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

        第1篇: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二)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本單元考點:

        1、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2、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4、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5、國家的宏觀調控;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二、本單元的重點、難點:

        重點: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必然性;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難點: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堅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市場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區別和聯系;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及其之間的關系。

        三、熱點:

        正確認識當前國有經濟布局上的戰略調整;當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與地位作用;打破地區封鎖和部門、行業壟斷;我國目前宏觀調控的問題與對策。

        四、考點提要

        考點一: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經濟制度是一定社會中占主體地位(或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它主要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和產品的分配方式。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國的分配制度)兩個方面。

        1、公有制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中的地位(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

        2、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含義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含義

        ①含義:……

        國有經濟:……(主導)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集體經濟:……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

        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利用。

        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如股份制、承包、租賃等。

        ②具體內容:

        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經濟

        含義

        范圍

        作用

        (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實際上是指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

        ③正確認識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①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第一、……第二、……

        (補充:國有經濟的控制力:A表現在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命脈的支配力;B表現在國有資產整體質量的增長力;C表現在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D表現在國有資產對社會資本的廣泛輻射力和引導力;E表現在國有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所產生的支撐力;F表現在對社會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調控力。如:以中央重點抓的512戶國有骨干企業為例,它們占國有工業企業總數一到1%,而資產總量則占55%,銷售收入占60%以上,向國家提供的利稅占85%)

        ②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也不會削弱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為什么?)

        3、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①實現形式多種多樣的原因:③有哪些實現形式:

        ②探索實現形式多樣化的意義:④熱點問題

        正確認識當前國有經濟布局上的戰略調整

        ①調整的原因:

        ②調整的手段:

        ③調整的目的:

        ④調整不會削弱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⑤調整不會改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我國社會主義性質:

        考點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

        (主體)國有和集體成分

        ###我國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構成

        (我國經濟成分構成)個體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

        非公有制經濟私營經濟:……我國社會主義市

        外資經濟:……P。39場經濟的重要組

        (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的成部分,而不是

        境外資本部分;中外合作補充)

        中的境外資本部分)

        1、我國現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

        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性質(含義)

        特點(內容)

        地位

        作用

        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①是什么?

        ②這一制度的基本內容:……P。39(既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又要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A、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B、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就是要繼續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并對它們進行監督管理。)

        3、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

        ①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決定的(根本原因)。P。40

        ②具體說來,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P。40-41

        ③符合"三個有利于"的原則

        ④實踐證明,它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P。42

        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1)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它包含兩個基本方面,即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或目的)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使社會產品極大豐富,才能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只有實現共同富裕,才能保證生產力的發展符合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保證發展生產力的成果歸人民享有。

        4、熱點問題

        當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與地位作用

        ①發展:發展迅速,今后還要繼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②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作用: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考點三:我國的分配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勞分配及其必然性

        ①按勞分配的含義:(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按勞分配。它的基本內容是:……

        ②按勞分配的必然性:由客觀經濟條件決定。

        前提:……P。42

        ###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是物質基礎:……P。42

        由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直接原因:……P。43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對資本主義"按資分配"原則的否定。在我國現階段,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要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

        ③按勞分配的作用

        2、按勞分配以外的收入分配方式

        按勞分配(國有經濟、集體經濟)

        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個體經濟)

        按資本要素分配(存在于混合所有制經濟、

        ###我國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方式按生產要素分配按技術信息要素分配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勞動力要素分配(私營、外資經濟)

        福利性分配(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社會保障收入

        ①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②按生產要素分配

        ③福利性分配和社會保障收入

        (實行非按勞分配的幾種分配方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3、社會主義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

        ①這是與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

        ②這是由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

        ③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1)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最終原因)

        2)由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

        ###確立分配制度3)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的客觀必然性4)實踐證明,這種分配制度對于加快經濟發展和

        實現共同富裕起到了促進作用

        ###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關系

        區別:含義不同

        聯系:基本經濟制度與分配制度都屬于生產關系范疇,基本經濟制度決定分配制度。二者都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力是二者的最終決定因素。

        ####注意的問題

        問1:勞動所得(或勞動收入)從形式上看有哪些?(勞動所得除了按勞分配收入:工資、獎金、津貼、聯產計酬,還包括其他分配方式中的個人勞動所得。)

        問2:科技人員的收入屬于何種分配方式?(A公有制經濟中的科技人員提供新技術所得收入,應屬于按勞分配。B科技人員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而得到的收入,屬于按技術要素分配,也就是說屬按生產要素分配。C私營企業中科技人員的工資收入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不屬于按技術要素分配。D一部分科技人員,脫離原所屬單位,自辦科技實體,利用自身科研條件,開展科學研究,其科研成果屬于歸自己所有的技術商品,以技術轉讓方式把它賣給有關企業使用,屬正常的商品交換,其所獲得的收入屬于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并不屬于按技術要素分配。)

        問3:凡勞動所得,都應給予保護,凡非勞動所得,都應一律沒收。(分析:A你在國企工作,拿到的是工資、獎金和津貼。如果生產的產品不合格甚至是偽劣產品,該不該保護?顯然,這種勞動所得不應保護。個體勞動者在生產和經營中偷稅漏稅,是法律所不允許的。因此,并非保護一切勞動所得,而是保護合法勞動經營所得。B非勞動所得有哪些?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經營風險收入、按資本要素分配所得等均屬于非勞動所得。在現階段,合法的非勞動所得受法律保護。總之,合法的勞動所得、合法的非勞動所得,都受到法律保護,不合法的勞動所得、不合法的非勞動所得都不受法律保護。)

        問4:我國現階段分配方式中的"五個不等式":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方式不等于社會主義分配方式。社會主義分配方式是按勞分配。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還包括其他的非按勞分配方式。

        B、按勞分配不等于每個勞動者都能等量勞動獲得等量報酬。①按勞分配是指……②但在現階段,在公有制經濟中,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職工等量勞動并不一定能夠獲得等量的報酬。③無效的勞動(如生產的產品積壓)不能獲得勞動報酬;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職工獲得的勞動報酬同企業的經濟效益直掛勾,各個企業經濟效益不同,職工的收入不一樣。④在現階段,等量勞動獲得等量報酬并非存在于每個個別場合,而是存在于許多場合的平均數中,使"不等量"圍繞"等量"上下波動。

        C、勞動收入不等于按勞分配收入。在現階段,勞動者的勞動收入主要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公有制經濟中企事業單位職工的按勞分配的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經營風險收入中經營者憑借復雜勞動而獲得的勞動收入。由于按勞分配的前提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在非公有制經濟基礎上獲得的勞動收入均不屬于按勞分配收入。

        D、非勞動收入不等于剝削收入。剝削收入是指私營企業主和外商憑借資本所有權獲得的剩余價值。這種剝削收入是一種非勞動收入。而按資金分配收入(如股份分紅、銀行利息、債券利息),風險收入(如股票交易、期貨交易、企業承包者和經營者的風險收入),等不能說是剝削收入。

        E、收入懸殊不等于分配不公。收入懸殊不一定是分配不公造成的。現階段,由于分配方式多種多樣,會造成收入差距。對目前收入懸殊問題應區別對待。要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高收入,規范收入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考點四: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1、資源和資源配置

        2、市場和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含義:……P。46

        3、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和聯系

        ①區別

        ②聯系

        比較市場經濟商品經濟

        含義不同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是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

        考察問題的角度不同相對于計劃經濟而言,講的是資源配置方式相對于自然經濟、產品經濟而言,講的是是否為了交換

        出現的時間不同形成于資本主義社會初期,自由競爭階段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和私有制產生時期

        聯系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前提、基礎,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客觀要求

        4、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①平等性

        ②競爭性

        ③法制性

        ④開放性

        平等性(由什么決定?--價規的作用決定。價規要求交雙方遵守"等價交換"原則,這一原則決定了經濟活動的參加者之間是平等的關系)

        競爭性(為什么存在競爭?--商品經濟的產物。其積極意義是:有利于社會勞率的提高和行業的技術進步,有利于消費者,通過消費促進生產的發展)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法制性(市場經濟在競爭中會引發利益矛盾。處理矛盾的準則是法規。所以,每個經濟活動的參加者都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的規范,也能夠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也是依法治國的要求。)

        開放性(由什么決定?--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的廣泛發展。開放性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內在屬性,它促進了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從市場經濟的四個方面的特征及其關系可說明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5、一般特征之間的關系:

        ###市場經濟有哪些要素?市場經濟如何通過它的要素來配置資源?

        (1)供求:供求是市場機制的基本要求,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和前提。

        (2)價格:價格是市場運行信號燈,引導資源配置的指示器。市場價格的升降,給供求雙方同時發出信號。價格提高,將會促進生產,增加供給;反之,則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通過價格的雙向調節,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實現平衡。價格是市場機制的核心要素。

        (3)競爭:競爭是市場機制的本質要素,是市場活動的靈魂。沒有競爭,價格的決定、

        價值規律的作用都無從談起,也就無法發揮市場的配置資源功能。

        總之,通過競爭,價格在供求影響下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引導社會資源向效益高、急需發展的產業和企業流動,即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6、熱點問題: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部門壟斷

        考點五:國家的宏觀調控

        1、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①市場的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

        ②市場存在著固有的弱點和缺陷

        2、國家宏觀調控的任務

        ①宏觀調控的含義

        ②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3、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

        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含義

        內容(作用)

        ###

        解決辦法:

        宏觀調控

        注:對市場經濟的內涵一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的作用;

        應注意把握兩方面:二是要有國家的宏觀調控。

        (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不僅要求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國家的宏觀調控。只有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才能克服市場的種種缺陷,把"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結合起來,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不能認為只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才有宏觀調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拉手,向前走")

        4、熱點問題:我國目前宏觀調控的問題與對策

        ①問題:各地不根據實際情況就亂上項目,高檔賓館、大型商品嚴重供過于求;陸續發生"彩電大戰"、"冰箱大戰"、"空調大戰";不少地方水果賣不出去爛掉;大量的商品房無人購買而長期閑置等。

        ②產生問題的原因:第一,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還很不完善,特別是大多數國有企業還沒有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還不健全,不少企業的經營活動還要受"長官"意志的支配。第二,市場不發達,信息不靈,導致盲目決策。第三,我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間接宏觀調控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和完善起來。

        ③對策:A、完善市場體系,發揮其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B、加強宏觀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進行調控經濟。

        ###市場調節(不是市場經濟)的弱點和缺陷:

        原因后果

        自發性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都是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出現不利于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的現象

        盲目性生產者和經營者各自獨立,分散的地位造成經濟波動和資源浪費

        滯后性由它的自發性、盲目性和資源配置的實現方式決定導致經濟波動和資源浪費,特別是在農林及大型項目建設上影響更明顯

        (正因為市場存在著固有的弱點和缺陷,所以,必須要依靠國家的宏觀調控。)

        考點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1、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性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①②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比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內容不考)

        比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別與社會制度結合不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資本主義基本制度

        基礎不同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資本主義私有制

        目的不同實現共同富裕獲得剩余價值

        宏觀調控程度不同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為什么?P.60)雖然國家可以采取某些措施干預,但仍處于無政府狀態

        相同點都具備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計劃與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計劃的區別

        (1)在調節經濟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前者是配置資源、調節經濟的主要手段,起基礎性作用的是市場,計劃起輔助和補充作用;后者以計劃為基礎和主要手段進行資源配置。

        (2)計劃的內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在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與生產力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進行重點建設等方面發揮作用;后者對每個企業生產經營、產供銷、人財物等方面作具體規定和管理。

        (3)計劃制定和實施途徑不同。前者自覺遵循價值規律,通過綜合運用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來實現;后者無視價值規律,主要依靠指令性計劃以及其他行政命令,通過直接指揮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來實現。

        ###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的關系

        (1)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加強宏觀調控,都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2)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發揮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價值規律的三個方面作用,歸結為一點,即優化資源配置。市場經濟是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以市場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會給整個國民經濟帶來高效率。

        (3)市場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市場的自發性會帶來盲目性。市場雖有靈敏性特點,但不能反映供需的長期變化趨勢,具有滯后性。因此,必須加強和改善國家的宏觀調控,這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

        (學法指導: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市場--什么是市場?--什么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市場的調節作用是否萬能的?(不是)--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典型題例

        背景:近年來,由于對市場監管不力,市場上不時傳出"毒大米"、"毒油"、"毒月餅"、"黑心棉"等事件。這些事件嚴重地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

        辨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就是強化國家對市場的監管。

        答:(1)、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加大對市場監管力度,堅持依法治市。(2)從經營者角度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需要經營者提高自身素質,依法經營。(3)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需要消費者提高權益觀念,敢于同違法行為作斗爭。(4)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也離不開輿論和社會的監督。(5)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必須德法并舉,國家、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努力。

        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有利于生產力發展,也必然會引起貧富差距,導致兩極分化。

        答:①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②允許和鼓勵按生產要素分配,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利用和發揮生產要素的效能,提高生產要素的效率,發展生產力,也會造成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③把按勞分配入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體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一方面,我們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加強宏觀調控,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防止兩極分化。

        "孔雀東南飛",是人們前幾年對西部地區的人才等資源向東部沿海地區流動的這一形象說法。現今,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會出現"孔雀飛西北"的現象。請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簡要分析說明這種經濟現象。

        答:(1)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要求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因此,就先有"孔雀東南飛",再有"孔雀飛西北"的現象。(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是市場調節作用與國家宏觀調控的統一。過去的"孔雀東南飛"是市場作用的結果,而現在的"孔雀飛西北",則是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

        五、典型題例

        1、(單選)在我國現階段,必須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要求在社會總資產中(全國高考D)A、非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逐步下降B、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逐步上升C、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超過私營經濟D、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超過非公有制

        2、(單選)"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這兩種不同提法的區別在于(全國高考A)A、是否把承認非公有制經濟視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B、是否承認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C、是否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生活中起主導作用D、是否認為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有所下降

        3、(單選)在我國現階段,不同國有企業的職工,付出同樣的勞動,獲得的勞動報酬也會有所差別,這是因為(全國高考題B)A、貫徹按勞分配能使企業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B、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企業的效益是聯系在一起的C、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企業的利益是聯系在一起的D、按勞分配與按資金分配是結合在一起的

        4、(單選)1993年至1997年,我國政府對經濟運行采取有效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由"高增長、高通脹"轉變為"高增長、低通脹",世界輿論認為我國成功實現了國民經濟的"軟著陸"。這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條件下(全國高考B)A、市場經濟以宏觀調控為基礎B、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內容C、低通脹以高增長為必要條件D、高增長和低通脹是相互相成的

        5、(單選)我國正在建立的市場經濟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主要表現為(全國高考B)①我國的市場經濟是有計劃指導的②我國的市場經濟與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相聯系③我國的市場經濟與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相聯系④我國實行市場經濟的目的,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全國高考,辨析)在我國現階段,"共富"必須"先富","先富"必然"共富"。

        答:(1)共富指的是共同富裕,先富指的是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2)在我國現階段,由于生產力水平發展不平衡,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調動廣大勞動群眾的積極性,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全體人民同時同等程度地富裕起來,因此,共富必須先富是正確的。(3)先富的根本目的是共富,國家只有一方面提倡先富幫后富,另一方面對于收入過分懸殊的現象實行干預和調節,才有助于防止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否則,先富未必共富。

        六、基礎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據報道,在浙江,國有經濟總量借調整之機,迅速從一般競爭性行業退出,20多年來,在高速發展的個體、私營經濟包圍下,國有經濟以年均增長18%的高速度發展。這說明(D)A、國有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是對立的B、個體和私營經濟的發展太快C、國有經濟總量越小,經濟發展越快D、國有經濟能夠在競爭中發展壯大

        2、根據上述材料,國有經濟從一般性競爭性行業退出意味著(B)A、國有經濟是否在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不影響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性質B、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并不要求在各行各業都占支配地位C、國有經濟只要退出一般性競爭行業,就能夠發揮主導作用D、國有經濟不要與其他所有制經濟比高低

        3、深圳建材集團作出決議,同意留英博士沈浩以個人專有技術作價510萬入股國有企業。沈浩博士所獲得的510萬元屬于(C)A、按勞分配所得到的收入B、按資本要素所得到的收入C、按技術要素所得到的收入D、按信息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4、上題中深圳建材集團作出這一決議的事實表明(C)①科學技術也是生產要素,可以參與收益分配②技術也可成為商品,有使用價值和價值③沈浩收入由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組成④國家鼓勵個人以技術入股國有企業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多年來,音像市場走私、盜版音像制品的情況屢禁不止,在一些地方甚至泛濫成災,音像制品集中經營場所淪為非法音像制品集散地這一事實反映了(B)A、競爭是市場經濟的特征B、市場調節具有弱點和缺陷C價格和供求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D、生產經營者不懂得經濟活動應依照市場經濟的法規進行

        6、非法音像制品在一些地方泛濫成災,這就要求國家(D)A、取締、關閉音像市場B、對走私、盜版音像制造者課以重稅C、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D、加強對音像市場的管理調控

        (二)不定頂選擇題

        7、我國現階段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做法符合這一分配制度的有(AB)A、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B、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C、憑借行業基礎和某些特殊條件獲得個人額外收入D、規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兩極分化

        8、商品經濟與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表現為(AB)A、市場是和商品經濟同時產生和發展的B、商品經濟越發達,市場的規律、作用也必須相應地擴大和加強C、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是區分不同類型商品經濟的標準D、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就是依靠市場的調節作用

        9、國家宏觀調控是指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控制和調節。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ABCD)A、保持經濟總量平衡B、抑制通貨膨脹C、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D、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三)辨析題

        10、

        ###補充練習題:

        1、國統一開通舉報電話,是政府運用(C)進行宏觀調控。(2001年全國高考)A、經濟手段B、輿論手段C、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

        2、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WTO的成員國。加入WTO后,我國市場上國內外企業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這是因為(B)(2002年春季高考)A、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B、中國市場將成為開放統一的市場C、中國市場的商品需求基本飽和D、中國政府不再調控市場經濟活動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完全由企業自主制定價格。(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

        答:(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企業應當享有價格自。(2)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企業自主定價應遵循價值規律,任意提高或降低價格是違背價值規律的。(3)價格變動事關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企業之間發生的各種不正當的價格競爭,會損害社會的整體利益。因此,政府必須對市場價格變動進行調控。

        4、過去不少企業在生產和經營上遇到問題是"不找市場,找市長",而今是"不找市長,找市場"。這一變化說明了(BC)A、企業和政府脫離了關系B、市場對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增強C、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場調節作用來實現的D、我國政企關系已完全理清

        5、在我國,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與堅持堅持生產力標準是一定的,這是因為(B)A、公有制生產關系與生產力是完全適應的B、要促進生產力發展,就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C、公有制能適應不同層次的生產力D、只有公有制才能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

        6、"分配方式本質上畢竟要取決于可分配的產品的數量"。這就是說(B)A、實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本質特征B、生產力發展水平,是決定分配方式的物質基礎C、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產品的分配方式D、產品多少直接決定產品的分配方式

        7、上海市250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平均每100元資本金中,59元是國有資本,41元是包括海外資本在內的社會資本。安徽美菱集團公司國有經濟控股33%,只有3。8億元國有資本,支配推動了20億元的社會資本。這說明(D)A、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B、國有經濟控股比例達到33%,就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C、國家和集體控股的比例應在50%以上D、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8、在我國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根據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把一些小型企業出售給私人,這不是實行私有化。因為(B)A、企業資產的所有制性質沒有變B、私有經濟在國有經濟中的地位沒有改變C、企業向國家承擔的納稅義務沒有改變D、企業受國家法律、政策的制約沒有變

        9、三峽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預計2009年并網發電。三峽工程的興建表明(D)A、我國具有世界上最強的綜合國力B、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利益是完全一致的C、國家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D、國家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10、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仍需計劃,這種計劃應(D)A、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B、主要通過經濟杠桿,以指令性計劃來完成C、通過直接指揮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來實現D、自覺運用價值規律,以指導性計劃為主

        11、近年來,我國先后頒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令。這些法令的頒布和實施說明(ABC)A、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法制經濟B、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經濟效益多元化,必須用法制來規范C、社會主義統一開放的大市場,必須是公平競爭和有序的,必須有法律來保證D、法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

        12、2001年4月3日《經濟日報》報道,一副OK眼鏡國內的價格最高可達7000多元,而在美國的售價不到200美元。OK鏡療法需要各種醫療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作支撐,但這種尚不成熟的療法在中國各地遍地開花,不少醫院轉入OK鏡專診室的眼科大夫對此并無專門研究,一些基層醫院甚至普通商店都在經營OK鏡。因戴用OK鏡引起急性細菌性結膜炎、角膜炎而到醫院就診的近視患者日益增多。(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經濟學道理?(2)針對(1)的結論,你認為應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市場存在著弱點和缺陷,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和自發性。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都是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下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這樣,在市場利益驅動下,市場上就可能產生一些不正當的經濟行為。(2)國家應加強對OK鏡市場的宏觀調控,運用經濟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以調節。一方面,要制定進入OK鏡市場的相關標準;另一方面,要嚴格規范經營OK鏡的經濟行為,對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要堅決加以制裁。

        13、某企業改為股份制企業時,企業負責人購買了該企業面值60000元的股票,年底分紅時,該負責人獲得了10000元股息。這10000元收入屬于(BD)A勞動收入B、資本收入C、經營收入D、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

        14、

        15、2000年5月29日,《人民日報》報道,增加品種,擴大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是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面對激烈競爭提出的四項對策之一。提高市場占有率所體現的經濟學道理是(BD)A、市場占有率越高,其商品價值量越大B、交換是實現商品價值的關鍵C、市場占有率越高,商品的使用價值就越大D、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16、國家冶金局確定,2000年我國壓產1200萬噸鋼,鋼產量不超過1。1億噸,鋼及鋼材產量均減產約10%,以促使鋼鐵價格逐步回升,效益增長。這表明(B)A、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性B、我國經濟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C、供求關系決定企業效益的狀況D、我國鋼鐵行業市場調節生產的能力還不強

        17、國家對社會經濟活動實行宏觀調控,其特征有(ABCD)A、主要通過價格、利率、稅率、匯率等經濟手段實施調控B、國家計劃以市場為基礎,總體上屬以指導性的C、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不再直接干預D、法律規范、信息指導,成為調控的重要手段

        18、

        19、實施西部大開發是政府行為而不是市場行為。

        第2篇: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現階段各類經濟成分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比較

        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現階段,各種經濟成分對國民經濟的發展都作出了貢獻,但是,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又有所區別。為評價不同的經濟成分對國民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我們按照對工業總產值、社會零售總額、工商稅收、就業幾個方面的分類分別來考察不同的經濟成分所具有的貢獻。

        表1 不同經濟成分對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注:資料來源:《工商管理行政統計匯編》(1991-1998),國家工商管理局辦公室;1999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轉引自張厚義等主編《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200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1、58、24、25頁。)

        年份

        外資企業

        私營經濟

        個體經濟

        1999

        15.92

        5.34

        18.18

        表2 不同經濟成分對社會零售商品額的貢獻(注:資料來源:《工商管理行政統計匯編》(1991-1998 ),國家工商管理局辦公室;1999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轉引自張厚義等主編《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200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年版,第23、41、58、24、25頁。)   年份

        國有零售額比重

        集體零售額比重

        私營零售額比重

        個體零售額   1989

        39.10

        33.20

        0.42

        18.63   1992

        41.29

        27.91

        0.83

        20.27   1995

        29.85

        19.31

        4.88

        30.33   1998

        20.65

        16.57

        10.49

        37.05

        表3 不同經濟成分對工商稅收的貢獻(注:資料來源:《中國稅務年鑒》1992-1998 。轉引自張厚義等主編《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199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頁;《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200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頁。) 年份

        個體

        私營

        外資

        國有

        集體 1993

        7.93

        0.26

        5.20

        63.56

        21.08 1994

        7.62

        0.37

        8.12

        63.04

        17.15 1995

        7.27

        0.65

        10.38

        59.74

        17.58 1996

        7.35

        1.11

        13.16

        54.69

        18.41 1997

        6.71

        1.32

        13.95

        56.33

        15.34 1998

        7.06

        2.14

        1999

        5.59

        2.48

        表4 整個國民經濟中各種類型經濟企業從業人員情況(%)(注:資料來源:《工商管理行政統計匯編》(1991-1998),國家工商管理局辦公室;1999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轉引自張厚義等主編《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200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1、58、24、 25頁。) 年份

        國有

        集體

        外資

        私營

        個體 1989

        18.27

        6.33

        0.08

        0.30

        3.51 1990

        16.19

        5.55

        0.10

        0.27

        3.29 1991

        16.46

        5.60

        0.25

        0.28

        3.56 1992

        16.61

        5.52

        0.35

        0.35

        3.76 1993

        16.45

        5.11

        0.43

        0.56

        4.43 1994

        16.69

        4.89

        0.60

        0.96

        5.62 1995

        16.57

        4.63

        0.76

        1.41

        6.79 1996

        16.33

        4.38

        0.78

        1.70

        7.29 1997

        15.87

        4.14

        0.83

        1.94

        7.82 1998

        12.95

        2.81

        0.84

        2.44

        8.74 1999

        12.14

        2.43

        0.87

        2.86

        8.84

        從上述各項指標來看,個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已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就業方面,個體經濟已經成為除國有經濟外,提供就業機會最多的經濟成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國有經濟提供就業機會的功能正在逐年下降,按其戰略地位,以后也很難有大的吸納空間。因此,個體經濟在這方面的作用就更為引人注目。其次,目前個體經濟在實現社會零售額方面已經是貢獻最大的經濟成分,其余的在工業生產總值和工商稅收方面,其作用也不容忽視。然而,我們注意到不同的經濟成分在對就業和稅收的貢獻上,并不是同步的,往往是被看好可以提供就業機會的經濟成分,反而吸收就業的數量并不多,這是市場主體追求經濟效益而必有的“降本”觀念所為。因此,如果與國民經濟發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目標的認定聯系起來,對不同經濟成分貢獻的衡量就會得出不完全一樣的結論。

        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多元目標中,就業是最重要的目標

        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而言,目前所存在的任何一種經濟成分都有它的重要性,它們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都各有自己的特點。問題是,當前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最重要的或需要優先考慮的目標是什么。這是我們比較不同的經濟成分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以及確定它在發展戰略中地位的依據。

        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來說,無論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對就業的貢獻、對國家稅收的貢獻還是對出口的貢獻,都有它的重要性。但是,筆者認為,我國現階段就業目標的重要性超過了其他目標,它對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其原因在 于:

        中國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城鎮的實際失業率已經達到7 %的警戒線,今后幾年可能還會再提高1至2個百分點,中國目前城鎮失業率的警戒線應該為7.03%,在達到9.73%時,就會造成重大的社會經濟風險(注:莫榮:《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汝信等主編:《社會藍皮書,200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版,第166、167頁。)。農村地區本來就存在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和隱性失業的現象,目前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64%左右,但農業只占GDP的15%。在加入WTO之后,由于受到世界市場的沖擊,農民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更多的農民將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尋找其他就業機會的壓力會大大增加,它對于就業形勢會帶來巨大的沖擊。

        就業形勢的嚴峻性還在于近年來,我國經濟雖然保持了持續的增長,但是,出現了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不同步的現象。為追求經濟增長,在政策優惠和政府的招商活動中,人們更偏好追求高新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大項目;在國有企業的改革中,為追求微觀的效率,“減員增效”成為一個普遍被采納的辦法;而近年來,對經濟的增長和出口貢獻非常突出,對稅收貢獻也增加很快的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由于注重微觀效益,對就業的貢獻雖然也在增加,但幅度十分有限。

        過去人們認為,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進一步的發展來解決,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解決就業問題。但是,如果改革和所采取的發展戰略所導致的是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不同步,就會出現越改革,越發展,失業越嚴重的現象。近年的經驗表明,就業不是一個由經濟增長附帶的目標,不會隨著經濟增長而自動增長,而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發展目標,需要由相關的發展戰略和政策來予以保障,不同的發展戰略,可以導致不同的就業效應。比如,是優先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的傳統產業,還是優先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將使同樣數量的資本投入,提供完全不同數量的就業機會。

        進一步來看,最近幾年我國在經濟發展中所出現的貧富分化、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拉大的現象已十分突出,成為社會不穩定的主要根源之一。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選擇的經濟發展方式,不能普遍地擴大就業,尤其不能更多地吸收下崗失業人員和從農業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目前,我們的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不能同步,甚至是以犧牲就業為代價。這種發展所造成的結果就必然導致貧富分化,城鄉與地區差別無法縮小,甚至不斷擴大。

        筆者認為,就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最具有戰略意義的指標,它不僅與效益相聯系,也與社會公正與公平,與穩定相聯系。擴大就業,應高于其他指標,成為指導今后經濟發展的中心目標。

        另一方面,我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要解決就業問題的對象,主要是城鎮新增勞動力、下崗失業職工和農村中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這部分人的特點是除了勞動力外,既缺少其他人力資本(經營能力、專業知識),也缺少必要的經營資本。當現有的產業不能吸納他們就業時,他們很容易就成為失業和潛在失業人口,并由此成為低收入或貧困群體。所謂就業問題,主要是使他們在經濟的發展中能獲得就業的機會。

        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發展什么經濟成分對解決就業問題可以作出最大的貢獻?各種不同的經濟成分對就業都作出了貢獻,但其貢獻度并不相同。

        從前面的表列中可以看到,目前在我國,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對就業的貢獻在各類經濟中最大,但它對就業的貢獻不是呈不斷擴大的態勢,而是呈不斷萎縮的態勢。在改革深化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有經濟的戰略地位必然要求她進一步向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方向發展,這種趨勢使它對就業的貢獻率會進一步降低。

        集體經濟(包括鄉鎮企業)曾經對就業作出過很大的貢獻。但是,原有的集體經濟在新一輪市場爭奪中面臨艱巨的結構轉換,企業較多減員而較少增員;新型的集體經濟如股份合作制、合伙制企業,出資者即勞動者,利益機制的剛性使之在用人方面也是精打細算,雖能提供就業機會,但其貢獻也已從80年代的排名第二位降低到第四位。

        外資企業對經濟增長、出口以及稅收的貢獻都非常突出,1999年出口占全國的45.47%,稅收占全國稅收的15.99%。但是如果從就業來看,1999年在外資企業的從業人員為612萬,占全國城鄉就業人口的2.91%,占全國就業人口不到1 %(注:張厚義等主編:《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200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59、60頁。)。由此可見,外資企業對于中國就業的貢獻是十分有限的。加入WTO以后, 外資企業將進一步向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方向發展,不可能對解決中國的低層次勞動力的就業作出很大的貢獻。

        私營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蓬勃發展,到1999年從業人員已達到2022萬人。它的進一步發展對解決就業問題具有很大的潛力,但由于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限,僅靠私營企業仍無法解決如此巨大的就業壓力。

        從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數據中可以看出,個體經濟對解決就業具有巨大的貢獻和潛力。1999年,個體經濟從業人員為6241萬人,僅次于國有經濟從業人員的8572萬人,成為國民經濟中第二大吸納就業的經濟成分。如果其他經濟成分在提供就業機會上都是有限的話,我們要考察的是,在我國未來個體經濟是否有可能大發展,成為解決就業問題的主渠道。

        強調發展個體經濟的理由

        在我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并存的局面下。強調發展個體經濟的意義,是由于它對解決就業問題具有很大的潛力。從發展和提供就業機會的角度來看,個體與私營經濟都有迅速發展的勢頭,而且私營經濟的規模、效益,以及單個經濟體雇傭從業人員的數目都要高于個體經濟,為什么要特別強調發展個體經濟呢?沒有別的原因,就是由中國的國情所決定,因為發展個體經濟門檻最低。

        第3篇: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市場主體、企業、股份公司、股票、企業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含義;闡釋企業必須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闡釋企業依法競爭、優勝劣汰,出現破產、兼并是必然的。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結合《公司法》學習企業有關知識,使學生了解企業成為企業法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今后如果申辦企業、公司,至少先準備這些條件,也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2、通過結合《證券法》學習股票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分析與股票有關的現實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學會運用基本知識、原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

        3、通過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教學,加強學生公民意識的教育,懂得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進而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今天的經濟體制改革,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

        4、通過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在研究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分析企業虧損與企業經營者的關系,懂得成功的企業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經營者,培養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懂得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觀察、說明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理論學習以及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及其光明前景,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增強改革、效率、競爭、法律意識。

        教材分析(一)

        一、知識結構:

        第一節: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主要有四個框題。首先從一般的角度分析了企業和企業法人,在此基礎上重點講解了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公司和公司制,介紹公司的含義、特點和我國法定的兩種公司形式;然后從一般企業過渡到特殊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概括了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闡明必須搞好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最后回答如何搞活國有企業,重點分析了企業兼并和破產這兩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措施。本節的邏輯結構和內在聯系采取從一般到具體、從整體到個別的方式,層層引申出教學內容。

        圖示:

        一、企業及其分類

        教材分析(二)

        二、知識分析:

        1、關于市場主體、企業、企業法人:

        (1)市場主體:

        ①:市場主體的范圍既包括獨立的個人,也包括以一定方式出現的企業、團體、機構;

        ②:市場主體既包括盈利性機構,如工廠、商店、銀行等,也包括非盈利性機構,如學校、醫院、各種社會團體等,還包括一些中介機構,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婚姻介紹所等;

        ③: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

        ④:與市場主體相對應的市場客體,指市場上交易的各種商品和服務。

        (2)企業:

        ①:企業的概念:

        ②:企業兩大特征:①以贏利為根本目的。這是企業區別于其他社會團體的根本標志,也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②獨立的經濟組織。非政治組織或社會團體,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

        ③: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④:企業成立必須具備的條件:根據這一條件,總廠下屬的分廠、總公司下屬的分公司都被排除在企業的范圍之外。

        (3)關于企業法人,主要懂得企業法人是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組織,盈利性是企業法人最主要的特點及其與自然人的區別(圖表):

        2、公司:

        對學生來說容易把公司與企業混淆起來,教師可從幾方面進行講解:

        (1)含義:

        (2)特征:①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經濟組織,依法成立表明公司的設立必須由法律做出統一規定或經由國家行政機關批準;②由法定數額的股東組成,這是公司作為企業區別于其他類型企業的顯著特征;③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④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地位: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司制企業雖然在數量上不是最多的,但是他們卻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市場經濟國家的大中型企業一般都采取公司形式;

        (4)企業和公司的關系: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凡是公司均是企業,但企業不一定是公司。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是眾多企業形式中的一種;

        3、我國公司的法定形式:應該講清楚以下幾方面:

        (1)按照不同的標準,公司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如西方一般有: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兩合公司、股份兩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按照我國的有關法律,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2)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詳見重點、難點)

        (3)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講清兩個問題即可:

        ①含義。指出:這種公司形式比較適合各種中小型企業。

        ②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圖表)。

        (4)關于股份制:

        ①是一種公司制度,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其突出特點是財產方式的社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過這樣一種組織形式,不同財產關系可以達到內在結合;

        ②按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兩種形式:一是有限責任公司,它是少數產權的結合,特點是不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股票不上市,股東只負有限責任。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許多產權的聯合,特點是股票經批準可以上市,股東只負有限責任(企業倒閉只賠股票);

        ③我國的改革實踐證明:

        A:股份制能夠容納不同發展水平的生產力,兼容不同性質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使分散的生產力迅速聯合成集約生產力,形成一個既互相制衡又互相合作的利益共同體,通過發揮整體效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國目前實行股份制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生產社會化程度高的企業與生產社會化程度低的企業合股。著名的企業如:長虹、海爾、瀘州老窖、一汽奧迪等,都是大型的國有控股公司,其凈資產收益基本上在23%以上,有的高達40%。

        B:股份制是一種能夠主動運用社會資本力量,同時接受社會資本大眾的監督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國企業發展資金緊缺,而全國城鄉居民有大量的存款,也有投資的愿望,因此,企業籌集國內資金的潛力是很大的。通過股份制,發行股票,為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提供條件,同時,由于國家和集體控股,可以擴大公有資產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

        ④“十五”大報告指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一內容的引入,有助于學生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增強改革的意識。

        4、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見重點、難點)

        5、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見重點、難點)

        教材分析(三)

        三、重點、難點:

        1、市場主體、企業、企業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系:

        2、關于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事物,這一內容主要講清三個方面:

        ①:定義。

        ②:特點。①公司的運作是通過發行股票。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是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②責任承擔方式:股東與公司有著不同的責任承擔方式;③是一種企業法人。

        ③:完整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方式(圖):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的入股憑證,是股東取得股息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股票對發行的企業來說,是籌集資本的一種形式,是債務;對持股的股東來說,是一種入股憑證,是取得收入的一種有價證券;對居民來說,用自己閑置的資金購買股票,是一種投資;

        股票本身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但可自由轉讓或作為抵押品;

        關于“購買股票為什么能獲得收入”?一般來說,股票收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收入,來源于企業利潤。因為,公司用發行股票籌集起來的錢擴大生產,股息是其獲得利潤的一部分,公司有盈利才有可能派發股息,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破產了,股東不但沒有股息,反而要承擔手中股票金額的責任,即賠本,這就是購買股票的風險;另一部分來源于股票價格升值帶來的差價。股票價格的高低取決于兩個基本因素:一是預期股息:預期股息越高,股票價格越高,兩者成正比;二是銀行存款利息率:它與股票價格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可結合具體例子進行分析。應向學生說明:我國和世界各地股票市場上股票價格的變動,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供求關系及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投資技巧方面的因素、股息變動、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等。(如911后美國股市的波動影響到世界各地),因此在選擇股票這種投資方式時,至少要考慮: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估計預期股息;當年銀行存款利率,只有當預期利率高于存款利率時,購買股票才是一種明智的投資選擇;要把握機會,事實買進或賣出;風險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

        股票價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額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額只是表明投資入股的貨幣資本額,是固定的,而股票價格是變動的,通常總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額。

        我國現有的股票交易場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4、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支柱

        這一問題實際是本節的總結,從課程目標看,它是本課唯一需要運用的知識點;從現實看,是由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地位、作用以及現狀決定的;從學生的思想認識看,在我國現階段所有制結構進行重大調整的今天,更需要澄清思想認識上的混亂,解決學生認識上困惑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把握,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按照教材的要求,講情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的三點表現;

        ①:注意區分:國民經濟的主體——公有制經濟(比重概念,事物的主要部分)

        主導——國有經濟(權重概念,引導事物發展方向)

        支柱——國有大中型企業(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講清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何界定?

        ③:運用一些具體數據、示例,說明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貫穿在三大作用的講解過程中);

        ④:講清國企改革的意義、現狀和目標:

        運用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具體落實則是明確國有企業對于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現實意義。

        5、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這一問題既是本課的重點難點,也是易錯點,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講清楚“生產總值”、“生產成本”、“利潤”“經濟效益”的概念。

        ②理解和把握經濟效益的概念,在衡量標準上,還要講清四個關系:

        第一: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消耗的關系。應當在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可能減少勞動消耗。如果企業偷工減料,生產偽劣產品,雖然減少了消耗,但這是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的,是不可取的,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第二:企業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的關系。商品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企業生產商品的目的在于實現商品的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目的在于獲取使用價值。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首先必須生產適銷對路、質量較高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合格產品,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才能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以較少的勞動消耗,生產盡量多的勞動產品,否則,企業經濟效益也不會高;

        第三:企業經濟效益和經濟發展速度的關系。企業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經濟發展速度快,但勞動產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生產消耗大,則經濟效益不高。企業經濟效益好,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因為,經濟效益好意味著利潤相對就多,獲得的利潤用于改善職工生活,能提高勞動積極性;用于改進技術,擴大生產,能增強生產能力,這些都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速度。

        第四:企業利潤、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利潤是指生產總值超過生產成本的差額,它不同于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的比例。企業利潤增加,經濟效益未必好,因為,利潤總量與經濟效益之間關系有三種可能:①利潤總量增長不如產品總量或資金總量增長快,則說明經濟效益降低;②利潤總量增長與產品成本總量或資金總量增長一樣快,則說明經濟效益沒變化;③利潤總量增長比產品成本總量或資金總量增長快,則意味著經濟效益提高,這時候企業的經濟效益才是提高,也意味著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這兩者之間又有密切聯系:企業如果不贏利就談不上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利潤一定高。贏利是目的,提高經濟效益是出發點,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活勞動消耗的減少、人力資源的節約,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此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還必須生產出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可見,勞動生產率與經濟效益有密切關系,但又不能劃上等號。

        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對企業來說,經濟效益是衡量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目標,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只有提高經濟效益才能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

        對社會來說,只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才能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對國民來說,只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商品和“勞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依靠科技,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是現代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徑。

        因為:①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關鍵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兩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對比:(表)

        ②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必要性:可以節省資金和資源的消耗,提高資金和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緩解我國經濟發展資源不足、資金嚴重短缺的矛盾,并有利于防止生態環境惡化;可以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從根本上抑制需求過旺和成本攀升,有助于防止財政赤字,消除通貨膨脹;可以促進科技進步,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增強參與國際競爭力的能力。總之,只有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才能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增強綜合國力,才能避免經濟大幅度波動,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③企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但并意味著企業越多越好、規模越大越好,因為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不是用企業的大小和多少來衡量的,而是以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來衡量,正所謂“兵不在多而在精”。國有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的資產重組,正是符合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采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這一點是從管理的角度來說的。當然,管理本身也是一種科學,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進的科技手段。因此,如果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目的的話,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這兩種方法和手段來達到目的,則基本上是一致的。

        5、關于企業的兼并和破產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企業的兼并和破產只有感性認識缺乏理性認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突破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企業兼并、企業破產概念。從理論上讓學生懂得: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兼并和破產是一種必然的經濟現象,也是我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接受優勝劣汰選擇、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②兼并意義和作用。減輕國家財政負擔和劣勢轉化為優勢。優并劣,是基本原則。因此,企業的兼并無論對國家、對社會、對兼并和被兼并的企業來說,都是有利的。

        ③核心:“強強聯合”。通過聯合或兼并實行橫向經濟聯合,形成規模效益。這是當前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根本措施;國家加強宏觀調控,促進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的經濟探索,生產社會化日益提高和國際競爭加劇的客觀要求。

        ④企業破產又稱企業倒閉,這一經濟現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得越來越頻繁,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破產倒閉企業產生的諸如企業職工下崗增多等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對于這一問題,可以結合教材“想一想”欄目中的問題,從三個方面去認識: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的必然結果和增強我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二:實行企業破產制度,可以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激活企業的活力,使企業在破產風險的壓力下改善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三:實行企業破產制度,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及時淘汰落后企業,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還可以運用漫畫“救死”說明:兼并和破產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單純地靠“輸血”來保護那些經濟效益差的企業是不行的,必須引入競爭,實行優勝劣汰,企業的經濟效益才能提高。在分析時注意比較兼并和破產,不要把二者混淆。

        ⑤兼并和破產的目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⑥小結:

        積極性: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增強企業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兼并、破產一批素質差、效益低、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而資源向效益好的企業和行業集中,將促使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必然性:價值規律中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都是平等的市場主體,通過平等競爭發揮自己的作用,兼并和破產是公平競爭的結果,反過來又會促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形成;

        第4篇: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一、新型集體經濟的內涵

        新型集體經濟是對傳統集體經濟的突破,產權明晰,包括多種新的實現形式,是“以勞動者的勞動聯合與資本聯合為主,融合合作制與公司制管理模式,憑借勞動和資本分享企業收益。勞動者為自己和社會創造財富的一種組織形式”。一些傳統的集體企業通過改革改制,明晰產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展現出新的活力。

        二、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特征

        1、企業是勞動者的資本聯合體

        企業全部或多數職工既持有本企業股份,又在企業內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強調以職工持股為主體,其持股比例為本企業全部資本或占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地位。一些企業采用股份的形式引入企業外部出資入做股東,這種企業產權主體的設置,改變了原有企業資金制度單一內生性,拓寬了企業吸引外部資本途徑。在組織形式上,自愿組合,自籌資金,民主管理,自主經營,集體積累,按勞分配,入股分紅。在聯合的基礎上確立了勞動者的個人所有權,實行個人所有,集體占有。

        2、勞動者通過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對本企業具有控制權

        勞動者資本之和在企業產權結構中占有相對控股以上地位。在產權制度上,逐步建立了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管理規范的現代企業管理體制。通過控股和企業章程規定取得對企業控制權,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大多數企業建立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現代企業制度的構架,按現代企業治理模式決定企業經營投資計劃、選舉高管人員,審批財務預決算等重大事項。

        3、實行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形式主要體現在支付給勞動者工資和獎勵、按勞分紅上,依據勞動貢獻決定。按資分配體現在各方股東按其股份分得紅利,也有一些企業把勞動技術等要素折成股份的,這部分名義上按股分紅,實質上仍是按勞分配。職工具有股東與雇員的雙重身份。在取得工資性收入的同時,還可以取得勞動分紅、股金分紅等生產要素分配的收益。建立了以勞動合同為基礎的新型勞動關系。

        4、與其它所有制企業區

        主要在資本結構上加以區別。新型集體經濟出資入主體是本企業勞動者,勞動者對本企業有經營控制權,而國有企業出資人是國家,國家按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原則授權,任用經營者,企業盈虧是國家的事,職工不具有控制權。而在私營企業中,不允許勞動者入股,或投資者不一定是勞動者。這些與集體經濟主要由大多數勞動者共同出資共同勞動。企業不是少數人所有,而是多數勞動者所有的特征有根本不同。

        5、與傳統集體企業區別

        所有權形式,由單一共同共有變為明晰到人,按份共有;人事及決策權由上級任免決定變為職工以股東身份決策;分配上由按勞分配變為按勞與按資分配并存的多種分配制度。企業治理結構由單一集體制度變為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特征的多種實現形式;企業地位由政府管理變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三、新型集體經濟實現形式

        新型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有:以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要特征的股份合作制企業;以集體共有和按份所有相結合,集體共有為主的集體企業;由職工股控股或相對控股的有限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由集體資本控股或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以勞動者個人資本為基礎的合作制企業;其它具有新型集體經濟特征的各類企業。

        新型集體經濟的產生始于傳統集體企業進行的產權制度改革,初期大都以股份合作制改造為主,并在股份合作基礎上繼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逐步過渡到有集體資本參加的有限責任制、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公司制企業。這些企業吸納社會資本,與國內外企業合資合作,發展成為多元投資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使各類新集體經濟大量涌現。

        四、新型集體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相適應的

        新型集體經濟的發展符合市場機制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的經濟運行方式。是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結構基礎上的市場經濟。這種市場經濟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同時它作為市場經濟,要以市場作為主要手段配置資源。由市場機制調節經濟運行。新型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而這種公有制經濟有明晰的產權,產權結構趨于多元化,法人治理結構科學化,機制市場化,同其他利益主體的關系是競爭的關系。因而有追求資源配置合理性和資源利用充分性的內在機制,容易與市場經濟融合。

        1、新型集體經濟本質特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型集體經濟實行“共同共有與按份共有相結合”及“個人所有,集體占有”的產權制度,其財產在價值形態上可以量化到勞動者個人。但在實物形態上不由個人支配,而由集體占有和支配,在共同占有基礎上,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將企業共同共有與勞動者按份共有結合起來。這樣的產權制度使所有者真正到位,解決了傳統集體企業終極產權不到位的問題。

        新型集體經濟是“民有民營民享”的公有制經濟。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它的資本主要來源于勞動群眾,是一定范圍內勞動群眾民有民營民享的公有制經濟。新型集體經濟確立“民本經濟”的觀念,不同于傳統集體經濟經營活動由政府決定,經營者由政府調配,企業用工由政府安排,排斥個人所有權的二國營模式。

        新型集體經濟突出了集體經濟民本位的特點。首先,在產權上以投資的勞動者為主體,實行民有,體現了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其次,在經營形式上實行民營,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確定經營者的產生方式,自主決定企業的用工制度,自主開展經營活動。第三,在內部管理上實行民主,勞動者通過股東會參與企業管理,通過直接持股和間接持股等形式。行使股東權利及其它民利,參與企業的決策活動,第四,在經濟利益上實行民享。職工在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取得工資性收入的同時,還可以根據自己對企業的投資享有收益。第五,在經營風險上實行共擔。

        這種新型的集體經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體現了公有制經濟與市場機制的有效結合。

        2、新型集體經濟符合我國生產力現狀及發展要求

        新型集體經濟的發展符合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要求。生產的社會化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適應這種變化要求的資源配置方式,新型集體經濟是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把單個的資源(人力、資本、技術等各種生產要素)組合起來,既在生產力的發展上體現了生產社會化的要求,又在生產關系變化上體現了公有制的特點,一方面,集體資本參股控股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共同共有財產具有直接的公有性質;另一方面,在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中,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離的,勞動者個人投入的資金轉換成了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以法入主體形式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種轉變是向聯合生產方式的轉化,符合生產社會化的要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是公有制的新的實現形式,與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變化方向相一致。

        當前我國生產力還不夠發達,而且發展很不平衡。生產力水平多層次性是我國的重要國情。新型集體企業是自發形成的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容納不同層次生產力的組織形式。它的企業規模可大可小,企業組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它既可容納手工勞動和半機械化的生產力,也可容納機械化和自動化、專業化的社會大生產。新型集體經濟具有兼容性。能在各種行業中發展。同時獨立自主性強,既有主動聯結現代產業鏈,進行協作配套的能力,又有適時調整產品結構的機制。由于集體經濟量大面廣,遍及城鄉各個行業,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因而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3、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有利于加強和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憲法》中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根本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新型集體經濟的長期發展,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所決定的。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公有制經濟中,由于國有經濟分布過廣,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必須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隨著國家對國有經濟的調整,國有經濟將集中力量發展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產業和骨干企業,對一般性行業將逐步退出,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下降。只有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積極向各方面滲透,大量進入混合所有制企業中,才能增強公有制經濟控制力,填補國有經濟退出份額,才能保持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否則公有制經濟就失去在國民經濟中主體地位。

        4、新型集體經濟與我國促進就業。共同致富的基本國情相符合

        就業是民生之本。勞動者只有實現了就業(創業),才能擺脫貧困,不斷提高生活水平。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多種經濟成份、多種資本的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經濟,能提高創造社會財富的效率,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質基礎。新型集體經濟實際上也是一種集體資本控股或勞動群眾有控制權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新型集體經濟具有把勞動群眾的個人資本融合為公有資本的功能。勞動者為了共同富裕的目標,共同出資、共同勞動、共享收益,職工既是勞動者,又是所有者,成為企業真正的主人,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真正為勞動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條件。

        5、新型集體經濟符合市場經濟對微觀參與主體的要求

        經過改革,新型集體企業不再是政府附屬,擺脫了二國營模式,產權清晰,通過資產量化,經濟補償金轉為股份。鼓勵職工投資人股,吸收社會人人股,對外合資合作等措施,實現出資人到位,產權結構也逐步多元化。建立了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依職責規范行使各自權利。隨之配套產生新的用工制度、內部分配制度、管理和決策制度、對經營者激勵約束制度、各項崗位考核制度等,都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規范運行,企業作為法入主體,在市場中有競爭發展的動力。經營行為完全由自己決定,盈利自身受益,虧損自行負擔,與其它性質類型的企業是平等競爭關系。

        6、國內新型集體經濟的發展證實了其與市場經濟是相適應的

        一大批傳統集體企業、國有中小企業經過改革變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較好。例如,白山喜豐公司原為集體企業。2003年企業進行改革,把凈資5584萬元量化折股,法定代表人占公司總股本13%,公司高管人員占9%,公司一般管理人員占13%。職工占12%,退休職工公益股占10%,職工平均每人量化2萬元,其余為吸收社會自然人人股。隨后,公司又進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現在職工是企業持股主體,既是股東,又是勞動者,重大決策由職工占大多數的股東大會決定,公司實行按勞分配工資獎金后,還按股分紅利。公司2004年銷售4億。產量3萬噸,利潤3千萬元,均實現歷史性突破。

        當前數量龐大的廠辦集體企業和國有中小企業正在進行改革,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要量化現有資產,吸收職工入股,變為新型集體經濟。

        7、國外具有新型集體經濟特征各類企業得到了廣泛發展

        資料顯示,集體性質的經濟在國外也有較好發展。如西班牙蒙德拉貢、英國工業共有權運動、美國職工持股計劃、加拿大合作社、日本農協等,目前,合作性質經濟已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各類合作社的社員數億人。在農業、工業、流通、金融、保險以及各種服務業都出現了大量不同類型的合作社,西歐、北美許多國家80%以上的農場主都參加了不同類型的專業合作社,丹麥的奶制品90%由合作社經銷,荷蘭合作社銷售的花卉、水果、蔬菜占市場份額的80%以上。實踐說明,在發達國家,集體經濟也是有發展空間的。它適應市場制度與生產力發展。

        綜合上述,新型集體經濟在產權和治理結構上既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又保持了公有制的本質特征。實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新型集體經濟的存在是促進就業,共同致富的需要,是保證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需要。新型集體經濟符合市場經濟對企業法人主體、競爭主體的要求。大量改革改制發展起來的新型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進一步證明了其在市場環境下具有旺盛生命力。現在我國大部分國有中小企業,集體企業適合改革成為新型集體經濟。將來還要有一部分中小個體私營企業在面臨生存危機或無法擴大生產時,發展成為新型集體經濟。

        第5篇: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經濟轉軌時期 不良問題 發展對策

        在經濟轉軌期,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建筑業新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正在逐步形成,但它還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制約著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 我國建筑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建筑業的管理體制問題 。第一是建筑業的歸口管理問題。改革開放前,由于建筑業被視為基本建設提供勞務的附屬部門。加之集中的計劃體制過分追求公有的制度形式。于是所有建筑企業都是以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這兩種公有制形式組建。又由于各部門為各自利益驅動為完成計劃任務,從管理協調角度出發,各部門于是又各自成立行業內部的建筑施工企業。如鐵道部,以鐵道工程兵部隊為基礎與鐵道部的行業行政管理機構歸口,在中央和各省分設中鐵建設總公司及中鐵第一局、二局……;而冶金部則又分設中國冶金建設總公司及中冶第一冶金建設公司、第二冶金建設公司……;交通部也分別有相似建制。其實,這些施工企業都可以完成一項共同的施工任務: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項目的任務。只是由于各行業內的特殊要求各有差異,因而對技術要求有所區別而已。但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應該是可以勝任上述各行業的工作的。這就是說上述各部門、各行業分設建筑施工企業是不科學的,資源沒有有效配置。而整個建筑行業的行政管理又是分散化,中央一級是城鄉建設委員會(正部級),由中國建筑工程總局(副部級)負責中央各部委在京的投資項目施工任務。各省的中國建筑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局……分別負責各省的中央地方企業的投資項目施工任務。各省也分設省城鄉建設委員會,再下設規劃設計和建筑施工、土地管理等相應部門。因此,建筑業的這種管理模式十分不規范,很易政出多門,管理環節繁雜。隨著經濟發展的演進,它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第二是建筑企業的落后管理模式。嚴重依附于政府,這一點與國有工業企業相似,難以成為真正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的競爭主體,而是聽命或受制于政府;建筑企業嚴重依附于基本建設,只作為完成基建投資的施工單位,以基本建設預算價格代替建筑產品價格,不是以獨立的建筑商品生產者的身份存在;企業組織結構模仿軍隊建制,即所謂團級的建筑公司,營級的工程處,連級的工程隊,下面還有班組,不是按照工程項目的需要來優化配置生產要素;企業產權虛置,所有者缺位,企業中國有資產所有者責權模糊,這正是政府部門多頭干預企業的體制基礎。

        2、建筑市場的培育和建筑產品價格政策問題。我國建筑市場正處于初始階段,市場諸要素以及與之配套金融、價格、建筑法規等相對落后,造成市場體系不完善,規則不健全,市場主體行為不規范,工程發包中的混亂現象突出,市場經濟平等競爭的環境還未形成。我國建筑產品價格不合理,價格背離價值,已困擾建筑業多年。主要表現為三個問題:①價格水平低,價格嚴重背離價值;②計價結算方式守舊,不適應商品經濟的交換方式;③工程造價管理體制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是至今建筑業難以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支柱作用的癥結所在。

        3、工程質量問題。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總體水平不高,尤其是量大面廣的住宅質量問題比較多,質量通病仍然存在。建筑企業大多重速度,輕質量;重產值、輕效益,企業完成的產值很高,但效益卻很差。管理的隨意性,以“人制”代替法制,缺乏必要的法規和制度保證;以包代管,使原有的基礎管理也隨之受到削弱;在工程質量管理上缺乏先進、實用的手段,基于網絡的信息管理技術還空白,在設計、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方面的軟件應用水平還很低。

        4、社會化勞動保險問題。建筑企業社會負擔重,承擔了許多本應由社會承擔的責任。從幼兒園、醫院到退休養老等,企業無所不包。稅賦負擔重,建筑企業承擔的稅種繁多,稅率較高,利改稅及新稅制實行后,企業的流轉稅占利稅的比重由1984的41.2%上升到2000年的78.6%,企業凈留利則由14.8%下降到9.5%;債務負擔重,我國建筑企業大多沒有流動資金,完全靠銀行貸款,企業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建筑業的經營特點是流動性,因而最需要實行社會勞動保險制度,解脫少數企業離退休增多,社會負擔過重的困難,使企業能夠增加市場競爭的能力。

        5、人力資源和技術素質問題。建筑企業中非技術工人勞動力資源豐富,而技術工人相對匱乏。企業缺少先進實用的小型工具和一些應有的工具,先進工具普及化水平低,機械設備只在大型及主要項目上才可以采用。

        二、發展我國建筑業的具體對策

        因為建筑業經濟運行的模式為:產業組織實體是建筑企業,運行基地是市場,調控主體是政府,調控對象是市場行為這個模式,即:政府調控管理市場,市場調節經濟,并引導組織企業。這一模式是以企業為,以市場為基礎,以政府為調控主體,實行政府—市場—企業雙向調節。在經濟體制的轉換過程中,市場機制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但在經濟體制轉換時期,企業尚未成為經濟運行的主體力量,政府仍然在相當的范圍和深度上發揮著作用。所以說,建筑業的動力機制具有雙重性,即存在兩個動力源:政府和企業。因篇幅所限,本文僅從政府這一方面來探討建筑業發展的具體對策。

        1、建筑業管理體制必須實施歸口管理。我國建筑業的管理必須分為三個層次的行業行政管理部門:國務院設立建設部,它作為中央一級的行業行政管理部門,側重于宏觀調控和政策制定;省一級設立由建委設建設廳,其職能是在國家總體安排下來規劃地區的行業發展;在大、中城市一級的行業管理是通過設立城市的建設管理局,其職能是調控本市、本地區的行業發展。特別是行業政策、企業資質審查、招標投標、報建、市場準入制度等必須統一歸口到建設行業管理部門部。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五大產業之一的物質生產部門,是可以為國家增加巨額收入和積累的,應作為一個重要產業計算其產值和國民收入。使建筑業作為獨立的產業部門,切實把產業歸口統一管理。建筑部作為統管全國惟一的產業主管部門,要切實把產業歸口統管的職責承擔起來。只有形成產業發展的總體概念,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把建筑業套裝在工程建設管理之中的管理體制和習慣做法,才能制定和實施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有利于振興建筑業的產業政策和發展戰略,也才能使建筑業的改革和發展適應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形勢。一些建筑企業在行政上可能有不同歸屬,但在業務活動上,在職能管理上,要統一歸口。同時,建筑企業只有改變落后的管理模式,才能應對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

        2、大力培育建筑市場,健全建筑市場的價格機制。建筑業統一開放的大市場,尚處于初創階段。當前,需要加強法制管理,對建筑業投資主體的行為必須規范化,做到有法可依。對招標單位亦應實行資質認證制度,建立以工程質量保證和工程保險為核心的 “工程終身風險管理“制度。同時,要培育與建筑承包市場相配套的勞務市場、材料市場、金融市場,建立招標等中介組織體系,為造就全國統一的、國內外聯通的大市場而努力。為了使價格真實反映市場的供求情況,必須深化建筑市場價格機制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全國統一的工程項目劃分、計量單位和工程量計算規則;對人工、材料、機械等消耗量制定指導性定額,指導工程發包方編制標底價格或預算價格,也指導建筑企業編制報價定額,逐步使工程承發包價格實現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宏觀指導,由市場主體招投標,競爭形成價格的目標。

        3、發展建筑市場保障體系。建筑業流動性大,風險高,施工企業季節性用工強,必須建立市場保障機制。也就是要通過建立擔保和社會保險制度極其運作體制,轉移或減少企業經營中的風險,通過行業勞保統籌和社會保障機構建立社會保險制度。政府要以立法形式把行業勞保統籌和社會保障結合起來,保證費用的收取,逐步把養老、醫療和失業人員生活保障納入社會保險機構的管理,使企業真正成為生產經營的市場主體。

        4、對建設系統國有經濟局實行戰略調整。立足于從整體上搞活國有經濟,既保持國有經濟必要的數量,更注重其分布的優化和質量的提高;著眼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實際出發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其調整的主要措施是:城市市政公用管網必須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大多數市政公用企業應保持國有或公有制控股。勘察設計、建筑業、房地產業實行多種經濟成分相互促進、公平競爭。大力發展股份制,有條件的建筑企業要加快股份制改造的步伐,通過規范上市、中外合資、企業法人參股和內部職工入股等方式改為股份制企業。今后,在建筑業、勘察設計咨詢業和房地產業除改制、重組和興辦高科技型企業之外,原則上不再設立新的國有獨資企業。

        參 考 文 獻

        【1】 姚兵,叢培經,蕭利民。建筑業行業及企業發展戰略概論(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1

        第6篇: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一)發展民營銀行的必要性

        1.構建金融組織體系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

        現代金融組織系統應該是包括國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民營機制在內的多層次、多元化的體系。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促使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客觀上要求發展民營銀行等非國有金融機構。

        當前個體、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東部發達地區,個體、私營經濟的比重已超過經濟總量的一半,且有進一步上升趨勢。這種現狀要求金融機構為個體、私營經濟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國家也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個體、私營經濟服務力度,但由于體制等方面原因,政策效果并不明顯,個體、私營經濟的融資環境并未得到改善,缺乏金融支持是制約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突出問題。要想有效改變這一現狀,關鍵在于我國金融業要按照生產決定流通、經濟決定金融的調整經營戰略。加強現存金融機構對個體、私營經濟服務,更快發展適應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需要的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使金融業的業務結構、資產結構與經濟的所有制結構相適應。

        2.提高我國銀行業的產業互補性優勢

        發展民營銀行,可以在比較優勢分工原則下,與大銀行在產業分工上形成協作與補充。大銀行獲得中小的信息成本高,缺乏靈活性。而民營銀行分散在各地,對中小企業情況較熟悉,獲取信息的成本較低,運作靈活。這樣民營銀行的出現將彌補大銀行服務的遺漏,為中小企業開拓新的融資渠道。

        3.解決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制度安排,難以滿足三農發展的金融需求的問題

        由于國有商業銀行脫胎于計劃經濟時期,在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中,存在著角色轉換滯后的問題。在原有機制下形成的信用機制,非公有制經濟被排除在經濟制度之外,無法獲得國有經濟得到的信用安排。截至目前的金融改革,并沒有突破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信用關系,國有商業銀行仍然很難向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發展民營銀行,可以優化現行金融體系下的信用機制,改變對三農發展金融服務短缺的現狀,促進三農的健康良性發展。

        4.發展民營銀行是實現積極財政政策逐步退出的最優選擇

        1998年以來,受亞洲金融危機,我國出口銳減,外需不振,出口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減弱,加之國內長期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和低效率投入導致的低水平重復盲目建設,造成產業結構失衡,以經濟增長減緩為表現形式的國民經濟深層矛盾凸現。面對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國政府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大量發行國債,近六年來國債建設投資項目累計達32800億元人民幣,GDP的增長分別為7.8%,7.1%,8%,7.3%,8%,7.4%,據測算,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2%,1.7%,1.8%,2%和1.6%。由此可見,財政投資彌補了基礎建設資金不足,引導部分社會資金投向,促進了經濟增長。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如此之大,有悖市場經濟客觀規律。同時,長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實施,使面臨巨額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雙重壓力。我國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均在國家可控范圍內,但都達到最高記錄,長此以往,必然給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使財政運行面臨較大風險。通貨膨脹潛在壓力和債務風險加大,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相機退出。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調整社會總收入的傳導機制可以簡單如下:

        圖一表示在當前政策下的社會總收入;圖二表示在財政政策逐步緊縮、為了不影響總產出的情況下而配合的貨幣政策;圖三是財政政策逐步緊縮,在實踐中配合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底上調利率27個百分點,界和實務界普遍認為本次調息的試探作用大于現實意義,預示貨幣政策將進入新一輪緊縮。在這種宏觀政策指導下,社會總收入將減少。發展民營銀行,以利潤最大化引導投資,將彌補總收入的減少。從這個角度看,發展民營銀行,為當前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創造了條件。

        (二)發展民營銀行的可行性

        1.發展民營銀行政策法規的可行性

        發展民營銀行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以下條款:

        第十二條 設立商業銀行,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有符合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章程

        (2)有符合本法規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

        (3)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長(行長)、總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

        (4)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

        (5)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安全防范措施和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

        中國人民銀行審查設立申請時,應當考慮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銀行業競爭的狀況。

        第十三條 設立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2005年第6期(總第311期)人民幣。城市合作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l億元人民幣,合作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5000萬元人民幣。注冊資本應當是實繳資本。中國人民銀行根據經濟發展可以調整注冊資本最低限額,但不得少于前款規定的限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其他條款中,沒有不允許設守民營銀行的規定,這說明設立民營銀行不存在法律障礙。

        2.發展民營銀行的理論可行性

        (1)產權結構理論和交易成本理淪

        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民營銀行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股份制產權結構形式,使其具有內在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它們的服務對象民營企業和居民群體也屬自負盈虧的獨立經營主體。這種產權清晰的供求雙方形成的信用關系,屬于硬約束信用,效益與風險是這種信用關系的主要特征,它大大優于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間的軟信用約束。同時民營銀行機構精煉,管理成本較低,加之激勵機制有效、辦事效率較高等制度優勢,可以為客戶提供質優、價廉的多種金融服務,克服官僚主義弊端,減少客戶尋租費用,提高客戶消費金融產品的總體滿意度。

        (2)銀行動態成長理論和銀行分層理論

        按規模可以將銀行分為大、中、小三類銀行,它們依據對等理論(大、中、小銀行分別有自己的對應優勢,適合對應的客戶群體)為大、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從靜態上看,大、中、小銀行是分層并列存在;從動態上看,通常銀行發展的順序是從小銀行發展到中型銀行,最后發展成大銀行。我們將小銀行、中銀行、大銀行分層并列存在的理論叫銀行分層理論,將銀行從小銀行發展成中型銀行,最后發展成大銀行的理論稱作銀行動態成長理論。銀行分層理論說明,在市場中,中小企業是客觀存在的,與之對應的,可以為其提供信用服務的中小銀行(民營銀行在目前階段與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相比,不論從資產規模、管理水平及服務群體來看,都只能看成中小銀行)是大有市場空間的。而銀行動態成長理論則說明,隨著企業的發展,銀行也將發展和壯大,由中小銀行成長為大銀行,可以為發展起來的大民營企業和其他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3.民營銀行的現實可行性

        (1)巨額的民間資產

        據2004年統計資料,我國民間資產達36萬億元:城鄉居民儲蓄為12萬億元;個體工商戶注冊資本4萬億元,假設股市一半的流動市值和保證金為私人所有,為1萬億元,資本外逃保守估計5.5萬億元,房產總價值13.5萬億元,民間資產遠多于國有資產:居民儲蓄由1978年的210億元激增到2004年的12萬億元,巨額的民間資產是發展民營銀行的資金前提。

        (2)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戰略調整的需要

        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人浮于事,制約著商業銀行效益的提高。為了適應銀行業的全球競爭,國有商業銀行按效率原則撤并了一批成本高、管理難、業務不足和嚴重虧損的基層機構和重復設置的網點,并逐步把業務轉移向大城市。國有商業銀行的戰略退出為民營銀行市場進入提供了空間,它們的出現

        與實踐可以填補國有商業銀行撤退后出現的信貸供給空洞。

        (三)發展民營銀行的制約因素

        1.設立形式的兩難選擇

        發展民營銀行,基本途徑是新設和改組。新設優點在于沒有遺留,有利于民營銀行輕裝上路;改組是通過對問題金融機構整合降低金融風險,并有效利用原金融機構的設備、客戶等資源。理論界常用以下模型對這兩種方式進行成本效益:

        (Y1+Y2-C1+e1)/(Y3-C2+e2)

        其中:Y1=通過改組方式化解金融風險帶來的收益;

        Y2=利用被改組對象資源帶來的收益;

        Y3=銀行沒有歷史遺留問題的負擔,輕裝上陣帶來的收益;

        C1=處理被改組對象遺留問題產生的成本;

        C2=開辦費等新增成本;

        ε1,ε2:其他的一些對成本及收益產生的因素。

        通常情況下若比值大于1,則選擇改組方式設立;當比值等于1時,改組和新建方式沒有區別;當比值小與1時,選擇新建方式設立。但是Y1(與當地信用社發展狀況相關性強)與C1(與當地政府態度相關性強)難以準確量化,使決策者在選擇設立形式時陷入兩難境地。

        2.各階層利益關系的協調

        在發展民營銀行的理論觀點提出后,各地區在不同程度上認識到發展民營銀行對本地的推動作用,江浙地區、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紛紛要求發展區域性民營銀行。但如果沒有充分論證,盲目發展,將可能出現我國信托業過度發展的后果,危及金融體系安全。另一方面,發展民營銀行將對原有金融機構產生沖擊,以致對地方政府利益產生影響,可能導致地方政府保護主義,設置障礙,提高民營銀行的進入壁壘。

        3.規模經濟及風險防范

        銀行業的突出特征是規模經濟。規模越大,銀行的單筆業務固定成本越低。歷次金融危機告訴我們,銀行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與銀行的規模成正比。結合民營資本的投資能力與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已形成的壟斷地位來看,新生民營銀行不可能組建成像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那樣的超級大銀行,其單位營業成本較高和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特點將制約其發展。

        (四)發展民營銀行的市場進入選擇

        1.吸收民間資本,組建民營化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農村經濟不單純由農業和農戶組成,還包括農村飛:商。伴隨著農業特別是部分地區農村工商企業的發展和經營規模的擴大,其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增多,而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客觀上為商業化金融組織在廣大農村地區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組建農村股份制民營商業銀行,其人股的股東應該以農村信用社原有社員為主,重點吸收有資金實力的農產、農村個體工商戶和農民開辦的中小企業,使其資本金全部由民間資本入股組成,在經營過程中逐步壯大。

        2.城市商業銀行引進民間資本,通過股權結構改造,組建民營化的城市股份制商業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大多是由各地區的城市信用社改組而成,由于大量歷史遺留問題,使其風險集中,經營問題復雜,規模一般較小,且經營能力不足,所能經營的中間業務較少,幾乎未涉及到表外業務的經營。監管當局亦不允許其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限制其擴張網點,這些均制約城市商業銀行的壯大。民營資本所有者的自身實力使其不可能參與所有城市商業銀行的改造,但是在民間資本充足、商貿發達的部分地區,一些城市商業銀行可以引進優質的民營資本所有者加盟,促使國有背景股本的逐步稀釋,最終實現民營化。這些城市商業銀行在經過股權結構民營化后,有利于消除各種非市場因素的干擾,實現鄰近地區商業銀行的并購和營業網點的擴張,逐步發展擴大。

        3.民間資本擁有者申請新設社區銀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設立商業銀行注冊資本最低為10億元人民幣;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為1億元人民幣;設立農村合作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為5000萬元人民幣。我國金融資產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30%左右城市居民占有近80%的居民金融資產,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數高收入階層占有,這說明我國部分個人完全有能力申請新設民營銀行。而社區銀行是他們的最優選擇。

        第7篇: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最近由亞洲權威金融及投資管理雜志《Asia money》進行的2001年度亞洲最佳管理公司評選活動中,中海油名列中國最佳管理公司榜首,成為2001年投資機構以及個人投資者最為青睞的中國上市企業。雖然主營業務已經上市,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采取的依然是非常積極的內外戰略部署。

        中海油的表現無疑使中海油成為國企中的“另類”。同中國許多大型國有企業負責人一樣,衛留成自中國石油學院畢業后,從工程師做起,一步步地走到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的位置。衛的務實與坦誠折射出的正是信奉著傳統中國價值觀的60年代大學生在掌握了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后所表現出的務實求真以及樂于奉獻的精神。

        《南風窗》:中海油在上市以后采取的戰略部署是不是表明,中海油總公司將從一個純粹的上游勘探開發公司轉變成一個綜合性清潔能源集團?

        衛留成:未來中海油的架構已經比較清晰,總公司向清潔能源公司發展,上市的海油有限保持一個單純的勘探開發性公司。3年后,重組的3個專業公司分別在海內外上市,海南的化學公司上A股,包括已在紐約和香港上市的海油有限,共5個獨立的上市公司;還有至今全國最大的合營公司―中海油殼牌石化公司和廣東LNG合營公司。

        《南風窗》:這樣的架構是基于什么樣的出發點呢?

        衛留成:這樣的架構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第一,加入WTO后面臨的國際競爭。對中國的企業來說,最嚴重的挑戰還不在于目前的技術,而在于體制和機制。如果這些不能和國際經濟接軌,那么它在國際競爭中就沒有同等的競爭地位。上市最重要的是從體制、產權改革入手,用產權改革來帶動機制的轉換,增加公司的透明度,促進它管理的規范化,從而為長期的發展增加活力。另外,國際上大的石油公司架構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母公司負責宏觀戰略、長期發展、資本運營,不管生產等具體的業務。具體的業務由下面的分公司、子公司負責,這樣層次非常清楚,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南風窗》:在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是否要通過資本的手段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人們對中海油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印象很深。

        衛留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做好主業是企業的基礎,我們的核心產業是勘探開發;但是光靠核心產業的發展,它基本是個原始的資本積累的過程,比較慢的過程。如果把資本運營的手段加進去,通過上市和并購這兩個重要手段,就可以實現企業跨躍式、高質量的發展。

        石油產業非常典型,最近3年,世界上14個大的石油公司通過合并、并購,縮減到6個。我們認真研究了以后認為,搞好基礎主業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上市和并購實現企業的跨躍式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南風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國企中被認為最具國際化、和國際慣例最為接軌的公司,您認為中國公司的管理和西方企業的管理有什么不同?

        衛留成:區別還是很大的。一,在產權是否清晰的問題上,看起來我們的產權是清晰的,原來是百分百的國有獨資企業,但所有者不到位,幾乎所有的政府主管部門都可以實行所有者的權利。而反觀西方公司,它的所有者很多,但卻很到位。上市后我的壓力非常大,每季度、每半年都要對投資者公布業績,看似沒人管,但整天有眼睛在盯著你。第二,西方公司的監督較強。我們的監督也很多,但國有企業的那么多問題為什么查不出來呢?而西方公司沒有監事會也沒有各種各樣的檢查組,但這種監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第三,決策架構和決策程序上差別特別大,國外大公司的決策程序非常嚴謹和科學,不是拍腦袋。一些大的決策都是經過長期的、多方面的調研和評價,經過第三方咨詢,非常公正和可靠。

        海洋石油雖然是國企,但有著比較完善、嚴格的決策程序,以及與這套程序相適應的資金的集中管理和預算和計劃管理,因此我們投資的所有項目都沒有虧損的。

        《南風窗》:作為一個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和民營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有哪些不同?

        衛留成: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有更寬廣的視野、更好的事業心和更強的駕馭市場和管理大型企業的能力。因為一般說來,國有企業的資產量要比民營企業的更大,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重要得多。為什么很多時候顯示出許多民營企業發展速度很快,表現出很多競爭的活力?我覺得關鍵問題在于機制,如果企業機制的問題解決好,大型國有企業會更有活力,競爭力會更強。

        第8篇: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備受矚目的2014年全國兩會日前閉幕。本刊特邀請三位專家對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進行深入解讀。

        這三位專家分別為: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趙錦輝博士;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博導張占斌教授;北京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關峻。

        經濟增長7.5%左右

        原文: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趙錦輝博士:

        增長7.5%左右兼顧需要和可能

        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確定在7.5%左右,是中央在客觀分析國內外形勢后做出的重大決策,它兼顧了需要和可能。一方面,要解決就業問題,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都需要經濟增長保持一定的速度。

        另一方面,它使各方面有適當的回旋余地,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必須指出的是,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三年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在7.5%,這有利于保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穩定政策預期。可以預見,雖然存在一系列不利因素,但經過努力,我們完全可能實現今年的目標。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博導張占斌教授:

        劃出了經濟增長的“上限“和”下限“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明確了今年我國經濟增長的適度區間。經濟增長的適度區間就是既不沖出“上限”,又不滑出“下限”。“上限”就是防止通貨膨脹,“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

        與前些年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相比,7.5%左右的增速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正從高速增長期換擋到中高速增長階段。由于發展基數越來越大,維持過去那樣的高速增長已不現實。但經濟發展還是我國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穩增長也是調結構、轉方式的基礎和前提。

        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的目標,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完善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厲行節約,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持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的合理增長,這樣才能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

        北京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關峻:

        7.5%在全球仍屬高增長速度

        2012年之前,我國連續7年把經濟增長目標定在8%左右。2012年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7.5%,略低于前幾年的水平,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現在。適度調低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努力保持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當前,外部環境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壓力明顯增大,特別是國際市場萎縮嚴重影響我國外需。我們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的重要對策,就是把“穩增長”放在重要位置,以不變應萬變,全力保持宏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7.5%的經濟增長目標雖然略低于前些年,但在世界上仍屬高增長速度,符合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

        增強非公經濟活力

        原文: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實施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臺。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趙錦輝博士:

        用改革支持非公經濟

        這次報告從兩個方面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一是在具體的項目上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與。象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以前主要由國有資本經營,非公有制企業要想進入這些領域,存在各種各樣的障礙。報告提出要在這些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

        二是要通過改革的辦法支持非國有資本發展。這些方法包括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央企投資的辦法;制定非國有資本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辦法;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

        應該說,這些項目的推出和這些規則的制定,將有利于非公經濟和國有經濟平等參與市場競爭。預計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民間投資在國民經濟所占比重將進一步上升。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博導張占斌教授:

        后續要有配套的政策細則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放開民資準入的重點領域,在重點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打破了壟斷,有助于提升行業競爭度,并催生新業務。

        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的基本政策已明確,后續要有一系列政策細則作為配套,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的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改革的關鍵是要公開透明。其次,今后政府肯定會在簡化審批程序、融資等方面為民企提供便利。再有,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過程中要解決民企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問題,特別是在民企進入鐵路、石油等高投資的行業中,這一點更為突出。政府可以支持引導多個民企組合成一個主體,以基金的形式去參與國企的混合所有制。

        北京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關峻:

        攻克市場化改革的“最后堡壘”

        在我國,特許經營特別是公用事業領域的特許經營一向被視為市場化改革的“最后堡壘”, 通過引入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方式,將本來由政府執掌的公用事業建設、運營和維護的公共職責,轉移到了非公等多種成分經濟主體之手。

        在彌補公共事業發展資金不足缺陷的同時,打破政府壟斷,在公共服務輸出領域引進市場機制,將政府權威與市場功能優勢有機組合,為公共事業的改革發展提供一條現實路徑。

        公用事業在適應市場競爭壓力過程中,無疑會努力降低產品或服務成本,改善質量,提高效率。如果公用事業過度依靠政府直接投資和銀行負債,必將加大金融風險。因此,鼓勵非公經濟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達到擴大內需和降低金融風險的雙重目的。

        擴大內需

        原文: 擴大內需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重大的結構調整。要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打造新的區域經濟支撐帶,從需求方面施策,從供給方面發力,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趙錦輝博士:

        供給與需求雙管齊下

        同樣是擴大內需,本屆政府的思路與上一屆政府還是有所區別。

        表現在:一是對擴大內需的定位發生變化。上一屆政府將擴大內需更多地定位為短期的刺激性政策,側重從需求方面刺激經濟。本屆政府談擴大內需,不僅將其定位為短期的需求政策,而且將其定位為長期的供給政策,強調擴大內需是重大的結構調整,要著力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

        二是強調要從供求兩方面同時發力擴大內需。上一屆政府更多地是從需求角度來擴大內需,更多地依賴擴大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這導致產能過剩、經濟結構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本屆政府談擴大內需,不僅強調要從需求方面施策,更強調從供給方面發力,更多地通過轉方式、調結構來激活經濟的內生動力,從而擴大內需。

        三是強調要打造新的區域經濟支撐帶。這將突破行政區劃導致的地方保護主義,有利于推動產業轉移,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博導張占斌教授:

        當前應消費和投資并重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前,國外需求疲軟、國內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國際貿易摩擦多發,去年我國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貢獻率已為負數。想繼續依靠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不會很明顯,而且代價會很大。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把增強內需作為拉動經濟的主引擎,這就要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當前階段,政府發展經濟的思路從以投資拉動為主轉變為消費和投資并重。同時,政府對投資的思路也產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投資結構、方向和投資體制等領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有利于在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改善投資結構,補齊基本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的“短板”,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社會資本的參與,拉動整體經濟發展,為結構轉型奠定基礎,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

        北京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關峻:

        消費是增進需求的主力

        第9篇: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區別范文

        轉型國家的經驗

        許成鋼(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東歐國家最近20年來的轉型歷程,有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以波蘭為例,自從體制轉型以來,其經濟增長速度非常快。在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之前,波蘭總體的經濟增長和中國相差并不很大。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以波蘭為代表的中東歐經濟在人均GDP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之后仍然能夠快速增長。這應當歸功于以下三點因素:一、經濟體制的基本轉變,即從中央計劃的國有經濟轉變為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二、政治體制的基本轉變,即從過去的體制轉變為民主、體制;三、貨幣的可兌換性,這一因素的作用小于前兩個因素,但也非常重要。

        田春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近20多年來,中東歐和蘇聯地區國家的轉型的經驗教訓很多,在這里,我想提出一些問題供大家思考:

        一、轉型國家實現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是不是可以被認定為已經完成制度“轉型”?

        在我看來,作為整體性、歷史性、變革性的人類社會的大規模的制度性轉型已經基本結束,這是對于“轉型是否終結”的基本的判斷。其標志是:首先,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制度性大變遷、大動蕩已經過去,市場經濟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框架已經在大多數國家建立。其次,各國已經走出“轉型衰退”的階段,市場的主體與運行、資源的配置與方式,市場制度的法律、規則,都在完善的過程。再有,多數轉型國家的市場經濟制度已經與國際經濟規則接軌(盡管出現很多問題)。最后,在西方理論界看來,中東歐國家的轉型已經結束,其重要標志就是這些國家大多數已經“加入歐盟”。

        二、轉型國家的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結合導致和產生的腐敗,是不是轉型國家特有的現象?

        俄羅斯的經驗表明,政治權力一旦與經濟利益勾結,“政治內部人”首先成為改革轉型的“攫財大亨”。也許,這就是經濟社會轉型的“遺產”?過去,我們更多地關注“經濟內部人”而忽略關于轉型中“政治內部人”的權力制約問題。如何解決轉型過程中的“權錢結合”以及“權貴資本主義”的問題,尚需深入研究。

        三、“由國家力量主導的經濟”(國家資本主義)以及“財富基金”,是不是轉型國家的一種經濟趨勢?

        近年來,俄羅斯逐漸顯現出“國家資本主義”的特征與形態,即國家資本與國家政權的結合。自本世紀之初普京執政起,俄羅斯通過整治葉利欽時期形成的寡頭集團、委派政府官員在壟斷性企業任職、組建國家控股的大型旗艦企業等方式,實現了國家資本向命脈企業的擴張與壟斷。

        四、歷史的路徑依賴對轉型有何影響?

        俄羅斯經濟社會轉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轉型初期,以徹底否定原有制度的遺產、建立與原有制度和歷史慣性截然不同的制度模式為出發點。問題在于,在俄羅斯,非正式制度包括人們的理念、傳統、文化、習俗、道德等等,難以在短期內被移植,這使俄羅斯原有的歷史遺產和制度慣性會繼續發揮影響,而在較短時期內難以發生變化。那么,中國的轉型和社會發展是否同樣會受到歷史傳統的影響?

        中國改革路在何方

        許成鋼:中國過去一直推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缺乏配套的產權和政治體制改革,試圖在不觸動現有體制的條件下,用通融的辦法來逐漸改變中國經濟。

        然而,這種做法現在已經走到了盡頭。因為無處不在的政府權力使得中國面臨著許多基本問題,已經無法用通融的方法來解決。在缺乏基本體制轉型的情況下,政府的力量不會自行削弱。

        中國現在必須面對、不能回避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它是任何經濟里面的最基本的產權問題,是決定社會進步的基本條件。

        孔田平(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東歐研究室主任):關于中國改革的路徑,許教授提到的土地產權制度的變革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另一個選項就是政府財政預算方面的改革,我認為,應當將政府預算置于立法機關的嚴格監督之下。政府預算進一步公開化,讓立法機關能夠真正有效地監督政府財政。

        中國人需要討論改革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討論民主、自由、法治、人權是不是我們應當認同的價值觀。中國改革要進一步推進,必須在價值觀上凝聚社會共識。

        王小魯(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就經濟而言,私有制是不是惟一的評價標準呢?我認為,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關鍵是看私有化是怎么推行的,是通過市場競爭積累起來的,還是偷來的、搶來的,抑或通過腐敗、通過尋租拿到的?其間存在很大的區別。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开心五月欧美激情在线 | 原创国产AV剧情丝袜秘书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专区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 五月网婷婷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