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茶文化與茶健康論文范文

        茶文化與茶健康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茶文化與茶健康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茶文化與茶健康論文

        第1篇:茶文化與茶健康論文范文

        1學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必要性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內涵意境深遠,汲取儒佛道之思想精髓,構成獨特的茶文化內容,也形成了茶文化不同的表達方式,如茶藝表演以飲茶為主要內容,融合傳統音樂、舞蹈藝術、造型藝術為一體的多元化藝術形式;如以采茶、制茶等為內容的采茶歌、采茶舞,彰顯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如歷朝歷代的茶詩歌,蘊藏著古代文人審美情趣與高雅的內在修養。學前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第一站,其對我國教育事業整體發展作用不言而喻,將茶文化融入學前教育中,對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化有著重要推動作用,也利于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精神品格、審美修養,豐富幼兒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為今后更好地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語文學習。

        1.1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的內在要求

        兒童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形象的、具體的、直接的圖形或事物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尤其視聽結合的形式對于兒童更具有吸引力。茶藝表演藝術形式作為茶文化精神載體之載體,其在優美的環境氛圍中生活化地、藝術化地展現茶葉泡飲過程,尤其是舞臺上茶藝表演,融合了傳統的音樂、舞蹈、服飾文化元素。[3]幼兒園老師可以將茶藝表演引入日常教學中,這種形象性、動態性、具體性又具有趣味性的視聽結合的表演方式,與兒童思維特征與認知習慣相契合,讓兒童優美的表演中,領悟中國以茶待客、交友的傳統習俗,體味中國本土音樂、舞蹈等藝術審美文化,感悟茶文化的獨特形式與精神意境。學前教育引入茶文化教學,從小處說對于培養幼兒的人文素養,提高幼兒的審美文化,豐富兒童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具有重要的作用,進而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從大處著眼,茶文化融入學前教育,也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尤其在當今全球化發展進程中,各國的競爭已從政治、經濟等領域擴展到文化領域,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與脊梁,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力武器。

        1.2學習茶文化為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需要學生從小開始積累語文知識,由于我國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處于斷裂、脫節狀態,小學教育正規、嚴肅,各科都有明確教學要求,比如語文要學會拼音、掌握多少生字詞;而幼兒園教育以娛樂游戲為主,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聽說讀等基本能力,但無明確的要求,這就使得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不能很快地適應小學學習環境,因此,幼小銜接教育,尤其是幼小銜接語文教育的問題日益突出。學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學習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人文修養,幫助幼兒積累語文知識,為今后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傳統文學形式豐富多彩,唐詩宋詞可謂是傳統文化之精粹,其中不乏描寫種茶、制茶、飲茶等詩詞歌賦。如范景文的五言詩《蕉雨軒嘗水》:“便潑洞山芽,雪花泛冰蕊。泉味與茶香,相和有妙理。細嚼潤枯喉,泉脈濕靈肺,”結構簡單、語言通俗易懂,而又不缺詩詞的意境之美,作者勾勒了一幅清冷空靈的品茶圖,細致刻畫了泉水與茶香身心感受。錢選的:“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陸龜蒙的“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等等詩句,傳達文人悠然閑適的雅興,以自然山水、林泉、松竹等為友的審美情懷,他們通過品茗的感官體驗,展開心靈對話,從品味茶性中思考人格與精神,達到茶我統一的“和”美境界,因此,茶品及人品之說。[4]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在配上音樂與圖畫用形象而直接的方式讓幼兒感受飲茶文化中幽香雅韻精神意境,了解茶文化的內涵,培養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鍛煉幼兒的由表即里的認知規律,幫助其積累語文知識。筆者只是從理論層面上分析學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必要性,但實踐教學中仍需要老師根據幼兒的認知與興趣合理選擇茶文化教學內容,如小班幼兒對童話故事感興趣,并善于模仿,老師們可以選擇茶文化相關的傳說故事,民俗節日,讓幼兒扮演角色置身其中,更好地幫助他們學習茶文化。大班幼兒的學習可以適當引入茶詩詞歌賦的內容,在老師的講解與引導之下,體會茶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文化意境,豐富幼兒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

        2學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重要性

        2.1強化幼兒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情感教學是當前幼兒教育中重要方式,其對幼兒行為發展、思想認識等方面影響不容忽視,“社會個體的年齡越小,情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并且情感發展對社會個體的個性與人格的形成產生著決定性的作用。”[5]中國茶文化中蘊藏著儒道佛思想的審美情感與文化基因,儒家中和之美在煎茶烹飲中突出了恰到好處的精致雅趣,與中華民族溫和、內斂的民族性情有密切關系;道家崇尚道法自然,追求生命的超脫與茶性的儉而清和、自然淳樸相契合,于是古代文人大多寄情于山水,進而有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澹然無極而眾美”的人生境界,也就成為歷代茶人追求的生活目標;禪宗思想豐富了茶文化的超脫精神,通過喝茶來達到超越實體達到悟的境界,由此可見茶文化對于培養幼兒的情感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儒佛道思想形成的不同的茶道精神,如莊晚芳的廉美和敬、陸羽的精行儉德等都有助于幼兒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強化幼兒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

        2.2提升幼兒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

        每個人都無法脫離社會存在,無論處在何種階段,每個人都要學會與人相處,幼兒由于自身特點,在與同齡人、老師與父母的相處中時常出現問題,尤其當代的幼兒,家庭條件好又是獨生子女,自私自利的性格較為普遍,學前教育融入茶文化的教學有助于培養幼兒文雅、尊師、友善、謙遜等的良好品德,提升幼兒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客來敬茶、以茶會友等風俗歷史悠久,茶文化思想中體現傳統待人接客、為人處事之道,也表達“以德服人”、“德治教化”等價值觀,這些無不體現在茶藝表演、茶詩、茶歌、采茶舞茶文化藝術形式之中,使得茶文化歷經千古依舊成為當代社會交際的重要方式。學前教育中引入茶文化學習,可以熏陶幼兒的性格與品質,幫助他們形成良好道德思想的同時,也讓幼兒們了解自已與他人相處中,應該多點寬容、忍讓,懂得與人分享,讓他們明白“以茶雅志,八方來客,一壺茶笑談天下事”的社交方式,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意識與能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實施文化戰略強國的時代要求中,學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內容十分必要。但通過怎樣的科學策略將茶文化引入學前教育,是當前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由于幼兒思維特征、身心發展等的特點,對于茶文化的學習與接受有一定的難度。

        筆者認為一方面國家與社會應該予以關注,可以將茶藝表演、采茶歌、采茶舞等改編成動畫卡通的形式,用幼兒喜歡的方式讓他們接觸茶文化;另一方面幼兒園教育中老師應該鉆研茶文化教學形式,通過情景教學、游戲教學等方式讓幼兒能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此外,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茶文化。通過這些方式在學前教育階段擴大幼兒對茶文化的學習與理解,推動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更為傳承傳統文化做出貢獻。

        作者:張玉暖 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魏登云,冉光彩.論中國傳統茶文化精神內涵[J].蘭臺世界,2014(36):86-87.

        [2]周亞軍.學校茶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實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3]秦笑笑,張琳.背景音樂在現代茶藝表演中的滲透與熏陶[J].福建茶葉,2016,38(6):36.

        第2篇:茶文化與茶健康論文范文

        【關鍵詞】茶藝 中職學生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176-02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已成為一個具有豐富內容、深刻思想內涵的動態的綜合體系。它作為一種人文精神的思維軌跡把人們崇尚的道德情操、人們追求的高尚品質及人格賦予具體的茶及各種茶事活動中,不僅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引導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增長人文知識,提高審美情趣。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藝作為一門生活藝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以茶為媒介進行溝通交流成為時興的方式。越來越多的職業學校將茶藝作為一門課程納入到了常規教學中。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茶藝教師,個人認為這門課要教給學生的不應僅僅是茶葉的起源、分類、加工、沖泡技能等茶藝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茶文化教育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以茶育人”的目的。以下是我對中職學校開設茶藝課對學生綜合素質影響的幾點認識。

        一 茶藝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是指一個人在生活實踐中待人處事,協調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相互關系的一種素質,其核心是要求行為個體在社會生活中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為他人、為集體、為國家、為社會多做貢獻。“百行德為首”,道德素質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中職教育由于其培養目標和生源的特殊性決定了教育過程中必須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

        中國茶藝提倡茶人精神,以茶喻人,通過品茶品味人生。范增平先生將茶人的精神歸納為四點:(1)理性的思考,作為一個茶人凡事能做理性的思考,有所為、有所不為;(2)沉著的修養,堅守“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無畏精神;(3)堅毅的信仰,能擇善固執,不畏譏怕讒,明是非、辨善惡,眾善奉行,諸惡莫做;(4)正義的行為,為追求真理,只問是非、善惡,不計利害得失,只要是合乎社會正義,符合大眾公平的道理,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這種精神對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的中職學生無疑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學生通過對茶藝課的學習,及對茶道思想的領悟,可自省、可審己。茶禮的教育使學生懂得了敬老愛幼,懂得了禮儀;茶事的活動使學生更加和睦相處了;茶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了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體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泡茶訓練也使學生養成了凡事自己動手,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同時還能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

        二 茶藝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跨越了哲學、美學、文學、民俗及文化藝術等門類,融匯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傳統文化的精髓,綜合了插花、音樂、陶瓷、書畫、裝飾、建筑、表演等領域,可謂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茶藝教學中,將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過內容豐富的各式茶藝、茶詩、音樂和茶畫等形式呈現出來,吸引著學生,在欣賞和實踐的過程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人文知識,同時使他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學生感受到自信、滿足和成就感。

        三 茶藝課有助于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

        茶藝是指在傳統茶道精神指導下的茶事實踐,它包括泡茶的技能、品茶的藝術,以及在行茶過程中以茶為媒介去溝通自然、內省自性、完善自我的心理體驗。茶藝活動以人為核心,茶藝審美以人為首。我國傳統的茶文化中對人之美有儀表、風度、語言等要求。儀表美是形體、服飾、發型美的綜合;風度美是禮儀周全、舉止端莊;語言美是用語規范、待人誠懇。

        在茶藝課上,學生通過觀看茶藝表演視頻,學習科學的茶葉沖泡方法、禮儀規范,在備具、滌器、投茶、沖泡、奉茶、品茶的過程中感受中國茶道所講究的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藝美和境美。寧靜幽雅的品茗環境、裊裊的茶香、甘醇的茶味,讓人感受到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簡約之美、虛靜之美、含蓄之美,潛移默化中,學生陶冶了情操,訓練了得體的著裝、常見的禮儀、規范的言語,形成良好的儀容儀表、禮儀和言語習慣,逐漸提升了個人的審美情趣。

        四 茶藝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中職學校是直接面對用人單位的職業教育單位。現代用人單位需要的不只是直接可用的技術人才,“是否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已成為人員使用的一個重要指標。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規范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加強團隊精神的培養,對其以后的成才尤為重要。

        茶藝是一項協作性很強的活動,尤其在茶藝表演中表現得更突出。茶藝表演是在泡茶技藝的基礎上,對泡茶的各項程序進行藝術加工,將生活中的泡茶技藝上升為一種表演藝術,使人們得到一種美的熏陶。茶藝表演一般情況下要三人同臺合作,即主泡手、助泡手、解說員。主泡手負責泡茶,助泡手協助主泡手,負責焚香、賞茶、敬茶等,解說員負責各項泡茶程序的解說。在整個過程當中,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說員有良好的協調與配合,不能因為個體的獨立而破壞整體的和諧之美。而在不同的場合以及泡茶任務的搭配中,有時候要求某些學生承擔主泡手的任務,有時候又要求學生承擔解說員或助泡手的任務,角色的變化意味著學生必須與他人緊密合作。因此茶藝表演是培養學生協作精神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協作精神。

        總之,茶藝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泡茶、品茶等基本知識技能,更應重視其素質教育的功能。莊晚芳教授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培養的一種儀式。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未來,茶藝教學中需進一步調整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其育人的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中職學生。

        參考文獻

        [1]林治編著.中國茶道[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0

        [2]莊晚芳.莊晚芳茶學論文選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第3篇:茶文化與茶健康論文范文

        關鍵詞:湘西州;農業;扶貧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1-0093-02

        一、湘西州農業扶貧主要模式

        1.特色文化主導型的發展模式。湘西創意農業的民俗文化植入的模式,就是通過創意的手段將蘊含在湘西農村的優秀的民俗文化與農業相結合,形成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如上所知,湘西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民族歌舞文化資源,民族體育文化資源,因此在發展創意農業是,要充分的運用這些資源。如湘西茶文化產業模式湘西風俗豐富多彩,要善于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如當地的苗族文化,土家族文化就在旅游業的帶動下走向世界,在國內外有很大的知名度。湘西古丈縣可以運用當地名人宋祖英宣傳古丈的苗族文化,開展古丈的茶文化,并結合古丈的茶資源,開展自己的茶文化特色,形成知名度和產業化,以此促進當地的茶事業的發展。

        2.特色產業為依托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湘西景色優美,森林覆蓋率高,有豐富的物種,并且在政府的倡導下合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大量的種植柑橘和獼猴桃,在當地成立了湖南老爹農業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實行“公司+大學+協會+農戶”的運行模式,在湘西建設優質獼猴桃生產基地達5萬畝,以優質獼猴桃為原料,生產加工成老爹獼猴桃飲料、獼猴桃果汁、獼猴桃果王素等品種達10余種,特別是依靠吉首大學的科研成果對獼猴桃果王素提煉成功,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全球也是獨一無二的新產品,是中國獼猴桃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湘西也可以與農業科技合作,培育獼猴桃和椪柑新品種,比如可以培育出保鮮時間更長,味道更鮮美的品種,或者是可以培育出在每個季節都能生產的品種,這樣人們就能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湘西生產的獼猴桃和椪柑。

        3.低碳生態強化模式。如今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特別是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湘西山區面積廣闊,森林覆蓋面積也很高,因此湘西創意農業可以以生態涵養為前提,在市場的導向下運用科技手段發展綠色生態休閑于一體的創意服務業體系。如觀光牧業,即興建觀光性的牧場、養殖場、打獵場、森林動物園等,養殖各種獸、鳥、畜等,讓游人觀光和參與喂養等。湘西地屬丘陵地帶,林地寬廣,所以適合發展山間養殖廠如現在流行的柴雞蛋、綠雞蛋就是把雞放到山間自然喂養,以滿足都市人們自然健康的需求

        4.特色服務創意式。創意產業蘊含以人為本的精神,是一種人本化現代知識服務業,創意農業主要為人們提供精神服務和精神享受,而不僅僅是為了向人們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質性的服務。服務特色發展模式主要是針對當地的消費群體,湘西經濟比較落后,因此娛樂活動和娛樂方式也受到限制,所以具有特色和創意的娛樂模式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發展特色的服務模式,一定要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降低成本和風險。

        二、湘西州農業扶貧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耕作方式和無保護使用土地。近年來,湘西州地區自然資源和森林植被,一直處于一種過度的開發現狀,主要體現在農業、礦業和林業等方面,使得這些資源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加速。資料顯示:湘西州境內的土壤侵蝕量為年3 150噸/平方公里,河流含沙量呈逐年增多態勢,水土流失面積和石漠化面積都比較多。據調查,因為無保護使用土地以及過度施用無機化肥,湘西州土壤有機質每年以1%的速度下降,據農業、國土部門2005年對耕地勘測表明:全州中低產田比重高達85%,且比重呈逐年上升態勢。據歷史資料顯示:2007年湘西州耕地資源利用率(農作物復種指數)僅為19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湘西是長江下游、包括洞庭湖區域的生態屏障,湘西生態環境對整個湖南利害攸關,其生態環境好壞直接影響到自身的生存和下游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降低土地石漠化速度、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2.工業污染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礦產品加工企業作為全州的支柱產業,除極個別企業外,絕大部分企業都是小規模運作,根本達不到國家特殊行業的基本準入條件。目前湘西州采礦企業礦產資源開采回收率不到50%,廢渣回收率只達到15%,工業廢水、廢氣得不到有效治理,使生態環境由點污染向面污染轉變,嚴重破壞了農業生態環境,致使工業區周圍的農田失去了農用價值,直接影響著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的提高。而排放工業廢氣形成的酸雨,影響地區更為廣闊,危害則更深遠。

        3.農業投入相對不足。農業投入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業的比較利益相對較低,據資料顯示,每元資金投資于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其收益比例大概是1∶2.5∶2,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比較收益原理支配,農業生產諸要素如資源、人力、土地向比較利益高,機會成本低的非農產業流動,從而導致農業投入不足。由于投入不足,湘西州農業基礎脆弱,農業基礎設施體系不完善,發展后勁不足,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并且,也由于教育和技術投入的不足,政府對持續農業發展的教育宣傳力度不夠,農民保護資源與環境的意識不強。在這樣的條件下,談發展持續農業,保護資源與環境,就是一句空話。

        4.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下。湘西州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成效比較顯著。產業基地已形成一定規模,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初現,產業鏈條利益連接機制初建。但湘西州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產業基地與龍頭企業發展不平衡,由于湘西州農業產業化沒有一個完善統一的科學規劃,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自發發展狀態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產業基地發展不均衡,多的柑桔近80萬畝,少的秦簡茶、花椒只有2~3萬畝;龍頭企業發展不均衡,產業分布不合理,偌大的柑桔和蔬菜產業沒有一家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而中藥材、畜牧業等產業都集起多家龍頭企業;產業基地與龍頭企業發展不匹配,相當部分龍頭企業沒有足夠的原材料,生產不足,不能滿足運轉,如萬發薯業一年生產時間只有3個月,秦簡茶業也只有4個月;金鳳凰公司也因目前只有5 000噸產量的叉尾鲴原料,只能滿足企業第一期加工車間1/3的加工量,這就造成設備閑置。目前,從總體上看,我州農業產業化,形成比較穩固鏈條的還只有獼猴桃產業,“老爹”公司一年可持續生產9個多月的時間。

        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為農產業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這是發展持續農業的前提條件;市場或流通是農業發展的關鍵,持續農業發展有賴于由穩定的銷售渠道、健全的流通網絡構成的各類市場,發揮正確的市場導向,充分地占有市場信息和積極有效地參與市場是持續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同時,只有將農業納入市場體系,利用市場機制來促進、引導農業的發展,才能更為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

        三、湘西州農業科技扶貧對策研究

        1.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科研成果,用現代農業技術改造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必須重視科技在農業中的推廣和應用。湘西州農業發展已經落后于全國其他省市和地區,要想實現跳躍性的發展,趕上或超過其他省市和地區,第一,必須加強技術的投入力度,發展現代農業,資金投入是關鍵,投入過低,顯然會對農業現代化帶來不利影響。第二,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加強與高等院校合作以及其他各部門的合作,獲得高等院校的人才支持,指導農業生產,把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農業生產力,同時政府還應該大力支持建設一個技術推廣平臺,農民可以及時和農業專家溝通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指導農民提高農業生產力;建立一支較大規模和具較高水平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用科學技術來武裝農業,實現湘西州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技術目標。

        2.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湘西農業現代化很大的一個障礙就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據2009年數據統計,湖南省平均通汽車村比重為90%,通電話村比重為89.2%,而湘西分別為83.5%和82.6%;湘西人均用電量為46千瓦時/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9.2千瓦時/人。再加上公路通暢率不高,全州縣鄉公路、鄉村公路硬化率不到5%,因此,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實現湘西農村公路硬化,保障公路通暢,繼續加快電網建設,使農村用電得以保障,才能進一步保障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現。

        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注重環境效益。發展現代農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注重環境保護和環境效益。基于湘西自然環境比較脆弱,要實現湘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于生產方式的轉變,減少生產污染,維護退耕還林、還草的成果。發展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生產使用潔凈能源和生態肥料。由于湘西旅游資源比較豐富,湘西已經在籌劃建立一個以張家界、鳳凰為中心的旅游圈,因此,湘西應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如觀光農業,根據湘西的特色產品桐油、獼猴桃、古丈毛尖、保靖嵐尖、瀘溪柑桔等建立相關的旅游紀念產品產業,在改良湘西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的同時,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參考文獻:

        [1] 魏晉堂.實施三大戰略 開創農業扶貧新局面[J].云南農業,2004,(11):2-3.

        [2] 張琴.農業扶貧重在信息扶貧[J].中國國情國力,2004,(12):36-37.

        [3] 龐守林,陳寶峰.農業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分析[G]//中國扶貧論文精粹,2001:7.

        [4] 孫豐,張曉磊,張立強.科技創新為農業扶貧提供強勁動力[N].承德日報,2013-03-03(001).

        [5] 龐守林,陳寶峰.農業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0,(2):20-23.

        [6] 扎西才郎,宋華清.海西州農業扶貧開發綜述[J].柴達木開發研究,2008,(5):51-54.

        收稿日期:2013-06-19

        第4篇:茶文化與茶健康論文范文

        關鍵詞:品牌;區域經濟;增長機制

        觀察世界和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區域品牌與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著一種正向關系,這種正向關系表現在:區域品牌較好的地區其區域經濟發展的也較好,反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往往落后。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的強勢品牌越多,市場競爭力就越強,則所創造的國民財富就越多,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品牌塑造是密切相關的[1]。

        一、文獻綜述

        波特(1998)認為,區域品牌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產物,產業群是區域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產業集群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率,獲得交易成本、外部經濟和創新等方面的競爭力。因此,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區域經濟效益的提高,區域品牌效應凸現,提升區域品牌就勢在必行了。波特(2002)又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的成功并非來自某一項產業的成功,而是源于國家內部眾多的產業簇群,區域品牌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簇群,帶動區域周邊地區的發展。

        關于區域經濟發展和品牌之間的關系,這方面國內已有許多研究。孫宏杰(2002)認為,區域品牌包含的兩個要素中的第二個要素品牌效應,往往代表著一個地方產業產品的主體和形象,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夏曾玉(2003,2004)通過對“溫州現象”的考察,分析了建設區域品牌的好處以及溫州建設區域品牌的經驗。陳方方(2005)強調,地域品牌有識別、搭載、聚集、刺激的經濟效應。何鐵(2005)指出,品牌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吳程或(2005)認為,區域品牌可以增強區域的核心競爭能力,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能夠形成地域分工與產業分工的有效結合,是農村城市化和城市形成的重要推動力量。武躍麗(2005)認為,區域品牌比單個企業品牌具有更持續的品牌效應,更強大的吸引力,在對外宣傳和區域經濟發展中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肖志明(2009)從品牌帶動來研究區域經濟增長問題,通過晉江品牌帶動經濟增長模式,找到品牌帶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關系,為其他區域通過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以促進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可見,國內外學者對區域品牌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區域品牌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以及區域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研究至今還沒有系統化,尤其是如何更好地發揮品牌帶動機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更應展開清晰、徹底的研究。所以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已成為時展和經濟轉型的緊迫要求,構建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機制是提高國際競爭力,振興民族經濟的必由之路。

        二、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

        “機制”一詞的含義為[2]:事物在內因與外力共同作用下發生變化的原理及其表現形態。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機制是區域品牌形成過程中和形成后產生的一些變化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共同起作用,以使區域經濟得到發展。同時,區域經濟發展又反過來影響區域品牌,使區域經濟和區域品牌共同持續發展。

        1.區域品牌的內在帶動機制。

        (1)外部規模帶動機制。

        外部規模經濟理論首先由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在1890年提出,后經克魯格曼等學者的完善而得到發展。外部規模經濟理論認為[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行業規模較大的地區比行業規模較小的地區生產更有效率,行業規模的擴大可以引起該地區廠商的規模收益遞增,這會導致某種行業及其輔助部門在同一或幾個地點大規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規模經濟。通常由產業集群形成的區域品牌企業中,多數的企業規模比較小,內部規模經濟難以觀察,然而,由于分工的不斷外部化和專業化生產的深入,各個企業的生產都集中于某個特定的產品和特定的經濟環節,產品和服務可以同時滿足其他廠商的需求,區域品牌的外部規模經濟也就顯現出來。相對于內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對于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作用。

        (2)空間集聚帶動機制。

        大量中小企業在大城市的近郊區或中小城市(鎮)集聚成群,空間上的接近使經濟活動高度密集。從硅谷到中關村,從底特律汽車工業的集中到深圳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從娛樂業、金融業、釀酒業、冶煉業到高科技產業的集聚,都是因為有某種或某些優勢資源的存在,這些優勢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如農產品、礦產資源、水陸交通的便利)、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和政治資源等,這些資源是企業集群在某地誕生的個性化條件。另外,空間集聚不僅帶來生產上的外部經濟性,而且還產生智力與管理外溢。例如:對于集聚的企業,即使自己不進行科研開發,也可以因久居此地而享受智力包括隱性知識外溢帶來的好處,如:由于大學或科研機構的集聚使當地企業技術進步比其他地區的企業更快,從而獲得競爭優勢,使區域品牌企業獲取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好處。

        (3)整體優化帶動機制。

        整體優化效應是指群體內各組織由于增長上的協調而產生的收益。區域品牌的特性表明,集群區域品牌是一個天然的區域創新系統,在某一區域的機構集中能夠形成一個共享的文化與學習區域,產生一個學習與知識傳播的網絡,積淀豐富的社會資本,從而促進區域系統的創新能力提升和技術進步。如作為高技術集群區域品牌的典范,硅谷因其知識密集、流動的高質量勞動力、鼓勵冒險并容忍失敗的氛圍、開放的商業環境、產學研的互動、政企與非贏利機構的合作、專業化的商業服務機構、高質量的生活等特點而被譽為“技術進步的源泉”。

        2.區域品牌的外在帶動機制。

        (1)關聯帶動機制。

        區域品牌形成的基礎是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一般都有一個主導核心企業,通過該主導核心企業的衍生、裂變、創新與被模仿而逐步形成產業集群區域品牌。一個區域有某個領域的產業或企業出現,隨即與之相互關聯、相互競爭的原材料、零配件供應、產品制作、銷售渠道甚至最終用戶就會在空間分布上不斷地趨向集中,匯集于區域的各企業,通過合作與交流,尋求規模經濟,尋求互動式學習和創新,尋求在產業價值鏈上新的機會和更有影響力的競爭位置。

        (2)擴散帶動機制。

        區域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它與區域之間通過雙向聯系來獲取自身發展不可缺少的原料、燃料、勞動力和技術,同時也為其他區域提品和服務。區域品牌的建立和發展,同樣會形成對原材料、零部件及輔助產品等的較高需求,從而刺激相關部門的建立及生產規模的擴大,促進本地區經濟的增長[4]。

        3.不同類型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機制。

        (1)由特色資源、技術工藝形成的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

        地理氣候、地貌條件和文化特質、傳統工藝是很難移植和模仿的,有些區域品牌的形成在于其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或是因為悠久歷史的特色技術工藝,如新疆哈密瓜、杭州龍井茶、景德鎮陶瓷、蘇州刺繡等。在特定區域內,基于當地獨特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人文環境或特色技術工藝,圍繞某一主導產品或產業的生產活動為基礎,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步樹立起來能代表本地區特色的品牌。這種具有特色競爭優勢企業空間聚集形成本地化的產業氛圍和產業綜合競爭力,它們是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5]。比如河南信陽毛尖、福建安溪“烏龍茶”和“鐵觀音”系列、浙江安吉白茶等。這些地方借助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并通過區域品牌效應在市場上實現品牌對產品的增值作用。

        (2)由產業集群形成的區域品牌的帶動機制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區位特征、資源共享特征),使區域內企業獲得市場優勢、創新優勢,形成區域品牌的特色和競爭優勢。這種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品牌企業空間聚集形成本地化的產業氛圍、產業品牌和產業綜合競爭力,這是其他區域很難模仿的。這些具有特色的產業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往往具有乘數效應,他們是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三、發揮品牌效應,推動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樹立用品牌引領經濟發展的理念。

        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導。我們對于世界經濟強國的了解和認識大都是從品牌開始的。

        通過波音、通用、微軟、可口可樂、沃爾瑪,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強大的美國;通過奔馳、西門子,我們認識了德國;通過三星、現代,LG、了解了韓國。同樣,這些國家對世界經濟和市場的滲透、占有和壟斷,也是通過這些品牌實現的。正是因為認識到了品牌的好處,他們高度重視品牌戰略,許多國家把品牌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始終把打造品牌作為謀求長遠發展的企業戰略,堅持不懈地圍繞自己的品牌來提升產品質量,培育企業文化,提供優質服務,推進自主創新,最后形成今天的世界性影響力,這一切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此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產業升級,逐步形成產業龍頭、產業鏈條、產業集群,樹立用品牌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2.搭建用品牌整合資源的平臺。

        品牌的基礎是企業和產品,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重視品牌的培育和研發,加大品牌創新推廣的投入,不斷開發出掌握核心技術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適應市場需要的品牌產品;對于企業現有的品牌應該進一步鞏固提高,使其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同時鼓勵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的生產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控股、聯合等多種途徑進行品牌重組,加快生產要素向名牌企業聚集,著力打造區域經濟的旗幟品牌。

        以知名品牌企業為龍頭,以標準化生產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品牌規模效益,把現有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品牌走出省門,爭創中國名牌和世界名牌,充分利用企業現有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通過授權生產、授權經營、連鎖經營等方式,實現快速的品牌擴張、規模擴張、市場擴張。如吉林化纖“白山”牌商標被認定馳名商標后,大力推進商標許可使用,帶動了相關企業的發展。因此,廣泛深入地開展品牌建設研究和交流工作,搭建品牌建設的公共平臺,為充分發揮優勢品牌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奠定基礎,繼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3.整體優化區域資源,奠定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基礎。

        區域品牌存在的價值在于它在市場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性,定位的實質就是將區域品牌放在目標顧客心目中給它一個獨特的位置,由此而形成區域鮮明的品牌個性。[6]由于空間差異的客觀存在,每個區域的稟賦是不同的,每個區域的優勢也各有千秋,因此區域要根據自身的優勢準確定位。區域定位的基礎是區域最具優勢的資源,優勢資源是區域品牌的成因之一。由于區域品牌的培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持續性的過程,因此只有那些具有規模性、低消耗、可持續性的特有資源才是優勢資源。在培育區域品牌選擇重點產業時,我們一定要選擇那些建立在可持續性的優勢資源之上且具有發展潛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重點扶持。

        4.發揮品牌效應,推動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品牌之所以對任何企業都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的品牌效應。產品品牌的聲譽一旦樹立起來,就會通過消費和流通領域的傳播,迅速擴大產品的影響力,贏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青睞。只要產品質量信譽不受損害,它的影響力及其經濟效果就會長期持續下去,以至延續幾代人的時間,并且品牌的信譽可以由一種產品放大到一組產品,產品的卓越形象可以放大為企業甚至地區的形象,由此帶來的經濟效果也起到了乘數作用。由于品牌產生的擴散、持續和放大效應機制,刺激市場需求,能給企業帶來一連串的利益。市場營銷學認為,當品牌被公眾認可后,就成了一種載體,在此基礎上,利用其品牌效應,將其做強做大,形成品牌企業和集群品牌,就形成了品牌經濟。

        總之,只有通過積極培育區域品牌、全國品牌乃至國際品牌,才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產品占據國內外高端市場才成為可能,由此可見,發揮品牌市場帶動作用是振興經濟,提高國力的必經之路[7]。

        參考文獻:

        [1]馬志強。區域形象—現代區域發展的品牌和魅力[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25.

        [2]孫日瑤。品牌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48.

        [3]劉陽。中國品牌[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156.

        [4]熊愛華。區域品牌與產業集群互動關系中的磁場效應分析?[J]。管理世界,2008,(8)∶176.

        [5]王秀海,區域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研究[D]。碩士論文,2007∶5.

        第5篇:茶文化與茶健康論文范文

        2.高校二級管理模式下學科建設的思考 楊庚,邱中華,王友國,Yang Geng,Qiu Zhonghua,Wang Yougu

        3.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的途徑及對策分析 張建新

        4.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 張新光

        5.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與思考 邵郁

        6.淺論大學生"文明修身工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作用 王正坤,蔣濤濤

        7.科研和教學互動促進高職高專院校科研發展 吳婉玲,王英華,陳斌

        8.論中華茶文化與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 駱銳,史蓓蓓

        9.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母澤亮

        10.云南滇西高等教育考察報告 張晴,王啟平

        11.高校思想品德課應對"90后"大學生的教學新思路——合作學習模式 蔣祎,蒲川,沈春明,錢矛銳,馮磊,田堯

        12.認真貫徹"三個了解"、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劉曉佳

        13.高等學校來華留學生教育淺析 劉培鋒

        14.《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秦響應,任倩,苗繪,劉兢軼,張晶,劉秀蘭

        15."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與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馬紅

        16.高等林業院校樹木學教學改革探討 谷會巖,穆立薔,王洪峰

        17.畜牧獸醫專業實驗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與改革 薛劍

        18.《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王慧霖,張平寬,李梅麗

        19.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劉敬,張慶武,王彩紅,許德平

        20.淺談《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 李旭升,王海燕

        21.綜合應用統籌法計算工程量的理解與教學 李湘華

        22.高等代數精品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 周亞蘭

        23.對我國大中小學體育教師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汪建先,張春寶

        24.用回歸教育理念剖析大學公外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資谷生

        25.談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陳凱

        26.食品類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賴克強,蔡闖,周冬香,吳繼魁,甘建紅

        27.打破思維定勢,運用教學策略——綜合英語教學反思與啟示 李芹

        28.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高愛華

        29.課堂教學中信息的有效傳遞 李芳蘭

        30.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儀器分析》教學內容的探討 徐德平,程芳

        31."雷電原理"多媒體輔助教學探討 李霞,王振會,張其林,郭鳳霞,李祥超,LI Xia,WANG Zhen-hui,ZHANG Qi-lin,GUO Feng-xia,LI Xiang-chao

        32.環境教育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探討 劉懷如

        33.大學化學教學方法初探 郝素娥,強亮生,范瑞清

        34.高職電信類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及實踐 李娟娟,王槐生

        35.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進行"討論式教學"的設想 陳彥彥,陳蕊

        36.《機械設計基礎》課程項目式教學的探討 尹慶玲,YIN qing-ling

        37.國際結算課程內容的再認識與教學思路的改進 王倫強

        38.語篇分析與閱讀教學 馬美蘭

        39.問題驅動型教學方法在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王娟,夏承遺,孫世溫

        40.淺談規范組織員談話是確保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的關鍵 羅楠

        41.中外合作辦學辦公室管理工作的創新與思考 肖文寧,高禮霞

        42.對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幾點思考 陳健旋

        43.高職院校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周元一

        44.合并高校校園文化實質性融合的研究 顧建國,林貴寶

        45.專業實驗室管理模式探討 高興榮,童利標,陸文駿,王新

        46.影響高校網絡評教質量幾個關鍵因素及其管理 董文軍,黃新民

        47.院級研究生教學管理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吳云鵬,蒼晶,任曉東,張清蘭,趙東旭

        48.高校實訓室建設與管理的探討 徐穎芳

        49.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刁秋梅

        50.新形勢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康介蓮

        51.對高校檔案工作環境建設的思考 王曉景

        5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新建本科師范院校科研創新團隊的建設 黃瓊英

        53.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創新管理 李冬梅

        54.基于緩存服務器的電子閱覽室上網行為管理 楊芳,夏正偉

        55.高校負債問題的理論透視和化解思路 汪來喜

        56.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誤區分析 高珂強

        57.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教學探討 儲俊

        58.高校二級學院實驗教學團隊建設的策略 吳霞,孫堅,徐宏偉

        59.淺談Excel中函數嵌套的用法 孫瑾

        60.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探討 張東方,許可,詹福建,陳松泉

        61.提高高校會計人員素質探析 錢秀峰

        62.How to improv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夏紅菊

        63.淺談學科隊伍建設與學科設崗 強洪夫,馬洋

        64.對培養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 劉桂芳

        65.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張毅

        66.關于網絡教育質量問題的一點思考 薛曉燕,袁靈

        67.提高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流行病學課程的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彭仙娥

        68.學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李東園,王瑩

        69.淺談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 吳蕓

        70.高職教育實訓課程的開發流程探索 沈敏艷,李良德

        71.教學案例開發"成都統一"鄉村市場分銷運作 范莉莉,余江,劉新華

        72.試論大學生志愿者的社會動員機制 文斌興

        73.依靠科教良性互動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張智,羅潤林

        74.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培養問題的探討 敖崧

        75.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和對策 宋志堅,曲晶升,馮慧敏,劉浩

        76.當前經濟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分析與探討 尹宗毅,張宏標,許海媚

        77.依托現代教育技術推進信息化教學 趙世宜,劉伯蕤

        78."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應高度關注生活世界 吳威威

        79.關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思考 薛曉華,陳大鵬,楊金蘭

        80.對外語教與學的再認識——傳統的辦法,新的理念 李蔚華

        81.劉固聯合小學在遠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田秀榮

        82.淺談構建師德師風 張珊莉

        83.淺析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方法 王琳,譚鳳訓,劉靜,朱兆亮,侯樹國,武道吉

        84.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楊斌

        85.論中國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梁穎萍,趙安源,梁慧萍

        86.我國大學品牌認知與塑造 韓國良

        87.日本德育對我國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啟示 劉振中

        88.教育技術學專業特色與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 蘆麗萍

        89.淺談高校德育價值導向及其實現 蔣濤濤,王正坤

        90.PBL教學模式在中藥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適用性 琚輝

        91.畢業設計(論文)網絡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吳芳,王金沙

        92.綜合英語教學與翻譯能力培養 廖順珠

        93.參加各種設計競賽促進實踐教學培養創新精神 孫慧蓮,陳廣秋

        94.關于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的分析研究 施繪程

        95.論大學英語教學與素質教育 史潔

        96.公共英語課堂提問-積極反饋模式研究 江莉

        97.淺談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的特點 李玉祿,王曼

        98.對大學生就業難成因的社會學思考 呂國升,金天星,呂屹

        99.專業課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體會 王經文

        100.影響中職生頂崗實習心理問題因素及對策研究 梁剛

        101.對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的幾點思考 趙凱雷

        102.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思考 杜憲增,陳興軍

        103.高校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整合分析與研究 王華東,邢林芬

        104.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實踐與思考 趙文晶,樹學峰

        105.提高專業課實驗教學質量的探討 吳錦鑄

        106.高職課程開發的思考——以《吸毒違法行為矯治》課程為例 李嵐,黃煥

        107.PLC仿真教學系統及其應用 祝紅芳,方元春,馬櫟

        108.《計算機控制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毛建東,于軍琪,何波,孟月波

        109.淺談多媒體技術在現代生物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李西騰

        110.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的積極作用與存在的問題 王兆炎

        111.信號與系統課程及實驗教學管理 王新,李從利,羅軍,高興榮

        112.案例教學在PLC課程中的應用 任國梅,康大友

        113.面向東盟培養高級會計人才的實踐教學構想 謝海娟,尤誼

        114.也談多媒體教學-以機械精度設計與測量為例 吳作倫,張海天

        115.試論工科研究生學術創新培養 王霞,郭了萍

        116.中美"大學物理"教材比較的研究 馮灝

        117.將數學建模融入微積分教學的探索 田添,張洪斌

        118.高職高專《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呂維體

        119.本科物理師范類學生講解技能現狀調查研究 石磊,Shi Lei

        120.《生物學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探索 劉昀,鄭易之

        121.在計算機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周小娟

        122.一種單信道無線多機通信的實現 馮筱林,丁紅

        123.B/S和C/S混合模式基于PBL的科研項目管理系統 龐淑俠,李明

        124.面向流程工業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及實踐 董金善,顧伯勤

        125.生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 劉麗,鄭佳

        126.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互動式教學探索 劉建,夏承遺,汪日偉,苑靜中,孫世溫,徐光平

        127.關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的幾點體會 張秋娜,肖繼先,劉琳琳

        128."數據結構及應用算法"精品課程建設實踐 朱明,尹東,顧為兵,袁平波

        129.基于軟件工程過程的C語言項目訓練 邱建華,熊耀華,郭玲

        130.淺談汽車車載CAN網絡技術 符海華

        131.選配數學習題原則及流程 趙彥堂

        132.基于UG參數化的產品優化設計 陳兆榮

        133.快速準確繪制單跨靜定梁內力圖 胡拔香

        134.提高微生物實驗教學效果的探索 申屠旭萍,高永生,張明洲,俞曉平

        135.ERP沙盤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楊德嶺

        136.離子液體在萃取有機物中應用及展望 姬登祥,計建炳,裴文,章連眾,于鳳文

        137.工程研究應用型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佟威,嵇啟春,賈媛

        138.留數定理在定積分上的應用 肖賢春

        139.高校工科專業教學實習改革探討 王春濤,劉松平

        140.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實驗課設置探討 梁鵬,唐國強,吳群英

        141.淺論公共行政倫理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王世俊

        142.上的國際政治因素探析——《政治學原理》學習心得 葛詩明,李百齊

        143.從傳統民間舞蹈藝術走向舞臺藝術 高莎

        144.從營造藝術氛圍到樹立剪輯意識 周浩峰

        145.長沙高校綠地植物造景調查與分析 陳霞

        146.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探討 張兵,張建生,黃文生,孫俊

        147.朝鮮族民間舞蹈的特征 白松株,劉航束

        148.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貧困地區房地產業的發展 孫孝軍,王福剛

        149.論高等服裝設計人才能力培養的系統化 徐蓉蓉

        150.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三貼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以"三貼近"原則來提高實效性 張毅萍

        151."同一個世界"-賽珍珠作品價值的根本體現——淺析賽珍珠"跨文化思想"中的唯物辯證主義 王大維

        152.基于敏捷供應鏈的裝備制造業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汪克夷,張爽,馬倩

        153.我國在職人員英語學習需求分析 劉凌云,王淑雯,劉慧

        154.水聲通信環境下協作分集的伙伴選擇 榮雯皓

        155.機械加工中刀具的使用技術 周文兵

        156.大學校園為什么會流行"流行音樂" 于大江

        157.淺談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和方法 王國良

        158.高校排球激導式教學促進學生健康素質發展的實驗研究 李智敏

        159.第二信號系統在武術套路教學與訓練中的應用研究 陳艷萍,覃明路

        160.淺析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李曄

        161.淺論圖書館電子化時代的館員素質 李軍,邵斌

        162.學術期刊文后參考文獻引用之我見 趙蓮英

        163.淺談哲學思維與大學生素質 王金玲

        164.淺析古典舞劇目在古典舞訓練中的重要作用 呂靜

        165.聞一多詩歌的唯美主義特色 谷秀鴻

        166.設備管理中條形碼的應用 江遠民

        167.分析罩杯結構和造型的關系 楊雪梅,周小燕

        168.基于遺傳算法的人工神經網絡的應用 徐香梅

        169.對跑的技術核心的研究 徐登喜,葉吉波

        170.HP(M)空間的內插定理 高秋菊

        171.符號之符號:語言中介支撐下的貨幣 孫露玉

        172.《作物栽培學》課加強職業技能訓練的探索 趙燕

        173.論英漢語言的共性——從"上"、"下"方位隱喻談起 李桂春

        174.恩施州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培養本地區高技能人才淺析 李木

        175.高師音樂教育新理念的探索 柴倫黨

        176.關于教學質量和一個研究課題的設計 劉晶,樊靜波

        177.高校校級科研項目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徐靜

        178.船母諧聲關系的語音統計分析 陽蓉

        179.管鮑多媒體電子教室在教學中的應用 管嫄,Guan Yuan

        180.放射科在職護士培訓體會 林芝宇,李雪,熊坤林

        181.面對"三本"學生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 楊帆

        182.淺談圖形創意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作用 林海

        183.試論創新高校學生會運作模式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張磊

        184.數據流診斷電控發動機故障方法簡析 田興強

        185.高校輔導員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張健

        186.無效合同辨別及處理 陳春安

        187.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的制定 應時彥,彭宏,梅一珉

        188.構建與完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途徑 胡征力

        189.體驗式管理,傳遞愛與責任——90后大學生管理重心探究 曾曉泉

        190.采用綜合教學法,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劉俊紅

        191.淺談《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 周軍

        192.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于耀華

        193.初探高校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 李靜

        194.對《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 蔣艷杰,黃兆嬡

        195.對《統計學》教學整體優化的研究與實踐 祝剛

        196.干旱區綠洲學特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張鳳華,楊樂,龐偉,王開勇,潘旭東

        197.架起師生之間的"心靈之橋" 劉衛民

        198.加強德育教育提高大學生素質 夏義全,張雪梅

        199.對建立我國專科醫師制度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探討 崔太根

        200.提高檔案干部隊伍素質的幾點認識 李叔娥,周桂香

        201.建筑計劃學在建筑教學中的應用 趙暉,白山,焦惠毅

        202.教師全程控制,學生全程參與,師生互動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 胡東輝

        203.論社會轉型期高校師德現狀及建設 許揚榜

        204.民辦高校學生處分權行使研究 宋剛勇,沈洪科,胡曉飛,賴陽星

        205.淺論高校文秘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 王江華

        206.淺談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的管理與防范 章璋,馬海兵

        207.融合——淺談傳統圖形符號與現代標志設計 吳薔薇,徐波

        208.生物課程改革的教學與教師角色的轉變 邱宗波,王林嵩

        209.言語行為與翻譯之闡析 屈純,李莎

        210.個性化英語學習探究 馬曉梅,徐素云

        211.以科學發展觀促高校學生黨建工作 吳勃

        212.深圳市都市農業思考——之二:加強政策傾斜以發揮非農產業的優勢發展都市農業 王先琳,符江波,陳利丹,王翠葉

        213.面向企業需要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戴秋蓮

        214.加強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 岑倫,潘寧敏

        215.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張樹麗

        216.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實踐共同體的問題與對策 蔡旻濤,林賢吟

        217.醫學微生物學虛擬實驗網絡趣味軟件的實踐 楊致邦,王政力,遲晶,董文輝,邸婧

        218.基于"前店后院"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揚州職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 胡章鴻,劉小中

        219.著力搭建發展平臺,促進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梁祖菲

        220.基于《中圖法》的分類號分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高原,鐘子強

        221.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高高校德育實效性 韋幼玲

        222.聯合作業分析和工序平衡技術在汽車裝配生產線上的應用 王洪廣,陳善球,張麗麗

        223.高校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創新 張義賢

        224.我校港航物流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朱惠君

        225.使用中繼實現校園網多VLAN環境下的DHCP服務 張立新

        226.淺談SIMPLORER在電子類專業教學中的學科整合 施曉東

        227.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促進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 王太霞,于廣麗,孫華,師學珍,李景原

        228.前景璀璨的新型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 馬喜鋒,郭紅

        229.概率統計教學的幾點感悟 倪艷

        230.對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理性思考 趙艷明

        231.在跳遠起跳技術中應用心理定向——動作速度合成的教學實驗研究 楊帆,李露波,王偉

        232.圖書館兩種國外全文電子數據庫的比較分析 張琳琳,梁茹,湯志云

        233.影響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的主要因素與對策 盧鴻進

        234.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田徑裁判能力的培養 譚迪雄

        235.區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指標選擇 陳艷秋,郭琨

        236.地方財經院校保險精算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于卓熙

        237.地方院校研究生科研素質的培養模式 譚鳳訓,武道吉,王琳,劉靜,朱兆亮,侯樹國

        238.藝術類研究生學習方法探討 唐倩

        239.落實三個注重做好軍校學員學習引導工作 季現中,敖宏奎

        240.發揮醫學繼續教育優勢,提高農村基層衛生人才水平 張少華,何志超,梁瓊芳,莫少嫻

        241.牢固樹立四種理念加強軍校學員隊科學管理 丁紅全,張衛國,陳葉強

        242.高職院校傳媒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與探討 申劍飛

        243.關于《中醫藥資源與開發利用》課程考試方式的探討與思考 張琦,伍紅賢

        244.新時期工科院校專業教師的素質與責任 ,丹,郭黎演

        245.踐行科學發展觀與獨立學院特色辦學研究 孫昀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五月天婷婷亚洲熟女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αv天堂 | 亚洲a∨激情综合五月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