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力學論文范文

        力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力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力學論文

        第1篇:力學論文范文

        力學論文參考文獻:

        [1]王剛.實時線程池的研究與設計[碩士學位論文].保存地點:華中科技大學.2007

        [2]程瀾,羅建.基于優先級區間連接策略的搶占式線程池模型.航空計算技術.2013,43(1):131-133

        [3]陳寧江,林盤.一種基于排隊系統的啟發式中間件動態線程池管理機制.計算機科學.2010,37(10):161-164

        [4]黃智泉.基于平均時間的線程池尺寸自適應調整算法.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3,23(2):37-40

        [5]毛光喜.多線程下載工具的開發與應用.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6,23(7):136-138

        [6]周偉明.多核計算與程序設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34-78

        [7]宋立昊.基于線程池的WEB服務器實現和監測[碩士學位論文].保存地點:吉林大學圖書館.2007.

        [8]崔水龍.基于多線程的網絡文件下載[碩士學位論文].保存地點:吉林大學圖書館.2009.

        [9]李培峰,朱巧明.Linux下支持續傳的多線程下載工具的設計與實現.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1:121-123

        [10]行舟.斷點續傳和多線程下載(上).程序員技術.2002(2):92-94

        力學論文參考文獻:

        [1]李濤.智能手機通訊設備的市場競爭策略研究—基于聯想A789智能手機[碩士學位論文].保存單位: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2012.

        [2]王華,馬亮,顧明.線程池技術研究與應用.計算機應用研究.2005.22(11):141-142

        [3]楊開杰,劉秋菊,徐汀榮.線程池的多線程并發控制技術研究.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0,27(1):168-170,179

        [4]李剛,金蓓弘.基于線程的并發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計算機工程.2007,30(14):43-45

        [5]胡萍,陳志鵬.基于線程池的高性能服務器軟件的設計與實現.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6,16(8):49-53

        [6]郭廣軍,胡玉平,戴經國.基于Java多線程的并行計算技術研究及應用.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9(2):169-173

        [7]孫曉東,韓江洪,劉征宇等.基于分段的線程池尺寸自適應調整算法.計算機工程.2011,37(2):43-44

        [8]W.RichardStevens.UNIXnetworkprogramming.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07-150.

        [9]眭俊華,劉慧娜,王建鑫等.多核多線程技術綜述.計算機應用.2013,33(S1):239-242,261

        力學論文參考文獻:

        [1]要忠偉.基于線程池的WWW緩存實現[碩士學位論文].保存地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圖書館.2008.

        [2]陳志成,毛明毅,何華燦.面向構建基于和內核的進程.計算機應用研究.2004,12:49-55

        [3]ButenhofDR.POSIX多線程程序設計.于磊,曾剛譯.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57-60

        [4]劉振航.數學建模.中國人名大學出版社.2004.4-8

        第2篇:力學論文范文

        伴隨著擴招,生源質量也有所下降,顯得參差不齊上同一門課,有些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強,課堂不能滿足需求,顯得&吃不飽’;另外有些學生又不能跟上課堂教學的進度,學習比較吃力因此,理論力學課堂改革就顯得很有必要學生學習新知識,第一印象"""感性認識是很重要的只有通過感性認識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才能有興趣把相關的內容學習好,甚至于通過自學來滿足自身對知識的渴望而通過工程案例教學不但可以激發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大量工程案例的引入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對課堂外知識的渴求工程案例的教學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工程案例的整理及提煉和力學相關的案例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怎樣選擇合適的工程案例就顯得比較關鍵好的工程案例既能引導學生快速理解工程背景,又能提煉工程當中的力學原理,達到實踐和理論有機結合的效果因此,工程案例的收集整理就很有必要了比如理論力學當中的力矩問題,就可以用常見的吊車起吊重物來舉例說明:某事故現場,吊車起吊出事的卡車,結果卡車沒吊上來,吊車反而由于起吊位置選擇的不合適而翻倒了這個實例可以很好的說明力矩,通過這個實例學生也能快速的將力矩理論與工程實際結合起來又比如裂紋和斷裂,這兩個概念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只有比較專業的課程才會談到與裂紋有關的斷裂問題裂紋和斷裂也可以通過生活當中的實例來說明:乘坐公交車應該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生活經歷,而公交車的安全錘就可以很好的說明裂紋和斷裂公交車上的紅色安全錘是為了在緊急情況下讓乘客逃生用的當公交車出現緊急情況時,乘客只需要用安全錘敲擊鋼化玻璃的四個角由于安全錘錘頭很尖,接觸面積小,手握安全錘大約用兩千克的力就可以砸開玻璃的邊角對鋼化玻璃而言,一點點的開裂就意味著玻璃內部的應力分布受到了破壞,從而在瞬間產生無數蜘蛛網狀裂紋,此時只需用錘子輕輕的再砸幾下就能將整面玻璃砸開用這個實例不但可以講清楚裂紋和斷裂,還可以闡明應力和應力集中,可以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緊密相連。

        2.工程案例的講授有了好的工程案例,還需要有好的教師在合適的章節恰如其分的引入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毋庸諱言,力學尤其是基礎力學,上課教師的數量偏少,質量也略顯不足針對很多二本院校,基礎力學的上課學生比較多,教師的教學任務相對較重,這也使得很多教師沒法精心研究工程案例在教學當中的運用另外,有些高校的基礎力學教師并非科班出身,這也使得教師自身對有些課程的理解還不是特別深刻,當然也就不能更好的促進課堂教學的完善和發展。

        二、工程案例教學的實踐

        第3篇:力學論文范文

        在建立科學理論體系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以一系列巨量的、通常是至為復雜的實驗、歸納和演繹工作為基礎。而且人們一般相信科學知識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和累積起來的。但只要這種認識活動過程是為一個協調一致的目標所固有,只要它真正屬于科學研究自我累進的進程,則不論其如何復雜,仍只是過程性的,而不從根本上規定科學的性質、程序,乃至結論。這就使我們在考察復雜的科學認識活動時,可以抽取出高于具體手段的,基本上只屬于人類心智與外在世界相聯絡的東西,即科學語言,來作為認識的中介物。

        要說明科學語言何以能成為這樣的中介,需要先對科學的認識結構加以分析。

        作為一種形式化理論的近現代科學,其目的是力圖摹寫客觀實在。這種摹寫的認識論前提是一個外在的、自為的客體和作為其思維對立面的內在的主體間的雙重存在。這一認識論前提在科學認識方面衍生出一個更實用的前提,就是把客體看作是一種自在的“像”或者“結構”(包括動態結構,比如動力學所概括的各種關系和過程)。

        這一自在的實在具有由它的“自明性”所保證的嚴格規范性。這種自明性只在涉及存在與意識的根本關系時才可能引起懷疑。而科學是以承認這種自明性為前提的。因此科學實際就是關于具有自明性的實在的思維重構。它必須限于處理自在的實在,因為科學的嚴格規范性(主要表現為邏輯性)是由實在的自明性所保證的,任何超越實在的描述都會破壞這種描述的前提。這一點對稍后關于量子力學的討論非常重要。

        上述分析表明,科學的嚴格規范性并非如有唯理論傾向的觀點所認為的那樣,是來自思維,也并非如經驗論觀點所認為的來自具體手段對經驗表象的操作,也并不象當代某些科學哲學家所認為的純粹出于主體間的共同約定。科學的最高規范是存在在客觀實在中的,是來自客體的自明性。一切具體手段只是以這種規范為目標而去企及它。

        在科學認識活動中,不論是一個思維過程還是一個實驗過程,如果其中缺失了語言過程,那就什么意義都不會有。科學語言與人類思維形態固然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它們可能在一個很高的層次上有著共同的根源。就認識的高度而言,思維形態作為人類的一種意識現象,對它進行本質的追究,至少目前還不能完全放在客觀實在的背景上。因此,在科學認識的層次上,思維形態完全可以被視為相對獨立的東西。而科學語言則是明確地被置于實在自身這一背景之中的。這就使我們實際上可以把科學語言看作一種知識,它與系統的科學知識具有完全相同的確切性,即它首先是與實在自身相諧合,然后才以這種特殊性成為思維與對象之間的中介。這才能保證,既使科學語言所述說的科學是關于實在的確切圖景,又使思維活動具備與實在相聯絡的手段。

        科學語言作為一種知識所具備的上述特殊性,使它成為客觀實在圖景構成的基本要素,或科學知識的“基元”。思維形態不能獨立地形成知識,但思維形態卻提供某種方式,使科學語言所包含的知識基元獲得某種特定的加成和組合,從而構成一種系統化的理論。這就是語言在認識中的中介作用。由于任何事物都必須“觀念地”存乎人的意識中,才能為人的心智所把握,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一個認識過程就是一個運用語言的過程。

        二、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常常幾乎就是科學語言的同義詞。但實際上,科學語言所指的范圍遠比數學語言的范圍大,否則就不會出現量子力學公式的解釋問題。在自然科學發生以前,數學所起的作用也還不是后世的那種對科學的敘錄。只是由于精密推理的要求所導致的語言理想化,才推進了數學的應用。但歸根究底,數學與前面說的那種合乎客觀實在的知識基元是不同的。將數學用作科學的語言,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即數學結構應當與實在的結構相關,但這一點并不是顯然成立的。

        愛因斯坦曾分析過數學的公理學本質。他說,對一條幾何學公理而言,古老的解釋是,它是自明的,是某一先驗知識的表述,而近代的解釋是,公理是思想的自由創造,它無須與經驗知識或直覺有關,而只對邏輯上的公理有效性負責。愛因斯坦因此指出,現代公理學意義上的數學,不能對實在客體作出任何斷言。如果把歐幾里德幾何作現代公理學意義上的理解,那么,要使幾何學對客體的行為作出斷言,就必須加上這樣一個命題:固體之間的可能的排列關系,就象三維歐幾里德幾何里的形體的關系一樣。〔1〕只有這樣,歐幾里德幾何學才成為對剛體行為的一種描述。

        愛因斯坦的這種看法與上文對科學語言的分析是基本上相通的。它可以說明,數學為什么會一貫作為科學的抽象和敘錄工具,或者它為什么看上去似乎具有作為科學語言的“先天”合理性。

        首先,作為科學的推理和記載工具的數學,實際上是從思維對實在的一些很基本的把握之上增長起來的。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的“點”、“直線”這樣一些概念本身就是我們以某種方式看世界的知識。之所以能用這些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去描繪實在,是因為這些“基元”已經包含了關于實在的信息(如剛體的實際行為)。

        其次,數學體系的那種嚴密性其實主要是與人類思維的屬性有關,盡管思維的嚴密性并不是一開始就注入了數學之中。如前所述,思維的嚴密性是由實在的自明性來決定的,是習得的。這就是說,數學之所以與實在的結構相關,只是因為數學的基礎確切地說來自這種結構;而數學體系的自洽性是思維的翻版,因而是與實在的自明性同源的。

        由此可見,數學與自然科學的不同僅表現在對于它們的結果的可靠性(或真實性)的驗證上。也就是說,科學和數學同樣作為思維與實在相互介定的產物,都有可能成為對實在結構的某種描述或“偽述”,并且都具有由實在的自明性所規定的嚴密性。但數學基本上只為邏輯自治負責,而科學卻僅僅為描述的真實性負責。

        事實正是如此。數學自身并不代表真實的世界。它要成為物理學的敘錄,就必須為物理學關于實在結構的真實信息所重組。而用于重組實在圖景的每一個單元,實際上是與物理學的基本知識相一致的。如果在幾何光學中,歐幾里德幾何學不被“光線”及其傳播行為有關的概念重組,它就只是一個純粹的形式體系,而對光線的行為“不能作出斷言”。非歐幾何在現代物理學中的應用也同樣說明了這一點。

        三、物理學語言

        雖然物理學是嚴格數學化的典范,但物理學語言的歷史卻比數學應用于物理學的歷史要久遠得多。

        在認識的邏輯起點上,僅當認識論關系上一個外在的、恒常的(相對于主體的運動變化而言)對象被提煉和廓清時,才能保證一種僅僅與對象自身的內在規定性有關的語言描述系統成為可能。對此,人類憑著最初的直覺而有了“外部世界”、“空間”、“時間”、“質料”、“運動”等觀念。顯然,這些觀念并非來自邏輯的推導或數學計算,它是人類世代傳承的關于世界的知識的基元。

        然后,需要對客觀實在進行某種方式的剝離,才能使之通過語言進入我們的觀念。一個客觀實在,比如說,一個電子,當我們說“它”的時候,既指出了它作為離散的一個點(即它本身),又指出了它身處時空中的那個屬性。而后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正是在廣延中才把握了它的存在,即從“它”與“其它”的關系中“找”出它來。

        當我們按照古希臘人(比如亞里士多德)的方式問“它為什么是它”時,我們正在試圖剝離“它”之所以為“它”的屬性。但這個屬性因其離散的本質,在時空中必為一個“奇點”,因而不能得到更多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語言與時空的廣延性合若符節,而對離散性,即時空中的奇點,則無法說什么。如果我們按照伽利略的方式問“它是怎樣的”時,我們正是在描繪它與廣延有關的性質,即它與其它的關系。這在時空中呈現為一種結構和過程。對此我們有足夠的手段(和語言)進行摹寫。因為我們的語言,大多來自對時空中事物的經驗。我們運用語言的主要方式,即邏輯思維,也就是時空經驗的抽象和提升。

        可見,近現代物理學語言是一種關于客觀實在的時空形式及過程的語言,是一種廣延性語言。幾何學之所以在科學史上扮演著至為重要的角色,首先不在于它的嚴格的形式化,而在于它是關于實在的時空形式及過程的一個有效而簡潔的概括,在于與物理學在面對實在時有著共同的切入點。

        上述討論表明了近現代物理學語言格式包含著它的基本用法和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這是由客觀實在和復雜的歷史因素所規定的。至為關鍵的是,它必須而且只是關于實在的時空形式及過程的描述。可以想象,離開了這種用法和傳統,“另外的描述”是不可能在這種語言中獲得意義的。而這正是量子力學碰到的問題。

        四、量子力學的語言問題

        上文說明,在描摹實在時,人類本是缺乏固有的豐富語言的。西方自古希臘以來,由于主、客體間的某種相互介定而實現了有關實在的時空形式和過程的觀念及相應的邏輯思維方式。任何一種特定的語言,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認識的深入,某些概念的含義會發生變化,并且還會產生新的語言基元。有時,這樣的變化和增長是革命性的。但不可忽視的是,任何有革命性的新觀念首先必須在與傳統語言的關系中獲得意義,才能成為“革命性的”。在自然科學中,一種新理論不論提出多么“新”的描述,它都必須仍然是關于時空形式及過程的,才能在整體的科學語言中獲得意義。例如,相對論放棄了絕對時空、進而放棄了粒子的觀念,但代之而起的那種連續區概念仍然是時空實在性的描述并與三維空間中的經驗有著直接聯系。

        量子力學的情況則不同。微觀粒子從一個態躍遷到另一個態的中間過程沒有時空形式;客體的時空形式(波或粒子)取決于實驗安排;在不觀測的情況下,其時空形式是空缺的;并且,觀測所得的客體的時空形式并不表示客體在觀測之前的狀態。這意味著,要么微觀實在并不總是具有獨立存在的時空形式,要么是人類無法從認識的角度構成關于實在的時空形式的描述。這兩種選擇都將超出現有的物理學語言本身,而使經典物理學語言在用于解釋公式和實驗結果時受到限制。

        量子力學的這個語言問題是眾所周知的。波爾試圖通過互補原理和并協原理把這種限制本身上升為新觀念的基礎。他多次強調,即使古典物理學的語言是不精確的、有局限性的,我們仍然不得不使用這種語言,因為我們沒有別的語言。對科學理論的理解,意味著在客觀地有規律地發生的事情上,取得一致看法。而觀測和交流的全過程,是要用古典物理學來表達的。〔2〕

        量子力學的反對者愛因斯坦同樣清楚這里的語言問題。他把玻爾等人盡力把量子力學與實驗語言溝通起來所作的種種附加解釋稱之為“綏靖哲學”(Beruhigunsphilosophie)〔3〕或“文學”〔4〕,這實際上指明了互補原理等觀念是在與時空經驗相關的科學語言之外的。愛因斯坦拒絕承認量子力學是關于實在的完備描述,所以并不以為這些附加解釋會在將來成為科學語言的新的有機內容。薛定諤和玻姆等人從另一個角度作出的考慮,反映了他們以為玻爾、海森堡、泡利和玻恩等人的觀點回避了經典語言與實在之間的深刻矛盾,而囿于語言限制并為之作種種辯解。薛定諤說:“我只希望了解在原子內部發生了什么事情。我確實不介意您(指玻爾)選用什么語言去描述它。”〔5〕薛定諤認為,為了賦予波函數一種實在的解釋,一種全新的語言是可以考慮的。他建議將N個粒子組成的體系的波函數解釋為3N維空間中的波群,而所謂“粒子”則是干涉波的共振現象,從而徹底拋棄“粒子”的概念,使量子力學方程描述的對象具有連續的、確定的時空狀態。

        固然,幾率波的解釋使得理論的數學結構不能對應于實在的時空結構,如果讓幾率成為實驗觀察中首要的東西,就會讓客觀實在在描述中成了一種“隱喻”。然而薛定諤的解釋由于與三維空間中的經驗沒有明顯的聯系,也成了另一種隱喻,仍然無法作為一種科學語言而獲得充分的意義。

        玻姆的隱序觀念與薛定諤的解釋在語言問題上是相似的。他所說的“機械序”〔6〕其實就是以笛卡爾坐標為代表的關于廣延性空間的描述。這種描述由于經典物理學的某些限定而表現出明顯的局限性。玻姆認為量子力學并未對這種序作出真正的挑戰,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量子力學的保守性。他企圖建立一種“隱序物理學”,將量子解釋為多維實在的投影。他以全息攝影和其它一些思想實驗為比喻,試圖將客觀實在的物質形態、時空屬性和運動形式作全新的構造。但由于其基礎的薄弱,仍然只是導致了另一種脫離經驗的描述,也就是一種形而上學。

        這里所說的“基礎”指的是,一種全新的語言涉及主客體間完全不同的相互介定。它涉及對客體的完全不同的剝離方式,也就是說,現行科學語言及其相關思維方式的整個基礎都將改變。然而,現實地說,這不是某一具有特定對象和方法的學科所能為的。

        可見,試圖通過一種全新的語言來解決量子力學的語言問題是行不通的。這個問題比通常所能想象的要無可奈何得多。

        五、量子力學何種程度上是“革命性”的

        量子力學固然在解決微觀客體的問題方面,是迄今最成功的理論,然而這種應用上的重要性使人們有時相信,它在觀念上的革命也是成功的。其實,上述語言與實在圖景的沖突并未解決。量子力學的種種解釋無法在科學語言的基礎上必然過渡到那種非因果、非決定論觀念所暗示的宇宙圖景。這就使我們有必要對量子力學“革命性”的程度作審慎的認識。

        正統的量子力學學者們都意識到應該通過發展思維的豐富性來解決面臨的困難。他們作出的重要努力的一個方面是提出了很多與經典物理學不同的新觀念,并希望這些新觀念能逐漸溶入人類的思想和語言。其中玻恩用大量的論述建議幾率的觀念應該取代嚴格因果律的概念。〔7〕測不準原理以及其中的廣義坐標、廣義動量都是為粒子而設想的,卻又不能描述粒子在時空中的行為,薛定諤認為應該放棄受限制的舊概念,而玻爾卻認為不能放棄,可以用互補原理來解決。玻爾還希望,波函數這樣的“新的不變量”將逐漸被人的直覺所把握,從而進入一般知識的范圍。〔8〕這相當于說,希望產生新的語言基元。

        另一方面,海森堡等人提出,問題應該通過放棄“時空的客觀過程”這種思想來解決。〔9〕這又引起了量子力學的客觀性問題。

        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保守性的。

        我們試把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作比較。相對論的革命性主要表現在,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的分析,建立起時間、空間和運動的協變關系,從而了絕對時空、絕對同時性等舊觀念,并代之以新的時空觀。重要的是,在這里,絕對時空和絕對同時性是從理論上作為邏輯必然而排除掉的。四維時空不變量對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的性質依賴于觀察者的情形作了簡潔的概括,既不引起客觀性危機,又與人類的時空經驗有著直接關聯。相對論排除了物理學內部由于歷史和偶然因素形成的一些含混概念,并給出了更加準確明晰的時空圖景。它因此而在科學語言的范圍內進入了一般知識。

        量子力學的情況則不同。它的保守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嚴格因果律并不是從理論的內部結構中邏輯地排除的。只是為了保護幾率波解釋,才不得不放棄嚴格因果律,這只是一種人為地避免邏輯矛盾的處理。

        第二,不完全連續性、非完全決定論等觀念并沒有構成與人類的時空經驗相關聯的自洽的實在圖景。互補原理和并協原理并沒有從理論內部挽救出獨立存在于時空的客體的概念,又沒有證明這種概念是不必要的(如相對論之于“以太”那樣)。因此,量子力學的有關哲學解釋看似拋棄舊觀念,建立新觀念,實際上,卻由于這些從理論結構上說是附加的解釋超出了關于實在的描述,因而破壞了以實在的自明性為保證的描述的前提。所以它實際上對觀念的豐富和發展所作的貢獻是有限的。

        第三,量子力學內在地不能過渡到關于個別客體的時空形式及過程的模型,使得它的反對者指責說這意味著位置和動量這樣的兩個性質不能同時是實在的。而為了保護客觀性,它的支持者說,粒子圖像和波動圖象并不表示客體的變化,而是表示關于對象的統計知識的變化。〔10〕這在關于實在的時空形式及過程的科學語言中,多少有不可知論的味道。

        第四,人們必須習慣地設想一種新的“實在”觀念以便把充滿矛盾的經驗現象統一起來。在對客體的時空形式作抽象時,這種方法是有效的。而由于波函數對應的不是個別客體的行為,所以大多新的“實在”幾乎都是形而上學的構想。薛定諤和玻姆的多維實在、玻姆在闡釋哥本哈根學派觀點時提出的那種包含了無限潛在可能性的“第三客體”〔11〕,都屬于這種構想。玻恩也曾表示,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同一實在的排斥而又互補的多個影像。〔12〕這有點象是在物理學語言中談論“混元”或“太極”一樣,很難說對觀念有積極的建設。

        本文從科學語言的角度,對量子力學尤其是它的哲學基礎的保守性作出一些分析,這并不是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作價值上的優劣判斷。也許量子力學的真正價值恰恰在于它所碰到的困難是根本性的。

        海森堡等人與新康德主義哲學家G·赫爾曼進行討論時,赫爾曼提出,在科學賴以發生的文化中,“客體”一詞之所以有意義,正在于它被實質、因果律等范疇所規定,放棄這些范疇和它們的決定作用,就是在總體上不承認經驗的可能性。〔13〕我們應該注意到,赫爾曼所使用的“經驗”一詞,實際上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廣延性和分立性的經驗。這種經驗是科學的實在圖景成立的基礎或真實性的保證,邏輯是它的抽象和提升。

        在本文的前三節已經談到,自從古希臘人力圖把日常語言理想化而創立了邏輯語言以來,西方的科學語言就一直是在實在的廣延性和分立性的介定下發展起來的。我們也許可以就此推測,對于人的認識而言,世界是廣延優勢的,但如果因此認為實在僅限于廣延性方面,卻是缺乏理由的。廣延性優勢在語言上的表現之一是幾何優勢。西方傳統中的代數學思想是代數幾何化,即借助空間想象來理解數的。不論畢達哥拉斯定理還是笛卡爾坐標都一樣。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是直觀的,而根號2不是。我們可以用前者表明后者,而不能反過來。可是一個離散的數量本身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否與實在的另一方面或另一部分(非廣延的)相應?也許在微觀領域里不再是廣延優勢而量子力學的困難與此有關?

        如果量子力學面臨的是實在的無限可能性向語言的有限性的挑戰,那么問題的解決就不單單是語言問題,甚至不單單是目前形態的物理學的問題。它將涉及整個認識活動的基礎。玻爾似乎是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的。他說“要做比這些更多的事情完全是在我們目前的手段之外。”〔14〕他還有一句格言;“同一個正確的陳述相對立的必是一個錯誤的陳述;但是同一個深奧的真理相對立的則可能是另一個深奧的真理。”〔15〕

        參考文獻和注釋

        〔1〕〔3〕〔4〕《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94,第137、241、304頁。

        〔2〕〔5〕〔9〕〔13〕〔14〕〔15〕海森堡:《原子物理學的發展和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第141、84、82、131、47、112頁。

        〔6〕玻姆:《卷入——展出的宇宙和意識》,載于羅嘉昌、鄭家棟主編:《場與有——中外哲學的比較與融通(一)》,東方出版社,1994年。

        〔7〕玻恩:《關于因果和機遇的自然哲學》,商務印書館,1964年。

        〔8〕〔12〕玻恩:《我這一代的物理學》,商務印書館,1964,第65、192頁。

        第4篇:力學論文范文

        大規模的水壩建設使得水庫對河川徑流的調節能力日益加大,有些流域的水庫調節庫容接近或超過河川的多年平均徑流量,以至造成水壩下游河流水量的減少,甚至干枯。這將造成下游河床的萎縮,對河流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的災害。同時,水壩的建設造成水流連續性、河床連續性、生態連續性的破壞,并在上游造成大面積的淹沒,大量移民又要造成許多新的環境問題。

        河流的防洪標準不斷提高,河流兩岸的堤防越來越高,使得河流兩岸的洪泛區域與河流的水循環分離,河流兩岸的濕地消失,地下水得不到河流的補充,使得兩岸廣闊洪泛平原的生態狀況日益惡化。

        大量興建的水資源開發工程造成流域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結果是流域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河流和湖泊萎縮、植枯,生態環境惡化。在近海地區由于地下水的降低,海水入侵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概括來說,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流域水循環的影響最大,主要表現是:

        流域水循環的短路化,流域水循環的速度加快,降雨產匯流的速度加快,流域降雨很快匯入河道,泄入大海。

        流域水循環的絕緣化,洪水只在大堤的范圍內流動,不再泛濫。河流兩岸的廣大洪泛區不再受到洪水的侵擾,但是也失去了洪水對地下水的補充和清洗。流域的水循環與河流的水循環絕緣化。

        流域生態系統的孤立化,流域的水綠生態網絡被切斷、阻隔,流域內的生物群落被局限在某一固定區域,不能自由移動,捕食和不能正常進行,造成生物群落的退化和滅絕。

        近年來,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流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不斷被接受,提出了對遭受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的新課題,許多國家提出恢復流域的自然特征,恢復多自然特征的河流,我國的一些流域也先后提出了生態修復的目標,在這樣的大潮流的推動下,出現了許多生態水力學的研究課題,比較引人注目的成果有:

        湖泊水生態系統的修復。目前我國人口密集區的大多數湖泊出現了由于污染造成的湖泊富營養化現象,即由于磷、氮類營養鹽大量進入湖泊造成湖泊內藻類的異常增殖,水體生產力提高,水質惡化。對湖泊的治理除了控制污染源之外,最有效而可行的措施就是修復湖泊的生態系統。在我國的洱海、滇池、太湖都在開展生態修復的試點工程。如湖濱帶的生態修復、湖周濕地的生態修復等。湖流對營養鹽的輸送、湖流對湖泊內泥沙的輸移、湖流對底泥污染物釋放量的影響、以及綜合各類研究成果建立的水域富營養化模型等都成為生態水力學中的熱門課題。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率先開展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目前類似的課題已經有很多。已有三維的富營養化模型,包括流場、溫度、太陽輻射、光合作用、營養鹽、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大型水生動植物在內的諸多物理、化學和生態參數。

        恢復河流自然特征的研究。傳統水力學的研究,比較注重河流輸水的經濟性,結果造成河流斷面的均一化、河流渠道化,河流自然特征逐漸消失,河流生物多樣性減少。目前,在恢復河流自然特征的研究中,創造河床的灘——潭交互結構、近岸的洄流結構、創造適合特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流場等方面的研究也方興未艾。

        以河流生態系統優化為目標的水利工程調度研究。以往的水利工程調度大多只考慮水資源優化、水能經濟優化等目標,沒有將下游的水環境和生態環境優化作為調度目標,結果往往是達到了經濟優化的目標,損壞了下游的生態環境。近年來結合下游河流環境、生態需水量的研究,提出了以下游生態環境優化為目標的水庫調度研究,增加了水庫的生態環境調度功能,有條件的地方將水庫的改善生態環境放在首位,被稱為生態型水庫。

        洪水資源化的研究。傳統水利認為洪水只是一種災害,近來逐漸認識到洪水不僅是災害,還是一個生態過程,通過洪水泛濫補充地下水、恢復濕地、清洗河流、改良土壤等,因此不能完全消滅洪水。這方面的研究有,有控制的人工洪水調度、與溢流堰結合的堤防設計、利用洪水的地下水回灌等。

        濕地修復技術研究。濕地的恢復需要適當的水流條件,不同的濕地植物群落,需要相應的水深、流速、水溫等。在濕地恢復過程中要注意流場的控制,以滿足濕地生態修復的要求。

        植物群落對水中營養鹽降解的機理研究。水中的營養鹽在進入水生植物系統后,經過沉降、微生物分解、根系吸收等環節,使水體內營養鹽的濃度降低,達到凈化目的。上述過程,與流場關系密切,如水深、流速、水體滯留時間等。目前多是通過現場的實地實驗確定各種參數,試圖建立數學模型。

        第5篇:力學論文范文

        建筑力學課程是高職建筑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一般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三部分。該門課程要求學生通過相關知識學習對基本結構的內力和位移計算等問題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對一般的建筑工程問題進行初步分析。(一)課程設計理念高職課程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建筑工程項目實施為導向,突出基礎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真實的工程項目為載體,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適用當前工程技術的應用能力,服務專業課程、服務工程實際的課程模式,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課程設計,實行單元化教學。(二)課程學習目標。建立準確的力學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熟練進行靜力平衡計算的能力,具有能夠進行桿件的強度、剛度和壓桿的穩定性分析計算的能力,能夠熟練完成材料力學的基本試驗項目;培養學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綜合的邏輯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三)課程性質和作用。通過建筑力學課程的學習,結合施工現場實際需要,學生可以獲得較為系統的力學知識和基本的分析能力,這些知識和能力是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靈活運用知識技能完成工作、解決問題的有力保證,在教與學中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及協作能力起到促進作用。一方面它是后續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結構抗震等專業課的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解決工程中簡單的力學問題,在整個建筑類課程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核心地位。

        二、基于BPR理論與管理方式實施高職建筑力學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就是重新設計和安排教學的整個過程,使之合理化,即通過對原有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每個環節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和細致分析,對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環節進行徹底變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進行。(一)對現有課程進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發現其存在問題。1.課程過分追求系統、完整,造成內容龐雜,知識脈絡隱晦不清。高職建筑力學課程涵蓋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的內容,知識覆蓋面非常廣,但其教學體系與內容基本上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形成的,課程普遍存在重理論、輕應用,重分析、輕綜合等問題,對于力學作為應用學科的實用價值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結果是:過分追求力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使得教學內容重復、龐雜,邏輯推理過程和論證方法煩瑣,學生學習倍感吃力。2.教材內容不實用。從近幾年高職建筑力學教材的使用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有些教材僅僅是本科教材的簡單壓縮,教材各部分內容聯系不緊密。二是與中職使用的力學教材差異不大,沒有突出高職教材通俗易懂和實用性的特色。三是教材內容的論述條理不清晰,符號不規范,如外荷載、約束、內力和應力的符號等都未與后續專業課中的符號統一起來。四是習題設置缺少實踐性,不能突出高職院校的專業特色。3.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式落后,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長時間以來,教師大都已習慣了“粉筆+黑板”或是“白班+PPT”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基本采用灌輸式,不生動、缺乏新意,缺乏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對學生的差異性缺乏重視,甚至不重視,教學一刀切,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力學課的興趣和積極性。4.實驗、實訓內容過于單一,缺乏綜合性實驗。實驗及實訓的任務主要是驗證經典理論、增加感性認識,是高職教學的必不可少的環節,但不少高職院校對于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遠遠不足,開展的實驗項目單一,缺乏綜合性實驗(試驗),結果是: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力學知識時,不能將知識點聯系起來,也不能與實際聯系起來。(二)設計新的課程改革方案,并進行效果評估。為了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課程改革方案,必須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在設計新的方案時,需要考慮:1.編寫適合高職教育和學校實際的課程教材,改革授課內容。優秀的教材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高職教材內容不能求全,應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強調知識的實用性,避免涉及過多的交叉問題,尤其是要合理控制內容的難度和跳躍性,講究循序漸進。編寫教材時,采用單元模式設計并分配各單元的學時(見表1),教材在內容安排上力求符合認知規律,由工程或生活實例引入,應用數理方法抽象、推理、綜合,再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工程中。盡可能地應用工程實例進行說明、驗證,將理論和實際有機地穿插在一起,強化應用。除讓學生掌握建筑力學的基本知識外,還要讓學生掌握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將知識轉化為能力。2.改革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采用“授—導—融—解—議”的教學模式,改革思路如圖2所示。具體做法:傳授知識—導出任務—提出情境—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討論、總結。教學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整體,以實際工程項目結構構件實體為切入點,從結構設計、材料選擇、施工準備、施工工序、質量檢測、維修加固、成本比較等一系列工作過程導出實際工程項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自主地學習,直到解決完成相關任務、完成學習過程,隨后,再通過集體討論,將一個問題的解決進行推廣、拓展,真正達到任務驅動,自主導學的教學目的。實訓培養應用能力理論指導實踐客觀現象舉一反三解決問題研討糾偏分析推理鼓勵引導課堂教學現場培養觀察能力加深感性認識實驗培養動力能力增強理性認識圖2教學模式改革思路3.改進教學方法。建筑力學課程以“情境—啟發式教學”為主體,穿插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設問討論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突出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其教學思路是:結合學校內的典型建筑物,圍繞其中主要構件的施工過程,建立教學情境,使理論學習與工作能力協調一致,在學習中糅合施工圖識讀、施工、質量評測、加固等一系列工作過程,真正做到“教、學、用”一體化。4.調整課程教學周時數,強化課程的實踐教學。為了實現“教、學、用”一體化的目標,將原來的理論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前段課時6周左右講授靜力學,后段12周左右講授材料力學,在兩段教學中間插入1-2周的實驗教學及現場實訓教學,帶領學生走訪一線施工現場。實驗教學安排包括四個項目:材料的拉壓實驗;彈性模量測定,冷作硬化;剪切和扭轉實驗;梁的應力測定。現場實訓教學包括:現場觀察,認識構件、結構、支座,觀察變形、破壞;觀察構件的四種基本變形及組合變形,觀察破壞現象,感受壓桿的失穩嚴重性。(三)建設與課程改造方案。相配套的師資結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對原有的師資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充實,并學理念,從而推進課程建設的發展。教師結構的重組,包括學緣結構、年齡分布、學歷層次、工程經驗等諸多方面,具體操作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其一,制訂科學合理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其二,加強崗前培訓,重視師德培養,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其三,實施試講制和導師制,發揚以“老”帶“新”的協作精神,提高新進教師的教學能力;其四,組織教師參加科研活動,把握本學科的發展方向,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其五,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參加社會生產實踐,豐富實踐經驗,拓寬視野,提高職業技術能力。(四)組織實施。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第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組建結構合理、業務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第二步,完善“啟發式教學”的課程標準,強化工學結合;第三步,改革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第四步,加強現有教材的修訂,完善實驗、實訓任務書指導書;第五步,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移動互聯技術開發網絡課程,建好互動式課程學習環境;第六步,完善校內實訓基地,改善實驗條件,進一步擴大校外實訓基地。三、改革效果總結課程改革有助于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能夠使學生從課程改革中最大化地吸收知識的養分,培養滿足現實社會需要的人才。借鑒BPR思想及管理方式,應用于建筑力學課程的改造和教學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在BPR理論的指引下,傳統課程的改革效率大大提高,建筑力學課程改革的建設周期是其他同類課程的50%。第二,在授課安排上,較之以往的傳統教學,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好的教學體驗感,學生普遍感到建筑力學其實不是很抽象,它確實可看、可用、有用、能用。第三,重組后的教學提升了學生的理論分析和計算能力,改善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在畢業實習反饋中,受到用人企業的好評。

        總之,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和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課程建設必然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這就需要與之配套的指導思想,將BPR的基本理論與課程改革相結合,是一條可行的課程改革之路。

        作者:孔祥剛 江懷雁 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弗雷德•魯森斯.組織行為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2]楊萬福.基于打破現狀的思維下業務流程再造(BPR)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4)

        [3]王云龍.借用BPR理念改造我國旅游本科專業課程[J].旅游學刊,2004(S1)

        [4]蔡強,韓東梅,李海生,等.基于知識流優化的業務流程重組[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2)

        [5]王德華,呂俊峰.基于BPR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5)

        [6]付宜新,曹嵐.流程再造與高職教育課程開發[J].職業時空,2007(10)

        第6篇:力學論文范文

        蘇州市作為我國目前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在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方面有著許多的成功經驗:

        (一)不被取得的成績所陶醉,積極向先進城市學習蘇州市政府在蘇州服務外包產業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不斷與更發達城市比較,找出問題和不足,向先進城市學習,采取各種措施推動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二)制定詳細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政府在規劃方面出臺了一個較為詳細的產業發展戰略,甚至聘請了專門的咨詢研究機構——畢博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對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戰略項目進行了詳細的規劃。在政府規劃里,明確了發展目標,確立了發展方向,并從多方面為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提供支持,包括政府各部門的工作,企業發展資金的扶持渠道,以及對人才培養或是引進的具體措施等。

        (三)政府大力度的扶持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分工明確,積極落實為企業和產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在財政上予以大力的支持,如對企業的補助,對于注冊資本10億元以上的補助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注冊資本不低于10億元高于5億元的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注冊資本5億元以下1億元以上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這樣的補助標準在全國20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中名列前茅,甚至高于北京市的補助標準。在基礎設施和人才發展等方面給予了大量的資金扶持政策。

        二、國內外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成功經驗總結及基模的構建

        結合以上兩個例子,筆者認為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政府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要不斷的根據發展程度及時調整政策,使得服務外包產業健康發展。基于此,構建基模如圖1。

        三、南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建議

        通過以上的基模,分析南昌市應如何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提出構建南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基模及相應建議:

        (一)編制南昌市服務外包產業戰略發展規劃目前南昌市只是對本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給予了一些扶持發展的政策文件,還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產業發展較為混亂。已經建立的高新技術區和慧谷•紅谷創意產業園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大量的服務外包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規模小、品牌弱,產品層次較低,不利于南昌服務外包產業的長遠發展;二是存在少數非服務外包企業騙取政策優勢的現象。因此南昌市迫切需要一個整體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明確發展方向,保持發展動力。基于此,建立基模如圖2。在發展方向上,通過研究筆者認為應當采用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站穩腳跟。南昌市目前的大多數服務外包企業規模小、品牌弱,擁有的高級人才很少,所以目前的發展方向不是一味的追求離岸外包而是立足于國內市場。離岸外包對人才和品牌的要求較高,大多數企業達不到要求,而國內外包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相對較容易實現;第二步穩定合作,開拓市場。引導有實力的企業與國內的特大型和大型企業合作,隨著我們國家“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的推進,這些特大型和大型企業也在不斷的開拓市場尤其是海外市場,如果能保持與這些大型企業的合作,不斷了解其發展動態,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借助這些企業在海外的市場需求,來拓展市場;第三步大力發展離岸外包。在實現前兩步基礎上的企業一般都具有相當的實力,政府則可以鼓勵和扶持企業不斷的爭取擴大離岸外包的市場份額。

        (二)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并實施差異化人才戰略對于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硬件設施的需求,主要包括了一般的公共設施如便利的交通,方便的生活和生產設施,還有企業所需的建設用地以及服務外包行業所需的技術設施的支持;另一方面則是軟件方面,包括政府方便快捷的服務,相應的鼓勵政策和人才的滿足程度,只有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減少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制約度。建立基模如圖3。1.硬件方面對于硬件方面南昌市政府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隨著南昌市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改擴建,交通問題將會很快得到緩解,但由于南昌市的服務外包企業所在地區都離市中心較遠,導致生活設施不齊全,影響了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南昌市政府要對高新技術區和慧谷•紅谷創意產業園兩個區的生活設施加大投入,運用政策鼓勵一些大型的超市等商業機構進入園區,給進入園區的商業機構以稅費和公用設施使用的優惠措施,對公共設施集團在園區建立的服務設施給予補貼,使得園區的生活設施盡快完善起來。2.軟件方面在軟件方面政府也已經給出了一些相應的鼓勵和扶持措施,但這樣的措施還遠遠不足。首先政府應該給服務外包的企業提供優惠的稅費政策,降低企業的成本才能保證企業的競爭力,其次政府應該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融資平臺,因為目前南昌服務外包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少,難度大,這就更需要政府的扶持了。最后政府的政策扶持要不斷更新,以滿足企業的需求為中心。3.知識產權保護由于服務外包涉及到許多技術問題,尤其是離岸外包還涉及與外國企業的合作,所以政府應盡快組織專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出臺一些措施,并積極向企業宣傳,保證本地企業的合法權益,也可盡量避免發生法律糾紛,保持一個健康穩定的發展局面。同時政府可以設立知識產權交易點,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點,集中受理對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侵權的舉報投訴和咨詢服務。4.人才戰略采用差異化人才戰略助力南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通過人才工程計劃,吸引國內外優秀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來南昌工作;學習印度完善人才培養的體系,為南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供各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給予服務外包企業人才補助,采取措施,留住人才。

        (三)建立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弱化相對區位劣勢不少研究專家把南昌的區位當成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一種優勢,但實際上這種優勢并不顯著,相反與國內沿海的大連、深圳等城市相比卻有著明顯的區位劣勢,即使是與同處于中部的省會城市武漢相比仍有一定區位劣勢,尤其是隨著南昌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南昌服務外包企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這種區位劣勢會更加凸顯,但是服務外包產業作為信息技術產業不同于一些傳統產業,政府只要建立起一個服務外包企業信息技術平臺,這些企業就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外界交流合作,這樣就能有效地減少區位劣勢帶來的不利影響,建立基模如圖4。一旦建立起這種服務平臺,政府還應大力宣傳,并對借助平臺發展的企業給予各種鼓勵,包括:前三年甚至五年的免費使用,后三年或是五年的費用減半使用;對于借助平臺做企業宣傳的企業給予廣告費用的稅費減免;通過一些媒體進行宣傳。同時,還要不斷更新和完善平臺的服務能力,保證平臺能夠有效發揮出溝通交流合作的作用。政府還可以通過服務平臺大力宣傳南昌以及南昌服務外包企業的特色之處,打造一批在市場上有影響力有品牌的服務外包企業。同時,借助服務平臺進行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知名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入駐南昌,在南昌拓展新的業務。

        四、總結

        第7篇:力學論文范文

        數據資料的收集是通過大量圖書的查閱、文獻資料的閱讀、樣本的采集于分析得來的。影響因素的確定:氣象環境、日照時常、社會結構、居民流動及生物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的確定是經由我們多方面的驗證,符合醫學和社會學的原理,合理化應用的。

        因為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的研究均有表明,在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傳播中,氣溫及空氣的濕度對其有很明顯的影響。如果人長期待在室內,沒有保證空氣的流通,則較易感染上流感。有很多報道顯示太陽光的紫外輻射對流感病毒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而我們也知道,日照能夠通過促進人體對維生素D的吸收從而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毋庸置疑,日照時間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肯定影響著流感的傳播。數據和資料的來源包括了新聞、國內外文獻、流感監測結果分析、流行病學調查、氣象報告等。一些假定性的條件在我們模擬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譬如假設人之間沒有傳播、影響因素和被影響者之間是具有線性關系并可進行線性分析的等等。根據結果顯示,如果每月降雨量越少,則流感發生及傳播就越慢,相反地,日照時間越短,反而流感傳播越快;不同氣候帶有不同的影響,影響因子也不一樣;人口密度越大,傳播越快;居民流動性越大,傳播越快……

        流感的發生及傳播的統計現象

        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發生不易察覺,其發生時具有復雜的立體轉化過程,其有3種基本類型為甲乙丙三類,三種病毒容易發生立體變異。以甲為例,其核酸及DNA發生空間螺旋化及表達蛋白發生力學改變使此類病毒具有傳播及傳染性。流感同時又會受生物、氣象環境和社會等因素的影響;流感的傳播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于分離的B型流感病毒的時間分布,有人研究通過對其HA1基因的系統進化及分子變異情況進行研究發現。該市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時間長,其基酸位點的變異并不會導致一個新流行株系的形成。以2003年SARS病毒為例,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完成病毒基因組RNA的復制和負鏈亞基因組的轉錄合成。流感的主要傳染源是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從傳播時間上看,潛伏期末到發病的急性期都具有傳染性,其中發病初期最強,隨后逐漸減弱,呈現統計學中的正態分布。

        一般病毒在呼吸道中能夠持續排毒3~6d。比如說網絡動力學研究僅僅是對網絡上的傳播行為進行量和質的研究。有學者研究表明:一般在典型的傳播模型中,個體的被抽象為幾類,每一類都處于極其典型的狀態:一類是他們雖然不攜帶疾病病毒,但卻容易被病毒感染。二類是他們不但已經被疾病感染,而且很容易具有傳染性。三類是患者一旦被治愈,成功獲得對該疾病的免疫能力,有可能是暫時免疫,或者終身免疫。

        統計結果的啟示

        通過我們的研究發現日照、降水及社會因素對流感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從對結果的分析中我們在流感傳播的防控方面得到了一些啟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適量的在陽光下活動,尤其在夏天,不能因為怕熱就不出去;如果雨量多,雨季持續時間長,人體則很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在這個期間,我們應該全方面補充自己的營養,增強抵抗力,有時還可以適當服用維生素片,增強免疫力;進行更多的戶外運動,讓自己的體格強健,不受病毒侵襲。如果有疫情發生,應該將病毒宿主徹底隔離,關閉公共常所,如學校、工廠、公交車、電影院等,并進行徹底的滅菌消毒,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總結

        雖然對流感的傳播的特征已經有了很多的研究報道,但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關于流感傳播的季節性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的假設,包括太陽輻射、降水及季節變化等,但這些假說的提出,卻由于以前監測效力的低下而得不到證實,而且經常有些結果是相互矛盾的,但研究經費短缺阻斷了進一步的探路。通過本文的研究證明了流感的周期性變化絕不是一個因素可以控制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同因素在其形成中起了不同的作用,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第8篇:力學論文范文

        土力學是土木工程專業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它的教學與其他力學課程的教學有一些不同,首先與其他的力學課程相比有著自己顯著的特點,例如:學科本身較為年輕,發展并不成熟;知識板塊之間聯系并不緊密;理論及設計多來自于實踐經驗,缺少嚴密的量化推導過程等。部分學生反映難以理解土力學的知識框架和應用方法。另外一方面,對于目前土木工程本科專業教學來說,主要任務仍以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為主,但在目前的教材編寫及教學活動中,仍然以課堂講授和理論學習為側重,輔以若干個課時的試驗課程,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無法將知識系統化,也沒有思路將理論和案例分析、地基基礎設計聯系起來,“學了不會用”“學了用不了”的問題較為突出。再者,在“大土木”和“全面發展”的教育思路下,學生課程較多,各門課程的學時被不斷壓縮,學生反映學習精力不夠。一般48個課時的學習,需要覆蓋從土的性質到地基基礎設計的廣泛內容,廣泛的內容和有限的課時形成鮮明對比。

        二、土力學的課程特點

        教授提出土力學的三大特點:1.基礎性: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土力學的經典理論及方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2.時代性:土力學的應用已經不局限于建筑工程,而開始向環境、抗災等其他領域拓展;3.實踐性:學科與工程實踐聯系緊密。首先,土力學的理論知識結構比較散碎,但可以總結為圖1的框架,其中三個特性:土的散碎性、土的多相性、地質歷史形成的變異性;三個工程問題:強度、變形、滲流;三大理論:摩爾-庫倫強度理論、有效應力理論、達西定律。圖1其次,土力學是一門特別重視實踐的學科。在《巖土工程50講》一書中,李廣信教授認為土力學本身是一門實用的學科,認為土力學的問題不能完全依靠數學或者物理力學的“模型”來解決,而且要經常依靠動手試驗、現場認知、案例研究這些聯系實際的方式提高學習質量。朱炳寅教授也提出類似的觀點:“地基的沉降量不應該完全依賴于計算,在地基沉降量的確定過程中,工程經驗往往比理論計算更重要,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在他的著作中也反復強調案例分析、經驗積累的重要性。

        三、教學思路及教學建議

        學習內容上,對于本科學生來講,土力學的學習目的是為了在未來的實踐工作中應用到勘察、設計、施工以及工程事故的處理當中,然而限于課時往往無法具體深入學習,學習的重點就側重在三大理論和基本問題的計算、解決思路上。對于其他實踐應用的內容,酌情安排課時,例如擋土墻、獨立基礎設計等常見的專業內容可以安排成大作業或者課程設計,對于更復雜的應用則適當刪減。教學方法上,以培養動手能力為目標的土力學專業教育,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1)重視基本概念和知識框架

        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學習風氣,具體表現就在重應用輕理論,土力學雖然必須重視實踐,但仍然強調“從實踐中來”的理論總結;另一方面,目前的土力學教材編寫質量良莠不齊,如何帶領學生清晰地、正確地認識土力學的知識體系和重要概念,就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如有必要,建議可以在階段性學習完成后回過頭來再復習一遍緒論部分。

        (2)及時引入基礎試驗教學

        土力學基本理論的理解離不開實驗課程,而部分教師為了方便教學,將實驗課程和講授課程各自集中安排,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之間人為地多出一段空白期,不利于理論知識的及時消化,得不償失。建議及時安排相關的實驗課程,例如在講到達西定律的時候,就開始常水頭滲透試驗的準備工作,待試驗結束以后,再繼續其他章節的學習。

        (3)理解規范但不要敬畏規范

        規范在我們國家的建筑業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而且多具有強制性。筆者認為對于土力學學習來講,應避免學生過早接觸規范,主要原因是規范普遍存在著保守、過細的問題,它的編制是為了工程技術人員在實際工程中快速掌握及使用的,過早接觸會限制學生創新思路和好奇心。另外規范在課程設計和使用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向學生強調規范的局限性,避免對規范的盲目推崇。

        (4)“大作業+小組討論”代替單打獨斗的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土木工程許多專業課的重要環節,目前許多課程設計采用的仍然是“一人一份”的方式,但筆者觀察“結構設計大賽”等各種團隊競賽的效果后認為,團隊形式帶來了相互競爭、相互交流、相互激勵的學習氛圍,而且這也符合目前實際工作中的專業分工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5)注重案例分析和理論應用實際

        案例分析作為土力學學習的重要途徑要得到教師的重視,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目前國內建設工程眾多,高校周邊有很多的實例資源,可以通過實地參觀、全程跟蹤等方式學習地基、基礎的設計和施工,也可以對已經發生的相關工程事故進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掛鉤,或者采用課堂匯報的方式安排案例分析課程都是很好的途徑。

        (6)注重計算機應用

        目前在國內的土力學教材中,部分教材仍附有“地基附加應力計算表”等表格,以方便學生進行手工計算,但不論是從實際工作中還是國外的教學發展來看,計算機軟件應用是明顯的方向,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后作業中使用EXCEL編寫簡單的計算式進行計算,課后學習ABAQUS、ANSYS或者國內的理正等軟件,將計算結果進行對比,指導分析其中出現差異的原因,拓寬學生的專業視角。

        四、總結

        第9篇:力學論文范文

        (一)基于價值觀的實踐困境,面臨培養具有科學人文主義素養的電力專業教師新訴求

        面對價值無涉的電力科學本質觀的實踐困境,電力學界的專家、學者、教師培訓專家等提出“培養具有人文主義精神素養的電力學界優秀教師”的要求。他們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只有具有人文主義情懷的電力學界教師才能具有更高的電力科學教育視野,才能有能力將電力科學教育教學與道德、倫理及精神價值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基于教學側重點的變化,面臨培養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兼具的電力專業教師

        基于電力專業教學特點,教師教學實踐專業發展應通過基于團隊合作的教學診斷以提升電力高等學院的教學領導力和發展力。在電力類高等學院中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質量是學校的核心業務,也是學校辦學質量的核心競爭力。而學院的教學領導力是影響學院效能的重要因素,也往往成為薄弱學校與優質學校的分水嶺。而這種分水嶺性質的質量生存意識,取決于電力專業課教師的理論素養與實踐經驗的完美契合。

        (三)基于教學理念的深化,面臨培養既掌握電力技術探究方法又具有實踐能力的電力專業教師的新訴求

        對電力專業教師的培養而言,為滿足教學理念深化的需求,必須同時具備獨立科學探究能力與實踐操作水平能力,這是時代賦予電力高等學院教師的責任與使命。基于電力教學新理念的深化,采用項目化活動組方式改善電力專業課教師掌握電力技術的探究方法和專業實踐能力,通過團訓、素質拓展等對其責任感、團隊、心理素質等進行重點培養;還可以通過跟其他的項目組交流學習來提高電力專業課教師的培養工作技巧、領導力等。(四)基于課程內容組織觀念的轉變,面臨培養綜合知識與專業知識兼備的電力專業教師的新訴求在電力專業教師培養過程中,應圍繞核心概念組織課程,以克服“廣而不深”的弊端,促進課程的深入、學生思維的縱深發展、知識的遷移及實際問題的解決等。為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對電力專業教師而言,綜合與高深專業知識兼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

        二、現階段我國電力高等學院專業教師培養的新途徑

        (一)側重電力專業教師人文主義科學本質觀的養成

        理性的科學本質觀是實現電力學界科學教育目的、培養公民良好的電力科學素養的前提和基礎。電力作為一個特殊的服務大眾的行業,電力專業教師應具備為民服務的科學本質觀,幫助學生在面對基本問題時能更清晰地做出科學決斷,并能促進學生對傳統科學主旨有明確而有深度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更好地建設電力文明國家。因此,側重對職前電力專業教師科學信念和態度的培養,幫助他們在職前階段形成符合我國科學社會發展觀需要的人文主義科學本質觀,是新時期我國電力高等學院教師培養的新特征之一。

        (二)側重對電力專業教師教學態度和信念的培養

        作為一種隱性機制,電力專業教師教學的態度與信念在班級實踐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指導教師在班級教學中的行為規范。好的教師會不斷擴展自己的行業教學理論與實踐知識,也會通過學生評價和教學總結來科學規劃與引導自己的專業教學,并最終基于學生的相似性與差異性,與其建構穩固的教與學關系,共同成為“電力學習社區”中與時俱進的成員,而這一切的根基需要電力專業教師具有積極的教學態度和持久的教學自覺自信。實踐證明,教師良好的師德和對電力專業執著而扎實的基本功,對學生而言就猶如磁石般引領他們走向電力事業前沿。因此,電力學院領導層和指導專家團隊應該有意識地利用干預手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電力學界專業教師的核心理念培養目標,使電力專業教師在一個更廣闊的環境中獲得良好的電力科學教學態度及信念,形成自身寬闊的電力知識教學視野是現階段我國電力學院教師培養的新特征之一。

        (三)側重電力專業教師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電力專業教師在班級系統中的作用是掌握并利用電力課程內容、教學手段、及技術工具,營造科學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現實中由于電力專業教師在職前專業技術方面缺乏必要的電力行業實戰操作技術與工作經歷,從而缺失了對學生指導的真實案例和從業示范作用。如果在電力專業課教學中,能夠通過使用支撐材料、電力實驗及富有創造性的電力學習環境來培養職前教師的電力科學探究能力和水平,或者通過開設電力科學模擬實驗室課程的方式來培養獨立專業課教師,并提高他們的從業信仰,促進其電力理論與實踐知識的有效對接,依然成為我國電力高等學院教師培養的新特征之一。

        (四)注重電力發展前沿高深理論與專業知識教育的培養

        綜觀我國電力高等學院教師培養的變化,已經從最初的單一高深專業知識發展到現在的電力綜合學科教學知識。在電力專業知識教學中,應讓師生均具有能力和水平結合學習環境,滿足學生個體與群體的學習需要。因此,在實踐中培養電力專業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已成為目前我國電力高等學院教師培養的又一個特征。

        三、我國電力高等學院教師培養未來發展走勢

        (一)培養理念將從“標準”保障走向合作文化保障,形成電力科學價值判斷力

        時代文明的科學進步與高度密集化發展需要強大、穩定、安全、無污染、可持續的電力支持及供應保障。因此,作為電力行業發展的龍頭——電力高等教育專業教師的培養,就應走在時代前列,創新動力教育教學理念,從標準保障走向世界電力合作文化保障,用文化電力促進電力文化的科學可持續發展,用文化電力促進電力文化的高度文明創新發展,并圍繞電力行業核心概念展開,在人與社會關系的廣闊框架下,形成電力科學的超前價值判斷力,以文化電力、科學電力、創新電力的大電力文化視野創新電力專業教師的培養新藍圖。

        (二)培養電力專業課教師掌握“電力生成性知識”

        電力生成性知識是指融匯于電力科學的、擁有多元文化、價值觀的教育理念和行動,即電力專業課教師的培養,不僅要接受正規、系統的電力科學知識培養,還要接受電力學科教學知識、專業知識的教育,以及接受生成性知識的理解與傳授的教育,并在傳承本土化電力學科知識的同時,繼承和發揚電力業界內的前沿科學,運用于自己的學科教學行為并生成學生的內化行動,服務于國家、社會的電力行業健康科學發展。

        (三)電力專業課教師的培養應嘗試更多地利用非正規教育機構資源

        非正規教育機構包括電力博物館、發電廠、水電站、核電站、電力網絡教學交流平臺、電力QQ群及其他類似的平臺。相關資料表明,電力職前教師是非正規電力教育機構資源的最大受益者,因為非正規電力教育機構為教師教育機構擴展電力教育資源提供了場所,為電力職前教師樹立正確的電力教育教學信念奠定了基礎,并對未來電力專業教師教育信念的形成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四)參與電力專業教師培養的教師教育者身份更加多元豐富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亚洲AV综合AV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湿香蕉网 | 亚洲人成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