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初一語文教學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一語文教學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一語文教學計劃

        第1篇: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制定工作計劃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真實能力,切忌急于求成。比如說一個月才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務,恨不得兩周計劃就搞定,太看重結果,忽略了過程,最后只能是拔苗助長的結果。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初一學生體育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供大家閱讀。

        初一學生體育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一

        本學期,我將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積極改進自己的授課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在教學中嚴格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的上好體育課,學好體育知識,增強體質。為更好的開展好自己分擔的各項工作,特制定本學期體育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共三個班,學生人數為126人,每個班人數在40人左右,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與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提高,但在上一學期測試的結果來看,部分學生身體素質還比較薄弱,初一的男生在上肢力量比較差,女生的速度和爆發力不夠好,在耐力方面,有一小部分學生部能達標。在學習興趣方面,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主要涵蓋了體育與健康的理論知識以及田徑中的走、跑、跳、投,體操中的技巧,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在這些教學內容中,有的學生比較陌生,如體操技巧、足球等,在學的過程中會有點難度。

        三、教學目標

        1、加強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學習,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

        2、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與鍛煉的方法。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情操,讓學生全面發展。

        四、教學方法和措施

        1、適時了解、分析學生的學習信息。

        2、營造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運動環境。

        3、根據學生年齡特征,采用興趣化和多樣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發揮游戲、競賽的能動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游戲中練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根據學生實際,不斷變化練習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5、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勃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五、考核項目及辦法

        本學期將對學生進行體育健康知識、專業技能、身體素質方面的測試,測試以筆試和達標測試為主。

        初一學生體育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二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意識,敢打敢拼勇爭一流及優良的集體主義精神。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

        二、基本情況:

        本學期所教的是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個班人數在48人左右,男女生人數差不多過半,絕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學生都喜歡運動,但身體協調性差,肥胖等,學習動作不協調。學生身體素質中的硬性指標,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等素質較差;靈敏、協調等軟性指標明顯不足。個體發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較差,在此類教材教學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這是體育練習成敗的關鍵。

        他們的身體素質各異。因為初三學生面臨中考,他們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如何調整好他們的心理,處理好學習與活動的安排,讓他們在體育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是該學期的首要任務。另外考慮到男女差別大身體素質各異:男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能夠較好的鍛煉;女生趨于文靜,不好活動,課中就要經常與她們溝通交流,因勢利導,及早轉變觀念,讓男生帶動女生,培養女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教材分析: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體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體育文化知識,在傳授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讓每個學生都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教材內容有: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田徑:跑、跳、投;體操,球類:籃球、足球;身體素質練習。

        教材的重點:跑中的快速跑;跳躍中的跨越式跳高;體操中的單杠動作;球類中的控球技術;教材的難點:蹲踞式起跑;跳躍中的起跳環節;球類中的人球結合。

        四、教學目標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煉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煉身體的態度。熟練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廣播操。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球類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是我們的目標,在體育游戲中不斷地嘗試與體驗、練習與思考、互學與互評,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體會體育運動的益處,體驗到戰勝困難、獲得進步的成功喜悅。

        4、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掌握好初四中考多個可能被測試的項目。

        5、收集并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體育時事,豐富他們的知識,以備綜合能力考試。

        6、讓他們體驗到運動的樂趣,能夠在玩中學,在學中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五、提高教育教學具體措施:

        1、適時了解、分析學生的學習信息。

        2、營造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運動環境。

        3、根據學生年齡特征,采用興趣化和多樣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發揮游戲、競賽的能動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游戲中練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根據學生實際,不斷變化練習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5、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勃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6、利用課中或課后的時間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轉變他們的觀念,變被動為主動。

        7、認真備好課,向課堂45分要效率,確保學生們能夠在愉悅氣氛中投入到每節課的學習中。

        8、課堂上,參與到學生中間,以此拉近與他們的距離,注重培養體育骨干,起到率先的作用。課中多采用比賽的方式,激勵他們敢于爭創的好成績。

        9、課后做到及時反思總結。

        六、學生方面:

        1、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

        2、著裝要輕便合體,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得攜帶與體育課無關的首飾、校牌、手機等。

        七、德育滲透:

        體育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有意識的融入德育教育,不僅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

        本學期的德育滲透包括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1、課堂常規:使學生按規辦事、做到有規可循。

        2、組織教學:培養團結友愛、養成遵守紀律的集體觀,培養其具有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質。

        3、結合教材內容安排德育內容。

        (1)基礎知識里安排激發學生刻苦鍛煉自覺性的內容。

        (2)游戲里安排教育學生遵守紀律,公正誠實,積極進取、團結友愛的內容。

        (3)田徑安排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等意志品質的內容。

        (4)球類中安排培養團結協作等集體主義精神的內容。

        (5)在體操中安排培養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的內容。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建立終身運動的習慣。

        八、業務學習:

        1、認真領會課改精神,熟練各學段教材內容,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多聽課,評課參與集體研討,取其長補己之短,豐富自己的閱歷。

        3、充分利用多媒體、圖書室等查閱教學訓練方面的資料,學習新的好的教學方法。

        4、努力學習電腦知識,能夠制造出相應的課件利于教學。

        5、多與同行共同交流,共同研討,共同提高。

        6、加強自我鍛煉,提高自身素質。

        九、評價教育教學:

        通過測試和平時的練習采取教師或學生相互評價的方式,分優秀、良好、及格、仍需努力三個層次:

        1、學習態度與行為:能否以端正積極的心態投入到體育鍛煉及體育課的學習中去。

        2、體能與技能:能否正確的將動作掌握與運用情況。

        3、交往與合作精神:能否正確處理好與同伴的合作關系。

        初一學生體育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三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體育和健康課程對于義務教育階段來說,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學生運動的愉悅感,從而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它強調學生的運動體驗,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課力求具有新的教學理念,大膽的將教與學融入學生的自主活動當中,寓教于練,寓樂于練。

        二、教學目標

        1、能自覺參加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積極參與課外各種體育活動;

        2、知道合理安排鍛煉時間的意義;合理安排鍛煉時間,運用掌握脈搏測定等常用方法,測量運動負荷;

        3、了解所學項目的簡單技、戰術知識和競賽規則;體育鍛煉的價值;

        4、通過田徑、體操及球類項目的練習,發展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術,增進身體健康;

        5、通過本學期學習,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意義,樹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運動能力,和與同伴合作練習的能力;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適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競爭意識。

        三、教學內容設置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上,只確定了一個內容結構框架,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基本目標;對教材內容的選擇、采取的教學方式和實施的教學步驟,都沒有作明確規定;因而教師在教材選擇上有較大的自主選擇空間。教師和學生都參與到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建設上來,使體育與健康課教學更能適應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讓全體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益處。以發展學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韌、協調等素質為前提,把理論知識、跑步、跳躍、投擲、武術、健身操、素質訓練、體質測驗做為必修內容,將各種球類、韻律體操和舞蹈、跳繩作為選修教材。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把身高體重、握力體重、肺活量體重、坐位體前屈、臺階實驗等測試內容安排到教學中去完成。

        四、學生情況分析

        由于七年級學生才由小學上升為初中,兒童轉為青少年還需一個過渡期,其心、生理都還需要一個轉變期和適應期,所以,原則上我們準備安排的體鍛項目,活動內容,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由易到難,由淺入課,這是本年級的一個活動趨勢,但大部分學生都活潑好動,表現欲、上進心強,但是普遍的體質較弱。因此隨著今后的情況變化,再作出相應的改變。

        五、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體育鍛煉活動,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增進健康,同時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難點:怎樣使學生能自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中來,如何處理好促進學生生長發育與運動負荷及技能的掌握的矛盾。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辦法

        (一)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1、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也可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充分發展其個性和才能,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開展好“兩操”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堅持自覺地、經常地鍛煉身體,堅持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

        3、組織訓練隊參加縣級比賽。

        4、堅持班級體育鍛煉,廣泛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

        5、關心和開展好體育學困生的體育活動。

        (三)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美的享受,讓他們在興奮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激勵與期待中增強信心,不斷激發前進的力量。

        (四)開展探究索性學習。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其去探索、去發現,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選擇學期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全面性、多樣性和與學期教學目標的對應性。

        第2篇: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跨文化意識 交際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了英語課程的文化意識目標,并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目標。

        跨文化意識就是對與本民族文化有差異或沖突的文化現象、風俗、習慣等有充分正確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以包容的態度予以接受與適應。目前跨文化意識的提倡主要是在外語學習領域,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果拋開文化學語言,很難學到語言的精髓,也很難提高自己的實際交際能力;反之在認識文化基礎上學習語言,很多時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屢見不鮮的東西方文化差異現象,經常成為困惑學生的難題。那么正確認識中西文化的差異,在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二、跨文化意識培養在教學中的嘗試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把跨文化交際列為英語教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只有這樣,英語教學才不失其完整性,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此我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營造跨文化氛圍,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化。

        1.利用課內教學環境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英語國家教室的布置像個展覽會,追求與眾不同、別出心裁。于是我借鑒他們的經驗,對教室進行特色化布置:有的班是手工英語卡片展覽,有的班是實物布置,有的班是英語手抄報展。布置完后,再讓學生互相參觀各班的教室。這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參與的積極性,還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英語及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

        在課桌擺放方面,英語國家的教學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因此,在和其他任課教師協商后,我對課桌采取了調整,在教室中間留出了一塊“舞臺”供學生自由表演和展示。教師和學生的距離縮短了,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更多、更方便了。

        2.利用課外環境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于是,我提議他在教學樓上張貼圖文并茂的英語諺語和格言,宣傳欄里張貼英語國家簡單有趣的帶有解說的圖畫故事,課前或課間播放英語歌曲,讓學生在校園里感受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促進他們的課余英語學習。我還利用英國家的傳統節日,通過講座、英語劇表演、故事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多途徑地接觸英語文化,在學中玩、玩中學,既學到英語文化方面的知識,又增加實踐的機會,達到學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二)激活教材內容,理解英語文化內涵。

        不了解中英文化差異是學生誤用、錯用英語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異大量存在于人們的交流與交談中,如問候、稱贊、致謝、道歉,以及委婉語、禁忌語乃至身勢語言等。為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努力激活教材內容,進行文化比較,及時點撥學生領會文化異同現象,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1.結合英語傳統,激活英語教材。

        傳統節日文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我常常巧借這些話題,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如在教“ChristmasDay”時,我事先用圣誕樹、長筒襪、禮品盒等裝飾教室,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濃烈的圣誕節氛圍。在濃厚的節日氣氛中,通過網絡資源介紹圣誕節的由來、圣誕老人的傳說,展示圣誕圖片,播放圣誕歌曲等。同時,將圣誕節與我國的春節作比較,鼓勵學生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都是家庭團聚的日子,都是慶賀新的一年的開始,都有宴會大餐,都要互贈禮物,等等。然后比較兩者的不同,并從文化的角度理解這些不同之處。通過適當引入英語傳統,不僅能激活教材,還能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熟練掌握和運用英語的能力。

        2.對比中英語言文化差異,激活英語教材。

        中英語言文化差異大量存在。比如,在教學中,我講解了中英方文化里“顏色”的不同運用。如中文里的“黑”與英文里的“black”雖然意思相同,但在用法上卻存有差異,中文里的“鼻青臉腫”在英文中是用“You have got a black eye.”來表示的?!凹t茶”的英文是“black tea”,而非“redtea”?!癵reen”在英文里還可以用來表示無經驗、不成熟?!癰lue”一詞在“You are blue.”中則表示“傷心、難過”的意思。通過文化比較,可以讓學生逐漸減少受母語影響造成的語言誤用。通過比較中英文化的差異,可以使學生學到生動的文化知識。

        (三)教授英語背景知識,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英語背景知識,對提高交際能力起著很大的作用,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才能正確地用英語表達思想,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進行得體的交際。比如在見面時,中國人通常用“去哪兒”、“忙嗎”、“吃了嗎”等,表示友好的問候,并不關心答語的實質內容。而在外國人看來,這些問題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產生歧義,他們見面問好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表示類似的意思。如果無視其中的文化差異,生搬硬套,就免不了產生一些誤會。

        三、結語

        語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這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就無法正確理解和運用這種語言。這些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使我深切地體會到,在向學生教授英語時,將英語與它所承載的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他們明白中英文化的異同,才能確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使初中英語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鐘啟泉,呂良環.外語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做;教學模式;計算機文化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026-02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普遍開設、受眾、受益面最廣的公共基礎課之一,它對培養人才的信息素質和獲取可持續信息以及自我學習能力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的人才培養模式中的“3+3”課程模塊,如圖1,“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公共基礎課程模塊中最重要課程之一,是實現培養基本素質和通用能力的一門最重要的課程。

        圖1?搖“3+3”課程模塊

        一、本課程在我院的發展

        2001~2006年我院以“計算機應用基礎”開設這門課,在我院人才培養方案中該課程各個系部要求不統一,信息工程系把它作為專業基礎課,94學時,包含獨立一周30學時課程實習;其他各系把它作為公共基礎課,64學時。2007~2009年,隨著學院的發展,學院領導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研究,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全院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科學規劃,提出了“3+3”課程模塊結構,如圖1,因計算機的發展和計算機基礎培養目標新的要求,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名為“計算機文化基礎”,作為學院公共基礎課程,各系部材,統一學時72,其中包括兩天12學時課程實習。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2009年學院領導提出在公共基礎課程模塊中,挑選出1~2門課程,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計算機文化基礎很榮幸唯一被首選,學時有72銳減到30,實行理實一體教學形式,由信息工程系負責,要求該門課程對所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通用能力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并要求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根據學院的要求,信息工程系成立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題教學領導小組,由系主任任組長,省、院級專業帶頭人、教研室主任和相關骨干教師等為成員,對該課程的課程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任務、教學過程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然后寫入了2010級人才培養方案中,并對2010級學生進行教學實踐。

        二、課程培養目標

        通過該門課程學習后,使學生應能得到的目標:拓寬知識面,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創新意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及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所遇到問題,突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圖2。

        圖2 ?搖“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目標實現過程

        三、教學模式

        我院建校初期教學采用黑板+粉筆的方式,老師在講臺上用黑板來講授,學生坐在課桌邊聽,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參與教學過程,采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模式;隨著社會和學院的發展,學校建立了多媒體教室,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板書時間少,上課的信息量大,但學生還是被動地學習;2009年隨著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學時的減少,教學模式也跟著發生了變化,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地位,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即“以任務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一體化教學環境為條件、網絡教學資源為輔助”的教學模式,在這種課程教學模式下,相應的教學條件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原來的多媒體教室授課,變為多媒體一體化機房授課,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以便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等。

        四、教學任務設置

        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下,設置的任務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一個好的任務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鼓勵他們自我探索、學習、掌握、反思,甚至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因而教學任務的設計顯得尤為關鍵。為了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設計的項目感興趣、并能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在任務設置時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設置對應的情境,讓學生帶著任務到情境中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做”的興趣;第二,學生對所設置的任務比較熟悉,并且有著較濃的興趣;第三,任務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符合最近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第四,任務內容應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因此在教學任務設置上本課程摒棄過去以知識點的層次遞進為體系的傳統教學設計,而是以一系列來自實際應用中的典型工作任務,構成新的教學體系,充分體現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根據上述原則,我們設置的任務如表1。

        五、教學過程的實施

        整個學習是以任務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一體化教學環境為條件、網絡教學資源為輔助的過程,如圖3。

        圖3 一體化教學

        1.教學任務是一體化教學的主線,見上節的闡述。

        2.主導作用的教師,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對方法的引導與知識點的總結作用。一方面,當任務呈現在學生面前之后,教師不是急于講解,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去討論、分析任務,想一想要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具備哪方面的知識,這樣學生就會針對所面臨的情況來評價自己的知識狀態,不僅看到了自己已經知道了哪些,還會了解自己尚欠缺什么。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適時總結規律,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全面掌握知識點,以達到教學目標。

        3.一體化教學環境。要保證學好計算機文化基礎的前提就是學校能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就是學計算機文化基礎的學生要求有人手一機的多媒體教學機房,讓學生在不斷操作計算機(做)的環境里來學。我院這幾年在加大教學投入方面是不遺余力的,已經做到了人手一機的教學條件,能夠有效地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有助于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更好地傳授給學生。經過一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利用我院教學資源網站,建立計算機文化基礎精品課程網站,不斷豐富上網教學資源建設,實現網上教師教學視頻,操作過程視頻,操作任務指導,操作任務拓展,操作任務訓練,實時答疑、網上提交、批改作業、網上實驗、網上答題和自我測評,為學生提供一個立體化的、好用實用的自主學習環境。通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的實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動手實踐中,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達到該門課程能力培養的目標。

        六、取得的經驗和效果

        探索了針對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新模式;開發了理論、實踐合二為一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校本講義;鍛煉、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教研的能力;改善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條件――新建6個一體化機房;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香娟.“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應用[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1,(2).

        [2]周燕霞.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體系設計的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0,(3).

        [3]劉俊杰.淺談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10,(11).

        [4]王英玫.任務驅動教學在高職院?!队嬎銠C文化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0,(4).

        第4篇: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本文將從習俗與禮儀、稱謂和歷史文化三方面探討中外文化的差異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消除文化隔膜。

        一、中外文化在習俗與禮儀上的差異

        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約定俗成的交際習俗與禮儀,習俗的差異是由人們日常生活和交際活動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如果不了解日常言語交際的慣用準則,常會造成交際失誤。例如在中國最常見的打招呼的方式是“去哪兒?”,“干嗎去?”,“吃飯了嗎?”。在西方人們則說“How are you?”;“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

        所以在進行Nice people ,Nice places(陳琳,中職課改國家規劃新教材:英語(基礎模塊))這課教學時,講到招呼用語,我會特意提醒學生注意使用場合。不能見人就問:“Where do you come from? (你從哪里來?)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因為在西方國家,這些問題一般只在醫院、移民局、警察局等正式場合才使用。同時還須注意西方人在日常談話時對隱私的忌諱。將“七不問”交際禁區補充到教學中,讓學生引以為戒。

        中西餐飲禮儀也有很大差異。中國傳統宴會,要求主人主動積極--敦促客人盡情吃喝。客人們也會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更有一套詳細程序,從座次安排到敬酒順序都有具體規定。而西式宴會,多是自助餐: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于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主人在宴客時只需說:“Help yourself to something”(請自便)。替他人取菜,向別人勸酒是用餐禁忌。

        在教學中,我利用學校現有資源把課堂設計成模擬餐廳和客房,并進行角色扮演,創設具體情境:如電話接線員訂餐服務、迎賓員迎賓就坐服務和餐廳服務員點菜服務等語境,在訓練中體會中外習俗和餐飲的差異,熟練掌握職場禮儀,做到應對自如,游刃有余。

        二、中外文化在稱謂上的差異

        中外文化在稱謂上也有很大差異。有些稱呼在中國人看來極不禮貌,如小孩子一般稱呼爺爺奶奶時直呼其名,而不是grandpa和 grandma。再如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Mary,一個準爸爸可能會給女兒取名Mary。 美國有家刊物曾專門就稱呼問題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人們在實際工作中85% 的稱呼是只喊名字。年輕人稱老年人, 可在其姓氏前 加Mr、Mrs或Miss。

        在英語中不能說"Teacher Zhao,"Engineer Sun等,而應Mr、Mrs、Miss 與姓(名)連用,表示尊敬或禮貌。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士等。例如:Professor Brown布朗教授, Captain Green格林船長、Doctor Thompson湯姆森醫生、等。再如中國人稱呼家庭成員、親戚或鄰居時,喜歡用"大哥"、"二姐"、"大嫂"、 "李大伯"之類,以示親近。而用英語稱呼時,一般不論男人還是女人,直呼其名即可。

        在授課中,我注重對稱謂方面的差異具體講述。如在執教Family Tree一單元時,我會舉例講述中外文化在稱謂方面的差異,比如在講述Mr、Mrs和Miss時,再加上 Ms的用法和區別。

        三、中外文化在歷史文化上的差異

        英國是島國,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所以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英語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則是“揮金如土”。

        再如在中國古代,人們把龍(dragon)和鳳(phoenix)作為皇權的傳統象征。龍代表帝王,鳳代表后妃,兩者都是富貴的象征。時至今日,龍仍作為一種象征吉利的動物,所以漢語中常說家長“望子成龍”,即希望孩子長大后能有所成就。給男孩子起名字也常用“龍”字,如“龍翔”、“龍龍”等。而西方人卻認為 dragon(龍)是邪惡的象征,是兇殘肆虐的怪物,應予消滅。

        于是,在教學中我會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做英譯漢和漢譯英翻譯練習,設計情境對話,漢語成語和西方諺語“對對碰”,盡力避免因文化隔膜造成的非英非漢式雜糅語言。

        因此,為消除文化差異帶來的文化隔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可采取如下對策:

        首先,要注重創造良好的英語課堂環境,善于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濃郁英語文化背景的情境,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其次,在組織課堂活動時,突出特定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這種背景下進入規定情境,并盡量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言語交際的環境準確地使用英語。

        第5篇: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 高職文科專業 計算機文化基礎 建構主義

        1.引言

        目前網絡化、數字化不僅是學生的娛樂方式、感情交流方式,而且是他們的學習方式,甚至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因此對于計算機基礎技術的掌握成為當今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本領。國內當前對于本課程的研究有三大方面,一是研究大學本科該課程的教學,二是研究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本課程教學,三是研究高職高專文科類專業該課程的教學。在研究高職高專非計算機專業該課程的教學中,對于文科學生該課程的教學很少有涉及。而對于計算機文化基礎這門課程仍然作為一門獨立存在的課程存在的今天,文科專業該課程的教學面臨著很多新的問題。對于高職文科類專業,學生的邏輯思維建立的比較模糊,因此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與培養學生實際能力更應該緊密結合,以便培養出熟練應用計算機并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職業型人才。

        2.問題

        首先,在我院的學生中,大部分在以前或多或少接觸過計算機,會用計算機聊天、看網頁等,也有一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是零起點,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但相對來說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還是十分薄弱,不成體系。

        其次,學生大部分為獨生子女,都是典型的“90后”,學習主動性不是很高,原來學過一點就不愿意再認真聽講,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性格上也不愿意接受從前那種從頭開始講起被動聽講的教學方式,課堂上認真聽課的不多,上機實踐的時候也大多停留在聊天、看網頁上。同時文科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都不強。對于計算機最基礎的東西理解能力不強(比如數制轉換等),學習能力較差,興趣比較分散。

        再次,采用計算機+大屏幕的教學方式,學生在下面看演示,教師在上面操作,兩次課過后,學生很容易感到厭倦。

        最后,上機問題。學生中大部分高中時候都接觸過電腦,頭兩次上機往往不知道該干什么,后來的知識也不存在連貫性。所以導致學生的興趣不高,僅僅會常用的QQ等聊天軟件。

        3.建構主義教學思想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對我國的教育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不能被傳遞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而且這種建構是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的。因而,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角,他們已有的知識和思維活動和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應該成為教學設計的重心,教師是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

        建構主義最早是應用于幼兒教育。近年來,很多教師實驗性地應用于高職等大學課堂。由于我院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已經講授多年,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字化教學環境。而這些已有的數字化資源則非常易于實踐建構主義教學思想。

        4.基于建構主義思想的課堂設計

        教學目標分析:按照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的要求,結合教材的每一章,劃分成為不同的知識點。將這些知識點平均分配到各個課時中去,作為每次課的教學目標。

        情境創設:“情境性”的學習觀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這又建立在建構主義的知識觀之上。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事先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對基礎知識部分作了簡化,而上機操作部分,事先按學生的水平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根據水平給予不同層次的任務。使得小組學習可以在同一進度上,有了討論的余地。

        信息資源設計:上機操作之前,在該課程的網站上存放了一些關于該課程的其他參考資料或者學習方法,供學生進行自主查閱。雖然網站還不是十分完善,但是在上面一些相關信息,或者學生學習中容易疏忽的一些問題,還是能夠補充課堂及上機學習的不足,具備了初步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數字化環境。

        自主學習設計:每個小組的任務都分為三個層次,完成一個層次之后,會分給他們一個更為高級的任務。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心理上有一種成就感。比如在Word上機教學時,我們可以找一些與學生專業應用相關的排版的實例,要求他們在規定時間內按組進行排版。任務完成之后,可以給學生一個更難的課程,讓學生自己設計封皮及內頁,最后給學生打印出來。這樣學生不僅能鍛煉Word排版的能力,而且能增強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協作學習環境設計:在劃分為小組下達任務之后,學生開始自主地學習、討論、協商任務,進一步深化對任務的解決方案的細節。在學習PowerPoint一類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時,首先結合演示,介紹基本操作的要領,然后布置給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主題,不同的任務。在關鍵處由教師給予指導,同時,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演示他們的作品,講述其設計思想、作品主題、制作技巧等。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學習效果的考核主要是通過全國計算機一級考試及期末考試合格。但并非僅局限于考試及格或通過一級考試。而關鍵在于給與一定的綜合任務,看是否能夠運用一學期的知識進行解決。

        強化練習設計:根據最后評價結果,為學生設計了一定的補充性的或者重復性的練習,并且針對每次課學生的學習討論情況,給不同的小組布置不同的作業,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達到最終的意義構建。

        當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在于準備學習環境,還要控制、管理、幫助和指導整個過程,發現學生的行為偏離目的時候,應予以糾正。

        教學效果比較:

        雖然兩種課堂的及格率相差并不是很大,但是一級通過率的差別特別明顯。學期考試是全部筆試的形式,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卻有相當部分的上機實踐題目。從這里可以明顯感覺到應用建構主義的課堂,學生的動手、思考能力更強一些。但應用建構主義的課堂,不可否認的是,為了創設學生需要的學習環境,降低了一部分學生的任務的難度,從而學期末的考核中,并沒有明顯地體現出兩種課堂的差距。

        5.思考

        總之,將原本應用于幼兒教育的建構主義思想應用于復雜的高職教學中,還僅僅是一種試探,在實踐難度和實踐模式上都存在著新的挑戰。而且這種新型的課堂模式,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羅明東,和學仁等編著.教育技術學基礎――現代教學理論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科學出版社.

        第6篇: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現代化 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1(a)-0-01

        隨著21世紀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初中教學模式的弊端也日漸顯露出來,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模式正在悄然的發生變化?,F代化信息技術融入新課改下的初中教學,既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為新時代教育教學實踐指明了方向。正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所說: “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 。因此,通過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到初中教學的實踐之中,是時展的召喚,是改進教學模式的有力手段。

        1 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的優勢

        伴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逐漸被符合時展要求的教學模式所取代,并且通過不斷積累與實踐,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等符合時展要求的教學模式已在實踐中變得越來越成熟。與傳統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相比,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在教學環境、教學媒介、教學方式、師生角色等方面具有符合時展需要的優勢。

        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初中語文教學后,教學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機房、多媒體階梯教室等教學設施在教學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師生搭建一個開放性的、可交互式的動態教學平臺。借助該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自動自發的進行探究式學習,很多新鮮、新奇的想法和問題,可以很快的通過人機對話進行搜尋,可以很明顯地自主學習效率,同時增加了學習的興趣。通過調查發現,與傳統的教學環境―教室相比,90%以上的學生喜歡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學習。可見,教學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

        由于現代化信息技術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強等優勢,因此,語文教學中可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該媒介平臺將單向、發散方式的傳統教學信息傳播方式轉變成為了人機交互式。師生可憑借該媒介信息量大、搜索速度快等特點,充分擴充學習資源,提升問題解決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因此,該媒介平臺也被師生稱之為“良師益友”。

        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多為教師引導教學,引導學生為自我為中心,采取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先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而后進行組間或班級內部心得體會探討。該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人機交互式學習。該教學方式一改以往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式、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學的核心重點為學生,教師一般是扮演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學生從機械接受知識被動學習者,轉變為積極尋求合作、主動建構知識的學習者、研究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探究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2 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模式的誤區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是我們達成共識的一個教學理念,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還發現教師錯誤的理解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模式,或因缺乏教學經驗、走教學極端等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未能很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例子。

        一如,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絕對化,完全放任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平臺進行自主學習。由于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浩如煙海、紛繁復雜,作為沒有太多經驗的初中生,將更多的精力浪費到信息搜索、篩選過程中,沒有將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二如,教師按照原有教學理念(滿堂灌),采取新型灌輸方式,總體格局還是老師主動教學、學生被動學習。這種“新瓶裝老酒”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和學習效率的提升。

        因此,對于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模式教學的教師來說,首先注重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因此,劉永良等指出:“任何媒體的選用都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建構知識信息和閱讀、寫作圖式,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深入開展,為學生個別化學習和積極主動的探求創造條件,而不能把‘電教’變成‘電灌’。

        在新時代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所有活動都應以為學生學習服務而展開,因而,在該模式下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初次接觸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學生,他們尤其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習。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后,教師應不斷地收集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并根據學生反饋效果,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案、教學方式等進行改進。因此,教師要導之有方、導之得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走彎路。

        3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初中語文教學特點,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促進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將其貫穿于語文教學每一個環節之中,并且注重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能力,從而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及學生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 孫姚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結合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5:10-14.

        [2] 李研.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及綜合性學習整合的教學模式的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1-40.

        第7篇: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論文摘要:在初中牛津英語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原因中,有一個就是學生對英語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進而對英語學習也失去了興趣與學習動力,針對這一問題,本文進行了對策分析與探討。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發現,牛津英語新教材對教學的幫助是很大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分學生非常的聰明,但是唯獨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導致其成績不是非常出色。而相反的,一部分學生不是非常的聰明,但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也非常的努力,所以最后的成績也往往比較出色。

        文化是一個完整社會的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理念,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它涉及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衣食住行、風俗習慣到抽象的行為規范、倫理標準、人生信仰、價值觀念等等,因此人類學家普遍認為,人不僅僅是“社會人”,而且還是“文化人”。

        1、解讀牛津英語教材

        初中牛津英語教材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材料,在各個版塊中教材都十分的注重對學生語言實踐和對話能力的培養。但是我們在教學也不能以本為本,而是要盡最大的可能去充分挖掘探討、活化教材資源,讓教材更加深人的走進學生。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或者刪減,從而使教材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當然,補充的教材必須要和本單元的教學話題相關。

        2、英語文化意識的影響因素質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之所以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大,主要在于,他們對英語的文化了解不夠,對英語的情境也了解不深,所以,導致了他們對英語的興趣也乏善可陳。所以,在教學中應當引導他們充分的認識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樹立他們的英語“文化意識”。

        了解英語文化意識,可以從兩點人手:一是英語文化的價值取向,二是英語文化中的傳統習俗。

        2.1價值取向

        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特有的價值系統和價值取向,對善惡美丑的評判標準也是大不相同的。特定的文化標準文化意識規范著人們的思想道德準則,行為方式。一種文化中推崇贊揚公認的舉止思想,在另一種文化中卻有可能被看成是離經叛道不可思議。用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單詞Inpidualism為例。

        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美國,這個詞反映的是獨立自主,不依賴他人,完全憑個人的奮斗取得成功的個人品質。英語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崇尚依靠個人的能力去實現個人的利益,認為個人的利益至高無上,鼓勵自我奮斗、自我實現。這種人生信念可以從下面的這些諺語中反映出來: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God for us all(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

        2.2傳統習俗

        在英語文化中,傳統的風俗與習慣也是英語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不同傳統習俗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思想、舉止都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則體現在稱呼、贊揚、道謝、致歉、禁忌、對顏色的偏好等各個方面。

        以顏色偏好為例,不同的顏色在不同語言中表達的內涵和思想都不一樣。中國人大多偏愛紅色,但凡有喜慶、節日,都要以紅色裝飾,象征著幸福、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紅色卻代表著血腥、災難和危險。因此((紅樓夢》中的“怡紅公子”、“怡紅院”這些詞匯,在英國翻譯家Hawkes的譯著中則被譯作“Green Boy”,“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而不是“the Happy Red Prince”,“Happy Red Court”。

        3、加強英語文化意識教學的具體措施

        在了解英語文化的價值取向與傳統習俗后,我們就可以對癥人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具體的措施,幫助學生樹立有效的英語文化意識。

        3.1加大課堂的文化輸人,強化文化意識

        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渠道,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場所。所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應當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當中,教師要更新教學舊有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法,充分的挖掘教材資源,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英語文化意識的教育和培養。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教育的主陣地。

        3.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創造語言環境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有效培養,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化的交際,使學生能夠適應英美國家的招呼,寒暄,稱謂,道歉,致謝等禮貌表達方式,或者是讓學生在模擬英語文化環境中生活,使其能夠逐步的掌握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

        4、英語文化意識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4.1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隨著時代的進步,英語教學也已經脫離了已本為本的教學方法,轉而向實踐性更高的語言教學發展,這就需要較高語言素質和較強文化素養的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應當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使自己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隨著教材及其考試內容的不斷改革,教師不僅要刻苦鉆研語言知識,提高英語語言素養,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第8篇: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是初中生學習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與小學語文相比,初中語文在教學大綱的要求上,在對學生閱讀能力、語言能力、語法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顯變化,減少了直觀性較強的內容,增加了提高學生想象力和創新性方面的內容。教學策略是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條件,對達成初中語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想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水平,教師需要對教學策略進行創新性的探索,為語文教學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一、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過于落后,在學科定位、教學目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

        1、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將自身的思想過多地融入到教學體系當中,認為自己的思路能夠代表學生的思想,只要把自己的教學思想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就算是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事實上,當學生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不相符合時,就會出現學習上的斷點,而教師又總是以自己為教學的中心,使得學生盲目跟從,學習索然無趣,學習效果不理想。

        2、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教學的方法過于單一,只是單純地講授傳播,缺少對教學方法的探索,方式過于簡單粗暴,使得學生面對語文的教學內容難以全面理解,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效果。

        二、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及其類型

        1、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含義。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是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初中語文教學情境中為實現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學行為方式或教學活動方式。一方面,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從屬于教學設計,確定或選擇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任務之一;另一方面,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制訂以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為依據;第三,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既有觀念驅動功能,更有實踐操作功能,是將語文教學思想或模式轉化為語文教學行為的橋梁。

        2、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類型。教學是一個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過程,因而針對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提出的教學策略就有很多種。首先,根據主導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個別化教學;其次,根據構成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某一重要因素,可將教學策略分為方法型策略、內容型策略、方式型策略和任務型策略;再次,根據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學任務指向的不同,可以將教學策略分為管理策略和指導策略。我們依據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的不同環節,可以把教學策略分為教學準備策略、教學實施策略、教學評價策略三大類。其中,教學準備策略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鉆研教材,組織教法,分析自我和學生,制定教學計劃的策略,主要包括確定教學目標的策略、設計教學內容的策略、選擇教學方法和媒體的策略、安排教學環境的策略。教學實施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策略,包括先行組織者策略、概念原理教學策略、促進認知情意發展的策略等。教學評價策略是指教師為保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對教學全過程實行主動的計劃、反饋、控制、評價和調節等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學監控策略和教學評價策略。

        三、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制定的依據

        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的制定或選擇的基本依據主要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師以及在什么教學情境下使用等方面進行考慮。

        1、初中語文教學目標是教學策略制定或選擇的決定性因素。教學目標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學策略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學科的教學也如此。例如,在初一語文教學之初,教學的起始目標是要提高學習者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和信心,然后才是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的具體知識與技能和發展學生智能的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初中語文教師應采用不同的策略。對于具體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教師可選擇對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對學習者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都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而達到提高或保持學習者的積極性;對于發展學生智能的目標,教師可以根據知識與技能內在的邏輯聯系、知識與技能掌握對學習者認知結構的促進作用、知識與技能遷移的規律、學習者的主觀狀態等進行綜合考慮,然后制訂或選擇相應有效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學目標的分析是制訂或選擇有效教學策略的關鍵。

        2、初中語文學習者的初始狀態是教學策略制訂或選擇的基礎。對初中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重視,是現代初中語文教學觀的基本特征之一。學生的初始狀態,主要指學生現有的知識與技能水平、學習風格、心理發展水平等。實踐表明,如果僅根據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制訂教學策略,無視學生的初始狀態,那么所制訂或選擇的教學策略就會因缺乏針對性而失效。在具體分析學生初始狀態之后,可以采取兩種策略:一是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與技能水平、學習風格、認知風格、心理發展水平等的長處或學生偏愛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學策略,稱之為“匹配”策略;二是針對學生初始狀態中的短處或劣勢有意識地采取補救性措施,并在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找到“教學最佳期”,鼓勵學生“跳一跳”,引導他們向著潛在的、最高的水平發展,稱之為“失配”策略。這兩種策略的使用都是以認識和把握學生的初始狀態為前提的,因而可以說,對學生初始狀態的分析是制訂有效教學策略的基礎。

        3、初中語文教師自身的特征是教學策略制訂或選擇的重要條件。如果說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是影響教學策略制訂的客觀條件,那么影響教學策略制訂有效性的主觀因素則主要取決于初中語文教師自身的特征,如教師的教學思想、知識經驗、教學風格、職業心理素質水平等。在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是制訂和實施教學策略的主體,他們一般都傾向于選擇與其教學思想、知識經驗、教學風格、心理特征相一致的教學策略。因此,在制訂或選擇教學策略時,不僅應重視教學目標和學生初始狀態的分析,還應充分發揮初中語文教師自身特征中的積極因素的作用,并有意識地克服自身特征中的消極因素對制訂或選擇教學策略的不利影響。

        4、教學環境與情境對教學策略的有效制訂或選擇具有制約作用。教學環境是初中語文教學活動賴以進行的重要因素,它由學校內部有形的物質環境和無形的心理環境兩部分構成。前者如校舍、教學設施、教學場所以及教室的光線、溫度、空氣等;后者如學校中的人際關系、校風、班風、群體規范、社會信息、教師期望、課堂教學氣氛、班級規模和座位編排方式等。從表面上看,教學環境只處于教學活動的周圍,是相對靜止的,但實質上它卻以自己特有的影響力潛在地影響著教學與學習過程及活動的效果。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學校教學環境正變得日趨復雜和多樣化,因而對教學策略的制訂與選擇的影響也日益突出。教學情境是被個體所意識到并直接影響個體心理與行為的各種因素的組合體,是在教學環境背景下產生的個體當時所意識到的特定的、具體的情境。一般而言,說教學環境更多地制約著教師對有效教學策略的制訂,而教學情境則更多地影響著初中語文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擇和調整。(作者單位:彭州市天彭鎮利安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郭成.課堂教學設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張大均.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9篇: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放眼新世紀語文課改的宏觀態勢,我認為,經過新時期語文教改、80-90年代語文大討論、課程改革與《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的思想和學科積淀,整合已成為初中語文課改的必然走向。彭莉瓊“積累教學”的成功,非常有說服力地揭示出:對已有語文教育資源進行系統整合,在整合中創新以實現實質性的突破,是語文教學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大面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正確選擇。盡管彭莉瓊的“積累教學”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深化,但它顯示的方向、路徑和方法是對頭的,具有普適價值,值得向有志于教改的老師們推薦。為此,本文擬從四個方面對彭氏“積累教學”進行解讀,以求教于方家。

        “增強語文學習的可持續性”:積累教學的現實目標

        作為當代管理意識革命的一個概念,“可持續性”指一種可以長久保持的過程或狀態,即某些相關的量不隨時間的推移而衰減,不隨時間而下降其效用。彭莉瓊順手將它延伸運用于語文教學領域,這與其說是邏輯的力量,不如說是直覺的饋贈。她直奔主題提出“語文學習的可持續性”有如靈光乍現,非但不因缺少中介的過渡而被視為生搬硬套,相反還因產生了“陌生化”效果而為我們欣然接受。這是因為她的靈感并非天外來客,而是在實踐中孕育、生成的。問題首先是她從實踐中提出的:“初中語文教學究竟應該解決什么問題?學生應該獲得什么?如何夯實學生的基礎,讓他們在高中階段有長足的發展?”那什么是基礎呢?她依據實踐分析,認定除了常規的硬指標,更要重視“親近語文,喜歡語文”和“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這種“軟實力”。而實踐又證明,只要“學生基礎扎實,發展潛質大”,就能使“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可持續學習能力顯著增強。”“可持續性”就這樣不露痕跡地與“基礎潛質”發生同構關系。不過這時的“語文學習的可持續性”只是一個簡單的抽象,彭莉瓊賦予它的內涵還是比較稀薄的??伤坏┍徽J可,進入語文教育學的語言系統,經過實踐熔爐的鍛造,沿著“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道路,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有許多規定和關系的豐富的總體”(馬克思),有可能從管理意識革命的概念轉換為語文教育意識革命的概念。

        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彭莉瓊有這種理論上的自覺。她的本意是提出和回答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這一現實問題,即自己的教學活動與什么對接,這就夠了。她面臨兩難:與攪得周天寒徹的中考(高考)對接,雖心憂卻駕輕就熟;與人人心向往之的素質培養對接,雖心安卻舉步維艱。她順從自己的內心選擇了挑戰。為什么不呢?“學生本位”的理念已溶化在她的血液中。當她帶著對學生學業和精神成長的深切關懷,把“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可持續性”作為自己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就已經與應試教育劃清了界限,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彭莉瓊緊緊圍繞“可持續性”現實目標的教學實踐,與依恃行政權力曾風行一時的“目標教學”有本質上的不同。后者是科學主義思潮的產物,抱持知識至上的觀念并把知識碎片化、技術化,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缺乏關懷,最終被應試狂潮席卷而去;前者則解構了純知識的、短視的功利的教學目標,重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把素質的提升放在首位,使學生有底蘊有后勁去迎接學習上的持久挑戰。

        “語文學習的可持續性”理念的提出,不僅是彭莉瓊個人內心的自由選擇,更重要的是還反映了處于弱勢地位的學生對教育的理解和需求。

        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學生想什么,而是教他怎樣去想。一個老師如果認為他的責任只是要學生像他自己一樣去思考,這樣的老師絕對不是好老師。好的教師是肯幫助學生自己去思考。真正的教育不是把東西塞進學生的腦袋里,而是幫助學生自己從腦袋里把東西提取出來。教育是要建立一個人的個性和獨立思考能力。

        出自班上一個十三歲小姑娘筆下的這段話,對彭莉瓊教育價值觀的沖擊之大是不難想見的。她十分感慨地說,在這樣的具有獨立人格和意識的學生面前,“不要指望你老師的權威,你會不斷地反省,會經常面對激烈的辯論,會由衷地體會到教學相長的含義。”可以說,彭氏“可持續性”理念的價值和生命力也在于它順應了學生內心對自由的渴望和吁求。當學生獲得了心靈的自由,他的人格和意識得到了應有的尊重,你還用擔心他們缺少持續的學習動力嗎?

        “感受·體驗—積累—思考·表達”:積累教學的人文建構

        彭莉瓊搞課改,的確是語文教學的現狀逼出來的。她說:回顧、思考語文教育問題,“我認識到必須解決語文學習‘學過無痕’的通病,注重學生的積累?!闭媸且会樢娧徽Z破的!她不忍看著“通病”繼續蔓延,費盡心力找到了以積累為核心的預防、救治之道。在傳統語文教育中,積累本是最普通最常見的方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實際上都離不開積累。對此,人們大多熟視無睹,不以為意,彭莉瓊卻視若珍寶,抓住不放。從最一般的礦藏中發現、挖掘出含金量高的礦石,這正是她的可貴和獨到之處。新教學系統的建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我以語文學習的積累為抓手,系統地進行課程規劃,將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落實到語文學習的全程管理之中。

        積累在于持之以恒,要培養學生的積累意識和習慣,才能真正實現從知識數量的疊加到提高語文素養的飛躍。

        為了落實到“全程”,真正實現“飛躍”,彭莉瓊能想的都想了,能做的都做了。從打破教的舊章,到建立學的新規;從端端正正寫字抄書,到個性化閱讀寫作;從用足教材讓梅“重開二度”,到長文短教舊文新教常教常新;從“專題式”教學、單篇課文單元化處理,到單項能力訓練、綜合實踐活動……多元理念、各類課型、多樣學習方式、各種教學手段,無論借鑒還是創新,統統拿來擅其長盡其能,在不斷的整合中“使課改走進課堂,讓課堂推進課改”。這樣,經歷多年不斷反復的實驗,從初始的“觀察—積累—思考”到現在的“感受·體驗—積累—思考·表達”,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在實踐中完成了建構。

        “感受·體驗”處于新教學系統的源頭,是積累形成的入口和通道。把“觀察”改為“感受·體驗”,并非它不重要,更不是可以或缺,而是因為觀察一般指主體對外界事物的審視,那就排除了閱讀,如改為閱讀,又有同樣的局限,“感受·體驗”則把它們都包括進來了;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建構者對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主導地位的明確認同。文學的本質是詩性的,閱讀文學作品是以審美方式獲得情感、情緒的感受和體驗,是從對原典文本的欣賞中得到心靈的感悟,情感的熏陶。培養人的感性是文學教育、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功能。為了培育學生的審美感悟,彭莉瓊開設了以中國著名作家為主的“走近名人”的系列專題課,在《怎一個“愁”字了得——走近李清照》專題中,“訓練學生感知意象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就被列為主要教學目的。學生們在《遙想清照當年》的同題隨筆中,各自抒寫了讀女詞人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下面隨引三例,以見一斑:

        潺潺如流水的文字敘說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感傷;層層疊詞呈現著你 “梧桐更兼細雨”的凄然。我深深感受到你的詞中所透露的婉轉的憂傷,那般凄美動人。我的心在一瞬間被你淚水般的詞句所觸動。

        當你用生命做箋,用心血為墨,你寫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婉約詞人平平仄仄的詞韻,你更寫出了那個朝代的心事,寫出了人性最真最純的相思……當一張薄薄的錦書化為一縷說不清的情愫自遠古飄來,我透過那銹跡斑斑的銅鏡,看見了你隔空離世我心中永駐的紅顏。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你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你承受了。這便是李清照,那個在秋風黃花中美麗的女子,那朵不染的清蓮,那個亂世中的美神。

        這才叫以審美方式欣賞文學!引導他/她們如此去感受、體驗的彭老師,當然不會認同時下流行的被功利、技術、應試綁架的非審美方式的“欣賞寶典”。在堅持“文學是人學”的她眼里,以追逐知識取代心靈感悟,以實用與功利污染閱讀心理,既糟蹋了神圣的文學,也是對學生純潔稚嫩感性的壓抑和摧殘。

        “積累”是新教學系統的核心,重中之重。它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觀念,還是一種存在。其重要作用正如彭莉瓊所言:經過感受,體驗篩選和淘洗的“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生營養,也就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應,極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她規劃、實施的積累有三個特點:(1)打破了僅限于知識積累或語言積累的舊格局,把積累的范圍擴大到能涵蓋語文的全部內涵和處延,使積累的內容具有綜合性?!罢Z言—文化—生活”構成了積累的全部內容,原先的簡單線性結構轉向復雜網狀結構,極有利于學生綜合品格的形成。(2)打破了唯意識形態的偏狹觀念,既以體現了主流價值觀的教材為依托,又寬容凝結了非主流價值觀但促進了人類進步的文化,使積累的價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彭莉瓊的教學按新課標的精神進行,充分發揮了教材的價值引導作用,做到了不逾矩;可她的思想并不封閉,開設蒙學讀物專題,向學生推薦有強烈現代意識和現實批判精神的作品,無不表現了她的從心所欲。(3)打破了“老師講,學生聽”或“老師提線,學生表演”的新舊慣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全程參與教學活動,使積累的方式具有自主性。這樣的積累才能讓學生終生受益,兌現她“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的承諾。

        “思考·表達”是積累的提煉、升華、外化,新教學系統的出口和展示平臺。對教學系統的文字表述雖然幾經變化,但“思考”一直穩穩不動,足見彭莉瓊對它的器重。她以“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為突破口,采取各種措施“引導學生勇于并善于進行‘問題提出’”,“讓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她認為課堂本來就是“促進學生思考的地方”,于是孜孜不倦地力求“環環求新,節節突破”,以“開掘學生的創造靈泉,引來學生的思維活水”,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將音樂引進課堂,幫助學生在樂曲欣賞中“找到開啟想象之門的觸發點”;讓學生嘗試公益廣告設計、自我形象設計,激發學生“開掘思維的獨特性”的興趣。至于“表達”,當然包括口頭的和書面的,比用“寫作”更符合語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的本義,意在使學生具有既能下筆成文又能出口成章的語言應用能力,以適應現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對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重文輕語”偏向的一種救正?!八伎肌け磉_”是前提與結果的組合,密不可分。一向“關注學生個性”的彭莉瓊,在這個環節十分“重視學生的領悟和思考”,特別“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這正是組合的關鍵所在,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教師的責任是要排除種種陳舊觀念和“應試八股”的干擾,構建一個適合初中生自由思考與自由表達的語境,激發和保護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表達的愿望、勇氣,培養和提高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和獨立表達的能力。我手頭有一份教學課例,里面有彭莉瓊的學生們閱讀《擺渡自己》一文后,在思考與表達如何“為你身邊苦惱的人做一次熱心的擺渡”時所留下的吉光片語,其中不少像“苦是一種有力度的人生體驗,也是一種有價值的人生境界,沒有這種體驗與境界,日子只會過得平庸,人也輕飄得沒有分量”這樣有思想含量的文字,在幾無獨立思考余地的應試語文教學中是看不到的。

        “感受·體驗—積累—思考·表達”是一個開放的富于張力的完整的語文教學系統。它以綜合自主多元的積累為中心,以獨特的感受、體驗和自由思考、自由表達為主體,以教與學相生相涵相長為動力,以培育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學習的可持續性為目的。來自“感受·體驗”汩汩流淌的源頭活水,流入始終處于動態之中名為“積累”的蓄水池,然后形成“思考·表達”的瀑布,源源不斷流出,循環往復,生生不已。從現代認識論看,它與“感性—知性—理性”相對應,是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符合認識的基本規律;從現代學科論看,它不只是一個認識活動,滲透其中貫串始終的人文精神——情感熏陶、人格修煉、心理調適、價值追問、精神提升帶有很強的文學性,體現了語文作為人文學科的鮮明特征;從現代教學論看,它不僅實現了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戰略轉型,而且完全符合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做到了“小步子,緩坡度,一步一個腳印” ,“不貪多,不求快,不求深,走得扎扎實實”(唐建新先生評語),全面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理念。

        “熱愛母語,熱愛生活”:積累教學的基本原則

        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以確立和保證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彭莉瓊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語文學科的特點,提出了“熱愛母語,熱愛生活”的基本教學原則。母語是民族文化的根,生活是人類生命之源。以熱愛為指向,引導學生尋“根”溯“源”,就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獲得持久的內在動力,從而在熱愛母語和生活中實現自主積累,在自主積累中達到自覺熱愛母語和生活?!盁釔勰刚Z,熱愛生活”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目的。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原則,它也可以看作是具同質性的兩個教學原則的綜合。

        語文的本體是語言,語文教育就是母語教育。在彭莉瓊擬定的各種教學計劃中,“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這一條是恒久不變的。把這作為教學原則,當然是基于她對母語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她的認識貼近學生,有時代的緊迫感:

        處于“讀圖時代”的社會大背景,學生對平面,靜態文字的隔膜已經比較突出,更需要靜下心來,學好自己的母語。

        顯然,她也看到了我們的語言環境并未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而得到改善,西方的“強勢語言”、流行的“網絡語言”、泛濫的“廣告語言”、復活的“意識形態八股”,對我們民族的語言形成很大的沖擊,民族文化從根上受到損害,現代漢語表達上的僵化、粗俗、失范,對她的學生的語言學習和使用形成了誤導。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彭莉瓊在教學中緊緊抓住母語這個根,在課內外的每個環節中堅持母語教育的導向,貫徹熱愛母語的教學原則。她的課改為何要“從‘抄’開始”?因為“通過抄寫能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字的親近感,體悟文字美的魅力”,從而吸引學生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從鍵盤、鼠標轉移到方塊字上。“從‘抄’開始”看似平淡無奇,在當今語境下實則振聾發聵。當學子們屏息靜氣寫下一撇一捺,他們就開始進入擺脫外物之役、重獲內心自由之境,與此同時,潛伏在他們心中的對未知的渴求也被呼喚出來,化為強勁的動力把他們推上積累“馬拉松”的跑道。為幫助學生感受母語文化的豐富內涵,彭莉瓊結合課文教學將漢字常用造字法知識介紹給學生,取得上佳效果。

        盡管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已是常識之論,彭莉瓊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因來自生動的實踐而仍有其深切之處。她把問題納入積累的系統,直接從學習動力層面揭示二者的關系:

        語文學習與生活聯系十分密切,語文學習需要一定的生活積累,積累豐富深刻的生活感受、生活體驗,語文學習才有基礎,才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教學原則。循此原則,她堅持打通課內外,讓“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不動搖,以拓寬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天地;堅持“圍繞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把節慶、考試、表彰、家長會、運動會、社會實踐課、勞技課……統統化為“語文教育的活水”;堅持引導學生關心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以“捕捉并蓄積生活中難忘的‘細節’和‘瞬間’”。這些人人皆知的做法本身并無什么特出之處,關鍵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心”是運用者的創新意識,更是教學中的主導和主體的持之以恒,不言放棄。彭莉瓊實施“熱愛生活”的教學原則,當然是把學生直接經驗的生活放在首位,但又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非常重視學生通過廣泛閱讀獲得的間接經驗的生活。教學實踐告訴她:以文學作品為主的閱讀,“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叛逆期’的順利過渡,尋找人生坐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說,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生命價值”。那些作品中的人物身處逆境,遭逢厄運,不喪志,不氣餒,頑強不屈地與命運抗爭,最終實現了人生的超越,彰顯了生命的價值,給學生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從中得到了生活和學習的強大動力。有鑒于此,彭莉瓊的教學不僅打通課內外,還打通直接生活和間接生活,帶領學生在不同形態的生活之間穿越,引導學生“體會文字背后深邃的哲理”,“對自然界生命和人類生命現象進行深入細致的感悟和思考”。熱愛生活,積累生活,彭莉瓊的學生們從中得到的往往超出了我們這些同道者的想象。

        當下語文教學最缺少的是什么?彭莉瓊有自己的思考:“初中語文教學現實的需要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即‘靜’,平靜,耐得寂寞;‘凈’,思想,語言的凈化。”如何才能做到這兩個字呢?“熱愛母語,熱愛生活”應該是她給出的一個可供參考的選項。一個熱愛母語和生活的人,不可能不被語言、文化之美和生活、生命之美強烈吸引,也必定會激發出發現美、欣賞美、積淀美、展示美、保護美的巨大能量。彭莉瓊回憶:與學生一道品味《拾饅頭的父親》一文時,“教室里異常安靜”,當講完“貧窮不是罪過,作為孩子,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現狀,我們不要因此而感到自卑,我們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這段結束語,“我留意到,很多學生挺直了腰桿,雙目熠熠生輝?!边@個細節扣人心扉,令人動容。在應試教育高壓下,苦苦掙扎的學生們所缺少的,就是這種對語言、文化、生活、生命之美的感受、體驗、思考、表達,就是這種使自己站立起來,挺起腰桿,雙目熠熠生輝的真善美的力量。臺灣著名學者蔣勛先生有一個痛心疾首而又意味深長的提問:“美的力量能讓中國安靜下來嗎?”彭莉瓊可能無意于回答蔣先生過于宏大的世紀之問,但從她學生們的口頭和筆下,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正在學會使自己的語言遠離粗糙、粗俗、粗鄙、粗魯,學會尊重人和人的價值,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和思考另一個人的生命,他們確實安靜下來了。

        “讓學生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積累教學的境界追求

        葉圣陶先生曾從人的發展的需要出發,闡發了合乎人的高層次需要的語文的發展價值、理想價值,提出了“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理念。彭莉瓊不一定很熟悉葉老的這一重要思想,但長期的教學實踐使她對語文教育的內在功能也有切膚入骨的體認,鄭重宣示“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為了高考、中考,而是讓學生成為一個大寫的人”,諄諄囑咐學生“把‘人’字寫大,寫清楚,寫端正”。“學語文就是學做人”實際上是她在教學上自覺追求的最高境界。

        怎樣引導學生在學語文的過程中學做人,把“人”字寫好?彭莉瓊的經驗可學也不難學。第一,努力實現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語文課程的特點與優勢的對接。彭莉瓊對學生的個性心理有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在她看來,初中生因自我意識覺醒而抗拒居高臨下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但又容易在憧憬心境中接受生動形象的教育以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而語文特別是其中以形象感染為特征的文學,作為“生活的教科書”正符合他們成長中的心靈的迫切需要。她說: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價值確立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它在引導和培育學生心智發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因此,她摒棄了違反教育規律的“思想灌輸”和自欺欺人的“高空作業”,以“擁有公民意識”為做人第一要著,以“學習、盡責、助人、工作皆是享受”為價值觀的核心,搭起情感、陶冶的橋梁,使語文教學能順應并引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她喜歡涓涓細流,一切從細節抓起,從ABC抓起,教育學生明白:把字寫端正是把“人”字寫端正的第一步。無論課內課外,她都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向善齊賢”,不心浮氣躁,不急于求成,以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在育人立人上提供精神滋養和心靈陶冶的特殊功能。她應邀去香港的中學上《我的老師》示范課,就依據學生個性和課文特點確定以“讀讀、想想、品品”為教學的主線,一步一個臺階,使感恩教育如春雨潤物滲入心底,學生在細細咀嚼品味中也悟出些許寫作的訣竅。課后,該校校長深有感觸地評價:“我覺得(這堂課)是一個母親領著一群孩子在慢慢上路?!痹谧鹬貙W生個性的同時,彭莉瓊還堅信“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教學中力戒越俎代庖,倡導學生在情感陶冶中認識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翻看她學生的作文,你會看到:一瓶從報亭偷來的汽水,一張沒用出去的假鈔,一枚放進流浪漢盆里的硬幣,一次忘記母親生日的尷尬……孩子們以誠實純真生動的筆觸,勇敢地把自己人性中的一念之差、瞬間陰云置于親眼目睹的真善美的陽光之下,那心靈的每一悸動,猶豫、忐忑、刺痛、羞愧,都纖毫畢現地袒露無遺。被知識精英視為稀缺精神資源的自省、懺悔意識,就這樣在孩子們心底默默生長,又如此率直、真實地表達出來,其敏感的心靈和解剖自我的勇氣,令我刮目相看,肅然起敬。這是只有靜下心之后才會有的思索與體驗。當半兒童、半成人的初中生能感覺自己內心里的“小”,誰還會懷疑他們一定能把“人”字寫大呢?這也印證了潘紀平教授在肯定綜合實踐活動課“尋找春天的足跡”時所說的:“學生的自主性一旦發揮,學生的潛能一旦被挖掘,所能收獲的成果將是無限量的。”

        第二,努力實現語文教師和班主任雙重身份的對接。教語文兼班主任,這是一種常態。彭莉瓊的與眾不同和可貴之處在于,她一身二任而能互補互融,真正做到了無縫對接,渾然一體。她說:“作為班主任,關注學生的個性,教會其做人,應為主要任務。”這與她認定的語文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以語文教師的身份當班主任,以班主任的身份教語文。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精神上的成長, 很難區分哪得益于她的語文教學,哪得益于她的班主任工作,我看應當是1+1>2的合力。她引入蒙學讀物進行專題教學,開始并非出于語文教學的需要,也不是趕“國學熱”的時髦,而是剛接手初一的班主任工作時,混亂無序的班級現狀使她傷透腦筋引發的。先是嘗試給學生灌輸人生道理,制訂規章制度,早出晚歸找學生談心,擠時間與家長溝通,然收效甚微。經過認真反思,彭莉瓊意識到不僅舊的語文教學模式要改革,舊的班主任工作模式也要改革,兩條腿一般粗,才能優勢互補,穩步前行。這樣她才想到了把“做人”放在首位的《三字經》、《弟子規》,決定通過誦讀蒙學經典的活動“把(做人的)規矩交給學生”,引導她們“在情趣盎然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制定教學目標時,她把“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明白修身、立德、處事等方面的道理”并列,學語文和學做人融合為一。有了“讀《弟子規》,做文明人”、“走進《三字經》,感受真善美”的引導,學生們在溫潤如玉,如沐春風的氛圍里感受傳統文化,涵泳傳統美德,在討論會上和讀后感里誠實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缺點,為只知“索取母愛,叛逆父愛”懊悔不已。有個學生想到平日對母親的辛勞視而不見,淡然冷漠的情景時,懷著沉重的心情寫道:“潛在的鞭子抽打著我,我捧著這份《弟子規》,感到前所未有的灼痛,灼痛了我這顆毫無溫暖的心。母親,對不起!”孩子們自己擬出了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友愛、誠實守信和奮發向上努力學習等七個方面的行為規范,自覺遵守,班風、學風大變。后來開家長會,很多家長欣喜地說:孩子懂事了,會體諒父母,會幫著干家務,很少頂嘴了。家長們的關注點也慢慢從單純的考分轉移到孩子的全面發展上來。我并不贊成在中小學開展什么讀經活動,并對發起者和推波助瀾者抱有警惕,但像彭莉瓊這樣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適當讀一點,還是有益無害的。重要的是,她“要求學生誦讀全文”,而不是經某些“好心人”刪節的所謂潔本;她帶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自信,把“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古典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列為教學難點進行攻堅突破,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正確看待《弟子規》、我給《弟子規》挑刺”,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新安中學,初中學生羨慕彭莉瓊的班級有如高中學生羨慕吳泓的班級,已不是什么新聞。她帶的2006年、2009年兩屆畢業班中考成績皆名列全區榜首,其中A+的比例達到了49.5%以上。當然,這只是冰山露出海面的那一角,積累教學帶給學生的,目前的教育評價機制還無法測量。有位畢業生給彭莉瓊寫了一封公開信,深情回憶:初中的第一堂語文課“您就如一朵悠然的白色用您淡淡的花香感染了我們”。信中有這樣一段發自肺腑的話:

        中學時代,就如一艘來到了海口的船,轉對了就能入海,錯了就誤入淺灘,不幸擱淺,就會連面對暴風雨乘風破浪的機會也沒了。而我幸運地遇上了您。人們說深圳是“快餐城市”,什么都快,都浮躁。而初一時的我正是那種浮躁分子……直到在您的一節節課中,您氣定神閑,信手拈來,我被打動了,被您的文化底蘊,更因您帶我走近的中國五千年文化和絢麗怡人的文學世界,如一顆顆融入大海中的鹽?!嬖V我們文學來自生活,語文來自積累,到現在我們都記滿了幾大點評本,不時翻翻總有收益。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您影響了我們,給了我們面對以后人生的挑戰的勇氣、信心和為人處世的方法。此影響之大無法比擬,想一想,我們一人活60歲,那么還有將近50年,再乘以64個人,3200年,您影響了64個人,3200年!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天堂va视濒在线 | 三上亚悠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 欧美一级成在线人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