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當我三歲時,用稚嫩的雙手捧起這本大大的《唐詩三百首》,一股清新之墨香擁入心脾,沁人肺腑。李白的五言律詩是我如癡如醉,白居易的七言絕句使我趣意重生……正因為有了唐詩,才有了現代文明的社會;正因為有了唐詩才推動著人類的發展。總之,唐詩在人們精神文明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接著,一個個名篇映在我眼前,一句句韻詩在我口中蕩漾。“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移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李白的《小兒識月》帶領我飛入夢幻之境,讓我學會深思,讓我在月明如水,皓月當空的夜景中漫游,領略詩人的無限魅力。
“車粼粼,馬簫簫……”這便是杜甫的名詩《兵車行》。這是我在十歲時認識的詩。在杜甫描寫的大丈夫被捉去當負沉重的徭役和征戰,只留下妻兒在家中悲傷地哭泣時,悲憤的心情從我心頭涌起,我多么希望我當時能在詩中充當一名主要任務將那些兵卒趕走,讓各家庭團聚起來啊!但我只知道我在現實社會中。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乃白居易的《長恨歌》。我在詩中讀出了詩人的情致纏綿無限。楊玉環與唐玄宗的生死愛情情景在我眼前出現。那悲傷的愛情,一定會為后人所敬仰。
其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當今正確的說法。唐詩推動著人類的發展史中國歷史上一個永遠的里程碑。
剛剛挑書不久,老媽發現了一本《絕句三百首》。她拿到手里這里翻翻,那里翻翻,一會兒就合上了書本,連連點頭,自言自語:“這些詩人寫得好有韻味,好友氣魄,實在是好……”她問道,“你要不要買這本書?”媽媽頓了一下,“聽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嗎?記住。”不會作詩也會吟?我驚住了。我馬上把老媽手里拿著的《絕句三百首》奪過來,開始選擇詩歌閱讀。
看看王昌齡的這首《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 哇哦~好有氣魄啊!實在是有韻味。好詩!好詩!”看完詩歌,我連忙豎了個大拇指,發自內心真實的高度評價。
詩歌的底下有著一些注釋。我還看到了本書編者和清施補華對王昌齡《出塞》的評價:這首詩邊塞絕句,被清施補華《峴傭說詩》贊為“意態雄健,音節高亮,情思徘側,令人百讀不厭”,明李攀龍推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這首詩就以“明月”,與“關”緊扣邊塞,以“秦”、“漢”二字作時空的延伸,構筑了一幅蒼茫雄渾的意境,一下振起全篇!黃生《唐詩摘抄》:“中晚(唐)絕句涉議論便不佳,此詩亦涉議論而未嘗不佳。此何以故?風度勝故,情味勝故。”
看我點評我“啪啪啪啪啪”地連連鼓掌。一首詩歌居然能得到這么高的評價,不愧是“意態雄健,音節高亮,情思徘側,令人百讀不厭”啊!
要是我的詩歌可以給古人點評點評就好了!看看他們是怎樣評價我的詩歌的。可惜現在已是現代。——而且我還沒有作過一首詩。
我的心中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要不自己也作作詩?
“作詩?好注意!”瞬間,我愉快起來。
回到家,我連忙拿出筆和紙,開始用大腦尋找作詩的靈感……
寫鳥?到底從哪下筆。寫花?能寫出韻味來嗎。寫感受?現在在找靈感呢,沒什么感受。寫貓?我寫得不可愛……
八點。八點一刻。八點半。我連作詩要寫的對象都沒選擇好。思維真不敏捷!咋辦?!
雖然自己還沒選擇出作詩要寫的對象,但是我堅持繼續思考下去。再找找吧,一定要選擇出一個對象——生活中有那么多事物呢。
我又開始尋找作詩的靈感了。
寫人?我沒興趣呢。寫狗?可惜我和狗和不來。寫河流?怎么寫呢。寫高山?我沒注意觀察呢。……
九點。九點一刻。九點半。九點半了,我始終沒能選擇好作詩的對象。
我只好無奈地停止了大腦的思考(生怕浪費掉很多時間),傷心地問老媽:“我都花了一小時了,咋作不出一首詩?”
老媽對著我眨眨眼,有點疑惑:“怎么…難道你忘了剛才我在書店里對你說過的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啊!”
和往常一樣,我并沒有對身邊的世界給予更多的關注,沉靜的閱讀導致了不可避免的趨勢――我一定會與一部經典遭遇。
獨坐陋室的閱讀往往會形成一種吸引力,讓我的關注漸漸地集中到一本經典上來,傾心品味,反復再三。由此,我不可避免地碰上了《古文觀止》。
其實,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被若干前輩和同齡人奉為經典的古代文集時,我已經在很多地方看到了這本書里將近一半的篇幅。在課本里,在圖書館里,在人們的語言里,我早已熟悉了《古文觀止》里記載著的許多事件和人物。但是,這本書并不是很隨意地存在著的,只有喜歡閱讀,并且希望認真地讀一些書的人,才會與之相遇。在這里,我可以作一個有趣的對比:中國文化傳統里,與《古文觀止》性質相似的選本還有《唐詩三百首》,二者在中國絕對是最具權威性的兩本古詩文選。但是在國人的閱讀經歷里,沒有見過《唐詩三百首》的人幾乎是沒有的,而有的人,也許一輩子也不會翻一翻《古文觀止》,哪怕是僅有的一次。這就形成了兩個極端:同樣是國粹,《唐詩三百首》成為不是下里巴人的下里巴人,《古文觀止》卻成為不是陽春白雪的陽春白雪。
《唐詩三百首》讓我們記住了一個風華正茂的時代,《古文觀止》卻為我們記錄了中國的大半部人文歷史的精華。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許這恰好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唐詩三百首》的功利性,而對于《古文觀止》的閱讀,除了能夠在那些文字里讀到一些前人對某些人所作所為的私人評價之外,再不能為自己的顏面與榮光增添一些東西。所以,這本注解與正文同樣豐富的經典,也就無法為人們提供太多的入口,只好等待著有心人,在孤獨、落寞、失意、悵惘的時候,才會放棄眾多無法實現的欲望,在長吁短嘆中閱讀。這就是塵世中我們經常看到了隱者抵達《古文觀止》的途徑。
在滇西北的枝葉與花朵的簇擁里,也許,這是閱讀《古文觀止》這樣的經典的絕好地方。無論在什么時代,滇西北總是一個寧靜而安詳的地方,江河與山岡,把滇西北圍起來,仿佛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書房。在這里,如同一個隱者一樣讀書,本身也是一種享受。這樣的情形,可以讓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更平靜的心情來品味這本書。
當然,在眾多隱者當中,還是會有很多人繞過這本書,直接沉落到比《古文觀止》更遙遠的《周易》、《老子》里去,把失意歸根于風水之類的因果里去,一邊喃喃自語放鶴田園,一邊側目廟堂之高。因此,《古文觀止》似乎更多了一些寂寞,仿佛要無人問津了。然而,《古文觀止》卻始終是存在的,始終有人在安靜地閱讀,并且一讀再讀。這就是經典的真正魅力,有人在路過之后就離開了,有人在離開之后再回來,還有的人,在回來之后,再沒有離開。我有兩本《古文觀止》,一本是1982年8月出版的繁體字版本,到1993年,它已經印了5萬7千本了。還有一本是1981年出版的簡體字版本,到1991年,也已經印了20萬本了。如今,時間又隔了十多年,不知道這兩個版本還有沒有再印。然而,這個數字已能夠說明問題了,況且,這本書到現在究竟還有多少其他的版本,大概也只有專門從事出版的人才能夠知道。
《古文觀止》是一本特別厚重的經典。這里并非只是說它包含了中國由周至明的思想與文學精華,從最淺的層次來講,它的厚度與重量,遠遠地超過了《唐詩三百首》。因而,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根本不可能隨手放進口袋里,在茶余飯后掏出來讀一讀。好在滇西北的寧靜,給我帶來了絕好的機會,讓我多次帶著它,在野外隨意地找一個無人的樹叢或者阡陌,把自己隱藏在葉子與枝干之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潛心品讀這本有著相當厚度與重量的經典。我至今都很固執地認為,閱讀《古文觀止》這樣的經典,必須是心神寧靜的時刻,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舒適地躺下來,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才會讀出其中的境界來。
《古文觀止》與眾多的書籍有著明顯的區別,它既不像《老子》那樣講究內斂與隱忍,過分地追求自我修煉,也不像《孫子兵法》那樣工于心計,更不像《厚黑學》那樣厚顏黑心。這本書的精華之處就在于,它通過臧僖伯、子魚、唐雎、馮諼、鄒忌、蘇秦等人的故事,記錄了古時的士大夫種種的智慧與謀略,卻又始終在告訴你出世時自我價值實現的途徑和列國東征西討的刀光劍影里的道德華彩。
在《古文觀止》里,我們讀到的不僅僅是事件的記錄,更多的是人性品格的外化呈現,比如:“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這樣的句子與段落,隨處可見。正因為如此,《古文觀止》才會讓我們數百年來一直平靜地閱讀著,如飲美酒而沉醉于心,如見師尊而虛心聆聽。
厚厚的一本《古文觀止》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來描述遠古時代的戰爭,通過硝煙彌漫里的人影,把智性展現出來,滿足了一些人窺視鐵血時期的強勢品格的欲望。但是,只要仔細閱讀《古文觀止》就不難發現,這本書還不止是一本書,更是一個哲人,它讓你能夠不斷地領略到一種驚人的胸懷與氣質,不動聲色地讓人為之傾倒。當我的目光繞過《出師表》《屈原列傳》《岳陽樓記》等蕩氣回腸的篇章,我總是要在《李陵答蘇武書》、《陳情表》里停留很久。蘇武在中國歷史里的跋涉,不知道支撐了多少人的精神,使其為之而自豪,并引為典范。與此相比較,同時代的李陵則因為投降,被寫進了一段又一段歷史,為眾多將相仁臣所不齒。但是,被奉為古文經典的《古文觀止》卻收錄了一個投降者勸降蘇武的書信,真不知道編這本書的吳楚材和吳調候當初是怎么想的。但是,作為一個叛臣賊子的見證,卻與《出師表》之類的垂世名篇同列一卷,讀來卻同樣是感人的。也許,這就是散文所特有的氣質吧。
隨著我自己的創作逐年深入,在偶然的一些寧靜時光,我經常會在內心深處對散文本身所應該保持的本性,淡淡地思考。散文這一看似很隨意的文本,它原本是應該把心理纖塵不染地顯現出來的。一本《古文觀止》看似復雜,但是它卻只有一個主題:做人。
2、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5、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6、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9、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1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11、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今年暑假,在語文老師王海文的倡導下,該班舉辦了阜寧實小五(1)班首屆背詩會,經過激烈的角逐,于7月20日在阜寧實小禮堂拉下帷幕。裴楊同學最終以兩分鐘背誦17首獲得冠軍,朱昱同學以15首的成績,屈居本次比賽的第二名。
本次比賽的規則是:首先通過抽簽的方式,將40名同學分成五個小組,進行兩輪淘汰賽,選出在一分鐘內背詩最多、表情最豐富的4名同學進入決賽。在決賽時,第一個上場是朱昱同學,朱昱是班里的學習尖子,又是語文班委,因此在兩分鐘內,輕而易舉地背誦了15首唐詩。這就給后面的三位同學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也使臺下的觀眾覺得他將必勝無疑。
等到裴楊上場時,只見她不慌不忙、吐詞清楚,表情時而委婉,時而激昂,所背詩句既有唐詩,又有宋詞。而且十分流暢。最終以17首的好成績,超過了朱昱,贏得了本屆比賽的第一名。
世上能稱為“作品”的有很多:齊白石的蝦,冰心的《寄小讀者》,魯迅的《朝花夕拾》,朱自清筆下的美麗春天,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王羲之瀟灑清秀的字體,郎朗指尖流淌的個個音符……從古至今,有多少擁有美的東西被人贊頌,流芳百世,遠近聞名。在這些作品之中,凝結著幾十年的千錘百煉,才能出口成章,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三百首的唐詩,又要何時才背得完呢?
作品的醉人之處,在于它滲出的一點一滴的藝術之美,可在寒窗苦練的過程中,或許還有一份別致的韻味,那就是作者細致的靈感。靈感,多么好的東西,給一片著色亮眼的花朵加上了金黃的花蕊,那種靈氣,那種最能體現性格的東西,又讓人如何仿造呢?
不少人知道應該如何創造作品,知道作品的精髓來自靈感,可卻不知靈感何時而來。在小時的我編兒歌時,捂著怦怦直跳的心問媽媽:“為什么我會緊張?”媽媽回答我:“因為寶寶有了靈感,有靈感說明寶寶想‘創作’了,寶寶快‘創作’,否則靈感跑了就寫不出來了。”“為什么靈感能‘創作’,為什么靈感會走,為什么靈感走了就寫不出來了?”我睜大的眼睛提出我的問題,可媽媽卻無言以對。
隨著我漸漸長大,我對于靈感的感覺清晰起來,讀過《青鳥》以后,我感覺到靈感的家仿佛就是那兄妹倆爺爺奶奶住的地方,進去時漸漸清晰,出來時漸漸模糊,靈感是個精靈,不知是我找它還是它找我。我一直認為靈感是作品的心靈,是作品的生命。沒有心靈,就沒生命;沒有美麗的心靈的人,是不完美的,同樣,沒有靈感的作品也不能稱得上真正的作品,每部作品都會經過靈感這一站,一個賜予作品魂靈的地方。
靈感到底是什么,真的有人說的清嗎?
誦讀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自古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好書不厭百遍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這都反映出誦讀的重要性。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對于一般本科學生來說,主要作用和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提高人文素養。目前高校的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主要是教師向學生講授文學現象、文學流派、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等,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應有的文學史知識。
2分層次教學
人所共知,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難度與學習難度都較大。有鑒于此,本課程可以按照分層次教學的方式,通過班級教學、小組輔導、個別指導等教學活動來加以實施。也就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在對學生充分了解的情況之下,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下層學生知識基礎較為薄弱,要求掌握古代文學教學大綱的基本內容,最低達到分解后的基礎目標;中層學生知識基礎較好,要求掌握古代文學教學大綱的全部內容,力求達到分解后的較高目標;上層學生知識基礎較為扎實,要求掌握古代文學教學大綱的全部內容以及拓展延伸的有關內容,力求達到分解后的發展目標。在小組輔導和個別指導中,教師必須有的放矢地開展分類施教工作,對下層學生以補課為主,盡可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激勵他們向中層學生靠攏;對中層學生以鞏固深化課內所學知識為主,盡可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激勵他們向上層學生靠攏;對上層學生則以引導自學深造為主,盡可能提升他們的學習境界,注重培養他們的科學研究能力。
3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課堂上面對面的交流,可以給學生提供了接受知識和深入理解作品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討論式課堂教學可以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課前預習——課堂討論——教師總結。課前預習:教師在授課之前,根據教學內容布置相關思考題,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閱讀教材,圍繞思考題查閱相關資料,準備上課討論稿。課堂討論:這是討論式教學的主要環節。可以分為個人討論和小組討論兩種形教師總結: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問題,使其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來,以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以及富有音樂美的語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俗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現代語文教學也已經將背誦古詩列為重點,小學階段每冊教材都編排了適量的古詩,另外,還規定了75首課外必背古詩。因此,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么,面對知識、閱歷都比較淺薄的小學生,該如何教好古詩,讓學生真正走入詩境,受到詩詞濃郁的文化熏陶?放眼當前古詩教學,基本模式都差不多,解題、釋詞、明詩意,反復誦讀悟情感,最后熟讀成誦。簡單一看,學生會背會默會講,教學效果很不錯。而實則呢,學生只是學到了如何肢解古詩詞,而詩詞所含的獨有的韻味與意境卻被破壞殆盡了。真正教好古詩詞,我覺得首先就是要確保通過教學,學生能領略到詩詞語言的韻律美,無窮的意境美,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展開豐富的想象,深入地、個性地去感悟體會詩的意境,而不應該將重點放在肢解字詞上。
一、模糊解讀詩意,展開想象,體會意境美
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文閱讀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領會,能大體說明就行了,不必要在文字、字數、通順及表達方式上吹毛求疵。隨學生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文學素養的提高,對詩詞深層次的含義也會慢慢領悟到。意境是詩詞的靈魂,鑒賞詩詞的過程就是品味詩詞意境的過程,所以,引導學生品味意境是鑒賞詩詞的關鍵。別林斯基說過:“在詩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動力量,創造過程只有通過想象才能完成。”不過,詩歌創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賞者,只有欣賞者自己用豐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現詩歌中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所以,使學生進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學生充分調動想象和聯想,從作者當時的立場設身處地地考慮感受,使詩中描寫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現于腦海中,再現逼真的情景,加上學生自己平日對生活的感性的體驗,那么此時學生眼前的畫面就不單是視覺的畫面,而且也融合了他們的感情和情緒,詩詞中描繪的情景也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呈現。至此,學生才可以說進入詩的意境。一旦進入意境,那么詩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詩詞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則不言而喻,學生也就掌握了詩詞的精髓。可見,詩歌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是捕捉詩歌意境的關鍵,而不宜過度分析詞句。
二、適當解讀語法,反復誦讀,感受語言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一般都是篇幅比較短小,思想情感積極向上,而語言上相對來說比較朗朗上口的。像這樣的古詩詞中的遣字造句,有很多是為了追求韻律美、形式美而不得不為之的,例如,通假、倒裝等現象。這在現代白話文中已基本不用,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知其然即可,不必深究。還有如古詩詞中的押韻(古韻)、平仄等,除特別感興趣的學生自己樂于探究外,一般學生則可以不求甚解。有些作品它是不可能讓學生一下子就了解它的非常深厚的內蘊的,但隨著他們人生閱歷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情感世界的拓寬,他們就會對它的深刻的內蘊會有所理解。而且古詩詞特有的音韻之美,決定了古詩詞特別適合誦讀的特點,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也就是要多讀多背。
三、有分寸地解讀背景,激發興趣,余音繞梁
古詩詞是人類情感的結晶,任何一首詩,都飽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而詩人的情感與詩人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既有詩人性格的痕跡,又有時代鮮明的足跡。學生適當了解詩詞作者、時代背景、藝術風格等背景資料,能激感體驗和生活感悟,做到遷知入文,移情入文,做到對古詩詞的理解、賞析、感悟。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恰當的介入背景材料,能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思考,這是古詩詞教學的一個很好的輔助方法,但有的教師一股腦兒地將所有的那個時代的背景資料一起呈現出來讓學生讀,既耽誤了時間,學生又學得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那么究竟在這首詩的教學中,真正需要哪一段背景資料或哪個歷史典故教師必須先弄清楚,做到心中有數。所以,我覺得在教學中處理背景資料時要能簡則簡,適當結合學生已知的歷史知識,恰當取舍,為理解古詩所表達的主旨服務,點到即可。甚至還可以留有懸念,讓學生自己課后去查找資料,了解有關作者或者這首詩更多的情
況,一節課的時間和容量都是有限的,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習古詩詞的熱情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是最好不過的了,余音繞梁久不絕。
讓學生充分領略詩詞的韻律美、感受詩詞無窮的意境美,能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學;效果;提高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必備的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英語口語就是其中說的技能。因此,英語口語在英語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提高英語口語教學呢?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總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基本內容。
1.創造英語聽力訓練的機會
聽和說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而聽又是說的前提,尤其是英語學習,如果不把聽的能力培養好,就無法接受信息,就無法理解別人所講的話,更談不上和人順暢、正確地交流。聽力水平的高低對英語口語至關重要,這是無庸質疑的。那么怎樣過好聽力關呢?筆者以為,我們應千方百計地創造英語聽力訓練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聽力。
2. 英語口語發音
教師應利用收錄機、電腦、VCD/DVD等多媒體工具,以及自身流利、正確的英語口語夯實學生的語音基礎。首先,讓學生準確掌握四十八個音標的讀音;其次,教會學生能夠正確利用音標拼讀單詞發音;再者,教會學生音形意相結合記憶單詞;最后,要教會學生連讀、失去爆破、弱讀、變音等口語技巧,讓學生具備相對完美的英語口語發音。
3. 靈活運用基本句型
基本句型是英語口語的基本構架,教師應引導學生熟讀熟記課本或各種資料上提供的好句子,并深入理解句子實質,以便舉一翻三,靈活運用基本句型創造出各種適合各種語言環境或要求的句子。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習英語也是如此,過好基本句型關,也就相當于“熟讀唐詩三百首”了。
4.引導學生過好詞匯關
熟讀熟記了許多的基本句型,沒有豐富的詞匯就沒法進行適合語境要求的口語表達。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過好詞匯關。怎樣才能過好詞匯關呢?筆者以為,教師一方面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記單詞、短語;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本照“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比較全面的掌握、運用單詞、短語,而不能孤立地記憶單詞和短語。
5.注重英語語法基礎知識教學
有人認為語法與英語口語無關,其實不然。在英語交際活動中,學生們有時需要借助于已學的語法知識才能正確判斷出聽到的句子的用詞和含義,從而更好地理解說話人的意圖;有時需要借助于已學的語法知識才能正確地遣詞造句、表情達意。因此,要提高英語口語教學,必須注重英語語法基礎知識教學。
6.培養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勇于進行英語口語表達
中國學生多受傳統影響,把面子看得過重,不敢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不敢進行英語口語表達。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怕丟臉,敢于大膽地、清楚地、大聲進行英語口語表達。要真正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調動他們說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1)對學生具有愛心,公正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
(2)注意了解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差異,并根據他們英語學習能力、英語口語水平的不同,使英語口語練習具有層次性,讓具有較高英語口語能力的學生表達較高難度的內容;讓英語口語水平較低的學生表達較低難度的問題。這樣,使學生能夠也敢于表達,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水平。
(3)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英語口語訓練,以免影響學生情緒,打斷學生思路,同時保持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流暢性、連貫性、完整性。學生英語口語表達中的錯誤,可以另尋時機提醒學生,最好是多做正確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在強化練習中將錯誤彌于無形。
(4)對學生英語口語的評價應多用諸如“Well done”、“Good job”、“You are great”等正面鼓勵性語言,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從而產生自信,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7. 提供運用英語口語的機會
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長期不用就會生疏、遺忘,常用常練就能得心應手。怎樣能夠給學生提供運用英語口語的機會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應身體力行,在課堂內外,特別是課堂上盡可能地用英語教學,即使不能做到“No Chinese in English class”,也應該力避漢語;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盡可能地用英語進行各項表達活動;第三,引導學生利用收錄機、電視機、VCD/DVD、因特網等,多看、多聽、多說英語,做到在用中學英語,在學中用英語。這樣,既復習鞏固了已學的英語知識, 擴展了英語知識面,又練習了英語聽力和口語。
總之,要提高英語口語教學,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進行探索、總結。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