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圖形的旋轉課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圖形的旋轉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圖形的旋轉課件

        第1篇: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103頁內容,第104頁~105頁1、2、3、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等圖形變換的特征;學會運用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

        2.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操作、欣賞、分析、想象、創作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感受數學的美。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探討、交流、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整理復習了圖形的認識與測量,這節課繼續整理和復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揭示課題)

        二、回憶整理,再現舊知。

        1.欣賞圖案:(出示課件)小精靈:“同學們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顯示五個圖案,分別為人教版“課標”教材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第3頁的京劇臉譜、第6頁的紫荊花圖案、第7頁的花邊圖案,天安門圖案、第五個圖案是三個模樣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奧運福娃,依次從小到大排成一排。)

        討論交流:你們能用數學的眼光來分析一下,在這些漂亮的圖案中,發現了哪些數學概念?(同桌同學互相交流,教師巡視,適當參與學生活動)

        反饋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動態課件)

        生1:花邊圖案是其中一個圖案連續向右平移得到的。

        生2:京劇臉譜是經過軸對稱變換得到的。

        生3:天安門城樓的圖案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生4:紫荊花的圖案是其中一個花瓣繞中心點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的。

        生5:三個大小不同,模樣相同的奧運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縮小后得到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

        提問:誰能說說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設計意圖:通過六年的學習,學生已在不同學段學習了圖形變換的知識,所存在腦子中的也是一些零散的記憶,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案素材,分別出示5幅觀賞性強,并藏著不同的變換特征的圖案,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在欣賞圖案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再現,避免學生空想,不僅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體會圖形的變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小學階段所學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系統地進行整理。在此過程中,感受我國的民族文化。)

        三、綜合運用,復習舊知

        欣賞課本第104頁板報花邊圖案。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這些圖案大多是設計師們設計的,瞧,這是一位同學利用圖形的變換設計的板報花邊,仔細觀察,你們知道他利用了哪些變換的知識嗎?(出示課件)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當參與學生活動。

        反饋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動態課件)

        生1:他利用了平移的知識,把第一個圖形連續向右平移5次就得到了這一排花邊。

        生2:他利用了旋轉的知識,首先在豎直方向,從上至下依次畫好三個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將這一組三角形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旋轉45度7次就得到了這個圖案。

        生3:旋轉的每一組三角形是依次按比例縮小排列的。

        生4:旋轉的每一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5:其中的每幅圖案是大小不同的三個正方形繞中心點旋轉得到的。

        小結:這個板報的花邊是綜合運用了圖形變換知識進行設計的。其實人們在生活中利用圖形的變換可以設計出許許多多漂亮的圖案,讓我們至身于這繽紛多彩的世界之中。

        (設計意圖:在上個環節中將所學圖形變換的知識一一再現,回顧特征,這個環節中充分利用書上提供的板報花邊圖案,呈現的是圖形與變換內容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獨立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圖形變換的過程,并借助多媒體進行驗證,發現這個圖案綜合運用了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知識,從整體上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等圖形變換的特征,再次感受到這些變換的魅力所在。)

        四、鞏固提高,拓展思維

        1.做一做。

        要求:仔細觀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想法。

        2.練十第1題。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匯報。

        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只有一條,有的不只一條。

        3.練十第3題。

        要求:先獨立想一想,如果還不能解決,在小組內可以利用學具轉一轉。(教師巡視、指導。)

        反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反饋

        (設計意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空間感較弱的學生通過學具的操作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知道旋轉可使一個平面圖形變成立體圖形,切身體會到變換的趣味性和數學的好玩,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

        4.練十第6題。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匯報時請學生演示是怎樣畫

        的。

        五、小小設計家。

        師:今天要請你們當一回小小設計家,利用圖形的變換來設計一些你喜歡的

        圖案,請同學們分小組選用學具開始設計,完成之后將你的設計方法說給小組的伙伴聽聽。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學生活動,并及時交流。學生作圖后展示作品,并張帖在黑板上全班欣賞交流。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現代素質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學習的內在規律。本堂課最后,設計一個小小設計家的環節,把本課所復習的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樂此不疲的設計圖案當中,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在活動中一方面加深了對圖形變換知識的認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圖形的變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領會數學的神奇與玄妙。)

        六、評價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呢?如果有,把你的收獲寫下來和這節課的作品一起存進成長記錄袋中。

        第2篇: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在現在的學習環境中一直以來沒有直觀的教學資源條件,人們翹首以待,現代教育技術的燦爛春天如約而至,那些新型的表現方式和特殊的學習效果,一下子就激發起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面對現代教育的無限喜愛。

        與以前的常規教育比較起來,學生一直都是現代教育的第一要素,那么針對“學”的這一部分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存在方式也有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比如說關注“學”的意義建構,而淡化“教”的痕跡。學習者可以完全脫離教室、教師甚至文字教材的時空限制,學習者沒有了常規教育的物質依托,也是傳統教育的“三要素”結構無法想象的一件事情。另外,現代教育技術的模擬直觀的網絡環境無所不有的資源,幾乎可以生動描述學習的所有認知符號。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具體案例

        (一)運用ppt和幾何畫板來學習圖形的變換

        圖形的變換是中學階段數學課標中規定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旋轉是圖形的一種最基本最簡單的變換。一般讓學生通過對實際生活中看到的現象來引入旋轉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探索研究平面圖形旋轉變換的基本特征和性質。使學生認識到:圖形的旋轉是由旋轉的中心和旋轉角決定的,旋轉前后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不變,旋轉前后圖形全等。

        利用其他多媒體軟件開發平臺制作的課件,缺乏實時度量功能,也沒有真正意義的幾何變換功能,通常只能用示意的方法表現這些幾何變換。而幾何畫板課件,可以通過計算機形象、高效地向學生演示各種圖形的旋轉變換,從而幫助學生分析研究旋轉形象,抽象概括出旋轉的概念,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去發現和掌握圖形旋轉的特征。

        (二)使用幾何畫板輔助教學學習定積分的概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選修2-2以“求函數y=x2在[0,1]區間圍成的曲邊梯形的面積”為例來講解定積分的概念,要把區間[0,1]分成許 多小區間,進而把曲邊梯形拆分成一些小曲邊梯形,對每一個小曲邊梯形“以直代曲”,用矩形面積近似代替小曲邊梯形的面積,隨著拆分越來越細,近似的程度會越來越好,從而劃歸為計算矩形面積和逼近的思想方法求出曲邊梯形的面積。

        利用幾何畫板制作的課件,我們不僅能較快地展示n=8時的圖形,而且能通過簡單的操作展示圖形中“拆分越來越細”的變化還可以方便地用表格記錄下曲邊梯形面積的若干不足近似值和過剩近似值,真正做到用“幾何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以直代曲”和“逼近”的過程,高效率、高質量地幫助學生體會“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極限”是求曲邊梯形面積的基本步驟,從幾何直觀更好地了解定積分的實際背景,從而更好地理解定積分的概念。

        三、使用多媒體應注意的事項

        借助于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數學這門學科大概是最有困難的。因為數學需要進行縝密的思維訓練,不僅依靠教學課件的表面的生動不容易激發學生長久的學習熱情,而且也難于達到數學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研究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原則,考慮在多媒體輔助下什么是理想的數學教學。

        (一)數學科學的最大特點是集嚴密性,邏輯性,應用性于一身,而這也正是數學唄公認為“難”的地方,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應力求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嚴謹的數學證明的有效認知。使用多媒體技術不能追求表面的生動、界面的漂亮,而應注重啟發性,讓學生有思考的欲望。

        (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用同一的節奏,同樣的策略。面對全班學生,更多地只能考慮共性,難于照顧個性。而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與經驗不痛,思維有快有慢,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做到針對每一個學生。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況有了一些變化,學生一人一機利用教學軟件學習,他們可以利用鍵盤或鼠標控制學習節奏,還能通過菜單選擇他們需要的內容或幫助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將多媒體課件引入到課堂中,無疑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增加了新鮮血液。通過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注重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效果展示圖形的平移,增強學生對平移內涵的理解。更加注重現代科學技術與其他傳統的教學方式的結合。總之,在集合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的環境來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注重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及其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新課改的精神,實現我們教育教學的目的,培養出真正符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吳躍忠 魏志雄 黃毅文 程丹,中學數學現代教學技術[M],科學出版社,2009.

        [2] 王建平,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新[M],科學出版社,2002.

        [3] 曹一鳴,中國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及其發展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

        [4] 朱施南,多媒體教學與課件創意[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3.

        [5]王友社,現代教育技術[M],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4.

        [6]王林權,現代數學教育研究概論[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上官軍勝,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師大鷹潭學院教育系,2010,17(2):130-259.

        [8]袁智強,關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調查與分析[J],數學教學學報,2002,11(2):95-97.

        第3篇: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 有效 課堂 對比 思考

        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愿望,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課堂是進行有效教學的主陣地,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45分鐘內,如何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

        一、教學情境的處理

        在《有理數的乘方》的教學中,老師A在引入中使用了折報紙這一情境。折一次著重問學生如何計算報紙的層數,并在黑板上寫下式子:

        次數

        層數

        1

        2

        2

        2×2

        3

        2×2×2

        6

        2×2×2×2×2×2

        折了數次后提出問題:這些式子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因數都是2,都是乘法。

        教師A:如果能折20次,這樣寫是不是太麻煩呢?

        學生回答:可用

        表示。

        教師A:實際上學習了今天的新課《有理數的乘方》后,我們可以用更好的方法來表示,讓我們一起來共同學習吧。

        教師A在學生動手實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和總結規律,簡潔自然,緊扣乘方的意義,自然過渡到了下一環節的教學。比較精彩的是在課堂最后布置課后作業時提出問題:有人說一張報紙如果能連續折20次,它的厚度能超過我們的教學大樓,你相信嗎?這樣處理呼應了引入的情境,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留給同學感受和思考的空間,在課后的交流研討時得到了一致好評。

        二、教師的作用

        下面是教師B在講授《圖形的旋轉》的場景:

        師:出示圖案(略),你知道這幅美麗的圖案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嗎?

        生:先設計出一個圖形(略),然后在這個圖形的基礎上得到這幅圖案的。

        師:哦,你真厲害,有一雙善于發現的大眼睛。今天我們也來做設計師,想一想怎樣在圖形A的基礎上得到這幅美麗的圖案。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生:把圖A旋轉一下。

        (學生匯報完后,電腦演示圖案的形成過程。)

        師:觀察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你發現了什么?

        生:圖形的形狀沒有變化。

        圖形的大小沒有變化。

        圖形是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的。

        師:同學們的觀察真仔細,那么,我們再來仔細觀察,看看你還會有什么不同的發現?(再次演示圖形的旋轉過程。)

        (學生再次討論。)

        生:每次都是繞同一個點O旋轉,而且O點的位置沒變。

        它們還都旋轉了同樣的度數,90°。

        師:很好,我們通過觀察不僅發現了圖形旋轉的方向,還發現了圖形旋轉的點和度數。那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的角度的?

        (小組討論,匯報。)

        生:看看圖形的一條邊旋轉了多少度。

        師:現在你們知道開始的圖案分別是怎么得到的了嗎?

        生:是由一個基本圖形A繞同一個點O順時針依次旋轉 90°得到的。

        生:也可以把圖形A和C看成一個基本圖形,把這個基本圖形繞點O逆時針旋轉180°得到的。

        在探索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挖掘課堂教學的潛能,精心安排課堂教學結構,全面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合理的分析、總結、示范可以使學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升思維。

        三、現代化手段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越來越多地走進了課堂。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較好地處理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快與慢、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啟迪學生的思維,擴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圖形的旋轉》這一節課中可以利用課件演示圖形的變換過程,幫助學生發現規律。而《有理數的乘方》是以概念和例題教學為主,有的課件不過是課本搬家。教師只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有機結合起來使用,優勢互補,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第4篇: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關鍵詞:圖形;運動;核心價值;教學策略

        一、初步感知,《圖形的旋轉》的案例設計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的第三課時圖形的旋轉,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毅。教材例題聯系日常生活中的收費站道口的轉桿打開和關閉的過程,分別教學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轉桿打開和關閉,從這種現象本身能比較清楚地看出旋轉的中心、方向和角度這三個關鍵要素,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旋轉的特征。考慮到教學的難點,教材精心選擇有60毅角的直角三角形作為操作對象,再通過動手時間實踐積累經驗,既練習了在方格紙上旋轉圖形的方法,又為學生在后續學習中探索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作了初步的準備。

        (二)教學設計片段

        片段一:準備性學習

        1.從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屬于旋轉現象。

        2.在方格紙上嘗試畫一條線段或圖形的旋轉,并說一說是怎樣旋轉的。

        片段二:探究性學習

        1.實物感知,研究線段的旋轉

        (1)出示例1情境圖(見教材)。

        汽車進入小區大門,轉桿打開、關閉時是怎樣運動的?先用手勢比劃,再說一說。

        (2)仔細觀察并想象轉桿打開和關閉的過程,轉桿旋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出示鐘面,轉桿打開與關閉,哪一種與時針的旋轉方向相同?介紹順時針旋轉、逆時針旋轉。

        (4)你能描述轉桿打開和關閉時的旋轉方向和角度嗎?

        (5)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一個圖形圍繞一個中心點按一定的方向旋轉一定的度數就形成了旋轉。

        2.實踐操作,研究面的旋轉

        (1)出示例2(見教材)。

        淤說說旋轉90度你是怎樣理解的?于先想象一下旋轉后的位置嗎?盂在方格紙上把三角形繞A點旋轉90度。

        (2)畫一畫:把三角形繞A點旋轉90度后的圖形畫下來。學生操作,組織交流。

        片段三:延展性學習

        1.基本應用

        (1)旋轉長方形:如果把這個長方形繞B點逆時針旋轉90度,你能想象出旋轉后的圖形嗎?

        (2)旋轉三角形:要將這個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2.拓展應用

        把三角形繞A點順時針連續三次旋轉90毅,它的運動軌跡會是怎樣的呢?

        3.綜合應用

        談話:其實今天學習的旋轉和我們前面學過的對稱平移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下面我們一起去欣賞由它們構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課件播放)

        (三)團隊評價

        1.主要優點

        (1)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形象、快捷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樂于參與數學活動,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注重環節的銜接,細節處理比較到位。在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體會圖形旋轉前后之間的變化。

        (3)能正視學生的錯誤,善于變“錯”為寶,合理利用錯誤資源,在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自我判斷糾錯。

        2.商榷之處

        (1)在準備性學習階段的要求比較細碎而且偏高。在第二塊探究性學習對例1的小結中提到“一個圖形圍繞一個中心點按一定的方向旋轉一定的度數就形成了旋轉”。我們認為,第一:語言偏于理性,超出了四年級學生理解的能力,第二:“一個中心點”說法有待商榷(旋轉是按一個定點旋轉,不是中心點)。

        (2)從對學情的分析來看,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比較強了,在基本應用環節中,長方形旋轉后圖形的畫法指導是可以放手給學生自主交流。同時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對于“先確定哪條邊的位置和格數”這個問題,我們的意見是,第一:學生的空間注意力停留在長方形的整體上,不需要教師再次提醒將注意力關注在長方形的邊上;第二:先確定的邊有兩種選擇,不是單一的,所以這樣的提問欠妥當。

        二、再次感悟,《圖形的旋轉》的意義建構

        (一)我們的疑問

        (1)旋轉的定義、旋轉的三要素是讓學生體會到還是用語言概括出來?

        (2)教學中是教師起主導作用要求學生畫旋轉圖形,還是以學生為主體感受到畫出旋轉圖形的必要?

        (3)在旋轉的過程中是由點、線、面結合分層教學,還是從整體出發學生直接嘗試圖形的旋轉?

        (二)我們的思考

        我們對原來的教學設計和課件重新進行了整合,努力做到四個關注,關注過程:感受生活原型寅探究知識形成;關注發展:技能訓練寅思維提升;關注情感:積累經驗寅體驗成功;關注整合:教材資源寅生成資源。

        (三)我們的設計

        片段一:復習導入

        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對平移和旋轉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你能說說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旋轉現象。老師這兒帶來了一個表,仔細看看這個表的指針發生了什么運動?

        片段二:感受、體會、操作圖形的旋轉

        1.學生初步感知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美麗的圖形也都是利用旋轉制作出來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兩個圖形的運動過程,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又有哪些不同之處?(課件演示)

        相同點:都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繞著一點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得到的。

        不同點:所選用的簡單圖形不同。一個用的是橢圓形,一個用的是正六邊形。

        2.由簡單到復雜

        出示大風車標志,你認為它是怎樣繪制出來的?

        利用學具袋中的基本圖形1在方格紙上自己動手繪制一個《大風車劇場》的標志。請一位同學到前面的展臺上演示自己的操作方法。

        3.由復雜到簡單(分析復雜圖形的形成過程)

        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物品和圖案也都是通過對一個簡單的圖形進行旋轉而制作出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分別說說由什么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

        片段三:小組合作設計美麗的圖形

        1.做一回設計師

        設計要求

        (1)每人從學具袋中任選一個圖形作為基本圖形。

        (2)以這個圖形的一個頂點為旋轉點,使這個圖形在方格紙上依次旋轉90毅得到一組新的圖形。

        (3)用水彩筆把你設計的新圖形在方格紙上畫出來。

        2.展示學生的杰作

        先讓其他同學猜想這個圖形的繪制方法,然后再由創作者本人點評。

        三、系統定位,《圖形的運動》的價值追問

        (一)概念的理解

        《圖形的旋轉》是《圖形的運動》一個內容,而《圖形的運動》還包括平移、旋轉和對稱。學習“圖形的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對于這部分內容,小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平移就是沿著一定的方向移動了一定的距離;旋轉就是繞一個點轉動一定的角度。對于小學生就夠了,但是作為老師,這樣還是不行的,我們還要弄清它們的基本特征和構成要素。無論平移還是旋轉運動,我們關注的是其運動過程,也就是說要看這個圖形是經過一個什么樣的過程運動到另一個位置的。

        (二)目標的把握

        在課程標準的每一個學段對《圖形的運動》都有具體的要求。從整體上看,整個小學階段都只是初步認識圖形的運動,都不要求對三種運動做出一般化的描述,更不要求給出定義。具體目標可概括為:積累感性認識,形成初步表象,其外顯的表現就是“能識別”“會畫圖”,離定性的認識、定量的研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學習的主要方式是結合實例,通過觀察與動手操作來進行,而且還規定了畫圖的行為條件“在方格紙上”。兩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呈現螺旋上升式的遞進,但遞進又是細微的。

        (三)學習的價值

        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價值主要有兩方面:第一,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圖形的運動”的現象,希望提供給學生一種數學的眼光,去認識和把握這些現象。第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運動對刻畫圖形的價值。現在很多幾何主要研究的就是運動下的不變量。比如小學主要接觸的是全等運動,研究的是在全等運動下不變的東西,這時我們把能夠重合的圖形看成是一樣的。

        四、多維互動,《圖形的運動》的策略探尋

        (一)選取典型例子,感知圖形運動的現象

        教學圖形運動時,聯系現實生活,由觀察實例切入教學。這一教學策略,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定位。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運動可以看作平移或旋轉。事實上,正是由于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平移或旋轉的現象,他們認識圖形的平移或旋轉才有了可靠的基礎。但另一方面,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轉現象,并不是數學意義上的平移或旋轉。

        我們來分析下面三種不同的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一:請學生表演健美操的走步與轉身動作,作為平移、旋轉的觀察例子,一人表演,眾人觀察;

        活動二:讓學生自己用各種動作表示平移、旋轉,同桌互相表演,再全班交流;

        活動三:讓學生用鉛筆頭表示交通工具在方格紙上平移或旋轉。

        教學實踐表明,三種活動都富有童趣,都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后兩種活動還做到了人人參與。差異表現在:

        實施活動一時,學生對健美操走步時的跳躍現象產生了質疑。爭論后形成的共識是走步才是平移,但實質上跳躍與走步在這里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實施活動二時,學生大多數能夠自覺區分移動與轉動,但平移與旋轉的要素顯示不明顯,甚至似是而非。如不少學生以為旋轉就是轉圈。

        實施活動三時,平移與旋轉的要點反映得比較清楚。特別是旋轉,經過討論,學生在教師指點下得到了以三種不同的旋轉中心(鉛筆尖、鉛筆尾與鉛筆中點),進行旋轉。

        因此,從盡可能地接近數學概念的本質來看,活動三更具有數學的典型意義,它有利于我們避開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平移與旋轉運動的數學意義上來。

        (二)重視操作活動,體會圖形運動的特征

        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也是提高圖形運動教學成效的一條重要策略。首先,這一教學策略迎合了小學生好動的年齡特征,把“好動”引導到數學學習上來。其次,它又切合了教學內容的特點,因為小學生主要是從運動角度去認識平移與旋轉的。

        教學中除了用好教材提供的一系列活動,如折紙、剪紙,拉、轉、拼等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自行設計一些活動。例如,讓學生用橡皮表示小烏龜,在課桌上按指令移動,體驗平移的特點。又如,讓學生站立并伸直右臂,向左轉、向右轉,獲得逆時針旋轉90度、順時針旋轉90度的切身感受。再比如,讓學生親自照鏡子,通過觀察鏡子內外人的位置的關系感悟鏡面對稱的特點。

        當然,操作還應該與適當的想象相結合。低年級可以先操作然后再去回想運動的過程,到了高年級可以先去想象,然后再去操作,然后再回想,體會出運動的特征。

        (三)利用已有經驗,探索圖形運動的方法

        在方格紙上畫圖,是一種特殊的操作活動,它在圖形運動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學會畫圖是學生必須達成的學習目標,同時它又是反映學生是否理解有關概念,掌握有關特征的表現形式與檢測手段。

        例如,教學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方格紙上的軸對稱圖形,分析每一組對應點與對稱軸的關系。找出規律之后,再讓學生獨立嘗試把圖畫完整。課堂上可以通過同學間的交流,讓他們自己總結畫軸對稱圖形的經驗,得出較為合理的步驟:先定頂點寅再連線成形。

        要具體指導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進行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時,平移的方向比較容易判斷,但平移的距離卻常常容易出錯,而且學生畫出的平移后的圖形也常常不能與原圖形全等。怎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指導具體的平移方法是關鍵。第一,選點。也就是在原圖形上選擇幾個能決定圖形形狀和大小的點。第二,移點。也就是按要求把選擇的點向規定的方向平移規定的格數。第三,連點成形。上述三個步驟既便于學生理解操作,又與平移運動的本質特征相一致。但教學時,應啟發學生先主動嘗試,在積累了一些操作經驗后,再逐步歸納出操作的步驟和要領。

        第二學段,教學在方格紙上畫旋轉90毅的圖形時,可以先讓學生用學具放在方格紙上,按要求轉一轉,再畫下來。然后討論兩條邊轉動了哪里,由此逐步引出畫圖步驟。之所以先“轉”,再“畫”,是由于動手旋轉學具比畫圖容易。學生通過操作,看清楚了旋轉后圖形的位置,再來討論怎樣畫,就比較容易找到畫圖的方法。

        (四)結合思維訓練,加強圖形運動的建模

        在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平移、旋轉現象時,要注意引導他們忽略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著重從圖形運動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

        例如,觀察對稱現象時,常常使用天安門、蝴蝶等照片。就實物而言,它們除了關于直線的對稱,還有其他的對稱,因此,有必要把它們簡化、抽象成圖案(平面圖形),再來對折、研究。對事物的簡化與抽象也是數學建模的第一步,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點,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概括能力。

        此外,在觀察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轉現象時,要引導學生著眼于整體,不要被一些細節所糾纏。如火車在一段平直的軌道上行進的過程,可以看作是平移。但如果考慮到車輪的滾動,整個火車的運動就不那么簡單了。為了避免學生誤解,教學時可以提醒學生關注事物的整體,也可以強調指出:火車車身的運動可以看作平移。可見,舍去一些與研究主題無關的非本質屬性,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也是一種避免無謂糾纏的教學策略。

        (五)挖掘有利因素,突出圖形運動的價值

        學習圖形與運動內容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使學生運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世界,因此,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運動的角度欣賞圖形,設計圖案。例如,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麗圖案,學生在觀察這些圖案時,將發現其中包含的熟悉的圖形;將運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圖案的組成,如是否運用了運動;將欣賞這些各具特色的圖案,發現其中蘊涵的對稱美、和諧美、簡明美;將以此為啟發,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親自動手設計圖案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并從中體會創造的艱辛與樂趣。

        [參考文獻]

        [1]王林.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研究與實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2).

        第5篇: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關鍵詞] 數學思想;全等三角形;滲透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數學思想”是一個重要的數學課程目標. 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做到這一點,自然成為數學教學所必須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下面結合我的一堂課――“圖形的全等”的復習,談談我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數學思想的有機滲透的一些感受.

        蘇科版七年級下冊第十一章“圖形的全等”的復習課,可以形式多樣,也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來綜合復習本章. 我選擇了“旋轉中的全等三角形”這一專題,將“類比”“分類討論”“化歸”“從特殊到一般”等數學思想有機滲透到這堂復習課中,精心備課、選題、制作課件,盡可能使學生通過45分鐘的學習領會解題的方法與技巧.

        教學目標

        (1)通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全等條件的復習,讓學生體會辨別、探尋、運用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

        (2)培養學生觀察和理解的能力,幾何語言的敘述能力及運用全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培養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過程

        1. 復習、引入

        (1)什么是全等圖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有哪些?

        (3)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有哪些?

        2. 教學意圖

        本節課圍繞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來解題,通過對這些性質和判定的復習,引入本堂課的2個例題,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緊緊圍繞如何尋找全等三角形的條件及如何靈活運用全等的性質進行解題,不至于無從下手.

        3. 例題與練習

        生:探尋(1)中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并用幾何語言敘述全等的證明過程.

        師:黑板板書(1)的證明過程.

        師:利用幾何畫板制作的課件,將(1)中的直角三角板繞著點O逆時針旋轉至(2)的位置.

        生:探尋(2)中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教學意圖

        生:將思考題第(1)小題當堂獨立思考并完成在作業本上.

        生:思考思考題第(2)小題,并通過在作業本上畫出幾何圖形來說明第(2)小題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師:課后完成第(1)小題的證明題批改,以檢驗學生的幾何語言書寫是否規范、嚴謹,并將第(2)小題留給學生課后思考.

        教學意圖

        (1)思考題的第(1)小題,是對于例2學生掌握與否的一個反饋. 讓學生完成在作業本上,教師統一課后批改,可以很好地了解每一位學生對于這類題目的掌握情況.

        (2)第(2)小題在旋轉的過程中,滲透了“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根據旋轉的動態變化過程,揭示了BDA與AEC始終全等這一本質. 所以只要抓住全等這一解題關鍵,探索線段之間的數量關系就迎刃而解了.

        (3)第(2)小題看似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問題,實際解題時,卻可以把它轉化為幾種靜態時的特殊情況,“化動態為靜態”這一數學思想也常常為解決動態問題帶來方便.

        (4)將第(2)小題的具體解題過程放到課堂之后,既使本堂課留有思考的余地,又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能真正激發學生發現數學、探索數學的興趣.

        歸納總結

        “圖形的全等”這一章節,揭示了2個全等的圖形可看成是由一個圖形經過平移、旋轉、翻折等基本圖形變換得到的. 其中尤其以三角形這一基本圖形為例,展開本章的教學重、難點. 善于在復雜的圖形中發現、分解、構造基本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題的關鍵. 這堂復習課正是以旋轉這一切入點,探索旋轉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在課堂中巧妙地、有機地滲透多種數學思想,以拓寬學生解決幾何證明題的思維. 數學思想在課堂上的有機滲透,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反思感悟

        第6篇: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為主的,合理使用班班通能化靜為動,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促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借助班班通資源,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打造出高效的數學課堂來。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正確地借助班班通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現我就班班通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打造高效課堂,談談我的幾點粗淺看法。

        一、借助班班通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愛上數學課堂,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班班通以具體形象、生動直觀,音樂的展示,投影的運用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效果不言而喻。如一年級教學中需要用學具時,如果單純地在講臺上講,在講桌上操作,既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充分展示知識。但是,假如把學具通過投影進行講解,便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如:教學“米”的認識時,可以用大屏幕顯示教材主題圖,然后問:小狗保安說了些什么?學生很快地說出身高1米以上的要買票。師:1米有多長呢?學生興高采烈,踴躍比劃。然后老師用大屏幕顯示米尺,再繼續展示尺子上的數字,就這樣通過直觀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在愉快的氛圍中很快地理解了“米”,知道了1米有多長。

        二、應用“班班通”設備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有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教師的教學應該調動兒童多種感官,使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融形、聲、色、動、靜于一體,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一年級數學《認識時間》一章時,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鐘表,加深對鐘表的認識、理解。教學時,教師操作多媒體計算機,屏幕上出現一個走動的鐘表,在“滴答”聲中鐘表不停地走動,秒針一秒一秒走過,每60秒,分針一分一分走過……通過多媒體課件,聯系實際,學生建立了初步的時間觀念,不僅知道了時間在不停地流逝,而且進一步體會了時、分的實際意義,并掌握了看時間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執教數學內容《圖形的旋轉》時,就可利用課件演示圖形的旋轉過程,從線段的旋轉到圖形的旋轉,由淺入深,讓學生在課件的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明白旋轉的三要素,并通過課件的演示探究出畫旋轉后的圖形的基本方法,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整個一節課,學生始終沉浸在愉悅鼓舞中,上課情緒緊張而高效,我想這種高效是傳統教學遠遠不能實現的。

        三、應用班班通使課堂更加和諧高效,讓教師省時省力,滲透數學美

        第7篇: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關鍵詞] 電腦動畫 幻燈片 教學 面積 輔助教學

        學習是一個過程,過程的結果,是終要將學生引導向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并形成研究性成果的一種學習興趣習慣。

        學習并不是孤立的,學習并不是枯燥的,學習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從來與學習都是相輔相成的,教學的最終結果就是要將學生引導成為愛學習,愛探索,愛研究的學習主人。

        數學是數數的學問,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新課標下,要實現創新性的學習,我們可以將電腦動畫融入到教學與學習的環節中來,在電腦動畫的制作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非常高效地讓學生理解教學與學習環節的重點與難點,從而為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一、電腦動畫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力量

        電腦動畫是計算機圖形學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它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個人想像力和藝術才能的新天地。目前,電腦動畫已經廣泛應用于影視特技、商業廣告、游戲、計算機輔助教育等領域。

        傳統的動畫是由畫師先在畫紙上手繪真人的動作,然后再復制于卡通人物之上。現代動畫技術利用光學追蹤技術記錄人體動作,即演員身體的各部分都被安上發光物體,在指定的拍攝范圍內移動,同時有數部攝影機拍攝其動作,然后經電腦系統分析光點的運動,再產生立體的活動影像。

        在電腦相當普及的今天,專業電腦動畫制作軟件種類也是非常多的。應用于我們輔助教學用的簡單電腦動畫制作軟件也是非常豐富的,有Flash,PowerPoint,GIF等等,這些軟件操作簡單,容易出效果。電腦動畫可以表現出比較抽像的思維,能具體形象地描繪出我們豐富的想象力。

        電腦動畫目前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力量,電腦動畫輔助教學,提高了課堂效率,吸引了學生興趣,學生參與其中,動手動腦,學習過程輕松愉快。

        二、常規教學現狀

        1.“剃頭挑子”式

        講臺上教師熱情高漲,臺下學生橫眉冷對,原因是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應對:學生的學習是以興趣為中心的,有興趣的,動手動腦參與到教學中的,他們就學得快,易接受。電腦動畫就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2.“丈二和尚”式

        講臺上,教師分析算理,講解圖形組合,面積計算等,頭頭是道,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不能將學生思維有效地參與到老師的教學思維中來,學生只能是一知半解,理解不深刻。應對:把這些難懂的知識點、圖形類的抽象思維變成電腦動畫形式,這樣知識點就容易被學生理解掌握了。

        3.一支粉筆,一本書式

        一支粉筆,一本書,那是沒有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時的教學模式,在現代化教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正在從各個方面滲透到課堂中來,只有實現課堂的現代化,才能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三、教學用的簡單動畫

        我們教師經常制作課件來輔助課堂的教學,但課件內容大部分都是靜止的文字或者圖片,教師演示,學生觀看。

        電腦動畫輔助教學就是讓學生都參與到課程的動畫制作中來,從動畫制作中來體會學習過程,這樣學生會形成一定的心理體驗,并能成功應用從中得到的學習經驗,從而達成很好的學習研究習慣。

        教學用的動畫制作,還是基于傳統的動畫基礎上,借助電腦軟件,通過繪圖,復制,粘貼,移動,旋轉等一些常用的動作來實現教學中用到的簡單動畫。

        學生要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那么我們就要使用操作簡單,不需掌握專業的動畫知識和最容易出效果的軟件來制作教學動畫。由此,幻燈片PowerPoint必是最佳選擇。

        教學用動畫制作軟件PowerPoint為office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要用PowerPoint2003軟件來制作動畫。因為從操作上和系統功能上,這個版本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和可發展性,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版本也具有一定的可致后性。從中學習到的經驗可以很快,很容易地應用到更高版本中去。

        PowerPoint 就是我們常用的幻燈片,演示文稿。用它也可以來做動畫,因為它具有傳統動畫的膠片特征,可以連續播放。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繪圖,復制,粘貼,設置動作,然后設置連續播放,這樣一個精美的動畫就產生了。

        我們就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制作教學動畫中來,從而更加有效地理解學習這一抽象的過程,從而對學習產生心理的感應,并達成一定的認識水平。這就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基于此目的,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讓學生們也參與到教學動畫制作中來。

        四、電腦動畫教學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

        1.面積

        面積,就是用來表示一個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從課程的安排上,先學習認識面積,再依次學習長方形、平形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積。這是課程遵循認識規律的科學安排。

        2.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推導動畫教學

        教學設備:大屏幕投影機。

        教學地點:計算機房。

        教學軟件:PowerPoint2003。

        教學目的:通過動畫教學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的推導,讓學生通過學習制作電腦動畫的過程來體會探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特點。

        教學過程要點:

        (1)打開PowerPoint2003軟件。選擇空白版式。

        (2)設置背景。(格式-背景)

        (3)點開繪圖工具欄的自選圖形,基本形狀-三角形。

        (4)繪制三角形,復制粘貼,產生兩個一樣的三角形,并將兩個三角形重疊在一起。

        (5)復制粘貼整張幻燈片,產生第二張幻燈片。

        (6)在第二張幻燈片中,選中最上面的三角形,然后選擇繪圖-旋轉或翻轉-自由旋轉,將旋轉符號放在圖形左下角的綠色控制點上,按住左鍵開始向左下旋轉,每次旋轉一點,并要將兩個三角形的右下角始終挨在一起。如(圖2.6.1)。

        (7)依次復制粘貼整張當前幻燈片,并繞著第一張的三角形的右下角旋轉。直到旋轉如圖2.7.1為止。

        (8)這時下一張幻燈片,要逐漸貼著第一張三角形的右側邊開始向上移動。直到形成一個平形四邊形。如圖2.8.1

        (9)設置動畫播放。幻燈片放映菜單-幻燈片切換-(設置每隔00:00秒,全部應用)

        (10)點幻燈片放映菜單下的觀看放映,觀看動畫效果。

        (11)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通過剛才的動畫制作,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12)最終學生會形成共識: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旋轉和推移,形成了一個平形四邊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平形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13)通過以上動畫的制作,使三角形的面積教學進行地非常輕松,學生也投入了極大的興趣。

        (14)教師拓展:那么誰能制作梯形的面積動畫呢?(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設計制作方案,思路正確后,教師學生一塊進行制作)

        (15)最后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通過三角形面積推導的電腦動畫制作的教學,學生興趣非常濃厚,探索研究積極,并能形成自己的學習研究總結。可謂參與就是動力,興趣就是成長。

        五、電腦動畫輔助教學的作用

        電腦動畫輔助教學應用時效快,拓展性強,是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應用中重要的表現形式。

        1.電腦動畫輔助教學有力地改進了教學方法

        電腦動畫以其特有的動態演示過程,可以將我們的教學思想完美地動態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用多媒體來展示教學過程,學生也可以參與到電腦動畫輔助教學中來,這樣從單一枯燥的教師的講解轉變為學生參與到教學內容過程的師生雙邊活動中來,將知識的探究活動提升到更高的一個層次。

        2.使用電腦動畫進行教學,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電腦動畫展示的是一個形象的教學過程,帶給學生一種形象的思維,將表象轉變為形象,能更好地將知識難易點表現出來,更快更好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

        六、電腦課件制作的誤區

        電腦動畫是課件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經常制作課件,但制作課件大都存在以下問題:

        1.多而全,重點不突出。

        2.界面多彩,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3.課程教學以課件為中心,脫離了課堂教學的本質。

        4.課件制作質量不高,內容簡單,課本的復制。

        5.學生參與的交互式課件比較少,只是一個簡單的電子黑板。

        6.聲像用得太爛太多,嚴重影響學生視聽和注意力。

        要糾正以上誤區,我們就要以知識點為中心,做成積木式的課件,靈活地運用課件來表現知識點。課件只是輔助教學的一個工具,課件制作的目的是輔助教學,教學點需要時,課件才出現。課件是為更好地實現教學點的教學目標而服務的,脫離這個本質的要求的課件都是不合格的。電腦動畫是課件呈現知識點形式的一種,它動態展現了一個教學點,完美實現了教學目標,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課堂的現代化。

        七、電腦動畫輔助教學展望

        電腦動畫輔助教學的發展與應用,無疑將給各學科的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我們有理由相信,能夠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的教學方式都是我們現代教學所急需的,這些教學方式都應大力推廣和應用。讓我們攜手共創電腦動畫教學,給教學插上美麗的翅膀吧。

        參考文獻

        [1]朱肖莉,為動畫插上翅膀――電腦動畫發展史,中國計算機報,2004

        [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組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組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第8篇: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教材分析】:教材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地面和墻面,理解密鋪;第二部分,動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密鋪圖形的特點,體會密鋪;第三部分,欣賞和設計密鋪圖案,感受密鋪,獲得數學美的體驗。這個活動的安排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征,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行初步的審美觀教育。

        【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素養。就本課來說,學生們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掌握它們的一些基本特征。同時也接觸過七巧板,能熟練進行圖形的平移與旋轉,能把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平移,設計出美麗的圖案,有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并發展空間觀念的經歷,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

        【設計思路】:設計本課時,我遵循生本教學模式,從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入手,安排了前置性作業,讓學生“領受”密鋪,在生活與數學的聯結處啟動思維;再讓學生通過組內交流,動手驗證,辯證思考等方式展現思維,接著在探索與發現中磨礪思維,“領悟”密鋪;最后在實踐與創新的鍛造中深化思維,“提升”素養,力求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向生命的縱深度拓展。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密鋪現象,使學生理解密鋪的含義;通過拼擺各種圖形,探索密鋪的特點,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2.在探究多邊形密鋪條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3.通過欣賞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使學生體會到圖形之間的轉換,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經歷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享受美的愉悅。

        【教學重點】:掌握密鋪的特點、知道哪些圖形可以進行密鋪。

        【教學難點】:理解密鋪的特點,能進行簡單的密鋪設計。

        【教學過程】:

        前置性作業:尋找生活中一種或兩種平面圖形鋪成的圖案,說說它們的鋪法。

        一、領受密鋪、啟動思維:

        1.交流收集的圖案,說說鋪法。

        2.師:這樣的畫面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你能找到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嗎?(長方形、正方形、還有正六邊形)

        3.總結:這些平面圖形拼在一起,既平整,又美化了我們的環境。在生活中,你有沒有見過只用圓形地磚鋪的地面?這是什么原因呢?動手試試看?(學生操作)

        4.交流:只用圓形鋪地有空隙,重疊起來鋪也不行。

        5.比較:和上面三幅圖的拼法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6.總結引入:無論什么圖形,如果像上面這樣無空隙、又不重疊地鋪在地面上,這種鋪法就叫做“密鋪”。

        【設計意圖】:此環節創設了對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判斷,同時也借助操作啟動思維,發現圓在鋪的過程中不能滿足“無空隙”和“不重疊”的要求,從而凸顯圖形密鋪的特點,揭示密鋪的含義。

        二、領悟密鋪,展現、磨礪思維:

        (一)體會密鋪,展現學生思維

        1.從剛才的畫面中,你發現哪些圖形可以密鋪,哪個圖形不能密鋪?

        2.猜一猜:下面的幾種圖形也能密鋪嗎?

        (1)學生猜測。

        (2)驗證猜測結果: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班級交流。

        (3)課件旋轉密鋪:(多交流學生的思維過程)

        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和等邊三角形都能密鋪,正五邊形不能密鋪,中間有空隙。

        3.總結:不管同學們選幾塊平行四邊形或者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他們都能做到無空隙、不重疊,也就是都能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充分讓學生展示自己鋪出的圖案,為學生提供感知、比較的豐富素材,通過課件的旋轉密鋪,進一步體會圖形密鋪的含義。同時,我將學習要求定位于:根據鋪出的直觀圖判斷是不是密鋪,并直觀地說出理由。

        (二)思辨密鋪,磨礪學生的思維

        1.轉化后的密鋪。(1)討論:等邊三角形和等腰梯形都能密鋪,那一般的三角形和梯形能不能密鋪呢?(2)課件演示:一般三角形和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3)教師點撥:根據三角形、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我們可以把一般的三角形和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再進行密鋪。

        2.兩種或兩種以上圖形的密鋪。(1)我們已經知道單獨用圓不能密鋪,但為什么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密鋪現象里用到圓呢?(課件出示)(2)總結: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圖形組合起來進行密鋪。(3)七巧板的操作(要求:從中選擇兩種不同的圖形密鋪。)(4)學生操作展示。(5)交流:你選擇了什么圖形?為什么?是怎樣組合密鋪的?

        【設計意圖】:運用集體學習的動機促進內化的方法,使知識與思維、情感、態度真正成為學生生命的有機成分,讓學生既意會,又言傳。

        三、提升素養,深化思維:

        1.同學們,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密鋪出了很多美麗的圖案。人們也常常用這種創意來設計圖形的密鋪。這幅圖是用哪兩種圖形組合密鋪的?

        2.1619年,數學家們開始利用正多邊形密鋪平面;200多年后,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不同的鋪嵌平面的對稱圖案;后來,藝術家埃舍爾創造了各種動物園的鑲嵌。

        3.小小設計師: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圖案進行密鋪,在方格紙上畫出圖案。

        第9篇:圖形的旋轉課件范文

        空間觀念是一種數學思考,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的豐富幾何素材體驗出發,在學生的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教學中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在現實問題的感知與操作過程中體會,幫助學生從眾多的實際物體尋求異同點,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初步感知空間與圖形的經驗。

        教學《圖形的旋轉》時,要求課前學生找一些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實例,讓學生在互相的舉例和交流中,將腦中已有的立體圖形的形象與課本上學習的立體圖形結合起來,明白旋轉三要素和學會實物的旋轉,通過學生自身生活經驗的感知和教學活動的操作,從而對旋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引導動手操作,培養幾何空間觀念

        小學生的思維經常是從動作開始的,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空間表象、培養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借助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共同參與幾何材料的操作,通過不斷地嘗試比、量、擺、剪、折、拼、畫等活動來增加、積累自己的經驗,建立和鞏固空間觀念。

        研究三角形的穩定性時,先讓兩位學生上臺展示拉三角形和四邊形,初步感知三角形不會變形;然后請兩組四位學生分別用紅、黃、藍兩組長度一樣磁條擺三角形和用紅、黃、藍、綠兩組長度一樣的磁條擺四邊形,發現擺出的四邊形的形狀不一樣,而三角形擺出的結果只有一種。通過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操作活動,學生對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空間形象產生深刻的印象,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又如,教學《圓的周長》時,讓學生在圍一圍、滾一滾、繞一繞、算一算的過程中,豐富了課堂教學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親歷測量,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探索,學生才能在操作中發現,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學習,在操作中驗證,在操作中理解,更好地完成任務新知識的建構。這種基于圖形的想象和圖形之間的轉換,通過對實物的觀察與操作,從具體的事物到事物的表象乃至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借助媒體演示,驗證空間想象能力

        想象是學生數理邏輯與經驗生成的源泉,而空間觀念不僅僅是一種印象,一種思考,一種邏輯,更是一種內在的把握。這就要借助班班通等媒體手段,設計一些動畫,可以讓靜態的圖形動起來,將圖形的變化過程演示出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驗證學生的空間想象是否合理、正確。

        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引導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把平行四邊形通過剪――平移――拼等動手操作,轉化成長方形,并用課件演示其中較為典型的三種轉化方法。從而驗證學生的猜想是正確的。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訓練了學生比較、分析、推理的思維,使學生能深切領會到“計算公式”的由來。

        又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教材從鋪草皮情境引入,教師直接給出可以把圓剪成若干(偶數)個近似的等腰三角形,讓學生拼一拼,猜想圓的面積計算方法。通過課件演示把圓轉化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空間觀念不斷形成和堆積的過程,逐漸逼近的極限思想的感悟過程,讓學生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想象的過程”,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理論結合實踐,發展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中,要側重于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靈活地運用所學的幾何知識,發揮想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幾何形體的感知,促進學生空間思維的發展。

        教學《圓柱體表面積》后,設計了一系列的變式題:1.一個無蓋的圓柱形玻璃魚缸;2.粉刷圓柱體蓄水池;3.計算圓柱體食品盒上商標紙的面積;4.壓路機壓出的面;5.鐵皮通風管、煙囪的用料。通過不斷變式,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體表面積計算公式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從而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

        又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后,設計拓展練習:把一個長10厘米,寬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長方體切成兩個小長方體,這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讓學生嘗試用馬鈴薯、地瓜、蘋果或橡皮等物體,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切割;課堂上運用媒體演示切割后的兩個小長方體,幫助學生理解、計算。通過這樣切割、演示,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圖形之間的相互聯系,促進事物表象與學生想象的相互融合,有效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区 | 在线看片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 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 | 亚洲日韩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本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