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

        第1篇: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所謂“張力”,實際上是一種拉力,是物體間或物體各部分間所能承受的拉拽的力量。其相互作用具有使物體形變或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效應。認知張力則指在認知活動中(比如小學數學教學),由主體(師生)和客體(學習材料)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各種思維結構與方式,即思維的立體網絡。主體的探索使這種立體網絡發揮出最大功能,從而獲得比較穩定的、高級的認知效果。

        隨著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與不斷完善,我們已經形成了這樣幾點基本共識:1教學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2必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教學全過程;3必須盡最大可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各種可能性;4必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打開思維通道,形成“順應”“同化”的態勢,獲得比較高級的認知學習。這些基本認識不僅證明認知的張力是客觀存在的、可能的,更為重要的是,它啟示我們要加強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有關“認知張力”的研究,以此來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主客互動是認知張力的條件

        主體性、客體性是認知的兩極,是互動的、對立統一的。在認知活動中缺一不可。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和教師。我們平常說的“主體”“主導”是主體性的兩個方面。教學中的客體是學習材料,包括教材、實物、圖片、音像資料以及供操作使用的學具等等。為什么說主客互動是認知張力的條件呢?教學中的認知,是主體(學生)獲取關于客體(學習材料)的知識或原理的基本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認知活動中的主體因素,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下獲得數學知識技能,形成相應的能力,發展智力,這是主體認知活動中的“合目的性”。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很明確的。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學生在認知活動中并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能動的。這種主動性、能動性使其在認知活動中可以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思維過程,并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擴展思維空間,積極深入到學習材料的意義、結構及本質特征的探索中去,不斷獲取認知成果,進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這種“展開”“探索”的過程,正是認知“張力”的過程。因此,主體性是認知張力的決定性因素。剛入學的一年級兒童對10以內數的認識過程,能很好地說明主體性是認知張力的決定性條件。

        從認識1開始,孩子們經過認、數、擺個數是1的物體,抽象出“1”這個數概念,然后進行讀、寫、認。這時,孩子們絕不會滿足于幼兒園里對“1”的具體操作,否則就會表現得冷淡和缺少耐心。“1”的認知過程中所開展的六七種活動(數一數、擺一擺、讀一讀、寫一寫、記一記、用一用等),正是認知的不斷“張力”(延伸、遞進、擴展)。接下來認識2—10,他們仍不會滿足于上面的六七種方式,他們盼望有進一步“張力”的認知,發現和獲取更新奇的東西,由此而帶動出更具數學性的認知張力:(1)數的大小比較;(2)數的分解、組成(含不同的形式);(3)數的連續;(4)序數、基數的出現;(5)加減法的產生;(6)運算的進行等。可謂豐富多彩。學習者和學習材料同步互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認知客體———學習材料,則是認知張力的必要條件,它以“合規律性”的原則呈現。

        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了教材的改革與進步。人教版的義務教材在實驗本的基礎上作了新的改進,形成了一套比較科學的便教便學的知識體系、結構體系。比如小學數學教材既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數學學科的特點,又考慮到知識的呈現過程與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有機統一,改變了過去那種單純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傳遞輕學生參與的單一滯后的模式。尤為突出的是,教材中“想一想”多了,“擺一擺”多了,例題中要求學生“填空”的地方多了,“解法一、解法二”多了,“比較課”多了,“整理與復習課”多了,從而使學生進入到認知結構的深層次中。

        何為認知結構的深層次呢?“經驗—知識結構”。它包括兩個方面的要素:(1)經驗知識要素;(2)邏輯數理要素。前者不難理解,后者指主體認知客體所獲得的經驗知識并非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而是以一定的方式構成一個有序的整體。

        小學數學“比較課”、“整理與復習課”實質上是一種深層次的認知結構課。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正是為了把一組數量關系納入一個有序的高級結構中去。學生一旦獲得這種高級結構的認知,他們“同化”“順應”的能力將大大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有結構”的材料也就大大張開了認知的空間。例如“分數乘除法應用題”,不管是一般的還是稍復雜的,都將納入到“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上來認知,也就是說“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張開后,可以呈現出不同的方式,提供不同的刺激情境,讓學生強化意義的理解。而由分數的意義張開的諸如“求甲數是乙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求甲數比乙數多(少)幾分之幾”、“甲數與乙數的比”等等,都成為一組有結構的材料,推動主體建立有序的整體的認知結構。主客互動是一種積極活動,既有學習者一系列的外顯的認知活動,又有學生以“觀念形態”進行著的內在思維活動。作為客體的積極性,在于它的科學有序的整體構造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對主體具有吸納作用。同時它能帶動主體以積極的情感、意志,主動地探索,科學地認知。認知的張力是主客互動形成的。認識這一點,對于我們糾正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過分強調主體而忽視客體的偏態,具有一定作用。

        二、師生互動是認知張力的動力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學生主體或教師主導的作用都不可替代。維果茨基說過,“最近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自行完成任務,需要教師的幫助。有了教師的幫助,學生就可能不斷地從“最近發展水平”向“現有發展水平”轉化,推動兒童向深層次發展。我們來看“十幾減8”的教學。在師生互動作用下,學生掌握算理,順利完成11-8、13-8、15-8、12-8、16-8后,例4發展為“想一想:14-8=()”。按照學生已有的認知,教師一般這樣引導:想8加()得14,因為8加6得14,所以14減8得6。

        但高明的教師并不到此為止,他想帶動學生調動自10以內數的認識以來所積累的知識經驗,產生認知張力;而聰明的學生也并不滿足于用那個算理去想。師生的默契使這種互動關系協調運動。教師一個“誰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學生就活躍起來了,各種不同的想法隨之呈現出來:(1)想14拿去8,還剩6(低級思維,但也屬一種不同的想法,因為認知的張力并不限定學生的認知“搜索”);(2)想10-8=2,2+4=6;(3)想把8分成4和4,14-4=10,10-4=6;(4)想14-7=7,7-1=6;(5)想14分成8和6,8-8=0,還有6……從這里可以看出,師生互動能保持認知的積極狀態,有助于張開認知的空間,而且它驅動學生打開認知的各種通道,獲得豐富的認知成果。奧蘇貝爾解決問題的“四階段”(第一階段,呈現問題情境命題;第二階段,明確問題目標與已知條件;第三階段,填補空隙;第四階段,解答后的檢驗)中,第三階段“填補空隙”的說法很形象、準確。填補“空隙”正是因為認知張開后有了空間空隙。學生看清了“已知條件”(他當時的狀況)和目標之間的空隙和差距,就必須占領這個空間,填補這個“空隙”,實現師生互動。

        三、探索與表達是認知張力的存在方式

        有了探索活動,才有認知的存在;探索的進行,使認知張力的方式變得直觀。探索本身,需要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展開。它既張開這種時空范圍又占領這種時空范圍。學生的認知活動一旦進入探索階段,主體的認知(當然也離不開情感、意志的積極參與)逐步深入、拓展,不斷進步。這樣,認知張力成為容納探索活動的載體,探索則是認知張力的存在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越來越勤于使用“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發現”這樣的語言,其目的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數學的概念、法則、公式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探索材料。隨著探索活動的展開,使得認知得以張力。反過來,認知的張力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探索所致。沒有學生的探索,就很難取得好的效果。表達(這里重在口頭表達)也是認知張力的存在方式之一,亦稱表現形式。

        為什么把表達作為認知張力的表現形式來說呢?道理很簡單。主客互動、師生互動,已使學生產生大量的思維語言。只有充分地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思維語言,說出所想所思所得,才能真正展現認知張力的全貌,使“認知張力”成為可視可聽的東西,而不至于產生“認知張力”是一種玄談的誤解。而學生的口頭表達,也是使認知活動成為一個完整過程的終極環節。口頭表達,能使教師掌握學生在張開的認知中的全部活動情況。這些活動情況便于我們分析認知的質量和水平。

        第2篇: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基于上述的認識與實踐,要在中學化學課教學全過程中貫穿與實施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必須努力改革教學活動,不斷創新立異、務實考證、演變求活、寓教于樂。

        一、抓住特點,創新立異,深化教學內容的改革

        首先,教學內容要新,必須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識水平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注重抓住教材結構與教學程序的新動態、新特點,不斷創新。對同一教學內容,可以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講解、分析、練習,效果往往大不一樣。在教學活動中做到常教常新,同中求異,教中務實,練中求新,就能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習情緒倍增。比如講授“物質的量濃度”概念時,教師一般只是給出反應條件讓學生根據公式求得物質的量濃度,但從另外一種角度設置問題考究時,要提出已知一定溫度下某飽和溶液,應知哪些條件才能求出該溶液物質的量濃度?這樣的提問構成懸念,常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欲罷而不能”的狀態,去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開拓學生思路,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是教學形式要新。必須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改變陳舊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實施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啟發式”、“導學式”方法和手段,科學地安排教學程序、課堂講解量、練習量、媒體使用量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量、教學的深難力度。還要借助直觀教具示范,著力營造一個化學氣氛,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加深領悟。例如,“硫酸的性質”一課,教師結合教材補充了濃硫酸使蔗糖脫水形成“黑面包”的演示實驗,學生目睹了生動的實驗后,求知欲十分活躍,不但能回答蔗糖變黑的原理,而且還能觀察“膨脹”、“冒煙”等自然現象,為后邊學好濃硫酸與碳的反應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圍繞中心,力求務實,深化教學實踐的改革

        教學過程是由許多環節組成的,備課是教好課的基礎,教師要遵循教學大綱、教學原則和教學基本規律,鉆研教材、閱讀資料,挖掘教材的聯系性、針對性、科學性、趣味性,既備學生又要注重學法的探索與指導,防止出現備而不教或教而不備的脫節傾向。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等都是由實驗確定的,為此教師的每一步必須務實、規范。如“制取氯氣”的實驗,教師對氣密性檢驗、加熱方法、氣體收集、尾氣處理等操作,在課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定向觀察現象,提醒學生思考問題,增強演示效果。又如金屬鈉與水的反應現象繁雜、變化異常,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消化、鞏固。鈉塊為何浮在水面而不沉底?反應過程中鈉是怎樣變化的?其原因何在?把鈉塊投入CuSO4溶液后,又會產生什么現象?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進一步認識鈉金屬的密度、熔點與強還原性等化學性質,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精講多練,貴在求活,深化教學方法的改革

        巴班斯基說:“每種教學方法就基本要素來說都是相對辯證的,它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有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有可能會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另一種目的……”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要有選擇性,深入淺出,常變求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贏得學生對自己的信賴,從而能“親其師,信其道”,樂于參與教學活動。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注意在“少而精”的原則下盡量做到給學生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系統、導以規律。對重難點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適當的舉例、類比來啟發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理解難點、記憶重點,進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鹵代烴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水解,這是一個典型的取代反應,其實質是帶負電的原子團OH-取代了Br。

        CH3CH2CH2—Br+OH-(或NaOH)CH3CH2CH2—OH+Br-(或NaBr)

        類比,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A)溴乙烷跟NaHS反應;

        (B)由碘甲烷、無水乙醇和金屬鈉合成甲乙醚(CH3—O—C2H5)。

        由于教師抓住了題中給的信息,取代反應的本質是帶負電的原子團取代鹵代烴中的鹵原子。同理運用類比方法找出HS-,C2H5O-與OH-的相似點即可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第3篇: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一、充分運用教材,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內容的多重價值

        傳統教學注重學科知識的授受,教材基本上是用敘述性的語言直接呈現知識,比較重視知識的遷移價值,過分重視學科知識體系的建立,忽視了認知和情意價值。新教材雖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改變了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引導、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但要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在重視知識遷移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識的認知價值和情意價值,挖掘教材內容背后所蘊含的思想、觀點、過程和方法,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情景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全面實現課程目標。如新課本“空氣”中“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這部分內容,首先介紹拉瓦錫的實驗研究過程和結論,然后讓學生自己實驗、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深度比單純教師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要強得多,在初三結束綜合復習時再進行擴展,讓學生設計其它的測定空氣組成的實驗,并分析和評價,就可以體會知識的獲得和運用過程,領會其重要性和它的使用價值。

        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以啟發和有效引導,提供有關的學習線索,新教材內容呈現設計了各種各樣、具有不同的功能欄目來完成,如“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你已經知道什么”、“拓展視野”、“交流與討論”、“練習與實踐”、“整理與歸納”等等,這些欄目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運用這些欄目功能,該布置預習的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該討論的進行討論,該查閱資料的應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充分發揮各欄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如“你已經知道什么”欄目,通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在接觸某一主題時,回憶、搜索和提取頭腦中的已有知識經驗,在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激發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的意向,并對新知識的學習起到定向和引導的作用,應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討論,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啟迪其余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迸發出思維碰撞的火花;“整理與歸納”欄目,只給學生提供參考的問題或線索,或設計一些未完成的表格或知識網絡圖,要求學生自己思考、歸納、總結、整理,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從而形成概括性結論,并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通過主體性發揮,培養其分析、總結、回顧反思、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其教學效果遠比過去直接呈現給學生、讓他們被動接受、機械記憶要好得多。

        二、注重從實驗和化學史中選擇教學素材,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體現知識獲取的過程與方法,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化學實驗既是重要的課程內容,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素材來源,更是實現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手段,從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說、設計方案、動手操作、觀察記錄、分析數據、歸納結論的過程,體現了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和要素。教材不僅在正文中介紹有關的化學實驗事實,還設置“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家庭小實驗”等具體欄目,這些都是以實驗為載體或研究對象而開展的探究活動。為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探究,帶著被喚醒的已有經驗積極主動地進入到假說、計劃、實驗、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中去,不少的實驗還設置有“猜想與假設”和“設計方案”,這些都是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如在二氧化碳可與氫氧化鈉反應,可讓學生進行驗證裝置設計等。新教材除在各種具體的欄目活動中體現假說這種科學方法外,還設置諸如“由你決定”之類的欄目,提出與所學知識內容有關的社會生活問題,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假設,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方案。設置“合作與交流”的討論型欄目,也是體現科學探究的方法,它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新習得的知識,圍繞與所學內容及與探究對象相關的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和交流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同時使問題的解決更加完善,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化學史既是知識,也體現出科學家對真理知識的探究方法和思維過程,如拉瓦錫空氣組成測定既展現了的科學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也體現他的探究精神,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理解其實驗原理和方法(如實驗為什么要求:燃燒匙內裝滿紅磷、迅速、塞緊橡皮塞、冷卻到室溫),再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體驗設計實驗方案、控制實驗條件、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分析解釋實驗數據等過程和方法,學會與人合作;再如以波義耳關于指示劑的發現為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假說、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并得出結論,可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并不神秘,只要自己能細心觀察、勇于實踐,就能像科學家一樣進行研究、得出合理結論。這種教學活動既體現了化學史知識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又實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統一,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選擇具體教學內容

        學習是認知結構在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不斷得到豐富、提高、發展和完善,是“同化”和“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固著點”,而作為教學素材之一的學生日常生活經驗,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經驗,部分是通過過去學習所習得的,還有部分是對生活經驗的積累以及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對一些日常現象作出的解釋和推論等,這些解釋和推論有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誤解、錯誤的。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這種教學素材,營造新的問題情景。如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沒有沖突時(如呼吸與氧化反應、燃燒現象、水的組成等),學生可以利用其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固著點”吸收和整合新知識,從而使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數量上的擴充;當存在矛盾沖突時(如吹蠟燭的解釋、溶液的狀態、純堿等鹽溶液的pH、家庭用煤爐取暖時CO產生原因、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低等),為了獲得新的知識,學生必須對其原有的知識經驗做出調整或改變,從而使認知結構發生質的變化。

        新教材編寫者雖根據課程標準和它的目標,綜合考慮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學生的認識順序和心理發展順序而形成的,但他們所考慮的往往是學生群體共同的發展規律,難以充分體現特定群體和個體在認知和心理發展上的差異。如城鄉學生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個區域的學生,其日常生活經驗也不完全相同。如果不注重學生群體和個性的差異,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進行教學,可能會造成某些學生學習的困難。新教學理念要求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就意味著為實現同一個課程目標,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新教材只視為是實現目標的諸多案例中的一種案例或范例,它雖正確但也可能遠離某些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編寫體系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并明確教材內容所要實現的課程目標,根據所教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心理特點、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合理調整教材體系,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增加、替換、重組等處理,傾聽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各種想法,洞察這些認知的由來,并以此為素材,引導學生豐富、完善或調整、改造自己的理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化學知識,全面實現課程目標,同時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如在“化學與環境”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完全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結合當地的煤、汽車燃料的燃燒等對空氣污染的實際狀況,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引導學生展開調查和討論(城市如當地的酸雨情況、環境污染情況、家庭的垃圾產生類型和處理情況等,農村可結合桔梗處理、家庭取暖、新能源如沼氣的開發使用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體驗,認識燃料的使用對環境的影響。還可引導學生進行廚房化學、家庭小實驗室等有關的實驗和探究,調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從過去各在歷次的習題或試題中尋找有用的素材

        過去的各種教輔資料和中考試題都注重對學生雙基的考查,雖缺少人文精神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嚴重脫節,甚至某些題型嚴重老化,但仍不乏有經典、有創意的問題,如從化學角度分析日常生活問題、實驗設計及探究性試題等,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考查了知識的應用,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素材。如食品干燥劑成分的探究、牙膏成分中石灰石的制備方法、一些變質試劑或工業試劑成分的確定、物質的鑒別、除雜與提純、各種不同實驗的評價、各種知識的歸納推理等,均是教學別是習題課應該重視的素材。通過對這些習題的教學,引導學生將新知識加以應用、拓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具體價值和使用價值,獲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當然在習題的選擇上,應在注重層次性的同時,應加強題目的開放性、實踐性和綜合性。

        五、網絡及多媒體課件

        第4篇: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 要:文化是旅游者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游景觀吸引力的源頭,是旅游業的靈魂。旅游文化課程內容也面臨全面更新和優化。本文在了解大學生對《旅游文化學》課程的需求的基礎上,對當前旅游文化教學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并提出了教學評估。

        旅游文化課程必須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才能確保課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如近幾年持續的生態旅游熱,支撐其發展的文化基礎(生態文化),仍處于零散狀態,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實到課程內容中。旅游文化課程內容沒有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及時吸收新的內容,課程內容仍以傳統的、歷史的文化為主體,對現代旅游有關的其他文化沒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說,目前的旅游文化課程內容,僅是中國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課程內容嚴重缺失,很不健全。

        一、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結構框架和程序。近年來我院在進行《文化旅游學》課程教學改革時,主要嘗試以下幾種教學方式創新:

        1.問題啟發式

        討論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有準備地組織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結合教學材料通過思考、探討、交流(分析與爭辯)來解決問題,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討論式常見的方式有同桌討論、前后(4人)討論、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或派代表發言)等多種方式,既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多種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學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討論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學或問題(課題)式教學中的一個環節。

        在討論式教學中,教學材料應是廣義的,它包括教材、資料、圖表、錄像、課件、采訪、野外觀察中獲得的信息。在討論中師生共同依據系列問題,為解決問題而研究有關信息,在研究、思考與交流中又會受到啟發,提出新問題,或將問題引向深入或師生共同得出某種結論、解決某個問題的最佳方案或重要規律。討論式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有行動的勇氣,才有真知之收獲,才有創造之可能。

        運用討論式教學時,需避免放任自流與偏離主題的局面,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影響教學進度,其關鍵在于教師的主導。首先是討論題的質量,討論題要富于思考性、前瞻性、難易適中、切中要害、不能是無關緊要或漫無邊際。其來源可以是教師擬定;或根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師生共同擬定。其次,要讓學生充分準備,最好提前布置課題,在各自有一定見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以保證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三是發揚民主,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包括錯誤的觀點、方法。教師參與討論,但不要過早做出結論,而是適時引導捕捉有利于深入解決間題的淪點,啟發學生進一步探討,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得出正確結論。

        2.案例討論式

        管理案例教學于20世紀20年代首創于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摸索,哈佛商學院已經建立了相當規模的完整案例教學和管理系統。到上世紀20年代世界旅游發達的國家已將案例教學引入了旅游教育與培訓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國的旅游教育培訓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實踐性較強的飯店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課程的教學中已經引用了案例教學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學》課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廣,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到的案例數量也遠遠不夠。許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學》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課堂授課的灌輸方式,教材的編寫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統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的編寫方法,對于《旅游文化學》這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無疑有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們的學生適應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較差。《旅游文化學》是一門新興的應用型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求教學能夠與實踐相結合。但由于受條件的限制,許多專業院校都沒有現場模擬教學基地,學生對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課本及教師,而旅游文化學的案例是實踐經驗的濃縮,是大量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提煉。案例經過教師的精心挑選,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加深了學生對旅游文化的感性認識,并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獲得自己的觀點和經驗,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知識,提高實務技能。

        3.參與式

        《旅游文化學》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能主動地積極投到學習的各個環節中,真正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學生的這種學習方式的根本特征表現在主動性和參與性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即時情景,給學生創設場合渲染氣氛,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之中,參與到學習的各種環節中去,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學習獲得知識,而且能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充分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參與式教學方法的特點可概括為四個方面:開放的教學內容;提問式的講;無標準答案的習題和論文形式的考試。如果學生上第一堂課,老師介紹課程內容時,只講課程體系和內容如何系統和嚴密,這樣實際上把學生定位在只能被動學習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老師能告訴同學,這門學科并不是"天衣無縫"的,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研究,在課程教學內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進行科研的部分,從而可以激發學生躍躍欲試、表現自己的參與潛力。所以,在課程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問。"學問"起源于"學習、問難",知識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問"出來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入一些包括解題的方法和解題的結論沒有標準答案的習題,這樣有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尋找新的解題方法,探索更好的答案。這些習題,有時則在課堂上討論。不同答案的討論和爭辯,使得同學思想更為活躍,掌握知識更深入。

        二、課程教學效果的評估

        這門專業選修課,從開設之日起,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學手段,力爭以直觀的方式解讀中國旅游文化。教學內容既規范又新穎,信息量大且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學術價值。教學方法靈活,且極具啟發性和互動性;能以散而不亂技法,嫻熟、輕巧地駕馭著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制作精美的課件,文字、圖像、聲音、動態和諧、統一,能使抽象的旅游文化現象,演繹得直觀、生動;條分縷析的圖標設計,使紛繁的旅游文化現象變得簡約而條理分明;重視文化內涵的挖掘,注重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已經擺脫了傳統的一個老師滿堂灌的做法,比較注重吸收學術界的新成果和新資料;形象而深刻的語言藝術追求,激發學生在美的陶冶中產生對知識的渴求,從而能主動的學習。

        《旅游文化學》課程的內容、方法和作用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為更好地總結經驗,建立可行、有效的旅游文化教育教學模式,筆者對今后課程改進的建議如下:(1)申請增加課時,將教學內容進一步細化,增加景區、旅行社的實訓內容,將《旅游文化學》課程直接搬到景區講授,真正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零距離”,使學生首先對該專業有一個整體的、感性的認識;(2)開展小班教學,每班最好20人左右,保證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加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3)增加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廣泛參與;(4)更好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增加影像資料的播放;(5)邀請一些專家做旅游文化專題演講。

        參考文獻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第5篇: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 中醫文化 急診教學 醫患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2.44; R2-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09-0056-0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urriculum for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GENG Yun**, FANG Bangjiang***(Department of Emergency,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ed relationship and contradi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current emergency medical environment, the cours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were set up. The students can be helped to establish a good idea for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 and to train some mature skills for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 as to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mergency teaching;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中醫文化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孕育著豐富的人文元素及人文精神,漫漫歷史長河里,逐漸形成了以“仁”為中心的職業道德觀,它以包容性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中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觀點認為,對中醫學的認識,要從文化起步,從文化立論,這將成為中醫學傳承、創新、發展、振興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1]。然而長期以來,中醫文化對于醫患關系的作用卻常常被忽視[2]。如何借助中醫文化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使其服務于臨床醫師的成長,已成為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新課題。筆者所在科室承擔了近年來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急診相關的本科、研究生、留學生教學任務以及學生的臨床帶教任務,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近來,我們提出在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指引下,通過加強急診醫患溝通相關課程的建設,在急診臨床實踐教學活動中培養醫患溝通能力、教會醫學生了解病人的心理和需求、加強醫學生對相關醫療法規的學習等來不斷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取得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 急診醫患關系現狀

        近年來,醫患關系問題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據原衛生部統計,至2006年,我國惡性傷醫事件共10 248起,到2010年上升至17 234起[3]。另據中國醫院協會組織的《醫院場所暴力傷醫情況調查》顯示,每年每所醫院發生暴力事件的平均次數從2008年的20.6次增加到2012年的27.3次,發生醫院的比例從2008年的47.7%上升到2012年的63.7%。被調查的30個省的316家醫院中,96%的醫院有醫務人員遭到過謾罵、威脅,64%的醫院有醫生遭受過患者的攻擊并明顯受傷[4]。惡性傷醫事件不僅影響了醫院正常診療秩序,危害到醫務人員生命安全,也打擊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而急診科作為醫院24 h接診患者的一線科室,醫院的窗口單位,以接診患者多、病種復雜、社會矛盾突出,且患者就診時間無規律、病情緊急、發展變化快,以及工作風險性高、強度大、任務繁重等特點成為了醫患糾紛的高發地。在急診科人滿為患的診室里,各種爭吵輪番上演,更有蠻橫患者竟暴打醫生。不知從何時起,治病救人的醫生變成了高危職業。在這樣的情況下,教會醫學生如何解決好醫患矛盾、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尤其是在應對急診這樣高風險醫療專業的時候怎樣面對,成為當前醫學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2 構建基于中醫文化的急診和諧醫患關系課程

        2.1 中醫傳統醫學文化優勢

        中醫學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博大精深,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防病、治病經驗,也蘊含了高尚的思想道德精神及醫學倫理知識。在百家爭鳴的先秦時代,儒家的“仁學”就開始向醫學道德滲透,無數懸壺濟世的“蒼生大醫”從中汲取營養,留下如“杏林春暖”、“橘井留香”、“一針二命”的佳話;春秋時期《黃帝內經》中已出現了有關如何處理醫者與病家關系的闡述,如第二十九篇《師傳》:“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便,開之以其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呼?”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更是對醫德修養等作了精彩的論述,其卷首即論述了“大醫精誠”的思想:“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侯,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即提倡在醫德上對病患應一視同仁,在作風上不得炫己毀人、謀取財物,在診治上亦應努力纖毫勿失。如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言中強調醫生要多為患者著想,不應“竟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務”。清代名醫王孟英也認為應:“醫以活人為心,視人之病,猶己之病,凡有求治,當不啻救焚拯溺,風雨寒暑勿避,遠近晨夜勿拘,貴賤貧富好惡親疏勿問,即其病不可治,亦須竭心力以圖萬一之可生。”由古至今,傳統醫學文化推崇醫患交流溝通,體現了醫學活動的正義、公正、尊重、理解、信任、厚德、仁慈、責任和同情,充滿了人性的體驗、人情的慰藉和情感的相互交融。?

        ? 2.2 發揮傳統醫學文化優勢有效減少和規避醫療風險

        中國傳統醫德思想孕育著醫患和諧的思想,傳統醫學文化認為醫患關系的指向理應是一種“為人之道”,而非僅僅是一種“為學之器”,這樣的思想為現代醫學人文精神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對于緩和現階段緊張的醫患關系具有良好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值得廣大醫學生從中汲取精華,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加強醫德修養,規避醫療風險,從而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目前,由于醫患關系的特殊性以及急診醫患糾紛不斷增加的現狀,在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對醫學生急診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提出在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指引下,通過加強對醫學生醫患溝通意識的培養、在急診臨床實踐教學活動中培養醫患溝通能力等來不斷提高中醫學生的醫學素養。

        2.3 構建急診和諧醫患關系課程的實踐

        2015年起,我們聚焦于“立德樹人”的目標,針對目前急診醫療環境中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矛盾突出,開設了針對中醫院校臨床專業醫學生臨床實習時期的急診醫患溝通課程,通過基于中醫傳統文化構建急診和諧醫患關系教學,包括理論課程與實踐訓練的綜合性教學,尤其是通過開展模擬急診接診實訓的教學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提升面對危急重癥患者及家屬時的臨床溝通技能,具體方式如下:

        1) 傳統講座模式 安排有臨床經驗的教師進行授課,將臨床常見病例、醫療糾紛等與同學們分享,更能生動地體現實際工作中醫患溝通的復雜性、重要性。

        2) 急診情景模擬 根據教學內容,教師課前準備好若干個適宜的簡單案例(情節簡單),可課堂上臨時抽取學生模擬情景表演。演示后,教師和學生圍繞其內涵和學生的表現進行簡短的評價。下課前,教師進行評價和總結。

        3) 學生感受分享 在急診科建立針對實習學生的“我想說的”留言冊,收集同學們面對急診復雜醫療環境以及上級醫生進行醫患溝通、醫患矛盾處理的感受。

        通過1年以來的探索與實施,急診科留言冊上留下了許多在急診科實習的學生們的感受:有學生表示,古代良醫的精神值得敬仰,要像他們一樣,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付諸于醫者治病救人的實踐中;有學生通過情景演練后認為,在越險惡的醫療環境中,越應該秉持友好、善意的交流態度和患者及家屬溝通,表現出中醫學生獨有的“中醫氣質”;有學生表示,在急診這樣特殊的醫療場所,通過參與真實的搶救工作,通過聆聽上級醫生與患者家屬進行臨終談話等過程切實感到生命不易,想自覺地主動地學好專業來幫助更多患者……這些切身的感受,體現出博大精深中醫文化對醫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 結語

        醫學生的德育教育難以量化,但通過中醫文化的傳承,通過在急診真實場景的體驗與演練,中醫文化蘊含的和諧醫患關系得以體現,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思想逐步形成,醫患溝通能力得以提升,通過中醫文化倡導的“以人為中心”思想滲透,讓醫學生的診治疾病過程漸漸充滿人文溝通和文化認同,以培養出更多具有仁愛精神和濟世情懷的大醫。

        參考文獻

        [1] 溫長路. 中醫藥文化與中醫學的中和觀[J]. 環球中醫藥, 2010, 3(1): 58-61.

        [2] 唐已婷, 王利敏, 趙歆. 融中醫情志學說建構老年病醫學模式的探討[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35(8): 513-516.

        第6篇: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摘要】 為適應學院教學改革和發展,基礎醫學部以本科教學評估為契機,以“夯實醫學基礎,培養優秀醫學人才”為工作目標,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任務,強化教學管理,不斷研究和探索基礎醫學部管理新模式,提高了基礎醫學部的教學、科研及管理水平,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 本科;教學;管理;水平

        基礎醫學部是我院規模最大、人員最多、教學任務最重的教學部門,在整個學校的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獨特的復雜性、繁瑣性和重復性,是高校管理科學化的一個重要課題,關系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也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要真正提高教育質量、深化教學改革,教學管理改革一定要先行[1]。為適應學院改革發展,近幾年來我們以本科教學評估為契機,不斷研究和探索基礎醫學部管理新模式,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2005年,基礎醫學部正式將迎評工作納入議事日程,按迎評促建的要求,確定了基礎醫學部基本工作思路:面向學院各專業,研究、實施、改革和創新基礎醫學教學。抓住一個契機,做到四個促進,即以評促建、深化改革、規范管理、提高質量、加快發展為有利契機,促進教學思想、教育觀念的更新,促進教學改革、建設、管理、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學條件的改善,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精力向教學的投入。幾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強化教學中心地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基礎醫學部以“夯實醫學基礎,培養優秀醫學人才”為工作目標,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任務,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學基地建設,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達到此目標,我們加強了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

        1.1 領導重視確保教學工作為中心 教學工作是基礎醫學部的中心工作,為確保其中心地位,首先領導十分重視教學工作,由部主任主要負責教學管理,并指導分管副主任做好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及實驗室建設,確保教學高效率高質量的順利運行[1]。近3年召開專題教學工作會48余次。每周召開部領導例會,研究、布置、總結近期工作。定期召開教學工作會議;每學期到教研室、實驗室調研;巡視考場,參加教學研討會。從思想到行動真正把教學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近幾年獲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1.2 制度健全強化管理 (1)為了保證管理水平上層次,首先確保有一支得力的管理隊伍。通過競聘上崗選聘了教研室主任、實驗室主任等各級教學管理人員,其結構合理、學歷層次和整體素質高,服務意識強。分管教學的副主任為醫學博士,實驗中心主任為醫學碩士,均為高級職稱。通過舉辦教研室主任、實驗室主任培訓班和經驗交流會,聘請有豐富管理經驗的高年資教研室主任介紹管理經驗,使教學管理隊伍更加明確自身的管理職責,提高了管理藝術和水平。(2)教學、科研、思政、學生管理各項工作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制定了詳細的科學合理的目標管理指標體系和獎懲措施。工作業績作為職稱評聘、考核評優的主要依據,并實行教學事故一票否決。(3)健全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和監控機制。每學期進行教學檢查3次;期末領導巡視考場;實行各級聽課制度:部領導聽課>4次/每學期,專家組成員聽課>3次/每學期,教研室主任、教師相互聽課>3次/每學期;組織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各教研室之間交叉進行試卷評閱、成績錄入的全面檢查,確保差錯率低于1 %。

        1.3 加強培養確保師資水平 (1)高學歷、高職稱教師承擔本科教學工作。教授和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年均90%,并保證授課質量。以教學評估對教師授課的要求,嚴格訓練教師的授課過程,以教學名師的觀摩教學帶動教學水平的提高;(2)采取多種措施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集中培訓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每年基礎醫學部對新進青年教師舉辦崗前培訓班:進行專題講座,請相關專家教授分別開設專業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如何書寫規范的教案、如何備好課、如何講好課、多媒體課件制作、網絡課程及網頁制作、醫學論文寫作的基本知識等課程,安排觀摩教學等。各教研室對青年教師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指定副教授以上的高年資教師對其進行理論和實驗的專門培養。1~2年內主崗位在實驗室,兼顧專業的學習。定期進行專業理論閉卷考試、實驗技能考核。提供外出進修學習、培訓機會,并鼓勵報考博士、碩士研究生。鼓勵指導青年教師參加授課比賽、教案比賽等。要求青年教師盡快進入角色,適應教學崗位。近幾年青年教師獲國家課件比賽優秀獎2人,授課及課件比賽一等獎2人、二等獎4人、優秀獎3人,學院授課比賽一等獎5人、二等獎6人、三等獎12人,學院教案比賽一等獎2人、二等獎3人、三等獎5人。

        2 加強課程體系改革與課程建設

        2.1 學科重組調整與更名 多年以來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同在一個教研室,微生物學教學占優勢,而免疫學從教學時數到師資配備等各方面均處于弱勢地位。然而,免疫學是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各學科的交叉滲透學科,是新知識、新理論發展迅速的前沿學科,必須予以加強。另外,寄生蟲學從國內外的發展趨勢看則是相對萎縮學科。為此,2005年將微生物學、免疫學、寄生蟲學教研室進行調整,成立了免疫學教研室,由4名免疫學碩士組成,提高了免疫學師資力量,強化了學科特點,提高了教學水平。微生物學與寄生蟲學教研室合并為病原生物學教研室。寄生蟲學教師兼任微生物學課程,彌補了課時不足,改變了教師資源閑置的現象。達到了優勢互補、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充分發揮三個學科師資積極性的目的。為順應國際國內潮流及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2004年將生物化學學科更名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為加強實驗室管理,做到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基礎醫學實驗室和實驗設備,特別是大型、較貴重儀器,成立了基礎醫學實驗中心,將原來附屬于各教研室的實驗室合并為5大實驗室,由實驗中心統一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該中心被內蒙古教育廳評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2 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 積極進行課程建設并推進課程負責人制。2005年進行的首批精品課程評選,在上報的全部3門醫學課程中,基礎醫學部的生理學和人體解剖學兩門課程入選;2006-2008年又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病理解剖學三門課程入選自治區精品課程;人體解剖學為自治區示范課程。近三年基礎醫學部主編或參編各級各類教材、參考書83部,其中十一五規劃教材16部;基礎醫學部自己組織主編了實驗教材《基礎醫學實驗教程》和《基礎醫學課程雙語教材(選編)》,均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包頭醫學院的知名度。

        3 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學科發展

        基礎醫學部重視開展教學研究,近五年完成自治區和學院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13項;發表教學研究及管理論文20余篇。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全區首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包頭醫學院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共18項。

        3.1 加強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 藥理學開展PBL、SGD教學法;病理生理學開展病例教學;生理學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組織了四屆生理學知識競賽,開設實驗設計等,其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革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的課題在教育廳立項,并獲教學成果二等獎;病原生物學開展大學生蠕形螨感染調查、實驗技能競賽。多數教研室都開設了綜合性或設計性實驗。

        3.2 積極開展多媒體課件教學 基礎醫學部率先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并不斷總結經驗,舉辦課件制作培訓班,舉行課件教學研討會。現在基礎醫學部所有教師均有自制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并積極參加課件競賽。“生理學互動辭典式多媒體課件研發”課題在教育廳立項,獲首屆課件競賽一等獎,主持人被授予“五一”勞動獎章,并獲全國課件競賽優秀獎、教學成果一等獎,并上報教育部參加國家教學成果獎評選。

        3.3 積極推進雙語教學 從2005年開始,在醫學主干課程部分章節中開展了雙語教學,共計開出12門課程,以后每年都逐步增加開課數量和開課學時。召開了雙語教學研討會,總結利弊,取長補短。2008年組織編寫了《基礎醫學課程雙語教材(選編)》(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并在本科生教學中使用,由聽課組、學生反饋意見對雙語教學進行質量監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多數同學對雙語教學給予肯定,認為對他們學習專業外語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雙語授課和編寫教材,對授課教師外語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3.4 探索考試方法改革 病理生理學連續兩年開展了無人監考考試,經過嚴密組織,收到了良好效果,重要的是加強了對學生誠信考試的教育;生理學開展人機對話考試、口試等,有效地遏制了考試作弊的惡習;其他學科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考核方法的改革。

        4 科研促進教學

        4.1 異常Hb篩查 生物化學血紅蛋白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國際、國內都有很大影響。為了將科研應用于教學,達到科研促教學的目的,自1985年起,生物化學教研室將異常血紅蛋白篩查的研究課題應用于本科生實驗,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4例異常血紅蛋白,并正式編入本科實驗教材中。目前,學生實驗已篩查近2萬人次,檢出異常血紅蛋白4例。該課題榮獲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

        4.2 血栓形成儀的應用 由藥理教研室研發的血栓形成儀,1998年獲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88103071.6)。該儀器成為醫藥學領域研制止血藥、抗凝血藥及抗血栓藥必不可少的儀器。2002年至今,在我院本科各專業藥理學實驗課中應用,開出了“藥物對實驗性體內血栓形成的影響”的實驗。已發表3篇論文;2004年正式編入本科實驗教材中;2005年度獲包頭醫學院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6年獲全區首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4.3 開展創新性實驗 為了鼓勵各學科積極探索新實驗及學生參與科研實驗,基礎醫學部設立了“創新性實驗教學研究獎勵基金”,近三年有14項創新性實驗得到資助,學生參與4篇。

        5 加強學風建設

        采取教師評學、學生評學,教授、副教授碩導、博士聯系學生班級,成立學風檢查組,不定期深入課堂檢查學習情況。發出倡議書,開展簽定“誠信考試、杜絕作弊”承諾書,舉辦“無人監考”考試等各項措施,以加強學風建設,倡導優良學風。

        總之,近幾年通過迎評促建,基礎醫學部以本科教學評估為契機,經過基礎醫學部全體教職工的辛勤努力,提升了基礎醫學部管理水平,基本實現了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監督和保障,教學條件得到明顯的改善,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成效顯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擾我們的問題:(1)沒有完全建立起教學型大學的學科體系;(2)部分學科缺乏與教學型大學相適應的高水平的帶頭人。今后還需在現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優勢與特色學科,加強碩士點和重點學科建設,提升學科建設的層次和水平;通過引進和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高層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重點培養一批素質好、后勁足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實現學科隊伍整體水平的跨越,力爭使基礎醫學部的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姚海英.論以科學發展觀認識和指導高等醫學教育[J].中國醫學論理學,2004,(17):55-56.

        3.1 加強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 藥理學開展PBL、SGD教學法;病理生理學開展病例教學;生理學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組織了四屆生理學知識競賽,開設實驗設計等,其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革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的課題在教育廳立項,并獲教學成果二等獎;病原生物學開展大學生蠕形螨感染調查、實驗技能競賽。多數教研室都開設了綜合性或設計性實驗。

        3.2 積極開展多媒體課件教學 基礎醫學部率先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并不斷總結經驗,舉辦課件制作培訓班,舉行課件教學研討會。現在基礎醫學部所有教師均有自制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并積極參加課件競賽。“生理學互動辭典式多媒體課件研發”課題在教育廳立項,獲首屆課件競賽一等獎,主持人被授予“五一”勞動獎章,并獲全國課件競賽優秀獎、教學成果一等獎,并上報教育部參加國家教學成果獎評選。

        3.3 積極推進雙語教學 從2005年開始,在醫學主干課程部分章節中開展了雙語教學,共計開出12門課程,以后每年都逐步增加開課數量和開課學時。召開了雙語教學研討會,總結利弊,取長補短。2008年組織編寫了《基礎醫學課程雙語教材(選編)》(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并在本科生教學中使用,由聽課組、學生反饋意見對雙語教學進行質量監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多數同學對雙語教學給予肯定,認為對他們學習專業外語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雙語授課和編寫教材,對授課教師外語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3.4 探索考試方法改革 病理生理學連續兩年開展了無人監考考試,經過嚴密組織,收到了良好效果,重要的是加強了對學生誠信考試的教育;生理學開展人機對話考試、口試等,有效地遏制了考試作弊的惡習;其他學科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考核方法的改革。

        4 科研促進教學

        4.1 異常Hb篩查 生物化學血紅蛋白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國際、國內都有很大影響。為了將科研應用于教學,達到科研促教學的目的,自1985年起,生物化學教研室將異常血紅蛋白篩查的研究課題應用于本科生實驗,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4例異常血紅蛋白,并正式編入本科實驗教材中。目前,學生實驗已篩查近2萬人次,檢出異常血紅蛋白4例。該課題榮獲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

        4.2 血栓形成儀的應用 由藥理教研室研發的血栓形成儀,1998年獲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88103071.6)。該儀器成為醫藥學領域研制止血藥、抗凝血藥及抗血栓藥必不可少的儀器。2002年至今,在我院本科各專業藥理學實驗課中應用,開出了“藥物對實驗性體內血栓形成的影響”的實驗。已發表3篇論文;2004年正式編入本科實驗教材中;2005年度獲包頭醫學院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6年獲全區首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4.3 開展創新性實驗 為了鼓勵各學科積極探索新實驗及學生參與科研實驗,基礎醫學部設立了“創新性實驗教學研究獎勵基金”,近三年有14項創新性實驗得到資助,學生參與4篇。

        5 加強學風建設

        采取教師評學、學生評學,教授、副教授碩導、博士聯系學生班級,成立學風檢查組,不定期深入課堂檢查學習情況。發出倡議書,開展簽定“誠信考試、杜絕作弊”承諾書,舉辦“無人監考”考試等各項措施,以加強學風建設,倡導優良學風。

        總之,近幾年通過迎評促建,基礎醫學部以本科教學評估為契機,經過基礎醫學部全體教職工的辛勤努力,提升了基礎醫學部管理水平,基本實現了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監督和保障,教學條件得到明顯的改善,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成效顯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擾我們的問題:(1)沒有完全建立起教學型大學的學科體系;(2)部分學科缺乏與教學型大學相適應的高水平的帶頭人。今后還需在現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優勢與特色學科,加強碩士點和重點學科建設,提升學科建設的層次和水平;通過引進和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高層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重點培養一批素質好、后勁足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實現學科隊伍整體水平的跨越,力爭使基礎醫學部的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第7篇:化學科學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教學機智;實例;特質;意義;化學教學

        文章編號:1005–6629(2013)9–0007–05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隨著新課程逐步推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學習主動性增強,教學的復雜性增加,教學中的非預設情況大大增多,致使教師的教學機智日益受到人們重視,以至于被認為是教師的重要品質之一。然而,究竟什么是教學機智?怎樣才能形成教學機智?人們對此往往還說不清、道不明,使得教師教學機智的養育、修煉難以有效地進行。研究教學機智,弄清它的“奧秘”,總結有關的經驗,確定有關的規則,有利于自覺地應用它來消除意外事件的干擾,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甚至于“化危為機”,搞好教學。對教學機智進行界定,這是深入研究教學機智的第一步,本文擬對此做一些粗淺的討論,其他問題將另文討論。

        1 教學機智的初步界定

        對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機智進行考察、分析為基礎,而不是簡單地從概念到概念,這是弄清什么是教學機智的根本所在。為此,讓我們先來看看化學教學中的幾個例子。

        例1 小鳥飛進教室

        教室中正在上課,突然一只小鳥飛了進來,學生們興奮地看小鳥飛來飛去,有的連忙打開所有門窗把小鳥往外趕,正在進行的教學給打斷了,等到小鳥飛出教室,教師大喊“安靜,安靜!”也無效果,教室中一時難以恢復平靜……突然,教師用手重重地拍了拍黑板,帶著微笑說:“噢,剛才討論的問題真重要,連小鳥也想聽聽呢!我們說到什么地方了?……”簡單的幾句話不但使學生安靜下來,還使學生回到了之前的思緒,教學得以繼續進行。

        例2 實驗出了差錯

        在學生實驗“電解飽和食鹽水”時,有一組學生錯把鐵釘接為陽極,在其附近出現紅褐色渾濁。教師沒有急于批評學生粗心,而是利用這個機會請全體學生分析為什么會產生這個現象。在學生作出合理解釋之后,教師又接著提出兩個問題:如果把陽極換成銅,把陰極換成鐵,把電解液換成硫酸銅,結果會怎樣?如果以粗銅為陽極,以純銅為陰極,以硫酸銅為電解液,結果又會怎樣?巧妙地建構了電解原理及其應用這條知識主線[1]。

        例3 實驗失敗了

        在“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取”教學中,教師把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通到紫色石蕊試液中,學生很快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了,然而當把變紅的石蕊試液加熱時,石蕊并沒有恢復成紫色!面對實驗失誤,教師沒有回避,坦誠地對學生說:“剛才老師做實驗出現了差錯,請大家一起來想想實驗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學習知識。”學生們經過思考,提出實驗失敗的幾種可能性:(1)石蕊會不會有問題?(2)是不是鹽酸的濃度太大,使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一同進入到石蕊試液中;受熱時因為鹽酸濃度低,氯化氫不會揮發出來,因此紅色不會褪去。如果是氯化氫的緣故,可以用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來驗證。

        通過討論,學生們設計了如下補充實驗:(1)取紫色石蕊試液1~2 mL,滴加1~2滴稀鹽酸,加熱紫色石蕊變紅,受熱紅色不褪去,表明鹽酸和碳酸一樣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但受熱紅色不褪去。(2)往1~2 mL紫色石蕊試液中吹二氧化碳氣體,再加熱紫色石蕊變紅,受熱紅色褪去,實驗現象正常。(3)往1~2 mL紫色石蕊試液中吹二氧化碳氣體,滴加1滴稀鹽酸,再加熱,紅色不褪去,證明推測正確。由于教師直面實驗失敗,把實驗失敗當作教學資源,引發了學生主動、積極的思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學生在探究氛圍中查錯、思錯、究錯和糾錯。激發了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2]。

        例4 學生質疑實驗結果

        在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時,有學生質疑生成的黑色粉末也可能是四氧化三鐵,其他學生的眼睛都盯向老師,等待教師的否定或肯定。然而,教師在肯定這個學生積極思考、敢于懷疑后說:“這是我在以往教學中不曾遇到過的問題,你們看怎么辦呢?”經過討論,學生們決定把黑色粉末加入到稀鹽酸或者硫酸銅溶液中,根據實驗現象確定黑色粉末確實是鐵粉[3]。

        例5 學生提出另類解釋

        蘇教版“化學2”在引入化學反應限度這個概念時,是通過一個“活動與探究”演示實驗進行的:取5 mL 0.1 mol/L KI溶液,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5~6滴,繼續加入2 mL CCl4溶液,充分振蕩。靜置后觀察到什么現象?取上層溶液,用KSCN溶液檢驗是否還存在Fe3+。該實驗說明了什么?

        上課時,在滴加KSCN溶液立即出現血紅色后教師問:“為什么出現血紅色?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說明還有Fe3+,沒有完全反應。”本來,課堂教學到此也就順利完成了預設的教學任務。但是,一個平時愛思考問題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的觀點是:Fe3+被I-還原產生的Fe2+很容易被氧化,在實驗步驟②中由于振蕩,Fe2+與空氣接觸會不斷被氧化成Fe3+,所以他認為這個實驗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被他這么一提醒,部分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也表示了贊同。

        面對突然的變故,教師似乎有點尷尬,迅速思考之后當即表揚他勤于思考和敢于質疑,肯定他的觀點是有道理的,然后說:“看來這個實驗也有考慮不夠周全的地方,有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地方,我們暫且把這個問題擱一擱,課后再進一步探究、改進、完善這個實驗。”

        課后,教師讓該同學召集其他也有質疑的同學一起對課堂實驗進行深入研究,并提醒他們:這個實驗最容易產生問題的環節是哪里?能不能避免Fe2+的氧化?可以采取哪些簡單有效方法?他們經過思考和討論改進了實驗設計,重新進行實驗,結果與預期實驗現象一致,打消了疑惑,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第二天課堂上,他們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了對這個演示實驗的改進和結果,教師也肯定了他們的求真精神[4]。

        例6 學生提出疑問

        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教學中,有學生問:從電解槽出口流出的電解液中還有不少食鹽,為什么不把食鹽電解完呢?那樣不是可以不用分離而直接得到濃度較高的氫氧化鈉嗎?在迅速思考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在電解液中存在哪些離子?根據實驗事實哪些離子優先在電極上放電發生反應?經過討論和實驗驗證,學生明白了:當Cl-、OH-離子濃度達到一定比例時,OH-離子也會在電極上放電發生反應的。所以,電解到一定程度時必須讓濃度降低的食鹽水流出去,輸進濃度較高的食鹽水。接著教師又問:為什么在水溶液中能夠鍍鋅?為什么有的電解、電鍍過程要控制溶液的pH?設計與濃度有關的離子放電過程,引導學生對電解原理的理解進一步深化[5]。

        例7 學生疏漏了正確答案

        一位老師在進行“活動與探究 金屬腐蝕與防護”教學時,把有關內容改變為一道練習題:在模擬鐵生銹的實驗中,鐵粉中均勻混有少量炭粉,分別撒入甲、乙兩支具支試管中,并用橡皮塞塞好。具支試管甲的內壁預先用氯化鈉溶液潤濕,具支試管乙的內壁預先用稀醋酸潤濕,兩支具支試管的支管都通過附有止水夾的短橡皮管連接插在水槽中的直角導管。以下有關該實驗現象的說法合理的是:打開止水夾片刻后,

        A.甲裝置中倒吸的水比乙裝置多。

        B.甲裝置中發生的電化學腐蝕主要是吸氧腐蝕。

        C.乙裝置中發生的電化學腐蝕主要是析氫腐蝕。

        D.乙裝置開始時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接著水又較快倒流。

        沒想到,學生研究討論之后給出的答案中A、B、C都有,就是沒有D。老師遲疑片刻后沒有表態,而是認真聽取他們陳述的理由,分析他們的錯誤原因,然后指出學生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但考慮問題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要求學生通過實驗確定答案,并進一步通過理論分析與實驗探究找出原因,不但確定了正確答案是B、D,而且使學生收獲了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思維碰撞把“意外”變成了“精彩”[6]。

        例8 學生想知道更多

        在講到鋁的化合物氯化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可以通過互相滴加來鑒別時,有學生舉手問:“還有哪些溶液可以采用互相滴加方法來鑒別呢?”教師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當即調整教學計劃,先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提示學生從氯化鋁和氫氧化鈉的反應出發,分析這類鑒別應該具備什么條件,引導學生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7]。

        這幾個例子顯示的教學機智各有什么特點?有哪些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分析、比較可以發現,它們的相似之處主要是:

        ①突然發生了沒有預料到的情況,或者出現了跟教學內容有邏輯聯系的“生成性問題”,或者出現了跟教學內容沒有必然聯系的“非生成性問題”。

        ②需要教師“臨危不亂”,保持自信、主動,積極應對,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否則“授業、解惑”難以順利繼續。

        ③教師在特定的情境中,憑著靈機一動、即興發揮來解決問題,沒有過多時間思考如何應對和解決問題。

        ④教師通過細致敏銳的觀察、深刻的理解和準確的判斷,迅速、靈活地做出應變決定,實行了及時有效的調控。

        ⑤教師常常別出心裁,通過新思維、新點子、“怪招”,意外地處理意外事件,最終順利地解決問題,學生有驚喜、滿意的收獲,取得了較好的(甚至是預料之外的)教學效果。

        ⑥教師通過有關活動表現了值得贊許的、出色的智慧和特別的、綜合性的教學能力……

        其中,①、③、④、⑤都跟“突然”、“迅速”有關;②、④、⑤、⑥都跟效果、智慧或能力有關。

        什么是教學機智?過去,人們往往只是作為日常概念在使用它,沒有考慮它的定義或界定。從字義來看,教學機智中的“智”自然是智慧的意思,“機”字跟具有內部構造、能夠運動乃至于與生命有關(如機關、機器、機構、機制、機動、機理、機體),既有關鍵、樞要、靈巧(如事機、機要、機靈)的意思,也有機會、短促、快捷、恰好時刻的意思(如轉機、危機、時機、機會、機遇、乘機、隨機、機警、機敏),有時還有素質、能力、心理活動等意思(如機能、心機、殺機、機謀、機詐),事情的意思(如日理萬機)。根據實例并結合字義,筆者認為可以把教學機智初步界定為在特定的情境中把握教學時機(或重要機遇)的智慧。實際上,許多人正是這樣來界定教學機智概念的。

        上述6個特點是教學機智的一般特點。例1跟其他幾個例子略有不同:它既不跟“授業”有關,也不跟“解惑”有關,即跟嚴格意義的“教學”無關,但跟教學管理(課堂管理)和心理調控有關。嚴格地說,例1是課堂管理和心理調控的機智,不屬于教學機智。但是,在教學機智中是包含及時有效的教學現場調控的,這是特點④清晰地表明了的。在實際教學中,有時也會出現跟“傳道”有關的突況,與此對應的機智也不屬于狹義的教學機智,但可歸屬于教育機智。

        應該注意:教學機智是褒義的,應該是積極的、正面的,貶義的教學機詐(例如反詰、推諉、回避,甚至于諷刺、挖苦、訓斥等等)不應該稱為教學機智。

        狹義的教學機智只包括課堂認知教學方面的教學機智。廣義的教學機智包括課堂認知教學中的教學機智、處理師生關系的教學機智、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機智以及教學現場的及時有效調控等。

        2 對教學機智的進一步討論

        本文對教學機智的進一步討論主要涉及其界定、意義、特質等方面。

        2.1 關于教學機智的界定

        對于什么是教學機智,以往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例如:

        (1)能使教師在不斷變化的教育情境中隨機應變的細心的技能[8]。

        (2)教師面臨復雜教學情況所表現的一種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9]。

        (3)教育者在一定教學情境中,瞬間作出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創造性行動[10]。

        (4)教學機智是教師對特定情境應激的反應,是教師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機敏的教育能力與良好智慧的反映,是由多種心理品質構成的[11]。

        (5)教學機智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熟練的教學技巧的結合,它反映了教師知覺的敏感性、思維的靈活性、意志的果斷性,也反映了教師嫻熟的教學技能[12]。

        (6)教學機智是教師對教學情境準確的把握,對學生和集體的了解,深厚的教學理論水平,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的綜合表現[13]。

        (7)教學機智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教育智慧。

        (8)教學機智是對偏離預設意外事件的處理,是契合情境的即興創作,是臨場的實踐智慧[14],等等。

        把教學機智的上位概念(屬概念)說成是技能、判斷能力、創造性行動、心理品質、綜合表現,或者說成是教學技巧、教學藝術和教學經驗與實踐等[15],并由此用“種差+屬概念”的方法來界定教學機智,或者有簡單化之嫌,或者太過籠統,或者不是太準確、不是太貼切,這是不難看出的。教學機智反映了教師具有某些技能、判斷能力、創造性行動、心理品質,或者教學技巧、教學藝術和教學經驗,但它們不是教學機智的全部,不能由此判斷教學機智就是一種技能、判斷能力、創造性行動、心理品質,或者教學技巧、教學藝術和教學經驗等等。

        把教學機智的上位概念(屬概念)說成是一種智慧,大體上是可以接受的(機智與智慧是有所不同的,筆者將另文討論)。不過,“智慧”是一個很復雜、很難說得清的概念,雖然不少學者致力于準確地界定它,至今仍難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

        筆者認為,要恰當地界定教學機智,不妨換個角度,從它的發生機制來展開思考:教學機智發生時,總是先出現需要馬上解決的突發問題,需要教師冷靜地從特定的情境中找出當前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什么,思考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案、最可能成功的是什么方案,當即決定應對方案并執行這個方案。實際上,這個過程是在剎那間完成的,是高度壓縮的,以至于人們的自覺程度很低,常常說不清、道不明,對其認識處于混沌、“緘默”狀態,對它的認識和界定十分困難和復雜。

        在正確表征問題之后,搜索并確定活動的策略是問題解決的關鍵。策略決定活動的內容和程序,策略是方法的靈魂和精髓,因此,迅速地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或者應急的策略(以后再解決問題)應該是教學機智的核心。康德曾經論證,“不管理論可能是多么完美,在理論與實踐之間仍然需要一種從這一個聯系到并過渡到另一個中間項的媒介,這個媒介的核心便是主體的判斷力——實踐機智。[16]”赫爾巴特也說過:“在卓越的理論家中,無論是誰……在理論和實踐之間,總會潛入一個中項——健全的機智”;“機智介乎理論和實踐之間”[17]。教學機智之所以能夠成為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中介和橋梁,正是由于策略通常根據理論或理性制定而又運用于實踐,有著跟理論和實踐的雙向聯系。

        總結上面的討論可以確定,教學機智是在突發教學事件的特定情境中,教師迅速采用以有效策略為核心的應對方案來“化危為機”,避免消極影響和獲取積極效果,使某些理念和認識轉化為實踐效果的一種特殊現象。

        2.2 化學教學機智的特點

        教學機智反映教師的一種特殊智慧和能力,它所反映的教師智慧的特質主要有:

        (1)總是跟某個具體事件聯系在一起,是“就事論事”的,具有一次性、個別性和情境特異性;

        (2)是現實的,具有實踐性,又高于普通的實踐活動;

        (3)有時間的緊迫性,要求教師臨場發揮,具有非預設性;

        (4)表現為教師的行動策略和方式,具有個性、獨特性和順暢性等特征;

        (5)有一定價值指向,總是力求積極的效果;

        (6)效果通常能引起新穎感、滿足感、愉悅、贊賞甚至震撼感;等等。

        所謂化學教學機智其實就是化學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教學機智,它具有教學機智的各種特質。但是,化學教學機智也有其學科個性,這通常表現為突發事件、情境、活動的內容和直接結果等都具有學科特點,涉及物質及其化學變化,涉及宏觀現象的觀察和微觀解釋,涉及化學符號表征,涉及化學實驗等等。

        2.3 教學機智的意義、價值

        教學機智的意義和價值首先在于它能解決突然出現的問題,掃除障礙,使教學活動得以順暢進行。教學機智的意義和價值還在于:

        它往往作為教師應對突發教學事件的“點睛之筆”,給課堂教學帶來令人耳目一新、振奮和具有豐富教育內涵的效果,能給學生,也給教師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機智能夠為學生主動學習“保駕護航”,促進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入。

        教學機智的發生,不但能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而且由于這種經驗具有理智的成分,優于普通的實踐經驗,更能促進教師教學理性的豐富和提升,從而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發展。

        新情境、新問題的出現以及問題的初步解決,往往會引發一系列的思考和嘗試、探究,成為一輪教學創新的開始。

        是否具有高水平的教學機智是衡量一個優秀教師的重要標準之一。著名的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就說過:“不管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學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良的教育實踐者”[18]。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教學機智對于教師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張禮聰.化學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性資源的評價與利用[J].化學教學,2012,(5):10~13.

        [2]肖桂林.化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妙用[J].化學教育,2009,(7):30~31;46.

        [3]邢建立等.動態的課堂 生成的天地[J].化學教學,2011,(4):26~27.

        [4]林森.從教學中對一次“意外”的處理說起[J].化學教學,2012,(5):28~29.

        [5][6]鄧善銀.別樣的課堂 收獲的智慧[J].化學教學,2011,(6):25~27.

        [7]李興武.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的生成策略[J].化學教學,2008,(4):20~22.

        [8]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71~172.

        [9]顧明遠.教育大詞典第1卷[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0]王衛華.教學機智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30.

        [11]李拉.教學機智及其生成[J].繼續教育研究,2007,(2):132~133.

        [12]于漪.現代教師學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37.

        [13]成曉利.論教學智慧及其生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20.

        [14]鐘啟泉,劉徽.教學機智新論——兼談課堂教學的轉型[J].教育研究,2009,(9):47~52.

        [15]于豐園,陳艷.教學機智的教育學詮釋[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2):55~57.

        [16]康德著.何兆武譯.歷史理性批判文集[M].上海:商務印書館,1996:16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观看综合网 |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