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業職稱論文范文

        農業職稱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職稱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職稱論文

        第1篇:農業職稱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一國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環境貿易措施。本文對關于如何正確對待綠色壁壘,從根本上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從而跨越綠色壁壘提出幾點建議。

        綠色貿易壁壘,也稱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一國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環境貿易措施,通過頒布復雜多樣的環保法規、條例,建立嚴格的環保技術標準和產品包裝要求,實施繁瑣的檢驗認證和審批程序,推行環境標志制度以及課征環境進口稅等方式對進口產品設置的貿易障礙,使外國產品無法進口或進口時受到一定限制。綠色壁壘對我國農業的出口有較大影響,我國出口額出現了暫時的增速緩慢甚至下降。我們應該認清綠色壁壘的內涵,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綠色壁壘所帶來的影響,同時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

        一、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構建和完善農產品標準體系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要認真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視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要積極倡導綠色生態農業,對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農業實施收縮戰略。制定技術法規和標準時應以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為依據,盡量等同采用;從國際貿易角度來開展標準化活動,使省級標準、行業標準與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協調,及時掌握國際標準的動態及其指定背景;建立先進完備的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體系。

        二、建立綠色壁壘預警機制

        政府有關部門必須承擔起建設專業信息中樞的使命,加強對國外環保認證標準的研究,收集國外的綠色壁壘措施,建立綠色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對綠色壁壘給我國出口商品和市場帶來的現實和潛在影響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對國外可能實施的新的技術、標準和法規有所估計和預測,快速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措施。

        三、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進步,科學技術決定著未來農產品的份額和農業發展的前景。因此,政府應鼓勵企業加大項目科技投入,提高項目科技含量,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效益,進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增”目標,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應抓住科技示范園建設的契機,以科技推廣為重點,不斷加強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引進、示范、推廣工作,提升科技開發水平,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加強質量安全管理是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有效手段。我們應密切跟蹤國外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標準和認證制度,從源頭抓起,實現用標準貫穿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消費等各個環節,加快制定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超級秘書網

        四、完善外貿體制,實施綠色營銷戰略,形成強大合力

        應強化農業產業一體化建設,促使各類農業主體走向合作和聯合,推廣能高效率為外向型農業發展服務的組織體制模式,企業應積極進行綠色農產品的技術創新,同時,按照生態模式,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控制和生產全過程控制,采取必要的清潔方案,盡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減少生產過程的能源和材料浪費,減少廢棄物。并且,建立企業環境管理新體系,要積極申請國際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系列標準認證及綠色標志,增強出口產品的環境競爭力。通過推廣,使單個農民融入到外向型農業發展的各類組織整體中去,使之充分享有獲取市場交易信息和經濟收益的機會。

        五、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在于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如何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他們的環境意識,促進他們更好地接受現代知識、技能和信息,始終是我們破解綠色農業壁壘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必須加強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因地適宜、因材施教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方面得知識和各類蔬菜、優質糧食、養殖、加工等綠色技術和標準化生產的培訓,使農民對科學種田,向土地要效益,向環境生態要效益有更形象的認識。通過項目的培訓活動,使農民受益,使農民及時掌握各項農產品綠色栽培技術和畜禽綠色養殖技術,聘請專家進行培訓與現場指導、答疑,給農民下發種植、養殖等各類科技書籍,加大資金投入,在省內各個農村社區建立小規模型的農科圖書室,并進行適當的培訓指導。

        【參考文獻】

        [1]方明:我國農產品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問題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5(1).

        第2篇:農業職稱論文范文

        【標準論文格式要求(1)】

        1.中文摘要

        (1)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號黑體),字間空一字符。

        (2)“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內容(小四號宋體)

        (3)摘要內容后下空一行打印“關鍵詞”三個字(小四號黑體),其后為關鍵(小四號宋體),每一關鍵詞之間用逗號隔開,最好一個關鍵詞后不打標點符號。

        2.英文摘要

        (1)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兩行打印英文摘要內容;

        (2)摘要內容每段開頭留四個空字符;

        (3)摘要內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其后為關鍵詞用小寫字母,每一關鍵詞之間用逗號隔開,最后一個關鍵詞不打標點符號。

        3.目錄

        目錄二字為小二號黑體,居中打印;下空一行為章、節、小節及開始頁碼(小四號宋體)。章、節、小節分別以第1章、1.1、1.1.1等數字一次標出。

        4.前言

        “前言”二字為三號黑體,居中打印;二字之間控一字符。

        5.正文:

        1XXX--章級層次

        三號黑體居中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XXX--節級層次

        四號黑體左起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1XXX--小節級層次

        四號楷體左起排,段前0.5行;

        1.1.1.1或1.XXX--條款層次

        小四號宋體左起;

        (1)XXX(小四號宋體,接排)

        畢業論文、設計說明書正文用小四號宋體,行間距為22磅,標準字距。

        6.圖

        圖題采用中文,中文字體為5號宋體。引用圖應在圖題右上方角標出文獻來源。圖號以章為單位順序編號。標號在圖下方。

        7.表格

        表格按章順序編號,表格必須按規定的符號標注單位。標號在表上方。

        8.公式

        公式書寫應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號按章順序排列。標號在公式同行右對齊。

        9.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按論文中參考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參考文獻中每條項目應齊全。

        環境工程職稱論文范例欣賞:環境工程與環境保護

        摘要:環境工程是一項重要工程,關乎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國際社會對環境問題也給與了高度重視,各國都在積極探索環境保護與治理經驗。環境保護工程是一項長期的發展工程,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普遍關注、共同努力才能夠收到成效,本文簡要分析了環境工程的內容和管理手段,同時針對環境問題,提出了相關的環境保護措施。

        關鍵詞:環境工程;環境保護;措施

        前言:環境工程是一門提出控制、治理工程措施的使用科學,它所跨的專業內容包括化學工程、土木工程、機電工程等,它不僅研究防治環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探討廢物資源化技術、改革生產工藝、發展少害或者無害的閉路生產系統以及按區域環境進行運籌學管理,以獲得較大的環境效果和經濟效益,這些都成為環境工程的重要發展方向。

        一、環境工程的內容

        (1)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從技術和工程上解決預防和控制水污染的問題,提供保護水環境質量、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方法以及滿足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用水的工藝技術和工程措施。對廢水的處理,一般是根據當地納污水體的功能與當地污染物總量控制下允許的排放量及濃度來確定處理程度,

        (2)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大氣污染物的起因,并提供預防、控制和改善大氣質量的工程技術措施。大氣污染問題主要為人類活動所造成,主要的大氣污染源有三種,即生活污染源、工業及農業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對大氣污染的防治,在宏觀上應采取綜合防治的策略,對主要污染物可采取顆粒污染物凈化技術或者氣態污染物凈化技術。

        (3)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從工程的角度,解決城市垃圾、工業廢渣、有毒有害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和回收利用的問題。由于固體廢物來源面廣、量大。若管理不當,必將對水體、大氣和土壤帶來嚴重污染。其中的有毒有害廢物和病原體,還會通過生物和環境介質的傳播,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對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處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4)噪聲及放射性污染控制工程。自然環境中除了大氣、水、植被等環境要素以外,在我們的生存空間里還充滿著各種聲波、電磁波、光輻射等。隨著核能技術及放射性元素的廣泛應用,天然石材制品進入室內裝飾領域,放射性污染也在走進我們。電磁、放射性、噪聲、熱、光污染的防治已經成為眾所矚目的環境保護課題。

        (5)污染的綜合防治技術。環境工程具有龐大而復雜的技術體系。所研究和要解決的問題,不僅限于防治環境污染的技術措施,還包括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探討和開發廢物的資源化技術,改革生產工藝,以及按區域環境質量的要求,合理地布局與管理,以求得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效益的統一。我們應該從資源、生態、經濟、社會全方位來考慮,以獲得最佳的治理效果。

        二、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

        (1)水環境保護。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當中,污水的處理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以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為重點,大力推進工業行業水污染減排和禽畜養殖污染減排。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逐步將污染源普查范圍內的重點建制鎮納入污水處理范疇,推進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全面實施雨污水分流工程,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式管道收集系統,新建滲透型雨水收集系統,提高城鎮污水管網覆蓋率以及城鎮污水收集率。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綜合整治沿海排污口,實現排海污染物濃度控制和總量控制的雙重控制制度。加強水源地環境保護,強化水源地的管理能力。

        (2)大氣污染保護。空氣污染源大致來自于以下方面:工廠排放的大量粉塵和CO2、SO2等廢氣;汽車尾氣;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發形成的碳氫化合物是很強的致癌物質;家庭中能源的消耗;各種噴霧劑,如各種空氣清新劑、殺蟲劑,這些化學制品增加了空氣中原來沒有的成分,造成污染。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①工業合理布局:這是解決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廠不宜過分集中,以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還應把有原料供應關系的化工廠放在一起,通過對廢氣的綜合利用,減少廢氣排放量。

        ②減少交通廢氣的污染:減少汽車廢氣污染,關鍵在于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汽油的燃燒質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燒,從而減少有害廢氣。

        ③綠化造林:茂密的林叢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絨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飄塵。蒙塵的葉子經雨水沖洗后,能繼續吸附飄塵。如此往復攔阻和吸附塵埃,能使空氣得到凈化。

        (3)固體廢物綜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燒。目前我國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正處于穩步推進階段,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節約土地資源、減少填埋場污染、加強填埋氣體回收利用。垃圾焚燒處理主要適合于可燃垃圾,對于土地資源非常寶貴的東部沿海城市,焚燒處理會逐步發展成為這一地區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手段。

        (4)噪音控制。噪音控制在技術上雖然現在已經成熟,但由于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規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業和場所為數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問題上,必須從技術、經濟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權衡。在控制室外、設計室、車間或職工長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強度要低,城市規劃的時候可以分別采用隔聲、吸聲、減振、消聲等技術進行治理,減少噪聲污染。在庫房或少有人去車間或空曠地方,城市規劃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放松要求,即建設該處的城市綠化水平,減少城市噪聲。

        另外,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多部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鄉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編制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在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法律目前還是空白。因此,形成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依然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今后應加快對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立法步伐,促進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可持續增長。

        第3篇:農業職稱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綜合性科技期刊;地方經濟;輿論引導;信息傳播;溝通協調

        科技創造財富,科技引領未來。作為展現當地科技工作的窗口和知識傳播的平臺,地方綜合性科技期刊要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順勢而行,發揮自身特點,將雜志的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有機結合。這要求期刊有一個明晰的辦刊思路,將科技兩字貫穿始終,做深、做透科技這個大文章,只有心系地方經濟發展才是期刊生存和發展的活力所在。

        1地方綜合性科技期刊發展現狀

        一直以來,綜合性科技期刊在傳播黨和國家的科技方針、政策,科技法律、法規,科技發展動態和科技管理工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科技事業的日益繁榮,綜合性科技期刊普遍存在著規模小、體制落后和思路狹窄等問題,已經難以適應發展的需求,亟須走出“小科技”,融人“大科技”。

        1.1地方綜合陛科技期刊存在的問題

        1)辦刊意識不強。目前,多數有著政府背景的綜合性科技期刊還依賴于靠上級管理部門給予一定的補助、收取微薄的論文版面費來維持生存,對于刊物的未來.辦刊人缺乏統一、明晰的辦刊思路,市場經營意識和雜志品牌意識淡薄,嚴重影響著刊物的發展。

        2)內容與風格缺乏特色。許多綜合性科技期刊的刊名大同小異,雜志的整體風格類似,基本以刊登職稱論文為主,缺乏自身風格和亮點。此外,為了降低運營成本,還人為地將雜志采訪、報道、活動策劃等功能省略,取而代之刊登文件、領導講話、過時消息等一些枯燥乏味的內容,嚴重影響著刊物的可讀性。

        3)脫離實際、視野狹隘。一方面,關系稿、人情稿、職稱稿等充斥版面;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調查研究和實踐探討,無法從更高的角度深層次挖掘和展現當前的科技發展成就。及時分析當前社會經濟熱點、難點問題等。

        1.2地方綜合性科技期刊承擔的責任

        1)社會責任。綜合性科技期刊既是黨和政府重要信息的者,也應是社會公共信息的者,起著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既有公共產品的性質,也有產業的性質,因此,也必須要有社會公益意識,承擔社會責任。

        2)分析報道的責任。雖然雜志的特點決定了它不能像報紙那樣及時報道瞬時新聞,但應借助于專業學科的背景知識,更深層次地挖掘內涵,詳盡闡述所涉及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綜合性科技期刊要在眾多雜志中脫穎而出,更應牢牢把握與科技相關的各個領域,發揮雜志特點,確立自己的地位。

        1.3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綜合性科技期刊助力

        1)在綜合性科技期刊缺位的情況下,對地方經濟發展研究較多的還是大眾期刊,關注的焦點也只是集中在現象報道、宏觀建設、觀念改變等方面.缺乏專業背景的它們在遇到具體問題時仍無法深入解決。所以,綜合性科技期刊應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從科技的角度擔當起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任。要針對當地經濟解決實際問題。

        2)一批綜合性科技期刊的探索已初現端倪。《華東科技》《今日科技》《太原科技》等雜志紛紛改版,引進大眾期刊的成功經驗,一改過去“論文期刊”的面貌,以各地指導科技工作窗口、企業科技顧問、科學生活向導為主要內容,使雜志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有了一定的指導性和權威性。用事實證明了綜合性科技期刊可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2綜合性科技期刊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大有可為

        2.1宣傳典型為自主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1)宣傳區域科技經濟發展焦點。把握區域經濟命脈,結合科技發展動態,破解發展難題,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市場經濟規律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雜志內容,宣傳報道各地推進自主創新、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建設方面的新思路、新舉措,以及在產學研合作,促進技術、市場與資本緊密結合等方面的案例。

        以《今日科技》雜志為例,作為浙江省科技廳主管的一本綜合性科技期刊,該雜志自2005年改版以來,不斷在科學技術廳、科學技術局、科技型企業和科學大眾之間尋求平衡點。開辟了“資訊·觀察、產業·財富、研究·創新、科普·時尚”四大欄目,一方面,報道全省科技動態,宣傳各地科技局的重大科技舉措;另一方面,廣泛聯系科研工作者,關注大眾焦點。其中,每期的一大看點就是對縣域科技經濟發展亮點的宣傳,這是編輯人員在結合當地區域特色和政府部門的匯報材料的基礎上,經過策劃、提煉而來的,如“景寧創業富民名茶科技強縣”“鹿城:打造自主創新溫州模式”“汽車科技涌動路橋”等一系列展現區域發展特色和風采的專題,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成為各地交流經驗的平臺。

        2)宣傳企業自主創新典型。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一旦選擇好典型案例,大力宣傳企業自主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就能引導企業從重視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的擴大再生產轉移到重視技術創新上來,進一步促進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為地方企業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以《今日科技》雜志為例,《飛躍集團——核心技術創新戰略》《海正集團——博士后創新戰略》《“珠光”為世界刺繡無限光彩》等系列文章在“自主創新浙江行”欄目中的集中反映,展現了浙江民營企業“在自主創新中迅猛發展”的新風貌。同時,激勵了更多的企業轉變觀念,積極投身到自主創新上來。

        3)宣傳科技相關部門的成功經驗。重點宣傳地方政府、科技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構筑公共科技創新平臺的成就和打造一流區域創新體系,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環境方面的新舉措。這對新時期轉變科技行政部門工作職能和工作方式,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學決策水平,擴大科技工作影響力有著特殊意義。《今日科技》雜志在2006年第6期,以較大篇幅刊登了位居“全國經濟百強縣(市)”第5位的慈溪市在開展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的基本做法,即“政策引導、主體培育、平臺打造、載體帶動”,從科技工作的角度歸納和總結了近年來慈溪市委、市政府以自主創新推進慈溪率先實現科學發展的成功經驗。同時,與各地科技局密切聯系,為當地的科技局長開辟了“創新大講堂”欄目,使科技局長的工作思路和聲音能在雜志上進行廣泛地交流、引起爭鳴,為其他地區開展科技工作提供了借鑒。

        4)宣傳科技創新人才。綜合性科技期刊應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對科技人才、科技先進集體、科技系統先進模范人物和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在科技創新方面樹立學習典型,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輿論環境。

        2007年,《今日科技》雜志開辟了以反映科研人員的歷程、風采、成就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欄目“科研人生”。宣傳報道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中國計量學院院長林建忠,執著追求再造龍泉青瓷冰裂紋絕技的工藝美術大師葉小春等人物,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深入挖掘、真實再現”,科技雜志以其特有的角度宣傳科技工作者,樹立了科技創新人員的典型。

        2.2傳播信息為區域發展提供信息支持

        1)政策信息。針對政府部門最新的方針政策、發展規劃、調研統計等重大信息,深入解讀其中涉及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回答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綜合性科技期刊背靠的就是“科技”,對政策解讀的優勢是其他刊物無法比擬的。

        例如,《今日科技》開辟了“本期特稿”“權威推薦”等欄目。作為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的輿論陣地,該雜志對浙江省科技發展新舉措、科學技術廳政策法規、重大決策等都能夠及時分析解讀。

        2)農業科技信息。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時期,農民對技術、管理、經營等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為農民提供農業科技信息必將為我國傳統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今日科技》雜志的“聚焦三農”欄目應運而生。《寧海“紫甘薯”種出“生命軟黃金”》《創新科技特派員服務機制提升支農水平》《稻魚共生:一號農業文化遺產》等文章深受農戶歡迎。一方面,探索了農業科技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為轉變農民思想觀念,宣傳科普知識,提高農民種養殖水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國內外發展動態。就浙江經濟而言.雖然經濟發展迅猛,但仍是資源小省,問題突出。眾多企業缺乏長遠目光,在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利潤不斷下降,缺乏競爭后勁。因此,作為雜志媒體就應關注、追蹤前沿,甚至預測趨向,幫助企業在產業轉換升級當中發揮導向作用。同時,還應以媒體的寬廣視野為區域科技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科技要聞”“科技在線”“科技廣角”等欄目就針對國內外最新技術、產品和動態予以報道.透視其中的關鍵。如《科技時代資訊前沿》綜合反映了國外最近科技產品,讓讀者了解與掌握了最新國際化產品。

        2.3策劃活動積極發展版外經濟

        1)策劃評選活動。2006年,《今日科技》雜志社承辦“2006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創新青年標兵”推選表彰活動,正式啟動后,反響巨大。來自全省各地的科技部門、科技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踴躍推薦,積極爭取國內首次科技自主創新青年標兵的推選名額。

        通過評選活動,《今日科技》雜志發揮了科技期刊整合不同資源的優勢。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雜志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通過推選、表彰高素質的、具有蓬勃創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展示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樹立標兵和模范,引導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積極投身于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中。

        2)舉辦論壇。目前,眾多媒體都通過承辦論壇來共同為社會經濟發展獻計獻策。《今日科技》雜志通過承辦“首屆浙江省科技企業家論壇”,為浙江省的優秀科技企業和優秀科技企業家提供了一個展示自主創新成果、總結自主創新經驗、交流自主創新思想、暢想自主創新未來的嶄新舞臺。通過雜志的影響力,邀請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們做精彩演講,多角度地討論了浙江省企業如何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強省戰略的實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科技下鄉。綜合性科技期刊可以借助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和集中的科技網絡,為地方經濟發展牽線搭橋。《今日科技》雜志在數次科技下鄉中,不僅給廣大農民帶去了豐富多樣的科普書籍.而且根據當地特色帶去了一些實用技術。甚至.編輯部還組織人力,對口與地方政府創辦試點性質的企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科技結對楓樹灣”就是典型的例子。不僅給該村農民送去科技書籍、科教光盤等科技物品.還與村干部和廣大農民進行面對面的座談.心與心的溝通。特邀科技特派員到楓樹灣村為該村楊梅種植戶舉辦了一期別開生面的培訓講座;暢談科技結對的3年計劃和近期具體事宜,設計推出楓樹灣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楊梅禮品包裝盒:提出“科技結對,產業創新.典型引路.跨越發展”的戰略思路;商討楓樹灣村楊梅市場招商引資、申請省級綠色農副產品認證、開辦楊梅技術培訓班、舉辦楊梅大會等內容,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

        第4篇:農業職稱論文范文

        我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樣面臨著資本積累的問題。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經濟體制由單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轉變,計劃經濟也逐步過渡到市場經濟。與大多數其他后發國家相比,中國當代的資本積累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快速增長,中外對中國創造的經濟奇跡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高速的經濟增長掩蓋了資本積累中的許多問題,造成轉軌時期出現了經濟與社會矛盾,這同樣也值得我們思考。

        一、當代中國資本積累存在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證明了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但由于一些制度改革滯后,使得轉軌時期的中國經濟沒有達到普遍的權利界定和保障,資本積累方式也相異于傳統的市場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多種所有制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而相較于國有企業,資本積累的程度仍處于較低的水平。這主要表現在融資能力上的差異。當代,我國的銀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信貸業務,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銀行的信貸偏向于國有經濟。據統計,非國有企業從商業銀行貸款比例僅為16,5%,這使得許多中小企業只能依靠自身的資本循環或其他非正規的金融渠道獲得暫時的基本積累。

        從居民角度看,資本積累來源的限制。使人民增收的途徑較為單一。可以發現,美國人民的資產性財富增長與勞動收入的基本比例為22:1,這也是為什么美國人的收入高,傾向于消費而不是儲蓄的原因,因為美國人的收入主要來自于資本。而中國卻不是,人民大眾的積累來源僅僅依靠微薄的工資,很少有其他的資本性收入。依據弗里德曼的生命周期理論,當期的低收入造成了人們更原意儲蓄以用來滿足未來退休消費的需求,中國高額的儲蓄率由此產生。而由于銀行的存款利率長期低于CPI的增長率,居民自身的資本處于不斷貶值的過程。因此,有限的資本積累來源是中國大眾收入無法提高的重要原因。

        處于經濟轉軌的中國,不合法的資本積累也存在。部分官員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利,將權利資本化,使其成為市場經濟發展必備的要素投入,形成相當于國家壟斷的力量,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與運作門檻。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部分國有企業負責人利用手中的權力,通過壓低承包指標與租賃價格,或通過非法的財務手段低估國有資產,使國有資產流失到尋租者手里。損害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

        二、當代中國資本積累的制度分析

        事實表明,我國當前資本積累發生扭曲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制度改革落后于經濟改革,造成了我國資本積累相異于傳統的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這也是轉軌時期國家體制不完善的原因。我們可以從政府的約束與產權兩個方面出發,來探討當前我國資本積累扭曲的狀況。

        (一)從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第一步就是要防止政府對經濟活動任意干預

        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國家政策多變,政令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用張五常教授的話來說,中國政策說好聽就是彈性大,說不好聽就是朝令夕改。國家對微觀經濟活動進行行政干預十分普遍,如打著宏觀調控或是市場調整的名義,授意相關部門對微觀主體進行行政干預。市場規則的不確定性造成了微觀主體無法很好地預測下一期的經濟狀況,一部分積累的資本需要防范風險,而無法全部投入生產。同時,國家政策制定沒有約束性,可能造成資本積累發生偏離。如我國在較長的階段主導工業發展,而忽視了農業與服務業方面的積累,造成了現在產業結構的不合理。

        (二)從市場微觀主體的角度看,市場的平等需要國家作為監督者而不是參與者

        當代中國,多種所有制企業有了快速發展,在解決居民就業與社會資本積累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然而,一旦市場經濟有較大比例的國有企業介入,這種條件下的市場就難有平等權,也難以法制。國企與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家作為國企的股東,更傾向于為自己的企業開綠燈,通過越過法律的束縛直接干預經濟活動,使國企資本積累不受約束。如最近的農行股改,國家對其壞賬進行買單;IPO發行的股票多是國企。正在審批的上市公司中,仍是國企居多,民營企業要想獲得同樣的待遇困難重重。可見帶有國字的企業就同于擁有了市場特權,在預算軟約束的條件下,國企不僅可以依靠自身來獲得資本積累,同時還可以依靠特權獲得額外的資本積累,政府背景使他們成為市場的強勢者。而較為弱小的民企,無論融資能力還是企業規模都無法與國企相抗衡。等級效應促使許多民企必須通過尋租賄賂的方式獲取市場的保護,在路徑依賴的作用下資本積累不斷變異,最后損害社會整體利益。

        (三)制度缺陷造成產權不明晰,限制了資本應有的價值

        例如農地制度,目前,我國雖然法律上確定了三權,即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但是農地轉非農地的問題遲遲沒有解決,限制了土地作為農民資產性收益的來源,資本積累方式受到限制。

        產權的界定是為了稀缺資源的排他安排,是市場經濟定價的前提條件。由下表可知,我國的礦產資源特別稀缺,而在中國,各級政府所掌握的一些重要的資源配置權利,扭曲了資源投入生產時的價值,無法體現資源的稀缺性,造成資源以低于市場很多的價格出售,降低了礦產資源在資本積累中的真實價值。大量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的破壞使得原本資源稀缺的中國雪上加霜,資本的積累陷入了惡性循環。

        第5篇:農業職稱論文范文

        農產品流通始終是農村商品流通的主要內容,將會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農產品流通總量與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農產品流通的流量與流向的變化,而農產品流通能否高效實現產品價值則直接影響農民收入水平的變化,從而影響農村日用工業品市場的繁榮程度,因此,農產品流通是農村商品流通的核心;另一方面,在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如何構建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促進農產品流通渠道創新,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日益增長的農村消費需要,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職稱論文。

        由于受到傳統重生產、輕流通思想的影響,我國商品流通渠道、方式、體系建設一直處于落后的局面,農產品商品流通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在流通渠道方面,農產品流通渠道中渠道成員之間的資源占有不平衡,導致渠道間成員的依賴關系呈現出多種形態,從而影響流通渠道的效率,致使農產品流通的低效率、高成本;農產品流通渠道受農村基礎設施的影響,如交通、通信、技術等落后,物流供應鏈建設和市場信息難以準確對接;農村流通渠道中介主體過多與發育滯后,產銷流通鏈過長,每個流通環節的交易費用和交易時間嚴重超長,導致農產品流通的牛鞭效應,影響農產品的流通效能。同時,由于農產品生產具有區域性、季節性和分散性等特點,而消費者對農產品具有全年普通性、多樣性、變化性,因此各種農產品需要經常在不同區域進行運輸以滿足各地消費者的需要。農產品流通渠道組織化程度低,限制了農產品的流通半徑,提高了流通費用,造成農產品在產地市場供過于求、賤價銷售,而在銷地市場卻供不應求。在新農村建設形式下,研究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創新問題,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價值,使市場信息及時準確反饋,同時可以提升農村產業結構,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有助于促進新農村建設。

        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的一般分析

        農產品流通規模分析。農產品商品流通中,農產品物流占有重要位置。農產品物流數量大、品種多,這些農產品的70%-90%均要通過流通渠道進入全國消費市場,需要強大的流通渠道和完善的流通網絡來實現農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農產品的商品化率。所謂農產品商品率即農產品總量中進入流通與交換的比例,商品化率的高低一方面決定了農產品流通渠道的規模和效率,另一方面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又影響其商品化率的水平和速度。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率不斷提高,截止2009年底,東部地區農產品商品化率平均水平達到了90%(顧二雄,2007),西部地區農產品商品化率平均水平僅僅60%。

        農產品商品化率與流通渠道效率的互動分析

        農產品流通包括收購、銷售、調運、儲存、加工和銷售五大環節,流通渠道成員均為流通主體,流通產品的規模、質量和品種等是流通渠道的客體,各個環節的運行都將影響農產品流通渠道的效率。農產品市場客體的發育成熟度實質上是農產品商品化的過程,隨著農村剩余產品的增多及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推動著農產品商品化率不斷提高。同時,不同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順序,基本上遵循需求彈性和渠道導向的原則。需求彈性大的產品先行商品化;需求彈性較小的農產品后行商品化。農產品商品化后要實現其價值必須有合適的流通渠道將其輸向市場,不同品種農產品的商品化率還取決于該農產品后向關聯產業的市場化程度。棉花、蠶繭的商品化率僅僅50%多,而糧油為80%,僅僅從需求彈性性質上難以解釋,其主要原因在于兩者的加工工業和流通渠道建設的差別上。渠道導向型的農產品的商品化率高達90%,而農戶自身消費比例高的非渠道導向的農產品商品化率僅僅30%(王合慶、嚴建科,2005)。

        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問題的實證分析

        流通渠道主體規模問題。作為流通主體進入市場、開拓市場、溝通供求關系,需要規模、質量、品牌以及各種營銷手段,需要能夠把握農產品的市場狀況,顯然分散、小規模、兼業化的農戶往往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和條件。目前,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的主體主要是農戶和進行農產品批發與零售的個體戶,規模化、專業化的農業企業依然較少。我國農產品生產主要以農戶單位進行,經營規模小,戶均經營耕地面積為7.94畝,戶均銷售糧食為1047.34公斤、豬肉97.62公斤、禽蛋55.48公斤,是世界上最小的農戶(艾云航,2004)。這種規模無論是農產品的生產還是流通均不具備抗風險的能力。

        流通渠道組織化程度低。流通渠道的組織化程度又可以理解為渠道系統化,任何一條流通渠道,都包括若干的渠道成員,這些成員合作完成商品的傳遞過程,而這些渠道成員之間的關系狀況就表現為流通渠道的組織化。因此,流通渠道基本要素渠道成員之間的合作關系構成了渠道的組織形態,決定了其組織化程度。我國農產品的流通渠道成員數量眾多,規模層次不齊,以小規模為主,且各自孤立,呈現低組織化程度,承擔主要責任的農村經紀人組織規模較小。

        流通渠道效率低。渠道效率是指一定量的渠道投資所帶來的銷售額和利潤額。農產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可以從時間和空間角度進行研究,從時間繼起的角度看流通效率用流通時間的長短來測算,從空間并存的角度看流通效率可以用流通的資源配置情況,即流通的半徑和流通的費用來測算。首先,農村流通時間總體偏高。從工業產品和農產品的流通時間比較來看,農產品的流通時間呈下降趨勢,但是從絕對值上仍然處于高位,主要是由于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中的中介成員過多,產銷流通鏈條過長,且流通渠道各成員之間的配合不力引起的,每個流通環節都要耗費交易時間,所以流通時間長。其次,農產品的流通半徑小。農產品具有區域性、季節性和分散性等特點,而消費者對農產品具有全面普遍性、多樣性、變化性的需求,因此各種農產品需要經常在不同區域進行運輸流通以滿足各地消費者的需求。這些特點限制了流通半徑,造成農產品在產地市場供過于求,而在銷地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上升的市場分割局面經常出現。

        流通費用高與費用結構不合理并存。如圖1、圖2所示,農產品流通費用總量可以通過與其它非農產品流通費用的基本情況對比分析,流通費用的結構狀況從運輸費用、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三個主要方面占比情況測算。總量來看,農產品流通費用增長率較快,與其絕對額發生增長矛盾,屬于偏快性低效率增長。如我國糧食產品的生產價格跟國際市場比較有很大的競爭優勢,但是他們在流通、外貿領域中至少增加了30%的成本;而對于非糧食類的生鮮農產品,中間渠道費用遠遠大于生產成本。結構對比可以說明,農產品流通費用中的運輸費用和保管費用偏高,說明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中的管理存在問題。

        農產品流通渠道所依賴的物流基礎設施落后。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道路建設滯后。從全國范圍來看,農村道路的70%以上屬于路面寬7米以下、沒有任何交通警示標志等安全設施、或坑洼不平等各種隱患的鄉村道路,在西部一些偏遠的農村甚至沒有公路建設。總體來講,農村交通運輸線路短少,農用專用線配備欠缺。二是農產品運力不足。首先是農村總運力不足,農村機動力運輸量約占總運輸量的20%;其次缺乏農業運輸專用技術設備、技術裝備落后。專用運輸工具極為缺乏,致使一部分易腐產品積壓在產地,造成20%的貨物交付前腐爛變質。集裝箱運輸是一種較好的運輸方式,適宜于農產品運輸,但我國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無法大規模運用。三是儲存條件不足。有些農產品從生產、采購到終端消費需要多次儲存,以調節產需和供求平衡。目前,我國農業倉儲容量不足,庫點分布不合理、不科學、規模小,且倉型與機械設備水平低,儲存方式與運輸方式不適應,統一調度管理難度大。四是流通加工水平低、設施落后。農產品流通渠道中大多數產品需要進行整理、分級、分類、烘干、散熱、消毒、防腐包裝等處理,而我國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在這些方面的作業能力不足。以烘干為例,國家每年收購的高水分原糧,利用干燥設備僅僅能夠處理四分之一,大部分原糧依靠人工晾曬,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受天氣等自然因素的制約,效率低下。

        基于重慶市研究農產品流通渠道創新模式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以及城市大中型連鎖超市等新型零售業態的加盟,使農產品流通正逐漸培育起現代化方式,但是重慶市農村各個流通環節的主體組織化程度偏低、批發市場發育水平低的局面,抑制了農產品現代化流通的步伐。傳統的農產品流通雖然已經實現了比較細致的分工,但是流通環節過多、規模偏小與農產品的自然屬性不相稱。因此,構建并完善農產品流通模式至關重要,對此重慶市進行了具體探索。

        模式一:啟動了產銷一體化的流通渠道模式。產銷一體化的流通新模式主要是采用龍頭企業積極參與農超對接方式,大中型流通參與農產品收購,或者直接建立基地并貼牌,同時通過消費需求信息指導農產品生產結構的調整,逐步實現產銷一體化的流通模式。2008年全市萬村千鄉承辦龍頭企業通過基地直采、直建基地、貼牌銷售、引導農民以物易物等方式,共收購價值5000多萬元的農副產品;從2008年開始,組織開展各類農商對接推介洽談會、網上農產品購銷對接會,通過產銷直接見面,達成各類意向成交金額11.6億元,實際成交3.8億元,深受農產品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歡迎。

        模式二:逐步完善農產品流通渠道的綜合配套服務體系。流通方式包括綜合配套服務體系是否完善。重慶市正在逐步完善農產品流通綜合配套服務體系,建立了農產品各種檢測和信息制度,如農產品價格交易庫存以及農產品質量檢測制度;為農產品檢驗檢疫、標準化等提供了條件和基礎保障;物流配送以及冷鏈中心的逐步完善,使得農產品的鮮活程度逐步提高,并與周邊省市進行交通方面的接軌,如相互減免相關產品運輸的路橋費等。

        模式三:加強流通主體培育,促進了農村農產品流通方式的多樣化。農產品可以通過批發交易市場、農村經紀人和販運大戶等進行銷售和流通,重慶市農產品流通中著重于各類方式和各種主體的培養,使農產品流通多樣化,這樣可以促進農產品銷售。

        據不完全統計,到2008年底,重慶市各類批發市場48家,交易額340億元,較上年增長24.8%。全市各類農貿市場達到1500個左右,城市鮮活農產品消費的主渠道依然是農貿市場。同時,農村經紀人對重慶市農產品流通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這些經紀人主要來源于農村居民,專門從事農產品收購和長途販運,全市各種農產品經紀人和販運大戶共達到31698戶,某些地區的某些農產品銷售中經紀人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商務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見[R].中國合作經濟,2004.8

        2.萬典武.對發展我國農村商品流通的五點看法[J].中國供銷合作經濟,2003.12

        3.程國強.中國農產品貿易[J].管理世界,2005.10

        4.丁聲俊.以民為本統籌發展農村商品流通[J].中國供銷合作社,2004.11

        5.黎元生.農產品流通組織創新研究[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6.李飛.分銷渠道設計與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第6篇:農業職稱論文范文

        關鍵詞:產業集群;制約因素;發展路徑

        產業集群是以一個主導產業為主,大量與其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一定區域內的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的競爭優勢。產業集群是一種有利于中小企業成長的產業模式,是當今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的一種成功經驗。尤其在縣域,發展產業集群更是明智之舉,對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產業集群及其發展總體特點職稱論文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不同產業集群的縱深程度和復雜性相異,代表著介于市場和等級制之間的一種新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許多產業集群還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銷售渠道、顧客、輔助產品制造商、專業化基礎設施供應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專業化培訓、信息、研究開發、標準制定等的機構,以及同業公會和其他相關的民間團體。

        因此,產業集群超越了一般產業范圍,形成特定地理范圍內多個產業相互融合、眾多類型機構相互聯結的共生體,構成這一區域特色的競爭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狀況已成為考察一個經濟體,或其中某個區域和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總體來說,考察產業集群的特征主要有六個方面的特征。第一,每個地理區域的大部分企業基本圍繞同一產業、或機密相關產業、或有限的幾個產業從事產品開發、生產和銷售等經營活動。第二,產業內部企業之間具有某個或某幾個顯著的產業特征作為聯接,產業內部企業之間實行專業分工。最常見的是以供應商-客戶作為聯結模式,這些內在緊密聯系并頻繁互動的行業及其所屬企業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紡織產業集群。第三,通過集群成員之間供需關系的連結,實現采購本地化,形成整個集群的成本優勢。產業鏈的當地化不僅降低了企業的采購和供應成本,更重要的是大大便利了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溝通互動,從而為雙方在技術創新中協作創造了條件。第四,產業內部的單個企業絕大部分屬于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但是整個集群卻具有顯著的規模優勢和很高的市場占有率。第五,集群產品銷售具有極強的市場滲透力,部分集群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集群和地區專業市場互動發展的局面,逐漸使該地區成為了某一產品的集群中心。第六,發展過程特征。考察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基本從自發起步,依靠當地一批精英帶動,逐漸形成某一種產業雛形,當形成一定氣候后,政府部門再給予適當扶持,不斷培育和發展其成為具有當地規模的中小企業集群[1]。

        二、產業集群對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產業集群的概念提供了一個思考、分析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并制定相應政策的新視角。產業集群無論對經濟增長,企業、政府和其他機構的角色定位,乃至構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其他機構的關系方面,都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法。

        產業集群從整體出發挖掘特定區域的競爭優勢。產業集群突破了企業和單一產業的邊界,著眼于一個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和合作關系的企業、相關機構、政府、民間組織等的互動。這樣使其能夠從一個區域整體來系統思考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考察可能構成特定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考慮臨近地區間的競爭與合作,而不僅僅局限于考慮一些個別產業和狹小地理空間的利益。

        產業集群要求政府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產業集群觀點更貼近競爭的本質,要求政府專注于消除妨礙生產力成長的障礙,強調通過競爭來促進集群產業的效率和創新,從而推動市場的不斷拓展。尤其在縣域,發展產業集群更是明智之舉,對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

        (一)產業集群是推進縣域經濟結構優化和產品升級的重要手段

        作為一種為創造競爭優勢而形成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產業集群所具有的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是其他產業組織形式無法比擬的。它把產業發展與縣域經濟通過分工、專業化與交易的便利性合理地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一種有效的生產組織方式,優化縣域經濟結構,促進產品升級,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企業,進一步增強集體自身的競爭能力。

        (二)產業集群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隨著大多位于城鄉結合部的產業集群的不斷發展壯大,可以有效地帶動周邊農村地區農、牧、副、漁等產業發展,擴大周圍村集體增收的空間,周邊的農民也有更多的機會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主動從農業生產向其他產業轉移,拓寬了就業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三)產業集群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助推器

        產業分布呈較為明顯的圈層結構,利于各種產業按照地域緊密度和產業關聯度形成不同類型的集群;產業分布呈放射性軸向推進,利于集群輻射帶動作用的發揮;能夠催生和吸引流通業和中介機構在產業集群區域內集聚,為各種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可能,為城鎮各項事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大大加快了城鎮化和城市化進程。

        (四)發展產業集群是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

        發展產業集群可以促進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提高勞動力、原材料、資本等的利用程度;可以促進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建立聯盟等開展購銷活動,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可以通過各產業分布呈較為明顯的圈層結構,利于各種產業按照地域緊密度和產業關聯度形成不同類型的集群,企業之間細致而緊密的分工與合作,促進產品的創新與產業的升級,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符合當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要求,是推動區域經濟突破發展的重要措施。

        三、縣域產業集群企業發展的梗阻因素

        (一)在集群企業方面

        1.集群企業的“小、低、差”等特點,不利于吸引銀行信貸支持。一是規模小。部分企業由于規模小,其產品難以取得足夠的市場份額,抵抗市場沖擊能力弱,銀行對其發放貸款信心不足,積極性不高。二是專業化層次低。產品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技術改造資金投入不足,企業短期化行為突出,產業提升動力不足。三是財務信息透明度差。大多數集群企業是由家屬企業發展而來,財務管理不規范,往往不具備規范的財務信息披露機制,金融機構通過正常渠道很難掌握有效的財務信息。四是有效抵押、擔保能力差。由于企業規模小,企業的資產三證不齊,無法向銀行提供足夠的土地、房產作抵押,企業主的車輛、機械設備等作抵押卻無法進行有效登記,難以滿足銀行貸款條件[3]。

        2.產業集群所屬企業經營趨同化特征明顯,不利于銀行分散信貸風險。首先是企業組織形式、運作模式、產品標準、供應價格基本一致,企業效益受當期商品價格影響明顯;其次是集群所屬企業普遍存在著資本薄弱、人才缺乏、經營粗放、抗風險能力低、且無技術優勢,進入和退出市場的頻率比較高;第三是目標市場相同,導致集群企業內部過度競爭,使企業陷入增產不增效的境地,企業積累速度放慢;第四是與產業集群相配套的企業及中介服務機構發育緩慢,信貸資金一旦投入,極易導致信貸資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因此,雖然集群內的眾多企業都符合擔保貸款條件,但銀行從均衡風險角度考慮,不愿將過多資金集中在該領域。

        3.產業集群內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目前不少產業集群僅僅是眾多生產同樣產品的企業的簡單集中,產品雷同,沒有形成專業化分工,大量“小而全”的企業在同一個集群中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并危及集群自我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同時集群內企業產品的關聯度也較低。這樣的產業集群不能體現出企業間合理競爭和分工合作的優勢,無法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二)在政府及中介方面

        1.政策扶持集群企業力度不夠。地方政府雖然出臺了一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作用不明顯,對深化中小企業推力不足。未能為集群企業規劃好區域建設,完善產業集群的生存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水、電、交通、通訊的基本經營條件的具備,合理規劃產業園區等項目,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完備的環境條件。

        2.政府職能定位不準確、行為不合理。有些地方政府對于本地的產業采取地方保護主義,限制本地產業集群與外地產業的競爭,扭曲了地方生產系統的合理運行機制,不利于產業集群競爭能力的提高,也增加了企業的交易成本;過于重視本地大型企業的發展,忽視中小型企業所構成的產業集群的發展活力,缺乏對其的必要支持。忽視產業集群形成的內在規律,不善于從專業化分工和市場細分中發現機遇,引導和培育本地經濟特色,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缺乏橫向整合,使資源無效配置和浪費。

        3.中介機構少且收費過高,增加了集群企業獲取信貸支持的成本。由于產業集群發展的時間較短,很多產業集群缺乏相應的中介服務組織,社會化服務網絡不健全,從而阻礙了產業集群的發展。目前縣級中介評估機構一般只有國土局、房產所和公證外三家,這三個部門還不是專門的信貸評估機構,很難滿足整個縣域信貸評估需求,而固定資產評估、登記、鑒定相關費用過高,增加了集群企業獲取信貸支持的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在構思產業集群的產業結構、建構中介服務體系、建立勞動力教育培訓機構等方面缺乏周全的規劃和有效的行動。

        (三)在金融機構方面

        1.對發展產業集群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部分金融機構沒有科學把握產業集群的內涵,片面認為企業扎堆在一塊就是產業集群,對一部分正在成長的產業集群缺乏長遠的金融支持規劃。更有個別金融機構認為集群企業處于無序競爭狀態,形成不了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創造不了區域發展品牌,對其信貸扶持的主觀能動性較差。

        2.嚴格的信貸政策制約了金融對集群企業的信貸支持。一是評級授信標準高。現行國有商業銀行信用評級標準嚴格,要求A級以上的企業才有貸款資格,集群經濟中的中小企業受規模等條件限制難以達到較高的信用等級。相當一部分經營比較規范、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集群企業則被排斥在貸款支持范圍之外。二是貸款程序繁雜冗長。現行銀行貸款審批程序和審批層次多,審批鏈條長,與集群企業資金需求快速、頻繁等要求不相適應。三是抵押擔保貸款門檻高。據對文昌海淡水養殖企業集群調查,目前農村信用社對種養業貸款規定貸款一萬元以上,必須以有效抵押物作為抵押擔保。國有商業銀行由于信貸權限上收,對集群企業信貸資金支持明顯減少且門檻抬高。嚴格的抵押擔保條件使眾多經營效益較好的中小企業無緣銀行信貸支持。

        3.金融服務難以滿足集群企業的金融需求。隨著集群企業的發展壯大,集群企業對金融的需求越來越多,但由于縣域金融機制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縣域金融機構難以滿足集群企業的金融需求。一是缺乏與產業集群發展相對應的民營金融機構。目前集群民營企業亟需的恰恰是與之相配套的民營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萎縮和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不足,難以為集群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二是銀行網點設置與產業集群發展資金需求不適應。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基層經營網點大量撤并,使集群企業外源性資金供給減少。三是縣域金融機構缺少創新能力,金融產品單一,難以與集群企業發展進程相適應。在信貸業務品種和信貸業務操作上,未能適應集群企業貸款需求急、頻度高、額度相對較小的特點,不能針對不同時期集群企業對金融產品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

        四、縣域產業集群深化發展的路徑選擇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使之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適應,需要從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整合、配置當地優勢資源,推動中小企業本地化的分工和協作,促進企業集聚,培育特色產業,形成有競爭能力的地方產業集群,走產業集群和產業深化之路。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品升級,切實提高集群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是企業應當注重人力資本投資。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個人的技能,并努力提高整個企業的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積極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促進企業活動的開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二是注重企業家群體的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對于企業乃至整個產業集群的創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產業集群的發展中應當促進集群內企業家的相互聯系、共同學習,給予企業家獲得培訓的機會,不斷提高其個人素質和經營管理的能力,為企業的發展創新起到帶頭人的作用。

        三是加強產業集群內各企業同學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完善技術成果轉化機制,積極探索市場需求,適應市場的變化,不斷應用新的技術開發新的產品,切實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進整個產業集群的優化升級。

        四是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抗御風險能力。一方面,企業自身要加快信息化建設,加強與外界的溝通與聯系,及時捕捉信息,提高企業抗御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企業要充分運用多種金融避險工具,實行收匯多元化,適當選擇遠期結售匯、掉期、擇期交易等鎖定風險交易,或者用押匯的形式提前結匯,以進一步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二)政府引導與政策扶持并舉,促進集群企業結構優化

        一是加強政府宏觀指導,將產業集群發展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相銜接,使產業集群得到更多地政策支持。出臺發展產業集群的指導意見,加大政策扶持,激勵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如建立地方財政補貼制度、專業人才引進機制,切實落實出口退稅及免抵、技改貼息、出口獎勵等政策,充分發揮政策的效應作用,引導和規范產業集群的發展。

        二是制定配套政策,引導本地分散的企業逐漸向產業集群集中,利用本地產業集群的產業鏈招商引資,吸引更優秀的企業進入本地產業集群中,帶動當地其他企業的發展。為本地的產業集群中的企業經營設定一定的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它們的不斷發展、創新,以此培育和壯大本地的產業集群。規劃好區域建設,完善產業集群的生存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水、電、交通、通訊的基本經營條件的具備,合理規劃產業園區等項目,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完備的環境條件。

        三是引導和幫助本地產業集群中的企業開拓市場。政府部門應當同行業、企業共同挖掘本地地理、人文、商業傳統等有利因素,致力于籌劃和推動地方特色經濟發展,努力提高本地產業集群的知名度。積極組合產品宣傳、展示、交易會等活動,對外宣傳本地的優勢特色產業和產品,促進本地產業與外界的聯系,提高產業的外向度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占有率,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外在的推動力量。

        四是加快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建立。各級政府應在加強管理、規范的同時,引導和推動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建立健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溝通政府企業、制定行業標準、規范行業秩序、協調行業糾紛、保證行業公正等方面獨有的作用[4]。

        (三)創新金融服務與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并重,促進集群企業結構調整

        一是準確定位,找準金融要素在區域產業結構優化中的位置。作為經濟活動稀缺生產要素之一的金融要素,在區域經濟結構優化過程中,要采取積極措施跟進,努力通過將資金合理配置到優勢產業和企業集群,并通過創新金融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加速升級。

        二是引導和促進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在當前間接融資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金融部門要通過資金投向、行業選擇,通過有進有退的戰略調整來引導和促進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

        三是貫徹擇優扶持信貸原則,重點支持集群龍頭企業的發展。目前成熟階段的產業集群組織形式都是在一個區域內形成以少數龍頭企業為主導,以產業鏈為基礎,大量中小企業配套分工協作的體系,龍頭企業在地方產業集群的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集群企業內的龍頭企業,金融機構應大力支持其發展生產、擴大銷售,支持其開展產品研發和設備更新,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把配套產品和加工輔業分離出來,確保龍頭企業的火車頭作用力度不退。

        四是建立符合產業集群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各商業銀行應采取區別對待的信貸政策,建立符合產業集群發展的金融服務機制,制定符合產業集群企業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打破原貸款界限,提高融資效率,擴大金融融資規模。

        參考文獻:

        [1]李慶勝.縣域成長期產業集群發展特點與金融支持策略探討[J].濟南金融,2007(1):52-54.

        [2]楊家杰.金融與產業集群經濟互動發展:濟寧實證分析[J].濟南金融,2007(1):54-5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 亚洲sss无整片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 三级久久三级久久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