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傳染病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染病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染病學論文

        第1篇: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1.1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伴隨社會發展和疫苗的普遍接種,疾病譜發生了很大變化,傳染病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山東省近年來的疾病譜演變及濱州醫學院教學大綱安排,教研室只對原有授課內容重新進行了調整,制定了新的教學大綱。剔除已經得到良好控制的疾病如脊髓灰質炎、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等;重點是經典的和多發、新發傳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腎綜合征出血熱、細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將結核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編入教材。根據傳染病的特點,按照疾病之間的共性特征整合教學內容,組織編寫教材,盡可能保證課程的系統性、全面性和典型性,注重分析疾病的臨床診療思路的培養。以典型臨床表現為線索進行專題教學,結合案例,將疾病教學串聯起來,既不破壞疾病特點的獨立性,又增強了不同疾病及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例如將發熱作為重要專題,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傳染病列為一個專題,其中包括傷寒、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同時鑒別診斷內容涵蓋呼吸內科(肺炎、肺結核)、兒科(手足口病、腦炎)等相關疾病,另外還有肝病專題,包括病毒性肝炎,將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納入鑒別診斷中。從多角度、多系統、多學科討論臨床表現、診療方法和預防策略。根據教材內容及當年傳染病流行情況,通過討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對于新發和突發傳染病及時插入到教學內容中,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梢宰龅绞谡n內容新穎多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學生應對突發、新發傳染病的能力。傳統課程中癥狀教學與疾病教學相對獨立,在疾病教學過程中不同疾病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特別是不同學科的疾病。臨床思維過程是從患者的臨床表現開始,隨后展開臨床診斷依據和鑒別診斷,再通過進一步檢查逐步排除某些疾病。將傳染病學科置于感染性疾病的大背景下,符合醫學發展與疾病變遷的需要。

        1.2加強交叉學科融合

        從傳染病教學相關學科方面看,傳染病相關疾病涉及到腫瘤科、婦科、內科、介入、放療科及外科等,這些病人的數量要超過大部分傳染病醫院住院人數的1/3,甚至1/2。傳染病學與相關臨床課程(兒科學、皮膚性病學、呼吸內科及消化內科)內容的優化整合不僅能夠系統地講授感染性疾病的系統知識及各類新成果、新發傳染病,避免交叉學科之間講授內容的重復。如麻疹,在兒科及皮膚科都有內容,但臨床實際中兒科和皮膚科門診均有患者,而更多患者入住感染性疾病科。努力將各個相關學科優化整合,加強學科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突出感染性疾病特色,使學生對相關醫學知識體系有一個明晰的、邏輯的認識。將臨床具有感染性的疾病有機聯系起來進行專題講座式教學,同時結合傳染病學的特點,將案例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臨床診療思維教學結合在一起。通過引導學生在思維模式上轉換到以癥狀鑒別為主線的醫生角色中來,有利于發揮教師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整合醫學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

        1.3推進考試命題改革考核內容和方式

        第2篇: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預防、醫療、保健體制的不斷完善,經典傳染病發病率大幅降低,只有病毒性肝炎仍維持較高的發病率,這樣在客觀上造成絕大多數傳染病科病員收治數量不足、病種單一,理論教學與臨床實習均有空泛之感[1]。因此,本教研室在近年的教學實踐中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的對傳染病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進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F將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的改革體會總結如下。

        1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指教師不必用一特定的教材而按社會的需要教育和培養學生的能力,進而通過全面了解學生,正確評價學生,有效啟發和引導學生來體現。

        作為臨床教學的主體,臨床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臨床診治技能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其具體標準為: (1)具有扎實的臨床技能和完善的基礎理論知識;(2)多年臨床或基礎課程帶教經驗,尤其是傳染病學課程帶教經驗豐富;(3)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從教師的醫德水平、臨床知識和技能結構、教學經歷或實踐能力綜合衡量教師帶教水平是否優秀或者合格。教師在帶教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階段性思想道德、行為舉止、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相互論證、自我調控,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帶教老師的規范性和自主性,從而促使醫學生學習這種嚴格規范的行為,進而培養其完備的臨床和科研素養。而且,每年舉行教學比賽,通過比賽過程讓年輕教師不斷的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同時鼓勵教師撰寫教學論文及申報教學科研課題。通過教師能力的培養,目的是促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創造性教師的產生。

        2 重視學生的醫學倫理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由于現代醫學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目的不再是生物學中的人,而是社會醫學的人,因此醫學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醫術,更應有良好的醫德,嚴謹的醫風,還應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團結協調能力[2]。

        目前我國醫患關系日趨緊張,導致的醫患之間互不信任、缺乏尊重的背后折射出醫務人員對醫患關系本質認識的偏差。告知缺失、尊重缺失、換位缺失已經成為目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主要原因。在醫學實踐中我們要遵循的倫理原則包括: 知情同意原則、保護隱私權原則、推進醫學科學發展原則[ 3]。保護患者的隱私權是對醫生基本職業道德的要求。傳染病作為一類特殊的感染性疾病, 在其防治中存在著與其他疾病不同的倫理學問題。涉及患者的知情權、隱私權、醫源性歧視、強制隔離等問題。

        在傳染科教學中引入醫學倫理學,重點解決的是臨床實際存在的醫患之間的人際沖突問題。根據傳染科診療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準確的角色定位,通過職業道德教學途徑的多樣化,提升其道德情操,強化道德情感,培養道德行為,養成道德習慣,這些可以為其以后從事醫療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 導入專題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創新能力

        所謂 專 題 式教學法就是打破以“課”為單位的傳統教學方式,將內容相關的“課”有機聯系起來組成一個專題,進行專題講座式教學。

        目前的傳染病學教材按照病原分類法將主要傳染性感染病分為骯毒體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原蟲感染及蠕蟲感染等章節。按照各類感染病的共性特征,我們將主要章節拆分為病毒性肝炎、發熱待查、感染性腹瀉、發疹性感染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等專題進行專題式教學。以肝功能異常為主要特征的各類病毒性肝炎及非病毒性肝損害歸為病毒性肝炎專題,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ㄈ鐐?、瘧疾、出血熱等)和非感染?。ńY締組織病、腫瘤等)歸人發熱待查專題,以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霍亂、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病等歸為感染性腹瀉專題,以皮疹為主要特征的麻疹、風疹、水痘、及猩紅熱等歸為發疹性感染病專題,以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為主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森林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結核性腦膜炎及真菌性腦膜炎等歸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專題 。某些不適于列為專題的疾病如鉤端螺旋體病等則仍然按照單病種講解。上述專題基本上涵蓋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另外,我們還增加了醫院感染、免疫缺陷者的機會性感染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等專題,增強了學科的完整性,使傳染病學真正成為感染病學。這樣學生不僅系統學習了經典傳染病中的傷寒、瘧疾及結核病,也學習了新發感染病中的艾滋病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同時對發熱的鑒別診斷程序有了全面的了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可謂一舉兩得。創新是素質和能力的最高體現,但卻是包括醫學生在內的中國學生最薄弱的環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經常在大班課上向學生介紹與感染病研究有關的重要創新故事、當前國際上的主要難題和最新解決思路,并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培養懷疑精神,敢于向傳統思想和理論挑戰。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及課后有關教學內容的問題及解決思路明顯增多,有些還頗具創新性。

        總而 言 之,傳統的傳染病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等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如果不變革,前面的路將越走越窄,最終必將走入死胡同。通過近年探索改革的經驗,我們認為這種改革是必然的。實踐證明,我們的改革是初步成功的,學生們對感染病學表現出了更大的熱情,和求知欲望,學生平均成績大幅度提高,實際運用能力也明顯增強,取得良好效果。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改革是長期的、與時俱進的過程,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會很多,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探索和不斷的總結改進。

        參考文獻:

        [1] 孫慶豐;杜慶瑋;丁繼光等. 新形勢下提高傳染病學教學質量的研究.現代醫藥衛生,2013,5(3):454-456.

        第3篇: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傳染病學;研究生;實驗室工作

        實驗室工作是醫學研究生的必修課之一,也是研究生完成碩士課題的必要階段。實驗室作為研究生的科研實踐平臺,在醫學研究生的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加強實驗室研究生科研管理,有利于提高科研效益和研究生良好科研作風的培養[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是最早的傳染病專業研究生教學基地之一,在傳授研究生臨床知識以外,實驗室對于本科畢業后繼續碩士研究生深造的學生來說也是第一次接觸。從事傳染病相關的臨床病毒學研究的實驗室與普通生物學實驗室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除了能夠傳授學生相關的實驗室技術和科研基本理念以外,更重要的是消毒和隔離以及實驗室必要防護方面的教育。我院具有臨檢中心、中心實驗室,艾滋病特色實驗室和肝病研究所等多個實驗室,具有多年的研究生帶教學經驗,每年完成高質量國內外論文幾十篇,成功培養出上百名臨床和科研兼顧的優秀研究生。總結多年實驗室帶教經驗,本文將結合自身經歷淺談幾點體會。

        1 傳染病專業研究生必須充分掌握消毒、隔離及個人防護

        從事傳染病專業,無論是臨床工作還是科研工作,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強化無菌意識和隔離觀念都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在學生進入實驗室工作之前,常規安排一次消毒隔離的理論課程,按照我院制定的傳染病醫院消毒與隔離制度[3],內容包括:醫學微生物實驗室消毒隔離制度、生物安全知識、反復練習穿脫隔離衣、口罩和帽子等。進入實驗室以后,安排一次消毒隔離的實習課。主要需要學生親手操作消毒隔離流程,總結以往的實驗室操作錯誤、存在的問題等。

        除了生物安全問題,實驗室在方便研究生開展科研的同時,也存在這安全隱患,各種大型電氣設備,強酸,強堿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等。因此,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從起步培養研究生的責任感,減少潛在的安全隱患。

        2 資深技術員帶教

        醫學生在結束了5年的本科教學之后,進入到研究生階段。很多學生首次接觸實驗室工作,進入科研階段,需要從臨床的思維向科研的思維轉變。而大部分學生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移液器。這一實情,既是壞事也是好事。成功培養一名研究生,必須從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開始。因此,初次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必須由一名資深操作規范的技術員示教,切實監督學生的每一步操作,包括實驗結束后的清潔和消毒。具體如下:首先,對新近實驗室的研究生實行“傳、幫、帶”。將本實驗室的優點,特點以及實驗室技術,方法,經驗等傳授給新生,對新生進行知道,在實際操作中實施帶教[4]。

        3 良好閱讀文獻習慣的養成

        對于一個研究生的培養,最終的科研結果往往不是目標,有的導師為了急于出成果,研究生進入實驗室未經培訓就直接開始操作,基本訓練都沒有經歷,就進入課題的實驗。往往事倍功半,反而得不償失,既浪費了實驗試劑和耗材,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科研工作的興趣和信心。自主設計并開展課題而后撰寫論文,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是學生面臨的最大挑戰和考驗[5]。因此,必須以嚴格規范實驗操作為前提,鼓勵學生主動查閱文獻,積極與導師討論課題,利用自己的思維,妥善的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一個合格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時侯養成一個良好的科研思維習慣,能夠自己通過查閱資料解決各種科研問題,才是研究生高等教育的目標。

        4 重視實驗失敗后的總結

        導師,顧名思義,就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為學生答疑解惑的老師。我們在鼓勵學生獨立設計課題,獨立完成實驗的同時,要更多的與學生進行接觸,一旦遇到實驗問題或者課題設計問題,導師能夠及時進行點撥,深刻總結實驗失敗的教訓,鼓勵學生之間多多進行課題交流。在這一方面,我們實驗室每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課題匯報,其中以介紹課題進展,遇到問題討論和最新查詢的有價值文獻討論為主線,切實的幫助學生解決課題上遇到的問題,這也是導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最有效方式[6]。

        傳染病專業實驗室教學工作有其特殊性,除了一般實驗室指導學生完成課題的工作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學生的消毒隔離觀念,培養良好的實驗室操作習慣。加強研究生的實驗室科研管理,從培養研究生科研主動性、培養良好實驗習慣入手,使實驗室真正成為研究生培養的第一線,通過實驗教學培養,使學生成為能夠從事醫學科學研究的學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裴俊瑞,周令望,鄒寧,孫殿軍.從實驗室角度談醫學研究生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5):926-929.

        [2]李艷芳,靳亞平,王志東.加強研究生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6):181-184.

        [3]黃晶,李素英,王全意.傳染病醫院消毒與隔離[J].中國護理管理,2009,11(9):14-16.

        [4]鐘平,張兆強,蔡波.淺談實驗技術人員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J].右江醫學,2010,38(2):221-223.

        第4篇: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入選病例 105例均按全國第五次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所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診斷分型標準 , 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血清 HBV標志物檢(ELISA法)均為 HBsA 、HBeA 、抗 HBC、HBV-DNA( PCR法)陽性,其中ALT異常者 92例 88% 。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 51例 ,年齡 16~53歲;ALT異常者 45例 88% 。對照組 54例 ,年齡 7~56歲;ALT異常者 47例 87% 。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分型及 HBV標志物和肝功能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 0. 05)。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a - 2b干擾素 300萬 U, 連續肌注15d后改為隔日 1次 ,胸腺肽200m g靜滴1次/ d,肝功能不正常者配合一般護肝藥物治療; 對照組患者除了不應用胸腺肽外,其余用藥同治療組患者。兩組均以3個月為 1個療程。治療期間觀察臨床癥狀、體征及不良反應,并于療程前、后檢測肝功能, HBV復制指標(ELISE法)、HBV-DNA (PCR法),同時測定血常規、血小板、尿常規、腎功能、心電圖等。

        1.3 療效判定顯效: 臨床癥狀消失 , 肝功能恢復正常 ,HBeA g陰轉、HBV-DNA陰轉;畢業論文有效:臨床癥狀消失或緩解,肝功能恢復正常,HBeAg陰轉、HBV-DNA 陰轉;無效:上述2項標準均未達到。

        1.4 統計學方法組間比較用χ的平方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顯效25例、有效7例、無效19例;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6例、無效31例,兩組在總有效率方面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 01)。治療組治療后 HBeA g轉陰24例、HBV-DNA轉陰 24例; 對照組治療后 HBeAg轉陰 13 例、HBV-DNA 轉陰 12 例 , 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0. 05 。副反應:兩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為乏力、納差、頭痛、全身酸痛,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繼續用藥,癥狀自行消失。

        3 討論

        對于 HBV感染形成慢性肝炎, 一般認為是由于機體抗病毒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調節紊亂所致??共《久庖邞鹉芰Σ蛔闼ぐl的自身性免疫反應, 尤其致敏 T淋巴細胞對有病毒抗原表達的肝細胞的攻擊, 是造成肝臟損害的原因。a干擾素是目前首選的抗乙肝病毒藥物,它既可通過誘導人體白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降解乙肝病毒 mRNA,抑制病毒蛋白質轉譯,阻止病毒蛋白合成,又可以增加 Tc、NK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功能。它治療 HBV感染的機理是促進胸腺 T細胞的成熟, 并誘導白介素2及干擾素β的產生及白介素2受體的表達, 促進 NK細胞的殺傷活性, 可能還有直接抗病毒的作用,但其療效仍不能令人滿意,特別是近年來

        報道它可誘導 HBV發生變異,產生新的 HBV獨立株之弊而影響其單獨應用。胸腺肽是一種多肽類物質,能促進 T淋巴細胞分化成熟,并能誘導淋巴細胞轉化為 T淋巴細胞,進一步分化成熟為具有特殊功能的各種亞群 T細胞 , 且能促進巨噬細胞及 NK細胞活性,從而提高免疫功能。胸腺肽又可降低血中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促使 HBeA g和 HBV-DNA陰轉。胸腺肽可刺激淋巴細胞 E受體、IL-2受體、CD2 抗原 HLA-DR表達, 調節免疫功能, 促進細胞因子及其受體的表達, 增強免疫細胞活性,從多方面發揮其抗病毒效應; 還可通過抑制 CTL誘導的肝細胞凋亡減輕肝損害程序。從抗病毒的作用機理上看,干擾素與胸腺肽具有明顯的協同作用。本結果證實,兩者聯用的HBeAg、HBV-DNA陰轉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副反應小,療效好。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寄生蟲病學會.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中華傳染病雜志,1995,13 (4 ):241~247.

        2 鈴木宏,大漢仲昭 .肝炎免疫 .1993;51(3 ):431.

        第5篇: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 上海市浦東新區成人慢性腎臟病流行現狀及與貧血的相關性 上海市浦東新區2008―2010年流感監測點疫情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水利普查工作探析 達夢中標上海市浦東新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2012年居民膳食與健康狀況監測體檢結果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麻疹發病率升高對發病季節性影響的探討 2005年上海市浦東新區9起麻疹爆發的流行病學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部分醫療機構臨床檢驗質量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重點傳染病監測自動預警信息應用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社區居民高血壓現況及危險因素分析 1996~2005年上海市浦東新區職業病發病情況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2002―2006年學生視力監測結果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2008—2010年衛生監督舉報投訴分析 淺談上海市浦東新區農民培訓工作經驗與發展對策 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的村民自治工作模式 上海市浦東新區干濕垃圾分類收集試點階段的研究 發熱呼吸道疾病2326例的流行病學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衛生監督派出機構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及公平性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2005―2007年手足口病疫情監測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2000―2006年肺結核病流行病學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6]朱大方.江蘇省流感癥狀監測方法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2008.

        [7]Reingold A.If syndromic surveillance is the answer,what is the question?\[J\].Biosecur Bioterror,2003,1(2):77-81.

        第6篇: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正文快照】:

        五味消毒飲出自《醫宗金鑒》,由金銀花、野、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等功效,在《醫宗金鑒》中金銀花三錢,野、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錢二分,用于治療紅絲疔,暗疔,內疔,羊毛疔,蓋疔者,如丁疔之狀,其形小,其根深,隨處可生

        獲取全文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程偉;五味消毒飲治療頜面部蜂窩織炎45例[J];遼寧中醫雜志;1994年05期

        2 邢菁;付于;;刺絡拔罐治療帶狀皰疹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年08期 

        3 神谷齊;陳成偉;;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分冊);1986年01期

        4 盧聲遠,陳子榕;五味消毒飲加味治療體表化膿性疾病的臨床觀察[J];海峽藥學;1996年02期

        5 黃水仙,田道法;五味消毒飲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2年09期

        6 周克志;治療亞急性心內膜炎[J];四川中醫;1991年04期

        7 許耀恒;;五味消毒飲臨床應用案例介紹[J];中醫雜志;1984年04期

        論文好網專業從事醫學職稱論文寫作發表服務十多年,成為多家出版社常年合作商!

        第7篇: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財經》記者 任波 劉京京 徐超 錢亦楠 駐華盛頓記者 李增新 實習記者 王璇

        位于北京市東北部望京地區的南湖中園小學以及附近社區,在2009年6月30日經歷了一個頗不平靜的夜晚。

        當日午夜,幾十名二三年級的小學生被家長從睡夢中叫醒;自當日午夜至次日凌晨四五點鐘,他們帶著簡單的衣物,被陸續送往等待在校門口的多輛急救車。

        夜幕之中,除了急救車閃爍的燈光,迎接孩子們的還有或戴口罩、或身穿雪白防護服的醫護人員。一共有93名學生、20名教師和41名家長,總計154人被連夜送走。他們的目的地,是北京市為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觸者準備的集中隔離點。

        此前一日,6月29日,南湖中園小學共有18名學生缺勤,其中12名學生出現了發熱癥狀。6月3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對全部12名發熱學生的咽拭子標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其中7名為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搜索并隔離密切接觸者的防控工作隨即展開。

        南湖中園小學全校共有師生1000多人。除了被隔離的師生, 其余班級的學生則被班主任一一電話告知,應在家觀察七天,如果有發熱癥狀立刻去醫院就診。

        7月1日本是北京市小學期末考試的第二天,但南湖中園小學校門緊閉,不再有學生出入。校方通知考試延后,比正常時間提前一周開始放暑假。

        7月2日,南湖中園小學又有10名學生被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至此,該校患者總數已經達17人,聚集性暴發態勢已經凸顯。

        在此之前,自6月19日以來,廣東省東莞、江門、佛山以及廣州等地,已經有多所學校出現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局部暴發(參見本期“廣東:備戰社區流行”)。6月29日,中國衛生部官員也確認了廣東的疫情。

        粵京兩地聚集性病例先后出現,或許預示著中國對于這場新流感的防控,將無可避免地進入新的格局。何去何從?是推出更加嚴厲的防控措施以阻斷日益擴散的疫情,還是根據新的情況適時適度做出調整,這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膽略和責任能力。

        至7月1日18時,中國內地共累計報告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867例。圍繞著這種新型流感,仍然有著太多科學上的未知數。鑒于目前流感相對溫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病死率僅相當于或者略高于季節性流感的水平,其蔓延之勢又無法堵截,人們已經開始考慮更加持續的防控之道,尋求像對待其他已知流感一樣,與甲型H1N1流感。

        例如,自6月28日,一度防控措施森嚴的中國香港地區就已經不再追蹤密切接觸者,不再要求病癥溫和的患者住院治療,把重點轉到救治重癥患者。

        目前,國際社會、民間、科學界,甚至政府部門內部,希望中國適時調整防控策略的呼吁也日漸升高。廣東一些地區已開始自行調整防控政策,以適應新的疫情。

        但這種地方試驗對全局政策的影響似乎有限。6月29日,中國政府重申,以隔離密切接觸者為主的“圍堵”政策仍將繼續。各地醫療和防疫機構已經著手籌備更大規模的防控和隔離。

        無論從制度上還是從資源分配上,中國能否真正盡快做好長期應對這種新流感的準備?這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甲類管理由來

        由于在疫情初期,最初顯示的病死率較高且缺乏認識,中國決定采取應對烈性傳染病的方式來應對新流感

        其他所有被隔離的新流感密切接觸者一樣,南湖中園小學師生和家長之所以深夜被隔離,其實于法有據。因為早在4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衛生部已宣布將甲型H1N1流感列為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于2004年施行的《傳染病防治法》,根據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應采取的監督、監測、管理措施,將全國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傳染病列為法定管理的傳染病,并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甲、乙、丙三類,危害程度遞減,防控力度也遞減。

        中國有兩種傳染病被列為甲類,分別為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共25種;流行性感冒等10種為丙類。根據2004年重新修訂的這部法律,在乙類傳染病中,肺炭疽、SARS(非典型性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需按甲類防控。

        法律規定,對于除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有權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將其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此次甲型H1N1流感進入乙類,并采取甲類預控措施,即屬衛生部權限。

        4月26日,美國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事態,次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稱世衛組織)將流感大流行警戒級別由三級升為四級。由于國際往來頻繁,隨著疫情擴散,流感進入中國的風險不斷升高。中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中國疾控中心)也開始緊急行動,盡其所能收集各種信息。

        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臨床專家組副組長徐小元對《財經》記者回憶說:“一開始,關于這個病,我們看到的主要是世衛組織、墨西哥和美國提供的病例資料?!边@些“二手”的資料,以及墨西哥傳出的、未經驗證的統計數據,再加上SARS給國人留下的慘痛經歷,綜合在一起,促使中國政府做出了按照烈性傳染病標準、對甲型H1N1流感進行防控的決定。

        按照世衛組織早期的通報,截至4月23日,墨西哥報告流感樣病例882例,死亡62例,確診18例。粗估病死率在7%以上――這樣高的病死率,已經遠遠超出了1918年大流感的水平。那次曾造成全球約5000萬人喪生的大流感,病死率也僅超過2%而已。2003年,中國出現的SARS疫情,整體的病死率約在10%。

        正因為此,中國政府最初采取“嚴防死守”的策略,獲得了輿論廣泛的理解和支持。

        根據相關規定,醫療機構發現甲型H1N1流感時,應當及時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這種安排,正是法律規定對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中國國家流感中心原主任郭元吉對《財經》記者解釋,這就等于“采取類似于中國建國初期對付鼠疫的套路,來對付這種新流感”。

        不獨中國內地。同樣曾深受SARS和禽流感之苦的中國香港地區,在最早宣布發現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亦視其為烈性傳染病,采取了極為嚴格的防疫措施?;颊咧叭胱〉臑匙芯S景酒店被警方全力封鎖,住客及職員被要求七日內不準離開。此外,與患者接觸者,包括患者友人、出租車司機、航班旅客也被送往醫院或隔離中心進行隔離。

        面對新病毒,港府顯示出了“寧估錯,勿放過”的決心。當時,美國聯合通訊引述專家的話,稱香港應付此次流感采用了“最高標準”。

        香港防疫科研應變小組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向《財經》記者表示,甲型H1N1流感暴發初期,香港非常有必要采取嚴格控疫措施,因為當時只有較少的科學數據;而且在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死率較一般的季節性流感要高,加之墨西哥的封城措施,增加了人們對疫情的擔憂,由此港府最初采取非常謹慎的做法。

        低致病性:科學初建共識

        迄今為止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數據顯示,新流感病毒的病死率僅相當于季節性流感水平,與1918年大流感相去甚遠

        作為一種能夠感染人類、豬、海洋哺乳動物和禽類等不同宿主的病原體,甲型流感病毒對人類而言并不陌生。

        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有兩大類蛋白質,H類即血凝素(HA蛋白),作用是令病毒侵入宿主細胞;N類即神經氨酸酶(NA蛋白),可幫助病毒在宿主體內傳播。根據兩者形態,可將病毒區分為上百種不同的亞型,H1N1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病毒致病力的強弱,可分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病毒。此次流感病毒的究竟是何面目,首先需要通過毒株基因序列的分析來解讀。

        今年4月底之前,中國境內并未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例,亦無途徑獲得毒株;用于檢測的引物、探針,以及血清、抗原等,也一概全無。不過,隨著中國疾控中心在較短時間內獲得了根據美國分離的流感毒株全基因序列,到了5月初,就已經獲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5月7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野生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宏軒等人,就把對于新流感分子特征的判斷,投給了中國科學雜志社主辦的《科學通報》。

        在這份后來正式發表的論文指出,與西班牙流感病毒不同,此次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更接近于豬H1N1病毒,組成該病毒的染色體基因組的八個片段當中,有五個來自豬。從基因譜系來看,新病毒屬于豬流感、禽流感以及人流感的“混合”產物,這一成果與國內外的其他研究發現也是吻合的。

        不過,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成就,還是通過對病毒八個基因序列片段當中NS1蛋白、PB2蛋白以及H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結構進行分析,發現此次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蛋白特征與1918年的病毒以及H5N1禽流感病毒相比,有著明顯的差異;反而與1957年和1968年曾經暴發的低致病性人流感病毒比較類似。

        因此,作者斷言,新病毒應該屬于低致命性病毒。

        鑒于這一發現對于指導中國進一步的防控措施意義重大,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在兩天后就將這一結論上報至國務院辦公廳,這要早于《科學通報》決定發表這篇文章。

        此文之后,國際上的流行病學分析也證實了上述判斷。6月,美國疾控中心在的報告中就指出,新流感在美國各地的病死率,僅相當于普通季節性流感的水平;即使略高一些的地區,也僅相當于1957年流感的水平。按照美國的大流感病死率系數(PSI)分類,目前的流感危險程度約為二類;而1918年的大流感,則達到了PSI最高警戒級別的五類。

        又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截至北京時間7月2日15時,全球甲型H1N1流感確診人數達到76248人,死亡人數僅為345人,病死率為0.45%,這根本無法與1918年大流感2%以上的死亡率相比。

        北京市地壇醫院主任醫師蔡皓東對《財經》記者表示,甲型H1N1流感只是一株新的流感病毒,因為人們對它的免疫力較低,所以比以前流行的季節性流感更容易傳染;但其臨床表現和疾病的嚴重性,和季節性流感差異不大。

        從病毒進化的角度,研究人員也得出類似的結論。在6月29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MJ)上,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研究員戴維?莫倫斯(David M. Morens)等人就指出,此次出現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為1918年病毒的第四代“后裔”,在演化了91年之后,其致病性已經隨時間流逝大為下降。

        除了公共健康的成就,病毒進化本身的“選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果病毒致病性過強,動輒就把人這種宿主送到病床上或者致死,就不太容易一代一代遺傳下去;除非出現一種全新的流感病毒,才有可能使得致病性再突然上升。

        防控多重奏

        眾多歐美國家已經逐步把醫療資源的重點,轉向治療而不是確診和預防。但中國仍然在執行最為嚴格的防控策略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甲型H1N1流感的致病性并沒有之前預想的那么嚴重;與此相應的,各國的防控措施也在進一步分化。

        以美國為例。雖然早期曾一度關閉紐約州等有確診病例的學校,但之后不再采取類似行動;大部分癥狀輕微的患者,都僅被要求在家隔離,且這種隔離基本上也是以自愿為主。

        日本以及眾多歐洲國家,也基本上采取了類似的策略。鑒于患者病癥較輕,英國放棄了給密切接觸者服用抗流感藥物,也不再通過實驗室對新發案例進行確認;只有那些需要治療的患者,才會成為關注的重點。

        亞洲國家則是另一種景象。與中國類似,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一些較晚出現疫情的國家,則紛紛加強防范措施。對于這些國家來說,將資源集中在防控階段,似乎也是一種“先天不足”狀態下的被動選擇。

        一位泰國使館外交官就向《財經》記者表示了這種無奈:“我們不能像歐美國家那樣放任自流。因為一旦完全放開,流感疫情在這里要難以控制得多。尤其在農村地區,隨時就醫并不容易?!?/p>

        當然,相較之下,中國政府的防控辦法仍然最為嚴格。面對甲型H1N1流感輸入型病例源源不斷地穿越國境,中國防疫部門強制隔離所有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員,“按甲類傳染病進行管理”已由預案一一變為現實。

        但問題在于,堅決圍堵的防控措施,最終仍無法真正把疫情擋在國門之外。相反,中國嚴防死守的策略,卻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少批評。美國對外關系理事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健康問題資深研究員、《即將來臨的瘟疫》(The Coming Plague)一書作者勞里?加勒特(Laurie Garrett)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就指出,將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花費在機場圍堵和隔離措施上,是“非常浪費”的,也是“愚蠢的舉動”。

        因為很重要的一點在于,由于該病毒存在隱性感染現象,通過隔離的手段來遏制甲型H1N1的擴散是不可能實現的。鑒于病毒完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一個國家,她提醒說,“圍堵的效力極為有限?!?/p>

        在加勒特看來,墨西哥已經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即使代價慘重也不可能成功的“樣本”。

        今年4月26日,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總統令,宣布全國進入“衛生緊急狀態”。該“緊急狀態”規定,關閉電影院、歌廳、劇院、健身房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和旅游景點,呼吁民眾盡可能留在家中,外出時不要與他人握手或實行傳統式擁抱接吻。此外,墨西哥所有經濟非必要行業自5月1日起停市5日。

        但這些措施既未遏制病毒的擴散,又令墨西哥原本受金融危機沖擊的經濟雪上加霜。隨著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了解的逐漸深入,墨西哥政府最終對防疫策略作出了調整。

        難以計量的成本

        持續防范過度,必然使得各級政府支付沉重的人力成本、經濟成本,乃至醫療資源和行政資源

        “嚴防死守”的防控策略,使得中國支付了巨大的成本。北京市海淀區疾控中心有關負責人就告訴《財經》記者,該疾控中心已經從各個科室抽調人員,組建了30個甲型H1N1流感應急隊伍。一旦疾控中心接到舉報,便會派出應急隊員趕赴現場處理疫情。此外,加上還要探視被隔離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量起碼是過去的2倍,而且是24小時待命。

        經濟成本也不容小覷?!敦斀洝芬晃粏T工因與確診患者同機被隔離在北京市國門路大飯店。他算了一筆賬:每人一個標準間,間或也有家庭共用一室的,電視、網絡、辦公桌、洗浴一應俱全。按照網上的報價,該飯店標準間團價是每晚220元,早餐20元,中、晚自助餐各約50元,房間每天上網費用是60元。從5月2日以來,該酒店已入住800多人,每人以隔離七天計,產生的直接費用就近200萬元。如果考慮間接費用,數目更是巨大。主管該飯店的一位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長估計,全國目前在隔離上的花費在數千萬元以上。

        廣東省疾控中心研究員黃平也對《財經》記者透露,廣州市每天用于檢測病毒、確診患者的開銷已相當可觀。例如,每天要檢測100多份標本,一個標本檢測就要花三四百元錢,“長期做下去成本太高”。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由于中國的醫療資源本身就相對不足,在醫療、衛生、防疫的大部分精力都被吸引到甲型H1N1流感防控上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其他一些傳染病的防控資源。

        根據衛生部公布的數據,今年3月至5月間,作為丙類傳染病的手足口病已發病40余萬例、死亡155人,其危害早已超過了甲型H1N1流感。北京市地壇醫院主任醫師陳志海就對《財經》記者表示,手足口病威脅很可能長期存在。

        導致手足口病的病原體并非一種,因此防控起來,“比甲型H1N1流感更復雜”。今年以來,北京市就已經有兩名兒童死于手足口病。

        有分析認為,在推動“嚴防死守”政策方面,各地政府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共衛生專家黃建始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承認,嚴重的圍堵措施背后,代價是疾控人員“必須承受超常規的工作量”,每日疲于奔命。

        不少地方政府希望,通過“犧牲”整個專業隊伍乃至一部分患者以及密切接觸者,來換取當地更大的社會和經濟穩定。尤其是建國60周年將至,維護良好的外部和公眾形象,就顯得十分重要。

        勞里?加勒特對這種說法則表示懷疑。她對《財經》記者表示,由于擔心被強制隔離,不少政界、商界的外國人士都紛紛取消了中國行程,普通游客受影響更大。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的話,不僅有損于中國開放、合作的對外形象,同時也會對中國不少行業造成負面影響。

        地壇醫院主任蔡皓東也對《財經》記者指出,如果持續防范過度的話,可能造成公眾對甲型流感的預防產生誤解和恐懼,有病不敢去醫院,反而增加了采取正常流感防控措施的難度,患者也耽誤了治療。

        “持久戰”

        對于中國而言,能否以開放的姿態,尋找一條更具彈性和可持續性的防控之道,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場漫長戰役的最后成敗

        6月中旬,一份建議流感防控應適度的“內參”,被擺到國務院決策者的案頭,并獲得批示,請專家學者參與進一步討論。

        不少內地專家亦建議,把集中隔離治療,調整為居家隔離治療。更急迫的是,他們還希望取消甲型H1N1流感“按甲類傳染病防控”的定位,將更多精力轉移到甲型H1N1流感救治上,而不是一味圍堵。

        6月29日,衛生部召開新聞會,強調以隔離密切接觸者為主的圍堵政策仍將繼續。這一姿態出乎許多專家的意料。衛生應急辦公室副主任梁萬年在新聞會上表示,由于香港每天有大量人進入內地,難免對內地疫情“造成一定影響”,但其根本原則是要平衡防控措施的成本與效益,“我們對此是可以理解的”。在官方看來,中國人口基數太大,因此不可以不繼續嚴防死守。

        一些專家對此則不表認同。有專家反駁說,恰恰是因為人口多,反而不可能圍堵成功;越盡早從上到下做出統一的調整,從全局上來說反而越主動。畢竟,像廣東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自我摸索如何調整,但如果缺乏統一部署和協調,容易使得各地陷入各自為戰的狀況,造成人力和醫療資源的巨大浪費。

        目前,對新流感擴散已有普遍共識,認為第二波流感疫情很可能在今年秋冬季節襲來,甚至持續到明年春天。執不同防控策略主張的專家指出,調整現有方針的目的,是要為一場漫長的戰斗做準備。

        第8篇: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仔豬黃白痢,發病原因,綜合防治

         

        仔豬黃白痢是仔豬黃痢、白痢的簡稱,一般仔豬出生后3-10天為黃痢,而出生10天以上的稱為白痢,也可以通過觀察糞便顏色來判定,二者都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新生仔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如防治不當,可造成大批發病與死亡。即使不死亡,病豬也常常淪為僵豬。

        1、流行病學

        1.1仔豬黃痢

        又稱早發生性大腸桿菌病,主要發生于出生后數小時至7日齡內的仔豬,1-3日齡的最常見,一周齡以上很少發病。本病尤以頭胎青年母豬所產仔豬的發病率為最高,發病急,死亡率也高。據調查發病率高達50%以上,死亡率高達30%。

        1.2仔豬白痢

        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病,一般發生于10-30日齡的仔豬,尤以10-20日齡的仔豬發病最多,也最為嚴重,1月齡以上則很少發生。本病發病率較高,而開死亡率相對較低,但會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發病率為3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

        2、發病原因分析

        仔豬黃白痢是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引起的,發生于仔豬哺乳期不同齡的一種傳染病。其發病原因是因為仔豬自身抵抗力差或與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母豬帶菌

        大腸埃希氏菌為豬腸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數為益生菌,同時也存在一定比例一致病菌。這些致病菌隨同糞便一起被排出體外,污染通過吮吸母豬、舔啃圈舍、飼料、母豬皮膚等,而食人病原菌,引起感染。這是引發仔豬黃白痢的主要原因。

        2.2仔豬本身的生理特點

        初生仔豬的胃腺發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差,對細菌的抑制和殺滅能力弱,致使食人的致病在胃腸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機能紊亂,從而引發仔豬黃白痢等腹瀉性疾病。

        2.3環境因素

        仔豬的機體調節機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如氣候突變、陰雨潮濕、母乳質量差、補飼飼料突變、飲水衛生差及轉群等應敫因素,均可誘發或加重本病。

        2.4營養缺乏

        母乳質量差、供給不足,導致仔豬抵抗力低下。另外,仔豬的缺鐵性貧血、仔豬低糖血癥、硒和VE缺乏等營養代謝性疾病也可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而繼發本病。

        2.5母豬胎次

        仔豬黃白痢的發生也與母豬胎次有關。母豬胎次越少,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其原因與母豬胎次增加、自然感染形成免疫應答有關,仔豬通過吮吸母乳獲得母源抗體,因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另外母豬胎次過高,其所生仔豬也易發生仔豬黃白痢。

        3、臨床癥狀

        剖檢病死仔豬因病程長短病理變化也不盡相同,一般病死豬嚴重脫水,頸部腹部皮下水腫,可視粘膜蒼白,腸道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癥,腸壁變薄,松馳,腸內有大量氣體和黃色、黃白色內容物,以十二指腸最嚴重,空腸、回腸次之,肝腎常有小塊壞死病灶腸淋巴結輕度水腫,實質器官呈營養性變性等。

        4、預防措施

        4.1母豬的飼養管理

        懷孕母豬飼料品質要好,營養要全面,母豬產前7d開始減料,一般減少精料15%左右,以防母豬奶汁濃度過高,引起仔豬消化不良。

        母豬產前5d將產圈清掃干凈,用絡合碘1:100消毒。臨產當天,把每個擠掉乳汁少許,以沖除孔的細菌和污物,同時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擦洗乳房。

        產后要保持圈舍干燥清潔衛生。10d -15d用威島消毒劑帶豬消毒1次。

        4.2仔豬的飼養管理

        初生仔豬應盡早吃上初乳,使仔豬迅速獲得初乳抗體。

        仔豬出生的第二天剪牙,用0。1%高錳酸鉀液數滴,滴入口腔,同時肌肉注射右旋糖酣鐵注射液,2 ml/頭。

        5日齡給仔豬飲干凈的水,7日齡補料;及早鍛煉胃腸功能。

        初生仔豬應加強保溫措施,寒冷天氣用紅外線燈泡增溫,用時鋪上墊草。

        4.3疫苗預防

        懷孕母豬產前40d和產前15d肌肉注射仔豬大腸埃希氏菌三價活疫苗,每次均為2ml。

        4.4藥物預防

        母豬產后第一天,立即給母豬大劑量注射青霉素1200-1500萬單位1次,可預防仔豬黃白痢疾病的發生。

        母豬產后第2天,就要開始喂服中草藥劑,1天1劑,連服3劑。中草藥處方為平胃散加減,即蒼術100克、陳皮80克、枳殼80克、條芩80克、厚樸100克、焦梔150克、山楂100克、神曲120克、麥芽100克、黃連50克、木香100克、甘草10克,煎服。

        母豬產前1周至產后3-4周,可服用土霉素,每天服15克左右,分2次拌服,連續服用七天,亦可有效預防仔豬黃白痢病的發生。

        5、治療措施

        每頭仔豬灌服0。免費論文。04%高錳酸鉀溶液10毫升,10日齡以上的服20毫升,每日2次,連用3-4天。免費論文。如果治3-4天才好轉,可繼續使用至5-7天即可痊愈。

        10日齡前發現黃白痢用558消炎退熱靈和獸大病快好注射液各0。5ml,肌肉注射,1天l次,連用3天。免費論文。10日齡后發現黃白痢用奧復康注射液和力克舒注射液各1ml肌肉注射,1天l次,連用3天。

        在發病期間,飲水中添加1。5%的明礬或0。1%的KmnO4或有機酸,使用藥用炭吸附毒素,使用酶制劑等,均可對本病的治療起到輔助作用。另外,發病期間應該補充電解質,防止脫水等。

        6、體會

        由于大腸埃希氏菌的抗原決定簇較多,以及耐藥菌株的出現,從而決定了仔豬黃白痢的防治措施必須綜合而全面。生產實踐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做到免疫接種與藥物防治結合、豬體用藥與環境消毒結合以及中藥、西藥和微生態制劑治療結合、重復用藥與加強護理結合等。另外,應適時淘汰老齡母豬。

        第9篇:傳染病學論文范文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H035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G091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

        J016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

        H277 浙江林業科技

        G433 浙江臨床醫學

        H019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H201 浙江農業學報

        A051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810 浙江醫學

        G479 浙江預防醫學

        G092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G093 針刺研究

        G488 針灸臨床雜志

        N086 真空

        R032 真空電子技術

        N025 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

        C038 真空與低溫

        G259 診斷病理學雜志

        G615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

        Y010 振動測試與診斷

        Y004 振動工程學報

        N030 振動與沖擊

        E316 震災防御技術

        J012 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

        A019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G036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U003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G884 職業與健康

        H577 植物保護

        H014 植物保護學報

        H052 植物病理學報

        F039 植物分類學報

        F007 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

        H584 植物檢疫

        F008 植物科學學報

        F038 植物生理學報

        F009 植物生態學報

        F023 植物學報

        F050 植物研究

        H238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H890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Z551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

        N091 指揮控制與仿真

        U011 制冷學報

        U640 制冷與空調(四川)

        N046 制造技術與機床

        S023 制造業自動化

        C034 質譜學報

        S052 智能系統學報

        N002 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07 中草藥

        G520 中成藥

        G094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G546 中國CT和MRI雜志

        G538 中國癌癥雜志

        G985 中國艾滋病性病

        G129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Z552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F048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N103 中國表面工程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G750 中國病案

        G769 中國病毒病雜志

        G096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G339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M053 中國材料進展

        H213 中國草地學報

        N830 中國測試

        G097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H294 中國畜牧獸醫

        G901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H939 中國稻米

        G099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G098 中國地方病學雜志

        E351 中國地震

        E654 中國地質

        R040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R511 中國電力

        G234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 H891 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

        G825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G543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G100 中國法醫學雜志

        G290 中國防癆雜志

        V023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

        G320 中國肺癌雜志

        G402 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

        V568 中國粉體技術

        M007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G456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G680 中國婦幼保健

        G687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G475 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

        G631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G337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X035 中國港灣建設

        V036 中國給水排水

        N089 中國工程機械學報

        N754 中國工程科學

        G244 中國工業醫學雜志

        G102 中國公共衛生

        X031 中國公路學報

        G103 中國骨傷

        G249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G648 中國骨與關節外科

        G857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G663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W021 中國管理科學

        N104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

        * C099 中國光學

        G637 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

        H215 中國果樹

        L013 中國海上油氣

        E313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L026 中國海洋平臺

        G104 中國海洋藥物

        X039 中國航海

        G973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G417 中國護理管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飘花中文 | 亚洲高潮痉挛中文字幕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66 |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 | 在线看又黄又爽成年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