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

        第1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要高素質的教師,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必須從教師隊伍的入口關抓起、從新教師抓起,因此,崗前培訓制度順應而生。1997年,原國家教委為確保新補充到高等學校的教師能夠更好地履行教師崗位職責,根據《教師資格條例》和《高等學校教師培訓工作規程》的規定,制定了《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暫行細則》和《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教學指導綱要》,使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工作走向了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作為新教師走上崗位的前期培訓和青年教師整個職業培訓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崗前培訓是新教師能否成長為合格的人民教師的前提和基礎,對促進新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了解高等教育原理,熟悉高等教育教學規律,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加強教師崗前培訓的必要性

        1.1 高校教師職業活動特點的需要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也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高校教師主要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技能,同時通過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言談舉止對學生施加教育和影響。他們應當既是學術方面的專家,又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專家。新教師作為高教戰線的新鮮血液,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雖然受過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專業素質訓練,學歷層次高,學緣結構好,科研創新能力強,但卻普遍缺乏學與教的理論、技能和技巧,無疑會降低教育的效能。崗前培訓能幫助青年教師掌握有效的學與教的科學知識,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教書育人觀念,加深對黨和國家有關教育政策、法規的認識,有利于提高科學知識的傳授技能和技巧,通過認真系統地學習與反復實踐,不斷積累,總結經驗,加速新教師的成長,使他們成為既是所教學科的專家學者,又是培養造就人才的行家里手。

        1.2 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21世紀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同在、發展與競爭并存的世紀,社會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誰擁有了人才占據了優勢,誰就居于主動。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就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生力軍的新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這一發展需要。高校教師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主要有專業素質、基礎素質、心理素質和教育素質,前兩種素質大部分新教師都已基本具備,后兩種素質由于缺乏系統、科學的學習訓練,水平較低,要迅速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崗前培訓。通過培訓,新教師掌握了學與教的規律和技能,善于分析和調控教育過程,一方面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青年教師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

        1.3 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內涵式發展,首先應當是教師隊伍的內涵式發展。隨著學科的發展變化,層出不窮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需要高素質的師資力量來支撐;以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改革,迫切要求高校教師的素質適應這一趨勢,高等教育若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其影響遠比能源危機、生態危機、金融危機大得多而且深遠得多。教育的周期性特點,決定了教育觀念、教育意識的超前性,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避免危機產生,關鍵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改革的切入點,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是改革的重點,也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環節,要提高高校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行崗前培訓是捷徑。

        1.4 新教師從“理工科”變為“師范類”的需要

        近年來由于高等教育超常規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批理工科、非師范類的高校畢業生到高校任教,而這些人在進高校任教之前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師范類院校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缺乏作為一個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缺乏從事教育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教育理論、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而只有進行崗前培訓才能使這些新教師從“理工科”轉化為“師范類”,才能促進大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學好”到“好學”的轉變,才能使自己盡快做到“會教”,進而實現從“生手”到“新秀”再到“專家”教師的轉變。

        2 崗前培訓的功能

        2.1 把關功能

        崗前培訓是新教師走上講臺前所接受的專門針對怎樣做一名合格教師問題的教育,20天左右的培訓過程,也可以把它作為是對新教師的考察、了解、認識的過程。因為在引進過程中由于很多學校只是通過查閱檔案、短暫的交談、試講才決定是否錄用的,存在對錄用對象認識不深、了解不夠等弊端,如果能充分發揮崗前培訓的功能,在錄用教師時只是簽訂意向性協議。協議中明確規定,必須通過崗前培訓且合格后才能簽訂正式協議,否則解除意向合同,那么就有可能彌補上述進人過程中的不足,提高引進人才的質量和成功率。崗前培訓須由人事師資部門的同志擔任班主任,通過與任課教師密切配合,來深入了解、認識新教師,并通過培訓考試、教學實踐來淘汰某些不合格的教師,為師資隊伍把好入口關。

        2.2 熏陶功能

        即通過帶新教師參觀校園、實驗室、圖書館等,請校領導介紹學校歷史沿革、現實狀況及未來發展,讓新教師了解學校奮斗歷史和教學業績及辦學特點和學科優勢,知曉學校發展的宏偉藍圖和辦學理念,知校愛校。通過請德高望眾、業務精湛、治學嚴謹的老教授講自己的成長歷程,讓新教師感悟老一代的治學風范和為人師表的艱辛與偉大,從而立志獻身教育事業,開創偉業。

        2.3 培訓功能

        通過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法規概論及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課程的培訓,使新教師懂得高校教師的職業特點和要求,了解其權利、義務和行為準則,掌握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論,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熟悉教育教學技能和方法,為新教師走上教學崗位提供必備的基本知識。

        2.4 交流功能

        新教師來自不同的學校,彼此互不相知,他們帶有各自學校的文化精神、學術風格和各自的價值觀念,利用崗前培訓機會相互接觸、彼此交換,各種觀點、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往往能產生交流融合之功效,既有利于日后的合作,又可能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

        3 搞好崗前培訓的幾點建議

        為了充分發揮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功能,崗位培訓工作必須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3.1 淡化崗前培訓的高度計劃性,增強指導性

        崗前培訓作為提高新教師素質的必備環節,要取得預期效果,達到預定目標,就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的原則,力戒形式主義,強求統一。為此,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帶有指導性質的教學計劃,各高校在具體執行中,可結合各自學校的特點及新教師的狀況,調整教學計劃,有的放矢地對新教師進行培訓。

        3.2 修訂崗前培訓教學計劃,增強針對性

        教師崗前培訓是國家規定的一項師資培訓制度,其培訓內容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現有的崗前培訓內容是1997年確定的,為了適應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崗前培訓內容除了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法規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4門課程外,還應增加文化素質、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方法等知識講座,使新教師在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科學和人文綜合素質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3.3 加強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實效性

        崗前培訓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培訓使新教師了解教育教學規律,適應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更好地全面履行教師職責。因此,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該是崗前培訓的重中之重,必須使新教師在崗前培訓中親身體會教學各環節。應針對新教師的實際狀況,根據各能力要素的要求,既聘請校內優秀教師對新教師進行授課、觀摩和訓練,又讓新教師走上講臺,身體力行,還要讓新教師參觀實驗基地、工廠和優秀企業或公司,以提高他們對高校實踐教學過程的認識,加強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能力。

        3.4 改變培訓效果檢驗方式,增強科學性

        現在檢驗崗前培訓效果的唯一手段是閉卷考試,但由于崗前培訓內容實踐性強,幾張試卷難以檢驗出培訓的效果,也不利于新教師對所學理論的融會貫通,因此必須改變這種應試教育的檢驗方式,結合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檢驗方式,將閉卷考試、撰寫論文、談心得體會及教學實踐等幾種方式科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全方位檢驗新教師的培訓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永廷.現代思想教育理論與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謝維和.論當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四個基本關系[J]. 中國高等教育,2002(10)

        3

        第2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論文摘要】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高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從幾個方面談到要加強高校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培訓的必要性及相關問題,以期為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找到一條新的途徑。

        教育部部長周濟在“第一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談到“我們再三強調,不管是世界一流大學,還是高水平大學,或者是以教學為主的學校,甚至是職業學校,都要把培養人才作為根本任務,這也是評價一個學校是不是高水平學校的標志?!钡墙陙?,高?!爸乜蒲?、輕教學”的風氣非常濃厚,部分教師熱衷于科研工作“名利雙收”,片面理解大學教師的職責,過于強調學科專業水平,而將教育理論素養、教學藝術等排斥在外。幸好各級政府部門一直高度重視高校教學質量問題,國家教育部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1年),接著又推出了“教學名師工程”等措施,積極倡導教師們重視教學工作,引導教師熱愛教學,投入教學,善于教學,以便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各高校也采取了積極行動,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還需要加強高校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培訓工作。

        一、加強高校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培訓的必要性

        1、教師專業化要求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了“教師地位之政府間特別會議”,會議文件《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提出,應當把教師工作看作一門專業,因為它是一種服務公眾的形態,它需要教師的專門知識和特殊才能,這些都要經過長期持續努力與研究,才能獲得與維持,以這種形式確定教師的的專業地位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既然教師已成為一種專業,那么專業人員就需要一完善的知識體系,這種專門的知識體系包括哪些,在國外教師專業知識的研究中,影響最大的當首推美國卡內基促進教學基金會主席舒爾曼,他把教師的知識基礎分為下列七類:學科知識,一般和教學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學生及其學習特點的知識、教育情境的知識和教育目的與價值的知識。在國內,學者們也對教師的專業知識給予了積極地關注,如首都師范大學謝維和教授認為,專業化教師的知識主要包括三大類,即關于學生的知識、關于課程的知識以及關于教學實踐的知識和技術。因此,教育專業知識應該被看作是教師共同的專業基礎知識,它主要包括一般的教育學知識、學科教學知識、教學情境知識或教學實踐知識等。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需要系統地學習基本的教育理論知識,并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教師教學實踐的發展,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專業知識,始終關注教育學科的發展,緊跟時代的步伐。

        2、教學改革的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知識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著嚴峻的綜合國力競爭、創新型人才競爭,也面臨著改革的緊迫性,我們應該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認真的反思,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式進行徹底的調整和改革。

        “教師是高校教學改革和創新的主體”,教育部部長周濟在“第一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也談到“要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改革,不斷創新,以創新來求得發展。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也需要深入進行研究,教學研究工作不能放松。創新,在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學方法創新,要更多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二是教學內容、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創新,這是更為重要的,這方面也需要廣大教師的創造性的工作?!备咝=處熢诮虒W過程中、在課程改革、考試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實踐教學等方面,他們能否對現代教育觀念、熱點和趨勢有所了解,有所研究,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教師是否都自覺、主動、積極、理性地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并自我反思、批評、甚至否定自己堅持多年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去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單一的課堂講授擴展成去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如何搞科研,如何參與實踐活動;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怎樣實施啟發式教學,問題式教學、研究型學習的教學等,總之,教學改革能否不斷深入推進,關鍵在于如何進一步提高廣大高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但是許多教師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學科、專業的發展前沿,很少關注教法,關注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關注教育思想觀念的發展,這無疑不利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我們高校教師需要從思想上重視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并自覺地運用它們來指導日常教學實踐工作,在實踐中反思、總結、創新,逐步成長為一名專家教師。

        3、我國高校教師教育理論知識及相關培訓的缺失

        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部分來自綜合性大學的非師范類的畢業生;二是來自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三是來自歸國留學人員。他們或許具有深厚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但是,大部分教師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對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課堂管理、如何處理師生關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都缺乏了解,他們大多需要經過不斷地反復實踐、摸索、總結,甚至重復過去的錯誤,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有學者指出,“要培養一個合格、專業化的大學教師,一個本科畢業生需要8—1o年,一個碩士生要5至7年,即使是一個博士生也要2—4年,一個教師的成長往往要以犧牲幾代學生的學業為代價,故必須通過增加培訓來縮短教師的成長過程,決不能讓幾代學生成為教師漫慢成長’的實習基地?!蹦壳埃覈咝=處熛到y學習教育理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各地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組織崗前培訓的形式。但崗前培訓的效果如何,2002年由人事司組織的全國高校教師培訓專題調研(數據截止到2001年底),其中有一部分是對高校教師隊伍參加培訓的形式和效果的調查問卷分析研究(見表1)

        從表1中的數據來看,學術休假、訪問學者、高級研討班等高層次培訓形式效果相對明顯,而教師接受崗前培訓的人數雖然占的比例較大(占第三位),但效果極其不明顯(占倒數第二位)。崗前培訓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理論性過強。崗前培訓的幾門課程基本上是以語言講授為主,很少有課堂實況錄像或示范課,更沒有針對新教師剛上講臺碰到的種種困惑的討論課、答疑課。第二,課程多,時間短。在短短的10一20天的時間內,許多青年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就死記硬背教材上的條條框框,沒有吃透消化,做不到活學活用。第三,內容陳舊。授課教師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內容,講解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學生的認知特點,教育理論,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極少講授目前國內外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及研究熱點??傊?,這種培訓效果對于“新教9幣”在教師專業化道路上的成長和發展無疑是非常不利的,對提高我國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是非常不利的。 除了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崗前培訓之外,各高校對新來的教師自行組織了培訓,主要是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的作用,新教師學到的是老教師的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盡管有所收獲,但由于這些老教師普遍沒有接受過教育教學知識的系統訓練,他們對教育教學的理解存在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又在新一代教師的身上打下了“烙印”。而且這種培訓基本上是一種個體行為,青年教師在教學道路上成長的快慢或好壞,取決于某個高校對青年教師的重視程度,取決于青年教師所接觸到的老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取決于青年教師的領悟能力。

        除了以上兩種所謂的“教育專業”的培訓之外,教師們在教師專業上的成長完全靠自己的對教學實踐的摸索、總結。部分高校也已經意識到開展教育理論與實踐培訓的重要性,但是普遍都沒有把教育理論與實踐培YlIN度化,沒有形成“學習教育理論一從事教育實踐一研究教育科學”的風氣,多數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來教學,根本不關注目前國內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及教育改革的動向,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落后,更無法在實踐工作中把教育觀念的轉變轉化為實際行動。另外,從目前情況來看,全國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已經相當密切,國內的各種理論研討會也頻繁舉行,但教學方面的研討和交流明顯不足。以上分析表明,無論是在職前培訓還是職后培訓中,高校教師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知識都不足以適應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無法響應當前教育部大力提倡的“重教學、抓教學”的號召,更為重要的是,它會從根本上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這方面,國外許多大學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在德國,1993年德國的高等院校校長聯席會議和各州文化部長聯席會議這兩個主管部門共同作出決議,決定從教學法上改善對教師的培養,也就是說,今后的新任教授應該受過教學法方面的專門訓練,任命新教授時應該考慮這一因素。在德國,許多高校成立了高等院校教學法指導中心,中心成員的本職工作就是研究高等教育學、探討如何改進大學教授的教學法水平、指導教師們的授課技巧、咨詢評定教授們的授課形式、質量等。美國高校普遍關注教學技能的訓練與提高,并且采取了一些相應的積極措施,吸引并鼓勵教師自愿去參加教學技能培訓。如紐約大學、西南密蘇里卅1大學等,其中密蘇里州大學為了保障教學質量,它重視教師的教學專業發展,開辟多種多樣的途徑,提供豐富的培訓內容,在資金、時間和組織等方面為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二、高校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培訓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各級領導的重視

        高校教師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教育理論與實踐培訓,不能僅靠每個教師個體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的教學經驗作支撐,或者靠崗前培訓“一勞永逸”,只有把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不斷提高當作一項重點工作抓,我們的教學改革才能深入下去,這是我們每~個高校都必須意識到的問題。本文認為,領導應重視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對本校教育教學的成績,存在的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大討論,來統一全校的思想和認識,也便于各項改革方案、措施能順利執行。二是經常組織一些活動,倡導教師重視教學熱愛教學、研究教學。如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教育教學研討會,倡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全過程錄像,先做自我評價和分析然后請聽課人員與自己一起討論、評課,促進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覺察,培養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主動調節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使之更符合學生的需要,從而最終達到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目的。三是在資金、時間和組織等方面為教師培訓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充分發揮高教教研所的作用

        由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教育的地位急劇上升,各級領導包括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與高校領導對教育學科也愈加關注,各高校的高教研究所正是在他們的關心和支持下,迅速發展起來的。各校高教研究所一般都配備有專業的教育學科人員,有豐富的資料以及充裕的時間,在加強本校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培訓中,我們應充分發揮高校的高教研究所的作用:第一,通過高教研究所與校外相應機構緊密聯系,加強與教育學科的專家學者聯絡,不定期地邀請專家為教師現場介紹、講解國內外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等,并輔以討論或示范課的形式激起廣大教師興趣。第二,高教研究所負責搜集、選取各學科、專業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最新動態,放到各院、系、教研室,供教師們傳閱。這樣,既可以節省教師時間,也可以無意中養成關注教育學科、關注本學科、專業教學改革動態的習慣,從側面激發參與教學改革的興趣和信心。第三,發揮高教研究所的宣傳陣地作用。高教研究所一般都有自己的刊物,上面刊登一些新的教學改革動態,更重要的是可以登載本高校教師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和設想,便于學校領導了解和掌握情況,還可以促進學科之間、院系之間的交流,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第四,對本校教師進行個人咨詢。通過對教9幣們的聽課、評課活動,與教師們一起探討改進教學的方法。第五,不定期舉辦教師進修班。針對教師教學工作中的專門問題,舉辦針對性、操作性強的講座,講座盡可能逼真地模擬上課過程,讓參加者觀察并提出改善的途徑,大家共同提高。

        第3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論文關鍵詞:英語培訓 雙語教學 網絡培訓

        論文摘 要:我國高校教師英語在職培訓在21世紀之初開始受到廣泛重視,各教育部門開始嘗試各種形式的英語培訓實踐,尤其是近年來特別重視對雙語教學課程的開發。但由于教育資源和培訓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在政策執行和培訓實踐上不盡相同,文章認為繼續健全培訓制度,豐富培訓內容,開發新的培訓形式,增加培訓經費的投入是未來英語培訓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高校教師英語培訓應該是高等學校師資培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師英語水平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科研能力、引進國外先進教學經驗的作用越來越突顯。從我國現行師資培訓的種類來看,培訓大約包括:崗前培訓、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學、高校青年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單科進修等,尤其是崗前培訓和國內訪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常態化,但英語培訓一直未受到足夠的重視。進入21世紀,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提升高校師資水平的政策和意見,極大地推動了各級教育部門對英語培訓制度的建設。本文首先探討政策因素對英語培訓制度的影響,再描述各級部門培訓實踐的差異,最后分析英語培訓制度建設、培訓內容、形式和培訓經費的問題。

        一、影響英語培訓實踐的政策因素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教育政策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斷作出調整和改革。為繼續實施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創辦一流大學,培養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劃,努力建設一支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2001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簡稱“十二項措施”)(教高[2001]4號),措施中強調提高本科教學的質量,必須把加強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省、市高等學校三級教師培訓制度,按計劃、有目的地培訓中青年教師,特別是承擔基礎課和公共基礎課教學的中青年教師。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專業,可以對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為貫徹這一措施,很多高校尤其是重點院校紛紛開展了雙語教育改革和研究,開始嘗試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提高教師的外語水平。

        2007年,教育部和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同時,啟動“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該建設項目計劃旨在形成與國際先進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接軌的、符合中國實際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鑒意義的雙語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從2007到2010共支持建設500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每年將相關學科領域進行重點建設,并為每個項目建設提供10萬元的資助。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的建設內容包括雙語師資的培訓與培養、聘請國外教師、專家來華講學、先進雙語教材的引進與建設、雙語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優秀雙語教學課件的制作、雙語教學經驗的總結等。此時,從雙語教學推廣到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雙語教學課程,積了不少經驗?!半p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極大地鼓勵了各校開發雙語教學課程,努力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培訓工作,探索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開展高校教師新模式,推動國家精品廣泛應用和共享,教育部在2007年啟動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體系并開展“國家精品課程培訓項目”,在各省設立分中心開展教師網絡培訓,培訓科目越來越豐富,僅2011年,計劃面向全國教師開設的集中培訓和網絡培訓課程就有369門。①其中語言類培訓,2010年增加了“英語視聽說”課程,2011年增加了“英語寫作”課程,網絡培訓將是未來教師培訓的主要形式。

        二、英語培訓實踐的地方差異

        在執行教育政策的同時,各地區高校為了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把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納入教師培訓的內容當中。這包括各省、直轄市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類英語培訓或雙語培訓班及各高校以“校本培訓”模式為基礎的英語培訓。

        我國現行的高校師資培訓體系是教育部下設兩個中心(高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武漢中心)、五個大區(中周六,東北,華東,西北,西南)及20多個省、直轄市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簡稱“師培”),主要任務是負責高校師資培訓計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承擔高校師資培訓的組織協調、理論研究、信息交流及社會服務工作。通過對各等級培訓中心的調查,我們發現一些培訓中心的培訓工作開展得非常好,不僅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對教師進行常規培訓,如崗前培訓、教育技術培訓和國內訪學等,還增加了很多特色培訓。例如,北京市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依托北京著名高校的優秀師資力量,組織開展了多種國內和國際培訓,其中雙語培訓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到2011年,已經舉辦了9期北京市屬高校骨干教師雙語教學能力培訓,派骨干教師到美國和加拿大進行為期4個月的雙語教學能力培訓,為保證培訓效果,在出國前教師還要在國內接受為期一個月的語言強化訓練,培訓制度越趨完善,培訓效果非常好。②再如黑龍江師培中心把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和雙語教學作為三個重點工程來抓,③2005年黑龍江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赴香港中文大學雙語教學項目”正式啟動,從2005年到2008年已經連續舉辦了七期雙語教學培訓班,派近300名骨干教師到香港中文大學進行為期二周的雙語教學研修。遼寧師培中心近年來也開展了雙語教學培訓的實踐工作,中心依托大連理工大學,聘請國內外教授授課,“十一五”期間已經舉辦8期雙語師資培訓班,教育技術培訓、雙語教學師資培訓已經制度化,落實工作穩步推進。

        上述師培中心憑借著名大學的師資力量和教育部及省、市教育部門的支持,在英語培訓方面起著引領作用。除此之外,各地院校也開展了靈活的校本培訓,例如吉林大學該校從2002年到2011年已經舉辦了19期骨干教師英語培訓班,積累了不少培訓經驗。其他如南京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也成功舉辦了多期骨干教師英語培訓班。培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科研能力和雙語教學能力。

        此外,為了探索英語培訓的新形式,探索一套卓有成效、功實可行的培訓模式,為高校教師搭建一個提升英語運用能力的平臺,2005年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與劍橋大學語言中心等合作開發了“中國高校教師英語培訓項目2期”培訓系統,該項目通過學習研發英語培訓課件,探索中國高校教師英語培訓新模式,以期提高中國高校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學術英語交流能力和學術英語寫作能力,經過多個高校的試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孫偉、崔剛2007,康淑敏、崔新春2009)。

        三、英語培訓所面臨的問題

        不容置疑,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邁入21世紀后,教師培訓工作從制度到形式和內容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一些部門對外語培訓模式作出了不少的探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顯露的問題應該是未來工作的關鍵。

        (一)培訓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

        從我國各級各部外語培訓現狀來看,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和科學的管理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培訓不能時斷時續,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多借鑒國內外的培訓管理經驗,做到外語培訓常態化。例如國家外專局2001推出“高校師資外語培訓試點項目”,支持各高校聘請優秀外國教師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進行外語培訓,旨在提高他們的外語水平和國際交流能力,增加用外語開設專業課、使用國外先進原版教材的比例。該項目在全國各重點高校設立了培訓基地作為試點,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沒有現成的培訓經驗可以借鑒,加之沒有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手段,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劉南2007:109)。此外,各高校為了滿足本校教師的發展和教學的需要舉辦了各種英語培訓,為了加強管理,有些學校把參加培訓與年度考核、職稱評定及其他優先政策掛鉤,使教師不得不參加培訓,引起有些教師的不滿。另有些學校采取自愿的方式參加培訓,可由于缺少有效的監管和激勵機制,不是所有教師都愿意參加,培訓效果不佳。所以完善培訓制度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學習國內外培訓經驗是當務之急。 轉貼于

        (二)培訓內容需要豐富,培訓形式需要擴展

        目前有些高校教師培訓制度比較完善,以崗前培訓為例,始于1986年,1998年教育部出臺有關文件加以規范和推進,該培訓以集中授課為主,培訓內容包括高等教育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職業道德等,由于這種培訓是崗前規定性培訓,所有新教師都必須參加,培訓已經模式化、常態化。但單一的培訓內容不能滿足教師多樣化、個性化和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要,如果把外語培訓納入到崗前培訓計劃當中,提早建立英語在教學研究中重要性的意識更有利于今后外語培訓工作的開展。另外,從各級教育部門的英語培訓現狀來看,針對英語專業教師的培訓課程較多,對非專業教師的英語培訓多限于雙語教學培訓,在培訓課程的設置和培訓形式上還有待進一步探索。英語培訓應該包括一般聽、說、讀、寫技能的培訓和雙語教學培訓,培訓形式如請國內外專家集中指導、到國外高校進修、校本培訓及網絡培訓都是有效的培訓方式,重要的是要把英語培訓當成持續不斷的、持之以恒的經常性工作來抓。

        (三)培訓經費不足

        培訓經費涉及到如何分配教育投入,如何利用各種培訓機會,如何提高培訓效益的問題。教育部在培訓經費籌措上采取的是“四個一點”原則,即教育部資助一點,承辦單位減免一點,選派學校投入一點,參訓學員承擔一點。如北京師培中心由北京市教委資助對派往美國和加拿大進修的教師提供2萬元的資助,其他由學校和教師分擔。黑龍江省師培中心的雙語培訓經費由省教育廳資助,受訓教師或學校只需要承擔食宿費用。但由于這類培訓的名額有限,每個學校每次只有1~2個名額,多數教師沒有這樣的學習機會。另有一些培訓單位采取適當收費的方式為廣大教師提高英語學習機會,培訓時間一般都為短期,培訓費一般是1 000元左右,加上食宿費用,如果沒有學校的資助,幾千元的支出,一般收入水平的教師很難承擔。所以尋找既經濟又高效的培訓途徑,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是需要探索的另一個難題。好在國家不斷增加教育投入,加之很多高校還開展了成效顯著的網絡培訓和校本英語培訓,一系列探索都為這一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四)培訓對象

        許多培訓政策和培訓課程都把中青年科研和教學骨干教師作為主要培訓對象,更有一些培訓項目把培訓對象限制在35歲以下或40歲以下,這明顯剝奪了老教師的受教育權利,也不符合終身教育政策。當然其中的原因和培訓資源少和培訓經費不足有關,但如果各項政策對青年教師傾斜過重,勢必影響其他教師的工作和科研積極性,并最終影響到整個教學和科研的發展。

        結語

        英語培訓制度是在不斷探索、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中逐漸完善的。多研究和學習國家和省、市的教育政策,結合本校的實際,不斷更新培訓意識,滿足教學和教師發展的需求,建立終身學習理念,多實踐、多總結是開展各種培訓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EB/OL].www2.cuc.edu.cn/highe-

        du/law/4th.htm,2001-08-28.

        [2]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07〕376號)[EB/OL].zlgc.org/Detail/?Id=1129,2007-12-11.

        [3]康淑敏,崔新春。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校雙語教學實踐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9,(3):16-21.

        第4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校 青年教師 教學能力

        我國自1998年大學擴招以來,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進入高校任教。根據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國內高等教育專任教師共計149.06萬人,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67.02萬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4.96%。青年教師已成為高校教師的主力軍,也是高等教育的主力軍,他們的教學水平的高低將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正如葉瀾所說:“一個墨守成規的老師對于學生的創造性的發展無疑是一種近乎災難的障礙,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因此,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顯得尤為迫切。

        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問題分析

        雖然青年教師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在質上卻沒有得到重大突破。在許多高校中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一)缺乏專業的教育教學訓練

        多數的青年教師“盡管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但是關于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策略、方法的知識卻十分有限”,他們的教育知識主要來自于短暫的崗前培訓,即使是畢業于師范類院校的教師,由于針對性不同,使得他們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更好地概括、加工和改造然后傳遞給學生。

        (二)缺乏具體教學活動駕馭力

        青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些缺乏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導致出現內容枯燥,缺乏啟發性和感染力,不能因材施教;有些缺乏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的把握不準確,往往只講自己擅長的,而忽視學生的需求;有些缺乏對教學環節的設計,導致課堂節奏松散,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

        (三)缺乏對所教課程深度研究

        目前,青年教師并不能很好的對教學活動進行認真總結和反思,因而也就不能更好的實現自我完善和提升教學能力。部分教師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方面,對教學工作進行馬虎應付;部分教師由于個人能力所限,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教師由于生活所迫,承擔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教學研究得不到重視,提高教學質量,實施教學改革和創新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四)高校評教機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中對于教師專業職稱評定、年終考評等評教機制,往往重視教師的科學研究水平,而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要求較低,通常是完成基本的教學工作量即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觀念,這種傾向必然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對策

        (一)拓寬培訓渠道,提高培訓質量

        崗前培訓是青年教師上崗前對于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進行的培訓,幫助他們盡快完成角色的轉變,不僅要開設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法規、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專業課程外,而且要開設思想政治、文化修養等提升教師科學人文素質等輔助課程。在崗前培訓中還需加強以“微格訓練”為基本模式的實踐培訓,幫助青年教師更加直觀的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快速適應以后的教學工作。

        在教師入職后,注重把校內培訓與校外進修結合起來,在校內為青年教師選派優秀的老教師幫助他們快速成長;開展教學觀摩,授課競賽等活動;同時鼓勵青年教師進行繼續深造,到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院等進修,參加培訓研討會、學術交流會等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

        (二)發揮傳幫帶作用,提高常規教學能力

        高校要根據教師的專業及時安排教師進行指導,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使青年教師盡快熟悉日常教學工作;增加學術研究氛圍,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共同備課等形式,為青年教師答疑解惑,幫助他們迅速成長;為教師發展提供平臺,鼓勵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開展教學反思,促進教師自我發展

        教師教學工作的應用性、創造性、情景性,要求教師要不斷自省、反思才能不斷進步。青年教師首先應在思想上重視教學反思工作,將它作為教學能力提升的基礎;其次應及時對教學具體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加以總結。

        (四)完善激勵制度,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第5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高校教師學習培訓心得1

          20__年__學院高校青年教師培訓于7月初在我校東校區行政樓三樓報告廳完成,高校青年教師培訓是高校新教師培訓的起點,是使青年教師較快達到崗位職責要求的一項基本職業培訓和重要環節,對加強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形成、職業道德的培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保證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過學習我充分的認識到,教師成長是教師個體的、內在的專業特性的提升。高校青年教師培訓作為新補充的高校教師的職業培訓,其質量和效果將影響年輕教師的教學效能,進而影響到整個教師職業生涯中對教師行為起調節作用的教師態度。把握新教師入職初期專業成長的特點和需要,構建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新體系,是高校人力資源開發的要求,也是新教師成長與發展的需要。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貴不在于“談”而在于“行”。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師是社會的典范,人格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學生發展的引路人。所以教師應以其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以身示范。

          俗話說說的:“老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書者必先修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彼宰鳛榻處熞杂X加強道德修養,率先垂范,既要有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工作態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用自己高尚的品質感染學生。

          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

          在高校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與中、小學教育相比,高校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較少,這必然對教育目標的實現有著負面影響。而善于傾聽與反思,是教師良好心理素質的體現,是高校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有效手段,更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溝通藝術。

          另外作為高校教師還必須要懂得教育心理,一定要注意防止給學生提出過高的目標,或為學生增加太大壓力。過高的目標、過大的壓力不會促進學生的學習,只會增加他們的焦慮,帶來妨礙個體終身發展的心理障礙。比如最近幾年,接連出現高校學生跳樓事件,這不得不引起高校教師對學生心理教育與溝通的重視。

          只有具備溝通協調的能力,才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處理好各種關系,從而達到教育效果,了解學生的個人觀與世界觀,隨時洞察學生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

          三、端正教學態度,提高教學質量

          青年教師是高校中的活躍力量,是決定高等學校發展前途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大部分青年教師是非師范類學校畢業,剛走上教學工作崗位就站上講臺,缺乏必要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經驗,因而給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帶來影響。所以,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質量成為各大院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以及老教師所授經驗,我認為高校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應從如下做起:

          (1)盡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身份的轉變。教師應充分備課,廣泛閱讀教學資料,消除對課堂教學的膽怯,建立自信。

          (2)增強自身的教學綜合能力。除了熟悉教材內容精心備課,還需要潛心研究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對所講內容不斷加工、改造、拓展知識面,引導學生觸類旁通。在授課過程中,還應不斷的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控制教學節奏和管理課堂等,提高教學組織管理能力。

          (3)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要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和身邊的事情緊密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汲取新知識以及科研創新的能力。

          四、加強學術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教學質量是一所大學的生命線,質量不僅保證生存,也是保證大學過得更好所必須的;科學研究則是一所大學活力的源泉,活力的喪失也可威脅到生存的基礎。因此,會教書的教師是好教師,會進行研究的教師是好教師,既會教書又會研究的教師是更好的教師。

          科研除了需要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具備直觀,靈感,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思想火花的能力,百折不饒的意志品質等。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往往會在教學和科研的思維轉換中,倍感身心的疲憊,尤其是教學工作量過大,教學壓力過強的情況下,出現力不從心,無所適從的情緒,我也曾感嘆做一個好教師好難。大多數年輕教師的科研包括我自己都處于較低水平,但科研的增長將會導致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我們應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教學和科研中,在教學與科研的相互促進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

          根據自身的總結,在提高科研能力上有如下的體會:

          (1)要明確階段性目標,學會忍痛割愛。

          (2)平時積累,尤其是利用課堂教學積累資料。

          (3)勇于申報課題,先下手為強。

          (4)隨時準備,等待機會。

          (5)動員一切可動用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公關。

          總之,作為高校教師不能忘記教學是教師的天職,應記住僅能讓學生更富有(知識)的教師是一般水平的教師;不僅能讓學生更富有,還能讓他們更聰明的教師是較高水平的教師;不僅能讓學生更富有,更聰明,而且能讓他們更高尚的教師是更高水平的教師。所以在有效促進教學和科研的同時一定要"以學生為本",不能忘了一個做教師的基本職責。

          高校教師學習培訓心得2

          今年假期我有幸成為省級骨干教師培訓班的一員,心里特別高興,因為這次培訓給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培訓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培訓學習,聆聽了專家的精辟講座,積極參與了學員與學員、學員與專家間的互動交流,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沖擊。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雖然我不能做到照單全收,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更新觀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不是在書齋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并將其運用于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著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師為本的觀念應當轉為以學生為本,自覺讓出主角地位,讓學生成為主角,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當前,面對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沒有必要的觀念更新,課程改革是難以實現的。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于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點來認真研究,探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出發來組織和實施自己的課堂教學。同時還要改變對學生的傳統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動的規律,充分注意學生的'差異性,潛在性,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通過培訓,讓我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靈魂得到了凈化。

          我認識到了柳海民教授的優質教學的理想境界;學習了黃寶國校長的教學經驗;尤其敬佩的是八十歲高齡的老教授劉茂森,這么大的歲數依然精力旺盛的傳播教學理念,從講授到板書都那么的精彩。所以我想教師除了一方面有豐富的知識外,更多地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格魅力,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教師要通過自身榜樣無言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道理,教師的價值應體現在道德情操與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完善統一上。必須教育民主化,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有尊嚴、學生也有尊嚴。每一個學生不管成績好壞,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嚴,應受到尊重。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努力發現學生多方面的優點,欣賞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方能愉快地學習,健康的成長。在信息時代,教師很多方面的知識都可能不如學生,那么必須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相互學習的伙伴朋友關系,真誠地向學生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通過此次培訓,我在教學觀上有了一定的轉變,不能為了教書而教書,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能只讓學生“學到什么”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終身受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除了學習,還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進行知識的更新。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現代化工程的不斷推進,當前以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興起,正猛烈地沖擊著各學科的教學。在網絡理論下知識突破了原有書本的限制,教學觀念,教學主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都發生根本改變。傳統的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求,現行的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科教與學的改革深化。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升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我們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作為一名骨干教師,我們要以扎實的作風潛心實踐,堅持不懈;要以自覺的精神對待學習,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以務實的心態思考問題,力求兼收并蓄,博采眾長;要以獨特的眼光大膽創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獨運;要不斷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識結構,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于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于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積極加強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

          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于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培訓,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身為老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采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彩,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求得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在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于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

          總之,通過這培訓,我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很多的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思想,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地鼓舞,這將為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安唤浺环畯毓?,哪得梅花撲鼻香?!弊鳛楣歉山處熍嘤枌ο螅诮窈蟮娜兆永?,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同時我還將學以致用,將培訓期間學到的新知識、新理論盡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

          高校教師學習培訓心得3

          作為一名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現在再次走進校園,走進那個無比熟悉的教室,心中的激動難以按捺,只是唯一不同的是身份的轉化,從坐在教室接受知識變成了站在講臺之上傳授知識,我的內心是無比激動和驕傲的。為了使我們這些新教師們能盡快適應教學工作,學校特地將我們送到北京師范大學參加為期三個月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這次新教師培訓內容豐富,包括對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概論和職業道德修養等諸多方面的系統學習。

          作為一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但在如何組織教學,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上,還感到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通過崗前培訓幾門課程的學習,收獲很大,以前一些認識模糊的問題,現在搞清楚了,從前的一些情感體驗,如今也找到了理論支持,更為重要的是,我深深體會到,教育確是一門藝術,一門大學問,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鉆研。通過培訓,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獲,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首先,本次的崗前培訓最重要的是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全面的認識。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點。就我從事的飛行教員最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教授學員飛行實踐技術,讓他們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民航飛行員。這也就是傳道、授業。

          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正是這個意思,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教師是父母。作為一名教師,要富有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所以我們說教師是父母。并且,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和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這也就是解惑。

          作為一名飛行教員,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加上軍事化得管理,使得我們和學生可以說是朝夕相處,在飛行上又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所以隨時與學生保持者聯系,只要學生有事,都應該及時在他們的身邊。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引導學生,站在學生一生發展的角度對學生負責。這是一名成功的飛行教員應該具備的。

          其次,本次培訓讓我明白今后的教學除了技能以外,還應該講究方法和策略。

          在培訓中,幾位老師根據他們自己的實際經驗給我們介紹了一些當好高校教師的要點和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談到教師的發展問題上,都強調了適時調整和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終身學習的做法;在談到面對困難如何克服的問題上,各位老師們還提出了如何加強教師之間團結合作的方法;在教學教法經驗方面,培訓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繪聲繪色的課,通過這次課,我們認識到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并且高校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自身就應該走在學術的前沿,將最前沿的知識帶到課堂,傳授給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畢業后能很快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最后,本次的培訓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

          對于剛剛從大學校門踏出的我們,對新的生活、新的責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訓中,培訓指導老師也十分注意我們的這種心理的變化,他們的講話,從頭到尾始終貫穿一個中心,那就是充滿對新教師的鼓勵。鼓勵我們要趕快適應學校的教學環境、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環境。鼓勵我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往學生時期那種趨向感性或者說是浪漫的生活態度。鼓勵我們要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

        第6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校 新進教師 教育技術能力 教育技術培訓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146-02

        New Colleg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Cultivation

        Xiong Feng1 Wang Ling2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petence is very necessary for college teachers when they are conducting education.Conduct research from the new teachers’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petence,who are in an engineering-based,multidisciplinar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llege,using questionnaires,interview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from responsibility and awareness,knowledge and skills,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teaching evaluation,research and innovation,and learning needs to collect data.Sum up the training needs of new teachers’,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in order to develop a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 new teachers,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University;New teacher;ET competence;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教育部明確要求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滿足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和人才培養特色的需要[1]。新進教師這一群體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經過助教階段后就會走上講臺任教。高校教師除了按要求參加統一崗前培訓,還積極參加校本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高校教師能否恰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教育技術培訓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培養教師的信息素養,以期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1 研究內容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某一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校2013年新招聘進校的教師為研究對象,被調查的教師任教科目涵蓋了理科類、文科類、工學類、法學類、文學類等。由于該校是工科類專業為主,兼有其他學科類別,因此此次調查中,男教師所占比例高達62%,而女教師占38%。被調查教師年齡在20~25歲的占13.8%,26~30歲的占58.6%,31~35歲的占25.9%,36~40歲的占1.7%。這批教師很年輕,超過一半是處于26~30歲之間,大多數教師是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學歷。

        1.2 研究內容及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今年該高校新進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和對教育技術的學習需求,便于以后制定教育技術培訓方案。因此,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維度的內容:責任與意識、知識與技能、設計與實施、教學評價、科研與創新和學習需求。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了解教師對教育技術培訓的態度和培訓需求。

        2 調查結果分析

        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具有不同的內容。張一春等人從技術技能、教學資源、教學應用和教師發展四方面進行研究[2]。陶祥亞在蘇北5所工科高校展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調查研究,從工具與應用、資源與管理、教學與設計、績效與發展四個類別設計問卷[3]。馬寧等人在廣泛調研華北、華東、西南和西北等四個地區的45所高校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家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指南》,包括意識與責任、知識與技能、設計與實施、教學評價、科研與發展等5個部分[4]。本文按照《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指南》的框架結構,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調查研究。

        2.1 意識與責任

        教師的意識與責任,反映了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和態度。從調查結果來看,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和信息素養兩方面都比較好。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比較深入,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素養和使用教育技術手段的意識。

        2.2 知識與技能

        對于多媒體計算機,87.9%的教師會日常文字處理,94.8%的教師會制作一些小課件,93.1%的教師會上網搜索資料,25.9%的教師會編程、做網頁,僅1.7%的教師不會使用。調查中發現,個別教師因為年齡原因,接觸計算機較少,其操作技能較差;其他教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都較高,能修改和制作課件??偟膩碚f,教師學習了很多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在教育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方面不存在太多問題。但仍有一些教師采用講授式教學,教學方式上比較陳舊,“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需要更加深入。同時,通過筆者的課堂觀察發現,某些新進教師雖然會制作和修改課件,但是課件的質量不高,課件方面存在的問題還是較大。今后應該把制作高質量課件作為培訓的重點內容之一。

        2.3 設計與實施

        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考慮教學內容占96.6%,教學目標占87.9%,學生特征占86.2%,教學方法占81.0%,教學媒體占63.8%,教學評價占44.8%。由此看出,教師基本能夠考慮教學設計的各個要素,但是教學評價是考慮最少的因素,以后要多注重教師教學評價方面的培訓。總的來說,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的整體水平較好,這是因為新進教師之前參加了崗前培訓,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教學設計方面的內容,以后教學設計培訓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學評價方面。教師在課堂實施中,都會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因此以后的培訓不用花太多時間在介紹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上。

        2.4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對教學具有檢測和導向作用,教師掌握的教學評價水平直接關系課堂教學反思。該校新進教師的教學評價知識水平不高,教育技術手段和教學評價有機結合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教師對教學評價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方面,僅1.7%的教師非常了解本科教學評估的知識和理念,僅3.4%的教師非常了解教學評價方法,僅5.2%的教師非常了解教學評價類型和內容。這些教師將要擔任本科教學,但是對本科教學評估不太了解。同樣,教師對教學評價方法、類型和內容等方面的知識都不太了解。這是因為教師們大多是工學背景,沒有系統的教育學知識,又剛剛轉換成教師角色,沒有接觸教學評估方面的內容。今后的培訓中應該加強這方面知識的學習。

        2.5 科研與創新

        科研與創新方面,主要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所使用的教育技術方法。教師應用比較普遍的是借助各種檢索工具和系統(如:CNKI)、圖書館數字化資源進行信息檢索以交流學術發展(86.2%的教師經常使用,10.3%的教師偶爾使用);通過網站等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與趨勢,了解本學科的學術機構、專家等情況(50.0%的教師經常使用,50.0%的教師偶爾使用)。在今后的培訓中,需要注重培訓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借助技術手段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能力(39.7%的教師從未使用);二是教師借助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工具,與國內、國際同行進行合作與交流的能力(15.5%的教師從未使用);三是利用技術手段構建學習型組織,激發團隊的參與度和協作水平的能力(20.7%的教師從未使用)。

        3 學習需求分析

        教師的學習需求是培訓的立足點。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方式,了解教師的學習需求,總結出教師期望的教育技術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以確定教育技術培訓方案。

        3.1 學習愿望強烈

        通過調查數據統計,34.5%的教師非常愿意參加教育技術培訓,62.1%愿意,3.4%不確定。只有少數教師持不太確定態度,大部分教師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都表示愿意接受教育技術培訓。目前教師認為教育技術培訓的重點內容,58.6%是先進的教學理念,50.0%是教學設計方面的內容,27.6%是學術科研的方法,24.1%是課件的制作,22.4%是教學媒體的使用,20.7%是計算機操作方面的內容。

        3.2 培訓內容希望多元化

        問卷中對教師學習內容方面的要求進行了調查。其中專業相關應用軟件占81.0%,先進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占77.6%,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占70.7%,信息檢索、加工和使用方法占67.2%,教學設計的一般方法占44.8%??梢钥闯?,教師對教育技術培訓內容的要求各不相同。

        教師自身水平參差不齊,所以他們希望培訓的內容也是具有差異的。這對教育技術培訓組織策劃者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培訓內容可以劃分為幾個模塊,采用選修的形式,在總綱要求教師修滿多少學分的基礎上,不限定教師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培訓內容進行學習。

        3.3 培訓方式要求多樣化

        傳統培訓都是采用講授式為主的培訓方式,這種培訓效率高,但是形式單一,不利于學員將培訓內容遷移應用。根據調查,可以看出教師期望的培訓方式依次是校外機構或校外專家進行培訓(77.6%),校內教師培訓(74.1%),到校外培訓(69.0%)以及自我研習(31.0%)。這幾種培訓方式的有效程度依次是校外機構或校外專家進行培訓(51.7%),到校外培訓(41.4%),校內教師培訓(39.7%)和自我研習(10.3%)。根據教師意愿,教育技術培訓的組織策劃者在培訓方式上應該優先考慮請校外培訓機構或專家來進行培訓。

        4 培養啟示

        通過調查發現,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和信息素養都比較好,多媒體設備使用比較熟悉,教學方法有待創新,教育技術手段和教學評價的結合、科研與創新方面有待深入。通過本次調查訪談觀察的結果分析,今后的教育技術培訓中需要注意內容、方法和方式的選擇:培訓內容應該具有針對性,培訓方法需要創新,培訓方式更加靈活。

        4.1 培訓內容有針對性

        應結合學校特點開展培訓,如:針對工科類高校教師的培訓,在課程內容上就應該與工科類學科緊密結合。也應結合學員崗位特點開展培訓,針對教輔部門職員和授課教師群體,培訓內容的選擇應該有差異,要結合他們的工作崗位性質。培訓內容要與教師實際需求匹配,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把教師所需與實踐結合。

        4.2 培訓方法需要創新

        可以結合新出現的授課方式,比如:翻轉課堂與培訓的結合,微課在培訓中的應用等。主講人員應該注意課堂設計,結合培訓內容采用多種培訓方法,目的是讓學員更多地參與課堂互動,提高培訓效率和質量。某些內容應該分層次教學,例如:課件制作,可以分為入門班和提高班,讓學員根據自身水平自主選擇班級進行學習。

        4.3 培訓方式更加靈活

        培訓方式要靈活,可以采取“邊實踐邊培訓”的方式。例如:每周開展一天(或幾個學時)的分散培訓,而非集中時間培訓。如果采用集中時間培訓的方式,就應該延長培訓時間,降低每天培訓的強度,保證教師吸收消化培訓內容。

        除了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和培訓時間方面,還有其他方面也值得注意,如培訓師資方面。同時,培訓組織者對培訓過程提供必需的支持服務。通過培訓工作各方面的整體協調,不斷提高培訓質量,為新進教師專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財政部教高[2011]6號,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Z].2011,7,1.

        [2] 張一春,杜華,王琴,等.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的模型建構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4(5):26-30.

        第7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大多數青年教師剛剛結束研究生學習生涯就來到學校工作,自身還帶有濃厚的學生氣息,要在短時間內適應由學生到教師身份的心理轉變是非常困難的。這種困難主要來自于對未來工作的擔憂,以至于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往往面臨諸多困惑,包括教師角色意識淡薄、教學能力薄弱、期望值過高造成心理失衡以及教學與科研協調不好等。青年教師應該通過自身心態的調節以適應角色的轉變。首先,要調整積極的心態。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關系,青年教師往往在工作之初會因受到不少挫折而出現自信心受創、工作倦怠的問題。比如青年教師在準備任職以來的第一堂課時,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負面情緒?;蛘咴跍蕚湔n件時擔心課件是否準備得很完善,是否能夠做到重點突出,吸引學生眼球;或者第一次站在講臺上,面對臺下充滿期待眼神的數以百計的學生,會不會出現怯場的問題,講課時又能不能做到口齒清楚,語速平緩。再有,目前許多高校在評估教師教學能力時會綜合考慮學生的意見,青年教師在面對學生評價較低時會情緒失落進而自信心嚴重受創。當出現這樣一些負面問題時,青年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正視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準確定位并且虛心學習,在面對各種壓力的時候要保持積極的心態,爭取迅速將壓力轉換為動力,以推動自身的發展;然后,要樹立高度的教師責任感。青年教師需要深刻意識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時刻銘記與自己接觸的是思想和心理最為敏感的青少年,自己的一句話很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同時在傳授知識時要做到精準,不能含含糊糊,蒙混過關。這是由于青年教師在攻讀研究生學位時往往鉆研的是更為微觀的問題,知識更細化,更深入且更專業。但是青年教師授課的對象是專業背景淺且復雜多元化的本科生,另外又不僅僅是本專業的學生,因此在面對不懂專業背景知識的學生時需要綜合多方面知識來授課。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時更需要花費時間去探究清楚。所有這些都需要青年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加強師德修養,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謹言慎行,言傳身教,成為學生的楷模。

        二、積極參加崗前培訓

        為了提高教學與管理能力和順應時展的需要,青年教師需要在崗前進行培訓,使自己能以學術造詣和優秀品格贏得學生的尊重與熱愛,對自己、對學生、對學校和對未來負責。通過崗前培訓,青年教師可以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傳統文化、發展水平、發展戰略、軟件硬件,進而熟悉教學環境以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青年教師通過崗前培訓可以熟悉教學及管理、教材教法、新課程改革等教學常規內容以便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因此,崗前培訓有利于青年教師深刻認識高校教師這一職業,初步掌握教育基本理論,學會備課、上課,樹立正確的科學教育觀及教師基本職業道德規范。青年教師應該清晰的認識到崗前培訓的重要性,重視并積極參加崗前培訓。在培訓的時候需要以主人翁的意識和愛崗敬業的精神迅速融入學校文化,銘記學校校訓。在培訓學習結束后,要及時做好總結,擬定教學目標,爭取在短期時間內成為獨當一面的教學能手,長期時間內可以稱為學生心目中人格魅力高尚、教學和管理能力強的優秀教師。

        三、注重培養教育基本功

        青年教師,尤其是畢業于非師范類院校的研究生,沒有經過教育專業知識(如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等)的學習,通常存在授課經驗匱乏甚至無授課經歷的問題。那么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尤為重要。首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助教和聽課。助教就是協助有經驗的老教師上好一門專業課。通過助教,青年教師不僅可以熟悉該門專業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方式,還可以在老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學習其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甘于奉獻、為人師表、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高尚品德以及精通業務、嚴于律己、學而不厭的進取精神。但是,近幾年高校改革中的崗位津貼以及職稱評定等各項條件均對教學工作量有定量要求,這使得不少教師過分關注自己的教學工作量,往往把助教工作當做完成教學工作量的任務來看待,而忽視助教工作本身帶來的重要作用。因此,青年教師在擔任助教的過程中,不能僅當做工作任務來完成,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助教工作中,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助教工作僅僅針對一門專業課,要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學方式,提高教育能力,還可以通過廣泛聽課的方式。青年教師可以全面系統地聽同一課程或相近課程的教師們的課以便充實和組織教學內容。在聽課的過程中,要用心學習其他教師是如何組織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堂時間、熟練運用教學技術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多聽不同教師的課,尤其是一些優秀教師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課,要善于總結比較,博采各家教學方法之長,選擇更合理、更準確、學生更愿意聽的講法,然后總結、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另外,青年教師還應該多參加說課比賽。通過說課的形式可以直接獲取別人的點評,清楚認識自己在教學水平上存在的不足,這樣才能有目的地有針對性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最終提高教育業務水平。

        四、快速融入科研團隊,提高科研業務能力

        青年教師除了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業務素質以外,還必須要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要提高科研水平,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快速融入科研團隊。這需要青年教師先對所在院系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條件要有所了解,同時還應結合社會與國家的發展大趨勢、地方行業特色,對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一個長遠的規劃。青年教師要盡量結合科研團隊的學科優勢開展科研工作,以團隊研究作為基礎,提出獨立的科研思維與創新意識以便開辟新的研究方向。青年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既是相對獨立的科研個體,又是科研團隊的有效組成部分。另外,青年教師在科研工作中要具備良好的態度,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要勇于探索創新,敢于懷疑,細心觀察,善于在微小的事物中尋求創新性結果,還要培養實事求是、不怕挫折、鍥而不舍等較高的科研素質,這樣才能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五、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

        高校是集教學與科研于一體的機構,教學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則是高校的靈魂,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青年教師大多數既要從事教學又要從事科研,面對教學科研雙重任務,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學與科研二者之間進行選擇。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一直是青年教師進入高校后都必需要面對的問題。首先,要以教學作為基礎。青年教師應該清楚認識到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技能,應該以教學為基礎,樹立教學第一位的觀念。教學工作可以使青年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開拓自己的知識面,通過在備課、講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啟發思考,為尋找和定位科學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啟示。其次,要以科研求發展,寓教于研,科研實踐不斷為教學服務。青年教師可以在不斷的科學研究中學習和吸收新知識,接觸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將學科領域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不斷地充實到自己的教學課程體系當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把新知識貫穿到課堂和實踐教學當中,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又能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因此,青年教師只有不斷地創造性地從事科學研究,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科研相統一,平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六、結語

        第8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農業類高職院校 教師資格認定 問題 思考

        自1993年以來,我國相繼頒布了《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和《〈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逐步形成了教師資格制度的法律法規體系。實施教師資格制度是一項關系到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是使教師的任用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的重要環節。自2001年起我國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全面進入實施操作階段,據統計,截至2009年8月全國共有2169.87萬人通過申請取得了教師資格,其中高校教師資格認定人數占總人數的11%左右。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的農業類高職教育,其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順利開展為農業類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管理提供了合法性基礎,有利于把住教師隊伍的入口關,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但隨著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日益顯現,我結合實際工作談談對當前農業類高職院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過程中存在問題的一些看法。

        一、當前農業類高職院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存在問題。

        部分農業類高職院校對實施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人事部門認為這只是一項事務性的工作,未安排專人負責,常常是職稱管理人員或者勞資管理人員兼職做此項工作,導致具體經辦人員對高校教師資格認定的相關政策理解不夠充分,不熟悉相應的操作流程,宣傳不到位,使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流于形式。部分新教師認為反正已經被正式錄用了,教師資格的認定只是一種形式,不論條件是否具備,學校早晚都會給予認定。另外,農業類高職院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只是人事部門的工作,還需要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協調,如教育教學素質與能力測試、普通話測試都需要二級學院(系部)和教務部門的配合,才能保證整個認定工作的圓滿完成。

        2.缺乏符合農業類高職教育特點和要求的教師資格認定標準。

        現代農業類高職高專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根據市場需求辦專業,按照專業進行農業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培養,培養出的學生除了必須具備基礎的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外,還應重點掌握從事農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農業類高職院校中的畜牧獸醫、寵物護理、園林園藝等專業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實踐教學必須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實習指導老師的教育、教學經驗與技能對于保證學生的培養質量至關重要。而根據現行的教師資格認定標準,教師資格分為七類,即:①幼兒園教師資格;②小學教師資格;③初級中學教師資格;④高級中學教師資格;⑤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⑥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老師資格;⑦高等學校教師資格。作為農業類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實習指導老師目前也是完全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師資格(即第⑦類)認定條件來進行認定的,目前的認定條件中缺乏實踐經歷、實驗技能等方面的認定考核標準,完全依據理論課堂講授標準去評定實習指導老師的教育教學素質與能力,這與農業類高職教育強調實踐性、應用型的特點不相符合。部分實習指導老師在取得與專業理論課教師同樣的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后紛紛要求轉崗,轉評教師系列的專業技術職稱,不安心于實習指導工作崗位,導致農業類高職院校實習指導老師隊伍的不穩定。

        3.針對非師范類申請人的教育教學能力測試把關不嚴,缺乏有效性。

        由于農業類高職院校的專業特點,每年引進的教師絕大部分都是農林畜牧獸醫類的非師范教育類畢業生或是行業內的高層次人才。針對這部分未系統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的高校教師資格申請人員,許多農業類高職院校僅僅是按照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讓其參加全省統一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學習高等教育學等四門課程,而對這部分人員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提高則缺乏必要的指導、培訓與監督。在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過程中的教育教學基本素質與能力測試環節中,部分學校只是組織人員對照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測試評價表打打分,聽課、說課過程僅僅是走過場。這種測試流于形式、方法單一,對農業類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教育質量的提高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削弱了教師資格認定的嚴肅性、權威性。

        4.教師資格證缺乏有效期。

        《教師資格條例》和《〈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都明確規定了在“弄虛作假,騙取教師資格”和“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的情況下,應取消教師資格,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教師資格。目前已取得高校教師資格的人員,只要不違反上述規定其教師資格證就終身有效。大多數農業類高職院校在現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由于人事制度的進一步實施和“能進能出”的新的用人機制得到建立和不斷完善,教師隊伍的流動性日益增大。有一些已經辭職或者重新選擇其他職業的人員,其高校教師資格證并沒有失效,也沒有明確規定如何收回其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很多仍然在職的教師也因為當前的高校教師資格終身制而放松自身對知識更新,提高施教能力與自身素質的要求。這將影響農業類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專業化的進程,不利于教師培訓和繼續教育質量的提高。

        5.教師資格認定工作信息化管理有待加強。

        隨著各農業類高職院校近些年招生人數的上升,每年新引進的教師人數大大增加。從2002年首次開展教師資格認定工作以來,如我每年都有幾十甚至上百名新教師申請認定高校教師資格,而截止到2008年江蘇省的高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尚未啟用統一的認定信息化管理系統軟件,各院校申請人員的基本信息錄入和匯總上報還是以紙質材料為主,常常出現信息不完整,統計匯總困難的情況,影響了工作效率。對學校人事管理部門來講,還是停留在通過手工查詢紙質材料來對申請人的基本情況進行審核的階段,耗時耗力且容易出現差錯。

        二、對農業類高職院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思考

        1.加強領導,健立健全組織機構,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根據上級要求成立以院長為首、學院各系(部)、人事部門領導為主要成員的學院教師資格制度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一個辦公室。學院人事部門安排綜合素質較高的人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各院(系)配備相應人員做好本部門申請人員的材料初審、收集匯總工作。按照《江蘇省教師資格專家審查委員會組織辦法(試行)》的文件精神,成立學院教師資格專家審查委員會及專業評議組,委員會由十七名副高級及其以上教師職務的專家組成,由學校領導擔任主任和副主任,委員會成員定期調整,成員名單在任期內不對外公布。各系(部)按不同專業類別成立教師資格專業評議組,由系(部)主要負責人出任組長。以文件的形式將崗培成績合格與取得高校教師資格作為新進教師(輔導員)轉正定級、職稱初定的必備條件,將其與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聘任上崗掛鉤。通過校園網、教師教研活動、教職工大會等多種渠道宣傳教師資格認定政策,熟悉認定工作程序。

        2.關注農業類高職教育“職業性”特點,教師資格分類需進一步細化。

        針對農業類高職教育“職業性”特點,其教師資格認定較之一般高校應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要求。建議參照中等職業學校的實習指導老師資格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分類方法,增設高等學?;蚋呗氃盒嵙曋笇Ю蠋熧Y格,提出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側重其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將教師資格分類進一步細化,保證農業類高職實踐教育的質量水平。

        3.注重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過程。

        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非師范類畢業生和引進的行業內高層次人才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其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從農業類高職院校師資管理角度講,針對這部分教師除了需要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組織的新教師崗前培訓、補修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課程之外,還可以采取各類培訓、開設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專題講座、集體研討、骨干教師個別指導、利用校園網絡建立優質教學資源信息共享等方式拓寬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模式,改善其自身的知識結構,為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更有利于農業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隊伍的成長。

        目前江蘇省高校教師資格認定中使用的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測試評價表中測評標準分為試講(說課)部分和面試部分,分別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藝術、教學效果、基本素質等六個方面來進行教學評價。這種統一的理論說課模式與農業類高職教育強調實踐性、技能操作性的特征不相符合,因此在測評中可以增加綜合考量教師實驗操作技能、企業頂崗實踐、教案編寫能力、教學態度、語言示范能力、課堂應變調控能力等考核環節。對新參加工作、剛引進或調入的教師進行摸底調查,分專業依具體情況開展教育教學能力測試工作。測試結束后還可以邀請專家針對測試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點評,對青年教師加以指導,通過教育教學能力測試的手段達到提高教育教學素質的目標。

        4.加強對教師資格工作的動態管理。

        取得了教師資格證書,并不表示就已經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教師資格認定管理工作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國際慣例和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需要考慮,應對教師資格的有效期做出規定,如可以規定超出相應的年限,教師資格證需重新注冊或要重新審核認定教師資格。就農業類高職院校教師資格具體管理實施工作而言,可以在申請人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后,結合二級學院(系)教師個人業務檔案管理工作建立起教師考核激勵機制,通過如對“學院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學院優秀教師”、“學院專業帶頭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青藍工程”培養對象等教師評比選拔工作,著重關注教師在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后的成長和提高過程,深化延展教師資格制度,在動態管理中使教師隊伍的結構得到優化。

        5.使用網絡版教師資格認定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農業類高職院校教師資格數據庫內容。

        為了加強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管理,提高認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教育部在原有的單機版教師資格認定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研究開發了網絡版的教師資格認定管理信息系統。江蘇省高校教師資格認定中心已要求各院校在2009年度的秋季高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中統一使用了該系統進行信息的錄入和匯總上報,實現了申請人的網上申請和網上認定。農業類高職院??梢钥紤]借使用這次網絡版教師資格認定管理信息系統的契機,建立起并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數據庫。將申請人員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證號碼、所學專業、申請任教學科、高校教師資格證書號碼、學歷學位、現有專業技術職務、崗前培訓考試成績、普通話測試等級、教育教學能力測試結果等信息輸入到數據庫文件中,這樣既便于了解本年度申請人員的基本情況,確保申報材料的準確性,又可以對已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人員進行各方面信息的查詢,方便今后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江蘇省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工作文件匯編.江蘇省教育廳編印,2002.

        [2]江蘇省2007年高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材料.南京,2007.4.

        [3]尤佳.關于高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思考.文教資料,2007.11(上).

        [4]陳菡.高校教師資格認定中的問題與對策思考.黑龍江教育,2006,(6).

        第9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總結范文

        自20世紀50年代西方國家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后,西方國家高校教師的發展開始受到社會的重視,學者們開始關注和研究高校教師的發展。60年代起西方國家高校開始建立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在學術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教師發展體系和制度。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對高校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西方國家對高校教師發展進行了大量理論和實踐研究,這些國家的高校教師發展制度也日趨成熟和完善。

        我國計劃經濟時代高校實施的是精英教育,對高校教師的發展很少關注,局限于對高校教師進行一些簡單的培訓和開展學歷學位進修學習。自進入市場經濟階段,特別是高校擴招向大眾教育發展以來,高校教師的發展才逐漸受到關注。1998年教育部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開啟了我國高校教師發展實踐的序幕,但是我國的教師發展的理論研究稍顯滯后,2003年開始才出現了一些高校教師發展的研究論文,200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廈門大學高教所舉辦的以大學教師發展為主題的第四次高等教育質量國際學術研討會促進了與大學教師發展相關主題的研究,對高校教師發展的研究也使各高校越來越重視高校教師的發展,從教師培訓轉向教師發展的趨勢不可阻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我國高校教師發展的實踐

        1991年美國教育聯合會(NEA)發表《大學教師發展:國力的提升》報告書。其中對教師發展提出全面、系統的界定,認為教師發展基本圍繞四個目標:個人發展、專業發展、組織發展和教學發展。個人發展包括提高教師人際交往能力、維護健康、進行職業規劃等等。專業發展指獲得或提高與專業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與意識。組織發展則集中于創造有效的組織氛圍,便于教師采用新的教學實踐。教學發展包括學習材料的準備、教學模式與課程更新。作者根據上述四個教師發展的目標,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對我國高校教師發展的實踐進行總結。

        1.個人發展

        (1)職業生涯規劃。我國從2005年后才對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研究。2006年3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成立了教師促進中心,這是我國最早開展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教師職業促進的教師互助組織。2008年青海大學開展了教師個人三年規劃工作。2011年北京聯合大學邀請專家為教職員工進行了主題為“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雖然大多數高校和教師都認識到了制訂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真正做了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卻不多。根據龐海芍等對北京理工大學教師的調查結果顯示,74.89%的教師都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對自己近5-10年的職業生涯“認真規劃,目標明確”者僅占29.64%;55.88%的人只是“簡單考慮過,目標不太明確”。

        (2)維護健康。高校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有來自教學、科研工作的壓力,也有來自家庭、住房和生活的壓力,這些壓力對青年教師尤其大。巨大的壓力,導致教師健康狀況令人堪憂。2010年于薇隨機抽取長春市8所高校508位教師健康狀況的調查,發現有66.89%的大學教師處于亞健康狀態。關注和維護教師的健康日益重要,現在大多數高校對教師進行了每年一次或幾年一次的體檢,但是有些高校體檢項目有限,作用不明顯,而對亞健康狀態的教師,學校則沒有采取辦法來防治。

        (3)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對于每一個社會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幫助人們逾越很多障礙。研究發現,有86.1%的青年教師認為人際交往十分重要,然而對青年教師,最大的心理困擾也就是人際交往,有近41.6%的青年教師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一般,9.8%的青年教師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不好。但是,青年教師的人際交往能力沒有得到高校的重視,通常認為這是教師自己的事情,因此普遍沒有開展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訓練。

        2.專業發展

        (1)課程學習和學歷、學位提高。青年教師在學校教育時期所學的知識并不能完全滿足教學和科研的要求,很多教學、科研內容涉及到更深的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青年教師根據其教學科研需要參加相關課程的學習或者參加學歷、學位進修學習。浙江大學對青年教師參加課程學習提出了要求,為了鼓勵青年教師進行學科交叉,出創新性的成果,要求剛入校的青年教師必須隨本科教學課堂學習3門以上非本專業的課程。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大力推進“博士化工程”,青年教師中95%已獲得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2)出國研修。青年教師出國研修,能拓寬青年教師的國際視野,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和理念,提高學術水平,建立與國外高等學校和學術機構交流合作的渠道。我國教育部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每年資助4000-7000名專業技術人才出國訪問學習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進行博士后研究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實現師資的國際化,每年通過留學基金委員會出國留學面上項目、1:1配套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留學項目或自籌經費等形式選派50名左右的教師出國研修。

        (3)國內訪問交流。選派教學科研骨干赴國內重點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做國內訪問學者,是依靠國內現有條件和力量培養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重要形式。教育部實施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每年選派1000人到“211工程”重點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進修學習。南開大學每年選派1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師到國內重點高等學校的重點科研基地、優勢學科專業做訪問學者,這一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青年人才。

        (4)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工作站)為剛畢業的博士生提供了一個繼續專心從事科學研究的平臺。高等學校選派已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進相關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工作站)進行兩年的研究工作是一項造就優秀專業人才的制度。有些高校則采取了師資博士后的辦法,要想來校從事教師工作,必須先進本校博士后流動站從事2年的博士后研究。山東大學鼓勵優秀青年博士教師到名校、名牌專業、跟名師從事博士后研究。武漢大學等高校則實施了師資博士后的政策。

        (5)參加學術會議或學術沙龍。參加學術會議,特別是國際學術會議,青年教師能獲取本學科最前沿的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了解同行的研究思想和理念,促進與著名同行專家進行交流與合作。大連理工大學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國際會議,所有費用由學校支付,用于此項活動的費用逐年在增加。學術沙龍正在我國興起,一些學校由院士、學術帶頭人發起組織定期學術沙龍,為青年教師的學術成長給予幫助,也激發青年教師進行思想創新,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

        (6)設立青年教師培養基金或獎勵基金。青年教師剛從學校畢業,工資微薄,又沒有積蓄,而開展各項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都要一定的經費支持,否則舉步維艱。為了使青年教師能盡快成長為教學、科研一線的主力軍,很多高等學校采取了支持措施。南京農業大學設立青年科研基金,為青年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提供啟動經費。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支持青年教師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教師獎勵3萬元(其中匹配研究經費2.5萬元,獎金0.5萬元)。

        (7)實施杰出人才培養計劃。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以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等部門為主開展了長江學者計劃獎勵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百千萬人才工程、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等高層次優秀青年人才資助計劃,給優秀的青年教師,提供科研經費,發放獎金和津貼,保證優秀青年教師能專心開展科學研究,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各省市也實施了省級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等資助計劃。很多高等學校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來培養優秀青年教師。例如,南開大學出臺青年杰出人才重點資助計劃,設立特聘教授崗位,對獲資助者每年給予6-10萬元的特別津貼。

        3.組織發展

        (1)構建教師創新團隊。高校教師創新團隊是以學術問題為紐帶,圍繞國家重大應用基礎研究和預先研究、重大工程項目以及重點學科、專業、課程而組建的一種緊密型的教師基層學術組織。它的目標就是重點培養各類拔尖人才,力爭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實現高等學校和國家科技創新的跨越式發展。以中國地質大學殼幔交換動力學創新團隊建設為例,該團隊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資助。該團隊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研究內容,聘請數名院士進行指導,團隊成員之間團結協作,共攀高峰。2003年以來,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63”和“973”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和省部級一等獎多項,團隊成員被SCI檢索100多篇。團隊中有6人入選省部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新增1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建立人才特區。人才特區近幾年在國內少數高校參照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的學術機構,其“特區政策”包括資金投入和運行機制兩方面,一方面給予充裕的資金支持,并提供優厚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給人才特區完全獨立的人事權和經費使用權,享有較高學術自由,人員可以較自由地進出國門,以盡量使他們擁有與在國外相似的科研軟環境。南京大學的“學科特區”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模式。南京大學著眼國際前沿領域,創建了模式動物研究所等6個學科特區,這些研究所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攻關重點項目、“863”項目等數十項科研任務,取得了大量的創新性成果,培養了一大批杰出青年教師,以模式動物研究所為例,成長起來了一批杰出青年人才,其中“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

        4.教學發展

        (1)高等教育理論知識培訓。目前,很多高等學校的新教師都是非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很多還是理工科的畢業生,他們在教育理論方面知識非常缺少,必須在上崗前系統地接受高等教育理論知識的培訓。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已把高等教育理論知識學習作為必須課程,只有通過相關課程考試后才能拿到高校教師資格證書。

        (2)組織系列教學方法的專題講座。高校聘請老專家、優秀教師向青年教師傳授教學方法,包括如何書寫教案、如何備課、如何講課、如何板書、如何制作多媒體課件、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應對學生的問題、如何應對課堂突發事故等,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控制能力。襄樊學院每年邀請三位教學標兵給青年教師開展專題講座,介紹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積累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不僅為青年教師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還讓他們感受到了教育教學的藝術,幫助新教師盡快進入教師崗位角色。

        (3)組織教學觀摩。組織觀摩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具體的實際課堂教學來教育新教師如何開展課堂教學。教學觀摩可以采取集中觀摩研討與分散聽課相結合的方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把教學觀摩作為崗前培訓的三個重要環節之一。學校特聘請在各專業上頗有學術成就的教學名師為新教師講授教學示范課,專業涉及英語、數學、地質學、工程力學、法律等方面的內容。

        (4)開展青年教師講課比賽。通過講課比賽可以大大激發青年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增進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華中科技大學從1994年起就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這一活動激勵了青年教師上好課,過好教學關,同時積極參與開展教學研究,通過十幾年的沉淀,全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設立教學研究或教學改革項目。很多高校設立教學研究或教學改革項目,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這些項目有以教學方法手段創新為目的,也有以課程體系改革研究為目的,還有一些是支持教師出版教材的,這些項目的設立促進了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三、我國高校教師發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教師發展的實踐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1.理論研究對實踐的指導有限

        查找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有大量關于高校教師發展的論文,但是細看論文后,發現絕大部分論文是由高等教育研究人員或者社會學、管理科學的老師所寫,而由人事處管理人員所寫的很少,導致很多研究停留在理論上或者是紙面上,沒能有效地與我國高校實際工作相結合,真正對人事工作有指導的論文不多。而各高校對教師發展的認識主要來自對國外高校實踐的了解和摸索。

        2.管理人員對教師發展的認識不夠

        大部分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對教師發展的認識仍停留在教師培訓上,很多管理人員甚至不了解教師發展這個概念,工作也僅局限于教師培訓。目前真正建立了教師發展中心的高校非常少,主要工作由人事處教師科、人事科(或人才引進辦公室)等科室負責,工作系統性和全局性不夠。

        3.教師的主動性和個性化沒有得到較好體現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認為教師發展離不開某種形式的教育、培訓,但更重視教師的自主性,強調個性化的發展,強調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但是,我們目前的教師發展是由上而下的組織行為,教師的自主性沒有得到發揮,基本是按照學校固定的框架進行發展,學校也沒有針對不同的教師制訂不同的發展策略,教師的發展趨同性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天才和大師的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受到限制。

        4.教師發展制度不健全

        教師發展制度是系統性的制度,但是我國高校缺乏強制性的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制度,學術休假制度基本沒有建立,教師評價制度頗受爭議,約束激勵制度不健全,教師援助制度不完善,重科研而輕教學,等等。

        5.有利于教師發展的組織文化有待進一步加強

        有些高校校園文化不清晰,沒有明確的定義和內涵。行政管理部門的官僚作風尚存,服務意識還要進一步加強。團隊協作文化不強,單干的教師非常多,一些人生怕他人超過自己。一些人物質利益優先,一些人急功近利,真正埋頭搞基礎研究和創新的人較少。平等地位和學術自由沒有得到較好的保障,在職稱晉升、項目申請等事情中時有不平等現象發生,學霸也存在于很多高校,等等。

        四、對高校教師發展實踐的建議

        1.鼓勵廣大人事管理人員參加教師發展研究

        高校應設立專項教師發展研究課題,鼓勵人事管理人員和有關教師發展的研究人員開展調查研究。高校人事管理人員應主動承擔起教師發展的歷史使命,參與到教師發展的研究中來,將教師發展的理論與學校實際相結合,制訂相應的政策和制度,推進高校教師又好又快發展。

        2.革新觀念,充分重視教師發展工作

        高等學校管理者必須革新傳統的人才觀念,將工作重心由教師培訓轉移到系統的教師發展上來。高校應成立教師發展中心,由校領導、人事管理人員、有關教師發展的研究人員、專家學者等組成教師發展指導咨詢委員會,組織、指導全校教師發展工作。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尊重和關心教師,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為教師排憂解難,給教師發展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關注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保證青年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3.教師應從被動發展轉向主動發展

        被動型的教師發展總是讓教師感覺有壓力或認為存在某些不適,教師按照學校的條條框框來做,個性和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要對自己長處和短處有清醒的認識,從“給我什么”轉到“我要什么”,主動尋求管理人員和專家的幫助,走到真正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上來。管理人員也要注意引導教師從被動發展到主動發展上來,對教師發展中的合理要求盡量給予幫助和支持。

        4.建立系統的教師發展制度

        學校應遵循教學、科研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系統構建教師發展制度。強制和幫助制訂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培訓、進修機會,提供多種發展路徑,同時應做好人員的繼任規劃和晉升規劃,讓青年教師看到發展的希望。出臺系統的高層次及后備人才培養項目,支持優秀人才開展學術研究,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實施帶薪學術休假制度,鼓勵教師進行學術交流。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獎優罰劣,同時避免在教師中激起學風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圍。對教師進行評價,要重視教學質量評價,分學科建立學術評價標準,對天才、怪才也要有包容性的評價方法。建立教師援助制度,幫助教師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使教師能夠專心進行教學科研工作,順利向前發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日橹狠爱欧美视频国产 |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精品在线 | 在线观看你懂的亚洲 | 久久久人成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丝祙制服在线 |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