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音樂課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音樂課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音樂課教學反思

        第1篇: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小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范文1課程改革使音樂課堂煥發著活力。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應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小學音樂教育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音樂家,在音樂課中把認識樂譜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并且把會不會識譜作為學生懂不懂音樂的標準,不但偏離了音樂教學的方向,而且由于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音樂的厭煩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 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 。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音樂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說唱,死板的講述樂理知識,那只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學。根據 新課標 的要求,我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設置了這樣的小練習:在課始與課末,進行 騎著毛驢進教室 的小游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這個游戲中,我讓每個學生都有三個自己創想的動作。首先,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自主的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于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其次,讓學生隨著音樂把這三個動作串聯起來,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發揮創編律動,讓學生在有規律的動作中培養節奏感和韻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課,我便要求學生盡量不要重復自己上節課的動作,學生們相互模仿,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局限于模仿動物了,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范文2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小學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次的多少之別,并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并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于是我采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采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復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五、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新課程標準上的要求,給學生示范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

        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弦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 !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范文3【編者按】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

        前段時間,我們對部分小學生進行了一次“音樂傾向”的抽樣調查,得到了一系列有價值的信息。在他們的答卷反饋里,我們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樂課是學生最喜歡上的課”、“音樂老師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的那種感動,相反的卻是冷漠與排斥;他們熱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復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里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恁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里,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里(課的后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念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里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里,并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于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里,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發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什么”。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里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盡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余,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周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間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著,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么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再有,我們對“教科書”那種根深蒂固的虔誠,執行起來從不打折扣的那種嚴肅認真態度,一些教師對教材的依戀及所有管理層面上的考核、評估、督查都是以此為據,更加劇了這種不例題。因此,我們什么時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學之本”而以“教學以人為本”,讓每個教師都能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來接待教學內容(這里暫且不論我們音樂教師是否都具備這種水平與能力),才能出現我國自己的真正意義的教學法,才會有中國自己的“奧爾夫”、“柯達伊”。

        教材內容并非經典,沒勁!我們一些教學內容不受學生歡迎,也無法得到音樂老師的認同。在許多人的頭腦里,一提到審美教育,便自覺不自覺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編寫中什么時候該唱什么歌,那段時間是什么節日該 安排什么內容,這兩年在號召學生什么教材就該有所體現德育都成為必須考慮的第一因素。這就使得我們的教材始終離不開正當附庸的臼巢,在強調音樂教化功能的同時,削弱了音樂本身,音樂的本體失落了。另外,從音樂學習、情感體驗的角度說,經典音樂亦并非靠別人去持牌指認就成了,大家去聽了、去唱了,覺得好聽,好美,好感動,就牢記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調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歡的樂曲”。在三成以上都寫的是《梁祝》,那無疑這《梁祝》就成了我們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們的教材歌(樂)曲,學生不喜歡去唱、去聽,再有偉大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又通過什么去教他們呢?用什么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學生學習音樂有勁?

        四、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后,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么聯系、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么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還有一個領不到獎金(甚至工資)的音樂老師。

        第2篇: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快樂無限一:把快樂帶回“老家”(課前準備)--讓同學們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資料

        師: 孩子們,下一節課我們要學習《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師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資料,行嗎?

        生:行!

        師:這首歌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樂生活的情景。請你們回家后(1)收集一些有關蒙古族的資料,例如:服裝、草原、生活起居、習慣等等。

        (2)有條件的同學學習一兩個舞蹈動作回來。

        (彭可熒一2班)生:老師,我媽媽在育新幼兒園當老師,她會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學習一兩個動作……

        (劉子健 )生:老師,我們家有很多的民族圖片,是上次媽媽旅游的時候買的,我到時候帶回來,好嗎?

        (溫梓源)生:我爸爸去過蒙古旅游,我把它的旅游照片帶回來給大家看看……

        ……

        師:太好了,我們大家一起找資料,下一節課一起帶回來好嗎?

        生:好!

        快樂錦囊: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讓學生回家收集資料可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并且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發揮各個同學及其家庭成員的所長,既能增長知識、又能促進親子關系。

        快樂無限二:快樂大家庭聚會(上課學習)--游戲課堂、邊學舞蹈邊學歌曲

        片段一:

        (上課前同學們教室門口列好隊)

        師:同學們請你們騎著馬兒到“大草原”……

        生:模仿騎馬的動作進入教室……

        第3篇: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那么,這種情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教師這一方,通常聽到的是對學生的抱怨,抱怨擴招導致學生素質普遍比較差,沒有學習的興趣,對于素質課或者非專業課毫不重視。抱怨學生把音樂只當作彈琴、唱歌、跳舞,至于文字的東西,他們壓根就沒有興趣,認為那和音樂沒什么關系。而學生之所以這樣理解,是因為在考進音樂系之前,我們給他們灌輸的音樂概念,就僅是視唱、練耳、樂理、唱歌、彈琴、跳舞而已。因此,對音樂的錯誤認知,似乎并不在于學生,他們是無辜的。在學生這一方,看到的是曠課、睡覺、說話、發短信。他們認為,就業時單位只要他們彈琴、唱歌、跳舞啊,這些搞不好怎么找工作?這也是事實。那么,這種情況究竟該怎么辦?如何改變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如何解決藝術素質課在就業方面對學生有所幫助?

        形成這種局面,首先是學校對音樂概念的理解不全面,影響了學生對于藝術素養課的認識。學校招生考試時,除了專業藝術院校音樂學專業,少有院校設音樂史論常識科目考試。這樣,從高中到大學就沒有音樂史論知識的過渡,進校后有些知識銜接不上。因此,學生的音樂概念,就是視唱練耳,以及唱、彈、跳。音樂是技術不是學術,這是高師學生甚至很多教師的音樂觀念。藝術素質課的教師引導學生樹立音樂不僅僅是技術,也是學術,更是人生藝術這種音樂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學生通過音樂技術訓練達到對音樂藝術的人文理解,樹立人文關懷的觀念,才是最重要的。這樣,我們即使培養不出藝術家,至少也能培養出具有藝術修養的教師以及聽眾。一個國家的藝術水準,不僅僅取決于創作者,也決定于高水準的音樂受眾。

        其次,教學手段的單一也是導致學生厭倦藝術素質課的原因。很多學校的藝術素養課不能在多媒體教室授課。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現代及后現代音樂創作領域,音樂已經變成了視聽藝術。沒有可聽可視的教學手段,文字是沒有力量的。音樂史,應該是聽覺的歷史,音樂美學雖然是音樂哲學,是關于音樂的哲學思考,但也是借助于音響的翅膀在思考。沒有作品解讀,哪有思想迸發?再比如藝術概論,作為各門藝術的綜合課程,對于各門藝術要有感官的體驗,沒有聽覺、視覺經驗和閱讀經驗,如何理解藝術?因此,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音樂素養課能夠吸引學生的基本保證。當然,除此之外,還得有較高藝術素養的教師以及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師職業道德淡薄,也是學生厭學的原因之一。大學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擔負起自己該擔負的那部分責任,給學生以自由、平等的權利,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包括主流價值觀念承認的健康的形象,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流利的普通話,嫻熟的專業知識或者專業技能,按時上課,準時下課,在課堂上平視學生,不能以居高臨下或者權威者的語氣與學生交流或者講課。面對學生的質疑或者詰難要有足夠的承受力,要有理有節,不能情緒化地大發雷霆,訓斥學生,甚至諷刺挖苦。

        大學生是一個成人群體,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可能超越教師。教師要以相互溝通和分享的姿態站在講臺上,而不是一個權力擁有者和道德說教者的態度面對學生。同時,大學生正處于最富有激情,最容易沖動,精力最旺盛,思維最敏捷,求知欲最強,最富有理想情懷,情感最想奔放,情緒最敏感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他們需要的不是婆婆媽媽的關懷,嘮嘮叨叨的說教,他們需要新的思想、觀念與他們對接、碰撞,需要被尊重和平等的交流。如果每一個教師都具有讓學生進入思考世界的能力,我想課堂上的風景會美麗很多,師生間的抱怨也會少很多,我們的藝術素質課課堂也會成為藝術與思想的世界,而不是說話、睡覺、發短信、發愣走神的場所。

        第4篇: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音樂 教學反思

        在當前,無論是“課改”前的教材還是“課改”后的教材,都以“音樂欣賞”這一模塊作教學重點,所占課時比重較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學生對教材中的大部分經典作品缺乏足夠的認知,最終在欣賞興趣上不濃,這毫無質疑地需要教師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我反思下面的幾點,供我們探討、思考。

        一、教學角色轉換,置學生于學習的主體地位

        一切教育活動都要服務和服從于受教育的主體--學生。都要充分調動主體自覺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這樣,就可以激活他們的內在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智力潛能發揮出來,逐漸地形成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鼓勵培養他們注意傾聽、喜歡提問、獨立思考、善于聯想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要做到這些,首先是教學角色的轉換,把原來課堂上教師教的主體地位轉換成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這一點說說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很難,因為長期的教師主體地位已形成一種定式,站在中間滔滔不絕駕輕就熟地駕馭著學生與課堂也已成習慣使然,真正讓開中間來到兩邊,從站在中間干著到走到旁邊看著,眼瞅著原來安安靜靜的課堂變得熱鬧起來、老老實實的學生變得興奮起來,原來的一言堂變成了群言堂,還真是有點不習慣,總想上前控制局面;但時代呼喚著改革,素質教育呼喚著改革,改革已成了教育的大趨勢,我們一定要跟上形勢,才能培養創造性人才。

        比如上欣賞課,在聽賞前只在黑板上寫個書名號《》,在書名號后面再畫一個大大的問號“?”,(一般要完整聽賞兩三遍)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根據自身對音樂的體驗、對作品風格的把握,自己給作品起名,說出作者或流行區域,說出節拍、速度、情緒、演奏樂器及表現內容,然后解釋為什么,根據是什么等問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把感受記下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用多種思維方式去探索問題的答案。這也是一個創造性活動,事先要給學生講清楚,①音樂具有不確定性;②音樂具有非語義性;③音樂具有多解性;因此只要有根據,任何解釋都成立。這樣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非常注意傾聽,并善于聯想與思考;取的名字也非常有創意,學生們對此的解釋更是具有獨創性,因為每個學生的自身經歷不同,因而對音樂的親身體驗就不同,因此對音樂的解釋也不同。這個時候是課堂氣氛最活躍、最熱烈的時候,也是學生們的主體性得到最大發揮的時候,真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充滿了個性創造的魅力,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比如聽賞《秋日私語》(i 7 3 6 5 1 2 - 3 4 . …… ),學生們就取了《抑郁的人》、《淚眼婆娑》、《回憶》、《懷念故鄉》、《溫情脈脈》、《失戀》、《考試失敗》、《甜蜜的溫柔》、《淑女》、《玻璃美人》、《冰舞》、《股票跳水》、《被盜》、《悲傷》等等的曲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生活積累,極大地發揮了學生們的創造性;同時,當一個同學講解時,對大家都是一個啟發,學生們還能相互比較,評判高低,教師適時引導哪一種解釋更好、更合理,最后教師再給出原曲名及作者,說明創作原委,提高音樂鑒賞力。

        二、開展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的能力,它包括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求證、自我創造、自我表現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必然條件,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而音樂活動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陣地。在音樂課中有學唱新歌、學習樂理、樂器演奏、欣賞音樂等教學內容,這些教學活動內容,無不存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因素。

        樂理教學是最讓學生厭煩的一項內容,因為它們既枯燥又不聯系實際,既抽象又不便于操作。每次進行這個教學內容,都是老師掰開揉碎地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似懂非懂的還是一知半解,好不容易會的一半,沒過多久也就忘了,經常是事倍功半,使得學生一提學樂理,就從心里逆反。學習效果很不好。

        可以換一種思路進行探索:把老師主動講學生被動學變成學生先行學,學生相互學,師生互動學。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每課后的音樂知識部分要求學生提前自學提前質疑,這叫學生先行學;有不懂的地方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相互探討,還不明白的課上提問,學生能回答的學生回答(最好舉例子),這叫學生相互學;學生回答不出的,老師再有針對性的回答,這叫師生互動學。比如“音程”這個問題,有同學自學后提出什么是“先后發響”?什么是“同時發響”?有同學就告訴他,比如“1”、“3”兩個音,你唱“1”我唱“3”,現在你先唱,我后唱(唱),這叫“先后發響”,現在咱們同時一塊唱(唱),這叫“同時發響”。老師進一步補充到:“先后發響”的是兩個單獨音響,所以叫旋律音程“同時發響”的是一個混合音響,所以叫“和聲音程”。這樣經過幾個反復,學生大部分都能掌握,也消除了逆反心理。

        識譜教學也是學生最不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學生反映,喜歡唱歌但不喜歡識譜。究其根源,學生認為學一首新歌,拿著詞聽幾遍錄音帶就會了,何必學識譜自找麻煩呢?過去在學唱新歌時,由于現代化的傳播設備沒有像今天這樣普及,總是采用“先識譜--再念詞--再一句譜子一句詞--最后完整唱詞”的方法,很多難點都是靠教師一句一句教會的;而今天卻不同了,由于現代化傳播媒介的廣泛應用,又大規模進入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的確使得學唱新歌的方法有了很大的變化。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形式,是有益于終身的教育。欣賞的經典作品,總是經過了歷史的洗滌,時空的打磨,才成為人類共有的優秀文化成果而久傳不衰,在當前社會大發展的時期,我們既要傳播文化,又要探索傳播,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只有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能力,創新教學方法,適應新的環境,新要求,才能把“音樂欣賞”打造為優秀學科。

        參考文獻:

        [1]季巍;高中音樂有效教學瑣談;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年05期

        第5篇: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 課堂 高效

        反思性教學是借助集體的智慧進行群體反思的教學,以“兩個學會”為目的,既促進教師,又發展學生,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終極目的,而教師學會教學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繼續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學通過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對課堂中的教學目標、理念、內容、方法等方面來進行分析和思考;實踐證明它對實施高效課堂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然而反思性教學應該如何融入到小學音樂高效課堂中去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兩方面努力:

        一、抓好備課環節發揮專業素養

        高效課堂備課是關鍵,尤其要采用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備課要明確教師“教”的任務,學生“學”的方向,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等。

        (一)教學目標要實在,體驗設計要豐富

        教學目標太多或太高就會難以實現,教師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反復斟酌、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特性后確定目標。音樂課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體驗要強調身體的參與,要求學生用律動,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說,動手、動腦思考,親自經歷操作,感悟。比如在進行曲教學中,我設計聆聽音樂拍手感受音樂速度和力度變化,模唱《運動員進行曲》,模仿運動員隊列表演,體驗進行曲的節奏旋律美和隊列的整齊矯健美,獲得審美體驗。此外,教學形式要為教學內容服務,老師在備課時預設的越多,課堂中生成的就越精彩。教學形式不宜多,只要每個環節自然、順暢、水到渠成即可。

        (二) 巧設問題,精備教語

        課堂中有效性地提問能引起學生探究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堂中要提問什么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哪些問題對學生來說是有效的,課堂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都是我們要預設的。提問要簡單、直接、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這樣才不會造成老師精心的引導而學生卻無人能回答問題尷尬。

        教學語言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學語言的風趣幽默,優美精練能讓學生產生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之虛假的教學語言、簡單幼稚口頭禪等都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三)多媒體使用要合理,學生自主學習要常態

        多媒體課件視聽于一體,直觀形象,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欣賞樂曲《游擊隊歌》時,由于歌曲的時代與學生現實生活距離太遠,對音樂的理解及情感表現上有一定差距,這時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抗日游擊戰士開展游擊戰的畫面,塑造抗日戰士的形象,展示抗日戰士生活情景等,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樂情緒。當然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因為音樂教師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多媒體”,往往教師激情的演唱,一段優美的舞姿,一曲悠揚的樂聲都可能會讓學生終身難忘,與學生零距離的表演更具說服力。還要多設計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環節,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經過大腦的深入思考后,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讓學生有積極地、深層次地情感體驗,把被動的學習心態轉化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變個人競爭為小組競爭,從而實現學生的均衡發展。

        二、堅持反思行動養成良好習慣

        (一)養成寫教學反思的習慣,記錄自己對課堂的點滴體會

        常規教學因為是教師平時教學經驗的積累,所以不能突破原來的教學束縛。而反思性教學能體現出教育創新,反思性教學強調“兩次反思”,一是將教師已有的經驗上升為先進理念;二是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教學理念。在自我反思中進行教學研究,在專家專業引領下進行,在集體備課中進行;這些都可以通過教學日記記錄下來編成精彩的教育故事,發表在教學博客中,進行網絡交流,提升推廣;當然網絡交流也要用辨證思維去理解和吸收,不能為別人不切實際的想法所左右,要從實際出發,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思性教學行動計劃。

        (二)相互聽課,多聽常態課

        觀察和分析同行的教學活動,從中學習各自優點,查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疑惑進行研討,再逐一解決問題。音樂課的根本還是“音樂”,應該讓孩子在感受和體驗音樂的過程中,喜歡上音樂,學會對音樂的欣賞、審美以及表達能力。在音樂課堂上掌握音樂的知識和技巧只是一種手段,教師更應該重視通過音樂作品來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音樂形象,因此教師本身更應該要先把握好音樂形象才能做到準確地傳授。音樂語言應該貫穿課堂的始終,讓學生專注于音樂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和聆聽音樂,從中受到美的洗禮。

        (三)觀摩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課堂視頻,是培養教師自我意識的有效方法

        通過視頻的觀摩和教師間的討論能夠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教師在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時,經常是陷入自我意識之中,很難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問題,而通過對他人課堂的觀摩和討論交流能夠為自己提供借鑒從而進行反思。觀看其他教師的上課情況能夠引發聽課者的思考,發現別人的有點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時,教師在課堂中還應多多的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學生對課堂的優缺點很有發言權,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學生還是挺有思想的。

        總之,反思性教學是落實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要從興趣入手,使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進行民主教學,讓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環境,通過學科群體資源開發,解決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增加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內容,這對于學生人格的健全是很有幫助的。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多運用反思性教學的模式,使教與學達到最佳組合,達到最優的互動教學。當然,反思性教學的實踐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能一勞永逸的,它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教學難題也不會一次性就能完滿的解決,當我們再回頭過來思考的時候,新一輪探討又開始了,更高水平的探討也因此而不斷發展,不斷促進我們的教學實踐和教師的進步。

        參考文獻:

        第6篇: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一、研究的現狀分析

        研究初期,我們學校分別抽取初一年級179名學生做了“學生對音樂課學習的現狀”問卷調查并加以分析:有64%的同學喜歡上音樂課,他們認為這一學科沒有過重的學習壓力,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又能從音樂中感受美,身心比較放松;32%的學生覺得一般,說明這部分學生持觀望態度,并不反感上音樂課,如果音樂課內容和方式適合,他們對音樂學習還是充滿渴望;個別學生“不喜歡”音樂課,他們認為音樂課比較單調,內容陳舊,形式比較單一。通過調查,我們看到學生的對音樂學習的態度,以及迫切需要改革的趨勢。我們的學生越來越不擅于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感受美、展示美。比如日常的形體姿態、間操動作的舒展度,以及做校園集體舞時動作僵硬、“踩不上節奏點”等問題,都源自沒有發自內心的由內而外的愉悅感。我研究緣由,感覺到:現在的音樂課教學缺乏舞美的滲透,教師們回避了舞蹈這一重要的感受美的領域,其實舞蹈是人們把對音樂的感受、體會、認知和發現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是學生感受與欣賞音樂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二、研究目標與實施

        1.本課題目標是通過研究,構建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探討舞蹈律動與音樂課教學合理融合,引導學生在舞蹈律動中充分體驗音樂的美感,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音樂,探討舞蹈律動對音樂課教學的影響。

        2.在課堂教學中我緊緊圍繞課題的中心理念,以審美為核心,把舞蹈律動作為一個有利的輔助手段融入其中。例如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青春的旋律》中,我設計了一節集體舞滲透課。先讓學生欣賞《青年友誼圓舞曲》,這是一首洋溢青春活力的圓舞曲,全曲共有六個樂句,歌曲熱情、優美,但旋律比較活躍,大跳較多,這樣旋律線起落幅度較大,讓人有身體隨之舞動的感覺。所以我設計了簡單的圓舞曲舞步教學,讓學生在身體律動中感受三拍子強、弱、弱規律,隨著身體與歌曲的完美舞動融合,學生更深刻地感受了三拍子圓舞曲特點,掌握歌曲演唱,同時也激發他們珍惜友誼、增進團結、熱愛和平的感情,以及對現在美好青春的珍惜與把握,從而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再如,管弦樂《紅旗頌》的欣賞中,當出現樂曲的樂段時讓學生拿著紅旗做人浪律動;欣賞民族管弦樂曲《春節序曲》時,為學生準備鑼鼓、鈸、扇子、綢子、手絹等道具,讓他們即興隨樂曲創作幾個動作,讓學生在綜合感受樂曲豐富的表現力的同時,在音樂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不同的節奏、節拍、速度在樂曲中的作用。這樣安排不僅完成知識能力目標,還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形象,體會音樂情緒。

        三、研究的反思與改進

        第7篇: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微課視頻是以短時視頻為主要載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是交流傳播教學資源的一種新型方式。

        縱觀國內外對于相關領域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微格教學開始引進國內,用于培養和訓練在校師范生的教學技能。2008年秋,美國戴維·彭羅斯提出“微課程”的概念,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形式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與這兩者不同的是,微課視頻研究面向的對象和研究的層面不同,它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的專業成長。由于微課視頻是一個新生事物,尚在初步探索和研究階段,對音樂微課視頻的研究則更處于起步階段。筆者認為:以《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課程基本理念為基礎,對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進行有效開發與應用,可以為目前剛剛起步的微課視頻研究提供相應的實踐依據。

        一、對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的初步認識

        1.教學時間較短

        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時長通常是5—8分鐘,因此,相對于40分鐘或者45分鐘的一堂音樂課來說,音樂微課視頻更能集中學習者的注意力。

        2. 題材選擇多樣

        音樂微課視頻可以用于課堂教學、課外興趣小組或社團建設,適合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個性化學習,也可以著眼于音樂教師的校本研修,運用于對某一個音樂課知識點或教學環節的剖析。在課程資源方面,由于音樂學科的實踐性原則,使得音樂微課視頻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優勢尤為突出,如唱歌、器樂、視唱、欣賞、樂理、創作、舞蹈等,均可作為微課視頻的題材。

        3. 學習目標單一

        微課視頻的內容盡量“小(微)而精”,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圍繞某個具體問題,制定單一而明確的目標,能夠據此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音樂微課視頻中預設的目標。

        4. 過程設計完整

        一個微課視頻必須呈現一次學習的過程,一般要有微教案、微課件、微視頻、微反饋、微反思、微作業等元素組成。在微課視頻中,包括片頭片尾、主體呈現等部分,其中片頭片尾在20秒之內交代清楚,主體部分是重點所在,整個設計要精準。

        5. 交流互動新穎

        微課視頻的錄制方法與工具的自由組合度寬泛,如用手寫板、電子白板、黑板、白紙、PPT、手機、攝像機、數碼相機等均可制作,其特點是容量小,便于共享與交流。師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集體學習、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進行個性化選擇,并即時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互動與交流。

        二、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的實踐價值

        首先,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的開發和應用,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落實。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微”時代,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深入課堂,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實處。

        其次,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的開發和應用,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新課改提出“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音樂微課視頻的出現為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情況的資源提供了可能,將目光聚焦于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

        再次,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的開發和應用,有利于促進教師的校本研修。音樂微課視頻是對教學的某個知識點或某一教學環節的深入學習和剖析提供了更為直接的教研方式,對增強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執教者自我反思的準確性提供了更為細致的教研手段。

        三、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的具體制作流程

        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準備階段:包括準備學習、題材選擇、腳本編寫。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可選擇的題材有音樂基礎知識的講解、音樂教材的解讀、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音樂片段的賞析等。題材多種多樣,不用局限于音樂課堂教學之中。腳本編寫包括微課教案、鏡頭設計和時間規劃等,注意教學內容須嚴謹,盡量重點突出、明了易懂,教學示范優美動聽。

        2.制作階段:包括熟悉腳本、技術支持、正式錄制。對于拍攝者來說,熟悉腳本和相關的技術支持必不可少;對于執教者來說,對腳本中微教案的熟悉程度、時間規劃、實際講授,都有著一定的規范,這是錄制微課視頻的重要環節,其中,主體呈現是微課視頻的重點部分,圍繞某個具體的“點”,而不是抽象寬泛的“面”來展開。

        3.后續階段:包括片頭片尾、網上、交流互動。一般來說,片頭信息不超過20秒,其中包括學習目標、課題引入等,片尾信息也不超過20秒,其中包括布置學后作業,執教者信息等。通過網上后,學生可以通過點擊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通過校本研修具體分析研究。同時可以通過用戶評價、交流互動等方式,加強溝通、相互學習,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具體制作流程和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信息單模板如下圖:

        四、中小學音樂“微課視頻”的創新之處

        1.思路創新:在微博、微信鋪天蓋地的時代,中小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和學習能力極強。微課視頻的出現,可以實現教師和學生“掌上學習”、“移動學習”,它對于某一個知識點的深入學習、剖析是新穎獨特的。微課視頻獨有的交互性也使得知識與技能的交流學習擁有了更廣闊的平臺。

        2.實踐創新:現如今中小學生的音樂課學習主要是靠課堂教學來完成的。由于音樂學科的審美性和實踐性特點,在進行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的學習時,由于班級人數眾多,課時有限,教師不可能一一檢查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因此可能會出現泛泛而談、走過場等不良現象。音樂微課視頻的出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或某種基本技能的學習,可以通過點擊音樂微課視頻進行深入學習,這為發展學生音樂興趣和提高學生音樂素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對教師的校本研修進行了拓展,教師可以通過對微課視頻的探討、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思和改進,對于優秀的微課視頻也可以進行學習內化,這對于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潘麗琴 江蘇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幽默時刻

        師:剛才的樂曲是管樂演奏的,那么誰來說一說具體是什么管演奏的?

        生:不是木管演奏的,可能是……(面露難色)

        師:可能是水管、鐵管或者是鋼管,選一個吧!

        生:銅管!

        師:真聰明!請坐!

        師:后面那幾位同學不要說話,用心聽!

        生:老師,我們兩個沒有說話。

        師:我沒有說你們!你和旁邊那位同學表現得都很紳士!我說的是那幾位漂亮的愛爾蘭姑娘。(全班笑。教師給學生們講過,愛爾蘭人以愛侃健談聞名于世)你們四位要是再說話,就請上來跳“四只小天鵝”。好久沒看這個節目了!

        第8篇: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數碼鋼琴又稱為“電鋼琴”,是用數碼技術來代替一般的模擬技術,不僅具有機械鋼琴的全部功能,能實現對傳統鋼琴的逼真模仿,還具有獨特的多種音色、存貯記憶、變調、混音、節拍器功能,實現了鋼琴傳統技術與現代高科技的結合。數碼鋼琴教學做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相關研究較少,因此并沒有被確切的定義。筆者認為,數碼鋼琴教學就是利用數碼鋼琴的優勢,將本來只能點對點的教學模式發展為點對面的形式,從而大大提高鋼琴教學效率的方式。

        2.數碼鋼琴教學的優勢

        數碼鋼琴教學已經在我國開展了幾年。從目前來看,集體課教學中,數碼鋼琴課程正逐步取代傳統教學方式,且很多學校老師利用數碼鋼琴課的優勢,已經逐步將鋼琴課程發展為專業教學與選修教學兩類。由此可見,數碼鋼琴課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在方式變革的同時帶來了多方面的優勢。

        (1)、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教學需要借助大量硬件的支持才能實現,特別是鋼琴。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而數碼鋼琴教學能更好地完成這個任務。數碼鋼琴不僅具備了鋼琴的基本功能,還能滿足教學的多樣性需求。比如:數碼鋼琴不僅僅有鋼琴的音色,還能模仿多種樂器,學生可以在練習鋼琴演技的基礎上,了解更多的樂器,音樂辨別能力和創新能力都能得到加強。

        (2)、節省師資成本

        傳統鋼琴教學為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同樣的教學任務,老師需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逐一講解,導致教學效率極低,往往一個課時的教學任務,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如此,學校只能招收更多的專業老師,購買更多的鋼琴。而數碼鋼琴教學克服了這個缺陷,一個老師可以借助設備同時為幾十名學生講解知識,講解結束后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個別輔導,重點分析等等,這樣既節省了授課時間,也節省了硬件成本。

        (3)、有利于教學改革的深化

        數碼鋼琴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以與試唱練耳課教學、配器作曲課教學、鋼琴伴奏課教學、音樂課欣賞等課程結合開展,從而使教學效果產生根本性提升,因此數碼鋼琴教學的引入對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教學策略都有著極大的作用。

        3.數碼鋼琴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數碼鋼琴教學當然不可能瞬間取代傳統教學方式,需要首先和傳統教學方式融合,然后才能逐步展現出其優越性。數碼鋼琴教學因技術含量較高,且其周邊的配套設施并不是很完善,因此在部分學校數碼鋼琴教學改革中存在一些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與調研分析,現總結為以下幾點:

        (1)、教材不配套

        數碼鋼琴教學不同于傳統課程,其教學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也存在一些差異:數碼鋼琴課增加了樂理、和聲、視奏、即興演奏、即興伴奏等內容,并充了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融人了世界最新的教育理論和優秀的音樂教學法,因此很難完全照搬傳統的教材體系和教學法體系。傳統教材注重的是實踐練習,對基礎知識、邊緣知識等方面的介紹貧乏,顯然不適用于數碼鋼琴教學課堂,但是因大部分學校習慣了傳統的教材,并不會因為一種新教學方法的引入而緊急更換教材。

        (2)、教師不適應

        數碼鋼琴教學是現代音樂課程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鋼琴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演奏技巧而已,而是學生可以利用數碼鋼琴的特色功能,進行音樂表現、音樂理解和音樂體驗,并且在此過程中嘗試與其他音樂課程的綜合感官接觸,增強多元化的數碼鋼琴應用能力。但目前從事鋼琴課程教學的教師從傳統教學中走出來的,對于數碼鋼琴教學的策略不是很熟悉,因此大部分教師并不習慣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甚至有些教師排斥。

        因此筆者認為,如果想讓數碼鋼琴教學這種全新的方式融入到當今的教學實踐中去,必須首先從以上兩個方面入手,注意軟硬件的結合,并積極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共同推進鋼琴課教學方式和水平再上新的臺階。

        4.數碼鋼琴教學改革的策略

        數碼鋼琴教學為現代音樂教學改革的先行者,是未來音樂教學模式的旗幟,因此貫徹實施數碼鋼琴改革對學校進一步引入現代音樂教學模式的積極性和時效性都有很大的影響。不過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協調配合,更需要時間的積累。筆者認為數碼鋼琴課堂的引入需要學校,教師雙方面的積極配合。

        (1)、學校支持

        原則上,學校對改革的支持力度越大,改革的速度越快,成效越廣。在數碼鋼琴教學模式的引入上,筆者認為學校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配合:

        第一適當改革教材,引入數碼鋼琴課的配套教材。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與試唱練耳課教學、配器作曲課教學、鋼琴伴奏課教學、音樂課欣賞等課程的結合教學首先需要從教材方面引起教師的反思,使他們認識到目前鋼琴集體課孤立開展的局限性,獲得教學啟發。

        第二學校政策的大力支持。筆者從實踐中看到,不少學校都進行了自身的探索和改革,但是迫于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制約,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與試唱練耳課教學、配器作曲課教學、鋼琴伴奏課教學、音樂課欣賞課等課程的結合開展在環境構筑、師資分配方面都具有難度。因此,在教學方式的改革過程中,相關機構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2)、教師配合

        教師對于教材的實踐成果與自身的素質密切相關,為了進一步配合教學方式的改革,學校鋼琴教師的素質也應得到相應的提升:首先數碼鋼琴應用的專業素質,其次是教學的綜合素養。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與試唱練耳課、配器作曲課、鋼琴伴奏課教學、音樂課欣賞課的結合需要的是教師全方位的課程規劃與設計能力。在真正駕馭數碼鋼琴技術性能的基礎上,高師鋼琴教師還需要具備綜合規劃、設計集體課與其他音樂課程配合的能力,區分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合理安排集體課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

        第一與鋼琴課教學相結合。此教學方式以鋼琴技能為基礎,借助數碼鋼琴對其他樂器特征的表現力,引導學生關注鋼琴的特點,配合曲目的練習,使高師學生奠定鋼琴的基本技能。而在主修和選修方面,教師可適當調節難易程度,并根據學生學習的效果,實現數碼鋼琴與鋼琴的互補練習。

        第二與視唱練耳課教學相結合。引入視唱練耳課教學與數碼鋼琴集體課相結合則可以使學生實現“音”和“聲”的融合,全面發揮感知器官的協調統一性,在數碼集體課的學習中提高聲樂技能。尤其是對于一些歌唱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還可選擇有代表性的曲目,增強學生的音樂藝術整體表現力。

        第三與配器課教學相結合。高師音樂教學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數碼鋼琴集體課也不可能脫離其他相關聲樂課程而單獨存在。所以在數碼鋼琴的教學中增加其他配器的使用,讓學生感悟不同配器的協調效果,實現比較和鑒別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師還可在集體課中根據學生的專長,組織學生分工合作,完成曲目的演練,讓學生在集體課中找到歸屬感,發現自身的潛力。

        第四與音樂欣賞課教學相結合。音樂欣賞是培養高師學生音樂審美和鑒賞能力的關鍵,無論是主修還是選修課程,學生都需要通過曲目的欣賞這種“旁觀者”的教學方式引發對數碼鋼琴的深刻體會,發現其中的藝術特色,從而在今后的集體課中更加有針對性地學習。

        5.結語

        第9篇:音樂課教學反思范文

        一、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

        1. 教材靈活應用

        現有的小學高年級音樂教材的內容與配套資料不符合時代和學生發展的要求,給我們的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制約,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對音樂課喪失興趣。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讓我們感到非常可笑與悲哀。現有的音樂教材大多數是選編的中外經典,經典音樂大多藝術性強,學術性強,流行性弱,這就影響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因為他們喜歡的是流行音樂,因為流行音樂以通俗易懂的歌詞、明了的曲調、自然親切的歌唱,輕而易舉地贏得了孩子們的心。

        興趣是音樂學習的原動力。音樂課要充分發揮音樂特有的魅力,結合學生身心規律和心理特點,以豐富的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

        2. 用流行歌曲輔助教學

        學生們喜歡影視歌曲和流行音樂,是因為這些音樂每天都伴隨在他們身邊,這些都是他們喜歡聽喜歡唱的。那么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去迎合他們的“口味”呢?其實,我們可以認真地與學生交流流行歌曲,甚至去好好研究一些比較好的流行歌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彈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課前播放一首孩子們喜歡的歌曲、課間專題欣賞那些流行金曲或利用網絡等途徑收集流行音樂等,相信只要教師對流行音樂進行正確引導,教會學生如何分辨良莠,那么流行音樂走進課堂不僅不會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還會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音樂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

        音樂是一門美的藝術,音樂課堂教學更是一門藝術,因此音樂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知識淵博,說話講究藝術。而有些教師恰恰缺乏這方面的素養。許多學生說因為不喜歡音樂老師,所以也就不愿意上音樂課。

        新課標中指出,音樂課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參與放在首要位置,學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學習音樂,這就需要教師要有組織學生在歡樂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的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紀律管理,強調知識的傳授,而不注意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如果學生總是帶著緊張、壓抑的心態上音樂課的話,怎么能讓他們在課堂上興奮起來呢?又怎么能對音樂課產生興趣呢?

        所以要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興趣,首先要努力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而教師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必須注意自己的語言,努力將自己的愉快心情傳播給學生。教師要以親切的眼神、風趣幽默的話語、和藹的笑容等個人魅力去吸引學生,讓學生更親近老師,從而喜歡上音樂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氛圍

        學生們為什么都喜歡流行音樂呢?這主要是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為在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聽到流行歌曲,另外還有電視、電影以及報刊等新聞媒體的宣傳。其實,那些流行歌曲不一定都好聽,只是因為流行歌曲節奏相對簡單,歌詞容易上口,加上孩子的心理不成熟,辨別能力差,容易人云亦云,別人說好聽、街上流行的就認為是好的。現在教材所選曲子大多是經典名曲,它們能流傳到現在是經歷了時間考驗的,是真正的藝術,這些歌曲在流傳過程中能夠產生很大的凝聚力,能夠培養孩子們的愛國精神,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我們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民族音樂的熏陶,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外時間多讓孩子盡可能地聆聽這樣的音樂。如果這種教育能在音樂教學中形成一種觀念,并且落實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相信我們的孩子肯定會像喜歡流行音樂那樣喜歡經典音樂。

        四、其他因素

        音樂具有很強的創造性,能夠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所以教師在音樂創新課中要利用這個特點來開展教學。但有的教師在學生聽完音樂后便開始讓他們進行聯想畫面,有時還讓學生用自制的樂器演奏不同的節奏。這樣,學生在音樂課上學到的不是音樂的美感,卻是美術、手工等,時間一長,就歪曲了音樂在孩子們腦海中的印象,使學生覺得在音樂課上學到的美妙音樂越來越少,他們也就不再喜愛音樂課了。

        音樂課應該以音樂為主,讓孩子們用心去領悟、體驗音樂,而不是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就能接受的。可是不少的教師在上欣賞課時,很長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解,剩余的時間才讓孩子聽音樂。教師說得多,而讓學生用情感體驗的較少。這樣,會使學生對欣賞過的音樂沒有印象,使得音樂積累的少,對音樂的感悟淺。音樂課就要讓音樂來說話,那些缺少音樂性的音樂課教學會使學生們對音樂課的興趣降低,并且減少了他們對音樂的理解。

        針對現在音樂課的教學現狀,我們必須要改變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才能使我們的音樂課堂更加有效。而要實現這一點,教師不但要增強自身音樂修養和教學基本功,還要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教師只有自己擁有深厚的修養,才可以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在課堂上,教師要非常注意學生的反應,觀察他們的行為表現,并快速作出判斷,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引導。這樣不管在怎樣的課堂,出現什么樣的情況,教師都能在“意外”發生時或特殊情況下沉著應對,做到游刃有余,使音樂課堂展現精彩。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亚洲色成中文字幕在线 | 午夜影院福利免费在线看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