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直接融資范文

        直接融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直接融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直接融資

        第1篇:直接融資范文

        票據融資。此項融資限制條件較少,適用面較廣,近三年來一直居于我省直接融資的第一位,去年達到500多億元,今年有望600億元。

        公司債和企業債。此項融資條件要求較高,適用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近年來我省利用較好,2011年公司債獲批135億元,企業債獲批103.5億元;2012年公司債獲批178億元,企業債獲批103億元。今年兩項債券融資有望達到200億-300億元。我省利用中小企業私募債進行債券融資的潛力也較大。

        私募基金。這是最簡便的一種“集資”行為,沒有審批限制,符合金融改革方向和控制債務風險需求。2011年前,山西省只有十幾家小型風司(VC),資金總數不到20億元。近兩年來開始發展私募股權基金(PE),今年上半年組建三只城鎮化建設基金,總規模25億元;如果下半年擴大到30個大縣,可望增加150億-200億元的規模。規劃中的旅游文化、醫療衛生、并購和農業四個基金如果成功組建,今年新增基金規模可以突破300億元,可拉動投資1000億-1500億元。

        企業上市、增發和掛牌融資。今年上市公司股票融資可望達到100億元;可望有100家以上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四板掛牌融資。如果適當推進國企股權多元化改革,激活社保基金,還可為政府謀得更大規模的資本金。

        資產證券化融資。這一工具山西省剛破題,今后有潛力擴大。主要是用好信托理財、券商理財兩個工具,為一些輕資產、富現金流的項目提供融資。

        初步估算,“十二五”山西省可望實現直接融資6500億元以上,可拉動社會投資1.5萬億-2萬億元。

        那么該如何利用好全國資本市場?一是要想多發股票,要加快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產。二是要想多發債券,功夫要下在項目質量上。三是要想企業融資便利,就要激勵金融機構,建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對接機制。四是要創新融資促進方法,讓山西潛在資金優勢通過資本市場轉化到企業投資上來,如大力發展私募基金;以私募基金方式歸集社會資金,定向購買山西省企業發行的各種債券;建立擔保基金,為中小企業發債增信,探索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等。五是加強企業套期保值業務培訓,完善國企經營業績考核評價辦法,支持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鎖定價格風險、穩定營銷。

        第2篇:直接融資范文

        流動性過剩既是壓力又是機會。我們現在過多看到的是負面影響,那么我們從正面看,目前的貨幣環境也促成了發展直接融資和調整居民資產結構的機會,并且我認為這個機會是難得的。我們一直想發展直接融資而發展不起來,這就使得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仍然集中在銀行,銀行又是經濟周期特征很強的行業,在經濟衰退時期往往容易產生大量的壞賬,累積在銀行體系的壞帳是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過分集中在銀行體系的融資結構非常脆弱。所以必須推動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多樣化,這樣的融資結構和經濟結構才可能是富有彈性的,才有靈活性,才能應對各種沖擊,例如美國經濟從“9?11”事件中很快恢復,與其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選擇是密不可分的。

        之所以說現在是十分難得的調整融資結構的機會,是因為,首先,過剩的流動性需要大量的投資渠道和融資產品來吸收,對金融工具的需求很旺盛第二,從銀行層面來說,一系列日漸嚴格的監管制度會促使銀行將其一部分儲蓄轉換為金融產品。資本的約束和嚴格的監管使得銀行不可能繼續依靠原來的過快的貸款擴張獲利,而必須跟其資本金相適應,將一部分儲蓄轉換為貸款以外的金融產品,發展所謂中間業務,不占用資本金。銀行從單…依靠貸款獲取利差的經營模式轉變為尋求貸款利差和中間業務收入相匹配的模式,也推動其業務結構的多元化;再加上中國金融機構的多元化經營,也將成為從機構層面推動居民資產結構調整的力量。

        從需求方來說,居民的資產結構調整一旦啟動,就會形成一種趨勢,這種趨勢的力量之大,短期內往往不是貨幣政策或者什么其他的管制政策所能調控的。例如,現在監管機構可能傾向于對基金的發行進行控制,但是實際上居民可以通過購買已經成立的開放式基金來入市,也可以直接入市。真正有意義的,此時實際上是投資者教育和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讓投資者真正了解這個市場,不要把基金當作儲蓄或者債券。在此基礎上,這也正是多種金融產品加快上市、優質企業上市、企業債發行、保險市場發展的良機。我們還預計,2007年將繼續是基金、企業債、資產證券化等實現大發展的時機。

        所以,我們不能僅看到流動性過剩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還要看到,這也意味著直接融資發展的重大機遇,意味著中國融資結構調整、居民儲蓄多元化快速推進的時代到來了。

        第3篇:直接融資范文

        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的實證研究,大部分都表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King和Levine(1993 a, b)開創了實證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先河,通過跨國回歸分析證明金融活動的水平、銀行發展程度以及證券市場發展程度都會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717-737Rousseau and Wachtel(1998)針對過去一個世紀5個主要發達國家的時間序列數據來研究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實證結論為金融發展是導致經濟增長的原因。Xu(2000)運用改進的VAR方法使用了41個國家1960年-1993年間的面板數據,證明金融發展對長期經濟增長至關重要。除此之外,在直接融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方面,劉偉和王汝芳(2006)通過動態模型實證,對比分析了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提出要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進而促進經濟增長,陳雙和王慶國(2012)對金融內生增長模型進行改進,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來研究直接融資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張燦和習節文(2016)基于協整理論構建VECM模型研究了直接融資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

        本文根據我國2002年-2016年直接融資及經濟增長數據,構建OLS計量模型,定量分析了直接融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并為促進直接融資拉動經濟增長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二、直接融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直接融資一般指股票和債券融資,這里運用增量法計算了我國2002年-2016年直接融資總額X,即直接融資為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與企業債券之和。另外,運用國內生產總值Y的增長來代替經濟增長。設定計量經濟模型分析直接融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Y=B0+B1X

        利用EVIEWS軟件,采用OLS方法估計模型參數,可得回歸方程。結果顯示,該模型R2=0.9471,可決系數較大,F檢驗值為232.8419,明顯顯著,Y與X的相關性較強,并且呈正相關,也就是說直接融資與經濟增長可能存在較強的正向關系。下面對模型進行檢驗。

        1.模型異方差性的檢驗

        運用White檢驗,可知nR2=1.7203,當α=0.05時,χ20.05(2)=5.9915,同時X和X2的t檢驗值并不顯著。再比較計算的χ2統計量與臨界值,因為nR2=1.7203

        2.模型自相關性的檢驗

        因為模型不存在異方差,所以模型OLS估計法得出的初始模型:

        Y=156321.1053+15.5622X

        該方程可決系數較高,回歸系數顯著,運用DW檢驗,在樣本為15,解釋變量為1,5%的顯著水平下,dL=1.077,dU=0.361,DW=1.3620,模型不存在自相關。

        通過對模型進行異方差、自相關檢驗,可知模型能較好的反映直接融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如果直接融資總額每增加1%,則經濟增長15.5622%,顯然,直接融資對經濟增長影響明顯。

        三、政策建議

        1.進一步發展股票市場

        經過分析,直接融資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提高直接融資水平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股票融資是直接融資的一部分,提高股票融資發展水平能促進直接融資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當前,我國股票市場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仍不夠成熟,如果能夠進一步發展股票市場,擴大其在金融體系中的作用,將會發揮其自身巨大的融資作用。當前,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股市規模還不夠大,需要擴大股市規模,從而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促進經濟進一步增長。優化股票市場結構,不僅要擴大股市規模,還要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積極發展創業板市場。除此之外,降低股市交易成本也是促進股票市場良好發展的一大要點,讓投資者更積極地進行融資活動,進一步提高股票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另外,也需要加強對股市的監管,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形成有序的股票市場有重要意義。

        2.大力發展企業債券融資

        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尤其是要注重企業債券的發展。作為直接融資的一大組成成分,企業債券投資風險相對股票而言較小,收益也比較穩定,大力發展企業債券,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資總額,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發展,首先完善企業債券發行監管體系。我國的債券市場起步較晚,制度及市場體系都處于不成熟的階段,而復雜的監管體系使得不同的市場以及不同的債券品種在發行流程和制度流程上都存在差異,這更加不利于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由于我國債券市場尚未成熟,監管體系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以促進債券融資有序進行。目前,我國企業債券信用評價主要通過信用評級機構出具評級報告,隨著債券市場的擴展,這顯然是不夠的,所以需要有一個完善的信用體系。完善信用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對發債主體進行信用評價,篩選出合格的發債主體,確保投資者獲取準確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求投資者有對企業債券投資的風險意識,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第4篇:直接融資范文

        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困難重重。由于對債券發行條件和規模的嚴格控制,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直接融資,另一方面,國家規定企業債券利息征收所得稅,這樣更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再加上中小企業規模小、信用風險大等自身特點,結果是中小企業僅有的發行額度也很難完成。所以對于成長中的高風險的中小企業來說,債券融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在股權融資方面,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企業發行股票上市融資有十分嚴格的限制條件,實際表現為主板市場對中小企業的高門檻。“二板市場”是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融資的一個有效選擇,但由于各種原因,國內二板市場尚未推出。許多的中小企業只能去香港和國外的創業板上市以解決資金融資的問題,而更多的企業只能靠創業者自己和親友的資金投入及企業內部的積累,且直接融資規模很小。

        在發達國家,風險投資也是中小企業的重要直接融資方式。風險投資是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劑。風險投資通過設立中小企業產業投資基金或中小企業投資公司進行。風險投資中風險資本家的管理參與分階段投資的性質形成廠對中小企業的嚴格激勵機制,同時也給子了中小企業在管理、技術上的支撐,這是傳統融資方式難以實現的,因此,風險投資在向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的同時,也為其彌補了管理等“稀缺要素”,這一點對中小企業尤為重要。

        我國的風險投資始于2()世紀80年代,一直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現在已經有100多家風險投資公司,規模也有上百億。然而由于缺乏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和民間資本的介入,風險投資公司的管理和運作也不成熟,我國的風險投資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無法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的需求。

        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難成因分析

        長期以來一些部門對中小企業特別足民營中小企業采取歧視性政策。雖然“十五大”已經明確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為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創造條件,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方針的貫徹還有待于不斷深入。在融資方面表現為: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的貸款條件較大企業往往要嚴格得多,一些個體私營的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甚至沒有資格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

        從金融政策上看,還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體系。我國目的的經濟、金融政策,主要還是依據所有制類型、規模大小和行業特征而制定的,因此,社會大多數資源都通過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大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今天,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發揮作用還需要一個過程。銀行的大部分貸款也是貸給大企業。這幾年來,針對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雖然頒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還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體系,致使中小企業的融資和貸款仍然受到了束縛和影響。

        從金融機構的設置來看,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商業銀行。我國現行的金融體系建立于改革開放初期,基本上是與大企業為主的國有經濟相匹配。隨著改單的深人與經濟結構的調整,如今,迫切需要有與中小企業相配套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

        此外,從社會中介的擔保功能發揮情況來看,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扣保機構本身的運作機制不僅制約了資金的擴充,又使擔保機構這一市場化的產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運行不暢。其次是缺乏應對擔保風險和損失的措施。再次是由于目前財政、經貿委、銀行三方面的協調配合還不夠,使一些具體操作性問題無法及時,有效地解決,影響了擔保功能的正常發揮。

        最后,在稅收政策、土地政策、行業準入、融資渠道、政府介入等多方面,中小企業尤其是個私企業受到多重限制,這些都是導致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困難的原因。

        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法律對策及建議

        一、構建信用擔保制度

        中小企業在直接融資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構建其信用擔保制度, 關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法律制度的構建,主要有一下幾點:

        第一、我國在信用擔保法律制度立法中或者沿用中小企業基本法中的規定,或者在單行法中對其進行單獨規定。中國在《中小企業促進法》中并無對信用擔保基本問題做出相應的規定,故應該在《條例》中予以明確。

        第二、信用擔保機構組織法;即規范信用擔保經營主體主要是信用擔保機構以及相關機構的成立、機構設置、運作方式、經營范圍、行業監管、法律責任等問題。

        第三、信用擔保行為法即規范信用擔保機構行為的法律,主要包括信用擔保機構的資金制度,即擔保資金的構成、來源、使用、管理,政府資金的支持,風險補償、優惠稅收政策等內容;業務規則,即擔保業務的范圍、種類,擔保業務程序,提供擔保的條件,對中小企業的要求,協作銀行的權利與義務等內容;風險控制制度,即擔保資本金放大比例限制、與貸款銀行的風險責任分擔、貸款擔保最高額限制、項目評審、資信調查、反擔保制度、事后追償等內容。

        第四、信用擔保監管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確中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監管體制。根據國家經貿委和財政部的兩個規范性文件,中國當前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督管理機關,省級監督機關不健全。綜合國際立法,世界上信用擔保機構都有完善的監管體制。如美國的監管機構是由聯邦政府的機構――小企業管理局執行的。它是根據美國《中小企業法》設立的。美國《中小企業法》于1953年通過,2001年12月21日最新修訂。該法規定了小企業的政策目標,設立小企業管理局的架構、職責、運作程序等。中國可借鑒美國的作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確中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監管體制,在中央單獨設立或者在一個中央部門內部設立一個主管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行政管理機構,主管全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監管工作。通過法律的形式對該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責、權限范圍、監管程序等做出具體規定。做到職責專一,任務明確,同時配合財政部門的單項財務監督,逐步建立和健全中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體制。

        此外,為了鼓勵設立信用擔保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國家宜規定:信用擔保機構可以依法享有部分稅收優惠。在立法時,考慮到立法的便捷,該優惠措施則既可以在信用擔保法律制度單行法中規定,也可以在專門的稅收法律法規中規定。

        二、創建良好的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環境

        我國的證券市場長期以來被作為國有企業改制的工具。從滬深兩市目前的上市公司結構看,大型國有企業上市比例占到了98%的比重,而民營的中小企業上市數量微乎其微。只是在近兩年,民營企業上市才略有增加。

        另外,從法律法規上看,也人為地限定了只有國有企業才能發行股票債券上市融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來看,股份公司的設立最低注冊資本要1000萬元,而上市的股份公司,其最低注冊資本則要5000萬元。這樣高的“資本門檻”,一般的中小企業是很難承受的。因此,客觀上將中小企業上市的路予以封殺(國外大多對中小企業上市提供有專門的所謂“二板市場”,其對上市公司的股本、盈利狀況、主營業務記錄均不作要求,只是要求公司具有高成長潛力,以及相應的盡職披露義務)。

        從《公司法》和《證券法》規定的債權發行條件來看,同樣將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排除在外。公司債券發行的主體只能是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兩個或兩個以上國有企業控股的有限公司以及股份公司。因此,徹底改變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環境,是當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風險投資法律構建

        我國的風險投資業盡管起步很晚,但近幾年發展速度相當快,而目前我國調險投資業的法律依據僅有《公司法》、《合伙企業法》以及《投資基金暫行管理辦法》,因此急需制定一部專門調險投資的法律來對風險投資業進行規范發展。

        風險投資作為推動科技和經濟發展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的基本政策,國家應把發展風險投資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給予風險投資基金優于其他基金的優惠稅收政策,向風險投資公司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鼓勵風險投資基金發展。

        政府應該給風險投資公司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政府在稅收方面要給予優惠政策,實行減免所得稅辦法;在增值稅方面,應允許將納稅期內購置的固定資產所含稅金全部進行扣除,作為過渡措施可允許對技術轉讓費、研究開發費、新產品試制費等可比照免稅農產品按l0%計算進項稅進行抵扣,對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轉讓,按其實際所含的營業稅予以扣除。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資金匱乏的問題。其實,國外很多中小企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為此,西方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普遍采取多種手段來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來源問題,不但有專門的立法,還有專門的機構,而且保護的內容也很廣泛,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國政府要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法律保障。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的制約,幾乎都存在著同樣的弱點,即融資能力相對較弱。針對這一狀況,我國立法機關要相應的制定一系列專門的法律和政策,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通過法律確立中小企業的地位、維護其合法權益是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重要內容。

        其次,在當前中國應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按照上交所與深交所適當分工的原則,及早地明確深交所作為“中小企業股票交易所”的地位。選擇總股本5000萬股以上、流通股5000萬股以下的中小企業在深交所上市,以推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的相關規定。對新上市的這部分中小企業,實行單獨運行、單獨監管,待積累一定經驗后,再根據創業板市場建設情況,逐步降低門檻,適當調整上市規模和盈利要求。降低中小企業板塊的準入條件,使更具有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有可能通過中小企業板塊進行直接融資。

        第5篇:直接融資范文

        一、小企業經營信息不透明,難以滿足投資者對信息的認知要求

        小企業在創建時都是根據市場供不應求缺口大的產品來確定創建的。企業對該產品的市場壽命,產品在產品鏈中的必要程度,產品現在占有市場的份額,產品在將來市場中的稀缺性,產品更新換代的趨勢,市場要求產品的創新措施,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等經營中的相關要素都知之甚少。企業所擁有的信息只是現在產品賣得快,利潤回報率高,目前有能力把產品生產出來,而前景的預測沒有很到位的信息來證明企業的市場前景旺盛,因此不能強有力地引導投資者參與投資的信心。

        二、小企業管理信息封閉,導致諸多投資因素和潛力喪失

        小企業在創建初始,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競爭,一般都設置競爭壁壘,對外封鎖自己的生產成本、技術含量、產品性能、投資回報率、固定資產構成、產品生產程序等信息。這種封閉信息的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競爭緩解有力,但是對直接融資卻產生了不利影響,因為投資者對企業經營管理信息的缺失,導致了很多可挖掘出來的投資因素和潛力喪失。

        三、小企業融資管理不規范,投資收益實現缺乏必要保障

        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于小企業往往不能使所有權和經營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很好地和諧一致,所以影響到投資回報不能充分的實現。尤其是在融資管理上沒有建立起統一、規范、合理和科學的模式,具體表現為企業行為和經營的個人行為沒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資金運用和生產發展沒有形成一定的協調關系,盈利分紅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分配模式等等問題,使得投資收益實現缺乏必要的保障。

        四、小企業創建和發展中存在的缺陷,導致了融資缺乏吸引力

        小企業在起步發展階段一般都會因為以下五種情況而影響融資。一是盲目創建。其創建一般是根據某種產品一時的市場需求和市場冷熱表象程度來確定的,而不去考慮產品長遠的市場需求和開發潛力,因此它在創建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是設備簡陋。小企業往往因為倉促上馬和資金不足原因所購置的生產設備簡陋,有的甚至是淘汰設備,所以經常會出現設施不能正常運轉問題。一旦設備運轉出現問題,不僅不能保證產品生產和產品質量,而且最主要的是會延誤商機,造成收益下降,甚至出現虧本。三是人才缺乏。小企業一般都缺乏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因此經營意識、管理水平和產品開發研制能力都跟不上市場發展需要,因此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抗衡力。四是效益低下。某種產品在創建時它的原材料價格會很低,一旦其價值被過熱市場認定后價格很快會被抬高,那么產品成本就會翻倍上升。這種成本快速跟進,使得原來預測的利潤很快被暴漲的成本吃光,企業的收益很快減少。五是環境制約。在市場經濟環境、社會信用環境、投資理財環境逐步完善和好轉的情況下,小企業的經營發展與許多環境因素不相適應和協調問題的暴露,造成小企業不能與社會抗衡的融資困難和壓力,小企業在融資信心不足和環境不允許的情況下,不得不放棄融資。種種因素表明了小企業的融資缺乏吸引力。

        五、小企業融資行為背離了商業道義,導致融資空間縮小

        小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格化和企業行為的隨意性,使得企業融資行為經常出現一些背離商業道義問題。如在償還債務性融資不是根據借款時的承諾為依據,而是根據企業資金寬松程度來決定是否還債,一些欠債也不能及時歸還等等,造成了小企業的融資的信譽度下降。這種現象在社會上逐漸擴散和傳播后,很多持幣待動的投資者對小企業資金成長能力持否定態度,因而資金就不會趨動到這一塊空間,使小企業融資范圍逐漸縮小。

        六、小企業失去了金融業規模融資支持,導致融資渠道狹窄

        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中國的市場經濟處于萌芽時期,市場主體的份額以小企業為主流,當時的金融企業以支持小企業的發展為主要業務,所以在那個階段,小企業的發展速度很快,它的生命力及市場推進力都很強。而現階段市場主體的基本份額都由大企業主宰著,金融企業的業務重心于是傾向了大企業,對小企業的業務推進逐漸乏力,甚至放棄。小企業在沒有了規模資金的注入后就失去了規模發展的可能,它的市場推進力也因此沒有了后勁。

        七、對策建議

        第6篇:直接融資范文

        【關鍵詞】 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融資風險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已上升到了一個新階段。這一階段中僅僅依靠企業的自有資本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發展需要,而通過資本經營,利用財務杠桿,在短期內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張就成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但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十分狹窄,除少數大型知名企業,一般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十分有限。總的來說,企業所獲資金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內源融資;二是企業外源融資。其現實狀況是:

        (一)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中“內部資金比率”(內部資金/外部資金)普遍偏高

        大量資金都來源于企業的自我積累,不易獲得外部投資,造成企業只能轉向內部挖掘潛力。

        (二)我國中小企業通過間接融資方式所獲資金數量非常有限

        根據近兩年有關統計數據顯示,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量僅占全部貸款的4.65%,與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約占1/3的比重形成強烈反差。中小企業之所以難以取得貸款,與其對貸款需求“急、頻、少、高”的基本特性相聯系。同時由于各大國有商業銀行沿襲傳統,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而中小企業淪為“二等公民”。另外中小企業建立時間相對較短、規模較小、資信等級比較低,使得銀行不愿為其貸款。

        (三)從直接融資來看,中小企業從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獲取資金的寥寥無幾

        種種現象表明我國中小企業以直接融資方式籌集資金難度很大、比例極低。主要原因:一是資本市場發展不成熟,規模有限;二是中小企業規模小,管理不規范,信用基礎不穩定,風險集中;三是多數中小企業不是國家支柱產業,國家“抓大放小”的政策使中小企業在僧多粥少的環境中難以占領一席之地。

        因此,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中小企業尚未建立外部市場融資機制,基本上是內部融資、自我滾雪球式的發展,致使企業很難形成規模生產。這種狀況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滿足不了中小企業規模擴張過程中的融資要求。

        二、企業直接融資風險的涵義

        風險一般泛指遭受各種損失的可能性。風險是在特定環境下和特定時期內自然存在的導致經濟損失的變化。風險是事件本身的不確定性,或者說某一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財務的角度來說,風險就是無法達到預期報酬的可能性。融資風險的大小主要通過風險成本來反映。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主要包括破產成本和財務困境成本。

        財務困境成本的內涵要比破產成本寬泛。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時,未得到償付的債權人有權利以合同被違反為理由要求企業在正式向法庭申請破產前,通過一系列非常行動,主要包括資產重組和債務重組,使企業免于破產,維持企業繼續經營的能力。財務困境成本包括三部分:一是法律、管理和咨詢費用;二是間接成本,包括因財務困境影響企業經營能力的降低,至少是對企業產品需求的減少;三是管理層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直接融資風險是指企業直接融資活動所帶來的收益和損失的不確定性。市場經濟是一種風險經濟。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由于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因而經濟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資本市場作為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風險性也是不可避免的。隨著我國融資體制由以銀行為主體的間接融資逐漸向直接融資的轉變,直接融資將成為各類企業融資的迫切要求。通過直接融資,企業可以獲得比銀行信貸更廣闊的渠道,從而可以根據自己經營能力和金融環境變化,來決定自己的融資結構,改變單一依賴銀行信貸的狀況,以解決資金不足問題。但與此同時,企業將會經受更加嚴峻的考驗,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

        同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的資信劣勢和社會在所有制問題上的偏見等原因,而只能籌集到短期的資金。短期資金雖然成本較低,但由于它只能滿足短期的、臨時性的資金需要,使得中小企業經常面臨發展和償還的兩難境地,如果不能及時進行短期資金的再籌集,則將直接導致企業停產甚至倒閉。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將會面臨更多更大的風險。

        三、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風險的類型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方式主要包括股票債券融資、租賃融資、兼并融資、引進外資融資和民間融資等。與此相對應,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股票債券融資風險

        股票債券融資風險是指中小企業在利用發行股票債券方式籌集資金時,由于發行數量不當,籌資成本過高,時機選擇欠佳等原因所造成的經營成果損失的可能性。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很不完善,只有少數國有大中型企業才有資格發行股票和債券,中小企業的比例非常低,所以這種風險在我國中小企業中表現還不突出。

        (二)租賃融資風險

        在租賃融資過程中,由于租期太長、租金過高、租期內市場利率變化較大等原因也會給中小企業帶來諸多風險,具體地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決策風險。是指中小企業在租賃融資決策時,由于決策失誤而產生的風險。中小企業在決定采取租賃融資前,必須考慮何種設備,租期多長,選擇哪家租賃公司等具體問題,如果考慮不周就會給企業帶來損失。它是租賃融資時的主要風險之一。

        2. 技術風險。是指在租賃期內中小企業租賃的技術和設備由于科技進步而發生嚴重的無形損耗以至不得不淘汰所租賃的設備和技術,由此給企業所帶來的損失。

        3. 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利率的變化直接或間接造成中小企業租賃融資成本增加而發生損失的可能性。中小企業在租賃融資時要充分考慮利率因素,因為在租賃期內不能中途解約,當利率變化時,而租金卻不能變化。一旦利率下調,企業所付的租金就會超過其利用借款方式購買設備時所支付的本息,這樣就會造成中小企業的機會損失。

        4.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出租人或供貨商不能按照合同規定如期提供租賃設備和維修服務等給中小企業所造成的風險。

        5. 財務風險。是指中小企業在通過租賃方式取得設備時,不能按期支付租金的風險。

        (三)兼并融資風險

        在兼并融資過程中,如果對融資環境與時機把握不好或對兼并的目標企業選擇不當和對兼并雙方資產評估有誤等,就會產生一系列風險。按其成因可具體分為:

        1. 目標風險。是指兼并企業由于被兼并的目標企業選擇不當而引起的風險。

        2. 過程風險。是指在實施兼并過程中,原股東股權結構的變化導致每股收益變化而引起的風險。

        3. 管理風險。是指兼并完成以后由于兼并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所導致的風險。

        (四)引進外資融資風險

        所謂引進外資融資風險是指中小企業在引資融資過程中,由于外商欺詐故意使投資資金不到位或不講信譽將投資設備以舊頂新、以次充好甚至虛報高價等給我方中小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五)民間(或私人)融資風險

        民間融資具有快捷、簡便、直觀等優點,但是也具有利息高、信譽低,來源不穩定等缺點。再加上向私人融資時鏈條單一,缺乏法律公正等。一旦對方不守信用,就會給企業造成損失。這就是民間融資風險。

        四、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風險管理的對策

        直接融資風險固然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人們在風險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只要我們提高認識并采取一定方法和措施,風險還是能夠防范和化解的。直接融資風險是動態型風險,其技術操作具有復雜性與多變性。由于各個企業情況各不相同,故就一般情況,總結出基本的風險防范辦法和化解對策。

        (一)清償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對策

        1. 積極還債。企業要注意維持自身的信譽,要廢除賴債、廢債思想,積極償還債務。

        2. 適度負債。不能不考慮償還能力,一味地負債經營。如果負債利率高于資產利潤率,企業必然不能正常支付利息,從而到期也難以還本。因此,在資產利潤率下降時,要降低負債比重,減少財務杠桿系數;資產利潤率上升時,可調高負債比重,從而提高財務杠桿系數,提高資本利潤率。

        3. 按需負債。企業應按實際需要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債務資金。股本收入和長期負債所籌集的資金可以用于購置固定資產和形成其他長期性資產占用,短期借款只能滿足臨時性的流動資產的需要。

        4. 債務重組。通過與債權人協商,實施債務重組計劃,包括將部分債務轉化為股票,申請減免部分債務,降低利率,延期還款等,以使企業在新的資本結構基礎上“起死回生”。

        5. 提高償債能力。借助社會保障制度減輕企業社會負擔,減少資金流失,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

        (二)利率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對策

        1. 降低融資利率。如盡量爭取發行利率較低的債券。企業還應當盡量爭取貸款期限長、利率低的軟貸款。

        2. 采用浮動利率。如發行浮動利率債券、浮動利率票據(浮息票據)等。

        3. 加強利率預測。在固定利率融資中,當利率趨于上升時,長借有利;當未來利率將下降時,短借有利。如果預測市場利率將下降,應盡可能將融資時間推遲。相反,預測市場利率上升,可適當提前融資。

        4. 運用金融工具。遠期利率協議、利率合約、利率期貨、利率期權等,可有效防范和化解利率風險。

        (三)匯率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對策

        1. 重視貨幣選擇。在不能以人民幣計值的情況下,一要爭取選擇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二要對資產、債權及其他收匯,爭取用硬貨幣;對負債、債務及其他付匯,爭取用軟貨幣。企業作為債務人如能爭取用軟貨幣計值對外融資,則可減輕其債務負擔。

        2. 進行外匯保值。可用遠期外匯交易、調期外匯交易、外匯期貨交易、外匯期權交易等進行外匯保值。

        3. 訂立保值條款。在貸款協議中訂立保值條款,總的原則是使貸款額和償還額相等(不包括利息因素)。常用的保值方法有黃金保值法、“一攬子”貨幣保值法、國際貨幣單位保值法等。

        4. 進行配對管理。外匯暴露是指將承受匯率風險的那部分外幣。外幣的配對管理是將外幣債權與外幣債務、外幣資產與外幣負債、收匯與付匯配對,這是減少外匯暴露,降低外匯風險的一種方法。

        (四)其他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對策

        對政策風險,企業要了解現行政策,同時對政策變化要有一定的預見能力。充分利用有利于直接融資和有助于降低直接融資成本的政策。

        對發行股票融資的收購風險,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經濟效益好,股票價格相應較高,收購成本必然增大。同時,企業必須密切注意本企業股票的交易情況,如遇有收購情形時,可采取適當的反收購措施。

        (五) 直接融資風險防范對策中保險機制的選用

        保險是一種風險分散機制。保險機制引入企業融資中,可穩定資金結構,緩解資金緊張、風險惡化局勢。在選用保險機制時,注意考慮風險補償基金的來源、保險責任界點的制定以及保險理賠的要求等。

        直接融資風險分析是企業直接融資資本結構的選擇和優化研究中的關鍵環節, 直接融資風險分析必須綜合考慮直接融資成本、直接融資收益才有意義。運用模糊數學理論和模糊評判方法建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風險分析模型,能有效地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為直接融資決策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評估結果。只要中小企業充分認識直接融資風險的重要性,按照本文提出的若干應對措施去做,便可有效降低直接融資風險。

        【參考文獻】

        [1] 王靜怡,裘永銘.航運企業融資風險及其防范[J].造船技術,2000,(1):4-6.

        [2] 張云貴.財產保險公司風險大小三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J].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1):19―22.

        [3] 陸正飛.財務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4] 陳浪南.西方企業財務管理[M].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1.

        第7篇:直接融資范文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指由商業銀行作為發起管理人發起設立,以單一企業的直接融資為資金投向,在指定的登記托管結算機構統一登記托管,在合格投資者之間公開交易,在指定渠道進行公開信息披露的標準化投資載體。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一種新型的直接融資“產品包”,其創設宗旨是為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一個綠色高效的直接融資方式,是一種特殊目的載體(SPV),具有明確的法律性質及制度安排,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資產獨立于發起管理人和其他參與方的固有資產,在法律形式上起到風險隔離和破產隔離的作用。這是銀監會為理財資金對接直接融資開辟的一條高速公路,由此不再需要依靠信托、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機構走那些所謂的“羊腸小道”,其目的是要通過創建一種具有一定流動性、可市場估值、信息披露更加透明的金融工具,逐步替換非標債權資產,以進一步提高理財投資的標準化程度。從中國整個資產管理市場的發展脈絡來看,無通道、標準化、可估值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將引導原本就廣泛存在的表外融資正式轉入“陽光化”運行,進一步引導理財資金直接服務實體經濟。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銀行理財資管計劃推出的主要目的是在銀行自營業務與代客業務之間,建立起防火墻,建立一條完全獨立于銀行自營業務的直接融資管道。而要建立起銀行理財業務與自營業務的柵欄,需要風險隔離、風險可計量與投資者可承受三個方面的要件。投資者到底承擔多大風險,要透明公允。“計劃”凈值化的基礎上其所投資的“工具”要可交易、可估值,即通過動態管理與組合投資分散風險。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處于資產端,解決基礎資產如何從非標轉向標準化的問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則處于資金端,實現銀行理財與自營業務的風險隔離。而銀行在資金端和資產端,分別承擔不同角色,在資金端擔任理財管理計劃的管理人,為理財客戶管理風險和收益,收取管理費。在資產端擔任工具發起管理人的銀行在募集資金后投資于某一融資企業,通過管理融資項目風險和收益,以及連續報價和信息披露等服務,獲得工具的管理費用。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作為SPV,代替之前的通道業務,節約成本,直接對接實體經濟。商業銀行作為橋梁,實現企業融資需求和投資者理財需求的有效對接。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市場發展現狀

        自2013年推出試點至2016年末,累計發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約1500億元,發行支數約420只。發行規模呈逐年增長態勢,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其中,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發行規模占據市場前列。從地區分布來看,江蘇、浙江、北京、河南、重慶及廣東分別占據市場前六位,全國除寧夏、青海、海南三省區未有工具發行外,其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已有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產品覆蓋。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業務采取資格準入管理。截至目前,業務具有開展資格的商業銀行44家,包括國有控股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地方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從業務開展情況來看,由于非標額度充沛、內部體制、機制問題導致創新敏感度較弱、創新動力不足等因素影響,大型國有銀行除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在試點階段有所參與外,其他國有銀行尚未開展直融業務。市場上較為活躍的發起管理人基本上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及2014年下半年陸續獲得準入資格的城商行。

        目前,國有五大銀行尚未全面開展直融業務,這也是市場規模沒有快速做大,市場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的原因。這也給了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商行難得的業務拓展時機。2016年,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市場仍以民生、興業、平安等股份制銀行以及北京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等大型城商行為主。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債務類融資產品比較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一個形似理財、神似債券的產品。從產品發展演變的邏輯來看,由商業銀行的表內信貸市場到表外非標市場再到標準化市場逐步演變進化,它遺留了一些未進化完成的基因特性,與信貸市場、非標理財市場、債券市場以及資產證券化產品,均有相似之處但也有本質區別。

        與債券產品比較

        目前債券市場主要包括三大市場,分別為銀行間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和企業債。

        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無論從注冊流程、信息披露程度與范圍等方面,都與私募債PPN較為相似。在發行價格方面,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較短融、中票較同期限中票價格上浮50~100BP左右,主要為流動性補償。

        除價格方面以外,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債務融資工具相比較來看,銀行間市場投資資金來源豐富,市場表現為成本低、波動性較高。而其資金目前全部為理財資金,理財資金由于存在剛性成本約束決定了收益率下降空g有限,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表現為成本較高,但相對較為平穩,波動幅度較小。并且不同評級主體之間利差較小,利差一般在10~30BP,同一主體、不同年限之間利差也較小,利差平均為20BP,而銀行間債務融資工具利差區間一般在50~100BP。

        交易所公司債市場。于2015年市場進入井噴模式。自2015年1月新公司債管理辦法出臺,發行主體大幅擴容,從上市公司一下開閘至所有企業,可以說從高高的門檻完全降為無門檻,帶來發行量的迅速放大,月發行量已達2000億元,相當于2014年公司債全年的發行規模。

        新版公司債完成了從核準制向注冊制的改革,分為大公募、小公募以及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簡稱“私募公司債”)三類。大公募門檻極高,不僅評級上要求須為AAA級,還包括其他一些財務指標要求,仍由證監會審核,對應的投資人為公眾投資人。小公募注冊權限下放至交易所,面向的投資人為合格投資人,私募公司債采取證券業協會事后備案方式,公司債的融資效率大幅提升。

        從發行價格上看,交易所的公司債質押新規使公司債如虎添翼,杠桿效應拉低了公司債發行價格,發行利率屢創新低。從期限結構上看,公司債也是以中長期限為主,一般為5年、5+2年、7年為主。公司債缺乏1年以內的短期產品,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可以有效填補公司債客戶的短期資金需求。

        發改委企業債市場。2015年企業債市場亦是政策頻出,集中于放松準入條件、簡化審批流程、提高發行效率。發行制度大力改革,由原發改委審核制下放到中債登進行第三方評估方式的準注冊制。企業債一般期限較長,以7年以上為主,發行主體主要為城投企業,基本以AA評級添加擔保公司增信方式發行,一般設置分期還款,項目債的性質較濃。

        總體看來,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債券市場有明顯區別,不是債券市場的簡單替代,而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益補充。

        與非標產品比較

        非標業務相對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來說流程更加便利,收益更高,商業銀行自身會更有動力去做。但2013年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商業銀行理財監管文件“8號文”出臺,將各類通道化的融資類理財項目定義為非標資產,并對非標資產進行總量控制。2014年12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非標業務采取更為嚴厲的回表政策,按規定進行資本計提和計提撥備。該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使得達不到出表目的的非標業務大大萎縮。

        目前,監管為商業銀行業務轉型升級預留了一定緩沖期。但是監管導向明確,商業銀行均在未雨綢繆提前布局,為了大力發展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業務,部分商業銀行內部通過制定更有利的入池價格等政策來鼓勵和引導自身業務轉型,令其在承接非標資產方面存在較大業務機會。

        與信貸市場比較

        貸款是商業銀行資產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企業傳統的融資渠道。天然的存貸利差收入成為商業銀行重要的、也是最大的利潤來源。但是,自利率市場化于2015年正式完成落地實施以來,這種單一的盈利模式將被徹底顛覆。

        目前由于對創新產品沒有統一認識,一些銀行仍將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比照非標業務作為綜合授信項下的業務進行審批,使用需要占用授信額度,以致于理財直接融資工具面臨來自貸款額度競爭壓力。

        與貸款相比,理財直接融資工具除具有成本方面優勢以外,作為銀監會認可的標準化資產,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可以真正達到資產出表目的,完全不占用風險資產,可節約銀行稀缺的風險資產。同時能夠賺取可觀的中間業務收入,這是商業銀行開展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業務最直接的市場動力。而對于融資企業來說,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資金用途靈活、自主支付相對于貸款具有較大吸引力,這也是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相較于貸款業務的核心優勢和市場機會所在。

        與資產證券化產品比較

        2013年8號文提出非標資產的概念以來,全國股份制銀行非標壓力大增,而城商行壓力更為突出,尋求合規高效的非標轉標模式成為各行當務之急。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就是在這種需求之下誕生,而自2012年資產證券化重啟并加速以來,資產證券化也成為非標轉標的有力工具。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信貸資產證券化是有著顯著區別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商業銀行作為發起管理人,通過創設工具向企業新增融資,并不是將已形成的存量信貸資產打包,未經歷基礎資產打包、證券化的過程。而資產證券化是對已有的存量信貸資產標準化出表,釋放風險資產,賺取中間業務收入。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存在的主要缺陷

        市場發展緩慢,發行規模小。目前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屬于比較小眾的產品,市場參與主體只有銀行,券商、信托、基金、保險、財務公司等機構均無參與資格。而且全國600多家銀行中只有44家具有業務資格,44家機構分為大型國有銀行5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10家以及城商行29家。

        從國有大行角度來看,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市場存量規模較小,難以容納大資金,并且業務量很小的情況下還要投入人力、系統、財力、物力,投入產出不匹配,故對國有大行的吸引力較小。因此,國有大行缺乏參與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市場的積極性。從城商行角度來看,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業務資質對于城商行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城商行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動力較強。但是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了其工具業務的發展。工具業務相較于傳統的信貸業務對人才素質要求較高,而城商行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平臺因素難以吸引到高端投行人才,并且直接融Y服務經驗的積累、城商行內部創新業務流程搭建、理念轉變以及人才配置均需要時間。因此,城商行群體與國有大行相比,積極性雖高但缺乏相關經驗和能力。

        基礎制度框架建設滯后。監管層推出該創新產品以來,缺少一個市場化機構對該產品進行推動和管理,對市場參與主體進行統一指導和培訓。市場各家銀行之間、同一家銀行內各部門之間對產品缺乏統一認識,沒有統一執行的標準可參考,沒有相關制度可依據,這也是導致該業務發展遲緩的重要因素。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發展缺乏頂層設計。其服務是實體經濟需求的產物,從產生以來就以市場化力量為主導,缺少頂層制度安排。應將發展理財直接融資監管制度化、標準化,進行頂層設計。由市場監管主體牽頭,市場機構自律管理,風險自擔,并建立綜合服務平臺或機構,進行市場服務和風險監控,不斷推動該項工作市場化、常態化、規范化發展。郭樹清指出:“引導理財產品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嚴控期限錯配和杠桿投資。監管部門要堅持以風險為本的監管制度,進一步加強行為監管與功能監管;銀行業要進一步加強內控管理,健全完善各項規章,補齊制度短板。”同時,同時銀行自身還應細化制度安排、健全風控指標、完善管理機制,提高業務規范性和效率。

        完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深化服務實體經濟

        2016年8月,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中心業務由銀監會監管,負責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終于有了市場化的推動和管理機構。推動了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市場發展進入快速軌道。作為市場成員的各商業銀行應盡快提高產品研發設計能力、投資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理財公司應充分汲取市場成員的意見與智慧,深化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深度與廣度。

        大力推動產品創新,建立完備的產品體系

        金融市場的活力和魅力在于不斷創新。以銀行間市場為例,2005年推出短融,2008年推出中票,2009年推出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區域集優模式、高收益債。隨著市場逐漸成熟壯大,創新步伐不斷加快。2010年陸續推出超短融、定向工具PPN、項目收益票據、并購票據、永續票據、ABN(資產支持票據)以及近期推出的創投債、綠色債、保障房債務工具等。從發行主體上已經實現大中小全覆蓋;從發行方式上有公募,定向私募,單一,集合;承銷方式上有獨主、聯席及承銷團方式;在發行流程上也不斷優化,推出分層分類管理機制,儲架發行機制;在標準體系建設上有成熟的信息披露表格體系;在配套建設上,成立了自已的增信公司、評級公司等相關機構。

        因此,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應在產品種類上盡快創新和豐富,結合國家政策與監管導向,順應市場發展需要,建立自己獨特完備的產品譜系。

        加強并擴大投資人隊伍,提高市場的流動性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創設之初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即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是唯一的工具投資主體,將資產端和資金端一步到位引導理財業務向資產管理方向轉型。但改革創新需要一個過程,應給予產品端一個培育期,從而帶動資金端發展的互相促進和良性循環。與券商、基金相比,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研發與投資管理一直都是能力上的短板,雖然后期將投資人群體放開,但目前不是所有銀行都有開放式理財產品。由于投資主體的單一和匱乏對工具的一級市場發行和二級市場交易流動產生很大的制約,目前各個市場都在不斷擴充多元化投資主體。建議將工具投資人進一步放開,銀行自營資金、基金、信托、券商資管計劃、險資均可以投資,加快對產品端的培育,快速做大規模,有助于增強市場活力,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增加市場對大資金的吸引力。目前銀行理財余額30萬億元,拿出10%投資在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上就是3萬億元,直接對實體經濟注入3萬億元增量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戰略轉型升級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引合管理,拓寬資金用途

        目前,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只有單一發起管理人一種發起模式,建議可以增加2家或多家銀行共同聯合發起管理的聯席形式,不僅有助于增強同業合作與交流,共同研判風險分擔風險,同時,又可提高工具的發行成功率,提升市場活躍度。

        而且,理直接融資工具募集資金用途只有補充流動資金與項目建設,不能滿足企業日益增多的企業并購、股權投資等活動的資金需求。拓寬資金用途,可以使資金更合理使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防止空轉,脫虛向實。

        構建備案注冊制

        按照市場化的規律完善必備文件清單體系。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推出的最初目的是促進理財業務與信貸業務相分離,建立理財業務與自營業務之間的防火墻。建議應回歸產品設計初衷和功能本位,指導各行將工具的審批與信貸審批相分離,建立直接融資業務的審批模式,打破剛性兌付思維,有效管控信用風險,充分強化信息披露,約束融資主體的自律行為,構建一個高效綠色的直接融資服務渠道。

        第8篇:直接融資范文

        關鍵字: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發展方式轉型

        一、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經濟發展中經濟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總需求結構失衡。影響經濟結構的因素有很多,但當前最為突出的結構性問題是總需求結構的失衡。在需求結構上,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有利于社會經濟良性發展的國內消費需求不振;在產業結構上,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的帶動,經濟社會效益較高的第三產業發展緩慢,而且同第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投資效率低,可見下圖一、圖二: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重為56%,大于由第三產業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49%,說明我國第三產業的投入產出比不一致,生產效率還不高,還沒有達到規模經濟。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轉變經濟發展的總體方向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要實現三個“結構性轉變”:一是需求結構轉變,即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二是產業結構轉變,即由主要依靠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三是要素結構轉變,即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壯大中小企業是必要條件

        民營經濟的典型部分是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困境:一是制度環境提供的激勵不足;二是缺乏自主創新;三是中小企業融資難且融資成本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發展受到限制,企業就無法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致使生產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這是我國目前面臨“經濟政策兩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解決企業融資問題,有利于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而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三、推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建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建設有利于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矛盾。首先推進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建設,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其次推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建設,有利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然后推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建設,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

        四、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

        (一)完善中小企業股權質押融資。目前我國股權質押融資業務的行業,已從最初的典當行迅速擴展到自然人、擔保公司、農村信用合作社、商業銀行和企業,股權質押融資模式越來越受各類資金供給主體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但是據對銀行、典當、擔保等行業質權人的調查,股權質押主要是對其他融資業務質押擔保不足的補充,在捆綁組合式打包質押擔保物中處于從屬、輔助地位,基本上沒有開展單一股權質押或以股權質押為主導的融資業務。

        (二)提高創業板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功能,規范創業板的運行,逐步增加在創業板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功能,規范創業板的運行,逐步增加在創業板上中小企業的數量。

        (三)積極發展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平臺,建立知識產權交易中小,對中小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產權進行評估、交易,為其利用只有知識產權申請質押融資提供便利。

        (四)發展民間金融,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基于中小企業經營靈活的特點所表現出的對資產快速周轉的要求,中小企業的融資有額度小、頻率高和時間性強的特點。在融資渠道狹窄、銀行貸款條件較高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更傾向于民間貸款來補充流動資金。

        五、結束語

        面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挑戰,政府提出了以“低碳、高效、創新”為重點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是經濟轉變可否成功的關鍵,是決定轉變成效的重要一環。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一系列(如人力、物力、財力)因素的制約,其中融資難是最主要的因素。可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前提條件,而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的建設是解決其融資難的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的方法。因此,我們應該加快完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保證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馬雪彬,李靜.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建設的路徑選擇[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10,(4).

        第9篇:直接融資范文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解決途徑

        當前,中小企業都已成為我國縣域經濟的基礎和社會經濟繁榮穩定的重要因素。但相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由于其先天的競爭弱勢,在發展過程中必然面臨著許多困境,尤其是融資問題已成為其發展的主要瓶頸。本文以荊門市沙洋縣為實證,從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和融資機制的關系層面入手,來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進而提出通過對融資機制的改造以實現融資結構優化的路徑。

        一、中小企業融資主要形式

        隨著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現代社會中企業的融資渠道亦呈現出多樣化趨勢。按照資金的來源,企業融資方式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內源融資,即將本企業的留存收益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二是外源融資,即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資金,以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部融資已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部融資已逐漸成為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

        1、內源融資。內源資金來源主要是企業留存利潤,即屬于股東但未以股利形式發放而保留在企業的資金。企業的留存利潤實際上是普通股東對企業的再投資。除留存利潤外,企業職工持股也成為一項內部資金來源。由于資金來源于企業內部,不會發生融資費用,因此它是企業首選的一種融資方式。

        2、外源融資。外源融資即企業向社會籌集資金。外部資金來源的種類和規模取決于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和資金供應的寬裕程度。若不考慮市場發育不全、資金供應不足等約束條件,企業外部資金來源的渠道主要有商業信用、銀行借款、租賃、發行股票和債券等。按照融資是否有媒介,可分三種:一是直接融資。這是金融交易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此時,資金從貸出者直接流向貸入者,而不需經過金融中介。二是半直接融資。在半直接融資中,借款人和貸款人不是直接進行交易,而是通過經紀人和交易商進行。交易商以自己的資金買賣證券,所以承擔了證券交易的風險。交易商可以將較大額度的證券分散賣給眾多的投資者,從而避免了借貸雙方數量上的一致。三是間接融資。間接融資是以金融機構為媒介,實現資金從貸出者向借入者之間轉移的融資方式。

        從融資的制約因素來看,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一方面取決于企業對資金需求的偏好、自身融資能力和信用條件等企業內部因素;另一方面還取決于資金供給方,對投資項目的受益和風險的評價和篩選,以及雙方進行金融交易的交易成本、法律和市場體系的規則等外部因素。

        二、縣域中小企業發展及融資現狀

        沙洋縣地處江漢平原南岸,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及經濟弱縣。近年來,該縣大力實施“興工富縣”戰略,企業發展迅猛。截止2011年末,全縣各類中小企業已達到1024家。目前該縣經濟結構主要以中小企業為支撐,在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調整, 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經濟市場化的進程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業發展特點

        1、行業的傳統性。調查顯示,從行業分布情況來看,該縣中小企業主要從事傳統行業,其中商品批發和零售的企業占比達到32.58%,住宿餐飲業占比8.59%,制造類企業僅占比20.13%,科技型中小企業較少,在科技改造方面投入需求不大。

        2、經營的靈活性。表現在其資本投入相對較小,轉向成本低,業主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結合本地產業發展現狀,及時調整經營方向,這一特點是大中型企業所不具備的。

        3、控制的絕對性。中小企業絕大多數為私人控股,業主擁有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同時企業的經營成敗也系于業主一人,企業發展與業主的個人素質密切相連,如果業主具備一定的實戰經驗和管理能力,則企業會步入快速的發展階段,如果業主素質較低,則企業發展緩慢,甚至慘遭市場淘汰。

        4、勞動的密集性。中小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為其主要特征,技術和市場相對成熟,企業生產不需要先進的技術作支撐,主要是靠勞動力成本優勢來獲取利潤。

        5、信息的封閉性。中小企業大多采取家族式管理,沒有規范的財務報表,企業的經營信息被業主視為商業機密,不會輕易告知外界,更不會定期進行信息披露,從而在融資活動中,形成了銀企信息的嚴重不對稱。

        綜合分析沙洋縣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特點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企業介入的低門檻促使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另一方面因受其經營的隨意性、信息的不透明、財務的不健全等因素影響,導致外部資金難以介入,從而對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發展帶來較大影響。通過我們對沙洋縣50小企業問卷調查顯示,由于資金短缺對中小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造成的影響最大。

        (二)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特點

        1、內源融資在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中占主導地位。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種途徑: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通過對沙洋縣50家樣本企業的調查顯示,近四年沙洋縣中小企業融資規模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08年的1580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18301萬元,增長了11.5倍,并且內源融資額一直高于外源融資額(見圖示)。2011年末,樣本企業的內源融資額達到11346萬元,高出外源融資額4391萬元。從內源融資在融資總額的占比情況來看,2008-2011年內源融資占比逐年下降,由2008年的75.9%下降到20011年的62%。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中,雖然內源融資仍占主導,但外源融資占比在逐年上升,說明中小企業融資的外部環境在逐步改善。

        2、內源融資中資本金是主要來源。從樣本企業的內源融資結構分析,內源融資的主要來源是資本金、留存盈余和內部集資三個方面,而內部集資主要是內部股東集資,樣本企業均沒有采用職工集資方式。2008-2011年4年間,樣本企業的資本金占比在內源融資中占絕對主導地位,內源融資中資本金年均占比為72.5%,而內部集資年均占比為10.5%,留存盈余年均占比為17%。從發展趨勢上分析,樣本企業資本金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2011年資本金在內源融資中的占比為65.4%,低于其年平均水平;而內部集資和留存盈余的占比呈上升趨勢,2011年二者占比分別為15.8%和21.3%,均高于年平均水平。這一現象表明企業的盈利能力在逐年增強。

        3、債務融資中銀行貸款是主要途徑。企業的債務融資方式主要包括銀行貸款、商業信用、民間借貸和債券融資。由于我國對企業債券市場實行嚴格的發行管制,沙洋縣中小企業尚不具備債券融資條件,因而中小企業融資的途徑主要是銀行貸款、商業信用和民間借貸三種方式。從調查情況來看,2008-2011年間,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呈逐年上升趨勢。樣本中小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戶數由2008年的9戶,增加到2011年的35戶,增長了近4倍。中小企業貸款滿足率也由2008年的37.8%上升到2012年的77.3%,增長了39.5個百分點(見下表)。調查顯示,銀行貸款主要集中于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兩家金融機構貸款在樣本企業中的占比高達85.6%。

        4、商業信用和民間借貸發展不足。從樣本企業的債務融資結構來看,商業信用和民間借貸所占比重較低。商業信用主要表現為企業的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通過對樣本企業分析,2008-2011年,樣本中小企業的商業信用在債務融資中的占比處于10%左右,民間借貸在債務融資中的占比在8%左右,商業信用和民間借貸在債務融資中的占比一直處于20%以下。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分析主要有兩點:一是中小企業對現金支付偏好;二是對民間借貸認識存在誤區。民間借貸作為非正規金融的一種形式,一談起民間借貸不少業主就聯系上了高利貸,從而對民間借貸調查項目普遍反映較為敏感,只是象征性的填報數據,不能反映出企業民間融資的真實狀況。

        (三)中小企業融資缺陷

        1、融資鏈條出現斷層。根據“啄食理論”,企業的融資順序是內部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融資,而沙洋縣中小企業只是從內部融資走到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尚屬空白。由于縣域絕大多數不具備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條件,從而使中小企業的完整融資鏈條被客觀割斷。

        2、中小企業信息不透明。企業的信息主要是通過財務報表來反映。然而據調查顯示,有近7成的樣本企業沒有完整規范的財務報表,即使部分企業編制了財務報表其水份也較大。由于企業財務信息失真,造成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貸積極性不高。

        3、間接融資滿足程度不高。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主要方式是銀行貸款,據調查,有60%的企業認為銀行貸款不能滿足其需求,只有10%的企業認為滿足需求。從企業自身條件來看,樣本企業中30%暫時難以達到銀行信用評級標準,70%的企業因抵押不足而無法獲得貸款。

        三、融資機制發育不全制約中小企業融資效率

        從對沙洋縣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特點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沙洋縣融資結構矛盾較為突出。其融資結構并不完全符合優序融資理論所展示的標準,從融資效率分析其結構也并未達到最優,致使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較為嚴峻的融資瓶頸。究其原因,主要是融資機制存在著嚴重缺陷,其功能并未得到有效發揮。

        (一)中小企業內在缺陷與競爭劣勢

        1、中小企業的內在缺陷。中小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作為個體,則存在一些內在的“缺陷”,比如信息不透明、財務不健全、發展不穩定等,除這些客觀因素外,大多數中小企業業務經營存在短期化傾向,自身積累意識差,內源融資源頭不暢。由于這些“缺陷”,金融部門對其貸款會更謹慎,主要表現為貸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調查企業的真實情況,防范“逆向選擇”風險,貸后也要加倍監督,避免企業“道德風險”發生。這使得銀行拉長信貸流程和增加審貸環節,影響了放貸的及時性。更重要的是,當銀行信息收集和監督成本過高、交易不經濟時會選擇“慎貸”甚至“拒貸”。

        2、中小企業競爭劣勢。中小企業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受市場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從中小企業的特點來看,大多是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的末端,為大中企業提供配套服務,一旦大中企業感到資金緊張后,往往通過自身處于產業鏈前端的優勢將“緊張”轉移給中小企業,造成“大中企業感冒,中小企業吃藥”狀況。所以,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

        (二)金融市場發展不平衡與金融改革滯后

        1、融資渠道狹窄。企業融資是以尋求最優融資結構為最終目的,而這又是通過融資渠道來實現的。但現實的狀況是:資本市場進入門檻高,二板市場起步晚;民間融資較不規范,地區差距大;商業信用不發達,票據市場發展慢;融資租賃水平低,典當融資額度小;各種科技投資基金、創業基金屬新生事物,方興未艾。從沙洋縣中小企業典型調查來看,一是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二是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所承兌的商業匯票難以被交易方所接受,更難流通轉讓,加之金融機構一般對商業承兌拒之門外,則進一步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障礙。

        2、金融改革滯后,國有銀行保大舍小。目前我國金融管理體制改革滯后,信貸市場競爭不充分,壟斷供給較嚴重。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存款、貸款市場上處于主導地位。似乎它們應該是支持企業發展的主力軍。但實際上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對業務授權和分支機構進行了調整:一方面統一評級、集中授信、上收信貸審批權;另一方面削減分支機構、減員增效。各級分支行大都把信貸戰略轉向于“雙大”和“雙優”的企業、行業,而把數量上占絕對多數,但單個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排除在外。嚴格的“抓大放小”,嚴厲的“零風險責任制”,使中小企業成為金融改革的犧牲者。

        3、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滯后,業務定位偏離實際。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滯后,實力單薄,本身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就不夠。但在業務定位上,也未將業務“重點”放在中小企業上。從沙洋實際來看,地方性金融機構主要一家農村信用社和一家農鎮銀行,應該說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退出給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他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貼近基層、熟悉當地、掌握準確信息資源的優勢,迅速占領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但調查發現: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由于資本實力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短期內還沒有能力太多的填補國有商業銀行退出后的信貸市場。

        (三)融資環境欠佳

        1、法律不完善。到目前為止,我國只出臺了《中小企業促進法》這一部關于中小型企業的法律,但尚未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在內容及條款上也未能根本解決中小企業的整體重要性與個體弱勢的矛盾。反而現行法律中部分規定對中小企業起到不利的效果:一是過多強調擔保,致使商業銀行過分注重擔保物、抵押物和第三方擔保,而忽略了對借款人本身現金流的審視;二是我國《擔保法》中規定擔保只能是不動產的擔保和一些有價證券的質押,尚未放寬動產抵押和質押;三是關于民間借貸的法律地位未得到明確。從執法環境看,銀行勝訴案件執行難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2、政策環境欠缺。地方政府營造的政策環境,為中小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與中小企業所希望達到融資效果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受地方財力所限,地方政府無力對中小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和創業資金支持;二是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彈性較大。據調查發現,雖然地方政府在中小企業享受稅收優惠上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但隨意性較大,地方政府重點扶持及招商引入的企業明顯優于其它中小企業;三是政府對擔保中介機構的扶持不足。如沙洋縣于2007年成立的華澳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政府注入部分資本金后,并未后續跟進相關配套的政策扶持措施,致使公司運營舉步唯艱,直至歇業,從而嚴重制約了其功能的發揮。

        四、改造融資機制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結構

        當前,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效率必須從改善融資主體地位、優化融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層面進行全方位的制度設計。

        1、加強法律環境建設,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可靠保障。為配合《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實施,應出臺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中小企業的法律地位。特別是在中小企業風險投資、擔保基金、信貸準入等方面,進一步規范個人、公司、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投資行為和交易行為。在此基礎上,要通過法律形式凈化和優化執法環境,確保司法部門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以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加大銀行案件的執行力度,確銀行債權的落實。

        2、中小企業應積極改善自身融資環境。一是要規范企業財務制度。二是規范自身經營行為,提高信用程度與經營素質。

        3、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改善政策服務環境。政府部門應結合地方實際,根據本地的產業特點,制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規劃。同時,建立健全有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綠色通道,清理行政審批收費項目,制定適當的融資中介評估收費標準,以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此外,還應大力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為銀企充分合作牽線搭橋。

        4、提升中小企業整體信用等級,完善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各金融機構要制定符合中小企業發展實際的信用評價制度,改進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辦法,同時通過規范其財務管理、增加其信息透明度,提升中小企業信用等級。在征信建設方面,除信貸信息外,還應積極加強與公安、司法、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合作,進一步完善綜合征信體系,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5、加強金融服務,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一是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組織體系。通過組建地方性中小銀行及在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設立中小企業信貸部等形式,解決服務主體缺位問題;二是改革和完善信貸管理體制。國有商業銀行可適當下放授信權限,并適時開發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貸品種,探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新模式;三是建立科學的信貸激勵機制,激發金融機構信貸人員對中小企業貸款營銷的積極性。

        6、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認真落實國家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按照“政策引導、多方出資、市場運作”的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完善擔保公司治構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和損失追償機制,充分發揮擔保公司功效。在此基礎上,還應積極促進和改善擔保公司與金融機構的協作機制,明確擔保放大系數和風險分攤比例,最大限度的疏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參考文獻:

        [1]高正平:《中小企業融資新論》,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二十 | 亚洲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手机在线观看看片 | 婷婷丁香五月六月综合激情啪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