掘文本意蘊。

        如何找準文本的切入口?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1、從題目入手

        許多題目就是文本的線索、主旨、中心事件等,把握了題目,就找到了文本的切入口。如教《云南的歌會》一文時,我抓住題目設計“文中寫了哪些歌會?歌會的主角是誰?”學生順著切入口,很快從文本中找到“服飾獨特、打秋千本領高超的云南女子、悠閑自在的趕馬女孩子、鄉村男女老幼在唱歌”,然后分析他們唱歌的風格。學生從文本中深切地品讀到云南女子在山野對歌的野趣美;趕馬女孩子在山路漫歌的閑情美;鄉村男女老幼在村寨傳歌的風俗美。真是:“景美歌醇人豪放,山野對歌競風流。”解讀題目,一下子讓我們對作者筆下的云南歌手有了更加立體的感受,作者寫作的真正意圖也就不言自明了。

        2、從主旨句入手

        如魯迅的《雪》中“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一句。此句乃點睛之筆,是設計問題最好的切入口。我依據主旨句設問?“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學生順著這一問題,紛紛從文本中挖掘此句的內涵。北方的雪的特征是孤獨,在這里它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經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獨的旋轉升騰中升華,成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品格的精魂。更感悟到了魯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堅強獨立的斗爭精神。此問題一解答,學生也就從整體上把握了全文內容。

        3、從細節入手

        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變色龍》中的人物對話:“席加洛夫將軍?哦!……葉爾德林,幫我把大衣脫下來……真要命,天這么熱,看樣子多半要下雨了……”“哦!葉爾德林老弟,給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風了,挺冷……”在這個片段中,作者刻畫警官奧楚蔑洛夫多次脫大衣穿大衣的細節。他為什么這樣做呢? 學生通過解讀這個細節,真實地感悟到主人公奧楚蔑洛夫是一個見風使舵,欺下媚上,反復無常,不知廉恥的走狗,從而明白做人應以誠信為本,與人為善,萬不可像奧楚蔑洛夫那樣見風使舵,趨炎附勢,遭世人唾棄。

        從人物性格入手 如教學《楊修之死》,我設計一個問題:原文中有一句話,點名了楊修被殺死的原因。學生很快找到,“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我繼續追問:這句話中,哪一個詞概括了楊修的性格?學生很清楚地找到“恃才放曠”這個詞。然后我讓學生解釋“恃才放曠”這個成語意思。隨后,我讓學生從課文中找楊修 “恃才放曠”的例子。學生圍繞“恃才放曠”展開了充分的課堂活動,“楊修之死誰之過”這一問題,也在學生的閱讀中得以解決,學生找出了楊修真正的死因――過在自己。

        正如余映潮老師所言:“破解文本的切入口,其實就是破解文本深層次內涵。”可見,在教學中,抓住文本切入口是何等重要。

        二.咬文嚼字、細讀漫賞,品悟文本深層內涵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對一些字、詞、句進行藝術的“咬”文“嚼”字,細讀漫賞,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韻”,品悟文本深層內涵。

        1、咬準人物語言,細讀漫賞,走進文本深處

        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指導學生細讀父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和母親的暴怒:“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把菲利普一家眼巴巴地盼望于勒的歸來的那種急切心情表現得入木三分。可是一度闊綽的富商竟成了衣衫襤褸的小販。這對菲利普夫婦,不啻晴天霹靂。他們從虛幻的幸福峰巔跌入了現實的悲苦深淵。母親的暴怒也就情有可原,由此挖掘出:該小說并不完全著力于寫人與人之間裸的金錢關系,其實也在表現“灰色小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滅”,從而更深刻地走進文本深處。

        2、咬準文本關鍵詞,推敲寫作意圖,嚼出深層內涵

        如教《老王》一課時,對“鑲嵌”詞義的推敲咀嚼,不僅咬出了字面字里之意,而且咬出了弦外之音。引導學生先弄清“鑲嵌”的本義:“把物體嵌入另一個物體內或圍在另一個物體的邊緣。”(《現代漢語詞典》)然后結合語境,聯系前面的“直僵僵”得出比喻義:“老王像是門框上嵌入的器物一般,幾乎完全失去了力量和活氣,幾乎完全失去了生命力。”這一個詞表明:老王臨終前憑著知恩圖報的內心驅動力,奇跡般地走完了答謝楊絳一家的生命之程,這得需要何等的意志和決心!該詞生動淋漓地表現了老王的向善真誠之心,恰恰也是這一形象,使楊絳多年來心懷愧怍,不吐自責自懺而不快。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語:“推敲文字,實際上是在推敲思想情感。”

        3、咬準藝術手法,品悟文本言外之意

        文學作為語言的藝術,常常并不是“直白”地將自己的意思說出來,而是要運用象征、借代、想象、隱喻等“藝術表現手法”來表達。我們在細讀文本時,自然也要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讀懂語言內蘊,解讀文本言外之意。

        如教杜牧的《赤壁》一詩時,我故意把“銅雀春深鎖二喬”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讓學生比較分析兩者在表達效果上的差異。學生經過討論、辨析,品出了“銅雀春深鎖二喬”運用了借代(或以小見大)的手法,即“二喬”被“鎖”的命運來表達東吳失敗的命運,委婉、形象,富有詩韻,悟出了文本言外之意。

        從品讀語言入手來解讀文本還有很多方法,比如抓住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中心句細讀,甚至抓住文本中的一兩個標點符號進行細讀等等,這樣用心揣摩,仔細品味,層層剝筍,便能發現文本的深層含義。可見,細讀文本語言,傾聽文本發出的細微的聲音,就能品出文本語言中獨特的內涵。

        三.誦讀文本、再現形象、觸摸文本深處情感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千法讀為本”。讀,作為感知文本、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終都是語言教學的根基。讀,是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的一個過程。它是學生走進文本的一種重要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讀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因此在教學時,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讀去感知文本,還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文本的情感,再把揣摩感悟到的情感表達在有聲有色的朗讀中。只有如此,文本的語言、情感才能融為一體。

        比如教《背影》時,為了啟發學生珍愛親情,感悟作者在敘事中表現的濃濃的父愛。特意讓學生反復讀文中四次描寫背影的文字。在學生找出“父親是胖子,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等外貌描寫,“攀、縮、微傾”等動作描寫后,我啟發他們進行想像朗讀――想像父親做那些動作是怎樣吃力的神態,從而感受到父親心甘情愿為兒子奔波吃苦的情懷;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有感情地多次朗讀這些重點語段,思考作者為什么要著力描寫背影。這種將品味語言、想像情境與朗讀指導有機結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真切體會到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抓好朗讀,對語言品味,解讀文本,是有著極大的益處的。

        結束語:

        立足文本,找準切入點,批文以入情,品文以悟意,讓學生真正觸摸到語言文字所具有的溫度、美感、佳趣,這是學生學習語文、提高語言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必由之路。在這方面,語文教師責無旁貸,也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①王君《灰色小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滅――〈我的叔叔于勒〉的另外一種讀法》,《中學語文教學》2008年第12期。

        ②錢夢龍《訓練―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課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7期,第40頁。

        第8篇: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范文

        (樂山市峨邊縣平等中心小學四川峨邊614300)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注重學生的學習心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注重課堂教學藝術,善于設問,讓學生勤思考多練習。總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和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學習心理;行為習慣;學習興趣;優化課堂

        近幾年來,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許多農村地區的教師發現新入校的七年級學生的語文成績是一年不如一年,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愛因斯坦也曾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他的話,強調了興趣對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成功的催化劑。可見,培養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到底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為此,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并將這些想法和措施歸結如下:

        一、注重學生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任何一個班級都存在優秀生和后進生,教師尤其應該注意這兩種學生的學習心理。

        后進生由于學習基礎差,有自卑的心理,他們沒有自信,存在“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也聽不懂,學不好,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很壓抑,很恐懼,害怕老師抽自己回答問題,他們外在行為是“心不在焉的、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壞的)。作為教師,我們應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找到適合于他們的學習方法。賞識教育必不可少,不應該諷刺挖苦,傷害學生脆弱的心靈。我們要努力去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敏銳地覺察到學生所取得的一點點進步。要知道,一句小小的、恰當的表揚,可以讓學生心情激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在激勵學生的時候,不要忘記給他們樹立好的榜樣,讓榜樣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教師應該改變對后進生的態度,增加對后進生的情感投入,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心、耐心和誠心。師生心靈的溝通會使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由厭學轉變為愿學、愛學、樂學。

        在農村地區教育基礎比較薄弱,普通中學的優秀生所占的比例不大。優秀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好,容易滋生驕傲自滿的心理。他們往往會看不起后進生,甚至會背后議論老師教得好或者不好,一遇到失敗就會怨天尤人,缺乏自我反省。他們總認為老師為了照顧后進生提的問題、布置的作業太簡單了,不屑去思考、去做。對于他們要正確地引導,即要保護他們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又要讓他們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

        其實,我們關注學生的心理,應該真愛學生,更應該注意融洽師生關系。試想,如果老師不尊重學生,不愛護學生,學生肯定會產生反感,甚至厭惡的心理。這種反感、厭惡,會直接影響到老師所教的學科上,從而引起他們對該門學科的反感。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應該是思想的傳播者,是播撒陽光的人。”我們教師的心理應該是陽光的。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嚴格的,但從不亂發脾氣。我通過與學生廣泛的情感交流,融洽師生關系,來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初中學生處于心理發展的過渡期,他們不像小學生那樣具有盲目的“向師性”,但卻具有朦朧的“擇師性”。他們學習時不但選擇學習內容,而且選擇師生感情。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盡量抽出時間接觸學生,交流思想,培植感情,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選擇”、“認可”了我這個老師,對我所教的語文課也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培養和規范學生的語文習慣開始

        近幾年來,許多老師都大呼學生的行為習慣太差。農村地區的學生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是令很多老師頭痛的事情。這兩個問題解決得不好,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造成新的學習困難。一些學生中途輟學,也是因為學習太吃力,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差是因為學習的行為習慣差,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學習成績也好不到哪里去。規范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要從培養和規范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入手。對于語文老師來說,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哪些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呢?

        1、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許多農村學生最愛問的問題就是一個字該怎樣讀,一個詞語是什么意思,這種情況下語文老師不要輕易地告訴他,而應該讓他去查工具書。農村學生小學語文基礎不牢實,不會查字典,剛進校時老師就要教會學生查字典;2、工整、規范地書寫漢字的習慣。要對孩子的坐姿、執筆方式、工整程度等嚴格要求,鼓勵學生工整、規范地書寫漢字。3、養成熟讀、背誦課文的習慣。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熟讀和背誦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經之路。人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熟讀、背誦課文對人的文化積累有著深遠的影響。4、堅持寫日記的習慣。俗話說: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 ,這充分說明了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也是作文。現在的學生懶于動筆,我們就要求每個學生堅持寫日記,把平時看到、聽到的事及名言警句記錄下來。開始時,不要要求過嚴,可以寫隨筆、可以寫流水賬、可以寫支言片語。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素材就會豐富了,內容就自然而然的運用的文章中去了。只要我們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學生一定會寫出有血有肉、內容詳實、生動感人的佳作。 5、養成傾聽的習慣。學生課堂上愛接老師說的話,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沒有養成傾聽的習慣。面對學生的這種毛病,教師當然不可能容忍,要在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下再去批評。批評要講究方式、方法。暴風驟雨式的訓斥,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還可能造成師生間的情感對立,增加以后教育的難度。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無從談起。

        三、優化課堂教學,注意教學的方法、教學的藝術,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教學是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傳統的語文教學非常枯燥,讀課文、抄生字、分段、歸納中心……就像每天都肯饅頭,味同嚼蠟,學生難免會產生厭煩心理。上課打鈴了學生還在教室里打玩、吵鬧,在課堂上要么睡覺、玩手機、看與學習內容無關的書或者公然地下座位、說笑打玩,嚴重地違反和破壞課堂紀律。課堂上出現了這種不愿讓人看到的情形,說明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對我們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我們的教學出了問題,這就需要注意導語的設計,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等。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盡量使用生動的語言、動作、表情外,還可以使用一些教具(掛圖、幻燈、錄像等)。還可以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

        注意導語設計的新穎巧妙。常言道:“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見,一個好的導語會對一節課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平淡無味的導語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會起抑制作用,語文教師應格外重視開場白的設計,它既是語文教師基本素質的體現,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例如在教《濟南的冬天》時要求學生在課前尋找自己喜歡的有關描寫冬天的詩,上課時我請學生起來充滿感情的朗讀這些優美的詩句,使學生充滿遐想,這就極大地提高了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導入中除了詩詞導入,我們還可以運用故事、問題、實驗等導入,好的導人可以創造各種情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課堂在腦海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增強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富有啟發性、感染力的開場白,定能精神為之一振,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隨之產生了。

        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特別要注意課堂教學的藝術。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走進課堂之前老師要整理好自己的儀容,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必須是精神飽滿,情緒振作地走進教室,使學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靜盼,從而奠定一堂課的成功基礎。上課時老師說話的聲音要啟承轉合,抑揚頓挫。教師講課時語言要流暢,要有啟發性,當老師的話像淙淙的小溪一樣慢慢淌進學生心田的時候,就會撥動學生的心弦,鼓起他們學習的風帆,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首先,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和啟示,創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提供機會,使他們產生“言”的欲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例如:特級教師程翔在教授《背影》時他的問題的設計既巧妙又精確地把握住了提問的時機。快要上完《背影》這一課時,他這樣提問:寫人往往是通過語言、行動、肖像、心理的描寫來達到目的,但是本文為什么偏重于寫人物的“背影”,卻還能寫得那樣感人至深?如果去掉前面的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徐州相遇,奔喪歸來等苦痛的描述,僅有描寫背影的文字,效果會怎么樣?學生一聽馬上就會被吸引住了,就會產生弄清問題的強烈愿望,學習積極性被巨大地調動起來了。有的老師猛然提出一個問題,叫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沒有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結果,這個學生很緊張,其他學生就看笑話。其次,還有的老師整節課都在講,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學生畢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問題。

        我們優化的目的在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學有所得,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過去一知半解的東西,接觸和感受過去不知道的東西,并進一步引發其探索未知的熱情和興趣。有效教學是讓學生經歷和享受美好的課堂生活。學生只有在課堂學習中有所收獲,有了新的體驗和感悟,并且意識到自身的成長和變化,才會對學習語文感興趣。

        總之,雖然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非朝夕之間便可達到的,但只要我們能正視學生的實際,從語文教育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索教學捷徑,努力發掘有利因素,就能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我們一旦培養好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對語文產生出一種熱愛之情,就會自主去學習,去鉆研、去體驗,去感悟,反過來會影響語文教學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研究 教師研究》2008年12期《新課改理念下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2]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高萬祥主編《名師最具渲染力的口才細節》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 日韩艳情国产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1024精品 | 制服丝袜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在线 | 日本久久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