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煙草黑脛病診斷值得商榷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煙葉生產中感病特色品種的持續種植,原有抗病品種抗性喪失,加之煙苗移栽苗齡小、抗病性弱,煙草黑脛病在局部地區嚴重發生,但其田間診斷技術難以適應防控需求。本文辨析了煙草黑脛病、根黑腐病和青枯病的區別,提出了還苗期至伸根期黑脛病與青枯病的診斷和處置方法,分析了整株系統性葉片局部枯斑枯焦的病因以及“黑桿”病癥剖析等實例,提出田間癥狀識別等傳統診斷技術與免疫學診斷技術、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等專項檢測相結合,比對與排除獲得診斷結論是煙草黑脛病診斷的關鍵技術與方法。
關鍵詞:煙草黑脛病;根黑腐病;青枯病;診斷
煙草黑脛病(tobaccoblackshank)是由煙草疫霉(Phytophthoranicotianae)引起的,主要侵染煙草的根和莖基部,也可侵染葉片和幼苗,是煙草病害中僅次于病毒病的第二大類病害。煙草感染黑脛病后,往往會整株凋萎、死亡,對煙葉生產極具毀滅性。盡管一些中抗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對抑制黑脛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部分煙草種植區持續種植感病的特色品種,原有抗病品種抗性逐漸喪失,加之煙苗移栽苗齡小、抗病性弱,導致黑脛病在局部暴發為害,對煙草生產造成嚴重威脅。病害的準確診斷是實施有效防控的先決條件,為此,筆者結合多年田間實踐經歷和病害診斷經驗,針對煙草黑脛病診斷中值得商榷的幾個問題提出思考與建議。
1煙草黑脛病重發的原因
1)感病特色品種的持續種植。近年來,煙草品種特色化要求維持、加大一些地方特色品種的種植,而部分地方特色品種如云南的紅花大金元、福建的翠碧一號均為感黑脛病的品種。特色感病品種的大面積種植,累積加大了土壤煙草疫霉病原的基數,煙草黑脛病發病早、蔓延快、持續時間長、為害嚴重、覆蓋范圍廣。2)原有抗病品種抗性喪失。隨著現代農業栽培技術的發展,一些經濟作物如花卉、蔬菜、水果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煙草作為比較經濟效益低下的作物漸漸向丘陵與山區集中,有限的耕地制約了煙草的輪作與休耕,連作導致了廣泛種植的中抗品種(如云煙87)慢慢變為耐病、感病。3)煙苗移栽的苗齡小,抗病性弱。應用膜下小苗或膜下“井窖式”小苗等技術,35~45d苗齡的移栽煙苗在膜下生長。由于膜下土壤溫度提高,田間小環境濕度增大,導致煙株發病提前、發病快。4)田間病害診斷困難,延誤防治時期。煙草病害癥狀具有復雜性,一方面同一種病害表現出多種癥狀,如煙草黑脛病可以表現為根莖部黑脛、地上部莖葉“穿大褂”“腰爛”,葉部“黑膏藥”;另一方面多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癥狀,如煙草莖“黑桿”癥狀。此外,煙草黑脛病典型癥狀出現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典型癥狀出現時已經進入病害的晚期,只能采取拔除煙株、藥劑消毒病灶、改種其他可以防病的作物等措施,以阻止病害的蔓延,但對煙草造成的損失已無可挽回。
2煙草黑脛病診斷中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2.1明確區分煙草黑脛病、根黑腐病和青枯病
煙草“兩黑病”是煙草黑脛病、根黑腐病(Tobaccoblackrootrot)的一種籠統說法,有時候還把青枯病引起的莖稈變黑混到了一起,這是對病害診斷和防治很不確切的提法。煙草黑脛病、根黑腐病和青枯病的病原有很大的區別。煙草黑脛病是煙草疫霉引起的,屬于卵菌病害;根黑腐病是由基生根串珠霉(Thielavioisbasicola)引起的,屬于真菌病害;而青枯病則是由青枯雷爾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屬于細菌病害。筆者在多年的云南煙區田間病害調查中,極少發現煙草根黑腐病,這點也被2010—2014年開展的全國煙草有害生物調查證實,即使在種植感病品種紅花大金元的區域進行的聯合調查也極難發現煙草根黑腐病。也就是說,煙草根黑腐病是偶發的次要病害,在田間零星發生,偶爾有成行的幾株呈現出發病中心的態勢,其為害可以忽略不計。煙草黑脛病則不同,在田間常年維持在1%左右的發病率,大面積踏查時,黑脛病引起的凋萎癥狀很易發現。總的來說,通常所說的“兩黑病”至少90%以上的概率是發生了黑脛病。此外,要將近年來越來越嚴重的青枯病導致的莖稈發黑的現象,和黑脛病進行區分。以上3種病害,在實驗室可用特異性引物進行單個或多重PCR擴增檢測進行區分,在田間調查中,可以根據侵染時期、為害特點和病征進行區分。①侵染時期。煙草黑脛病在煙草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在團棵期和旺長期有兩個明顯的發病高峰期。通常發生面廣,隨著時間推移,病害擴散較快,能形成明顯的發病中心。煙草根黑腐病主要在苗床期、大田前期發生,多為局部或零星發病。煙草青枯病在整個大田期均可發生,病菌侵染集中在伸根期、中耕培土時,病害發展相對緩慢,發病高峰期表現在旺長期、成熟期和采烤后,病害在田間呈條帶或條塊狀分布,且發生更為普遍、嚴重。②為害特點。煙草黑脛病主要通過根莖部侵染,病狀主要表現為根莖部變黑,縱向剖開后可見莖髓部褐色碟片;在苗期或漂浮盤上的幼苗受黑脛病侵染會在3~5d的短期引起“猝倒”死亡的嚴重癥狀,而煙苗移栽大田成活后,若根部受到侵染,遇到連續干旱病害發展比較緩慢,至少在20d后才可能在地上部表現凋萎、葉枯等明顯的癥狀,遇到雨季,約7d就可在地上部表現明顯的癥狀。煙草根黑腐病主要侵染根部,病狀表現為根腐爛變褐、變黑,有時會蔓延至根莖部,縱向剖開無褐色碟片,一般發病煙株矮化、輕度萎蔫,不會死亡。煙草青枯病主要通過根侵染,特別是新生側根、須根、不定根更容易受到侵染,病狀首先表現在根上,當根部受到侵染后,地上部分幾片葉萎蔫下垂,但葉片不變色,橫切病葉主脈,可發現呈黃褐色至黑褐色的環狀維管束,挖出完整的根系,把泥土沖洗干凈,可發現少數根病變為褐色、黑色;中后期莖上病斑沿莖的一側向上擴展,在莖上形成條斑,病斑一側的葉片萎蔫,半邊枯萎,俗稱“半邊瘋”,縱剖病莖,髓部不變色、外圍呈蜂窩狀軟腐。發生根黑腐病、青枯病的煙株根部必然腐爛病變,發生根黑腐病的煙株整株根系少、在莖基部的四周產生數量較多的不定根,發生青枯病的煙株根系較完整、在根發病的一側產生較多的不定根,但發生黑脛病的根不一定腐爛。③病征。取新鮮的病組織進行保濕培養,產生白色稀疏菌絲的為煙草疫霉,產生灰色或淺黑色菌絲的為基生根串珠霉,產生黃白色菌膿的為青枯雷爾氏菌。
2.2還苗期至伸根期黑脛病、青枯病的診斷和處置方法
不同的病原均會造成煙草幼苗根莖腐爛、整株死亡,而煙農對于膜下小苗的感病癥狀普遍存在認識誤區和診斷困難,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排查和辨析。采用膜下小苗或膜下“井窖式”小苗移栽技術,發生病害的死苗率往往大于常規移栽的死苗率。在還苗期至伸根期,幼苗與土壤表層接觸的莖基部出現暗褐色至黑色病斑,病斑再擴展環繞幼莖或底葉受到侵染沿葉柄擴展到莖上,引起“猝倒”癥狀,黑脛病、青枯病侵染的概率比較大。由于癥狀不典型,采用傳統病害診斷難下結論,而移栽季節的限制又必需及時作出診斷結論,建議使用疫霉鞭毛、青枯菌一步法免疫膠體金快速診斷試劑盒,在田間地頭或檢查現場直接確診,以便采取相應的預防補救措施。如果發病率不超過10%,不論是煙草黑脛病、還是青枯病,均需要在病株周圍土壤撒生石灰拌土,然后進行補栽,在補栽當日、補栽后10d、20d進行化學防治;如果發病率超過10%,感染黑脛病的建議換栽抗性更強的品種,感染青枯病的建議改種其他作物,水旱輪作或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輪作后才可再次種植煙草。
2.3注意區分持續干旱與黑脛病造成的整株系統性凋萎
在云南煙區,煙草團棵期往往遇上連續的干旱時期,導致煙株葉片系統性萎焉,形成日灼斑,即局部枯斑、枯焦;而煙草前期感染黑脛病后,也會整株系統性地表現葉片凋萎,形成局部枯斑、枯焦癥狀。這通常會引起煙農的恐慌。持續干旱與黑脛病引起的系統性凋萎,可采用侵染性病害與非侵染性病害傳統診斷方法或補水治療診斷進行區分。如果該癥狀在田間大面積同時發生、分布較均勻,且多在頂部心葉的外圍葉片和中、上部葉片的葉尖葉邊部分出現癥狀的,則是干旱造成的;在田間有明顯的發病中心、零散不均勻分布,中下部葉葉尖葉邊部分出現癥狀的,則是黑脛病。連續補水3~5d,萎蔫癥狀消失的,則是干旱造成的,萎蔫癥狀持續加重的,則是黑脛病。診斷為黑脛病的,在雨季來臨前,進行化學藥劑防治,可以阻止病害的進一步發展。診斷為干旱病因的,能灌溉的要及時補水,無灌溉條件的就等待雨季的來臨。
2.4切勿將“黑桿”癥狀稱為“黑桿病”
“黑桿病”是煙草感病后出現莖稈變黑癥狀的一個通俗說法,但從技術角度分析則大為不妥,有失嚴謹。引起煙草黑桿癥狀的病害種類較多,煙草黑脛病、青枯病、空莖病(Tobaccohollowstalk)、馬鈴薯Y病毒病(PotatovirusY)、斑萎病(Tobaccospottedwilt)等均會導致煙莖變黑。如果是煙株葉片采烤完畢、僅剩煙稈,憑莖變黑的癥狀難以進行病害診斷,此時應當通過現場踏查,進行癥狀識別。一般來說,田間零星發生的,縱剖病莖,髓部空心的是煙草空莖病;田間病害沿行向發展的,莖上病斑形成黑色條斑,縱剖病莖,髓部呈蜂窩狀軟腐、無碟片、可擠出菌膿,橫切病莖病側維管束呈黃褐色或黑褐色的是煙草青枯病;田間病害以同心圓發展的、莖上有圓形病斑的是煙草斑萎病;莖上有凹陷黑色塊狀病斑的是煙草馬鈴薯Y病毒病。此外,若病莖腐爛程度較重,可輔以一步法免疫膠體金快速診斷試劑盒進行準確診斷,或在實驗室進行病原特異性PCR擴增檢測。綜上所述,基層技術人員和煙農在診斷煙草黑脛病時,應注意與其他癥狀易混淆的侵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進行區別,養成在病害侵染前期系統觀察病癥的習慣,慎用“兩黑病”、“黑桿病”等模棱兩可的非專業術語。對于黑脛病及其近似病害的準確診斷,仍有賴于DNA分子檢測或快速檢測試劑盒,但是,生產一線缺乏實驗室設備,而一步法免疫膠體金快速診斷試劑盒目前主要靠進口,其使用成本較高,大面積推廣應用還不現實。建議進一步研發廉價實用的國產化快速檢測試劑盒,或者是基于感病組織膜電位變化特征的田間植物病害診斷儀、便攜式DNA提取與PCR擴增檢測一體儀,也可以應用網絡遠程診斷等方式,幫助田間快速診斷。
作者:方敦煌 童治軍 肖炳光 單位: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