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

        第1篇: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如何進行思維訓練呢?

        我想,這是一個大命題,我不可能完成這本巨著,但我可以拋磚引玉。

        2014人教版語文教科書里的作文訓練系列,有一部分是思維訓練。如七年級上冊“從生活中學習寫作”“說真話 抒真情”“條理清楚”“發揮聯想和想象”,七年級下冊“寫人要抓住特點”“表達自己的看法”,八年級下冊“說明要抓住特征”“學會說點道理”等。我們要好好利用,做好訓練。

        只有這些估計還不夠。

        溫儒敏先生說:“閱讀不一定指向寫作,處處扣著寫作來閱讀是很累的。只要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讀得多了,語感和思維能力都有所提升,語文綜合素質上去了,寫作能力自然也會提高。”“語文教學重視人文性,是人文教育,不是‘文人’教育。”

        王大績老師說:“通過我們的語文教學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識水平,提高他的人品和生活品位。他水到渠成獲得高的成績,這是我們希望的。”“在生活里,通過每節課,一個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以育人為主。”

        溫先生,王老師,高屋建瓴,英雄所見略同。

        我想說的是,是否可以從審題開始訓練,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及思維的深度。

        中招考試寫作文,第一步是審題。

        先講命題作文。各省的作文題目大都有一定的難度。例如2014年上海中考作文題“這里也有樂趣”。關鍵是一個“也”字,它的言外之意:一般人認為這里沒有樂趣,或者我以前認為這里沒有樂趣,但后來或現在,我發現,這里也有樂趣。有一個學生寫小河邊也有樂趣。這行不行呢?我認為不太好,小河邊,流水潺潺,芳草鮮美,小魚游泳,蝴蝶翩翩,多有趣啊。這是公認的。與題目中的“也”不符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后院的荒草園,多數人認為沒樂趣,但少年魯迅卻可以在這里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可以按斑蝥,其樂無窮。三味書屋,更是枯燥無味的地方,但少年魯迅可以找蟬蛻,描繡像,也有一點樂趣。審題時,要發散思維,不要思維定式。

        審題之后就要選材,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素材,走一步,再走一步。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只是走一步,選材雷同,百分之五的學生再走一步,選出新穎的素材,有意義的素材。例如,月考作文題“珍惜你所擁有的――”,多數學生內容一般,認識不深刻。只有個別學生寫得較好。有一個學生寫珍惜擁有的幸福,大意是:“以前媽媽好好的,為自己洗衣做飯,自己習以為常。后來媽媽突然病了,要癱瘓,我們看了幾家醫院,效果不好。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同學的媽媽也是這種病,在某家醫院看好了。我忙去問清楚,去了那家醫院給媽媽治病。效果不錯,在家治療時我天天給媽媽按摩。后來媽媽康復,又可以為我洗衣做飯了,我突然明白這就是幸福,我要珍惜這種幸福。”這位同學的思想認識深刻,他的思維有深度。

        再講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在中考中占半壁江山。2014年高考,全國十八份語文試題,全部采用給材料的寫作題目。溫儒敏先生說:“突出的一點,是回歸理性,看重思辨。大概有90%的作文命題都側重考察理性思維能力。”上周五,我給學生出示了河南省2011-2012年中考材料作文試題,讓學生先擬一個作文題目,結果只有少數學生的題目符合要求,多數學生的題目不恰當。估計部分學生沒有讀明白材料,更不知道材料的寓意是什么。說到底,還是思維能力不行。

        這讓我驚醒,從9月1日開學,到現在,我進行了多次作文訓練,可結果竟是這樣。其原因是我側重文筆訓練,側重寫作雕蟲小技的訓練,而忽略了思維訓練。澆樹要澆根。根深方能葉茂。

        第2篇: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關鍵詞:語文;實踐;能力;活動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9-071-01

        長期以來,中小學語文教學一直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個中原因,十分復雜,但語文教學方法上的不靈活,學生自主實踐較少,應是導致語文課堂氣氛的沉悶,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學生語文能力的局限和語文教學整體質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強調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特別要注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活動課的實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形式上的豐富,是語文教學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一種有益嘗試,是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舉措,是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有益探索。

        對各類不同文體靈活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活動課形式,達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理想目標。本文以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材為例,加以說明。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不再以文體作為單元設置的標準,而是以其內容主題設置成一個個的學習單元,我們在安排活動課時就必須打破這一安排體系,根據活動需要進行安排。

        活動課安排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這里略舉一二,僅作拋磚引玉。

        1、對故事性很強的敘事性文章,大都可安排編排課本劇等形式,要求學生作為編劇或導演,把文章改寫成劇本或寫出拍攝提綱等。如于漪的《往事依依》、魯迅的《初戲》、阿累的《一面》、《皇帝的新裝》等。

        2、美文美讀。對適于誦讀或畫面感較強的的各類文章,可以召開朗誦會或以音配畫等形式展開誦讀。如《濟南的冬天》、《人民英雄紀念碑》、下冊第六單元等。

        3、召開新聞會。對一組新聞性作品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新聞要旨的基礎上,讓學生作為一個新聞發言人的角色,把文章的主要內容給同學,讓學生評論其優劣。

        語文活動課與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相比,以其興趣化、參與度高、實踐性強、效果明顯等鮮明的特點,大大優于傳統的以講、練為主的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活動課的“活動”,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活動,而主要指學生的學習活動。活動課側重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因而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方法,就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明顯的區別。當然,語文活動課要充分發揮其優勢,真正取得實效,還有賴于活動過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調控。實際操作中要注意處理好下面幾個問題。

        一是要做到收放自如。活動中既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課無疑必須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教師切忌越俎代庖。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要體現出“自主”而非“自由”。課前對活動的設計,活動中的組織、引導、點撥,活動結束后的總結、點評等等,都需要教師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關鍵的問題是教師必須講究引導的藝術,相機行事,靈活應變。

        二是要保證學生人人參與。必須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語文活動課要促使每一個學生提高語文素質,必須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積極參加語文活動。決不能讓活動課成為少部分學生表演的舞臺,而大部分學生僅為看客。因此,設計語文活動方案時,應注意使活動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性。在組織活動時,應按照“分類要求,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活動的內容構成和學生的情況,適當分工,從而既發揮各類學生的特長,又能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第3篇: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語文老師年度工作計劃范文

          為了有效地搞好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工作,學期初始本人認真分析教材,積極了解學情,結合實際情況特制定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語文教學理念依據,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有效貫徹實踐相關思想理念。以學科說明為導向,把握語文教學動態,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保證方向性的正確。以語文課本為主要參考,精講課內經典文章,以課外閱讀為輔,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體現大語文的理念,體現語言文字的基本功能。

          二、基本情況

          1、學生分析

          成績狀況。根據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分析,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優等生,中等生的比例較小,差生所占比例較大。分析其原因,語文能力水平較低。考試中,部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得分還可以,閱讀及寫作得分較少,這是導致語文成績差的主要原因。

          思想狀況。據了解,學生對中學生活充滿希望,他們期待有一個美好的中學生活,也希望在中學學到更多的知識。一部分學生思想積極,學習態度端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成績極差,抱著隨大流混天過的思想。

          能力狀況。據了解,大部分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語文能力也較差。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很大力度的監督。學習比較盲目,目標性不強。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尤其貧乏,知識面窄。

          2、教材分析及目標

          (1)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學期的語文在語文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銜接小學語文的相關字詞和語文知識,承啟中學語文的相關內容。七年級下冊語文還需繼續抓字詞的擴大鞏固學習,拓展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賞讀,同時作為中學課程,還設置了表達生活的寫作和綜合活動、口語實踐。七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材設置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所選課文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和思維或想象。

          本冊教材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如字詞,句子的理解,文段的賞析課文的整體感知。寫作實踐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本學期側重繼續培養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拓展鏈接開闊學生視野,營造大語文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對語文及文學的興趣,對生活的熱愛及對人生、社會的認識能力。

          (2)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識和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做好開學初的扭轉工作,繼續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2、對學生進行雙基教學,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3、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4、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合作精神,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5、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7、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8、利用競賽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9、讓優生幫差生,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

          10、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說等,鍛煉表達能力

          11、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

          12、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3、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4、開展網絡輔助教學。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網絡多學習一些課外閱讀,優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四、培優輔差計劃

          主要措施:

          1、培優重在拔尖,輔差重在提高。

          2、課堂上有意識給他們制造機會,讓優生吃得飽,讓差生吃得好。

          3、課外輔導,利用晚修,文體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加以輔導訓練。

          4、發揮優生的優勢,指名讓他帶一名差生,介紹方法讓差生懂得怎樣學,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5、對于差生主要引導他們多學習,多重復,在熟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尤其是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氣。

          6、優生要鼓勵他們多做創新的事情,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多下功夫。

          五、本學期教研課題《如何讓學生走進名著》

          1、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2、統籌安排、精心測算、安排時間。

          3、精選作品、明確目標、組織活動、激發興趣。

          六、本計劃應達到的目標

          通過分析發現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想盡一切辦法穩定優良率,逐步提高差生成績。班中有以下學生具有潛力可挖,___等,讓他們爭取得到更大的進步。應該能及格的:___。學困生:__對這樣的學生每次測試能進步一點點就可以了。

          本學期我努力工作,力爭將14名學生成績保持在良好左右,并能讓尖子生有更大進步。

          語文老師年度工作計劃范文

          一、學情分析

          本班現共有學生24人,其中女生10人,男生14人。三年級,走進了第二學段,與第一學段有所不同。在經過了兩年半的語文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學生對學習語文有著一定的興趣,都樂于參加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去。部分學生課堂上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說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獨特的感受。班級中涌現了一批能在學習上下苦功夫的孩子,他們不僅在學習上,還在行為習慣上都成為同學的好榜樣,比如:尤櫟然、管笛伊、應梓芊、唐詩佳等。從上學期的期末表現看來,大部份學生呈良好的上升趨勢,成績提高顯著。但新學期伊始,學生假期綜合癥較明顯,懶散、注意力不集中、喜歡插話等課堂學習壞習慣又故態復萌。尤其是后進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對學習任務的恒心與毅力,在整個班級上個學期進步的學風環境有點格格不入,心有余而力不足。本學期的能力訓練的重中之重還是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重視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和再現生活的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在課堂上主要進行閱讀習慣的輔導工作如:朗讀感悟能力,多元解讀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這些方面的培養。課外主要是閱讀量的增加,和有效閱讀。如何利用在校的課余時間縮小學生間的差距,也是本學期的一個重點。在學生的作業常規,課堂常規上也要嚴抓不放,今年還要好好練好鋼筆字,為明年的鋼筆字比賽做準備。這個學期,在課外閱讀的要求上,一定還要提高,讓學生有計劃、有步驟、有成效地開展課外閱讀。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課文 32 篇,其中精讀課文 24 篇,略讀課文 8 篇。此外,教材后面還編排有 8 篇選讀課文和附錄。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第二組和第五組各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本冊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

          要求認識 200 個字,會寫 300 個字。要求認識的字和會寫的字在精讀課文后標出。此外,教材在語文園地二、五、六、七還歸類安排了一些要認的字。

          每個語文園地仍由五個欄目組成。前四個是固定的欄目,第五個是機動欄目。

          全冊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級上冊基本相同。

          三、教學目標

          1.在語文學習中,體現8個專題的思想。

          2.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200個字,會寫1600個字。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繼續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學習聯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繼續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繼續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誦讀優秀詩文,練習復述課文。

          10.繼續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1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12.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理解的意見與人商討。繼續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

          13.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四、教學重點

          1.要十分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有助于他們今后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要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列入教學目標之內。在教學過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關于自主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等習慣培養的同時,繼續堅持指導學生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積極發言、專心傾聽、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勤查字典、主動識字、認真寫好鋼筆字和毛筆字等方面的習慣。一定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堅持不懈地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落實到兒童學習活動的各個方面。

          2.要十分重視對學生讀書的指導。

          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教學生學會讀書。我們要想方設法引導和幫助學生實實在在地讀好課文,讓學生在自己讀懂課文的過程中,去理解內容,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發展語言,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水平。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要指導全班學生都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有時還要有感情地讀。所謂有感情地讀,是要做到“披文入情”,要讓學生的情感活動伴隨讀書的全過程,關心課文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真正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課堂教學中,要正確處理“讀”與“講”的關系。我們主張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再“開講”,而且教師的講解一定要精當,通過老師的“講”,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幫助學生領會課文中敘事狀物、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不求面面俱到。

          3.要十分重視閱讀與習作的有機結合,正確處理“讀”與“寫”的關系,打好學生習作起步階段的基礎。

          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各有各的目標和任務,但在教學實踐中又是密切結合、相互為用的,因此,我們要重視“讀”與“寫”的有機結合。在閱讀教學中,不只是幫助學生理解思想內容,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除上述讀與寫的“長線結合”外,我們還要抓好讀與寫的“短線結合”,即根據課文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角度,讓學生通過“小練筆”,對課文從句式、段式、立意和寫法等方面進行模仿。這樣,一方面不斷地增加學生的語言儲備和材料積累,一方面不失時機地進行局部的仿寫練習,就能使學生更好地從“讀”中學“寫”,以利于其習作水平日有寸進,不斷提高。

          在習作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習作教材,解除束縛,讓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同時,一定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而且要按照每次習作課的要求,切實指導學生學寫作文。另外在批改、講評學生的習作時,要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充分保護他們表達與交流的積極性,盡力讓他們獲得成功感,從而不斷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

          詞句訓練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它的任務主要有三個方面:理解、積累、運用。詞語的理解隨著年級的升高,課文篇幅也逐漸增長,學生與好詞佳句和含義深刻的詞句見面的機會也隨之增多。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和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準確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

          2.重視資料引入 拓展教學空間

          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后,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另外,教材后面還有一些選學課文,也是很好的學習資料,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料,使其“物盡其用”。

          3.概括能力的培養

          概括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年級開始,教師要著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中年級教材編排,課文的故事性比較強,所以,對文本的概括是最好的訓練內容。

        第4篇: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一、引導學生把握散文的形式美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來認真揣摩作者的思路,把握散文內在的行文線索和情感主線,讓學生感悟到散文的結構特色和行文之理,從而在大體上把握住散文的形式特點。例如,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的《藤野先生》,從結構上來看這篇散文感覺似乎很“散”,從開頭寫清國留學生看櫻花、學跳舞,再寫了“我”從東京到仙臺學醫得到了“物以稀為貴”的禮遇,再寫到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與離別,寫到日本教員、日本“愛國青年”的表現,時間跨越20年,寫到大小的事情10多件,人物也比較多。但是從文章的內在行文線索上看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以自己的情感經歷為線索將繁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這既表現出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關心“我”的可貴精神,也凸現出魯迅先生到日本求學是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特別是文章開頭的兩個自然段描寫“清國留學生”頹廢庸俗生活的內容,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游離在主題之外,實際上緊扣主題,充分體現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二、引導學生欣賞散文的語言美

        盡管散文的風格眾多,在語言上也各有特色,但是都具有精致的美感。在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課文中的精彩詞句,加以分析講解,引導學生對詞語和句子的選用進行深入地分析,體會到作者語言運用的精妙之處,從而欣賞散文的語言美,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散文,也有很多精美的語言值得學習借鑒。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紫藤蘿瀑布》,作者宗璞寫紫藤花“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用了“挨”“接”“推”“擠”四個動詞,把紫藤蘿花開時茂盛、繁華的景象以擬人的手法進行了生動描繪,帶給人生動、活潑、欣喜的感覺,讓紫藤蘿瀑布的美景猶在眼前。又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課文《春》,作者了大量的疊字:“偷偷的”“嫩嫩的”“綠綠的”等,不僅從形象上表現出了春天里小草嫩綠柔軟的特點,音韻上也具有很強的美感。在散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朗讀教學,“吟哦諷誦而后得之”。引導學生對散文的語言進行反復地朗讀,讀得正確、流暢、沉浸其中,才能讀出文章的味道來,欣賞到其中的美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引導學生體驗散文的情感美

        情感真摯是散文的一大特點,也是散文的內在魅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驗散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散文的學習,綜合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也能夠通過散文展現的不同情感對學生加以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感情,培養其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善良寬厚等美好情感。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背影》,文中所描繪的父親的背影感動過許許多多的讀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課文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父親在母親去世,自己又賦閑在家,但仍堅持為“我”送行的事件,通過對父親為“我”買橘子的場景描寫,和“我”四次流淚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深切體會到父親在家國兩茫茫的時候送子遠行的復雜感情和“我”對父親的深情,并通過對課文的反復誦讀,體會到父子間濃濃的親情。

        除了敘事之外,寫景和抒情也是散文的主要形式。很多優美的散文都是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例如《白楊禮贊》《月跡》等優美的抒情散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文中的景物描寫、名句和中心句、情感變化線索等的把握,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而很多寫景散文也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如《濟南的冬天》,“最妙的還是下點小雪呀!”通過對雪景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四、引導學生感悟散文的哲思美

        第5篇: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一、現狀及原因分析

        相信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寫出動人的文章,可常常事與愿違。學生總向老師抱怨:不是不想寫,而是想不出寫什么,總覺得什么事都是不值一提的。其實學生不明白,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淡如水的,細微的感情也十分珍貴,關鍵是能否抓住動人的瞬間。筆者認為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大因素。

        1.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我們往往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忽視了文章的人文情感內核,忽略了學生情商的培養和提升。

        2.許多學生是獨生子女,長輩寵愛過多,使他們養成嬌氣、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很少從他人的角度去想問題,也未能深切體會家人的體貼與關愛,有的甚至覺得長輩的關愛是理所當然的,不懂珍惜。沒有感恩之心,又怎能寫出拳拳深情?

        3.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拜金、暴力等不良信息充斥電視、網絡等媒體,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高,易受其沖擊。

        二、對策

        針對以上幾種不良現象,我們可以從各方面實施相應的對策。語文是感性的,語文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對情商提升的優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課本的資源、課外的經典閱讀、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相應的寫作練習等,都可以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點燃學生的寫作深情。

        第一,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巧妙進行情商教育。

        初中學生的性格還沒定型,可塑性較強,所以我們在上課過程中應注重從各方面加強思想熏陶,使學生有更多體驗情感的機會。三年的語文課本融匯了各種題材的文章,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有表現親情的;有表達理想信念的……文質兼美的語文教材有著得天獨厚的育人因素,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深厚的感情,能陶冶人的情操,筆者把課文進行分類整理如下:

        1.愛國話題:

        (1)七年級:《最后一課》、《木蘭詩》、《鄧稼先》。

        (2)八年級:《藤野先生》、《山坡羊潼關懷古》、《岳陽樓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九年級:《漁家傲秋思》、《我愛這土地》、《我用殘損的手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2.親情話題:

        (1)七年級:《散步》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爸爸的花兒落了》父愛;《風箏》手足情深。

        (2)八年級:《阿長與山海經》長媽媽心地善良、熱心助人;《背影》父愛;《藤野先生》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我的母親》克己謙讓、寬容善良;《再塑生命》對老師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3)九年級:《傅雷家書兩則》、《致女兒的信》父愛;《我的叔叔于勒》親情的可貴和人生的價值取向。

        3.理想信念話題:

        (1)七年級:《紫藤蘿瀑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音樂巨人貝多芬》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被厄運嚇倒,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丑小鴨》保持夢想,不斷努力,終會成功;《登上地球之巔》意志、毅力、團結合作和犧牲精神的重要性;《真正的英雄》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犧牲精神。

        (2)八年級:《送東陽馬生序》克服求學中的困難,勤奮學習;《水調歌頭》超然豁達的樂觀情懷;《行路難》終能實現理想的信念。

        (3)九年級:《熱愛生命》面臨生死考驗而頑強生存;《談生命》遇到困境,要勇敢面對;《人生》珍愛生命的表現是奮斗、勞作;《愚公移山》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愚公精神。

        課文是我們教學中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上課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領悟生命的意義,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懂得愛國、愛家、愛生活,由此也就醞釀了寫作的情感。

        第二,課外經典美文的延伸閱讀,可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促進情商的提高。

        好的文章常常在不經意間震撼學生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格、價值觀,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因此我們可以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指導學生廣泛閱讀。例如:

        1.閱讀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等名人傳記,了解他們的生平和貢獻。

        英國教育家懷特海說,教育要取得杰出的成就,就必須讓受教育者接收偉大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人的身上均有值得學習的過人之處,學生可以從名人的成功經歷得到啟發,名人的崇高品格可以使學生受到震撼。

        2.閱讀經典名著和雜志。

        “名人名著是不盡的教育資源。”(居里夫人)閱讀大量的經典名著和《讀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覽》等雜志,不但可以增長見聞,還可以積累作文素材。這類作品富含哲理,給人啟迪,讀得多了,學生的心智也隨之成長,語文素養得以提高,學生寫起作文來也會有深度有見地。

        3.閱讀同齡人的優秀作文。

        每年中考以后,我們可以精選各地區的優秀作文讓學生閱讀,例如2005年重慶市中考滿分作文《愛的力量》,2008年常州市中考滿分作文《你在我心里》等等。此類文章的作者與學生年齡相仿,所寫的內容也接近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實際,容易使學生產生同理心,因此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很自然就從別人的經歷聯想到自己的經歷,從而觸動寫作靈感,言之有情。

        第三,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舉止往往對學生產生較大影響。眾所周知,藤野先生對魯迅先生的影響終其一生,而平凡如我們的教師,不奢望能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也希望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潛移默化之中感染學生。

        1.教師的人格魅力在無形中感化學生的情感。

        列寧說:一個人早期在思想上所受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形成的道德觀念,對其成長影響極大,所以教師應該具備高尚的品德、淵博的學識,熱愛、理解和尊重學生,以自己完善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感化,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感化學生的情感。我班有一名學生,學習能力較低,連基本的拼音也未過關,不少同學在言談之中對他流露出鄙棄之情,我沒有直接批評他們,而是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去指導這位后進生,使孩子們從中讀懂關愛,一段時間后,他們也對那位同學主動伸出援手。只要學生心中有情,何懼其筆下無情。

        2.師生的密切溝通有助于釋放學生的真情實感。

        當今教育倡導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課余時間我們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例如上Q、發郵件、發微博等等,QQ簽名、微博、微信等內容常常反映學生的真實想法。當他們成功喜悅時,我們由衷祝賀;當他們迷茫苦惱時,我們耐心鼓勵。彼此的情感交流增多了,他們會更樂于向老師傾情訴說心里話,養成習慣自然會在寫作中也表達真情實感了。

        第四,關注學生的家庭教育,使課內的情商教育效果得以延伸鞏固。

        有些學生在學校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而在家長的眼中卻是另一種角色。因為在至親的面前,孩子是家庭的寵兒,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從家人的角度去想問題,也未能深切體會家人的體貼與關愛。此時,我們要做好疏導工作,主動和家長聯系,共商教育良方。在日常教學中,多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良苦用心。在閱讀課我常常會精選一些感人的文章、視頻讓學生閱讀和觀看,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我特別推薦學生去閱讀《青銅葵花》等作品,這些作品的情感真摯深沉,字里行間充盈著感人肺腑的人間真情,牽引著孩子對真善美的永恒追尋。

        第五,抓住時機進行相應的訓練,升華情感。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學生學會了做人,同時學作文,就會把感情、見解訴諸筆端。這種情感的碰撞更真實,也更感人。教師要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進行寫作訓練。

        1.關注生活,感悟真情。

        真情實感來源于生活,用心體味,平凡生活總有動情之處,因此我們有必要教會學生關注生活,感悟真情,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生活,真誠地體驗生活,啟發學生去感悟觸動心靈的細節,教師也可以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真情。開學初,我和班干部對全班同學的個人檔案進行整理,把他們的生日進行排列:從九月份開始至次年的八月,每逢哪個月有哪些同學生日,我們就用各種方式對他們進行祝賀。例如,寫一句鼓勵的話,送一件小禮物等等,讓每一位同學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每逢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我也會提醒學生為師長做一兩件小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感激之情。只有關注生活,感悟真情,學生才能寫出真摯感人的文章。

        2.指導方法,抒寫真情。

        學生關注了身邊的人和事,從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細節中感悟了真情,如果能掌握抒情的技巧,更能激發寫作的熱情。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片斷訓練,指導學生運用直抒胸臆、敘事抒情、借景抒情等不同的方式來抒情。在校運會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關注細節,在敘事的過程中抒發自己的感情。例如:比賽中的鼓勵,賽后的攙扶、擦藥油,失敗后的安慰等。學生們通過細致的觀察,真實地記錄了細節,以一個個生活的剪影,展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

        總之,通過各種途徑,教會學生去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生活,用心去感受身邊的一切,培養和提升情商,不愁學生寫不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參考文獻

        第6篇: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A-

        0100-01

        詩歌賞析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中學生應該學會賞析詩歌作品,體會詩歌蘊含的美學價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許多學生覺得詩歌賞析高深莫測,不知從何下手。其實,借助聯想和想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賞析詩歌時披文入情,盡賞其妙,更好地感受詩歌的內涵。那么,在詩歌賞析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呢?

        一、展開聯想和想象,再現詩歌的畫面

        淡墨點染是畫家經常采用的一種繪畫方法。詩人寫詩也是這樣,時常運用飽含色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根據詩歌的內容展開聯想和想象,再現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的畫面美。運用聯想和想象再現詩歌的畫面美,使作品中的人物、景物、場景等描寫轉化為頭腦中活生生的畫面。這種聯想和想象,是讀者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對詩歌形象性描繪的再創造,能夠把詩歌中的人、事、物變成可以“看到”“聽到”“感觸到”的真實情景。

        例如,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課文《山行》,其原文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全詩僅28個字,卻言簡義豐,對景物的描繪形象逼真。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詩歌的描繪,展開聯想和想象,眼前會呈現出一幅清新、生機勃勃的畫面:一條小小的石徑,斜斜地橫臥在面前,幾度盤旋回繞,伸展到了遙遠的山上。在峰巒高峻,樹蔭濃密的地方,縷縷白云冉冉升起,在這山高云深的地方還居住著人家。在這寒冷寂靜的環境中,詩人抒發的不是凄凄慘慘的情感,而是催人向上的情感。由此可見,展開聯想和想象能夠再現詩歌的畫面美,享受詩歌美的意境。

        二、展開聯想和想象,領會詩歌的意境

        詩歌講究意境,“意”是指對客觀景物的描寫,“境”是指在客觀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詩歌都是“意”與“境”的結合,在詩歌賞析中,學生從詩歌中的“意”去展開聯想和想象,可以領略詩歌的“境”。

        以學習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天上的街市》一文為例,全詩雖然短小,但是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使詩歌意蘊深刻。詩歌開頭由現實生活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地上的街燈,再聯想到天上的街市。地上燈、天上星,都是點狀的發光體,它們的相似點,成了詩人展開聯想的基礎,激發了詩人創作的靈感。街燈像明星、明星像街燈,這種由實到虛的聯想,創造出了一個充滿幻想和詩情畫意的意境,賦予了“星空”獨特的意象,表達了一種縹緲、空虛、寂寞的思緒。至此,詩人又進一步展開聯想,由物及人,由街市聯想到民間傳說,描寫天上神仙的生活。此時此刻,詩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牛郎織女的故事,但詩人卻按照自己的意愿,對這個民間故事進行了創造。將悲劇化為喜劇,以此反襯作者對現實的失望、不滿和對前途的渺茫,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聯想和想象不僅豐富了詩歌的內涵,而且有助于讀者運用聯想和想象獲得言外之“意”,象外之“境”。

        三、展開聯想和想象,分析詩歌的形象

        閱讀文學作品,需要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詩歌也不例外。詩歌是一定時代生活的反映,也是一個作家思想、人格的寫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賞析詩歌時,要抓住能夠體現人物形象的個性化的描寫來展開聯想、想象,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例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秋思》,其原文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全詩雖短,但獲得了極高的贊譽,究其根源,是因為它在情感上引起讀者的共鳴,藝術表現手法簡潔明快,最重要的是塑造了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詩歌的前三句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9種景物組合在一起,描寫了一片蕭瑟的秋景,渲染了一種黯淡凄涼的氛圍。在這蕭瑟的秋景中,一個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走的斷腸人出現了。這是一個怎樣的斷腸人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得出一個仕途失意、功業無成、孤單寂寞、倦于漂泊的思鄉游子的形象。

        第7篇: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體驗 閱讀聯想 閱讀辨析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但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對于閱讀的認識似乎還處于一種相對較低的水平。認為閱讀就是“讀”的人不在少數,一些學校開設的閱讀課也只是讓學生在教室或者閱覽室里讀書而已,這與真正的閱讀有著較大差距。有效的閱讀應當讓學生有所感悟,而這種感悟往往伴隨著一種心靈上的體驗,因此,應當對閱讀體驗進行深入分析,理解其作為體驗的基本含義。

        閱讀體驗是兩個不同層次上的認識:第一,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常規方法,強調的是信息的有效輸入,即學生通過視覺或聽覺接受信息;第二,輸入的信息是否有效,關鍵是看這些信息能否與學生的原有知識相鏈接,從而促進學生在閱讀時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從這個角度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把閱讀體驗的生成途徑作為有效閱讀的關鍵。

        一、新舊信息的鏈接,是閱讀體驗生成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現代文要比閱讀文言文順利得多,這是因為文言文“難”。“難”怎么理解?其實就是文言文的敘事載體與現代文不同,學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識要比現代文少得多,即使學生努力地閱讀,積累了豐富的文言文信息,但最終仍對文言文難以理解。例如,學生在閱讀蘇教版九年級上冊《醉翁亭記》中“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一句時,不少學生就覺得有困難,甚至比七年級學習“黔無驢,有好事者載驢以入”時的感覺還難。學生在理解文言文時,可借助現代文的理解而試解之。部分學生對“好事者”一詞有不同的理解,而前一句中“夫”為何義?“林霏開”“云歸”“巖穴瞑”“晦明變化”又為何義?如果這些都不清楚,自然就讀不懂文章。

        可見,要想讓學生生成體驗,就必須讓學生在閱讀時對新舊知識進行有效鏈接,還要增加平時的閱讀量,讓頭腦中生成更多的加工新文字的工具,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比較(如比較難易不同的文言文),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閱讀。

        二、閱讀聯想的展開,是閱讀體驗生成的關鍵

        閱讀體驗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讓學生通過有效閱讀達到理解的境界,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多向思維,把文字描述的內容變成具體的畫面,進一步展開閱讀聯想。閱讀聯想是初中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著名特級教師郭志明說過:閱讀聯想在于“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學生的閱讀聯想一旦展開,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就能更全面、更有深度。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展開學生的閱讀聯想呢?不科學的閱讀設計不但不能展開學生的閱讀聯想,還有可能限制學生的閱讀思維,縮小學生的聯想空間。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探索工作,我認為要展開學生的閱讀聯想關鍵在于“以文及物”。也就是說,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在對文章理解的基礎上,拓展思緒,增加課外閱讀量,結合實際和理想去聯想可能出現的情景。

        例如,在《醉翁亭記》一文的教學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有很多,我讓學生先讀懂原文,再引導他們去思考:作者為何自號“醉翁”?為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間”何以能夠成為醉翁之意?如果你是“歌于途”的“負者”,或是“休于樹”的“行者”,你會感覺到瑯e的“蔚然而深秀”嗎?作者作為“醉翁”為什么又有如此的感受呢?“游人去而禽鳥樂”“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這樣的描述究竟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緒?從這些描述中讀出了積極感還是消極感?如果你是作者,你又當如何?

        這些問題的逐步提出與解決,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深入,而思維深入的過程也就是閱讀聯想被逐步打開的過程。學生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思索,從而漸入閱讀之佳境。當然,問題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我認為應安排在閱讀聯想被打開之后,否則,學生很難提出有深度的問題,除非學生的文言文造詣與生活閱讀超乎想象。

        展開閱讀聯想大門的鑰匙在于問題的設計與提出,問題的設計依賴于文章本身,而問題提出的時機卻依賴于教師對學生學情的觀察與把握。這與教師的教學經驗有關,我非常注意觀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表情,收集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觀點,用以判斷問題提出的時機是否適宜。

        三、閱讀辨析的運用,是閱讀體驗生成的保證

        閱讀辨析是建立在閱讀理解之上的,也是建立在閱讀聯想被展開且學生有所收獲的基礎之上的。閱讀辨析的實質在于通過學生個體間的互動,把不同學生個體的閱讀感受呈現在同一個平臺上。由于存在不同的理解差異,學生間的觀點會發生碰撞,有可能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醉翁亭記》一文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對作者的寫作心理進行辨析,有學生認為作者的心態是積極的;有學生認為作者的心態是消極的;還有學生認為作者可能存在著“達而兼濟天下,窮而獨善其身”的想法。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正處于貧窮的狀態,難免寄情于山水。學生觀點的呈現正是辨析的結果,但在日常教學中,這些觀點的呈現往往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在展開學生的閱讀聯想后再讓學生辨析,這些答案就會自然地呈現在課堂上了。閱讀辨析的教學環節使學生的閱讀體驗得到了鞏固,是閱讀體驗生成的保證。

        參考文獻

        第8篇: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關鍵詞】徽州文化;徽州楹聯;教育教學

        一、引 言

        在中國幅員遼闊的大地上,有一個地方屹立在安徽南部,它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它就是徽州。在中國的五千年文明中,這里的文化源遠流長,自興起未曾衰退,它就是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美食、雕刻、建筑、戲劇、商業、服飾等,任一方面鋪展開來,惟洋洋灑灑的的長篇方能道盡。而徽州楹聯作為一種純粹的文化載體,它就像是徽州文化的“活化石”。在或遒勁或端莊或飄逸的方塊字間,山水之美,經濟之盛,生活之辛,內容無所不包。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此文僅從徽州楹聯入手,一探其中之究竟。

        二、徽州楹聯的定義、分類及深刻內涵

        楹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對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楹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楹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楹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根據劃分角度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根據楹聯所在的建筑物,可以分為居民聯、祠堂聯、山水聯、廟宇聯等。根據楹聯題材,可以分為言志聯、曉理聯、罹傲、敘事聯等。因楹聯主要在屋內廳堂中作為家訓格言,這種分法最為廣泛的是言志聯和曉理聯。字數上可分為長聯和短聯,一般上下聯各十一字為長聯。

        徽州楹聯體現了徽州人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的追求和憧憬,是對人生的深刻體味和對自己及子孫后代的勸諭告誡。據有關統計,在黟縣西遞民間現存的楹聯有上千幅。徽州民間古楹聯內容積極健康,總體上看,可以分為幾大類。有倡導刻苦讀書、經商做官、傳家守業的;有教育后代勤儉持家、耕種勞作的;有勸導世人孝順父母、和睦相處的;有宣揚為善積德,修身處世的;還有描繪美好家園、崇尚自然風光、書法雅興逸致的。它們既是徽州先人的座右銘,又是教育后代的教科書。

        明清時徽州的達官顯貴、商賈富戶在徽州楹聯文化的熏陶下:官,大多是儒官;商,大多是儒商。一幅好的楹聯,猶如一部優秀的文化作品,能夠真實地反映歷史和社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生活中的真實情感。

        所以面對這樣得天獨厚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財富,如果不能及時地整合到教育教學上來,實在是暴殄天物了。我校幾位語文老師在徐曉君老師的帶領下,嘗試著將徽州文化的幾個方面以活動來融入教學、促進教學。在實施過程中,總結出以下三點作用。

        1.有效補充常規教學,開展地方特色課程

        根據2001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2013年,我在七年級4班上了一節關于徽州楹聯的公開課。這一課共有七個部分,分別是:一、掀起你的蓋頭來,介紹楹聯常識;二、牛刀小試對楹聯,連對楹聯;三、觀看與徽州楹聯有關的視頻;四、讀你千遍不厭倦,欣賞對聯;五、紙上得來終覺淺,學寫楹聯;七、小結。坦白說,比平時單純地上課,效果要好得多,因為學生非常感興趣。這說明我們的學生,有著強烈的知識渴求,愿意接受和吸收這些文化。

        學生有需求,教學就有動力。尤其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開展地方特色課程是大勢所趨。

        2.陶冶高尚情操,豐富課余生活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思想政治書上指出,“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條件;正當的興趣愛好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基礎;豐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徑。”現在的學生物質上雖然很富足,但是精神生活很貧乏。生活中的休閑娛樂主要是依賴電子產品,這樣不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

        2014年,我在班上開展了一個主題為“徽州楹聯知多少”的綜合性實踐活動。這個活動因為持續時間較長,所以學生參與得更多,收獲得也更多。不僅更為深刻地了解了徽州文化及徽州楹聯,最重要的是,徽州思想精髓滲透進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對他們的精神世界是一次極好地洗禮。

        在收集并摘抄身邊楹聯時,很多同學熱情高漲,通過這個活動,他們發現了生活中很多被忽視的美景,了解到許多楹聯背后故事,以至于到最后,有些同學能夠隨口吟誦著名的徽州楹聯,對于其中的故事也是如數家珍、信手拈來。在讓學生自制楹聯并挑選優秀作品張貼在教室兩側這一活動中,學生表現出的積極也絲毫不亞于運動會和元旦晚會。他們相互比較,不斷完善,在一次次地書寫中,不少同學對書法產生了濃厚興趣,這就有助于他們培養高雅的興趣愛好,提升個人文化素質。

        3.寓教于樂,教學相長

        現在中學生學習壓力普遍較大,開展這些十分有特色的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在此過程中,他們的活動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相應地提高,同時,對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大有裨益。因為楹聯是一種非常凝練的語言,它迫使我們必須學會言簡意賅,這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于概括課文內容,提煉核心觀點是非常有幫助的。

        就我本人來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課題活動。從開始到現在,我對徽州楹聯文化的認識從陌生到熟悉,從淺薄到深刻,教學方面打開了一個新的領域,業務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同時,因為活動時常需要與學生進行更多地溝通和交流,所以也無形中增進了與學生的認識與情感,可謂是寓教于樂,教學相長。

        三、結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新時代的新安學子,我們不能讓這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就此停滯,不僅要發揚光大,更要推陳出新,用我們飽滿的熱情去書寫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黃山市黟縣金星民間博物館.徽州楹聯大觀.黃山書社,2012.

        第9篇:七年級語文教學敘事范文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就很是全面。不僅對閱讀方式,閱讀內容和閱讀量等都作出了規定,而且要求學生要對閱讀理解所得發表自己的看法,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談感悟,談體驗,那么,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更好地駕馭閱讀這一環節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

        一、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為學生創造性地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成為學生積極探索,銳意創新、自由發揮個性的精神支柱和感情支撐。

        民主性,首先表現為人格的平等。老師與學生的思想、意見及情感都應受到相互尊重,包括不盲從老師,也不遷就學生,徹底打破師傳生受的舊觀念的框框。堅持獨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不輕信他人,要勇于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其次,學業上要寬容,要允許、鼓勵學生提出各種與教材、老師意見不一致的觀點,并允許學生保留意見。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

        二、落實閱讀的具體任務

        有的學生閱讀文章容易流于形式,收獲甚微。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每次對學生都作具體要求,布置任務和目標,課外閱讀也不例外。學生每人備有閱讀筆記本,讀書時要做好記錄,老師定期檢查。如在每周的晨讀課上,安排落實階段任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在課堂筆記上做好記載,老師抽查。如在預習《濟南的冬天》時,先讓學生分組利用工具書認識理解文中生字新詞;再讓學生自由閱讀中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最后同桌一起研究文章中寫景的層次和結構。每一遍閱讀都規定具體的閱讀任務,學生很自然地就能深入細致地完成閱讀任務,由表及里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規定他們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例如,七年級的學生可以閱讀文質兼美的敘事性作品和優秀詩文,八年級學生除了繼續閱讀有關敘事性作品和優秀詩文外,還可以讀一些文學作品、科技作品等;九年級學生可以閱讀中外名著。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落實了具體任務,學生就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讀懂作品,從閱讀中得到收獲。

        三、激發學生全員參與

        新課改理念下的學生是平等的,老師對每位學生都應引起重視。課堂上,老師不能只關注少數學習好的學生,后進生的能力更需要提請高,因此地,在閱讀教學中,只有讓他們主動參與進來了,閱讀教學才會體現出其革命性的意義。如在閱讀文言短文《兩小兒辨日》時,我分別提出要求:A組學生借助工具書意譯全文,寫出寓意,結合實際談出感受,并展開聯想和想像,用現代漢語改寫成一個生動的故事。B組學生借助工具書意譯全文,說出寓意,說出自己的體會。C組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原文大意,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理解寓意。結果,B、C兩組的學生不僅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爭著完成其他組的作業。這樣做,使全體學生都有明確的目標,活動開展起來也生動有趣,學生在活動中閱讀能力也得到解決了提高,使閱讀教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

        另外,老師要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如讀書演講會、朗讀擂臺賽、讀書筆記展覽會等,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中來,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寓閱讀教學于活動中,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促進學生的閱讀交流。在教學中我們定期組織的名著閱讀交流“讀書會”、“古詩吟誦”表演、“古詩詞背誦擂臺賽”等一系列的活動都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四、創設情景,激發閱讀興趣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三州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 | 日本一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有码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系列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