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納稅籌劃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納稅籌劃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納稅籌劃特征

        第1篇: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摘 要 相對于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來說,納稅籌劃是當前企業為降低或減少企業稅務資金負擔的重要財務管理措施,當前經濟環境的多元化形勢下,企業納稅籌劃同樣具有不確定性,甚至造成一定的市場風險,本文針對當前企業納稅籌劃存在的風險形式及其防范措施進行了簡要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 企業管理 財務管理 納稅籌劃 風險防范

        稅收是國家依法進行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作為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納稅籌劃是基于企業資金流量最大化目標前提下針對企業稅款繳納所實施的科學策劃活動,其技術實踐性相對較強。受客觀因素制約,企業納稅籌劃往往會因其不確定性而面臨不同程度的市場風險,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及其防范措施探究,對于促進企業經濟健康發展極為關鍵。

        一、企業納稅籌劃及其納稅籌劃風險的內涵特征

        納稅籌劃,是指依法對相關納稅業務進行事先籌劃并制定合理的納稅操作方案來達到節稅目的的活動,通常具有合法性、前瞻性和目的性特征。企業納稅籌劃是指企業立足于稅法基礎上,在不違反稅法規定條件范圍下,利用現行稅法制度存在的相關差異或疏漏條款,通過對企業融資、投資及經營等涉稅事務活動進行合理規劃與統籌安排,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納稅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減輕或規避稅務負擔,以謀求最大程度納稅利益的合法行為。 納稅籌劃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因此企業納稅籌劃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各種風險。所謂企業納稅籌劃風險是指企業在具體的納稅籌劃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或客觀原因的存在,導致納稅企業出現納稅損失或付出的相關代價。相對來說,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具有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危害性較大。

        二、當前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表現形式

        企業納稅風險的成因相對復雜,市場經濟條件下,納稅人員的綜合能力素質、內外經濟環境條件,國家稅收法律政策導向、企業自身經濟活動效益、納稅籌劃成本大小程度以及稅務行政執法的偏差等內外因素都將會導致企業納稅籌劃面臨著多種形式的風險:

        1.政策風險:企業納稅籌劃需要在國家相關政策范圍內進行策劃實施,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稅法政策的規范性和透明度還不盡完善,如果籌劃企業對國家相關經濟政策理解運用不到位,在政策選擇或政策時效性發生不確定性變化時,則會出現企業納稅籌劃失敗,甚至面臨被稅務機關查處的風險。

        2.財務風險:企業納稅籌劃應服務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納稅籌劃是針對企業稅金繳納所實施的策劃活動,企業資本結構對其影響較大,稅法規定企業在納稅時可享有所得稅收益,負債利息可在稅前扣除,股息則只能從稅后利潤中支付。當企業出現過多債務負擔時可能會產生負面效應,最終導致財務風險增加。

        3.經營風險。企業納稅籌劃是對企業未來納稅活動的提前策劃,企業的經營活動影響著納稅籌劃方案的有效實施,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若企業納稅籌劃方法不符合生產經營的客觀要求,或自身經營活動發生變化甚至判斷失誤,可能會導致導致企業經營機制紊亂,造成稅負風險。

        4.法律風險。企業納稅籌劃方案中所涉及的相關內容需要符合稅法相關規定,并在稅務機關認可前提下才能進行實施,鑒于我國目前稅務機關對具體稅收事項的自由裁量權,如果企業在稅務籌劃過程中針對相關稅法理解和稅務機關的認定出現偏差或沖突,其納稅籌劃有可能蛻變成偷稅行為,出現納稅籌劃法律風險。

        5.信譽風險。企業經濟活動中,信譽是決定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對于企業適應外部環境,拓展市場空間意義深遠。若企業在納稅籌劃過程中一旦出現違法行為,將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市場信譽和品牌形象,從而形成納稅風險,增加了企業未來發展經營的難度

        三、新時期防范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策略

        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防范是優化企業財務資金管理,保障企業資金流量的有效途徑,具體策略如下:

        1.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強化企業納稅籌劃風險意識

        企業納稅籌劃技術綜合性較強,屬于融合稅收、會計、財務、法律等多種理論知識的財務管理活動。企業要防范納稅籌劃風險,首先要加強企業納稅籌劃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全面樹立企業納稅風險意識,強化其財務管理的服務職能和責任理念,針對企業納稅籌劃項目全面提高統籌策劃能力、加強與各部門的配合協作能力,提高財務風險分析預測能力。

        2.規范納稅籌劃程序,優化企業納稅籌劃方案體系

        企業納稅籌劃的過程實際上是據其生產經營活動針對稅收政策進行選擇應用的過程,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程,企業要根據納稅企業實際情況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為載體合理選擇法律依據制定并優化納稅籌劃方案,保障企業納稅籌劃方案及其實施程序的靈活性,加強籌劃方案的審查和評估,科學預測分析納稅方案的潛在風險,適時優化籌劃內容,保證納稅籌劃目標的實現。

        3.關注政策導向變動,構建企業納稅風險預警機制

        國家政策法律是企業納稅籌劃的依據,目前我國稅制建設還不完善,稅收政策變化較快,企業納稅籌劃時必須適時關注國家稅收法律政策的變動情況,全面了解企業財務經營狀況以及自身現金流量等各項納稅要素,規范和完善財務會計賬薄等基本依據,利用稅法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準確及時地制定納稅方案,構建企業納稅籌劃風險預警機制,盡量減小和規避風險產生。

        4.注重企業成本效益,加強企業納稅籌劃成本控制

        成本效益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原則,企業實施納稅籌劃必須在進一步優化企業內外發展環境的同時嚴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綜合考慮納稅籌劃的直接成本以及納稅籌劃的機會成本,全面權衡納稅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加強成本控制,盡量將企業納稅籌劃的實施成本和損失控制在小于所得收益之內,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證實現納稅籌劃預期收益的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雙贏目標。

        結束語:

        總之,納稅籌劃是企業降低納稅成本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針對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納稅籌劃所面臨的諸多風險形式,優化選擇稅法政策及納稅方案,加強納稅籌劃風險的預警和防范,有益于企業節約財務資金,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增強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第2篇: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關鍵詞]納稅籌劃 中小企業 經濟效益 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發展,中國的經濟也得到了持續高速的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國中小企業做出的貢獻是不可小覷的。而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與大型企業相比處于很不利的競爭狀態。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企業內部管理以及國家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所以,我們的中小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合理的利用外部資源和政策環境,以使自身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合理、成功的納稅籌劃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更好的了解國家政策動向,幫助中小企業減少納稅支出,還可以更好的幫助企業了解行業發展動向,幫助企業創造一個穩定良好的財務管理體系。

        一、納稅籌劃的基本特征

        1.合法性

        納稅籌劃與逃稅、偷稅以及漏稅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納稅籌劃是一種合法的企業行為。納稅籌劃是企業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針對企業的自身情況做出的有利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國家與地方政府對納稅籌劃是相當支持的,原因在于納稅籌劃在企業中的實施是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的,有利于企業了解和體會稅法和國家的相關法律精神。

        2.超前性

        納稅籌劃對于企業來說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其計劃的實施和籌劃都需要在實踐上提前進行。要順利的開展納稅籌劃,企業納稅人需要在具體的經濟業務發生之前,需要準確的把握和了解從事的這項業務涉及到我國當前實行的哪些稅種?是否有稅收優惠?牽涉到的稅收法規中是否有存在的立法空間?掌握和了解了以上情況之后,企業納稅人就能夠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以達到節稅的最終目的。

        3.整體性

        納稅籌劃的整體性特征,第一反映的是要著眼于整體稅負的輕重,其二反映的是衡量節稅與增稅的綜合效果。我們不但要考慮到納稅人的所得增長,并且要充分的考慮到納稅人的資本增值。不但要考慮到納稅人的稅后收益最大化,同時還需要把納稅人因此所承擔的風險盡量的降到最低。總體說來,納稅籌劃唯有從納稅人的企業計劃以及財務計劃等因素,從企業的整體利益出發,綜合決策、趨利避害,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最終的目的。

        二、納稅籌劃對中小企業經濟效益的作用

        1.有利于中小企業盡可能得到國家的稅收優惠

        納稅籌劃有助于中小企業從長遠的方向去規劃自身的納稅規劃,可以使中小企業充分的利用國家的稅收政策,盡其可能的獲得政策上的稅收優惠。可以更好的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有助于中小企業增加稅后利潤,靈活的應對市場變化;對那些剛才成立的中小企業來說,有助于它們順利的度過發展的困難時期,促進企業的順利、健康發展。可以這樣說,納稅籌劃對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以及取得國家的稅收優惠都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2. 有利于中小企業加強財務管理

        中小企業要想進行合理的納稅籌劃,必須要建立合理、系統的財務管理體系。所以在進行納稅籌劃之前,中小企業必須要改革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會計管理水平,這些措施的實施對于中小企業加強財務管理都有很大幫助。以此來達到使自身的財富達到最大化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納稅籌劃的主要操作過程是謀劃企業資金流程。所以,中小企業的納稅籌劃自然也離不開會計核算和管理。納稅籌劃要求我們的企業會計人員不僅僅要精通會計法、準則和制度,還需要深知現行的稅收以及稅法相關的規定。于此同時,還要求中小企業必須要有規范、合理的財會制度、真實可靠的信息來源以及健全的企業管理體制。所以,我們要想讓納稅籌劃確實可行,就要求中小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從而創造條件來滿足納稅籌劃的具體要求,這在很大一個方面來說,有利于提高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4.有利于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

        納稅籌劃有助于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由于中小企業通常在規模和管理上都落后于大型企業,其利潤較低,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體系中,處于很不利的狀態。所以,進行稅收籌劃對中小企業發現自身的不足,增強市場競爭力有很大幫助。

        5.有利于中小企業規避風險

        當前,中小企業納稅人普遍意義上的都認為只要進行稅收籌劃就能夠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的稅收收益。他們幾乎不會去考慮納稅籌劃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問題。不過,從納稅籌劃所產生的具體實際效果來看,有部分中小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的過程中,因為沒有做好全面、合理的財務安排,最終雖然可能取得稅收負擔的減輕等經濟利益。追查造成這種風險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企業沒有進行好合理的納稅籌劃,從而造成企業運營風險。只有進行合理的納稅籌劃,才有可能真正的規避風險。所以說納稅籌劃對于規避企業風險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

        三、結語

        當前,納稅籌劃對于我國的中小企業來說,仍然是處于萌芽狀態的新生事物。不論是學者的理論研究還是納稅籌劃的具體實務操作,都處于摸索的實踐狀態。所以我們需要在理論上加以研究,在實踐上增加實踐,不斷探索出可行的納稅籌劃措施,對中小企業在納稅籌劃過程中更要加強政府的引導。只有這樣,納稅籌劃才能取得最終增加中小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國華,張美中.納稅籌劃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4

        第3篇: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關鍵詞:納稅;籌劃;風險

        一、納稅籌劃的理念及特征

        納稅籌劃是以不違反國家現行稅法為前提的,其目的是納稅人稅收負擔最低化或稅后財富最大化,爭取實現“納稅最少”、“納稅最晚”的目標。納稅籌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納稅籌劃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其執行效果受政策、環境及其他可變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多不確定性。

        2.納稅籌劃應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否則就會成為違法違紀行為,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及損失。

        3.納稅籌劃具有時效性。如有些稅收優惠政策只適用某一時期,當環境改變政策變動時將不再適用。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需掌握時效,適時配合環境變化,才能獲得收獲。

        4.納稅籌劃具有前瞻性,納稅籌劃應在納稅義務發生前或是尚未形成納稅義務的時候進行。

        二、常見的納稅籌劃方法

        1.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企業所得稅法分別采用免稅收入、減計收入、加計扣除、加速折舊、優惠稅率、減免稅和稅額抵免等多種優惠方式,對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發展、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公益事業等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給予了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企業可結合自身實際在經營和投資區域、投資方向、經營范圍、會計政策、公益事業、環保節能、科技創新等方面做好籌劃,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實現效益最大化。

        2.平衡企業集團各納稅企業之間的稅負,實現整體稅負最低。如企業集團內有的企業常年虧損,有的盈利能力較強,通過集團的整體調控,進行業務分割和轉移、資產重組、兼并虧損企業、利用稅負轉嫁等方式,使盈利較多的子公司利潤下降,虧損公司的虧損減少或扭虧,實現稅負平衡和協調,進而降低集團整體稅負。

        3.將高納稅義務轉化為低納稅義務。當同一經濟行為可以采用多種方案實施時,納稅人盡量避開高稅負的方案,將高納稅義務轉化為低納稅義務,以獲得稅收收益。如混合銷售行為,若銷售和非應稅勞務不分開核算,將合并征收17%的增值稅,企業稅負較重,如將非應稅勞務單獨分割出來可適用征收營業稅,稅率由17%降為3%,稅負明顯降低。再如企業籌資可選擇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利用負債籌資所支付的利息可稅前抵扣,企業在財務狀況允許的范圍內利用負債籌資方式將能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

        4.再投資避稅。企業將可以分配的凈利用于再投資,可以享受投資退稅的優惠政策。

        5.選擇恰當的組建方式進行稅收籌劃。當企業決定對外投資時,若組建的公司一開始就可盈利,設立子公司更有利,因為在子公司盈利的情況下可享受政府對新設企業提供的各種稅收優惠;若組建的公司在經營初期將發生虧損,則組建分公司更有利,這樣可減輕總公司的稅收負擔。

        6.延期納稅,節約資金成本。如采用賒銷或分期收款結算方式銷售商品,只要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收款時間,則企業的納稅時間可以延后到約定的收款時間。再如合理安排年度預算開支的進度,避免支出在年度內前輕后重,以放緩季度預繳所得稅的進度及避免進項稅額抵扣滯后的現象,盡可能推遲現金流出的時間,節約資金成本。

        三、納稅籌劃中存在的風險

        1.執法風險。由于我國稅法對具體的稅收事項常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和稅務執法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客觀上為稅收政策執行偏差提供了可能,從而產生納稅籌劃失敗的風險。

        2.法律風險。企業若納稅籌劃失敗可能承擔補繳稅款的法律義務和偷逃稅款的法律責任。

        3.經濟風險。企業納稅籌劃若失敗可能使企業發生的納稅籌劃成本付之東流,且要承擔法律義務、法律責任的現金流出和無形之中造成的損失。

        4.信譽風險。如果企業因納稅籌劃失敗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偷逃稅,將遭遇信用危機和名譽損失,可能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市場份額及企業的稅收環境。

        四、納稅籌劃的風險防范

        納稅籌劃是把“雙刃劍”,即可為企業帶來利益,也可為企業帶來風險。因此做好納稅籌劃的風險防范十分重要。

        1.扎實做好納稅籌劃基礎工作。一是要深入了解企業自身情況和特點;二是要加強對稅收政策稅收法規的學習與更新;三是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的互動溝通,和諧稅企關系,減少稅務機關的認定風險。

        2.納稅籌劃時可根據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采取風險回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的方式進行風險應對。

        (1)規避慎用風險較大的方案。稅收籌劃中對稅收法律法規界定模糊、執法彈性大或存在稅法漏洞等容易產生稅務機關認定風險的方案以及需進行會計數據粉飾的方案都屬于風險較大的方案,應慎用或規避。

        (2)優先使用稅收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對應的經濟事項都屬國家鼓勵或傾斜的事項,其條件具有較為明確的規定,不確定因素較少,可籌劃空間較大,可大大減小納稅籌劃的風險。

        (3)利用合同轉移納稅籌劃風險。企業可委托中介機構參與納稅籌劃,并約定:如稅務籌劃方案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將由對方承擔損失。

        (4)建立應對風險的快速反應機制,配套相應的內控管理制度,確保既定的納稅籌劃方案控制在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

        第4篇: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一、納稅籌劃相關論述

        (一)概念

        納稅籌劃的概念在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界定,但是一般情況下可將其定義為:在遵循稅收法律的前提條件下,為實現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企業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方面進行精心的策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相關的優惠政策或可選擇性的條款來謀求利益最大化的理財行為,簡單的來說就是指企業恰當地運用納稅籌劃的方式,將納稅人的稅收負擔降到最小,盡量降低稅收的成本,減少經濟的損失,是資金的一種“節流”的方式,能夠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方式與偷稅、漏稅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它是一種合理的避稅行為,不用承擔相關的法律風險。隨著納稅人納稅意識的不斷增強,納稅籌劃成為經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納稅籌劃的特征

        納稅籌劃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合法性、計劃性、目的性和實效性方面。合法性是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計劃性又被稱為籌劃性,是在經濟活動中對即將發生的事情進行籌劃,這種籌劃的時間是涉稅義務發生之前。企業稅務籌劃方案需要調整的就是具體的涉稅行為;納稅籌劃的目的性表現的十分明顯,就是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但是同時,也需要降低企業各項稅收的風險值,這就是納稅籌劃目的性的具體體現,因此,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不能單純著眼于納稅人總體稅負的情況,需要站在長遠的角度上進行籌劃;實效性就是指納稅籌劃需要根據政策、法規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整體的環境進行適時地調整。納稅籌劃與偷稅、漏稅僅一線之隔,如果不能夠根據稅收政策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改變則很有可能違反法律,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稅務籌劃的意義

        稅務籌劃能夠充分發揮稅收經濟的杠桿作用,站在國家的角度上來說,稅務籌劃能夠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利于增加國家的稅收收入,降低征稅和納稅的成本;站在企業自身的角度上來說,稅務籌劃能夠提高企業經濟管理的水平,優化產業的結構。

        稅務籌劃從發展到成熟,已經逐漸走進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中,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

        (一)會計、稅收法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企業納稅籌劃局限性

        會計與稅收兩項工作各自有目標,這樣極易造成觀念、手段、計量原則上的差異。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的特點,其主要的目標是社會分配盡量公平,主要作用是調節財政收入,而會計具有真實性、可靠性、相關性的特點,主要目的是向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實、可靠的財政信息。稅收具有無償性主要體現在政府無需對相關的補償進行考慮,因此,稅收主要關心的重點是企業的收入情況。企業面對的主要是資金的提供者,重點關注的是投資回報情況,也就是所謂的資本補償。綜上所述,會計客觀、謹慎的手段與稅收征稅的基數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嚴重影響了企業納稅籌劃,給企業納稅籌劃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企業納稅籌劃的不確定因素具有局限性

        企業開展納稅籌劃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稅負,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開展企業納稅籌劃并不一定能夠達到目標。企業納稅籌劃是計劃性決策手段的一種,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企業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產生這樣現象的主要因素是理財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水平限制。理財人員對相關業務知識的認識水平是有限的,有些人認為企業納稅籌劃就是少繳稅,更有甚者設置將企業納稅籌劃等同于偷稅、漏稅,嚴重影響了企業納稅籌劃工作的開展,給企業帶來負面的影響。

        (三)征稅方和納稅方地位差異具有局限性

        在法律方面征稅方和納稅方的關系是縱向的,雙方即享有權利也需要承擔義務。上文中說到,稅收具有強制性的特點,相關稅務部門需要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強制執行,無需得到任何人的認可。另外,國家還賦予稅務部門一定的強制、指揮的權利,納稅人不得不服從國家的安排,因此,企業納稅籌劃必須通過稅務機構的認可。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常常會發生納稅機關不信任企業的現象,對企業納稅籌劃計劃中的避稅手段并不認可,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來嚴厲的處罰,這些現象都極大的打擊了納稅企業的熱情,嚴重影響了企業納稅籌劃工作和納稅的腳步。

        (四)理財人員業務水平給企業納稅籌劃造成了局限性

        企業納稅籌劃是高智商活動的一種,因此要求理財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素質,能夠對財會制度其到規范的作用,能夠保證財務信息資料的真實性。企業納稅籌劃的基礎是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這就要求理財工作人員不但要精通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還要熟知稅法、稅收政策等,并且能夠及時掌握稅收政策的最新信息,根據政策信息的相關情況對企業納稅籌劃進行調整,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幫助企業實現利潤最大的目標。

        在目前的企業納稅籌劃中,有很大一部分企業納稅籌劃的案例屬于偷稅、漏稅和逃稅的范疇之內,進而導致企業納稅籌劃方案被推翻的現象屢見不鮮,企業不但需要補繳稅款,還需要加收滯納金和罰款,不但沒有達到減輕賦稅的目的反而給自身的形象帶來不利的影響,嚴重影響了日常的生產和經營。

        理財人員業務水平限制主要體現在:一是認知水平。目前理財從業人員對于企業納稅籌劃的認知主要局限在“少繳稅”方面,他們認為,企業納稅籌劃只需要在稅法上下功夫,只要懂得了稅法的相關優惠政策,然后對其進行充分利用即可;二是操作技術方面的局限。理財人員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往往只關注某個稅種的稅負情況,不能站在企業整體上進行考慮,從而造成企業納稅籌劃失敗的現象發生。

        三、建安設計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改進措施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需要針對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局限性進行改進,改進的方向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國家政府,另一方面是企業自身。本文在企業自身方面,主要以建安設計企業為例。

        (一)國家政府方面的改進措施

        站在國家的角度上,想要改善納稅籌劃的現狀需要從改善征稅方和納稅方地位方面入手。

        雖然納稅人必須依法承擔納稅的義務,但是同時也享有一定的權利,因此國家稅務機關需要在思想上樹立征稅方和納稅方平等的觀念,積極、主動地為納稅人服務,從管理型部門轉變為服務型部門。另外,還需要不斷加強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納稅籌劃的意識,從側面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二)企業自身改進措施

        1、調節會計法規與稅收法規之間的差異

        調節會計法規與稅收法規之間的差異首先需要明確二者協調的基調。會計法規與稅收法規無論是在歷史還是在現實中都具有較強的聯系,其體系制度都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對二者進行協調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對會計法規與稅收法規進行協調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方式方法上進行協調。會計需要對所得稅納稅的籌劃提供多種參考的方法,并且采用會計方法將納稅籌劃申報稅務機關備案;二是在標準上進行協調。這一要求主要是針對項目的開支情況,主要是要求納稅籌劃符合客觀實際情況;三是在項目上進行協調。

        2、減少不確定因素

        減少不確定因素主要要求企業充分掌握與納稅籌劃相關的信息,主要包括業務信息、政府政策信息、稅收法律法規信息、風險信息等。企業只有充分掌握上述信息才能夠把問題考慮的更加全面,將納稅籌劃自身所具有的風險降到最低。

        第5篇: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在外國產生較早,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與實踐體系,而在我國的計劃經濟時期稅收數量和比例完全固定,并沒有稅務籌劃的空間。市場經濟的特征之一就是競爭,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于自我發展、自我調整和自我激勵的需要,不得不對生產經營活動包括納稅業務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籌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來越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逐漸完善,稅務籌劃也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納稅籌劃是企業提升戰略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作為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納稅籌劃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際公認準則的前提下,為實現納稅人財務目標而進行旨在減少稅收負擔的某種稅務謀劃、對策或安排,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稅務籌劃的開展,首先要收集信息,比如相關的經濟信息和政策信息等,其次明確籌劃目標,然后制定備選方案并進行比較分析,最后實施方案并總結經驗效果。

        二、基于企業戰略的納稅籌劃理念

        1.納稅籌劃是長期而非短期的企業戰略

        納稅籌劃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活動,而不是在某一個會計期間或某一段時間內進行的短期活動。一些常用的納稅籌劃方法,比如通過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選取推遲應稅收入確認時間的會計處理方法和設法縮小應稅收入來進行納稅籌劃、通過對設備提前更新進行納稅籌劃、通過調整折舊政策進行納稅籌劃、通過選擇存貨計價方法進行納稅籌劃、通過融資租賃進行納稅籌劃、通過合理選擇捐贈對象及方式進行納稅籌劃,為了追求更好地籌劃效果,從經濟活動開始就要做好準備,需要進行長期的謀劃。

        2.納稅籌劃目標可以化整為零推動實現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由全體成員共同來完成的,而貫穿在企業經濟活動始終的稅務工作也涉及到多個部門。納稅籌劃需要企業所有組成部分的密切配合,在長期工作中相互磨合相互促進才能實現最優籌劃目標。在納稅籌劃過程中,企業各組成部分之間分工明確、責任落實是基礎,密切配合、優化協調是保障。而基于企業戰略的納稅籌劃主張把我企業各部分的聯系,使納稅籌劃的目標化整為零,建立起整體目標與各部門目標之間的有機聯系,將任務目標分解到每個部門、每位員工并精確協調,進而推動整體目標的實現。

        3.通過調整籌劃策略實現對納稅籌劃的控制

        成本控制作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很多企業對其認識都有一定誤區,認為成本控制僅僅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只強調節約成本,優化流程;對納稅籌劃方面卻比較僵化,認為沒有降低成本的空間。企業戰略視角要求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應在納稅籌劃等多角度完善成本控制,并將納稅籌劃策略的調整作為企業戰略調整的一部分納入到成本控制體系之中,通過調整納稅籌劃方案來實現對納稅籌劃的控制進而達到控制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4.通過反饋籌劃情況提高納稅籌劃效果

        單純地發現、記錄問題無助于問題的解決,籌劃情況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對問題的總結與分析。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稅收法律法規在不斷地調整,稅務機關的執法意識逐漸加強,各地區稅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也并不完全一致,基于企業戰略視角分析納稅籌劃效果時,應注重收集反饋的信息,找出籌劃過程的不足并在今后的納稅籌劃過程中積極應對,做出科學的調整。

        三、基于企業戰略的納稅籌劃體系構建

        1.培養戰略全局意識

        企業戰略視角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和調整。培養戰略全局意識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從管理層到執行層都應該接受戰略全局意識的培訓,同時完善激勵措施。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決策和行動都要具備全局戰略眼光,一切從企業利益出發,只要企業得到了發展,個人也可以得到企業發展帶來的利益。通過這種戰略全局意識的培養,可以充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企業上下一心,相互配合,達成納稅籌劃目標。

        2.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目前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稅收法律法規在隨著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并不是長時間保持穩定。因此,管理層和財務人員在進行納稅籌劃方案制定時,要及時反映我國稅收法律法規的變化,并針對變化進行納稅籌劃策略的調整。同時還需進行專業知識的補充與積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充分了解企業的業務特點和運行規律等實際情況,運用恰當的納稅籌劃方法。

        3.建立納稅籌劃評估分析機制

        基于企業戰略視角的納稅籌劃,具有通過分析反饋的情況提高納稅籌劃效果的特點。因此,構建納稅籌劃戰略體系要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規模相適應,建立靈活的納稅籌劃評估分析機制,對納稅籌劃情況進行評估分析。

        4.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6篇: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關鍵詞】納稅籌劃 避稅 企業發展戰略 涉稅風險

        依法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但同時企業也有權利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納稅籌劃。自20世紀70年代納稅籌劃進入我國以來,國內學者和實務界就納稅籌劃可以降低稅負這一點得到共識。但是總體來說,理論研究還是滯后于實務操作,而且對于納稅籌劃本身也有很多的誤解。納稅籌劃誤區存在已久,國內學者和實務界也曾意識到,但是沒有足夠重視。如果不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那么納稅籌劃的理論研究及實務的推進都將受阻。

        一、納稅籌劃等同于“避稅”嗎?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人們往往把“納稅籌劃”等同于“避稅”。其實不然,“納稅籌劃”的范圍要大于“避稅”,即納稅籌劃不僅僅只為了避稅。“避稅”一詞從概念上說,是指納稅人利用稅法上的漏洞或稅法允許的辦法,作適當的財務安排或稅收策劃,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達到減輕或減除稅負的目的(尹曉蓉,2010;王慶奎,2012)。而“稅務籌劃”的概念,根據我國知名稅務專家蓋地教授的定義,是“指企業(自然人、法人)根據所涉及到的現行稅法,在遵循稅法、尊重稅法的前提下,運用企業的權力對經營、籌資、投資等活動進行旨在減輕稅負的謀劃和對策”(魏旭、王瑞,2012)。上述定義表明,“納稅籌劃”和“避稅”都有減輕稅負這一目的。但是兩者的定義又有不同的側重點。由于納稅籌劃是一種法律范圍內的事前理財活動,它不僅僅為了減輕稅負,更重要的是讓企業正確履行依法納稅的義務。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下,選擇合適的納稅籌劃方案,讓企業能夠獲得最大的稅后利益。

        “納稅籌劃”和“避稅”在主體上也有所不同。毫無疑問,避稅的主體一定是納稅人。納稅人通過稅法的漏洞等,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達到少納稅款或遞延納稅的目的。已有文獻對納稅籌劃主體的認識,基本上都是持單主體論的觀點,認為納稅籌劃的主體只有一個,那就是納稅人,納稅籌劃是納稅人的一系列活動。但是也有學者開始意識到,納稅籌劃的主體不止一個。筆者也持雙主體論的觀點。根據辯證法的觀點,萬事萬物都是辯證統一的,征納雙方都應該是納稅籌劃的主體。納稅人作為繳納稅款的一方,除了要足額繳納應繳稅額外,還要想盡辦法盡量減輕稅負,所以才要進行納稅籌劃,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征稅方也應該進行納稅籌劃,因為開展納稅籌劃可以確保國家稅收足額及時入庫;可以建立良好的稅收秩序,創造公平競爭的稅收新環境;也可以監督納稅人正確實施節稅籌劃。

        二、脫離企業發展戰略的納稅籌劃有意義嗎?

        毋庸置疑,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討論,是因為在實務中仍然還有很多人開展稅務籌劃的時候唯“稅務籌劃”獨尊,沒有真正考慮企業發展的戰略,甚至最后根據成本效益原則來衡量,納稅籌劃并沒有給企業帶來一點正效應,反之是負效應或者無效益。究其原因,這樣的納稅籌劃在得到稅負減輕好處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非稅成本。如蓋地(2012)在《稅務籌劃:目標、原則與原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樣,非稅成本是企業因實施稅務籌劃所產生連帶經濟行為的經濟后果。非稅成本包涵的內容很多,具有復雜性,其中有可以量化的內容,也有不可量化的內容。通常認為,非稅成本包括成本、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組織協調成本、隱形稅收成本、財務報告成本、沉沒成本和違規成本等。總之,脫離企業發展戰略的納稅籌劃是沒有意義的。

        凡事不能舍本逐末。不能舍“企業”之本,逐“稅收”之末。經濟學中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告訴我們,市場經濟主體是逐利的。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典型代表,也是以盈利為目標,盈利才是企業的終極目標,企業在這一主旨下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根據發展戰略制定經營目標,而經營目標就決定了納稅籌劃的范圍。無論如何,納稅籌劃不能凌駕于經營目標或者發展戰略之上;否則,其所帶來的經濟后果很可能與企業的終極目標南轅北轍。

        因此,企業不能短視納稅籌劃所帶來的短期收益,而應該高瞻遠矚,在企業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納稅籌劃。

        三、防范涉稅風險的納稅籌劃就能成功嗎?

        目前有關納稅籌劃的文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主要討論納稅籌劃的定義、目標、特征等理論體系;第二類重點在納稅籌劃的方式上,試圖找出有效的納稅籌劃方式;第三類剖析納稅籌劃的風險以及防范風險的舉措;第四類主要是實例文章,談納稅籌劃的具體應用。但是,讀者常誤認為企業如果能把這些已經意識到的涉稅風險都規避掉或化解掉,那么納稅籌劃就能成功。殊不知,納稅籌劃是個系統性強、政策性強、技術要求高的工作,不只是防范涉稅風險那么簡單。納稅籌劃要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下,根據納稅人的發展戰略進行,并且要根據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這樣才能提高納稅籌劃成功的幾率。納稅籌劃本身是個事前的策劃行為,但是它最終能否成功還取決于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反饋。

        且不提納稅籌劃本身屬于系統工程的復雜性和動態性會影響納稅籌劃的成功,單就防范涉稅風險來看,也不可能窮盡所有涉稅風險,更談不上一一規避或化解這些風險。無論是外部的涉稅風險還是內部的涉稅風險,除了已經被人們意識到的,還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會影響納稅籌劃的整個過程。我們要把納稅籌劃的涉稅風險全部找出來讓人們意識到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筆者認為,納稅籌劃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才有可能成功。

        納稅籌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決策應貫穿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投資、理財、營銷、管理等所有活動。企業在開展納稅籌劃時務必要把握宏觀,著眼微觀,仔細研究納稅籌劃方案并根據環境變化與時俱進,真正發揮納稅籌劃應有的作用,給征納雙方都帶來利益。

        (作者為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蓋地.稅務籌劃:目標、原則與原理[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9).

        [2] 劉金偉.分析企業財務管理中納稅籌劃的意義[J].北京:中國外資,2012(12).

        [3] 曹中立,張曉軍.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型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蘭州:財會研究,2012(21).

        [4] 邢桂云.論企業納稅籌劃[J].武漢: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0).

        [5] 杜秀鵑.企業稅收籌劃應注意的問題[J].北京:冶金財會,2012(10).

        [6] 支蕾.企業稅務籌劃風險及其防范分析[J].北京:中國外資,2012(11).

        [7] 劉海燕.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策略[J].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論叢,2009(12).

        [8] 付峰巖.淺析納稅籌劃[J].北京:中國外資,2012(22).

        [9] 陶志君.淺析我國企業的納稅籌劃[J].石家莊:科技風,2012(19).

        [10] 曾嶸.試論企業稅收籌劃的重要性及改進措施[J].武漢: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18).

        [11] 魏旭,王瑞.稅收籌劃新論[J].大連:財經問題研究,2012(11).

        [12] 李文斌.對企業稅收籌劃的分析與探討[J].北京:商場現代化,2012(29).

        [13] 彭飛.稅務籌劃的動因分析[J].天津:現代會計,2011(2).

        [14] 盧貝.房地產企業納稅籌劃探析[J].北京:中國外資,2012(12).

        [15] 陳飛.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及其改進[J].長春:企業研究,2012(14).

        [16] 孫愛玲,滕淑珍.納稅籌劃中的常見誤區[J].武漢:財會月刊,2012(22).

        [17] 魏旭,王瑞.稅收籌劃新論[J].大連:財經問題研究,2012(12).

        第7篇: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關鍵詞:納稅籌劃 稅收優惠 企業所得稅

        納稅籌劃是一種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最大化的降低企業稅負的籌措方法,其貫穿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而不僅僅局限于稅收計算及繳納階段。企業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就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管理,保證企業在稅收繳納的額度較少或者稅收繳納的時間延后等,降低企業的稅負,從而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或者是現金流最大化的目標。2008年1月1日,我國頒布實施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新稅法在納稅人、稅率、扣除項目、稅收優惠等方面進行了內外資企業的統一。另外,“營改增”的開展也改變了企業的稅收環境。這些政策的實施都要求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也需進行相應調整,以實現自身稅負最小化。

        一、納稅籌劃的特征及意義

        (一)納稅籌劃的特征

        1、籌劃性

        這是指在納稅活動發生之前,納稅人通過籌劃決策,選擇較低稅負。一般的經濟活動中,納稅義務都是在應稅行為發生以后才發生的,這就為納稅人進行籌劃提供了時間和機會。比如,流轉稅的繳納在交易之后才繳納,從發生到繳納的這段時間中,納稅人可以對納稅方法進行分析,選擇稅收額度較低的納稅方法。

        2、合法性

        納稅籌劃是國家的為了降低企業的稅負而推出的政策之一。因此,納稅籌劃應該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這是納稅籌劃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遵守法律法規的降低稅負,是偷稅、逃稅的表現,應相應的受到法律的制裁企業納稅籌劃時必須對是否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納稅加以警惕。

        3、目的性

        企業納稅籌劃的有明確的目的,即降低企業稅負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首先,納稅籌劃的直接目的是降低企業的稅負,表現為絕對或者相對的額減少納稅數額。其次,納稅籌劃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即達到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或者企業價值最大化。理想的納稅籌劃是站在企業整體的角度進行設計,達到整體收益最多的目的。

        4、普遍性

        納稅人在進行納稅時,由于納稅主體、納稅對象、納稅地點和稅目的不同,使得稅率和減免稅也存在差別。納稅人在進行納稅時,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稅負較低的納稅方式。這種現象的廣泛存在就是納稅籌劃的普遍性。

        (二)企業納稅籌劃的意義

        1、納稅籌劃能夠降低企業的支出,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通過納稅籌劃一方面能夠實現在現金流入不變的情況下,減少現金的流出;另一方面可以在現金流出一定的條件下延遲流出的時間,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獲得一筆沒有成本的資金,提高企業的資金周轉效率。

        2、納稅籌劃能夠促進房地產企業的納稅意識和管理水平

        由于稅務籌劃的存在和發展為納稅人節約稅收開支提供了合法的渠道,使企業遠離稅收違法行為,同時合理的稅收籌劃意味著企業的經營水平較高,能夠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會計核算水平。

        二、企業納稅籌劃的策略

        企業可以從納稅人、計稅依據、稅率、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進行納稅籌劃。

        (一)納稅人的籌劃

        對納稅人進行籌劃是指在法律法規要求的范圍內,選擇合適的納稅人身份,以達到企業承擔稅負減少、甚至是避免納稅的目的。由于只有在企業設立時進行納稅人身份的選擇,這種方法運用起來較為簡單,并且在降低稅負方面效果顯著。目前我國不同企業的納稅政策有所差異,主要體現在:第一,企業的組織形式不同,如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公司制企業等,適用的稅收政策不同,使得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選擇不同的納稅人所承擔的稅負有所差異。第二,企業的規模大小也為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這是由于我國對于小型微利企業按照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一般企業的稅率高達25%。

        例如,A企業屬于小型微利企業,公司的負責人王某通過承租進行經營。每年除了上繳租賃費10萬元,王某取得剩余經營成果的所有權。2012年該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為19萬元,如果按照原企業的公司營業執照進行納稅,那么王某除了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以外,還要以自己的名義按照承租經營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王某為了降低稅負,將企業轉變為個體工商戶,則其承租經營所得只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通過對納稅人進行籌劃,企業的稅負明顯降低,達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計稅依據的籌劃

        企業的很多稅收的應納稅額是根據計稅依據乘以一定的稅率確定的,在稅率一定的條件下,計稅依據是應納稅額的決定性因素。稅基越小,納稅人的稅負義務就越低。因此,如果能將稅基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就能很好的控制應納稅額,進而降低企業的稅負。

        以增值稅為例,不同的銷售方式有不同的計征增值稅的規定。在對增值稅進行籌劃時,選擇稅負較低的銷售方式。根據稅法規定,采用折扣銷售方式,可以將銷售額和折扣額放在同一張發票處理,也可以分開處理。前者的處理以銷售額扣除折扣額后的余額為計稅金額,后者的處理不得將折扣額從銷售額中扣除。例如,某企業為了促銷,規定凡購買其產品在6000件以上的,給予價格折扣10%后,該產品的價格為180元。該企業沒有將折扣額和銷售額寫在同一張發票上,則企業繳納增值稅應當以銷售額的全額計繳,即200×6000×17%=204000元。如果該企業對稅法關于銷售折扣的規定非常熟悉,將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那么該企業應納增值稅應當以折扣后的余額計算,即180×6000×17%=183600元。納稅籌劃使企業節約稅收204000-183600=204000元。

        (三)稅率的籌劃

        不同稅種適用的稅率有所差別,即使統一稅種也會由于稅基的分布不同而有所差別。納稅人可以通過改變稅基分布、選擇較低的稅率進行稅率籌劃。

        某商業企業應納增值稅銷售額為150萬元,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17%的稅率。但是,該企業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只占銷項稅額的10%。綜合計算其增值率=(150×-150×10%×17%)/150=15.3%。這個比例相較于小規模納稅人3%的稅率高出很大一截,企業的稅收負擔很重。由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轉化為一般納稅人,反之不能。如果將該企業進行拆分,新設兩個獨立核算的小企業,即兩個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假設每個企業的應稅銷售額分別是57萬元。根據小規模納稅人3%的稅率進行計算,則兩個企業總共繳納增值稅:150×3%=4.5萬元,而作為一般納稅人需繳納:150×17%-150×10%×17%=22.96萬元。通過稅收籌劃,企業可以少納增值稅:22.96-4.5=18.46萬元,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稅負。

        (四)稅收優惠政策的籌劃

        國家為了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或者是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如果企業在進行納稅時,能夠對一些稅收優惠政策有足夠的了解,充分利用這些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就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既響應了國家的號召,又降低了企業的稅負,提高了企業的社會地位。在稅收優惠政策中,合理運用稅前扣除項目進行稅收籌劃是目前企業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

        1、 合理確定企業的員工工資和福利

        企業的員工工資和部分福利是可以在納稅金額計算時進行扣除的,其中,合理的工資部分允許全部扣除,員工福利在一定額度內可以扣除。就員工福利部分而言,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和工費經費分別在工資額度的14%、2.5%和2%以內可以稅前扣除。為了加強企業對職工的培訓、教育,稅法還允許職工教育經費的超出部分可以在以后的會計年度內結轉,因此,企業可以在稅法要求的范圍內提高員工的福利水平和教育程度,降低企業稅負的同時,還提高了員工的職業素質及歸屬感。

        2、運用廣告費、宣傳費及業務招待費等支出提高納稅金額的扣除額

        稅法規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廣告費、宣傳費及業務招待費在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內可以稅前扣除。其中,廣告費、宣傳費在銷售收入15%以內的部分允許全額扣除,超出部分可以進行結轉。業務招待費允許在銷售收入的5‰與業務招待費總額的60%兩者中選擇較低的額度進行扣除。

        3、充分利用公益、救濟性捐助支出的扣除額

        企業通過公益、救濟性捐助能夠獲得多重效益,既能提高知名度,達到宣傳目的,同時還可以減少部分納稅額度,在企業年度總利潤的12%以內可以免除。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一些營銷策劃活動與捐贈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統一安排。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向福利性、非贏利性機構,農村義務教育以及青少年活動場所進行捐贈等。

        總之,納稅籌劃是增強企業自身生存能力的一個有效手段。企業應該在認真掌握好稅收籌劃的基礎上,合理的利用稅收政策,為企業降低稅收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唱曉陽.營改增政策下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華章,2013

        第8篇: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關鍵詞:企業 納稅籌劃 稅法 本質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015-03

        企業納稅籌劃是企業納稅人通過合理規劃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稅款支出,實現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其根本任務是企業在正確處理自身財務行為與國家征稅行為之間互動關系的前提下,在國家稅法的約束邊界內,趨利避害,以實現稅負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科學認識納稅籌劃的本質,有必要從法理的角度分析和理解相關的法律關系。本文著重從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析。

        一、企業納稅籌劃體現了公權與私權的對立統一

        企業納稅籌劃所涉及的法律關系在本質上表現為國家權力與企業權利的關系。兩者分別屬于公權和私權的范疇。一方面,國家以公共權力為后盾向企業征稅;另一方面,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享有包括納稅籌劃權在內的各項私權。納稅籌劃集中體現了公權與私權的對立統一。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為籌集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財政資金,國家通過稅法規定了稅務機關征稅權力和納稅人的納稅義務。稅務機關以稅法為依據,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向企業課征各種稅款。企業在繳納稅款后不能直接獲得相應的等價物,一部分經濟利益被無償地轉移給了國家。但是,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營利性市場主體,又必須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這一動機的驅使下,企業將節減稅收作為經營決策的一個重要目標。一切納稅籌劃行為都服從和服務于這一目標。這樣,國家的征稅行為和企業的納稅籌劃行為在目標上自然會發生一定的沖突:國家征稅是為了籌集財政收入,而企業納稅籌劃則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稅收負擔為目標。沖突的產生源于利益的差異,而國家和企業維護其利益的法律依據又大不相同:國家征稅依據的是公權,而企業納稅籌劃依據的私權。在法理學意義上,兩者在目標上的沖突集中表現為公權與私權的沖突。

        但是,對立和沖突只是國家稅收和企業納稅籌劃相互關系的一個方面。納稅籌劃在諸多方面也體現了公權與私權的相互統一。從一筆經濟業務、一個企業或者一個期間來看,納稅籌劃的確會導致企業繳納的稅款數額下降。但是站在整體和宏觀立場上來看,納稅籌劃不僅不妨礙正常的稅收秩序,還有利于財政收入的增加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首先,納稅籌劃有利于減少偷稅等違法現象。企業的經濟利益是客觀存在的,利益最大化驅動并不因為稅法的存在而消失。在這種驅動的作用下,企業必然想方設法降低自己的稅收負擔。其手段既可能包括納稅籌劃,也可能包括偷稅等行為。前者是合法行為,后者是違法行為。納稅籌劃的產生和發展使企業在偷稅等非法行為以外有了正道可走,偷稅等不再是降低稅收負擔的唯一方式或最優方式。偷稅等行為的減少所帶來的財政收入增加遠遠超過了納稅籌劃所帶來的財政收入減少。從整體和長遠的角度看,納稅籌劃反而有利于財政收入的增加。

        其次,納稅籌劃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納稅籌劃的各種手段中,一個重要的手段是積極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避免適用對企業不利的稅法條款。一般情況下,稅法之所以對某種行為給與稅收優惠,是因為這種行為符合經濟政策的導向,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之所以對某種行為課以較高的稅負,是因為這種行為與經濟政策導向不符,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屬于限制之列。例如,對于在落后地區投資建立的企業給予優惠是為了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高污染項目適用較高稅率是為了有利于環境保護。企業在納稅籌劃中趨利避害,既降低了自身的稅收負擔,也遵循了經濟政策的導向,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

        最后,納稅籌劃有利于減少征納關系的對抗性。由于稅抗性是不可能的。但是,對抗性水平過高對征納雙方都是不利的,因此征納關系的對抗性又必須得到合理的控制。稅收籌劃為納稅人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開辟了一條合法、正當的渠道,有利于減少納稅人對稅法和稅務機關的抵觸情緒,使征納雙方的關系更加融洽。

        在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看出,稅務機關的公權與企業私權的目標呈現出了很大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使兩者的沖突得以調和,兩者的關系更加和諧,從而更加有利于實現征納雙方的雙贏。

        除目標上的一致性以外,納稅籌劃還體現了公權與私權在價值取向上的一致性。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指出:“任何國家權力無不是以民眾的權力(權利)讓渡與公眾認可作為前提的”。在法理上,私權是一切國家權力的本源。私權是公權的基礎,公權的行使是為了保障私權。沒有私權,公權的存在便失去了必要性。納稅人以其享有的私權為基礎進行納稅籌劃,是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國家運用公共權力征稅是為了向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而公共產品充足有效的供給同樣有利于每一個納稅人,使之獲得更多的利益。納稅籌劃直接服務于納稅人的利益,而國家稅收也間接地服務于納稅人的利益。因此,在價值取向上,兩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企業納稅籌劃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的相互平衡

        稅收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律的規定,強制、無償地參與社會產品分配而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具有強制性、固定性和無償性三個特征。在稅法中,大多數規定所涉及的都是納稅人的納稅義務。以納稅人義務為本位是稅收法律制度最為鮮明的特征。但是,稅法并沒有剝奪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權利。

        目前,尚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確規定企業享有納稅籌劃權。這是否意味著納稅籌劃缺乏法律依據?答案是否定的。如前所述,國家征稅以公權為依據,企業納稅籌劃者以私權為基礎。對于公權,凡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如稅務機關無權在稅法以外擅自開征新的稅種,或擅自提高某一稅種的稅率。而對于后者,凡法無明文規定即自由。既然稅法和其他法律法規均未明確規定企業不能進行納稅籌劃,企業就應當享有納稅籌劃的權利。

        不僅如此,納稅籌劃還可以在稅法和其他法律法規中找到間接的依據。中國《稅收征收管理法》規定了納稅人享有的13項權利,其中有兩項權利與企業納稅籌劃直接相關。一是依法申請減稅、免稅權,即納稅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規定的要求和程序,有權向主管稅務機關書面申請減稅或免稅,稅務機關應按規定予以辦理。這項權利使企業可以充分運用免稅技術和減稅技術進行籌劃,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減免稅規定降低稅收負擔。二是委托稅務權,即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委托注冊稅務師代辦稅務事宜。近年來,稅務的業務范圍明顯擴大。除申報等傳統業務外,納稅籌劃也成為了稅務業務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委托稅務權使企業可以委托注冊稅務師進行納稅籌劃。

        除《稅收征收管理法》以外,與企業有關的其他許多法規也間接賦予了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權利。例如,《公司法》規定企業享有自主經營的權利。以這一權利為依據,企業可以在籌資、資金營運、投資和分配活動中以稅收負擔最小化為目標,進行自主選擇和決策。決策目標并不排除稅收負擔最小化。企業可以以此為目標,來決定是否做出某種行為,從而間接地決定是否產生某種納稅義務,或者在不同的納稅義務中作出最優選擇。又如,《價格法》規定企業享有自主定價的權利。在很多情況下,商品勞務價格高低直接影響到納稅金額。企業在定價決策中可以把稅收因素考慮進來,通過精心的籌劃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企業納稅籌劃體現了自由與秩序的有機結合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經濟主體的一切決策活動都必須在法制的框架內進行,即必須遵循法律法規所要求的經濟秩序。稅法作為調整國家與納稅人關系的法律規范,體現了與征稅和納稅有關的各種秩序要求。納稅籌劃是一種涉稅行為,必須遵循稅法所規定的秩序。一切籌劃只能在稅收法律法規的約束邊界內進行。突破邊界就意味著違反稅法,甚至可能演變為偷稅行為,這已經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納稅籌劃。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僅不能得到預期的經濟利益,反而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在經濟利益和社會形象上遭受巨大的損失。因此,納稅籌劃必須是稅法約束范圍內的籌劃,是遵循稅法秩序的籌劃。對稅收法律秩序的尊重是一切籌劃活動的底線。

        但是,納稅人在底線以上,在約束范圍以內并非沒有任何自由。相反,稅法本身就直接或間接的給納稅人留下了巨大的籌劃空間。一些納稅人為了降低稅收負擔而選擇突破底線和約束進行偷稅,其原因除了經濟利益驅動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對稅法熟悉程度有限以及對籌劃空間的認識不足。事實上,納稅人在稅法框架內享有充分的自由。雖然約束邊界具有高度的剛性,但只要不突破這一邊界,納稅人就可以使用諸多的手段來降低稅收負擔,同時也沒有必要像偷稅那樣承擔巨大的風險。下面以增值稅的籌劃為例進行分析:

        眾所周知,增值稅既是最重要的流轉稅,也是對財政收入貢獻最大的稅種。正因為如此,國家對增值稅實行極其嚴格的征管制度,對與之有關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按照刑法規定,偷稅行為在數額上達到一定標準即構成偷稅罪,最高刑期為七年。而對于增值稅,則只要有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行為,包括為自己虛開、為他人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以及介紹他人虛開的行為,不論具體金額,一律構成犯罪,情節特別嚴重者適用的最高刑為死刑。可見,與增值稅有關的法律邊界剛性程度不可謂不高。納稅人如果破壞增值稅征管秩序,將承擔巨大的風險,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是,增值稅同時也是籌劃空間很大的一個稅種。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企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降低增值稅的負擔。首先,企業享有進行納稅人身份選擇的自由。對于不同的企業,由于經營業務特點不同,有的選擇一般納稅人身份更有利,有的則選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更有利。企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稅收負擔更輕的身份。在混合銷售行為中,有的企業選擇成為增值稅納稅人更為有利,有的則選擇成為營業稅納稅人更為有利。企業也可通過對經營業務的控制來實現身份的自由選擇。其次,企業可以通過控制經營和財務活動,在稅法條款的適用上趨利避害。例如,企業以商業折扣方式銷售貨物時,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可以按折扣后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如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不論其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額。由于開出發票的方式直接影響增值稅稅額。企業完全可以選擇在同一張發票上注明折扣額的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稅收負擔。最后,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稅法的各項減免稅規定。中國現行增值稅法規定了多種減免稅的情形。在符合企業經營戰略的情況下,企業完全可以積極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優惠政策。

        以上分析表明,增值稅納稅人雖然受到稅法的剛性約束,但在約束范圍內仍然享有充分的自由。事實上,其他稅種的情況也是如此。企業必須尊重稅收秩序,但這并未剝奪企業的自由。為降低稅收負擔,納稅人完全可以選擇在約束范圍內進行精心的籌劃。納稅籌劃充分體現了自由與秩序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馬海濤.中國稅制:第3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蘇春林.稅法及納稅操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劉劍文.稅法學: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第9篇:納稅籌劃特征范文

        【關鍵詞】 風險;納稅籌劃;對策

        一、納稅籌劃的風險分析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符合稅收法律制度和取得稅務機關認可的前提下,以政府的稅收政策為導向,通過經營活動的事先籌劃或安排進行納稅方案的優化選擇,以盡可能地減輕稅收負擔,獲得稅收利益的合法行為。

        納稅籌劃是在一定規則中進行的“游戲”,而且這種游戲的規則一直是變化運動的。納稅籌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及不斷變化的規則約束,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需要企業進行更多的風險分析,以便規避風險,實現納稅籌劃的目標。

        (一)宏觀經濟環境導致的風險

        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總處于一定的經濟環境中,外部環境是復雜、多變的,這就給企業納稅籌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納稅籌劃風險。

        (二)稅收法律、政策變化導致的風險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及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稅收法律、政策總是要作出相應變更,以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會及時地補充、修訂或完善,舊政策廢止,新法規適時出臺。但是,納稅籌劃具有前瞻性,是一種事前籌劃,并且一項納稅籌劃從最初的項目選擇到最終獲得成功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在這一過程中稅收法規、政策發生變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據原稅收法規、政策設計的納稅籌劃方案,由合法方案變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變成不合理方案,從而導致納稅籌劃的風險。

        例如,針對白酒消費稅主要在生產環節征收,很多白酒企業進行了如下的納稅籌劃:設立自己的銷售公司,先將生產的白酒以較低價格出售給銷售公司;然后再由銷售公司以較高價格出售給經銷商,以此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但在2009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了《關于加強白酒消費稅征收管理的通知》,白酒生產企業銷售給銷售單位的白酒,若消費稅計稅價格低于銷售單位對外售價70%以下的,稅務機關應核定最低計稅價格。以某酒廠為例,通知出臺前“酒廠銷售給銷售單位的價格”為220元/斤,“銷售單位的對外銷售價格”為439元/斤。按照“酒廠銷售給銷售單位的價格”征收,從價消費稅為:220元×20% =44元。按照新標準以銷售單位對外銷售價格和最低計稅價格進行計算,則需繳從價消費稅:439元×60%×20%≈52.7元。這樣可能會使得該酒廠設立銷售公司的籌劃方案變為不合理的方案。

        (三)納稅籌劃人員主觀性、片面性導致的納稅籌劃風險

        納稅籌劃是一項具有高度科學性、綜合性的經濟活動,有效進行納稅籌劃要求籌劃人員要全面掌握和綜合運用會計、稅法、財務以及投資等相關知識,并且,納稅人選擇什么樣的納稅籌劃方案,以及如何實施納稅籌劃方案,完全取決于納稅人的主觀判斷,包括對稅收政策的認識與判斷,對納稅籌劃條件的認識與判斷等。因此,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時,如果對財會、稅收業務不熟悉,或理解有誤,就會使納稅籌劃活動歸于失敗。

        由納稅籌劃人員主觀性、片面性所帶來的納稅籌劃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稅收政策理解不準確、不全面的風險。納稅人在進行某一項目的納稅籌劃時,要全面、準確地了解與之相關的稅收政策,因為即使某一小方面、某一環節出了問題,也將會使整個籌劃行為失敗。例如,某工業企業2008年9月銷售產品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門市部零售,銷售額為351 000元,同時隨貨收取包裝費23 400元;第二部分銷售給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仍為351 000元,同時收對方運輸費58 500元。該企業財會人員認為把包裝費和運輸費單獨核算,則可按照營業稅納稅,于是就按如下進行了納稅申報,企業當期增值稅銷項稅額為:(300 000+300 000)×17%=102 000(元);包裝費繳納營業稅:23 400×5%=1 170(元);運輸費繳納營業稅:58 500×3%=1 755(元)。稅務機關進行稅務檢查時認為,該月的業務屬于混合銷售,應把收取的全部費用一并繳納增值稅,當期增值稅銷項稅額為:(3 000 000+20 000

        +300 000+50 000)×17%=113 900(元),于是作出了補繳稅款:113 900-102 000-1 755-1 170=8 975(元),并加收滯納金、處以罰款的決定。這就是該企業財會人員對稅法認識不準確造成的籌劃風險。二是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例如,企業購買設備用于環境保護是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 “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的,但如果改變用途,就不符合稅法規定的享受這一優惠的條件,從而形成騙稅、逃稅,并會為此付出較大的代價。

        (四)經營活動變化帶來的風險

        首先,納稅籌劃是對企業未來行為的一種預先安排,具有很強的計劃性和前瞻性,它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時間以一定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為載體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其次,企業要獲得某項稅收利益,其經濟活動須符合所選稅收政策要求的一定特殊性,否則就會面臨風險。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可能一成不變,必須隨著市場的變化和企業戰略管理的要求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果項目投資后經濟活動本身發生變化,或對項目預期經濟活動的判斷失誤,就很可能失去享受稅收優惠的必要特征或條件,不僅無法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還可能加重稅負。

        (五)納稅籌劃成本和操作執行過程引發的風險

        納稅籌劃與其他經濟業務活動一樣,不僅要受到法規制度的規范和約束,也需要付出一定量的必要的代價,即納稅籌劃成本。納稅籌劃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納稅人為節約稅款而發生的人財物的耗費,包括辦稅費用、稅務費用、培訓學習費用等。機會成本是指采納該項納稅籌劃方案而放棄的其它方案的最大收益。納稅籌劃過程本身是一個決策過程,即在眾多方案中選擇某個可行且整體稅負較低的方案,但選定一個方案必然要舍棄其他方案。這樣,在選擇某一稅務優勢方案的同時,可能會犧牲另一方案的非稅優勢。這種由于選擇而犧牲的非稅優勢就是此項籌劃的非稅成本,即機會成本。這就使得企業的某些納稅籌劃方案從表面上看可能有成果,而實際上企業并沒有從中得到實惠,從而產生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

        (六)稅務機關執法導致的納稅籌劃風險

        首先,雖然納稅籌劃方案的確定與具體的組織實施都由納稅人自己選擇,稅務機關并不介入其中,但是,納稅籌劃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稅法規定,是否會成功,能否給納稅人帶來稅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納稅籌劃方法的認定。例如,許多高新技術企業存在著技術服務和產品銷售的兼營行為,往往技術服務收入與產品銷售收入是相伴隨發生的,它們之間并無嚴格的界限。而技術服務收入的稅收待遇比產品銷售收入更為優惠,企業如果在適當的范圍內調整收入結構,將產品銷售收入部分轉化為技術服務收入,就意味著將高稅負的收入轉變為低稅負的收入,從而減輕稅收負擔,增加凈收入,但企業一定要把握好 “度”。如,某計算機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它既開發生產各種計算機產品,也從事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業務。2008年,該公司承接一筆業務,為其客戶開發一項工業控制項目,并將該成果轉讓給客戶,該項技術轉讓及技術服務價款共200萬元,此業務中該客戶還向科利達公司購買計算機產品400萬元(不含稅)。該企業可以進行如下納稅籌劃,把技術服務價款提高到300萬元,而銷售計算機產品收入則減少為300萬元,可以減少稅負。但如果把技術服務收入提高到450萬元,則稅務機關可能會不認可。其次,有些概念的界定本身比較模糊,比如納稅籌劃與避稅等,而且我國國情比較復雜,加之稅務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這些都為稅收政策執行偏差提供了客觀可能性。這樣,納稅人所進行的“納稅籌劃”可能不僅不能給納稅人帶來任何的稅收上的利益,相反,還可能會因為其行為上的違法而被稅務機關處罰,最終付出較大的甚至是慘重的代價。

        二、防范納稅籌劃風險的對策

        (一)樹立牢固的風險意識

        納稅籌劃一般在納稅人的經濟行為發生之前作出安排,由于企業經營環境是多變而復雜的,且常常有些非主觀所左右的事件發生,納稅籌劃的風險無時不在。企業經營者和納稅籌劃人員都應當充分考慮風險的客觀存在,并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和涉稅事務中始終保持對籌劃風險的警惕性。在實施納稅籌劃時,應充分考慮納稅籌劃的風險,然后作出決策。

        (二)密切關注財稅政策的變化,建立稅收信息資源庫

        準確理解和把握稅收政策是開展納稅籌劃、設計籌劃方案的基本前提,也是納稅籌劃的關鍵。但是,目前我國稅制建設還不完善,稅收政策層次多、數量大、變化快、掌握起來非常困難。因此,筆者建議企業建立稅收信息資源庫,對適用的政策進行歸類、整理、存檔,并跟蹤政策變化,靈活運用。

        (三)提高企業內部納稅籌劃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般來說,企業內部納稅籌劃人員的專業素質越高、實踐操作能力越強,則企業納稅籌劃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化解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要求包括企業財會人員在內的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要全面了解與投資、經營、籌資活動相關的稅收法規、其他法規以及處理慣例,深入研究掌握稅法規定和充分領會立法精神,使納稅籌劃活動遵循立法精神,而且要能夠準確地把握稅法變動的發展趨勢。

        (四)綜合衡量籌劃方案,降低風險

        首先,企業開展納稅籌劃時應綜合考慮,全面權衡,不能為籌劃而籌劃。應充分考慮企業的整體投資和經營戰略,遵從“企業價值最大化”原則,既不能局限于個別稅種,也不能僅僅著眼于節稅。如果有多種籌劃方案可供選擇,最優的方案應該是整體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稅負最輕的方案。其次,應貫徹成本收益原則,充分考慮籌劃方案在實施過程中的相關管理成本。一個好的籌劃方案,應該合理、合法,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但是,實施稅收籌劃方案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既要為籌劃方案的實施而付出額外的費用,也會因籌劃方案的選擇而產生機會成本。因此,納稅籌劃要綜合考慮企業面臨的各種因素,實現收益最大和成本最低的雙贏目標。

        (五)保持納稅籌劃方案適度的靈活性

        由于納稅人所處的經濟環境千差萬別,同時稅收政策和稅收籌劃的主客觀條件時刻處于變化之中,這就要求納稅人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既要根據自己的具體實際情況,又要保持籌劃方案相當的靈活性,以便隨著國家稅制、稅法、相關政策的改變及預期經濟活動的變化隨時調整項目投資,對納稅籌劃方案進行重新審查和評估,適時更新籌劃內容,采取措施分散風險,趨利避害,保證納稅籌劃目標的實現。

        (六)建立稅企溝通管道

        納稅籌劃方案是否合法的最終認定權掌握在主管稅務機關手中,為了取得稅務機關的認可和信任,避免產生誤解,防范稅務風險,企業應建立與稅務機關溝通的渠道,并維持其暢通無阻,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比如,在進行重大的納稅籌劃行動時,應主動向稅務機關咨詢相關的稅收法規,聽取來自稅務機關的意見和建議;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如果屬于“球”政策要爭取省級稅務局、地方政府的支持,并積極創造條件盡量適用優惠政策,還要多與稅務人員溝通,盡量對相關問題作出有利的解釋。

        【參考文獻】

        [1] 蓋地.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一区网站 | 香蕉久久精品精品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 |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