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非化學專業范文

        非化學專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非化學專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非化學專業

        第1篇:非化學專業范文

        1.1特殊的教學對象

        1)目前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很強,他們渴望成功卻又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心里想學習卻又不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2)基礎課程的上課方式多為同專業、甚至是不同專業的多個班級的合班課,學生人數較多,化學基礎知識層次不齊,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很難做到照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再加上學時數的壓縮,學生的學習效果直接面臨一些困惑和難題:聽課效果不好、抄作業現象常有發生、考試結果不盡如人意、無法與后續專業課程銜接等等;3)非化學專業學生對化學基礎課的學習較被動,創新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強[3].以某高校園藝專業為例,在大一學年的第二學期,“分析化學”課程往往與英語及一些專業課程同時開課,相比而言,分析化學知識零碎,各類公式多,且抽象、難以理解,學生學習起來有枯燥無味之感,普遍反應記不住,因而缺乏興趣,積極主動性不高,甚至出現畏懼心理;同時“重專業知識,輕基礎知識”的現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基礎課的興趣與主動性,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是擺在大學基礎課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1.2繁雜的課程內容

        “分析化學”學科在整個學習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由一系列分析方法所構成,主要包括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經典的化學分析法又可分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儀器分析法主要有光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色譜分析法等等,其中每一種分析方法因響應信號機制不同還可進一步細分.不同的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原理、條件、儀器、特點和適用范圍等,既相互聯系又各自成體系,涉及的知識很廣,并且還在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向前發展,各種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層出不窮.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分析化學”學科的教學中營造一種活躍思維、主動學習、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氛圍,真正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每一位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師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1.3機械的實驗教學

        在實驗設計方面,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多,綜合設計的研究性實驗較少[4],實驗內容不能及時反映分析化學的發展現狀與相關學科間的滲透交叉,并且多數實驗都是在教師的“精心安排”下進行“照方抓藥”,學生只需按部就班地跟著教材走就能完成實驗,獨立思考的機會不多,嚴重缺乏在方案設計、樣品前處理及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創造性鍛煉.在實驗授課方面,多數實驗課程仍采用傳統的“教師先講解原理———學生接受,然后動手實驗”的模式.教師“傾囊相授”,希望將所有的知識點都傳授于學生,但與教師的教學熱情相反,學生的積極性卻往往不高,無動于衷,對實驗內容的理解與設計基本依賴于教師的講解,缺乏對未知知識的探求精神以及獨立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在實驗操作方面,對于移液、稱量等基本操作,雖然教師已詳細講解并演示,學生操作仍不規范,如在減量法稱量時直接用手接觸稱量瓶,未用紙條和紙片;滴定時不注意觀察標準溶液滴落點周圍的顏色變化,卻不時地抬頭觀察滴定管的讀數;未進行半滴操作等.還有一些儀器較為精密、貴重,數量偏少,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有實驗細節,再加上操作步驟較多,一些學生怕操作不當得不到理想的數據,只簡單做一些輔助的配合工作,甚至站在旁邊“冷眼觀看”,基本上是學無所獲.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目前“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相對比較機械.所以,如何建立新型的分析化學實驗課程體系,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賦予學生更廣闊、更自主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獲得雙豐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1.4單一的評價方式

        多年來,“分析化學”課程的考核方式為期末閉卷考試這種單一的考核形式,課程最終成績為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實驗成績和平時成績加權后的總評成績.成績高的學生可能是“臨時抱佛腳”即考前幾天突擊復習的結果.這種考核方式雖然能較好地考察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基礎知識的儲備情況,卻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他們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使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必須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方式.

        2“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2.1激發學生興趣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訴”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建設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可采取在傳統授課方式的基礎上,增加圖片、動畫效果、視頻等多樣化的多媒體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理論內容,并注重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銜接與聯系,適時地把一些化學史、應用實例或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使學生認識到理論源于實踐,又能指導實踐.對于食品類專業的學生,在講解色譜分析法時,可介紹2008年我國發生的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進而向學生提出可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飼料和植物蛋白粉中的三聚氰胺,此外還可介紹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二噁英、蘇丹紅、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及奧運會期間興奮劑的檢測;針對生物學專業的學生,在介紹緒論“分析化學”課程的重要性及應用性時,如果只是泛泛地說分析化學在生物醫學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其實并沒有深刻的體會,這時可列舉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領域做出重大貢獻而獲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分析化學家約翰•芬恩、田中耕一和庫爾特•維特里希,緊接著介紹分析化學在他們熟知的領域,如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這種講授方法不但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分析化學”課程在其所學專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還能開拓他們的視野,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新性,進而參與到分析化學的科研工作中來.另一方面,還應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并凸顯主體”為研究突破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起來,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變現在普遍存在的學生學得枯燥,教師教得艱難,大家都感到無所適從的局面,以達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快樂學習”、“學會學習”,最終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例如,在教學實踐中可采取學生參與的方式,先由教師提出分析任務,如水環境中As含量的測定、重要藥物溶菌酶的測定[5]等,學生依據興趣自由分組,先完成綜述小論文,再由教師指導討論各種分析方法的優缺點.這樣,學生先是對這些分析任務產生濃厚興趣,水環境中As的含量究竟是多少?國家標準允許的含量是多少?經常飲用超標水,會對當地人、畜產生怎樣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礎上,深刻認識到準確測定的重要性.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到As的測定方法有滴定分析法、原子吸收光度法、電分析方法及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等,最后根據環境水樣中As的含量范圍及實驗室現有的儀器資源,確定選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將課堂中學到的分析方法的評價指標及各種分析方法的原理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形成為達到分析目的而應采取的分析化學專業思維的方式和方法.

        2.2優化教學內容

        “分析化學”課程教材難度大、內容多、學時少,因此,教學改革首先要以優化教學內容為核心,重點突出專業性和實用性:

        1)對課程內容進一步優化和精簡,壓縮同其他基礎課程中相同或相近的內容,如氫離子濃度的計算等,這些在普通化學部分章節已經提到,可略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己去復習.

        2)對于相似的知識點,應培養學生歸納、比較和觸類旁通的能力.在滴定分析法中,可精講酸堿滴定法,包括滴定分析法的共性(基本原理、滴定曲線、突躍范圍及影響因素、指示劑、終點誤差和應用等),然后通過對比和歸納手段,講解配位滴定法和氧化還原滴定法;在講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時,可以給學生列舉蛋白質含量測定的光度方法,如考馬斯亮藍染色法、雙縮脲法(Biuret法),并將這些方法和之前學習的凱式定氮法相比較,使學生了解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通過這樣前后知識的貫通融合,達到了以點帶面、以小見大、觸類旁通的作用,不但大大節約了課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對于儀器分析內容,應把握教學重點,理清知識主線,突出方法間的聯系與區別[6].儀器分析的主要內容實際上就是響應信號與被測物性質(與結構有關)、濃度之間的關系,教師應讓學生徹底理解并掌握“利用峰位置可進行定性分析,峰高或峰面積可進行定量分析”這一基本規律.在三大類分析中(包括光譜分析、電分析和色譜分析),利用各自的峰位置可推斷被測物的結構信息,而峰面積或峰高則可以反映被測物的含量或濃度信息.這種講授方法會使學生對儀器分析知識有一整體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對不同方法進行比較.這樣不僅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還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最終達到雙贏的目的.

        4)將學科的前沿發展動態引入課堂教學.徐光憲院士指出,應把21世紀分析化學生龍活虎、立體多維的形象展示給學生,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極大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結合課程進度,適度地把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和最新的研究動態介紹給學生,注重知識面的補充和延伸.例如,在講解分光光度法時,可引進現今發展最為迅速的碳納米材料.碳材料的基本組成元素雖然相同,但由于這些元素的空間排布不同繼而可形成不同的形態,有零維的碳點、一維的碳納米管、二維的石墨烯等,不同的碳材料在紫外-可見光區域有不同的吸收峰,根據吸收峰(尤其是最大吸收波長)的位置可進行定性分析,區分不同的碳材料,根據吸光度的大小可進行定量分析,確定碳材料的濃度或含量.同時可利用透射電鏡、原子力顯微鏡等進一步確定碳材料內部的精確結構,用共聚焦顯微成像儀可觀察其在細胞內的成像情況,為將其進一步應用在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提供理論依據.另外,對于現代分析化學中單細胞實時分析、單分子檢測等前沿技術,可以專題的形式介紹給學生.最后,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圖書館的網絡資源(如中文的CNKI和英文的WebofScience)追蹤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這樣不僅為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而且能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2.3強化實驗環節

        “分析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起著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不僅能使學生驗證和鞏固理論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因此,如何使學生的實驗效率最大化,用“心”體會實驗內容,一直是“分析化學”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不斷追求的目標.最近幾年,有關實驗教學的改革如火如荼,筆者所在的學校也積極響應號召,針對“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

        1)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保留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實驗,通過這些實驗的練習,使學生規范地掌握基礎實驗的分析方法和操作要領.除此之外,增加一些與實際生活有緊密聯系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內容的選擇注重各專業的通用性,如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日用衛生紙中熒光增白劑的檢測,并讓學生自行提供樣品.這些實驗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在文獻檢索、實驗方案設計、樣品前處理、儀器操作及用計算機軟件處理數據等方面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

        2)在實驗講授和學生的操作訓練方面,摒棄教師“一切包辦”的理念和“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對于分析天平、滴定管等常規儀器,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對每一項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操作規范、操作要點和技巧、注意事項及影響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等)邊講邊示范,讓學生先在感官上對基本操作技能有初步的印象,然后再通過大量的獨立操作練習得以強化;對于一些涉及到精密貴重儀器的實驗內容,可采用“虛擬實驗”的方式,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仿真動畫教學,將儀器工作原理和實驗過程通過三維虛擬動畫的模式直觀展現出來,教師要適時地對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與引導,盡可能提示操作可能出錯的地方以及出錯所導致的不良結果,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減少實驗中由于操作不當等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2.4科學評價學生成績

        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多元化創新人才,必須要有科學的評價方式.基于此,要改變以“考試分數論英雄”的做法,強化對學習過程、學習能力的評價,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均采用結構評分來組成課程的總成績,即總成績=平時成績(10%)+實驗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60%)綜合考察學生學習情況,其中平時成績改變以往所用的點名或簽到次數計算的方式,而是通過對學生在課前預習、隨堂練習、課堂討論及課后復習的總體表現來確定;實驗成績采用綜合評定標準,包括預習報告、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紀律清潔四部分,學生編造實驗數據及結果的不良風氣得以糾正.實踐證明,這種成績評定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其學習熱情,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三基”知識的掌握情況,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結語

        第2篇:非化學專業范文

        有機化學是我校非化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具有內容繁多、枯燥、難點多、立體感強等特點,學生普遍感到內容多、記憶難、理解難,最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但是如果學生對這門課程掌握不好,則將直接影響后面專業課程及實踐課程的學習。因此,如何提高我校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是目前我校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淺談提高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筆者認為目前我校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點。

        (一)教材內容繁多,課時少。

        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繁多,但是其課時數壓縮在一個學期。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有效地完成其教學任務,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有機化學是我校非化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其特點是內容繁多、枯燥、難點多、立體感強。課程涉及的物質種類多,相關反應多且難記,反應條件復雜。特別是涉及反應機理及立體化學問題時,學生普遍感到內容抽象,缺乏感性認識,難以理解。

        (二)學生自學能力差。

        大多數學生上課不愿隨著老師的講授思考,只是一味坐著聽。這樣根本不能了解有機反應物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只有了解了反應物的結構與性質,才能知道反應的機理。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地學習有機化學。如果只靠單純記憶,則很難學好有機化學。有時候老師講述一個知識點重復十遍,但是下一次課再問學生還是很茫然。這充分說明現在的學生上課不思考,下課不復習。

        (三)考核方法簡單、死板。

        平時考核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手段,而且是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傳統的平時成績大多是根據給學生布置的課后習題的完成情況評定的,這就造成學生只需交了作業本就行,所以很多學生在完成習題的時候根本不是參考課本完成的,而是抄襲參考書上的答案,完成任務就行,根本沒有理解習題涉及的知識點。這樣的考核方法不利于學生有效掌握課上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

        二、采取的策略

        針對以上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提高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積極性和有機化學教學有效性考慮,筆者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由問題提出知識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例如在講同性異構的時候,我們可以首先向學生講述為什么牛奶發酵產生的乳酸,肌肉運動產生的乳酸,以及糖發酵產生的乳酸這三種不同來源的乳酸,分子式相同,構造式相同,但是其使偏振面旋轉的方向不相同,是什么原因導致性質如此不同呢?從而展開這一章的講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

        (二)教師引導學生合理組織書本知識,使學生學習事半功倍。

        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掌握內容繁多復雜的有機化學知識,這對學生來說無疑存在困難。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合理地組織書本知識,使學生學習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講解新一章的知識的時候,必須重點講述物質的結構,只有掌握了物質的結構,才能了解物質的性質。另外,在講課過程中,如果遇到已經講述過相同的知識點時,就應該將已學的相似的知識點再一次向學生提出,讓學生一并記憶,將前后知識融會貫通,掌握學習的訣竅,同時可以鞏固學生記憶。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講授完一個知識點時,應當及時出題讓學生練習,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優化及改進平時考核方法。

        第3篇:非化學專業范文

        關鍵字:跨文化交際能力;文化教學;非英語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0

        一、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和發展,以自己的情感、技能與智慧創造著自己的文化,豐富和發展著自己的文化。語言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即語言不僅反映了社會文化,而且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對社會生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人類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科學,脫離了社會文化環境就難以存在,人類用語言記載和傳承文化,同時文化業影響著人類的語言。文化包括語言,語言是文化中的一種特殊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種特定的文化是由特定的語言反映和傳承的。語言是人類形成思想和表達思想的工具。文化是語言的根本和基礎,一種特定的文化是一種特定的語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肥沃土壤[1]。

        在不同語言的學習中,文化習得和語言習得是相互作用的對立統一,語言習得可以產生文化習得,反之文化習得可以促進語言習得。文化上的基類,有助于學生們更好的理解和運用語言。學習外國語要比在本族文化環境中學習第二種語言接觸更多的文化問題。

        二、英語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

        大學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應該包括社會文化教學,這已是外語教學界廣泛接受的觀點。美國語言學家Fries在1945年從理論上討論了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必要性以及文化教學語言教學的關系。他主張語言的掌握必定要依賴對語言使用文化環境的充分理解,提倡設身處地的觀察和分析語言的相關文化,因而在語言技能訓練過程中加入文化課的內容。1975年出版的《跨文化的語言學》明確提出了外語教學應該包括文化教學。近來越來越多的語言學教提出了一些理論、攝像、策略,強調在英語教學中結合語境、文化內涵和文化背景,這充分說明了英語教學模式的一種轉變,從傳統的字詞句段的教學模式向結合文化教學的轉變。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加之相關教師的教學傳統,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因此,如何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培養文化差異的敏感性、禮節能力方面值的我們去做進一步的研究[2]。

        三、文化視角下的大學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

        1、大學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中結合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語言的教學結合文化教學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要使文化意識滲透在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并達到較好的效果,首先我們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教學的重要性。語言的教學包括結構規則和使用規則。其中語言的使用規則就是語言中文化因素的體現。面對逐漸增多的文化信息,大學英語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文化教學,在實踐中實施文化教學,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語言基本功的同時,必須重視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加強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培養學生強烈的文化學習意識,使學生對歐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始終貫穿在英語學習的每個階段。另外,還要正確處理英語語言知識與文化相脫節的不良傾向,向學生講解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3]。

        文化信息的引入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熱情和求知欲,避免了傳統英語教學中的沉悶的冠絕,從提高人才質量的角度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僅學到了語言知識,還學到了歐美的文化知識,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可以借鑒和吸收異域文化的優秀方面,有助于學生們開闊視野,培養健康的人格和個性,最終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因此,完全有必要在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始終貫穿文化教學。

        2、增強學生在大學英語非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文化意識的方法探討。

        (1)對現行的教材做出適當改革。

        如果文化教學被列人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那么學生獲取英語知識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的大學英語教材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進。目前大學英語教材相對于普通中學而言,缺乏統一性、系統性。這對于不同的專業有一定益處和合理性,但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是作為基礎學科在學,基礎英語并不是專業英語,它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他們在實際交往中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在教材的內容上最好能把社會文化知識和語言知識作為一個有機體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把比較系統的文化知識作為課文學習內容,編排教材。應把衡量與評價教材的主要標準之一定為:其文化視點是否突出,蘊涵的文化內容是否豐富,對提高人的文化素養是否有益。只有滿足這些標準的英語教材,才能適應知識、能力、素質教育為一體的立體化教學模式。

        (2)將文化教學的內容列入教學大綱嚴格執行。

        英語教學效果和英語教學大綱的制訂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普通中學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并對不同等級的文化意識的培養目標作了具體的描述,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只籠統的提到“一一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所以筆者建議應把英美文化教學作為一項要求寫進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大綱中,使之成為一個規定來指導大學英語教學,這是外語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應是加強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在日常的教學中,貫徹大綱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指導英語的教學實踐。

        四、小結

        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中文化方面的教學越來越重要。文化教學有利于培養不同專業的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通過探究文化視角下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分析了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并給出了大學英語教學中結合文化教學的一點建議。

        參考文獻

        [1]朱葵吳軍贊,從文化視角探討英漢習語中數詞模糊性的處理[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4:195~199.

        第4篇:非化學專業范文

        關鍵詞:簡筆畫教學;興趣;非師范類;引導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1—0304—02

        

        簡筆畫是繪畫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有別于其他的繪畫形式。師范院校是培養合格小學教師的地方,加強繪畫能力的培養應體現在實際運用能力方面。作為合格的師范生,必須具備能夠運用一些繪畫基本技能和順利開展好教學工作的能力,而簡筆畫正是表現這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簡筆畫能力的高低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開展好簡筆畫教學有利于學生繪畫能力的提高。

        簡筆畫被學校確定為師范類學生應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讓學生把簡筆畫作為一種持之以恒的美術基本功,貫穿于師范教育的全過程。簡筆畫容易掌握,見效也快,能迅速培養學生對美術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針對目前師范生入學前繪畫基礎大多不高的狀況,在實踐教學中,把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技能技巧的訓練同簡筆畫教學訓練緊密結合,是很容易學習好簡筆畫的。此外,由于簡筆畫本身的特點,通過長期的訓練,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達芬奇曾說過:“畫家用畫筆描繪一個故事要比詩人用語言描述一個故事更能令人滿意而且不那么難懂。”簡筆畫正是運用簡練的線條概括物象的基本形狀和特征,運用簡潔、洗練的繪畫語言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不過,在實際教學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在對非美術專業的學生的教學中要掌握恰當的方式方法。

        一、在師范類特別是非美術專業的學生中開展簡筆畫課程是必要的基礎課程之一

        在幾個學期的簡筆畫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自己的定位以及將來走上“教師”這個崗位以后應該怎么做等等這些事情很模糊,所以在教學中,將簡筆畫和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我是未來的小學教師”的職業意識是必須的。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目的。簡筆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因為兒童在沒有學會使用文字以前,往往通過簡單的線條、圖形作為一種傳達思想的方式。而簡筆畫的學習有利于兒童在早期的形象積累的過程中學會分析造型,學會創造表現,從而更好的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因此簡筆畫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是師范生學習簡筆畫的直接目的。

        二、在對非美術專業學生的簡筆畫的教學中,要講究方式方法

        在學期初開設這門課程之前我設置了幾個問題,用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層次性要求,從而做到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思維。問題如下:你在高中階段是如何學習美術課程的?你怎么看待美術學科的地位和意義?你理想中的美術課是什么樣子的?你認為應該怎樣上好美術課?得到的結論是:由于受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同美術學科接觸的機會非常少,有些從農村來的學生,除在小學階段上過幾節美術課外,整個初中階段學校從未開過美術課,學生的美術基礎非常弱;當然,非美術專業的學生的藝術素養也是不盡相同的,比如有的同學在高中的時候是學習美術專業的,后又改為普文的。也有自身就熱愛美術,選修過繪畫基礎和藝術欣賞課程,甚至是簡筆畫課程,對這部分學生,單純的欣賞課或簡單的基礎技能課是不夠的,會令他們感到是在重復以前學過的內容,無法調動他們學習簡筆畫的積極性。

        三、在教學內容設置上需要多增加實踐內容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他們期望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能夠做到自如、生動、到位的表達自己所需要的形象,為以后從事教學工作做準備。鑒于以上要求,在對非美術專業學生簡筆畫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簡筆畫課上,教師首先應讓學生從臨摹造型簡單、生動有趣的簡筆形象入手,教學用的簡筆畫分類很廣,但根據其特點和內容可分為六類:器物、植物、景物、動物、人物和命題簡筆畫,先以器物開始畫起,因為器物相對來說造型簡單,學生較容易將形象臨準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在學習簡筆畫甚至創作簡筆畫作品時,要抓住簡筆畫言簡意賅的獨特魅力。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狗,通過簡單的線條就可生動傳神地再現,并且同一品種的小狗可以用不同的形態表現——俏皮可愛的、憨態可掬的……看似簡單的勾畫卻是畫者通過觀察、分析,緊緊抓住物象特征,并大膽地取舍,才會產生這些藝術形象。第三,簡筆畫的學習與創作要注重自然物象的表現與再現,再現一個物體的形象很簡單,按照生活中的客觀物體的形象去描繪,也會增加自己的主觀感覺。但作品中的物象與現實中的物象基本吻合;而表現一個物象就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了,不管是簡筆畫的創作還是其他藝術作品的創作,都要擺脫客觀物象而更注重自己胸中的主觀情懷。

        所以,在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比如在教授動物簡筆畫時,先在黑板上畫了六個不規則的半圓形,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添加五官后形成一種動物形象。這樣做的目的是先給學生畫個框架,做個鋪墊,這樣再畫的時候就比較簡單,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就要用到抓住造型規律連接基本形的方法:第一步,在基本形上添加局部特征,首先要將動物形象概括成一個大的基本形,在基本形上添加局部特征。第二步,是基本形的連接,在兩個以上基本形的基礎上連接成一個整體,如畫一只休息中的小雞,上面畫一個圓,下面畫一個半圓,將兩個基本形連接起來,就是小雞大的形體比例關系與基本造型。第三步,是基本形的組合,有許多動物的形體結構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形組合而成,抓住這種基本的組合關系,有利于掌握動物的畫法,提高簡筆動物畫的造型能力。

        四、在簡筆畫的教學中,要注意“兒童趣味”的應用

        第5篇:非化學專業范文

        在高等院校中非統計學專業開設統計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提供數量分析的理論和方法,為學生運用統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研究本專業的理論和實務提供方法論基礎。為此,統計學教學目標首先要突出學生統計應用能力的培養,把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滿足本專業需要放在首位。其次要求學生既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統計專業知識,同時又要掌握計算機知識。要具備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統計綜合分析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革并優化統計學的教學。

        一、正確處理好傳統知識和新知識、傳統教學方法和新興教學方法的關系

        傳統知識和新知識、傳統教本文由收集整理學方法和新教學方法之間,應當是繼承和創新發展的關系。自國家教委修改統計學教學大綱之后,對原來的統計學教學內容進行了很大調整,增添了數理統計的內容,加強了計算機在統計學中的應用。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對于教師來講應當怎樣處理好傳統知識和新知識、傳統方法和新興方法之間的關系呢?首先,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傳統并不等于過時;其次,應當正確地將新知識、新方法融入到傳統中去,使原有知識和方法得到繼承、更新和發展。比如,統計學中非常傳統和經典的相關與回歸分析。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傳授它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還應當與現代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運用相應的計算機軟件對具體問題進行相關回歸分析,具體可以體現在:相關回歸分析、相關回歸模型建立、模型檢驗、參數檢驗、方差分析以及回歸預測等,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既掌握了該部分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將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統計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其理論性和應用性都非常強,它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科研活動,比如將教師的一部分科研工作讓學生配合完成,讓他們學會收集數據、結合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進行數據分析和理論研究、撰寫分析報告和研究論文等。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對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很有幫助。

        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協調,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

        當前,統計教學的實踐環節訓練普遍較少,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太理想。而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性質的科學,其應用性非常強,我們不希望學生只會做書上的習題,只知道書上的案例分析,而不會做社會調查,不會進行實際問題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比如,可以鼓勵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實踐調查、數據收集等活動,同時,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學生通過實際調查分析才能完成的作業。如關于統計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章的作業,如果教師布置書上的作業,太簡單、缺乏挑戰性。但如果我們讓學生先通過自己在實際中對某個現象進行觀察、設計調查方案和收集數據,然后運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整理、分組,編制頻數分布數列,繪制統計圖表,并做分析研究,這樣既掌握了理論知識,又使得學生通過實踐環節將所學的統計調查方法和整理技術等理論知識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同時還可以避免學生之間相互抄作業的現象。

        四、信息技術與統計學教學方法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統計學課程學習過程的整合是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之中,使用信息技術,通過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實現統計學學科內容的有效學習。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應特別關注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實現知識的探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具體

        轉貼于

        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

        第一,結合多媒體,進行綜合體驗式課堂教學。制作統計學教學課件,運用網絡,達到教育技術的現代化。由于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的密切聯系,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顯得更重要、更必要。在各章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講解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同時也要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制作課件,這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氣氛,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掌握規律,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程度;更能使學生明白相應知識和方法與計算機的密切聯系。比如,在統計數據的整理這一節,在介紹相關知識點的同時,我們可以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學會如何通過計算機軟件來完成復雜數據的整理與圖形顯示。

        第二,利用計算機網絡,實現課后網絡交互式輔導。設立一些適合由特定的學生對象來解決的問題,通過網絡向學生,要求學生解答。與此同時,提供大量的、與問題相關的信息資源供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查閱。

        五、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

        由于統計學中所涉及的概念、方法、公式特別多,在教學中,如果我們的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死板,采用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因而,上課講話、打瞌睡的現象就很難避免。出現這種現象,有的教師又往往把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其實,問題的關鍵還出在教師身上。因為我們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思維,不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由于我們教學觀念落后,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為此,我們應當提倡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統計學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尤其要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主動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倡討論式、研究式、互動式、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六、改革現有的考核和成績評定

        目前,統計學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內容缺乏創新。最顯著的特點是,重結果,不重過程。在學生的考試成績的評定上,期末的卷面考試成績仍然占了絕大比重,平時成績一般占10%~30%,而且期末考卷的內容也源于學生手中的教材,從而引導學生死讀書本。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以課程考試分數定優劣,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有必要改革當前的成績評定方法,在學生成績評定中,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可以將其提高到50%~60%,這其中包括:平時作業、平時社會實踐、平時上機操作、撰寫的統計研究論文或分析報告、參與科研的數量和質量等。在期末,根據該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舉行統一考試,其比重大致占40%~50%。通過這樣的考核辦法,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在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也要加強統計實踐、統計研究方面的訓練,這對學生的素質培養非常有利,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提高統計學教師的整體素質

        21世紀的統計學教學給統計學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統計學教師,不但要有深厚的統計理論、經濟理論基礎,而且還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統計學教學任務。為此,針對當前統計學教師的實際情況,可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統計學教師進行業務本文由收集整理再培訓,鼓勵和支持統計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到高等院校進修深造,并為教師接觸社會實踐創造有利條件,為他們從事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還要注意吸收高學歷、高學位的統計人才加入統計學教師隊伍中來。

        八、不斷豐富和完善統計學教材

        第6篇:非化學專業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 英語 文化意識 策略

        [論文摘要]由于高職學生的特點,當前高職的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的重點目標是提高學生的交際語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熟練的使用日常用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就尤為關鍵。

        一、概述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的時候同一句英文卻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所以在交際的時候我們必須根據說話人的文化背景分析出他所表達的意思。可見文化意識的掌握程度決定著文化交際的流暢性,更能促進交際雙方的相互理解。所以在英文教學中增加文化意識的培養是相當有必要的,語言好比是走路的腳,文化好比是眼睛,只有當眼睛選擇好了路再邁出腳開始出發才能達到既定的目的地,可見要達到交際語的應用能力兩者缺一不可。現代新課程提出要在日常的學習中滲透各國文化學習,一般在教學中營造一個良好的語境。

        國家的教育方針是“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高職的英語教學就是以這為目標。高職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從而使得將語言交際能力使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

        高職學生普遍學習能力差,學習興趣不強,積極性不高,在語言的學習方面學習效果方面很一般,在文化意識方面的培養就更加不重視。所以離高職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目的還有一定的距離,其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顯得更加重要。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策略和方式

        要改變高職非英語專業的學習現狀,必須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等各方面進行調整和更新,創造文化學習環境。力求達到高職的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的目標。

        (一)營造文化意識氛圍。

        在學校的課內課外大量的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在課堂上老師前期盡量使用英文教學,后期實現全英文教學,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并且潛移默化的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創造英語情景對話話題,讓學生使用英文自由的談論,增加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練習機會,老師也可以時不時的加入到某一對話中,增加其中的趣味性,提高學習樂趣,培養學生的興趣。使用英文的電影話劇等影像資料將多元化的文化生動的展現至學生面前。學校為學生訂閱英文報紙一方面可以提高國外的一些觀點以便了解思維方式,一方面又能閱讀到不通形式的文章,對寫作的能力有所提高。學校利用廣播播放英文的歌曲讓學生走入校園時就能夠感覺到濃厚的英語環境。

        (二)轉變高職英語教師教學觀念,強化文化意識。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就首先意識到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不斷的校正和改良教學的重點、教學的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其次,必須加強自己的跨文化修養。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只有想法,沒有知識儲備是不行的。英語教師必須不斷地接觸多元文化,教學中涉及跨文化背景知識時,有足夠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將其納入教學范疇,成功地駕馭。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

        (三)做好教材的選擇工作,加強英語文化教學內容。

        在教材選擇方面,首先應注意語言的交際功能。作為職業英語,高職院校的專業英語教材應該在考慮到其專業特色的基礎上,突出其崗位特點。在教材的設計上,可以大量增加學生畢業后將接觸到的,諸如產品簡介、操作說明、維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輔以相應的課堂活動安排,突出交際性原則,并且設計應有利于在課堂上開展交互活動。

        (四)強化英語專業詞匯的“文化意識教學”。

        所謂“文化意識教學”就是在學習某個專業單詞時,將與這個單詞相關的文化歷史背景、文化現象及其文化內涵聯系起來,將那些生動有趣的內容引入課堂,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可幫助學生理解、再現和記憶單詞。教師除了通過教學形式的新穎與教學手段的靈活性來吸引學生之外,還可以采用單詞的“文化教學”策略,通過“同化”與“順應”使學生達到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

        我國的大多數院校所開設的商務英語的教學基礎是簡單的將商務和英語簡單的分開,認為只要懂得商務知識,再使用英語將其翻譯出來與之進行交際就能夠暢快,就能順利的進行商務活動。但缺乏文化意識的交際往往會產生誤解和沖突,有甚者導致合作業務的失敗,影響日后的商務往來合作。因此高職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迫在眉睫。

        三、結束語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它的實現也不是遙不可及的,通過在高職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的同時,加強英文的文化意識的培養,使得學生多元化的了解各國的文化,也能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張紅玲,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何冬梅,李莉,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2).

        [3]徐娟,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鄂州大學學報,2010(01).

        第7篇:非化學專業范文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242.26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12-0080-01

        許多高校已經將計算機基礎課作為文化課,這意味著計算機不再是工具,而且是文化。工具是可選的,文化卻是每個人必備的基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基本知識,掌握應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學會使用計算機這一今后學習和工作的必備工具。高校的計算機教育,特別是廣大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基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社會人們應用計算機的水平和掌握信息化技術的程度,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備受各方面的關注。近幾年,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環境的不斷改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改進。針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現在許多大專院校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學改革和探討,有的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起點差異較大。現在許多來自城市的學生,由于學校、家庭及周圍社會環境的影響,在中學時已經學習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內容,有的甚至在小學就已經接觸過計算機了。這些學生在進大學時大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水平。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些來自農村或者偏遠山區的學生,進大學前根本就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沒有計算機知識。這樣就給《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在上課時對老師講的內容已經很熟悉或者感覺太淺顯,水平較低的學生卻感覺很深奧,很多內容很難理解。

        2.教學方式日顯陳舊。雖然現在的《計算機課文化基礎》課程都在傳統的多媒體教室上課,采用了大屏幕投影、教師講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掌握得更加明了直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這種教學為方式仍然是以前的“滿堂灌”的形式,教學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學習,學生即使聽懂了,也很容易忘記,很多學生感覺是在完成任務,而不是自己想學,就會產生厭學心理,造成上課不專心、老打瞌睡等現象。

        3.課堂教學與實踐嚴重脫節。《計算機文化基礎》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實際的上機操作,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以大屏幕投影的多媒體展示,一次展示的內空較多,很多內容學生是囫圇吞棗,無法消化。這就造成很多上課講過演示過的內容,在上機實驗時,學生還是不會,老師不得不再講一次甚至多次。這無疑大大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教學效率明顯降低。

        二、課程改革思路

        改革思路是:摒棄傳統的多媒體講授、機房實踐分離的教學方式,講授與實踐不需要有時間間隔,現場實時地教學和指導。摒棄傳統的灌輸知識方式,采用任務教學法,精心組織,將每次實踐課的教學內容總結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在實踐前將任務布置給學生,使學生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為了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求,改變以上情況,教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作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在工作中采取開放式教學法,努力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方法講授計算機理論,加強對計算機操作技能的輔導。在進行教學改革的同時,我們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教育的組織者、引導者。知識不僅僅通過教師傳授得到,主要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這就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最主要是讓學生學會上機操作,而且學生對于操作性的內容,一般都比較感興趣,主動性比較強。因此我們考慮,能否讓學生在機房里面直接學習,立即實現操作呢?

        1.在機房實踐時,注意將知識點的講解和任務有機結合起來,啟發學生通過學習不斷加深對任務的認識,以任務為驅動,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形式完成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實現了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

        2.在多媒體講授時,摒棄傳統的以教師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如果教師僅圍繞書本上的幾個命令、菜單講授,就會覺得單調無趣。對于這種簡單的理論,學生通過自學就能理解,可是能否真正掌握呢?很多學生有這樣的感受:老師講授時聽懂了,可到了機房就不會操作了。我們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資源,和學生互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去掉理論講授的環節,讓學生站在講臺上演示、講解自己的作品。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了知識點,更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自我展示的平臺。

        3.建立學習網站,為教學服務。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進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僅憑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后的教學延伸。我們正在進行《計算機文化基礎》精品課程建設,包括電腦教學、課件演示、等級考試、在線測試、疑難解答等內容,將成為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必不可少的教學資源。在這個精品課中,包含上機課的實驗素材、布置的作業題、教學課件、模擬試卷及答案、歷年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試卷等。學生可以在這里預習、復習和測試練習,還可以和教師交流。

        進行上述教學方式的改革后,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不同起點的學生可以自由控制學習進度,起點高的學生可以學得快一點,起點低的學生可以學得慢一點。對于我們來說,以上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的改革嘗試,以這種方式上課,怎么安排教學內容及學生的操作內容是關鍵。只有安排恰當的內容、恰當的時間,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薛紅英,在計算機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福建電腦 2008.3

        第8篇:非化學專業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 英美文化 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088-02

        為了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發展,英語老師們在英語教學中都應該把聽說寫的能力和對英美文化的滲透能力都幫助學生培養起來,本文根據問卷調查,總結了英美文化滲透的重要性及作用,還有如何去培養學生對英美文化滲透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可以總結出對英美文化滲透意識培養的方法和途徑,總結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對英語學習的作用及意義。

        1.英美文化滲透的重要性

        1.1文化是語言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只注重語言符號體統的學習,而不重視文化的學習,就會造成指揮機械的模仿,有時候更甚者犯下語用錯誤。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調查問卷法,共發放240份學生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16份,調查顯示:有70.4%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一定要了解英美文化,有100%的學生認為了解英美文化有助于英語學習。在5份老師問卷中有80%的教師認為提高學生英美文化知識對英語學習幫助很大,有100%的教師在課堂中滲透英美文化知識[1]。

        1.2 對西方文化的學習是必然趨勢

        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跨文化交流也是越來越多,更甚至深入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就如問卷中學生問卷里有70%的學生經常看英美電影,有99%的學生平日聽英文歌曲。在越來越多的交流中,人們開始意識到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多多學習西方文化。

        1.3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通過對文化的導入提高學生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活躍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們的視野是相當有幫助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聽說寫的能力。學生問卷調查也顯示有81%的學生認為西方文化對教育學習和思想意識影響最大,有100%的學生希望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英美文化。在老師問卷中也有相應的數據支持,有80%的教師對《實用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英美文化、文學知識要求表示知道,有80%的教師認為提高學生英美文化知識對英語學習幫助很大,有100%的教師在課堂中滲透英美文化知識,100%的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提升自身對英美文化知識和相關教學手段學習[2]。

        2.英美文化滲透的內容

        2.1英美民族文化意識的滲透

        民族文化對于語言的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英美國家對于見面,告別都是有自己的民族習慣,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多注意對英美的日常交流習慣對學生進行疏導。對于英美的進行有效的傳輸。

        2.2英美民族習慣文化的滲透

        風俗習慣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中西方是存在非差大的差別的,中國長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注重的是含蓄,而西方受當地宗教等因素的影響,一般比較開放,這就需要我們仔細的研究區分了。

        2.3 詞匯文化內涵的滲透

        語言是由詞匯組成的,同樣的一個詞匯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是不同的,一定要注意某些詞匯在特殊語言環境中的特殊寓意,從而靈活運用。

        3.教學中英美文化滲透的方法和途徑

        其實教學的任務不是教學生說什么做什么,而是叫學生怎么說怎么做。老師應該讓學生在歷屆文化的背景下學會怎么去交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去應用。這主要靠老師在課內的教學和課外的英語活動上面下功夫。

        3.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英美文化的滲透

        課堂是學生獲得英語知識最主要的場所,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轉變教育觀念,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知識。

        A對于詞匯的學習上要增加學生對背景文化的理解,也就是說不要把一個詞單獨孤立起來,而是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當紅進行學習研究。

        B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有的時候學生往往可以讀懂一片文章,但聽不懂,這就要求在聽力訓練中對文化的滲透格外的注意[3]。 C在口語的訓練中只有不斷的去理解了語言環境文化才能更好的進行語言交流。

        D在翻譯中也要注意文化的滲透。翻譯不僅涉及到語言,還是涉及到文化,這就更高層次的要求我們對于文化滲透的學習。

        3.2 在英語課外活動中進行文化的滲透

        A利用好現代化的學習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網絡報紙電視能夠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讓他們有了更為直觀的體驗。同時也可以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主動的去了解學習英語。

        B合理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可以開展一些英語歌唱比賽,英語答辯等,讓學生更好的去應用英語知識。通過反復的練習,去體會外國人的思維,去對比中西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差異。

        英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戰役,一定要在學習好語言基礎的前提下更加的注重培養英語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更好的把學習應用于實踐當中。

        參考文獻:

        [1]朱潘欣靈.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英美文化滲透教學淺議[J]. 校園英語,2014,25:75.

        第9篇:非化學專業范文

        關鍵詞: 英語專業 動機變化特點 師范生公費教育

        1.研究背景

        2007年5月,國務院決定在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公費教育。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的出臺受到社會各界對師范生學習動機的廣泛關注。目前對學習動機的研究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研究動機與語言學習效果的關系;二是研究動機與其他學習者因素之間的關聯性[1]。雖然有部分學者研究公費師范生學習動機,但都局限于靜態研究,對于公費師范生學習動機的動態研究卻甚少[2]。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3],一個學生是否想要學習、為什么學習、學習的主動性等直接影響學習活動及其效果[4]。如今公費師范生政策已經實施四年,隨著公費師范生對學科知識學習和掌握的不斷深入,人生及社會閱歷的深入,公費師范生的學習動機有沒有發生變化?如何變化?這些變化后的原因有哪些?這正是本項研究的主旨所在。本項目追蹤調查不同年級公費師范生學習動機的不同特點,以此分析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從而對找到適合教學的干預方式,并對公費師范生政策的進一步實施提供借鑒。

        2.研究方法

        2.1被試

        本次研究選取三組處于不同年級的英語專業公費師范生――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英語專業一、二、三年級的公費師范生。共發放問卷350份,有效問卷298份。

        2.2調查工具

        本問卷在高一虹教授在2003年編訂的“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5]量表的基礎上,結合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特點編制而成。調查問卷采用里氏克特五級量表計分制。數據處理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版本。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動機類型分析

        首先,對三個年級的學生五種動機進行差異檢驗,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報答父母和政策優惠兩種動機水平上三個年級的學生是不存在顯著差異的。其他三種動機上有顯著的年齡差異。結果顯示無論是哪個年級,學生們為了報答父母或是為了獲得政策優惠而選擇或就讀師范生的動機強度上沒有顯著差異。

        但是在職業興趣、個人發展和專業興趣三種動機類型上卻表現出了年級之間的不同。為了考察這種隨年級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的具體情況,我們對這三種動機的差異分別進行了事后檢驗。在職業興趣和專業興趣兩個方面,發現大三年級學生的分值顯著低于大一和大二的學生,這表明對于從事教師和學習英語的動機隨年級的升高有明顯的降低。

        類似的,我們發現在個人發展這個維度上,顯著的下降從大二就開始了,比起職業興趣和專業興趣下降出現的時間更早。個人發展相對職業興趣和專業興趣而言是更寬泛的概念,是個人對未來發展的整體期望,這種動機的下降會更加廣泛地影響個體的學習情況。

        3.2影響因素的調查

        為了進一步考察學生學習動機變化的原因,我們通過問卷的相關調查,分析了學生對免費師范生政策、英語教師、課程安排三方面的滿意度的年級差異,希望可以看到動機變化的內在原因。對這三方面的年級差異進行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對專業教師的喜愛程度、對教學安排的滿意程度和對師范生政策的滿意程度三方面表現出了顯著的年級效應。

        對這三種可能性原因的年級差異均進行了事后檢驗,結果顯示,在對英語專業教師的喜愛程度方面,大三的學生顯著低于其他兩個年級。在對課程安排的滿意度方面,同樣高年級顯著低于低年級。對政策的滿意度上也發現大三年級學生是顯著低于其他兩個年級的。綜合來看,在這三方面影響因素上的年級差異與動機的年級差異十分類似,因此從側面顯示了這三方面可能是造成學生學習動機下降的原因。

        4.討論

        4.1本項研究啟發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隨著年級的升高,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在職業興趣、個人發展、專業興趣方面的學習動機有所下降。這表明,大學生在三年中,對于自身所學專業、自身的興趣所在和個人未來發展的方向的認識在不斷變化。但是,一進入大學就必須簽完十年合同,保證學完四年師范后到農村執教兩年,這些政策規定讓這些高中期間還沒有認清自己興趣和愛好所在的大學生難免產生“強制”而不是“吸引”的感覺[6],因此,應該加強政策后續機制的設計與完善,以確保學生有所“出路”與選擇。

        從師范生的培養模式來看,根據公費師范生的訪談反饋,由于教師教育板塊的課程大都放在了大三學年,部分公費師范生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因此有必要從大學入學開始,把教師模塊的課程有所側重地分散到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中,讓公費師范生盡早了解教師的職業技能和知識理論,這也有助于其了解自身的特點和發展方向。

        由于教師行業的特性,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儲備,而且需要熱愛這個職業,愿意為其付出。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彭芝校長說:“優秀師資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師范生是中國基礎教育未來的希望和中堅。只要我們從‘德、才、情’這三方面去培養師范生,就能培養出大批具有高尚品德、教育藝術精湛、能夠不斷創新的優秀教師。”[7]因此在教學模式上來看,應加強“德”和“情”的教育投入,使公費師范生真正做到從“要我教”到“我要教”。這也離不開任課教師對于公費師范生情感(包括學習動機)發展的正確引導與關懷[8]。

        4.2本研究的不足

        英語專業公費師范生的學習動機十分復雜,由于實施的限制,只針對教育部直屬的三所大學進行了調研。因此結果不足以概括所有英語專業公費師范生的動機變化情況。對報告結果如何提出合理的、深入的理解與建議,有待于讀者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

        [1]Garner,R.C.,Day,J.B.& MacIntyre,P.D.M.Integrative motivation,induced anxiety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2,(14):197-242.

        [2]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下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

        [3]趙格.淺談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浙江科技大學學報,2004,16(2).

        [4]路海東.教育心理學.長春:東北師大出版社,2003.

        [5]高一虹,趙媛,程英,周燕.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現代外語(季刊),2003,(1):28-37.

        [6]袁廣林,袁鑫.我國公費師范教育制度的弊端與完善.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2).

        精選范文推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导航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 日本精品不卡中文AⅤ | 久久高清性色生活片 |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激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