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學術思想綜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術思想綜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術思想綜述

        第1篇: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寂靜的春天》不僅僅是對濫用殺蟲劑等化學藥品的一種征討,更多的是對人類環境知識短缺與對自然功利傲慢態度的一種深度揭示。在人類無視自然規律背后,是意想不到的災難正以人類所意識不到的方式悄然襲來,人類籠罩在危險之中卻渾然不知??ㄟd及其作品激發了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環境危機意識。《寂靜的春天》已成為環境危機的象征。所謂的環境危機,就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實踐活動超出生態的自我恢復能力,非規范的污染排放超出環境的自我凈化能力,超常規的資源利用超出資源的自我循環路徑,導致生態系統結構紊亂,環境有序功能下降,資源利用難以為繼,從而影響甚至威脅人類的可持續生存與發展?!?〕而當代環境危機規模之大、影響之遠、危害之深都當之無愧地屬于超越國家、民族、意識形態界限的全球性問題??ㄟd警示人類正面臨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危險境遇,準確地判斷“一種全新的有毒物質、由氯化烴制成的有機農藥正在污染著整個地球。”〔3〕402《寂靜的春天》的出版向普通民眾播撒了環境意識的種子,延展了生態知識的影響與普及力度,引發了人們對破解環境危機的深層思考。她通過一種與人們生活密切聯系的新技術的使用,把生態學概念植入民眾頭腦中,將環境術語在內涵界定與外延運用上都有所拓展,使之既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人類通過科學與技術創造出來的文化環境?!?〕178要解決環境問題,單純憑科技很難根除,這是因為科學與技術充其量只不過是排解難題與達到目的的方法與途徑而已,而背后更深層的則是“環境問題提出了基本的倫理學和哲學問題,它有關我們追求的目的?!薄?〕7《寂靜的春天》蘊含著傳統精神與現代意識相結合的倫理旨趣,代內各種生物與環境和諧共生與代際傳承持續是其倡導的基本主張,體現公平正義的環境道德觀念。卡遜旨在其觀點在政治領域發揮影響從而促使政府出臺對殺蟲劑禁用或最大限定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保障人類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命安全。殺蟲劑等化學物質的使用不僅在代內而且在代際都產生惡劣影響。在代內,公眾使用殺蟲劑首先應該而且必需獲得知情權。公眾要對殺蟲劑的負面及潛在危險知情,而不僅僅是其對抗所謂的“害蟲”的短期功效與有限范圍。公眾不知情的原因有:一是殺蟲劑的生產廠家與相關獲利化學集團,由于“利益”問題它們故意隱瞞或者根本沒有做過相關調查;二是政府相關部門的不負責任。由于奉行的是經濟線性增長理念與單純以經濟效率作為衡定政績的標尺使得政府醉心于經濟增益而對生態環境疏于關注或根本不在其考慮范圍之內;三是由于所謂的“權威專家集團”的評裁制度。專家們往往憑借已有經驗坐而論道而非實地調研與考查,精通于各自領域內的相關知識而對超出其專業范圍的問題茫然不知,斷裂的、局部的、范圍有限的術業專攻使整體效應往往被忽視乃至遮蔽。在代際,僅從人類這個物種進行考量,人類對于新化學物質的適應從時間而言需要跨越或犧牲幾代人的努力,尤其是許多尚未出生的嬰兒其在胚胎生長發育階段便遭受到了來自殺蟲劑等化學物質的間接污染,其毒性長期儲存于體內且代代相傳,使世世代代飽嘗毒害之苦而未明災害成因。況且由于環境嚴重惡化使人類后代被剝奪或喪失享受美好環境的權利。從其它物種方面進行評價時,我們對當前所謂的“危險物”進行滅絕性毒殺,殊不知許多害蟲由于適者生存原理很快就產生了抗藥性其周期大大短于人類研制毒藥的周期,“蟲藥大戰”的最終勝利者尚未可知,而許多益蟲卻是這場戰爭的無辜受害者或致使其瀕臨長久滅絕的境地,導致生物與物種多樣性的銳減,許多生物由于沒有天敵過多繁殖導致整體滅絕災難,這對生物的持續生存與發展也造成了難以彌補的過失??傊ㄟd警示,人類統治與控制自然的日益增長的能力是一柄雙刃劍,人類需要一種“謙卑意識”和一種強調“與其它生物共享地球”的倫理?!?〕98卡遜在其作品中不僅揭示人類的幸福正受到威脅,而且揭示地球上的其它有生命的同伴的福利也受到了威脅,提出用生物方式代替化學方式對昆蟲加以控制,并力挺公平正義持續的環境道德理念在日趨理性化與高度技術化的文化設計中以實現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解理想中的重要作用與不可或缺,故美國生態倫理史學家納什坦言,卡遜不僅是為自然請命的勇往直前的無畏戰士,也是竭其所能旨在促進人與環境間建立新道德關系的倫理先鋒?!霸诖偈?0年代的美國公眾了解生態世界觀的基礎及其倫理意蘊方面,卡遜可謂獨領?!薄?〕100

        二、整體主義認知與生態思維方式

        《寂靜的春天》警示人類,必須從認識論和思維觀維度進行徹底反省,自覺提升人與自然和諧的整體主義認知與整體主義和諧的生態思維方式。

        1.人與自然和諧的整體主義認知《寂靜的春天》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指出化學農藥危害,而且還在于提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哲學命題:人與自然關系。是依據人的主觀意志隨意征服改造,還是以自然之子身份與萬物和諧相處。該書引言援引懷特的警句可以窺見卡遜見解?!耙驗槿祟愄饔谧约旱睦媪耍虼宋覍θ祟愂潜^的。我們對待自然的辦法是打擊它,使它屈服。如果我們不是這樣的多疑和專橫,如果我們能調整好與這顆行星的關系,并深懷感激之心地對待它,我們本可有更好的機會存活下去。”〔1〕引言2視人類利益至上并奉之為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必然導致極端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對待自然的態度也必然是培根所倡導的命令與烤問,但人首先是自然之子,是自然孕育與滋養了人類而不是相反。為了更好地棲息于地球,我們應該而且必須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否則,可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僅僅關注人的利益必將自然視為公用資源庫而加以肆意開采與隨意利用,這不僅會造成自然面貌的千瘡百孔,難以在有限閾值內自我凈化,而且也會造成可供人類使用資源與能源的告磬,最終危及人類利益。使人與自然及其關系陷入兩難境地。這源于受知識所限人類有可能認識與掌控人與自然的短期、局部、膚淺利益而對其長遠、整體、深層利益前瞻不足或判斷失誤;此外,人與自然的關系也非單純、貧乏、線性工具關系,而是繁復、豐富、非線性多維關系。因此,“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不能只考慮自然眼下是否對人類有利益,更要重視人與自然之間多面的、豐富的關系。其核心就是人與自然的共生?!薄?〕但源于洪荒原始年月流行于全球的對待自然的態度是征服與控制,并非保護與和諧相處。從某種程度而言,所謂文明史實際是一幅征服與改造自然的歷史畫卷。在原始“采狩文明”階段,由于人類的存活要依賴于自然的天然賞賜與科學知識的相對欠缺而對自然產生深深敬意,人與自然界的一切物種以及自然處于原始和諧狀態,人作為自然之子整體敬畏自然而不得不順應自然融于自然之中;隨著知識的增長與欲望的增加,人類不再滿足于依附自然的天然成果,鉆燧取火與打擊石器并烤煮食物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同時也是向自然挑戰的宣言書?!肮ど涛拿鳌笔加趧兿鲃e人的剩余勞動,勞動成為文明擴大成果與范圍的重要手段與基本方法。剝削加重了對自然的盲目掠奪;機器大工業的興起與資本全球化的運轉以及“知識就是力量”、“我思故我在”等理念彪柄從實踐與理論方面完成了所謂的“人為自然立法”,從而使人仰仗理性思考與科學技術高于自然其它物種并獨立于自然儼然成為了自然主人,文明領域的擴展暗示了天然自然地盤的縮減。但卡遜卻對此有另一番別致的解讀:由于地球動植物自然形態與生活習性的形成很大程度皆可歸之于環境塑造使然,故而地球生命史可稱之謂“生物—環境”相互促進史,但就其整體進程而論,地理環境決定論占據主導地位與絕對優勢。這種形勢的轉變發生在人類的出現以及工商文明的興盛,人類對自然的改造無論是數量、還是程度以及破壞性上都超過以往的總和并使之發生質變?!霸谌藢Νh境的所有襲擊中最令人震驚的是空氣、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危險的、甚至致命物質的污染。”〔1〕4空氣、土地、河流、大海都是人類生存與發展須臾離不開的基本前提與必要條件,如果受到污染與致命威脅,人類也一定不能幸免。為擺脫窘境與扭轉困局,人類也積極努力試圖通過新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來實現其目的與理想,但收效與預期總有一段差距,局部好轉整體惡化是這一情形的真實寫照。這說明要從根本上剔除與解決此問題絕不是器物層面可達到的,只有實現形上層面即在哲學認識方式上發生根本變革,樹立自然有機整體的觀念,實現由控制自然向順應自然觀念的轉換。當然,這種順應自然也不是回歸到原始的頂禮膜拜、無所作為之狀態,而是對改造與征服自然的積極揚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辯證回歸?!翱刂谱匀弧边@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是當生物學和哲學還處于低級幼稚階段時的產物,當時人們設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為人們的方便有利而存在?!?〕263當自然以其內在方式運行與發生功效時,人類由于認識失誤和知識欠缺,在利用已有科學知識與傲慢偏見態度對付自然物種之時,意想不到的對己不利效果竟接踵而至,自己釋放的“潘多拉魔盒”達到不能控制地步,這不得不歸咎于人類對自然認知方式的偏離甚至錯位,卡遜的以生態鏈為紐帶的人與其它物種和環境的整體主義認知方式為人類在處理與判斷人與自然關系時提供一種文明理性的科學認知與切實可行的現實路徑。

        2.整體主義和諧的生態思維方式《寂靜的春天》無論是單篇的內容闡釋,還是章節之間謀篇布局,都呈現作者的“整體主義生態思維觀”。這也是全書邏輯展開的特色之一??ㄟd以“殺蟲劑”為切入點,全方位展示化學藥品對水、土壤、大氣、植被、動物、人的惡劣影響,得出了在以自然生物鏈中的爆發遞增譜系中,“往往解決了一個明顯的小問題,而隨之產生了另一個疑難的大問題”〔1〕42,由此得出“在自然界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的東西”〔1〕44之結論。她親切地稱水、土壤與植物組成的聯合體為“地球的綠色斗篷”,并警示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都是占據生物圈“生命之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綠色植物與大地之間、植物際間、而且植物與動物間、動物際間、動植物與人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聯系是普遍的、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當人類因進行人工改造而對天色風景慘重破壞時,卡遜震慟至及。自然風景的渾然天成是各種力量合力作用產物,無論是從時間之維考慮其歷史價值,還是從空間之維言說其內在價值都值得倍加珍視,可自然杰作“展現在我們面前就如同一本打開的書,我們可以從中讀到為什么大地是現在這個樣子,為什么我們應該保持它的完整性。然而現在,書本打開在那兒,卻沒有人去讀?!薄?〕54因為若不是置身于自然之中而情感與之相融的情境下,對其態度只能是熟視無睹或漠然視之,即使想解讀自然但卻不按其自有規律思維實踐,其結果只能是使之以異化面貌出現或根本解讀不懂。在野草與土壤之關系問題上,卡遜的見解為兩者相互依賴、唇齒相依、互惠互利。野生植物既需依賴土壤而生存,土壤為其生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與能量補給,同時野生植物也能涵養水源、使土壤免于暴風雨侵襲而沙化、鹽堿化乃至過度流失,況且大部分野生植物死亡后其殘骸以某種物質形式歸于土壤也能補充提高土壤肥力。在溯追環境污染而致的各種病癥表現與殺蟲劑之內在連鎖關系時,卡遜以生態學專業知識反問權威專業人士與多數以文化屬性與社會存在特質自居而不愿承認其首先是自然之子和其它物種一樣具有生物存在的人“現在這一污染已徹底地遍布于我們整個世界,難道人類能夠逃脫污染嗎?”〔1〕163對人體內部生態學世界的細致描繪也展示了聯系的普遍性??ㄟd的洞見是:一些初看起來往往是互不相干的病源與后果之間,經過細致探索與縝密分析,卻總能得出因果勾連。因為病源經常隱匿在離身體初損很遠的部位。人體系統中一個微小要素甚至在分子層面上的異常或改變都將影響到整個系統的組織與功能的正常運行與發揮。人體系統結構與功能是如此的神秘精妙以至于疾病因果之間的聯系也不是輕易而舉就能洞悉,這種表現往往時空脫節、假象連連,唯有深入其內在機理,體查其相互關聯,并置身于其外的宏闊思維方式才有可能穿透層層迷霧,揭開現象一窺本質。故而“為了發現發病與死亡的原因,要將許多看來似乎孤立的、相互無關的事實耐心地聯系在一起,這些事實是通過在廣闊的、相互無關的許多領域中進行非常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取得的。”〔1〕164總之,卡遜的整體主義生態思維觀意在告誡人類,“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應當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后歸宿,成為一切行為、政策和發展模式的最終判斷標準?!薄?〕唯其如此,生態系統的有序完整與健康運行才有保障,人類的長久生存與持續發展才有希望。

        三、生物技術優先與綠色發展道路

        《寂靜的春天》警示人類,必須從技術觀和發展觀維度進行徹底反省,自覺提升生物技術優先的全新技術理念與經濟環境共贏的綠色發展道路。

        1.生物控制優先的全新技術理念在人工化學控制技術與生物控制技術方面,卡遜鐘情于后者。生物控制技術實施的前提與基礎需對地質進化史、生物種群存在史、人類生活史進行必要考察與深入研習。通過地質進化史的回顧可以知曉特定環境的過去存在形態、目前所處狀態與將來可能發展動態;通過生物種群存在史的考察旨在對其生活習性、興衰條件、獨特價值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通過人類生活史的梳理目的在于從整體全局進行反思與考量,規避極端人類中心主義傾向,與其它生物盡可能地共享地球。雖然人類運用其掌握的科學知識與發揮其自身的聰明才智在實驗室內人工制造出諸多對付依其喜惡劃分的“有害”動植物的技術方法,但其效果需要在反復的“蟲技大戰”中才能確定,多數功效往往超出人們的預料,故而卡遜推崇英國生態學家查理•愛登的睿智前瞻:“我們需要關于動物繁殖和它們與其周圍環境關系的基本知識,這樣做將可以促使建立穩定的平衡,并且封鎖住蟲災爆發的力量和新的入侵?!薄?〕10人工化學控制方法的局限或不足也為尋找生物控制方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論證。首先,任何生物都占據著一定的生態位〔9〕,在生態位上重要衡定指標是食物數量、氣候變化、天氣情況、天敵存在以及與之進行生存競爭的生物。依此而論,化學控制方法可能針對個別物種和特殊個體成效顯著,但卻對整個生物群落的影響未必能如發明者或使用者所愿。其次,在生態學上真正控制昆蟲繁衍生殖的關鍵條件是“環境防御”。其伴隨生命存在始終,某些物種的環境防御一旦減弱或消失,其繁衍便會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數量攀升,故而人類應以此為突破口對物種種群進行研究與控制。再次,化學控制方法所耗費用也正在逐年遞增,由于生物適應環境與藥效能力增強,發明者只能根據現有情境進行研究而無法做出前瞻性預判,大量儲存藥品更是無稽之談。若人類還傾情于技術理性與化學制造而一意孤行,其過程與結局正如卡遜確信布朗博士的描述:“人類正行駛在‘一個單行道’上,沒有人知道這條街有多長;如果在我們到達這一死胡同的終點前還沒有控制住帶病昆蟲的話,我們的處境確實就很懸了。”〔1〕238最后,由于昆蟲適者生存以及抗藥性的增強,人類在用化學藥物控制昆蟲的循環中實際是在上演加繆筆下西緒弗斯向山頂推石的徒勞荒謬鬧劇。鑒于此,人類只有順應自然生物之理在物種相生相克的動態平衡研究中下功夫,而不是花費不必要的精力放于自啻高明實際得不償失的化學暴力控制上來,在自然面前要謙卑謹慎,對待任何生命都需心懷敬畏。科學研究與技術發明者更需有一種高度理智作風與高尚道德情懷,決策制定與執行者需要有一種前瞻全局視域與長遠整體旨趣。在此,卡遜援引布里吉博士的話語可以與人類共勉:“生命是一個超越了我們理解能力的奇跡,甚至在我們不得不與它進行斗爭的時候,我們仍需尊重它……依賴殺蟲劑這樣的武器來消滅昆蟲足以證明我們知識缺乏,能力不足,不能控制自然變化過程,因此使用暴力也無濟于事。在這里,科學上需要的是謙虛謹慎,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引以自滿。”〔1〕242-243雖然化學控制與生物控制是人類對付生物物種的兩種方法與途徑,但兩者最終目的與效果卻大相庭徑。化學控制方法旨在彰顯人類力量的強大和工具理性的威力,是人類控制自然、做大自然主人意識的產物,其實質在于按照人類或少數統治者的意愿來自行決定生物的存亡與安排世界圖景與秩序。生物控制旨在全面而非片面理解整全的人的性質,不是把人類置于自然之上或之外而是將其融于自然之中,是人類與其它物種與生命共同分享地球、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產物,是基于了解自然、尊重生命基礎上的因勢利導,其實質在于揭示人既是自然之子,源于自然,同時又與其它物種不同,具有社會屬性與文化意蘊,能夠自覺遵循并順應自然而不是出于本能或自為。生物控制方法的終極目標是建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演進的新型發展觀。生物控制方法較之于化學控制方法有其自身固有的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首先,生物控制方法是建基在對物種種群全面了解與準確把握之上,利用生物學原理從各個環節著手操作,可以起到畢其功于一役之功效。其次,生物控制方法旨在尋求與物種種群相對應的自然存在物,不會破壞自然的動態生態平衡,也不會對其它物種乃至人類產生相關毒副作用。最后,生物控制方法廉價便宜,可以永久做為經驗使后代深受其惠,而不必為頻繁更換而懼資金空耗之憂煩。

        第2篇: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34-01

        思想方法指導行動。思想方法是對知識和規律的理性認識,在實踐中是探求新知的鑰匙。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教學取得成功的秘訣,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在數學教學中有一明一暗兩條線,明線是數學知識由易到難的推進式教學,暗線是在教學中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而這條暗線貫穿數學學習的始終,是數學教學的精華,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是通向成功的交通樞紐。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

        數學思想方法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結果,并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實施的方式、途徑中所含有的可操作的規律或方式。它是長期的從具體數學認識過程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在后續的認知活動中被反復證實和改進優化的,帶有一般意義和相對穩定的特征。它揭示了數學發展中的普遍規律,對數學的發展起著指引作用,它直接支配著數學的實踐活動,是數學的靈魂。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數學的基礎知識是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來的,它要求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2.對化歸思想方法的滲透

        2.1化歸思想方法指的是把待解決的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一定的類比和轉化過程,歸結到一類已經能解決或者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來解答的一種手段和方法。

        2.2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是,就化歸為矩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創設具體的情景,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關于正三角形變化成矩形的動畫,然后問學生三角形的面積跟矩形的面積是什么關系,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三角形的面積時矩形面積的一半,而之前已經學習過關于矩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于是很顯然的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2.3又如,在教學比較復雜的乘除法運算時,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可以把復雜的算式化簡,即化繁而簡,比如:450÷18,小學生乍眼一看,很難得出答案,然而如果通過化簡,寫成450÷3÷6或450÷9÷2就很容易得出答案是25。類似這樣利用已有的簡單的知識方法運用于新的較困難的知識學習的思想方法都稱為化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這一化歸的思想方法對于學生快捷有效的掌握數學知識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3.對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3.1數形結合是數學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將抽象的數量關系用直觀的方式在平面或空間上呈現出來,也是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地結合起來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數學解題方法。數形結合就是通過數與形的相互轉化、利用數與形相輔相成的關系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在教學中對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可使數學概念直觀化、形象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

        3.2比如:在介紹“比例尺”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張我們國家的地圖,介紹我國面積約有960萬平方千米,祖國的東面到西面距離有5500千米,還有遼闊的海域,正當學生聽得入神的時候,老師問道:“這么廣大的面積怎樣才能畫在一張紙上呢?”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調動起來,教學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繼續。

        3.3又如用算術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有的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如果結合以形的輔助,問題就變得簡單形象多了。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先畫8個圓,表示8 只動物,假設全是雞,給每個圓畫2 條腿。共畫了16 條腿。還有22-16=8(條)沒有畫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8 條腿可以添8÷2=4(只)。從畫好的圖中可以看出,這4 只動物有4 條腿,是兔。只有2 條腿的有4 只,是雞。這樣,算式很簡單:8×2=16; 22-16=8; 8÷2=4(只)由此很容易得出雞兔各4只。

        3.3應用“數形結合”,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編選一些探索性的題目,讓學生去研究,去發現,將已有的思維方式通過圖形大跨度地遷移,從可供選擇的途徑中篩選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4.對極限思想的滲透

        4.1極限思想是研究變量在無限變化中的變化規律和趨勢的思想,運用這一思想,人們的思維可以從有限空間向無限空間伸展,從靜態向動態發展,從具體到抽象進行升華。小學數學沒有給出極限的概念,也沒有專門介紹極限知識,但在數學教學中卻有所體現。

        4.2如學生在學習“自然數”時,知道最小的自然數是0,卻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數;認識負數時,知道-1、-2、-3 下去到無窮盡;在“因數和倍數”的教學中,感受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但倍數是無限的,同樣公因數是有限的,但公倍數卻是無限的;在學習“循環小數”時,體驗到循環小數是無限的;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知道一個分數通過基本性質的變換可以產生無限多個其他相等的分數……

        5.集合思想方法

        5.1所謂集合思想方法,是將多個具有相同性質的事物放在一起作為討論的范圍對象。如將數學上的式、數、點置于一起作探究對象,該思想稱為集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般以畫集合圖方式,來滲透集合概念。

        5.2例如,班里舉辦文藝活動,有9名學生表演歌舞節目,有12名學生表演小品節目,而有5名學生同時參加了這兩項節目,請問共有多少名學生參加表演節目?

        為了更好地理解集合運算原理,教師可以通過畫出集合圖加以分析。如右圖在兩圈交叉部分是5 名學生,表示他們既參與了小品節目,也參與了歌舞節目。只參加歌舞不參加小品的部分

        有4人,所以,共有9人表演歌舞;同理,共有12人表演小品,一部分為僅表演小品節目的7人,而另外一部分則是既表演歌舞,又參與小品節目的5 人。

        綜上所述,該班參與兩類節目的學生共有4+5+7=16(名),或者9+12-5=16(名)。

        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簡單形象多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滲透集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根,把握了根,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數學教師要持之以恒地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問題探索中提示數學思想方法,在總結歸納中提煉數學思想方法,以便學以致用,發揮數學工具的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凌曉琴.巧用方法,事半功倍[J].華夏教師.2011,11.

        第3篇: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一、數學思想方法的含義

        所謂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和程序(即解決具體問題所用的方式、途徑、手段),它是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行為,具有操作性和具體性。所謂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方法、規律的本質認識,是比數學方法更抽象、更概括、更本質的認識,它是數學的靈魂、精髓,是數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小學數學教材是以階段呈現數學知識與技能這一明線,同時蘊含數學思想方法這一暗線,主要的數學思想有對應思想(如量量對應、數形對應)、集合思想、統計思想、模型思想、符號思想和數學美思想(如對稱與和諧、簡潔與明快、嚴謹與統一、奇異與突變)等,主要的數學方法有觀察、實驗、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猜想等。

        由此可知,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統一體。數學知識是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和訓練,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又促進了數學知識的掌握和學習。

        二、數學思想方法的功能

        1.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

        一切的數學概念、公式、規律、法則等均可以視為數學模型。在數學中,教師應從現實生活出發,通過實驗操作、觀察等活動,運用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等思維方法,并用數學語言表達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準確的數學模型,以發展認知能力。例如,兩個人的工作問題、工程問題、行程問題所具有的共同模型是總量/效率和=時間。

        2.有助于構建和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數學綜合實踐課中要將數學課上所學習的知識,通過整合、提煉為數學思想方法,達到建構的目的。如我們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都是將圖形劃歸為以前所學圖形,即利用化歸思想實現各種圖形計算公式之間的同化與順應,從而構建和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生長點”的生長。

        3.有助于開發和發揮學生大腦的潛能

        腦科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的左半球主管邏輯思維,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維,它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從而實現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得以全面發展。鑒于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導地位的特點,在教學時,教師應以圖文并茂、數形結合的形式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數學知識結構,讓學生在運用多種感官充分感知、形成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聯想,并以數學符號表達認知成果,也可以把數學知識加以物化,從而加深數學知識的認識和鞏固。

        4.有助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美國數學家M?克萊因在他所著的《結合數學思想》中談到:“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質生活,但數學卻能提供一切。”數學美包括:(1)簡潔美。乘法分配律向我們展示了數學的抽象性、一般性和簡潔性。(2)對稱美。很多幾何圖形、數學公式等都具有對稱性,它是數學對稱美的集中體現。(3)奇異美。例如,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當學生能夠想出與眾不同想法時,就會產生美的感受,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有意識地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也受到數學美的熏陶,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數學思想的訓練。

        三、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

        在數學綜合實踐課中,教師可以將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和訓練課堂教學內容同步進行,并選擇簡單的數學知識作為訓練的載體。在訓練過程中,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精心提煉,明確目標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和訓練的目標隱含在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和訓練之中,必須同步進行。在上數學綜合實踐課時,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深入挖掘教學內容,為教學做好準備。例如,在低年級的分類教學中就蘊含著集合的思想,而連線練習中則蘊含數理論。

        2.根據數學思想方法選擇恰當內容,反復練習

        利用一些載體把要訓練的內容融合進去,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專項性的訓練,也是十分可行的方法。例如,猜想的培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重視命題的推廣和演變、重視開放題的設計、學一點推理模式。

        3.利用打比方把數學思想方法簡化

        第4篇: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一)實效時間上的滯后性

        思想政治教育從開展到學生的接受學習,再轉化成自己的思維意識,最后將這些實際運用到社會實際生活中,這需要一個消化轉化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了不等于就瞬間產生了效果,這中間需要一個時間的過渡和運用,因此產生了時間上的前后順序。也就是說這樣效果會很慢,期間也會收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也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慢慢的培養學生并使之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逐漸理解、內化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實效性的形式豐富多樣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針對不同階段的大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教育,這也使得在理解和內化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表現形式。根據大學生自身特點和心理特點的不同,有的學生表現的很明顯,有的學生心理理解,但表現并不明顯。那么實際表現出的行為也自然不同,有的學生思想意識提高了但卻不善于用語言表達出來,而是通過提高學習成績等其它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是由學生的性格和習慣決定的。

        (三)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廣泛性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這些影響來自不同的層面、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事件。因此要想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進行針對性的研究,以便更好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堅持樹立科學教育觀,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注重學生的適應性和發展性的培養,從多個維度促進學生自身全方面的發展。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作為教育質量的標準,這就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根本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多樣化,增強教育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加強內容的實際轉化力

        學校階段性的多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內容的教育,形式組織多樣化,內容豐富,有吸引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例如開展《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這樣的講座,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做好學生步入社會的過渡性的工作。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科學合理的愿景,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的培養,以便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培養,在社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與時俱進關注大學生思想變化,制定合理的大學生愿景

        思想政治教育要時刻關注大學生的思想變化,時刻與社會實際需求接軌,并科學的幫助大學生制定合理的愿景,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脫離社會實踐。根據大學生的情況,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的開展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以便為社會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人才。

        三、結束語

        第5篇: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摘要 西方近現代美學思想呈現出力圖擺脫哲學,進而與現代科學相吻合的趨勢,關注點已從哲學的附屬轉變為依托實驗、精神分析、符號研究、意向研究等領域。本文試圖在熟悉這些領域后,梳理出不同的概念架構,進而探索當代美學思想與東方式思維結合的新研究方法與途徑――深度把握時代性、凸顯民族性來建構美學。

        關鍵詞:西方 近現代 美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I109 文獻標識碼:A

        西方美學自柏拉圖客觀唯心主義美學思想起,經康德、謝林,及至黑格爾,在這個領域里,已發展到了巔峰的狀態。然而,美學始終是他們哲學體系中的一部分,并沒有從哲學的建構中脫離出來,實際是為他們自己的學術而建立的興趣附庸,美與藝術實踐的脫節也不可避免。而只有進入近現代,美學才真正開始了革命性的轉變,尋求到了新的領域。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美學家費希納是繼黑格爾后,變革美學的第一人,他從心理物理學出發,研究美學采用的是實驗、歸納、記述的方法,創立了實驗美學。在這個領域中,注重審美經驗的觀察以及注重美的比例,將這種美學定位為“自下而上”的美學,開辟了美學的新天地,其出發點是具體的美的事實,第一次把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引進美學領域,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使人耳目一新。近現代美學的發展,就是沿著費西納的研究方式而進行的。

        當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學,也是費西納實驗美學的一種。在這里之所以這樣說,并不是要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學簡單化,僅是從研究手段而言。但是,弗氏的精神現象美學構成了美學中的一個新的學派的開端。

        從《夢的解析》開始,弗洛伊德將精神現象美學應用于對藝術作品的分析和解釋中,用無意識性力觀點論述審美和藝術,把藝術和審美放置在無意識性力基礎上,他認為,藝術是藝術家被壓抑的欲望,借幻想而得到滿足后的表現形式,是性力的升華,這種欲望借藝術表現出來,是為了解除藝術家被壓抑欲望的痛苦,從而得到審美的。藝術欣賞者在進行藝術欣賞時,是被描述幻想的引導得到滿足,而引起的審美的共鳴,

        蘇珊?朗格的符號論則與弗洛伊德從精神分析入手來解讀美學不同。這位被譽為“深刻影響了20世紀社會領域科學思維”的美國著名哲學家和美學家,在其《情感與形式》一書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藝術符號論美學體系,提出:藝術是表現人類情感概念的符號,而不是僅僅表現藝術家個人的實際情感,藝術作品的形式是有生命的,有著運動性、節奏性、有機性和生長性的基本特征,造型藝術是一種空間幻象的符號。

        蘇珊?朗格的人生價值在于將美學這門形而上的抽象學科,在實踐中下降到世俗社會之中,真正成為了大眾化的美學。她批判了語言藝術等同論,確立了藝術符號與人類情感的關系,用藝術符號作為審美主客體、感理性、心理生理、精神物質、藝術構思與技巧、情感與形式、酒神精神與日常精神的中介,從“邏輯形式”這個角度上,找到了奠基符號論理論的基石。

        美學在薩特這里,是走向了荒誕美學的。我將其稱之為“意向美學”,有人認為是“親歷美學”(北京大學中文系孔慶東、哲學系王衛華),其原因是,薩特以自身的體驗和感受來建立自己的美學,主要以日常現實問題來進行論述,且薩特的美學思想和其社會活動、哲學思考、文學創作交織。

        可是薩特的“他人說”、“介入說”、“想象說”,卻無疑顯現了薩特的意向思考,從而使美學在意向的引導下,走入了社會意識的領域。也就是說,美學不只是一種思辨方式,一種形式,一種情感的沖動,更是對存在的挽回,對正義的召喚。

        對比上述幾位西方典型近現代美學思想家的美學理論,我們不難看出,近現代西方美學,是真正擺脫了哲學的依附地位,并且從實驗、精神分析、研究符號、走向意向研究等領域為現代美學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不過,實驗美學的缺陷在于,在人所依存的外部召喚中體驗愉悅性,進而尋求審美本質,那么,心理物理學中存在的缺陷就定當會影響實驗美學的純粹性。精神分析美學將人的欲望與美學相統一,看到了美學中感性生活的有意義,這是值得肯定的,但人的感性有社會化、有理性的方面,并不僅僅是性的感性,無意識性力卻并不能代表一切。

        蘇珊?朗格的符號論在功能性藝術形式上,對形式美學有著不可忽視的閃光點,但是對藝術作品、藝術家、藝術情感的研究,卻缺少藝術價值觀方面的肯定,因而,也就必然忽視社會因素和歷史因素,將藝術形式孤立開來,其間,必然無視“人”的存在。薩特的美學思想,是荒誕也罷,是親歷也罷,從自身體驗談美學,有其深邃的社會性的一面,但缺少的是邏輯定性的分析。

        世界進入了21世紀,美學從“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其間經歷了哲學美學、實驗美學、社會美學,那么,當今的美學將向何處去?

        當今的美學研究,是應該有一門能避免出現上述缺陷的美學,在美學研究方法上,將哲學美學、經驗美學、社會美學、心里美學和藝術本體美學相統一,尋求出真正能整合這幾種美學的,新的科學學科思維體系的美學。它的出路就在于,借助中國深邃傳統文化,構建一門融合中西,包容哲學美學、經驗美學、社會美學、心里美學和藝術本體美學,為世界美學家所認同的美學學科。借助于中國的主體性哲學思辨,深度把握中國的文化氛圍,構建有深刻民族性的美學體系。這樣,才能解決西方近現代美學中,出現的不足和缺陷,成就一門真正的屬于全人類的美學學科。

        建立中國主體性美學的意義,恰恰就在于將整個人類的美學統一于一個整體,統一于一個有機聯系的系統,避免“歐洲中心論”,使其成為全世界的世界性美學,為人類的美學發展提供一個有力的思維范式,也能真正做到美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融會、交織。

        參考文獻:

        第6篇: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關鍵詞: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發展型;問題;必要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思想,要有意識地在綜合與實踐課程中貫徹落實發展型思想,要通過組織多種活動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綜合與實踐課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同時,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也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促進綜合與實踐課程價值的實現進行探究,同時,也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借鑒。

        一、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也是學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但是,就目前數學教學的情況而言,是不利于學生健全發展的,也是不利于發展型思想的貫徹落實的,那么,當前的數學教學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

        1.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價值得不到體現

        綜合與實踐課程的開展是在最近一次的數學教材編排中新加上的,所以,對于很多教師來說從思想上根本認識不到這一課程的存在價值,甚至有一部分老師根本不把這部分知識納入教學中,嚴重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發展。

        2.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

        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注重的僅是學生應試教育思想的貫徹落實,當然,這也是不利于發展型思想與實際數學教學有機結合的。

        3.缺少學習的興趣

        灌輸式教學方法是以往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導致學生一直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保護,所以,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就比較低,嚴重不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目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也是不利于綜合與實踐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更是不利于發展型思想的落實的,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重視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價值,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數學思維的培養。

        二、發展型思想在綜合與實踐中開展的必要性

        發展型思想是綜合與實踐課程價值展示的基礎,也是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保障,更是學生健全發展的前提,那么,發展型思想在綜合與實踐課堂中開展的必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在綜合與實踐課堂中落實發展型思想有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是學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綜合與實踐課程價值的實現除了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外,對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的提高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綜合與實踐課程中落實發展型思想有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數學思維的培養是數學價值實現的保障,也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鍛煉學生能力的基礎,在綜合與實踐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落實發展型思想,為學生思維嚴謹性的培養以及發散思維的培養做出相應的貢獻。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綜合與實踐課程存在的價值,并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同時,也能有效地落實發展型思想,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三、如何在綜合與實踐中落實發展型思想

        1.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綜合與實踐課堂中,教師要有效地落實發展型思想,以確保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相應的提高,進而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從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的提高兩方面進行論述,以確保綜合與實踐課堂價值的最大化實現。

        (1)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而且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在綜合與實踐課堂中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鍛煉能力,進而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做出相應的貢獻。

        例如,在教學“七巧板”時,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會剪出七巧板,并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狀的圖案,也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活動,自主借助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圖形,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容,并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給出的圖形,如圖1,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使學生熟悉七巧板的擺動形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動手拼擺圖形,以確保綜合與實踐課程價值的實現,從而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思考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發展型思想價值的具體體現,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充分發揮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價值,要通過相關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真正感受綜合與實踐課堂的價值,同時,也為學生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例如,在教學“猜想、證明與拓廣”這部分內容時,我選擇了“嘗試”活動法,引導學生先思考下面幾個問題:①在1~10這10個自然數中,每次取兩個數,使得所取兩數之和大于10,共有多少種取法?②是否存在另一個正三角形,它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是已知正三角形周長和面積的2倍?……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交流和思考,并自主借助所學的知識進行證明,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落實發展型思想,鍛煉學生的證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對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2.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所謂的數學思維是數學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形式,也是學生形成數學素養的基礎,更是綜合與實踐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保障,也是落實發展型教學思想的主要方面。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教材,要通過多種數學思想的培養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1)發散思維的培養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課程,發散思維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水平,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識靈活應用能力的提高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綜合與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以逐步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鑲嵌”這部分時,為了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也為了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更為了讓學生經歷對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性質和判定的探索活動,掌握有關特殊四邊形的性制、判定,并了解多邊形的內角和外角,在教學本節課時,我組織學生自主對下面的兩個圖形進行鑲嵌,如圖2,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入手將這兩張圖形進行鑲嵌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鑲嵌中形成不同的圖形,這樣不僅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且對學生的發展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類比思維的形成

        類比思維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也是學生健全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綜合與實踐課程價值體現的保障,也是學生健全發展的基礎。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組織學生對知識的比較幫助學生形成類比思維,以確保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

        還以教學“平面圖形的鑲嵌”為例,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將七巧板的相關知識與平面圖形的鑲嵌這兩部分知識結合在一起進行對比,也就是說,在學習時,首先,我引導學生比較兩者的概念;其次,引導學生思考七巧板的拼擺與鑲嵌的核心思想是否一致,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對相關圖形進行鑲嵌和拼擺,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認識,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兩者的比較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對學生類比思維的形成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而為發展型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綜合與實踐中落實發展型思想需注意的事項

        發展型思想的落實對綜合與實踐課程價值的實現,對學生健全地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綜合與實踐課堂的貫徹落實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注意。

        首先,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導致綜合與實踐課堂的價值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展示。但是,在落實發展型思想的過程中,一部分教師還是在對知識進行灌輸,導致學生依舊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根本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其次,教學比較片面。由于綜合與實踐課程是新版本數學教材新添加的,一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研究不徹底,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這樣就會導致一部分價值得不到實現,也不利于學生健全地發展,更不利于發展型思想的落實。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教學活動的組織、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發展型思想的理解等都影響著學生的發展,也不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思想,要注意這些問題,以確保學生在綜合與實踐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發展型思想的落實是為了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也是綜合與實踐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基礎,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有意識地從多角度入手來展現課程的價值,同時,也為學生終身數學意識的形成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第7篇: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福建省建陽第一中學 涂忠彬

        【摘 要】思維導圖以放射性思考模式為基礎的收放自如方式,除了提供一個正確而快速的學習方法與工具外,運用在創意的聯想與收斂、項目企劃、問題解決與分析、會議管理等方面,往往會產生令人驚喜的效果。它是一種展現個人智力潛能極至的方法,將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進記憶力、組織力與創造力。而中學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十分強、涉及內容廣泛的學科來說,思維導圖的引入對于中學地理教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學校以及教師對思維導圖的應用深淺卻有很大的差別。

        關鍵詞 思維導圖;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6-0042-02

        一、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以及進展

        1.國外的研究進展。思維導圖(Mind Map)又被稱為心智圖、心靈圖、腦圖等。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于1970年提出,他在《思維導圖》一書中是這樣定義的:“思維導圖是發散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能鑰匙,思維導圖可以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改進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方式”。

        國外教育界與思維導圖相似的還有“概念圖(Concept Map)”的研究,目前比較公認的是由美國康奈爾大學教育系的Josehpd Nowak教授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最早提出主動、自覺地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概念圖來幫助教師和學生提高教學質量。Nowak教授認為概念圖對于學習者和教師同樣重要,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師生的認知活動。此外,思維導圖作為幫助學生的認知的工具,在美國的中小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國內的研究進展。相對于國外的發展,我國思維導圖的應用則起步得比較晚,但總體來說也取得了不少的關注。2004年趙國慶、陸志堅發表《“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辨析》一文,對二者進行了分析比較。2005年思維導圖的創始人托尼·博贊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介紹活動,思維導圖的研究開始活躍起來,各類研究思維導圖的文章也多了起來,這些論文主要集中在思維導圖本身的研究,如性質、定義、理論基礎等的研究,思維導圖在教學方面的應用研究以及其軟件應用的研究這三個方面。這些都表明,思維導圖在我國已經從開始的單純的介紹與引進,逐步向其應用與研究的階段過渡。

        潘二妹在2010年對“思維導圖”應用與地理課堂中做了一個探索與嘗試的研究,主要對思維導圖怎么進入課堂,如何正確的開展等問題做了一定的研究和闡述。徐晨紅、蔡亞萍等人在2010年對思維導圖、概念圖以及思維地圖等概念作出了比較好的界定,探討其中三種可視化工具概念圖、思維導圖和思維地圖,同時比較了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側重于它們的圖表特征和教學功能。概念圖主要用于概念間的比較,思維導圖主要用于有層次地發散思考,思維地圖結合了概念圖和思維地圖,主要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張海森等人在2011年對思維導圖的教育應用研究進行了綜述,通過探究過去十年(2001~2010年)中外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研究現狀,為我國教育界學者和教育實踐者更為清晰地了解思維導圖的教育應用的實踐奠定基礎,并藉此為思維導圖的未來研究提供一些建議?;趯χ型鈨蓚€著名學術數據庫關于思維導圖教育應用學術論文的檢索,本文綜述了中外學者在思維導圖的教育應用學科領域、采用的研究方法、重點關注的研究主題以及所得出主要研究結論等幾個方面的問題,最后對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來研究的方向進行了說明。張艷霞等人通過深入一所中學組織開展基于思維導圖的探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研究活動,以研究者參與性觀察視角對該校一個班級利用思維導圖開展課堂探究學習的過程進行了不間斷連續觀察,研究中資料收集的時間從2005年10月到2006年1月,采用了現場觀察、訪談、實物收集三種收集資料方法。通過構建三個教學案例的形式展開整個研究過程,得出驗證,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基于思維導圖探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步驟與方法進行了改進:①在實踐體驗階段,繪制思維導圖課內外結合;②在展示交流階段,增設思維導圖展板區;③在展示交流階段,借助思維導圖開展促進理解的對話;④在展示交流階段,借助思維導圖開展促進創新的對話。

        二、當前的研究動態

        目前的研究動態主要集中在思維導圖的本體研究、思維導圖的教育應用研究以及思維導圖的軟件研究等三個方面,自上個世紀至今,思維導圖經歷了引入、介紹,以及與概念圖的混同、整合。目前在應用研究和軟件研究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成就。

        三、本文的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一個新的、更科學的教育方法對教學的效果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目前,由于中學教師在時間和理論上的不足導致其在改革和創新方面沒有較大的突破。而本文對思維導圖的評價研究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其對教學的效果有促進作用,這會給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提供一個新的思路,開辟一個新的方向,為中學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新的、更科學的平臺。

        2.實踐意義:地理的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思維的形成,而在這過程中需要的是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來進行促進和加強。思維導圖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促進作用。對于學生來說:一個新的方法的使用,肯定會激起學習的興趣,另外思維導圖作為一個高邏輯性的工具,顛覆了傳統教學灌輸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對于教師來說: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會引起教師自己新的思考,會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

        1.存在的不足:

        (1)理論創新不足:論文的本體研究還停留在其定義描敘和應用上,對其性質的界定、分類還沒有專門的討論。雖然在教育領域應用在廣泛,但還是不能擺脫教育研究的理論框架。

        (2)缺乏比較性研究:缺乏中西思維導圖的比較,學科間思維導圖的應用比較,還有與其他可視化工具之間的縱深比較。

        (3)理論研究與實踐脫節:通過筆者對部分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的研究與對高中地理教師的訪問,高中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學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教學效果有明顯的提升。但由于地理思維導圖設計與制作的復雜性,大多數教師在大多數課程中并未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理論研究一直走在前沿而實踐的過程中卻存在諸多的問題。

        2.解決對策:

        (1)思維導圖提供一個有效的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充分運用右腦的機能,協助人們在科學與技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近來,思維導圖完整的邏輯框架和全腦思考的方法更被廣泛應用在學習及工作方面,大量降低所需耗費的時間,對于業績的提升產生了讓人無法忽視的效果。因此,將思維導圖的理念引入到教育,乃至地理教學當中必將成為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之一。所以對于思維導圖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其定義上,而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對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2)通過對學生的答題方式和技巧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在答題的時候沒有一定的邏輯性,思路混亂、不夠開放,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下通過背誦這種方式來進行答題。而思維導圖在邏輯思維的開發、內容的記憶、思考方式的改變都具有很大的優勢。而對于教師來說,思維導圖更能促進地理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和構建,其在中學地理的教學中推廣會有很大的價值和效果。作為學校和地理教師個人來看需要理解思維導圖的意義和價值,學校應該多開展關于思維導圖的設計教研活動,作為教師個人更應該多思考思維導圖的構建,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方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參考文獻:

        [1]趙國慶,陸志堅.“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辨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4,(8):42-45.

        [2]潘二妹.“思維導圖”應用于地理課堂的探索與嘗試[J].生活教育,2010,(6).

        [3]徐晨紅,蔡亞萍.概念圖、思維導圖和思維地圖的辨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1).

        第8篇: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deep understanding the Marxist theory first-level subjec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cond-level subject, the paper collects the ideas and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orientation of the logicians in the current, and summarizes it, so that scientifically decides the discipline scientific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now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situation, summarizes some basic countermeasures on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文獻綜述

        Key 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ubject orientation;literature review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3-0309-03

        0 引言

        在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的實施進程中,國務院學位委員和教育部在2005年12月正式發行《關于整增設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該同志正式確定了政治思想這一學科的設立,其中將思想政治教育歸屬于第五個二級學科。也標志著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近十年的“學科聯姻”的正式結束,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的地位得到肯定。隨著理論學科的迅速發展,就如何科學的給思想政治教育定位,成為學術界討論廣泛而又熱烈的話題,現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加以綜述,以求從綜述中得到新知。

        1 設立理論一級學科和所屬二級學科的戰略意義

        華中師范大學張耀燦教授在系統闡述了設立理論一級學科和所屬二級學科的重要意義:

        1.1 設立理論一級學科是遵循憲法和的規定,完善我國學科體系的客觀要求 我們設立理論學科分級,主要是為了改變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發展趨勢,為了改變理論整體性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現狀的客觀要求。

        1.2 設立理論一級學科是抵制敵對勢力“西化”、“分化”我國的圖謀,防止“和平演變”的重要條件 西方敵對勢力,意圖“西化”“分化”我國的圖謀一點也沒有改變,為了避免和平演變,就需要堅持自己的國家的政策。始終堅持理論的研究和思想理論教育的地位,以此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1.3 設立理論一級學科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保證 社會主義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發展中,需要盡快完善自身的經濟發展條件,在多樣化經濟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正確應用科學的觀點進行發展,避免出現多樣性矛盾和主導性觀點的出現,實現兩者的辯證統一,以此來鞏固加強的指導地位,完善一級學科的地位支撐力,以此才能更好地確定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道路。[1]

        2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科定位的文獻綜述

        2.1 張耀燦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的觀點 華中師范大學的張耀燦教授認為,我們在正確判斷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地位的時候,需要把其放到理論一級學科中才能進行分析,還需要從以下三點進行正確認識,才能加以分析:

        首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的立黨立國直奔,所以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都是以為前提的,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理論基礎和根本教育內容。而其也是區別社會主義學校與資本主義學校本質的區別。

        其次,為高校服務與社會服務的關系。而高校為了給社會培養思想政治理論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和黨政人才,就完善建設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業。

        第三,為了有效把理論一、二級學科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建設相結合起來。就需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和理論一、二級學科的發展規律,確定能否順利進行,以此來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學科職稱,使其受到顯著效果,達到預期目的。[2]

        2.2 白顯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的觀點 西南大學的白顯良教授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二級學科,就需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首先就是定位理論一級學科,找準其理論的學科方位。

        其次,因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學科眾多的哲學社會學科,就應該將其到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群中進行定位。

        第三,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負擔著在我國的指導地位,我們因此就需要將其放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視野中進行定位,這樣更能有效捍衛學科的地位使命。[3]

        2.3 劉建軍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的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的劉建軍教授則認為,在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的時候,我們自身要正確認識學科的內涵,理清楚自己所困惑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從實際出發科學的解決學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在對其進行定位的時候也要先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分析,可以大致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主要目的就是讓社會成員更好地掌握和接受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思想觀點。就其本質我們不難看出,就是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灌輸和傳播的意識形態活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理論的一門學科,有著自己學科的范疇。而且具有很獨特的兩個特點,一是都需遵守教育學的規律;二是具有很強的政治學特征,但不影響其學科的歸屬。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普遍存在的學科,主要是對人們在社會中從事有關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鋪墊的。主要是對人們思想政治教育現象和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現象進行研究的,以此來揭示大家在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所形成的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意識形態等行為。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是意味著將成為高校中的一個定向的專業來培養的。而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獨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本專科生及雙學位學生外,后來又開始進行碩士和博士的招收。這些招生層次,主要就是為未來社會的發展培養人才。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強科學的研究,特別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基礎研究。為了幫助學科提供大廈般的理論支撐,需要深入探究該學科的理論基礎。雖然,從學科建設的角度要求來看,我們的基礎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入。但是,在進行研究的時候還是要從中進行學習,堅持學科建設的正確方向。[4]

        2.4 郭政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的觀點 西安政治學院的郭政教授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主要是參照對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所進行的活動,按其主要構成要素進行合理的活動分配,以確定地位和作用。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地位,而且主要強調的就是如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學化研究的兩個重要課題:

        第一,要明確其社會作用。在進行經濟活動的時候,就要先確立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目的。努力挖掘在現代化建設中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為了打破傳統的教育劣勢,就需要改進在黨和國家各項任務建設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各中心環節的服務功能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還得以重視個人身心健康發展和實現思想行為為準則。

        第二,要進行范疇定位分清內在價值。面對我們遇到的新問題,就需要用思想政治教育潛在的能力,尋找新的歷史定位,在合理確定“思想”與“政治”內涵及其關系的基礎上,來準確定義思想教育活動的價值和地位,實現效益最大化的關鍵環節。

        第三,緊扣實踐,進行要素定位以優化其結構功能。為了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雙向定位,就需要切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定位,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實現在社會活動中的社會價值。

        第四,進行理論定位以奠定其指導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學是在以為理論知道的前提下,通過實踐不斷進行完善的一個過程。而作為一門科學的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有著自身固有的規律,這也是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方面。[5]

        3 新形勢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西南大學白顯良教授在中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定位及人才培養中存在以下一些偏差和迷失:

        3.1 存在“萬金油”現象 我們所說的“萬金油”現象,主要說的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中,如何制定合理的方案和研究防線,經過科學論證后對學生進行定向的課程培養。

        3.2 存在“借窩生蛋”的現象 該現象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完善和人才培養中,很多院校為了完成相關的要求,就掛著本科的招牌進行招生工作,但是在后期的培養過程中并不能嚴格按照本科學歷進行培養,也沒有開展其他學科的科學研究。

        3.3 存在“就湯下面”現象 所謂的“就湯下面”現象,就是很多學院和學位點并不能按照相關的學科內涵和學科屬性進行定向培養方案,有什么樣的師資隊伍就安排什么課程,并沒有針對性。因此就出現好比有多少湯就下多少面,并沒有考慮實際的饑餓狀況和餐飲需求的“就湯下面”的現象。

        3.4 存在“專業跛腳”現象 “專業跛腳”現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出現發展不平衡的狀態,主要是由于個別院校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學專業的時候,研究隊伍的學科力量并沒有完善,因此缺乏政治思想 教育人才培養的經驗和基礎,這也是學院存在的薄弱環節之一。因此,我們為了立足于科學的學科定位培養計劃,就需要按照學科點進行慣性累積培養人才。[3]

        4 關于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的解決途徑

        4.1 張耀燦對于培養高素質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理論 華中師范大學張耀燦教授指出:根據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之急需,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編寫或修訂“十一五”規劃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材。主要是本科教材,同時將優秀專著建設成為“研究生教學用書”。當前使用的教材還是“九五”期間規劃和編寫的,十年來理論和實踐都有了很大發展,教材應當堅持與時俱進,反映新發展。

        第二,將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培育納人視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學科建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專門人才的能力和素質。

        第三,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化、職業化的分支學科系列,為培養高素質的高校輔導員隊伍服務。[2]

        4.2 白顯良對于培養高素質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理論 西南大學白顯良教授在指出:要培養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但以以下一些方面尤為重要:

        第一,要始終堅持把理論教育置于首位。把理論教育置于首位,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各層次的人才培養中始終突出理論方面的課程開設和教學培養,要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

        第二,要立足理論一級學科設置培養方案。白顯良認為,立足于理論一級學科設置培養方案,最根本的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中開設整體性研究理論的基礎課程,使他們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

        第三,要立足實踐以開放的學科視野進行人才培養。強調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要立足實踐、注重實踐,要有開放的學科視野,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門人才在“懂理論”之外,還要“長教育”、“高素質”。要把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把加強社會實踐鍛煉作為人才培養的基點和立足點。[3]

        4.3 劉建軍對于培養高素質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理論 中國人民大學劉建軍教授認為:從目前來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至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

        第一,利用集體的力量,搞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必讀書目。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由淺到深,有所區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學科范圍很廣泛,很多學生不知要讀什么方面的書。有一個必讀書目,使他們對投身這個學科的學習與研究有一個大致的門徑。

        第二,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方面,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培養方案會因校、因研究方向而不同,這沒有關系,通過交流,使各方面都得到完善和補充。

        第三,創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類雜志,引領基本理論研究向著高深方面努力,或在現有雜志基礎上加以改造,形成一個明確定位于基本理論研究的高層次雜志。

        第四,選編“思想政治教育經典案例”。以一種科學的態度來做,就像經典管理方面的那些案例那樣,具有某種獨立的科學價值。

        第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范疇的研究,編寫《思想政治教育范疇詞典》。編詞典對體系要求不高,便于我們在現有基礎上對出現在本領域文獻中的各種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概念進行梳理,甚至羅列。[4]

        5 實現科學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歷史使命

        中國人民大學劉建軍教授系統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新時期的新的歷史使命:

        5.1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一種需要“加強”、“改進”和“創新”的工作,而且是一個需要不斷“發展”的事業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項單一的工作,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系統性的工作,是一個集體性的社會性的事業。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項附屬性的或依附性的工作,而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自主性的工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種間斷的時有時無的工作,而是一項長期性的事業,是一項在自身基礎上不斷進步和發展的事業。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種誰都可以隨便做得好的工作,而是一種具有專業性的工作。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種容易得到回報或優厚報酬的工作,而是一項需要奉獻性精神的工作,是一個需要獻身其中的崇高事業。

        5.2 科學發展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指導思想,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科學發展” 科學發展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指導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直接的新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服務,另一方面,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實現科學發展。而這兩個方面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本身就是統領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它不僅適用于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適用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內的各項事業的發展。

        5.3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人本的發展、快速的發展、全面的發展、協調的發展,以及可持續的發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人本發展。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一種人本指向。這不僅是在工作對象的意義上講人本,而且也是在工作性質的含義上講人本。從這個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種以思想教育的方式服務于人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的一條特殊戰線。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展還包括加快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也應該有一個較為快速的發展,它在自身的發展方面已經大大落后于我國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現在應該急起直追。只有自身得到快速發展,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服務,才能實現自身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展主要地也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發展主要指這個事業整體上都得到發展,它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得到發展;協調發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環節和要素的發展都能夠相互匹配、相互和諧、相互促進,便于發揮整體功能;可持續發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應該著眼長遠,應有明確的目標,有合適的道路,建立長效機制,發揮長效功能。[6]

        參考文獻:

        [1]張耀燦.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定位與建設[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7).

        [2]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與建設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7).

        [3]白顯良.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科學定位[J].思想理論教育,2007(3).

        [4]張麥蘭,劉建軍.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6(9).

        [5]郭政,張增孝.淺論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基本思路[J].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3).

        第9篇:學術思想綜述范文

            由此可見,地理思想是指人們對地理學科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動過程的途徑、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靈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對方法的抽象認識,方法是思想的具體化形式,二者具有統一性。筆者通過對近五年來《地理教學》《地理教育》《中學地理教學參考》《課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關專著中收集的有關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與方法研究的相關論文進行綜合分析,探討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實施中所取得的成績與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地理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地理教育的價值實現做出一份貢獻。

            一、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現狀

            1.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地理思想方法類型基本確定

            根據文獻分析,關于中學地理課程中地理思想與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地理教育國際》中指出,地理學科圍繞研究對象,逐漸形成了關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與環境的關系、空間相互作用、區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觀念和法則,[1]包括:

            空間觀念。涵蓋區位論,區域差異,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觀點,蘊含著空間定位、空間相互作用與聯系、將世界組成不同區域加以認識、地理環境差異與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統綜合的觀念。涵蓋系統觀、全球觀等基本原理、觀點,蘊含地理環境整體性、人地關系等思想方法。

            動態觀念。涵蓋不同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的發展變化觀,蘊含地理過程、時空關聯等思想方法。

            可持續發展觀念。蘊含人地關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對地”的影響中包括環境觀、全球觀、資源觀、人口觀等一些觀點。

            第二種觀點,在《中學地理素養教育》一書中,袁孝亭教授從地理學家的倡導和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國際地理教育發展趨勢的角度分析,認為基礎地理教育階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礎地理教育階段應把人地協調觀點、可持續發展觀點、空間觀點、因地制宜觀點作為地理觀點教育的重點;中學地理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應主要包括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地理比較、地理分析與綜合、地理歸納與演繹等方法。

            第三種觀點,《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課程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思考問題”。“地理視角”即從地理學的角度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3]

            (1)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中,與“地理視角”有關的知識主要包括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的觀念、因地制宜的觀念、初步的環境倫理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全球化觀念等。

            (2)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過程與方法”目標強調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歸納”、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規律“理解”的過程與方法,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地理方法,例如歸納地理特征,包括運用地圖發現地理特征、運用比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筆者認為以上三種觀點基本上概括了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點突出人地協調觀、可持續發展觀等地理思想,特別強調地圖法、野外考察法等傳統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術新方法,同時新的地理課程改革也特別關注地理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產生的深遠影響。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研究初步展開

            (1)理論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應當是基于地理學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為主要依據的研究。并從三個方面說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進行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首先是依據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礎意義的地理課程與教學問題;其次是依據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教學策略;再次是提出給予地理思想方法開展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的“技術路線”。[4]筆者通過分析發現,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體現研究

            洪婷從目標體系、地理教材、學習方式、形成性評價等方面論述了地理“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體現策略。[5]陳啟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學要體現地理學思想,并把地理學思想劃分為可持續發展觀、人地關系、綜合性、地域性、系統性等。[6]崔準依據地理學的基本思想,把中學地理教學內容歸納為七個板塊(定位問題、圖像問題、區域分析方法、物質運動和分布、整體性和差異性、區位論、人地關系論)。[7]龐艷輝深入系統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與方法,認為《地理1》中體現了四類12種地理思想和三類13種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體現情況,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斷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研究

            張素娟認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從觀念性知識——原理性——事實性知識‘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學內容,教學時再‘自下而上’幫助學生在事實和材料基礎上提煉觀念性認識,在具體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概括,構建學科觀念和學科思想方法”,并設計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兩個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塊‘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的西氣東輸為例’”。[9]褚麗娟運用案例設計法,設計了地理科學方法培養的案例教學設計和地理觀點培養的案例教學設計。[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還處于起始階段,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學科思想方法整合學科教學必須改變以往學科教學中“部分—部分—整體”的知識組建和建構方式,代之以“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首先是從整體上幫助學生感知和了解各冊教材的內容,并以其中蘊含的學科思想方法作為核心歸納和概括各冊教材內容的知識結構,然后以學科教材的單元為基本單位實施整體性教學。[11]徐寶芳教授在“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中,也強調對學生進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12]“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思想中,強調地理思維方法,突出了地理學科思想與方法;從學案和教案的內容和形式來看,無論兩案中的地圖,還是圖表、景觀等,都蘊含著豐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學有模,教無定模,至于哪種教學模式才能促進有效教學,需要廣大師生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養途徑研究

            有關地理思維方面的文章較多,尤其以空間思維培養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張在教學有關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等內容時,可利用空間形狀、空間大小、距離等空間要素發展其地理空間思維;[13]代澤斌強調在區域地理復習中,應通過區域[ lunwen.1KEJIAN.com]地圖訓練、區域對比訓練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14]龔倩認為“地理空間思維是地理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之一,這就要求地理教學應以建立地理空間概念為先導,明確地理空間思維的內涵、特征、組成及其影響因素,進而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15]。筆者通過對文獻分析發現: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較少,缺少系統介紹培養學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將地理思想方法作為地理教學理論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開去,提出基于學科的重要研究課題,總結提煉有關地理課程與教學的策略、原理,以此構建地理教學的理論體系。[4]但是這僅僅是一個起點,如何總結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蘊含的地理教學原理;如何檢驗出地理教學原理的實際效果、運用策略等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識和力量薄弱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dvd播放 | 亚洲日本人一成在线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