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政治學原理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政治學原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政治學原理論文

        第1篇: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1.社會經濟關系,就是反映社會經濟制度本質的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生產始終是“在一定社會形式中并借這種社會形式而進行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90頁),因而人們在生產中必然發生構成這種社會形式的獨特的經濟關系。這類經濟關系的實質和基礎是所有制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成果的分配方式。正是這類經濟關系決定了生產的目的,即生產是為誰的利益進行的,決定了社會的階級結構。每一種社會制度都有它固有的與其他社會制度相區別的社會經濟關系,這種經濟關系構成了該社會經濟制度的質的規定性。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斯大林指出,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由此產生的各種不同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以及他們的相互關系;完全以生產關系為轉移的產品分配形式。由此確定了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五種社會經濟關系,規定了五種社會形態。

        2.組織經濟關系,就是在具體組織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中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這類經濟關系反映在經濟運行、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它說明的是各種生產要素相結合的具體形式和特點,如勞動的分工、專業化和協作,企業的經營形式和管理方法,調節經濟運行的計劃手段和市場手段等。這類經濟關系,一方面是適應生產一般的需要,因而往往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中,顯示出超越社會經濟關系的某種共性;另一方面,它又不能不受到社會經濟關系的制約,因而必然要反映和體現社會經濟關系的特點和要求,成為社會經濟關系的具體實現形式。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生產關系(經濟)是指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以及在這些活動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共性,生產資料所有制體現社會經濟關系的特點和要求。

        二、生產關系兩層次的區別和聯系社會經濟關系和組織經濟關系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1.二者的區別: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是不同的社會經濟形式在經濟上的質的規定性,是不同社會經濟形態根本區別之所在;組織經濟關系的許多內容往往是不同社會經濟形態所共有的,顯示出它們之間的共同性。

        2.二者的聯系:社會經濟關系和組織經濟關系是密切聯系的,兩者是一種從屬關系。社會經濟關系反映的是社會制度本質的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組織經濟關系反映的是人們在具體的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相互關系。前者是決定性的,后者是從屬性的,是前者的具體實現形式。

        三、正確理解生產關系兩層次的意義

        1.有助于我們從根本上理解“兩個基本點”的內在統一性?!皟蓚€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區別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從經濟上來說,它體現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反映社會制度本質的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即生產資料公有制、按勞分配、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等。我們的改革(開放也是改革)是改變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對象和內容是在具體的經濟運行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所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是兩個層次的問題,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互相促進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改革開放規定了正確的方向,是改革開放得以健康順利發展的保證;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助于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梢姡智迳a關系兩層次,有助于我們從根本上理解“兩個基本點”之間的內在統一性。

        第2篇: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內容摘要:飯店資源的配置屬性決定了它的增值性和競爭力級別,本文提出了飯店資源的配置性分類方式,并從資源配置的角度出發,對飯店資源的配置層次和分類配置方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飯店資源配置性分類配置層次配置方式

        飯店擁有各種經營管理資源,飯店正是利用這些資源來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環境效益。可配置性是飯店資源所具有的基本特點,通過特定的配置和管理行為,飯店資源會發生形態的改變,并聚合成滿足顧客需要的飯店產品。因此,科學認識飯店資源的配置屬性,是正確進行飯店競爭力管理的基礎。

        1飯店資源的配置性分類

        對飯店資源進行配置,其目的在于通過對不同飯店資源在不同用途之間的使用來提高單體資源的增值能力,并通過資源之間的結合來積聚綜合利用優勢和過程優勢,從而提高飯店的效益水平。

        飯店資源都蘊涵有程度不同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在一個較短的時期之內,技術水平如果沒有較大的改善,資源的自然性越高,其增值能力的固化度就越高,它通過人為組合和調配所能產生的增值效果也就越低,比如低值易耗品,由于其使用的廣泛性和獲取的隨意性,它的獲取成本和使用成本均可以進行理性的控制,在飯店產品的價值鏈結構中,它的價值擴散能力是較低的,飯店只能從低值易耗品中得到一般的資金投入回報。

        社會性高的資源的增值能力通常不受技術水平的限制,而受管理水平或者說資源配置水平的限制。資源的社會性越高,它通過不同的配置組合產生的增值效果的差異性也就越大。比如顧客偏好信息,同樣的顧客偏好信息對不同的飯店有不同的增值效果,飯店對顧客偏好信息理解地越準確,所生產的產品與顧客偏好就越吻合,其增值效應和市場效應就越大,越能給飯店帶來超出一般資金回報率的利潤水平。從這個角度而言,可以將飯店資源分為三類,即弱配置性資源、中度配置性資源和強配置性資源。

        如圖1所示,弱配置性資源通常是自然屬性較高的設施和物品資源,它們雖然也經過人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但比起財力資源、人力資源等中度配置資源來說,其社會屬性顯然要低得多。設施和物品資源的質量是比較容易測定的,它們的增值能力也比較容易預測,對它們進行配置組合所能夠產生的綜合效益和過程效益是比較低的。

        財力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這里通常是指新興技術)、市場信息等資源的增值潛能則難以預測,不同的配置組合能夠產生不同的綜合效益和過程效益,其配置性是較高的。相比而言,組織慣例、飯店文化等組織資源是軟性程度更高的資源,它們超越了飯店組織實體,并依賴于內在的社會心理和飯店規范而連接在一起,其社會性比弱配置性資源和中度配置性資源要高。相應地,對這些資源進行配置組合能夠帶來的增值效果更加難以確定,因此其可配置性要高于前兩者,我們稱其為強配置性資源。

        2飯店資源的競爭力層次及其動態轉化

        (一)飯店資源的競爭力層次

        資源配置的目的是營造飯店的競爭優勢,為飯店的利潤獲取提供競爭基礎。飯店資源本身就是競爭的基礎因素之一?;蛘哒f,飯店內的各種資源本身就有競爭力的層級區別。從競爭力角度而言,飯店資源包括核心資源層、優勢資源層、基礎資源層和劣勢資源層等四個層級:

        飯店核心資源層。飯店核心資源是與飯店核心競爭力緊密度較高的相關因素之一,它是指在飯店的資源體系中,具有較強的價值增值能力、較為稀缺而且不易被競爭對手所模仿的資源種類。核心資源層對應于強配置性資源,飯店通過對這種資源的開發和維護能夠獲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保持飯店的競爭地位。飯店文化、組織資源等強配置性資源通常屬于飯店的核心資源。

        飯店優勢資源層。優勢資源是指有一定的價值增值能力、具有稀缺性但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復制的資源種類,它對應于中度配置性資源。飯店優勢資源能為飯店提供一定的競爭力,但這種競爭力容易被競爭對手趕超,因此不具備可持續性。像飯店的菜肴制作技術、客戶資源等中度配置性資源與飯店的優勢資源存在較大程度的關聯性。

        飯店基礎資源層?;A資源指具有一定的價值增值能力,但不具備稀缺性的飯店資源種類,它對應于弱配置性資源。這種資源能夠提供一定的價值,沒有它們飯店會處于競爭的劣勢,但是其它飯店也很容易取得同樣或類似的資源,因此它不能成為形成飯店競爭優勢的資源。飯店的水、電、設施設備等弱配置性資源種類都屬于基礎性資源。

        飯店劣勢資源層。飯店劣勢資源是指沒有價值增值能力的資源種類,它沒有明確的配置層次指向。這種資源不能為飯店提供競爭優勢,它往往是飯店的負擔。像不適應崗位發展需要的員工就屬于飯店劣勢資源,摒棄這種資源可以降低飯店的經營管理成本,提高飯店的相對競爭力。

        (二)飯店資源競爭力層次的動態轉化

        如圖2所示,在飯店資源的分層系統中,飯店的核心資源是飯店所獨有的,市場上不具備同類資源,飯店正是憑借這種資源營造出自己有別于其它飯店的競爭優勢,由于這種資源不易被競爭對手所模仿,因此其競爭優勢是持續的。

        飯店優勢資源也是構成飯店競爭優勢的資源種類之一,但由于它可以被其它飯店所模仿,因此這種資源所營造的競爭優勢有一個逐漸式微的過程,或者說,這種資源會逐步退化為飯店的基礎資源。

        劣勢資源的存在是飯店中一個難以避免的配置問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飯店難以完全了解市場中的資源情況,因此資源交易行為蘊涵著和劣勢資源發生契約關系的可能性。同時,飯店內部的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有一個自我老化過程,設施設備、員工的技能、管理人員的管理思想都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背離資源基本要求的情況,如果這些得不到及時的修復,相應的資源就會轉化為劣勢資源。

        飯店資源還會與外部市場資源進行動態交流,內部轉化和外部轉化往往交織在一起,互為推動。

        3飯店資源的分類配置策略

        在飯店的資源構成體系中,物品設施等弱配置性資源自然屬性高,它在空間上具備較強的可流動性,可替代性也高;技術資源、客戶資源等中度配置性資源依賴于人的識別和管理,它的擴散通常受整體環境的限制,因此其可流動性和替代性要低于弱配置性資源;而飯店文化等強配置性資源具備更強的內隱性和社會性,它更多的表現為隱性的規范和價值理念,它是飯店行為長期積淀和延續的結果,它的可流動性和替代性最弱。但這也使這種資源難以被模仿,由此它也具備更強的增值性。因此,弱配置性資源、中度配置性資源和強配置性資源分別對應于強替代性、一般替代性和弱替代性。對資源流動性和替代性的判斷有助于更好把握資源配置的時間決策點,采用反應速度不同的配置模式。

        如表1所示,基礎性的弱配置性資源流動性強,飯店需要對資源的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應和調整,其配置手法是迅捷反映型的配置模式。

        中度配置性資源流動性較強,但其發展脈絡較為緩和,具有相當程度的可預見性,因此一般采用常規、例行的配置流程。比如,人力資源需要飯店進行持續的更新、培訓和結構調整,它的配置行為有其常規性和延續性。強配置性資源可替代性低,它的改變需要較長的時間,其配置行為通常是中遠期的戰略性規劃調整。比如,良好的飯店文化、成熟的組織慣例等強配置性資源的形成是飯店員工在長期的工作中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飯店有長期的戰略發展規劃。

        飯店的資源隨著其配置性由弱到強的變化,它的增值性也逐步增強,增值性越強的資源與飯店核心優勢的關聯度越大,飯店由此所能維持的競爭優勢也越長久。

        參考文獻:

        1.Barney,J.B.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1991

        第3篇: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 教育教學 “兩個課堂”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Two Kin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inking

        TIAN Manjiang

        (Da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azhou, Sichuan 635001)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is very emphasi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accumulated lots of experience but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is not a static process, it will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so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needs to adjust according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wo class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inking ab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wo effective measures to carry out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wo kinds of classroom" thinking

        1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含義及問題

        1.1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含義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第一課堂是以教師理論講授為背景,通過教學規劃對學生開展的教學活動;第二課堂是在第一課堂教學基礎上,不受教學規劃內容限制,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實現學生積極參與到健康的課外活動中?!皟蓚€課堂”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學生通過第二課堂的活動對在第一課堂中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消化與運用。

        1.2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現狀分析,筆者將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不統一。在一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第一課堂目標為開展課堂教學、完成學期指定教學任務;第二課堂目標為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普通的課外活動?!皟蓚€課堂”的教學失去聯系,無法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對第一課堂只是應付考試、完成任務,對第二課堂只是形式的參與。

        教學方法單一。受限于傳統的教學手段,第一課堂中教師的講課是占據著主導的地位,而學生的個性就無法得到有效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理論性比較強,但是通過一定的實踐手段學生對理論性的觀點能夠掌握得更加透徹。大學階段,學生與政治課堂中所學習的東西和社會的發展已經有一定的聯系,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中的思想問題、政治問題,僅僅依靠理論講解是無法體現的,在這種教育趨勢下,依舊采用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不利于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掌握的。①

        師資隊伍需提高。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側重點在于如何實現優質院校評估、如何擴大招生人數、如何成為示范院校等問題,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校方多以重點學科教師建設為主,對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求不高,疏忽了思想政治課教學人才的培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造成負面影響。

        2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改善措施

        2.1 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方法

        通過多媒體技術中所具有的演示功能,實施模擬理論知識的學習方法,在多媒體課件中就可以對思想政治中的抽象理論具體化,那么學生就可以從視覺中對其進行了解和感悟,而教學的目的也更加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關于政治案例方面的問題,單純依靠教師講解是無法在頭腦中形成系統化的能力,也無法對案例中所包含的知識有個具體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案例,通過多媒體展現出來,然后讓學生根據案例講解出其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方面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樣就可以讓理論化的知識形象化,更好地體現思想政治教學的宗旨之所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中涉及的理論與政治、社會方面的新聞知識有著很強的聯系,那么在講解到和學習內容相關的部分,教師就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新聞事件,或者讓學生自己在觀看報紙和新聞的過程中將這些事件拿到課堂之中,通過多媒體演放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事件得到知識,根據具體存在的問題來分析思想政治教材中所具有的理論知識。

        2.2 細化目標,促進學生的活動參與度

        每一個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性,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考慮大學生的個性化,要求我們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中要結合學生不同個性開展針對性的課間活動。將課間活動劃分為各個階段,每個階段學生都有明確的目標,任務越小,目標越明確,學生就越容易完成,提高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揮自身自主的參與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得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從而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的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現人才儲備

        改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首先需要學校領導、各級管理部門、教師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認識,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理念,扎實工作、不斷創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綜合素質的理念,不斷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的濃厚興趣,從而對思想政治學科產生全新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大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提升教師自身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主要實施者,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創新,使自身能夠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好地開展教學工作。②同時要求教師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只是師資隊伍建設任務的一部分,教師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現代化設備嫻熟的運用能力,用于不斷開拓自身視野、更新技術知識,從而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能夠在深層次的理解中進行創造性的改革活動。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背景下,面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為了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個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開思考,更加重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構建儲備高素質師資隊伍,研究引進多元的教學手段,深化教學改革,為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積極促進作用。③通過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重要性的分析,總結出相應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將課堂中的被動變為主動,厭學變為愛學,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性的認知,讓更多的大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同時也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品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注釋

        ① 劉冬芳,李輝,閆獻偉.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踐與改革策略[J].價值工程,2011(33):9-11.

        第4篇: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基金項目:紅河學院本科質量工程項目“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帶頭人”建設成果之一。

        新建的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來新設本科學校,共有647所,約占全國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數量的55.3%。新建本科院校為地方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但與此同時,來自地方社會的就業信息反饋表明,一方面是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較底,另一方面是技術應用型人才難以滿足地方用人單位的需求。作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也面臨一個如何轉型的發展問題,筆者結合該專業的建設實際,就轉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建設提出一些思考。

        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內涵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可以界定為,學生在掌握政治學與行政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適應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能實際處理地方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社區等工作崗位中的政務、行政管理、行政執法、社區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有學者認為,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具備以下六個特征:其一,具備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理論基礎;其二,相對于學術型人才而言,更突出“應用”;其三,有較強的溝通與合作能力;其四,具備調研能力;其五,具有創新與應急能力;其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筆者認為,在界定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內涵基礎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應具備專業知識能力、行政職業能力、綜合能力三種基本能力。三種能力的培養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

        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

        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是貫穿于整個本科人才培養過程的對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路徑和培養目標選擇、本科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態度。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指導、制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可以說有什么樣的人才培養基本理念就會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務必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基本理念的指導作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應凸顯其“應用性”,“應用性”的體現是“專業知識能力、行政職業能力、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因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注重和加強對學生“三種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構建以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行政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力為導向的“三位一體”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必須通過專業設置的課程體系予以實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其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時,更多的是參照了國內重點大學關于該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而忽視了自己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因而,出現“水土不服”是很自然的現象,學生的反饋是專業理論教學內容過多,培養實踐能力的教學課時偏少。另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大都由從前的師范??茖W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師資力量相對不足,“師資的缺乏,課程設置往往以老師研究的方向和興趣而定,由此產生了隨意性”,“不少高校在政治學與行政學教學體系中直接加入大量熱門課程,課程體系缺乏內在聯系,內容交叉重疊太多”筆者認為,在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應遵循以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行政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力為導向的“三位一體”課程體系(下述建議課程根據需要,可設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具體分析如下:

        1 專業理論知識課程群

        掌握扎實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基本理論知識是對該專業畢業生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用性”的一個基礎,專業理論知識課程群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的一個重要平臺。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專業理論知識課程群根據本地方的實際情況,側重于基本理論知識課程設置,一般包括政治學原理、行政管理學、憲法學、地方政府學、公務員制度、中國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公共政策概論、市政學等。

        2 行政職業能力培養課程群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強調人才的專業知識性特征的同時更加注重本科畢業生的職業技能特征。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回應社會的需求,設置相關課程群,突出該專業學生的行政職業能力培養??梢哉f,專業能力是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內在基礎,行政職業能力是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外部體現。行政職業能力培養課程群的設置一般包括社會實踐與調查、行政文書與秘書、公共關系實務、管理溝通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電子政務、辦公自動化、演講與口才、政務禮儀、情緒管理等課程。

        3 綜合素質能力培養課程群

        綜合能力是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畢業生組織協調能力、溝通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業務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該能力培養一般通過學校開設的通識課程來予以完成。

        (二)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長期以來,在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傳統的授課方式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總是作為主體來組織教學,學生則是被動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很少直接和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且很少表達他們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如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學生的能力培養受到很大限制。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對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堂課教學模式改革,真正意義上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教師在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清醒認識到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是一個引導者與相關疑難知識的闡釋者,師生處在一個平等的、開放的交流與探討的教學環境氛圍中,從而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在實際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授課教師可根據所授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靈活采用“小老師”課堂教學法、專題討論教學法、案例式研討教學法、開放式教學法等多種具體教學方法。

        (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是政治學與行政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礎與關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的這一教誨道出了實踐對于理論的重要性。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學生在獲取基本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必須高度重視專業實踐教學,通過嚴格系統的實踐教學,方能培養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行政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一般而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如下:其一,專業培養實踐學分偏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由畢業見習、實習以及畢業論文、社會調查等組成,實踐學分大約占專業總學分的15%左右,在轉型背景下,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相距甚遠;其二,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沒舉步維艱。實踐教學基地是進行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平臺和依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由于辦學歷史較短,和地方企事業單位、社區、行政機關、街道居委會等合作溝通較少,加之實踐教學經費的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盡如人意,甚至有的高校沒有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基地;其三,缺乏專業全程實踐教學計劃,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往往只注重畢業見習、實習以及畢業論文、社會調查等純實踐性課程,而缺乏一種專業全程實踐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培養計劃,導致的結果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脫節,甚至出現為理論而理論,為實踐而實踐這種最壞的結果。

        針對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

        1 專業全程實踐教學

        專業全程實踐教學計劃一般包括專業實踐教學的目的、專業實踐教學的保障措施、學期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大綱、專業實踐教學的考核及評價等內容。

        2 重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增加和地方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街道辦等單位的合作和交流,依托上述單位的資源,開展“共贏”合作,建立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基地,為教師的實踐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實踐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3 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

        為滿足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全程實踐教學的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須采取多種有效保障措施以提高專業任課教師自身實踐能力。首先,根據專業任課教師的學科背景,鼓勵教師從事應用型的、實證型的科學研究;其次,鼓勵教師考取相關行業資格證并開展相關執業實踐,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最后,根據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學??善刚埿姓C關、企事業單位、社區等有實際行政管理經驗和行政執法經驗的工作人員作為兼職講師或不定期做專題講座。

        參考文獻

        第5篇: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政治學;實踐教學;PBL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3-0233-02

        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要求“高校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增強學生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高校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要充分發揮社會實踐育人功能,“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教學是鞏固政治學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人才的主要環節。

        一、加強政治學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型政治人才的重要途徑

        1.是順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政治學人才規格需求的需要

        當前經濟政治狀況要求政治專業人才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識,擁有分析理論問題的能力和身邊實際問題的能力,看清并順應時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養,還要具備創新精神和發展潛力。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高校政治學學科教學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手抓,相互促進,增強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現實政治實踐。

        2.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終身學習的需要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政治學教學應該既要提高該專業學生政治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也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復合型人才。為此,政治學教學就要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在積累理論知識的同時,體驗政治學學科的基本價值和理論觀點,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政治實踐,并在政治實踐中發現新的理論問題[1]。

        3.是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需要

        目前,政治學大學生畢業后除少部分學生繼續讀研深造之外,大部分學生到中等以上學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學工作,或者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工作。目前高校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使他們實踐創新能力弱,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此,必須使政治學學科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著力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注重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當前政治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指導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實踐教學能力不強。目前缺乏有效調動指導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機制,廣大教師重理論研究,實踐經驗缺乏,更不愿意也沒有經驗和能力指導學生實踐教學。而沒有教師的具體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水平也難以得到提高。

        第二,學生學業評價機制不健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功利傾向明顯。受當前學生學業評價方式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只重視理論知識掌握,認為考高分和能夠考研考證,那才是最重要的,開展社會實踐是浪費時間。他們誤以為參加社會實踐只是為了得到學校的評選表彰,功利傾向明顯。為此,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走馬觀花,忽視社會實踐的內涵、內容和實質,和專業結合不緊密。

        第三,實踐教學形式單一,無特色,理論和實踐相脫離。有些高校大學生實踐教學往往局限于社會調查、參觀等形式,實踐教學仍停留在初級階段,信息傳遞模式局限在實踐基地向學生單向傳遞信息,學生的認知信息不能向實踐教學基地逆向傳遞,因此學生往往處于旁觀者的位置,教學模式無法向縱深方向發展,創新不夠,教學內容往往與大學生所學的具體專業特點結合不緊密,顯得缺乏針對性[2]。

        第四,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實際效果不明顯,短期行為明顯。社會實踐基地數量不少,但大多有名無實。只注重實踐教學基地的確立,但缺乏長期有效的建設措施,對實踐教學基地兼職指導教師培養一片空白。學校對基地實踐教學的指導力度不夠。

        三、在政治學實踐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的思考

        1.PBL教學法簡述

        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根源于杜威的哲學和建構主義理論。根據拉格爾的觀點,基于問題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質詢為導向,以綜合化課程為內容,并且通過合作方式進行的學習。它開始于某個“結構混亂”的問題,以這個問題為跳板,學生們獲得最少的指導方針和信息去開始他們的學習。他們必須討論和明確界定這個問題,然后使用一種和科學方法非常類似的程序,努力得出一個解決方案或者結論。

        在PBL中,教師的主要角色是促進者和指導者,負責提供資源、提出問題以引導學生,以及當學生們合作解決問題的時候,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思考。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教師必須對整個過程,有關學生需要的知識、資源意識及資源的獲得以及有關設計的知識等,有一種全面徹底的了解。

        2.構建基于PBL教學法的政治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思考

        (1)改革課堂理論教學方法,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具有實踐向度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上課時應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法、討論法,讓學生參與對案例的分析和對問題的討論。譬如在講到“政治決策”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當地基層民主自治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研討式與案例式相結合、老師點評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模式,將理論性、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結合起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

        (2)根據理論教學內容設計學生實踐主題。問題是PBL的核心,所有學習活動都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教師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自學情況,結合學生掌握的知識及學生關心的現實社會熱點問題設計確定若干個社會問題。譬如對“政治決策”這一問題,學生在課堂有了討論,但真正對基層民主決策并不了解,可以針對這一問題擬定“基層自治與鄉村公共問題”、“地方政府決策科學性”、“農民權利狀況”、“地方政府決策科學性”等多個問題,讓學生開展調查研究。

        (3)組織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開展社會熱點問題調查。指導教師將學生按照自主選題情況分成若干個小組,分別對各組學生進行活動宣傳動員和培訓,將實踐活動主題、指導思想、主要形式及活動要求告訴學生,讓學生學會社會調查研究和撰寫社會調查報告方法,讓學生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廣泛開展社會調查和創新實踐活動,寫出分析報告。

        (4)各組交流討論。在小組討論時,學生根據調研結果進行分析,發表自己調查的心得體會和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見解并聽取別人的意見。教師在討論中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反饋和糾正,引導學生的自學討論向正確的方向有序進行。

        (5)指導歸納整合。學生結合課堂教學所學知識,對實踐內容進行梳理與概括,讓學生重新審視所學理論知識。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理論知識,分析當前社會政治生活中的熱點和焦點,提高學生政治分析能力和政治敏銳感。

        (6)回歸見習。學生要討論交流結束后,再回到調查組織或者單位進行觀摩見習和實習,進一步理解課堂教學有關理論,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當地政治生活中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實踐教學基地與學生的雙向交流,一方面基地的指導教師將社會政治實踐過程中的基本原理教給學生,同時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及自己對社會政治問題的看法向基地指導教師交流溝通,這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7)組織評價考核。教師進行小結并根據各小組討論發言情況、學生實踐完成情況及基本知識的測試情況進行講評,作為實踐課成績。在評價過程中,要讓基地指導教師充分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3.創造條件為政治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打下堅實基礎

        (1)加強基地建設與管理。各學校要充分利用當地社會資源,依據優勢互補的原則,找到學校利益和社會、機構與企業利益的有效契合點,按照校社、校企雙贏的思路,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拓展實踐教學領域。同時加強基地日常管理,指導并規范其實踐教學行為,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2)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為滿足立體化實踐教學的需要,必須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提高校內教師加強實踐教學研究的積極性,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在關注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開展應用研究。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聘請經驗豐富熱心于教學的社會工作者作為實踐教學兼職教師,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兼職指導教師教學能力的訓練。

        (3)改革課程學習考評制度,由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轉變。進一步改革和深化政治學課程的考評內容,考查學生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和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的靈活運用,著重考查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在考試方式上采用筆試、口試、論文設計、撰寫閱讀報告或文獻綜述等多種方式,強化知識運用能力、判斷能力等綜合性評價,弱化知識記憶型評價[3]。

        (4)加強學生教育與管理。PBL實踐教學中,學生獲得了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必須要考慮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學習自覺性,能否充分利用自由支配時間,保證學習質量。所以,應該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應建立與相應的管理制度,約束和監督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質量。

        使用PBL教學法是實踐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采用該教學法可以提高政治學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社會交往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教學實踐中還要結合國內政治學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PBL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努力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季麗新.政治學學科本科實踐教學建設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33):159-160.

        第6篇: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高中政治課堂枯燥而乏味,學生對許多政治問題難以理解,也不愿意關注時政熱點,因而,其課堂教學效果欠佳,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作為長期奮斗在一線的教師,我知道學習興趣對于教學效果的重要性,對此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應該順應時展的潮流,及時更新觀念,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政治學習興趣。介于此,我以教學改革為契機,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不斷探索,逐漸激發起高中生的政治學習興趣。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更新師生關系,調動學習興趣

         

        師生關系,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堂氛圍和效果。因此,教師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我們常說:愛屋及烏,對于教育來說,本身也隱藏著這樣的問題。無論上什么課,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如果學生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那么,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教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關注師生的關系。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用大愛溫暖每位學生的心,尤其是對于那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多肯定,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每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他們都是這個班級不可缺少的。

         

        二、情境教學,激發高中生政治學習興趣

         

        新課程理念指出,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因而,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生活之中,即通過熟悉的社會生活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境地,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情境教學注意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參與,并與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相統一,能減輕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樂學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提供最佳的教學環境和活動場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結構,把書本知識化為血肉豐滿、生動活潑的形象。在教法上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獨角戲、注入式的教法,將討論式、對話式、辯論式、演講式、情景模擬式等教法引入課堂教學,把學生帶入探求新知的導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如我在講價格與供求時,設置了牛奶市場情境,我讓全班同學扮演投資牛奶市場的團隊,要求團隊根據奶牛供求關系的變化和牛奶價格的變動,做出是擴大規模養奶牛以賺錢還是殺牛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大家對決策集團的決策進行評價。結果,決策集團的每一次決策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這種貼近生活的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無形中他們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聯系生活實際,誘發高中生政治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高中政治是一門時代性極強的學科,因而理論聯系實際是不錯的教學手段之一。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具有真實性、新穎性、代表性、深刻性且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背景材料,就是明顯的例證。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揮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那么,我們應聯系怎樣實際呢?

         

        首先,課堂教學必須與現實生活,尤其是最能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相聯系。在教學中要善用時政新聞,捕捉時事熱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事政治主要是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狀態和趨勢,以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并且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它是人們了解現實,立足現實,預測未來,進行決策的依據。時事政治教學是指在政治課程中,對學生進行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的政策教育,透視社會熱點,正確認識形勢,把握時代特征的一種教學。

         

        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學生周圍的社會現象、國內外大事,把學生的已知概念、原理和觀點與最新的客觀實際、時政重點、熱點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為此,我們經常指導學生閱讀各類書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政治報》《時事》雜志等。

         

        例如伊朗局勢問題,歐盟多個國家對伊朗實施制裁,美國敦促伙伴國擺脫對伊朗石油的依賴,中國對這樣的局面應怎樣看待?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知識聯系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回答這些問題,并讓學生討論。這些事件有什么樣的政治背景?教師可與學生一起討論。這樣把課本知識與時事政治聯系在一起,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理論聯系實際要做到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是新理念的明確要求,即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在教學中,教師除進行課堂教學外,還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以及舉辦墻報、看電影、電視等,同時,結合實際,舉行時事演講。這種大、小課堂的結合,豐富了政治課的內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增強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我在講投資理財的選擇時,既從理論上講解各種投資方式的區別,又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了解我國投資市場的現狀,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等形式來展示教學效果,讓學生獲得體驗,培養學習興趣,使其潛能得以發揮。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以高中政治課堂為主陣地,采取以上措施逐漸激發了高中生的政治學習興趣。但是,常言道:教無定法,學無定則,貴在得法。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并非以上幾種,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思想政治課就會脫離枯燥無味的填鴨式說教,變得生動活潑,充滿藝術魅力。這樣,學生才會有學習興趣,才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第7篇: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 初中生 政治學習興趣 培養策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任何與治理相關的工作都離不開興趣。對學習最有利的因素便是學習對象的興趣。如何培養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界關心的問題。而培養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是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的。當前,中學政治課堂上普遍以教師為主導,起主體作用。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單純聽。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扼殺,成績自然不理想。只有對教學方法加以合理運用,對政治教學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進行挖掘,使得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中進行政治學習,發展自身的能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初中生政治的學習興趣進行了探討: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想要讓學生對政治課保持濃厚的興趣,就必須讓學生喜歡政治教師。教師需要樹立威信,讓學生敬佩自己,喜歡自己。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有認真的工作態度,并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只有教師有能力,有水平,才能使自己所教授的內容更有吸引力,學生才能更喜歡老師,對老師所教授的課程也就會喜歡,這樣才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豐富教學方法

        教學工作有兩方面內容:教師和學生。想要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就要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內容,認真準備每一節課,讓教學變得有趣靈活。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景的教學方式。比如在教學開始之前制造一些懸念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得學生認真關注課堂的每一步教學,保持濃厚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討論、自學、思考。在課堂上要減少講授的時間,相對增加學生的討論和閱讀時間。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初中生的直觀形象思維超過抽象邏輯思維,因此,要豐富教學手段,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看圖片、聽音樂、唱歌謠、講故事等多種手段,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初中政治課本中有很多討論題,教師不要覺得與考試無關就忽略了這些題目,而是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在討論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插入進去。教師還可以對練習進行精心設計,使得學生在聯系過程中產生興趣。因為興趣的源泉是運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對練習進行巧妙設計,以便更好地發掘其中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地方。比如,競猜搶答、改錯判斷等。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了解自身水平,還能夠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糾正。

        三、關注時事熱點

        在政治考試當中,時事政治題占到十到二十分。時事政治指的就是在相應的時間內,在國際、國內、省、區、縣等范圍內發生的重大而有影響力的事件。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2年美國大選,2012年我國兩會的召開,等等。政治教師應將這些熱點事件及時并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并利用這些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教育。幫助學生形成關心民族振興、關心國家大事的愛國情操。所以,政治教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多看報紙節目及新聞類的電視節目。

        四、創造實踐機會

        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有很多和政治教學相關的現象。這些現象大多是學生經常遇上但是缺乏了解的東西。初中政治課本中,和學生的學習及生活相關的素材包括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等諸多道德規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實踐環節做到充分重視,努力創造更多的機會幫助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比如,在學生學習到一些政治理論之后,幫助他們直接投入實踐中去進行體會,組織進行小論文的撰寫,開展班級為單位的辯論會,等等。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說明分析,對相關的概念和原理進行講解,還可以將所學的政治知識和具體事例結合到一起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或者對道理進行講解,等等。通過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可以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這無疑就提高了他們對政治課重要性的認識,也就提高了他們學習政治的興趣。

        總之,興趣在初中生政治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政治學習興趣是政治教師應該密切關注的問題。只有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業務能力,豐富政治教師的自身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實踐中去,才能培養并提高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普姆次仁.如何提高初中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1.10:233-235.

        [2]屈政.初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J].課程與教學論,2007.6.

        第8篇: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教學體系

        我國自1979年正式引入繼續教育概念,30余年來我國的繼續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作為一種教育形式尚處于不斷完善階段。從函授時代的脫產、夜大、函授形式的成人教育、80年代的自學考試到90年代末網絡教育,不僅包括??破瘘c升本科、高中起點升本科,也涵蓋高中起點升高職(高專),同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不斷的自我突破與發展壯大,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也不例外。同濟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為滿足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的需求,不斷朝辦學模式多樣化的方向努力。不過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以及知識體系模糊不清、學校特色不突出、教學方式僵化等。如何優化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教學體系,進一步突出自己的特色和方向,不僅具有現實意義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一、同濟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教學體系實證分析

        1.調研情況概況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開展,隨機選取同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專升本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問卷內容涉及基本情況、就業因素、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課程建議等方面。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99份,其中男生58名,占總人數的29%;女生141名,占71%;生源地是上海的180名,約占90%。所有調查數據均采用SPSS12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

        2.調查結果總結

        關于學習者基本情況的調查發現:在目前就業單位調查中,有37.2%的同學就業于民營企業;28.6%的同學在外資企業;20.6%的同學在國有企業;8.5%的同學在事業單位;2%的同學在國家行政機關。問及工作行政的問題,30.2%的同學選擇行政類;7.5%的同學選擇“人事類”;4%的同學選擇“咨詢類”;1%的同學選擇“文職類”;55%選擇“其他”。

        關于學習者對大學課程設置滿意度調查發現:約44%的同學表示滿意;5%的同學表示非常滿意;49%的同學表示一般;但仍有2.5%表示不滿意。問及對課程設置不滿意的原因,29.1%的同學選擇“缺乏與實踐的聯系”;13.6%的同學選擇“內容太寬泛,缺乏針對性”;10.1%的同學選擇“課程安排太分散,影響實習時間”;9.6%的同學選擇“理論性太強”。對于“您在大學中所學知識能否適應您現在的工作要求”的問題,52%的同學表示一般;31%的同學表示適應;3%的同學表示非常適應;6.6%的同學表示不太適應;但仍有5%的同學表示很不適應;5%的同學表示很不適應。關于實踐課程評價的調查,18%的同學選擇“實踐形式單一”;16.6%的同學選擇“實踐基地太少”;12.6%選擇“實踐經歷與所學專業相關度比較低”;6.5%選擇“實踐時間太短”。

        關于學習者對教學方式靈活性及教學手段先進性的滿意度調查,按評分規則分值越高越滿意,78名學生選擇“3”,占39%;44名選擇“4”,占22%;22名學生選擇“5”,占11%。但仍有6名學生選擇“1”,占3%;47名學生選擇“2”,占23.6%。

        在“希望老師如何改變”的問題中,部分學生表示了“希望老師能夠加強實踐課程”或者“增加學生主動性”、“與實際相結合”等愿望。個別同學表示“希望老師能夠開拓學生眼界”等愿望。這表明老師在教授該專業課程時過多強調理論,缺乏實踐課程。在教學方式方面,學生建議采用因材施教、案例教學及啟發式教學的方法,這樣可增加課堂互動性。

        二、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教學體系出現的問題

        通過對同濟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教學情況的調研以及與其他高校的比較,不難發現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教學體系目前存在一些問題。

        1.課程設置有待完善

        與其他高校情況相同,同濟大學行政管理(繼續教育)課程設置也存在重專業知識掌握輕人文素養培養、重定性類課程輕定量分析類課程的問題。在理論教學體系以外,忽視了人文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公共倫理教育。而且,目前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課程體系設置中,政治學、管理學類的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所占比例相當大,經濟類、統計分析類等定量化課程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少,僅限于經濟學原理與方法、社會學原理與社會調查和統計等幾門定量類課程。這極大限制了學生對社會公共問題進行正確有效的定量化分析,不利于繼續教育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應用所學知識。

        2.教學方式有待改善

        雖然近年來學校在教學方面越來越重視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旨在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來改進課程教學,但這些嘗試仍處于探索階段,是否真的有效提高知識掌握度還有待進一步驗證。而且這些方法往往只是在某些課程或者某門課程的某些內容教學中得以運用,整個教學體系還是以知識傳授型為主來構建的,課堂講授仍占據教學過程的主導地位。

        其次,教學方式未考慮到繼續教育學生的特點。與本科學生相比,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生往往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更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解決工作中問題的能力。簡單注入式教學法已不適用于他們,亟需增加課堂參與度,進行師生互動、雙向溝通。

        3.教師資源有待開發

        繼續教育的正常開展需要獲得學校在師資方面的支持,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對其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學校在師資配置方面存在著教師特長不能較好發揮及資源聯動機制缺乏的問題。首先,學校不能很好按照教師的研究方向及專長來合理安排其擔任的課程,這樣不僅需要教師再投入大量時間準備,而且教學效果不佳。其次,教師資源整合不佳,與全脫產教育、MBA、MPA等項目沒有形成很好的互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管理繼續教育的發展。

        4.專業特色有待突出

        雖然同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具有獨特的辦學經驗和深厚的文化氛圍,但是特色不鮮明、個性不夠突出。課程體系單一化和趨同化,未突出本校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優勢,導致行政管理學生知識結構同質化。同時,當今行政管理專業尚沒有擺脫政治學對它根深蒂固的影響,整個課程體系依然由政治學、行政學、法學等作為主干學科來進行架構,未能體現出世界各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再造政府流程、推行電子政府建設的發展趨勢。并且在我國政治制度日益完善、行政活動日益高效的趨勢下,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會發展步伐。

        三、對策及建議

        雖然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教育)設置時間不長,但它一直以改革進取狀態不斷發展。作為工科背景的同濟大學,公共管理系如能針對社會需求,突出培養城市發展人才的優勢,依托上海大都市的地理優勢和同濟大學城市建筑、規劃的優勢資源,在公共管理領域走城市管理和發展的特色道路,將能大大提升品牌影響力。結合前文分析,建議在五個方面進行調整。

        1.調整培養目標,借鑒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調整培養目標定位,把能力培養明確作為行政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寫入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之中。在修訂行政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時將培養目標調整為: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公共管理、城市管理等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具有管理學、經濟學、行政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知識,能運用定性與定量方法解決實踐問題,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具有國際視野的城市公共事務管理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在各類城市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非營利性組織、涉外單位從事現代化行政管理工作。同時,培養目標也需要定位在創新人才的培養。借鑒國外研究型大學“嚴進嚴出”的制度,有創造潛力的人員才允許參加繼續教育,否則會影響學校的聲譽和人才質量。

        2.調整課程體系,推出精品課程

        模塊化的課程設置是模塊式教學的重要內容,指專業教學計劃中各科目安排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應以理論性、方法性、領域性為三個基本模塊,突出城市管理,強調工具及應用性,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增加了行政倫理學、應用心理學、公共管理案例和分析、文獻檢索和論文寫作等必修課程,將社會調查和寫作從選修課轉為必修課程。同時增設了中外管理思想比較、可持續發展與管理、教育發展與管理、社會保障導論、中國公共政策理論與實踐等選修課程。同時,應積極改變行政管理繼續教育課程設置重原理輕技能的現狀,建議大量增加增加公共政策和方法類課程以及作為學科新基礎或反映學科前沿和實踐性、應用性強的課程;同時打造精品課程。

        3.更新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手段

        我系擬加強改革教學方式,重視夜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和技能訓練。行政管理專業由學術型向應用型的轉變,要求更新教學方式。要積極嘗試以下教學方法:一是討論式教學法,即教師提出討論題目或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并指定相關參考書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對討論進行歸納總結。二是專題式教學法,即老師將本課程中最基礎、最核心或最受關注的內容以專題的形式進行講授,突出重點,講透內容。三是案例教學法,指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典型案例,或要求學生就某一知識點寫出相應的案例。

        在國外尤其是美國,管理學科所采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是案例教學法,輔之以理論講授、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和實習等。我系也可以通過城市管理中的案例教學,或是請政府機關的公務員為學生授課,讓學生接觸大量的現實的或虛擬的案例,學習和積累實際的城市管理經驗,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教學案例的選擇應該堅持綜合性與典型性有機結合的原則,綜合性反映行政管理實踐問題的復雜程度,在于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辯證思考能力;典型性反映行政管理實踐問題的規范化和針對性程度,在于重點訓練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技能和定義問題性質的基本能力。

        4.完善激勵機制,加強師資培訓

        第一,對內做好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幫助系里教師在城市特色系列即城市發展與公共政策、城市公共管理和城市社區管理三個模塊中找到各自的學術發展方向,尤其是推動青年教師迅速成才。每位教師可以在不同模塊內就城市公共管理問題進行研究,力求就相關城市問題研究領域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第二,對外引入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制,吸引國內外公共管理領域的知名學者到同濟任教、授課、培訓。第三,鼓勵并資助教師參加國內外高水平的專業培訓、進修、學術會議。

        第9篇:政治學原理論文范文

        一、 可行性

        1、農村普通中學具有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育資源和條件?!把芯啃詫W習”課程能體現每一所學校的特點,每一所學校所在社區的特點,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因此每一個地方都可以因地制宜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我們也知道很多現代人類科學知識的出現和獲得都是源于對自然現象的發現和解釋。自然界的山水風光、原野上的花草樹木都是農村中學獨特的教育資源。所以,我們只要結合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種教育資源選擇研究專題,就可以將研究性學習在農村高中政治學科中開展起來。

        2、符合高中生的特點。高中學生年齡在16-20歲之間,處于青少年時期,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這一時期是少年向成人過渡時期,許多心理活動也表現出從幼稚向成熟期過渡的特點,他們的思維中創造性思維日益占優勢地位,抽象思維能力迅速得到發展,而且逐步由經驗型向理論型過渡。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就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在親身體驗中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覺悟和能力。研究性學習的特征與高中生的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學科知識等不謀而合,使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實施成為可能。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中列出了六條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即:獲得親身參與探索、探究的體驗;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分析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具有合作性、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等特征,正好符合高中生的特點。

        3、高中政治學科的內容及其思想性更適合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高中政治學科的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各個方面。同時,教學內容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和社會保持一致的。這種特點正符合研究性學習的要求,使得學生在學習高中政治時,選擇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其次,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不再是過去的傳統式教學,而要啟發學生針對某種現象和問題進行思考,比如中國與日本關系的變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改革攻堅階段的種種矛盾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需要學生自己進行思考,聯系實際進行解答。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又和政治課本聯系得緊密,學生需要從課本中尋找理論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種滲透式的學習方法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熱情。再次,高中政治學科在培養目標上和研究性學習一致。高中政治課提倡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而學生在學習中必須拋棄單打獨斗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方式,采取科學的態度。而這種研究式學習方法又正是高中政治課教學的要求。二者的統一使得在政治課上進行研究性學習可以提升學生探究社會現象的能力。

        4、學校教育科研文化底蘊雄厚。本校從“九五”至“十一五”期間,就承擔了縣、市、省、國家等各級教育科研重點規劃課題科研項目25項,并取得優秀教育科研成果。其中獲國家重點教育規劃課題成果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學校被評為省、市“九五”“十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2009年5月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杰出管理先進集體”,7位同志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先進實驗者和先進個人;僅2006-2009年期間就有35位同志在全國正式刊物和雜志發表優秀科研成果論文43篇;7位同志參與省級以上新課改教材編寫;學校全體領導都主持和承擔了市級以上的教育科研重點規劃的研究。學校全體教師有一半以上參與各級教育科研重點規劃課題的研究。如《科研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分析實驗研究》、《高中生學習指導實驗研究》、《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育人方法一體化實驗研究》、《新課改高考學科學法指導實驗研究》、《高中生升學指導與擇業指導實驗研究》、《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實驗研究》等。

        二、 具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1、精心組織

        首先,成立了研究性學習課程和活動領導小組,教研組長親自擔任組長,成員為全體政治教師,并明確各自的分工和職責。其次,領導小組及全體成員,認真搜索整理、學習、研究,研究性學習課程和活動有關理論和資料,歷時一個多月。第三,領導小組成員分期分批,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關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課改培訓,并有計劃、有目的的外出參觀學習省內外研究性學習課程和活動。搞得比較好的學校,借鑒和引進他們的成功經驗。

        2、精心設計

        (1)內涵的自我界定:“把研究性學習引入農村普通高中政治教學中”是指在已經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努力探索“研究性學習方式”與農村普通高中政治教學的整合,培養學生在政治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的政治學習和社會生活、自然界中選取有關政治研究專題,并利用高中政治教材提供的諸多素材和內容開展相關研究性學習活動,從而促進“研究性學習活動”深入持久廣泛地開展,促進“研究性學習方式”對高中政治學科教學的更為直接的幫助,促進“研究性學習方式”對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幫助。為此我們做了積極的探索:選擇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2)具體做法:

        第一、課堂教學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眼球,提高學習的興趣,拉近學科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學習,但這種學習是在伴隨著“研究”并在“研究”中獲得的。而研究的前提是有問題。因此,研究性學習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必然要求師生要有問題意識。教師要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在講“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含義,我們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大自然中的陽光、空氣是不是商品?工廠倉庫里的自行車是不是商品?商店里的自行車是不是商品?王華同學家里的自行車是不是商品?農民張大嬸給城里的親戚送來了鮮嫩的玉米,城里的親戚送給張嬸一輛自行車,這里的自行車是不是商品?星期日,我將家里的一輛舊自行車搬到舊貨市場上去賣了,這里的自行車是不是商品?

        第二、開展小組合作,這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

        減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高效。有了問題,個人無法解決,這時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一樣。而與此同時也就有了合作學習的內容、合作的目的、合作的方式、合作的人。小組合作學習能面向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愛讀書的習慣,培養學生思維、說話、自學、自我反省的能力等等?;咀龇ㄊ菍⑷鄬W生按照自愿原則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在學生分組的過程中要進行協調和指導,指導的主要內容包括某課題研究群體的學生組合,群體的大小規模、群體中不同能力學生的角色安排和群體的變動等??梢钥紤]以下策略:興趣相近者;特長互補合作;小組規模適中(3――5人);組織協調有合力;允許人員流動。這是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應用于教學之中,通過人際交往而對認知發展起促進作用。

        第三、時政熱點問題研究。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伊人青青久精品 | 一本之道中文日本精品 | 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综合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