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資源利用范文

        水資源利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資源利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資源利用

        第1篇:水資源利用范文

        雨水利用意識淡薄、雨水利用規劃滯后相關部門對雨水資源利用認識淡薄,重視雨水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輕視雨水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雨水利用技術落后,最終導致市區夏季內澇嚴重。對此,政府加大城市排水管網的改造力度,增加投資。同時,把解決呼和浩特市缺水問題寄托于外部調水(引黃入呼)或超采地下水,沒有從戰略高度認識雨水資源的重要性,在城市規劃、改造、建設時沒有考慮集蓄利用雨水資源。市區地表攔蓄能力低,雨水集蓄空間小呼和浩特城區缺乏地表攔蓄工程,蓄水能力較差,除部分綠地可滯留少量雨水資源外,硬化路面及屋頂降雨形成的徑流均通過排水管網排泄到境外,不僅浪費大量雨水資源,而且加大了城市排水管網的排水壓力。供水管理落后,未實施分質供水目前,呼和浩特市供水均為一管化優質水源,沒有考慮工業、綠化與居民對不同水質需求的用水結構,缺乏不同水質分別應用的戰略。存在優質水用于工業、綠化等浪費現象。追根求源,在于沒有分質供水、水價均一,導致用戶在對水質要求不高的部門大量耗用優質水源的現象。不合理的供水模式阻礙雨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瀝青路面集雨近年來,呼和浩特發展迅速,市政道路里程快速增長,不透水路面面積急劇增加。呼和浩特市不透水路面主要為瀝青路面,具有徑流系數大、暴雨匯流迅速的特點,因此,收集路面雨水集蓄利用具有可行性。道路雨水利用主要為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兩種方式,直接利用即在路邊修建蓄水池,蓄水池置于綠地下,雨天集存,晴天用,收集的雨水經過簡單處理作為綠化、洗車、消防、冷卻等非生活用水水源。間接利用即把雨引入路邊綠化帶或使用各種透水性鋪裝,使雨水直滲入地下,通過植被與土壤對雨水的天然凈化作用對地下水做有利補充。透水鋪裝地面雨水下滲利用呼和浩特市道路硬化面積大,將不透水硬化面雨水引入路邊綠化帶或使用各種透水性鋪裝,使雨水直接滲入地下,通過植被與土壤對雨水的天然凈化作用對地下水做有利補充,可以起到涵養水源、緩解地面沉降、減少水澇等多種作用,是一種間接的雨水利用技術??煞譃榉稚B透技術和集中回灌技術兩大類。分散式滲透技術可應用于城市生活小區、道路、公園、廠區等條件下的不同規模的區域,但受地下水位、雨水水質、土壤滲透系數等條件限制。集中回灌是直接向地下深層回灌雨水,若雨水水質較差,易污染地下水。結合呼和浩特實際情況,適合用分散滲透技術進行雨水滲透利用。屋頂雨水集蓄利用利用屋頂進行雨水集蓄可用于沖廁、公共、綠化、工業等非飲用水。

        在降雨初期的短時間內,雨水徑流污染性程度較高,因此,在安裝屋頂集雨系統時需要設置分流并棄置初期雨水徑流的裝置,其污染指標隨著降雨延續而迅速降低,后期徑流水質一般都比較好。屋頂集雨利用系統分為單體建筑物分散式系統和建筑群或小區集中式系統。由雨水匯集區、輸水管系、截污棄流裝置、儲存(地下水池或水箱)、凈化系統(如過濾、消毒等)和配水系統等幾部分組成。有時設有滲透設施,與儲水池溢流管相連,當集雨量較多或降雨頻繁時,使超過儲存容量的部分溢流雨水滲透。增加城市水體面積呼和浩特市主要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東河、西河,全市河流總長度1075.8km。在不同河段上規劃建設橡膠壩、擴大水面,形成多功能的人文生態觀賞帶和風光旅游帶。城市規劃建設中,加大雨水集蓄用地的預留面積,如公園的河湖等。充分利用汛期洪水、雨季排水合理集蓄,補充地下水,實行地表水、地下水的聯合調度。

        呼和浩特雨水資源集蓄利用存在較大潛力,目前雨水資源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是缺乏雨水利用規劃,城區雨水集蓄空間小,供水管理落后。適合呼和浩特市雨水集蓄利用的技術主要有瀝青路面的集雨利用技術、透水鋪裝地面雨水下滲利用技術、屋頂雨水集蓄利用技術、增加城市水體面積。同時,將雨水利用納入城市規劃,興修蓄水工程,提高蓄水能力,積極引導小區雨水集蓄利用,增加城市水體面積,提高雨水利用率。

        作者:申軍 李利榮 王順 單位:水土保持工作站 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第2篇:水資源利用范文

        關鍵詞 水利規劃 水資源利用

        1 江蘇省水利規劃現狀

        江蘇是一個平原省份,河湖眾多,水資源豐富,水系復雜,這一特殊的地理特點為江蘇水資源利用起到了很大的好處,為生態環境、水運、城鄉排水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是由于我省蘇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南豐北枯,受潮汐和熱帶氣旋影響,城鄉防汛任務重。近年來,我省一直致力于水利規劃,爭取最大資源的利用水資源。

        2 江蘇省水利規劃措施

        江蘇水利在省領導的帶動下,堅持貫徹新的水資源規劃方案,節約型用水為前提,變廢水為好水,減少水資源污染,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合理利用水資源,制定一套科學、可行的水利規劃方案,,以發展安全水利、資源水利、環境水利和民生水利為重點,全面推進江蘇水利現代化。

        2.1 加大水資源保護

        飲用水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地區發展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江蘇省近年來一直貫徹關于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決定》,完成飲用水資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全身共劃分水資源保護區111個,開展備用水源地建設,建立水源地核準制度,突發性污水污染事件處理辦法,開展水源地整頓及達標建設,跟蹤監測,降低污染危害。通過多個措施的同時進行,最大力度的保護了水資源,減少污染,保證飲用水安全。

        2.2 制定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江蘇省水資源相對豐富,但分布不均,淮北地區水資源總量不足,沿海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蘇南地區水質型缺水問題日趨突出。據資料顯示,我省中等干旱年份區域性缺水為29.3億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份缺水52.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缺水10.3億立方米。在全省年用水500多億立方米的總量中,有一半左右依靠跨流域調水。這不僅導致了經濟成本的浪費,還導致許多生態環境的問題,所以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提高水資源的可承載力,優化水資源配置,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根本出路。

        2.3 建立水資源管理考核項目

        江蘇省連續三年將節水型社會建設列為省政府50件年度重點實事工程。太湖藍藻事件引發無錫供水危機后,省委、省政府多次專題研究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太湖15條主要入湖河流分別由省長、副省長和主要廳局領導擔任“河長”,2009年,全年累計打撈藍藻60多萬噸,新建藻水分離站5座,處理產出藻泥8000多噸,直接用于發電和有機肥制作。省政府每年組織對全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和水資源管理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省級水資源費每年拿出專項經費對先進集體進行獎勵。這些舉措為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工作環境。

        3 加強水利規劃,合理利用水資源

        當前,我省正處于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積極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時期,也是水利改革發展不斷深入、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和可持續發展水利加快轉變的關鍵階段,水資源水文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在解決民生需求中的基礎作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保障作用日益突出。我們要充分認識做好新時期水資源水文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水資源水文工作水平,努力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全面節約和有效保護。

        3.1 加強水資源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做好新時期水資源水文工作,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是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我們要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更加注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嚴格水資源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水資源要素的基礎性和導向性作用,禁止和限制發展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項目,著力解決水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浪費嚴重等問題,在更大范圍內優化生產力布局,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

        3.2 加強水資源利用,保護水環境

        做好新時期水資源水文工作,是保護水環境、建設生態省的迫切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流域水文情勢的不斷變化,水資源問題越來越突出,水環境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要緊緊圍繞生態省建設大局,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努力維護河湖健康,保護綠水青山,建設宜居環境,以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贏得經濟社會的更大發展,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良性循環,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3.3 加強水資源利用,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做好新時期水資源水文工作,是大力發展民生水利、保障和改善百姓民生的迫切需要。水資源與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活和生產、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水利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關注民生,全面加強水資源水文工作,加快城市水源地建設,扎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更好地服務民生、改善民生。

        第3篇:水資源利用范文

        1、我國水資源利用現狀

        水資源指可資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這種水源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可用的質量,且必須具備可以更新補充、可供永續利用的特點。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如果按水資源總量考慮,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資源量計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經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我國年降水總量為6188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為12711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8288億立方米,全國平均年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立方米。1998年我國總用水量5435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占64.3%,林牧漁用水占5.0%,農村生活用水占5.3%。各流域片用水情況是:松遼河片用水量624億立方米,農業占72.4%;海河片用水量424億立方米,農業占72.5%;黃河片用水量395億立方米,農業占77.9%;淮河片用水量567億立方米,農業占72.2%;長江片用水量1663億立方米,農業占58.5%;珠江片用水量837億立方米,農業占65.0%;東南諸河片用水量308億立方米,農業占65.3%;西南諸河片用水量82億立方米,農業占78.9%;內陸河片用水量536億立方米,農業占94.6%。1998年,各流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用水消耗量占水資源總量的百分比)是:海河片和黃河片的利用程度最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別為61.8%和73.7%,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分別為70.2%和44.5%;其次是內陸河片、淮河片和松遼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別為34.2%、34.9%和16.6%,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分別為26.9%、24.7%和15.4%;珠江片、長江片、東南諸河片和西南諸河片的利用程度低,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別為14.0%、12.1%、9.9%和1.3%,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分別為6.6%、6.3%、5.6%和0.9%。松遼河片中的遼河流域利用程度較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為39.8%,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為33.5%。

        2.2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據初步分析,全國平均渠系利用系數0.4—0.6,灌區田間水利用系數0.6—0.7,灌溉水利用用系數0.5左右。從表1-2-1可以看出,全國水資源利用情況是:渠系綜合水利用系數為0.40-0.6,灌區田間水利用系數為0.60-0.7,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3-0.5。華北地區是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較高的地區,其各灌區利用系數存在較大差異。衡量水資源高效利用指標,不能僅僅考慮水資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看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2.3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導致水資源短缺與水資源浪費共存

        我國地表水灌區每公頃次灌水量1200-1500m3,最高達2258,地下水灌區達900-1050m3,高出適宜水量的1-2倍,西北地區每年灌水定額可達16537m3/hm2,是全國的1.4倍。

        另外,我國農業水資源污染也非常嚴重。椐統計,1998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共593億噸(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其中工業廢水占69%,生活污水占31%。這些污水排放污染了水質。椐1998年水質監測資料,對全國109700公里河長進行評價的結果,Ⅰ類水河長占5.4%,Ⅱ類水河長占24.4%,Ⅲ類水河長占33.0%,Ⅳ類水河長占13.7%,Ⅴ類水河長占6.6%,超Ⅴ類水河長占16.9%。

        (5)水資源“農轉非”現象嚴重

        盡管農業水資源“農轉非”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農民的水權如何得到保證,節水農業投資如何合理分配等。

        3、節水農業現狀

        3.1節水農業發展概況

        節水農業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資源,采用水利與農業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農業,即提高用水有效性的農業,節水農業的核心是節水灌溉。

        由于我國水資源及其有限,擴大灌溉面積的水量必須立足于現有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因此,發展節水農業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農業用水量始終保持在3500~3900億m3,我國水的利用率和效率均有提高。

        3.2節水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節水農業認識上存有誤區,認為節水農業就是節水灌溉農業,節水技術是灌區的專利。

        3.3.2節水技術總體水平低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農業節水技術水平尚處于較低層次。以節水灌溉為例,全國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1/3,渠道防滲和管道輸水灌溉等方式仍占主導地位,噴灌和微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僅占有效面積灌溉面積的4.3%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節水灌溉設備品種和質量還不能滿足節水灌溉的發展需要。3.3.3沒有形成高效的推進節水農業發展的機制。

        (3)管理。現行水管機構節水功能缺損,不適應市場經濟和節水農業發展的需要,灌溉管理系統缺乏效率。我們從僅從重水利輕灌溉,水利與灌溉分家現實就可以窺視一二。其原因出現在管理歸屬上,興修各種水利工程歸水利部管,農田水利歸水利部管,水利部與農業部又分屬不同的部,而灌溉技術與農業密不可分,部門分割影響了我國節水農業的發展。

        3.3節水農業發展態勢

        尤其要把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3.3.2投資力度加大,為節水農業發展增添的活力

        3.3.3適宜國情的節水技術,為節水農業的發展掃平了道路

        多年來,隨著節水農業的發展,各地廣大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適合中國國情節水技術,并對節水農業發展模式進行了認真總結和推廣,效益顯著。3.3.4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極大地推動了節水農業的發展

        到2015年,使全國節水灌溉面積達到6億畝,灌溉水的利用率達到的60%以上,年節水700億立方米,以滿足擴大灌溉面積和提高保證率對水量的需求。到2030年,井灌區80%以上實現噴灌或低壓管道輸水灌溉,自流灌區60%以上的骨干渠道實現防滲、水稻全部采用控制灌溉,通過采用節水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使全國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65%,每年可節水1000多億立方米。

        第二章農業水資源供求預測

        西北地區目前耕地灌溉率為39.1%,從土地資源看擴大灌溉面積的潛力比較大,但該地區水資源相對短缺,而且水土資源部匹配,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但如果解決水資源問題,或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尚可擴大部分灌溉面積。華北地區耕灌溉率較高,1997年全區平均為44.6%,通過節水及調水,具有進一步發的耕地條件。在我國現有灌溉耕地中,水田占31.7%。水田灌溉用水量較大,但畝產量較高,且我國糧食需求中稻米需求較大,因此水田需水較多,但其種植面積應保持一定比例。

        3、農業需水預測

        水資源需求受人口增長有與經濟發展驅動,同時還受水資源條件、水資源市場、水工程條件和水管理政策等因素的制約。市場條件下需水增長將受到水價的抑制。

        3.1、農業水資源的歷史變動趨勢

        農業用水比例下降,總量趨穩。農業用水比重,1949年為97.1%,1980年為88.2%,19993年為78.0%,到1997年下降到75.3%。農業用水增長地區差異大。北方農業用水的增幅大于南方。

        1980年北方地區農業用水占全國農業用水總量的51.3%,1997年上升到52.5%,這與北方土地資源豐富及灌溉面積擴展規模大于南方有關。

        3.2、2005-2030農業需水

        農業需水包括農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漁業用水。農田灌溉需水又包括水澆地和水田,灌溉需水預測采用灌溉定額預測方法,灌溉定額預測要考慮灌溉保證率水平,本次預測采用中等干旱年份灌溉定額。灌溉需水預測見表2-3-1。南方地區雖然水資源相對充足,但灌溉供水需要資金投入,且在局部地區灌溉供水的水源也受城市和工業的擠占,因而其灌溉需水增長受到抑制。1997年全國林牧漁業用水量為321億立方米??紤]林牧漁業用水后,我國農業總需水量,1997年全國為4300億立方米,農業需水高峰預計在2010年出現,其需水量約4350億立方米。表2-3-12005?2030年農業灌溉定額與需水量

        4、農業水資源供需態勢

        農業水資源的供給能力主要取決于水資源總量的增長和其它競爭性用途(如工業和生態環境用水等)的增長狀況。表2-4-12005?2030年農業水資源供需態勢

        5、農業節水潛力

        它主要包括節水的輪作制度、節水灌溉制度與管理制度、節水高產品種、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化控技術等。

        第三章農業水資源高效持續利用

        水資源高效利用是世界性課題,無論是富水國家還是缺水國家,都十分重視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下面從開源、工程節水、農藝節水、化學節水和管理節水等方面綜合介紹國際經驗,以利于我們借鑒,提國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

        跨流域調水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徑。管道輸水,大大地減少了水資源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失,并有效地避免水質惡化。

        劣質水利用劣質水包括工業、生活廢污水、地下咸水等。隨著人口的日益增加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水資源危機逐漸顯露,為了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各國均把利用劣質水開發利用作為彌補淡水資源短缺一個途徑。美國目前已建成3400余處污水再利用工程,全國50個州中有45個采用了污水灌溉。印度自80年代開始,每年用于農田灌溉污水占城市污水量的50%以上。以色列污水利用率已達70%,其中1/3用于灌溉,約占總灌溉水量的1/5。ARO的水土研究所的資料表明,目前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微咸水用于農業灌溉的分別為2億m3和1億m3,計劃到2010年,工業廢水利用量將達到5.4億m3,60%生活污水也將用于灌溉,而淡水用于灌溉的量從11億m3下降到5.0億m3,即農業灌溉用水的一半左右將由經處理工業廢水和其他劣質水來滿足。

        如以色列采取各種方法綜合利用水資源,包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污水利用和微咸水利用。1.2工程節水

        改進地面灌水在發展噴、微灌同時,各國重視對常規灌水方法的改進與發展,并研制出繩索控制灌溉、波涌灌、地面浸潤灌溉、負壓差灌溉、土壤網溉、集水灌溉、皿灌、水平地灌、膜上灌、抗旱坐水種、水稻淺濕趕循環交替間斷灌水方法和水稻節水控制灌溉等許多新方法、新技術。

        1.3農藝節水

        二是利用田內集水,即通過收集周圍平地或集水區的水分來穩定作物產量。

        1.4化學節水

        制訂合理的節水農業發展政策,是節水的關鍵。

        1節水農業投資政策

        1.1節水農業投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我國對農業水利投資非常重視。3年來,全國共投入節水灌溉資金250億元,其中,利用節水灌溉的貼息貸款53億元,各級財政投入73億元,群眾自籌124億元,大大地促進了節水農業推廣,新發展節水灌溉工程面積8450萬畝。截止到1998年底,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已達1533萬公頃,其中噴灌、滴灌和微噴灌面積146.7萬公頃,管道輸水灌溉面積520萬公頃,渠道防滲面積866.7萬公頃,推廣水稻節水灌溉和坐水種等非工程節水面積1333萬公頃。

        (4)忽視節水農業效益的外部性。

        2、節水科技政策

        2.1節水農業技術系統

        節水農業的概念有多種說法,但我們認為節水農業最基本的內涵是應用節水技術高效利用水資源,水資源包括灌溉水和降水,高效指提高水資源的“有效性”和“轉化效率”。節水農業技術系統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工程節水、生物節水、農藝節水和管理節水四個子系統組成。

        1)工程節水子系統。包括:(1)輸水工程--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2)集水工程--梯田、水窖、坑塘、水庫等;(3)灌水工程--常規節灌(如小畦灌、細流溝灌、隔溝灌、膜上灌、間隙灌、淺濕曬等)和現代噴微灌等措施。

        2)生物節水子系統。理論上講,生物節水技術的“水分轉化效率”功能具有無限性,對節水農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農藝節水子系統。4)管理節水子系統。包括水資源優化調度、灌溉自動化控制、節水灌溉制度、節水種植制度、價格杠桿、農戶參與等措施。發展節水農業應以上述四個子系統為基礎進行優化集成,節水灌溉農業和節水旱作農業并舉。消除“節水農業=節水灌溉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噴滴灌”這種認識上的誤區,應全面推進節水農業。節水旱作農業與節水灌溉農業同屬節水農業范疇,二者不可偏廢,節水灌溉農業不應排斥農藝、生物和管理節水措施,節水旱作農業也不應排斥工程節水措施。

        2.2節水農業技術存在的問題

        節水技術水平尚處于低層次水平

        節水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

        節水技術選擇缺乏科學性

        節水技術與增效相脫離

        用水效率低下

        用水效率和水資源利用率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偏重于單位水資源所獲得的效益。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高,但是水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下,導致寶貴的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

        如我國的農業長期以來采用粗放型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很低,水的有效利用率僅在40%左右,現有灌溉用水量超過作物合理灌溉用水0.5至1.5倍以上,椐有關資料分析,美國1990年用水效率為10.3美元/m3,1989年日本為32.4美元/m3,我國1995年用水效率為10.7元/m3,我國1995年的用水效率只有美國的1990年1/8,日本1989年的1/25(匯率按1995年1.32美元計算),說明我國節水潛力很大。

        2.3節水農業科技政策

        (2)建立節水技術選擇論證制度。(3)科學地制定節水高效農業標準。

        3節水農業水價政策

        3.1農業水資源市場特征及交易原則

        3.1.1、農業水資源市場

        建立和完善農業水資源市場是非常必要的。3.1.2農業水資源市場特征

        主要表現在:首先,農業水資源市場的壟斷性與廣闊性,這就決定了農業水資源市場不可能放開,不完全的市場,培育水資源市場只能是在政府調節下的有步驟地進行;其次,農業水資源市場的雙重性,水資源具有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雙重性,因而農業水資源市場也具有雙重性;第三,農業水資源市場失效性,主要表現在節水效益的外部性及其農業水資源的保護方面;第四,農業水資源市場交易所有權恒定性,農業水資源市場中水資源所有權是不變的。

        3.1.3農業水資源市場交易原則

        由于農業水資源市場所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農業水資源市場交易原則具有特殊性。3.2農業水資源市場存在的問題

        為了實現水資源國內水資源市場發揮作用,對水資源市場進行培育是十分必要的。農業水資源市場的培育,其關鍵是建立合理的水價體系??茖W的水價體系是水利經濟良性循環的重要保證,也是合理利用水資源的調解器。3.3農業水價政策

        (4)建立科學的水價體系,確保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聯調機制順利實施。如對于河水灌區,為了充分利用水資源,充分利用地下水進行灌溉,適當提高地表水資源價格,地表水地下水資源的比價足以刺激地下水資源開發為限,對于地下水資源潰乏而地表水資源豐富地區,可以適當提高地下水資源價格,確保地表水資源合理利用,保護地下水資源。

        4、21世紀節水農業管理戰略

        4.1、水資源管理一體化

        如區域水量與水質管理的協調統一,流域管理與行政管理的協調統一、水資源管、供、用和治理協調、水資源利用和濕地保護統一,水資源地表與地下水—降雨聯調,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森林保護相統一,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布局充分考慮水資源承受能力等等。

        流域水資源管理一體化包括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質和開發利用,采取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具體而言,流域水管理機構給各地區和各部門分配地表水,要以這些地區和部門做到合理開發利用當地地下水資源為前提。地區和部門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包括利用當地地表徑流人工補給地下水的各種措施。

        4.2面向國內國際市場,適當開展水資源貿易

        市場是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國際、國內市場要水資源,并且適當開展水資源貿易,是解決21世紀水資源的重大方略之一。

        對于國內市場,主要是通過水資源的市場調解實現水資源的合理的調配。研究結果表明,水價與水資源量之間存在如下關系:Q=Q(P/P),式中,Q2為調整后的用水量;Q1為調整前的用水量;P1為原水價;P2調整后的水資源價格;E水資源價格彈性系數。由此可見,建立科學的水價體系是水資源合理調配的關鍵。

        4.3、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資源管理機制

        (1)將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4.4以水權為中心,建立節水交換激勵機制

        所謂的水權,指水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水資源配置過程,實質上就是水資源“水權”的重新分配過程。水權在調節水資源供需和水資源轉移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水權是水資源管理的中心,研究建立水權的理論和可操作性的交換機制,通過市場的交換,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分配,是21世紀農業水資源管理的重要趨勢和方向。

        水資源只是農業持續發展眾多因素中重要因素之一,農業用水向城市生活和工業轉移沒有根本影響農業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優質種子、化肥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其中農業節水技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水資源“農轉非”擠占了農業生產所必須的農業水資源資產,他迫使農業生產走高效用水之路,因而促進了農業節水技術的發展,其最終結果是水資源資產增殖。

        針對水資源“農轉非”問題,必須采取“以益補農”的戰略,即,水資源“農轉非”受益者采取經濟補償的政策,補償農業水資源水權轉移額外投入或經濟損失,如根據水資源“農轉非”實際情況,可以適當提高工業用水或生活用水等價格,所積累的資金用來投資節水農業或對水資源轉移者給予補償。

        對于水資源流域管理,采用以水權為中心的管理,建立流域級水權交換機制。特別針對大江大河,水權在科學調配水資源方面更具有重要的作用。無論水價是否合理,節水對供水單位的收入帶來一定沖擊,為了鼓勵供水單位節水,國家或政府根據節水的實際情況,給予供水單位適當的補償獎勵,補償獎勵的數額足以調動節水的積極性;

        第4篇:水資源利用范文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a.理學院; b.水土保持研究所,陜西 楊凌 712100;2.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陜西 楊凌 712100)

        摘要:在水資源緊缺地區,大部分地區的土壤水分主要來源于天然降雨,隨著人工林生長,林地土壤水資源下降,當人工林發展到超過植物對土壤水資源的利用限度時,在林地最大土壤水分補給深度以下出現的土壤層將會成為不可逆轉的土壤干層。這種現象不利于土壤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森林植被的恢復、更新。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理論的提出將使不可逆轉的土壤退化防治變為積極的土壤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生產中應充分認識并掌握這個規律,設法避免人工林草植被對土壤水資源的過度利用。

        關鍵詞 :土壤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土壤干層;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

        中圖分類號:S15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4-076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01

        收稿日期:2014-06-1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71539)

        作者簡介:張小萍(1987-),女,甘肅通渭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數學生態學,(電話)15202403085(電子信箱)zxp853418327@163.com;

        通信作者,郭忠升(1963-),男,陜西富平人,博士,主要從事土壤水分與植物生長、森林生態、森林水文與水土保持等方面研究,(電子信箱)guozs@ms.iswc.ac.cn。

        1 土壤水資源

        土壤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區重要的農業水資源,“只有考慮了土壤水才能對干旱地區及中國東西部地區的區域水資源總量做出較為合理的分析”[1]。 在干旱、半干旱的黃土區,黃土層深厚(一般厚度為50~200 m,已知最厚達339 m),蓄積大量的水分形成了“土壤水庫”,“庫”中水對該區第一性生產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土地資源質量評價的主導因素之一[2];目前國內外在流域或區域水資源評價時,只把徑流性的地表水、地下水作為評價對象,土壤水往往因無法被人類調配,難以直接開發利用而被忽略。實際上,土壤水作為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也是一切陸生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3]。相關的研究認為[4-7],降水到地面后有70%以上水量首先轉化為土壤水。任何水(不管是天然降水還是人工灌溉水) 都必須轉化為土壤水之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大部分是由植物的根系系統吸收的[8]。植物有了足夠的水分,才得以生存、發育、形成果實而產生經濟價值[9]。

        目前,絕大多數的研究者對土壤水資源的研究從農業角度出發,認為土壤水資源是指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淺層土壤孔隙中的水。由于廣義水資源[10]是指在可預見的條件下,能被人類直接或間接利用的水量,土壤水資源作為廣義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可定義為:賦存于土壤包氣帶中,具有更新能力,并能被人類生產和生活直接和間接利用(包括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維持)的土壤水量和對維持天然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具有一定作用的土壤水量。根據以上定義,土壤水資源可包括以下四大指標,即從土壤水資源的作用范圍出發的可被植被直接吸收利用的土壤水資源量、最大可能被植被利用的土壤水資源量、從其作用的目標出發用于國民經濟的土壤水資源量及用于維持和恢復生態環境的土壤水資源量[11]。

        2 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

        許多資源在數量上是有限的,資源的有限性在不可更新性資源中尤其明顯。土壤水資源由于受自身(遺傳)因素和外界客觀條件的限制,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過度利用這些資源,使其穩定的結構破壞后就會喪失其再生能力,成為非再生性資源,因此掌握這個限度是非常重要的。土壤水資源作為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土層深厚,地下水埋藏較深,土壤水主要來自降水的地表下滲,多蓄存在包氣帶中,超過土層持水能力的土壤水則轉化成為地下水[9]。近年來,在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的人工植被恢復過程中,由于土壤水分的補給和存儲量有限,在多年生人工林地中出現了土壤旱化,實為超載的、不可逆轉的土壤退化現象,甚至出現土壤干層[10,12]。由于降水為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土壤水分的惟一來源,土壤一旦形成干層,就會隔斷地下水補給路徑[13],植物只能依靠當年雨水生長,處于大氣干旱的脅迫之中。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人為干預和調控,隨著林齡的增加,則林草地土壤旱化和土壤退化會進一步加?。?4],從而影響森林植被生態系統的功能,并最終導致森林植被系統的毀滅,甚至出現荒漠化。

        在黃土高原地區多年生高產、高效人工林草地出現的以土壤旱化為主要形式的土壤退化,就是植物過分利用土壤水資源的結果。因此,為了可持續利用水資源緊缺地區的土壤水資源,首先必須深入研究植物對土壤水資源的利用限度,簡稱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15]。植物對土壤水分虧缺的響應有一個閾值[16]。當根系吸收利用土層的土壤水分含量低于萎蔫系數時,根系吸水困難,土壤水分將嚴重抑制植物生長,但是不會死亡。由于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土層深厚,多年生植物(例如檸條Caragana korshinskii)根系龐大,能迅速伸展到較深土層獲取水分。如果干旱年出現的土壤干層在豐水年可以得到恢復,人工林地不會出現永久性土壤干層。因此在水資源不足的干旱、半干旱地區,人工林草植被對土壤水資源的利用應該有一個界限[17]。

        土壤干層劃分標準是認識和確定植物利用土壤水資源限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當土壤干層出現的深度小于或等于降水最大入滲深度時,該干層內損失的土壤水分在豐水年可能會得到恢復;當干層出現的深度超過降水最大入滲深度時,最大入滲深度以下出現的土壤干層無法補償,成為永久性土壤干層。消除或避免最大入滲深度以下出現永久性土壤干層,應成為控制植物利用土壤水分程度的重要依據。因此,當土壤干層出現深度等于最大降水入滲深度應該成為確定植物利用土壤水資源限度的標準之一[18]。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是在一個人工林草地土壤剖面內,當地表面以下至降水最大入滲深度范圍內,所有土層的土壤含水量等于萎蔫系數時,最大入滲深度范圍內土壤殘留儲水量之和即為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15]。例如在黃土丘陵半干旱區,人工檸條林地雨水最大入滲深度為290 cm,當最大入滲深度范圍內全部為干層時,土壤水分儲量為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

        以黃土丘陵半干旱區(上黃試驗區)為例,2013年3年生檸條土壤水資源利用狀況見圖1。3年生檸條幼林地土壤水資源比12年生檸條地充足,沒有達到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的警戒線,但由于植物強烈的抽吸作用,4月16日至6月15日,林地土壤水分補給量小于土壤水分消耗量,土壤儲水量下降。2013年為豐水年,7月份以后有大量的降水,0~290 cm土層范圍內土壤儲水量遠高于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可以為檸條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黃土丘陵半干旱區(上黃試驗區)2013年12年生檸條土壤水資源利用狀況見圖2。2003年1月初,土壤儲水量低于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1~4月該地區幾乎沒有降雨,林地土壤水分補給量小于土壤水分消耗量,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分沒有及時降水補充,無法滿足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檸條的高生長量很小,土壤旱化趨勢在繼續發展。7月1~14日這幾天降雨比較多,土壤水分得到補充。7月15日,0~290 cm 土層范圍內土壤儲水量高于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土層內植物生長所需水分得到正常供應,7月15日至8月31日,隨著植物的生長和強烈的抽吸作用,土壤儲水量慢慢減少,9月初有少量的降雨,土壤儲水量少量回升后又下降,10月1日0~290 cm土層范圍內土壤水分儲量低于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

        人工檸條林地最大入滲深度范圍土壤儲水量等于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時,該深度的土壤水分下行運動停止,在土壤剖面最大入滲深度峰面以下土壤水分可能上移,雖然指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最大入滲深度以下土層的土壤水分,但是由于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0~200 cm土層,植物吸收利用最大入滲深度以下土層的土壤水分較少,也只能滿足指示植物提前落葉過程中植物對水分的需要。由于土壤水分穿過該峰面的下行運動難以進行,最大入滲深度以下出現的土壤干層難以恢復,成為永久干層,此時土壤水分狀況嚴重影響指示植物的生長,因此在水資源緊缺地區的植被恢復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3 影響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的因素

        1)指示植物。不同的指示植物形成不同的植被類型。不同的指示植物是影響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不同的指示植物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其樹冠結構、地上部分生物量、葉面積指數等各不相同,根系分布深度、密度及生物量都有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不同的指示植物對土壤水分反應的敏感性不同,植物萎蔫時的土水勢可能不同,該植物群落影響土壤水分的補給或消耗能力也不同,因此在相同的地理位置和立地條件下,不同的指示植物形成不同的植被類型,其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可能不同。

        2)氣象條件。降雨、光照和溫度是影響水資源緊缺地區土壤水分的主要因素。土壤水分變化與氣象因素之間的關系密切而復雜,具體表現在土壤水分補給和消耗(蒸散)兩個過程上。在水資源緊缺地區,影響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的氣象因素主要包括降雨量、光照和溫度。此外,空氣濕度、風等也會通過影響蒸散強度進而影響土壤水分利用限度的變化。

        3)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不同地區的降雨、光照和溫度不同,適宜生長的指示植物不同,這些都影響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相同地區的坡度、坡位、坡向的不同,也會通過影響降雨、光照和溫度再分配等,進而影響土壤水分入滲、土壤水分蒸發過程及總量,最終影響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

        4 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應用

        4.1 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是判斷植物是否過度利用土壤水資源的重要標準

        植物是否過度利用土壤水資源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客觀的標準,這就是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不論是豐水年還是干旱年,多年撂荒地土壤水分狀況較好,土壤水資源處于較高狀態。如果不利用土壤水資源,不僅會造成土壤水資源浪費,而且加劇水土流失,因此必須進行人工植被恢復。在植被恢復過程中,采用高密度可以迅速形成高蓋度的林草植被,滿足保持水土、防治沙塵暴和減少霧霾天氣,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但是當生長季土壤水資源下降到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時,應及時依據土壤水分植被承載力進行調控,這樣不僅可以生產部分薪柴或飼料等,而且可以促進保留木生長。當然這個指標只能適應于森林植被恢復初期的幼林,對于產生嚴重土壤旱化的成林,應該用土壤水分植被承載力表示土壤水資源過度利用程度。當土壤水分消耗量大于土壤水分補給量,林分密度大于土壤水分植被承載力時,說明植被過度利用土壤水資源,應及時進行疏伐,以調控植物與水的關系。

        4.2 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是確定植物水關系調控起始期的依據

        植物生長和土壤水分相互關系調控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植物水關系調控起始期[14]。在水資源緊缺地區的人工林草植被種植和恢復過程中,人工林草地經常發生不同程度的土壤旱化。人們不能在一發生土壤旱化時就調控植物生長和土壤水分的關系,而是要隨著植物生長,植物利用土壤水資源程度逐漸增強,土壤水資源存儲水平逐漸下降。當林草地土壤水資源下降到一定限度時,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采用平茬或疏伐,依據土壤水分植被承載力,進行植物水關系的調控。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是確定植物水關系調控起始期的理論依據[14]。

        5 結語

        由于水資源緊缺地區范圍廣,立地條件和植被類型各異,為了確保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實現森林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可持續發展,人們必須研究多年生人工林草地土壤水資源,掌握多年生人工林草地土壤水資源動態變化規律和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調控土壤水分和植物生長的相互關系,以避免多年生人工林草地出現土壤旱化和土壤退化,甚至出現荒漠化等極端現象。在生產實踐中,應充分認識并掌握這個規律,設法避免人工林草植被對土壤水資源的過度利用。今后應加強不同植被類型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研究,為水資源緊缺地區土壤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家誠.西北干旱地區的水分評價問題[J].水科學進展,1997,8(1):44-47.

        [2] 宋桂琴.黃土高原土地資源研究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

        [3] 邵明安,王全九,黃明斌.土壤物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靳孟貴,張人權,高云福,等.土壤水資源的特性及若干指標[J].地質科技情報,1997,16(2):73-78.

        [5] 余艷玲,熊耀湘,文 俊.土壤水資源及土壤水分調控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8(3):298-301.

        [6] 夏自強,李瓊芳.土壤水資源及其評價方法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1,12(4):535-540.

        [7] 周凌云,陳志雄,李衛民.土壤水資源合理利用潛力評價[J].土壤通報,2003,32(1):15-18.

        [8] NING T, GUO Z S, GUO M C, et al. Soil water resources use limi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4(5B):100-105.

        [9] 沈榮開.土壤水資源及其計算方法淺議[J].水利學報,2008,39(12):1395-1400.

        [10] 何小武,劉廣全,郭孟華.黃土高原植被建設的水資源環境及對策[J].水利學報,2008,39(7):843-847.

        [11] 王 浩,楊貴羽,賈仰文,等.土壤水資源的內涵及指標評價體系[J].水利學報,2006,37(4):389-394.

        [12] 李玉山.黃土區土壤水分循環特征及其對陸地水分循環的影響[J].生態學報,1983,3(2):91-101.

        [13] 李玉山.黃土高原森林植被對陸地水循環影響的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01,16(5):427-432.

        [14] 郭忠升,李耀林.植物生長與土壤水關系調控起始期[J].生態學報,2009,29(10):1721-1729.

        [15] 郭忠升.黃土丘陵半干旱區土壤水資源利用限度[J].應用生態學報,2010,21(12):3029-3035.

        [16] CASADEBAIG P,PHILIPPE D,J?魪R?魪MIE L.Thresholds for leaf expansion and transpiration response to soil water deficit in a range of sunflower genotypes[J].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08,28:646-654.

        第5篇:水資源利用范文

        關鍵詞:公報;水資源利用;流域耗水量;用水修正;黃河

        1.公報編制

        黃河用水統計始于1988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會)水政水資源局負責。1997年水利部行文編制《中國水資源公報》并在全國推動流域和省區水資源公報的編制,黃河水資源公報也于當年開始編制,編制依據“中國水資源公報編制大綱”進行,但沒有正式對外。第二年1998年黃河水資源公報正式對外,至今已刊布10期。

        水利部“關于編發《中國水資源公報》的通知于1998年3月下發”,要求各有關單位要從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切實加強領導,把水資源公報編發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黃委會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及時成立了以委主管領導為組長的《公報》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有關業務部門主管領導為負責人的項目組。在水利部的領導下,在流域各省區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編制人員的共同努力,相繼編發了(1998年至2007年)共10期《黃河水資源公報》,并在黃河網和委辦公自動化等媒體上公開,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黃河水資源公報》編制工作是根據《中國水資源公報編制技術大綱》(以下簡稱大綱)要求和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的實際情況編制的。所以除按照《中國水資源公報編制技術大綱》要求外,有流域的特殊要求和延伸。

        一是黃河水資源公報分區要求更細化,主要支流需單獨列出。由于公報不僅需要行政分區,也要流域分區,流域公報更需要二級流域分區,二級流域分區套一級行政分區。同時根據黃河水量調度需要,黃河流域地表水需分黃河干流部分和支流部分,并以引水口性質進行分屬,而不是傳統的行政與地區屬地分類。區間分為:干流、主要支流(列出名稱)、區間未統計支流(其它支流)。

        二是黃河水資源公報的用水部門耗水量計算分水源進行,即分地表水、地下水等,而不是全國水資源公報那樣耗水是不分水源的混合耗水量。

        最終提供為省區套二級區分行業、分水源類型等成果。

        2.公報水資源利用

        2.1供水量

        指各種水源工程為用戶提供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水量,也稱取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類,并按受水區進行統計。技術要求如下:(1)地表水源供水量按蓄水、引水、提水、調水四類工程及人工載運水量分別統計。(2)地下水源供水量是指水井工程的開采量,按淺層水、深層水、微咸水分別統計。(3)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處理再利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

        2.2用水量

        指各部門用戶的取水量,從2003年度開始,水資源公報統一采用“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規定的分類體系,即對1997年的分類做調整,1997年分為:農田灌溉、林牧漁、城鎮工業、農村工業、城鎮生活和農村生活6大類用水。2003年以后仍為6大類:農田灌溉用水沒變,林牧漁用水增加牲畜用水(原來在農村生活里),城鎮工業與農村工業合并為城鎮工業用水,由城鎮生活用水中單列出城鎮公共用水,城鎮生活和農村生活中居民用水合并為居民生活用水、增加了生態環境用水。

        用水量含義有毛、凈之分,這里是指配置給各類用戶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用水量。按用戶特性分生產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三大類,其中生產用水再劃分為第一產業用水(農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漁用水)、第二產業用水(城鎮工業用水和城鎮公共用水中的建筑業用水)和第三產業用水(城鎮公共用水中的服務業用水)。用水計量點應與供水計量點一致。

        生態環境用水暫統計人為措施調配的水量,而不包括降水、徑流自然滿足的水量。按城鎮環境用水(含河湖補水和綠化、清潔用水)和農村生態補水(指對湖泊、洼淀、沼澤的補水)分別統計。

        表中細目的劃分,考慮了“新口徑”與“原口徑”的異同,既能匯總成生產、生活、生態三大類用水,也可匯總成農業(農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漁用水)、工業(即上述的第二產業用水)、生活(居民生活用水、服務業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三大類用水。

        2.3耗水量

        指從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取用于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而不能回歸到地表和地下水體的水量,同樣存在“新口徑”與“原口徑”的差異,劃分與用水量對應。

        3.黃河公報水資源開發利用

        黃河水資源公報一般采取省區提供的取引水量數據,向水利部和黃委會所報是綜合耗水量,即地表水、地下水等合計的耗水量,沒有單獨的地表水耗水量。黃委會需要地表水的耗水,即所謂的流域耗水量。黃河公報按引黃各省區與流域分區用水情況統計:取水量和耗水量;引黃各省區與流域分區地表水、地下水按6大類利用情況分別統計;黃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以上水資源量統計,其中天然地表水資源量是實測徑流量、水庫蓄水變化量和地表耗水(還原水量)之和。

        3.1流域用水消耗量(流域耗水量)

        河道外的還原水量(不包括河道的用水如水庫蓄水量)對于河道來說也即河道“無回歸水量”,是流域的用水消耗量,簡稱“流域耗水量”。

        建立以流域管理為目標的“流域耗水量”基本理念與引入,從河流的角度出發與大綱有明顯的偏重點,從流域還原概念可以理解為工農業、生活還原水量對于流域來說是流域耗水量。因而計算方法的核心是引排差,即“流域耗水量”是以引排差原理為基礎的,耗水量相對于河道來說是凈用水量。排退水不僅指明渠回歸河道水,也包括引出的水量中通過地下水體的回歸流域河道。引出本流域用于外流域的用水即為耗水。一般的耗水即傳統耗水,我們稱為行政性耗水,也叫面上耗水,與“流域耗水量”有較大的差別?!傲饔蚝乃俊备拍钍桥c之傳統的耗水概念比較而言的。

        行政區域耗水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輸水、用水過程中,通過蒸騰蒸發、土壤吸收、產品帶走、居民和牲畜飲用等多種途徑消耗掉,而不能回歸至地表水體和地下含水層的水量。

        “流域耗水量”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耗水量,只是相對與河道來說,河道“無回歸水量”,是河道的凈消耗水量,是一個相對數值。也可以說對河道損失(貢獻)的大小。

        把流域河川徑流還原水量河道外用水概括并提出“流域耗水量”,有其積極的意義,這和黃委會的水資源成果中基本計算方法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是采用“流域耗水量”概念,1987年國務院批復黃河可利用水量中也是“流域耗水量”;其計算方法建立在在引排差基礎上,即引出河道扣除引出后回歸河道的水量,具有簡單明了、準確性高、合理等特點,同時也實際應用于黃河水量調度和生產管理中。如水量調度中以黃河斷面水量作為各河段各省區分配水量的依據,引出的水量與回歸的水量在斷面能夠具體反映。

        3.2流域耗水量的計算

        根據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的具體情況,各項用水含義如下:引、取水量:指從黃河干支流中引、取的水量。退(排)水量:指從黃河干支流中引、取的水量中又回歸黃河干支流的水量。黃河河川徑流耗水量:指引、取黃河干支流河川徑流水量中不能(直接或間接)回歸到黃河干支流的水量。即,指引、取黃河干支流中的水量扣除其回歸到黃河干支流河道后的水量。

        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是,所謂干支流特指本流域內干流或支流的引水與回歸,于是可表述為本流域內引水減去在本流域內引出的水量中回歸河道的水量,如果跨流域引水回歸水進入另一流域,則為進入流域的外來水,客水。這部分水量在所進入的流域參加徑流時,實測資料中測到,計算天然徑流時應從中扣除。

        “流域耗水量”有其計算特點:所謂“一進一出”,只管引出河道口門和回歸河道水量?!傲饔蚝乃俊币院佣谓y計,不管用水屬地,只考慮是干流或是支流引水,從那個河段引水就計入那個河段,引出水另一個河段回歸,在回歸河段則為加入量;“區域耗水量”以屬地用水為統計對象,只統計消耗水的數量,不需知道水的來源與去向,能否回歸河道,或回流其它河道或流域?!傲饔蚝乃俊卑ù罅靠缌饔蛞?,向流域外引水。

        由于“流域耗水量”實際是還原水量中水資源利用的理論概括,因此,具有特殊性。一般耗水量不可能出現負數,但“流域耗水量”在相關的河段與時段可以出現負數。

        如跨流域引水的退水,對于受水河流或流域就是增加的水量:外來水,客水,如果匯入河流并經下游測驗,這對于受水河流是負數(如下)。

        蘭州市城市與工業用水主要是蘭州水文站斷面以上引水,城市排污退水大部分在斷面以下,這部分因引黃河干流水而產生的退水就增加了蘭州水文站斷面以下的水量,退水在該斷面下為負數。

        寧夏灌區主要引水在青銅峽水文斷面以上,而退水則在青銅峽水文斷面以下,退水量在石嘴山水文站測驗到,退水在該斷面為負數。

        4.黃河公報用水量統計與修正

        公報統計2003年以前有28張表,之后縮減為20張表。之前表16、17分別為行政與流域分區供水量表,之后合并為表11;之前表18、19分別為行政與流域分區用水量表,之后合并為表12;之前表21、22分別為行政與流域分區耗水量表,之后合并為表14;之前表20與之后表13為城市建成區供水量。由于簡化后的表格統計數據無法滿足黃河流域用水統計分析,現仍要求各省區提供原表格。按照省區提供進行匯總,6大類中有合計與其中地下水,這樣我們就根據省區提供的資料可以分出地表與地下用水量。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用水量是毛用水,即引水口門計量的水量,因此,供水量等于用水量,只能不同的表述:供水是引水與提水的不同方式和深淺層地下水,用水指分不同用戶6大類。這里的用水量也即取水量,用的新鮮水量。

        根據“流域耗水量”的理念,黃河下游引黃水量盡管大部分是供給外流域用水,但仍要統計回來。向流域外引水,對于黃河流域來說,只要不再回歸黃河流域,那將被認為是100%的消耗。高揚程或遠距離輸水、支流跨流域引取水、灘區取水和傍河水源的一部分,灌區滯水:流域內支流流域中灌區的湖泊、坑塘、低洼地、海子、人工開挖的小型平原水庫以及村前屋后的溝道等的引取河道的水量,均作為河道損失水量。

        基礎資料的來源主要是?。▍^)和黃委會河務局、水政水資源局(水調局)等單位,包括取水許可申報中實際引水量:黃河流域從80年代末期進行了黃河用水統計,逐步形成了取水許可、申報、審核管理。根據授權黃委會取水許可管理權限,黃委會對黃河干流及其重要跨省區支流的取水許可實行全額管理或限額管理。其中頭道拐以下全額管理,頭道拐以上限額管理。各省區也進行了取水許可證制度,取水工作進入一個較為規范階段。

        黃河下游引黃基礎資料的來源主要是黃委會河南水文水資源局整編資料、和黃委會河南、山東河務局和水量調度局等單位,黃河下游引黃資料根據歷年資料審編按照實測資料修正,包括誤差、灘區、未控、標準化堤防等,修正系數0.2左右。黃委會相關部分控制的水量每年都進行修改,近年修改超過了20%。

        根據全河取水許可申報資料,我們主要對黃河干流進行修改。以寧夏與內蒙古2007年為例說明修改過程。新晨

        寧夏黃河灌區2007年引揚黃河水量64.132億m3,不包括:河北地區引水量已從美利總干渠中扣除內蒙古阿左旗亂井0.278億m3;河東地區引水量已從東干渠中扣除陜西定邊0.017億m3,甘肅環縣0.016億m3。合計64.443億m3。

        從取水許可申報黃河上中游局提供中寧夏66.765億m3。

        公報采用67.07億m3,增加0.3億m3。主要考慮興惠泵站直接取黃河水約2000-3400萬,以及溝渠回用水(有泵站)等。

        從取水許可申報中石嘴山電廠直接引黃河水(石嘴山電廠河心泵房供新老電廠、石嘴山市供水排水總公司取水泵房)取水16116萬m3,退水12136萬m3。

        寧夏黃河灌區退水為29.898億m3。其中實測71%,調查8%,未控21%。黃河上中游局提供中32億m3。采用29.3億m3。還原水量統計中,排水量中把山洪排水量部分分割出去,另扣少量的基排水量和排污水量。

        內蒙古2007年取水許可申報中達71.0566億m3,其中南岸干渠進水閘、沈烏干渠進水閘、北總干渠進水閘分別為1.9438億m3,5.873億m3,54.5359億m3。內蒙古引水主要集中在黃河干流,每年均根據取水許可申報進行修改。

        內蒙古河套灌區三盛公引水,總干渠

        二、

        三、四閘退水,直排入黃的渠道一干渠灌域有渡口渠,解放閘灌域有南一渠,永濟渠灌域有南二渠,義長灌域有干南渠,四閘之后退水通過三湖河灌域有蓿亥、先鋒、公廟、黑柳渠揚排站進入黃河。南干渠的排水是通過灌溉用水排入黃河。

        統計內蒙三盛公的還原水量,即用三大干渠引水量,

        二、

        三、四泄水閘,西山嘴及4個鄉的抽排水,以及南干渠的排水量之差即為還原水量。排入烏梁素海中的水量通過西山嘴排入黃河水量部分統計在內,排入烏梁素海的水量不排入黃河也作為消耗水量。

        從取水許可申報中(2007年黃委頒發取水許可證取水工程取水統計表)2007年北總干渠進水閘退水19.36億m3,南岸干渠進水閘退水0.3363億m3。

        據內蒙古水文局提供:通過內蒙古水文局巴彥淖爾市排水:總干渠二閘泄水6.043億m3,總干渠三閘泄水2.860億m3,總干渠四閘泄水3.47億m3,西山嘴(排黃河)386萬m3。南干渠退水0.403億m3。合計排黃河12.82億m3。

        根據歷年排水量約在8-13億m3,采用12.82億m3。

        5.公報用水量統計存在問題與建議

        編發水資源公報是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定期向社會各界公告我國水資源情勢、開發利用保護情況和重要水事活動,引起各級政府對水資源的關注,提高全民的節水、惜水、保護意識,是編發水資源公報的主要宗旨。

        編發水資源公報是推進水資源統一規劃和強化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各級政府決策和有關部門工作的重要依據;所積累的資料,是編制各級水資源綜合規劃和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的基礎。

        盡管我們對黃河流域主要用水區段干流與支流跨流域引水進行了修正,但大部分支流只要修正提高其耗水系數,不能全面反映實際情況。

        從黃河天然徑流量來看,自90年代以來處于一個逐年下降的過程,該過程下降非常明顯,與平水年580億m3,減少40%左右,有些年份已接近30年代枯水期最枯年份。但是,黃河流域整個面上降雨量僅減少15%左右,從一個方面可以看出水量還原的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從經驗來看每年還原水量應在300億m3以上,然而全河最低只有260億m3左右,說明水量還原的不夠充分。

        黃委有一套較為成熟的流域河川徑流還原水量的計算方法,我們歸納提出地表水傳統的耗水概念為“區域耗水”,而河流計算還原水量則稱為“流域耗水”,以示區別。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域耗水量”的計算不僅對黃河流域適應,也對其它流域或支流流域都應該適應的。但是從行政區域中,一般耗水量從行政區域耗水率方面進行解釋也是合理的。

        黃河流域河川徑流的還原計算是黃河流域水資源評價規劃的基礎,也是眾多科研和生產實踐的基礎。深入探討黃河水量的計算方法,總結歸納流域用水特點很有必要。

        5.1“流域耗水量”的理念建立

        第6篇:水資源利用范文

        這個課題是我在生活中發現的,對于我們平時使用的淡水資源,我們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水是我們人類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淡水更為珍貴,所以我想出來關于淡水利用率這個我們身邊的話題。

        二、 課題研究意義

        淡水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但是由于諸多因素,淡水財富在以很快的速度減少,為了人類的將來,我們就要放眼于現在,把淡水資源在各個方面中各環節的浪費有所減少,或是提高淡水的利用率,從而減少淡水的流失,達到淡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此來引導人類及人類社會的發展。

        三、 課題研究方法

        首先在網上查找淡水的利率能達到的百分點,浪費能達到多少,查找一些節水,再利用水率高的城市作為例子,借鑒一些好的方法,由于節水日就要到來,所以可以趁此多宣傳一下節水知識。

        四、 課題研究具體內容及研究過程

        淡水利用率

        之所以取題名為“關于淡水資源利用率的研究”重點其實并不在于研究“利用率”而在于提高“利用率”,“利用率”這一詞只為提醒人們要注意用水的作用效果,不要浪費。

        以下是黑龍江省“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實例。

        黑龍江省是一個水資源總量偏少的省份,人均占水資源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而根據水利部預測,從現在(06年)到2040年,我省份年均用水量將以每年4.27%的速度逐年增加。顯然,在水資源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降低水消耗,提高水資源有效利用是滿足社會發展最為有效的方法。21日(06年3月),省水利廳副廳長胥信平在接受采訪時說,未來幾年,我省將在保障經建設的前提下,大力開展農業、工業和城市節水,盡快轉變以大量消耗水資源/!/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并形成有利于建設水型社會的用水體制和機制,農業:潛力巨大的節水大戶。

        “我省是農業大省,農田灌溉用水占社會用水量的70%”,而且前全省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7,因此開展農業節水包括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和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

        由于黑龍江省推廣了節水灌溉水稻的模式,因此由水稻年均用水量為160~170億立米,占全省農業用水量93%,在不需花什么錢的情況下減少30%~40%。

        此外,以經濟手段來促進農業節水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黑龍江省除少數試點地區外,絕大部分地區農業用水仍沿襲按畝收費的老辦法。由于用多用少都要納稅同樣的水費,導致水資源浪費現象十分驚人,按照日前0.47的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計算,全省農業生產中每年被浪費掉的水資源就接近100億立方米。因此開展農業水價改革,變按畝收費為按方收費,在農村實行計量供水,以經濟手段促進節水就十分必要而緊迫。

        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我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用水也逐年增加,據了解,目前我省(黑龍江)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只有55%,而在節水措施發達的國家,已經達到90%,此外,我省城市輸水配水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高達20%,這一低一高兩個指標說明我省工業節水空間十分巨大。

        以上是黑龍江對“淡水的利用率”,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如下幾點方法

        1結合實際:就是要因地制宜,黑龍江省因為是農業大省,所以在農業浪費水上做出了合理的方案,才有了如年的成績,因此在提高“水資源利率”的首要方面就是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

        2利用各種手段:從黑龍江省隊提高“淡水資源利用率”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常見的收費,用經濟來控制淡水浪費,這不僅能控制住水的浪費,而且提高經濟效應,同時也帶動了人民的節水意識。

        3引進器材: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可以引進先進的器材或是合理節能器材,這樣就可以減少淡水的浪費或是再利用。

        4樹立正確節水意識:怎樣做取決人的主觀意識,只有樹立正確的節水意識,才能積極與“淡水利用率”提高的活動中來。

        以上幾點是我自愛黑龍江省“淡水資源利用率”中得出的幾點結論,下面,我將提供一些從網絡中查找出的方案。

        Ⅰ要提高用水率和效益,就要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降低單位產生的用水量,通過優化配量水資源,合理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來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Ⅱ要建立促進全社會節水的機制,必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來規范水資源供需關系變化時的經濟利益關系變化,使這種經濟利益的變化有利于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過經濟利益的驅動形成節水激勵機制,使節水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簡單的說,就是要明確水權,培育和發展市場。

        A:首先要明晰水權,在市場經濟中,水交易實質上是水權的交易,通過市場配置水資源,必須要明晰水權。其次,要加強水權管理,自愛水資源緊缺狀態下,取得水權要付出代價,需交納水資源費并保護水權擁有者的權益,再次,要允許水權交易,培訓和發展水市場,必須允許水權擁有者讓出水渠并獲益。

        B:要形成節水機制,就要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推進生產關系的變革。水權管理制度是一種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水資源權屬管理制度,通過明晰水權確立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水資源決策上平的經濟和法律地位,形成政府宏觀調控過的決策機制、以價格為主的信息機制、以利益關系為驅動的動力機制和通過市場交易配置資源的機制。

        C:除了建立水權制度,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實行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基本管理制度,還須制定一系列經濟政策,以經濟手段促進節水,通過用水行為產生的利潤,引導消費者和生產者調整用水行為,從而引導水資源的重新配制。

        第7篇:水資源利用范文

        關鍵詞:水資源 現狀 管理措施

        水是工業的血液,農業的命脈,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水資源是關系一個國家環境與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之水資源的浪費和水污染日趨嚴重,使本來緊張的水資源利用又雪上加霜,加劇了水資源的危機,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所以強化水資源管理勢在必行。

        一、水資源狀況

        都勻市地處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嶺地帶,全是總面積2274平米公里,其中:屬長江流域沅江水系面積1132.6平方公里,占50.7%,屬珠江流域紅水河水系面積966.4平方公里,占42.5.%,屬珠江流域柳江水系面積155平方公里,占6.8%。境內大小河流275條,總長1321公里,其中:河長10公里以上干支流27條,總長638.7公里;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河流40條,其中20―50平方公里25條,51―100平方公里8條,101―500平方公里5條,501―1000平方公里1條,大于1000平方公里1條。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351.9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6.476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資源3394立方米,為全國人均2245立方米的1.51倍,貴州人均2367立方米的1.43倍,黔南州人均3222立方米的1.05倍,耕地畝均水資源2810立方米,為全國畝均1813立方米的1.55倍,貴州省畝均1722立方米的1.63倍,黔南州畝均1723立方米的1.63倍,全市水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開發利用難度大,工程性缺水問題較為突出。

        二、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低。都勻市水資源豐富,目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394立方米,為貴州人均2367立方米的1.43倍。但是現有水利工程的供水量只占水資源的4.9%。各類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只占全市水能可開發量的8.6%。

        2、在現有水利工程中,骨干工程,主要是?。ㄒ唬┬突蛐。ǘ┬鸵陨弦喙こ躺?。在全部水庫中,不能蓄水或蓄水達不到設計庫容的占骨干水庫總數的53.3%;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渠系水利用系數偏低(目前在0.5左右)。

        3、都勻市的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河谷深切,河床落差大,巖溶發育面廣,地下水滲漏通道多;境內農戶住地、耕地高度分散,且目前部分邊遠山區尚未脫貧。因此,修建水工程及對水工程防滲處理的工程量增大。造價增高,投資額增大。在客觀上對開發水資源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水資源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

        1、水資源管理力度不夠,水資源優化配置難以實現

        目前都勻市對水資源的管理上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我市水資源較為豐富,在管理方面從上到下沒有受到重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力度不夠,造成了水資源在利用上的浪費。從全市實際情況來看,水資源優化配置形勢不容樂觀。

        2、依法行政水平需要提高,水資源管理權威性不強

        與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相比,與水利部門肩負的重要職責相比,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管水還有較大差距,水法規體系還不健全,有的水法規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水行政執法力度還不夠大。與規劃、建設、工商、稅務、土地等部門相比,水資源管理權威性不強,水資源論證、水資源費征收、入河排污口設置等取水許可工作的社會影響力還不夠大,有些單位根本不當作一回事,能逃則逃,能拖則拖,缺乏像規劃、建設、稅務等工作強有力的制約手段。

        3、應急管理水平需要提高

        水資源應急管理的體制機制、技術裝備、信息管理和指揮協調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應急預案、預報、預警“三預”建設急需加強,缺乏對突發性、應急性事件處理經驗。

        4、基層水利亟待加強

        基層水利是水利事業的根基,也是水利行業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市縣兩級水利部門承擔著大量公益性職能,但事業經費和人員經費缺乏保障,專業人才缺乏,發展后勁不足,組織協調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管理服務能力尤顯薄弱。我市基層水利站目前存在的問題有:1、管理體制不適應水利工作需要,水利站人員由鄉鎮進行日常管理,主要從事鄉鎮中心工作;2、人員少,學歷層次低。

        四、加強水資源管理的措施

        1、必須加強水資源的有效管理

        依法治水,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嚴格執行國家法律賦予的“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神圣職責。認真搞好水資源的科學調度,充分發揮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整體效益。因地制宜地搞好計劃用水、節約用水規劃,依照國家有關法律制定各項節水措施。要把計劃用水、節約用水作為一項長期的硬性措施,落實到各行各業、家家戶戶。認真規范和指導用水戶的節水工作。

        在管理職權上,要強化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統一管理的職能,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切實做到“五統一、一加強”,即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管理水質水量,加強全面服務?!边_到“一龍管水,多龍治水”。要堅決制止不顧大局,無視水法律,為謀求本地區、本部門利益而阻礙水資源統一管理的行為,堅決反對各自為政,反對土政策,反對權大于法的行為。各級、各部門要從有利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從有利于保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際出發,從有利于保持社會穩定出發,從有利于改變和扼制日益惡化的水環境出發,加快水管理體系建設步伐,規范水事活動,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

        管理隊伍、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管理的效果,在水政隊伍的組建上,要依據水利部《水政監察工作章程》,要從方便工作開展,有利于水資源管理,體現出“獻身、負責、

        求實”的水利精神,在人員選拔上要按照要求,把熱愛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同志,年富力強、有文化、法律意識強的同志選拔上來,經過認真的培訓、考核,適應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

        按照“內增素質、外樹形象、擴大宣傳、文明執法、刻苦學習、負壓奮進”的指導思想,抓好水行政執法隊伍規范化的建設,保證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維護水法的尊嚴。

        3、提高水資源費標準,加大收費力度

        新《水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使用供水工程供應的水,應當按照規定向供水單位繳納水費?!钡谒氖藯l規定:“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

        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申領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國家規定征收水費和水資源費的目的,就是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來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促進節約用水、計劃用水工作的開展。目前,水資源費標準偏低,這與當前市場經濟和法制社會不適應。因此,只有提高收費標準、加大收費力度,才能規范用水戶的節水行為,杜絕浪費水的現象發生。

        4、實行質和量的統一管理

        水的質和量是辯證統一的,是相輔相承的,所以對水資源質和量要實行統一管理。由于水污染的日趨嚴重,可利用地表水的水資源量在不斷地減少,而地表水的嚴重污染,又導致地下水的嚴重超采。這樣惡性循環如不嚴格控制,勢必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首先,要加強統一管理,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源的排放,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加大治理力度,對未達標企業堅決關、停、并、轉,決不遷就。其次,對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嚴格控制,搞好生活廢水的回收和治理。第三,加大治污資金的投入,實行“誰排污、誰治理”的原則。第四,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互相協作。第五,加強水質監測網絡建設,及時發現,及時治理。

        5、搞好水資源的宏觀調控

        開發利用水資源必須進行綜合的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搞好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加強水資源宏觀調控是重要環節。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要堅持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統籌兼顧農業、工業用水和航運需要;在水源不足的地區和嚴重缺水地區要限制城鎮發展規模,限制耗水量大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采取節水型灌溉。在水費調查評價的基礎上,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調度。加強監督管理,讓有限的水資源更好地為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服務。

        第8篇:水資源利用范文

        一、內蒙古水資源概況

        內蒙古水資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形成的。降水量特征是從東北部地區向西南部地區銳減(東四盟年降水量300―500,中西部200―350,西端阿拉善盟50―100)。根據《內蒙古資源大詞典》,全區多年總降水量為3194.3億m3,轉化為地表水371.27億m3,轉化率為11.6%;轉化為地下水137.95億m3,轉化率為4.3%,二者轉化率為15.9%,即降水消耗于植物截留和地表蒸發的水量是2649.62億m3,占年總降水量的84.1%。多年地表水年天然補給量371.27億m3,地下水年天然補給量137.95億m3。據水利部最新統計,內蒙古水資源總量為545.95億立方米,占全國水資源量的1.92%;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285.02億立方米,占全區水資源總量的52.2%。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4―2005)的數據計算,2004年,我區水資源總量為427.6億m3,比上年減少13.7%,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8%;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310.2億m3,比上年減少12.8%,占全國地表水資源量的1.3%,地下水資源量為222.6億m3,比上年減少6.9%,占全國地下水資源量的3.0%,我區人均水資源量為1835.6 m3,比上年減少11.9%,比全國人均水資源量少20.7 m3 ??梢?,我區水資源呈現減少態勢。但是,我區水資源的消耗量逐年增長,水資源的供給矛盾進一步加劇。

        二、內蒙古水資源消耗概況

        內蒙古人均年綜合用水量比全國人均水平高出近290立方米,全區農業灌溉節水利用率僅為35%左右,低于全國近10個百分點;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4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4―2005)的數據計算,2004年,我區供水總量(或用水總量)達171.5億m3,比上年增長2.8%,占全區水資源總量427.6億m3的40.1%;其中,地表水消耗量85.7億m3,占地表水資源量的27.6%,占地表水年天然補給量371.27億m3的23.1%,地下水消耗量為85.5億m3,占地下水資源量的38.4%,占地下水年天然補給量137.95億m3的62%;全區水資源總消耗量171.5億m3,占地表水天然補充量的46.2%,比地下水天然補給量多了33.5億m3,就是說一年的地下水天然補給量不夠總消耗量。由于降雨量少、蒸發量高、過度開采地下水,再加上人為欠合理利用、截流等,使我區的地表水流量逐年減少,湖泊干涸,河流斷流,尤其是中西部草原與荒漠地區,20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中小型水泡與河流目前大部分消失,地下水位多年持續下降,近30年來包頭市地下潛水水位最大下降幅度約20米,承壓水水位下降約30米,呼和浩特市潛水水位下降25米左右,承壓水水位下降30多米,通遼、赤峰等城市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地下水位下降。

        (一)水資源農牧業領域利用分析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的數據計算,2004年,內蒙古農業消耗量高達149.4億m3(大農業,以下同樣),比上年的146.1億立方米增長2.3%,占全區用水總量171.5億m3的87.1%,占地表水天然補充量371.27億m3的40.2%,地下水天然補給量137.95億m3不夠農業的消耗量,還少了11.45億m3;農業消耗全年用水總量的87.1%僅創造2004年GDP的15.2%。從每萬元農業產值(《內蒙古統計年鑒》〈2005〉,第290頁的大農業產值)消耗水資源看,2004年我區農業產值消耗的水量1754m3,比2003年的2192m3下降了19.9%,與全國每萬元農業產值消耗水量1726m3相比,我區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8m3水。可見,內蒙古農業除了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粗放式的生產方式必然消耗大量的水資源,節約用水勢在必行。

        (二)水資源工業領域利用分析

        2004年,生產消耗水量10.4億m3,比2003年的10.1億m3 增長2.9%,占全區用水總量171.5億m3 的6.1%,占每年地表水天然補充量371.27億m3的2.8%,占每年地下水天然補給量137.95億m3的7.5%。隨著我區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尤其高耗能、高耗水資源工業的發展,加劇了水資源供給矛盾,水資源已成為內蒙古工業較快發展的主要“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是各級政府面臨的難題。

        (三)水資源生活領域利用分析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的數據計算,2004年,我區居民生活消耗水量10.9億m3,比2003年的10.0億m3 增長9.0%,占全區水資源消耗總量171.5億m3 的6.4%,占地表水天然補充量371.27億m3的2.9%,占地下水天然補給量137.95億m3的7.9%。目前內蒙古有18個城市水資源嚴重匱乏,年缺水量達7億m3,近650萬人的日常生活受到水荒困擾。在農村牧區飲用水安全問題很突出。據自治區人畜飲水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的資料,在全區有78個旗縣約384萬人不同程度存在飲用氟超標水,其中中度超標為186萬,重度有66萬人。從2000年至今,國家投入內蒙古用于人畜飲水建設的資金已達15.07億元,目前已完成資金投入13.42億元,已解決363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問題。

        三、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農村水利發展滯后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牧區建設的矛盾突出

        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全區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為37.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不少骨干建筑物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的,已經老化、損壞,大型排灌泵站老化損壞率較高。河套灌區大部分水利設施始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缺乏正常的養護和維修,70%的橋梁、渡槽、涵洞和尾閘等工程嚴重破損,直接影響到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農業生產灌溉。農村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還嚴重威脅農民的健康,還有不少農牧民沒有喝上干凈的水。而長期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則加劇了水資源問題的嚴重程度,也加大了這些問題的解決難度。

        (二)水污染嚴重、水土流失與可持續發展的矛盾突出

        我區不僅水資源短缺,水環境質量也日益惡化。大量的污水未經處理或部分處理后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體污染,也使水資源短缺加劇,形成惡性循環。全年污染嚴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遼河和黃河流域(內蒙古地區河段),此外松花江流域(內蒙古地區河段)污染也較為嚴重。全區有60多個旗縣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水土流失問題,主要集中在旱作地區。雖然近幾年加快了生態建設,可是水土流失、生態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地下水嚴重超采,一些地區出現河道斷流、湖泊干涸、濕地萎縮、綠洲消失,嚴重影響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水資源分布不均,利用率低

        統計數據表明,我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12.3%,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1.86%,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水資源極為短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的開發利用程度相差較大。呼倫貝爾市、興安盟兩個盟市國土面積約占全區總面積的26%,水資源量卻占全區64%;通遼以西10個盟市國土面積約占全區總面積的74%,水資源量卻只占全區總量的36%;特別是呼、包、鄂金三角地區是我區經濟最為發達地區,但水資源量只占全區9.22%(不包括黃河分配水量,如含則為10.2%)。而且,東四盟市耕地面積占全區的55.6%,水資源現狀利用率僅為18.6%;中西部廣大地區耕地占全區44.4%,水資源現狀利用率達59.8%。為此,我區各地地表流量、耕地的分布、水資源的分布不均及利用率低,制約著我區灌溉農業的發展。

        (四)局部地區嚴重超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

        內蒙古是干旱少雨高原、典型的旱作農業地區,決定農業灌溉主要依賴地下水。這導致超量開采地下水資源。如遼河井灌區地下水位大面積下降,形成了近20002 的漏斗區;土默川平原地下水位下降區已擴大到1200 2,水位年降幅0.5―2.3m。呼和浩特市年超采地下水6342萬噸,日超采17.3萬噸,在市區2002范圍內,59%的淺層地下水被疏干,深層地下水位下降40m,漏斗中心降深達53m,而且地下水位漏斗每年以1米速度下降,缺水形勢十分嚴峻。因此,亟待重視地下水超采問題,反之這些地區地下水枯竭后無法彌補,后果不堪設想。

        (五)中水的利用率很低,是巨大的浪費

        中水又叫“再生水”,主要是指城市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國家規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其循環模式是把工業與城市生活產生的污水,集中進行凈化處理后二次用于農業生產灌溉,增加灌溉水資源無疑能夠緩解農業用水壓力,形成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良性循環。據內蒙古環保局提供的資料,呼和浩特市的地下水為優質礦泉水,稍加凈化處理即可直接飲用,現在卻被人們大量用來沖洗馬路、廠房、廁所、洗車、澆灌草坪,令人心痛不已。中水雖然不能飲用,卻可以用來洗車、沖刷地面、沖廁、澆灌草坪,還可以灌溉農業。

        四、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投資力度建設水利骨干工程

        目前,解決我區水資源緊缺問題,必須加快水利工程建設,提高地表水和雨水的利用率。如我區東部地表水資源豐富,呼倫貝爾市、興安盟由于缺乏控制性工程,地表水資源利用率不高,而且較多的雨水白白流失,利用率僅為18.6%。同時需加大投資力度維修以前建的水庫,目前這些水庫嚴重威脅著幾十萬人口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亟待維修。所以,應有計劃地興建一批水利骨干工程,既可以提高地表水資源利用率,又可起到防洪和灌溉農田作用。

        (二)加強工業的監督管理和扶持企業污水處理能力

        現在河流污染源主要是工業生產出來的污水。由于有關部門的監督不到位,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把生產出來的污水簡單處理排放或未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導致河流污染,嚴重威脅居民的健康,最終制約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此,環境治理部門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加強企業的環保意識,企業保護環境等于有永續發展的客觀環境。同時,政府政策方面扶持企業的環保能力,企業改善環境就給予減免稅收,鼓勵他們加大環境保護的投入。

        (三)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發展節水型農業

        農業發展應根據區域水資源條件進行農作物布局和種植結構調整,以節水、高產、高效為核心,采取節灌技術和農藝節水技術相結合的綜合節水措施,注重提高灌溉水生產效率和農業利用效率,應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既可以防止盲目發展丘陵區灌溉,又能實現產出多元化,避免農產品單一。

        (四)節約用水是減少超量開采地下水的有效措施

        一是加大節水宣傳力度,深入持久地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民的水危機感和節水意識,讓節水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二是把節水作為一項工程,列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大節水投入,建立節水型經濟和節水型社會體系。

        (五)加大投資力度,提高中水的利用率

        在水資源總量既定下,提高中水利用率擴大水源,對嚴重缺水的內蒙古來說是建立節水型經濟社會的巨大貢獻。加大科技投入,以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和技術水平,通過對利用污水進行灌溉的試驗研究,促使循環水的大范圍使用,把水循環回收利用的實施作為循環經濟建設的切入點。目前,包頭市在分級用水上邁出重要一步。包頭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443m3,為全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為珍惜水資源,包頭市園林部門投資鋪設了回用水管線,用中水灌溉市區綠化帶,日節約飲用水4000多m3。提高中水利用率是緩解水資源供給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

        (六)持續開發空中水資源,發展人工增雨技術

        根據內蒙古氣象局提供的資料,2002―2004年全區人工影響天氣累計投資9449萬元,比1999-2001年三年的投資(4407萬元)增加122%。據初步分析估算,通過有效的飛機和地面火箭增雨作業,共增加降水約140億噸。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三年來全區增加經濟效益約為18億元。以2004年測算,直接用于增雨、防雹作業經費2000萬元,取得經濟效益7-8億元,投資效益比約1:35到40。

        第9篇:水資源利用范文

        關鍵詞:水資源利用 水環境演變 海水入侵 污水排放

        水既是人類生存的生命線,也是工農業生產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1]。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產值不斷增加,用水量也日趨增加大,從而導致水環境惡化、水資源嚴重短缺以及洪澇加劇等水資源問題。這些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2]。大連市作為中國北方沿海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國際風景旅游度假勝地,也是全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全國的1/4,水環境遭受海水入侵、污水排放等問題的威脅,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大連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诖?本文引用《大連市2001~2009年水資源公報》數據,以及《大連市2002~2010年統計年鑒》數據,以揭示近些年來大連市水資源量、水資源利用狀況以及水環境的變化態勢,并定量探討、分析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演變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旨在為大連市水資源合理利用決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一、研究區概況

        大連市位于遼東半島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倚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廣闊腹地,地理坐標120°58′―123°31′E,38°43′―40°10′N之間。境內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個地形為北高南低,北寬南窄,喀斯特地貌和海蝕地貌比較發育。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受海洋影響,兼具一定海洋性氣候特點。降雨集中,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水汽的輸送量隨季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表現為冬旱夏澇。地下蓄水能力較弱,雨后很快形成地表徑流。區內主要有黃海流域和渤海流域兩大水系,多數獨流入海,為流程較短的季節性河流。

        二、研究方法

        基于大連市水務局、大連市水文水資源局聯合的《2001~2009年大連市水資源公報》數據,以及《大連市2002~2010年大連市統計年鑒》數據,選擇降水量、水資源總量、地表水資源量以及地下水資源量表征水資源變化特征;選擇總用水量、表征水資源利用特征;選擇海水入侵面積和污水排放量表征水環境特征,采用數理統計方法,就2001~2009年9年間大連市的水資源量、水資源利用,以及水環境的變化態勢進行系統分析。水資利用量與水環境之間的相關關系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大連市2001~2009年水資源量變化態勢

        表1 大連市2001~2009年水資源量數據

        表1反映了大連市2001~2009年水資源量變化趨勢。從表1可以看出,大連市2001~2003年,水資源總量呈現出減少的趨勢,2002年減少至最低值6.35億m3;2003~2005年水資源總量呈現出增加趨勢,至2005年達峰值41.02億m3;2005~2009年水資源總量基本呈現出減少趨勢。從大連市2001~2009年9年間地表水和地下水總量的變化趨勢中發現,大連市水資源總量的變化趨勢總體受到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共同影響,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變化則主要由大連市2001~2009年9年間的降水量所決定[5]。大連市2001~2003年連續3年為干旱年,降水量偏少,在405.3~605.5mm之間變動,2005~2009年間,降水量則在560.9~788.6mm之間變動,而2007年降水量達到峰值788.6mm。

        2、大連市2001~2009年水資源利用變化態勢

        表2大連市2001~2009年水資源利用數據

        表2反映了大連市2001~2009年水資源利用變化趨勢。從表1可以看出,大連市2001~2009年9年間總用水量逐步上升,2003年有所減少,至最小值8.77億m3,2009年達峰值14.34億m3。其中,農業用水在2003~2004年略有減少,最低用水量為2.97億m3 ,2005~2009年呈增長趨勢,2009年達到峰值5.90億m3;城鎮生活用水在2.05~3.51億m3之間浮動,2005年和2009年用水量最大,高達3.51億m3;工業用水總體上逐步增大,2009年高達3.72億m3;農村生活用水量在0.62~1.21億m3之間變動,2007年、2008年達到峰值1.16億m3。

        3、大連市2001~2009年水環境變化態勢

        表3大連市2001~2009年海水入侵面積與污水排放量數據

        表3反映了大連市2001~2009年海水入侵面積與污水排放量變化態勢。從表3可以看出,全市海水入侵面積呈逐年增加趨勢,2001、2002兩年海水入侵面積為405.8 km2;2003略有減少;2005年海水入侵面積同2004年相比略有減少,為467.5 km2,2006年面積緩慢增加;2007年迅速增大,2008年達峰值867.8km2 ,占大連行政區域面積12573.85 km2的6.9%;2009年海水入侵面積仍呈增加態勢。

        2001、2002年污水排放量呈上升趨勢,2003有所減少,2004~2006年逐年上升,2006年高達5.64億m3,2007年有所減少,2008年達到峰值5.66億m3,2009年略有減少。其中,大連市污水源大多來自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4、大連市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關系分析

        表4反映了大連市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之間的相關關系。從表4可以看出,大連市海水入侵面積與總用水量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R=0.874,P = 0.002

        隨著經濟的增長,各行業對水資源的需求加大,尤其是工業用水量的增加,導致污水排放量增大,地下水開采量增加。地下水過量開采是引起海水人侵的主要人為因素,在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海水入侵不僅加劇了地下水資源緊缺形勢,而且帶來了水環境生態系統破壞如:地下水污染、土地鹽堿化,制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性發展。

        表4大連市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相關關系分析結果

        四、結語

        通過對大連市近9年來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演變之間相關關系的分析發現,經濟的增長促使了水資源消耗量的增加,導致水資源的匱乏及水環境的破壞,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大連市經濟建設的發展。為了實現經濟和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強水資源管理,可增加地下淡水補給量,加速實施引水工程,實現地下水和地表水聯合供水;節約用水,控制和調整地下水開采,鼓勵海水利用規劃,調整開采時間和間隔,調整開采井布局和水井密度;對海水入侵要積級開展動態監測工作。通過一系列措施,實現水資源合理利用,保護水環境,為大連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提供水資源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滿平.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保護工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馮尚有.水資源持續利用與管理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顧蓉,張華.大連市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分析.科技信息.2010;14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欧美 中出中文字幕欧美 | 婷婷射亚洲娱乐中文网 | 日韩综合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 日韩欧洲区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