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改革匯報范文

        改革匯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改革匯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改革匯報

        第1篇:改革匯報范文

        一、國企改革工作現狀

        我市國有工業企業共計24戶,職工人數11547人,其中退休人員2262人,在職職工9265人。資產總額28500萬元;負債總額42710萬元;資產負債率為151%;拖欠職工工資5893萬元,職工集資款558萬元,欠社保養老費2479萬元;應發職工經濟補償金7312萬元。1996年以來企業陸續實行了不同方式的改制,具體劃分為七種類型。其中:

        1、參與集團公司1戶(軸承廠)。,

        2、實行有限責任公司5戶(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骨素明膠有限責任公司、油鉆采有限責任公司、恒泰橡膠制品有限責任公司、信譽橡膠制品有限責任公司)。

        3、破產企業(進入程序)6戶(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藥物包裝廠、第一橡膠廠、印刷廠、食品廠、第一汽車配件廠)。

        4、整體兼并企業1戶(油脂化工廠)。

        5、出售企業6戶(聯誼罐頭廠、稀土永磁電機廠、礦山風機廠、食品廠、白酒廠、淀粉廠)。

        6、出售收回企業3戶(啤酒廠、糖果廠、骨膠廠)。

        7、改制未完企業2戶(工業用布廠、制糖廠)。

        在以上27戶國有工業企業中,除油脂化工廠、恒泰橡膠制品有限責任公司、信譽橡膠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實現“雙退”外,其余24戶企業中有22戶實現了單退,這些企業雖退出了國有性質,但職工未退出國有身份。

        為積極推進公有制多種有效形式,加快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我市堅持企業債務不懸空,資產不流失,職工有安置的原則,加速國企從一般性領域退出的步伐,采取超常規的辦法,推進實施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按照2004年工業改革攻堅戰的安排,各企業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以實現國企“雙退”為主要內容,在明確改制指導思想的基礎上,確定了今年改制工作的對象。一是抓企業破產,凈化企業內外部環境,以破產促進招商;二是抓招商引資,以招商促進企業“雙退”。

        在企業破產方面,有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石油鉆采廠、酒廠、石油配件廠、第一汽車配件廠等五戶企業已進入破產程序,其中: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從2003年9月8日企業提出破產申請,2003年11月25日省高法下達破產立案通知書,到2004年11月8日歷時14個月。目前企業破產工作按省高法提出補充股東會對實施破產的表決意見的要求,已開完股東大會并向法院提交了相關材料。石油鉆采廠、大發酒廠、石油配件廠破產工作已經終結,第一汽車配件廠破產工作也在進行之中。

        在招商引資方面,各企業堅持以招商促啟動,以啟動促穩定的原則,主要做了四項工作。一是年初制定了企業改制工作方案,確定了“統籌安排,規范運作,穩步推進”的原則。明確了企業出售標的、方法、步驟及職工身份退出補償標準,工作程序等具體事項。二是廣泛宣傳。在對工業企業改制工作進行調查摸底、分類排隊的基礎上,于4月26日通過電視臺于社會公開7戶企業出售公告,并對投標者做強做大企業的能力、經濟實力、誠信度、對職工負責的態度、產品研制與市場開發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三是確定購買對象,進行互相考察。在有意向購買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幾位客商中,上半年以雙鴨山市振興煤礦的老板做為購買主要招商對象,下半年以“蘭石集團”、柳州重型機械廠等大型企業為重點,多方招商。四是規范運作,實施1312工程,即制定一個好的改制工作方案;算好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職工身份退出三筆帳;開好一個職工大會;辦好職工身份退出、職工續保兩個手續。目前全市工業所屬企業除了未改制的2戶企業外,其余都已完成了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改制方案,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職工身份退出補償的測算。有的企業職工大會已經開完。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由于我市國有工業企業改革起步較早,在探索中也客觀地造成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可以說,目前這些企業“雙退”工作面臨的矛盾仍很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補償金缺口較大,阻礙補償政策的落實。全市國有工業企業在職職工9265人,經摸底測算平均工齡20年,平均工資400元,補償金總額為7312萬元,其中需企業籌集30%為2193萬元。而有資產可變現的企業只有5戶(石油鉆采廠、工業用布廠、一汽配件廠、骨膠廠、制糖廠),可變現資產僅為520萬元,出售、出售收回的9戶企業和破產的6戶企業均無資產,尚缺1693萬元,缺口率達75%。

        2、企業已“雙退”,但補償金未支付。市第二汽車配件廠實行了股份制經營,資產量化到個人,采取的是股權補償的辦法;市第二橡膠廠,資產償還職工的債務后,無資可補,但已通過職工大會同意轉為股份制企業,職工沒得到補償;市油脂化工廠經職工大會同意,采取了“投保補償”的辦法。上述企業職工都未得到“錢”,而此次國家給其它企業職工退出身份補償,勢必會引起三戶企業職工的波動。

        3、出售企業沒有“人隨資產走”。在已出售的6戶企業中,企業的資產已通過合法手續賣掉了,產權已經變更完畢,但職工身份未退出國有,仍滯留在原企業。

        4、出售企業收回后,遺留問題多。市糖果廠、市啤酒廠、市骨膠廠產權出售收回后,資產既有職工的,又有債權人的,還有購買者投入的,糾紛不斷,如骨膠廠趙玉蓮纏訪。并且有的企業資產抵不上債務,職工退出補償企業自籌部分無資可補。如市啤酒廠。

        5、進中心和出中心人員未能解除勞動關系。按吉林省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規定,進出站人員都享受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但原來企業對此部分人員視為“兩清”,全市工業進站人員約2800多人,此部分人將增大補償支出超千萬。

        6、企業與解除勞動關系人員,未按政策規定支付補償費。僅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就達653人。

        7、企業可變現財產少。按照市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確定的困難企業經濟補償金省里補貼50%,市財政補貼20%,企業自籌30%的支付辦法,企業自籌部分30%,而絕大多數企業目前無產可破、無資可補。有的企業破產后,資產已經職工大會通過出售或轉讓,其所得償還了職工的工資等債務,但按補償規定補償無來源;有的企業資產不能償付職工債務,讓職工交30%補償金,職工會向企業要拖欠工資、集資款。

        8、改革成本難以支付。改制過程涉及大量的費用支出:審計費、評估費、產權過戶費、土地出讓費、勞動仲裁費、職工檔案保管費、破產費等金額之大企業難以承擔。

        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已經改制的企業還存在投資主體單一、企業股本結構不合理、法人結構不健全、內部運行機制不配套等一些不規范、不到位問題。

        第二,職工勞動關系的理順滯后于企業的退出。幾年來先后有部分企業退出了國有性質,企業職工卻仍保留著全民身份,勞動關系沒有理順。

        第三,改革成本不足。國有工業企業“雙退”進展步伐放緩的原因是改革成本難以支付,人員難以安置,全市工業企業實現“雙退”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和償還拖欠工資、集資款、社保養老金等項開支預計高達1.6億元,企業資產不能與之成正比。

        第四,前期政策與改制工作錯位,制約“雙退”進行。我市現有的改制不徹底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都超過100%,也就是說所有者權益是負數。大多數企業在97年后相繼實行改制,尤其是出售企業,當時按政策要求,在出售合同中明確規定職工身份不變,致使企業出售后職工仍滯留在,企業,造成現在改革難以操作的局面,這些都要在下步國企改革中加以解決。

        三、下步國有企業改制的具體措施

        我市國有工業企業經過幾年來的改革,目前尚有21戶企業未實現“雙退”。其中19戶只是企業退出了國有性質,還有9265名職工未退出全民身份。按照白城市政府要求,我們計劃在2005年底以前全面企業“雙退”任務。今年完成2戶,占應退出企業戶數的10%;2005年完成19戶,占總數的90%。為了確保改革任務完成,今后要做好五項工作:

        1、強化領導,靠前指揮,開展攻堅。把改制工作列在工作首位,深入開展改革攻堅。在具體組織上,配備熟悉企業工作、責任心強、有魄力的干部組成企業改革推進組,具體參與企業改制、招商引資、職工安置費用測算,修定改制方案。

        2、抓住機遇、用活政策、化解矛盾。把企業“雙退”與完善城鎮職工社會保障體系相結合,抓住國家予以資金補貼的機會,解決企業無產可破、無資可補的主要矛盾,破解企業改制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使“雙退”工作順利開展起來。

        3、規范運作,統籌安排、爭取補貼。為使“雙退”工作順利進行,按照市政府有關“雙退”工作的安排意見,對已“雙退”的企業由企業對職工進行正確的引導,做好思想工作,適時實施;對已出售的企業、售后收回的企業和進中心后又出中心的職工,做好政策宣傳,由職工自行籌資30%,逐步實施;對有資產可變現的企業,需制定方案,召開職工大會表決通過后,穩妥實施。

        第2篇:改革匯報范文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這就告訴我們制度創新也要以人為本,體現人的目的、需要和本質,以維護人的基本權利為價值導向。制度是將無數單獨的個體連接成社會的紐帶,它必須與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相一致。制度所維持的社會及其發展是以人為中心的,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決定了制度創新的人性化特征。制度創新以人為本主要體現在制度是為人服務的,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所以,制度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充分發揚民主。就制度的形成機制而言,制度的決定和實施都需要經過社會多數成員的同意。制度創新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的群眾利益,只有這樣,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制度創新對我國改革的積極推動作用。因此制度創新的過程必須充分體現民主。制度的設立,為的是調節行為,規范關系,構建穩定的社會秩序,整合、統一社會力量,促使現實向預期的方向發展。充分發揚民主可以減少制度陣痛時間,節省制度變遷成本。減少制度變遷阻力的最有效手段是進行意識形態方面的投入,以獲取社會價值觀的普遍認同。

        強化法律保障。就制度的最終形式而言,越來越多的制度都是以法律的形式出現并發揮著作用。在當代社會,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人心,法律已經成為保障和促進經濟發展、管理社會的重要手段。我們應把那些經實踐證明是成熟的、穩定的、行之有效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盡快地上升到法律層面,以強化制度的限制和約束功能。隨著我國制度創新的不斷深入,法律體系的逐漸完備,我們應把尋找和運用法律的手段作為推進制度創新和強化制度實施機制的根本保障。

        注重國際接軌。我國的制度創新需要與國際接軌。國際競爭中,制度比較優勢比其它要素的優勢更重要。我國的制度創新不僅是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3COME文檔頻道也是我國在對外開放中適應制度競爭的需要。發展開放型經濟,使我國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入國際競爭與合作,需要建立一個統一有序、公平競爭、日益國際化的市場體系。為此我國的制度創新一定要注重與國際接軌。如,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的對外承諾,建立健全符合國際慣例的涉外法律制度和經濟制度。

        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在我們的現有的制度上加以改革和創新,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我們一定能夠在這種良好的制度下,促進我國經濟在各個方面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績,我們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有大幅度的提高的。

        第3篇:改革匯報范文

        2004年,省、**市國有企業改革會議后,A市市為了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基本完成了市屬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和國有企業“并軌”工作任務,力爭實現整體改制到位,債權債務處理到位,職工勞動關系轉換到位。國有資本退出到位和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市委書記**、副組長市長***、常務副市長**、副市長**。企業主管部門和涉企業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為了確保改制任務取得成效,市委、市政府副市級領導干部對重點國有企業改革企業實行責任包保,一包到底。市里從副鄉級后備干部和主管部門的改制工作骨干中抽調相關人員,組成國企改革推進工作組。市直各部門徹底轉變工作作風,為國企改革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務。具體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1)掌握準確數據,扎實推進改革

        為了把國企改革工作抓實,抓細,掌握準確數據,自2004年年初以來,A市市國企改革工作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截止2004年10月末,完成了市屬41戶國有工業企業的企業財務審計、清產核資、產權界定、企業土地情況調查、企業職工債權情況調查、資產評估、查檔匯總、補償測算等工作。

        (2)拓寬資金的籌集渠道

        千方百計活化企業資產,將國企改制與招商引資與民營經濟發展與企業重組改建和縣域經濟突破結合起來,抓住機遇,實行經濟戰略性調整,發揮我市的資源優勢,地域優勢,進行招商,引進有實力的戰略合作伙伴,吸引域外資金和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改革,通過招商,專門招商的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

        (3)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統一打捆使用改制資金

        鑒于各改制企業資產在短時間內暫無法變現的實際情況,為了確保國企改革任務的全面完成。市財政全力籌資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并在年度財政預算中拿出一塊專項資金用于企業改制的先期墊付資金。一是對改制企業實行統一打捆,審計評估的辦法,由市財政統一支付審計評估費,減少企業改革成本支出;二是財政承諾以承債貸款的方式,保證企業“并軌”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的足額到位。

        (4)國有資產管理局全部接收企業資產

        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國企改制,確保社會穩定,杜絕國有企業存量資產好與存量資產差的差異性,保證國企改革在操作上的統一性,未改制的市屬國有企業的資產全部由市國資局全部接收,實行統一公開處理。企業改制成本由市財政統一先期墊付。

        (5)爭取軟貸款資金

        按照“前后照應,統一謀劃”的原則,在保證完成省里下達的確10戶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攻堅任務的同時,我市加大了國有工業企業改革的力度,截止2005年8月30日,全面完成了市屬41戶國有工業企業的改制任務。應該說,在改制成本的籌措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困難,在省里的支持下,市財政以承債貸款的方式,向開貸款了3500萬元資金,全部用于了國有企業改制。

        鑒于“并軌”試點工作的政策性和時限性,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同意市屬八系統的國有下崗職工享受“并軌”政策,參加“并軌”試點。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采取超常規的辦法,發揮各主管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搶時間,爭速度在“并軌”政策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八系統92戶企業享受“并軌”政策的呈報工作。為我市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了有利條件。

        七、國企改革工作的驗收

        組織好國企改革驗收工作,是實現國有企業整體改制到位,債權債務處理到位,職工勞動關系轉換到國有資本退出到位的關鍵所在。國企改革工作是否如期完成任務,不留任何后遺癥,重要的是看所有參與改制的企業是否按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清查一制定”的要求落實了改制的各項工作。

        近日,按照“四個到位一個推動”的要求,由市委、市政府組成工作組深入到企業進行改制驗收,總結企業改制工作。對國企改制完成的企業和在改制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給予表彰。

        回顧一年來的國企改革工作,自2005年年初以來,工業總公司(企業改制辦)在主管市長的親自領導下,完成了國有企業的產權界定、職工債權情況調查、資產評估、解除職工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測算等工作。由于這些工作具有容量大,工作質量要求高,工作時限性特別強的特點,工業總公司(企業改制辦)全體工作人員抱著為歷史負責、為政府負責、為職工負責的認真態度,面對繁雜的工作,全體人員靜下心來,審慎研究和周密布置,自2005年正月十一上班后,在歷經數月的改制工作中所有人員起早貪晚不分晝夜努力工作,改制期間主要工作人員沒有休息過一次“雙休日”。工業總公司全體人員之所以能夠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圓滿地完成改制任務,與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是分不開的,與公司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和勇于克服一切困難是分不開的。工作中主要體現在“重、細、穩、快”四個方面:

        (1)2005年全省要完成816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攻堅任務,**市制定的改制攻堅目標是年內完成253戶企業改制的攻堅任務,而**市外縣區53戶企業進入了改制攻堅企業的行列。省里下達給我市的改制攻堅任務為10戶。截至6月30日前,我市完成了市屬41戶國有工業企業的改制任務。這一任務的完成,不僅在**地區,就全省而言也是完成戶數最多的。所以說我市的國有工業企業的改制任務重于其它縣區。

        (2)面對41戶國有工業企業的改制任務,在有效的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完成,確實十分艱巨。但改制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忽視所發生的有關問題就會從點擴大到面。工作中為了使各項數據求細、求準,僅以查閱職工個人檔案為例:系統內參與“并軌”的近7000名職工個人檔案的查閱工作,少則四至五次,多則十次以上。而在排查隱患過程中為了保證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工作的順利實施和社會穩定,市里先后召開了三次市長辦公會,依據政策和法規,深入研究制定了在改制過程中的56個問題。由于工作求細務實,消除了上訪隱患,確保了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穩步推進。

        (3)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為了使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工作扎實推進,少留后遺癥,盡最大可能消除隱患,我市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工作在改制工作各項數據反復測算和相關問題研究制定后,才召開了全市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動員大會。制定了改制實施方案,工作中突出了一個“穩”字。

        第4篇:改革匯報范文

        關于鄉鎮改革各機構運行情況的匯報

        縣編辦:

        按照縣編辦《關于鞏固深化鄉鎮和街道改革成果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我鎮高度重視,立即安排專人,對照調研內容進行梳理匯總,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機構建設情況

        按照淶水縣兩辦印發的《關于印發<淶水縣深化鄉鎮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淶辦字〔2020〕10號)要求,我鎮積極開展了鄉鎮改革工作,形成了以增強黨建為抓手、融合審批服務與執法力量為重點、以工作實效為考核標準的工作總格局,于2020年6月成立“四辦、一隊、一站、兩中心”,即黨政綜合辦公室、黨建工作辦公室、應急管理辦公室、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辦公室、綜合行政執法隊、退役軍人服務站、行政綜合服務中心、農業綜合服務中心,8個機構全部按照工作職能和負責事項開展工作。義安鎮核定編制59名(行政編制31名、事業編制28名),其中黨政綜合辦公室編制10人,黨建工作辦公室編制5人,應急管理辦公室編制5人,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辦公室編制5人,綜合行政執法隊編制11人,退役軍人服務站編制3人,行政綜合服務中心編制8人,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編制6人,全部按“三定”方案編制要求配齊了工作人員。審批服務事項完善了授權交接手續;審批服務事項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在行政綜合服務中心進行了公開公示;承接下發權限19項。綜合執法事項已履行委托交接程序;行政執法各項制度、執法流程已進行了公開;鄉鎮綜合行政執法事項在公示欄對外公開;承接下放權限112項。

        二、機構運行情況

        我鎮8個工作機構全部按照自身工作職能正常運行,按照優化協同高效原則,實現了職能轉變,實現了職責界定清晰又緊密銜接,職能配置做到了無空擋、無遺漏。各機構內部實現了深度融合,工作效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審批服務、綜合執法等平臺運轉平穩順暢。我鎮按編制要求成立了由11名人員組成的綜合行政執法隊,加強了綜合執法隊伍人員力量,按照縣司法局有關文件對執法人員開展了培訓,使其知曉鄉鎮承擔的綜合執法事項;完善了執法裝備配備,統一執法服裝,配備了強光手電、執法記錄儀、執法車輛,執法隊員實行持證上崗。

        三、鄉鎮內設機構與縣級派駐機構、縣級職能部門的關系

        我鎮內設機構與縣級派駐機構基本實現了協調聯動,按職能開展工作,工作力量進一步融合,形成了上下聯動、共同參與的機制,與縣級派駐公安、司法、市場監管等機構協調配合,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我鎮與縣級職能部門特別是綜合執法機構,主動對接,相互配合。同時進一步厘清綜合執法隊執法職責與其他內設機構監管職責邊界,在建立基層綜合執法協調配合上進行深度探索。

        四、機構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存在“放得下、接不住”的問題。

        目前綜合行政執法隊人員配備合理性不充分,辦理執法證條件限制,多數執法隊員不能辦理執法證,對實際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客觀上造成了人員混編混用情況;缺乏精通鄉鎮綜合執法的法制審核人員和執法人員,而且下放的行政處罰事項涉及部門較多,涉及的法律及行政法規較多,加之基層工作范疇比較廣,鄉鎮干部大多身兼數職,短時間內執法隊伍不能熟悉所下放的相關執法事項,造成了“放得下、接不住”的問題。

        2.與縣級職能部門、縣級派駐機構協調聯動有待進一步加強。

        由于縣級派駐機構同時接受派駐部門和所在鄉鎮黨委的領導,業務工作接受派駐部門指導,日常工作接受所在鄉鎮的統籌管理,同時其職能與鄉鎮內設機構職能存在一定的重疊交叉,鄉鎮內設機構與縣級職能部門對接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造成了協調聯動上的滯后和阻塞。

        五、意見建議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一下意見建議:

        (1)加強人員隊伍建設

        一是把好鄉鎮執法人員上崗關,所有執法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相關培訓并取得有效執法證件,凡是培訓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予發證,不得從事行政執法活動。二是加強執法人員政治學習和思想教育,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思想覺悟和職業道德素質。三是抓好執法人員業務學習培訓,建立定期學習考評制度,督促執法人員常態化學習各項法律法規知識,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能力素質。四是加強執法人員廉政教育,不斷強化執法人員拒腐防變的意識,確保鄉鎮執法隊伍健康發展。

        (2)加強協調配合

        鄉鎮和縣級部門應主動加強協調配合,配合縣級部門對鄉鎮工作的指導,特別是對極易發生的執法事項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執法程序的培訓。切實加強派駐機構與鄉鎮內設機構力量的融合,促進各類資源在鄉鎮層面的整合協調、聯動支撐,進一步強化鄉鎮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能力,著力解決鄉鎮責大權小的問題。

        下一步,我鎮將進一步加強對各內設機構的日常管理和各項保障,進一步健全考核和管理制度,鞏固鄉鎮改革成果,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目標。

        第5篇:改革匯報范文

        一、主要做法

        (一)積極開展“進企業解難題“活動。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全面深化機關作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市委〔2012〕1號)和省新墻辦《關于在全省新墻辦系統開展“進企業解難題”專項行動的通知》(浙新墻辦〔2012〕3號)精神,認真開展“進企業解難題“活動。通過召開座談會和深入企業的方式,我辦積極落實“活動”要求。特別是對新墻材產品經省認定的企業、需要轉型升級的企業和部分問題多困難大的新墻材企業,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清思路和確定方向。

        (二)認真做好工程項目墻改基金預繳款的返退。為幫助項目單位減少項目資金的周轉壓力,我辦認真按照“浙新墻辦〔2012〕3號”文件和省經信委、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加快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資結算工作的通知》精神,積極開展項目預繳款清理工作,目前部分項目還在核對清理當中,為下步做好工程結算的返退和基金的入庫工作做好基礎。另外,我辦還主動電話聯系項目建設單位,告之項目單位及時辦理新墻材專項基金預繳款的返退,為項目緩解資金困難。

        (三)主動幫助轉型升級新墻材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由于目前政府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產出率、稅收、效益等要求的提高,以及新墻材企業自身的行業特性,這對新墻材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對要求轉型升級的新墻材企業,我們積極聯系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主動幫助做好協調溝通,為新墻材企業能加快轉型升級做好服務。

        (四)指導新墻材企業完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貫徹落實《省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質量管理規程》(試行)、《省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檢驗室基本條件》和《省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檢驗室考評辦法》等要求,進一步提高我市新墻材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上半年,我辦主動幫助新墻材企業制定了新墻材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指導企業按國家規配置檢驗室檢測設備的配置。另外,還聯合市質監局免費對我市產品省認定和下步要認定的燒結磚企業檢驗室人員進行培訓。

        (五)堅持廉潔從政和干凈辦事。我辦始終堅持把廉潔從政和干凈辦事做為本職工作的原則和要求,在工作中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履行“一崗雙責”,抓好本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管好、帶好隊伍。嚴格履行職責,不斷推進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通過近半年來,我辦未發生違紀違規現象。

        二、工作成效

        (一)進一步增強了墻辦自身為企業的服務意識。通過“進村入企”大走訪和深化機關作風建設活動,不僅助推了墻辦部門對本轄區內的新墻材生產、推廣應用的服務與管理新理念的確立,也推動了墻辦的自身工作。

        (二)解決了部分新墻材企業急需解決問題。特別是轉型升級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碰到的用地問題,通過我辦的協調與努力,目前有兩家燒結磚轉型升級企業的用地問題已取得了進展,其中一家已準備上報省國土資源廳確認,隨后即可進入招拍掛程序;另一家用地經市政策召開專門協調會議協調,日前市政府以“建府紀要〔2012〕35號”予以明確。

        (三)為項目單位緩解了資金困難。按照“服務經濟、服務企業和服務項目”的工作要求,通過對預繳墻改專項基金的項目進行清理,對符合條件的加快了辦理退還手續,減少了企業資金的占用時間。

        (四)新墻材企業產品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通過手把手地指導幫助,我市新墻材企業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得到完善,全市新墻材企業檢驗室檢測設備的配置也得到了規范。上半年,我市經省新墻辦認定的燒結磚企業均順利通過了省考評組的檢查考評。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進一步履行好墻辦服務經濟的職責。認真按照“市委〔2012〕1號”文件要求,切實擔負起本轄區內的新墻材生產和推廣應用的監督管理工作,履行好墻辦服務工作。

        (二)穩步推進墻材產業轉型升級工作。牢牢抓住這一工作重點,從事關墻體材料是否健康發展高度全力抓好這塊工作。切實幫助新墻材企業解決急需解決的困難,特別是轉型升級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碰到的用地、用能等問題,及時幫助新墻材企業與相關職能部門做好協調。

        第6篇:改革匯報范文

        一、基本情況

        前德門蘇木位于扎魯特旗東部,西接烏額格其牧場,東與科右中旗毗鄰,南與道老杜交界,北與烏額格其蘇木相連。

        前德門蘇木總土地面積66.6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9.80畝,草牧場44.67萬畝,林地9.58萬畝。全蘇木總戶數1958戶,7285人。行政區劃分為8個行政村,是典型以農業為主體的農牧林相結合的經濟類型區。

        二、進展情況

        自從旗動員安排部署以來,我蘇木按照《扎魯特旗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扎黨辦字﹝2018﹞123號)精神,結合我蘇木實際,全面貫徹落實了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一)高度重視,健全了組織機構。我蘇木成立了黨委書記蘇木達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蘇木辦公室。

        (二)制定了實施方案。為全面貫徹落實《扎魯特旗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扎黨辦字﹝2018﹞123號)精神,結合我蘇木實際,制定了《前德門蘇木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

        (三)廣泛宣傳培訓。我蘇木通過動員會、培訓會、調度會、推進會,對蘇木嘎查宣傳培訓,全面開展推進了我蘇木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四)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去年12月末前,我蘇木8個嘎查全面完成了清產核資工作。目前8個村已完成了清產核資結果確認,公示工作,并做好了軟件材料。

        (五)安排部署了確認成員身份工作。4月份,我蘇木召開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推進會,重點安排部署了產權制度改革確認成員身份工作,參會人員有蘇木黨委書記、蘇木達、分管領導,經管工作人員,各村書記,村主任,報賬員等。

        三、存在的問題

        (一)清產核資工作方面,各村還未全面完成債權人、債務人的詢證函、送達回執工作。

        (二)確認成員身份工作方面,嘎查村進度緩慢,部分嘎查村初步排查認定工作都還沒開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加強推進改革工作。各嘎查村債權人、債務人的詢證函、送達回執工作與身份確認人口排查同步進行。

        (二)做好清產核資“回頭看”工作。按照扎魯特旗開展農村牧區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驗收實施方案要求,全面做好清產核資工作。

        第7篇:改革匯報范文

         推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匯報材料

            近年來,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實施意見》部署要求,積極探索實踐,對文化市場“不規范、不順暢、不健康”等實際情況進行深度調研,查找出掣肘文化執法工作包括職責職能、人員隊伍、經費資金、規章機制、效率效能、監管制約在內的“六大問題”,針對問題精準施策,使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順利推進,成效顯著。

        一、分類監督管理、擴展執法范圍,解決“文化執法職責職能不清”的問題。從理清機構執法權限入手,將查處互聯網上網服務和娛樂演出場所的違法行為、查處非法出版單位和個人的違法出版活動、“掃黃打非”以及旅游行政執法工作等138項具體業務進行分門別類,科學劃分為文化、文物、新聞、出版、印刷、旅游六大類,并明確了各類業務的具體責任人,為全面開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奠定。同時,將查處文化藝術經營、展覽、展播活動中的違法行為首次納入文化綜合執法范圍,進一步擴大了文化綜合執法范圍。

         

         

        二、增加人員編制、規范執法主體,解決“文化執法人多編少,執法不正規”的問題。為從根源上解決文化執法大隊“執法力量單薄、人員不足”的問題,積極與市編辦溝通協調,經市編委會研究同意后,市編辦從全市事業機動編制中調劑出12個編制納入文化執法大隊,使編制總數由原來的8個增至20個,并通過全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方式新招錄了12名執法人員,有效增強了執法力量。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所有執法人員的執法資格管理,嚴格持證上崗制度,對未通過執法資格考試的工作人員,不授予其執法資格,不允許其從事執法活動,確保文化綜合執法主體合法化。

        三、加大財政預算、增強硬件投入,解決“公務資金短缺,保障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市財政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將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的工作經費和能力建設經費全部納入市政府財政預算,今年累計核定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經費75萬元。同時,為加強配套硬件設施建設,從2016年起市財政每年劃撥專項資金50萬元用于文化市場監管平臺建設。此外,繼續加大辦公設施投入,新購置了1臺用于文物、旅游等執法用航拍機、10臺執法記錄儀、20部執法對講機、配備了4臺綜合執法車輛、更新所有包括電腦等辦公設備、為每名執法人員新增工作服裝1套,為開展執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8篇:改革匯報范文

        今天,省林業廳――帶領省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檢查驗收組一行深入我縣進行林改檢查驗收。首先,讓我們用掌聲對驗收組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借此機會,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級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簡要匯報三個方面

        內容:

        一、――縣林改工作基本情況

        ――縣地處福建東北部,被譽為“中國太子參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年10月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示范縣試點建設預驗收。全縣轄7鄉2鎮、112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總人口1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萬戶8.8萬人。土地總面積81.5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66.7萬畝,有林地面積50.8萬畝,森林覆蓋率62.3,活立木總蓄積量48.8萬立方米。20*年全縣實現林業經濟總產值16911萬元,其中林業第一產業產值5679萬元,比增38.6%。

        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我縣根據縣界勘定結果,及時調整了林地區劃范圍(其中石洋鄉1799畝集體林地被劃入鄰市轄區),并考慮到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建設的需要,將村、鎮周圍的25997畝商品林先后界定為縣級生態公益林。經重新核對統計,全縣林業用地實有面積66.5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24.6萬畝(省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22.0萬畝)、占37;應明晰產權商品林面積38.4萬畝、占57.7;暫不列入應明晰產權商品林面積3.5萬畝、占5.3;全縣林權應登記發證面積63.0萬畝,占94.7%;商品林面積1000畝以下的行政村20個,有改革任務的行政村96個。截至20*年11月30日,全縣共完成集體商品林產權明晰面積36.3萬畝,占應明晰產權面積的94.6%;完成林權區劃申請登記面積62.9萬畝,占林權應登記發(換)證面積的99.9%;完成電腦錄入面積62.8萬畝,占符合條件申請登記面積的100;已發放林權證25本,面積2.4萬畝。經縣林改檢查驗收組的嚴格檢查驗收,96個有林改任務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個,基本合格村51個,合格率為100%;9個鄉鎮中,有3個鄉鎮全面完成改革任務,6個鄉鎮基本完成改革任務,林改受益農戶20071戶,受益面達90.5%,鄉鎮的綜合滿意率在96.3-100%之間,全縣的綜合滿意率為97.5%。我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調保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三年來,切實做到部署及時、措施有力,大膽探索、全面推進,切實從組織上強化領導、從隊伍上加強建設、從檢查上深化監督、從工作上注重協調、從物質上做好保障,確保了林改工作穩步有序有效推進。一是成立了縣、鄉、村三級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組建了村級林改監審小組,并根據各級領導班子的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充實,從組織領導上確保林改工作扎實推進。二是組建了村級林改工作隊。按照“縣直接領導、鄉鎮負責組織、部門搞好服務、村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從縣直各部門、各鄉鎮抽調了3*名熟悉農村工作的干部,組建了116個林改工作隊,深入各鄉鎮、村組織開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檢查監督。縣人大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強化人大代表監督工作。縣政協組織委員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森林防火”專項調研,對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四是認真傳達貫徹上級精神。每次省、市林改會議后,我縣及時進行傳達,并按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據統計,20*年6月以來,全縣先后11次召開林改專題會議或結合農村工作會議傳達省、市林改有關精神,確保了林改工作能夠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五是多方籌集經費。三年來,我縣通過采取上級補助、縣財政專項列支和鄉鎮配套相結合的辦法,共投入林改專項資金36萬元(其中省市補助13.4萬元、縣財政投入11萬元、鄉鎮級配套11.6萬元),確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運轉。同時,縣直有關部門根據自身職責大力協作配合,形成了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林改工作深入開展。

        2、明確目標責任,健全督查機制。按照先緊后松的指導思想,縣委縣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務(20*、20*、20*年分別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務),各鄉鎮各有關部門按照年度任務,采取并落實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機制。一是縣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上,以責任書的形式將林改任務下達給各鄉鎮,將林改工作列入鄉鎮年度經濟量化考核內容。二是各鄉鎮實行分管領導掛片、干部包村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林改任務分解落實到村、責任落實到人,將林改工作列入鄉鎮領導干部年終考評的重要內容。三是林業部門組建林改督查組。縣林業局6名副科級領導各負責1-2個鄉鎮的林改督查指導工作任務,業務科室干部負責鄉鎮林改技術檢查指導工作任務。四是將林改列入縣效能督辦項目實行一旬一報、當月通報制度,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五是開展專項執法監察工作。由縣紀委、監察局、縣效能辦、縣林業局聯合組建成立林改執法監察工作小組,深入各鄉鎮各村,對林改進展情況、規范操作情況進行執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糾正意見或限期整改。

        3、廣泛宣傳發動,營造改革氛圍。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解與支持,縣鄉兩級堅持輿論先行,通過廣播、有線電視、黑板報、公開欄、標語、365服務中心等宣傳渠道和發放林改材料、入戶動員講解等宣傳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規、目的意義、改革內容等宣傳到位,講解到位,積極營造良好的改革輿論氛圍。據統計,三年來全縣共印發《致全縣林農的一封信》、《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學習培訓提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問題回答》、《關于農村土地承包法學習培訓材料》等各類宣傳材料5萬多份。通過宣傳發動,進一步統一了全縣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真正做到讓各級干部知道,讓廣大農民群眾知道,使廣大林農真正關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林改工作。

        4、夯實基層力量,嚴格規范操作。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條符合我縣實際,加快林改的路子,我們通過試點先行、夯實力量、創新技術、加強培訓,促進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規,規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質量。一是認真開展縣級試點工作。20*年6月25日,我縣選擇城郊鄉下村開展縣級林改試點工作。通過總結林改經驗,制定了《――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同時結合東林鄉山嶺村試點工作,形成材料匯編,向全縣推廣。二是充實基層工作力量。從縣林業局抽調8名專業技術干部,充實到相對薄弱的基層林業站,協助外業區劃等技術服務工作。結合全縣生態公益林護林員調整,從待業的林業院校畢業生中選聘10名熟悉電腦操作的,作為專職護林員充實到基層林業站,參與林改材料的整理錄入。三是搞好技術創新。鼓勵和支持原林業站站長吳國華同志利用業余時間,鉆研開發了林權數據自動處理模塊軟件,加快了我縣林改內業材料整理進度。四是舉辦多層次、系統化的技術培訓班(內容涉及地形圖判讀勾繪、法律法規知識講座、林改方案編制、各類表格填寫、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應用以及檢查驗收等各個方面)。據統計,全縣共舉辦林改培訓班10期,培訓人員達380多人次,印發林改指導性材料(如《――縣林改業務培訓材料》、《――縣鄉鎮林改工作隊工作提綱》和《――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檢查驗收材料匯編》等)460多份。五是抓點帶面,全面推進林改工作。各鄉鎮先選擇兩個群眾基礎好、產權明晰、形式多樣的行政村作為示范村,強化內外業質量管理,以點帶面,推動其他村林改工作開展。

        5、尊重群眾意愿,選擇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結合我縣集體林地經營的實際狀況,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對改革采取了區別對待的做法。一是對產權明晰、相對獨立的林業經營區、生態公益林和83年林業“三定”時核發無誤的自留山進行鞏固登記。二是對已落實承包、租賃、合作、轉讓經營的山林,符合林業法律、法規、政策的,予以確認登記;程序不夠規范、手續不完備的,在尊重歷史事實、依法依規、協商解決、補充完善的基礎上,給予確權登記。三是對一些權屬存在爭議、千米以上無人承包的荒山、城鎮建設預留地等暫不進行產權明晰。四是對集體經營的商品林,根據實際林況并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選擇適宜的明晰產權與經營形式。主要有:①劃定自留山。對四至清晰明確,小塊分散的個私林、農民長期經營的竹林、經濟林和集體荒山跡地,劃定為自留山,原則上按戶劃塊,面積掌握在全村林地總面積的5-20%之間。②落實單戶承包經營。按照個人誰造誰有、集體山林均山到戶的工作原則,落實家庭單戶承包經營或租賃經營。③落實聯戶承包經營。對一些集中連片、難以分割的集體山林、荒山跡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過公開投標、公平競爭或林地租賃的形式,由若干戶(30戶內)為單位,推選委托人與村委簽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賃合同,確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時上繳林木承包基數或林地使用費。目前,我縣林權區劃登記面積63.0萬畝,除了24.6萬畝生態公益林按原有權屬落實承包經營或由村集體統一經營外,其余38.4萬畝商品林基本劃分為四種經營類型,其中自留山經營6.1萬畝、占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的9.2,承包經營(包括租賃經營)26.4萬畝、占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的39.7,村集體統一經營2.1萬畝、占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的3.1,其他經營(包括轉讓、股份合作、劃撥等)3.8萬畝、占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的5.7。

        6、強化自查驗收,確保改革質量。為扎實推進林改工作,確保改革質量,我縣在林改工作中強化自查驗收。20*年7月14日制定出臺了《――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檢查驗收辦法》,隨后,選擇東石鄉太陽村和富財村開展縣級檢查驗收試點工作。通過補充完善,形成《――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檢查驗收材料匯編》,下發到各鄉鎮和相關部門,供參檢人員學習,以便統一規范操作。同時,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林業局局長和縣紀委常委、監察室主任任副組長、4名縣直部門副科級領導、1名高級工程師和7名林改專業技術人員為成員的縣級林改檢查驗收組和4個林改檢查驗收小組。20*年11月初至20*年11月10日,驗收組深入全縣9個鄉鎮112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進行檢查驗收,重點審查了96個林改任務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審材料的整改情況,共走訪了干部群眾2083人,占驗收單位(村、社區)總戶數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積4.7萬畝,分別占驗收單位申請登記總宗地數和面積的10.8%和7.5%。20*年11月11日開始,林改檢查驗收工作重點轉入對各鄉鎮“林改工作責任狀”的綜合考核評定,主要是查閱各鄉鎮有關林改工作的文書檔案和經費收支情況,并隨機抽查兩個整改村,對整改情況進行核實。通過考核評定,3個鄉鎮被評定為全面完成改革任務,6個鄉鎮被評定為基本完成改革任務,全縣林改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來,我縣通過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極大地調動了林區群眾發展林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表現為:

        1、穩定了山林權屬,增強了林農發展林業的信心。通過改革,落實了自留山政策和“誰造誰有”政策,基本實現了“耕者有其山,權利平等”的改革目標;明晰了產權,落實了經營主體,有效保障了林農的合法權益;頒發(換)了林權證,讓林農吃了“定心丸”,增強了他們管好自家林,大力發展林業奔小康的信心。林業生產逐漸形成責、權、利相統一的良性發展局面。如石洋鄉五蒲村農民鄭興旺,20*年底在縣林業局的指導幫助下,投資25.5萬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種植木瓜85畝。20*年初步投產,收入5.6萬元。今年計劃再籌資30多萬元,擴大種植至200畝,全部木瓜投產后,每年可穩定收入60萬元以上。

        2、提高了林農護林防火的主動性,森林資源得到進一步保護。通過改革,廣大林農在取得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同時,也落實了管護責任,農村長期以來存在的護林難、防火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過去,由于森林資源屬于村集體所有,村民護林防火的積極性不高,發生森林火警火災時,往往是林業干部、鄉鎮干部和村干部沖鋒在前,村民很少自覺上山撲火。改革以后,村民護林防火的積極性明顯高漲,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發的森林火災蔓延到鄰村東陽村界時,東陽村全體在家青壯年村民均第一時間主動趕到了現場撲火,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據統計,20*年1-11月份,全縣共發生亂砍濫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減少11.6%,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

        3、盤活了林業資產,促進了村集體和林農雙增收。為確保基層組織正常運轉,促進林農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在促進林農增收的同時,注意解決村財增加的問題。首先,通過改革,產權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業生產力,林農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從林業經營中得到的收益明顯提高,脫貧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過改革,落實集體山林承包、租賃和轉讓,村集體可以從林地使用費和現有林承包經營分成和林木轉讓款中,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我縣許多村財空白村,通過林改,盤活了林業資產,每年獲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這些收益,村集體除了用于維持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外,主要用于村道、自來水、村辦公樓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財收入較多的村,還加大了農村文化、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方面投入,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

        4、激活了林業經營機制,加快了山區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為了確保林改成果與市場經濟發展的有效對接,針對目前存在的農戶發展林業經營規模偏小、經濟效益無法得到發揮等諸多問題,我縣按照“穩定體制,放活機制”的思路,積極引進林業加工企業,開發山區優勢資源,同時鼓勵企業以聯辦或定向收購等形式建設原料林基地。既讓廣大林農增加了收益,又解決了加工企業有資金、有市場、無原料的問題,實現了雙贏,促進山區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以我縣20*年引進的竹漿粕項目為例,該項目依托我縣和周邊地區豐富的竹林資源,年加工竹漿粕2.5萬噸,年需竹材原料幾十萬噸,項目投產后,每噸竹子的市場收購價可達400元左右。據推算,僅此一項,可帶動農民人均增收450元,戶均增收1800元,并可帶動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5、緩解了農村長期矛盾糾紛,促進了農村社會安定穩定。我縣在整個林改實施過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繞過困難,嚴格落實“誰造誰有”政策,穩妥地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有效地化解或緩解了農村長期存在的矛盾糾紛,促進了農村社會安定穩定。如北山村林農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賃一片500畝的山場進行造林,由于該山場遺留有原來村里的部分林木,后來村里未按合同執行,雙方引起爭執,一度影響該村林改工作開展,該造林戶也多次向縣林業部門反映。后來,經林業部門實地調查核實,理順了雙方的利益關系,將分成比例由7:3調整為6:4,重新簽定了合同,村里滿意、造林戶滿意、群眾也滿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全縣尚有30067畝商品林未明晰產權關系,特別是我縣存在2*79畝爭議山林有待調處登記;二是縣界勘定時我縣石洋鄉1799畝山林被劃到鄰市行政轄區內,其中,該鄉水頭村村辦林場全部被劃走,群眾反映強烈;三是許多村在宗地區劃上,存在區劃面積過大、聯戶登記戶數偏多的現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滯后,影響改革效果。

        三、下一階段工作思路

        我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雖然已基本完成,但許多工作尚待進一步完善,林改的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下階段,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實,鞏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強林權發證工作。在完成檢查驗收的基礎上,再次組織技術人員、包村干部和村民,對林權申請材料進行復核,確保在發證過程中切實做到不錯、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繼續加強組織領導。兩年內機構不撤、人員不散、工作不停。進一步深化改革,鞏固改革成果。進一步發動廣大林農群眾,認真總結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經驗,不斷完善欠妥之處。用發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創新的思維,在前進中解決問題。

        三要建立林權管理交易平臺。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機制為基礎,組建縣級林權管理交易工作機構,履行林權登記、變更、交易等管理職能,為森林資源轉讓、流通、管理提供服務平臺。

        四要加快三個服務中心的建設步伐。面對林改后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機遇,及時轉變觀念,發展森林資源評估、伐區調查設計、木竹檢尺等中介機構服務,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為林農提供更多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第9篇:改革匯報范文

        一、主要成績

        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行動研究在實踐過程中,已凸顯較大優勢,從觀念到行為,下述六種意識得到強化或突破。

        (一)教師角色有一定的轉換意識。觀察分析所聽的近300節課堂教學,80%以上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了新課程所要求的角色意識,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教材復制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學習、主動發展的教學方法。諷刺、挖苦的少了,激勵評價的多了:照搬教材順序進行教學的少了,根據學情對教材進行適度整合的多了;“填鴨式”“滿堂灌”的少了,引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多了。教師能夠走下講臺、走近學生,能夠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個性化指導,重視書本知識向生活的回歸。以學生為主體已成為廣大教師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以教材為平臺和依據,充分挖掘各種課程資源,已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三維目標意識有一定的重視。講課教師基本能夠把握課程文本體現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都在努力體現學科特點。就語文課而言,大多數課做到憑借語言文字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有些還注重體會重點語句的作用和表達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習語言,同時進行人文熏陶。更可喜的是,教學開始顯露語文學科的本色。字詞教學得到加強,一些課做到根據語文特點,糾正讀音、分析字形和理解字義。關鍵句、段的理解受到重視,不僅重視理解意思,而且重視體會情感,領悟表達的特點或作用。讀書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強。很多課堂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說寫訓練引起重視。大部分閱讀課都設計了隨文練筆,且有的用得恰當而有新意。

        (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加強。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和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努力嘗試著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積極了,并且不時地迸出精彩的發言,展現出可愛的動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真實感受。

        (四)教學問題意識得到一定體現。65%以上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了問題意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在問題對話中生成新的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問題意識體現為三類:一是課堂內學生生成問題;二是教師課前生成問題;三是課前學生生成問題,課堂解決問題,課內再生成問題,再解決問題。有少數教師在問題教學方面敢于嘗試,在教學中進行創新,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創設情境意識得到廣泛關注。部分老師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學情境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了廣闊平臺。一是語言創設情境,講故事、猜謎語。二是活動創設情境,做游戲、課本劇、情景劇,通過形象、逼真、生動的表演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三是媒體創設情境,教師教學過程中使用錄音機\錄音磁帶播放音樂或課文朗讀,展示圖片等,創設了與課程文本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基本符合適度、適合、適用、適時的“四適”原則。

        (六)科學評價意識得到有效改善。80%以上的教師已經走出了“為評價而評價”的誤區,由過亂、過濫、過露的教學評價轉變為真實、規范、科學的教學評價。引進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有激勵性評價、暗示性評價、及時性評價等,在評價手段上,有星級評價、小紅花評價等。學生在教學評價中,得到真實的學習體驗和成功的快樂。評價話語表現出以下三個特點:具有個性意識的差異性評價話語開始增強;具有多元意識的開放性評價話語經常使用;具有科學意識的規范性評價話語較多應用。

        二、問題及成因

        通過本次調研,真正感受到新課程實施以來小學課堂教學發生的巨大變化,課堂教學正在逐步從傳統課堂教學范式走向新課程課堂教學范式,初步呈現出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的課堂教學新景象。但是,我們也發現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若得不到有效地解決,將嚴重阻礙著課堂教學改革,課堂的實效將難以落實。

        (一)主要問題

        1、不能準確把握教材。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也是課程的開發者與設計者,教師有了很大的自,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但教師對教材的鉆研不夠,吃不透教材,不領會教材如何體現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怎樣處理教材才能把知識點落到實處,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調整和補充,仍然是處于教死書、死教書,有的數學教師甚至不會把書上的情境變成教學問題,教學費時低效。

        2、重教材輕學生。老師們備課的重心仍然是備教材,備教材中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實現備課重心由“備教材”向“備學生”的轉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似乎想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然而,在學習時間分配、話語權占有、傳授權威性等方面仍占絕對主導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舍不得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擔心一旦把時間交給學生后,學生便不好好學習,完不成教學任務.

        3、“學”仍然服從于“教”。調查結果表明,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的講為主。教師不能從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中解放出來,不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教學;仍然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不教不學,導致學生亦步亦趨,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少教師的課堂教學嚴格執行預設的教案,以完成教案設計為終極目標,缺乏應有的教學智慧和靈活性。對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資源或視而不見,或回應能力弱,不善于利用。

        4、“三維”目標問題突出。三維目標不能有機整合,只圖課堂氣氛活躍,忽視“雙基”的培養及訓練。或只重視獲得“雙基”,不重視獲取方法。大多數教師脫離具體內容和特定的情境,孤立地、機械地、生硬地進行貼標簽式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只能沖淡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到煩而無用。

        5、曲解“雙向交流”。以問代講,一問到底,語言單調繁瑣,不準確,問話模糊使學生捉摸不透;不斷地重復學生的答語,使人感到煩燥,中心不突出;不斷打斷學生的問答,使學生感到很壓抑;為鼓勵、賞識學生一味地給予廉價的表揚,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價值導向,反而可能養成學生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6、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合作學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發展學生的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但從這次聽課調研中發現,幾乎所有課堂都有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教師一宣布,前排同學就回過頭去,教室都是嗡嗡聲,每個人都在講話,誰都聽不清在講什么。純屬是為讓聽課人看而進行表演。

        7、盲目的探究教學。探究學習就是要將學習過程變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探究。從這次調研中發現,大多數教師課堂上都要設計探究學習的環節,即使是概念性的知識,陳述性的知識也要讓學生去探究,其結果使學生產生不了探究的欲望,大多數學生動不起來,只能當收音機,坐久了還有的開小差,影響了課堂紀律。

        8、忽略現代媒體的作用.現代媒體的作用是為激發興趣,突破難點,讓學生經歷思維的過程.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特別是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建設,理論上為師生了解現代教育信息和教育方法提供了便捷,但真正用于教育教學少之又少,甚至連錄音機等簡單教學設備都不想用或不會用,談何教學手段更新與教育質量提高!

        9、關注優生,忽視大多數。教師不面向全體學生,名義上是多讓學生活動,實際上是幾個優等生控制課堂,讀說演練,都是那么幾個人,一兩個學生當主角,其它學生當配角,或者是觀眾,只是看與聽,呆坐不動,到后來他們連手也不舉了,因為舉也白舉,老師早有安排。

        10、課題研究成為個別教師的行為。一些學校的課題研究,只有一些領導干部和個別教師參與,將教學和研究割裂開來,為研究而研究。

        (二)形成原因

        教師之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存在以上問題,這一方面說明教育改革的復雜性,一些陳舊觀念和習慣傾向仍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從觀念的轉變到行為的落實,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也說明新課程的理念與要求與目前教師的教學觀念與能力的現狀之間的矛盾還客觀存在。造成這一矛盾的原因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管理不到位

        學校領導還沒有真正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雖然都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策劃了系列性的教學教研活動,但還停留在事務性管理層面,沒有深入到教學具體問題的層面,“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停于表面,流于形式。部分教師課時太多,無時間備課,缺乏用心和效度。有的備課也是應付,圖數量不圖質量,也無人認真閱讀整理,變成自己的教學智慧,故而常教無新。薄弱學科由于無專職教師,基本上只教不研,個別學科只有一人,無人交流,只能自我修煉。再加上評價不科學、不全面,只重視考試科目,不重視非考試科目,導致“考什么教什么”,師生打疲勞戰,以時間換取分數。非考試科目則教不教無所謂,任課教師缺乏競爭力,教學無熱情。

        2、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較低

        從調研來看,教師年齡老化,教師平均年齡為43—46歲。70%的老年教師是民師轉正,雖然通過函授學習獲得了中師文憑,但是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薄弱,現代教學能力普遍偏低。45%的中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較強,但敬業精神差,職業倦怠情緒較濃,得過且過,或學科素養欠缺,常規意識不強。大部分教師不能準確把握準新課程理念,不明白教材編者意圖,學法指導能力差,無法有效進行課堂教學。

        3、教師培訓,學而不用

        近年來,盡管市局已對絕大部分教師進行了培訓,但學得不實或學而不用.課堂上,盡管一些教師都比較重視學生的活動以體現對“主體”的尊重,都很重視課堂氣氛的營造,以顯示思維的活躍,但聽完之后總感到缺少一種讓人回味的東西,教師提出的問題質量不高,學生的討論雖然熱烈,教師卻給不出高出學生一籌的見解,致使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層次上徘徊。

        4、傳統教學的慣性

        教學改革必須涉及兩個方面,教學觀念的改變與教學策略的革新。任何一種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又是那些大家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實施新課程,就是要改變教師在過去的學科教學中形成的嚴謹體系,改變教師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這幾乎是要改變他們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其難度不言而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电影亚洲精品 | 综合卡通欧美日韩亚洲 | 在线看亚洲福利中文字幕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高清网址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