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博士生學位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博士生學位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博士生學位論文

        第1篇: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復旦大學2日在其官網發表聲明說,此前媒體所報道的“泄密門”事件不實,該校向社會公開論文無任何營利行為。聲明中承認,鞠川陽子在向學校提交論文時曾申請“絕密”密級,但其申請未獲涉密認定。并且,當鞠川陽子提出申訴后,復旦經調查后仍認為其論文不涉密。

        據了解,鞠川陽子已聘請了律師,并向復旦大學和銷售論文的“中國知網”提出巨額賠償要求。復旦發言人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這是她的權利”,學校將積極應對。

        ■ 焦點

        1 復旦是否向網站出售論文?

        復旦大學承認,鞠川陽子的論文確實提供給了“中國知網”,但“完全出于學術公益服務的目的”。論文稿酬由作者直接向雜志社領取。

        復旦在聲明中介紹說,2007年復旦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簽訂協議,加入《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該電子雜志社由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成立、教育部主管。而《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由該社“中國知網”實施網絡出版。

        鞠川陽子提供了一份交涉錄音,其中一男子說,“中國知網提供的費用,研究生院也是拿不到的,而是交給了學校,不再給到學生個人”。鞠川陽子據此認為,這在事實上構成了學校出售論文。

        復旦發言人說,有關人員不了解實際情況。學校與中國知網只有一筆論文采集費,“除此之外沒有金錢往來”。這實際上就是中國知網給學校的成本補貼,每本論文10元錢”。

        2 雙方是否簽訂“保密協議”?

        鞠川陽子介紹說,她在2009年10月完成復旦碩士學位論文,并同復旦簽訂了10年保密期限的保密協議。

        她說,“現在復旦極力否認保密協定有效性,如果今天不承認,那就應該在入學時候就告訴我”。

        但復旦發言人表示,如果學生要申請論文保密,必須是在論文開題時便同導師一起向學校提出。而鞠川陽子是在論文完成后向圖書館遞交論文時才提出申請?!皩τ谏嫦右C艿膬热?,是有嚴格規定的。從申請單上看,鞠川陽子只是簡單地填寫了保密緣由為‘公司機密’,并勾選了‘絕密十年’,圖書館在看到該申請后,沒有看到學校的涉密認證,認為不符合規范,便沒有批準她的‘保密’申請。”鞠川陽子實際上并沒有與復旦簽署過保密協議。

        3 誰有資格認定論文“絕密”?

        復旦發言人表示,學校在鞠川陽子論文是否涉密的問題上有過調查結論,不能認為其論文涉密,校內也沒有發現涉密管理違規。如果說有問題,那是校內行政管理服務有不到位之處。

        鞠川陽子對“只有學校才能認定保密”的做法提出質疑。她說,“我公司的商業機密為什么需要你認定,我自己為什么不能保護自己的商業機密?”而復旦發言人表示,復旦是根據國家的保密體系走的,這不是學校是否尊重其公司商業秘密的問題,“這涉及現有保密體系銜接的問題,不是復旦所能解決的?!?/p>

        ■ 連線北京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論文是否涉密由學校定”

        昨晚,北大研究生院有關負責人在電話中向記者解釋說,北大也有保密論文,但是否屬保密論文須由學校來定而并不是由學生來定?!霸趯W生確定選題后,就會確定論文選題是否屬于保密論文”。

        依照北大《涉密研究生學位論文和博士后出站報告及學位申請的保密管理規定》,研究生學位論文和博士后出站報告劃分為:絕密、機密、秘密、內部、公開,定密申請一般應在論文開題時提出,涉密論文答辯不公開舉行。

        另外,在學位論文的保存和使用問題上,北大規定,在無密級的學位論文上,印刷本保存在圖書館學位論文閱覽室,不提供外借但提供室內閱覽服務;為存在館際合作關系的兄弟高校用戶提供文獻傳遞服務和交換服務,并保存交流檔案。

        “存在館際合作關系的兄弟高校用戶”,是指同北大簽署有正式館際合作協議的各高校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等圖書館用戶。北大會根據國家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和作者許可對學位論文電子版進行合理使用:為北大校區內學生和教職員工提供檢索和閱覽服務,北大會通過必要的技術措施來實現用戶控制,以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2篇: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博士生學位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為闡述、審核、確定博士生學位論文選題及內容而舉行的報告會,旨在監督和保證博士生學位論文質量。

        (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審核和確定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選題依據包括:選題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與創新之處以及已積累的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文件等內容。具體內容可參考附件:《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及其相關問題的說明》。

        (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時間

        博士生學科綜合考試合格后可進入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階段。為保證學位論文寫作及答辯質量,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學期與進入學位論文答辯的學期之間應至少間隔一個完整的學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一般在本年級第四學期進行,第六學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不能按期履行開題報告的博士生,其開題報告和學位論文答辯的時間按上述間隔要求順延。

        (四)專家委員會的組成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的組成由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主席由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導師可以參加專家委員會,但不能擔任專家委員會的主席。

        (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方式和成績評定

        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的成員首先考察博士生與論文選題有關的近期研究成果,對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以及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審查和提出修改的補充意見。博士研究生根據專家委員會小組的評議意見,在對選題方案進行修正、按規定程序審批備案和存檔,并正式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論證結果按考評成績,分為通過、修改后通過和不通過三檔。開題報告“通過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進入學位論文研究寫作階段;開題報告“修改后通過者”,須根據專家委員會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補充,一個月后送交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確定的專家審定,通過后,可進入學位論文研究寫作階段;開題報告“不通過者”,須在半年以內重新準備開題報告,半年后由院系所為其重新組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后,因特殊情況需變動論文題目和基本內容時,需本人書面說明、導師批準后重新組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并填寫《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六)開題報告書材料的備案和管理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后,經開題報告論證專家委員會主席和專家委員會委員簽字,再由院、系、所領導提出審查意見后簽名,由院、系、所教務秘書暫存,畢業時,一份報研究生院存學校,一份存博士生個人檔案。

        (七)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及其相關問題的說明(參考使用)

        有鑒于論文開題報告對于論文寫作工作的重要意義,特對開題報告的寫作規范及相關要求做出如下說明:

        關于開題報告的內容,作者應當說明:

        1. 論文題目所涉及的研究對象及其界定

        2. 論文題目選擇的依據和理由

        科學性說明/創新性說明/批判性說明

        個人性目的/實踐性目的/理論性目的

        3. 論文擬涉及的范圍及其討論的問題

        研究性質界定:經驗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關度與個案研究/比較研究)與規范規定

        對象特征界定:真實性/意義性;一般性/特殊性;變量/過程;描述/詮釋;比較/因果;

        學科和學科領域界定;

        時間空間說明:

        4. 作者已經獲得的文獻資料以及對這些文獻資料的占有和整理情況,

        已獲得的文獻

        作者已具備的知識基礎

        從已獲得文獻中提煉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說/假設與流派分歧

        5. 論文擬完成的知識增長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論預設和主要理論工具

        描述性理論建構

        與既有理論的差異/針對既有理論的修正

        6. 作者擬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據的理論說明

        研究方法與研究路徑:學理性的依據

        研究技術與研究程序:學科的訓練背景

        研究工具與研究手段:基本條件的制約

        7. 論文工作大綱

        基本的章節目形式安排

        章節目安排中的邏輯結構或邏輯聯系

        8. 參考書目

        中文與英文分類說明

        第3篇: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關鍵詞]新聞傳播;博士生教育;目標定位;教育模式;高等教育

        博士生教育是當代國際上公認的正規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和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達程度和文化科學發展水平及其潛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它不僅關涉一個國家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而且影響到一個國家科學創新能力的儲備與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與之相關的學術聲譽與民族形象。

        我國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生教育始于1985年。該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開始招收第一批新聞學博士生。直到上個世紀末,我國先后有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武漢大學等四所高校和中國社科院擁有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共設置了新聞學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點3個。在這15年間,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一直在穩步發展,培養了一批活躍在新聞傳播學術界的出色人才,產生了一批優秀的學術成果,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新聞傳播頂尖人才的培養經驗。進入新世紀后,在全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快速發展、且重點建設研究型新聞傳播學教育體系的要求在許多高校日益高漲的形勢下,經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的兩次評審,又先后有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暨南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廈門大學和政治學院等十所高校獲得了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新增設新聞學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應該說,經過這兩次評審,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有了一次整體規模的推進,打造了一個更寬廣的高層次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平臺,形成了競爭與合作的整體態勢;對于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來說,這可謂是一次大的“躍進”。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量的增長、規模的擴大并不必然帶來新聞傳播博士生教育質的提升。尤其是在今天全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整體規模迅速擴張的背景下,更應該冷靜地對其最高階段博士生教育進行審慎規劃、科學布局和系統建構,將其作為一個關系新聞傳播學長遠發展的大計,進行具有戰略性和基于科學發展觀的探討。

        一、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20來年歷史與其他學科相比時間并不長,因此,一直是處于摸索和嘗試階段;加之近些年來,隨著教育環境的急劇變化以及教育目標及體系的不斷調整,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在發展的同時,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先,對博士生教育的目標定位不夠明確。如前所述,博士生教育是正規高校教育的最高層次。這一層次的教育是將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與學科方法進行綜合性地傳授和深入地積淀,并培養學生站在學科前沿和尖端,通過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的研究以產生具有學術性和實踐性的成果的過程。這一具有普遍性的指導原則,應用于不同學科,就需要針對本學科發展的要求和現狀,對自身的目標定位作出準確而清晰的界定。眾所周知,相對于其他人文社會科學,新聞傳播學科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它深深植根于人類對新聞傳播業的需要和理解之中[1];它既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和理論,又與實踐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也正因為這一“獨特性”,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在開創時,還曾一度被認為沒有必要,也被質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正說明了中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面臨的定位問題。傳統上認為,博士學位是精英性、研究性學位,是為從事學術工作或一些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做準備的。然而多年來,有為數不少的新聞傳播學博士實際上主要從事一般的教學工作和新聞傳播實務工作,而在自己的專業方面做的研究工作并不多。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眾多業界人士紛紛攻讀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的傳統目的(為研究進行訓練)和實際用途日漸分離,已是不爭的事實。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專業化究竟如何體現?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社會美譽度怎樣?如何將博士生教育與新聞傳播界的整體發展相聯系?對這些問題,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理應作出系統的、建制化的回答。

        第二,博士生教育模式尚不夠清晰和穩定。與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的不確定相應的是,新聞傳播學的博士生的培養模式還缺乏科學和深入的界定。目前一些新聞傳播院校的博士生培養方案基本上沿襲其他學科的模式,缺少對新聞傳播學科特點,以及學科需要掌握的知識及方法的全面探討,因此難以制定出針對自己學科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如博士生的入學門檻應該如何設定,是重在考察其學識和科研能力,還是重在考察其一般專業知識和外語水準?博士生學習期間應該掌握什么樣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應該開設哪些必需的課程?博士生的課程學習與學位論文怎樣銜接?博士生教育應該采取歐洲式的教授與學生一對一式的傳授方式,還是采取像美國博士生培養中的集體培養方式,或者采取其他科學有效的方式?博士生要不要實行淘汰制,如何淘汰?在明晰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模式時,對這些問題必須作出科學的回應。但遺憾的是,由于經驗的不足,認識上的錯位,加之我國教育制度安排上的原因,致使一些高校的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模式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隨意性和不規范的現象。比如,一些很有科研素養和潛質的考生,僅僅因為“英語差分”便被拒之博士候選人門外。再如,有的院校對博士生教育規定課程的學習重視不夠,課程如何設置、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都無“一定之規”,結果課程學習往往未能達到幫助學生獲得從事研究工作、準備學位論文所必需的寬廣深厚的學科知識基礎的效果。還有,博士學位論文開題之前的資格考試或綜合性考試應該如何“把好關”,有的院校也無明確的要求和規則,結果造成在培養過程中對博士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缺乏“剛性”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博士生只要進了“門”一般都能拿到博士學位。

        第三,一定程度的浮躁之風對博士生教育造成不良影響。這一方面表現在近些年隨著招生規模急劇擴張,師生比例失調,師少生多,導師投入到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和精力減少,學術互動和交流受到影響,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呈現出下滑之趨。另一方面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不是注重鼓勵博士生具有扎實深厚的理論功底、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熟練到位的研究方法,而是以數量等硬指標為指針,使得學生在學習期間將湊足文章的發表數當作主要學習內容。再一方面還表現在博士學位論文的把關上不嚴,由于每年畢業生數量增加,在開題、答辯等環節,對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有所下降;加之學風不正,道德失范,致使弄虛作假,剽竊等現象在博士學位論文中也時有發生。

        第四,博士生教育缺乏學術創新性和創造性。博士生教育的價值在于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產生具有創造性的智力成果。因此,檢驗博士生教育成效的主要標準,應該體現在博士學位論文的水平上。學位論文是博士生教育計劃的核心要素,必須是進行創造性的研究,以對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有獨特的貢獻。然而,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有些高校對此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其具體表現是:一些博士論文的選題或過于陳舊,或過于空泛,或流于瑣碎,或流于炒作,而不能把握當前學術前沿,參與學術對話;一些博士論文的前期資料積累不夠扎實,因此不能針對最具價值的切入點進行廣泛而深入地探討,論述流于粗放;一些博士生對所需了解的相關領域的知識涉獵不廣,基礎不牢,因此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常常捉襟見肘,理論和方法運用不能做到嫻熟有秩;一些博士生在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訓練不夠,造成思想的力度和對相關問題的挖掘和解決不力。這些都造成了一些論文成為資料的簡單梳理,即使有的選題具有新意,但由于研究功力不足,無法創造出具有創新性和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

        二、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幾點建議

        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上述問題,有的是由于新聞傳播學科發展歷史較短,對學科規律和博士生教育規律相結合的一些根本性問題缺乏系統深入地全面整合和思考所致,有的是教育制度設計上的欠缺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社會和教育所面臨的大環境的沖擊所導致。因此,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要使得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得以可持續發展,為社會輸送真正優秀的高層次人才,新聞傳播學教育自身應積極借鑒國內外博士生教育的經驗,針對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特點和中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的特殊規律,結合人才需求與社會實際,整合教育資源,走出一條真正合乎科學的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之路。

        第一,科學界定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內涵。大學的“教育理念是人們對大學精神、性質、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認識,是對大學與外部世界諸元素之間關系的規定;它是大學內容管理及運轉的理性認識基礎”。[2]大學的新聞傳播教育作為一項專業性的教育,理應如臺灣著名新聞傳播教育家鄭貞銘所言,“在技術學習之外,更要探討理論、從事研究,以期建立一套嚴謹的理論體系,才能在高等學術殿堂中樹立起應有的地位”。[3]為此,對于新聞傳播學科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既要注重對其學術視野寬廣度的拓展,又要使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既要使其具有較深厚的學養造詣,又要讓其關注學科前沿和現實的新聞傳播實踐,注意研究解決理論與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科學研究能力。這種人才應是其他學科培養不出來的,在學術素養和科研上有自己的特色和專長。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目標與方向,理應瑣定在培養這樣的專業人才上,即著力為高校和科研機構造就優秀學者。

        為了提高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學術素養與科研能力,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必須科學規劃博士生的課程學習,并加強對其在閱讀、讀書筆記、專題討論、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訓練和提高。近些年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博士生教育上,十分注重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該院的博士生課程一般分為兩類,即知識類課程與研究類課程。前者以專業知識的系統掌握和融會貫通為目的,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并有相關研究成果的最新信息;課上還提供詳細的閱讀書目,要求博士生寫讀書報告,培養其欣賞和批判專業學術著作的能力。后者的目的是通過邊學邊做(研究),以培養和訓練博士生從事研究和寫作的綜合能力;在課上,博士生們圍繞一個專題進行思考、討論、做研究。這樣,不僅訓練、提高博士生的研究和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個現實的專業研究者的工作環境,教會博士生如何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何遵循學術規范,如何使用各種研究資源,如何設計研究題目,如何解讀原始資料,如何回應他人的批評和建議。這種訓練實際上是一個鑄造學術文化或學術習性的過程。

        此外,為了提高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學術素養與科研能力,還應制定相應的培養模式,對思想道德教育、課程設置、綜合考試內容和方式、論文開題時間和形式、博士論文的學術規范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符合自身特點的方案,并嚴格實施。

        第二,控制規模,嚴進嚴出,打造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品牌效應。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平臺隨著多家高校新聞傳播院系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寬廣了,這同時也意味著博士生的數量和規模必將比以前有較大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注重維護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共同為提高教育成效、培養頂尖人才而努力。針對目前社會上對新聞傳播學博士生還缺乏廣泛的認可和美譽,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整體效應發揮尚未達到理想的程度,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博士生的招生、培養、資格考核、學位論文答辯以及學位授予上,比較注意通過制度建設,嚴把質量關。一是控制招生規模。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有博士生導師15人,每年報考博士生人數達到三四百人之多,但招生人數一直控制在30人左右,平均每位博導招收2人。二是提高博士候選人門檻。這主要是借助資格考核(綜合考試)和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兩個環節,實施篩選、淘汰,以保證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進入到博士候選人行列。三是嚴格規范學位論文的答辯和學位授予。

        這主要通過學位論文雙盲評審、校內外專家的集體評審以及學位公示等舉措,保證每個博士學位獲得者都是符合標準的優秀人才。近些年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每年只有不到十位博士生獲得博士學位,占當年招生人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三,重視博士生導師及指導團隊的綜合素質要求和能力考核,確保博士生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及其指導教育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博士生導師及其指導團隊在招生、培養學生及博士論文答辯等方面較其他層次的教育具有更大的權限,因此要重視博士生導師人選的遴選,重視其“人格”塑造和“師德垂范”;同時要引導、促進博士生導師在博士生課程教學、科學研究、論文把關等方面加大指導力度,鼓勵導師與學生經常交流、溝通。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對博士生導師所進行的遴選和考核,就包括著學術水平、道德素養、敬業態度、組織能力以及待人處事等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還十分注重將學生的成才與導師的責任感、信譽、綜合素養聯系起來,注重維護導師職責的神圣性和榮譽感。

        第四,實行差異化競爭與合作,實現博士生教育的多元化。在博大精深且具備批判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整體素質要求下,各院校新聞傳播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應彰顯自己的特色,根據自己的學科優勢和特色側重培養博士生,使其成為該領域和方向的頂尖人才,從而促進人才與學科前沿接軌。這不僅要體現在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和創新性上,而且應系統地體現在博士生培養的各個環節上。目前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相比,新聞傳播學的整體發展水平并不高,高質量學術研究成果、學養深厚的優秀人才并不充裕,因此博士生教育更應成為促進新聞傳播學科發展和高層次專業化人才輩出的舞臺。超級秘書網

        第五,確保博士生教育的經費投入,開拓多元化經費籌措渠道。要發展就要有投入,博士生教育要加大經費投入,尤其是在學術研究上以及優秀人才與成果的獎勵上,更應有足夠的經費支撐。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高等教育的資助渠道必將越來越多樣化,對此,我們要注意積極爭取,大力開拓、吸納。近年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除了通過課題申報,爭取政府和學校撥款外,還十分注意與相關傳媒、產業合作,拓展經費來源。目前,全院博導的科研經費年均人平在8萬元以上。

        總之,在今天新的人文社會科學革命和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時代,為了使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發展成為一種培養有創造力的優秀學者的有效途徑,應著力注重完善其基本結構,擴展其必需的學科知識,力求教學質量優秀和研究設施、成果先進,從而便于其在規模增加的基礎上盡快建立并完善有自身特色的多樣化、高質量的學術體系。

        參考文獻:

        [1]單波.反思新聞教育[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8(4).

        第4篇: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工科博士生博士生導師“軟”“硬”創新特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博士生教育得以迅速發展,1998年以來,博士生教育規模以每年平均超過20%的速度遞增。隨著數量的增長,博士生質量問題日益引起人們關注。有關博士生質量提高,學界提出了各種觀點、思考、建議,包括從“軟”“硬”兩方面提高,既要有規律、理論分析,又要聯系實際,并指出導師在對學生指導時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工科類博士生科研創新現狀分析

        博士生與碩士生、本科生的最大不同在于“研究”。我國在1992年《博士生培養工作暫行規程》中也指出“博士教育的培養要以科學研究為主。”《學位條列》第6條和《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13條規定“博士學位論文應當標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不難看出,博士教育中,具備科研和實踐技術創新能力是獲取博士學位條件之一。

        作為工科博士生,其科研創新又具獨特性。(1)應具有理論意義;

        (2)應具有工程或技術研發創新意義。在與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創新團隊研究者交流中,一些導師反映目前博士生研究有偏“軟”、偏“硬”傾向,偏“軟”是研究缺乏與實際聯系,偏“硬”是缺乏規律、理論分析。從軟的方面看,一些博士生愿搞模型、算式,不愿動手實驗,不愿聯系實際進行研究。從“硬”的方面看,現在工科院校中,博士生普遍存在做研究邏輯思維能力不高問題,博士生論文像科技報告,工程味道太濃,科學研究不足,高水平創新性學術論文難出現。

        為培養這種“軟”“硬”兼顧的科學品質,許多導師強調工科博士生首先要有理論上的創見、研究,再者還要具有重視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素質。目前我國工科博士生在這兩方面都不足,特別是實踐創新遠不夠。浙江大學在“國際大學創新力評價研究”中指出,我們有著龐大的博士生隊伍,但原創性科研成果少,與企業聯系的、現實效應強的創新成果更少。

        改變這一情況,涉及方面很多,其中導師作為博士生創新的第一負責人,將對博士生的創新有直接影響。為此研究工科博士生創新,必須研究導師如何發揮作用。

        二、導師對工科博士生“軟”“硬”特質的培養

        1.加強對博士生課題選擇導控

        選題方面突顯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北京理工大學周立偉院士談自己培養理工科博士經驗時,指出“將自己考慮的一些有科學價值、有現實意義、解決時機基本成熟、有初步方案可以動手研究的課題,或者是已經著手尚未展開的課題,或者是有想法的前沿課題,提供給博士生去做。這樣的課題,目標和意圖比較明確,突破口也找的比較準,起點比較高,工作量比較有底?!睂熢陂L期研究中,對本學科的理論、技術進展有清楚的了解,博士生做導師的課題可在“軟”“硬”兩方面取得進展。還有的導師,則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有理論和實踐創新意義的課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范洪義導師強調對思維敏捷又有鉆勁的學生放手鼓勵,讓其自己找到理論、技術突破點,在其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其建立信心。這樣迅速培養了學生的科研預見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科研的道路上較早地獨立開步走。

        2.導師營造學術創新氛圍和條件

        導師營造科研的氛圍和條件,包括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精神方面,導師需要起帶頭作用,用于承擔重大課題。同時積極改善學術氛圍,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敏感性和獨立思考的主動性。在物質方面,豐富的科研經費和先進的科研設備,是科學研究、技術進步正常開展的保障,是博士創新性研究必不可少的平臺。對比中美博士生研究條件可知,我們博士生的實驗室條件需大力改進。此外,需保證博士生的生活質量。如果僅加強師生間良好創新氣氛建設,沒有相應的物質支持,博士生為生活、為科研奔波,則很難出創新成果。

        三、導師培養工科博士生“軟”“硬”創新特質應抓關鍵環節

        導師指導博士生“軟”“硬”創新應貫穿培養各方面,包括生源選拔,課程設置,論文開題、寫作,中期考核及論文答辯等方面。

        1.抓課程建設

        課程學習是為博士生在未來研究領域理論、實踐創新發展奠定知識基礎。美國大學及研究機構,導師對課程精心設置,提供博士生的課程包括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A理論課強調基礎理論的學習,反映科技發展的最新理論和成就。專業課注意與生產實踐和科技發展的需要相結合。另外設立專題課程,圍繞本學科領域最新研究成果開展。導師可以根據科技發展需要,增加、刪減或變換課程,課程更新較快。因此,導師們可以向這種模式進行學習,在課程建設上多加關注。

        2.抓論文寫作三環節

        目前不少導師不重視學生理論培養和創新,不重視博士論文的寫作,造成博士生研究重復多,理論、技術創新性低問題。導師和博士生必須處理好學位論文與科研工作關系,使博士生論文與科技攻關課題相結合,出高水平的博士論文。

        在研究階段,導師要給學生論文設計、課題研究提一些建設性意見,組織學生攻關,參與研究過程,針對性指導學生開展課題,設計實驗,處理數據。在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學生成果過程中,導師也要對研究、寫作規范加以指導。同時還要檢閱學生論文,考察文章研究原創性、獨立性,與學生一起總結重點突出的問題,“軟”“硬”創新點以及何以為創新等,并指出不足以及未來研究深入方向。只有把好論文選題、寫作每一環節,才能確保創新成果出現及被認同。

        3.抓科研活動

        在博士生學習研究過程中,導師要引導博士生參與科研創新課題。調研顯示,博士生普遍希望參加導師的縱向課題研究,能夠有所發明創造,理論突破,對于橫向課題,雖不排斥,但最好能為自己的研究課題,進行理論實例論證提供方便。在引導博士生參與課題中,導師要避免將博士生看作簡單勞動力現象,引導學生參與自己的課題,特別是與國家、社會發展密切聯系的縱向課題,在研究中,根據學生承擔任務的情況,給以相應的薪酬或基金,從承擔課題重任、經費保障方面促進學生調研、實踐,理論研究,出創新成果。

        參考文獻:

        第5篇: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Mastering Your PhD

        Survival and Success in the Doctoral

        Years and Beyond,2nd. Edition

        2011

        Softcover

        ISBN 9783642158469

        博士生和他們的導師經常傾向于只關注博士論文所涉及到的研究工作而無暇顧及其它。而在其它許多問題上,諸如怎么組織工作、怎么做報告、怎么進行團隊合作、怎么和導師相處、怎么有效率地管理時間等缺乏關注度。而許多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人在回顧往昔的時候都認為,學習如何處理復雜問題以及如何與協作者合作愉快比學位論文所涵蓋的內容更有價值。

        本書的目的正是幫助博士研究生掌控博士生涯里的非科研方面,本書自2006年首次出版以來大受歡迎,于4年后的現在發行第2版。本書在如何開始博士生階段的學習,如何與導師交流,如何繼續課程學習以及如何計劃未來等方面給出實際的建議。本書教你如何設定目標,如何設計實驗,如何控制時間,如何應對挫折,如何寫論文,如何交流,如何參加國際會議,如何寫學位論文,讀研究生階段的所有疑問都可以在這里得到解答!比如本書所給出的新生建議是極具現實指導意義的,作者認為博士生在入學后要做到以下五點:1.了解自己所在的研究組,并將研究組分為創業型、上升型、小而成熟型、帝國型四類,建議博士生充分結合自己的個性來利用研究組的利端;2.要熟悉環境,包括學校環境和系里環境;3.要了解畢業要求;4.為未來三年設定一些目標和計劃;5.建立起良好的學習和研究習慣,如準備實驗記錄本等。

        本書共分24個章節:1.選擇一個研究組:附加物和陷阱;2.開始博士生階段的學習;3.設定目標和計劃;4.怎么像科學家一樣思考;5.設計良好的實驗;6.每月回顧你的進展;7.處理挫折;8.導師、領導能力和團隊;9.怎么和實驗室人員相處;10.團體動態學:與難相處的同事溝通;11.良好交流的藝術;12.掌控報告和組會;13.搜索科技文獻;14.你的第一次國際會議;15.從數據到草稿:如何寫出眾的科技文章;16.慶祝你的成功;17.怎么把年度評價做到最好;18.最后一年:臨近你的論文答辯;19.撰寫博士論文;20.最后的表演:精彩的論文答辯;21.把工作集合:博士文憑…接下來做什么?22.你適合去產業部門嗎?尋求機會;23.探求非盈利組織;24.學過的課程。

        本書寫給未入學或者剛入學的博士研究生;剛開始進入研究生活的博士生;遇到挫折和障礙的博士生。

        本書第一作者Patricia Goslin是荷蘭奈梅亨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第二作者Bart Noordam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科研能力學院的院長,物理學教授。

        孫培培,

        博士生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第6篇: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2,作風正派,治學嚴謹,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有團結協作精神,身體健康.

        3,應為副教授或具有相當職稱以上者.

        4,近五年內已取得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公開出版的專著,或在核心刊物上發表過同一研究方向的五篇以上學術論文,或做出幾項有實用價值,并產生較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而又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

        5,目前正承擔有較高層次的科研課題,為課題主要負責人,有足夠的科研經費.

        6,能承擔一門以上的本學科專業碩士生課程的教學工作.

        7,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寫作能力.

        二,碩士生指導教師審核程序

        1,符合以上條件者,個人提出申請,填寫《中國海洋大學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申請表》.2,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按條件審核,無記名投票,三分之二以上委員通過,每年4月底前報研究生教育中心審核備案.

        3,在碩士生導師上崗期間,由于某種原因不能履行正常職責,經查明不稱職者,由院學位評分委員會裁決,取消其碩士生導師資格,取消的決定報研究生教育中心備案.

        中國海洋大學

        關于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工作的規定

        (2002年9月)

        第一條教書育人是黨和國家賦予每個研究生導師的神圣使命.為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教書育人作用,加強對研究生導師履行崗位職責情況的檢查,考核和評比,根據《教師法》和教育部的有關規定,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學校各級各類在冊研究生的指導教師均適合本規定.

        第三條研究生導師在教學,科研,指導論文等培養工作中,應以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己任,努力做到下列各項要求:

        (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遵紀守法;

        (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研究生教育工作,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三)對研究生的全面成長負責.結合研究生的業務培養,經常與研究生談心,了解其思想狀況,從思想政治,品德修養,科學道德,業余生活,就業選擇等方面主動關心研究生的成長,有意識的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職業道德,獻身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現問題及時反映,并協同各級組織妥善解決;

        (四)認真負責地執行教學計劃和研究生培養方案.教學態度嚴謹,教學內容新穎,能反映本學科最新發展態勢和最新成果,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先進.按照社會發展要求,大膽探索,積極進行研究生教學改革,努力培養研究生獨立研究和開拓創新的能力;

        (五)精心組織和指導研究生撰寫論文.學位論文應堅持以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堅持知識創新與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較大的理論意義和較高的應用價值;

        (六)尊重研究生的合法權益(如申請專利,,研究生的勞動成果的認定與冠名等),制止有害于研究生健康成長的行為;對研究生教育中出現的有關問題提出積極合理的改進意見.

        第四條學校將依據有關條件和標準,采取單位自查和學校抽查相結合的辦法,每年組織一次對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工作的專項檢查評定,并將檢查結果與研究生導師的年終考評,晉升職級,師生互選等項工作直接掛鉤,把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工作的業績作為遴選導師的必備條件之一,作為考核,評優的主要內容之一,并積極推薦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申報國家和省部級有關獎項.

        第五條對下列情形之一者除給予研究生導師批評教育外,取消當年度教書育人獎申報資格,兩年內不得參加導師資格遴選.

        (一)不能嚴格履行指導教師職責,很少與研究生接觸,對研究生放任自流者;

        (二)在教學,科研和研究生培養中,治學不嚴,敷衍了事,不能起表率作用者;

        (三)對研究生中存在的問題既不及時向組織反映,又不主動配合各級組織認真解決,致使研

        究生受到學校記過(含記過)以上處分,經查,導師負有不可推卸責任者;

        (四)在培養過程中,對研究生施以不正當的影響者.

        第六條對下列情形之一者,碩士生導師取消導師資格;博士生導師停止招生1—2年:

        (1)在課堂或者其他公共場合,公開攻擊,肆意歪曲國家憲法,黨的基本路線和四項基本原則者;(2)暗示或教唆研究生從事國家禁止的一系列政治活動及其他活動者;

        (3)對研究生的不良思想姑息遷就,致使所培養的研究生受到學校留校察看以上處分或觸犯國家刑律者;

        (4)在推薦與國外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中,有意隱瞞實情,聯培生在國外做出有損人格國格的言行,而導師負有不可推卸責任者;

        (5)在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研,就業推薦以及聯系出國等工作中,情節惡劣,造成不良影響者;

        (6)行政和黨內嚴重警告以上處分者.

        第七條本規定由研究生教育中心,人事處負責解釋.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

        (2003年6月修訂)

        研究生指導教師(以下簡稱導師)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充分發揮導師的作用,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特制訂本工作條例.

        一,導師職責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有關學位與研究生培養方面的規定.

        2,參與本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的制訂,并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認真執行.

        3,在院(系)的統一安排下承擔研究生招生的命題,閱卷以及復試等工作任務.博士導師可在錄取標準及名額允許的范圍內,提出自己招收的研究生的錄取名單.

        4,對研究生的德,智,體的全面成長負責,做到教書育人.關心和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及生活各方面的狀況并給予正確的引導.教育研究生遵守國家法律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5,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按照本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的要求,指導研究生制定個人培養計劃,確定學位論文研究課題,審查論文開題報告,最后審定學位論文.定期檢查研究生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情況,督導學生執行和完成培養計劃.

        6,為研究生開設課程;博士生指導教師要能為研究生開設前沿講座課程.

        7,參與組織中期篩選或綜合學科考試.對研究生學術活動提出要求并進行指導.

        8,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導師要善于發揮集體的作用,和有關教師團結合作,共同培養好研究生.

        9,積極籌措研究生培養經費,并為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助研崗位.

        10,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給于悉心指導,進行經常的檢查和督促,嚴把論文質量關.

        11,導師應對所培養的研究生做出客觀,全面,準確的評價.對不宜繼續培養的研究生提出中止培養的報告及處理意見.對優秀碩士生可以推薦提前攻讀博士學位或實行碩-博連讀.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研究生的分配工作.

        12,積極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工作,摸索規律,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二,導師的基本要求條件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方針,認真學習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作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學風和高尚的科學道德,能為人師表;

        2,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3,有穩定的科研方向和保證科研方向穩定的設備及經費來源;

        4,了解國家和學校關于學位和研究生培養的規章制度<>,能履行導師職責;

        5,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6,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

        三,導師工作的檢查,評估

        1,各院(系)應高度重視導師工作,要經常督促,檢查導師的工作.

        2,研究生教育中心對導師執行職責的情況和各單位對導師的管理情況,要進行檢查和評估.

        3,對認真執行導師職責,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導師,學校要給于獎勵和表彰.

        4,對工作不負責任,造成一定不良影響的導師,要進行批評教育,必要時停止其招生,直至取消其導師資格.

        中國海洋大學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條例

        (2003年6月修訂)

        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和遴選資格與校內博士生指導教師職責一致.此外,為便于學校與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之間的工作溝通和交流,明確培養博士研究生的要求,特制定如下條例:

        一,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指導博士生導師梯隊中必須有一名中國海洋大學的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參加,以便于學校掌握博士生學習的進度,及時協調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二,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所帶的博士生必修課程學習原則上要在校內進行,有特殊情況需在當地博士生招生單位修課者,必須事先由博士生指導教師與博士生提出申請,經院系和所在學位點同意后,到研究生教育中心培養部批準并備案.否則,成績不予認可.修課成績要有授課單位研究生管理部門出據證明,其他部門出據的證明無效.

        三,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所帶的博士生的培養方案,開題報告,綜合考試,必須與校內博士生同步完成,其中綜合考試需回中國海洋大學完成(見博士生培養流程表),交培養部歸檔,并定期檢查.

        四,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每年至少到校一次,做學術報告或講課,對學校的研究生教育獻計獻策,具體安排預先與所在學位點或研究生教育中心培養部聯系.

        五,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所帶的博士生的答辯工作,原則上要在學校進行.因特殊原因不能到校答辯時,要事先與學校取得聯系,經學校同意后方可進行.

        六,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原則上招收委托培養博士研究生.委培生如不在學校做論文,學校只收取相應的管理費.若招應屆統招統分生,其培養費自籌.

        七,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應參加學校組織的重要研究生教育活動及工作會議.

        八,對博士生的培養要與校內博士生的培養要求相一致,對博士生論文成果及發表文章的要求要按中國海洋大學的規定進行.

        九,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應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對所培養研究生的成長全面負責,要及時向學校反映研究生學習,生活情況,在畢業鑒定中準確說明研究生的表現.

        十,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術形象,對學生嚴格要求,加強管理,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中國海洋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工作職責

        (2003年6月修訂)

        1,負責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德育工作;

        2,抓好研究生的黨建工作;

        3,抓好研究生導師的教書育人工作;

        4,負責研究生日常行為管理工作;

        5,負責研究生的創先評優工作;,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6,做好研究生的勤工助學和貸款工作;

        7,指導研究生社團工作,開展研究生"三助"工作;

        8,指導研究生的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9,參與研究生馬列主義理論課的教學管理及形勢政策的教育;

        10,做好研究生特殊事故的處理工作;

        11,指導研究生會的工作.

        分管研究生工作黨總支副書記工作職責

        (2003年6月修訂)

        1,根據學校的要求,制定并落實本單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計劃;

        2,經常深入到研究生中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動態及其學習,科研,生活情況,解決存在的問題;

        3,負責本單位研究生的招生政審,年終考評,畢業鑒定等工作;

        4,抓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5,負責本院(系)研究生黨(團)組織建設,配備好黨支部書記,做好研究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和發展工作;

        6,組織本院(系)優秀研究生及各類獎學金的評定工作;

        7,做好研究生導師的教書育人工作;

        8,做好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9,指導本院(系)研究生會工作,指導研究生的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10,完成黨委及有關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7篇: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致謝是論文或專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者通過致謝對個人或機構的幫助表示感謝,由此為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學術和社會身份。口筆語中的致謝研究由來已久,如Hyland(2003,2004)提出回顧、感謝和宣稱三語步模式。馬蓉和王新國(2005)發現,許多中國學生對致謝部分的表達沒有把握,該部分寫作主要通過模仿他人論文來完成。趙明煒和姜亞軍(2010)分析了中國學生碩博論文中五種表達方式在各個語步中的分布情況及高頻詞匯等。李麗華和陳新仁(2010)從功能角度(包括致謝對象、感謝原因等)對學位論文英文致謝進行了研究。 

        但是現階段關于學位論文致謝部分的研究存在幾個問題:首先,少有研究分析中國碩博士學位論文英文致謝是否存在差異。由于碩士和博士專業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兩個群體在英文致謝中的異同點值得探討。其次,此前研究多數將句式進行簡單羅列或列舉出高頻單詞,而未把高頻句式與單詞有機結合起來,歸納出常用的表達方式,即詞塊。詞塊,又稱預制語塊,是指由單詞或其他成分組成的連續或非連續序列,不受語法分析的限制,整體存儲和使用(Wray,2002)。詞塊在寫作中的作用已得到證實,如戚焱(2005)指出詞塊有利于提高寫作的流利性、表達的地道性和生動性以及學生的篇章組織能力。因此,總結出學位論文致謝部分的常用詞塊不僅可以減輕學生寫作時的負擔,同時可以提高論文的寫作質量。 

        2.研究問題及方法 

        本研究選取60篇中國碩博論文中英文致謝部分,擬從詞塊類型(二詞、三詞、四詞詞塊)和功能(感謝主體、感謝行為、感謝對象、感謝內容和連接詞塊)兩個角度出發,通過對比分析中國碩博學位論文英文致謝中的詞塊,旨在回答以下問題: 

        1)中國碩士生和博士生在學位論文英文致謝部分中所使用的高頻詞塊數量及類型有無異同?原因為何? 

        2)中國碩士生和博士生在學位論文英文致謝部分中所使用的每一功能的高頻詞塊有何異同?原因為何? 

        為確保數據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機器與人工相結合的方法提取詞塊。語料中的高頻詞塊界定為二詞詞塊出現5次,三詞詞塊4次,四詞詞塊3次。 

        3.結果與討論 

        3.1碩博論文致謝部分詞塊類型對比分析 

        經分析,碩士語料中的詞塊總數遠小于博士語料。前者為57,后者為95,前者比后者少了約40%。 

        從各類型詞塊數量上講,兩者也不盡相同。碩士語料中三種詞塊比例相當。而博士語料中三種詞塊使用數量相差相對較大。兩語料中,四詞詞塊均使用最多,且占總數比例相當,但數量上碩士語料比博士語料少了約46%。兩語料對比,三詞和二詞詞塊的比例相差較大。值得注意的是,碩士語料中較多使用三詞詞塊,而博士語料中二詞詞塊的數目相對較多。 

        兩語料在詞塊數量及類型上之所以出現較大差距,除篇幅原因外,還可能因為博士生在表達過程中更注重長短交替的語言變化,碩士生由于學習年限較低,在此方面的意識不夠強烈。 

        3.2碩博論文致謝部分詞塊功能對比分析 

        經分析,碩士語料中感謝內容、感謝行為和感謝對象所占比例相差不大,而其他兩類功能詞塊數量較少。但博士語料中各功能詞塊所占比例差距很大。 

        從每一詞塊功能來看,碩士語料中的3個感謝主體均包含在博士語料的8個中。兩份語料中的感謝行為詞塊在各自詞塊總數中所占比例幾乎相同,而數目差距主要由修飾語造成。就感謝對象而言,碩士語料中數量偏高同樣是由修飾語及后置定語引起。感謝內容上的差異在兩份語料中最為明顯,其原因同樣是修飾語以及表達的多樣性。兩份語料中出現的連接詞塊都很少,這是因為論文致謝部分格式較為單一,學生基本按照每段感謝一個人或一類人的模式寫作。 

        4.結論與啟示 

        通過對比中國碩博論文英文致謝中的詞塊,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碩博論文英文致謝部分詞塊使用總量差距很大,碩士論文總數遠小于博士論文。這說明碩士階段的學生對致謝部分的表達方式仍待進一步學習和提高。 

        2)碩博論文英文致謝部分各功能詞塊使用水平參差不齊,引起差距的主要原因為修飾語的使用。此外,博士論文語言相對豐富,碩士生要在語言多樣性方面進一步加強。 

        本研究初步對比分析了碩博論文英文致謝部分的詞塊,發現碩博語料中存在的差距,對碩士論文英文致謝部分的寫作提出了相應建議。不可避免的是,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所選語料樣本較小,語料體裁單一等。以后的研究可擴大語料范圍,進行更為詳細的探究,以幫助碩博學生更好地進行論文寫作。 

        參考文獻: 

        [1]李麗華,陳新仁.英漢學位論文致謝辭的語用對比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J],2010(2):35-42. 

        第8篇: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關鍵詞]新聞傳播;博士生教育;目標定位;教育模式;高等教育

            博士生教育是當代國際上公認的正規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和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達程度和文化科學發展水平及其潛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它不僅關涉一個國家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而且影響到一個國家科學創新能力的儲備與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與之相關的學術聲譽與民族形象。

            我國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生教育始于1985年。該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開始招收第一批新聞學博士生。直到上個世紀末,我國先后有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武漢大學等四所高校和中國社科院擁有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共設置了新聞學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點3 個。在這15 年間,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一直在穩步發展,培養了一批活躍在新聞傳播學術界的出色人才,產生了一批優秀的學術成果,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新聞傳播頂尖人才的培養經驗。進入新世紀后,在全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快速發展、且重點建設研究型新聞傳播學教育體系的要求在許多高校日益高漲的形勢下,經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的兩次評審,又先后有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暨南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廈門大學和解放軍政治學院等十所高校獲得了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新增設新聞學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應該說,經過這兩次評審,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有了一次整體規模的推進,打造了一個更寬廣的高層次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平臺,形成了競爭與合作的整體態勢;對于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來說,這可謂是一次大的“躍進”。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量的增長、規模的擴大并不必然帶來新聞傳播博士生教育質的提升。尤其是在今天全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整體規模迅速擴張的背景下,更應該冷靜地對其最高階段博士生教育進行審慎規劃、科學布局和系統建構,將其作為一個關系新聞傳播學長遠發展的大計,進行具有戰略性和基于科學發展觀的探討。

            一、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20 來年歷史與其他學科相比時間并不長,因此,一直是處于摸索和嘗試階段;加之近些年來,隨著教育環境的急劇變化以及教育目標及體系的不斷調整,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在發展的同時,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先,對博士生教育的目標定位不夠明確。如前所述,博士生教育是正規高校教育的最高層次。這一層次的教育是將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與學科方法進行綜合性地傳授和深入地積淀,并培養學生站在學科前沿和尖端,通過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的研究以產生具有學術性和實踐性的成果的過程。這一具有普遍性的指導原則,應用于不同學科,就需要針對本學科發展的要求和現狀,對自身的目標定位作出準確而清晰的界定。眾所周知,相對于其他人文社會科學,新聞傳播學科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它深深植根于人類對新聞傳播業的需要和理解之中[ 1 ] ;它既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和理論,又與實踐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也正因為這一“獨特性”,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在開創時,還曾一度被認為沒有必要,也被質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正說明了中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面臨的定位問題。傳統上認為,博士學位是精英性、研究性學位,是為從事學術工作或一些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做準備的。然而多年來,有為數不少的新聞傳播學博士實際上主要從事一般的教學工作和新聞傳播實務工作,而在自己的專業方面做的研究工作并不多。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眾多業界人士紛紛攻讀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的傳統目的(為研究進行訓練)和實際用途日漸分離,已是不爭的事實。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專業化究竟如何體現? 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社會美譽度怎樣? 如何將博士生教育與新聞傳播界的整體發展相聯系? 對這些問題,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理應作出系統的、建制化的回答。

        第9篇:博士生學位論文范文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培養方式改革;創新型人才培養

        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全國高校經濟院系中,近年來深感在發展中存在著潛在危機。出現潛在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原因,是在我國社會經濟體制大變革中,體制創新不足,整個教學體系尤其是研究生教學體系已經嚴重地落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主要體現為:

        1、研究生培養模式陳舊。研究生培養基本上仍沿襲20世紀80年代初的培養模式,即導師個人負責制,不存在實質意義上的導師組制。

        2、課程體系的更新比較緩慢,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部分內容嚴重老化,學生難以系統地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體系及實證研究的基本方法。

        3、入學考試缺乏統一的考核標準,入學新生質量無保障。

        4、考試及答辯制度松弛。

        總之,研究生的培養缺乏必要的質量檢驗,顯然,這在制度設計上,是不合理的,在研究生招生規模迅速增長、導師隊伍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更是難以為繼的。

        在這樣的培養制度下,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

        1、部分研究生不以研究為業,碩士研究生成為部分冷門專業或一般院校本科生改換門庭,提高就業能力的中轉站,生源質量下降。部分碩士生在學期間草率應付課程學習及論文寫作,學術水準、研究能力下降,難以承擔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工作,碩士學位論文總體質量下降;

        2、在職博士生培養質量難以保證。在職博士生中,來自政界、商界的考生增加,由于工作繁忙,致使他們不能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和正常的學習秩序,這對于建立大學正常教學秩序、學術人才培養機制、師德師風建設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影響。

        3、博士生缺乏嚴格的學術訓練,難以從事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由于課程體系不合理,專業理論基礎很不扎實,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訓練,影響了博士生的培養質量。

        4、考試及答辯缺乏正常的淘汰機制。在碩士論文階段,碩士生往往將求職以及相關的實習放在首位,導師迫于壓力,往往不敢嚴格要求學生用足夠的時間做論文,一再降低論文標準;在論文答辯中,評審專家及答辯委員本著對學術、對學生、對學位制度負責的態度,對學位論文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或質疑,往往受到誤解。 顯然,這種情況并非普遍,但卻不容忽視。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既有制度安排不合理的問題,也有培養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作為高標準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相差深遠。

        二、改革的具體措施和步驟

        我們從2004年上半年起,對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培養做了以下幾項主要改革:

        1、從2005級起,在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中,實行碩士研究生專業課程的全院統一考試,博士研究生部分專業課程的全院統一考試制度。為保障考試的公證性和保密性,制定了相應的試卷及改卷規則。

        2、進行了碩士、博士兩級經濟學基礎理論平臺的課程建設。從2004級起,為全院碩士生開設了高級宏觀經濟學(1)、高級微觀經濟學(1)、高級計量經濟學(1)和數理經濟學。并把上述3門列為經濟學碩士生的學位課程。為保證博士生的教學質量,特別規定了博士生必須通過為碩士生開設的上述3門經濟學課程,不通過者,不得申請博士學位。在此基礎上,為全院博士生統開了高級宏觀經濟學(2)、高級微觀經濟學(2)、高級計量經濟學(2)和經濟博弈論,并把前3門作為學位課程。我們對兩級平臺課程均實行了嚴格的教學管N-碩士生課程采用了國外大學經濟學碩士級別的優秀教材,博士生課程專門請了海外大學學術造詣高,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授承擔。在碩士統開課程教學上,實行學大綱,材,統一試卷、統一密封流水改卷。在考場管理上,采取了嚴格的考場管理制度,如經濟學院領導親臨考場巡視或主持考試。

        3、制定了新的碩士、博士連讀生選拔制度。2005年規定,凡是取得高級宏觀經濟學(1)、高級微觀經濟學(1)、高級計量經濟學(1),課程平均成績為全院學生成績20%之前的才可報名參加碩士、博士連讀的選拔。報名之后,第二年必須修完統開的博士級別的經濟學理論課程,并應用現代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做出一個研究計劃,提交專家委員會進行匿名評審和公開答辯,比例淘汰后,才能入選碩士、博士連讀生。2005年9月,我們在2004級碩士生中確定了20%參加選拔,最后經過3輪淘汰,有17名入選,他們于2006年秋季正式成為博士生,修業4年。

        4、制定了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匿名評審制度。自2005年起,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的所有博士學位論文由學院統一組織雙盲評審。2006年,在研究生院的支持下,啟動了全國專家庫,并編制了隨機抽選評審專家程序。

        5、加強了研究生學術活動的組織領導工作,學院及系所組織了大量的學術講座及學術會議,廣泛邀請海內外知名學者前來講學,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與此同時,研究生也積極組織了各種學術活動。

        6、啟動了研究生教材建設計劃。在兩年統開課程實踐基礎上,組織研究生統開課程教材的編撰工作,2006年6月,第一批4本教材已經開始編寫。

        當然,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所進行的研究生培養制度改革,主要是強化學生的基本學術訓練,為提高其創新能力奠定必要的知識基礎。但是,它在實行過程中,也不斷遇到重重阻力。

        1、部分博士生導師對于執行入學(部分)課程統考制度產生了不同看法。

        2、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目前每屆碩士生人數達400人以上,需要補修碩士統開課程的博士生約80-90人,其他院系要求選修的研究生達500人以上,每門課即使按80-100人大班上課,也需要6位教師。目前,能夠承擔碩士統開課程的教師卻嚴重不足。

        3、由于課程難度提高,部分學生思想準備不足,學習遇到困難,課程考試不及格,抵觸情緒比較嚴重。一時間怨言甚多。

        4、2006年實行博士論文全國專家庫雙盲評審,到目前為止,已有8篇學位論文被校外專家判定不合格,約占送審論文的10%。

        2005年夏,針對在改革中出現的不同聲音,院務委員會委托院研究生會就課程改革在研究生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證明,大部分研究生是認同我們所進行的課程

        改革。認為開設這些專業基礎課對于未來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相關密切”、“有一定相關”、“基本無關”、“說不清楚”四個選項中,選擇“相關密切”與“有一定相關”的比例之和大于60%,其中,部分課程的認同度達到了80%~90%;在學生對這些必修專業基礎課的滿意程度調查中,博士生、碩士生對絕大多數課程的滿意度都高于70%。到2005年秋季,經濟學院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已經逐步為廣大師生所接受。教師發現,經過嚴格的課程訓練,學生的現代經濟學基礎得到較大提高,研究能力尤其是實證研究能力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由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對新的培養方案從不理解、抱怨轉向理解和公開支持。

        三、研究生教育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兩年半來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歸納如下:

        1、初步形成了經濟學院現代經濟學教育體系框架。與此前構建的本科現代經濟學課程平臺配套,初步形成了經濟學院現代經濟學教育體系的三級課程平臺,為今后建立、完善現代經濟學教育體系,實現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根本轉軌,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2、入學生源質量有所提高。實踐證明:實行研究生入學考試按一‘級學科以至全部經濟學科統考制度是可行的,而且有利于提高生源質量:(1)統考使入學新生具有大致相近的經濟學基本理論基礎,為后續的高級課程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2)報考人數并不因為實行統考而下降,甚至較大幅度地提高了:(3)考生的總體質量提高了。由于統考,熱門專業擇優錄取,冷門專業上線生源不足,可以接受熱門專業的調劑生,考生的總體質量因此提高了;(4)在博士生中,非院校在職生比例下降了。

        3、學生學風改變,素質提高,競爭力上升。由于實行了必要的激勵和淘汰制度,嚴肅了考場紀律,經濟學院研究生的學風大為轉變。在廈門大學圖書館及各教室中,到處可見埋頭苦讀的經濟學院研究生。課程規范化及學術訓練強度的提高,為學生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為研究生的創新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平臺和工具手段。

        4、形成了提高博士學位論文學術水平的外在約束機制。建立在全國專家庫基礎上的學位論文雙盲評審制度,為嚴格博士學位論文標準,提高博士學位論文質量,建立了外在約束機制,它有利于促進研究生認真從事學術研究,提高學位論文質量,促進導師加強指導,嚴格把關。

        5、培育、發現了一批新的骨干教師隊伍。通過研究生統開課程的設立,規范教學管理、選送出國進修等一系列措施,在經濟學院內部發現了一批新人,培育了一批新的骨干教師隊伍。這批新的骨干教師平均年齡輕、知識結構新,是經濟學院實現向現代經濟學教育、科研體系轉軌重要的人力資源保障之一,但是這些教師人數還比較少,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四、在高起點上培養創新型人才

        兩年多來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進一步完善。

        1、入學考試制度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一方面,需要賦予研究生導師及導師組在選拔優秀生源方面更大的自:另一方面,如何從制度上保障導師招生自的擴大能夠真正實現選優。筆者考慮,今后在生源比較充足的條件下,可以實行初試全部課程由校院統考,同時提高復試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賦予導師或導師組在復試中的雙層選拔制度。

        2、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實現培養模式的根本轉軌。80年代中期,我院每年招收的碩士生、博士生規模很小。2005年,碩士招生規模已達400人以上,博士招生人數達90人左右。我院近年進行的碩士博士兩級平臺課程建設,實際上是一種標準化課程培養模式。在一些已經比較成熟的經濟學理論及研究方法課程中,通過材、學大綱,統一考試,學管理,建立一批標準化課程,實行大班教學,有利于實現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能夠在招生規模較大的情況下保證教學質量。最近,我們正在修訂研究生培養計劃,基本思想是:(1)按照功能模塊、一二級學科分別設計經濟學碩士、博士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主要有以下模塊組成:通識教育模塊(政治理論課、方法論、通用技能課程)、經濟學基礎理論及技能模塊;(2)研究性課程及創新技能訓練模塊(研究seminar、文獻選讀seminar、學年論文報告、學術會議論文、調研、學位論文等)。我們準備逐步擴大標準化課程在碩士生課程體系中的比重,爭取在數年后,整個經濟學院能開出包含經濟學基礎理論及技能模塊、經濟學專業理論模塊的標準化碩士課程20-25門,供不同專業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以課程組的方式選修。將標準化課程占碩士應修課程學分的比例逐步提高60%以上,博士課程體系也應逐步完善,開設一批供全院碩博士生選修的高級課程。此外,根據教師的最新研究成果,開設一批個性化的研究性的學科前沿課程,并輔之以其他培養環節,形成較為完整的培養模式。

        3、重視實踐及個性化創新研究指導規劃,進一步完善學位論文的全過程指導與論文評審、答辯制度。如由不同學術專長導師組成的導師組制度,貫穿論文研究全過程的定期的文獻seminar、研究性seminar課程制度等等。

        4、建立標準化教學規范及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教材、教學大綱、網上輔導、作業批改、考試制度等)。

        5、健全完善既有的優秀生源選拔制度(優秀本科生推免碩士生、碩博聯讀生選拔等)。

        6、建立研究生教育的全程質量考核及分流培養、甄別淘汰制度等等。

        強化學術基礎訓練的目的是使研究生能在一個較高起點上盡快進入學術前沿,進行具有真實創新意義的研究活動,因此,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機制。與加強專業基礎訓練,奠定高層次學術研究基礎不同,創新是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因此,創新能力基本上不能靠課堂教學尤其是標準化課程教學培養。課程教學只能提供必要的專業技能訓練,為創新性活動奠定基礎。創新型人才必須而且只能在實際的創新性活動中培養。因此,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主要依靠導師及其團隊的指導。如果導師不從事創新性研究,缺乏創新研究能力,勢必難以指導研究生進行創新性研究。院系行政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只能發揮指導及輔助作用,只能在隊伍組織、資源投入、制度設計以及業績評價上為調動教師的創新活動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積極性創造必要的條件。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在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1、吸引優秀生源。生源質量不盡理想,是妨礙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與國內重點大學以及經濟學科較強的大學建立合作關系,逐步改變經濟學院的生源結構,提高生源質量。其次,從經濟學院的歷史經驗看,還可以從本校理科部分科系中招收部分本科生讀研究生。

        2、調整學制。研究生學制應當逐步過渡到三四制及二四制,或實行碩士三年、博士四年制。

        3、擴大碩士、博士連讀生的比例。碩士、博士連讀在頭兩年就基本修完了碩士及博士的大部分課程,后四年主要從事研究。這以相應的學習制度和規定的變革與調整為前提。

        4、根據經濟學院建立現代經濟學教學與科研創新體系的要求,統籌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的結構與質量,對于科學創新以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決定性作用。今后,要下大氣力進行師資隊伍建設,盡快形成一支適應現代經濟學教學與科研創新任務的師資隊伍。為此,應對人事制度和科研考核制度作一定的調整與變革。

        5、建設跨學科交叉的創新團隊。逐步建立一批創新團隊,是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研究型學院的重要戰略步驟。創新團隊應根據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進行組織,鼓勵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制定創新團隊的管理辦法,把對創新團隊的管理納入日常的科研管理中去。如何鼓勵跨學院、跨一級學科的創新團隊建設,是實現科研創新以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如何形成與現代科學發展趨勢相適應的創新團隊管理模式,必須進行體制創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专区一区 | 亚洲国产片论片在线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精品视频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