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對比語言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比語言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比語言學論文

        第1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摘 要:在學術日益國際化的今天,英文學術論文,特別是其摘要,直接關系到科研成果能否被國際知名學者所接納。因此,對于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摘要的成功寫作被看做是論文寫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本文將試圖對比分析英語專業研究生和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論文摘要中連接手段的使用,找出相同之處及其差異從而有助于他們的摘要寫作。

        關鍵詞:論文摘要;銜接手段;連接

        1.引言

        韓禮德和哈桑在著作《英語的銜接》中,認為銜接是一種語義概念;銜接是指存在于語篇中的語義關系。同時他們還提出了分類,他們將銜接分為兩大類: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其中語法銜接包括指稱,替代,省略,連接。詞匯銜接包括復現關系和共現關系。

        因為銜接在語篇的構建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很多語言學家從不同角度對它進行了研究(如:韓禮德&哈桑1976,侯易1992,Van Dijk 1985,胡壯麟1984,張德祿2001,羅選民2003等)。對于銜接的研究大部分是針對理論的研究以及對銜接理論整體的研究。而對于此分類連接的詳細及深入研究很少。本文將采用韓禮德&哈桑的理論對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論文摘要中的連接進行對比研究。

        2.連接的概念及分類

        針對連接的特點及銜接功能,韓禮得和哈桑解釋道:“連接成分本身不是銜接的而是間接地通過其包含的具體含義達到的銜接的,他們并不是主要的連接上下文的銜接手段。”顯然,互相連接的成分本身有具體的明確的含義,“并且通過語篇中的連接詞,人們可以準確的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語義關系,甚至能夠通過前句預測后句的句意。”(胡壯麟1994)例如:“the boy is very handsome but he is also…”中的連接副詞“but”。前句中的意思是積極的,但是通過連接副詞“but”我們可以推斷出后面不完整句子的含義。連接副詞“but”表明了意義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后面句子的意思應與前面句子的意思不同或相反。

        從形式角度看,連接詞可以分為三類:單詞,短語,小句。(黃國文 1988)從意義角度,對于語義關系的連接分類有不同的觀點。韓禮德將連接詞分為四種關系詞:1)附加2)因果3)轉折4)時間。以下列舉各類連接例子:

        1)附加連接:and,also,too,furthermore;2)因果連接:because,for this reason;

        3)轉折連接:although,however,on the contrary;4)時間連接:first,second,third…,

        1)“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theory…as well as all modes of presentation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該句中的短語“as well as”是附加連接詞。該短語表明了社會語言學和話語分析之間的關系,并且它還顯示了謂語動詞“introduces”和名詞短語“all modes of presentation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之間的關系。

        2)“Different reporting…different kinds of texts;therefore,it is worth… functions.”該句中單詞“therefore”是因果連接詞。它表明了句子前后之間的因果關系。由于因果連接詞的出現,讀者可以很輕松的辨別出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3)“In the past,the study of…developing is more,but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ground…system is less.”該句中的“but”呈現出意義章的轉變。大多數這類詞都很凸顯,都很引讀者注意。這類連接詞可以幫助讀者抓住句子或段落的主要意思。

        4)“Hence,reporting verbs have another function as discourse function.”在該句中出現的“Hence”是是時間連接詞,能夠表明前后句之間的時間關系。用這類連接詞,作者可以連接兩個或多個句子。

        3.方法

        3.1 數據收集

        該研究的對象是長安大學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摘要及公路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摘要。分別隨機選取20篇。由于摘要是隨機選取的,該研究就保證了高度的客觀性和可比性。

        3.2 研究目的

        該研究主要是對英語專業研究生和非英語專業研究生進行的對比研究,從而發現他們摘要寫作上的不同之處。從而有助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摘要的寫作,提高他們自如運用連接手段從而達到語篇銜接,連貫的能力。

        3.3 數據分析

        通過數據的總體分析發現,公路學院的學生用了大量的連接詞匯,比英語專業的學生多很多。但是四類連接手段的使用情況有很大差異。表一顯示的英語專業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的使用,表二是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的使用情況。如下表:

        表一:英語專業研究生causaladditiveadversativetemporal140(146%)520(543%)83(87%)213(222%)表二:公路學院causaladditiveadversativeTemporal97(94%)799(772%)18(17%)121(117%) 從上表可看出,英語專業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因果,附加,轉折,時間)的使用比率分別是146%,543%,87%,222%。而公路學院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因果,附加,轉折,時間)的使用比率分別是94%,772%,17%,117%。

        由此,可以發現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都經常使用附加連接詞,并且非英語專業研究生使用的比率比英語專業的研究生要高。另外,上表還顯示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對表因果,轉折,時間的連接詞的使用要少于英語專業的研究生。這說明,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經常使用簡單的連接詞,而很少使用像因果,轉折,時間這幾類的連接詞。

        第2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作弊,心理分析,對策

         

        現代學校教育中,考試已成為檢測教師教學效果和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情況的一種重要機制,是在校大學生所不可避免的學習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考試作弊現象也由來已久,它伴隨著考試制度的出現而出現。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類考試的增加,考試作弊現象在各高等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和新的狀況,嚴重影響到高校的校風學風建設和教育質量。

        一、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新特點、新狀況

        新時期下,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呈現出新特點、新狀況,具體分析,主要歸納如下三個方面:

        1.考試作弊范圍面廣。相對于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高規格高質量的國家級考試而言,高校內部的考試在作弊性質上不具有違法性,處理的結果也不具有嚴厲性。考試作弊的風險低、代價小,刺激著許多大學生在考試中抱著博弈的心態去實施作弊。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高校中,包括像北大、清華等這樣的名校也不例外。作弊大學生的數量多,內容的深度大,而且有不少大學生幾乎是門門作弊、科科作弊。

        2.考試作弊隱蔽性強。在當代大學校園里,夾帶、交頭接耳、抄卷等傳統的作弊手段已很少見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手段和方法也日趨現代化,“科技含量”得到充分體現。例如手機、無線耳機等,因為它們自身小巧、攜帶方便、存儲量大且方便作弊,使它們在大學校園充分顯露出附加功能和價值,成為了大學生作弊的新寵。

        3.作弊成功率高。經過對大學生作弊的分析,不難發現寬松的考試紀律、溫和的處罰管理學論文,是驅使大學生作弊的動力之一。一般情況監考老師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使發現有作弊的情況,一般也是先給予警告一次,并不會立即對學生按作弊處理。這樣一來,往往縱容了大部分學生,作弊現象有禁無消。

        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都帶有時代的鮮明痕跡。尤其現在備受社會關注的80后、90后,尤其是90后,他們在重重壓力下,探索真我,渴望自由;思維與情感方面,沖動而極端,單純而脆弱。而且不得不說的是,大學生正處在青春迷茫期,由于不可避免地過早與社會接觸,許多負面的影響隨之而來。考試作弊便成了他們“張揚自我”的“舞臺”,但探究他們的考試作弊的心理原因,可謂五花八門,一果多因。

        二、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原因分析

        從處分作弊學生的實踐來看,幾乎所有大學生都知道考試作弊是違紀行為,各高校對大學生考試作弊情況處罰都很嚴厲,但仍有部分學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惜以身試“法”。大學生作弊日益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學生自身問題、學校方面的問題和社會方面的問題。下面主要從學生自身問題方面入手,側重分析影響學生作弊的心理原因,試圖尋找防止、減少甚至杜絕學生作弊的相應對策。

        1.從眾與習慣心理。對于部分學生來將,作弊不作弊他們都能考的不錯的成績,平時這部分學生對學習得態度是端正的,認真聽講、認真筆記。如果說大學生作弊從心理態度及主觀動機可分為積極主動的心理因素和消極被動的心理因素的話,對于這部分“跟風”、“隨大流”作弊的學生,在主觀上他們的作弊應是屬消極被動的心理因素。對于這一部分考試作弊的學生來說,作弊往往還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種不良習慣。遇到考試,習慣性作弊,逢考必作弊,大考大作弊,小考小作弊。

        2.僥幸與過關心理心理。實際上,作弊就是一種賭博性質的博弈現象。在作弊之前,許多大學生會把作弊的難度系數、風險系數及學校處罰后果的嚴厲性及成功的概率綜合的分析起來,當作弊的失敗概率較高、得不償失時會讓一部分人不敢鋌而走險,進而只能老老實實的考試。再加上部分監考教師不愿意對作弊的學生一棒子打死,往往只是提醒一下,重的也不過是讓學生提前交卷。有些學生就利用教師的這種同情心,沒有羞惡感,大著膽子作弊。也許正是嘗到了弄虛作假的“甜頭”,一部分學生的僥幸心理更加凸顯,相信自己能夠遇到好的監考老師自己也會碰上好運氣,導致作弊風盛行。

        3.逆反心理。大學生正處在熱血沸騰的年華,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方式。社會的進步,讓他們已不絕對迷信老師的言教和權威管理學論文,相反,在大學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學生和跟老師辯駁的景象,甚至有時學生說的有理有據,讓老師啞言失色。特別是我們所說的90后。在社會、家庭重重壓力下,他們探索自我,喜歡張揚個性。有了挑戰老師權威的經驗后,這種叛逆的心理也擴張到了考試,他們把平時對學校考試制度、任課教師的不滿,發泄在考試過程中,享受這種叛逆行為給自己心理器官帶來的刺激和。

        4.浮躁心理。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對傳統的懷疑、批判,使得傳統的價值觀念、意識系統崩潰,以“利”為目的逐漸主導了人們的行為和觀念。社會、高校充滿著浮躁的氛圍,上至教授、下至一般教師人浮于事不安心做學問,行走于名利場上,完全丟失了社會賦予知識分子這個特殊集體的歷史責任。這樣的氛圍也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引導,我們的大學生為了能夠爭排名,拿獎學金、獲榮譽等個人利益,也很自然的躁動起來,一心只要結果、不要過程,任何事都想一步到位、一勞永逸,對于考試作弊大多存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心理,視作弊為達到成功的最快最佳的方法和途徑。

        三、對策研究

        考試作弊不論是從學生道德素質的角度,還是從學風校風的角度而言,其負面的影響都是不言而喻的。要想從根本上治療、預防高校大學生考試作弊頑癥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大學生的思想入手,分析最為微觀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動機,從各個方面齊抓共管,綜合治理,進而標本兼治,不給考試作弊留生存的死角。

        1.大力加強高校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在分析了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成因后,應根據不同心理狀態來對學生的心理矯正和思想引導:身體力行幫助大學生在心理上構建、培養健康的思想品質。最重要的是樹立良好的競爭心理;必須要讓同學知道誠實信用是做人做事的最為根本的底線。

        因此,要有一套持續有效的教育機制。傳統高校誠信教育基本以簡單說教為主,對于傳統道德與現代社會發生沖突的現象解釋乏力。雖然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但仍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具有很大的彈性和可塑性。再加上他們獨特的心理特點,學校和教師應該轉變思想,多用大學生的思維去管理大學生,平等互敬,激勵鞭策,用朋友的身份去分析作弊的利弊和誠信缺失的危害。因為,同樣是教育引導,用平等的身份激勵引導遠勝于以一名管理者的身份高高在上。

        2.全面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我國高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仍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還未完善起來。而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缺必須有一定的制度、組織領導機構和專兼職人員作保障。因此,對于高校而言,亟待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并明確工作職責,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軟、硬件及師資做出明確規定,點面結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管理學論文,分設專門負責學生誠信事務的部門等。此處的心理健康教育重點在于積極的早期預防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將被動消極的、診治式的、面向少數人的心理咨詢和心理矯治轉向主動積極的、塑造型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加大普及宣傳力度,喚起師生對優化心理素質;將分析作弊學生的內在心理與誠信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有效的分析作弊的心理成因,從根源上加以杜絕。

        3.創新考試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高校和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考試方法進行調整,讓大學生在快樂中實踐中學到知識領會知識。充分考慮學生基礎的差異和個性的不同,實行彈性學制,由學生根據學分要求自主選擇課程;改革考試制度,可以采取改變考試形式,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創新學生評價體系,改傳統卷面成績占主導的模式為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個性的發揮的形式,從而控制學生浮躁心理,變“被”考試為一種衡量自我的快樂之事,這樣考試風氣自然將得到有效提高。

        4.完善考試作弊懲罰機制。當大學生把作弊的價值看得越高,有目標激發的動機越大。因此,只有加強處罰力度,提高學生作弊風險,嚴格執行現有的懲罰制度,甚至可以通過立法形式規范考試管理,讓考試作弊者不僅承擔學業上的后果,而且還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才能從制度上來遏制各類作弊的心理動因,消除作弊動機,預防考試作弊。

        [參考文獻]

        [1]蔡景華.關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幾點思考[J]. 中國地質教育,2005,1.

        [2]張愛芳.當代大學生學術誠信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 新西部,2010,7.

        [3]劉靜.經濟轉型期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建立的動力機制研究[J]. 天府新論,2010,4.

        [4]徐建輝.也談考試作弊的危害及對策[J]. 繼續教育研究,2009,1 .

        [5]左振,倪守建,強景.大學生誠信考試的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2.

        [6]李軍.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J]. 濟南大學學報,2002,4.

        [7]查恒效.高校學生考試作弊分析與對策[J]. 教育與教學,2010,2.

        第3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論文寫作 選題方向 可行性

        一、引言

        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實踐性環節。撰寫畢業論文不僅具有一般寫作的意義,而且有其特殊的作用:即培養科研創新意識,鍛煉思維組織能力,訓練語言運用能力,激活知識的輸出與輸入等。而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論文選題多年來一直是學生和指導老師最為頭痛的問題。使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少走彎路,提高論文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即價值。

        二、論文寫作選題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生受其自身知識的局限,選題存在多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題目范圍過大。比如,有的同學選這樣的論題:“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Culture”,“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其二:題目不夠新穎,缺乏創造性。筆者發現,如果選題是文學方面的,題目大都集中在《紅字》、《苔絲》、《簡愛》、《了不起的蓋茨比》、《傲慢與偏見》、《飄》等少數幾部文學作品上。其三,學生思路太窄,部分題目存在某種雷同現象。以此為根據,筆者提出相關的解決辦法。

        三、論文寫作中選題的方向

        論文選題應該符合英語專業的培養方向,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與理論意義。要有新穎性,有一定的學術性,選題原則上要反映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一般來說,英語專業的論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選題:

        1.文學、文化方向

        對文學的研究指的是對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形式的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及其他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學作品進行評論以及對作品中的人物、主題、產生的背景、作家的風格、派別等進行分析和評論。學生可以閱讀一本或幾本英語文學作品,對其進行個案或對比研究,或對一個或兩個英美作家進行個案研究或對比研究,包括作家的出身,所受教育,經歷,愛情,家庭,所受其他作家思潮,哲學流派的影響等。也可以以文體分類的形式對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包括小說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等。

        2.翻譯方向

        口、筆譯在外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畢業論文的選題中也占有相當的比例。口、筆譯方面畢業論文的選題大致有以下范疇:中外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理論評介;譯文評價;翻譯與文化特殊用途語言翻譯(如外貿、體育、旅游等專門行業漢英翻譯);翻譯與文體、修辭;翻譯實踐等。

        3.英語語言學方向

        語言學與語法有相關、相連和包容的關系。語言學和語法選題大致包括:語音學,音位學,理論與實踐,教學與方言;語法學,詞法,句法,功能,轉換,對比等;詞匯學;構詞法;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語言對比;外來詞語等。

        4.英語教學法研究

        目前,國內外流行的外語教學法;傳統教學法與新式教學法比較;各種教學法比較:優勢和不足,相輔與互補;分層次教學,優勢與弊端,可改進之處;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利用先進教學輔助設備和手段進行外語教學等。

        四、論文寫作中選題方向的可行性

        關于選題是否有研究的可行性,Creswell 建議可以先提出以下問題:首先,就時間、資源、語料收集而言,該題目研究是否可行? 其次,研究者個人是否對該題目感興趣,以保證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給與足夠的重視? 另外,該研究是否在有關文獻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觀點?換句話說,應遵守論文選題的三原則:價值原則,能力原則,興趣原則。畢業論文要有新穎性,有一定的學術性,選題原則上要反映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其次,應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選題,選擇自己能夠找到充足材料的題目。論文要表現出一定的深度和遠見,應該發人深思,使人受益且獲得新東西。

        根據論文選題的可行性原則,結合學生選題的方向及常見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1)文學文化方向選題。這方面的選題資源很多,也是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學生很難跳出一個思維定式,經典名著流傳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該說的已經都說了,怎么創新呢?能夠有所突破很難。不過,為了避免學生選一些老掉牙的題目,可以選擇新的突破口。比如,選題“像魯濱遜一樣在逆境中創造精彩”;“《魯濱遜漂流記》看人的性格對命運的決定作用”;“從《哈利波特》看兒童的成長”等,筆者認為,這是比較好的題目,寫起來可以結合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思也不乏味。還有,學生可以從所學課本取材,《高級英語》的課文大都來自原著,從這方面著手,既挖掘了課本,又開拓了知識,還完成了論文,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比如,有的同學就有這樣的選題:“On the Culture Conflict of”Everyday Use“ by Alice Walker”。再者,也可以從影視文學選題。(2)翻譯方向的選題。學生在這一方向選題思路很窄,容易集中,有可能選題部分或全部重復。諸如選題“Culture Difference in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Proverb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Color Word and Its Translation”這些題目看似不同,其實寫起來可以換湯不換藥,可套用相同的寫作風格,相同的提綱。避免這方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擴大視角,比如,“關于對外交流翻譯中不足的反思”是一個較好的題目。可以從電影名的誤譯,旅游翻譯的誤譯等多方面入手。(3)英語語言學方向的選題。這方面的選題令一般作者望而卻步,因為涉及到抽象的理論知識,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或感興趣的。但不容易與別的同學重復,也容易創新。比如,“網絡發展中的英語進化”就是個不錯的話題。(4)英語教學法方向的選題。此選題能查閱的文獻很多,也能激發作者的興趣,只是不太容易把握,涉及到實驗操作,數據的處理等。比如,選題“英語課堂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需要做相應的實驗。

        綜上所述,學生要盡可能多地查閱書刊文獻資料,通過文獻閱讀,了解某一課題的研究歷史與現狀。每個方向的選題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有能力的學生也可有選擇地把文學、語言學、翻譯學、文化學等結合起來,進行交叉研究,或對上述學科進行某種類型的比較,尋找一個突破口,建立自己獨特的課題,以便能夠產生“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談我不談”的突破性效果,能夠形成“棄暗投明”、不落俗套乃至別開生面的選題風格。

        五、結語

        撰寫畢業論文前應當重視選題,深思論文的選題是否有新意、有創見性,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與本專業有關系、選題范圍是否過大。而且應當特別考慮論文題目是否符合英語表達習慣、題目是否簡潔、大小寫是否符合規范等幾個環節,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題目都不可晦澀難懂。

        參考文獻:

        [1]田貴森,段曉英.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4.

        [2]Creswell J W. Research Design :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M] .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1994

        第4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應用語言學詞串結構功能

        【中圖分類號】H0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048-02

        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詞串已成為語言學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詞串是能夠實現語法、語篇和語用功能的意義和形式的最小的語言單位,可以整存整取,對語言的習得和輸出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內外學者從詞匯學、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等角度對詞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國外的研究大多致力于揭示口筆語詞串的差異以及不同學科領域中詞串的差異。國內的詞串研究起步較晚,大多研究旨在揭示二語學習者在詞串知識上的欠缺以及詞串與口語或書面表達之間的關系。還有一些研究以本族語者語料為參照點,對比分析我國學習者與本族語者在詞串使用方面的差異。

        國內研究發現,我國英語學習者存在詞串知識欠缺、詞串使用過度、使用不足以及使用不當等問題。而學術論文是最具權威的學術體裁,是挖掘學科知識的重要源頭,了解國際核心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中的詞串使用水平并以它為學習者的標桿,可以讓學習者更好地意識到自己與國際學者之間的差距。因此,本研究采用基于語料庫的方法探討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中詞串使用的特征,以期為我國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寫作提供建議和指導。

        一 理論基礎

        1.詞串的識別

        詞串的識別首先涉及詞串的長度。Biber et al將詞串定義為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詞構成的詞的序列的組合。在先前的研究中,詞串的長度從三詞到六詞不等。先前的研究證明詞串的長度與數量成反比,即詞串的長度越長,這種類型的數量越少。五詞和六詞詞串數量較少,而有的三詞詞串包含在四詞詞串中。因此,本研究只關注四詞詞串。第二是截取頻率,Biber et al在他們基于朗文口語和書面英語語料庫的研究中設置一個較低的截取頻率為每百萬詞出現十次。在后續研中又設為20~40次。第三是詞串必須出現在不同的文本中的數量,通常至少在3~5個文本,或10%的文本中,這有助于避免寫作者的個人偏好。綜合以上三點,筆者將本研究中的詞串操作定義限定為每百萬詞出現40次且在5個不同文本中出現的四詞序列的組合。

        2.詞串的分類

        本研究依賴于兩種分類法,即Biber et al提出的結構分類和Hyland的功能分類,因為這兩種分類法更為具體并且適用于書面語體。

        Biber et al基于朗文英語口語和書面語語料,根據詞串的結構特點將其分成“NP-based”、“PP-based”、“VP-based”和“Others”四大類。這四種類別又可以進一步分成12類:(1)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2)名詞短語+其他后修飾語片段;(3)介詞短語+嵌帶of短語片段;(4)其他介詞短語片段;(5)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6)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7)系動詞be+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8)(動詞短語+)that從句片段:(9)(動詞,形容詞+)to從句片段;(10)副詞從句片段;(11)代詞、名詞短語+be(....)片段;(12)其他形式。

        Hyland在Biber的研究基礎上,專門針對學術寫作中的詞串功能進一步作了分析,將詞串劃分為三大類型:研究型、文本型、參與型。研究型詞串旨在幫助作者描述活動的過程和經歷,包括:(1)定位;(2)過程;(3)量化;(4)描述;(5)話題。文本型詞串用來建立上下文關系,包括:(1)過渡;(2)結果;(3)文本結構;(4)構架。參與型詞串旨在描述與文章的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系,包括:(1)立場;(2)融入。

        二 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

        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中有哪些四詞詞串?(2)這些四詞詞串的結構和功能各有什么特征?

        2.語料

        為了確保分析結果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嚴格遵循了科學采樣的原則。本研究采樣的語料來自隨機抽選的應用語言學領域的五種國際核心期刊上的學術論文。時間跨度為2011~2013年,從每種期刊中各每年各隨機抽取10篇,共計150篇。語料總量為1008134個形符。所選文章的作者必須從姓名判斷是英語本族語者。所有語料均剔除題目、摘要、關鍵詞、標題、參考文獻、附錄、圖表,只保留其正文部分。

        3.研究工具及過程

        工具及過程:(1)按照既定方案收集并整理語料;(2)將整理好的語料輸入到wordsmith 5.0語料庫分析軟件中,提取出符合本研究詞串操作定義的四詞詞串;(3)對提取出來的四詞詞串根據Biber et al提出的結構分類和Hyland的功能分類進行分類;(4)統計各類四字詞串在語料庫中出現的數量。

        三 結論與啟示

        針對本研究的第一個研究問題,筆者共提取到符合本研究的四詞詞串118個。由于篇幅所限,現只列出頻率最高的前10個四詞詞串:in the case of、as well as the、on the other hand、in the context of、on the basis of、at the same time、in the use of、in terms of the、in the form of、a wide range of。

        針對本研究的第二個研究問題,筆者按照Biber et al提出的結構分類和Hyland的功能分類法對提取出來的118個四詞詞串進行分類。統計結果表明,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中的四詞詞串具有以下特點:(1)結構上,動詞類詞串數量最多,介詞類次之,名詞類較少,分別占詞串總量的42.4%、29.7%、23.8%,其中帶介詞of的詞串較多,這與Hyland的研究結果一致,學術論文中大量使用包含of詞串來確定數量、地點、突出特征、判斷事實等;(2)功能上,則更傾向于使用語篇型詞串,研究型次之,參與型最少,分別占詞串總量的50%、36.4%、13.6%,其中表達研究結果和文本結構的詞串較多。語篇型詞串的大量使用表明了寫作者的語言使用能力較高,因為這些詞串關注的是語篇及其信息或論證的組織。

        這些研究結果對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的寫作具有指導意義,可以引導學習者關注國際專家在本學科領域寫作時常用的詞串,意識到自己與專家學者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差距,并通過背誦、記憶、模仿和使用專家們使用的高頻詞串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平文.語塊理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7(6)

        [2]廉潔.詞匯短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作用[J].外語界,2001(4):29~34

        [3]龐萍.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議論文寫作中四詞詞塊的使用研究――基于WECCL和LOCNES語料庫的對比研究(英文)[J].中國英語教學(英文版),2009(3)

        [4]濮建忠.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類聯接、搭配及詞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

        第5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跨文化語用學;語際語用學;跨文化交際

        1引言

        跨文化語用學是近20年來發展起來并且發展很快的一門新的語用學分支。包括三個層面:跨文化語用語言學,跨文化社交語用學,語際語語用學。本文對2005―2014年間國內外的有關跨文化語用學的文獻進行梳理分析,考察其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對國內外有關跨文化Z用學的研究進行對比,以期對以后的研究有所幫助。

        2研究問題與方法

        本文旨在探討以下兩個問題:①近十年來國內外跨文化語用學總的研究趨勢;②國內外對跨文化語用學的研究熱點。

        本文的研究工具采用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3.7 R8,從作者合作、關鍵詞共現、作者共被引、文獻共被引等方面考察最新動態(陳超美,2002)。國外有關跨文化語用學的數據來源為Web of Science(WOS)數據庫中的SSCI期刊數據,國內的數據來源為CNKI中國知網。

        3結果與討論

        3.1總體趨勢及其特點

        統計結果顯示,近十年來國外一共發表期刊論文143篇,整體呈上升趨勢,2008―2013年間的發文量比較穩定,2009和2013年達到最高20篇。國內一共175篇期刊論文,近十年較穩定,2012年達到最高23篇。說明跨文化語用學近年來一直是國內外的研究熱點,整體呈上升趨勢,每年的發文量上下浮動不大。

        另外從期刊發文分布現象可以看出跨文化語用學主要有以下特點:①跨文化語用學仍主要隸屬于語言學范疇。國內外語言學雜志收納較多的跨文化語用學研究結果,主要結合了新格萊斯會話原則,禮貌原則和面子理論分析跨文化的語用理解,通過對不同文化的話語進行分析來探討語用失誤問題,另外還把跨文化語用學與教學聯系到一起,探討語用遷移對教學的影響,②跨文化語用學近年來和心理學結合,出現了從心理學方面解析跨文化語用中的各種現象。從國外發文結果來看,心理學雜志也逐漸收錄有關跨文化語用學的文章,這一點在中國是沒有的。國外的論文在與心理學結合時,主要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大眾的普遍心理對語用理解的影響及其造成的語用失誤問題,也有從心理學角度對語用遷移的分析。

        3.2研究熱點頻詞的可視化分析

        本文將WOS中的數據導入Citespace3.7 R8系統,自動生成出研究熱點主題詞可視化共現知識表格。按照從高到低依次為:跨文化語用學、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語用學、言語行為、文化差異、語用能力、語際語用學、禮貌原則、文化。

        可以發現,近十年國內外對跨文化語用學的研究分別反映出以下特點:

        (1)對跨文化交際及不同文化的對比的研究受到關注。從所選文獻來看,國外的跨文化語用學對文化背景的介紹和對語用研究的篇幅大致相當,國內則較少介紹文化背景及差異,語言多集中在對語用方面的研究。國外對跨文化語用中的語用理解和語用失誤問題除了從語言學角度外,還主要從心理學、社會學、甚至是神經學角度進行分析,除了這十年內的文章,國外對這方面的研究也有少量在醫學雜志上。而國內對跨文化語用學的研究還停留結合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話語分析等方面,因此國內的這些研究不妨效仿國外,從多種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特別是注重研究漢語的語用,創造有中國特色的語用學研究。

        (2)對兒童的跨文化語用能力的研究逐漸受到關注。縱觀國內近十年關于跨文化語用學及語用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對大學生或是中學生的研究上,而國外近十年對兒童的跨文化語用能力、語用失誤的研究越來越多。表現出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是兒童若處在雙親操不同母語的家庭、或是雙親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他們在與同齡兒童交際時常會出現語用失誤問題。這種現象不僅受語用學的關注,而且還隸屬于二語習得研究的內容,因此國外近年來對兒童跨文化語用能力的研究興趣高漲。

        (3)語際語用學研究的熱潮。語際語用學主要研究兩種語言之間的語用交際行為。近年來,語際語用學主要結合心理語言學、教育語言學、文化等方面。近十年的語際語用學主要研究如何理解語際語言中的話語。比如第二語言水平高的學生往往會依靠他們的推理能力來理解會話含意,這種理解障礙是文化差異造成的,或者是違反了關聯準則導致的。還有一些論文研究兒童對母語和第二語言的語用理解,或是從禮貌原則的視角研究二語習得者用與本族語者中交際失誤的現象。語際語用學還研究語際語言中的語用遷移現象,其研究對象也主要是亞洲特別是日本人。總之國內外對這方面的研究均主要集中在語用失誤,跨文化語用異同的研究上,研究方法多結合了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二語習得,用語料庫及民族志的方法。

        4結語

        研究發現,過去十年國內外跨文化語用學總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就其內容來看,國內跨文化語用學研究主要聚焦于跨文化交際、語用能力、語用失誤這幾個方面,用話語分析的方法較多。國外關于跨文化語用學的研究比國內關注的點要廣泛,結合了語言學、心理學、社會人類學等,分析兒童跨文化語用的研究比國內多。國內外研究熱點也大同小異。均對跨文化交際這一方面研究較多,另外國外近年較多結合不同領域研究跨文化語用學,而國內還停留在語言學方面,研究視角比較局限,建議國內以后的研究可以從本文的研究對比中找到新的研究切入點,多結合不同學科,比如心理學、神經科學、分析大腦活動、人的本能等各種方面。在國際跨文化語用學領域中開創有中國特色的語用學研究。

        參考文獻:

        [1]陳超美.CiteSpaceⅡ:科學文獻中新趨勢與新動態的識別與可視化[J].情報學報,2009,28(3):401-420.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第6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轉述動詞;不同學科;語料庫

        中圖分類號:H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01-0099-03

        一、引言

        學術寫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觀點。在諸多引用的實現形式中,轉述動詞引導轉述句是最明顯的一種。合理選擇轉述動詞(reporting verbs)能使作者準確表達對原作者和轉述信息的態度,使轉述信息有效置于自己文章之中,為樹立本人學術立場服務。

        Hyland和Charles早期的相關研究中提出了轉述動詞使用存在學科差異性,但轉述動詞的使用在不同學科中到底存在哪些具體的差異性在他們的研究中并未做出詳細的論述。因此,本文選取會計學科和應用語言學學科的期刊論文,主要通過對比分析兩個學科中轉述動詞的使用頻率分布及時態選用,探究兩個學科中轉述動詞使用的特點以及可能存在的差異性。此外,通過本研究也希望能夠豐富前人關于轉述動詞學科差異性的理論研究。

        二、學術語篇中的轉述動詞

        在學術語篇寫作中,轉述動詞是一種重要的傳遞轉述信息的轉述標記。胡&蔣指出轉述動詞是作者用來引用或轉述前人的相關研究。基于轉述動詞相關定義,轉述動詞是指用來引用,介紹或是評價其他研究、理論或觀點的動詞。Hyland指出自我轉述動詞(self-reporting)不是學術論述的重點,因此本研究不包括自我轉述動詞,同時本研究中的轉述動詞指能在上下文中找到明_的引用出處,排除泛泛引用。

        關于轉述動詞,國外學者較早的做出了相關研究,但是并未對轉述動詞使用的學科差異性做出系統的分析。國內的研究起步較晚,胡&蔣較早的從語義類別和使用頻率兩個方面對中外英語碩士論文中轉述動詞的使用特點進行了對比。孫迎暉也從多方面分析了中國學生英語碩士論文中轉述語使用的語類特征。關于轉述動詞的時態,陳崇崇對相關時態做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意義。國內后期研究主要集中于本族語與非本族語學習者或學者使用轉述動詞的對比特征。但國內研究很少或基本沒有關注到轉述動詞的學科差異性。

        三、研究方法

        首先,從Applied linguistics和Accounting review兩種期刊中選取2012年至2015年間各20篇期刊論文自建成應用語言學學科和會計學科兩個小型語料庫,分別為134,585和175460字符。所選文章僅保留論文題目和論文主體部分。另外,為了確保兩個語料庫的一致性,所選文章的作者均來自英語國家。

        其次,參照Charles的研究框架,學術寫作中的轉述是保留that的。因此本文利用AntConC4.4.3中的concordance功能檢索出語料中包含that的索引行,繼而人工篩選含有that的限定性轉述從句,再從中提取出轉述動詞,進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統計。

        四、結果與討論

        (一)轉述動詞的分布

        本文中所指的轉述動詞是that限定性從句中的轉述動詞,同時根據Thompson &Ye,自我轉述排除在外。本文中所有的轉述句子均能在文中找到出處,排除其他泛泛引用。

        從上表可看出,應用語言學學科中轉述動詞的總頻率為219,明顯低于會計學科中的總頻率271。在標準化頻率后,應用語言學學科中每10萬詞所用的轉述動詞頻率為162.7,高于會計學科的154.5,說明應用語言學學科平均使用的轉述動詞多于會計學科。在應用語言學學科語料庫中,標準化頻率是162.7,而Hyland的研究中,應用語言學學科中標準化頻率為每1,000詞/10.8,遠高于本研究的結果,這可能因為本研究中只關注that限定性從句中的轉述動詞,而Hyland的研究中包含了所有的引用。

        為進一步探究兩學科中轉述動詞使用特點,我們分別從兩個語料庫中選取前8個高頻轉述動詞做如下分析:

        由下表可知,在兩個語料庫中,前8的高頻轉述動詞所占百分比分別高達83.4%和73.1%,說明兩個學科中都偏向使用一些高頻轉述動詞。在會計學科中,轉述動詞find的標準化頻率極高,說明會計學科中偏向使用find。此外,轉述動詞find,suggest,show,argue,和indicate出現在兩個學科中,說明兩個學科中都傾向于使用一些共同的高頻轉述動詞。從標準化頻率看,轉述動詞find和suggest在會計學科中的頻率遠高于應用語言學學科。在應用語言學科中,除了show和argue的頻率高于會計學科,其他轉述動詞均低于會計學科。說明兩個學科在選擇高頻轉述動詞時存在一些不同,這主要與一定的學科知識特點有關。

        (二)轉述動詞的時態分布

        Oster和Comire對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三種時態進行了相關研究,指出這幾種時態在轉述中占到了90%以上。轉述動詞時態的選擇與作者對被轉述信息所持有的態度有密切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被轉述信息的地位。總體來說,從使用一般過去時、現在完成時到一般現在時表明了被轉述的信息在某些方面與作者越來越靠近,或接近于作者的觀點或研究,或接近于目前的學科知識狀態。

        依據上表,在會計學科和應用語言學學科中,三種時態占了極高的比例,分別為97.5%和98.2%。這也證實了學術論文寫作中轉述動詞主要使用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三種時態。

        在兩個學科中,一般現在時所占比例最高,分別為90.4%和38.4%。一般現在時的普遍使用主要是因為一般現在時多用來強調本研究與以往研究密切相關,通過這個時態的使用提高本項研究所具有的普遍意義,并能增加被轉述信息的權威性。此外,在會計學科中,一般現在時所占的比例高達90.4%,遠高于應用語言學科,而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僅占3.0%和4.1%,這一結果與陳崇崇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而在應用語言學學科中,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所占比例差別不大,分別為38.4%和37.4%,現在完成時僅為22.4%,相比之下,分布較為均衡。

        五、結論

        本文研究發現,兩個學科中都傾向于使用某些相同的高頻轉述動詞,但會計學科更偏向使用轉述動詞find。兩學科中,最常用的時態是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其中一般現在時是兩個學科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時態。此外,三種時態在兩個學科中的分布明顯不同,相比之下應用語言學學科中分布較為均衡。

        本文基于應用語言學和會計學兩個學科的研究發現,有助于我們認識到轉述動詞的使用存在學科差異性,能更好的為轉述動詞在兩學科的學術論文寫作中提供確切的指導。此外,本研究也在理論上豐富了轉述動詞學科差異性的相關實證研究。

        ――――――――――

        參考文獻:

        〔1〕Charles, M. Phraseological patterns in reporting clauses used in citation: A corpus-based study of theses in two discipline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6, 25 (3), 310-331.

        〔2〕Hyland, K. Academic attribution: c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 20 (3): 341-367.

        〔3〕Oster, S. The use of tenses in reporting past literature. In Selinker, Tarone & Hanzeli (Eds. ), English for academic and technical purposes: Studies in honour of Louis Trimble. Newburg House, 1981.

        〔4〕Shaw, P. Reasons for the Correlation of Voice, Tense, and Sentence Function in Reporting Verbs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2, 13 (3): 302-319.

        〔5〕崇崇.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時態形式及其意義[J].外國語言文學,2010(2):82-91.

        第7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在高等學校,一方面學生要撰寫畢業論文,另一方面指導教師要通過撰寫科技論文來達到交流科技成果與推動科技發展的目的,因此論文寫作能力就成為論文撰寫的關鍵。從目前國內高校教師的任職經歷來看,大多數教師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是通過自學、模仿或導師指導的方式而訓練獲得的。這種形式的能力訓練突出的是自我學習和總結。作為一種科技交流,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其自身的要求與特點,比如論文的框架組成、描述的用詞與語句安排、圖表與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著與其他語言作品顯著的差別,而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過專門的訓練會取得顯著提高。目前能撰寫外文科技論文(特別是英文)已成為對高校教師的一個基本要求。但通過初步調查可以發現,我國高校在英文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方面還沒有固定的機構或者組織,且已有的培訓多注重形式,沒有考慮到實踐可行性,更沒有可持續性的規劃與實施思路。[3]最近幾年,由于職稱評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師在教學、科研的同時,還需要發表足夠數量的科技論文,這種要求可能導致出現論文重復發表、抄襲、數據造假等學術不端。雖然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論文寫作的系統培訓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國外大學寫作培訓項目中,通常會安排專門的課程來討論如何分辨重復發表、抄襲等行為,從而避免出現因疏忽而引發的不良影響。對比美國科羅拉多州礦業大學(CSM)的語言培訓項目可以發現,其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寫論文(包括學生畢業論文、科技論文、研究報告等)、論文的語法與表達、對英語是第二語言人員(ESL)的語言培訓、論文相關的倫理與道德等。而國內寫作培訓的主要內容是: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英文科技論文的寫作、畢業論文的寫作、論文學術規范知識。另外,CSM寫作項目的初衷與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從而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更具競爭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終取得更高職位從而影響他們所從事的領域甚至是整個世界。從這個意義上看,開展高校的寫作培訓項目目的明確、意義重大。

        二、寫作培訓的形式與方法

        當前國內高校開展的寫作培訓項目還比較少,盡管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推出了在線培訓課程,但課程只針對教師,且無法系統考慮寫作培訓目的,因此對比美國高校的寫作培訓項目,探討適合國內高校的寫作培訓形式與方法尤為重要。作為一種能力培訓,講授與訓練必須相結合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培訓首先應該明確培訓的目的,根據目的制定培訓課程大綱。可以通過集中討論授課、集中專題討論(針對某一方面開展專題研討,如針對論文用詞、語法和表達等)、分散教學討論(針對某問題所涉及小群體開展的討論)等形式進行培訓。另外,還可以開展基于網絡的在線培訓。從實踐情況來看,網絡在線培訓具有方便、靈活等優點,但也存在針對性差、不能起到積極督促作用等缺點,因此建議綜合這兩種模式,開展面授討論與網上在線培訓相結合的培訓形式,以達到高校教師寫作(包括學生寫作)能力培訓之目的。在具體培訓方法方面,由于培訓對象多數已具備科技論文寫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訓以理論方法為輔,實例討論教學為主,并結合培訓進展以及教師正在準備的論文進行實際訓練點評,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訓內容涉及的面較廣,因此針對不同內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論文倫理道德培訓方面,除了討論辨別重復、抄襲的技術定義與方法外,更需要結合實例,辨明可能出現的學術不端等行為。另外,對學術不端涉及的法律、規范方面要做出解釋,培養良好、嚴謹的治學與研究操守,這也是我國科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三、寫作培訓機構或平臺

        1.培訓機構高校寫作培訓項目的重要性毋庸贅言,但如何去實施、如何保證實施的效果則還需要軟硬件方面的保障。從國內多數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都已經具備開展寫作培訓的條件,特別是有外語系或學院的高校,都已具備了培訓所需的基本師資力量。但作為一項系統培訓工程項目,建立相應的培訓組織機構非常必要。[4,5]在CSM,寫作培訓是由人文科學與國際研究系來承擔的,在美國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語言與人文學科系來承擔寫作培訓項目。通常情況下,培訓機構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但多數人員都是兼職工作。培訓機構有自己的辦公室與培訓場地,機構運行所需費用來源于學校撥款和社會捐贈。2.人員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包括專職人員、兼職人員、志愿者以及特聘的專家。人員數量根據學校規模不同從3~5人到十余人不等。專職的工作人員通常具有文學、語言學、科學與哲學方面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并具有多年從事培訓的經驗。可以看出,國外高校對寫作培訓人員有很高的要求,以確保在用詞、語法、表達方面的準確性。在我國,培訓人員多由有中文語言學和英文語言學、文學等專業背景,同時兼顧科技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訓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培訓內容聘請校內外的專家進行講座或討論,特別是可以聘請國外的專家,開展英文科技論文撰寫的講座。3.網站網站是現代社會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寫作培訓項目也離不開網站的建設與支持。培訓機構的網站通常掛靠在所在學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為兩個方面的平臺:信息平臺與培訓平臺。信息平臺用于介紹機構、培訓科目的設置、培訓人員組成,以及培訓信息等。培訓平臺更多是一種交流平臺,提供在線培訓課程、培訓相關資料,以及培訓教師與學員之間的問題交流。從CSM多年的培訓經驗來看,寫作培訓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訓練,這與學校的重視、培訓教師的認真負責是分不開的。培訓機構印刷了大量的培訓資料,并免費發放給學員。同時,培訓機構與其他高校的培訓機構也建立了多方合作關系,以保證新思想、新技術與新方法的快速推廣應用。

        第8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一)讀者和作者自身的面子需求

        調查結果表明,在中英文摘要中,無生命的、非人稱的抽象主體的出現頻率明顯高于第一、第三人稱作者自稱語。人們一般將這種現象歸因于學術語篇科學、客觀、嚴謹的共性。我們認為,讀者和作者自身的面子需求也是引起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作者用表明較高參與度和主觀介入程度的第一、第三人稱自稱語表明作者身份,論證自己的觀點并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時,會威脅讀者或作者自己的面子。根據Brown &Levinson的面子理論[1-2],在許多文化中,有三個方面的因素會對面子威脅行為大小產生影響:“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存在的社會距離;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存在的權勢差異;特定文化中,言語行為本身的強加級別。”[3]Myers指出,在科學論文中,作者與讀者之間存在較大的社會距離,與個人相比,整個群體的權威、權勢較大[4]4。在學術語篇中,作者會試圖說服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這是對讀者的一種強加,會威脅讀者的消極面子[4]5-18。與表明作者較高參與度和主觀介入程度的第一、第三人稱自稱語相比,非人稱的抽象主體,如“本文/本研究”能隱藏作者身份,將作者的觀點客觀地呈現出來,避免作者和讀者的直接沖突,減輕強加程度,從而減輕對讀者的消極面子的威脅。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時,可能會否定其他研究人員的觀點,會威脅到他們的面子。借助非人稱的抽象主體,作者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客觀地呈現出來,避免讀者的駁斥,使觀點容易得到認可,從而維護自己的積極面子。

        (二)國內學術界相對陳舊、片面的觀點

        根據調查結果,第一人稱作者自稱語在國外英文摘要中的出現頻率明顯高于國內中文摘要,這反映英美作者對論文的高參與度和高主觀介入程度。英美作者用第一人稱代詞表明作者身份,表明立場、態度,強調自己的學術貢獻和責任[5]222。與英美作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作者很少用第一人稱自稱語,較多地借助第三人稱自稱語和非人稱的抽象主體來間接地表明作者身份,隱藏自己的聲音,以突出研究的客觀性。這與指導國內摘要寫作的舊規定有直接關聯。國家《摘要編寫規則》明確禁止作者在摘要中用第一人稱,要求作者使用第三人稱客觀地對論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敘述。許多寫作規范、專業書刊也明確提出類似要求。這些陳舊規定能夠繼續存在的根源是國內學術界對學術語篇陳舊、片面的認識。關于學術語篇中第一人稱代詞能否使用,國外學術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在學術語篇中,應該不用或少用表示作者參與和主觀介入的第一人稱代詞“I”和“we”,以增強語篇的客觀性和說服力[5]208;另一種觀點認為,作者應該借助第一人稱代詞“I”和“we”表明作者身份和立場,強調個人學術貢獻和權威性,因為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不會對學術語篇的客觀性產生影響[5]209。國內學術界的觀點卻幾乎一邊倒:學術語篇中應該盡可能避免使用含有主觀性的第一人稱代詞,以客觀展示研究成果,展現學術語篇的科學性、客觀性、嚴謹性。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國外學者認識到,學術語篇不僅是對研究成果的客觀展示,更是對研究成果的推介,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有助于作者的研究得到編輯、同行和讀者的認可[5]223-224。然而,這種變化在國內學術界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摘要寫作規范仍然明確禁止使用第一人稱代詞,大多數國內作者嚴格遵守摘要寫作規定。修辭學有力地證明了國內學術界關于論文摘要寫作觀點的陳舊性、片面性。修辭學關注在特定的場合下如何有效地使用語言。影響修辭選擇的有四個因素:場合、題材、目的、對象(受眾)。“根據傳統修辭學,受眾被作家控制,受眾只是作家思想的被動接受者。”[6]31新修辭學認為,受眾意識會對作者的修辭組織和風格選擇產生影響,作者-信息-受眾之間存在的互動關系會影響作者的語言選擇。Mathes &Ste-venson認為,受眾包含水平受眾、垂直受眾和外部受眾。“水平受眾指同一個辦公室的或項目組或相鄰組的人;垂直受眾指距離較遠但仍在同一組織的人;外部受眾指組織外的人。”[6]32語言學論文的受眾范圍較廣,比如,語言研究者(水平受眾)、語言教師(垂直受眾)、語言學習者(外部受眾、非專業者),語言學又屬于人文學科,因此,語言學學術語篇比較大眾化、人文化、主觀化。根據Hyland的調查數據,人文科學(軟科學)論文中,第一人稱作者自稱語的頻率是3.36次/千詞,理工科學(硬科學)論文中,第一人稱作者自稱語的頻率是1.19次/千詞,明顯低于人文科學論文[5]212。從題材角度來說,學術語篇是辯論語篇,辯論是雙向的,需要辯論雙方的參與和主觀介入。因此,在學術語篇中,尤其是語言學學術語篇中,作者在較多使用非人稱的抽象主體來客觀展示研究成果的同時,需要適當使用含有主觀性的第一人稱自稱語,以順應修辭需要并推介研究成果。

        (三)中西方文化差異

        在中、英文摘要中,第一、第三人稱作者自稱語的出現頻率有明顯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在中國,集體主義文化占據主導地位。集體主義文化強調群體,群體身份高于個體身份,群體需求高于個體需求[7]。受中國的集體主義文化和中庸之道的影響,國內作者一般比較謙虛、謹慎,喜歡將自己隱藏起來,不習慣于出頭、冒尖。這種影響在學術方面表現為,國內作者不習慣于突出作者身份,不習慣于強調自己在學術方面的個人貢獻并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一人稱代詞“我”和“我們”能夠表明作者身份和立場,強調作者的權威、學術貢獻和相應的學術責任。因此,在中文摘要中,國內作者幾乎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我”,很少使用第一人稱代詞“我們”。張曼對中外語言學論文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稱代詞的統計數據表明,在國內英文摘要中,實指作者(兩位或多位)的“we”出現的頻率(0.217次/千詞)遠遠低于國外英文摘要中相對應的“we”的頻率(1.969次/千詞)[8]。因為第三人稱作者自稱語能夠相對間接、隱蔽地表露作者身份,所以在論文摘要中,國內作者使用第三人稱自稱語的頻率高于英美作者。在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個體主義文化占據主導地位。個體主義文化強調個體,個體身份高于群體身份,重視個體獨立性、個體責任和個體價值[7]。因此,英美作者敢于較多地用第一人稱自稱語“I”和“we”,從而突出作者身份,展示信心和權威,強調自己的學術貢獻并承擔相應的學術責任。

        (四)結語

        第9篇:對比語言學論文范文

        一、重大的進展

        1.理論建樹初具規模。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賴以存在的基礎,是因為它建立在樸素的客觀規律之上。對外漢語教學盡管頭緒紛繁,卻是有規律可循,從理論上探索這些規律,把幾十年來國內外漢語教學的經驗加以總結,從中歸納出若干規律,形成自己的理論框架,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成熟的標志。已故的熙先生說:“現在世界上有各種理論,漢語有其特殊性,我們應該提出自己的一種理論來,我認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的。”(熙,1989)現在,“對外漢語教學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由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部分組成;基礎理論包括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跨文化交際理論和一般教育理論等;應用理論是指教學理論和教學法(教學法的部分內容具有理論性質,因此不妨把它也歸入理論范疇)。”(《紀要》,1995)至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則是一種綜合的、跨學科的理論,它是建立在綜合應用語言研究、語言學習研究,語言教學研究和跨文化交際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圍繞著理論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論文,其中呂必松、胡明揚是其代表。然而,框架雖然搭起,研究卻還不能說十分深入。真正稱得上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的文章,為數并不多。當然,我們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從事理論研究,但我們必須有我們自己的理論研究者。如果說,一個理論研究十分薄弱的學科,猶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決不為過。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對象更加明確。具有獨特的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賴以建立的前提。對特殊對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門學科朝著精密科學發展的必然途徑。對外漢語教學的特殊研究對象,熙在1989年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漢語研究,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是后備力量,離開漢語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就沒法前進;另一方面是對外漢語教學本身的研究,而這決不僅是教學經驗的問題。四年之后,盛炎、沙礫認為,對外漢語教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這就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內容、途徑和方法”。(盛炎、沙礫,1993)到了1995年,我們對特殊的研究對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就是,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即研究外國人學習和習得漢語的規律和相應的教學規律。研究的內容則是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全過程。從“學”的角度,要研究學習者是如何學會并掌握漢語的;從“教”的角度要研究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語言測試等全部教學活動,其研究目的是為了揭示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內在規律,以便指導教學實踐。(《紀要》,1995)只有研究對象明確,才能產生具有指導意義的具體的研究成果。我們根據研究對象,可以分別開展學科理論研究、漢語本體研究和方法論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點。既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對象是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問題,那首先要把“學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漢語本體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側重點上不同于一般的漢語研究。

        在漢語本體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點是運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進行漢外語的比較,從而找出學習的難點,“所謂難點,就是中國人看來容易,外國人學起來困難的地方。在語音、語法、詞匯三方面,漢語都有自己的民族特點,這些特點往往就是難點。”(王力,1985)研究語法結構,研究語音規律,對本國人來說,一般規律也就夠了,但對于外國人來說,只掌握一般規律是學不會漢語的,常常一用就錯,這種錯誤往往啟發研究者去注意中國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問題,于是促使我們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習慣用法”和“例外現象”的研究。這種從教學中發掘的研究課題,具有對外漢語教學本體研究的獨特視角。其研究,不僅推動了對外漢語教學本身,也對現代漢語研究起了促進作用。在漢語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陸儉明、鄧守信、王還、劉月華、趙淑華、佟秉正、輿水優等。

        至于研究“教”和“學”,與其他語言作為外語教學是有共性的。這也就是在創始階段,我們不斷引進、介紹各種外語教學法的原因。外語教學法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關于這方面的著作已經很多。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無疑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法,吸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但在研究漢語教學法時,正如張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記漢語本身的特點,二不能忽略中國傳統語文教學千百年經驗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視國外某些教學法它們一方面顯示其優越性另一方面卻也暴露出一些嚴重問題的這種缺陷。”(張清常,1990)這是十分中肯的話。

        下面我們對教學法研究略事回顧:1985年第一屆國際漢語討論會上,漢語教學法研究與國際上交際法原則盛行一時相同步,并開始探索結構與功能相結合、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新路子。1987年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教學法研究不斷創新,預計有可能形成“結構——功能——文化”三位一體的教學法新路子,并向綜合教學與分課型教學相結合的新模式拓展。1990年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人們對教學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以歷史的態度對以往的教學法進行冷靜的分析和科學的總結,從而發現現在還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法是完整的唯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適用的。應該更加充分地考慮到不同的語言教學目的和不同的教學階段對教學有著不同的要求,因而普遍存在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語言教學法的研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有千秋》([美]楊覺勇)一文代表了這種思想。到了1993年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呂必松總結到:“更快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已成了各種語言教學法流派的共同目標,這也是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不可逆轉的一種發展趨勢。”(呂必松,1993)沒有一種教學法是全能的,也沒有一種教學法是毫不足取的。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對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今后,我們應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兼采眾長,摒棄其短,探索漢語教學的新路子。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近年來在研究中比較注重教和學的調查研究,注意統計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創造條件搞各種教學試驗等科學的方法。

        4.研究領域正在拓寬。語言教學的研究,是受語言理論研究制約的。80—90年代,國外普通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向,是喬姆斯基的理論已經不似70—80年代那樣風靡一時,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研究。潮流所及,社會文化因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作用的研究,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開始是關注漢語教學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識的介紹,繼而進入了跨文化交際的研究領域,開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領域。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語言教學中引入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內涵,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胡裕樹等,1989)不同的語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異的,這種文化差異是第二語言學習的障礙之一。近年來,關于如何在語言教學中排除跨文化交際障礙的討論,已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之一。研究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文化對比,主要是以漢語為背景的中國文化和以英語為背景的歐美文化、以日語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比較;另一個是在漢語教學中注入文化內容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內容都與語言學習和教學直接有關。《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胡明揚,1995)探討了究竟哪些文化因素最有可能直接影響語言的學習和使用。文章認為,在語言教學中注入文化因素應考慮到外國學生的母語和漢語在文化上的異同,不要喧賓奪主,不要把語言課上成文化課。這篇文章廓清了在漢語教學中注入文化內容的一些不夠清晰的認識,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識。總的看來,語言和文化的研究還剛剛起步,討論漢民族文化特點的文章比較多,討論漢民族文化對漢語學習影響的文章還比較少。領域雖已打通,深入下去還值得探討。

        5.研究成果十分可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漢語本體研究成績尤為突出,這是漢語研究專家與對外漢語教師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結果。對外漢語教學從一個新的角度開拓了漢語研究點,它受到漢語專家熱情的關注,從理論體系、研究方法、研究視角為對外漢語教學的漢語研究提供幫助;而對外漢語教師,掌握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特點與難點,從那些中國人習焉不察的問題中,小處人手,大處著眼,發掘帶有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研究課題,體現了學科的特色,為漢語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在漢語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篇章、漢外語對比以及與漢語教學有關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中,語法研究又占更大的比重,在前四屆討論會的論文選中,有關漢語本體研究的論文共160篇,占全部論文總數363篇的44%,而其中僅語法研究的就有90篇,又占總數160篇的56%。這些論文涉及下列三類內容:一是從宏觀上研究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路子,探討浯法教學的改革。二是針對外國人學漢語的難點,深入分析語言事實,發掘語言規律。三是在漢語語言現象的分析與描寫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種研究的勢頭,與80—90年代中國語言學界的語法研究不無關系。近年來,中國的語法研究異常活躍,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碩果累累,新人輩出,成為語言學科各個部門中發展最快的一個。(龔千炎,1996)影響所及,對外漢語教學界的語法研究,有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研究特色:一是理論和方法的多樣化,涉及到傳統語法、結構主義語法、功能語法等。二是體現了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的研究,特別是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形式與意義密切配合,交互驗證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響著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研究。三是結合漢語與外語的比較,深入發掘漢語的特點,滲透著理論的思考。

        在教學研究方面,對漢語諸要素教學的研究更深入、更具體,有不少新的教學設想,得出不少有教學參考價值的結論。通觀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可以說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上,都不斷有新的進展。首先,對“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教學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識;其次,進一步明確丁以總體設汁為主導的教學過程的四大環節。對各個語言教學環節和各種浯言技能訓練的研究,更有理論的深度,對教學也更具指導作用。對于各種語言技能從設課到訓練,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規范。最后,建立并在不斷地完善有效的漢語水平考試系統等等。

        自1987年中國對外漢語教材規劃會以來,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幾年來編出了上百種不同類型、不同課型、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色的漢語教材,可謂洋洋大觀。在這些教材中,大都能較好地體現漢語內部的結構規則,并帶有不同的教學法理論傾向,應該說各具特色和優勢。(楊慶華,1995)對外漢語教材的建設與發展,實際上反映了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探索。今天,更新教材的呼聲日高,我們期待著新一代教材的盡快問世。

        學會成立以來,研究的重點開始由“教”轉向“學”。學習者學習行為的過程和規律的研究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研究的范圍涉及到對學生特點和需要的分析,對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的描寫,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中的偏誤分析及中介語研究,外國人學習漢語行為過程的調查與實驗,以及對課堂上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觀察研究,等等。學習規律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理論、模式和假設,對促進漢語教學研究由“經驗型”向“科學型”的轉變,將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的說來,研究成果應該重視,值得提及。但是,我們還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真正找到一條全面體現語言規律、語言學習規律和語言教學規律的教學路子,世界各國的同行們都處于探索過程中,力求逐漸加深認識,不斷地改進處理方法,爭取良好的教學質量。(呂必松,1993)這是我們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明顯的不足

        1.關于學術方向。1994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對外漢語教學的定性、定位、定量問題座談會指出:“由于近年來我國涉外教育和對外漢語教學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性質和內涵等問題上便產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對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本身也產生了某些懷疑。”(《紀要》,1995)在理論和實踐上存在的分歧,不但關系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地位和研究對象,而且也關系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對課堂教學也不無影響。面對這種局面,學術方向出現搖擺。

        這次座談會經過坦誠的切磋,在學術方向上可說達成共識,從而明確了學科的性質,規定了學科的內涵,維護丁“對外漢語教學”這一名稱的唯一性、穩定性和嚴肅性。會議指出:“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區別,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教學,教學規律也沒有足夠的共同點,所以它們不可能屬于同一學科。”(《紀要》,1995)這樣就擺正了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今后,發揮學科優勢,突出學科特色,把握住對外漢語教學的學術方向,仍是不容忽視的。

        2.關于研究視角。從總體上看,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視角還略嫌偏窄,一個領域的各部門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在漢語本體研究中,詞匯及其教學研究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幾年來毫無改善,極需加強。近年來,語音及其教學的研究,有滑坡現象,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質量有待提高。這方面的研究論文其數量在歷屆論文集中呈遞減趨勢。漢語語段、篇章,漢語風格及其教學的研究,除個別文章,幾乎無人間津。

        在教學研究中,探討一般教學法的文章較多,而探討具體語言要素教學的文章較少,能為單項語言技能訓練尋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更少。在學習研究上,缺乏有份量的各種教學實驗,也還需要更多的學習行為的調查報告及相關的科學數據。由此看來,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視角還應更開闊些。

        3.關于學術課題。在學術課題的選擇上,一些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研究課題還沒有被攻克。比如,我們還沒有一個科學的、統一的、具有國家水準的漢語語言能力等級標準和等級大綱。我們雖有《當代北京口語語料》,也還只是初級產品,還有待于系統地、全面地開發研究,我們迫切地需要通過開發研究為對外漢語口語教材找到真正的現代漢語口語標準。我們雖然有《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那還只是一個“暫擬”型的或“提要”型的理論框架,似嫌陳舊,我們還應研制一個適合外國人學習漢語語法的應用型的教學大綱。有些基礎研究工作,個人難以完成,有關部門應組織人力,成立課題組,共同研制。比如把近年來分散的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成果,分門別類,整理歸納,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一方面便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從中發現薄弱環節,以便補苴罅漏,填補空白。有些幾經繁難,辛勤勞動研制成功的基礎項目,對外漢浯教學界的同仁要充分利用,如《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系統》、《現代漢語句型系統》、《現代漢語研究語料庫系統》等,要物盡其用,不可束之高閣。(張旺熹,1996)

        4.關于論說方式。科學研究的成果應以嚴謹的形式來體現。一些對外漢語教學的科研論文還只是教學總結,或斷想式的經驗之談,甚至寫成了工作報告,嚴格講來這都不能算作科學研究論文。有的論文選題不錯,然而或論證角度欠妥,立意不明;或邏輯層次紊亂,讓人難明事理;或淺嘗輒止,失之于膚淺。有的論文所用語言不是科學論說語言,過于散文化或口語化。有的文章不列“參考文獻”,也沒有注釋,引文也不注明出處,看不出自己的新見解,甚至對所研究的某一問題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不能充分掌握某一問題所有的資料。這些都是對外漢語教學在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過程中要加以克服的。走向成熟的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應該有一批水,平較高的研究者,并且取得水平較高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三、樂觀的前景

        1.語匯及其教學研究將邁入新起點。長期以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比較重視語法教學,把詞匯及其教學的研究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于是,詞匯的教學與研究就成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至今依然如此。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是成年人、外國人這一根本特點,混同了對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人的漢語教學。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學齡前就掌握了漢語的基本語匯及其用法,他們在達意上沒有困難,以后的任務是擴大詞匯量及提高語言表達水平的問題。外國成年人學漢語要一個詞一個詞地學,要掌握每個詞的用法,日積月累,熟能生巧,最終才能掌握一種語言。如果只學一些干巴巴的語法規則,充其量只能表達一些簡單的標準句,稍一活用,常常是一開口——動筆就錯誤難免。特別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外國人會覺得語法條條不管用,而一個個詞的用法才真正解決問題。以至于有的外國學者認為:“在學生看來,漢語語法規律不像其他語言那樣嚴密、系統,而且有不少語法規律不好歸納,甚至等于學一個個詞的用法。”(輿水優,1991)其實,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就說過:“學習中國語言有三大困難,其實只是一個,即中國語詞的問題。”(高本漢《中國語與中國文》)這是因為語匯是語言存在的唯—‘實體,語法也只有依托語匯才得以存在。語法也可以說是無數具體語匯的具體用法的概括與抽象。因此,胡明揚說:“語匯教學的重要性是怎么強調都不會過分的。也正因為如此,加強語匯研究和語匯教學就成了當務之急。”(胡明揚,1996)現在,我們看到,語匯及其教學的研究已經邁入新起點。《現代漢語常用詞用法詞典》的正式出版是其標志。這是一部為外國人編的漢語學習的原文詞典,它收詞3700多個,有準確的釋文,豐富的例證,簡明的用法,更寶貴的是備有錯用的提示。這是語匯及其教學研究的新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漢語學習和教學的需要。

        最近,語言學領域新出現一個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論點,這一論點將各種語言之間的不同歸結為其虛詞成分和詞匯方面的差異。,(袁博平,1995)與此相關,又有“詞匯語法”(Lexicon-grammar)之說,認為:“語法理論,無論是轉換取向或功能取向,若不跟詞匯分類相結合則不可能有任何實質意義的突破。”(鄭定歐,1995)理論語言學的這些新發展,必將對語匯和語匯教學研究產生一定的影響,帶來新的契機。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和教材編寫注入新的思想。

        2.學習規律的研究將出現新推進。以往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重點多集中在“教”和“學”的內容,以及“怎么教”這兩方面,對“怎么學”的研究重視不夠。語言學習和獲得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過程,研究語言的學習和獲得的規律,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國內漢語學習規律研究起步較晚,真正引起人們的重視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我國較早的學習規律研究是對比分析,即從兩種語言本身的比較來預測學習中的難點,繼而是中介語研究。研究者認為在學習過程中的某一個特定階段,學生使用的實際上是一套獨立的語言體系。這套體系既不是學生母語的語言體系,也不是第二語言的體系,而是學生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研究這套語言體系,可以了解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而學生的語言偏誤正可以觀察中介語在學生頭腦中的運作情況。七十年代,國外第二語言教學中,偏誤分析曾風靡一時,風尚所及,對外漢語教學界曾把錯誤分析、對比分析和中介語分析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作為學習理論研究的突破口。(呂必松,1993)近年來,克拉申(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也曾影響學習理論的研究,如區分“習得”與“學習”,采用吸收可理解的輸入信息提高聽力教學的質量等。八十年代,喬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語法理論,這不僅僅是一種語法理論,同時也是一種語言習得理論。普遍語法理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有著某些共同的語言原則,這些原則是天生的,人的頭腦中固有的。有人認為,目前世界上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發展趨勢是,以語言原則參數理論為基礎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已成為近年來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主流。(袁博平,1995)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習研究必將在這一趨勢影響下,展開新的研究未來。

        3.電腦化教學研究將跨向新高度。應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八十年代,視、聽材料進入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僅僅是利用電視機、收錄機的效能開展教學。近年來,計算機輔助漢語教學迅速發展,也僅限于以常見情景;常用句型為線索,配以常用語詞和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教學,還不能充分發揮這類設備為語言教學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綜合性、直觀性、可選擇性等,開辟教學的新路子。

        現代信息技術的新發展,諸如筆輸入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出現,為對外漢語教學帶來新的希望。如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利用這些先進技術,開辟教學的新途徑,研制新一代教材,促進科學研究,已經提到了議事日程。

        僅以多媒體為例,編寫多媒體教材應立即著手去做,多媒體是既能處理文本信息,又能處理圖像、圖形和聲音的多功能技術,并具有人機交互的能力。以這種技術研制的新一代教材,是一種文字、聲音、圖像立體發展的教材,必將給對外漢語的教學帶來一場革命。又因多媒體信息量大,具有跨時空特點,可變平面教學為多元立體化教學,因之也更符合語言學習的心理過程,我們相信,必將會為對外漢語教學帶來一番新的景象。

        參考文獻

        熙1989《在紀念<語言教學與研究>創刊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王力1985《在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的講話》,《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胡裕樹1989《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兩個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

        《對外漢語教學的定性、定位、定量問題座談會紀要》,《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年第1期。

        胡明揚1995《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陳亞川1990《漢語教學研究的拓新與深化——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讀后》,《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鄭定歐1995《“凝固”析——詞匯語法(Lexicon—grammarr)引介》,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討會論文

        李憶民1995《現代漢語常用詞用法詞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龔千炎1996《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漢語語法研究》,《漢語學習》第2期。

        楊慶華1995《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初步構想》,《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盛炎等1993《對外漢語教學論文評述》,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輿水優1991《通過常用語法錯誤來看處所詞的用法》,《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張清常1990《對外漢語教學法·序》,現代出版社。

        趙金銘1985《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舉要》,《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1987《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舉要》,《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1989《近十年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述評》,《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

        1993《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與創獲——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綜述》,《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精品宅男 | 亚洲视频i在线 | 久久秋霞精品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伊人久久大杳蕉 | 永久久精品一级AV高清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