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制造業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數百種制造業產品數量高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但我國制造業在成本管理上卻不具有優勢,影響了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將分析制造業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制造業;財務管理;成本控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取得了飛速發展,2004年,國內制造業產值超過5萬億元,到了2016年,國內制造業產值已經達到22.35萬億元;2017年,產值則達到24.27萬億元,是中國經濟的第一大產業[1]。制造業不僅解決了數億人的就業問題,而且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過去制造業的發展,一直是粗放式發展與勞動力密集型發展,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與能源,而且利潤率不高(有人形象地稱之為“利薄如紙”),處于世界產業分工價值鏈的底端。此外,制造業在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上,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制造業財務管理中成本控制的問題
(一)缺乏成本控制的觀念,成本控制思想狹隘封閉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經超過4200萬,小微企業總數則超過7300萬,這意味著在制造業領域中,中小企業在數量上占據著絕對優勢。但是,這數千萬中小企業主的學歷普遍較低,在這些中小企業主很難找到幾個碩士生、博士生,而大老粗、文盲半文盲則比比皆是,他們對自己經營的企業基本上采用封閉式管理甚至家長制式管理,普遍缺乏成本控制的觀念。發達國家現代企業都在向扁平型組織方向發展,要求從總經理到每一位基層員工都參與到成本控制中來。而國內制造業企業卻依舊習慣性地以為成本控制只歸財務部門管理負責,其它部門都沒有參與到成本全過程控制中來[2]。
(二)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當前,許多企業把成本控制錯誤地理解為節約每一分錢,于是在原材料采購上盡可能選擇價廉質劣的材料,并盡可能地降低人力成本,延長勞動時間,這種落后的成本控制方法實際上只能為企業賺取一點短期利益,無法提高資源利用率,卻打擊了企業的凝聚力,增加了員工的流動性,更不利于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三)成本控制內容單一
現代成本控制,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而國內制造業企業卻仍然傾向于事后成本核算、分析,考核;忽視事前的成本預測、決策,看不到成本控制是一個全過程。
(四)管理人員素質低下
現代企業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然而國內制造業企業普遍缺乏高水平的成本管理人員,現有的成本管理人員普遍缺乏超前意識、創新精神,基本上沒有學習過發達國家先進的成本控制理論,又不愿更新自己的理念與知識;許多成本管理人員甚至是企業主的親戚,沒有相應的專業素質。
二、改善制造業財務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成本控制的觀念
一是企業主必須認識到成本控制的真實含義,成本控制包括了企業營運過程中實施的預測、決策、計劃、核算、分析和成本考核,珍惜每一分錢而不是吝嗇每一分錢。要根據企業建立的發展目標,科學、合理地預防、調節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運用系統工程原理,實行全面成本控制,從而提高企業的生命力與競爭力。二是成本控制人人有責。大家普遍認為,成本僅指產品生產制造中所產生的成本,事實上,成本不僅僅是在生產產品的制造環節,還體現在對制造環節的各要素成本的綜合性控制上,如選擇優秀的供應商供貨以降低理貨成本,合理的安排生產等,更甚至于早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線規劃等決策從而減少未來“一定要發生”的成本。所以成本管理不僅是生產車間管理物料消耗或是財務部門分析已有的成本數據的反饋。企業主應將成本控制的責任分解、落實到每個部門的頭上,從而調動起各部門、各環節的積極性,讓大家都參與到成本控制中來。
(二)優化成本控制方法
在企業成本管理的發展過程中,先后出現了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也從原來的單純的核算報告體系逐步開始向追蹤關鍵經營數據,生成更相關更精確的成本信息供決策使用。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實際成本法、標準成本法、變動成本法、本量利法、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等。企業主可以結合自身的管理需要及實際情況,將不同方法綜合運用,以便更好的實現成本管理目標,達到理想的效益。
(三)豐富成本控制內容
成本控制不能只抓事后管理與糾正,還要將成本管控前置到事前管理、事中管理。1.在生產制造之前,把成本控制與企業的戰略目標聯系起來,企業主應先規劃產品的研發成本、加工工藝、生產線布局、生產組織、營銷及售后服務等,從源頭控制產品成本。須知產品設計決定80%的原材料成本,所以必須舍得在產品設計上投入[3]。在生產制造之前,先區分哪些業務是生產經營所必需的,能為企業目標帶來效益的,哪些業務是無效業務,應該盡量減少或取消其發生。2.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要合理控制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消耗、工序成本等。控制原材料成本:據計算在制造業總成本中,原材料費用占60%~90%[4]。材料成本會受進貨價格、原材料搬運、驗收、整理、倉儲、物料消耗等影響。因此在控制原材料成本時重點關注:一是在采購時,不僅僅只關注采購單價,應該結合生產工藝要求,采購性價比高的原材料,減少驗收與整理作業;二是關注庫存物料的數量,以降低庫存積壓;三是生產過程中,控制合理消耗,清潔生產。控制人工成本:一是要加強對一線員工的業務培訓,提高技術水平與專業素質,規范操作動作,提供“看板”,減少無效勞動與誤操作,并降低廢次品數量。二是通過考核,以產量計件到人等方式提高員工收入以確保工作積極性。控制能耗及工序成本:一是在排產中,合理排產,盡可能不停機生產,不頻繁轉產;二是產品可機械化生產的,盡可能機器生產,這樣可以直接降低人工成本,并減輕員工勞動強度。3.事后對成本進行分析。成本管理人員可視企業實際情況,按批次或按產品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關資料,分析成本構成的變動情況,分析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供企業決策。
(四)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成本管理理念日新月異,企業主必須主動加大對現有成本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賦予他們足夠的權利,讓他們發揮好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三、結束語
制造業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主力軍,但制造業企業在成本控制上還存在著短板。企業必須盡快轉變傳統觀念,改變粗放式模式,做好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云娟.淺談制造業財務成本精細化管理措施[J].納稅
[2]高曉云.對制造業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08):201-202.
[3]郭景毅.淺談制造業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5):62-63.
[4]唐偉.對制造業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06):257.
[5]李宏梅.成本控制與管理——制造業財務管理的核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04):186.
作者:劉芳 單位:廈門輕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