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

        第1篇: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高校;思想教育;大眾化

            一、金融危機的概念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致使正常的投資活動無法繼續的情況。2008年,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尋求破產保護,將美國的次貸危機蔓延成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中國也未能獨善其身,經受著來自各方面的考驗。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高等院校也難逃金融危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作為高校教育重中之重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面臨著新的挑戰,給高校師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在高校推進大眾化提供了新的契機。

            二、金融危機對高校師生思想教育的影響

            1.金融危機下的高校師生思想現狀

            (1)對當前的就業危機產生了恐慌心理。可以說,這一點在應屆大學畢業生這個群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金融危機爆發后,許多企業紛紛面臨減產、裁員甚至破產倒閉的困境,致使就業崗位急劇減少,使本來就十分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更是雪上加霜。在一項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中,有超過50%的學生表示,目前面臨的最大壓力就是就業壓力,遠高于學習壓力、經濟壓力和人際交往壓力;而且不斷加大的就業期望值與實際情況的落差也加劇了他們恐懼和逃避就業的心理。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很多在校大學生也對自己上大學的目的、所學專業產生了迷茫和質疑,進而產生了一些過激的行為和有害的思想傾向。這樣一來,不僅不利于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就業觀,更不利于高校開展全面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另一方面說,受危機影響下降的高校就業率,也給高校教師造成了一定的恐慌。例如,就業危機對高校聲譽的不良影響,對專業發展的禁錮,以及對高校收入的沖擊,都會使高校教師群體的情緒及思想產生波動,進而影響高校就業勵志教育的效果。

            (2)對高校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疑。大學生是一個具有獨立性、選擇性和多變性的群體,他們對各種教育模式認同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當前,高校的思想教育仍以管理學生為主,未能與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現實緊密聯系,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品質結構還有提升與完善的空間,課程設置的時代感、現實感也不強,理論對現實的詮釋能力更有待提高,無法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金融危機負面影響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現實嚴重脫節,既沒有就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專門講述,又沒有對學生講清國家宏觀形勢、高等教育形勢以及學校改革發展形勢,無法引導他們在面對困難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因而也就無法讓他們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產生認同感。對高校教師來說,學生對教育模式的否定,也容易讓他們對自己的專業前景、授課方式、學校發展等產生迷茫,進而影響他們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開拓專業研究的興趣以及對創新教育模式的熱忱。

            (3)對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產生消極心態。在金融危機不斷蔓延的情況下,高校師生的經濟保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對部分學生來說,家庭收入的減少,使他們學習和生活的經濟來源不斷縮減,給他們的在校日常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負擔。與此同時,社會助學來源和資金都有所減少,這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高校家庭經濟貧困學生的經濟來源。而對高校教師來說,金融危機對國家經濟的沖擊必將波及高校,進而影響高校的整體收入,導致教師的各種待遇難以調高甚至有所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形勢產生一些消極的態度,從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

            2.金融危機給高校師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1)金融危機給高校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改變提出了挑戰。過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學校教育為主,社會力量參與得比較少。而實際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總是在一定的社會和家庭環境下進行的,具有很大的社會性,根本無法回避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一點在金融危機爆發后表現得尤為明顯。因此,如果仍然把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做一種單一的學校行為,將無法向學生解答當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因此,高校應該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需求出發,自覺地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社會大環境和家庭環境之下,建立起一整套良性的社會和家庭運行機制,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單一的學校行為變為整體的社會和家庭行為,為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2)金融危機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綜合素質的提高提出了挑戰。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都處于主體地位,在思想、學習、就業及發展等諸多方面給予大學生各種有益的指導。因而,他們的個人品質、思維觀念、教育手段都會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當前,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不僅引起了大學生思想的巨大震動,更動搖了部分大學生長期信守的很多觀念,使他們在就業壓力增大、經濟持續低迷的現實面前充滿了悲觀情緒,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加抵觸,這就在無形中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大挑戰,要求他們不但具有較強的政治發展敏銳性,更應具有一定的金融危機意識和知識。因此,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以金融危機應對教育為契機,通過對培養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針、教育方法等的全方位改革,建立一整套與金融危機相適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體系,用以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3)金融危機給高校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調整提出了挑戰。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為主,很少根據現實形勢的變化作出調整,無法反映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金融危機的爆發極大地改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趨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主題提出了新要求,這就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跟上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步伐,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時代特征。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根據金融危機的本質特點和大學生思想變化及時作出調整,通過強化信念教育、責任感教育、挫折教育、危機教育等方式,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可能遭遇的各種嚴峻挑戰,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性、預見性、前瞻性,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能夠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益指導。

            三、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以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為載體推進高校大眾化的重要意義及途徑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鞏固指導地位,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大眾化的時代命題。大眾化是指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由被少數人理解掌握到被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掌握的過程。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推動當代大眾化,不僅是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務,同時也是高校師生成長和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

            1.高校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推動大眾化的重要意義

            (1)推進大眾化,增強高校師生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念。當前,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社會形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各種思想觀念交融激蕩,各種社會問題交織纏繞,導致部分高校師生在理想信念、精神需求與認知需求上存在誤區,不但不能正確認識金融危機對高校及整個社會的影響,還對信仰產生了動搖,甚至在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上出現了偏差。這不但不利于我們更好地應對金融危機,而且也不利于更好地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歷來重視時代的變化,并且善于根據時代的變化創新自己的理論和實踐,其早在100多年前就對經濟危機有了全面論述,為我們今天更加理性地認識和應對金融危機指明了方向。因此,只有積極在高校推進大眾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教育,才能使高校師生正確認識當前的金融危機,并樹立戰勝金融危機的信念。

            (2)推進大眾化,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不可否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教育學生過程中曾發揮過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理論教育薄弱、教育形式單一、課堂教學多照本宣科等,無法及時準確地詮釋時代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難以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因此,當金融危機爆發后,大學生由于存在一些理論和實踐上的困惑和疑慮,無法利用所學的知識和受到的教育來正確認識和處理面臨的各種新問題。為擺脫以上困境,就要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必要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時代和社會的需求。而在高校推進大眾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高校應通過教育機制、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不斷創新,來豐富最新成果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教材、走進學生頭腦的形式,用以開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路;另一方面,可經常聘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學者用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講授學術界、理論界關于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共識,幫助他們厘清一些認識上的困惑和誤區,使之增強理論對現實的理解能力,并掌握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武器,從而成為真正的信仰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

        第2篇: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社會群體;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創新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23X(2011)11-0005-02

        作為我黨的思想政治優勢,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化解金融危機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并且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都將責無旁貸地承擔其應有的責任。

        一、后金融危機視域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群體特征

        (一)以人為本,以民為上

        在后金融危機時期,社會群體的日常生產和生活都會受到較深的影響,因此民生問題的解決就顯得更為迫切。為此,需要使社會群體從思想上理解和認同黨的各項主張,通過多種方式建設和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基礎。

        (二)凸顯意識形態的時代功用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這場金融危機,反證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的正確性和預見性,顯示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些事實有利于社會群體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優越性,有利于用的基本理論和時展的實際對社會群體進行的引導和滲透,凸顯出具有優勢地位的意識形態的時代功用。

        (三)處理社會經濟的主要矛盾和深層矛盾

        歷史上的任何一次金融危機,或由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都會對社會群體的思想產生影響,認識上的分化、觀點上的分岐是不可避免的。這就需要我們運用的基本理論來分析和理解危機的本質和根源,用正確的理論來就是真實的事實。以辯證法的思維處理好發展與穩定、公平與效率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既是對目前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的短期補救,也是化解社會經濟的主要矛盾和深層矛盾的長遠打算。

        二、后金融危機視域F社會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向

        (一)農民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向

        (1)我國經濟社會的改革正處在關鍵時期,在這樣的時期,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群體、不同成員之間的利益關系變得更加復雜。這在農村社會內部也表現得相當明顯,農村社會原有的利益格局被再次打破,而隨社會經濟層面的變動帶來的農產品購銷困境、拆遷補償、土地征用等問題也逐漸顯現。這些社會問題的持續和惡化將嚴重影響到農民群體的意識。所以,應清醒的認識到這些問題的重要性,通過農民群體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良好社會風尚的培育,引導該群體自覺維護社會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

        (2)我國農村社會正處于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而社會經濟成分的復雜化和就業形式的多樣化,更是給農民群體的傳統想和道德觀念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而在重大的歷史事件面前,比如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部分人群甚至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義道路失去了信心,這思想傾向對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全民族的共同富裕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3)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農村社會也同城市一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不同之處在于對城市的沖擊直接而猛烈,對農村的沖擊間接而持久。具體的表現是,在危機席卷城市之后,大量農民工不得已返鄉,這不但影響了農民收入(有資料表明,農民工的打工收入已經占到農村收入的相當部分),也直接影響到了農村社會的穩定。比如,以農副產品為加工材料的行業景氣程度明顯降低,對農副產品的需求明顯減少,而更直接的影響是價格的回落;而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也因金融危機的影響明顯縮水,這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物品的長期有效供給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盡管這些問題引起了黨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但以往的努力都主要集中于對外因的破解,而更重要也更有效的途徑卻是發揮農民群體的創造活力。

        (二)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向

        (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以及利益獲取方式的多樣化,大學生群體在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上也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多元化特征。這種多元化的既定現實和不斷發展變化的趨勢,雖然對當代大學生群體樹立自強自立意識、創新創造意識和創業意識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不可否人地是,這種“多元”的時代,尤其是在社會出現危機狀況的情況下,將不可避免的給大學生群體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作用――利益追逐的極端化、利益分配的強制化、社會地位的完全公平化――這些動機有逐漸演化成事實的風險。因此,全社會尤其高校自身和學生自身要不斷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使大學生群體能夠真正意識到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性,并且從自身出發,堅決為維護社會的穩定,主動增強社會政治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因此高等學校也自然而然的應該擔負起現代化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的重任,將大學生群體培養成能夠適應各種社會危機、始終立足最初的理想信念的堅實任期內。為此,高等學校穎不斷加強、改進和創新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該群體的思想政治素養,這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實現、對實現全民族的思想解放和共同富裕、對弘揚和繼承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三)職工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向

        (1)以文化為載體,全面實現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組織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促使企業采用多種方法全面提高職工的素質,為更好的提升生產力水平,積極營造利于職工成長的激勵機制和文化氛圍,并進一步從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水平、業務技能標準等方面提高職工的政治素養。同時,還要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組織文化活動,增加企業的文化特色,為職工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服務。

        (2)作為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生命線,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從企業的戰略高度出發,把思想政治工作完全納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范疇之中,使企業的實際工作能夠時時體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向。而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以及在后金融危機時期,企業面臨著新形勢和新任務,因此,企業要結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情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要求,深入企業實際,研究職工群體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各項機遇與挑戰,不斷開拓工作思路,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在危機時期煥發出更大的活力,保障企業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

        三、社會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一)農民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1)針對農民群體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為依托,緊密結合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況和新任務,創新工作內容,以此來適應農民群體和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一個時期,要用共同理想來統一思想,在農村地區對農民群體進行科技興農意識培養,逐步建立起新型高效的現代化農業;同時,引導和幫助農民群體轉變經濟發展的思路,變被動為主動,以自身優勢為基礎,適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向,提高該群體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盡快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

        (2)農村地區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先進性和廣泛

        性的結合,在危機面前,要善于總結經驗,以先進典型和典型事例為契機,影響和教育廣大農民群體。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整體意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增強該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同時,最為直接的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和農民增收有效結合,以全心全意為農民群體服務的自覺意識,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該群體的各項行為中,使思想政治工作與農村的經濟建設呈現一體化的發展態勢。

        (3)歷史經驗反復證明,只有真正關注和解決農民群體的民生問題,才會贏得他們的真心擁戴。因此,要從講政治的高度、發自內心的維護農民群體的利益,尤其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更應該充分體現對該群體的尊重,從促進解決金融危機對農民影響的角度,在多個領域切實保護農民群體的利益,以求真務實、用于承擔的精神,解決該群體關心的大事和要事,全面體現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主體性和實效性。

        (二)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1)思想政治工作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是一個社會實體存在的反映。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從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緊隨時展的步伐,理論與實際相聯系,通過社會處于后金融危機時期的既定事實,全面關注大學生的個人發展路程,協助解決該群體解決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重大問題和困境,在具有針對性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使大學生群體在知識和意識水平方面都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2)大量西方的腐朽思想也借金融的浪潮在全球大肆蔓延。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不僅僅是相關工作者的必要職責,而且是高等院校本身要擔負起的社會責任,更是大學生群體自身要時刻警醒的思想走向。因此,要建立和健全社會、學校、家庭三者相結合的大學生群體思想道德工作體系,使不同的教育模式能夠相互配合和相互促進。

        (三)職工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1)在后金融危機時期,企業不但要緊密圍繞自身的目標任務開展工作,還要以危機為契機,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也卓有成效。在這一過程中,要確保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責任到人,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同時,還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拓寬信息獲取渠道,通過對職工群體信息的及時掌握和處理,使該群體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企業的各項工作中來,以主體性的意識應對危機,共同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第3篇: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關鍵詞:金融 創新 經濟增長

        世界許多國家都經歷了深刻的金融創新過程,改變了這些國家金融業傳統的經營局面,為金融業開辟了廣闊的發展道路。在金融危機周期性爆發的背景下,使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日趨復雜,世界范圍內都在探討金融創新在金融危機里扮演怎樣的角色,它孕育著新的風險,但也蘊含著推動經濟增長的助劑。創新已經成為當今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中國應當持續走金融創新的道路,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

        1.金融創新、經濟增長、金融危機三者之間的關系

        1.1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現狀

        金融創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60年代的美國及歐洲發達國家,70年代逐漸活躍,80年代后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進行金融創新,并形成世界性的金融創新浪潮。金融創新與金融發展緊密相聯,金融發展又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那么,是否可以認定金融創新理所應當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呢?過去20余年間金融創新層出不窮,使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日趨復雜。在金融危機周期性爆發的背景下,金融危機對經濟增長產生的致命威脅讓全世界都在探討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金融創新就是其中之一。金融衍生品創新的泛濫,金融監管制度創新的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

        研究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關系意義重大,但是目前國內外研究成果較少,同時,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定性分析是國內外的一些研究的側重點,實證分析很少。但與此相關的研究成果眾多,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是探討金融創新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二是探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目前國內外實證研究成果較少,尤其是針對我國有影響力的研究仍較少見。

        1.2金融創新的界定

        金融創新定義紛繁多樣,大多源于熊彼得“經濟創新”的概念,如美國金融學家莫頓·米勒認為金融創新就是在金融領域內建立“新的生產函數”,“是各種金融要素的新的組合,是為了追求利潤機會而形成的市場改革。”我國學者對此的定義為: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創造或引進的新事物,并認為金融創新大致可歸為三類:金融制度創新、金融產品創新、金融市場創新。

        2.中國金融創新概況

        我國的金融創新是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后逐步開始的經歷30多年的發展和變革,我國金融創新在金融工具方面、金融業務方面、金融市場方面、金融技術方面、組織制度方面、管理制度方面等都取得了很多成就,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是,而我國金融創新發展時間短、不成熟,金融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淺層化、不徹底。

        2.1中國金融創新的成就

        金融創新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是由于經濟發展對于金融業的需求增多;二是由于金融機構自身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斷的增加的金融供給;三是由于國家的法律制度和監管當局給予了金融創新一定的空間。

        金融工具種類正在逐漸增多,金融中間業務多樣化,各種業務逐漸擴大。金融市場種類和層次初具規模,金融技術如金融信息、金融電子化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銀行體制,中央銀行放松了對金融機構的業務管制,對保險、證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法律監管逐漸完善。

        2.2中國金融創新存在的問題

        a.自主創新產品較少,吸納性創新多。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創新的金融產品達70多種,但80%左右是從外國引進的,真正具有我國自主創新的產品較少。

        b.規避風險創新少,主要表現為盈利。目前我國的金融創新中,追求盈利的創新居多,防范風險的創新少。除了外匯業務有期權、互換、遠期利率協議和部分商品期貨之外,一些具有重要風險管理特征的金融工具基本沒有。

        c.金融創新滯后于經濟發展。更多的是當市場出現某些金融需求時,金融機構才開始進行市場創新,來滿足市場需求,這樣會導致創新不成熟,缺乏整體層次感。

        3.金融危機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新認識

        3.1金融創新與金融危機

        統計800年來歷史數據,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金融危機與金融創新休戚相關、榮衰與共。縱觀世界金融發展史,那就是一部金融創新與金融危機往復更替的歷史。

        然而,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推動了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進行資本化和金融化的改良,促使金融法律與監管體系的完善,以更大力度的創新來防范金融危機的再次來襲。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是一次次的金融危機使得受損國家的金融經濟發展成為可能。但是,不是每一次金融危機都促進了經濟和金融發展。考察150年來,自1636年荷蘭的“郁金香狂潮”(史上第一次被記載的投機性泡沫事件)以來,世界金融危機每10年就要發作一次較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案例,受害國家無不痛徹心扉。

        3.2經濟增長與金融危機

        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多次爆發對經濟增長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這引起了全球對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關系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世界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金融創新的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泛濫發展所帶來的風險擴散負效應突出顯現,“過度市場化”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負作用引起廣泛關注。

        3.3金融危機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解和啟示

        第4篇: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關鍵詞:金融危機;企業財務管理;財務戰略;新時期

        引言

        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作為一種全球性經濟危機對國際各國產生的嚴重影響,雖然近10年來各國經濟逐漸回暖,但次貸危機的影響依然沒有完全消退。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企業財務受到了巨大沖擊,特別是一些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愈加明顯,甚至造成企業破產。為了能夠保障我國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我國本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必須要充分分析當下國內外市場市場環境,進而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的財務戰略,保障企業能夠平穩發展,逐漸擺脫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企業處于多元化、動態化、負載化的財務環境中,企業財務風險直線上升,因此,將企業財務戰略融入到財務管理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財務管理戰略簡述

        財務管理戰略是企業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戰略統籌中,為了能夠讓企業資金有效流動的重要渠道,企業在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前提下,對企業資財務發展目標和實現目標做出長遠規劃,加強企業財務關系協調運作的管理活動。企業財務戰略決定著企業發展方向和資產配置結構,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重要影響。財務管理主要包含資金管理、會計管理、預算管理、風險管理,只有做好細節工作才能夠推動企業財務管理平穩發展。

        二、現如今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層面對財務戰略重視程度不高

        現如今,我國市場經濟屬于初期發展階段,也是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期,不同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參差不齊,加之我國經濟體制正在處于“尷尬期”,企業多數權利都集中在企業管理者手中,使得企業決策過于簡單、主觀。如果企業管理者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認識不足,會錯過多個市場機遇,同時也不會重視財務戰略,無法充分發揮財務部門在企業中決策中的輔助作用。我國很多企業過于注重短期資金安全已經成為通病,缺乏相應的財務戰略意識。因此,我們必須要認真看待財務戰略意識缺乏的問題。

        (二)財務管理目標不夠明確

        現如今,我們很多企業過于注重短期經營效益,片面的將企業利潤指標作為企業年中考核的主體,這就導致企業將財務管理目標定位為利潤最大化。由于企業管理人員對短期利益過于重視,使得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夠明確、不夠統一,使得企業目標容易喪失長期價值,進而導致企業出現財務風險,這也是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對企業長遠發展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由此可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已經成為阻礙財務戰略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礙企業長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忽視企業財務戰略環境

        企業財務環境是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的基礎和方向,更是保障財務管理能夠實現的重要保證。企業財務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其中,內部環境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狀況與企業發展狀況,是以財務戰略為企業發展基礎;外部環境是指市場環境,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我國市場環境變化多端、充滿危機。現如今,我國很多企業都過于重視內部環境而忽視了外部環境,對企業財務外部環境認識不到位是硬傷,如果一個企業只會“低頭走路”,那么該企業勢必不會走很遠。因此,當今企業財務戰略通常都缺乏靈活性與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財務戰略有效實施。

        (四)財務戰略制定上存在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必須首先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質量,以此來增強自身的管理能力。企業想要強化財務管理的首要條件就是做好企業財務戰略。企業財務管理包含諸多層面內容,其中籌資戰略與投資戰略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決定著企業資金鏈和發展方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企業融資渠道也不斷增多,呈現出多元化的形態,例如銀行借貸、股票、債權等,但由于企業對這些融資渠道不夠了解,致使企業無法抓住這些融資渠道的優勢,也無法靈活運用,使得企業資金周轉期變長,成本過高。

        (五)財務預算編制不夠合理

        企業財務預算對于企業日常經營有著重要影響,但不少企業依然對財務預算重視不夠、理解不足,無法切實認識到其中的問題,他們將財務預算全權歸為財務部門處理,將其歸納到收支計劃中,而忽略了財務預算的戰略性、全局性作用。很多企業雖然認識到了財務預算的作用,也在財務部分中設立了相應的預算分支,但在實踐過程中過于表面化,隨意性比較大,沒有完全根據預算內容計劃實施。此外,很多企業管理人員對財務預算不夠重視,認為預算會制約企業運營的靈活性,只注重一個項目完成之后的結果,在預算過程中草草了事,致使企業財務預算嚴重缺乏科學性,在實施過程中也難以控制實際支出。

        (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不夠完整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企業也正在實施一系列的改革,但一些企業依舊采用傳統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其主要弊端表現在:對短期結果過于重視,對于長期的資產和資本層面顯得力不從心;傳統評價指標過分注重財務業績評價方法、評價指標的可直接計價因素,而忽視了非財務指標的不可直接計價因素。這種評價指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評價指標的全面性,使得財務業績評價過于片面,嚴重影響企業財務戰略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中的認識問題、建設問題、制度問題都存在有待完善之處,其次,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給我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價格、進出口情況、企業戰略、企業管理都帶來了嚴重影響,所以,企業財務戰略作為企業資源配置的重要方法,也是緩解金融危機影響的重要手段,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后金融危機時期,企業財務戰略的重要性

        08年美國次貸危機是美國房地產泡沫、金融衍生工具所造成的經濟危機,對全球各國都造成了巨大影響,特別是對于我國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使得我國經濟至今還沒有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企業內部環境因素只會影響到自身;而外部環境會影響整個行業、整個國家經濟。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對我國新時期經濟影響非常大,企業的外部生存環境也更加復雜,使我國經濟不得不推動價值轉移變革,給企業的戰略變化、產業升級帶來了嚴峻挑戰。新時期下,企業發展戰略能夠有效保障企業內部、外部環境的協調性,使得企業能夠快速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其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企業財務戰略作為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于經濟學、企業預算管理、會計核算等因素,進而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的財務戰略,進而環境金融危機給企業資金、財務帶來的問題,對企業長足發展有著長遠意義。其次,通過財務戰略能夠有效設置企業財務權限,進一步優化企業法人結構,實現企業出資者、經營者體系化結構。企業財務管理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手段,可根據外部環境調整企業財務戰略,實現動態財務戰略體系。總之,強化企業財務戰略管理,能夠讓企業快速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

        四、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戰略性對策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金融危機的到來給各國企業帶來了巨大影響。以我國經濟情況分析,國內通脹、通縮、滯漲等問題不斷,企業市場環境愈加復雜。為了能夠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抓住企業的發展方向。筆者認為,我國企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高企業對財務戰略的重視程度

        企業的最終目標是保障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良好的財務狀況是保障企業盈利的重要渠道。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要認識到財務戰略的重要性,確定財務戰略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決策中的積極作用,在后金融時期更好的利用企業資源。

        首先,要劃分財務與記賬、算賬的關系,充分認識到企業財務管理在財務分析、財務規劃的積極作用,將財務分析數據作為企業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其次,必須要加強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宣傳工作,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基層員工都要極強對財務戰略的認識。最后,要以財務管理作為基礎,不斷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加強核算統計的分析工作與預測工作。同時,要充分貫徹先進的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根據企業自身發展情況,對企業財務資源進行全面規劃,讓財務戰略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

        (二)明確財務戰略目標

        企業運營的最終目標是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企業應該將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戰略總目標,在經營過程中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認識到貨幣的風險報酬和時間價值,進而不斷提高企業利潤,實現企業運營價值最大化。想要實現價值最大化,首先,必須要將取得報酬時間作為重點參考指標,通過運用時間價值原理對報酬進行計算。其次,通過時間價值最大化目標能夠有效緩解企業短期目標問題,會更加注重長期經營利潤,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能夠有效衡量風險與報酬之間的關系,抓住二者之間的平衡點,進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因此,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戰略目標之一,能夠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財務戰略,讓企業在后金融時代穩定發展。

        (三)營造良好的財務戰略環境

        企業財務環境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會阻礙企業財務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在后金融危機環境下,我國市場經濟面臨全面下滑的趨勢,要著重分析企業內部環境、國內市場環境、國際市場環境,進而營造出良好的財務戰略環境。這三種環境中,國際市場環境是無法左右,因此,我們要以企業環境、國內環境作為著力點。

        (1)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加強戰略環境分析

        企業應該以自身的財務情況作為出發點,充分認識到戰略環境對企業財務戰略的影響,進而加強對內部、外部市場環境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目標,注意一點,上述所提到短期戰略目標的諸多弊端并不是一無是處,科學的財務戰略是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的模式,進而保障財務戰略的靈活性。因此,企業必須要做到充分認識自身的融資、投資、運營情況。此外,企業還要充分考慮外部市場環境、行業環境,特別是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行業環境。

        (2)從政府角度營造良好的財務戰略環境

        政府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職能,加強地方金融機構、銀行的發展質量,構建銀行、企業、第三方金融體系;構建有力企業貸款的擔保體系;扶持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進而帶動當地中小企業,通過發行債權、股票等形式來拓寬融資渠道。進而為企業營造良好的財務戰略環境。

        (四)制定有效的財務管理戰略

        制定財務管理戰略需要充分分析企業財務價值鏈,優化企業價值鏈結構,進而實現企業運營價值的最大化,進而構建財務管理體系,通過組織體系來不斷實現企業管理目標,落實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而逐次解決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必須要保障財務戰略的豐富性,其主要包含兩大部分:第一,通過企業籌資戰略來解決企業資金來源問題。企業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效益與信用度,進而向銀行等機構籌集資金。其中,股份制企業可以通過上市的渠道才籌借資金,例如上市創業板。第二,通過企業投資戰略來突出企業投資重點、風險、額度問題。企業投資的關鍵一點是能夠做好長期資本籌措準備,在財力保障的基礎上抓住市場機遇求發展,不斷進行長、短期投資循環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結束語

        第5篇: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一)金融危機對企業文化建設提出的新的要求

        1.企業文化的功能有內外之分,對內表現為對企業目標、制度規范、成員行為的協調和整合,目的是使企業的整體行為有序而高效;對外表現為對企業激勵輻射、形象塑造的表征和強化。一般而言,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向社會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企業的管理風格成功而有效、企業的經營狀況優良、企業的精神風貌高尚而有活力。劣質的企業文化傳遞的信息正好相反:企業的管理漏洞百出、經營狀況不佳、企業的精神萎靡等。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一些企業所倡導的文化導向并未實現既定的效果,對內表現為員工的行為并未與企業的行為相一致,對外表現為部分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道德滑坡達到了社會能夠容忍的最低限,公眾形象和社會認可程度也都嚴重失分。

        2.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引向深入,世界經濟的基本層面也都表現出了危機的跡象,單一領域的金融危機演化成更大范圍的經濟危機的事實基本成型,經濟體中的各種實體經濟都將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對金融危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出的新的要求,企業采取的措施也不盡相同,部分企業以短視的眼觀從最原始的個人利益出發,以極端的方式對供應商進行擠壓、對員工進行解雇,盡其所能不擇手段的維護其以往的利益不受損失,于利益相關者的承受能力全然不顧,甚至曾經致力于廣泛推廣“以人為本”的企業也未能將其理念持續到底。從中可以看出,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信號,企業的真實文化理念被表露無遺,那些曾經宣傳出來的近乎完美的文化品格,此時恰恰走到了它的反面。

        3.在企業文化的理論體系中,文化理念是其精要所在。一直以來,對企業文化理念的研究一直側重于總結和提煉企業的個性特質,而對企業文化的先進性要求卻缺乏判斷和判斷的標準。金融危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在危機面前,雖然對企業文化理念的檢驗異常艱苦,但卻能極好的將企業經營的真實意圖、企業行為指向的最終結果完全徹底的釋放。比如,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只有信守“中庸之道”的企業“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這類企業在面對風險和不面對風險時都表現出了不急不退、適度中和的文化標識,而損失慘重的企業一般表現的都比較激進——投資數額大、擴張速度快、經營風險高;還有一些企業幾乎也面臨了滅頂之災,那就是一味依存出口的企業,它們在危機到來后也面臨倒閉的危險。

        (二)危機面前我國企業文化的缺失

        1.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經營經營管理相脫節。毋庸置疑,企業文化建設的好壞是與企業的經濟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而劣質的企業文化將阻礙企業的發展,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作為一種隱性的力量,企業文化的功效是通過其對企業其他方面的滲透表現出來的。具體的表現包括規范企業的行為和價值觀,建立企業的行為準則,并通過這些準則引導企業員工的努力方向,該方向指向企業、員工和社會的共同利益。以此為基礎,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最大限度的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并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績效。反過來,也即當企業的自身發展得以實現后,員工強烈的責任感和主體精神會被重新激發,能夠使其自覺維護企業的形象,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企業的各項制度。但是,大量的事實表明,我國的眾多企業并未在企業文化和企業效益之間謀求到了最佳的結合點,往往是更加注重對企業效益的追逐,忽略甚至放棄了對文化品格的塑造,使兩者之間出現了嚴重的脫節。

        2.大量的事實表明,許多企業的失敗或受挫都與企業文化的缺失有關。當企業的領導者因思想僵化,無法將員工的積極性、主體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時,企業就難以朝正確的方向發展。這種情況下,企業文化明顯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設置了障礙,并且有可能最終將企業引向破產的道路。企業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征是“以人為本”,即主張以人為中心進行人本管理,充分發揮人的主體作用和創造功能。在我國,無論是對企業文化的研究還是實踐,都缺乏系統的文化理論體系和理論指導作支撐。尤其在企業文化的實踐領域,企業對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不是過于狹窄,就是過于寬泛,不是認為現在進行宣傳不合時宜,就是將企業文化簡單的認定為文體活動的開展。這種對企業文化的錯誤理解、扭曲認識和觀念缺乏,對當前企業文化的建設構成了無形的障礙。

        3.忽視對企業文化的創新。在對待企業文化的態度上,企業應綜合考慮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當前所采用的經營策略、企業的原始文化等多種因素,最終確定適合自身發展和使用的獨特的企業文化類型。但是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很難找到發展階段完全相同的不同的企業,因此,對處于不同階段、面對不同環境的企業來說,它們對環境的反應和采取的策略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企業文化的創新特色也因此而形成。但是在目前,我國企業的文化類型和文化構建方式卻大同小異,相互模仿,甚至照搬照抄,并未根據自身的實際有針對性的設計企業所需要的文化,這種創新意識的缺乏已經嚴重到了我國企業的文化建設。

        二、企業文化與金融危機的作用機理

        (一)金融危機的實質是文化危機

        金融危機的發生和嚴重后果,歸根結底是社會和企業制度的問題,而制度是文化的外觀,也就是說金融危機的實質是文化危機。這種危機來源于企業更是根植于社會。在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中,高消費或超前消費是其中的常態,長此以往的結果是存款不增,貸款不減,加之經濟領域的財富創造功能有限,對資金的缺口又不能以減少就業增發貨幣的形式補充,危機的爆發就成為必然。雖然人們一度認為新經濟可以挽救資本主義,但是新經濟制度必須落實到實體經濟上面才能顯示其功效,這個過程漫長而艱巨,單就時間而言,其周期的長短就完全能夠超過經濟的承受時限。

        (二)金融危機形勢下企業文化建設面臨的新任務

        面對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部分企業的組成人員的表現極其被動,這與平時危機感的訓練有關,也與企業文化的灌輸有關。這樣一來,對待危機的態度就顯示出了消極的成分——對企業的未來走向心態茫然,對政策的效果疑心重重,對企業的發展前景心灰意冷,對工作的去留人心惶惶。而這實際上是與危機的出現和危機的加劇構成了惡性的循環,長此以往,危機的陰影將最終將企業的機體染成暗色。因此,針對金融危機這種生存環境突變,企業文化建設也必須要拉開新的篇章。

        (三)金融危機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機遇

        按照普遍聯系原則和意識形態與物質基礎之間的關系可知,任何社會現象(包括經濟現象)的出現總會有文化因素作背后的支撐。因此,要想破解經濟危機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困境,單純依靠經濟手段是一定行不通的,因為同時按照“丁伯根原則”——n種經濟現象必須用n+1種以上的手段才能應對——就更應該發現和尋找其他的手段做輔助,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積極發揮企業文化的功效,用強有力的文化來帶領員工士氣和信心的高漲,用先進的文化帶動企業機器向更高的水平邁進,最大限度的拓寬企業的視野和擺脫危機的路徑。此外,針對企業文化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應該積極尋找削弱企業應對能力的根源,以更高的歷史起點重新審視和強化企業文化建設,使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得到加強。

        三、金融危機形勢下企業文化建設的重構

        (一)建立與危機管理相對應的企業制度

        制度是文化的表皮,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良好的制度作支撐,并且任何企業的成功都與具有規范性與創新性的企業制度的實施有直接關聯。為了使企業文化能夠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的發展脈絡,企業在制度設計上就要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的新觀念,進行不斷的創新,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要想讓企業金融危機中取得更好的發展,以此來促進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的建設,就要以市場環境為導向,克服和摒棄所謂的“老板文化”、“原始文化”那種自以為是的文化品格,堅決建立起符合企業長效發展的文化傳承體系,使其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體現出對企業業績的提升作用、對企業精神的凝聚作用、對員工行為的激勵作用、對企業發展路線的穩定作用。

        (二)建立企業文化的長效機制

        危機中企業文化的建設要立足企業實際,整合價值理念,建立長效機制。具體做法是,通過目標管理使企業文化的理念和價值觀滲透到實際的經營管理過程;改革人事制度,強化激勵機制,以制度的形式做到人盡其才;改革勞動分配制度,使企業員工能夠根據自身的能力大小進行工作輪換或者崗位輪換,實現多勞多得、能者多得的分配體系;通過實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評和激勵機制,最大限度的激發員工的危機感和主動性等。總體而言,企業要以長遠的眼光,克服短視行為,對內通過將強安全生產和質量控制,提高社會的知名度;對外通過社會活動提高企業的美譽度。這種內外結合的方式最終指向了企業內外文化資源的整合,文化建設的效益也會因此而凸顯。

        (三)構筑誠信的文化理念

        第6篇: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關鍵詞:經濟改革;金融危機;金融監管;金融自由化

        一、引言

        金融危機又俗稱經濟危機,其一旦發生,將會給金融市場一次致命性的打擊,其后果往往伴隨著經濟的逐漸蕭條,大量的公司倒閉和工人失業,嚴重的會造成社會動蕩不安等嚴重后果。金融體系有其脆弱的一面,金融危機的形成既有內因又有外因,內因是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導致在風險來臨時承受能力低下;外因是來自金融系統外部的資金沖擊,比如國外大量資金的惡意打壓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的金融威脅。金融危機還具有超周期性、傳染性等特點,金融危機一旦爆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波及各行各業,是一種無差別攻擊模式,當全面爆發后,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并不會遵循上一次金融危機的時間節點來進行破壞,所以金融自由化的放任力度要適中,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全盤掌控。充分認識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是做好防范工作的必要前提,結合世界各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對現階段我國的金融市場進行自由化改革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金融危機成因

        (一)經濟周期

        金融危機與市場經濟密不可分,金融風險的產生,在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爆發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產生是由人們對市場的不理性投資或者不正當行為造成的后果。當經濟飛速增長時,帶動各行各業的繁榮發展,人們開始進行各種投資,以求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擴大在銀行的債務,使得經濟陷入一種“假繁榮”現象,隨著投資的不斷追加,最后導致債務人無力償還高額的債務,形成市場上的資金短缺,這就是俗稱的“泡沫經濟”。由于債務人無法償還欠下的高額債務,隨著時間的延長,會被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強制清算資產,這種行為一旦蔓延開來,會造成一定的恐慌,造成很多債務人逃跑,進而導致一定的流動性危機、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

        (二)內外經濟不平衡

        貨幣危機在狹義上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某種固定匯率的突然崩盤,而廣義的含義可以理解為貨幣在其固有的流通領域內發生混亂。在國際化金融市場大環境下,收支平衡一旦被打破,貨幣的匯率就會出現大的動蕩,各國為了維持其當前的固定貨幣匯率,勢必會提高國內的利率,其目的是為了維持匯率的平衡。然而金融市場的貨幣貶值一旦無法通過提高利率來平衡,投資者勢必會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而決定強行兌換高利率的外幣,如果投資者在心理上承受不了就會出現大量的跟風現象,這種行為會推動金融危機的產生。由于貨幣不斷被別國投資者大量兌換走,造成國內嚴重的財政赤字,為了填補財政赤字,國內的金融市場勢必會極度擴張。如果銀行的監管力度不夠的話,極易造成信貸失衡,嚴重的會導致金融機構大量的非法資金增多和增大流動風險,同時國內的經濟市場也會面臨嚴重的投資風險的沖擊。

        (三)制度建設薄弱

        健康的金融市場,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會計制度,完全透明的管理制度,清晰的商業和金融機構的固定結合法律條款,金融市場本身對金融風險的免疫力很低,一旦發生金融風險,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肯定是金融市場。一個健康的、積極地金融市場,前提必須要實現是制定出相對應制度來進行科學合理的監管,有制度來不斷規范金融市場的一些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強現有經濟體系的穩定性。

        三、我國金融體系現狀

        我國早期的經濟是計劃型經濟,所以現有的金融體系完全集成了計劃經濟的特點,在全球金融體系的大環境下,我國的金融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金融自由化改革方面,我國還沒有形成一整套的有效管理機制,市場的主體還是政府來進行引導把控,缺乏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資本架構也沒有構建完善,現有的公司規章制度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由于很多制度還未完善,導致銀行體系出現混亂,國有企業出現大量的道德方面的風險。當前我國的金融制度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激勵和監管機制的失效問題以及權力和責任的不對稱矛盾。我國金融市場直接受政府控制,資金的融資在政府的把控下出現不均衡的情況,時常出現金融腐敗現象。這種種不良現象會直接導致市場的不穩定性,造成較大的波動,通過金融危機的易傳染性特點,會迅速的關聯到整個金融市場,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金融市場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也不夠強硬,到時金融市場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無法可依,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金融市場受沖擊的能力下降,投機倒把的現象會更加的肆無忌憚,所以金融市場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規來進行強有力的監管。

        四、金融危機防范

        (一)構建完善的金融危機預警體系

        為了金融體系的穩定,需要對金融市場的前期評估,加強對金融風險的檢測和分析,這幾個方面在其中起到很關鍵性的作用,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預防金融危機的產生。一方面要根據金融預警體系來不斷的深入研究金融危機形成的根本性原因,選擇出相對應的預警提示,另一方面在結合實際狀況來確定瀕臨爆發的臨界點,通過這兩方面的內容來確保預警系統發出信號的準確性。

        (二)循序漸進地進行金融自由化改革

        金融的自由化改革必須要逐步進行,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必須要在宏觀的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進行穩定的改革,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很多方面內容,比如避免貨幣利率的上下起伏過大,對外匯率的不規則流動等問題,特別要注意的千萬不能引起銀行危機的出現,否則會很容易造成金融危機的爆發。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須做好價格方面的改革,要在價格在趨于穩定的前提下進行自由化改革,否則極易造成資金的流向出現偏差,導致資源的分配出現嚴重不均衡,進而造成整個金融經濟的不穩定。在實施改革的同時,要密切警惕和防范國外投資者的投機倒把,一旦發現此類現象的出現,要及時根據國內外的經濟現狀做出合理化調整,最后還應當合理的控制對外的貸款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好放款的比例,在足夠資金儲備的前提下,在根據經濟條件進行證券投資和短期貸款業務的拓展。顯而易見,單一的政策調整或單純的依賴于匯率來進行資本升值,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在國際上的收支不平衡問題,所以還是應該以消費需求為前提,通過擴大內需、降低銀行儲蓄利率、調整國外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擴大進易量、市場的全面性開放等結構性政策,同時輔以匯率規律性浮動,各方面共同進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在根源上解決我國在國際上收支不平衡所帶來的問題,避免我國金融危機產生的機率。

        (三)完善金融制度,加強金融調控和監管

        金融制度的完善,要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當今金融市場經濟的特點做出相應的創新,均衡市場架構,保證市場秩序的穩定性發展。建立一套能及時進行信息提醒的預防性體系。建立健全金融體系的法律法規制度,首先,逐漸完善我國金融市場的法律法規監管體系。其次,加強相關部門對金融市場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合理化檢查。金融市場體系要正確區分發展與監管兩者之間的關系,堅決把預防金融市場風險放在首要位置上。對金融市場要搞好各類問題的調查分析,以便于及時的發現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各項金融市場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并保證其正確性。再者就是要增強金融市場方面的法律法規意識。建立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后,還要設立相應的監管機構來行使監管權力,監管者根據不同的監管制度來進行全方位的監管,明確確立個監管部門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各自的職責和地位,建立一個和諧的金融監管體系。首先要確立中央銀行的宏觀統籌能力,其次要逐步提高各監管部門的監管水平。增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以便于工作的順利進行。防止出現跨越市場、體系等金融市場信息方面的共享,出現延誤的現象,最終是要在強有力的監管下,依照相應的法律法規眼里打擊違法違規現象和行為。

        (四)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金融市場不斷在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國外金融市場注意到中國市場。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占據著世界五分之一還多的人口,中國早已成為世界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我國的GDP所占比率還不高。中國經濟牽制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如果中國經濟市場出現問題的話,世界經濟必然后會出現相對應的問題,這是誰也不可否認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思考問題,而是應該站在全人類的高度上去看問題。金融危機是全球性質的危機,它不可能只局限于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因為它一旦爆發,將會是全球性質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秉著對全人類負責的態度與研究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要提高應對金融危機所帶來危害的能力,比如要積極參與到國際化的金融合作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對金融危機沖擊力的抵抗力。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化金融大環境的經營、內部掌控、國際金融市場的制約以及監管力度的合理化實施,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更好的進行各國家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在世界上也是占主導地位的,所以更應該提出大膽的建設性思路,推動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逐步向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靠攏,以增強自身在金融危機中的抵御能力。總之,在我國現有經濟體制改革下金融危機的防范,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和探索,為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長期繁榮發展不斷努力。

        作者:李慧玲 單位: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第7篇: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摘 要 本文闡述了金融危機過后我國在《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表明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的內容,并有針對性地對政府、會計準則以及金融機構如何搞好金融工具實行公允價值計量提出建議,以規范金融工具的準確計量,充分體現企業資產價值,對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金融工具 公允價值 計量

        在金融危機中,盡管公允價值計量確實有其局限性,暴露出很多問題,但并不代表它應該被廢除,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它。在后危機時代,我國應該不斷的研究和完善其準則的相關制度和要求,為防止出現再次的經濟衰退貢獻一些微薄的力量。

        一、后危機時代我國對國際上的變革所做出的回應

        2010年4月2日,財政部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路線圖在全面回顧總結自2005年以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趨同、實施和等效經驗與成績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的方向、策略和時間安排。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強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已經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持續趨同是在已有趨同基礎上的后續趨同。

        第二,肯定IASB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采取的改革舉措,支持IASB為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所做的努力。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圍繞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及相關會計準則之間的關系,在國際社會引起了較大的爭論,IASB和FASB等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都面臨很大壓力。盡管無論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還是G20峰會最后都認為公允價值和有關會計準則不是產生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源,但對如何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改進會計準則質量、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都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其核心內容是希望改進IASB的治理結構,在獨立準則制定程序下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按照G20和FSB的要求,IASB自2008年開始積極研究金融危機中暴露出來的有關會計問題,為此做了大量改進國際準則的工作,這些工作值得肯定。

        第三,明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立場,堅持持續趨同是在國際互動基礎上的趨同。在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公允價值會計被指責為具有經濟順周期性,IASB也在采取措施作相應改進。我國認為,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于公允價值的形成過程(特別是金融資產和負債的定價機制)。這次金融危機的重要根源是經濟結構的失衡,尤其是美國等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結構失衡導致資產泡沫擴大,風險蔓延和經濟失控。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化的時代,實體經濟固然是經濟發展的根本,但實體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離不開虛擬經濟。如何健康有序地發展虛擬經濟,使之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是后金融危機時代重塑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要害所在。我國認為,虛擬經濟能否健康發展,能否風險可控,其關鍵是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尤其是創新型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問題,這才是公允價值計量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所在。如果公允價值計量會計準則在這方面能夠有所突破,那么就為虛擬經濟的發展、金融風險的控制和全球經濟結構的平衡做出了一個重要貢獻。

        第四,規劃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持續趨同時間安排,部署我國下一階段會計準則建設工作。路線圖提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的時間安排是與IASB的進度保持同步,爭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對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相關項目的修訂工作。

        二、對政府的建議

        后危機時代,中國應該重新審視對公允價值的使用,在對國際上相關變革借鑒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我國特殊的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環境,堅持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立場。中國政府應密切跟蹤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會計準則的制定以及公允價值計量的后續動態,并加強對公允價值的研究力度。由于受客觀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公允價值在動態中求得計量準確是很難的。我國應更周全地考慮到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出現問題時所需要的原則以及特殊情況下的應對方式,從而使計量模式更科學、更深入;同時,也應保持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溝通,積極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已經專門立項的公允價值計量項目的研究制定,以便從中借鑒。財政部會計司目前已經設立了公允價值計量重大研究課題,成立多個子課題,組織國債登記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交易所、上市公司和會計理論界的專家,對我國各類金融工具的特點、定價機制和報告系統進行研究,全面總結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金融工具及其公允價值計量方面的特征和特有問題,試圖揭開公允價值形成過程的面紗,收集具體案例并形成研究報告,以反饋給IASB供其制定和完善公允價值相關準則參考,IASB方面也十分希望能夠得到中國方面的有關研究成果。我國公允價值計量重大課題的研究進一步彰顯了趨同應當互動的原則,對于維護我國企業及國家利益必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此外,我國應該在充分理解公允價值本質的基礎上,謹慎而堅定的推行公允價值,為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中的應用實踐創造適宜的環境。

        三、對會計準則的建議

        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次貸引發的流動性不足、金融創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監管,金融危機并不是由公允價值導致的,恰恰相反,金融危機提醒了我們,當前應做的是進一步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相關會計準則,提高準則在揭示風險、控制風險方面的功效。《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明確指出,中國對IASB為應對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和落實G20、FSB要求所做的這些努力表示高度贊賞和充分肯定,并將一如既往支持IASB致力于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的制定工作。而IASB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上述改革,將使我國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基礎發生變化,路線圖提出我國會計準則持續趨同的要求,也從另一個側面呼應了這些變化,支持了國際準則改革的基本方向。對我國的會計準則而言,在明確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立場時,應進行適合國情的調整。首先,有選擇的增加有關估值的信息。會計估值本身需要補充其他信息,比如公允價值方法預計存在的變動、建模技術及假設,從而讓使用者能夠適當的評估機構的風險。其次,在市場不存在或者是資產以不正常價格出售時,允許金融機構采用自己的金融模型和判斷計量資產的公允價值,這也就加大了各金融企業對于資產負債表的操控能力。提供一些解釋性范例,說明如何在非活躍市場中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這為適用準則提供新的靈活性也提供了更多的指南。第三,提供有的放矢的風險披露。公司可以考慮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報告,比如頻率較高的簡短報告可能比頻率較低的長報告可以更好的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要。

        四、對金融機構的建議

        對金融機構而言,我國應當以積極的態度對待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問題。一方面必須加強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另一方面,做好實施公允價值會計的準備工作,如展開人員培訓。公允計量模式更多依賴于執業人員的分析判斷,所以計量準確程度取決于執業人員的專業水準,要加強人員的培訓。通過培訓使會計人員能夠迅速掌握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精髓,熟悉涉及金融工具的各項業務及其變化,理解業務的流程和本質,準確定義形成的資產和負債,掌握公允價值的計算方法,金融資產減值的計算方法,避免出現計量價值嚴重偏離公允價值的情況,從而提供高質量的財務報告。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賦予管理層自由選擇權,即由管理層來決定金融工具的分類,且金融工具一經分類不得隨意變更,這就需要管理層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力,能科學合理地對金融工具進行分類,避免金融機構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發生大的波動。此外,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金融機構的管理理念和風險駕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為此,管理層必須準確理解準則所闡述的關于公允價值、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現金流量折現等概念的含義,充分認識金融工具交易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潛在的致命性危害,進而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理念,將這些理念運用到日常運營和經營管理中。金融機構也應加強執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的教育,禁止濫用資產負債表,防止為他人所用,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保證企業有能力去評估和衡量。

        參考文獻:

        [1]張曉琴.后金融危機時代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化.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第8篇: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關鍵詞】 后金融危機; 高校; 資金; 風險

        一、金融危機的產生及其原因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國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企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惡化。金融危機通常是由金融領域風險的負面效用累積引起的對正常經濟運行的破壞性影響。金融危機多是由系統性金融風險引起的。美國經濟學家克羅凱特這樣定義系統性金融風險:由于金融資產價格的異常、劇烈波動,或由于許多經濟主體和金融機構負擔巨額債務及其資產負債結構趨于惡化,使得它們在經濟沖擊下極為脆弱,并可能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產生

        美國金融危機起因于次級抵押貸款。2001到2004年期間,在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之下,美國房地產業迅速發展,貸款機構推出了大批次級抵押貸款,隨著房產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美聯儲連續不斷地提息,致使次貸市場上借款者不堪重負,違約率不斷上升,同時金融市場上各種高杠桿創新工具不斷將次貸風險擴大化并擴散。而隨著近年來金融體系國際化的發展,使得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后迅速在各主要經濟大國間蔓延,歐洲和亞洲市場也出現了劇烈的動蕩。

        (二)美國金融危機的產生的原因

        1.過于注重收益、忽略風險,對金融創新產品的風險認識程度不足。美國次貸危機表明金融創新所存在著巨大風險。“看上去華爾街的那些科學瘋子們又把實驗室給炸飛了”。《時代》上的這句話,很好地總結了最新一輪金融產品創新產生的后果。正是由于金融機構運用創新產品時,對收益的估計過分樂觀,沒有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創新性金融產品的定價,所以導致了貸款規模過度擴張,擴張風險的不斷積累,以至金融風險最終爆發。

        2.商業銀行短視,忽視經濟周期性變化導致無法應對危機的產生。當經濟處于擴張時期時,企業利潤增加,還貸能力較強,此時銀行對市場過于樂觀,風險意識下降,降低放貸標準,大量的投放低信用級別貸款。一旦經濟增長出現減速乃至衰退時,企業利潤降低,還貸能力下降,銀行的貸款就會出現大量的呆壞賬,從而影響銀行正常的信貸業務,當這種情形擴大到一定程度,就產生了危機。

        二、我國高校的資金來源

        (一)高校資金來源渠道及分類

        我國高校資金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1.財政撥款。2.學費性收入。自從1994年實行并軌收費制起,成為學校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已占高校資金來源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3.其他自籌類經費。包括了校辦產業收入、外界捐助款、教育基金會收入以及科研收入等。4.銀行貸款。這部分資金形成高校負債性資金來源,是高校以自身信用為擔保形成的,運用的不適當而過分的借貸,容易造成高校財務危機。

        (二)高校利用各類資金的現狀

        由以上我國高等教育收入性資金構成的歷史變化可以看出,我國高等教育資金供給具有以下風險特征:

        1.以政府財政性投入和學費收入為主體,占資金來源總量的八成左右。這兩方面來源風險所在(不確定性)是在于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政策導向和財政支持力度的變化。在國家不加大對高等學校財政支持力度,同時又不提高高校收費標準的前提下,高校為保障辦學條件的正常開支,就必須努力從其他渠道籌集資金。

        2.其他收入性經費來源占比不斷加重,已達總需求量的20%左右。

        3.大量高校收入不能滿足的經費需求,如臨時性周轉資金需求,長期基本建設資金需求,只能通過銀行貸款來解決。《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指出我國高校銀行貸款2005年以前已達1 500―2 000億元。根據高校貸款需求統計,在“十一五”期間,將突破5 000億元。高校貸款規模增長迅猛,銀行貸款已成為高校彌補資金不足的經常性手段。銀行貸款雖然是現階段可供高校利用能滿足自身經費需求的籌資渠道,但由于其有償性,銀行貸款籌資具有較大的風險性,主要體現在到期還款對本、息的支付上。因而銀行貸款也是最容易導致高校信用危機的籌資方式。

        三、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高校資金風險

        2008年10月金融危機來勢兇猛,曾經叱咤風云的華爾街投資銀行紛紛倒閉、被并購,房地美、房利美、各保險業巨頭、商業銀行紛紛陷入困境,美國三大汽車巨頭深陷金融危機的泥潭,與此同時金融危機開始向全球化擴散。近兩年來,在各經濟大國各項積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下,全球經濟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但仍然無法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世界經濟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

        在我國,高等教育雖然未受到金融危機的正面沖擊,但亦無法獨善其身。由表2可以看出,從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的高速增長到2008年增速的大幅下降,以至2009年增速繼續下降。財政收入增長大幅減少,政府投入高校的財政經費亦減少;學費增長也隨之大幅下降。

        (一)財政收入增量減少明顯,導致高等教育撥款增速減緩

        金融危機的到來,我國經濟出現了下行趨勢。2008年GDP的增速,從一季度的10.6%、二季度的10.1%、三季度的9%,降至四季度的6.8%,減速非常明顯。經濟決定財政,2009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33 976億元,比2008年同期減少832億元,下降了2.4%。在政府財政在其他公共領域支出的壓力下,政府在教育領域的投入無疑將受到影響。

        首先,在GDP增幅下降的情況下,政府可供投入高等教育的經費總量必然減少,同時,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經費也會受CPI漲幅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縮水。其次,政府在安排年度預算時很難增加高等教育經費,各省在2009年度高校預算中政府撥款大多維持了2008年的水平而沒有增加,有些地方還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在財政收入目標任務未完成的情況下,為緩解財政收支矛盾,政府會縮減高等教育經費預算。如江蘇省在2009年壓減5%高校經費預算,各高校被壓減了幾十萬至幾百萬不等的預算經費。

        (二)就業機會減少,家庭收入增長緩慢,導致學費性收入的減少,欠費率大幅上升

        金融危機期間,導致社會成員的就業機會減少。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指出,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形勢變化使未來就業面臨三個挑戰:一是經濟增長速度趨緩,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減弱。二是部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對就業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三是部分外貿出口型企業由于對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出口的減速將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

        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增長下行,對新增就業產生擠壓。而大量就業機會的減少不可避免影響到家庭收入的增長。有關調查顯示,受金融危機影響,56.43%的家庭收入減少約兩成,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將更為直接和嚴重,此時通過提高學費來滿足高校資金需求顯然不合時宜。

        (三)企業投資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導致科研以及社會捐贈等自籌經費下降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GDP增速由2007年的14.2%下降為2009年的9.1%。表現在微觀領域,企業投資需求減少,利潤率大幅下降,尤其是出口貿易企業表現尤為明顯。而企業為了保證生存,必然努力地開源節流,在努力增加各種收入的同時削減各類非必要性開支。如減少與科研院所的各類非應用性的研發投入,減少針對高等院校人才儲備進行的獎助學金的捐贈,減少與高等院校合作進行的高技術孵化性投資。企業這些資金投入的減少必然影響到高校在鼓勵教學、深化科研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從而導致高校資金供求矛盾的加大。

        (四)高校更加依賴銀行貸款

        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由于高校自我收入性資金供給的緊張,高校為了平衡自身資金需求,必然將目光轉向負債性資金。而由于我國公辦高校是由政府信用作擔保的,同時高校以自身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各類資產進行抵押,銀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也樂于向高校投放大量的信貸資金。這就造成了一方面高校由于在擴招背景下,自身跨越式發展對資金的極度渴求,同時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收入性資金的籌集能力不斷下降;另一方面,銀行信貸體系樂意于為高校提供短期或長期的各種性質的貸款。這就導致高校在缺乏信用約束的情況下,具有盲目擴大借貸規模的沖動。

        2005年以前,全國高校貸款規模在1 500~2 000億元,有學者研究表明,2006年底高校貸款規模達4 500

        ~5 000億元,而“十一五”期間高校貸款需求在1 456億元。而2008年,我國高等教育總經費只有4 346億元,貸款規模已超出經費總量,很多高校已經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化解貸款風險。

        四、當前形勢下如何化解高校資金風險

        (一)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借鑒其他國家應對高校資金風險的做法

        在金融危機中,高等教育經費來源緊張的情況下,如何控制學費上漲,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資源,改善高校入學機會,也成為歐美等國政府面臨的突出問題。

        1.加大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緩解嚴峻的高等教育財政緊缺狀況,美國聯邦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政策,為高等教育注入了大量資金,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因金融危機造成的財政鴻溝。如2009年2月17日奧巴馬總統簽署了《美國恢復與再投資法案》(ARRA),授權向教育部門投資總額近1 000億美元的教育經費,分別向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資助及提高獎學金標準。2009年度報告顯示,ARRA法案實施后,填補了各州絕大部分高等教育財政赤字。

        2.加大對學生的扶持、資助,鼓勵學生就學深造

        國際金融危機間接影響在校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使大學生背負更沉重的學費貸款,不得不延長在學期間的打工時間以維持學業。英國政府一方面為高校提供辦學經費,另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學費貸款與補助,以使教育經費能夠惠及每一個人。

        3.完善改進高校財務管理

        金融危機直接沖擊高校的財務制度,不完善的財務制度潛藏著高校財務危機。英國各大學積極采取措施調整捐款資金的投資和監管策略,積極尋求多渠道的教育經費來源,同時改革大學內部管理以提高效率和節省經費。

        (二)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如何化解我國高校資金風險

        在當前時期,從我國高校資金來源的性質可以看出,影響我國高校資金風險,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內在的因素。外在因素是高校不可控的由于系統性風險引起,要防范這部分風險只能從我國高校的經營環境入手,而內部因素是高校可控的非系統性風險所引起的,是要靠高校自身內控及管理來實現。

        1.加大政府財政扶持力度

        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政府2008年11月出臺的4萬億元刺激經濟增長方案中,涉及教育、衛生合計400億元,僅占1%,直接涉及到高等教育領域就更少了。同時,金融危機也使我國高校學生助學貸款面臨嚴重危機。因此,為緩解金融危機沖擊,在實現2020年高等教育大眾化達40%入學率目標和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過程中,政府肩負著責無旁貸的資金投入使命,應繼續加大對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力度。

        2.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入學率和高校接納能力

        政府在加大貧困學生資助力度,簡化學生貸款程序的基礎上,需要不斷完善高校學費政策;在加大高校資金投入的基礎上,有計劃地擴大各級各類高校的招生規模,加強高等職業院校與高層次大學之間的銜接和整合。同時,關注弱勢群體,重點發展一批面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民族高等院校,以滿足因金融危機誘發的少數民族求學熱潮之需。

        3.有效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

        規范就業市場,營造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對殘疾青年和缺乏工作經驗的大學生等,制定適度的就業保護或傾斜政策,同時積極開展高校創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鼓勵大學生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設新的就業崗位,緩解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就業壓力。

        4.拓寬高校融資渠道,多種舉措努力降低高校貸款壓力

        教育主管部門應進一步拓寬高等教育融資渠道,充分利用社會資金改善辦學條件,走多元化辦學之路。國家可以采用政府貼息方式,緩解高校貸款高額付息壓力;完善規范商業銀行發放高校貸款程序流程,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確保高校的各項資金安全運行。

        5.高校自身強化風險意識,構建高校風險預警系統,提前預測風險

        高校應強化自身的風險意識觀念,加強自身的資金管理,可以在現有管理和核算基礎上,設立一些科學化的風險指標,通過分析和評價這些指標的變化,及時對可能面臨的危機進行提前預警。對各項指標超過了警戒線,及時分析風險發生的原因,有效地化解風險,為學校健康持續運營提供保證。

        總之,雖然從總體上看,我國受這次金融危機影響不大,逐漸步入后金融危機時期。然而,這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是深遠的,其后續影響依然存在。我們應當深刻反思,仔細評估金融危機為我國高等教育帶來的真實性而非預測性的影響,分析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問題,調整和規劃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高等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從資金上保證我國高校持續、穩定、健康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來卓,查道林.從次級信貸危機看我國高校貸款的金融風險[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65-67.

        [2] 孫繼輝.對金融危機形勢下高校內部會計控制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9(4):40-41.

        [3] 劉禮明.金融危機對高校財務的負效應探析[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0(1):116-119.

        [4] 馮蕾.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對就業的影響――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N].光明日報,2008-11-05.

        [5] 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教育藍皮書》暨教育改革研討會 [EB/OL].http://省略/

        zhibo/2007-03/01/content_87851

        第9篇:對金融危機的理解和認識范文

        【關鍵詞】次級債危機金融危機房地產業宏觀調控

        一、中國房地產業宏觀調控對住房消費、住房投資與金融危機關系的傳統認識

        傳統理論將居民購房活動主要區分為住房消費與住房投資兩大類。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購買的住房用于自己家庭居住,后者購買的住房并非用于自己家庭居住,而是為了出租以獲得租金,或者等待住房價格上漲將其出售,以期從資產價格的上漲中獲利。至于住房投機,它是與住房投資既有區別,又緊密相關的活動。雖然在學理層面上存在將二者清晰厘定的可能性,但正如徐滇慶所言,“在現實操作層面上對住房投資與住房投機進行區分是很困難的,很難在二者之間劃出清晰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正常的投資也許很快就轉變為投機行為。”〔’〕因為本文主要討論房地產業宏觀調控,宏觀調控顯然屬于現實操作層面,所以本文并未將住房投機單獨作為一類活動與住房消費和住房投資相并列來進行考察,而是將其置于廣義的住房投資的范疇之內。

        中國房地產業宏觀調控,特別是2005年以來的本輪房地產業宏觀調控高度重視住房消費與住房投資,尤其突出地表現為對二者的區別對待。“鼓勵消費,抑制投資”成為房地產業宏觀調控的基本原則之一。一系列影響重大的房地產業宏觀調控政策,如“舊國八條”、“新國八條”和“國六條”等為此做了最好的診釋。同樣是居民購房行為,卻因購房目的不同而被區別對待。消費與投資之分,就像中國歷史上的“華夏與夷狄之分”一樣,被反復強調。住房消費如同“華夏”,不僅在房地產業宏觀調控中受到政策的支持和鼓勵,而且在道德層面上也占據優勢地位;相反,住房投資如同“夷狄”,不僅在房地產業宏觀調控中受到政策的抑制和區別對待,而且在道德層面上也往往被置于受歧視的地位。抑制住房投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傳統理論看來,住房投資與信貸危機,乃至整個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有著某種天然聯系;而住房消費似乎具備某種“抗體”,其引發信貸危機,乃至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的風險卻很小。

        二、美國次級債危機從現實層面對中國房地產業宏觀調控理論基礎的沖擊

        美國次級債危機是一起典型的由住房消費引起的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這起危機從現實層面沖擊了中國房地產業宏觀調控的理論基礎,引發人們重新認識住房消費、住房投資與金融危機之間的關系。

        在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上,放貸機構根據借款人信用高低,對其進行區別對待,從而形成兩個層次的市場,即“優惠級”(Prime)抵押貸款市場和“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信用低的人申請不到優惠級抵押貸款,只能在次級市場上尋求貸款。兩個層次的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服務對象均為貸款購房者,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貸款利率通常比優惠級抵押貸款的貸款利率高出2%-3%。因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為那些受到歧視或者不符合優惠級抵押貸款市場標準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務,所以在少數族裔高度集中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受歡迎。由于次級抵押貸款利率通常比優惠級抵押貸款利率高,因而次級抵押貸款對放貸機構來說是一項高回報業務,所以該業務受到放貸機構的有力推動。另外,美聯儲實施的低利率政策和美國住宅價格的持續上升,也引起美國居民購房熱情不斷升溫。

        在次級抵押貸款業務推出的最初10年里,該業務取得了顯著效果。1994-2006年,美國的住房自有率從64%上升到69%,超過900萬的家庭在這一期間擁有了自己的住房,這很大部分歸功于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在利用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購買住房的居民中,一半以上是少數族裔,其中大部分是低收人者,這些居民由于信用記錄較差或付不起首付而無法取得優惠級抵押貸款。次級抵押貸款為這些低收人者提供了選擇權,通過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的居民主要是為了自己家庭居住,而非為了投資牟利。按照傳統理論對居民購房行為的分類,這些購房活動顯然絕大部分屬于住房消費,而非住房投資。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為了避免經濟過熱,防止通貨膨脹,阻止資本外流,控制美元跌勢,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至5.25%。加息從兩個方面影響到房地產業:其一,由于大部分次級住房抵押貸款采取可調整利率形式,隨著美聯儲17次上調利率,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越來越高,借款者的還貸壓力越來越大;其二,美聯儲17次上調利率直接導致美國房價下挫,房地產交易也從此由火熱轉向低迷。債務負擔的增加與住房價格的下跌交相作用于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引起了越來越嚴重的信貸危機。

        在辦理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時,放款機構和借款者都認為,如果出現還貸困難,借款人可以出售所購住房或者進行抵押再融資。但事實上,由于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借款人很難將自己的住房賣出,即使能夠賣出,住房的價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償還剩余貸款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出現逾期還款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對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悲觀預期,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就會發生嚴重震蕩,并沖擊貸款市場的資金鏈,進而波及整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價格也會因為住房所有者止損的心理而繼續下降。兩重因素的疊加形成惡性循環,加劇了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嚴重程度,這便是美國次級債危機。在危機的初始階段,危及僅僅存在于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貨款市場上。但是,隨著美國次級債危機的逐步加劇,市場預期更加悲觀,住房價格進一步下跌,優惠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也受到沖擊。隨著次級債危機中住房價格的一跌再跌,越來越多優惠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上的借款者發現,他們購買的住房市值已經低于住房抵押貸款的本息,于是即使在優惠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逾期還款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案例,美國次級債危機波及到了整個抵押貸款市場。不僅如此,銀行的信貸危機很快波及到了以住房抵押貸款為發行基礎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市場,進而影響到了整個證券市場,最終釀成了一場深刻影響美國經濟的金融危機。

        反思美國次級債危機可以發現,引發本次危機的恰恰是住房消費,而不是住房投資。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借款者絕大多數是那些少數族裔和低收人者,這些弱勢群體通過次級住房抵押貸款來購買住房,用于自己居住,而非用于投資。作為一個典型案例,美國次級債危機從現實層面對傳統理論中關于住房消費、住房投資與金融危機關系的認識產生了重大沖擊,即不僅住房投資能夠引發金融危機,住房消費同樣也能夠引發金融危機。

        三、對住房消費和住房投資的重新解讀從理論層面修正了傳統認識

        美國次級債危機沖擊了中國房地產業宏觀調控的理論基礎,顛覆了人們對于住房消費、住房投資與金融危機關系的傳統認識。而這種傳統認識追根溯源是基于傳統理論對于居民購房性質的分類,即對住房消費與住房投資的認識。

        本文認為,從經濟學理論層面而言,對居民購房性質的研究至少存在三種分析視角:其一,基于國民經濟帳戶體系(SNA)的分析視角;其二,基于需求目的的分析視角;其三,基于虛擬經濟理論的分析視角。在不同分析視角下,對于居民購房性質,或者說對于何謂住房消費、何謂住房投資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每一種結論都建立于自己獨特的分析視角之下,亦即只有基于各自獨特的分析視角,才能找到其結論的合理性。對住房消費與住房投資在多重視角下的重新解讀,從理論層面修正了傳統認識,為重新審視住房消費、住房投資與金融危機的關系,以及重建我國房地產業宏觀調控的理論基礎奠定了根基。

        (一)基于國民經濟帳戶體系分析視角下的住房投資與住房消費

        國民經濟帳戶體系是當代最主要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被所有發達國家和眾多發展中國家所采用。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是SNA最主要的內容之一,GDP由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出口四部分組成。基于SNA的分析視角,在新房市場上,居民購買的住房無論是用于自己居住,還是為了出租以獲得租金,或者等待住房價格上漲將其出售,以期從資產價格的上漲中獲利,都屬于投資活動。

        SNA之所以如此設計統計口徑是基于商品住房的特殊屬性。GDP用來衡量給定時期內一個經濟體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對于普通消費品而言,人們會在一個給定時期內購買它,并在該時期或比該時期稍長的一個時期里消費掉它,因而購買這些商品的支出被歸為當期消費。但住宅與普通商品不同,它是最典型的耐用品,使用壽命長久,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持續的服務流。雖然住房服務的消費可以綿延很久,但對住房的購買支付卻是在某個相對短的時期內進行,住房的購買行為和消費行為在時間跨度上存在極大背離。對于GDP及組成GDP的消費、投資等流量指標來說,這種背離會給統計工作帶來嚴重偏差。如果將購買住房的支出計人當期消費,無疑極大地高估了當期的消費支出,于是在SNA中,僅僅將住房服務視作消費品,將房租計人消費。可見,如果基于SNA分析視角,在新房市場上購買住宅,無論是用于自己家庭居住還是用于其他用途,都屬于投資活動。而享受住宅提供的住房服務,并為此支付房租的行為屬于消費活動。同時,GDP僅僅衡量現期生產的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非現期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即舊貨的購買并不計人當期GDP,因為舊貨的交易反映了一種資產的轉移,并不是經濟價值的增加,因此舊貨的交易并不包括在當期GDP中。所以,居民在二手房市場上購買住房,無論用于自己家庭居住,還是用于其他用途,不在SNA的考察范圍之內,所以居民在二手房市場上的購房活動既不是住房投資,也不是住房消費。

        (二)基于需求目的分析視角下的住房投資與住房消費

        顯然,傳統理論對于住房消費與住房投資的認識絕非基于SNA分析視角,而是基于需求目的分析視角。在需求目的分析視角下,研究者根據居民的購房目的來界定住房消費與住房投資。他們認為吃、穿、住、行是人的基本消費集合,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備前提。滿足居住需求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租住他人住房;一種是購買用于自己家庭居住的住房。由于居住需求是人類的基本消費需求,而購買用于自己家庭居住的住房是滿足這種基本消費需求的一種方式,于是一些學者就得出居民購買用于自己家庭居住的住房的行為屬于消費活動,而被購買的住房屬于消費品的結論。同理,基于需求目的分析視角,居民購買住房,如果不是用于自己家庭居住,而是為了出租以獲得租金,或者等待住房價格上漲將其出售,以期從資產價格的上漲中獲利,那么這種購房活動與購買工業、商業或辦公等非住宅房地產的行為一樣,屬于投資活動。從需求目的分析視角對住房投資和住房消費的界定,是通過分析商品用途來判斷其被購買的行為屬于投資活動還是消費活動。這一分析方法在理論研究和日常思維中被普遍使用,獲得人們廣泛認同,以商品用途來區分投資品和消費品不僅在實踐中被廣泛應用,而且在概念的劃分上也做到了邏輯自洽。然而,使用這種方法來分析商品住房及購房活動的性質時,研究者必須考慮到商品住房有別于普通消費品的特殊性。

        許多學者把居民購買的用于自己家庭居住的住房看作是消費品,但他們卻忽略了其有別于其他普通消費品的特殊性,而試圖用研究普通商品價格形成與波動

        的方法來研究商品住房的價格形成與波動,即試圖僅僅使用實際經濟因素如人口數量、居民收人水平、就業率等指標來解釋和預測住宅價格的周期性波動,這就忽略了商品住房具有的有別于普通消費品的虛擬資產屬性,采用這樣的方法做出的預測往往是失敗的。Quigley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他使用1986-1994年美國41個大城市的截面數據,根據居民收人、家庭數量、人口數量、就業量、每年房屋建造許可和開工數量、空置率等實際經濟變量及商品住房價格滯后變量對商品住房價格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這些解釋變量對商品住房價格雖然具有一定的解釋能力,但是,難以預測價格變動的拐點,即使是預測最準確的模型錯誤率也高達52.73%.這是因為隨著商品住房虛擬資產屬性的日益增強,其價格波動越來越受到貨幣和資本市場等虛擬經濟領域因素的影響,而實際經濟因素對商品住房市場的影響在逐步減弱。事實上,馬克思早在19世紀下半葉就認識到了房價的特殊性,他指出“房價只由購買欲和支付能力決定,而與一般生產價格或產品價值所決定的價格無關”。

        由此可見,雖然可以基于需求目的分析視角合乎邏輯地區分住房投資與住房消費,但是該結論僅僅在這一獨特視角下才能成立,而超越這一視角,推廣到更為廣闊的范圍中,這一結論便失去其合理性。如上所述,研究者不能突破這一獨

        特視角,在更為廣闊的范圍內理解住房投資與住房消費的涵義。因為住房消費與一般意義上的消費行為大不相同,集中體現在商品住房不同于普通消費品,其價格的形成與變動遵循著不同于普通消費品的特有邏輯。傳統理論對于住房投資與住房消費的認識基于需求目的分析視角之下。所以,傳統理論中住房投資與住房消費的涵義僅僅在這一獨特視角之下才具有合理性,即僅僅在“住房是用于自己家庭居住還是用于其他用途”這一意義上具有合理性。但是,在這一視角下,我們并不能找到住房投資與金融危機的關聯性,也同樣找不到住房消費對于金融危機存在“免疫力”的絲毫證據。

        正如下文所述,金融危機往往是由虛擬資產價格的強波動性引發的,從虛擬經濟分析視角來看,商品住房具有虛擬資產屬性,其價格具有強波動性。正是房價的強波動性,才是房地產容易引發金融危機的主要因素。從虛擬經濟分析視角看,傳統意義上的住房投資與住房消費并無二致,二者均具有投資活動屬性。

        (三)基于虛擬經濟視角的住房投資與住房消費

        從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后開始,我國部分學者開始研究虛擬經濟現象,這一研究很快得到社會承認。2002年10月,“虛擬經濟”一詞被寫人了十六大報告。虛擬經濟研究對于深化關于房地產屬性的認識意義重大。雖然對于什么是虛擬經濟和虛擬資產尚未達成一致定義,但是人們基本認同這樣一種觀點,即“虛擬經濟是一種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態,虛擬資產是指金融資產以及具有類同金融資產屬性的其他資產形式,而房地產就是除了金融資產以外的最主要的虛擬資產形式”。[5l0由于房地產具有虛擬資產屬性,所以它有別于普通資產,而與貨幣、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具有某種相似性。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中文字幕第63久久 | 一级全黄大片在线观看播放 | 在线免费看网站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