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商品學概論論文范文

        商品學概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品學概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商品學概論論文

        第1篇:商品學概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貿易經濟專業 學科地位 課程體系

        貿易經濟專業學科地位的回升

        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率先組建貿易經濟系,首創貿易經濟專業。緊接著我國其他高校,特別是財經類院校相繼設立貿易經濟系或商業經濟系,開設貿易經濟專業。

        1997年教育部進行專業結構調整。這次專業結構調整取消了貿易經濟專業(被列為目錄外保留專業),全國各高校進行了相應的專業調整,出現以下四種結果:一是本科教育階段保留貿易經濟專業,繼續招收貿易經濟專業學生;二是將貿易經濟專業并入產業經濟專業,原教研室的建置、人員均保留;三是將貿易專業分解為市場營銷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進一步發展出電子商務專業、物流專業;四是將貿易經濟專業改為商務專業。

        對此,曾經開設過貿易經濟專業的高校紛紛表示擔憂,都有恢復貿易經濟專業的打算。未開設過貿易經濟專業的高校也有一些做了開設這一專業的規劃。以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河北經貿大學為代表的12所高等院校,相繼保留或恢復了貿易經濟專業,一些高校也積極培育與引進師資,發展貿易經濟專業。

        1998年后,全國高校在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1997版)的指導下,進行專業建設,但是為了順應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條件也自行設立了一些新專業,以專業方向形式招生的現象比較普遍,全國高校專業設置出現了較為混亂的局面。再之,我國經濟經過14年的發展,1997版本科專業目錄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培養專業人才的需求。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從2010年開始,教育部組織專家著手進行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兩次公示修改稿。2012年10月,教育部新的本科專業目錄(2012版)正式公布,下放專業設置權力,規范專業設置。在2012版本科專業目錄中,貿易經濟專業被列入“基本專業”目錄中,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同屬于“經濟學”學科門類中的“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重歸“正式”專業,貿易經濟專業必定會煥發新的生機,極大地促進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建設與理論創新。

        貿易經濟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狀況

        本文以山西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和江蘇師范大學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為例,分析目前貿易經濟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一)公共通識課課程設置

        公共教育通識課是基于本科生公民素質和職業道德培養要求,結合專業基礎工具培養要求而設置的。表1是四所院校公共通識課的課程設置比較。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公共通識課課程設置差異比較大的是大學計算機課程:山西財經大學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選修)、計算機程序設計(ACCESS)(選修)、計算機程序設計(ACCESS)實驗(選修);北京工商大學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包括計算機文化基礎和數據庫應用基礎;南京財經大學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包括計算機基礎、經濟統計與分析軟件應用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江蘇師范大學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A。由于教育部對大學本科公共通識課(公共基礎課)課程設置有統一規定,因此各學校公共通識課課程設置基本相似。

        (二)學科共同課課程設置

        從學科門類上講,貿易經濟專業屬于“經濟學”學科門類,因此,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共同課程,應當包含“經濟學”學科所要求的最基礎課程。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1998年7月確定了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國際經濟學共8門課程。表2是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學科共同課”課程設置比較。由于山西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和南京財經大學是相對成熟的財經類大學,三所學校都有相對完整的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因此,三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共同課程除基本包括經濟學學科的學科共同課程外,還吸納了管理學科的學科共同課程,成為經濟管理“大學科”的共同核心課程,而且北京工商大學和南京財經大學在學科共同課程設置方面就已經分別通過“流通經濟學”體現出了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特色。江蘇師范大學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經濟學院的幾個經濟類專業一起確定的,因此,不包含管理學學科的學科共同課。

        (三)專業理論課課程設置

        表3是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專業必修課”課程設置比較,表4是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專業選修課”課程設置比較。要考察專業理論課課程設置,必須將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放在一起分析,因為在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時,有時因為必修課課時的限定,會把一些專業理論課放在選修課里開設。由表3和表4可知四所學校貿易經濟專業專業理論課課程的結構。

        山西財經大學:專業理論基礎課(產業經濟學、流通經濟學、消費經濟學、商務談判、商業史、商業倫理學、晉商文化、商務禮儀);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貿易實務、世界市場行情、中國對外貿易概論、海關通關實務、外貿英文函電、外貿單證與結算);流通業業態理論課(零售學、連鎖經營概論、期貨交易學、批發學、拍賣與典當學);流通業技術理論課(現代流通技術、電子商務、會展學);物流理論課(物流學、供應鏈管理)。

        北京工商大學:專業理論基礎課(商業經營策劃、消費經濟學、市場價格學、投資項目評估與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經濟地理、經濟預測、購買者行為分析、采購學、服務管理學、商品學、商事與經濟法概論、合同法、現代廣告學);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函電、國際經貿英語、國際貿易法);流通業業態理論課(期貨交易實踐、零售學、連鎖經營);流通業技術理論課(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實踐);物流理論課(物流管理)。

        南京財經大學:專業理論基礎課(產業經濟學、區域市場與區際貿易、貿易史);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英語、國際商務函電、國際投資與跨國經營);流通業業態理論課(零售管理學、批發管理學);流通業技術理論課(電子商務、網絡支付與結算、POS/MIS、互聯網數據庫)、物流理論課(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商業規劃理論課(商業規劃學)。

        江蘇師范大學:專業理論基礎課(商業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管理學、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市場營銷學、商品學、商務談判、客戶關系管理、中國商業史、品牌學、市場價格學、消費者行為學、現代服務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學、商務英語);流通業業態理論課(零售學);流通業技術理論課(電子商務概論);物流理論課(物流經濟學、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

        由上面四所院校的貿易經濟專業的專業理論課的結構可以看出,目前貿易經濟專業課程結構基本上包括專業理論基礎課、對外貿易理論課、流通業業態理論課、流通業技術理論課、物流理論課和商業規劃理論課6個部分。四所學校對各部分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各學校對貿易經濟專業理論基礎課的理解存在差異,專業理論基礎課各學校開設差別也較大。尤其是目前講授的商品流通理論對于解釋現實商業問題有一定的距離。構建貿易經濟專業的基礎(核心)理論,豐富貿易經濟專業基礎理論,形成本學科基礎理論與國際貿易學科基礎理論的充足與充分的差異化,確立貿易經濟專業在經濟與貿易專業類的明確地位。流通技術理論課與流通規劃理論課是近些年大家都認為要加強的課程,但由于缺乏相應師資和教材,開課都很不理想。

        (四)專業實踐課課程設置

        表5是四所院校貿易經濟專業“專業實踐課”課程設置比較。由表5可以看出,傳統的實踐課程是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專業見習(實習)、社會實踐和課程實驗(實踐、模擬)等課程,新興的實踐課程主要包括科研訓練(科研項目、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學科競賽、學術講座、團學活動、資格認證、文學藝術欣賞、認知性實踐、創新教育等。目前各院校專業實踐課開設的還主要是傳統實踐課程,新興實踐課程的開設有待完善、深化與落實。

        貿易經濟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創新設想

        (一)依據三個層次構建貿易經濟專業課程體系

        貿易經濟專業被確定為“經濟學”學科、“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貿易經濟”專業,其專業鏈為“經濟學”學科“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貿易經濟”專業。因此,應根據“學科”“專業類”“專業”三個層次構建貿易經濟專業的課程體系。貿易經濟專業課程體系中,“學科共同課”應為“經濟學”學科的學科共同課,“專業類基礎課”應為“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的專業類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應包括體現貿易經濟專業核心理論(思想)的課程。有些學者認為“貿易經濟專業”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兩個專業的共同理論大約只有20%,因此,“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類的專業類基礎課,應包括這共同的20%的理論和一些相似理論,比如分工與貿易理論、貿易史理論等。

        (二)構建內外貿一體化課程體系

        不僅貿易經濟專業要開設對外貿易理論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也應當開設貿易經濟理論課。如果內外貿理論兩張皮、內外貿活動平行進行,結果導致做內貿的做不了外貿、做外貿的更做不了內貿。因此,內貿企業不能較好地管控國外產品市場,更好地組織全球產品供應鏈,外貿企業當遇到國際環境惡化、產品出口困難時,也沒有利用國內市場的能力。內外貿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離不開內外貿一體化理論研究與創新,目前我國內外貿一體化理論成果近乎空白,內外貿一體化提法還僅僅是一個概念,因此,亟待更多的內外貿專家學者從創新的視角與思維思考內外貿一體化的結合點。“全球供應鏈”理論、“全球價值鏈”理論和“全球產業鏈”理論,是一些好的突破口,但還需要結合外貿與內貿理論,需要相關理論的融合。

        (三)突出貿易經濟專業的內核理論

        在專業基礎理論課程中應突出貿易經濟專業的內核理論,使貿易經濟學專業成為“有骨、有肉、有血”的專業。1997年教育部專業結構調整,使得1998年以來,貿易經濟專業不具備合法的地位,即使保留也僅采取了“目錄外專業”的形式,教育部專業目錄中僅設置國際經濟與貿易一個貿易類專業,許多高校紛紛取消了貿易經濟這一專業,用國際貿易取代了這一專業。這一調整使得高校貿易經濟學科領域僅剩下外貿專業,許多研究貿易經濟的教師紛紛轉換研究方向,這對貿易經濟專業來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專業隊伍流失嚴重,教師隊伍出現結構性調整,許多教師轉行到其他熱門專業進行教學和研究。由于流通體制改革,商業領域對外開放,貿易活動的變化相對較快,而教材建設卻相對滯后,內容陳舊,方法傳統,不能適應變化的形勢,可供教師選擇的較好教材不多。因此,應挖掘貿易經濟專業的內核理論,追溯流通經濟理論的本原,借助現代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創新貿易經濟理論。創新能夠解釋現實流通現象的理論,縮小流通理論與流通現實的背離。

        (四)強化貿易經濟專業人才的技術能力

        強化貿易經濟專業人才的技術能力,就是要增加貿易經濟專業的技術要素,這需要開設一些技術性課程來完成。一是要加強流通技術理論課開設,主要開設電子商務、網絡支付與結算、POS/MIS、互聯網數據庫等課程。二是加強物流理論課開設,主要開設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等課程。三是加強商業規劃理論課開設,主要開設商業策劃學、商業規劃學、商業街和商圈規劃學、商業地產管理學等課程。四是要強化教學中的企業實習與社會實踐。企業實習要常態化、多次化、多元化,保證足夠的時間安排。要腳踏實地組織和進行實習,不流于形式,使學生能真正接觸和了解流通企業的在用技術,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

        參考文獻:

        1.鄧淑蓉.對于我國高校恢復商業經濟專業的幾點思考[J].江蘇商論,2004(2)

        2.呂慶華.貿易經濟學科發展動態淺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3(4)

        3.姜德波.商業經濟學:回顧、反思與重構[J].商業經濟與管理,1996(6)

        4.黃國雄.中國流通業:入世后的挑戰與對策[J].財貿經濟,2002(2)

        第2篇:商品學概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 編輯出版學 學科體系 分支學科 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Research on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Subject Construction in China

        LiJianwe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Abstract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subject construction is urgen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all is to value and study the four main points of this construction, which are, namel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ubject stablishment,sub-disciplines and related subject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Key wordsediting and publishingprofessional educationsub-disciplinessubjectestablishment

        編輯出版學是由許多個知識子系統構成的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1984年,胡喬木同志致信教育部,倡議在高等學校設立編輯學專業,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的編輯出版學高等教育已初具規模,據調查,截至2007年7月,我國開設編輯出版學本科教育的高校有68個以上,碩士研究生辦學點38個,博士點5個,教育水平和辦學層次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編輯出版學學科建設和專業教育問題成為編輯出版學教育界和業界共同關注的焦點。雖然編輯出版學高等教育發展迅速,但碩士和博士辦學點多掛靠在別的學科之下,編輯出版學的學科體系建設還需更進一步完善,學科體系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迫在眉睫,本文將從編輯出版學的相關學科、分支學科、學科設置、專業教育四個方面對如何建設科學的編輯出版學科體系加以思考。

        作為人文社會科學中重要的一部分,編輯出版學與其相關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天然聯系。編輯出版學與其相關學科的關系按其聯系性質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編輯出版學的基礎學科,即為編輯出版學的建立提供理論基礎的學科。在眾多的此類學科中,與編輯出版學在研究內容上聯系緊密的學科主要有傳播學、文化學、美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二是編輯出版學的交叉學科,即與編輯出版學在研究內容上有某些交叉或具有某些相通性的學科。與編輯出版學有此類型聯系的學科主要有新聞學、版本學、目錄學、圖書館學、市場營銷學等。

        二、對編輯出版學分支學科的理性認識

        所謂編輯出版學分支學科,是指從某一角度、某一側面、某一層次上探討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的發展變化規律,其成果能構成對出版學研究對象的整體認識的學科。編輯出版學分支學科是構成其學科體系的基本成分。

        編輯出版學分支學科的構成,應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要形成由眾多的知識組成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不僅僅是某類單一的零散的知識的簡單組合,只有這樣才能使一個分支學科具有較為豐富的研究內容;知識體系是相對獨立的,即與其他的知識體系有一定的排斥性和不兼容性,這就意味著這些知識不能被包容在其他分支學科的研究范疇之內,也意味著這些知識獨立存在很有必要。其次,其研究對象應與編輯出版學研究對象緊緊相關,不應該脫離編輯出版學這個大的主干學科而單打獨斗。編輯出版學的研究對象是有關編輯出版的理論、應用和歷史的相關內容,這樣,從理論上講,凡與編輯出版的理論、應用和歷史相關的各項內容,都可能成為編輯出版學某一分支學科的研究對象。再次,作為編輯出版學的分支學科,其研究成果應該能構成對編輯出版學研究對象的整體認識,即對編輯出版學這個主干學科有貢獻性共識性的認識。

        編輯出版學分支學科形成的具體標志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出現。在我國編輯出版界有著一定影響的、關于某一專門主題的學術專著或一系列研究論文的出現,是衡量某門編輯出版學分支學科已初步形成的具體標志。

        編輯出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與出版學基礎、出版史學、出版文化學、出版資源學、讀者學、出版人才學、出版法學、書刊校對學、期刊出版學、電子與網絡出版學、出版計算機應用學、出版物營銷學、物流組織學、出版物發行學、出版經濟學、出版信息學、版權貿易學、出版對外貿易學、出版物印制與管理、出版業宏觀管理學、企業經營學等分支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三、對編輯出版學分支學科設置的具體構想

        王振鐸在1999年第4期的《編輯之友》上談到,“新修訂的本科高校各專業學科目錄中, 增設了一個一級學科――新聞傳播學, 下設五個二級學科: 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和圖書發行學。這里我們可以將編輯出版學理解為編輯學與出版學, 編輯學研究各種出版物或各種傳播媒介中的編輯活動, 出版學則主要研究出版社與報刊社的出版經營活動。如果這樣理解不錯的話, 就不如干脆把二者分別列為編輯學與出版學。”

        筆者認為,編輯出版學是編輯學與出版學緊密結合的學科,既不能脫離編輯學談出版學,也不能撇開出版學單論編輯學,它們不是相互對抗或者是包含的關系,而應該是對等的平衡發展的關系。基于此,若想設置編輯出版學的分支學科,根據對全國編輯出版學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建設的調查來看,編輯出版學的分支學科的劃分應按照以下構想:

        1.按照編輯出版產品的類型來劃分分支學科。就是先按編輯出版產品類型劃分為若干類分支學科,然后再在每類分支下按基礎理論、編輯、生產制作、流通組織、讀者、技術等來設置各個分支學科,由此可以組構如此的編輯出版學學科體系(圖1):

        2.按編輯出版活動的不同性質層面劃分編輯出版學分支學科。據此,我們可以將編輯出版學的分支學科劃分為(圖2):

        3.從編輯出版活動的形成條件角度來劃分分支學科。

        首先是探討編輯出版學基本原理與一般規律的學科,如編輯學概論、編輯史學、編輯美學、編輯文化學和出版學概論、出版史學、出版美學、出版經濟學、出版文化學等(圖3)。

        其次是研究編輯出版活動構成要素的學科,如圖書商品學、出版企業管理學、出版信息學、出版資源學、讀者學等(圖4)。

        再次是研究編輯出版活動過程的學科,如校對學、出版發行學、出版策劃學、物流組織學、印刷學等(圖5)。

        第四是研究編輯出版活動環境的學科,如編輯法學、編輯管理學、編輯社會學和出版法學、出版宏觀管理學、出版社會學等(圖6)。

        第五是研究編輯出版活動的組織技術與方法的學科,如編輯應用寫作學、現代編輯技術學和出版會計學、出版統計學、計算機應用學、現代出版技術學等(圖7)。

        4.按照研究內容的性質來劃分支學科

        首先是編輯出版學理論,著重研究編輯出版學原理,從整體上把握各種編輯出版活動性質特征與規律的學科。其中編輯學包括編輯學概論、編輯社會學、編輯文化學等,出版學包括出版學概論、出版經濟學、出版資源學等。

        其次是編輯出版學應用,即研究局部的具體的出版活動規律的分支學科。其中編輯學包括編輯學概論、編輯社會學、編輯文化學等,出版學包括出版學概論、出版經濟學、出版資源學等。

        再次是編輯出版學歷史,即研究與編輯出版活動有關的歷史的分支學科,有利于借鑒歷史經驗。其中編輯學包括編輯學概論、編輯社會學、編輯文化學等,出版學包括出版學概論、出版經濟學、出版資源學等。(圖8)。

        編輯學與出版學也是不可分離的,以上四種構建編輯出版學學科體系的分支學科設置模式,是環環相扣的。同時,編輯出版學作為人文社會科學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看待編輯學或者是出版學問題,而應該將其放在社會發展這個大系統中綜合考慮。這就離不開對編輯出版學業務與教育的研究考察。

        1998年,經國家學位委員會審定,將編輯學、圖書發行學整合為編輯出版學專業以來,編輯出版學教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根據筆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我國編輯出版教育發展現狀與前景研究”的初步調查,我國編輯出版學初步形成了一個多專業、多層次、多渠道、多規格的專業教育體系,但在以下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結果顯示:

        1.教師――隊伍建設高標準、嚴要求

        目前,編輯出版學專業的師資隊伍存在著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將一些有影響的編輯出版單位作為教師的實習單位,派專業教師去實習鍛煉,了解編輯出版環節和操作的情況,解決教師在業內經驗不足的問題,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其次要聘請業內人士做兼職教授;還要引進業界一些高層次的人才,在引進師資方面,要優先考慮有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

        2.課程――設置科學化、規范化

        由于編輯出版學最初是掛靠在其他學科和專業之下,因此各高校的課程設置,多依托原掛靠專業課程,設置比較隨意,缺乏科學和規范,編輯出版學教育在課程設置上應注意文理結合,要有科學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規范基礎課與專業課的設置比例, 標準必修課與選修課包含的內容等。編輯出版學教育迫切要求進一步充實教育內容, 提高教學質量, 以滿足日益發展的媒介傳播產業對新型編輯出版人才的需要。

        將一些有影響的編輯出版單位作為學生的實習、實踐基地,并使其制度化。制定全國統一規范的實習實踐量化標準,明確教育單位和編輯出版單位在學生和教師在學生實習和實踐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從制度層面解決實踐難的問題,平衡全國的教育資源和實習實踐資源。

        3.產學研相結合

        編輯出版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實踐與教學不可分離,而教學與研究也優勢互補,我們不應該將其孤立開來。對在崗的編輯出版從業人員,要對其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繼續教育,實行崗位培訓、持證上崗制度,引入編輯出版隊伍競爭上崗冗員分流的辦法,從而提高效率。對于編輯出版學的教育單位來說,應該從校內外編輯出版部門借聘有一定編輯實踐經驗的編輯作為專業教師, 鼓勵教師聯系編輯出版業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教育要面向產業,結合產業發展的實際,把握出版業的現狀,提出發展對策,為我國出版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編輯出版學的發展必須走產學研結合之路。

        根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不同特點,編輯出版學教育有必要控制本科發展規模,將本科教育重點放在網絡編輯、電子技術等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方向上;以研究生教育為主,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理論深度和專業研究水準。

        希望編輯出版教育界和業界達成共識,通力合作加強溝通,產業、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促進編輯出版學學科體系科學化、規范化,使編輯出版學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王振鐸,劉娟.我國編輯學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J].編輯之友.1999(4).

        [2]羅紫初.論出版學的學科體系[J].出版發行研究.2004(7).

        [3]共商課程設置,同謀學科發展――出版學學科體系與教材建設研討會紀要[J].出版發行研究.2006(10).

        第3篇:商品學概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營銷專業人才;交叉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1-0303-02

        營銷員是以營銷商品、服務為主題的人員。在商業化社會,營銷員對公司的利潤實現與規模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觀察近年營銷類畢業生的分配和就業狀況,形勢并不樂觀: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已上崗就業的學生下崗和轉崗的為數也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類學院培養的傳統型人才已不能適應企業的需要,不再受市場的青睞。

        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日趨個性化的市場細分和日趨完善成熟的市場需求,使中國營銷人員面臨著嚴峻挑戰,對他們的整體素質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就業崗位市場的需求就像閃亮的燈塔,高職院校必須與時俱進,根據目標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因此,高職院校培養的營銷人員不再是單一模式的推銷員,而是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高級營銷師,具備適應社會需求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變遷能力的社會有用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建立立體交叉模式培養環境與機制,培養具有豐富知識、嫻熟技能、開闊思路和誠信踏實的復合型營銷專業人才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營銷專業教育發展的共識和趨勢。

        一、“營銷學科課程”與“交叉學科課程”聯合培養

        營銷學科課程主要指營銷專業理論課,包括場營銷學、商品學、電子商務概論、企業管理、會計學、經濟法、商務談判、廣告學、銷售管理、市場調研與預測、市場營銷策劃等課程,通過課堂講授、啟發式研討、實驗演示、案例分析與錄像觀摩、知識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樂于實踐。

        為豐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質量,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例如,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去圖書館、網絡、企業等查找、收集營銷實例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案例分析等;鼓勵學生進行營銷角色扮演,讓學生熟練、靈活和深刻理解并掌握營銷學的基本理論。

        營銷專業畢業生完成學業后,將參與社會各行各業的營銷工作。這時,作為營銷員,不僅要有扎實的營銷基礎知識,還要熟練運用行業產品/服務的知識,才能在復雜細分的市場環境下沉著冷靜、審時度勢、尋求突破最后取得訂單。一個優秀的營銷員就是前線指揮官。在此現狀下,過分強調營銷專業之“專”是對大部分學生的不負責,是真正“胡同式教育”,大部分學生將有被堵在死胡同的危險。

        因此,在營銷專業基礎課程之外,打破學科專業的條塊分割,構建學科交叉的培養環境,在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良好環境中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考慮實際的培養目標并結合當前學院教學資源和任課教師的專業研究方向,綜合安排一些選修課程以覆蓋多個學科的內容,安排不同專業的若干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不同學科的教師,盡管研究領域和方向差異較大,但在培養學生擁有更豐富的專業技能等諸多方面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觸類旁通,融會貫通,造就創新,極大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這些交叉學科選修課包括公司戰略、工業競爭分析、戰略管理與控制、資本市場、心理學、消費品市場營銷、零售學、決策及倫理價值等等。另外,營銷方向的課程設置可以更具體到為某個特定產業服務,例如設置體育營銷、房地產營銷、汽車營銷、服裝營銷、保險營銷等等,加強學生在產業方面的科技知識深度,提高學生個人的職業競爭能力。

        二、“理論”與“實踐”交叉培養

        營銷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因此要加強實踐教學,結合職業資格考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使畢業生有一技之長還有多技之長,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營銷業者的高要求。

        “工學結合教學”是“理論與實踐交叉培養”的核心。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教學將傳統教室轉向教授與實訓實習一體化的課堂,將傳統校內教室轉向校內校外教學相結合的課堂。一方面在校內建起實訓室,另一方面組織學生走出校外,深入到企業基層,親身體驗硝煙彌漫的營銷市場的運作。

        “實訓”是 “兩元制”教學,不僅教給學生營銷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踐環節中掌握營銷技能。在培訓方式上,以項目實戰帶動教學,以案例貫穿教學,帶領學生一起做真實市場要做的項目,如果學生遇到什么問題,老師和學生可以當場討論并解決。相對于學歷教育的校園式模式,實訓則是市場式的、合作式的、學徒式的,老師帶領學生直接參加營銷市場的實際項目,全面學習規范的銷售運作流程和豐富的營銷知識,讓他們在學院就擁有實際的工作經驗,走出校門后輕松上崗。這種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內容的操作訓練,也基本結合了多數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證要求。教師在實訓的同時,向學生介紹專業和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和應試技巧,鼓勵學生結合興趣和就業需要努力取得多個學科(交叉學科)的資格從業證書,使學生在訓練技能的同時,能比較容易地獲取一些與職業相關的諸如營銷員、外銷員、證券從業人員等證書,以提升就業應聘的競爭優勢。

        參與到企業實踐的專業實習是學生必修的實踐課程。學生通過實習,在真正的戰場上不僅開闊視野、豐富社會知識,而且熟悉了營銷市場實際運作,鍛煉了自身的溝通和營銷管理能力,增強了運用專業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營銷問題的能力。

        三、“專業”與“行業” 交叉培養

        中國有句古語:名師出高徒。要培養高素質的營銷人才,作為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深的行業素養。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應該是專業與行業相結合,以行業的需求為導向,向精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從具體的就業崗位出發,制定相應的課程及課程內容。在課程的教學模式上,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實用技術,采用項目式教學,把具體的營銷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把行業的新技藝、新觀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在專業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另外,搭建學術平臺,將知名專家、學者請進來,使學生們隨時了解營銷領域新觀點和新動態。這種“專業與行業”的交叉培養極大地推動了學科的融合與創新,教師們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學生的眼界和思路不斷拓寬。專任教師與行業名師兩支師資隊伍協力推進,獲取了相得益彰的成效。

        行業要發展,人才是根本。行業訂單培養模式是專業與行業交叉培養的又一重要突破:高職院校主動為一個行業的一家或多家企業的相同崗位針對性地培養營銷人才,由企業技術人員和學院教師共同進行課程教育和技能訓練。將營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融入行業建設中,為企業的銷售系統準備一批熟悉專業技術、熟悉產品應用、具有一定銷售技巧的實用技能型營銷人員。

        四、“技藝”與“誠信”交叉培養

        做事先做人。試想想,如果客戶不接受營銷員的為人,還會進一步接受他營銷的產品嗎?現代信息傳播非常發達,許多客戶因不斷接受信息而變得非常精明,可以輕易察覺營銷員是否誠信。客戶和其他所有人一樣,都希望與誠信的人打交道。

        在當代中國背景下,誠信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能夠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有效地吸引和保留更多的客戶。

        誠信培養要及早進行,學生不僅在學院要掌握專業技藝,而且要接受誠信教育,學會誠信做事做人。因此,必須把“以誠信為本”的思想放在首位,讓誠信構成校園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在教書育人中自覺恪守誠信、實事求是,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激勵學生。其次,課堂教學要隨時注重誠信教育。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一定要充分發揮其育人的強大功能,把誠信教育落到實處。最后,高職院校要結合學院自身的特點,充分利用學院的一切時間和空間,精心規劃、合理搭建誠信教育學習園地,在校園、教室、寢室、食堂和公共場所適當設置誠信標語、格言標牌;利用校報、宣傳專窗、校園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多角度、全方位開展誠信教育宣傳;廣泛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系列誠信教育活動,諸如名家講座、名人訪談、誠信知識競賽、主題班會、征文比賽等活動;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定期、全面考察學生在校期間的誠信狀況。讓學生在學院的學習生活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充分享受誠信教育,逐漸形成 “誠信立身、誠信做事”的良好習慣,為未來的營銷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品德基礎。另外,中國已經加入WTO成為一個世界經濟貿易成員,許多營銷工作不可避免地需要運用外語,所以高職營銷專業的學生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可以拓展市場就業和職場提升機會。但是目前高職營銷專業畢業的學生的外語水平普遍達不到實際工作的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新機遇、新發展、新挑戰都對營銷專業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擇業競爭愈加激烈。擇業競爭實際上就是教育資源的競爭,是學校教育實力的競爭。在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建立多方交叉模式培養環境與機制,加強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成為知識扎實、技能過硬、務實創新、誠實守信的有用之才,才能使學生在就業市場立于不敗之地,更加適應市場對營銷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趙純海.誠信教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基石[C].遼寧省教育廳論文評選.

        [2]訂單+實訓,華育國際[EB/OL].省略/order.htm.

        [3]郭萌,杜鵬.美國MBA市場營銷課程設置對中國的啟示[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4).

        [4]王曉義,楊忠直.從美國經驗看中國MBA教育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大學教育,2004,(7).

        [5]謝導.MBA市場營銷案例教學的幾點主張[J].北京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

        第4篇:商品學概論論文范文

        我國在將近700所普通高校當中,有幾百所設置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方向)的學校,分布在綜合類院校、經濟類院校和其他各專業類院校當中。其中,很多醫藥院校也設置了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或醫藥經濟國貿方向),有些甚至設置了醫藥貿易學院。由于師資、辦學理念等差異,醫藥院校的國貿專業在不同學校所教課程、課程模塊化方向有很大不同,有些以醫藥類課程為主,有些以經濟類課程為主,有些在不同的課程模塊當中平均用力;有些院校選修課很多,有些院校基本是必修課。本文以全國29所醫藥類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或方向)課程設置為研究對象,統計了它們所設立的課程及課程模塊,比較它們之間的差異。

        1對醫藥院校國貿專業主干課程的分析

        29所高校總共開設了144門不同的主干課程,平均每個學校開設21門的主干課程,有些課程的重疊度比較高。畢業論文、畢業實習、軍事課、體育這4門課程是必開的。有10所以上(包括10所)院校均開設的課程表略。綜合這29所醫藥院校,開設最多的主干課程全部以經濟管理類課程為主,主要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程,如宏微觀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等;其次是專業方向課,如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消費者行為學等;然后是一些社會學研究方法,如管理信息系統、市場調查、統計學等。對于課程設置的第二梯隊,主要是5所~9所院校選擇的課程,。表2開始體現醫藥院校的特點,譬如開設藥事管理學、中藥藥劑學、藥理學、中醫學概論、臨床醫學;但也有相當數量的經濟、金融、管理類課程,譬如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等。對于醫藥和經濟、管理結合的課程,這29所院校主要開設有衛生經濟學、醫藥商品學、醫院管理學、衛生法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統計學、醫藥企業管理學、藥品商務策劃、醫療保險學、衛生服務營銷學、醫藥進出口業務、衛生管理統計、醫藥營銷學等。這些課程反映了不同醫藥院校在不同方向的醫藥與經濟結合的方向,所以開設院校都比較少,從醫藥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方向)主干課程的模塊化來看,首要的主干課程是經濟類和管理類課程,其次才是醫藥類課程,而經濟管理和醫藥類相結合的課程,在大部分醫藥院校開設都比較少,這首先和師資力量有關,大部分教師沒有從純經濟或者純醫藥專業轉變過來;其次和研究水平有關,國內把醫藥和經濟管理相結合的研究,還停留的實證層面,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也就無法獨立成一門學科;再次和教材編寫有關,國內的醫藥院校還沒有實力相對比較強的高校能夠真正編寫醫藥和經濟高度結合的課程教材。

        2醫藥類院校國貿專業課程模塊化的分析

        對于大部分醫藥院校國貿專業(方向),在課程模塊化過程中,基本劃分為通識基礎模塊、學科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選修模塊、實踐課程模塊5類。通識基礎模塊主要是教育部規定的普通高校學生必修的通識課程,譬如政治、哲學、計算機、英語、創業教育等;學科基礎模塊是和專業方向相結合的必修課程,譬如高等數學、化學等;專業基礎模塊是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如國際貿易理論、宏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專業選修模塊就是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和學校師資力量,主要是以選修課程為主。大部分醫藥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課程開設情況都不是很理想,有些有一定的實驗室,有些通過實習基地完成,有些通過第二課堂等形式完成。由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院校很多,可以把這些院校劃分為綜合類院校、經濟類院校、醫藥類院校,把醫藥類高校開設的課程與喬傳福等(2009)的研究作對比,(表略)。在總體課程設置方面,醫藥類高校門數最多,平均共計61門;而經濟類高校平均共計58門,綜合類高校平均共計51門,與前兩者相差很大。提示綜合類高校開設的課程并不多,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比較長。醫藥類高校課程門數多的原因主要是選修課特別多,其它學科建設還不是很規范,目標不明確,來自于經濟、管理、醫藥、法律等不同類型的課程比較多。而經濟類高校就克服了這個弱點,其選修課主要是以經濟類課程為主,但是其經濟類課程的實力要比綜合類高校強一些,學生的選擇面寬些。從內部結構來看,選修課模塊變化最大,醫藥類高校選修課最多,其次是經濟類高校,最后才是綜合類高校。從實踐課程來看,經濟類高校最多,其次是醫藥類高校,而綜合類高校最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經濟類高校的主導專業,實驗室齊全,實驗設備充足,教師齊備,所以開設實驗課程有先天優勢。從通識基礎模塊來看,經濟類高校最多,而醫藥類高校最少。這說明經濟類高校對于通識類課程,師資力量較強,開設較容易,而醫藥類高校,這方面還有待加強。實際上,即使在醫藥類高校當中,其課程設置也極為不同,反映了醫藥類高校的國貿專業的差異性。這種狀況在美國多個高校的人力資源專業上表現也很明顯[2]。

        3我國醫藥類高校國貿專業課程模塊化存在的問題

        3.1課程模塊化目的不明確課程模塊化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職業能力、綜合能力,但我國醫藥類高校在國貿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普遍存在大雜燴現象,培養目標不清晰,定位不明確,課程聯系不緊密。課程模式陳舊,學校的教學目標、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社會需求脫節。在這個課程體系下,學生不知道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學生無法清楚自己的課程模塊在整個培養體系當中的地位和作用

        3.2反映經濟與醫藥結合的新課程少真正把醫藥和經濟相結合的課程少,而這些課程真正開設的學校也很少。學生進入醫藥大學學習國貿專業的目的,肯定與進入經濟類大學或者綜合類大學不同,著重差異在經濟類課程與醫藥相結合。這就要求醫藥類高校在這些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編寫教材,在具備良好的醫藥和經濟學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以醫藥為背景學習到很多的經濟學知識。

        3.3實踐課時不夠,教師實踐不足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一門外向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理論教學主要是以基礎理論為主,重點在加強實踐方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應該具備同等地位,這就需要大力減少一些公共基礎課程。要開設一些國際性的課程,尤其是國際商務、貿易函電、國際企業管理、國際市場營銷等課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已經不是理論基礎扎實,而是首先工作要能上手。高校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進入高校,缺乏在企業相關工作的經歷,即使是那些具備國際貿易各種資格證的老師,也是屬于考證型,真正在企業實際工作、實際應用的教師占比比較小,所教內容很容易與實踐相脫節。

        3.4課程安排不合理且缺乏實踐教材從選擇的教師教材來看,大部分都是理論型教材,缺乏實踐性教材。現有的教材是學科、學術型,而非企業任務完成型、項目完成型。教材內容的設計偏重理論,而且對實踐細節無法把握,即使是案例分析,仿真程度也不是很高。高校普遍要求一定的理論課程和一定的實踐課程相對應,但是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來講,很多實踐課程要涉及多個理論課程,比較合理的實踐課程方式是實踐課程脫離原來的理論課程對照體系,設立幾個綜合的實踐課程。

        4高校國貿專業課程模塊化建設的改進措施

        為避免出現類似問題,廣州中醫藥大學國貿專業對學分制選修課模塊進行了分類,劃分為4個類別,其中包括3個方向,分別是醫藥產業與金融方向、國際市場營銷方向、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方向,還有一個共同限選課方向。將選修課程按照畢業方向進行“套餐”化,這樣既能體現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聯系性,又能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當然并非所有選修課均實行方向組模塊化,還有14門課程是共同限選課,學生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當然這種改革會對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對教師利益的分配方式、對原有的實驗實習實訓模式的形成挑戰。畢竟方向組不同,實驗實習的要求也就完全不同。除了選修課程“套餐化”之外,醫藥院校還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4.1多設置學生實訓的課程醫藥類高校經濟類實驗室建設水平普遍較低,實習基地對學生的紀律要求較嚴,學生無法把自己所學的理論付諸實踐,如果能夠在高校里開展一些實訓機會讓學生參與,可以彌補這些不足。譬如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開設風華國貿,讓國貿學生在廣州大學城自己籌建商品交易柜,從整個流程上用自己的資金開展真實的商品交易活動,既可以讓學生掌握理論,實踐理論,又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與獲得收入。

        4.2做到課程模塊多樣化課程模塊的彈性化,既要考慮學生擁有選擇課程的權利,多開設選修課,同時要讓學生學習有一定的知識連貫性和系統性,可以在不同方向設置幾個課程組合,學生按方向選修課程,更有一定的合理性。這就解決了課程模塊動態化的要求,因為按方向設置不同的課程模塊組合,同一方向的不同課程可以根據市場、師資、研究等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但是方向組是比較穩定的。教學計劃制定者可以根據專業發展狀況,對需要修改的少數模塊進行修訂,不僅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適應專業的發展,而且能大大縮短教學計劃的制定周期。同時在方向組里,可以開設一些專題研討、學者專家講座,以增加很多科技前沿,以及與社會、職業發展相關的知識與內容。

        4.3將新的課程體系納入到專業模塊當中要求基礎層次是通識教育模塊,而專業基礎、專業必修、專業選修都應該根據醫藥方面的經濟、管理要求,把原來的經濟類課程、管理類課程進行改造,實在不能改造,也可以提供在醫藥方面的案例,加以教學研究,真正提高學生的醫藥經濟知識和能力。要把醫藥院校國際貿易的課程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起來,強調醫藥的特色,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反映新興和交叉學科的特點和優勢。把醫學和藥學教育背景放在突出位置。要提高醫藥院校國貿專業的地位,就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提高教學質量,跟上現代科學知識更新的步伐,壓縮傳統課程,建立反映時代特點的新課程體系。醫藥院校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是學科專業化和業務專業化的統一,要把學科專業化、縱深化和業務專業化、實踐化結合起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久久99国产精品婷婷99 | 亚洲一区欧美二区 | 天天噜天天视频在线高清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观看 | 亚洲业余性爱视频偷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