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一個圓柱形水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一個圓柱形水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圓柱的體積

        教材8-10頁內(nèi)容

        教學圖標:

        1、通過實踐活動的了解圓柱體積的含義,區(qū)別體積和容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了解推導過程。

        2、通過把圓柱切割成近似的長方體,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積公式這一教學過程。

        重難點: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2、公式的應用。

        教具學具:

        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和圓柱形教具一套。

        一、創(chuàng)造情境:

        1、以故事導入、引出課題

        在很早以前,有位年輕美貌的公主一胎生下了兩個兒子,全家樂壞了,眼看要滿月了,喝喜酒了,還沒有給孩子起到名字,全家人急壞了,就趕緊召開了全家緊急會議,根據(jù)孩子的長相外貌特征商量決定,大兒子叫圓柱、小兒子圓錐。

        (1)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2)復習什么體積?什么叫容積?

        (3)體積和容積的單位。

        (4)讓學生拿出大小不同的圓柱進行測量。

        二、研究探討進行實際操作:

        1、回顧知識,幫助學習深化

        A、提問:圓柱由那些圖形成的?它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圓的大小與它的底面積高有關)

        演示1、進行演示推導過程(出示長方體和圓柱教具

        用長方體和圓柱比較)

        (長方體的長是圓柱底面圓長的一半,長方體的寬是圓柱底面的半徑)。

        演示2、將圓柱分成若干等給轉(zhuǎn)化成近似的長方體,進行討論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分的份數(shù)越多,圓柱中的圓面就接近長方形,圓柱也就接近長方體,轉(zhuǎn)化后和原來的圓柱比較,底面積不變,高不變,形狀變了……

        2、通過演示討論,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或 V=3.14×r2xh

        3、完成課本練一練1、2題

        三、反饋練習

        1、速算比賽,求圓柱的體積?

        (1)r=2cm, h=5cm

        (2)d=16dm,h=0.8dm

        (3)c=12.56dm,h=5cm

        2、數(shù)學屋

        (1)圓柱形的鋼材,底面直徑為12cm,高5cm,這種鋼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周長是31.4cm,高30cm。這個水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總結課堂:

        第2篇: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1.從圓錐的( )到( )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圓錐有( )條高。

        2.圓柱的體積是( )的圓錐體積的3倍,所以圓錐體積的公式是( )。

        3.把4個同樣大小的圓柱,熔鑄成等底等高的圓錐,能熔鑄( )個。

        4.一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 )。

        5.把一段圓柱形圓木,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削去部分體積是圓柱體積的( ),是圓錐的( )。

        6.用一張長是25.12厘米,寬3.14厘米的長方形厚紙板圍成直圓柱,有( )種圍法;其中一種圍成的圓柱的高是( )厘米,直徑是( )厘米;另一種圍的圓柱的高是( )厘米,直徑是( )厘米。

        二、觀察思考下面的解題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

        1.一根圓柱形水管,內(nèi)直徑20厘米,水流的速度是每秒4米,這個水管1分鐘可以流過多少立方米的水?

        解:(1)圓柱形水管的底面積

        (2)圓柱形水管的容積(4米相當圓柱的高)

        314×400=125600(立方厘米)

        (3)1分鐘可以流過多少水

        125600×60=7536000(立方厘米)

        7536000立方厘米=7.536立方米

        答:這個水管1分鐘可以流過7.536立方米水。

        2.有一根長20厘米,半徑為2厘米的圓鋼,在它的兩端各鉆了一個深為4厘米,底面半徑為2厘米的圓錐形小孔做成一個零件,如圖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解:

        (1)圓柱的底面積

        2×2×3.14=12.56(平方厘米)

        (2)圓柱的體積

        12.56×20=251.2(立方厘米)

        (3)圓錐形小孔的體積

        12.56×4=50.24(立方厘米)

        (4)零件的體積

        251.2-50.24=200.96(立方厘米)

        答:這個零件的體積是200.96立方厘米。

        3.一個高3分米,底面直徑為20厘米的圓柱形水桶里裝滿水,水中放著一個底面直徑為18厘米,高為15厘米的鐵質(zhì)圓錐體,當這個鐵質(zhì)圓錐體取出后,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結果如何?

        解:當這個鐵質(zhì)圓錐體取出后,桶內(nèi)水面要降低,因為這個物體原來占據(jù)了一些空間,結果怎樣,就要先求圓錐體的體積,再求變化的結果。

        (1)圓錐的底面積

        (2)圓柱的底面積

        (3)圓錐的體積

        (4)水面降低的米數(shù)

        1271.7÷314=4.05(厘米)

        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有A、B兩個容器,如圖,先把A容器裝滿水,然后將水倒入B容器,B容器中水的深度是多少厘米?

        *2.如右圖,是一個棱長為4分米的正方體零件,它的上、下、左、右面上各有一個半徑為2厘米的圓孔,孔深為1分米,這個零件的表面積是多少?體積是多少?

        *3.把一個直徑是2分米的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沿直徑把圓切開,拼成一個和它體積相等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表面積比原來圓柱的表面積增加8平方分米,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第3篇: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一、巧妙引入,讓學生樂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新課伊始,我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多渠道、多方位地去設計創(chuàng)新引入形式,讓學生面臨需要立即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求的欲望,從而將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我在教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時,給學生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阿凡提來到一個集市,正好遇見一個高利貸者在叫喊,“放金幣嘍!放金幣嘍!我的金幣可是個寶,只要你把它埋在地里一天一夜,就會變成1000金幣。”“我借一個金幣!”阿凡提決心懲罰這個愚弄百姓、貪得無厭的家伙,為民除害。“那你每天得還我500個金幣。”“好,一言為定。我將連續(xù)15天借金幣,第1天借1個金幣,以后每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15天以后我還給你金幣,如果這15天之內(nèi),你不借給我了,那么以前我借的金幣就不能還給你了。”高利貸者一算計,立即眉開眼笑,一口答應。沒想到,不到15天,這個貪得無厭的高利貸者就破產(chǎn)了。同學們,你們知道高利貸者為什么會破產(chǎn)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這樣,以故事引入新課,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來。

        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自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鼓勵學生獨立探求新知,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探求新知的時間和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盡可能地去自己領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去探究。在學生探求的過程中確實出現(xiàn)障礙了,教師才予以適當?shù)狞c撥,幫助學生消除障礙,突破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放手讓學生自學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只要求將本節(jié)課所要學的內(nèi)容告訴學生。然后放手讓學生看書自學。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這一部分時,我告訴學生,“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是: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中。下面同學們看書自學。一會匯報你的學習所得和你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和獨立探究知識的能力。當然,作為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不能不聞不問,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哪些知識已經(jīng)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哪些知識還需要進一步加深,哪些問題是自學中的難點,需要教師加以點撥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教師在這個時候要組織他們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同學之間通過不同方法、不同觀點的交流,互相學習、相互點撥,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這一部分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圓柱體通過切拼,把圓柱體轉(zhuǎn)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從而推導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理解得不夠透徹,于是,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發(fā)給他們實驗器材,讓他們自己動手實驗、然后討論,說一說圓柱體的計算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生在親自動手實驗,學習小組交流討論的幫助下,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對于圓柱體體積的推導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牢固地掌握了圓柱體的計算公式。

        3.精心設計習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題能力

        學生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點,能不能應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練習題,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題的設計要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檢查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第二個層次是,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第三個層次是把新知與舊知融合,讓學生能夠做到融會貫通。例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這一部分時,筆者對三個層次的練習題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層次:

        1.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1.5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兩量它的直徑是4分米,高是6分米,這個水桶的容積是多少升?

        第二層次:

        1.一個裝滿稻谷的圓柱形糧囤,底面周長為15.7米,高為1.7米, 每立方米稻谷重600千克。那么這堆稻谷有多重?

        第三層次:

        1.一個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徑是10厘米,把一塊鐵塊放入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這個鐵塊的體積是多少?

        2.一箱圓柱型飲料,每排4桶,共6排。這種圓柱型飲料的底面直徑為6.5厘米,高12厘米,這個紙箱的體積至少是多少立方分米?

        第4篇: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關鍵詞:有效教學;創(chuàng)新理念;思維拓展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2-087-1

        〖FL(K2〗〖HJ3.7p〗

        一、在習題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新的理念

        1.明確題意,巧妙釋疑。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中有這樣一題“一個圓柱形儲水桶里,把一段半徑是5厘米的圓鋼全部放入水中,水面就上升9厘米;把圓鋼豎著拉出水面8厘米后,水面就下降4厘米,求圓鋼的體積?”

        學生剛接觸該題時,有點傻眼,因為求體積類型的題目必須知道,有關底與高的有關條件,而這里恰巧確沒有告之,那么我們該如何來解答該題呢!

        這里初步涉及了比例的知識,其實學生已經(jīng)學過比例了。假設學生能理解“下降4厘米的水的體積,就是那拉出8厘米圓鋼的體積”。那就可以想到的是當圓鋼全部浸沒時,水上升9厘米的體積就是圓鋼的體積,這樣的話,該題當迎刃而解,我們就不需要知道水桶的底面積等條件了。

        2.加深題意,靈活激趣。

        算到這里,問題是解決了。但我們可以繼續(xù)探討,可以讓學生求出圓鋼的長度是18厘米,并可以繼續(xù)思考的是桶里至少需放高多少厘米水的問題,就更難了。因為像這里,根本就不需要高為18厘米的水位,因為當圓鋼浸沒時(即便是剛接觸到時,水面也會上升),那么條件似乎不夠,這里能不能求出圓柱形儲水桶里應放多少水呢?似乎很難。但條件中有:“圓鋼拉出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那我們從體積一樣(下降水體積與8厘米圓鋼體積一樣)的角度可以得到的是圓柱形水桶底面積是圓鋼底面積的2倍,即為2×3.14×5×5=157平方厘米。若求桶內(nèi)原有水多高?那么,我們是不是該考慮高度變化中的“圓鋼放入2厘米,水位上升1厘米”呢!因為有條件“拉出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

        3.鞏固題意,突破拓展。

        在做該題時,我們的推想是可以得到驗證的。之所以會這樣,是由于這兩個物體的體積都由v=sh來計算。所以即便外容器為長方體或正方體或其他上下同等的規(guī)則型容器都可以這么來考慮。如果學生們能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對于這道教學題,我們真正做到的不僅是“有效”,更可以說的上是“高效”了!

        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高度參與與教師的適時指導。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啟發(fā)、指導、點撥、評價、矯正,起到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提煉精要、升華情感、化繁為簡、點石成金的作用,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刻,才算是有效的教學。

        二、在作業(yè)解答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價值

        1.化繁為簡,破舊立新。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中有這樣一題“檢測一批零件,有195個合格,4個不合格。在不出現(xiàn)不合格的情況下,如果要使合格率達到98%。要生產(chǎn)( )個零件。”學生在完成該題填空時,往往都從“合格率”來考慮,根據(jù)“合格零件數(shù)÷零件總數(shù)=合格率”結果是“(195+X)÷(195+4+X)=98%”。但學生在解這個方程時會遇到較大的困難,那么有沒有較為簡單一點的方法呢?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從創(chuàng)新的觀點來思考:從不合格零件上去解決。因為,從題目上知道,再生產(chǎn)的是合格的零件,因而這批零件有且只有4個不合格,而合格率是98%,那么不合格率是2%。從而,我們先求出零件的總數(shù),可以列式為:4÷X=2%或4÷2%。均得到零件總數(shù)是200個。那么,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195個合格,4個不合格,所以只要再生產(chǎn)200-195-4=1個就可以了。在這個“化繁為簡、破舊立新”的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的價值。

        2.另辟蹊徑,殊途同歸。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中有這樣一題“貨車的速度是轎車的4/7,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在離中點15千米處相遇。這時轎車行了多少千米?”解該類型的題目需要學生具有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學生的習慣是從問題著手。

        三、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創(chuàng)新的樂趣

        1.數(shù)學與生活相結合,感受創(chuàng)新的意義。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體現(xiàn)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我們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際,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驗到數(shù)學的價值。在教學六年級的《大樹有多高》這一實踐活動課之前,我布置的“課外調(diào)查”是要求學生了解我們學校教學樓的高度。結果同學們的了解渠道分成了三種方式:1.上網(wǎng)查找。2.咨詢校長室。3.通過預習,利用了比的知識解決。在公布統(tǒng)計結果的那天,學生們都非常高興。因為他們都得到了正確的高度,尤其是使用第三種方式的同學,特別有成就感。我讓使用其他兩種方式的同學在用“比”知識同學的幫助下,也進行嘗試。結果他們都發(fā)生了爭執(zhí),因為他們所使用的“比”已經(jīng)不同了。這樣的“爭執(zhí)”已經(jīng)完全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欲望,激發(fā)了他們的進一步探索。最終,他們自己探討出:不同時間、不同地區(qū)的物體與影長的比是不同的。這是數(shù)學與生活的相結合,詮釋了數(shù)學的魅力。而通過恰當方式的引導,在學生自我創(chuàng)新意識下得到的這個觀點,已經(jīng)超越了教材對學生的要求,這就是創(chuàng)新的意義。

        第5篇: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教學 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 意義 培養(yǎng)方式

        動手實踐作為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是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探究,從而解決一系列數(shù)學問題。那么,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動手實踐學習呢?現(xiàn)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動手實踐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讓學生動手實踐,借助實踐啟動思維,探究新知。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課前我將學生分為六個小組,讓每個小組自己制作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形容器,然后借助沙子、小米等材料進行分組實驗,探究圓錐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在認識圓錐的特征時,它的側(cè)面展開是一個扇形,這時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了一個圓錐,并請同學在其他同學面前沿圓錐的母線剪開進行演示。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增加學生的體驗。

        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實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號操作三個階段。而動手實踐則在于促成學生進行實物操作,讓學生在實物操作的過程中獲得最直接的體驗,這種體驗是最為寶貴的,它將為后兩個階段“表象操作”和“符號操作”做充分的準備。俗話說:“眼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這與新課標提出“做數(shù)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利于知識的生成。

        高爾基曾說:“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而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游戲”與“實踐”應是等價的。任何一個規(guī)律,任何一個法則,都有它自身形成的過程,過去我們的教育只是注重把這個規(guī)律、這個法則的結論告知學生,卻忽視規(guī)律、法則的形成過程,導致學生只記住結論,卻不會探索道理,照此演化下去將最終缺乏探索新世界的精神;讓學生動手實踐便是讓學生經(jīng)歷規(guī)律、法則的形成過程,從而讓知識內(nèi)化。

        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

        (一)指導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學生實踐機會。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nèi)容實際,創(chuàng)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多想多動中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圓錐體積”內(nèi)容時,我提前讓學生準備好第二天上課用的學具,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課前五分鐘復習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實踐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新課時親自認真觀察和指導學生利用手中學具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猜想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動手探究過程中,我觀察到全班學生都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膽交流,最終探究出圓錐體積等于三分之一與其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這一正確結論。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親自實踐,每一位學生既動手又動口還動腦,積極主動地探求數(shù)學規(guī)律,不但能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精心設計練習,培養(yǎng)學生生活技能。

        課堂練習是強化知識、形成技能、開發(fā)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精心設計各種實踐性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數(shù)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圓柱體積”時,為了使新知識盡量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突出數(shù)學既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新課程理念,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基本技能,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1.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量它的底面直徑56厘米,高87厘米,求這個水桶可以裝多少水?

        2.一個圓柱形杯子,從里面量它的底面直徑8厘米,高10厘米,現(xiàn)在有一袋498毫升的牛奶,問這個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奶?

        3.學校建了兩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花壇,花壇的底面內(nèi)直徑為3米,高為0.8米。如果填土的高度是0.5米,求兩個花壇共需要填土多少方?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并將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實踐中,有效提高的生活技能。

        (三)重視課外實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第6篇: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

        一、導入圖像,讓學生在觀察中獲得知識

        在小學數(shù)學中,《圓柱和圓錐》是極具有圖像特質(zhì)的部分。因此,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通過圖形來組織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更好的闡述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點,才能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圓柱和圓錐的本質(zhì),更容易理解教材的內(nèi)容和教師的教學意圖。如在圓柱的特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導入下列圖形:

        在完成圖形的導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觀察第一個圖形和后面三個圖形之間的關系。當同學們觀察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現(xiàn)第一個圖形,也就是圓柱是由后面三個部分組成的。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觀察趁勢提問

        師:圖(1)和圖(2)(3)(4)有什么關系?

        生:圖(1)由圖(2)(3)(4)組成。(在這個問題中,部分學生會因為忽略圖形的空間特點,會誤認為圖(2)和(3)中只有一個組成圖(1),此時教師應該通過圓柱的模型,向?qū)W生解釋清楚。)

        師:圖形(2)和(3)有什么特點?

        生:面積相等。

        師:怎樣才能求出圖(4)的面積?

        生:底面周長×高

        通過這個圖形的導入和簡單的問答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對圓柱的組成有直觀而清晰的認識,即圓柱由兩個面積相等的底面和一個側(cè)面組成、圓柱側(cè)面積=底面周長×高的基本知識點。

        此外,為了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點,為了讓學生可以從空間的角度來理解圓柱和圓錐,也為了增強學生的空間感,教師還可以將其他圖形與圓柱圓錐的圖形放到一起,讓學生進行判斷,通過比較判斷加深印象。如可以導入下面的圖形:

        在導入圖形后,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小小的課堂競賽:從上面看以下幾個立體圖形,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圖形?請用線連一連,看誰最快完成。

        二、組織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記憶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教師不僅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教學理論組織課堂教學,還需要發(fā)揮新課程的教學精神,正確的處理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生的關系,還需要在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動手實踐,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第一種實踐:組織課堂動腦活動

        在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復習中,教師可以開展一個快速搶答的課堂游戲:回答下面的問題,并列出算式。

        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2分米,高6分米。

        (1)給這個水桶加個蓋,是求(一個底面積 )。

        2×3.14=6.28(平方分米)

        (2)給這個水桶加個箍,是求(底面周長 )。

        2×2×3.14=12.56(分米)

        (3)給這個水桶的外面涂上油漆,是求(一個底面積+一個側(cè)面面積)。

        2×3.14+2×2×3.14×6

        =6.28+75.36

        =81.64(平方分米)

        (4)這個水桶能裝多少水,是求(水桶的容積 )。

        2×3.14×6=75.36(立方分米)

        通過這個快速搶答,能夠讓學生根據(jù)一個簡單的例子,全面把握圓柱的基本知識,并且能夠?qū)ζ渲械母鞣N公式進行實踐運用,增強學生解決實際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快速思考的能力,并且,通過這樣的一個競賽活動,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讓課堂氣氛更活躍,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漲。

        第二種實踐:組織課堂動手實踐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直觀的體驗教材的相關理論知識,是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主要方法。在《圓柱和圓錐》的教學中,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教師也應該通過具有啟發(fā)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說,在圓錐的體積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就組織了一個課堂動手實踐活動,在這過程中,筆者故意讓學生在“嘗試錯誤”的實踐過程中比較、判斷、思考,在錯誤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最終掌握圓錐體積的相關知識。

        三、結語

        總之,通過《圓柱和圓錐》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圓柱和圓錐有初步的認識,還可以通過圓柱和圓錐的特點,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就需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和合理想象來參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馬云鵬,《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7篇: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一、設疑誘錯,激活問題解決的動力

        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是否感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解決問題的參與水平。對于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動力激發(fā),不僅可以通過媒體演示、表揚激勵、有趣故事等外在的“外因”來達成,還可以通過問題本身的“內(nèi)因”來激勵,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引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本身的興趣,促進學生獲取、維系持續(xù)探究的原動力。這就要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特點,巧妙設計一些“坎坷”,誘使學生失誤出錯,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化錯為利,激活學生潛在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道題:一個長6分米,寬4分米,高5分米的長方體紙箱,里面能裝幾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大部分學生說出的答案是:(6×4×5)÷(1×1×1)=120(個),我并沒有到此結束,再次設疑,問:如果里面改裝棱長2分米的正方體呢?許多學生理直氣壯地說:“這有何難,不就是(6×4×5)÷(2×2×2)=15(個)嘛!”,“果然中計”。接著,我引導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草圖,標上長度,學生很覺這個答案是不對的,只能是12個。這樣的教學,教師適時抓住教學中的有利時機,設置疑問,誘導學生出錯,并利用這一“錯誤”資源,引導學生提升對問題的進一步探究,體驗數(shù)學的解題過程,這樣的教學往往比告訴學生怎樣解題更加有效果。

        二、倡導實踐,拓展問題解決的空間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在“做”中學數(shù)學,因為“做”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而且有利于學生在物質(zhì)化的實踐中,拓展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空間,激活學生參與數(shù)學問題的“再創(chuàng)造”,滿足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這就要求在問題解決中,要將靜態(tài)的知識結論變?yōu)閯討B(tài)的探索對象,變“聽”為“做”,在實踐活動中突出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讓學生的寬暢的思維空間中展示個性。

        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問題時,一位教師出示了這樣一道練習:求第一條線段的長度是第二條的幾倍(成5倍關系的線段)。如果照此看圖完成此題,學生的思維就容易形成定勢,而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很多,因此,課后我對此素材進行改進:每人紅色、黃色紙條各一條(成倍數(shù)關系),求出紅紙條的長度是黃紙條的幾倍。這樣,把教材化靜為動,為學生的探究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出了三種方法:(1)先量每張紙條的長度,再列式計算;(2)用黃紙條在紙紙條上量,量一次做一個記號,幾次量完就說明紅紙條是黃紙條的幾倍;(3)折紅紙條,折得和黃紙條的長度一樣,展開紅紙條就可以看出紅紙條是黃紙條的幾倍。這樣以動促思,以思促學的學習方式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無比的愉悅,同時也給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可見,靜態(tài)的知識用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不僅能使學生活學,而且能達到將所學知識活用,用活這一目的。

        三、經(jīng)驗感悟,豐富問題解決的方式

        數(shù)學新課標指出: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是建立在特定的經(jīng)驗背景基礎上的。這就告訴我們,要重視讓學生經(jīng)驗感悟中參與問題解決,不僅要重視了解學生的數(shù)學經(jīng)驗背景,而且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背景,特別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調(diào)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實現(xiàn)問題解決方式的多樣化,體驗感悟數(shù)學的價值魅力。

        例如:在教學多位數(shù)加減法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媽媽這個月的收入是1612元,爸爸這個月的收入是1372元,我家這個月的生活費共1980元,這個月節(jié)余多少元?在解決問題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列出了1612+1372-1980這個算式,可是一位同學卻用畫圖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他的啟發(fā)下,另一位同學又想出了另外一種方法:1372-(1980-1612)。他畫了一個圖后說:“這個圖就象一個大口袋,裝著爸爸的錢和媽媽的錢,這個月的生活費先不用爸爸的錢,先用媽媽的錢,結果發(fā)現(xiàn)媽媽的錢不夠用,還差1980-1612=368(元),于是再從爸爸的錢中拿出368元補上,這時還剩下1372-368=1004(元)。”老師大力贊揚了他們,能借助圖形使問題變得形象了、具體了。從上面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及時利用了來自學生的資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獲得了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且獲得了數(shù)形結合思想。從而使學生感悟解決問題的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意識。

        四、學以致用,提升問題解決的體驗

        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是數(shù)學問題解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把數(shù)學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實際,可以提升學生對問題解決的背景、策略、模式的認知。這就要求教師要跳出“數(shù)學”教數(shù)學,讓學生具體的運用中豐富問題解決的體驗,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教學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后,出示這樣的練習題:“制作一節(jié)長8分米,底面直徑2分米的圓柱形鐵皮煙囪,需鐵皮多少平方分米?”部分學生照套圓柱體表面積公式,求煙囪的表面積(一個側(cè)面積加兩個底面積)。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煙囪制成上下兩個底面都用鐵皮封住的話,煙怎么排呢?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悟出了道理:聯(lián)系排煙的部分,只能求煙囪的側(cè)面積。接著,老師再出示下題,要求學生聯(lián)系實際展開討論。

        下列物體是求它的哪個部分(連線):

        制一個圓柱形月餅盒所需鐵皮量

        制一個圓柱形油桶所需鐵皮量 側(cè)面積

        制一個圓柱形鐵皮水桶(無蓋)所需鐵皮量 表面積

        圓柱形柱子所需油漆部分 1個側(cè)面積+1個底面積

        壓路機前輪轉(zhuǎn)動一周所壓路面面積

        第8篇: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一、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積極主動性

        培養(yǎng)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關鍵。為此,在教學中,我始終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永葆一種高漲的情緒投入到學習和思考。例如:在四年級《除法》一課中,我先出示幾道簡單除法,讓學生演算。由于有除法意義的基礎,雖然是四年級小學生,仍能較順暢地完成了上述練習。而后,600÷200,6000÷20,6000÷200,讓學生思考、討論能否演算出來,經(jīng)過學生的討論與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學生能說出60÷20,算理是根據(jù)乘法2×3=6,也有的說算理是被除數(shù)與除數(shù)同時去掉一個0,從而算成6÷2=3……雖然課堂費時間多,但這樣的訓練卻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我們在數(shù)學教學中還經(jīng)常利用“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講小故事引入”等,以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思維活動,這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還要善于引導他們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時,學生列舉了生活中見過的平行四邊形,當提到樓梯時出現(xiàn)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認識呢?我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學完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后,再來討論認識家里的“平行四邊形”可從幾個方向來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樣有利于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與深入探尋。

        二、用數(shù)學本身的內(nèi)在力量去誘導自主探究,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不能為學生的興趣而興趣,使學生興趣的尾巴停留,在感情愉悅上,而應該像赫爾巴特指出的那樣,把學生的思想和努力引向正確的方向,使他們準確地掌握概念、規(guī)律、公式、事物的結構、關系,以及思維方式產(chǎn)生高層次的理智興趣,以形成對數(shù)學學科學習的情感和愛好。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nèi)角和時,組織學生在算、折選、拼的操作中,發(fā)現(xiàn)了三角形內(nèi)角和的這一規(guī)律之后,又把他們引進直角三角形特殊情境,讓學生繼續(xù)在內(nèi)角和規(guī)律上探索、發(fā)現(xiàn),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和等于90°,我再問鈍角三角形中銳角和的情況呢?學生稍加思索,又發(fā)現(xiàn)“鈍角三角形銳角和一定小于90°,”有的學生還能進一步推理銳角三角形中,任意兩銳角和一定大于90°。經(jīng)常組織學生做這種判斷、推理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類比歸納等思維活動之中,學生會感到數(shù)學思維的邏輯力量體會到小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通過組織學生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等學習活動,更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將一塊面積為方便用戶40平方分米的長方形鐵皮,圍成一個最大的圓柱形,并配上一個底半徑為3分米的圓底。做成這個圓柱形水桶的容量是多少升?思路一:先求水桶的底面積和底面周長,再求水桶高,最后求水桶的容積。即3.14×3×[40÷(3.14×3×2)]立方米。思路二:先回憶圓柱體積。 的推導過程,聯(lián)系本題可知:長方形的底面積等于圓柱形側(cè)面積的一半,長方形的高度等于圓柱體的底半徑。在82×3.6+18×3.6 8.75×0.75+0.75×1.25 36.8×5.4+5.6×36.8-36.8 0.6×99+0.6 0.25×19+0.75×27等等行異質(zhì)同的簡便計算中,巧妙的轉(zhuǎn)化、新異的假設、順逆的回環(huán)等數(shù)學意境中,力圖讓學生認真演算,真切地體察到解決數(shù)學問題是那么巧妙有趣,從而被數(shù)學的潛在力量感染和吸引,內(nèi)心逐漸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喜愛。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三、在教學過程中組織討論,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環(huán)境

        圍繞某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爭辯。讓他們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補充,使問題得到完善的解決。互相討論,交流可以激發(fā)興趣,開拓思路,有利于促進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中,得出:“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教師舉例“7+7+6+7+7”,留一些時間給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好地算出答案。學生想出了:“(1)7×4+6 (2)7×5-1”第二種想法更有創(chuàng)造性。同學們在討論中說:“假如加數(shù)6也看成是7,有5個7,得數(shù)就多1,所以最后要減1。”從他們交流的語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脈搏在跳動。討論是學生思維躍動的較好的方式。所以教師不但要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創(chuàng)造討論的契機,還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有一個思考的余地。

        四、運用已有經(jīng)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第9篇:一個圓柱形水桶范文

        反饋是控制論的一種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統(tǒng)把信息輸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結果返回來,并對信息的再輸出發(fā)生影響,起到控制作用。通過反饋的手段,可以不斷地糾正偏向和失誤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反饋原理十分重要,作用很大。對學生來說,反饋信息可使學生強化正確,改正錯誤,找出差距,以調(diào)節(jié)思維方式,改進學習方法,對教師來說,反饋信息可使教師及時掌握教學的效果與反應,以便調(diào)節(jié)教學活動的安排,改進教法,以保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以下就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應用反饋原理談一些做法與體會:

        1 教師要注重"及時評定",促進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關鍵性反應,如回答問題、板演、課堂練習、質(zhì)疑、實驗操作、課外作業(yè)等,及時作出評價。以便讓學生辨明正誤,知道優(yōu)劣。學生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縮短了錯誤信息在頭腦中的停留時間,這種在教學過程中作出的評價,心理學上稱之為"及時評定。"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研究,這種作法學生進步很快,做對的有強化作用,做錯的有分化作用,并能及時得到訂正。

        "及時評定"的常用方法一是教師評定:如對學生回答的肯定或否定,對板演的批改與訂正,給計算題的最后答案等等。二是集體評定:如相互批閱練習,對其他同學錯誤的回答或板演進行訂正,由全班學生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齊答等等。三是自己評定:如通過另外解法途徑加以核對,或運用已學過的知識來檢驗,或從答案數(shù)值的大小進行估量檢查,或?qū)⒋鸢复朐},重算一遍進行驗算,由學生作出自我判斷。

        比如,教學"角的分類"時,教師出一道題:"大于 的角叫做鈍角。"讓學生判斷。結果不少學生認為這道題是對的,教師及時向全班學生問:"等于 的角是什么角?"這時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回答的不全面,遺漏了"小于 "這一條件,從而覺察到自己思維缺乏周到的毛病。

        又如:"有一段公路全長360km。甲隊單獨修需要9天完成,乙隊單獨修需要12天完成,問兩隊同時修需要幾天才能完成?"(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工程問題)

        這道題不少學生是先分別求出甲、乙兩隊各每天修路多少千米,再求兩隊合修的時間,所以列式360÷(360÷9+360÷12)解法較復雜,這時教師及時提示,引導學生用另一種解法:1÷(1÷9+1÷12)。

        通過兩種解法的對比,學生就會覺察自己在思維靈活性上的差距,從而在今后的解題中思路更開闊一些。

        2 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diào)節(jié)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

        學貴得法,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由于教學的對象是人。即使同一教學內(nèi)容,同一教法,在不同的班級中,將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diào)節(jié)后續(xù)教學方法和進程甚至整節(jié)課的組織安排,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如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解決不了的問題精講,遺漏的問題予以補充。又如,有的課就需要教師多講一些,多示范、演示一些。教師講得多,并不代表學生就被動,也并不代表會導致學生沒有學習愿望。這也是根據(jù)學生反饋信息,及時調(diào)節(jié)教學方法的最好門路。

        如何處理好反饋信息呢?

        2.1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與質(zhì)疑,及時調(diào)節(jié)好教學程序。如正面講述概念,沒有使學生真正理解,應從反例加以闡述,從而引導學生從對比中得到正確概念。

        2.2 根據(jù)學生的反應速度,及時調(diào)節(jié)好教學節(jié)奏。有部分年青教師,往往拘泥既定的教案,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內(nèi)容不斷地講解,對學生沒有理解的地方不愿重加闡述。結果,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2.3 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效果,及時改進課堂設計。如果學生反饋信息表明,整個過程的課堂設計應當改進。那在同教材不同進程的教學對象或在下輪教學中就要作出相應的調(diào)節(jié)。

        例如:教學"在一只底面半徑是30cm的圓柱形水桶里,有一段半徑為10cm的圓柱形鋼材,放在水里,當鋼材從儲水桶中取出時,桶里的水面下降5cm,這段鋼材有多長?"一位教師在一個班級中采用啟發(fā)、提問教學法。分三步來提問:

        1、取出鋼材后,桶里水面下降5cm,這下降的部分水的體積與鋼材體積有什么關系?

        2、下降水的體積(則鋼材體積)怎么求?

        3、已知圓柱鋼材的體積與底面半徑,鋼材的長度應該怎樣求?

        這樣教法"兩者體積相等"學生比較難理解,不少學生仍然似懂非懂,練習時無從著筆。這一反饋信息說明學生對這類題解法還沒有真正理解。于是,他在另一個班級的教學中,就改用了實驗教學法。

        這樣,學生很快理解了"兩者體積相等"這一關鍵性問題,正確地列出了算式,教學效果比先教的班級好得多。

        又如,一位教師教學正比例和反比例時,在第一輪教學中,教師按傳統(tǒng)的教法先講完正比例的意義和應用題后,再教反比例的意義和應用題,最后才綜合復習。結果學生在學了正比例時頭頭是道,但到學習反比例時,就開始混淆,判斷不準了,效果不理想,這一信息反饋說明內(nèi)容單一,容易養(yǎng)成按例題套題的不動腦筋分析的習慣。于是,在第二輪的教學中,就將正、反比例的教材重新組織,交錯進行教學,在教學中,突出分析、比較,結果效果極佳。

        3 充分發(fā)揮"前饋"作用,減少錯誤發(fā)生

        "前饋"控制是指一種爭分奪秒以獲取預測信息,使系統(tǒng)在偏差即將發(fā)生之前就加以糾正的方法。如果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充分發(fā)揮"前饋"的積極作用,對學生頭腦中正在孕育的錯誤,通過提醒,暗示等手段,及時發(fā)出干擾信息,以便減少錯誤發(fā)生或?qū)㈠e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將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香蕉大道在中文热线播放 | 最新国产在线理论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这里有精品 | 亚洲台湾国产综合 | 在线人成视频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