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腦出血的中醫療法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通腑法
出血性腦卒中一旦發生后,腦竅閉塞,氣血運行不暢,脾胃升降失常,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腑氣不通化瘀、化熱成痰,瘀熱蒸騰侵腦,進一步破壞腦脈。此時通腑法可通暢腑氣,消除積滯,借瀉下之力,引血瘀、水、痰病理產物下行[7],“一竅通則諸竅皆通”。《丹溪心法》云:“有風病者,非風矣,皆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據此在通腑法下派生出通腑瀉熱,化痰通腑,暢腑熄風、通腑祛痰活血法等。付穎[8]有關化痰通腑湯治療急性期中風臨床療效評價的研究,顯示化痰通腑湯可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血腫吸收情況,有效率為93•9%。
涼血通瘀法
周仲瑛教授[9]認為出血性腦卒中病理因素為瘀熱,瘀熱由血熱,血瘀構成,血熱則動越、升騰,血瘀則凝滯黏膩,瘀熱相搏結,血氣蒸騰上越,沖擊腦絡,使血離經,形成瘀血,清竅受阻,神機失用,發為本病,故為“瘀熱阻竅證”。據此提出“涼血通瘀法”治療出血性中風。袁園等[10]觀察利用涼血通瘀法治療34例腦出血患者臨床療效,發現此法可改善中風病類診斷評分、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等。
復元醒腦法
陳紹宏教授[11]認為出血性腦卒中的核心病機是元氣虧虛為本,痰、瘀、風、火為標。年老元氣虧虛,水不涵木,肝陽偏亢,“陽氣者,煩勞則張”,至腦脈暴張,破血妄行。張曉云等[12]用復元醒腦法對351例腦出血患者進行臨床驗證觀察,發現復元醒腦法治療方案可明顯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促進血腫吸收。
解毒活血法
王永炎院士提出“濁毒”為出血性中風的病因病機之一,濁毒最大致病特點為損絡,使功能破壞,形質受損,作用于腦,則腦絡破損,發為出血性腦卒中[13]。因此提出“解毒活血法”治療出血性腦卒中,宗武三[14]觀察解毒活血法治療6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發現其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破瘀滌痰法
黃培新教授[15]認為出血性腦卒中主要病因為虛、風、火、痰、瘀、氣,而虛為本,風、火、痰、瘀、氣為標,在急性期風、火、痰、瘀、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其病機表現在風陽暴張,風火相煽,血隨氣逆,挾痰挾瘀上阻清竅,痰瘀交結化而為熱,壓迫腦髓變生毒邪,因此痰瘀熱毒是病機基礎。利用本法結合西醫常規治療腦出血,發現可降低腦出血致殘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癥狀體征和生活質量[16]。
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
國醫大師任繼學教授基于腦髓理論,認為出血性腦卒中的病機關鍵為髓虛毒損。《內經》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先天稟賦不足、年老體衰、七情內傷、飲食失節、酒色過度等影響腦髓,日久腦髓失養,血脈受損,病變多剛少柔,脈膜脆而不堅,經氣內斂,氣血邪氣暴張,絡傷脈裂,血滲溢腦髓,形成血瘀,津液外滲,化水,成痰,毒自內生,毒害腦髓[17-18]。利用此法采用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治療222例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發現在降低病死率,改善神經功能缺損及促進血腫吸收方面有明顯的優勢[19]。實驗研究[20-21]也證明此法可抑制腦出血大鼠急性期血清中NSE、TNF-α水平,促進血腫周圍BDNF及受體TrkB、NGF、VEGF蛋白表達和BDNFmRNA及受體TrkBmRNA基因表達,減輕腦水腫。
結語
現代醫學治療腦出血有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研究[22]顯示,腦出血內外科治療總體療效無顯著性差異,因此,目前仍沒有出臺針對腦出血干預的有效措施。中醫辨證論治治療腦出血治法上獨具創新,根據“同病異治”的特點,有活血化瘀法,破瘀滌痰法,通腑法,復元醒腦法,解毒活血法,消瘀利水法,涼血通瘀法,破血化瘀、填精補髓法等。臨床研究證明中醫治療腦出血可明顯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但不足之處為缺乏理論創新和級別高的循證醫學證據。因此,中醫治療腦出血有必要開展大樣本研究驗證,為形成規范化治療做好基礎。(本文作者:邱芬芬、趙建軍、呂志國、胡秀武 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