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華中農業大學專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華中農業大學專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華中農業大學專業

        第1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研究樣本總體上是中國高等農林院校,依據大學四分法[1],根據畢業生質量等級(表1)和大學排名(表2)情況,隨機抽樣選取10所學校作為代表。選取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3所“211工程”學校作為研究型大學代表;山東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5所學校作為教學研究型大學代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天津農學院2所學校作為教學型本科院校代表。

        2高等農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優勢

        2.1辦學整體規模不斷擴大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高等農業教育就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步伐不斷邁進,尤其是“十一五”以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的提出,辦學規模得到了進一步擴大。根據教育部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2006~2009年,全國普通全日制農林院校本專科在校生規模逐年擴大,全國農業院校總人數2006年為77.99萬人、2007年為81.35萬人、2008年為85.59萬人、2009年為88.69萬人,全國林業院校總人數2006年為12.72萬人、2007年為14.07萬人、2008年為15.14萬人、2009年為16.17萬人[2-5]。

        2.2辦學綜合質量有所提升

        以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3所大學為例,在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排名中盡管評價指標體系內涵有所區別,但從總體趨勢看,2006~2010年名次穩中有升,均明顯高于2005年。

        2.3學科專業設置有所加強

        高等農林院校的學科專業設置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不斷得到了加強。中國農業大學目前共有9大學科門類、12個國家重點學科、2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3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專業學位類型、64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學、化學2個學科被列入“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福建農林大學現涵蓋8大學科門類,有1個國家理科生物學基地、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碩士學位點、69個本科專業;天津農學院有6大學科門類、2個省級重點學科、39個本科專業、14個高職專業、4個碩士點。同時,從2006~2010年,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等農林院校新增一大批本科專業,極大豐富了專業結構和布局。

        2.4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

        2.4.1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隨著大眾化教育的深入,尤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十一五”期間,恰逢教育部開展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工作,各農林高校積極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新的定位。

        2.4.2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高等農林院校新增設的課程和教學內容中,對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有所增加。以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為例,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有60余所高校開設了該專業,絕大多數專業在專業主干課或核心課中開設了規劃設計類課程,同時配置了實踐教學環節。如南京農業大學開設2門課程,54學時,3學分;福建農林大學開設1門課程,60學時,3.5學分[6]。課程質量得到了加強,2003~2008年,國家級農學類精品課程51門,位于前3位的分別為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占國家級農業精品課程總數的74.5%。在省市級精品課程中,位于前3位的分別為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占省市級農學類精品課程總數的66.67%[7]。

        2.4.3建設創新培養平臺。高等農林院校開始重視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如華中農業大學作為首批實施“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的高校之一,系統構建包括“三位一體”實踐平臺、“一體兩翼”師資平臺、“雙向互動”交流平臺和“綠色有機”保障平臺在內的創新平臺[8]。山東農業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以學生專業類科技創新大賽為龍頭,以學生科技創新社團為依托,構建科技社團體系[9]。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以服務社區、服務農民為主旨,成立了“昆蟲社”和“蘑菇愛好者協會”社團[10]。天津農學院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會為載體,建立專業實驗競賽、創業大賽等科技競賽平臺[11]。

        2.4.4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高等農業院校對實踐教學更加重視,積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增開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如華中農業大學構建了3個層次實驗教學課程體系、3條主線農林科實驗教學內容體系、主體性方法體系、全程性質量評價體系、中心化條件保障體系和學研產結合型實習教學體系;湖南農業大學出臺了《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管理辦法》,規范了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建設;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構建了“一條主線、三個層次”,課內課外相結合、循序漸進、4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體系。

        2.4.5加強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得到了重視和加強,在教育部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中,國家一等獎華中農業大學1項,國家二等獎中國農業大學2項、天津農學院1項、南京農業大學2項、福建農林大學2項、山東農業大學2項、華中農業大學4項、湖南農業大學1項。農業高校在教學管理方面均建立了靈活的管理機制。積極推行學分制,積極開展輔修專業和雙學位教育,建立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如華中農業大學建立健全了教學計劃與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教學基本建設管理、教學組織與教育研究等4個方面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學環節質量標準體系、激勵約束制度體系、教務工作規范體系等3個體系;湖南農業大學從規范教學管理制度和制定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入手,建立了一套組織嚴密、信息通暢、評價科學、全員參與、全程監控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甘肅農業大學加強教學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形成了教務信息管理、教學評估等科學、規范的教務管理系統。

        3高等農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劣勢

        3.1人才培養規模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高等農業教育規模得到了空前的擴張,同時由于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速度滯后,導致人才培養質量沒有得到穩步提升,尤其是新農村建設需要的拔尖創新人才和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還不能得到滿足。高等農業教育人才培養特色應主要在于農學學科門類的人才培養,由表6可知,我國農學學科門類的人才培養在2006~2009年所占比例小且逐年下降,農學門類的人才培養規模與新農村建設需要的大量的農村實用人才規模相差較大。

        3.2人才培養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尚不合理,農學學科專業多、涉及到新農村建設需要的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方面的新專業相對較少;教育類型結構尚不協調,高等農業教育仍以公辦農林院校為主,民辦教育和獨立學院較少;不同學校間和區域間的布局尚不和諧,“211”工程學校、教育部部屬學校和地方學校之間、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學校和西部欠發達地區學校之間人才培養工作差距較大。

        3.3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有待進一步創新

        3.3.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人才培養定位與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不相適應,沒有在科學、準確地開展新農村建設實際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合理定位,導致育人與用人的脫節。許多高校存在人才培養規格不適當拔高的現象。盡管部分高校在某個專業的個別學科實力較強,但并不代表這個專業拓寬后的所有學科的實力都強,如果因此拔高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就可能造成人才質量的下降。同時,各校制定的人才培養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趨同性強、特色化內容少,在實際指導人才培養實踐時不能發揮其指導作用。

        3.3.2課程設置科學性不夠。高等農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專業輕基礎、重必修輕選修、重種植類課程輕經管及人文類課程等思想。課程整合不夠到位,課程之間在銜接上的重復及過分強調單門課程的系統性問題仍然存在。課程內容相對陳舊,與“三農”實際聯系脫節,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不同學校間課程建設差距較大,以精品課程建設為例,無論是國家級還是省市級農學類精品課程,大多數分布在少數幾個涉農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中,分布很不平衡,8所涉農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與其他院校的教學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7]。

        3.3.3教學體系和模式相對陳舊。教學體系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專業輕基礎問題,實踐教學存在實驗室和實驗實習基地條件不足、實驗室開放力度不夠、學生創新平臺與自主實踐平臺綜合實力不強等問題。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好的教學方法沒有得到廣泛運用,多媒體課程和雙語課程不能按照相關要求進行開設,做表面文章的現象嚴重。

        3.3.4人才培養機制有待完善。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部分高等農業院校也逐步實行學分制,但由于要考慮的各種限制因素太多,學分制沒能貫徹到實處,變成了學年制+選課制,學生雖然經過了4年的專業學習,但知識面較窄,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求[12]。

        第2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社會組織發展與農村社會管理主體多元化——基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歷程的分析??

        從資源汲取到以人為本:鄉村社會管理基礎變革??

        農民工社會管理模式轉型與創新路徑探討??

        轉基因水稻發展的社會支持網絡運行策略??

        轉基因作物與非轉基因作物共存法律制度研究述評??

        我國油脂類期貨價格之間的聯動分析?

        SPS措施對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

        中國原料奶供給反應的實證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檢驗??

        黃鱔網箱養殖的成本收益水平及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農產品加工企業管理績效的模糊綜合評價研究——以陜西省為例??

        農畜產品經營專業化發展研究——以甘肅省慶陽市下莊羊肉專業村為例??

        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綠茶品牌整合研究??

        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若干思考??

        投資視角的住宅租價比分析??

        武漢"1+8"城市圈農村金融深化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金融合作創新??

        農民工對廉租房需求的實證研究——以南京市為例??

        中國特色農業遠程教育的發展實踐??

        臨潼區旅游業大規模定制的研究??

        跨地區民間商會協作的思考——以粵港澳三地為例?

        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分配演變趨勢考察——基于不平等和兩極分化的分析?

        我國民營中小企業道德生成的必要性與實現途徑??

        武漢市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結構實證分析??

        食品安全追溯研究??

        對王夫之哲學本體論基礎的再思??

        學術立院與文化育人的認識與實踐——以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為例??

        高校高層次優秀人才隊伍建設與發展問題剖析——以華中農業大學為個案調查對象?

        研究生教育中學位授權學科體系建設的思考——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

        當代大學生思想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基于對華中農業大學大學生的調查??

        發展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思考??

        我國生物柴油發展的現狀與展望??

        跨國公司轉基因種子技術壟斷的產業風險——轉基因大豆對中國大豆產業沖擊的實證分析??

        轉基因食品的社會評價標準探究??

        我國循環農業發展時空差異及制約因素分析?

        林木生物柴油產業化開發問題探析??

        農戶超級稻品種采納行為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湖北省農戶種植超級稻的調查?

        中國建立稻谷期貨市場話語權研究——基于中、美、泰三國市場的實證分析

        福建省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灰色關聯分析

        韓國新村運動對農民思想教育的途徑分析??

        加快新疆城鄉統籌發展的若干思考?

        城鄉統籌發展中的政府職能轉變探析??

        海峽西岸經濟區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研究

        農業人類學發展五十年??

        不同群體對基本農田保護的認知及意愿分析——以武漢市為例??

        浙江嘉興農地流轉試點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順義區土地整理有效耕地面積潛力分析??

        農地種樹拋荒現象的成因及對策研究——以河北省T鎮為例??

        論建立我國網絡銀行的市場退出機制?

        股份制商業銀行武漢分行X-效率實證研究??

        基于危機周期的突發事件全面應急管理機制研究?

        品牌形象的有形要素與無形要素作用機理分析??

        加強科技平臺建設,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功能論與詮釋論視域下的飲食消費克里奧爾化??

        威廉·華茲華斯生態倫理思想探究??

        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現狀與未來??

        農業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

        高校創業教育實驗區的建設與探索——以武漢理工大學為例??

        第3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1前言

        高校改革基調已定,全國600多所地方本科類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這使得職業教育的競爭將會更嚴峻。在教育部大刀闊斧改革的過程中,先后下發了很多政策來引導高校一步一步地向職業化轉型,然而就目前所指定的政策而言,主要是針對公辦院校和職業院校進行,它們優先享有這些政策紅利,而民辦高校幾乎很難享受到這種政策,很明顯在政策上處于很弱勢的狀態。再加上民辦高校本身地位界定模糊,因此在國家政策扶持,還有辦學理念、資金實力等方面跟一本和二本大學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一差距在短期內不可能得到改變,因此,利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提高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突破傳統教育的困局,顯得尤為重要。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前身是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成立于2006年4月,由華中農業大學與武漢岡部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創辦的新型民辦普通本科院校,是華中農業大學的獨立學院。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從華中農業大學獨立出來,轉為獨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為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其辦學的宗旨是“育人為本、質量至上、特色立校”,以培養復合應用型高級人才為根本。自2006年建院至今,國際貿易專業已經累計為社會輸送了1000多位優秀畢業生,企業反饋較好。由于我們最初是華中農業大學的獨立學院,所以我們很多人才培養方案是借鑒華中農業大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的管理模式也是按照華中農業大學的模式來的,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發現一本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并不適合于我們的民辦高校,我們必須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校企合作,聯合辦學。

        2民辦高校應用型國貿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經過二十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國的發展已初見成效,合作的形式日益豐富,合作的領域也日益擴大。

        2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根據企業提出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修?人才培養方案,同時企業也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定和教育過程中來。合作企業可以直接接受學生的實習就業,實現校企融合,企業主動適應學校的過程。“訂單式培養”是我們專業在校企合作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的突破。2012年,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國貿專業跟“新航線”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了人才培養協議。雙方共同制訂外貿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到學生大四期間,直接接收學生到各大外貿企業實習,讓迅速掌握從事跨境電商工作所需的職業技能,為實現實習即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至此,我們主動順應人才市場發展規律,開始了全面實施專業與市場對接、學生與社會對接、教學與就業對接的人才培養戰略。

        22開展以企業為主體的“專業導學”

        學校定期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和企業家來學校進行講學,甚至聘任客座教授或者兼職教授,對學生進行授課。讓學生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比如浙江省湖州師范學院,它們國貿專業的特色是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國貿專業自成立以來,跟企業聯系非常密切。我們邀請了很多行業的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跟學生直接互動,對學生進行專業引導。同時我們也經常帶領學生走訪外貿企業、港口、相關政府部門,讓學生了解工作體系和外貿辦事流程,把握外貿行業最新的情況。

        23開辦校企合作試驗班

        學校根據企業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組織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一個校企合作的實驗班級,當然必須要建立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之上。通過在實驗班級的針對性的技能知識學習,學生具備的實習基礎,企業便會直接安排學生的實習和就業。一般來講,實驗班的授課內容針對性也非常強。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2014年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國貿專業跟漢口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和實習。漢口北武漢最大的商貿中心,也是中南地區交易量最大的市場之一。漢口北承接了原漢正街30000多名商戶整體轉移,漢口北地區商品流、物流建設、資金流等一些配套建設都是非常完善的。為我們大學生實習創業提供非常好的外部條件。而我們國貿學生大四下學期是沒有課的,所以利用這段時間,在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去漢口北大學生實訓基地進行集中的培訓和實習,為學生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24“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

        產學研相結合,是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但是民辦高校想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有一定的實踐困難,最大的難度一方面是師資力量的欠缺,另一方面是研究支持的力度非常小,很難形成成果。在武漢設計工程學院,主要體現在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和實踐的過程中。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國貿專業的學生在創新創業這一塊有著很優秀的傳統,我們培育的畢業生創業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數。在互聯網高速發達的今天,很多信息和知識已不再有門檻了,這也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學校也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非常便利的條件。2016年,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業中心成為了湖北省省級大學生創業中心,繼續在學校為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更大的便利和優惠。

        3民辦高校應用型國貿專業校企合作面臨的問題和困境

        第一,校企合作模式處于淺層次的合作模式,合作深度普遍不夠。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 很多學校為了做好面子工程,應對相關部門的檢查,也有的是被逼到沒有辦法,為了生存,為了發展和適應市場需求, 而主動通過各種關系尋找企業合作, 相反來學校尋求合作的企業少之又少。很多企業跟學校的合作,停留在捐贈設備,創立企業獎學金,或者在學生開設店鋪這類低端的合作, 合作的概念應該是互惠互利才會有合作的長期存在。如果只尋求企業的犧牲和奉獻,這種合作是不可能長期維系的。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改變傳統的理念,應該想辦法讓我們學生的價值被企業發現和認可,然后讓企業自發尋求與學校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根源依然在學校本身的建設上。

        第二,校企融合和度不高。首先,在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生產”環節鏈,即對學生的教育培?B的開始便與企業脫節的。很多民辦高校在制訂人才計劃時沿用母體學校的全套人才培養方案,應用母體學校的管理體制,而忽略企業的需求。四年培養出來,一定會使學生與市場脫節。其次,外貿公司并不是工廠,無法吸收大范圍的國貿畢業生,如果一定要學校解決大規模的實習問題,這要求相當數量的外貿公司,這也對國貿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求非常高。一般院校難以做到。同時,企業以利益為優先原則,吸納大量學生實習,增加企業成本,企業是不愿意的。這使得校企融合矛盾加深。

        第三,從根本原因來講,首先,民辦高校本身地位界定模糊,國家政策扶持上是一種弱化的狀態,因此很多民辦高校在校企合作上都持謹慎態度,都在觀望別的同類院校的舉動,整個行業保守的心態實際上很不利于新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產生。其次,很多民辦高校在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上選擇和母體學校的趨同發展,一方面,有母體學校的教學模式以及相關所有資料可以直接拿過來用,節省了不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母體學校的老師用自己的經驗直接參與教學管理。兩者確實節省了很多資源耗費,同時也有足夠的資源保證這種模式的成功維系,但是卻忽略了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那便是我們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弱于母體學校學生的。使用高于學生知識基礎的人才培養方案,尚且不論學生四年出來能否適應市場需求,單純從學生自身四年的知識掌握程度,便是已然存在很大的問題。最后,國際貿易專業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我國是一個外貿大國,每年的外貿形式都在發生劇烈的變化,我們國貿行業迄今為止,所有教材中所列舉的知識仍然停留在20世紀,幾乎沒有更新。同時,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與企業融合程度不夠,使得市場需求和學校培養目標價值取向之間存在錯位,因此,國貿專業沿襲一般的校企合作模式也是非常困難的。

        4加強民辦高校應用型國貿專業校企合作的對策思路

        第一,國貿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應該引入用人單位、社會組織和行業的人力資源專家、崗位工程師、一線經驗者,讓其參與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專家組,通過“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過程,從課程結構、知識程度、能力要求、考核標準等方面對培養人才類型、規格目標進行設計、“量化”,以使應用型要素融入國貿教學的各個環節鏈中。

        第4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一網帖詳細列舉了全國大部分高校的綽號,有的甚至一校多名。這些綽號大多是根據高校的地理位置、校園文化以及專業特色戲稱而來。

        1、北京大學被叫做“圓明園職業技術學院”

        2、武漢大學是“珞珈山綜合職業技術培訓學院”

        3、中國農業大學被稱為“海淀種豬選育場”

        4、華中農業大學則變成了“湖北農務學堂”

        5、中國礦業大學被稱為“侯山窩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第5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關鍵詞】重點農業院校 藝術素質教育 現狀 對策

        近年來,藝術素質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高等院校的藝術素質教育隨著整個藝術素質教育的進程也向前邁進了一步。其實,藝術教育的本質就是利用藝術互通有無的特點,把握住藝術的通感,利用藝術的整體性、綜合性和全面性去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提高其審美能力,啟發其思維,塑造其健康人格。美國學者伯恩斯坦在完成了一項對150篇科學性傳略文章的研究工作之后得出這樣的結論:“幾乎所有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同時也是藝術家、詩人、音樂家和作家。”①這說明藝術素質教育在創造性思維的開啟中具有強大的號召力。故而,在各大高校紛紛推進藝術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國重點農業院校在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更應充分拓展藝術素質教育的思路,探索藝術素質教育的模式,把藝術作為“人化自然”中本質力量的激發點,全力培養具有藝術素質的杰出農業科技人才。

        一、重點農業院校藝術素質教育現狀及其隱藏的問題

        (一)在我國重點農業類院校中,農業相關專業相對偏多,其開展的藝術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普及性素質教育課程邏輯性較強,但由于相對于理工類學校而言,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的學生相對多一些,他們前期受到的藝術教育很少,故而學生的藝術感受力、體驗性和藝術底蘊也相對薄弱些,導致農業院校的藝術氛圍和藝術氣質略顯不足。從藝術的美學原則可以將整個藝術體系劃分為五大類型,即實用藝術(建筑、園林、工業)、造型藝術(繪畫、雕塑、攝影)、表情藝術(音樂、舞蹈)、綜合藝術(戲劇、曲藝、影視)和文學藝術(詩歌、散文、小說等)。華中農業大學2012年藝術素質的問卷調查顯示:農業院校大學生所接受的藝術教育大部分來自小學,并且對藝術的興趣點集中在造型藝術和表情藝術,其次是文學藝術,而對實用藝術和綜合藝術感興趣和了解的人就較少,其根本原因是沒有機會接觸和了解。

        (二)重點農業院校都普遍充分利用了廣播臺、校報、櫥窗等宣傳陣地開展各類藝術活動,開設各類藝術團體;聘請藝術家舉辦學術講座提高學生社團的技術含量;建設一些人文景觀等,這些舉措開拓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術氛圍,提高了學生對各個藝術門類的興趣,營造了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氣氛。但這些藝術活動的受眾面相對于整個學校大學生的數量來說仍不樂觀。華中農業大學2012年藝術素質的問卷調查顯示:68.6%的學生對藝術感興趣,56%的學生喜歡參加文藝活動,但只有36.8%的學生渴望在校園里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能。可見,大學生在校園的各種藝術活動中更多的是觀望者和欣賞者,只有小部分學生是較積極的參與者。當然大學生對藝術活動參與的情況較之以前已有很大改觀。

        (三)重點農業院校主要通過全校公共選修課中設置藝術素質教育課程的模式,來實現藝術教育的普及性,如華中農業大學就開設了如下課程:經典廣告作品賞析、攝影藝術、京劇藝術欣賞與學唱、壁畫藝術、書法、藝術發聲學等門類較齊全的通識課程,進一步拓展學生對藝術門類的理解,增強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的能力。但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包括大學生的心態都顯現出浮躁,校園內的很多大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藝術在情感、想象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其中部分大學生主要以玩網絡游戲、看日韓劇等為主,網絡的世俗文化不斷地刺激著他們,使他們對真善美的認知有所偏差。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功利性很強,要么認為藝術素質選修課所學內容對找工作沒有什么用處,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真的態度,要么就為獲得畢業所需的學分不合理地配置選修課,不少學生會為了學分只選修相對容易學的科目而不關注課程本身的內容。學生的上課態度及表現對充滿熱情授課的藝術專業教師是一種負反饋,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專業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四)重點農業院校的校園里有充裕的辦公樓、教學樓、實驗室,舒適的學生寢室,規模宏大的圖書館等大型建筑,但四處觀望會發現像展覽館、舞蹈房、琴房、藝術工作室等有著藝術氣質或標志的藝術素質教育建筑就很少甚至沒有。硬件上的微投入也導致了藝術氛圍的單薄。華中農業大學的大學生活動中心作為藝術教育的唯一專業活動場所,就存在著藝術器械使用較局限、使用人群受限制、藝術門類不夠全面的問題。總體來說,藝術素質教育的基礎教學設施和展示場所還不夠齊備,無法達到公共藝術教育所需要的空間尺度。

        (五)重點農業院校的藝術素質教育的師資隊伍都來自各專業院校,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且年輕化,他們的教學參與活動給整個學校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這支專業隊伍分散、數量不足、結構失衡、管理不合理的現象使其戰斗力不顯著。華中農業大學藝術素質教育課程的師資分別來自文法學院、園藝林學學院、體育部、外國語學院及兼職團委工作或從事學生工作的行政人員。在沒有專門的藝術教研室和藝術中心的條件下,專業教師間缺乏整體藝術教學、實踐、銜接、排練等活動的統籌和教學心得的交流和切磋,更沒有進修深造的機會,業務能力無法與時俱進。同時,藝術教育方面的教授、副教授居于微數,職稱評定標準的非專業性也導致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對藝術教育的熱情和投入程度減少,這些因素都影響了農業院校藝術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

        二、改進重點農業院校藝術素質教育現狀的對策

        (一)確定農業院校藝術素質教育的目標。從藝術的本質去判斷,藝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就應該是審美。農業院校并非藝術專業院校,對其學生的培養目標及相對應的教學指導思想、授課內容應不同于專業學生的專業需要,其授課重點不應在“術”而應在“藝”上,不應過于追求專業技巧而忽視了藝術的審美教育的育人價值。可將授課重點放在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感受美的真諦、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上來。如對于表情藝術課程之一的音樂,教師除了要講授作曲家、作品的主要結構以及作品所表現的場面效果外,還要加強學生“內視”性情感的體驗,調動學生審美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等諸多心理功能去實現對某一經典音樂作品的審美過程;對于實用藝術課程之一的園林,則可以通過對著名的園林景觀、所處城市的園林作品、著名的園林大師、各種不同的園林風格的講解,或帶領學生走進園林環境多維感知所處的空間,引導學生感知實用藝術中的美,立體地挖掘實用藝術中的文化底蘊和美學風格。這些多角度審美感知上的導入會增強學生除了視覺感知之外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故而,在農業院校藝術教育目標明確的前提下,藝術專業教師可打破傳統藝術教育觀念的束縛,增加體驗式教學模式和發現式教學模式,放棄一些藝術技法的練習,通過對藝術作品具體解讀引發學生精神或文化上的現實觀照以實現審美的滿足和享受,并側重學生情感、興趣及個性的發展。

        (二)整合重點農業院校全校范圍的藝術素質課程,統一管理,使課程自身結構趨于科學。高等藝術教育實際上是一種以藝術作為教育媒介的自由而有序的系統教育活動,是一個有目的而非盲目性、有控制而非隨意性、有系統而非偶然性的行為。②在高校藝術教育的實踐過程中,課堂教學始終是高校藝術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校方應本著“人文性、系統性、通識性、體驗性及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俱進的原則”③設置藝術選修課程,并開設一些有自身特點的藝術課程。

        所謂“人文性”,就是要開設一些如藝術美學、藝術心理學、藝術哲學等方面的基礎選修課,使學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藝術、藝術如何存在自己身邊,從而體現藝術素質教育中應表現出的人文關懷。

        所謂“系統性”,就是藝術素質課程應像其他學科建設一樣應有系統全面的課程體系。就目前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研究成果,較為理想的課程設置應由“藝術學課程群”(如藝術心理學、景觀藝術學等)、“造型藝術課程群”(如書法、插花藝術、雕塑與城市空間等)、“演出藝術課程群”(如中國音樂史及鑒賞、體育舞蹈等)、“映像藝術課程群”(如藝術電影、紀錄片賞析等)、“語言藝術課程群”(如《老子》與中國智慧、中國現當代文學等)五個部分組成,每個課程群里可以開設相關的不同課程。農業院校的每個大學生可根據各種專業的特點選修課程群里的某一門課程,但五個課程群需修滿,這樣才能全方位地實現藝術素質教育的漸進性和復合性。以課程群為小單位的專業老師可以統一編寫課程群的基礎教材,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改進課程的設置使其科學和規范化。

        所謂“通識性”,就是要體現藝術素質教育的普遍性,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受到并樂于受到超越專業內容的基礎審美教育。所以,課堂教育較之各種藝術活動既多了一份強制性又保障了受眾面,但需要豐富課堂的授課形式,這無疑對專業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謂“體驗性”,是指在審美過程中應注重因為情感實踐或動手實踐加深理解并體驗參與快樂的個體感受。如果在課程體系規劃中將平行課程設置為遞進式的課程結構模式,將課程分為“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兩部分的話,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和進度可以實現大學生對人文藝術從認識到實踐感知的過程,形成可持續的審美興趣。如有農業特點的插花藝術的通識課程,可在基礎課程中講授觀賞花卉的分類、種類、習性、認知等基礎知識,在拓展課程中實踐插花,將基礎課程中主講的幾種主要的觀賞花卉進行創作,并給予展示,這種帶有強烈情感色彩和生動直觀感染力的課程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豐富其情感世界。

        所謂“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俱進”,一是指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中國藝術教育者應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當代大學生應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通過將中國民間藝術帶到大學課堂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的藝術品位和民族自豪感;二是指在當前各個重點農業院校的個性背景下開設有自身特點的藝術課程,如華中農業大學就開設了昆蟲文化、葡萄酒文化與鑒賞、環境文化與藝術鑒賞、中國茶文化等課程。重點農業院校可以校園特色藝術為切入點,建設特色素質教育基地,這不僅豐富了藝術素質教育的內容,也體現了自己的藝術教育的個性。

        (三)重點農業院校應重視藝術場館的建設,增加學生藝術體驗的可能性,營造良好的藝術教育氛圍。“常入魚肆之所,不聞其臭;久入芝蘭之室,不聞其香”,可見環境對藝術教育很重要。只有通過高雅的藝術作品,大量的藝術實踐才能給大學生甚至生活在校園里的人以生活和創造的激情,引發校園大眾的藝術趣味、藝術投入、藝術審美。而且這些藝術場館可以為校園的藝術活動提供一個更高雅、更專業的平臺,鼓勵和支持學生有計劃地開展各類校園藝術活動,給廣大學生不斷挖掘自身內在藝術潛力、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所以,校方應增加投入,加強類似藝術館、音樂廳、校園景觀的建設,充分發揮公共藝術教育的功能性,普及高雅藝術,體現當代農業院校的精神風貌和藝術水平。

        (四)重點農業院校應重視和加強專業教師的繼續再教育,給予其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專業教師在統一管理的條件下,校方可采取有力的措施形成有壓力的競爭機制,促使他們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拓寬視野,提高感情表達力、增強前沿信息的接受力。但同時校方應提供專業教師對外交流、學習的機會,支持他們在校級重點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工作,鼓勵他們通過進修、培訓等多種途徑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還可聘請校內外的藝術教育專家來講學,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高教師的學術層次,當然適當的激勵措施會提高專業教師的投入程度,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

        總之,高等院校的藝術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重點農業院校的藝術素質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見影,但在深入研究藝術素質教育與大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進程中,教育工作者從確定目標、更新觀念、轉換視角等方面不斷提升藝術教育對大學生思維、情感的促進作用,相信在重點農業院校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重點農業院校的藝術素質教育會為我國高校藝術教育增添一筆亮麗的色彩,并以其獨特的院校藝術教育而綻放異彩。

        注釋:

        ①易琳.對理工院校開展藝術教育途徑對策的思考[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第6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徐本禹來自山東聊城鄭家鎮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他高高的個兒、方臉龐、戴近視眼鏡……

        讓徐本禹記憶深刻的是母親說起的一件事:小時候,有一次家中沒有錢吃飯,是母親向鄰居家借了2元錢才度過難關。“我娘講的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你的手!”

        1999年,徐本禹成為華中農業大學的一名學生。那年秋冬之交時,天氣很冷,他還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軍訓服。一位同學的母親送他的兩件衣服,讓徐本禹至今不能忘懷,“我惟一能做的就是把愛心傳遞下去。別人幫助了我,我一定要幫助別人。”

        徐本禹開始向弱者頻頻伸出援助之手。大一上學期,徐本禹拿到他在大學的第一筆勤工儉學的50元工資后,他把其中的43元捐給了山東費縣一個面臨輟學的小學生孫珊珊。感恩的閘門打開后就再也沒有關閉。第二學期,學校發給徐本禹300元特困生春季補助,徐本禹只給自己留了100元,其余的全部捐給了“保護母親河”工程。大學期間,他用獎學金和勤工助學報酬,堅持資助山東聊城、湖北荊州、以及本班的幾位貧困生……

        2001年12月,輔導員陳曙發現徐本禹還穿著單衣薄褲。按學校規定,徐本禹這個學期可以領到不少于400元的冬季特困補助金,為了防止他又把補助金捐給別人,陳曙和院領導商量,不得不將徐本禹的補助金轉為棉衣和棉鞋。

        “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當愛的陽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時候/愿意毫無保留地反射給別人。”這是徐本禹在日記中表白的心跡。

        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在許多人眼中,這個22歲的華中農業大學畢業生本來會有令人羨慕的前程。

        2003年初,他以高分考取了本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然而,徐本禹卻作出了讓人吃驚的決定:放棄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去巖洞小學支教……

        大二時,徐本禹看報紙時得知,貴州大方縣有一個名叫狗吊巖的地方十分落后,至今水電不通,但全村孩子渴求知識……看著這些,他流淚了。暑假期間,經學校批準,他組織了一支5人支教隊,帶著募捐到的三大箱衣服、一袋書籍和500元錢前往貴州。

        “有的人一輩子收獲不了一滴眼淚,可這一個暑假,我幾乎每天都被感動包圍,收獲著淚水。”這是徐本禹回來后寫在日記本上的話,每一次翻開它,狗吊巖的孩子們拿著自制的小紅旗簇擁在自己身旁,硬把幾個煮熟的雞蛋塞進他背包的情景,就浮現在眼前,孩子們擦著淚眼,不停地問:“徐老師,你還會回來嗎?”

        2003年,徐本禹本科畢業了,他覺得這是兌現承諾的時候了,不管多大的代價。答應孩子們了,就一定要做到!當徐本禹決定放棄學籍去支教的事在華中農大傳開后,很多人為之感動并主動追隨。學校破天荒作出決定,為他保留兩年研究生學籍。

        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

        徐本禹回到了狗吊巖村,與他一起報到的還有7名志愿者。他們都說,這里比想象中的要艱難得多――不通公路、不通電話,晚上只能點油燈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嶇的山路……大學生們因水土不服一個個病倒了。最后,7個志愿者只剩下了徐本禹一個。

        2003年12月8日,下了一夜的雨,崎嶇不平的小路變得更加泥濘。當徐本禹走進教室的時候,發現有許多學生沒有來上課。當天上午,徐本禹沒有上課,而是一家一家地走訪。黃紹超一看到徐本禹就哭了,但徐本禹勸了一個多小時,黃紹超還是不肯去上學。后來徐本禹得知黃紹超的爸媽都外出務工了,家中只有爺爺奶奶,老人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像這樣的家庭在這里還有很多。這樣一來督促學生學習的任務全部落在了教師的身上。

        第二天,在徐本禹來到教室之前,黃紹超已經早早地坐在了教室里。徐本禹把他叫進了辦公室,送給他兩個本子,平和地說:“以后要好好學習,不要再曠課了!”從此以后,黃紹超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再也沒有曠過課。通過點點滴滴的努力,慢慢地,孩子們可以聽懂普通話了,與人交流也不害羞了。為民小學的創辦者吳道江說,徐本禹的到來,為狗吊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個志存高遠的人

        2004年春天,徐本禹應邀去更加貧困的大水鄉支教。大水鄉大石小學的校舍是一座有幾十年歷史的兩層木樓,上面一層搖搖欲墜。在這海拔1600米的高原,冬天,風會像刀子一樣穿透木板間拳頭大的縫隙,割在孩子們和老師們的臉上。教室用建筑工地常見的那種有紅白相間條紋的塑料布搭起來,木板搭就的課桌和凳子隨時可能傾倒,但孩子們似乎早就習以為常,趴在“課桌”上,眼神那么專注。這一切深深震撼著徐本禹。

        他給華中農大團委書記寫了三封信,引起學校的極大關注。學校黨委書記李忠云教授說:“要去人看看,要支持徐本禹。作為一所全國重點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應該為西部基礎教育做點事,這是大學的社會責任。”隨即學校捐助8萬元幫助徐本禹,用來為當地小學修建新校舍。

        第7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1、武漢市衛生學校:始建于1962年,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湖北省首批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部德育實驗基地,護理專業是教育部首批示范專業,武漢市文明單位標兵,職業教育先進學校。2、武漢市第二衛生學校:四十多年來,學校在拼搏中求生存,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學校面貌煥然一新。3、武漢市蔡甸區衛生學校:位于武漢市蔡甸區齊聯里一號。有四十余年的辦學歷史。設有大專部和中專部,開設的專業有臨床醫療、中西醫結合、藥劑和護理專業。4、湖北省黃岡衛生學校:坐落在長江中游之濱的黃州古城,緊靠京九鐵路線和106國道,交通便利。校園環境幽雅,是有志于醫學事業莘莘學子學習深造的理想場所。

        5、武漢市第二衛生學校武昌校區:位于武漢市武昌珞獅路322號澳新學院B棟,東與華中農業大學相望,西鄰武漢理工大學,北邊靠近美麗南湖,地理位置優越。

        (來源:文章屋網 )

        第8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關鍵詞】 白云邊 酒業集群 服務平臺

        湖北白云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白酒生產企業。2009年,白云邊酒業產業集群入選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成件酒年產能達到1500萬箱。近幾年來,白云邊的銷售收入、稅金、利潤等幾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年均30%以上的速度遞增。根據白云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產業集群總體發展規劃,酒業主營業務收入在“十二五”末期產值將達到70個億左右。為落實上述目標,保障和扶持白云邊酒業產業集群建設,產業集群的研發、人力資源、信息技術等支持性平臺要對酒業集群發展起支撐性作用,以提高白云邊酒業集群在湖北乃至全國的地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進城鄉一體化與工業化的發展步伐。

        一、白云邊酒業集群支撐平臺構建的必要性

        在白云邊酒業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必然形成以圍繞酒產品制造商為核心的大功能群體。但是它不僅僅應該是生產與加工制造集群,更應該是完善的支撐性產業集群。在企業業務服務方面,由于白云邊產業集群地處非省會城市,其品牌影響力以及產品銷售等輻射范圍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區域性特征,白云邊產品在技術、咨詢、策劃、培訓、廣告等業務方面往往難以得到高質量服務;在企業管理指導方面,往往造成對酒業發展趨勢、行業法規制定等信息知曉滯后;在專業學術交流方面,往往難以及時了解最前沿的學術信息,從而造成產品研發的滯后;在酒文化交流上,由于資源有限,權威性不足等原因,難以形成高規格的交流,影響了白云邊品牌的打造和知名度的提升。由此可見,要打造完整的白云邊酒產業集群,關鍵在于加強對其產業集群的支撐性產業平臺的打造。

        二、白云邊酒業集群支撐平臺構建方案

        支撐平臺的發展應該堅持按照城鄉統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區域合作工作思路,大力實施131戰略,即打造一個白云邊酒業集群信息交流中心、三個白云邊酒業集群產學研合作平臺和一個酒業人才培養基地,培育和支持白云邊酒業提高規模水平、提升爭創品牌意識,充分發揮“白云邊”區域品牌效應,全面提升產業鏈競爭力,推動白云邊酒業更好更快發展。

        1、打造白云邊酒業集群信息交流中心

        借鑒茅臺、五糧液等國內白酒龍頭企業的發展經驗,結合白云邊酒業自身實際狀況,通過“空間整合產業、規范行業、服務行業”構建白云邊酒業信息交流中心。通過功能區域劃分,對白云邊酒制造集群的信息環節進行整合,形成生產制造集群的服務集群。在服務集群方面,信息交流中心整合了政府、行業、專業服務機構等資源,圍繞著白云邊酒企業形成橫向的服務集群,為企業提供業務服務、行業管理指導、專業學術交流等各項服務。

        根據信息交流中心分析,白云邊產業集群信息服務中心應該選擇在集群中地理位置優越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入住廠商可以以此為橋頭堡,輻射華中,覆蓋全國,真正實現展示與銷售、商務與交易、零售與批發兼容。

        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在信息交流中心留出黃金鋪位,用于構建酒文化的宣傳基地,可以用來展示集群內所有企業不同歷史時期的具有特色的產品,特別是突出宣傳白云邊濃醬兼香產品的特色。該鋪位既可以作為展示企業品牌形象的窗口,也可以作為集群內的企業進行商務接洽的良好場所。二是根據白酒行業消費者行為理論,白酒的文化底蘊往往代表著白酒的品質和質量,它給予白酒產品與生俱來的神秘感,因此白酒的歷史文化的宣傳是白酒進入名酒行業的核心基礎,它將長久主導白酒品牌的發展。白云邊信息交流中心應采取多種推廣與傳播手段,包括采用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的立體宣傳方式,構建“中國首創濃醬兼香——白云邊”的品牌效應,為在此經營的廠商招引客流,提升銷量。三是白云邊信息交流中心內應全面寬帶接入,電子商務與世界同步,并應爭取到中國酒城網、中國名酒交易網、《釀酒科技》雜志等專業媒介的全面協助,為入住配套廠商提供連接世界、行銷中國的信息平臺。

        2、打造白云邊酒業產學研合作中心

        技術創新是企業前進的核心動力,而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創造者和使用者,它們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是產業未來技術的引領者。白云邊酒業集群是一個以白酒制造為主業的、眾多相關配套聚集在一起的聯合經營模式。因此提高白云邊酒業集群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白云邊酒業集群的市場知名度,需要集群內企業共同努力提高各自產品的科技含量。白云邊產成品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弊端都會直接對白云邊品牌產生沖擊,最終都有可能危及到集群的生存與發展。但是,集群內企業獨自開展科技攻關計劃又會受到實驗條件、資金、人才供給等方面的制約。產學研合作有利于產業集群技術服務難題迎刃而解。產學研結合是集成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各自的優勢,是當前加強技術創新的有效途徑之一,且產學研結合必須以集群內企業為主導,以市場機制實現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發揮出產學研結合這一技術創新平臺的作用。

        具體措施如下:一是新建釀酒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根據產學研合作相關理論,參考瀘州老窖產學研合作模式的有關經驗,在白云邊酒業集群中,建立以白酒科研為主要業務、白云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主體的主建型產學研合作中心,主要內容包括在集群區域內新建白酒釀造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由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業學院和白云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面向省內外開放的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鼓勵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根據研究方向設置開發基金和開放課題,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加大開放力度,積極開展國際和國內合作與學術交流。實驗平臺的通用設備面向行業開放,大型專用設備實行在專門技術人員指導下開放使用,在完成本實驗室科學技術研究及高層次人才培養任務的前提下,面向省內外開放。實驗室應立足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為集群內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及配套工程設計、技術培訓等。白云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科學技術的創造者和以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創造者,為科技攻關提供資金和人才支持,合作院校為科研項目提供科技攻關人才和設備支撐。二是成立白云邊酒業集群科技管理辦公室。該辦公室的構成仍然堅持以白云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領導,集群內相關企業協助的

        運營模式,其主要功能是在白云邊酒業產業集群非主營業務方面,協調各個企業,開展以項目為支持,以“學研”方為主體方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對于部分集群內由于自身規模的限制而無法獨立開展科技研究的企業,辦公室應對該類企業的科技需求加以引導,部分科技難度較大的項目可以以公開招標的形式在全省甚至全國范圍內公開招標。對于集群內其他科技攻關項目,可以以辦公室為代表,通過簽訂長期服務協議的方式外包給專業研究機構或公司。三是設置白云邊酒業集群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白云邊酒業集群發展可以由松滋市政府牽頭,白云邊酒業股份有限協助的方式,建立白酒產業集群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吸引一批具有專業技術知識的高級人才到白云邊酒業集群有針對性的開展科研工作,為白云邊酒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3、打造酒業人才培養中心

        隨著白云邊酒業集群按年增長30%的速度跨越式發展,集群內對白酒相關產業的需求將在“十二五”中期出現爆炸式需求,對人才的求賢若渴勢必造成白酒方面的人才用人成本的水漲船高,由于白酒行業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行業,特別是如高級評酒師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歷專業的磨練。因此,集群內人才的引進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問題應該被集群內有關企業相關部門重視。而根據白酒行業的用人規律,以貴州茅臺酒產業集群為例,現在該集群主業人數為6000余人,參考茅臺酒廠職工的人數,今后8年里,白云邊酒業集群主業新增職工數將按照不低于30%的速度遞增,將白酒行業配套行業與主業人數按照4.5:1的比例配比,整個白云邊酒業集群將在今后8年里每年引進人才數將不低于1000人。

        在人才供給方面,武漢每年可以提供與集群企業有關的機械、設計、生物工程等相關專業人才大概有3萬余人左右,且有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業學院、省啤酒職業技術學院等專門培養釀造、發酵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但是對于一些高級技術人才的引進由于地理位置和薪水等原因還存在一定的缺口。

        具體措施如下:一是規劃用地。聯合武漢和荊州的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如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業學院等,建立酒業產業鏈專業人才培訓基地,逐步建立包括研發、設計、商務服務、企業管理、進出口貿易等領域的職業培訓體系,引入國家人事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酒業相關產業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課程和商務部的職業技能鑒定,積極爭取建立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的酒業技能服務中心,實現酒類專業人才培訓標準化、規模化,造就大批酒類專業人才,打造酒類人才高地。二是集群相關企業可借鑒中百集團人才培養模式,與武漢工業學院、湖北省啤酒學校等相關院校簽訂聯合培養協議,實行訂單式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可共同商議設置符合企業需要的課程體系,同時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企業可派專門人員協助校方開展課程講授工作,對簽訂合同的學生實行“2+1+1”培養模式,即兩年基礎課學習,一年專業課學習,一年到企業實習全新培養模式,使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有的放矢,來之即用。三是集群內企業應該設立專門的高校實習基地管理辦公室,完善配套設施,包括住宿、崗位等,廣泛積極與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業學院等高校進行學生實習基地的合作。企業應該重視與合作院校的學生實習工作,對來到集群基地內實習的學生應給予必要的協助,包括住宿、就餐、崗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因為實習基地的建設同樣也是企業對外宣傳的一扇窗戶。對于實習期間表現較好的學生,合作院校可配合企業做好引薦工作。四是提供專門的經費聘請全國酒業方面的專家定期到集群內有關企業進行講學,對在職員工進行工作后期教育,有利于從企業內部挖掘員工潛力,促進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湖北白云邊股份有限公司[eb∕ol].http://hbbyb.com.

        第9篇:華中農業大學專業范文

        關鍵詞:農業;網絡信息;網站

        中圖法分類號:G250

        農業信息資源指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經濟技術資源的信息化。農業信息來源除了網絡電子期刊、文獻數據庫系統、專業搜索引擎等資源外,農業學術信息資源還存在于以下五方面的網絡環境中。

        1 學科信息門戶網站

        學科信息門戶(Subject InformationGateway,簡稱SIG)致力于將特定學科領域的信息資源、工具與服務集成到一個整體中。為用戶提供一個方便的信息檢索和服務入口。

        國外比較有代表性的門戶網站PINAKES,是鏈接各類門戶網站的門戶,通過它的門戶列表可以找到國外一些比較常用的學科門戶網站。

        國內代表性的學科信息門戶:a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 Fs)的“重點學科導航庫”中的農學類;b 中國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CSDL)中有關農業類有生命科學學科信息門戶、資源環境學科信門戶等。

        2 圖書館的網絡導航體系

        國內外著名大學圖書館是網絡學術信息資源研究的前沿,是十分可靠的參考信息的發源與集散地。

        清華大學圖書館。它有數據庫導航和電子期刊導航,以及學術信息資源門戶。各種導航系統可以進行單獨檢索。也可以進行整合跨庫檢索,即用同一檢索式在多庫中同時檢索。目前最多允許同時選擇20個庫進行整合檢索。

        北京大學圖書館,它的學科導航有中文數據庫和西文數據庫,農業學科包含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大類,能檢索到中西文農業資料。

        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它的網絡資源導航包括免費學術資源、免費獲取期刊、中國農業大學精品課程和重點學科網絡資源導航等,大都是農業類的相關資源。

        3 農業類學術機構網站

        中國農業科學院,所屬科研機構包括作物科學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蜜蜂研究所、飼料研究所、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等。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全國農學文獻信息中,它由CALIS農學中心館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承建、二十余所高校圖書館參與的共建共享項目,收錄了參建單位的學位論文文摘數據。是全國農業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臺。

        4 農業學科專業論壇

        中國農業論壇,分為網站事務、農業商務、我要秀秀、行業社區、休閑區和友情論壇幾大版塊。主要針對中國農業。包括糧食、肉類、蔬菜、水果等食物。還有紡織用纖維等。

        中國農資人論壇,分為農藥論壇、植保論壇、化肥論壇、種子論壇,還有病蟲草圖、農藥登記與管理、農資外貿、農資市場與信息、農資展會等內容。

        此外,各重點農業大學的論壇。如中國農業大學論壇、華南農業大學論壇、華中農業大學論壇、東北農業大學論壇、四川農業大學論壇、南京農業大學論壇等。

        5 農業專家個人主頁或博客

        中國農業專家――金農網,它的農業專家系統可應用于農業的各個領域,如作物栽培、植物保護、配方施肥、農業經濟效益分析、市場銷售管理等方面。

        PAIDE系列經濟型農業專家系統,是目前應用最多的專家系統,它包括蔬菜生產、果樹管理、花卉栽培、畜禽飼養、水產養殖等27種不同類型的實用經濟型農業專家系統。

        農業專家咨詢系統,有農作物栽培、畜禽養殖、水產養殖三個專家咨詢系統。農作物栽培專家咨詢系統又包括棉花、花生、大豆等;畜禽養殖專家咨詢系統又包括豬、羊、牛、雞等;水產養殖專家咨詢系統又包括甲魚、鯉魚、鯽魚等。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素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无吗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