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納稅評估調研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納稅評估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納稅評估調研報告

        第1篇: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一、保本估稅法的涵義與內容

        (一)保本估稅法的涵義

        保本估稅法是根據稅收征管法、有關法律和地方政策的有關規定,以個體工商戶實際支出的“三費”信息資料為基礎,運用倒推方法,對已經核定的納稅情況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審核,分析和綜合評定。通過評估及時發現、糾正核定稅中的錯誤,并對異常核定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評價,為征收、管理、稽查提供工作重點和措施建議,從而對征納情況進行全面、實時監控的一項管理手段。

        (二)保本估稅法的內容

        以成本租金、人工工資、水電費用三項基本固定費用,通過保本測算個體工商戶的稅收負擔,是保本估稅法的基本原理。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費用很多,本文通過簡化的辦法,只對發生的三項主要固定費用關注,而忽視其它發生的費用,是從實際出發對個體工商戶的實際情況正確考量,是落實科學治稅觀的體現,從建設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出發,對個體工商戶弱勢群體進行必要的扶持正是體現國家這一政策,雙定征收是對個體工商戶的“生存型”經營的實際支持。

        1.成本租金。是指個體工商戶為了生產經營向承租人實際繳納的金額。成本租金是房屋、設備租賃交換時要維持簡單再生產所商定的最低租金標準,是房屋設備租賃經營盈利和虧損的臨界點。成本租金是以折舊費、維修費、管理費、利息、地租等五項構成。正常情況下,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之前,與出租人通過協商,議定一個一定時期的租金合同,確定租金額,通常是一個季度,一年,這個租金額就是保本估稅法核定的成本租金。為了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要求納稅人在納入稅務機關管理,在核定“雙定稅”時必須提供房產、設備租賃時簽訂合同的原件和復印件,經稅務機關審核后,原件歸還納稅人,稅務機關備存復印件。如果納稅人提供的合同租金額相差甚遠,稅務機關根據征管法規定,可以比照同地段的房產租金、相同或類似設備租價確定納稅評估使用的成本租金。

        2.人工工資。人工工資是指納稅人在生產經營中為顧傭生產經營人員而支付的人工費或者納稅人因從事個體經營而支出的必要生活費用。人工工資是納稅人實際支付給用工者的支出,可以直接從納稅人列支的工資清冊中獲得,沒有工資清冊的,按照當地政府部門規定的各個行業最低工資標準列支。在確定人工工資時,對使用人數的確定,稅務機關有必要對部分個體工商戶進行實地調查,可根據業主向勞動保障部門繳納的“三金一費”核定其實際顧傭人數,不能只根據納稅人向稅務機關報告的數字評估。

        3.水電費用。是指個體工商戶為生產經營實際支付的水電費支出。水電費用是通過向供水局、供電公司繳納的費用,資料來源水電局、供電公司收取費用的有關憑證。

        4.行業毛利率。行業毛利率是經過當地政府、稅務機關每年核定的,以法規形式頒布實施具有法律效力有關行業經營數據。毛利率是用以反映納稅人每一元營業收入中含有多少毛利額,它是計算凈利潤的基礎。計算公式如下:營業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5.保本估稅法的計算。以成本租金、人工工資、水電費用三項費用之和除以(1-行業毛利率)得出本期生產經營收入,以本期生產經營收入乘以稅率得出本期應繳納稅額。

        特別強調的是,在收集資料時要依靠科技手段獲取數據,廣泛采集各方面的信息,努力保障評估信息資料的全面性、真實性、有效性。納稅評估信息資料的缺乏性、真實性,仍然是目前納稅評估的一大難題,納稅評估難免要扮演“難為無米之炊”之“巧婦”。要保障信息資料的全面性,納稅評估信息資料不僅包括稅務機關內部各崗位在日管中整理形成的種種資料、數據,而且還應該包括其他涉稅資料,如賬簿、憑證等。同時要保障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單憑稅務機關內部的資料是很難確認其申報的真偽性,所以,有些納稅人對不同部門報送不同的資料數據,如:報送稅務是一套數據,報送銀行又是一套數據,數字不相同,評估結果相差甚遠。所以,外部信息資料與內部信息資料的比對,就能發現評估信息資料的真偽,找出問題的根源。要保障納稅評估資料的有效性,是做出準確的判斷或認定的基礎。所以,對納稅進行評估,首先,要有納稅人縱向涉稅資料的比較,如跨年度比較,其次要有橫向的涉稅比較,如跨行業的比較,這樣才能做出公正、客觀的評估。因此,在現有的征管資料的基礎上,要重視納稅人的涉稅資料信息,加強與工商、銀行等部門的橫向聯系,獲取最新數據;隨時掌握納稅人的經營動態信息,了解結算資金的變化情況。

        二、個體工商戶納稅評估現狀

        (一)納稅評估促進稅收管理工作質量提高的作用未得到充分認識

        現階段的納稅評估工作的重點只限于企事業,對企事業開展納稅評估的作用得到了較高的認識,國家稅務總局在制定納稅評估實施辦法時,也只有對企事業的納稅評估辦法。但是對個體工商戶進行納稅評估,稅務部門就沒有那么重視,稅務部門征管的納稅人不僅限于企事業,還有個體工商戶,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雖然個體工商戶稅收收入占稅務部門組織收入中的比重很小,但是稅法的貫徹不能因為是個體工商戶就另當別論,因此,對個體工商戶開展納稅評估要有一個高度的認識,亟需在對企業納稅評估的經驗基礎之上,盡快開展對個體工商戶進行納稅評估形成共識。

        (二)納稅評估工作缺位,評估工作未能得到充分開展

        個體工商戶的納稅評估工作,目前《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均無規定。*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開展納稅評估的通知》(國稅發[*]43號)的規范性文件,詳細規定了對企業進行納稅評估規定,針對建帳企業使用的財務指標進行詳細的設計,但是工作開展起來較為復雜、繁鎖,操作難度大。對沒有建帳核算的個體工商戶來說難以適用,因此許多地方稅務部門雖然成立了專門的納稅評估機構,其實就是針對企業開展納稅評估而成立的。正因普遍對個體工商戶納稅評估的認識不足,如何開展納稅評估思路不清,重視程度不夠,致使評估工作遲遲沒有開展,工作上還處于缺位狀態。

        (三)核定的“雙定稅”被誤解就是評估稅

        目前,個體工商戶的納稅方法主要是通過雙定稅進行,個體工商戶是否按照稅法規定正確履行了納稅義務,稅務部門核定的定稅額度是否正確、合適,沒有人再作衡量。“雙定稅”是片管員個人通過納稅人報告的數據經核定后報稅所所長審批確定下來按期征收的稅款,可以說“雙定稅”是經過評估過的稅,但是所長在審批過程中多數只是簡單地對雙定表上的數字進行表面審核,對數據的邏輯關系進行審定,至于表里面數據來源的真實與否就不得而知。

        (四)沒有系統性的合法的信息來源渠道

        當前,個體工商戶一般都是采用“雙定辦法”征收稅款,在日常的稅收管理過程中,稅收的管理資料主要是由管理部門收集,稅務人員往往重企業、輕個體,個體工商戶的征管資料非常有限,大部分的資料是納稅人口頭提供的,這樣稅務部門從資料中得到的真實信息很少,因此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料開展對個體工商戶進行納稅評估是困難重重,評估結果經不起檢驗。

        (五)個體工商戶的納稅評估指標設定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納稅人提供的信息數據質量不高,資料不全,相關信息不足,但被測算的指標在正常幅度內,就難以確定結果的真實性,實際上,評估對象的規模大小,企業產品類型等因素,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另外,單憑評估指標測算很難合理確定納稅申報的合法性和真實性,企業還受到所處的環境、面臨的風險、資金流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納稅評估指標體系的局限性,制約著納稅評估工作的結果和開展方向,何況個體工商戶還沒有企業一樣的財務指標,所以各地開展起來花式多樣,沒有一個標準化的納稅評估體系。

        三、保本估稅法在個體工商戶納稅評估中的具體運用

        (一)保本估稅法的測算

        對個體工商戶的納稅評估應該評估的稅種有: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

        1.營業稅的測算

        納稅人每月發生固定租金、人工工資、水電費用之和/(1-毛利率),計算出保本營業收入,用營業收入乘以稅率得出測算的應交營業稅。

        2.城市維護建設稅的測算

        納稅人每月發生的固定租金、人工工資、水電費用之和/(1-毛利率),計算出保本銷售收入,把銷售收入換算成不含稅的銷售收入,用不含稅的銷售收入乘以增值稅率得出測算的應交增值稅。以應交增值稅乘以城市維護建設稅率得出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同樣可以計算出應交教育費附加。

        3.個人所得稅的測算

        用保本估稅法測算出保本營業(銷售)收入,用營業(銷售)收入乘以隨征個人所得稅稅率得出測算的應交個人所得稅。

        4.印花稅的測算

        一般檢查個體工商戶簽訂的房屋、設備租賃、貨物進銷合同,以合同簽訂額乘以對應印花稅率得出應繳印花稅額,同時檢查有關的證照是否帖花。

        5.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的測算

        主要是檢查房屋出租方出租房屋時是否已經繳納了出租房屋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以出租房屋的合同乘以出租房產稅稅率得出應繳房產稅;如果房產是個體工商戶個人自用的,以使用房產的價值計算應繳房產稅,同時以使用房產的土地面積計算土地使用稅。

        6.保本估稅法的修正

        保本估稅法采用“三費”和“一率”對個體工商戶進行納稅評估,經營業戶每月發生的三費:固定租金、人工工資、水電費用相對穩定,每月發生的費用占其支付月固定費用支出的90%以上,具有普遍性,因此對一般性的個體工商戶適用,但是,對于一些特殊的個體工商戶,除了發生這三項費用以外,發生的一些比較固定的特殊費用也是很大,如連鎖加盟店,每月發生的連鎖加盟費用占固定費用的25%左右,如果按上述的“三費一率”方法不考慮該費用,評估的結果會產生巨大偏差,因此在使用“三費一率”估稅方法時,對某項費用每月固定發生額占月固定費用達20%以上時,應在三項費用基礎上加上該費用,變成“四費一率”,這是對“三費一率”估稅辦法的修正。

        在評估個體工商戶納稅情況時要注意二個問題:

        一是不同行業的毛利率問題。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行業毛利率,毛利率是地方政府經過相關部門調查定期制定頒布,相對固定,使用時要注意適用最新的規定;二是不同行業的個人所得稅負擔率問題。個體工商戶適用的隨征個人所得稅率,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是不一樣,是各地方稅務部門根據不同情況定期調整,不是固定不變的。

        (二)比較評估結果與核定定額的差異

        通過保本估稅法評估得出的結果,主要比較個體工商戶原來已經雙定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個人所得稅三個稅種,得出兩者之間的差異,看原來核定的“雙定稅”是否高了還是低了,通過評估發現應該繳納的印花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是否已經繳納,已經繳納和實際繳納的數額差異在那里,以此做出稅收征管建議。

        (三)提出評估稅收管理建議

        納稅評估后必須有工作反饋制度,才能達到納稅評估的目的。在納稅評估工作中,為進一步加強對納納稅評估結果的利用,應有納稅反饋制度,要求對納稅人納稅評估結束后,將納稅評估結果反饋給稽查部門與征管部門,找到相關行業的稽查方向和加強征管的方向。同時納稅評估要有告知制度,將對業戶進行納稅評估的所有事項細化,讓納稅人知道評估結果,目的是為了加強對納稅評估的理解,最大限度的取得納稅人對納稅評估工作的配合,保證納稅評估后對工作管理質量的提高。對存在重大嫌疑的納稅評估對象,在實施納稅評估工作前,要求制定詳細的評估實施方案,保證納稅評估工作的針對性,要有專項評估實施方案。評定后續管理后完善納稅人分級分類管理。將納稅評估的結果與每年的信用等級聯合評定相聯系,完善信用等級聯合評定辦法和后續管理辦法,通過信用等級的評定來加強對納稅人分級分類管理工作,把握稅收征管工作的重點。

        (四)保本估稅法測算說明

        保本估稅法,之所以說“保本”,實際上是沒有能夠按照稅法規定得出準確的數據的情況下,采用一種折扣的辦法來推算一個接近實際的數,是保本估算法應用的前提,這是個體工商戶的特點決定的。使用保本估稅法對象只能是沒有建帳的個體工商戶,對建帳的個體工商戶適用查帳征收辦法,評估方法適用與對企業納稅評估方法相同。對個體工商戶采用保本估稅法納稅評估分析時,要綜合運用各方面的信息,參照宏觀稅收分析、行業稅負監控、納稅人生產經營以及內外部相關信息,運用數學方法測算出的算術、加權平均值及其合理變動范圍測算預警值,綜合考慮地區、規模、類型、生產經營季節、稅種等因素,考慮同行業、同規模、同類型納稅人各類相關指標的若干年度的平均水平,以使預警值更加真實、準確和具有可比性。納稅評估指標預警值由各地稅務機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使用保本估稅法要建立一種信息傳導機制,明確出環節間資料傳遞的步驟、時間限制、責任單位,納入征管流程,并以嚴格的督查考核促進落實。一是要征收監控、管理服務、稅務稽查及時將納稅申報資料、發票稽核、財務資料等有關資料傳遞到評估崗位。在現有的征管、申報資料的基礎上,要重視納稅人提供的會計資料信息;依照新的《稅收征管法》的規定,加強與工商、銀行、政府等部門的橫向聯系,獲取最新數據;充分考慮納稅人所處的環境、面臨的風險和資金投向等信息資料;隨時掌握納稅人的經營動態信息,了解結算資金的變化情況,實現對納稅人經營行為的全方位監控。

        對企業納稅評估,通常用到幾個財務通用指標:如收入類評估分析指標、成本類評估分析指標、費用類評估分析指標、利潤類評估分析指標、資產類評估分析指標。對個體工商戶的納稅評估就沒有這些指標,只能通過上面所提出的“三費”和“一率”來開展評估,所以得出的數據只一個比較接近實際的數據。評估的結果,也只能測算已經雙定的納稅額是否接近納稅人在經營保本的情況下應該繳納的稅款,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但是較為合理可靠。

        四、保本估稅法的使用評價

        (一)有效加強稅收管理的剛性

        1.通用性。保本估稅法簡單實用,合理可靠。評估的依據、過程和結果對于納稅人、稅務機關雙方都能接受,普通稅務人員容易掌握,納稅人也容易理解,不僅適用于地稅獨管戶,也適用于國地稅共管戶,不僅適用農村個體工商戶也適用城市個體工商戶,不管何時何地,不管何人使用,方法科學、合法、簡單實用,對于目前我國的各地稅務機關征管著4000多萬戶個體工商戶來說,是一種簡單易行的納稅評估方法,對于成千上萬的納稅人來說,在沒有建帳征管的情況下,顯然是一種可靠的辦法,通過在基層的實踐證明,無疑是納稅人和稅務人員在評估個體工商戶稅收負擔程度時是較容易接受的方法。

        2.公平性公正性。保本估稅法是按照個體工商戶發生的比較固定的“三費”客觀存在事實的為依據,在科學劃分行業的基礎上,通過行業調查了解每個行業的生產經營特點、掌握行業性客觀經營規律,抓住其核心問題的基礎上,以事實數據說話,嚴格按照稅收征管法的規定,完全掌握個體工商戶個體生產經營的租金、人工工資、水電費用成本消耗等關鍵性信息指標和數據,作為評估的依據和標準,因為信息數據指標都是客觀性的特點,因此評估過程和結論對于每個個體工商戶來說都是公平和公正的。

        3.增強服務意識。簡單化納稅評估是在依法治稅的前提下為納稅人減少工作干擾,增強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稅務機關對納稅人在納稅評估過程中發現一般涉稅違章違法行為或疑點后,能夠及時主動約請納稅人溝通相關征納信息,向納稅人進行稅收政策法規宣傳、輔導,促使納稅人主動自查自糾,減少征納稅收成本,減少稅收爭議的一種服務工作方式。保本估稅法能使稅務機關在稅收管理工作中變被動為主動,有針對性地把一般涉稅問題前置,且對個體納稅人起到一種有效監督,減少對納稅人的處罰,節約納稅成本,在大大提高提醒納稅人自查自糾水平。

        (二)可以有效提高稅務機關的稅源監控能力

        稅收征管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稅務機關對各類稅源監控能力的強弱,而稅源監控手段是否先進、科學、易行,又直接影響到征管的效率。在納稅人數量逐漸增多,工作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加強納稅評估是提高稅務機關稅源監控能力必不可少的措施。保本估稅法就是面對幾千萬的個體工商戶開展的一項稅收監督管理手段,以“雷達檢測站”的方式定期運動個體工商戶的納稅情況進行評估,是稅務機關實施有效管理可靠的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科學的評估,對監控區域內全體納稅人的納稅情況進行“掃描”,及時發現疑點,向其他管理環節傳遞排除疑點的意見,使各項管理措施環環相扣,有效提高稅務機關的稅源監控能力。通過納稅評估,樹立一批誠信納稅人,促進誠信納稅;通過對不同信譽級別納稅人的征管制度設置,形成良好的體制激勵,從而促進征管質量的提高。

        (三)使稽查工作更有針對性

        納稅評估是稅務稽查實施體系的基礎,有助于稅務稽查明確方向,發揮整體效能。保本估稅法是對個體工商戶是否履行稅法規定的義務,以及履行程度的一種評價。因此,是稅務稽查實施體系的基礎環節,是構建依法、統一、協調的稅務稽查體系的重要內容,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稅務稽查的實施效果。一方面,納稅評估通過評估分析,發現疑點,直接為稅務稽查提供案源,不僅可使稽查選案環節避免隨意與盲目,而且可以使稅務稽查的實施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針對性強;另一方面,納稅評估有利于稅務稽查內部的專業化分工,并對稽查實施產生制約,有利于規范稅務稽查行為、完善稅收征管、形成法制威懾的整體效能。納稅評估是稅務機關的執法行為,通過審核個體工商戶納稅情況,分析稅負異常,提醒納稅人規范向稅務機關報告的數據,遏制各種偷稅行為,使稅務機關及時發現日管工作的漏洞和偏差,避免稅收征管中的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它通過稅務機關的提前預警告知,引導納稅人自行規范納稅義務,自行糾正各種違規行為,提高申報準確率。

        (四)增加稅收收入

        通過實地使用該辦法,為地方稅收增加了40%的稅收收入,個體工商戶在核定雙定稅過程中,容易產生納稅偏離的問題,在評估中,發現核定的營業額普遍低30%,有的偏離很遠,稅收只收了應繳稅款的三成。同時使用該方法,可以使原來容易漏征的土地稅、房產稅、印花稅征管到位。目前個體工商戶租用的經營場地絕大部分是個人房地產,在小城市縣鎮特別突出,這部分出租戶的納稅大部分被忽略了,流失的稅款比經營戶還要多,必須加強對這塊稅收的管理,在經營戶向稅務機關第一次報送納稅資料時,稅務部門必須同時要求經營戶報送租賃合同原件與復印件,不是租賃關系的,必須提供房產證原件和復印件,沒有房產證原件的要提供相關的資料,證明房產是誰在管理使用,稅務部門同時建立相應的出租戶房屋場地電子臺帳,確保對出租房屋場地的稅收管理。對出租業主定期進行必要的稽查,及時發現和糾正租金的真實性,防止出租業主弄虛作假,通過稅務部門的稽查工作,完善對出租戶出租租金稅收管理的長效機制。

        (五)有效預防稅務干部以稅謀私

        第2篇: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戰略課題。研究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發揮國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調節作用,構建服務型國稅機關,遵循并有效利用經濟社會發展之規律為和諧社會發展服務,是新經濟形勢賦予國稅的使命。

        江蘇省通州市國稅局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自科學發展觀理論提出以來,全市國稅系統堅持邊學習、邊領會、邊實踐、邊落實,以創新的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國稅事業科學發展剛剛起步,還有很多不足和廣闊的提升空間。在全市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組織了多層次的問卷調查,其中涉及稅收服務的幾個問題很有代表性。結合黨政部門、社會各界以及人大代表等對象的反饋意見,我們認為目前在國稅系統內部影響科學發展的薄弱環節,主要是在做實納稅服務方面。在具體措施上,我們順應現代稅收管理的潮流,建立了3項機制。

        一、建立開放式的需求溝通機制

        我們從納稅人的需求入手,建立開放式的需求溝通機制,實現納稅服務體系由職能發起型向需求導向型的轉變,不斷提升納稅人的服務滿意度。

        (一)掌握納稅人的真實需求。

        20xx年,我們成立了納稅服務需求溝通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開展全市的納稅服務需求溝通應對工作。我們通過國稅部門外網平臺、內部層級上報、發放各種類型的問卷調查表或調查卡、委托第三方調查等溝通渠道,采取分稅種、分納稅人類型、分管理區域等多種形式收集納稅人的需求信息,20xx年共收集到4大類19個小類約1800余戶次的需求信息。同時,我們通過搭建大企業交流平臺,采取稅企面對面交流的方式收集重點稅源戶個性化的需求信息近200條。20xx年1月,我們又分別與通州市紀委糾風辦、市統計局城調隊簽訂了協議,委托他們按季度開展納稅服務需求和服務質量的調查。

        (二)對需求信息進行分析應對。

        收集到納稅人的需求信息后,由需求所涉及的部門人員組成工作團隊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采用“四位一體”的因素分析法對不同的需求信息進行排序,將其分為優先級、次優級、一般級、較低級和最低級5個層級,從中篩選出合法、合理、可操作應對的信息作為需求要點,定期編制納稅服務動態和納稅人需求調研報告,供納稅服務需求溝通領導小組參考。在具體應對時,我們根據需求的實際內容分別采取不同的應對辦法:本級稅務部門可以解決的,成立專門的項目化應對小組負責應對;本級稅務部門難以解決的,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跟蹤解決。

        (三)需求信息的反饋和評估。

        需求應對結束后,我們及時將應對措施和結果向納稅人進行反饋:對在大企業交流平臺上收集到的個性化需求信息,因為反饋對象單一,我們逐戶進行反饋;對通過其他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因為涉及人數眾多,我們在網站、辦稅服務廳等公共場所進行公告反饋。同時,我們還組成專家組對需求應對的整個過程和結果進行績效評估,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意見,確保持續改進。

        二、建立規范化的應對運行機制

        在優化納稅服務工作中,我們突出服務重點,將從需求溝通機制中收集到的信息分為輕重緩急,實行差別化服務。自20xx年以來,我們先后成立了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服務、窗口職能整合、稅法宣傳咨詢和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等4個項目化應對小組,依照應對層級和納稅人的具體需求要素,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需求應對工作。

        (一)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的優質管理和服務。

        項目建設是通州市近兩年來的重點工作之一,重點企業是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20xx年初,我們的項目服務小組制定了《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稅源稅收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專門布置此項工作。我們主要的服務對象包括:南通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和重大產業儲備項目,南通市和通州市政府確定公布的大企業(集團)、小巨人企業、上市公司以及擬上市公司等,其中局長掛鉤服務市政府重大項目完工工程和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部分企業。其他項目和企業也實行項目負責制,做到項目到人、責任到人。

        20xx年8月7日,我們舉行了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服務簽約儀式,主動與重點企業(項目)和地方黨委、政府代表簽訂了服務責任狀,鄭重地向社會推出了5項服務承諾:一是在辦稅服務廳為重大企業(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全程陪同、協助辦理,開展“直通車”式服務。二是依據現行的稅收政策分析企業項目的優勢、劣勢,開展前期稅源預測和稅收貢獻度納稅評估服務,鼓勵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實行一員一戶的稅收指導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與企業聯系,了解和掌握項目的建設進展情況,開展全程跟蹤服務,根據稅收服務需求調整服務方式和內容,及時辦理各項涉稅事宜。四是根據重大項目的實際情況,向企業宣傳輔導擬開工項目、已開工項目、開工在建項目、建設完成項目等建設環節相關的稅收政策和 優惠政策。五是對重大項目的涉稅審批申請、本級審批的承諾在2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批決定。涉稅審批申請不屬于本級權限的,應迅速上報,協調處理,加速辦結。

        為了促進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我們建立了《納稅服務建議書》、《稅收存量預期評估報告》、《服務承諾落實評價報告》“三位一體”的服務機制。截至20xx年3月底,已完成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等服務對象的調研共271戶次,其中已完成重大項目調研服務103戶,重點企業調研服務168戶;向調研服務對象出具稅收調研服務建議書237份,其中向重大項目服務對象出具61份,向重點企業服務對象出具176份。

        (二)整合窗口職能,優化征管服務運行機制。

        為了切實減輕納稅人不必要的辦稅負擔,20xx年4月,我局成立了窗口職能整合項目化應對小組,將城區中心辦稅服務廳內原來按業務類型分設的申報、發票、綜合3個專業窗口,統一整合為可以受理多項辦稅業務的全職能綜合服務窗口。在業務流程上,我們根據“綜合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出單”的理念,對納稅人依申請涉及的11大類共121個辦稅事項進行了全面梳理,明確將原來分散在各部門受理的業務統一歸并到綜合服務窗口受理。在具體操作中,做到4個“一律”:一是將所有依法申請的涉稅事項統一調整到辦稅服務廳受理,一律不得再由責任區管理員違規受理。二是在受理納稅人涉稅申請資料時,對上級局已經明確規定取消或減少的涉稅資料一律不得再要求納稅人報送。三是統一受理的紙質資料通過內部傳遞機制在各職能部門間流轉,一律不得讓納稅人拿著紙質資料在各職能部門中傳遞簽批。四是根據征管軟件中工作流程的時間限制和對外的服務承諾,給每一項涉稅事項設定辦結期限,一律不得超期辦結。

        20xx年,經過充分論證和周密安排,我們又將窗口整合延伸到農村。真正實現了納稅業務全城通辦,方便了納稅人。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我們實現了“小窗口、大服務”的整合目標,初步建立起無差別化的、共享式的辦稅服務廳,納稅人的多項涉稅事項在一個窗口就能辦結,減少了多頭跑、重復跑的次數,節約了辦稅時間和辦稅成本。

        (三)稅法宣傳和政策解讀服務。

        近年來,我們根據社會和納稅人的不同需求,努力構建多層次的宣傳、咨詢和輔導體系,實現對納稅人辦稅全過程的覆蓋式服務。組織咨詢服務專家團隊,重點解決涉稅疑難問題,增強咨詢答復的權威性、準確性。

        自20xx年起,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新的稅收政策,我們充分利用報紙、電臺、網絡等形式向社會各界宣傳。同時,我們針對不同企業的特點,改進宣傳方式,開展分級、分類的宣傳和培訓。我們主動上門為金飛達、東源電器、綜藝股份、大富豪啤酒、韓通船舶等上市企業或重點稅源企業提供政策解讀服務,指導企業依法納稅,輔導企業正確辦理各項涉稅事宜。

        為了加強政策調研,完善協稅護稅網絡,我們將稅收政策調整的信息及時向政府部門反饋,讓其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中能有效應對。我們深入企業單位,認真調查研究稅源情況,切實掌握經濟發展的真實情況,正確分析稅收收入的總體趨勢,積極爭取政府對稅收服務工作的支持和指導,發揮社會化辦稅的整體聯動效應。20xx年,我們共編輯7期《經濟稅收分析》專刊,大部分被市政府《要情通報》選用,為政府部門正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四)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20xx年,我們結合貫徹新《企業所得稅法》,進一步簡化程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職工教育培訓費用的列支政策,鼓勵企業在限、停產期間加大職工教育培訓力度,延緩和減少對職工的裁減。積極兌現落實促進農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增值稅、所得稅優惠政策。采取各項措施強化出口退稅的政策功能:對新辦和小型出口企業退稅,由按年辦理改為按月辦理;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外貿出口企業采取先退稅后核銷的特殊辦法辦理出口退稅;加強出口貨物征退稅銜接,對企業出口信息退稅申報進行預警提醒服務,防止企業因超期申報補稅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與金庫聯網,運用電子化手段實行無紙化辦理退庫,同時簡化退稅程序、加快退稅進度,緩解出口企業的資金壓力。

        20xx年,我們認真落實增值稅轉型、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等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利用增值稅轉型的發展機遇,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力度,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充分運用所得稅預繳政策,積極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對開發項目位于通州境內,預計計稅毛利率下限從10%下降到5%,限價房和危改房下限下降到3%。大力支持船舶企業等有競爭力的產品出口,在明德重工等企業實行出口船舶按照工程進度采取先退稅再結算的辦法。實行稅務稽查回訪制度,對a類企業原則上3年內不進行檢查。此外,國稅部門提供的培訓輔導、稅務登記工本費、涉稅資料等全部費用從4月1日起開始零收費。

        三、建立多層次的服務評價機制

        服務評價機制是對國稅部門納稅服務、行風建設、作風建設的綜合評價。我們以納稅人是否滿意為中心,盡可能客觀公正地征求納稅人的意見,通過開展多層次的納稅服務評價活動,及時掌握納稅服務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納稅服務工作。

        第3篇: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摘要:新公共管理理論的興起和發展帶動了服務型政府的發展,稅務部門作為政府部門就必然要向為納稅人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轉變。本文試圖從客戶關系管理模式的內涵及其對納稅服務的啟發著手,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就如何不斷優化納稅服務提供理論思路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納稅服務;客戶關系管理;國際借鑒

        一、客戶關系管理(CRM)的概念

        客戶管理管理(CRM)最早是由Gartner Group(蓋特納集團)提出的,Gartner Group認為,所謂客戶關系管理是“企業的一項商業策略,它按照客戶的細分情況有效地組織企業資源,培養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行為以及實施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流程,并以此為手段來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收入以及客戶滿意度”。其后IBM以及眾多的國外著名研究機構和跨國公司都提出過自己對CRM的定義,總的來說,CRM包括三個層面:

        第一:CRM是一種管理理念。它強調通過對客戶資料的收集,運用一定的方法與手段來甄別不同的顧客,并對其進行分類,以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進而增加客戶的忠誠度以及增加企業利潤。

        第二:CRM集合了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如: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多媒體技術、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呼叫中心以及相關的專業咨詢等。

        第三:CRM以應用軟件系統為支撐。它運用上文提到的數據挖掘、呼叫中心、企業應用集成等信息技術來解決商業實踐問題,為企業的銷售業務、客戶服務業務等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

        二、在納稅服務中引入客戶關系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納稅服務,是“指稅務機關依據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和自身職責的規定,以國家稅法為依據,以完成稅收任務為前提,在稅收征收、管理、檢查和實施稅收法律救濟過程中,通過規范的征管手段、科學的管理方法,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引導納稅人正確、及時地履行納稅義務,向納稅人提供服務事項和綜合性工作”。納稅服務與企業客戶關系管理有相似之處。第一:稅務機關提高納稅服務質量的目的是希望提高稅收遵從度進而在增加稅收收入的同時降低征稅成本,這與企業通過建立CRM提高客戶忠誠度進而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具有相似點。第二:稅務部門通過納稅人的歷史資料對納稅人進行辨別和分類從而進行不同力度的管理,與企業對客戶進行識別分類從而提供不同的服務頗為相似。

        三、英國國內收入局的客戶關系管理

        自2000年起,英國國內收入局將客戶關系管理的理念引入到納稅服務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改進:一是國內收入局的服務對象發生了變化。從前的服務對象僅僅包括納稅人,引入客戶關系管理的概念后,納稅人的權益得到了更好的體現,如納稅人依法納稅的同時可以享受到法定的稅收抵免及兒童津貼等權益。二是“在評價稅務組織及稅收管理方式的績效時,綜合考慮稅收征收總量、政府政策效應、征納雙方的稅收成本、公民對英國的貢獻等因素,以便從開始就對稅務組織形式、稅收業務流程以及人力資源配置等做出正確的評估和選擇,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和損失”。三是通過日常稅務管理,實現征納雙方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特別的,英國還設立了大企業管理機構。因為大企業對稅收收入貢獻較大,并且數量較少,經營活動相對復雜,需要稅務局進行一些專門性的納稅指導,所以英國國內收入局特別設立了大企業管理機構,針對大型企業提供更為專業的稅務管理和服務工作。英國的大企業管理機構有如下特點:1.將大企業按行業分類進行管理,并且業務上由倫敦的大企業管理局進行直接垂直管理;2.大企業可以將各個稅種合并申報;3.建立大企業聯絡員制度,定期由專人負責與大企業聯系交流,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和納稅服務的需求。英國成立大企業管理機構之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征稅成本也同時降低了。

        四、對中國納稅服務的借鑒

        將CRM引入納稅服務中,要注意四點。一是將納稅人細分,分析不同類別納稅人的需求特征和行為偏好;二是對納稅人提供動態服務和管理;三是提供主動的個性化服務;四是服務加管理,即在將CRM引入納稅服務的同時也要加強管理。具體來說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實施個性化的納稅服務

        個性化的納稅服務是指針對納稅人的不同納稅服務需求而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由于納稅人的所處行業、涉稅業務、經營狀況、業務熟練程度都不盡相同,導致他們對納稅服務的需求也出現一定的差異。如果稅務機關對所有納稅人都采取統一的標準提供納稅服務,將不利于納稅人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獲取相關納稅信息。實施個性化的納稅服務并不是對納稅人的歧視,反而能反映出稅務機關對每一位納稅人的重視與尊重。

        (二)推行納稅信用等級分類管理制度

        建立納稅信用分類體系,設置分類評定標準和細則,對納稅人進行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結合計算機技術,建立信用數據庫,通過稅務機關輸入的資料自動生成納稅人的客觀評價和信用等級,并對納稅服務提供建議。數據庫的信息可以公開和共享,實行全國聯網制度,包括與工商部門銀行部門聯網,以實現納稅人信息資料的搜集和分享。根據納稅人不同的信用風險等級,實施分類服務于管理。設置信用激勵措施,以促進納稅人改進自己的信用等級,提高稅收遵從度。制定信用獎懲機制,促進全社會信用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開放式的納稅人需求溝通、改進機制

        只有充分了解納稅人的訴求,才能更好的為納稅人服務,才能使有限的服務資源發揮更大的效能,才能提升納稅人的滿意度。

        1.搭建征納雙方溝通平臺,如互聯網、QQ、微博、微信等,通過以上手段及時了解納稅人需求,并向納稅人宣傳各種最新稅收信息;選擇政府經濟主管部門、工商聯合會、行業協會、行風監督員等,建立定向聯系渠道,定期征求意見;采用召開座談會以及實地調研等形式,主動了解納稅人需求。

        2. 加強對需求的分析、應對和反饋。定期對通過上述渠道采集到的需求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編制納稅服務動態或納稅人需求調研報告。稅務機關的不同職能部門有針對性的對收集到的納稅人需求進行研究,及時針對需求提供相應的納稅服務措施,限期執行,并及時獲取反饋信息以改進服務。

        (四)進一步簡化辦稅流程

        豐田汽車公司于在20世紀50年的時候從超級市場的運行機制中得到啟示,提出了準時生產(JIT)的概念,其中看板管理是JIT的一個核心工具,在看板管理的幫助下,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恰好能在需要它們的時候準時到達,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如果將辦稅事項看成是一條生產線的話,納稅服務也可以借鑒看板管理的思想,實行看板服務,將涉稅事項的辦理進行分類,區分情況,按權限限時辦理。

        服務型稅收管理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增強納稅人對稅務機關的信任,增加納稅人對稅務機關做好納稅服務工作的信心,提高納稅人的稅收遵從度,樹立稅務部門的良好形象。同時,稅務機關又能自覺地把稅務工作置身于經濟發展大局中,面向社會、面向政府以開放型的思維開展稅收工作,認真、全面、依法履行好稅收職能,為促進經濟發展、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穩定服務。(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財政與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志剛主編.客戶關系管理理論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吳旭東主編.稅收管理(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第4篇: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新理財》:今年,湖南省圓稅收入高增長的動力主要是哪些方面?

        程安亭:今年以來,我省國稅系統推進依法治稅,優化納稅服務,實現了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2010年1-11月份全省不含海關代征的國稅收入完成868.15億元,同比增收169.76億元,增長24.31%;全年預計將完成932億元,同比增收14.,81億元,增長19%左右。此外,全年預計辦理出口產品退稅38億元;全年預計落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殘疾人就業、再就業扶持等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收40億元;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減收7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實際抵扣40億元。

        綜合分析,2010年全省國稅收入規模不斷壯大,預期實現較快增長,主要得益于經濟發展以及加強征管的積極拉動作用,并有效消化了稅收政策對收入的影響。

        《新理財》:從結構、產業上看,與往年相比稅收來源有何不同?

        程安亭:首先從1-11月份增收結構看,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大部分行業實現增收。其中機械交通及運輸設備制造業、采礦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增值稅重點行業增幅超過或接近40%。二是卷煙稅收依然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1-11月卷煙稅收占總收入的比重達34.82%,比2009年比重提高1.13個百分點。三是區域協調性增強。1~11月份全省除湘潭受鋼鐵行業拖累出現下降外,其他地區均保持15%以上的增幅,其中郴州、益陽和株洲等地增幅達到30%以上。

        其次,稅收政策影響減少了部分稅收收入。今年的稅收政策仍延續結構性調整的主線,反映在稅收上,減收仍要大于增收。從減收影響看,全年落實各項結構性減稅政策預計減收7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實際抵扣40億元,同比增加6億元;從增收影響看,卷煙批發環節加征5%的消費稅政策翹尾形成1~5月份增收7.38億元;再生資源回收與批發行業受退稅50%政策激勵全年預計完成38億元,同比增收13億元;成品油行業受政策影響新增消費稅預計完成33.8億元,同比增收4.7億元。

        第三,加強稅收征管,促進收入增長。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國稅機關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加強稅收征管,有效促進了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全年預計通過開展納稅評估、清理漏征漏管戶入庫稅款將達到30億元;通過加強稅務稽查,查處涉稅違法行為預計查補入庫稅款、罰款和滯納金達到12億元;通過加強稅收入庫管理,努力實現應收盡收,預計全省新欠將會控制在1800萬元以下,發生率將低于0.2‰。

        增支和減稅相結合

        《新理財》:您如何看待結構性減稅?今年,湖南省國稅系統落實結構性減稅的情況?這項政策對湖南國稅收入的影響有多大,由此帶來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程安亭:2008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央及時果斷地采取了一系列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兩年多來,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取得顯著成效。可以講,結構性減稅政策涉及領域之廣減稅規模之大,效果之明顯,前所未有,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2009年以來,全省國稅系統落實各項結構性減稅政策減少稅收142.45億元。

        從短期看,實行結構性減稅會無法避免地減少稅收收入;但從長遠來看,通過減稅效應的作用,必將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培植和涵養稅源,夯實稅收持續增長的基礎。從本質上看,實施結構性減稅和確保稅收增收具有同向性,相輔相成,其終極目標都是服從服務于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一大局。同時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把該減的稅減下來,把該收的稅收上來,做到應收盡收,較好地處理了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與組織收入之間的關系。

        《新理財》:當前,“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湖南省國稅系統在促進戰略新興產業、高新技術行業以及兩型社會發展等方面采取了哪些相應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程安亭: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優先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新興產業。

        一 全面落實增值稅轉型政策,推動企業進行高端化、高新化改造,促進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等產業加快發展,支持骨干企業做強做大。今年1~10月,我省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實際抵扣35.32億元,同比增加9.11億元。

        二 積極運用限制高能耗產業發展和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推動我省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兩型”改造。1~10月,我省再生資源回收與批發行業受退稅50%政策激勵完成30.45億元,同比增收14.28億元,增長88.38%。

        三 用好用足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著力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促進高新產業園區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落實好促進中小企業、服務業、非公有制企業發展,以及支持下崗再就業、殘疾人就業、大學生就業等稅收優惠政策。2009年以來,我局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共計減免稅收72.29億元。

        四 以提高出口退稅率為契機,培育壯大我省有比較優勢的出口企業。2009年以來,我局辦理出口產品退稅74.51億元。

        五 積極推動支持“兩型社會”建設、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等稅收政策研究,加強稅收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評估分析,深入調查、全面分析稅制改革和稅收政策調整對經濟稅收的影響,向國家稅務總局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了10多份有價值的調研報告,為上級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新理財》:財稅政策在引導和刺激消費方面功不可沒。湖南省國稅系統在這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成效如何?

        程安亭:目前,我國運用財稅政策引導和刺激消費,既表現在大規模增加公共支出、以建設民生工程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上,又反映在采取一系列減稅措施減輕企業和居民稅收負擔上。財政增支和稅收減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有效地發揮了財稅政策的綜合效應,減少了投資和消費的后顧之憂,增強投資和消費的能力及意愿,擴大了國內需求,增強了微觀經濟主體活力,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

        第5篇: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增值稅;改革問題;探討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為了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即消費型增值稅,然而在運行過程中現行增值稅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征收范圍過于狹窄,稅率設計不合理,增值稅抵扣鏈條中斷等方面。對于其凸顯問題的探討,進一步深化改革所提出的對策將有利于鼓勵投資和擴大內需,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對于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一、增值稅基本概念

        增值稅,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商品的增加價值部分課征的稅,在我國理論上增值額從微觀上看,相當于一個企業的凈產值,從宏觀上相當于全社會創造的國民收入。增值稅具有“道道征稅,稅不重征”的特點,這一特點使納稅人稅負相對公平,促進了商品的生產流通以及社會化大生產。增值稅具有有效消除重疊征稅、保持稅收中性、收入穩定等特點。增值稅從產生至今,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將其作為本國的主要稅種。增值稅的基本類型包括消費型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和生產型增值稅。

        二、現行增值稅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一)增值稅征收范圍狹窄,增值稅、營業稅兩稅并存。增值稅征稅范圍過窄,影響了其對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地區和產業經濟平衡發展的調節作用。《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為“在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及進口貨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勞務”。它將與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業、建筑業、業及其他服務業排除在征收范圍之外,影響了其對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地區和產業經濟平衡發展的調節作用。

        (二)現行增值稅率設置不盡合理,有失公平原則。三檔差別稅率,影響稅負公平基礎。從理論上說,增值稅是對企業生產銷售應稅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產生的增值額按一定稅率課征的稅收。現行三檔差別稅率,17%作為基本稅率,13%的低稅率適用于資源開采和農業等國家支持產業,0稅率用于鼓勵出口貿易。稅率設置存在的較大差距,差別稅率作用于增值稅鏈條,進一步影響稅負公平。

        (三)增值稅主體稅種地位受到威脅,減免稅優惠過多過亂。增值稅是我國主要稅種之一,在整個稅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國家建設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但稅制改革以來增值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明顯下降。特別是現階段,減免稅項目過多過亂,既有直接免稅,也有“先征后退”、“即征即退”和“先征后返”優惠。特別是免稅項目過多,稅務機關難以監管。一些免稅企業,一方面無償享受“最惠國待遇”;另一方面卻鉆政策的空子,大肆隱瞞銷售收入,即使稅務機關發現了,也只能做罰款處理。

        (四)進項抵扣憑證不合理,稅款抵扣不實。首先,進項抵扣憑證不合理。現行增值稅法規定有3種合法扣稅憑證可作為當期進項抵扣的依據,即增值稅專用發票、收購憑證、運輸發票。然而,在稅收實踐中,由于稅法本身的不嚴密性,使扣稅憑證對抵扣稅款產生了諸多影響;其次,我國現行的增值稅是購進扣稅法,在抵扣方面存在著少扣和多扣兩種現象并存的狀況,稅款抵扣不實。

        (五)增值稅日常管理暴露的問題

        1、零申報負申報現象增多。利用經營形式的變化,搞增值額體外循環,企業通過轉讓價格偷稅避稅,形成大量增值稅零負申報。

        2、現代信息技術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目前,我國增值稅管理信息化程度不一,雖然基層基本達到每人一機(計算機),增值稅從登記、認定、申報、抵扣、稽核到查處等各環節都實現了通過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初步實現了增值稅人機共管,但基層既懂管理又能熟練操作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較少,加之現行的各項考核監控系統的密集推出,系統沒有很好整合,一些干部為了減少失誤和責任追究,能不操作系統盡量少操作,從而造成現代化滯后。

        3、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分配比例不盡理。現行增值稅中央與地方的分配比例為75∶25,不利于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不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改革增值稅稅制的措施

        改革和完善我國現行增值稅稅制,無論對微觀經濟主體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現行的增值稅稅制,要在保證財政收入的同時,充分體現“中性”原則,盡量減少對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要公平稅負,為市場經濟主體創造平等競爭的稅收環境;要保持增值稅鏈條的完整性,以利于實現對增值稅的規范化管理。現行增值稅制度的改革基本構想:在兼顧公平、效率兩大稅收原則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增值稅環環抵扣、節節征收的整體鏈條特征,簡并稅率,規范抵扣,完善增值稅鏈條,達到公平稅負、提高稅收效率的目標。

        (一)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完善稅收鏈條機制,均衡產業發展。增值稅征稅范圍越廣,稅款征收鏈條就越緊,就越有利于消除重復征稅、解決混合銷售不清、兼營等問題,并且降低征稅成本,有利于強化稅源的控制。然而,由于擴大增值稅范圍對原來征收營業稅的企業稅負變動較大,以及對分稅制后作為地方收入的營業稅收入影響較大,因此結合我國當前財政實際,適宜采取分階段逐步擴大征收范圍。

        (二)適當調整增值稅稅率,進而達到公平合理。按照增值稅改革實際,考慮到現行增值稅稅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增值稅稅率調整應遵循調控經濟、體現“寬稅基、低稅率”、便利征管、公平負擔的原則。(1)調整增值稅稅率模式,實行一檔稅率17%;(2)完善現行小規模納稅人簡易單一征收率;(3)個體工商戶銷售貨物以增值稅免征額政策取代起征點優惠政策。

        (三)進一步規范增值稅優惠政策。規范增值稅優惠政策,應該遵循增值稅中性特征,確保符合增值稅“環環相扣”的特點,充分發揮增值稅收入功能,最大限度降低稅收優惠政策過多過亂對經濟的扭曲。(1)優化退稅方式,以“即征即退”或“先征后返”優惠方式為主,盡量減少直接減免項目;(2)要及時清理和廢止各種過渡優惠政策,對過渡性優惠政策一律到期結束,使增值稅減免優惠政策對增值稅的抵扣鏈條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逐步將減免稅產品控制在極少數最終的消費品上;(3)調整、完善現行農產品增值稅優惠政策。一方面全額免征初級農產品流通環節增值稅,考慮三農問題,且鑒于農產品銷售價格不高、自然損耗較大、增值較小實際,建議對單純從事初級農產品購銷業務的納稅人,視同自產自銷農產品,給予免稅照顧;另一方面改進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征稅政策。

        (四)規范抵扣政策,完善抵扣鏈條。在增值稅環環抵扣、節節征收的整體鏈條特征下,納稅人購進貨物少抵扣的每一項進項稅額,都會成為本身多負擔的增值稅稅額,所以規范抵扣是納稅人公平稅負的關鍵。(1)銷售免稅貨物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免稅應僅限于對本企業貨物本環節增值稅免征,不應影響免稅貨物流轉方向,更不能使稅負向后一個環節轉嫁;(2)進一步完善增值稅憑票抵扣政策,取消農副產品收購發票抵扣和運輸貨票按7%抵扣政策規定。

        (五)強化增值稅日常管理。(1)進一步強化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管理和稅源管理。堅持標準,從嚴審核,嚴格界定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避免大量財務管理不健全的小規模納稅人混進一般納稅人隊伍,給增值稅管理特別是發票管理帶來大的沖擊。同時,嚴格對注冊地與經營地不在同一縣市的商貿企業的認定管理,盡量減少稅源管理風險。加強稅源日常監控分析,強化零稅負、低稅負納稅人的風險評估,加大稅務稽查力度,打擊偷逃稅行為;(2)加快增值稅信息化建設步伐,借鑒現代管理科學的信息論原理,大力推行計算機在增值稅管理領域的應用,建立完備的征管運行信息網絡,爭取早日實現與銀行、地稅、工商、公安等部門聯網,加強信息溝通,做到資源共享。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斌.初級農產品增值稅問題調研報告[J].稅務研究,2009.12.

        [2]王連清.中國新稅制[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第6篇: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黨的十六大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把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方面。近幾年來,xx市私營個體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最活躍的經濟增長點,以高于其他所有制經濟的增長速度,為xx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已成為關系雙遼市全局發展的重中之重,是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增強城鄉經濟活力,實現雙遼縣域經濟突破的戰略之舉。為此,在赴長江三角洲考察學習期間,圍繞如何優化政策環境,促進私營個體經濟更快更好發展這一課題,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認真解讀和吸納了長江三角洲部分地市的政策意見精華內容,結合xx市私營個體經濟發展的實際,特提出以下幾點思

        考意見:

        一.放開政策,放開手腳。

        可以說,哪里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哪里的經濟總量增長就比較快,社會就比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也會顯著提高。因此,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是實現縣域突破、富民強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全民創業是掀起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發展的關鍵是觀念和行動。我市在發展民營經濟上的硬件條件(資源、氣候等)不差,差的就是外部環境(社會輿論、人們的觀念等),在號召全民創業的同時,各級政府要率先行動起來,堅決沖破一切束縛民營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一切束縛民營經濟發展的做法、規定;堅決革除一切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弊端。要使各級領導從允許民營經濟發展轉變到全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來;使各相關職能部門從消極的“管”轉變到積極主動服務上來;使廣大群眾從“小富即安”轉變到積極創業上來。進而,使我市的資本、勞動、技術、管理等一切活力競相迸發,使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

        要通過制定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實施辦法,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要允許私營個體經濟按照區域衛生規劃,投資創辦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幼兒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義務教育以及學生公寓、食堂等教育后勤設施;投資文化、體育產業化項目和科普、旅游、民政社會福利設施。建議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的規定,市財政應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安排一部分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主要用于提供創業輔導和服務、提供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對接服務、提供教育培訓及信息咨詢服務、提供標準與檢測服務、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等。加快形成全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市可安排部分財政性資金,同時募集社會資金,建立雙遼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并對其他由政府出資的擔保機構進行資源整合,打破現有歸屬原投資部門管理的界限。鼓勵法人資本,民間個人資本和外商資本設立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和企業間互助擔保機構。切實解決擔保機構的風險分但問題,貫徹銀行、擔保公司、地方政府(財政)三方合理分擔辦法。

        三.加強對私營個體企業的人才引進和培訓提高。

        要積極開展面向私營個體企業員工的培訓工作。要把私營個體企業家培養納入到全市企業干部培養計劃,鼓勵私營企業家參加有針對性的理論培訓,管理培訓和技術培訓。私營個體企業與其他類型企業在調干、調工立戶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對流向私營企業的人員,原單位要按規定辦理工作調動和有關保險結轉手續,不得以任何理由設置障礙。

        第7篇: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 績效考評;稅式支出;效益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3-0461(2011)02-0086-05

        目前,我國實行的稅式支出種類繁多。面對紛繁復雜的稅式支出,如何避免稅式支出的濫用,堵塞稅收流失的漏洞,進行科學有效地管理和監督,以充分發揮稅式支出的引導和激勵作用,積極實現社會經濟政策的預定目標,切實提高稅式支出效益,已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建設科學、合理、有效的稅式支出績效考評體系是提高稅式支出效益的必要舉措。稅務機關應當按照科學化、規范化和可操作的管理要求,不斷開拓創新,循序漸進,從制度、機制、能力等方面去建立、建設和完善稅式支出的績效考評體系。

        一、稅式支出績效考評體系的基本理念

        稅式支出績效考評,是指采用一定的考評準則、考評指標和考評方法,對我國現行稅式支出的關聯度、效率、效益、可持續性等方面進行客觀公正和科學準確的考評;是一種以稅式支出項目為導向的考評方法。其目的在于通過考評稅式支出項目的成果是否符合或達到預定稅式支出目標來考評一個稅式支出項目成功與否,所以說,績效考評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進稅式支出效益的提高。

        稅式支出績效考評本身所固有的特點和目的,決定了該績效考評的原則、準則和方法。

        1. 稅式支出績效考評應遵循的原則

        (1)客觀公正的原則。稅式支出績效考評在考評準則、考評指標的設計中,應當遵循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和整體統一的戰略思想,力求能夠全面系統、客觀公正地反映稅式支出項目的多維度績效,確保考評結果的客觀公正性和全面真實性。

        (2)科學規范的原則。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設計和實施應遵循科學化、規范化和可操作的原則,力求使各考評指標通俗易懂,便于獲得,易于理解,利于量化,并在概念涵義、口徑范圍、計算方法、時間空間等方面,能相互銜接,全面、綜合地反映稅式支出各構成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

        (3)獨立可靠的原則。稅式支出績效考評要求其實施不應受到考評項目以外因素的干擾,須依據稅式支出相關可靠的數據和事實,獨立地對稅式支出項目做出準確可靠的結論。這就要求績效考評中的考評指標本身必須具有可測性,同時考評指標還須在考評過程中具有現實可行性。前者要求考評指標可用操作化的語言定義;所規定的內容可運用現有的工具測量并獲得明確的結果。后者則要求績效考評指標能夠獲得相關的充足信息,稅務機關可利用這些指標和信息作出適當和合理的評判。

        (4)系統導向的原則。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目的就是運用績效考評體系進行測評所反映出來的結果,來引導、督促稅式支出收益對象實現其戰略目標及檢驗其戰略目標實現的程度。系統導向原則要求績效考評體系與稅式支出收益對象的戰略目標、績效考評的目的間具有一致性。要從稅式支出收益對象的戰略目標出發,根據戰略目標實現的層次和步驟來開展績效考評。所以,稅式支出績效考評應以稅式支出項目為導向,重點考評稅式支出項目的關聯度、預期目標的實現度、相對于預期目標實現度的效率以及項目成效的可持續性。

        2. 稅式支出績效考評應依據的準則

        (1)關聯度。關聯度是指稅式支出項目與政府的發展政策和納稅人的受益需求之間的相符程度。考評稅式支出關聯度可以有效地檢查稅式支出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發展方針和產業政策,能否解決納稅人收益需求的實際問題。

        (2)效率。效率是指稅式支出的投入轉化為成果的經濟性。考評稅式支出的效率主要包括稅式支出項目實施的時間效率、稅式支出資金的使用效率、使用稅式支出資金的產出效率以及稅式支出項目的經濟內部收益率。

        (3)效益。效益主要是指稅式支出項目承受對象(稅式支出的目標納稅人)的受益情況。考評稅式支出的效益主要包括稅式支出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和稅式支出項目的瞄準程度,即稅式支出所產生的成果能否真正被其承受對象所享用而使其獲益。

        (4)可持續性。可持續性是指稅式支出項目持續運行和發揮成效的可能性。考評稅式支出的可持續性主要包括稅式支出項目管理或運行機構的持續性、稅式支出項目產出的維護和利用以及稅式支出項目持續運行并發揮成效的制度保障。

        3. 稅式支出績效考評可采用的方法

        (1)成本―收益分析法。該方法是對稅式支出進行考評的主要方法。在用于政府稅式支出決策時,可通過比較多種備選方案的全部預期收益與全部預期成本的現值,來評判各種方案的優劣,以作為決策的依據或參考。在用于對具體的已實現的稅式支出項目進行考評時,則可通過一定時期內收益與成本的比值來進行評判。

        (2)因素分析法。該方法是將稅式支出的相關因素盡量列舉出來,同時將產生的效益也列舉出來,并以同一單位來衡量成本與收益的一種方法。

        (3)歷史動態比較法。該方法是將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稅式支出數額按照一定原則類別分列排出,進行比較分析,確定稅式支出效益變化情況的一種方法。

        (4)最少成本法。在一些稅式支出項目的考評中,無法直觀地判定其效益的大小或高低時,可以采用該種方法,比較多個效能相同或相近的項目,以成本最少為標準,來評判稅式支出的績效。

        (5)目標與效果比較法。這種方法通過比較稅式支出所產生的實際效果與預期目標,來分析評價已完成或未完成目標的因素和狀況,從而評判稅式支出的績效。

        (6)攤提分析法。這種方法通過研究某稅式支出項目以年度盈余回收稅式支出投入的時限,來評判該稅式支出項目的績效。攤提時限越短;風險就越小;績效也就相應的越高。

        (7)同類近似比較法。這種方法是將某稅式支出項目的實施執行情況和效果,與同類或近似項目的狀況進行對比,進而分析評判該稅式支出項目的績效。

        二、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實施流程

        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實施流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考評準備階段、考評實施階段和考評總結階段。

        1. 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準備階段

        考評的前期準備主要包括確定考評任務及其組織實施模式、編制考評任務大綱以及設計考評實施方案等內容。

        (1)確定考評任務及其組織實施模式。確定考評任務就是要明確考評的目標、目的和時間。稅務機關必須根據考評任務的需要,成立績效考評小組。該考評小組是進行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設計、實施、結論和報告編寫的團隊,所以也是考評任務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通常情況下,考評小組的成員應具有以下的知識和技能:績效考評理論知識、方法和經濟分析、統計分析、社會調查等技能;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稅收專業知識;了解稅式支出項目承受對象的情況及其所在地社會文化背景和發展政策導向等。

        (2)編制考評任務大綱。考評任務大綱是一個明確了考評的目的和范圍、考評使用的方法、考評針對的標準、需要的資源、時間安排和考評報告要求的書面文件。在考評任務大綱中,應根據不同考評準則的重要性賦予不同權重。每個考評準則分為四等(非常成功、基本成功、部分成功和不成功),并對不同等級賦予不同分值。考評人員根據所收集的證據和評級規則,對每個準則進行評級,并得到相應的分值。對四個準則進行加權平均得出稅式支出項目的績效分值,再根據績效分值進行績效考評。不難看出,考評任務大綱體現了稅務機關對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要求,是從考評任務組織到考評結果使用和擴散的整個考評活動所必須遵循的核心文件,主要發揮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為稅式支出的相關各方對績效考評任務達成共識提供基礎;為考評小組進行具體考評設計和實施提供基礎;為稅務機關進行績效考評質量控制、核查考評小組任務完成情況提供依據。

        (3)設計考評實施方案。考評任務大綱是由稅務機關的績效考評管理者負責設計的,主要對績效考評的關鍵要素進行說明以使績效考評實施的綱領性文件。因此,負責具體實施的考評小組就必須在充分理解考評任務的基礎上,將考評任務大綱轉化為可操作的實施方案,以確保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成功實施。績效考評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規劃項目邏輯模型、構建績效考評框架和訂立績效考評實施方案。項目邏輯模型是一種理解從投入到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有效工具。稅式支出項目背后的邏輯是:政府通過稅式支出對納稅人的一個項目投入一定的資源,以便其開展必要的活動并獲得一些產出,從而通過納稅人使用這些產出帶來政府所預期的某種變化。所以,稅式支出項目邏輯模型應包括(稅式支出)投入、活動、產出、成效和影響五個關鍵要素。而考評小組則應以稅式支出項目的邏輯模型為基礎,來構建績效考評框架。績效考評框架是開展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核心。績效考評框架包括考評準則、關鍵考評問題、考評指標、證據、證據來源、證據收集方法等。稅務機關為了更好地收集有用的考評證據,應當以績效考評框架為基礎,設計問題清單,經過認真研究后,形成績效考評實施方案。考評實施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內容:績效考評的背景和目的;項目基礎信息表;績效考評框架;約談、研討會記錄或實地調研問題清單;考評任務分解、分工和時間安排等。

        2. 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實施階段

        考評的實施階段主要包括:證據收集、證據整理、證據分析和考評結論等內容。

        (1)證據收集。證據的收集涉及到證據來源和收集方法兩個方面。因為考評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收集證據要聚焦于績效考評框架中設計的指標,并選擇適當而有效的收集方法。證據收集一般應遵循以下規則:首先,要盡量利用現有可用的數據;其次,如果要使用現有的證據,那么須要明確,證據是如何被收集的且其準確性又如何被保證;再次,如果根據需要,必須收集原始數據,那么必須制定證據收集程序并遵照執行,以確保證據定義的精確性并驗證證據整理和輸入的精確性。證據收集的方法主要有:案卷研究、約談、研討會和實地調研等。

        (2)證據整理。由于并非所有的證據收集以后,都可以直接用于分析,而需要對證據進行整理方可使用。證據整理對于以下兩種情形尤為重要,一是證據的放大,即從個體收集的證據要上升到用于判斷整體;二是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來源收集同一指標的證據。所以,將證據整理成便于分析的形式十分重要。證據整理須針對指標進行。一般用來分析一個指標的證據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用于衡量指標的證據;第二類是分析指標實現或沒有實現預期值的原因;第三類是稅式支出相關各方的觀點。證據整理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證據列舉,即將同一個考評指標從不同來源收集的證據列舉出來;其次是證據驗證,即將不同來源的證據進行交叉驗證,剔除那些錯誤的或不可靠的證據;再次是證據確定,即通過證據驗證,最終確定用于績效分析和考評的證據;最后將證據整理到績效考評的框架中,以便于分析。

        (3)證據分析。證據分析是指根據整理后的證據和一定的基準衡量指標、回答關鍵考評問題以及進行原因解釋的過程。證據分析一般采用三種方法,即變化分析法、歸因分析法和貢獻分析法。變化分析法是分析指標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是否達到預期值的方法,一般是通過比較指標的實際變化情況與預期變化得到分析結果。其缺陷在于,不能體現變化與項目實施之間的必然關系,因此也就無法分析指標產生變化或沒有產生變化的原因。歸因分析法是考評觀察到的變化有多大比例是由項目實施產生的方法,一般通過建立反事實場景來進行分析,即分析如果沒有實施稅式支出項目,是否還會產生這些變化以及變化的比例。其缺陷在于,在現實環境中,建立一個反事實場景非常困難,而且需要很多的數據和較高的技術,因此較大的困難性和較高的復雜性也局限了該種方法的使用。貢獻分析法是分析稅式支出項目的實施是否是產生變化的原因之一,或者是否對產生變化發揮了促進作用。由于產生某種變化往往有很多因素,而且也很難考評這種變化有多大比例是由某個因素造成的,這種情況下,貢獻分析法較為切實可行也合理有效。考評證據在經過證據分析后,要形成分析結果,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一是指標的衡量結果,即指標是否達到;其二是指標達到或沒有達到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礎上形成對關鍵考評問題的回答。

        (4)考評結論。考評結論一般要包括四個考評準則的評判結果和項目綜合績效的總體評判。形成考評結論一定要有充足的證據支撐,所以稅務機關的績效考評人員應當通過對指標的評判來對關鍵考評問題進行回答,須以關鍵考評問題的回答結果構成對每個準則進行評判的基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個準則之間存在著邏輯上的關聯性,如果各個準則的評判差異很大,那就要重新考察準則的評判和綜合評判,以確保邏輯的一致性,進而提高評判結論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3. 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總結階段

        考評的總結階段主要包括: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善建議、撰寫考評報告和推廣考評結論等內容。

        (1)總結經驗教訓。經驗教訓是指通過績效評判總結出來的可能有助于開展其他相同或相似稅式支出項目的信息。通常總結經驗教訓,主要是描述項目準備、設計和實施的優缺點,及其對項目績效的影響。總結的經驗教訓要限于被考評的項目,要有可靠詳實的證據支撐,并具體指出哪些方面是有參考價值的。

        (2)提出改善建議。改善建議是旨在提高項目績效,對項目進行重新設計和分配資源的各種提議。改善建議要與考評結論和經驗教訓聯系起來。要具體闡明改善建議是針對什么提的,應該在什么時候實施,但是最重要的是要闡明為什么提出這些改善建議。

        (3)撰寫考評報告。考評結論是稅式支出績效考評實施階段活動的最終產物,一般是以書面績效考評報告的形式呈報給稅式支出的有關各方,主要由執行摘要、主體報告和附件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執行摘要的內容主要包括:概述、考評結論和績效分析、經驗教訓和建議;主體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關鍵信息、績效考評等級、引言、績效考評概述、項目績效分析、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績效考評結論、經驗教訓與建議;附件的內容主要包括:考評任務大綱、績效考評框架、調查問卷、約談、研討會和實地調查人員名單、稅式支出相關各方對考評報告的反饋意見、考評小組認為必須附上的其他文件。

        (4)推廣考評結論。績效考評的價值就在于其結論的推廣和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把考評報告簡單地等同于考評結論。績效考評報告初稿形成之后,要與稅式支出的主要相關各方進行溝通。其目的在于:避免考評小組的重大遺漏,從而影響對稅式支出項目績效的考評;聽取相關各方對績效考評的意見和建議;促進稅式支出相關各方對考評結果的利用,尤其是考評報告提出的建議。然后在吸取相關各方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修改并完善考評報告,最終形成考評結論。考評結論應當提供戰略、操作和學習三個層面的信息:在戰略層面上,是否在做正確的事,項目選擇和設計是否清晰并符合邏輯;在操作層面上,是否在正確地做事,包括實現預期目標方面是否有效果、資源是否得到優化利用、納稅人滿意度如何;在學習層面上,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實施項目,包括是否有其他方法、最佳實踐、經驗教訓等等。考評結論應盡可能通過工作論文、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進行公開出版發行或上網免費公布,以滿足社會各界對稅式支出績效考評信息的各種需求。

        三、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建設效益

        建設稅式支出績效考評體系,有利于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實際效益:

        1.有利于優化政府的經濟決策機制

        優化政府的經濟決策機制,促使政府決策科學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公眾了解、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和積極性逐步增強,納稅人更加關注政府稅式支出的狀況、結果和效益。稅式支出績效考評體系的建立,可以通過將稅式支出績效考評的執行情況和實施結果公布于眾的方式,使公眾不僅可以了解政府政策的預期目的、稅式支出的投入狀況,還可以對各類稅式支出的結果、收益進行對比分析,進而有助于加強社會對政府決策的評價和監督,提升政府的決策水平,增強政府決策的透明性和有效性,優化政府的決策機制,從而增強稅式支出在有效配置資源、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經濟良性發展三個方面的積極效用。

        2.有利于完善現行稅式支出制度

        由于稅式支出作為一種政府調節經濟的杠桿,具有直接、快速、高效等特征,既能較好地體現政府的政策意圖,又能使納稅人快捷獲益,因而備受青睞。在我國目前的現實社會經濟生活中,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對于稅式支出普遍抱有盲目的過高的預期,把稅式支出作為推行政府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的“萬金油”,以至于導致稅收惡性競爭,稅式支出泛濫的不良局面。通過建設稅式支出的績效考評體系,政府可以對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判斷:稅式支出在效率領域和公平領域中的配置結構是否合理;稅式支出在高效領域和低效領域的配置結構是否合理;稅式支出在體現政府意圖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過程中是否發揮了應有的效用;稅式支出的規模是否合理適當,進而準確而有效地評估現行稅式支出制度的優劣得失,糾正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于稅式支出錯誤而不切實際的認識,堵塞稅收流失的漏洞,消除眼下流行的“處處稅收優惠,處處優而不惠”的不合理現象,從根本上扭轉稅式支出重優惠、輕管理的傾向,以提高稅務機關的征管效率和稅式支出的實際效益,進而完善現行稅式支出制度。

        3.有利于強化政府的政策導向

        稅式支出必須為實現國家一定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服務。雖然在不同的國家或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經濟社會目標,但稅式支出總是在一定的政策目標下進行的,并且隨不同時期政治經濟目標變化而變化。具有明確的支持目標,才能構成稅式支出。通常國家的政策目標既有關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等方面的政策,又有貫徹某項社會目標方面的政策。建設稅式支出的績效考評體系,可以有效地將稅式支出的方向和目標統一到國家的中長期社會經濟發展軌道上來,通過優化資源分配,盡可能地以較小的稅收收入減少,去換取最大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4.有利于提升稅收的征管質量

        稅式支出是以國家放棄一部分應收的稅收收入為代價的,在“效率優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稅式支出必須遵循有效原則。稅式支出的有效性既表現在微觀層次上,又表現在宏觀層次上。在微觀層次上,有效的稅式支出能通過增加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對其經濟行為施加影響;在宏觀層次上,有效的稅式支出政策能夠促進經濟增長、資源配置優化、國民經濟布局合理化以及社會福利最大化。因此,稅式支出的設計、選擇和組合必須考慮實效性。稅式支出績效考評強化了政府和納稅人兩個方面對于稅式支出的成本意識,促使政府和納稅人都更加重視稅式支出的效果,在稅式支出的選擇和運用上也更加強調適度,即通過操作(實施)考評工具對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經濟參量進行控制和調節,加強對稅式支出的監督和管理,進而提升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科學、規范、高效的稅式支出應當能夠充分發揮調節經濟的積極作用,推動社會資源朝著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激勵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方向流動。而建設切實、可行的績效考評體系,有利于對稅式支出進行總量、方向、效率、風險等多方面的監督和控制,進而有效提高稅式支出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實效性,最終提高稅式支出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鄧子基.稅式支出管理[M].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2] 萬 瑩.稅式支出的效應分析與績效評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劉 佐.稅式支出的效應分析及構建思路[J].北京:中國財政,2003(9):12-13.

        [4] 李新辰,等.建立符合中國特色是稅式支出分析制度[J].北京:中國 財政,2003(3):31-32.

        第8篇: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自從擔任瑞銀慈善基金會(UBS Optimus Foundation)亞太區董事以來,魏巍經常往返于北京、香港兩地,除了參加各種論壇和會議,還要與內地富人商議慈善捐贈事宜。

        在北京華貿中心麗思卡爾頓酒店咖啡廳,《中國慈善家》記者見到了魏巍,他剛剛結束與兩位客戶的會面,他們都是內地超高凈值(總資產達到3000萬美元及以上)人士,均做過兩年慈善。在聊天中,二人向魏巍抱怨了很多做慈善之艱辛,并表示已“心灰意懶”。

        “做了很多事情,經歷過很多曲折,卻沒有達到效果,最后喪失了對慈善的熱情。這是很多熱衷于慈善的財富人士面臨的共同困境。如果不投入精力,慈善項目是無法推動的。然而,即便付出很多,由于這不是他們擅長的領域,最終效果也未必會很好。”魏巍說。

        但是現在,那些希望投身公益慈善,卻又始終不得入其門的中國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資產達到100萬美元及以上)有了新選擇。今年5月7日,瑞銀慈善基金會在香港成立了地區辦事處,以拓展及推廣亞太區的慈善業務。這個新設的辦事處,將為有意參與慈善的亞洲財富家族提供系統咨詢及解決方案。

        新地區

        據瑞銀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2012年聯合編制的《亞洲家族財富調研報告》顯示,“慈善事業已經成為許多富裕大家族事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盡管亞洲家族慈善事業的發展成果表現亮眼,但是要想實現可持續、可轉化的影響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高速發展的經濟相比,亞洲的慈善事業顯得極其滯后。

        這正是瑞銀慈善基金會加大在亞洲的投入力度的原因。貝恩國際顧問公司2010年的一項調研表明,在印度和中國,慈善捐贈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6%和0.1%,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2.2%。

        此前,由于亞太地區慈善資金的本土化趨勢還未形成氣候,成立于1999年、擁有2億瑞士法郎資金規模、在全球75個國家資助逾300個項目的瑞銀慈善基金會,雖然將其23.8%的款項投放在亞太地區(參考瑞銀2011年財務聲明),但是并沒有特別主動地、戰略性地開發亞洲的捐贈資源。

        現在,這一情況有望改變。瑞銀慈善基金會香港地區辦事處的成立,有可能使亞洲財富家族及高凈值人群的慈善事業步入快車道。

        作為一家多次被《歐洲貨幣》評為“全球最佳慈善事業服務私人銀行”的瑞銀,選擇于今年5月在香港成立慈善基金會辦事處,主要源于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近幾年來,瑞銀的亞洲財富管理業務成長較快,這與亞洲經濟的高速發展密切相關。截至2009年年底,亞太地區已有300萬高凈值個人,財富總額達9.7萬億美元,中國和日本的高凈值個人占了其中65%的份額。“瑞銀的財富管理業務在香港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在大陸也有7年多的運營經驗。在此過程中,瑞銀在考慮如何利用自己在財富管理上的核心優勢,為社會多作一些貢獻,同時更好地服務客戶。”瑞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冼麗芬對《中國慈善家》表示。

        其次,瑞銀還觀察到,近年來亞洲的家族慈善發展迅猛,這也表明亞太地區的慈善越來越趨于本土化。“以中國為例,幾年前國內很多慈善事業的資金都來自海外。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超高凈值、高凈值人群數量激增,慈善的資金來源也越加趨于本土化。”魏巍說。

        新玩法

        在魏巍看來,與成立香港辦事處前相比,更加策略性地開發慈善資源是瑞銀慈善基金會在亞太地區戰略的最大變化,這也意味著,瑞銀在亞太地區的決策將更加本地化和更加及時。

        “現在,我們與客戶的溝通成本降低了,溝通的實效也增強了。我們正在設計很多新的產品,幫助客戶更加全面地參與進來。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加科學的規劃,而不僅限于捐贈和被捐贈的簡單關系,客戶可以隨時參與到項目中來。”魏巍說,“對客戶而言,這是一項增值服務。”

        事實上,中國的財富家族在慈善領域已經開始了很多新的嘗試。

        2009年,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提出了高達約40億元的股權捐贈計劃,雖面臨注冊、納稅等諸多體制障礙,他仍單兵掘進,以“河仁慈善基金會”為試金石,推進制度破冰。

        2010年12月,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公司創始人牛根生已將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權資產全數轉讓給Hengxin信托,開始了自己的公益慈善信托之路。與曹德旺試圖影響捐贈政策的堅持相比,牛根生選擇境外慈善信托接收境外資產,或為避免內地機構接收境外資產產生的諸多稅項及繁瑣程序。

        瑞銀慈善基金會香港辦事處的成立,則為中國的財富家族提供了一個新的慈善出口。此前,瑞銀集團已搭建起系統的財富管理體系,也對客戶的慈善事業提供部分專業服務,如基金會的注冊成立、內部的部門設置和人員配置等。在魏巍看來,瑞銀慈善基金會拓展了瑞銀財富管理的體系。“客戶的需求是多樣的,包括財富管理、家族傳承及慈善投入等。在香港辦事處設立之前,瑞銀向客戶提供的慈善服務止于提供建議階段。”

        但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損失。而現在,瑞銀慈善基金會團隊與瑞銀的財富管理團隊聯系緊密,在客戶的慈善服務上,二者分別完成前端和后端,基金會對財富管理團隊的慈善服務進行深化和細化。魏巍強調,瑞銀慈善基金會的角色定位就是,專注于幫助客戶個人或家族基金會進行慈善事業管理及尋找優秀的執行機構。

        第9篇:納稅評估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字:FDI; 負效應; 措施

        FDI(外國直接投資),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是指一國的投資者將資本用于它國的生產或經營,并掌握一定經營控制權的投資行為。它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便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對投資國以及東道國以及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并呈現逐年迅速增長的趨勢。FDI的進入在彌補我國建設資金缺口,加速企業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變遷以及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FDI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巨大的貢獻背后,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經濟的運行和發展,不論在微觀經濟層面還是宏觀經濟領域都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一、中國FDI的現狀分析

        1.FDI規模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吸收FDI規模迅速擴大(參見下圖)。1988-2007年的20年間實際利用FDI增長25.88倍。分析下圖可得知,1988-1991年,FDI增長速度較慢; 1992-1994年, FDI高速增長,1992年FDI首次突破100億元;1994-1998年,FDI增長速度顯著放緩,并在1999年首次出現負增長;2000年我國初步克服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利用FDI出現明顯回升跡象,2004年首次超過600億美元。2005年又首次超過700億元。2007年中國實際FDI (含銀行、證券業在),達826.58億美元,首次超過800億元,再創新高。

        2.FDI企業市場占有率分析

        市場占有率(Market share),又稱“市場份額”,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某公司的(特定某類或某種)產品在某一(特定)市場區域(或范圍)上的銷售量與同期同類產品在同一市場上的總銷售量之比例,它是分析企業競爭狀況的重要指標。FDI在東道國市場占有率的提高,意味著壓縮了該國企業的生存空間,扼制了本國企業的成長。相比國際FDI市場占有率警戒線標準(通常為20%,一般行業為30%,少數競爭性行業為50%),我國FDI的市場占有率處于偏高水平,甚至部分FDI企業已經處于壟斷地位。

        據有關數據統計分析,2004年FDI企業在我國制造業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20%的省、直轄市一共有9個,其中上海的FDI制造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高達50%。在通信計算機電子設備、家具、廢舊資源回收加工這三個大產業中,FDI企業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也已高達50%。FDI企業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的占有率的節節攀升,給我國國內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獨立自主。

        二、FDI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負效應分析

        1.FDI搶占國內市場,制約國內企業發展

        FDI依靠其本身雄厚的財力、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科學的管理方法,紛紛并購我國國有企業,利用我國國有企業原有銷售渠道打開并占領中國市場,迅速搶占了相應領域的市場份額,逼走國產產品,極大的沖擊了我國國內企業,尤其對處于上升期的中小型企業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國內企業的不景氣,甚至破產必然導致大量工人失業,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定;同時也極大削弱了我國國內品牌的國際競爭力,使得我國經濟處于被動發展狀態。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都通過調研報告的方式承認,FDI企業在中國的壟斷狀況已非常嚴重,其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規模優勢,構筑起較高的行業進入壁壘。

        另一方面,FDI的偏高的市場占有率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國產業的發展。以我國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產業為例,美國《財富》雜志2004年7月公布的最新一屆全球500強名單中,上汽集團首次名列其中,上汽集團的主要企業是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生產的主要是外國品牌,上汽自己既無品牌也無技術,只是作為一個加工型企業靠數量進入全球500強;又如Microsoft、Intel、Nokia、Motorola等跨國巨頭通過擴大在中國的投資以及興建研發中心,挖掘大批國內優秀人才,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它們在中國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2.市場換技術的重重缺陷

        市場換技術是引進FDI的主要思路之一,其目的是開放市場,通過招商引資來引進大批技術,從而達到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然而該思路卻忽視了FDI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其“獨占性生產要素”在我國龐大的市場上獲得最大利益。因此,FDI企業通常不會自覺將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透露給中方,他們利用先進技術獨占市場,擠壓國內現有技術生產的產品,于是導致我國國內企業要想繼續擁有市場份額,就必須購買他們的技術,從而致使我國國內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始終難以有所突破。

        另一方面,我國的FDI企業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其技術實力和管理水平都不強,而且從事的項目中屬于技術含量高的國際先進技術的大項目也不多,對我國技術進步影響不大。而一些大型FDI企業也僅僅提供適用技術轉讓,而非核心開發技術。

        例如上海大眾1985年一開始生產桑塔納轎車,德國大眾就把這個車型淘汰了,20年來他們已換型四五次,可是上海大眾至今還在生產這種主機未變的落后車型。換來的雖比我國原有的技術先進得多,但實際上是在世界上已進入成熟期、衰退期的,甚至是馬上就要淘汰的技術,真正先進的技術上海大眾并沒有換來。

        三、減少FDI對我國經濟負效應的措施

        1.規范跨國并購和FDI投資導向,消除FDI行業壟斷

        由于FDI企業大量吞并我國國有企業,造成國有資產“賤賣”,民族工業被擠壓,最終導致我國經濟失去活力。于是,我國必須規范FDI企業對我國國內企業的并購行為,不僅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并購秩序,還必須制定嚴格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制度,保證在并購過程中的國有資產完整性。同時還必須完善FDI對國有企業的并購行為的法律建設,盡快建立有法可依的并購市場模式,保護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我國應該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別修訂的《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建設,制定嚴格的限制FDI進入有關我國國民經濟命脈,關系國計民生重要領域的規章制度,保護我國有關國家經濟安全的產業以及擁有資源優勢的產業,保證我國經濟的獨立自主性。

        2.新思路換技術,充分利用FDI先進技術

        以我國當前的現實情況看,我國國有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方法也較落后,面對財大氣粗、技術先進的FDI企業沒有足夠的競爭力。長期以來,我國FDI企業處于一種沒有競爭對手的安逸環境中,他們即使采用一般技術便可以獲得可觀利潤,于是他們便失去了對我國輸入先進技術的動力,同時我國市場也失去了引進FDI企業先進技術的機會。因此,我國必須創造一個充滿競爭、擁有先進技術的市場環境,為我國國有企業營造一個學習吸收先進技術的良好環境。如在同一產業領域引進多家FDI企業,促使他們在相互競爭中紛紛采用各自先進技術;利用一些優惠措施鼓勵那些我國急需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和FDI企業的研發部門,以此促進現有FDI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提高在華企業的技術水平。

        3.提高反避稅能力,擊碎FDI企業避稅怪圈

        首先,FDI企業之所以能夠大肆脫逃納稅,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國現行法律的不完善。因此,為了避免FDI企業再度鉆法律的漏洞,我國應該汲取國際反避稅經驗,盡快制定一部更加完善的反避稅法律法規以及實施細則,從源頭上斷送FDI企業“合理”避稅的生存。

        其次,由于FDI企業避稅手段趨于復雜、隱蔽,因此我國必須注重培養、重用精通會計、審計、企業經營、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業務知識,并具備較高的偵查能力的人員;大幅提高稅務人員的待遇水平,吸引外部優秀人才;實行重賞制度,鼓勵、重賞知情的專業人士的揭發舉報。

        最后,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某些地方政府為了吸引FDI,賺取更多政績,犧牲國家稅收收入,庇護FDI企業的避稅行為。這就需要我國及時完善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制度,將稅收征管力度可納入政績考核范圍;同時也可效仿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等建立一支精干的稅務警察隊伍或者反避稅部以打擊避稅行為,維護稅收。

        結束語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中,FDI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確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FDI也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國經濟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隨著我國市場管理以及相關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FDI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將越來越小,對我國經濟的貢獻將進一步增加。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05級

        參考文獻:

        [1]李未無.理性看待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J].海南金融,2005,(7):45-47.

        [2]國稅總局掀反避稅風暴.遏止每年300億稅款損失[J].北京青年報,2005,(6):63-6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 | 在线看的国产网站 |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永久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