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1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一化學;教學效果;策略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高一化學課本知識內容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動。不管是教師教學方面還是學生知識學習方面都增添了不小的難度。因此在新時期,為了解決學生學習化學難的問題,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對化學課本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積極地教學實踐中探索化學教學的新方法和新途徑,使學生盡快地適應新課改下的化學知識學習節奏,進而促使學生化學成績的不斷提高。筆者結合自己實際的教學經驗,認為提高高一化學教學的有效性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結合教材內容,將知識點有效銜接

        高一化學教材內容知識和初中的化學教材內容知識有著明顯的區別,初中化學教材內容注重的基礎性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的內容較多,重點和難點知識比較分散,知識系統性較差,而高一的化學教材內容同初中教材內容相比,比較抽象化。因此有效地將初高中的化學知識鏈接起來,給學生一個學習化學知識的過渡時期在教學過程中是很有必要的。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至于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吃力,喪失學習化學的自信心。在高一的化學教學中,對于初中化學知識點的導入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不能簡單地認為初中化學知識點的導入就是所謂的復習,而是在初中教材中篩選一部分和高一化學教材內容有關聯的知識點,讓學生在“溫故而知新”的情形下慢慢地融入到高一化學知識的學習中。

        二、注重實驗、培養學生知識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為前提條件而得出的教學模式。猶如自然科學研究一樣,對于自然現象的產生科學家都要不斷的觀察,不斷的實驗,不斷的計算才能對自然現象做出解釋與定論。在高一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就是讓學生以一名“自然科學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對于課前的準備工作,教師要精心設計,盡可能的在課堂上制造出“科學研究室”的氛圍來。美國探究教學專家薩奇曼曾經說過:學生本能地對一切新奇的事物感興趣,他們會想方設法弄清這些新奇的事物的背后空間發生了什么。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作的那些“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學生以“科研者”的角度去積極主動對課本知識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創造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

        三、注重課堂導入環節,提升學生學習狀態

        實踐證明,課堂導入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程的關注度。在課堂上,由于學生受思維定向的影響,很難一時間從上節課的思維模式中給釋放出來,當面對新一節的課程,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對于這樣的情形,如果教師直接去講授知識時,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對于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課堂導入是很有必要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在課前收集一些能讓學生感興趣并與本節課程相關的資料或者是做一個有趣的化學小實驗,讓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快速地從其他思維停留上給收回來,融入到本節課程的學習狀態中。然而,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必須要用嚴肅的態度去認知它,但科學的認知過程又是用積極主動態度去做研究學習的,因此,教師在課堂導入時要特別的注意所選用的教學素材,對于學生引導要起到課堂氣氛活躍而又不失對科學研究的嚴肅性。課堂導入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目標的完成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在化學教學中,需注意的是,教師只是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同時教師也因該意識到,只有學生自己理解了化學反應后所產生的微妙變化,才能真正地激發其對化學學科學習的濃厚興趣。因此,教師因該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而不是教師自己。同時不同的學生對知識點有不同的理解,可能與教師的理解不盡相同,甚至相差特別大。教師應該注意到,對于高一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思維非常活躍的階段,有不同的理解很正常,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不應該批評學生,就算學生的理解是錯誤的,反而應該鼓勵學生這種有自己獨特見解的行為,多鼓勵學生,學生才會喜歡化學,才學主動地融入到化學知識的求知中。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高一化學教學活動,教師要緊密地結合新課標,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教學主導方向,積極地在教學實踐中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才能有效地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光輝.《網絡技術下的化學教學模式的探討》[J].《化學教育》,2002

        第2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論文關鍵詞】初中與高中兩個階段之的化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存在較大差異,高一新生在新階段的化學學習中往往出現適應困難的現象。筆者希望一方面能簡單地從課程銜接的角度分析初高中化學銜接的特點,另一方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初高中教學銜接的教學策略實施問題。希望這一研究能為學生全面順利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保障,并能對完善教育教學的系統性、連續性和有效性,起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近幾年來,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都進行了課程改革。課程標準的變化較大,初、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差別也較大。筆者在高一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高新生在新階段的化學學習中往往出現適應困難的現象。筆者希望一方面能簡單地從課程銜接的角度分析初高中化學銜接的特點,另一方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初高中教學銜接的教學策略實施問題。希望此研究能讓高一的化學老師們重視初中高中化學課程銜接問題,關注學生靈活地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使高中新生平穩地渡過從初中到高中化學學習轉化的這一過程,盡快地適應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

        一、高一化學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高一學生化學學習現狀的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由于課程實施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因此要想做好要做好高一《化學》與九年級《化學》的課程實施銜接的工作還應對課程實施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作進一步的了解,做到知自知彼,才能順利地開展工作。因此我們對高一新生和在教學一線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內容及結果如下: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珠海市第一中學,2009年高一級學生,總人數為382人。發出調查問卷382份,回收問卷370份,為有效問卷。本次問卷調查使用的是“學習方法運用能力’量表。內容說明: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是重點學校學生,但是學生對學習方法運用只達到一般水平;高一學生在學習方法運用上與初中相差不大,幾乎沒有什么區別。在簡答題中突出的主要問題有:高一化學內容增多、難度增大、課堂容量加大、教師講課進度快,而且枯燥的理論知識增多。高一化學教材內容較簡單,但是配套的習題較難,看完教材還是不會做習題。大多數學生都希望老師能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希望多講解題技巧,還希望老師多總結整理知識要點,歸納重點難點。

        (二)有關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問題教師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與分析

        根據對初中及高一化學教師問卷調查及訪談可以看出近年來高中教師已經開始重視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問題。訪談中教師們分析初中學生學習化學主要的特點是記憶性的知識較多,靈活度不夠;解題針對性較強,思維訓練不足,知識不系統,沒有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因此高一化學應重點培養學生:1、觀察實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2、抽象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3、歸納總結的能力4、記憶型學習向運用型學習轉變。

        二、人教版高一《化學》與九年級《化學》的課程內容銜接特點

        筆者從課程的組織,教材內容的編排設計角度對初高中化學課程內容進行詳細比較分析,在初高中化學課程內容銜接上,充分體現了教材邏輯順序、學生的認識順序和心理發展順序三者合的原則。

        但是初高中課程在內容銜接上也存在一些問題:1、由于教材過于注重“三序結合”將難點分散編排,使教材內容缺乏系統整合,難以形成理論體系的整體觀念;2、形象思維的訓練不夠;3、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有些脫節,教材中示范性計算例題太少,但練習題中對計算方法、計算技巧要求較高。現在總結初高中課程在內容銜接上存在的問題及高一需要補充的內容,如表3所示。 形象比喻等方法,可以幫助記憶。

        表3初高中化學課程在內容銜接上存在的問題及需要補充的內容

        三、基于初、高中銜接的高一化學教學策略的實施

        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的總體考慮。也就是說在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各個環節中使用的指導思想和方法。綜合高一化學教學現狀和初高中課程在內容銜接上存在的問題,并綜合化學學科的學科特點和高一這一特殊轉折性的學年,基于初、高中銜接的高一化學教學策略的原則,筆者結合高一化學教學中的實踐和體會,談談幾點適用于高一化學的教學策略。

        (一)上好緒言課,重視學生心理銜接

        初中的化學課堂給學生的印象是絢麗多彩、千變萬化的,要讓學生延續這一美好的印象,高中的第一節化學課就尤為重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高一第一節課化學課,可以提高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增強學生老師的信任、對這門學科的學習信心。

        (二)展示學科之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學科的魅力也充分體現在了化學實驗上。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好化學實驗功能,應計好課堂上每個實驗。精彩的化學實驗就像一位不會說活的老師,默默無聞地把科學原理呈現在學生面前。但有的實驗按照教材操作效果不盡人意,就需要設法改進實驗,增強實驗效果,使其更具說服力,還能展示教師智慧、增加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化學教師還可以利用化學史講故事。通過化學發展史的線索,使學生認識化學概念和化學原理是不斷發展和深化的,力求反映最新的化學觀念和思想,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揭示學科規律,滲透學習策略教學

        有效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生學會學習,即學會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化學學習策略有多種,筆者在教學過程會有意識地滲透化學學習策略的教學。

        1.歸納總結學習策略實施

        要求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用于歸納總結知識點。例如,歸納總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相關化學方程式;用表格比較二氧化碳、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用途等。

        第3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一化學 提高興趣 減輕負擔 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5-0138-02

        高一化學教學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關鍵。高一化學知識點多,部分內容如氧化還原反應比較抽象,教學時間緊,為使學生在高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前提,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營造輕松、和諧、共參與、高效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輕松學化學。

        一、低起點,激興趣。

        要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首先要打消學生對化學的畏難情緒,做好初、高中化學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銜接。[1]結合歷屆高一化學教學的經驗,以鞏固和提高學生學好化學的信心為出發點,堅持低起點、激興趣。從化學知識上先復習初中的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方程式,作為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鋪墊。在復習元素符號時,抓住學生要記憶的1~20號元素符號及名稱。把常用元素化合價編成一個方便記憶的順口溜:[2]“正一鉀鈉氫和銀,負一氟氯溴和碘,正二鈣鎂鋅銅鋇,負二硫來負二氧,正二三鐵正三鋁”。在學習方法上指導學生“點線網”的學習方法,把學到的知識點分類串連成線,進而構成網狀知識體系。對實驗室制取純凈的氣體的環節:①氣體的發生;②氣體的凈化;③氣體的收集;④尾氣的處理。這些鋪墊遵循學生認識化學知識的規律,又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基礎差的學生有信心學好化學,使基礎好的學生有成就感,更愛化學。

        二、教學樂,樂教學。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化學,你就得讓化學知識變得可愛起來。教學中適當的幽默既能活躍課堂,又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硫酸的教學中,我引入了《硫酸給水的情書》――親愛的水:您好!請允許我這樣叫你,其實這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深愛著你。每當我遇上你,我就有種沸騰的感覺,全身會發出大量的熱。……水,請你不要逃避,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會找到你,就算你逃到有機物中,我也會奪取氫氧重新合成你,因為我愛你!在笑聲中,讓學生進入討論并得出:硫酸的遇水放熱,遇有機物會脫水等性質。在金屬鈉的學習中,我讓學生給鈉寫簡歷,如:姓名:鈉 國籍:堿金屬 年齡:23 膚色:銀白色 性格:活潑……在這次活動中,既鞏固了鈉的性質又展現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無形中拉近師生的距離。“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教學成績也就有了保證。

        三、重實驗,促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不僅能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3]更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要方法。例如,我們在學習鈉的時候在上課之前先做這樣一個魔術――滴水點燈。結果整個課堂都沸騰了,水火本不相容,為什么滴水卻點燃了酒精燈?這是放熱還是吸熱反應?金屬鈉著火能用水滅火嗎?這一系列問題吸引著同學們繼續研究鈉的性質。除了認真觀察實驗我更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改進,為證明足量的碳酸氫鈉、碳酸鈉分別和等量的鹽酸反應,其中碳酸氫鈉放出的氣體更多更快。由于生成的氣體是無色的,不便于觀察,我們就在溶液中分別加入幾滴洗潔精,直觀的得出泡末多的試管產生的氣體就多。在做焰色反應演示實驗時,絕大部分學生無法通過遠距離透過藍色鈷玻璃看清楚鉀的焰色反應,經過分析比較,我們發現直接用鉑絲沾取氯化鉀固體放在酒精燈火焰外焰邊上灼燒,產生的紫色火焰非常明亮。通過以上的實驗改進,同學們提高了科學素養,同時也極大的感受到了科研的樂趣。“功夫全在細微處”因為我們重視細節,所以我們獲得成功!

        四、想方法,減負擔。

        對于氧化還原反應及鋁的化合物之間相互轉化,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和無助的感覺。教師在講授一些復雜的知識點時要注意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例如講氧化還原反應時只講單邊記憶法,還原劑容易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這樣,學生不容易混淆,既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又使學生樹立了信心。在學習鋁的化合物之間相互轉化時,其中鋁沉淀及圖象分析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利用酸堿質子理論給下列物質按酸堿排序HCl、AlC13、Al(OH)3、NaAlO2、NaOH并利用歸中規律和就近原則,得出兩邊的物質生成中間的物質。例如,HCl 和 Al(OH)3 反應生成AlC13,Al(OH)3和NaOH反應生成NaAlO2,AlC13和NaOH生成Al(OH)3或者NaAlO2。根據就近原則,如果AlC13過量生成Al(OH)3,NaOH過量生成Al(OH)3。這種方法方便,容易理解,即使是普通班的同學都能很快掌握。

        五、不拋棄,不放棄。

        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化學,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營造和諧、輕松、高效的課堂環境是我們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上課時,我經常提醒學生拿起“槍桿子”做筆記,鼓勵學生自己“招聘人才”共同討論問題。讓學生自己推薦同學上臺做演示實驗,并“慫恿”臺下的同學給他挑毛病,每次做實驗學生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每個班都有化學后進生,如何讓他們感覺老師在關注、尊重和欣賞他,這需要我們的平常心。例如,在課堂上有人睡覺,在我點名提問他之前我會說:“聽說小睡一下學習效率高,我們現在請某某同學來解決這個問題”,在評價方式上,因為每個學生都想給老師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所以我盡量找出他的優點給予公開表揚。在面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時,適當淡化分數,而是強調:“哪個知識點需要老師補充的?”這樣,既讓學生學會了自我反思,又學會了主動和老師交流,尋找差距,提高自我!

        總之,化學是一門創造性的學科,我們的教學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輕松學化學,還需要我們廣大一線的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嘗試,不斷發現,不斷總結。

        參考文獻

        1 鄭 偉. 高初中化學教學銜接問題淺談[J].科學咨詢,2008(1)

        第4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化學教學 問題 處理

        1 正確處理好基礎教學與彈性教學的關系,防止盲目拓展知識內容

        縱觀高中化學必修模塊,其學習內容幾乎是以前三年高中的全部化學內容,如果教師不認真理會新課標要求,就會出現任意拔高教學要求,拓展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人為制造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的緊張關系。

        化學必修模塊的教學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學素養,是人人都要學的化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強調教學的基礎性。教師要充分認識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內容深化的階段性原則。高一化學教材是依照物質分類的思想進行編排的,教材通過提供實驗事實、科學史話等感性材料,采用、歸納的方法讓學生獲取一些最簡單的化學知識和了解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如:“膠體”,僅限于讓學生知道會判斷膠體、溶液、濁液和了解它們的本質區別,從丁達爾效應、過濾等角度認識這三種分散系的不同,對于膠體的其它性質教材都以科學視野的方式出現,對學生不作過高要求。

        當然新課標也要求教師在實施化學教學時要適當注意教學的彈性要求。所謂彈性要求就是教學中在保證所有學生掌握好新課程標準規定的最基本的內容基礎上,有條件的結合學生實際,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對教學提出一些較高的要求,對教學內容作適當的彈性增補,以發展學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識以及為后續學習預留空間。但這種彈性教學并不是隨意對所教內容進行拓寬、加深,前提是首先要在加強基礎教學的基礎上,順應學生的認知作適當的拓展,拓展的內容也不宜過多過難,而且拓展也不能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好基礎教學與彈性教學的關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學內容,拔高教學要求二、正確處理好探究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2 正確處理好探究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探究式教學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教學之一。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探究情景,讓學生自己發現,并在這一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但現在一些教師對探究式教學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他們把搞探究式教學作為是實施新課標的一個重要標志。由于探究式教學注重的是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因而學生往往會忽視基礎知識的,忽視知識的歸納,忽視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這使得學生學完了一個模塊還不知道學了些什么,雖然課堂上搞探究是轟轟烈烈,可學生一到就凄凄慘慘。因此教師對探究式教學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合理地運用于課堂教學。

        教師要重視各種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幫助學生加強雙基學習,重視基礎知識的歸納與。各種傳統教學法是前人不斷總結得出的經典教學法,與探究式教學法無所謂誰優誰劣,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傳統教學法也不排斥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的主動參與,例如: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歸納知識點、利用教材中的思考與交流、學與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自己說出現象并作出結論等等。探究式教學法所花費的時間長,需要投入較大的精力,教師不可能所有知識點都用這種教學法,教師要善于選取那些最有探究價值且學生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探究的核心內容進行探究。

        3 正確處理好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關系,防止出現弱化學生實驗的現象

        高一化學必修課程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沒有像舊教材那樣在教材后面安排專門的學生實驗,這是不是認為在教學中沒有必要安排學生實驗呢?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實驗既浪費時間,又耗損精力,不如一概改為教師演示實驗,這樣既方便又省事,認為有學生做實驗的時間不如拿來上新課或復習。而這恰恰違背了新課標的精神。要知道新課標不是對學生實驗弱化了,而是對學生實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一化學必修課雖然沒有在教材后面安排單獨的學生實驗,但并不是就沒有學生實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對教材中有關實驗的欄目要進行深入,要確定好教材中哪些實驗適合教師演示,哪些實驗適合學生做,教師演示過的實驗只要適合學生做也要安排時間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室做一遍,以培養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第5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 蘇教版高一化學實驗 優點 缺點 建議

        蘇教版高中化學教材在浙江實施已經有兩年多,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自然而然地將其與人教版教材比較,發現蘇教版教材有很多的優點,但也存在很多的缺點。我根據自己的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對蘇教版高一化學實驗的優缺點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一、蘇教版高一化學實驗的優點

        (一)實驗圖像優點多。

        蘇教版教材的顏色更豐富,不再是人教版教材中的黑、白、粉紅三色調,多數圖片都是實物拍攝,比如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就添加了6張圖。用圖片比較生動直觀,適合傳遞具體、形象的事物,增強了教材的直觀性、趣味性和可讀性,具有啟發和教育功能,尤其能激發學生對化學美的感受,有助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培養。而且圖片能使學生更容易了解實驗的正確現象與規范操作,比如部分焰色反應(特別是鉀)在高中實驗室很難做出一個理想的效果,而新教材增加了圖片,使學生通過課本上的實驗圖片更直觀地了解現象。

        (二)實驗數目、種類多。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舊版高中高一化學教材中實驗共有38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共有8個,另外還有5個選做實驗(由于實驗條件和教學時間的限制,很多學校沒有涉及);新教材高一化學必修1共有實驗51個,其中觀察與思考(演示實驗)有27個,活動與探究(學生實驗)有24個。(1)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10個實驗,其中觀察與思考3個,活動與探究7個。(2)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20個實驗,其中觀察與思考10個,活動與探究10個。(3)從礦物到基礎材料:7個實驗,其中觀察與思考2個,活動與探究5個。(4)硫、氮和可持續發展:14個實驗,其中觀察與思考12個,活動與探究2個。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學生探究實驗,教師的演示實驗也是以探究為中心,還增設了學生實驗設計方案課題,我們通過這些探究性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掌握化學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科學的研究態度,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舊教材很少涉及實驗的探究性,大都是教師的演示性實驗,學生的參與性大打折扣,課堂上學生就好像是觀眾,看著教師在講臺上表演,表演到精彩部分的時候給點喝彩和歡呼,整個實驗做下來,學生絲毫感覺不到實驗的樂趣,只能瞪大眼,干著急。在新教材中,實驗已經成為課堂的主導,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不足,學生由被動、機械的操作變為主動、探究的實驗,活躍了學生思維,開發了學生潛能,使學生成為了實驗教學的主體,從實驗中去發現、去感受、去探究,學生的潛力在實驗的過程中得以挖掘。

        (四)實驗編排更合理,效果更明顯。

        在舊教材中學生實驗基本上是在學習完新課知識后,以鞏固知識、驗證性質為目的安排設置的。學生一般是在學完本章知識以后再去做這些實驗。這時,學生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認為實驗結果就一定要符合所學的知識點。如果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和書上不同的現象,學生就會認為是自己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偏差,而不去深入地探索實驗與理論不符的地方。教師也無從發現實驗中的問題,不能及時改進實驗,從而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而且學生已經學過這些知識點,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不再感覺到新鮮和陌生,因此就沒有了成就感,從而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做實驗的興趣。而在新教材中實驗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從實驗中去發現、去感受、去探究物質的性質,學生的潛力在實驗的過程中得以挖掘和體現。

        (五)實驗現象更加明顯。

        新教材對部分實驗做了改進,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比如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舊教材用電解槽,而電解槽透明度不高,學生難以觀察到現象;新教材用U型管代替了電解槽,使學生很容易觀察到銅和氯氣的產生。

        (六)部分實驗注重了環保意識。

        隨著工業和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全球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越來越嚴重,環境保護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重大課題。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室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掌握化學技能、探索化學奧秘的場所。然而,化學實驗也是一個較為嚴重的污染源。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滲透“保護我們的地球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環保意識。新教材部分實驗體現了這個原則。比如必修1的電解飽和食鹽水的裝置中將陽極產生的氯氣用氫氧化鈉吸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的實驗裝置中也添加了尾氣處理裝置。

        二、蘇教版高一化學實驗的缺點

        (一)環保意識并沒有全面貫徹。

        新教材的絕大部分實驗都沒貫徹環保觀念。比如在電解實驗中電解飽和食鹽水的裝置中將陽極產生的氯氣用氫氧化鈉吸收,但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就沒有尾氣處理裝置,而且生成的氯氣未作任何處理,直接逸散到空氣中,對學生可能會造成危害,并污染環境。有關氯、溴、碘的實驗都沒有考慮揮發造成的危害。再如銅和濃硝酸的實驗中,由于采用是開放的裝置,二氧化氮易泄露污染環境和危及師生健康。理論上可用封閉的裝置來完成實驗,防止二氧化氮外泄,從而控制污染。但多少學校有封閉的裝置?即使該學校有封閉的裝置,如果多位教師同時上這一課該如何解決?在現實中又有多少教師會使用封閉的裝置呢?

        (二)該改的沒改。

        新教材中的部分實驗和舊教材完全相同,并沒有對舊教材中的問題進行改進。比如用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反應制備氯氣的實驗裝置,在使用舊教材時練習中很多題目會講到用一個倒置漏斗防止尾氣處理的倒吸問題,但新教材的實驗依然沒有改進。又如潮濕氯氣的漂白作用,新教材中的圖片和舊教材一樣用鮮花做實驗材料,但鮮花被漂白的速度非常慢,我們做該實驗一般都是前一天處理鮮花,而且鮮花也不能完全被漂白(課本中的圖中的鮮花也沒有完全被漂白)。再如鈉的性質實驗中將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燃燒,結果只在石棉網上看到黑糊糊的一塊斑,很難看到黃色的過氧化鈉產生。如果將該實驗改成:把鈉放在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中燃燒,這樣燃燒的過程學生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并且燃燒后生成的過氧化鈉有一部分粘在玻璃管上,學生可以較好地觀察到它的顏色。或者把鈉放在坩堝里加熱效果也不錯。

        (三)莫名其妙的更改。

        新教材中部分實驗的更改讓教師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必修2中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舊教材中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但新教材將該實驗中的無水乙醇浸入50℃的熱水中,教師都不明白課本這樣更改的目的,而且這使實驗變得繁瑣,結果不少教師上課做實驗時依然采用老教材的實驗。部分教師猜測這樣改的目的是使乙醛揮發,使氣味的變化更加明顯。但通過實驗對比發現這樣更改作用并不明顯,因為乙醇的氣味把乙醛的氣味給蓋住了。希望編者以后改進實驗時最好在教參中加以說明。

        (四)失敗的改進。

        新教材中部分實驗的更改是完全失敗的,更改的結果是使實驗無法實現。比如氯氣的性質實驗2,舊教材將金屬鈉放在玻璃燃燒匙中加熱再放入氯氣中。該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但缺點是玻璃匙很多學校都沒有,因為這個原因新教材對該實驗做了改動。新教材描述的是先在集氣瓶中放一團玻璃棉,再將兩小塊鈉放在玻璃棉上,立即通入氯氣,結果根本就沒反應。一開始我們以為是自己的原因使該實驗無法實現,但后來在我市的一次公開課上我們詢問了其他學校的教師,發現沒有一個學校能將該實驗現象做出來。這就明顯地說明該實驗的更改有問題,而且玻璃棉到底是什么,大家也不清楚。舊教材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實驗裝置圖,比較繁瑣,而新教材中改成了將干燥的有色布條和濕潤的有色布條分別放入兩瓶干燥的氯氣中。改動后的實驗操作簡便,但在布條的選擇上有困難,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根據實際操作結果來看,布條的褪色也不明顯。

        三、幾點建議

        (1)新教材是完全建立在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對于一位只有幾年教齡的教師來說使用新教材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我建議編者能從新教師的角度出發,對課本的實驗中的描敘盡量詳細,即使由于版面的原因課本不能很詳細地描述,也要在教參中說明。

        (2)對于一些實驗希望編者從普通學校的普通實驗室出發,實驗設計時盡量做到儀器要求簡單、設備要求簡單,并能統一提供實驗材料,以減輕教師負擔(比如布條的問題)。

        (3)2009的新教材和最初的新教材比較有部分改動,說明編者發現了新教材存在缺點,而發現缺點并能改正缺點的最佳人選就是教師,所以希望編者在改編時能向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征求意見,使新教材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程正福.苯酚與金屬鈉反應的實驗設計[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3,(02).

        第6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學習興趣;基礎知識;學困生

        在新課程的推動下,教學模式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改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成為教師的理想目標。學生應通過教師的指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為會學習的人,并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高一化學教學既是初中化學教學的繼續,又是整個高中階段化學教學的關鍵,由于高中化學知識和思維層次的變化,知識的綜合應用及能力的要求出現了飛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而高一化學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否能繼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有效地培養高一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能學習化學的人,為三年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今后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幫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化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談一些體會。

        一、做好初高中鏈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顧慮

        初中化學知識跟生活緊密相連,知識點要求低,容易被學生接受和掌握。但知識的系統性不足,邏輯性不強,知識零、散、亂,淡化了某些重點知識,如溶液、酸、堿、鹽的相關知識及化學計算,使得初高中知識脫節太大,學生在高中學習時感到困難。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初中的基礎就相當薄弱,高一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銜接問題,幫助學生消除對化學學習的畏懼心理,并及時性、階段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初高中知識的過渡。

        針對這些情況,高一教學中教師要鉆研初高中教材,做好教材內容的銜接;加強學法指導,做好學習方法的銜接,如重視實驗,抓好課前預習、課堂筆記和課后練習,及時進行基礎知識的總結、抽查;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進行復習,做好知識發展的銜接;在教學中要善于以舊知識作“鋪墊”去探索獲取新的知識,同時把新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以便使知識得到合理推進;還可依據學習進度安排鏈接模塊的復習,如元素符號、原子結構、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元素化合物性質、化學計算等。通過對初中知識的補習為高一的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元素周期律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這也是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開始學習化學的前提。

        二、做好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保護工作

        經過初三緊張、短暫的化學學習,學生大都感到所學知識很淺顯,但化學實驗會極大地挑起學生的興趣,而新課程高中化學必修一中的物質的量、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卻讓學生開始質疑化學的魅力,故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顯得極為重要。

        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化學不難學的思想,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逐步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自信。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有密切關系,很多時候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吸引力是暫時的,而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對學生的吸引力是持續的。只有培養學生具備學習高中化學的能力,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一次次的成功才是學習興趣的源泉。如果高一剛開始就讓學生覺得學習化學太難,也就自然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傳授的知識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應遵照教學規律,采用分步推進的方法,而不能簡單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教學時應嚴格把握教材深、廣度,不要脫離學生的接受能力,人為制造教學難點,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實驗導入新課是化學教學中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實驗,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解惑析疑的欲望。課堂上須創造條件進行實驗,可以開展學生實驗、學生演示實驗,課堂外可以開放實驗室,開展學生探究實驗。通過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再次,注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新課程理念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最后,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一定要注重興趣的保護工作,確保其持續性。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關心他們學習的狀態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想辦法幫其解決;要多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學習的上進心,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是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開始學習化學的基礎。

        三、運用教師超強的課堂執行力,做好基礎知識的落實工作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要找到優秀的教學設計根本不是問題,同時,在新課改下更強調交流和合作,備課組間的資源共享也使得優秀的教學設計不再是問題,但是同樣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師使用,其效果卻不盡相同,這就是教師“課堂教學執行力”不同導致的。

        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升自身的課堂執行力。應理解、尊重每一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對每一個學生給予期待和信任,建立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教學語言上要文明得體,在教態上要和藹可親,充分發揮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和身體語言的作用,讓學生“親其師,信其教”;教學中多贊賞和鼓勵,使學生時常伴有輕松感、快樂感和成功感,能夠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教學中還要適時變換教學方式,調節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注重授課方式的多元化,如借助現代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讓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

        總之,教師應想方設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課堂,收獲知識,獲得前進的力量,這需要教師的魅力和力量。當然,每位教師的特點各異,但必須努力貫徹新課程理念,落實好基礎知識,讓45分鐘的課堂真正有效,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中都有所得,這也是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開始學習化學的有力保障。

        四、教學中滲透化學學科思想和學習方法的傳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高一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教師應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高中化學學科思想。進行物質的量教學要注重微觀與宏觀相互轉化、類比類推的思想;進行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要滲透守恒的思想;進行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教學要注重分類、類比類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綠色環保的思想等。

        五、關注學困生的轉化,運用典型學習促進全體學習

        高一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最關鍵的時期,而因初中學習基礎不同,學生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高一剛開始就會發現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甚至有元素符號都不會書寫的學生,而這一時期是學生對高中學習的觸摸時期,也是學習愿望最強烈的時期,教師須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對癥下藥,穩定學生的情緒,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外教師還需不辭辛苦,額外多給學習困難的學生輔導,杜絕學生在高一學習中的掉隊現象,把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并在日后的教學中不斷鞏固,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更能促進整個學習氛圍的變化,激發學習優秀學生的學習干勁,刺激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也是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開始學習化學的支柱。

        高一學生對學習充滿憧憬,教師更應充滿熱情、帶著激情面對學生,并積極適時引導學生盡快適應高一的學習,幫助其具備學習的能力,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化學的人,為高二、高三乃未來養成終身受用的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第7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化學說課;形式;內容;問題;對策

        一、化學說課的意義

        化學說課是教師依據化學教學理論、教材和教學大綱以及所施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教學目標和任務,闡述教學過程,講解施教方案的一種教學研究和交流的活動形式。化學說課是深入開展教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是教師整體素質的體現,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之一。說課和備課、上課有著顯著的區別,它雖然源于備課,但又高于備課,說課不僅要說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還要說出“為什么這么教”。因此,“說課”絕不是備課的簡單再現,而重在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從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給予理性的概述,是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化學說課的形式與內容

        化學說課的形式:說課按時間順序劃分為課前說課和課后說課兩種。課前說課,主要說構想,具有預定性;課后說課主要說反思,具有總結性。

        化學說課的內容:化學說課的諸多環節中,內容應是說課的中心環節。化學說課應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

        1.說教材,就是介紹對教材的認識和處理,包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定,前后知識的聯系,知識點的范疇,思想教育契機的選擇,練習的設計等。通過說教材,確定本章節的知識目標、智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2.說教法,就是介紹在授課中所選用的教學方法。教法的選用,要根據教材的內容、本校的條件、學生的基礎和教師的特長來確定,并不強求一律。

        3.說學法,就是介紹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層次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手腦并用,以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為宗旨,啟發學生嘗試探索,分析比較,擇優選用。

        4.說教學程序,就是教一節課的教學活動展開的進程,是說課的重點,主要說清本課題教學過程的總體框架(例如新課導入、內容講解、反饋練習、歸納總結等)以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要說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分析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5.說板書設計,就是說出如何設計板書有助于突出重點。板書是使學生通過視覺獲得知識信息,它是最簡易的利用視覺交流信息的渠道。板書有利于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因而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不可忽視的一種教學手段。

        三、化學說課中應注意的問題與對策

        1.說教材時,不能只說教材的地理位置(如第幾章第幾節),把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說得空洞、抽象,只說知識不說技能、淡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

        說教材重點是說本節課的知識點在整個化學教材中的地位及與其它章節的聯系,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之前已經學習了哪些相關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在今后的化學學習中,哪些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要以這個知識點為基礎或與該知識點有關;這個知識點在生活和生產實際中有哪些應用;這個知識點的學習對于學生掌握化學科學方法和培養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有哪些作用。然后再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這樣才能說清楚本知識點在整個化學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高一化學《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這一節,第一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二課時講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學好這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第三冊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此知識點高考出現的幾率100%。

        2.教法的選用,不能簡單的說實驗法、講練結合法、講述法等。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學校的條件、學生的基礎和教師的特長來確定。筆者認為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談談自己解決重點、難點的方法,談談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達到什么目標,估計學生會有哪些思維結果,以及對學生不同的思維結果,教師將要采取哪些措施等。

        例如:高一化學《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這一節第二課時,具體解決重、難點的方法如下:①“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方法:由于上節課已學習了離子反應以及發生條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目標,將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采用探究式教學,復習舊知識,引出新概念,揭示反應的實質,使學生深刻地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定義。②正確理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提示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強調第二步“改”是教學中的難點,可采用問題討論式教學。③課堂上要有計劃地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把一堂理論課轉化為生動形象的一堂以實驗為主的新課,既強化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3.說學法應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應突出兩個方面:一要分析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哪些障礙及原因,二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說清準備何種學習方法來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內有效地進行學習,著重教學生怎樣學會學習,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如:高一化學《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這一節課,教學中著重突出了:①教法對學法的引導;②盡可能用實驗來引出問題,解決問題。③通過授課過程中一系列發散性的設問,使學生明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好理論重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知識真正靈活地融入腦海之中。

        4.說教學程序不能簡單地按怎樣導入新課,新課內容的講解,練習的設計等步驟進行,不能按部就班,不分主次。筆者認為教師在說課時應該每一步驟盡可能說明這樣做的意圖,要說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分析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要強調在新課講解中突破教學重點的主要環節的設計、化解教學難點的具體步驟以及學情依據。

        如:高一化學《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這一節第二課時,重點是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提示按課本上四個步驟書寫,在教學中可這樣引導:(1)碳酸鈣在鹽酸溶液中發生的反應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參加微粒是離子。(2)書寫離子方程式實際上是依據該物質在反應體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來決定寫成離子形式還是寫成化學式,而不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碳酸鈣在溶液中主要以固體形式存在,故用化學式。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8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知識;高中知識;承上啟下;銜接

        高一化學是處于初、高中化學教學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階段,初高中化學教材銜接始終是高一化學教學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如果銜接不好,使他們過早地失去學化學的興趣,甚至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學生的成績就會下滑而一蹶不振。

        1.初高中課程為何難銜接

        目前在校的高中學生都是初中“課改生”,他們中不少在初中成績不錯,上了高中感到很不適應新的教學方式。我們通過深入調查發現,學生學得吃力,教師教得也吃力,初中基礎知識不扎實是他們共同存在的問題。

        1.1 教材的變化。近年來,初中課改教材在內容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初中教材內容通俗、具體、簡單;有的教學內容被刪減了,有的內容在難度、深度和廣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教材體現了'淺、少、易'的特點。雖然在新課改中高中的內容也降低了難度,但相比之下,高中內容概括、抽象、復雜,牽涉知識面廣、重理論分析。例如,初中學習物質的性質都是從身邊的物質學起的——空氣、氧氣、水、二氧化碳、碳單質等;還有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溶液、酸堿鹽的知識在難度、深度、廣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刪除了有關溶解度的復雜計算,電離及電離方程式的相關知識。另外,初中新教材對新知識的引入往往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比較形象生動,遵循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學生一般都比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因為受到高考的限制,教師大都不敢降低難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材難度反而比以前差距更大。

        1.2 學法的變化。在初中,教師講得細、類型歸納齊全,學生練得熟,考試一般都能取得較好成績,因此,學生樂于跟著老師走,較少注重獨立思考和歸納總結。在高中,由于內容多,時間緊,教師只能講典型、講規律,注重培養能力。例如,初中化學很多時候會用“活動與探究”形式解決一些小的課題,有時會利用一個課時完成一個“活動與探究”,初中化學共有30個“活動與探究”。高中必修一的知識點很多,有的課題需要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沒有時間去花一整節課去探究,這就在學習習慣上有了很大不同。

        1.3 課時的變化。初中課堂容量小,課時充足,進度慢,對重難點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盲點都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反復強調,學生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消化和鞏固,不僅如此,最后中考沖刺復習時反復做了大量練習題,及時的反饋小結了每一部分知識點。而到了高中,高一周課時數4節,但是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致使課時容量大,進度快,對重難點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盲點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反復強調,對各類問題也不可能講全講細,更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鞏固強化。久而久之,學生積壓的盲點越多,既影響新知識的學習,也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課改銜接的教學

        針對初、高中課程體系脫節的問題,如何破解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難題,如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高中化學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就成為高一化學教師的首要任務。高一的化學課,教師要重視初中與高中化學課程上的異同,把握好教學的銜接,對于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我以為應注重以下幾點:

        2.1 堅持新課改理念的銜接。

        義務教育的新課程改革,使廣大教師和學生都已接受了新課程理念,也適應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高中化學教師必須堅持課改理念不動搖,不觀望,不彷徨,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堅持按新課標的要求改進課堂教學,還要主動和初中化學老師進行適當的交流和聯誼,盡快熟悉和了解新課改的教學思想與模式,盡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順利完成初中高中課程改革的銜接。

        2.2 注意學生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的銜接。

        剛上高中的學生,學習習慣、自學能力均較差,在高中教學過程中要研究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難度、進度不要趕得太快,要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要特別注意加強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高中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與初中差異很大,高中教材與初中相比內容跳躍性大,抽象思維增加,起點的難度加大。高一化學教學與初中課程的設置,其總體學習目的是一致的,它的研究對象都是物質的性質、結構及化學變化的規律,但他們之間又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初中偏重于化學的基礎知識、一般性概念和最基本的化學變化,化學課堂學習的節奏比較慢,老師運用課堂的聯系、口答、板書、討論等的時間比較多,復習時間比較充裕,無形中養成了“慢慢來”的慣性。而高中化學要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之上更加深化,知識密度加大,不僅信息量增大,而且深度和難度也加大了許多。高一學生的心理狀態還保存著孩提時代的痕跡,有著天真貪玩的習慣,進入高中面臨在短時間內要容納更多的知識,但課上演習消化的時間又少。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節奏的改變,逐步由慢節奏邁向快節奏,把握住整體學習的進度。比如物質結構中的離子鍵、共價鍵概念及電子式表示等內容都比較抽象,就要放慢速度多練、多寫、多體會,達到應用掌握的水平。

        表1 教學內容詳解表

        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詳解

        1、化學用語

        (1)按1-18號元素順序正確書寫元素符號、元素名稱;

        (2)增加元素化合價的概念、高中學習所需的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記憶,訓練化學式的書寫技能;

        (3)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復習與訓練。

        2、原子結構與原子結構示意圖

        (1)原子結構和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學習,能熟練寫出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能根據元素的電子層結構,進行元素性質的初步判斷,會寫離子結構示意圖和離子符號;

        (3)增加物質形成中電子轉移的觀點,并能進行判斷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1)學習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2)能從電子轉移的的角度分析物質所發生的反應。

        4、物質分類與酸堿鹽相互關系

        (1)學習電離概念,學會書寫電離方程式;

        (2)學習酸堿鹽的定義,并能進行判斷,完成物質的分類教學;

        (3)在復習具體的酸、堿、鹽的基礎上,總結出酸堿鹽的相互關系,學習溶解性規律,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正確書寫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1)對學生進行初中化學基本操作的復習和高中所需基本操作的學習;

        (2)實驗技能的訓練:除雜與分離、離子的鑒別、探究實驗方法與實驗設計方法、物質貯存和實驗操作規程。

        6、化學計算能力

        (1)基本化學計算原理復習(含化學式計算、化學方程式計算和簡單的溶解度計算);

        (2)常見的幾種化學計算的解題方法與技能。

        7、高中化學學習方法與要求介紹

        (1)高中化學學習與初中化學學習的不同

        (2)學習高中化學的心理準備 轉貼于

        2.3 確保教材體系自然銜接。

        處在初高中教材不統一的階段,面臨選用的教材版本不盡相同,教材的編排迥異,甚至相關知識在不同階段的要求也存在差異,教材上教學內容不銜接,部分內容初中沒有強化或一筆帶過,高中卻陡然要求很高,所以教師要重視初中與高中化學課程上的異同,利用初中原有化學知識,將其引導和應用到高一化學的教學上,有意識地將有關知識連接好,銜接好,就能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時,初三學教材只將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介紹給學生,并不作重點要求,學生的掌握也較膚淺。高中階段要求多角度認識和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其主要要求有:一是氧化還原反應中有關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概念,二是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三是從初三的“得氧失氧”觀點過度到“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再上升到“電子轉移”觀點,這種思維的變換,使概念不清的學生感到更加困惑以至無所適從。因此高中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時,應首先帶領學生復習初三的關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搞清概念之間的關系;再引導學生上升到化合價升降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復習元素化合價升降與原子或離子的電子轉移關系,并上升到從電子轉移觀點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從而使學生全面系統的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在循序漸進中真正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在“離子反應”的教學中,要在初中掌握物質溶解性的基礎上,高中要求熟練掌握《溶解性表》,并在相關章節適時補充硅酸鹽、亞硫酸鹽、金屬硫化物、碳酸的正鹽和酸式鹽的溶解性,進而解答有關離子方程式、離子共存等問題。另有關元素化合價與和原子核外電子的關系在初三已不作要求,高中階段應在相關章節對此內容進行剖析,使學生在結構的層面對物質性質進行深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 力求教學方式連貫一致促進銜接。

        初中課改中教師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講究師生民主平等、重視科學探究的指導,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呈現較多。而高中階段則更多采用的是“滿堂灌”“滿堂問”這樣的教學方式,跟學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學方式不一致。初中課改強調與生活實際結合,而高中教材則注重對學生在基礎知識、技能上的訓練。如果按照考試來評價,“課改生”不占優勢,解題能力相對而言不是很強。因此,大多數高一新生認為高中化學課程太難學了,有些學生常常感到上課聽不懂。因此,高中教師應該繼續在課堂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照顧一些傳統學習作法,盡可能留時間給學生練習和復習,消化新的課本知識,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積極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經常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讀課本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情況,做有針對性的幫助,搞好查漏補缺,特別要培養他們對化學的新奇感和興趣感,保護和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對學習差的同學多鼓勵,備課時想到他們,講課時針對他們,對他們多進行拉、幫、帶的教學方法。

        2.5 夯實基礎知識銜接,實現化學平穩過渡。

        要注意循序漸進,設置合理的臺階進行過渡,通過教學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切不可高難度、高速度地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中對于補缺漏和做好與高中教學的接軌,實現化學啟蒙教育向化學科學基礎教育的平穩過渡,選擇必要的內容進行教學銜接是合理而又必須的。在教學中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高中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學要突出知識、方法、心理的三維目標融合的原則,做到將知識與技能的補缺與方法的學習、情感態度的建立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知識、方法、心理各方面都做好銜接。以下內容和教學建議僅供教學時參考,各位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適時補充和相應調整,并將三維目標融入其中進行教學(見表1):

        總之,我們要充分認識高一學生在化學學習上的特點和現實困難,尊重學生的這個基本實際,多想辦法,研究規律和遵循規律,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跨好初中化學到高中化學這個學習臺階。通過銜接教學使學生復習和強化那些對高中教學密切相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為高中學習作好充分的知識和技能準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為高中化學的學習做好方法的準備。古人說:授人以魚,只備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生受用。教學生如何學習,使學生能有效、正確地進行各種知識及技能的學習是授人以漁之舉。筆者認為,要引導學生更好的實踐高中課程,應遵循心理轉變、由淺入深、習慣養成等規律,一開始不拔高、扎基礎,循序漸進,注重過程性的學習指導,多關心學生,與學生溝通交流。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他們在這門充滿知識性與趣味性的課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 龔麗潔,化學教學模式的演變與發展〔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 (4 ) :102- 105

        第9篇: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由教師轉移給學生,其本質是“教學結構”發生了翻轉。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課堂外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自定進度、自主學習、整理收獲、提出問題;在課堂內通過展示交流、協作探究、科學實驗、完成作業,教師巡視并展開一對一的輔導完成對知識的內化過程。

        中國傳統課堂經過幾千年的變化,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模式。它按照學生的年齡或知識程度固定編班,按照規定課程標準,固定每個年級段的學習科目,在固定的時間上課,這樣的模式教學成本相對較低,也有利于師生情感交流。

        翻轉課堂則把微型教學視頻引入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學習知識的場所從課堂移到課前。但是,微視頻的引入替代不了真實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深度學習過程,如果沒有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不足以讓教和學的關系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更不會對目前的傳統課堂造成顛覆。如何在現有教學組織的框架下開展本土化的翻轉課堂實驗呢?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較多研究,如可汗學院模式是一種視頻支持下的在線學習模式;沈書生等構建了以課外、課內為時間分段,以學生為中心,以電子書包為核心技術手段的翻轉課堂模式;金陵則提出了以自主學習任務單為驅動的“三大模塊,導學一體”的微課程教學法教學模型,倡導“四步法”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等。

        筆者在翻轉課堂實踐中發現,“三大模塊,導學一體”(尤其是第三模塊課堂教學創新“四步法”)對中小學教師來說是最接地氣、最低成本的翻轉課堂本土化教學法,值得一線教師實踐和探索。那么,如何實踐“翻轉”后的課堂教學方式創新呢?

        理論支撐

        1.“三大模塊,導學一體”的教學模型

        “三大模塊,導學一體”教學模型(如上圖)的簡單解讀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表示處于學習活動“前臺”的主體行為,與中層相結合,表示學生視域的單位課時學習活動。中層:自主學習任務單、配套學習資源和課堂教學方式創新三大模塊構成微課程教學法的基本框架。下層:表示處于學習活動“后臺”的主體行為,與中層相結合,表示教師視域的單位課時教學活動,顯示出教師后臺支持的重要作用。貫穿三大模塊始終的“導學一體”是微課程教學法最根本的特征。

        在這一教學模型中,最難突破的是第三模塊“課堂教學方式創新”。教師如何在學生自主學習基本達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引導學習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呢?這就是第三模塊“課堂教學方式創新”要回答的課題。

        2.知識內化

        學生在有效自主學習后,需要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內化知識、拓展能力。翻轉課堂的基本要義是教學結構變革所帶來的知識傳授的提前和知識內化的優化。

        通過教學結構翻轉,翻轉課堂可以分解知識內化的難度,增加知識內化的次數,促進學習者獲得知識。在目前科學認識的水平上,知識內化的途徑至少有三條:同化式的知識內化、順應式的知識內化和漸進式的知識內化。需要說明的是,漸進式的知識內化和皮亞杰的發生認知論中“平衡”的概念有著本質的區別,這里的“漸進”是指學生并沒有重構他們的知識體系卻建立了正確的概念,屬于認知發生的范疇,是知識內化的途徑。

        翻轉課堂后的課堂教學設計,則要根據漸進式知識內化的特質和“三大模塊,導學一體”的模式去創新。

        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方式創新

        1.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的基本方法――四步法

        在翻轉課堂的具體操作中,金陵創建的微課程教學法,強調課堂教學方式創新要善于提煉主要矛盾,抓住兩個關鍵詞、四個操作步驟。

        兩個關鍵詞是內化與拓展。

        四個操作步驟是檢測、作業、協作和展示,簡稱“四步法”。檢測的主要功能不是查漏補缺,而是進一步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作業是相對于檢測而言的進階作業,是內化知識的重要環節。沒有作業就沒有“翻轉”,沒有進階,就達不到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順應”的高度。協作的主題盡可能來自真實情境,也可以來自進階作業中遇到的困難;協作探究可以采用工作坊和微型項目學習的方式,培養發現知識的能力、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展示要求把協作探究取得的成果及其方法、困惑等梳理出來,接受同儕質疑,并作出闡釋。因此,展示不是“作秀”,而是高效學習的策略。

        2.課堂教學方式創新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規定,高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分為A、B兩類。其中,A類包括兩個必修模塊(A1、A2)。高一化學主要學習A類必修模塊,具體內容為認識常見的化學物質,學習重要的化學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和科學探究能力;認識化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習主題包括認識化學科學、化學實驗基礎、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等。

        這些內容從課型角度來分,主要分為元素化合物的實驗探究課、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論學習課,這兩類都屬于新授課。此外,還包括習題課、試卷評講課和復習課等類型。不同類型的課在翻轉后可以采取不同的組合模式(如上頁表)。

        (1)全四步:適用于元素化合物的實驗探究新授課和復習課以及化學實驗基礎復習課

        第一步,檢測。它是指檢測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的成效,其主要目的不是查漏補缺,而是進一步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檢測的同時,學生能發現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也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保證內化取得實效。對于高一化學來說,檢測方式是多樣的,一般主要包括:①題目法。題型可以是選擇、填空這類相對簡單的客觀題。②默寫法。主要是針對元素化合物知識點進行方程式的默寫,一般控制在5個左右。③集體背誦。

        第二步,作業。它是檢測基礎上進行的進階學習,是內化知識的重要環節。翻轉課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學生到課堂里完成作業。作業的進階性,是教師在課堂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因為一切活動都是圍繞作業展開的。對高一化學課堂作業來說,教師在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與“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配套,根據學生需求,設計出學生感興趣、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作業。其次,要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關鍵之處在于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之間的矛盾,以及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與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矛盾,這樣才會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有所思,使所學知識得到充分的內化和拓展。

        例如,在學習“氮元素及化合物”時,很多學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因此,教師不但要讓學生領會氮、磷這些單質及其化合物以元素族為線索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還要讓學生領會它們以周期為線索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學生以此為出發點,通過同類物質(如都是非金屬單質、氣態氫化物等)做進一步對比研究,把所得結論整理成為規律存儲在記憶中,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深化。這樣得到的知識不再是分散的、凌亂的,而是網絡化的、結構化的。學生也在自身知識網絡化的過程中發展了各個方面的能力,并為記憶、復述、再現和辨認建立了較為牢固的基礎。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優化作業設計,可以拓展減負空間、豐富課堂學習生活、發展獨特個性等。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準繩,多方位、多角度地設計化學作業,既能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又能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既能重視學生化學素養的提高,又能突出學生化學實踐的能力。這樣做,不僅有利于認知結構的“同化”,更有利于達到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順應”的高度。

        第三步,協作。元素化合物的實驗探究新授課、復習課以及化學實驗基礎復習課經常是圍繞問題進行實驗探究。其課堂組織方式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這在整個高一A1、A2模塊學習中占到二分之一。一般根據班級學生數組建5~6個學習小組,每組6人左右,由學生創意本小組名稱。小組設組長、發言人各1名,聯絡員2名,執行員2~3名。組長負責協調小組活動;發言人負責在展示環節代表小組發言;聯絡員負責收發本小組任務單、課堂檢測單、課堂作業等,同時和其他小組進行互批;執行員主要負責協作探究中的實驗操作,所有成員在合作中都需要進行必要的記錄。組員分工實行輪換制,每隔一周進行分工輪換,目的是確保每位學生都有發展綜合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溝通和協調能力等)的機會。

        積極的團隊合作,可以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組中每個人既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又有條件傾聽他人的意見,可以在比較中形成認識傾向,這有利于使學生產生學習成就感和愉悅感,滿足心理需要,從而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諧發展,使課堂學習達到愛學、會學、樂學的目標。

        當然,小組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教師進行多方位的關注和引導。假如教師不善于管理,討論中可能產生的多種話題走向,課堂討論會有可能成為閑聊,教學的本意將難以體現。因此,這一環節中的自主學習環境創設與自覺進行教學控制同樣重要。

        第四步,展示和評價。這是翻轉課堂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具體體現。展示是合作交流的產物,是個性張揚和思維火花的綻放與碰撞,是對通過協作探究獲得的認知成果進行理性梳理并表達出來的過程,這是較之協作探究更為深刻的知識內化過程。因此,這個環節對知識的認定、思維的發展、能力的培養、教學效益的提高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效學習的策略,而不是“作秀”。

        在目前高一化學的翻轉課堂上,筆者對學生展示的定位是“培養―鍛煉―認同―興趣―習慣”,從最初小組合作中的發言靦腆,到經常性發言鍛煉,讓學生認同展示的重要性――自己表達出所學內容后對知識的認識更為深刻。

        展示環節不僅要讓學生善于表達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善于向其他同學提出質疑、闡述自己想法的能力,從而使其在互問互答中發展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展示的興趣。

        教師除了在展示中實時鼓勵學生之外,還要鼓勵學生之間能做到相互欣賞和鼓勵,從而培養學生人人能展示、人人愛展示的習慣。實踐表明,對于高一新生來說,教師只要堅持1個月左右時間的培養,基本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從容地展示與評價。

        (2)三步法:適用于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論學習新授課和復習課

        與四步法相比較,三步法主要是把作業與協作探究融合為一體。《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指出:高一化學的理論和原理學習,主要包括計算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原理是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反應中的能量等內容。而復習是讓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概括性地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從而獲得系統性提高的一種學習過程,它是從部分到整體的學習階段。復習內容一般是把有關聯的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從“橫”“縱”兩個角度將已學過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類、合并,使之形成知識網絡。

        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復習,內容都相對比較抽象,和學生生活認知有一定的脫節,讓學生提煉也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而且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往往是學生非常頭痛的部分。如何讓這樣的課型也變得生動有趣呢?

        一般通過自主學習任務單和微課的引導,學生可以歸納總結出一個課時或復習一個章節的主要內容。那么在課上,作業的設計便成了核心,它需要教師對概念和知識點有深刻的把握,然后通過層層剝離的方式,將知識點設計為層層遞進的問題和題目,這些題目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組成小組,邊做題目邊討論問題,然后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形成思維的碰撞,發散出不同的想法,最后歸納總結出正確的答案。

        此時,教師可以對每個小組進行巡視和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后,再由小組發言人進行發言,在發言中,其他小組也可以對其進行質疑、提問,這就形成了以班級為單位的更大范圍的討論。教師要注意控制好展示的時間,然后進行總體性的評價。著力于讓每位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理解達到一定的要求,切不可在鬧哄哄的討論展示后就不了了之。一定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使其在完成討論和評價后,獨立完成作業的書寫。

        (3)二步法:適用于習題課和試卷評講課

        二步法與三步法相比較主要是課堂組織形式有所不同,它將課堂還原為學生原來的獨立學習模式,不再組合為小組學習,還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以高一化學試卷分析課為例,課前,教師將試卷上錯誤率達到50%以上的題目錄制成微課,讓學生在家糾錯和訂正,做好錯題集,并在錯題后簡單注明錯誤原因。

        課堂上,學生先用5分鐘左右時間完成所有錯誤題目的訂正(對于有些題目,學生獨立訂正會出現困難,可以在課堂上和同伴交流、質疑,或向教師單獨提問)。這個5分鐘,學生們異常珍惜,有時在課間,就已經開始互相交流或探討。

        然后教師布置15分鐘的“錯題練習”。所謂“錯題練習”是將全班錯誤率超過50%的題目進行改編稍作數字或文字的調整,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這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一次重復知識內化、拓展延伸的過程,對學生掌握并應用知識的能力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接著,留20分鐘時間由學生當小教師到講臺上分析試卷。講解的學生是按照名單隨機抽取的,很多時候,有些學生也會舉手要上臺講解。剛開始當小教師,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拘謹,但經過平時課堂展示訓練經驗的積累,長時間的培養,教師完全可以不用擔心冷場,學生躍躍欲試的表現力,會讓教師感到欣慰。與此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得以提升,枯燥的試卷分析課變得有趣。

        最后,必須留5分鐘時間,要求學生再獨立檢查一遍自己的作業和錯題集。有時筆者也把這種方法稱為翻轉課堂中的“催眠”。“催眠”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潛在能力的發展,糾正學生學習中的一些思維慣勢,引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

        習題課則更加愜意。很多時候,筆者會準備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在低低的、優美的音樂聲中完成作業……完成作業后,由學生扮演教師到講臺上講解題目。

        有時候,學生會聽不明白教師的講解,或者嫌教師講得太慢或太快,筆者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其原因在于學生的認知和教師的認知有很大差異。只有讓學生自己講、講解清楚,他們才會真正弄懂學了什么。內化知識從陌生到熟練,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向新的認知結構躍遷,由此“順應”新認知結構的產生。因此,千萬不能以教師的講取代學生的學。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的基本方法――四步法的變形方式多種多樣,對其進行個性化特質的改造與重組,可以實現翻轉課堂真正意義上的務實性和靈動性的統一。

        展望

        筆者從最初實驗翻轉課堂,至今已有兩年,高一化學的課堂教學100%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筆者發現,在翻轉課堂學習中,學生情感體驗非常豐富,從最初在課堂上表現出的興奮、期待以及對這種全新體驗的擔心與壓力,到逐漸適應之后的愉悅與自信,再到最后的滿足與不舍。

        在翻轉課堂實踐中,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鼓勵,對激勵學生完成各種學習活動非常重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利于開拓學習者的眼界,啟發他們的思維。四步法中的課堂協作討論、同伴評價作業分享交流、小組合作的設計,都讓學生感受到同伴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的原有認知、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效果等進行了自我反思和評價。點點滴滴的積累和進步,最終使得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在學習中得到提升。

        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方面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是,高一化學翻轉課堂實踐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資源,促進了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菜系、品種、口味多種多樣。但細細想來,蔬菜、葷菜的品種較為固定,為什么相同的食材可以做出不同的菜肴呢?關鍵在于組合和搭配。

        翻轉后的課堂如烹小鮮,檢測、作業、協作、展示是基本步驟。在實踐中,這四個教學步驟或環節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排列組合,甚至可以在四步上作加法或減法。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人成在线在线 | 午夜天堂AV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 久久免费清高视频 | 综合久久久久6亚洲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