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民風民俗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第1篇: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課程標準強調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讓學生經歷活動的探索和研究過程,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引發學生嘗試解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錘煉學生的活動能力,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發展合作、主動創新的探究精神。

        一、凸顯活動指導,豐富相關經驗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與現實世界對話的傾聽者,因此,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指導,注重創設積極活動氛圍,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挖掘現實世界對語文的發展價值,指導學生選擇研究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等針對性的準備工作,指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選擇有效的研究方法,解決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總結、反思,提升活動能力,豐富和完善活動經驗。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走進信息世界》綜合性學習活動,新課伊始,為了讓學生產生了解和掌握信息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信息的積極性,為學生選題制定計劃奠定基礎,教師采用形象化的情境,先讓學生明確信息的種類,如文字信息、聲音信息、影像信息、自然信息等,使學生構建了比較完善的信息體系。接著,學生了解了綜合性活動的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長及需求,自由組合若干個學習合作小組,引導學生梳理出學習主題。如《平和第三實驗小學水、電情況調查》、《2009~2012年平和第三實驗小學學生參賽獲獎調查》、《平和第三實驗小學學生上網情況調查》等主題,讓學生對這些主題進行討論,采用適合本學習小組特長的主題作為活動研究主題,并按學生參與研究的主題內容命名學習小組,教師對于每個活動小組提出恰如其分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建議,并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分工:做事較為細致的學生負責上網查資料,到圖書館查閱與課題有關的材料,做好詳細記錄;表達能力好的學生擔任采訪工作;思維活躍的學生對活動材料進行整理;習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執筆寫調查報告,讓每一個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都有所表現和發展,培養了合作互助精神。同時,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合作討論、制定活動計劃,提出符合生活實際的各種活動措施和建議,最后填寫活動計劃表,確定這次綜合性實踐活動過程。教師的指導與學生主體凸顯和諧統一,豐富和完善學生相關的活動經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效地開展活動,實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

        二、整合學科內容,增強探究意識

        語文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主要通過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與外界不斷交流信息的實踐活動過程,可以發展人的言語生命張力和思維活力。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語文資源,捕捉有價值的學習信息,注重結合生活實踐,由課堂走向社會,從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探究主題,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活動策略進行探究,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增強學生探索與研究的意識。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白楊》一文,課前,教室布置學生學唱《小白楊》這首歌;學一學怎樣畫白楊樹;上網或到學校圖書館查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模范人物資料,并做成資料卡。研讀文本語句時,教師采取有效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在小組閱讀活動中積極探究、討論,運用不同的閱讀形式,展示并交流了課前搜集與文本中心相互關聯的資料、圖片,讓學生對文章中心形成個性化的解讀。閱讀課文之后,教師讓學生或以唱歌的形式,或以暢談形式表達了長大對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向往。又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文,課前,教師布置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歷史材料,學生在搜集材料的實踐活動中,對圓明園的昔日輝煌景觀有了初步的了解。接著,教師利用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和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深化對文本內涵的解讀。研讀文本之后,教師提出:“假如你是下面其中的一個角色,面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你會怎么做?”出示皇帝、大臣、將士、老百姓等角色,讓學生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角色進行演繹,學生演繹之后,在小組中交流角色演繹的體驗與感悟,動筆寫下來,整理通順后,工整地抄寫在課前搜集的資料后面,再獨立撰寫《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教師整合學科內容,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地解讀,強化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實踐活動中生成。

        三、注重探究過程,生成活動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應注重實踐性,它是一種個性化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教師創造性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實踐中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活動,運用多種活動策略進行探究,在活動中暢所欲言,發表各自對活動探究的見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的長處,克服缺點,在活動中表現自己,展示自我,通過合作學習,協調發展,在探究過程中完成研究任務,生成搜集材料、整理數據、寫調查報告等實踐能力。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這組課文描述了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教師引導學生把“愛我中華民風民俗”的觀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把它化為日常的行為,開展了“緬懷語言大師,弘揚語堂文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為弘揚家鄉“林語堂”名片盡自己一份力量。當教師提出這一主題后,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極高,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并制訂書面活動計劃,然后根據活動計劃實施如下活動步驟:

        1.查找有關林語堂的文化資料。先到平和網或縣博物館、圖書館查找有關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快樂的童年生活及他的理論著作等。尋找對林語堂文化了解的人士交談,初步感知林語堂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2.組織學生到平和縣坂仔鎮林語堂的故居(紀念館)參觀,身臨其境感受林語堂的個性魅力,進一步探究林語堂文化的豐富內涵。

        第2篇: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學地處偏遠的山區,交通閉塞,信息落后,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春風很難吹到這里,所以教師們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而教師們為了提高升學率,45分鐘的課堂就滿堂灌,仍然采用七、八十年代的“填鴨式”教學。這種一層不變的教學方式,嚴重扼殺了現代農村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如何使農村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呢?我認為: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自然資源,摒棄教材專制是關鍵。所以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的本地自然資源和教學資源就成為每一個農村中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教師們若能充分利用校內外現有的自然資源,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在生活中學習和探索,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組織學生走出校外參加實踐,開展調查研究

        我所在的縣城地處廣西桂西北的小縣城,這里自然資源豐富,而且我所在中學周邊也有許多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如清澈的富江河、古老的瑞光塔、一碧萬頃的碧溪湖、富有濃郁神話色彩的神仙湖、神秘的撈溪山以及周圍的原野山林等都可作為學生重要的課程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我積極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貼近自然,用心觀察自然,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生活化,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既不脫離教材,又不是為生硬地學習課本知識而學習課本知識。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帶領幾十個學生徜徉于田間小道,或信步林蔭曲徑、或穿越野嶺叢林,讓學生去摸一摸嫩葉,觸一觸草尖,踩一踩潤泥,吹一吹和風,追一追蝴蝶,登一登高峰,鳥瞰縣城全貌,那時,學生的情致是何等的高漲。他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大自然的情,瑤鄉風光的絢麗多姿。那么,教學“多彩四季”這一單元又有何難呢?

        又如,我在教《鳥》專題時,先讓學生調查自己家鄉有哪些鳥?它們的名稱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形態如何?習性怎樣?學生利用身邊的這些自然資源,寫出調查報告。這樣既加深了對鳥的習性特點的理解,又拓寬了農村中學語文學習和利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自主學習班的語文實踐能力。

        為了讓學生寫好說明文,我曾帶學生來到古城老街,讓他們仔細觀察明代的城堡,先目測城堡的高度,然后親自測量城門的高度、城墻的寬度、城墻的長度,讓他們數一數堆砌城堡的大理石,抄一抄石壁上的碑銘,看一看古城的結構,談一談印象感受……帶他們欣賞瑞光塔,鑒品前人碑銘,參觀慈云寺。這樣,學生既得到了寫作的第一手素材,又受到了瑤鄉文化的熏陶。

        二、充分利用民俗民風民情等人文資源,共建知識的平臺

        人文資源也是一重要的校外課程資源,它包括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新教材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一方面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新成果,增強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克服學科中心主義傾向。新教材的這一特點決定了人文資源不但可以而且應該加以利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財富,成為師生共同構建知識的平臺。

        總之,我們應當看到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構建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拓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因此廣大的農村中學語文教師要真正認識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韁繩,要積極投身到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實踐中去,合理利用,充分開發語文課程資源,這樣才能演繹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課堂,才能迎來農村中學語文課程開發的一個又一個春天。

        第3篇: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語文綜合學習;學生主體;合作;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5-165-01

        有人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我覺得教師也是一位布云者,布越多云越好,讓七色云彩漫天開,每位學生都是一片片七彩的云,是一座座亟待開采的金礦,可以挖掘出閃閃金光的金子。“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而綜合性學習活動又是課改的一個亮點。遵循這一理念,根據學生的喜好,這次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到“民間采風”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受益匪淺。從家鄉的人文、歷史、地理、環境幾個方面入手,相繼開展了“媽祖文化”“荔林夜話”、“譙樓暇思”、“壺山觀察”、“木蘭溪流域水質污染調查”“莆田飲食文化” “節日探源”等各項活動,旨在讓莆田的孩子了解莆田,用孩子的視角觀察莆田,用孩子的想法來設計莆田。這次語文綜合性活動引導學生到民間去采風,關注我們習焉不察的民風民情,探尋生活背后的學問。每個學生都在自己身邊熟悉的環境中去尋找值得自己去探究的內容,由此引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熱情。這些活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開拓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社會經驗,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體,激發活動熱情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始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更是活動的主人。許多活動的主題,都是根據學生的喜好所擇,并且自主設計活動的全過程,包括準備工作,制訂活動實施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選擇題材并搜集整理有關資料。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指導與參與,與學生只是一種合作學習的關系。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的研究方法。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學生方法指導,以幫助學生解決研究過程中發生的偏差和問題。也可以對具體課題的調查內容進行指導。

        如“木蘭溪水質污染調查”的課題,要指導學生調查該河流的污染源有哪些?工廠排放的污水主要成分是什么?日排放量多少?根據污水成分的理化性質如何消除污染?重點在“指導方法、解答疑難”,不搞包辦代替。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是 “學生身邊的引導者”,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學習過程的發展,使學生的課題得以順利開展。由于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和主角,他們參與的熱情也被充分激發出來。這次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上網、上圖書館查資料、走進尋常百姓家,了解民風民俗、拍攝、整理,最后撰寫“……的起源”或者“我家鄉的……節”,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動手不斷實踐和研究的過程,學生自己研究解決了許多問題,體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二、以合作為基點,開展多種形式

        語文綜合性學習,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學生群體的合作學習。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既要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又要群策群力,發揮合作精神,通過綜合性學習的策劃、實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的能力。人際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態,也是語言交流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合作,它指出“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比如,在這次的綜合性學習“到民間采風”,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有的拍攝圖片,有的了解一些民風民俗的名稱、由來,有的負責撰寫調查報告,有條件還可以舉辦一次民俗文化展覽等。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組織是一個人員分工、協調、合作的過程。每一個參與學習的成員都應該明確工作的任務、工作的方法以及預期的成果,同時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協調和修正。他們分工合作,彼此配合,互相取長補短,誰也沒有絕對的“權威”,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得到開發。一位平時特搗蛋學習又差的張一同學,這一次“莆田城隍廟花燈 ”全景的拍攝就是由他完成的,組上的成員都夸他拍攝的多逼真!研究發現,同類型的智力啟發最容易接受。學生間相互幫助、相互啟發、相互影響的學習環境比個體間的相互競爭的環境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處在合作狀態中的學習者比處在單獨狀態下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學習者能從中更多地接受到周圍同伴的關注,不僅可增強自信心,還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還有利于學生的相互作用的發揮以及獨特思維風格的形成。學會了合作,才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可以根據情況采用多種形式,如文藝式、競賽式、游戲式、采訪式、搜集式等等。在這次到“民間采風”的活動,學生編方言小游戲,搜集民歌、民謠,寫采訪筆記。學生還自己研究莆田人的飲食文化,不但注意到“炒米粉”、“燜豆腐”、“荔枝肉”等特色菜,還要注意它制作的過程,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燒這些特色菜。學生走進尋常百姓家,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了解他們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含。

        三、以過程為關鍵,做好積極評價

        注重學習的過程,不片面追求學習的結果。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目標中用了大量的行為性很強的詞,如“觀察”、“搜集”、“查找”、“策劃”、“運用”、“調查”、“組織”等,強調學習的過程,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親身經歷活動的實踐過程,獲得問題研究的初步體驗,加深對自我、社會和自然的理解,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信息和自理信息的能力,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科學精神、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當然,我們不是不要結果,但相比之下,過程是第一位的,結果是第二位的,有好的結果當然是好事,但沒有理想的結果也無妨。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關鍵是學生是否體驗了活動的過程,是否學會了探究,是否在知識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新提高。在語文綜合學習中,學生用多媒體、論文、表演等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研究學習的成果,雖然這些成果是那樣稚嫩,甚至經不起推敲,然而學生的收益是多方面的,學會學習,了解到任何問題不只有一個解決方法、一種描述手段。在學習中,他們學會了上網搜尋,學會了觀察周圍的事物,學會了向別人請教、與大人交流,嘗到了學習的樂趣,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這次“民間采風”綜合實踐的活動過程中,有位同學采訪了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體會到孤寡老人生活的孤獨艱辛。雖然他的采訪報告寫得并不是很生動感人,但他萌發了想幫助老人的強烈愿望,并付諸于行動。這也是一種很大的收獲,應給予他積極的評價。學生在活動中所獲得生活體驗與研究經驗也許是他們在書本上永遠也學不到的。因此,無論哪個學生只要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做出積極的努力,不管貢獻大小,都應給予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得到安慰和鼓勵,在評價中總結經驗教訓。

        四、以創新為目標,提高綜合素質

        第4篇: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一、《荊楚記憶》的創作背景

        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在國內,反映城市歷史、文明進步的電視文化類欄目市場需求量日益擴大,但在這個廣闊的市場中,卻鮮有“湖北制造”的痕跡。湖北在挖掘和弘揚本土文化方面,與山川秀美、人文薈萃的文化大省存在較大差距。拿杭州西湖和武漢東湖相對比,一千多年前坡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成為西湖人文特性的點睛之筆。然而,作為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在人文歷史的多種表現形式上和西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這其中,表現東湖鮮明的楚文化和楚風楚韻地域特色的電視文化類作品少之又少。同樣,有3000年歷史的問津書院,如今隱藏在距離武漢市60公里之遙的鄉村巷陌之中,成了“無人問津”的處所。如何用生動的鏡頭再現博大精深的荊楚文化,如何讓百姓更好地了解荊楚文化,了解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那些遠去的歷史,這對于每一位傳媒人來說,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近乎神圣的使命!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荊楚記憶》應運而生。

        在電視市場經濟時代,在“收視為王”的鼓噪下,除了有著雄厚經濟實力作后盾的中央級媒體外,各地方電視臺都不太愿意涉足人文歷史類專題欄目。因此,承載著諸多人文歷史和社會教育功能的文化類欄目面臨著許多尷尬,一味的“陽春白雪”,使得文化類欄目很難真正走進大眾,這已成為業界普遍共識。文化類欄目與“快速娛樂、快餐文化”價值取向的背離,綜藝娛樂欄目和電視劇的強力擠壓,都使得文化類欄目生存艱難。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讓文化類欄目真正走大眾化之路。《荊楚記憶》在這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文化類欄目如何大眾化

        歷史文學書籍在現今看來并不是大眾傳播的最佳手段,歷史文化應該適應電視這一大眾媒介。社會生活的傳媒化使文化自身的商業價值不斷增值,將人文精神、人文理想灌注于大眾文化中,將地方歷史用電視媒體表現出來,文化類欄目日益大眾化是發展的必然。

        歷史文化題材走進電視,就必須為適合電視這種傳播手段而改變。有人認為,文化類欄目注定了它的受眾群為高端人士,而不是那些需要娛樂、資訊的普通受眾,因此電視文化欄目需要保持較高品位。這樣一味地堅守這種欄目制作理念,必將使大眾對文化類欄目產生抵觸心理。歷史文化類欄目,只要它能夠以觀眾易于接受的方式表達,就是成功有效的傳播。央視的《百家講壇》欄目,可以說是電視文化走向大眾化的典范。《百家講壇》在內容上不再進行索然無味的說教,而是融入了很多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在不失文化思想內核的同時,做到了對大眾普及學術文化。此外,上海電視臺的《記錄片編輯室》、中央十套的《探索?發現》等,都是張揚歷史文化、欄目走向大眾化的有力載體。今天,優秀的歷史文化類欄目在保持品質的同時,都需要借鑒大眾文化的生命力來改變本身的沉滯感。為此,《荊楚記憶》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一)欄目打上鮮明的地方烙印,獲得認同感。

        歷史文化類欄目的主要傳播目的,就是向公眾展示本地區歷史、文化、經濟、思想的方方面面,使公眾通過電視這個窗口,對本地區區別于國內其他地區的獨一性有全面的、宏觀的把握。歷史文化從一個方面來說是一個地區的名片,必須圍繞差異性做文章,做到有地方個性。

        《荊楚記憶》以武漢城市圈為龍頭,輻射全省,運用人、情、景、事、物的敘事方法,融合多種電視語言表現手段,挖掘荊楚文化的精髓。正依于此,《荊楚記憶》自2010年9月開播以來,取得了不俗的社會反響,在當地百姓心目中獲得了相當的認同。

        欄目主創人員在一年時間里輾轉數千公里,分赴全省各地,行走田間巷陌,尋訪文化遺跡,記錄民風民俗。每到一個地方反映的都是當地百姓的文化基因與生存狀態,喚醒當地人對本地區歷史文化個性的自豪感和歸屬感。《荊楚記憶》分為民俗民風、歷史建筑等篇章,充分展現荊楚大地的地方人文特色。

        1.民俗民風。

        在荊楚大地上,早自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曾創造出了堪與古希臘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這里的時尚風俗、風土人情、祭祀宗信、人生禮儀、民宅營造,乃至包括神話故事、音樂美術、飲食起居、器物形制等在內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一整套多方位、多層次、多側面的荊楚地方民俗文化。《荊楚記憶》反映此類選題的就有《美麗的西蘭卡普》和《擺手舞》(湖北恩施)、《花鼓戲》(湖北仙桃)、《尋根黃梅戲》(湖北黃梅)、《影之戲》(湖北潛江)、《老河口木版年畫》(湖北襄陽)、《漢繡之殤》(湖北武漢)、《雕花剪紙》(湖北鄂州)等等。

        2.飲食文化。

        老荊州地區食物品種豐富多彩,向來是“魚米之鄉”,素有“飯稻羹魚”的傳統。大米和淡水魚是平原河湖地區人們日常飲食中最重要的原料,其飲食結構“以稻米為主,水產禽為副,蔬菜為輔”。《荊楚記憶》飲食文化類選題《話說天門蒸菜》就是這一地域特征美食的集中體現。

        3.歷史建筑。

        在全省范圍內,《荊楚記憶》涉及歷史建筑的選題不勝枚舉,這里主要以三國文化建筑為例。湖北是著名的三國文化之鄉。三國文化資源積淀深厚、豐富多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三國時期的湖北,不僅幾乎薈萃了當時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在文化資源的占有率上,遠非其他地區所能望其項背。也正是在三國文化的浸潤下,湖北留下了豐富多彩的三國歷史建筑。《荊楚記憶》重點展現的選題就有《千古名樓黃鶴樓》(湖北武漢)、《古隆中》、《司馬徽與水鏡莊》、《戰襄陽》(湖北襄陽)、《赤壁古戰場》(湖北赤壁)、《荊州古城》(湖北荊州)、《關羽與麥城》、《關帝廟》(湖北當陽)等。

        電視欄目最終是要給老百姓看的。隨著信息化、娛樂化的到來,觀眾對電視欄目的期望已從學習型轉變為體驗型。一個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歷史文化特點,正是觀眾希望體驗的重點。這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選題的播出,都取得不俗的社會反響。這也充分說明歷史文化類欄目大眾化須依托其獨特的地域特征。

        (二)敘事手法:讓觀眾更好理解與接受。

        歷史文化類欄目給人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也極容易被做成一個板著面孔說教的樣式。如同研究歷史、做學問,會讓觀眾感到厭倦,同樣不適合電視的線性傳播方式。因此,如何來講述“故事”,讓觀眾更好地理解與接受,是文化類欄目電視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從歷史文化的各種電視片來說,實際深藏“變臉”的潛質。例如,歷史文化欄目中人文類紀錄片欄目,既有很高的教育價值和資料性,又擁有很大的娛樂性和故事性,只有充分地將這類欄目的表現方式和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達到傳播效果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在這方面,很多欄目進行了自己的嘗試,例如,中央電視臺的《探索?發現》和東方衛視的《東方全紀錄》兩檔人文類欄目,就分別提出了“娛樂性紀實片”和“追求紀錄片的市場化”的口號,以歷史的趣味性與故事性代替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結果《探索?發現》在央視觀眾綜合指標調查報告中,連續獲得“觀眾流入率”指標的第一名,而 “觀眾流失率”則排在倒數一、二名,觀眾對該欄目的忠誠度可見一斑 。另外,央視經濟頻道的《鑒寶》欄目,因為做到了通俗性與專業性的統一,獨創了鑒賞與娛樂相結合的新形式,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穩居前茅,這對于歷史文化類欄目來說是很難得的。

        這就是所謂“歷史文化的電視編導的確懷有高貴尊嚴的企圖,而讀者卻需要一個美麗詼諧的故事”。 任何關于歷史文化的電視欄目,都應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進行傳播。只有被大眾接受的才是精品,才會有市場。要達到以上目的,就須做到以下幾點。

        1.找準切入點。

        文化類欄目不像娛樂欄目,它的戲劇性沖突因素相對較少,切入點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好的切入點,可以在敘事的一開始就引發觀眾的期待感,從而激起觀眾收看的興趣。如《荊楚記憶》的《野人尋蹤》(湖北神農架林區),欄目一開始就講到,2010年下半年,全國各地乃至境外媒體紛紛聚焦神農架,野人之謎在此成為觀眾關注的重點。節目找準接近點,增強新聞性。新聞性是指從具有當下性的一些事件和現象入手,這樣可以讓觀眾從熟悉到陌生,已知到未知,具體到抽象,一步步了解欄目內容。

        2.用娛樂包裝人文。

        電視媒體從本體上而言是一種娛樂性媒體,因為電視首先是用來看的。“看”屬于感性認識。語言是經過思維和推理過程的,是思維的工具。加上其它感官的帶動,電視帶來前所未有的生動形象和視聽。《荊楚記憶》相關節目如《漢繡之殤》。編導并沒有恪守成規,按照反映漢繡現狀、表達扼腕、呼喚保護的傳統套路來展開,而是一開始就展現一段動感十足的模特T臺秀,展示美輪美奐的融入現代元素的古老漢繡,讓觀眾有了時光交錯之感,瞬間抓住觀眾的眼球,再往后就是以人物故事展現漢繡瀕臨失傳的時代背景。編導充分調動了電視化的表現手法,增加了節目的活力,以“漂亮”的開場輔助觀眾對節目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入。這樣的節目并不僅民俗專家感興趣,普通老百姓也想一探究竟。

        總而言之,文化類欄目需要一個娛樂的方式來包裝里面的人文內容。如果沒有這個包裝,人文變成文人,曲高和寡;如果包裝過度,就失去了人文的本質。文和娛就像手心和手背,要把他們合成手掌。

        3.電視語言采取戲劇化方式。

        文化類欄目除了利用視覺化方式來傳達,最大的問題是對電視語言的利用。要營造矛盾沖突、不斷設置懸念,欄目進行的過程也是和觀眾一起揭開謎底的過程。設置懸念與矛盾,不僅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觀眾的眼球,對接下來的欄目內容有所期待,還能引出欄目的歷史內涵,進而逐層深入。例如,《荊楚記憶》取得良好收視表現的《洞穴之謎――古犀牛遺址》(湖北神農架)和《王陵疑云》(湖北武漢),節目以村民的離奇遭遇和考古故事開場,一步步營造懸念,吸引觀眾看下去,節目中涉及歷史人文知識,被觀眾潛移默化地吸收。

        4.加大宣傳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電視文化欄目要想大眾化,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必須注重宣傳。這也是實現其傳播價值的有效手段,同時還能聽取觀眾的意見,對欄目及時做出調整。

        三、結 語

        第5篇: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閩西;本土;研究性學習

        陶行知先生說過:“社會即學校、社會即課堂。”社會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教科書,是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資源庫。“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提出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校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這就需要各學校充分挖掘當地的地方資源,通過利用這些反映特定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的鄉土資源,引領學生積極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到廣闊的自然和社會生活當中。如何運用本土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一個現實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本文就實踐過程中的點滴感悟作一番梳理,希望能夠給教師們以啟發,期待著我們閩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先行者們發揮聰明才智,立足本土開展研究性學習。

        一、立足本土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突破口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但是,很多教師在指導研究性學習時,常常覺得無從下手,原因是目前的綜合實踐活動只有《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而無現成教材,只有教學范疇而無具體內容。本土資源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特別是龍巖擁有豐富的地方資源,有眾多的客家、河洛文化資源,是海內外客家人的祖地,還有臺灣農民創業園、永福花香飄四海,秀美的冠豸山自然風光,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永定土樓,又是福建省重點僑區、林區、礦區和旅游區,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中央蘇區重要組成部分,是的出發地之一,是思想的發祥地,“故鄉、紅色的土地、紅旗不倒的地方”。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有利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從而真正實現走進自然、社會,發展自我,可以說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突破口。

        二、利用本土資源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

        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首先必須要充分挖掘閩西所獨具的本土資源,無論是哪一方面的本土資源,只要開發得當,都能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有效資源,成為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特色之路。下面談談如何利用本土資源,按研究性學習的流程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 做法。

        (一)收集、了解本土資源,做好實施準備

        首先要組織教師對本土資源進行充分了解,做好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思想準備工作,開展宣傳發動工作,統一認識。建立領導、研究、管理、實施的隊伍,采用形式多樣的培訓方法促進教師指導能力的提高。確定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方案,制定好學校實施本土資源的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俗話說,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保障,學校有了合理的計劃,各個相關部門才能根據方案的要求進行細化,教師才能按時間節點進行布置、落實,制定出具體研究方案。

        (二)立足本土確定研究課題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結合本土資源,問題從何而來?怎樣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在準備階段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活動前,讓同學們充分了解家鄉的人文、地理、歷史,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確定研究的主題。主題活動確定后,還要引導學生找到研究的切入點,幫助學生分解主題,確定自己研究的小主題。

        如新羅區的一些學校組織學生對南方龍文化的起源和發祥地進行調查,了解龍巖處于河洛(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的交匯點對中國南方龍文化源頭的歷史作用。同時,同學們通過龍巖境內關于“龍”的地方命名調查,發現古代人把江水稱為九龍江,把環繞龍巖城的九龍江上游稱作龍津河,把城郊的匯水口稱作龍門,建立城市標志為龍門塔。以至縣轄有九龍鄉(今屬漳平),山有龍山(今屬南靖),水有龍潭(今屬永定)。這種強烈而濃郁的龍文化氣息,是河洛文化的內核,也是中國南方龍文化最早的軌跡和起源。連城的一些學校選擇“走進冠豸山”的研究課題,并將課題分解為:對冠豸山自然景觀的探究、對冠豸山地理文化的探究、對冠豸山人文歷史的探究、我是冠豸山小導游、走進培田古民居、對冠豸山的特色文化探究、冠豸山的民風民俗探究、冠豸山的植物多樣性和動物多樣性調查、冠豸山旅游經濟分析、冠豸山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冠豸山的方言文化調查等。

        (三)制定自主活動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明確將“學會制訂活動方案,初步具有規劃意識與規劃能力”列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學生自主設計的活動方案是在學生經歷了主題確定階段并完成分組后,為即將展開的本土資源進行研究的必要準備,體現出實踐學習中學生的自主管理和對學習進程的預設,可以保障活動有序地進行。如,武平三中圍繞課題《追溯名人足跡 提升客家文化》,對課題研究進行了布置,確定了階段目標,針對研究性學習的規范實施開設“確定調查方法,制定研究性學習計劃”的研討課。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探究,集思廣益,學習選擇適當的調查方法,制定研究性學習活動計劃,明白了制訂活動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指導下階段的活動。

        (四)充分挖掘本土課程資源,做好四大領域的整合

        結合我們閩西特色文化內涵,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將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領域相整合,真正實現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如長汀由水土流失嚴重的“火焰山”變成了綠滿山、果飄香的“花果山”,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宜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模式,同時還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長汀“既改善生態又改善民生”的治荒法寶值得借鑒,從中可以產生一些主題進行探究。組織學生開展圍繞“既改善生態又改善民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不僅要到社區調查垃圾的存在、現狀、問題,更重要的是對問題的思考,對社區居民的思考,對人與人、人與社會的思考,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社區環境的思考等。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們走入社區,參加社區實踐,服務社區,開展“生態長汀?環保衛士”的志愿服務活動,倡議“種下一棵樹、圓我美麗夢”的系列活動,實現滲透勞動與技術教育領域的相關活動;活動過程當中注意收集相關信息、錄像,活動結束制作電子文檔,進行展示匯報,將信息技術教育整合于整個活動的過程之中。這一活動基本上涵蓋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開發三條線索(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他們共同構成了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一個完整的活動領域,充分將綜合實踐活動中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勞動與技術教育四大領域整合,加上其它的非指定領域,就構成了學生完整的生活、活動領域。

        (五)總結提煉本土特色經驗、做法

        總結是指總結各方面的情況并得出結論,同時對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活動。總結時,要把問卷調表、訪談提綱與訪談記錄、觀察日記、考察日記等各項資料,按照活動計劃、活動過程、活動體會等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并管理和分析活動檔案。撰寫總結報告應包括活動的基本情況、對目標或計劃采取的措施、活動的成效、活動的特別之處、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下一步的打算等內容。

        上杭三中同學們深入才溪鄉開展了“才溪鄉調查報告”的研究性學習。圍繞該活動,同學們深入民眾家中調查、實地考察,充分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閩西是紅色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組成部分,各縣、市都有非常豐富的紅色資源,如果能夠以當地的紅色資源為載體,開發富有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就能形成具有“紅色基地”文化的校本課程。上杭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有著非常豐富的革命傳統教育資源,同學們通過研究性學習,對家鄉革命史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在總結階段,把問卷調查表、訪談提綱與訪談記錄、觀察日記、考察日記等各項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提出了“了解家鄉革命史,做紅色文化傳播人”,開展了知識競賽、創作匯報:各組上臺表演一個節目(講故事、朗誦、小品、課本劇、歌曲、合唱、樂器表演等,主題內容與本課題相符合)、實地拍攝與簡述作品展示、扮演“才溪鄉調查報告”講解員,真正做紅色文化的傳播人。

        三、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目前,有些學校在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常常因為是本土較熟悉,出現形式化、代辦式、隨心所欲、應付式等現象,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本土資源的開發也應從課堂中起步,按照研究性學習的六個單元15個步驟,每周一節課,從選題――實施――總結三個階段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相互交錯和彼此推進。

        2. 將探究本土資源與學科學習相整合,力求做到一個活動,多方收效。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將各學科的知識技能進行重組、拓展和延伸。

        3. 評價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在探究本土資源不同階段的狀況;關注學生不同個體發展的多樣性;關注過程評價,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促進學生動態發展。

        4. 學生深入本土參加調查研究、實踐活動,同樣要做好安全保障,時刻強調活動中要注意的事項,同時獲得社區、家長的支持。

        5. 組織師生對本土資源的學習,努力通過開發本土資源實現教師課程駕馭能力的提高;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突出學生的個性。

        第6篇: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許多新生事物也應運而生。如在教學中對網絡的應用,對社會的實踐活動的調查研究、科技創新活動等等。而我們農村小學的少先隊輔導員,身處農村,所接觸的事物太少,視野太狹窄,目光難免比較短淺,很難適應目前21世紀的新的教學模式,這樣就造成了我們發揮的空間有局限性,這當然,對于輔導學生來說,就更加會束手束腳,更說不上有更好的發揮余地了。

        目前,農村少先隊工作面對的另一個大困難是學校很難做到與家庭相配合,共同參與教育學生。造成的原因有:一、由于農村的許多家長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文化程度普遍比較低),素質不高,對少先隊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二、農村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責任感。三、學校在與家庭配合教育的工作方面做得不夠細致,沒有擺正家庭在教育中的角色地位。

        許多成績差的學生,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如:個人思維能力方面的問題,掌握基礎知識方面的問題等。但許多的原因通過調查,其實很多的問題都是出在家長身上。就拿我班的那些差生來說,這些學生當中大多數都是平時比較懶做作業的學生,造成的原因難道還不是家庭的教育問題?究其原因:許多家長都認為學費交了,學生送進學校里,教育學生便是老師的責任,老師的工作。老師要求學生回家要簽的試卷啊,要填的資料啊,往往就有一大部分的學生沒有簽名就拿回來了。調查結果顯示:有的學生說,爸爸、媽媽經常不在家(很多的家長都只是去了賭博);有的說,成績太差,家長不給簽名等,這都充分說明了家長的教育方式很不妥,這就給我們少先隊工作帶來了許多的不便。

        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緊密相連的,無論是缺少哪一個支撐點,那教育的大廈就會不牢固,甚至會倒塌。

        我們農村的教學理念比較守舊,往往都是主抓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的科目對學生進行教育,缺乏了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個性發展的培養。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已打破了這多年來的教學模式,21世紀的少年兒童的素質不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功能的、全面的、多向性地發展的。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許多的少先隊輔導員沒有重視班隊課的開展。通過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學期下來,有的輔導員只上過一、兩次班隊課;有的甚至一次也沒上過。他們大多數都是把班隊課改成了評講作業的課或是直接改上了語文、數學算了。許多的學生把隊課的程序也忘記了,最起碼有很多的輔導員連自己也已經忘記了,真的要上隊課時,只好拿著紙條一邊看,一邊摸索著怎么做。

        農村少先隊工作最大的另一個弊端就是沒有意識到與社會應該緊密結合。新的課程,新的教材,書本中的許多知識都是與社會的動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脫離了與社會的接觸,那怎么能跟得上社會飛速發展的步伐呢?

        面對這困難,應該怎么辦呢?張先翱教授曾明確地指出“出路只有一條,讓少先隊走出校園,走向社區,走進家庭,這樣有利于少先隊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先進的科學技術。”這是對少先隊工作出路的一盞指路燈啊!

        少先隊工作是一門學問,是一門科學。面對農村小學少先隊工作的這種現狀,如果不能客觀地看清這些薄弱之處,抓準工作的突破口,有針對性地探索農村小學少先隊工作的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鑒于此,農村小學少先隊工作應該重視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重視少先隊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輔導員工作是平凡的,是普通的,然而卻是十分辛苦的。需要兢兢業業的奉獻精神,更需要銳意進取的科學態度。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要培養少先隊輔導員。作為新世紀的輔導員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人才,自身就必須掌握科學知識,對社會的發展步伐有靈敏的觸角,要與時并進。

        二、提升家長對教育學生的責任感。教育不能單方面,教育學生必須讓學校、家庭和社會也要“手拉手”。要發揮三位一體的凝聚力。

        三、充分利用網絡教育的優勢。既然隊員對網絡充滿無限的興趣,而網絡本身也蘊涵著豐富的知識,那我們不防就利用這一點,提高隊員的學習興趣,我們要讓隊員知道網絡不僅僅是聊天、游戲,還有更大的用途。如:查找資料、做調查報告等。將網絡融入到傳統少先隊工作中,使少先隊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讓網絡成為學校開展少先隊工作的一條新的途徑,實現少先隊工作的多元化,才能切實的提高少先隊工作的實效。

        四、讓隊員走出校園,貼近社會。農村廣闊的天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秀的民族文化,富于特色的鄉土人情、民俗民風,為我們少先隊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讓隊員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這個大課堂,要求每個隊員都要面向社會、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隊員的勞動觀點,學習勞動技能,鍛煉能力,樹立為集體、為家鄉、為社會服務的思想,親自去實踐、去體驗。

        第7篇: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由于人們長時間半生活活動于室內,因此現代室內設計,或稱室內環境設計,相對地是環境設計系列中和人們關系最為密切的環節。室內設計的總體,包括藝術風格,從宏觀來看,往往能從一個側面反映相應時期社會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隨著社會發展的歷代的室內設計,總是具有時代的印記,猶如一部無字的史書。這里由于室內設計從設計構思、施工工藝、裝飾材料到內部設施,必須和社會當時的物質生產水平、社會文化和精神生活狀況聯系在一起;在室內空間組織、平面布局和裝飾處理等方面,從總體說來,也還和當時的哲學思想、美學觀點、社會經濟、民俗民風等密切相關。本論文主要是針對市場上的裝飾材料的種類和市場價格進行調查。

        正文

        裝飾材料的分類:

        一、瓷磚。

        現在市場上裝飾用的瓷磚,按照使用功能可分為地磚、墻磚腰線磚等。地磚花色品種非常多,可供選擇的余地很大

        1、釉面磚

        釉面磚是裝修中最常見的磚種,由于色彩圖案豐富,而且防污能力強,因此被廣泛使用于墻面和地面裝修

        2、通體磚

        通體磚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質和色澤一致。通體磚是一種耐磨磚,雖然現在還有滲花通體磚等品種,但相對來說,其花色比不上釉面磚。由于目前的室內設計越來越傾向于素色設計,因此通體磚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被廣泛使用于廳堂、過道和室外走道等裝修項目的地面;一般較少會使用于墻面。多數的防滑磚都屬于通體磚。

        3、拋光磚

        拋光磚就是通體磚坯體的表面經過打磨而成的一種光亮磚,屬于通體磚的一種。相對通體磚而言,拋光磚的表面要光潔的多。拋光磚堅硬耐磨,適合在除洗手間、廚房以外的多數室內空間中使用。在運用滲花技術的基礎上,拋光磚可以做出各種仿石、仿木效果。

        4、玻化磚:

        為了解決拋光磚出現的易臟問題,又出現了一種玻化磚。玻化磚其實就是全瓷磚。其表面光潔但又不需要拋光,所以不存在拋光氣孔的問題。

        5、馬賽克

        馬賽克的體積是各種瓷磚中最小的,一般俗稱塊磚。馬賽克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因為它曾是十幾年前裝飾墻地面的材料。馬賽克組合變化的可能非常多,比如在一個平面上,可以有多種表現方法:抽象的圖案、同色系深淺跳躍或過渡、為瓷磚等其他裝飾材料做紋樣點綴等等。對于房間曲面或轉角處,玻璃馬賽克更能發揮它小身材的特長,能夠把弧面包蓋得平滑完整。缺點是耐磨性較差。

        二、地板

        木地板:木地板分實木地板、實木復合地板、強化木地板等

        1、實木地板是木材經烘干、加工而成,具有花紋自然,腳感舒適,使用安全的特點,是臥室、客廳、書房等地面裝飾的理想材料。實木的裝飾風格返璞歸真,質感自然,在森林覆蓋率下降、大力提倡環保的今天,實木地板則更顯珍貴。

        2、實木復合地板分三層實木復合地板、以膠合板為基材的實木復合地板等。

        3、強化木地板(浸漬紙層壓木質地板)屬于木材衍生材料,分為耐磨層、裝飾層、基材層與防潮層四層。

        地板裝修一般市場價格:

        一:地板(菠羅格、某牌、一等品9 0cm9cm 1 8cm)1 5 0元/m2

        擱柵(落葉松,3cm 5cm、干燥不帶樹皮)850元/m3

        地板漆(某牌、亮光、漆三度)185元/組

        水柏油、地板釘(某牌、3英寸)l.5元/m2

        人工:鋪地板(含擱柵加防腐)20元/m2,油漆8元/m2(三度)

        二:①地板(菠羅格、某牌、一等品90cm9cm1.8cm)150元/m2

        ②油漆(某牌三度)32元/m:(含人工)

        三、涂料

        (一)、涂料的分類:

        四、吊頂板

        耐火紙面石膏板 耐水紙面石膏板 防水石膏板吸聲石膏板 礦棉板 礦棉吸聲...高晶天花板 硅鈣天花板 金屬天花板 條形天花板鋁天花板 礦棉天花板 阿姆斯壯礦棉天花板吸音天花板 鋁扣板吊頂 石膏吊頂。

        飾面板材

        飾面板材也叫貼面板,是裝飾單板貼面膠合板(簡稱裝飾板)的俗稱。他是家庭裝修中一種主要的面層裝飾材料,屬膠合板系列,是以膠合板為基礎,表面貼各種天然及人造板材貼面。它具有各種木材的自然紋理和色澤,廣泛應用于家庭及公共空間的面層裝飾。

        基層板材

        基層板材是相對于飾面板而言的。他是從裝飾材料的使用功能上進行區分的,在實際運用中,任何板材均可作為基層板材。一般來說,基層板材料具有造價低、強度大、不易變形、附著力強,可滿足造型及以后貼面施工需要等特點。

        細木工板的優缺點是什么?如何挑選?

        細木工板的優點是:規格統一,易于加工,不易變形,可粘貼其他材料,重量輕,便于施工等,使家庭裝修中墻體、頂部裝修和木工制作的必不可少的木材制品。

        細木工板的缺點是:由于上下兩層是夾板,中間為小塊木條壓擠的芯材,有時中間有空隙,熱脹冷縮后易開膠、鼓面、變形。

        第8篇: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時代教育 滲透 加強

        主席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通過發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將時代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傳統文化精髓滋養學生心靈,從而指導、優化現代行為實踐,成為當代教育者應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

        中國傳統教育是人文教育,注重教人以美德和智慧,而不僅僅追求純粹知識。它以育人為教育的唯一目的,尤其注重道德教育和德性修養,提倡發奮、立志,重視氣節、操守,強調道德責任感、歷史使命感,褒揚以天下為己任的寬廣胸懷,在追求自我完善的同時強調社會責任,在道德教育的基礎上要求身體力行,并把個體道德修養看做是整體國民素質提高、良好社會氛圍形成的重要條件。這對當前理想信念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削弱不規范的市場經濟引發的負面影響

        市場經濟是把雙刃劍,容易導致貪婪、拜金、自私自利、個人主義、享樂至上等消極思想,而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克服其消極的一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注重自強不息,提倡以苦為樂,強調先義后利,主張克己奉公等精神,都可以為當前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益借鑒。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我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態度,提升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們能夠依靠自身善的本質和能力而不斷自我超越。這種強調主體意識的精神理念和提倡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正是提倡自主精神的當今社會迫切需要的。幾千年的歷史沉淀鑄就的勤勞勇敢、和諧團結、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貫穿在整個傳統文化思想之中,對于當今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教育的深入開展大有裨益。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當代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倡導“道德感化”“心理感化”的教育方法,體現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由此形成的心理教育模式,可為新時代教育提供有益借鑒。傳統文化肯定主體自覺,尊重人格價值,強調道德踐行,注重自我磨煉,能指導我們勇于面對現實生活,積極獲取道德體驗。另外,“慎獨”“自省”等修養方法,在今天依然行之有效,值得當代教育學習和應用。

        二、在時代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

        1.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當前學校德育教育應發揮傳統文化的強大道德教育功能,重視汲取傳統文化中健康的倫理道德觀。在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教育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升內化的基本道德品質,這將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價值觀的養成產生積極影響并外化成良好的行為模式。

        2.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融入學生人格養成和錘煉過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學校在教育培養學生時代觀念和意識的同時,需科學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使人格教育植根于歷史與現實中,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社會認可的、具有民族特點的健全人格。同時要注意及時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輔導,滋養學生心靈,豐富學生個性,引導學生尋求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點,弱化觀念沖突,從而保持個體與社會和諧共進。

        3.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穿插到常態化教育中,注重熏陶感染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綜合文化積累,具有民族特點的知識結構、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倫理規范、行為方式以及風尚習俗和審美情趣等,共同內化為文化心理和性格,形成中國社會的文化背景。學校教育可強化傳統文化的有益內涵,將正義、仁愛、寬恕、禮儀、勤儉、孝行等中華傳統美德穿插到當前常態化教育中,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背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實踐。

        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路徑

        1.設置專項課程

        (1)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課程。為學生開設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進教材、進課堂,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內涵,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開設傳統文化知識講座。學校定期邀請“國學”專家開展講座,讓學生有機會與“名家”實現零距離交流,親身體驗文化大師、專家們身上具有的傳統文化魅力。使學生更容易從心靈上感受并認同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而產生自豪感,增強民族意識與責任感。

        2.豐富文化資源

        (1)豐富優秀傳統文化圖書資源。學校可以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充實傳統文化相關書籍、音像制品,也可設立傳統文化書籍專屬書架或閱覽室,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傳統文化學習資源和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

        (2)搭建傳統文化網絡平臺。學校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時代網絡的資源優勢,引導學生正確借助形式多樣的“國學”網站,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也可以在校園網開設傳統文化專屬板塊,為學生提供網絡學習與交流平臺。

        (3)優化校園文化環境資源。營造良好人文環境,有助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及其人文精神的養成。學校可在校園規劃設計、綠化美化和宣傳媒介的設計布局等方面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拓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空間,加大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的力度,積極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展示傳統文化魅力。

        3.開展團學活動

        (1)開展主題紀念活動: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主題紀念活動,把知識傳授與文化熏陶相結合,弘揚民族精神與傳統美德,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熱愛祖國。

        (2)開展傳統文化“聽讀寫唱誦”相關系列活動:如讀書月、詩詞誦讀、書畫比賽等。堅持課內外相結合,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多途徑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讓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傳統經典。

        (3)開展傳統文化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有關社會活動、寫調查報告、參觀具有濃厚傳統文化氣息的博物館等,讓學生了解民風民俗,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領悟。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是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學校應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訓與提升教師隊伍傳統文化素養,讓教師能夠以淵博的文化知識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教育相融合意義深遠,能切實提升教育實效性。通過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學習,開闊文化視野,陶冶文化情操,提高文化素養,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成為能夠擔負國家、社會進步重任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孫金榮,楊棣,趙金科等.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構建[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苗華.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J].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

        [3]柳海民.教育的問題與挑戰[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王敏光,惠紅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優秀傳統文化介入探析[J].科教文匯,2007(6).

        第9篇:民風民俗調查報告范文

        開況的調查報告

        歷史文化名城是歷史的記錄與再現,是民族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保護并開發好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個永恒關注的話題。**作為我市唯一一座擁有近千年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委、縣政府立足全縣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特點,做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重要決策,這也是__作為欠發達地區促進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推進城市化進程的一項重大舉措。為此,針對惠民古城遺址及歷史文化的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就如何做好古城保護開發提出了幾點建設。

        一、燦爛的文化有待于進一步挖掘

        **歷史悠久,秦朝置縣,北宋筑城,____年來,歷為郡、州、府治所,專署駐地。歷史文化資源是**的巨大財富和榮耀,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也是應對區域綜合實力激烈競爭的王牌和優勢,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

        一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但保護粗放,破壞嚴重。在惠民這塊豐饒的土地上,產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和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遺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歷史遺存。縣境內發現的古文化遺址近處,有__莊園、__遺址等文物保護單位余處。**館藏文物豐富,現存文物余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余件。__博物館以文物的藏量之豐、品位之高位于全省的前列。但由于歷史欠帳等多種原因,**歷史文化遺存的現狀及保護所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縣內文物古跡或自然毀壞或人為破壞,多數已不完整,有的已蕩然無存,一些文物建筑年久失修,甚直被占作他用,使最直觀、最有說服力的歷史見證失去了價值,確認歷史文化名城資格的重要證據正在逐步消殆。

        二是名人先賢輩出,但研究有限,囿于民間流傳。**被稱為__故里,__兵學文化是__一條清晰的文脈,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還孕育了戰國名將__,西漢著名文學家__,隋朝大畫家__x,元初雜劇家__x,明御史李俊,著名女詞人邢慈靜,清朝名臣李之芳,近現代鐵路工程師陳西林,著名生物學家__x等。在時期,__是__區黨政軍機關駐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__、__、__、__等都曾在這里生活戰斗過。諸多先賢,業績輝煌,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佳話美談。近年來,**充分挖掘__兵學內涵,建設了__故園和__兵法城等一批紀念性建筑,并成立了__文化研究院,舉辦了三屆__文化旅游節,初步打響了“____故里,歷史文化名城”品牌,但__對其他歷史文化名人研究涉及很少,諸如關于清朝__功臣、文華殿大學士__x的軼聞軼事很多,他的府第也只是在期間才被毀。其他像__x爬堂、大明英烈等也在民間廣為流傳,卻也僅限于在民間流傳。

        三是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但后繼乏人,處境尷尬。__是__民俗文化典型地區,民風淳樸、民俗文化底蘊深厚,被稱為中國三大書會之一的__燈節書會,具有傳統地方特色的__鎮木版年畫,樸實傳神的__泥塑,相聚不衰的__x廟會,無不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此外,舞龍耍獅、高蹺旱船、花鼓秧歌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常年活躍鄉村。但由于外來文化、現代文化和商品文化的沖擊,民間藝術作為一種手耳相傳的藝術,藝人隊伍整體老化,部分藝術面臨失傳。“__張朝南門,家家戶戶擺泥人”曾紅火一時,但如今__張村余戶人家中,能夠堅持靠這門手藝吃飯的越來越少,去年制作泥塑的人家還有近戶,而今年只有戶了;__鎮的木版年畫也只有__x一人苦撐門面,其他的民間藝術處境也十分尷尬。

        二、千年古城現狀堪憂

        根據考古發現,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惠民就有先民活動,自秦始皇東巡設縣以來,歷為州府治所,因其“南控__、北扼__、東瞰__,西俯__”的戰略地位,使得__歷為兵家必爭之地。于是北宋徽宗崇寧元年(____年)由工部尚書牛保親自督修__古城。宋以后,歷代統治者先后次投資對城墻加固維修。古城總體建筑嚴格按照里坊制度建置,衢衡有序、經緯分明。城內建筑排列有序,樓臺、殿閣、廟宇遍布城內各個角落。曾有過的古跡,明代以前的已不可考,明代以后的尚有案或有跡可查,著名的有:兩府邸(明漢王朱高煦府邸、清李之芳閣老府邸)、兩衙(府衙、縣衙)、三臺(文臺、武臺、鳳凰臺)、八閣(白衣閣、大士閣、玉皇閣、金星閣、九圣閣、魁星閣、北極閣、鎮武閣)、縣八景(圣殿松濤、鳳臺柳色、臺星朗耀、魁閣晴輝、蹕嶺朝云、鏡湖秋月、北泊秧歌、秦堤樵唱)、十二沖樓(東城門樓沖西城門樓、南城門樓沖鼓樓、北門城樓沖紅樓、城隍廟內的鐘樓沖鼓樓、城隍廟內的戲樓沖寢樓、關帝廟內的鐘樓沖鼓樓)、“十四名剎”(文廟、許公祠、閣老祠、雙忠祠、三學大寺、關帝廟、宴公廟、三皇廟、藥王廟、孫武廟、泰山行宮)等。

        這些早期的建筑經過戰火、浩劫和新時期城市建設等原因,絕大多數已不復存在,古城內殘存的僅有宋城墻的斷壁殘垣、較為完整的繞外城護城河和漸被蠶食的海子,古城遺址現狀堪憂。

        (一)千年古城墻僅剩殘垣斷壁。據**志記載:__城始建于宋崇寧元年,由工部尚書牛保親自督修,工程規模巨大,歷時年建成。當時的城墻南北米,東西米,墻高米,城墻周長米。墻體用石灰、粘土、糯米混合層層夯打筑成,只是到了明末清初時才用當地燒制青磚包砌而成。建成后的城墻高大結實,巍峨險要。城墻四周建有南、北、東、西四門,各設甕城和城門樓。甕城的內外城臺上分別建有城樓和箭樓,城墻頂部兵器設備有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還有雷石和火炮,儼然是一座完整的軍事城堡。

        城垣建筑是軍事城防文化的載體,進入民國以后,隨著科技發展,冷兵器逐漸被熱兵器所代替,城垣作用日漸削弱,城墻年久失修、風化倒塌、人為破壞,原城墻南面、東面南段已修為柏油路。現只剩下東北和西北兩處殘垣斷壁(東北角一段,南北長米,東西長米;西北角一段,東西段長 米,南北段長米,殘存墻體高米左右),滿目瘡痍,一派荒涼景象。

        城墻四周的建筑已不存在,縣政府于____年重新修建了魁星閣。雖然其規模和形制無法與原來比擬,但也成為宋城標志性建筑,使來往的游人能多少看到惠民古城的遺韻。

        (二)護城河遭受嚴重污染。宋建城時,城外護城河繞城一周,河道總長米,河寬米,水深米。河外不遠處是護城大堤,綿延余里。現在護城河環繞古城之外,依然全部存在,水系保存基本完好,東西長約米,南北長約____米。**于____年、____年分兩次對東、北護城河進行了疏浚、治理。通過疏浚清挖,兩岸植樹綠化的護城河,與殘存的城墻相得益彰、相互印證,這種景致在國內已非常罕見。

        現在的南護城河和西護城河南段還沒有治理,寬窄不等,平均米左右,河水污染,雜草蘆葦叢生,河邊堆滿了垃圾,一到夏天河內污水熏的人們透不過氣來。仍然是垃圾場、污水河、蚊子的滋生地。

        (三)曾遍布全城的海子正在逐步被蠶食。據__史料記載,__古城內共有街小巷和海子。眾多的海子,具有儲存水源、防洪排澇、調節氣候的功用。海子系筑城取土而成,當時取土不是隨意的,而是根據古城建筑里坊建置和營造法式的建筑規則,確定取土規劃,然后形成水面,同時也考慮到環境、城市排水等方面的因素。現在,城內海子部分已被填平,僅存的余處海子也多被污染。在城內現存較大的海子中,只有__故園內的海子,進行了清挖、襯砌治理,成為故園一景,其它海子四周大多堆滿了建筑或生活垃圾,水發黑惡臭,面積逐步縮小。

        三、加快古城保護開發的幾點建議

        歷史是人類靈魂的凝結,豐厚的歷史文化,是祖輩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財富。今年以來,**委、縣政府對文化名城保護與開發給予了高度重視,把傳統優秀文化與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有機結合,以“大文化”思路,市場化運作,積極探索**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新路子。縣政府成立了古城遺址保護開發辦公室,并通告,把古城墻、護城河、海子周圍劃出了保護性建設控制地帶,設立了保護標志,清理積淤,植被綠化。同時加強對護城河、海子等縣城水系保護管理,采取措施,保護水源,加固和保養河堤,疏通河道,清理淤積,保持水系衛生,拉開了古城保護的序幕。但目前還存在古城保護意識不強、依法保護歷史文化資源觀念淡薄、管理保護力度不夠、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挖掘不夠深入、文物保護管理體制不清等問題。

        “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保護與開發不僅是城市建設中一個不可忽略的要素,更是__擴大知名度,發展文化旅游業的一張王牌。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堅持正確處理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基本思路,探索一條把昔日文明和當代成就以及大自然之美納入一個整體的城市現代化建設之路。

        (一)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編制高標準古城保護規劃。制定科學的規劃是實施名城保護的前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牽扯到各方面的利益,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強制力進行約束,是很難得以落實的。為此,應遵照國家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有關規定,在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和專家建議的基礎上,編制詳實的古城保護規劃。規劃突出__文化和兵城、水城的特點,將古城保護開發規劃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并與旅游發展規劃銜接,同時明確《規劃》實施主體、管理單位、責權范圍,使保護規劃能真正落到實處。

        (二)堅持保護第一,搶救性保護現有文化遺存。**已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處,每年需要大量的修繕和管理資金。作為省市重點幫扶的欠發達縣,__很難一下子協調大量資金,但歷史文化遺存是先輩們用血汗智慧創造的寶貴財富,保護并傳承好它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目前,當務之急是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對現有文化遺存進行保護。根據古城保護規劃劃定保護區,并設立醒目保護標志,落實保護措施,盡可能避免新的破壞產生。

        (三)堅持多元化融資,市場化運營豐富的古城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是一項高投入的公益性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多渠道籌資。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把名城建設作為城市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劃編制、項目立項、資金安排、政策調節上給予充分考慮,通過社會捐資、股份籌資等多種形式,廣泛動員社會資金參與古城建設。應采取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按規劃要求對古城墻遺址、周邊遺跡和城內標志性遺跡進行修復,建設古城墻景點,與孫子兵法城連為一體,形成旅游景區。同時,將部分古跡景區委托企業運營,以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3 | 中文字幕中文有码在线 | 色性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人妖 | 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